《确定位置》教案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确定位置》教案(精选8篇)

《确定位置》教案 篇1

(一)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一、课前三分钟《特种兵片段》

1.同学们看了这个短片有什么感想,生:厉害等发表感想,其实片子中的那个特种兵是个狙击手,你们听过这个词吗?生回答:听过,一般他们的任务都是狙击重要目标,因为他们的准确率很高,你想想狙击手都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才会那么厉害。生能准确的确定目标在哪里,说的太好了,老师最想听到这句话了,那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个那么有本事的人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的能力之一,怎样能准确的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子)。

二、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测试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请看游戏规则:

1.次老师看着点名说方向,2.次老师说第几列第几排的同学开始说方向,3.次是没有点名就开始喊方向,问同学们怎么了,学生说从谁开始啊,总结老师忘记告诉你们应该以谁为标准了,所以同学们就无法判断老师说的方向。对吗?看来在确定位置前我们还是得先确定个参照物,一般我们就把这个参照物叫做观测位置时的一个观测点。所以在确定位置前我们要首先(确定观测点)。

三、快要过六一了,你们可能也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六一了,老师想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你们想去吗?那好谁先来给大家读下这段文字,那谁又能说说这段文字中,我们以哪里为观测点。

四、好,真聪明,是得那我们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地图上的方向标一般是上北下南昨西右东的,看一看指认两个方向标的位子看看学生们怎么样说,在喷泉广场东或西,正东或正西,再点下一张,出示狮虎山的位子看你以横的方向标开始就是东偏北,要是一纵向标开始就是北偏东,或说在东北区域,依次说出,大象、斑马、猴子等动物馆的方向,出示熊猫馆看看它也在哪里,那么你怎么样能区分开他们两的位置,使得他们的位置更精确呢,拿出你的研究单,小组讨论。

五、看来确定位置想更精确的确定位子,除了确定观测点以外还应该确定他们的方向。

六、看确定了方向老师这里又有新的问题了,你发现长颈鹿馆和大象馆怎么样了,方向不能区别你还有别的办法吗,谁来说一说,长度和距离,那好如果老师告诉你长颈鹿馆距离喷泉广场500米,大象馆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你还能否能区分开了,总结第三点要确定它的距离。

《确定位置》教案 篇2

【教学尝试】

一、选择不同的情境, 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在直线上 (一维空间) 确定位置有两种情形:一是从前到后 (或从后到前) 的第几个, 二是从左到右 (或从右到左) 的第几个。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在平面上 (二维空间) 确定位置需要前后、左右两个要素。这就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的跨越, 当然, 不论几维空间确定位置, 都要先确定参照点 (原点) 。

课伊始, 选择怎样的情境导入尤为重要, 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思路一:从一维到二维, 经历由模型组合形成方法的过程。

课一开始, 教师出示一年级上册中的排队图 (见图1) , 让学生回忆在一维空间情境下的顺序建立方式, 回顾左右、前后等概念。然后出示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图 (见图2) , 让学生思考在二维空间情境下如何确定每一个人的位置———不仅需要左右, 还需要前后, 然后明确行和列的意义———左右为行、前后为列, 讨论确定第一行和第一列, 然后把行列抽象为线, 学生抽象为纵横线的交点, 实现由座位图到方格图的过渡。

当然, 这样的设计也是我们为后续学习中实现从一维、二维过渡到三维空间确定位置的方法做了有序思考的蕴伏。

思路二:从活动到模型, 经历由数学抽象形成方法的过程。

课一开始, 教师直接出示座位图 (见图3) , 请学生对号入座, 在座位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 并说说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然后讨论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一些要素。根据这些要素, 把座位图抽象为图4 的方格图。

思路一实际上是披着现实情境外衣的数学导入, 把一维空间中确定位置的两种情形加以组合解决二维空间中确定位置的问题。思路二是实实在在地引入生活情境, 直接把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

两种思路都有其数学价值, 它们都呈现了一个知识动态生成的过程, 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考, 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二、设计不同的操作, 构建不同的学习形态

新知形成后, 需要通过适当练习或操作性活动, 感悟规律, 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我们设计了显著分化的操作活动。

思路一:回归现实, 感悟规律, 促进活动经验的数学化。

教师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教室,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所在的位置, 并记录在草稿本上。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教师说数对, 请符合要求的学生起立: (7, 1) (7, 2) (7, 3) (7, 4) (7, 5)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奇怪, 站起来的同学怎么正好是一列呢?表示这些同学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的, 他们就在同一列。列数相同情况下数对中的一个数是确定的, 一个数是在变化的。接着进一步引发思考:如果让你来出一些数对, 你能让一列、一行或一排同学站起来吗?你能不能说一个数对, 就把一列、一行或一排的同学都包含在里面?学生马上想到了用字母来表示, 出现了 (4, x) (5, x) (x, 3) (x, x) (x, y) 等各种不同的数对。教师继续追问: (x, x) 可能是谁?当x等于1 时, 表示谁?当x等于2 时, 表示谁?究竟哪些同学才有可能? (x, y) 呢?

这一设计始终围绕教室座位这一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 通过说、站、想的环节, 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数对的现实意义, 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思路二:开放设问, 激发想象, 数形结合感悟数对规律。

笛卡儿创造了坐标思想, 用数对表示位置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 将数与形完美地统一起来, 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是其最伟大的价值。这一设计试图进一步凸显数形结合, 对解析的基本思想有所感悟。

教师在方格图中出示一条线段。让学生思考:如果在方格图中增加一个点, 这个新增加的点与原有这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相连, 可能会构成什么图形?学生猜想, 增加一个点后, 与原有的两个端点相连可以构成三角形, 也可能构成线段。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想象, 在什么情况下, 构成的图形是线段?在什么情况下是三角形?学生思考后发现, 当第三个点的位置在原有的这条线段所在直线之外的任意一个地方, 构成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教师用课件呈现第三点在不同位置时, 所构成的三角形的不同变化形态。如果第三个点的位置在原有的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上, 则构成的图形仍然是线段。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原有线段之外增加两个点 (与原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 你猜想可能会构成什么图形?学生猜想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教师课件呈现构图的过程, 请学生描述自己的猜想。

然后, 教师组织学生将思维聚焦在:如果增加的两个点与原有线段构成一个正方形, 你觉得有几种情况?并请学生用数对描述出点的位置。

最后, 教师隐去方格图, 让学生思考:在这条线段之外, 增加两个点, 构成正方形, 没有了方格图的帮助, 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两个点的位置吗?有几种可能性?这些点有什么特点?

将数对运用到变化了的图形中, 这个设计有一定的难度,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同样是规律, 一个从生活到数学, 一个从数学到数学。第一种思路更为细腻, 起点低, 步子小;第二种思路更为开放和整体,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引入不同的实例, 构建不同的应用渠道

数学课中引入生活原型很常见, 这节课也不例外。不过两节课的思路略有不同。

思路一:利用同一性实例, 强化知识的内涵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对, 出示国际象棋和中国地图, 让学生解读。

学生认为国际象棋的棋盘, 行用数字表示, 列用字母表示, 棋子走到哪一格就用相应的数字、字母表示, 例如王后从2F走到5B, 就表示王后从第2行第6 列斜着走到第5 行第2 列,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记录下棋的全过程, 这种思想与数对表示位置的思想一致, 因此, 国际象棋的棋谱可以说是用特殊的数对记录的。

在中国地图上, 北京所在的位置是东经116 度23 分, 北纬39 度54 分。用这样的数对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城市的位置。地球是球体的, 是一个曲面, 用这样的数对就可以在曲面上确定位置。

思路二:利用比较性实例, 廓清知识应用的外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表示位置的情况, 并思考哪些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教师呈现的资料中, 有用一个数来表示位置的, 例如买票时小明排在队伍的第3个;也有用两个数表示位置的, 如电影票上的8排12号, 围棋棋盘中棋子的位置, 等等。然后启发学生思考, 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学生猜想, 用3个数表示位置, 如家庭住址2幢1单元301室;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等等。

两种思路各有优势, 针对性强便于技能巩固, 拓展面宽便于意义理解, 两个价值取向对于数学学习都是有益的, 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平衡和取舍。

【研究体会】

当我们将这两堂课进行对比之后, 可以发现, 在不同设计的背后蕴含了诸多相似的价值追求。关注知识本质、关注思维的发展是我们一致的价值导向。关注知识的不同侧面和学生学习的不同可能性形成了本课两种风格迥异的教学形式。一堂课是一种教学理解的体现, 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 我们用怎样的眼光来理解数学、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 我们就会用怎样的行动来体现这种思考。在与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互动中, 我们拥有了不断接近数学和教学本源的真实体验。提升我们的数学理解和教学能力, 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荷]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 唐瑞芬, 等, 编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借助数轴,确定位置 篇3

例1小明从O点出发向东走10 m,然后折回向西走4 m,又折回向东走6 m,最后再次折回向西走3 m.问:小明此时在O点的什么方向?距离O点多少米?

分析:

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我们借助数轴,把小明每次行走的距离标在数轴上,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解:取O点为原点,1 m为一个单位长度,向东方向表示数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1所示的数轴.

小明从O点出发向东走10 m到C点,折回向西走4 m到A点,再折回向东走6 m到E点,最后再次折回向西走3 m到B点.观察数轴可知,小明在O点向东方向,距离O点9 m.

例2一只可爱的小虫在一条直线上从点O开始来回左右爬行,第1次向右爬行5 cm,紧接着第2次向左爬行3 cm,第3次向右爬行10 cm,第4次向左爬行8 cm,第5次向左爬行6 cm,第6次向右爬行12 cm,最后再向左爬行7 cm.问:

(1)小虫最后在什么位置?

(2)小虫离开出发点O最远是多少厘米?

分析:

本题具有趣味化、儿童化的生活情景,我们仿佛看见一只可爱的小虫在一条直线上来来回回左右爬行着.题目中涉及的数据较多,如果能将这些数据巧妙放置在数轴上,问题就会轻松解决了.如何确定数轴呢?我们可以取O点为原点,1 cm为一个单位长度,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数轴,再根据题意,将相关数据表示在数轴上,问题即可解决.

解:(1)取O点为原点,1 cm为一个单位长,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如图2所示的数轴.

第1次向右爬行5 cm到A点,第2次向左爬行3 cm到B点,第3次向右爬行10 cm到C点,第4次向左爬行8 cm到D点,第5次向左爬行6 cm到E点,第6次向右爬行12 cm到F点,最后再向左爬行7 cm到G点.所以小虫的最后位置在出发点O的右边3 cm处,即数轴上的G点位置.

(2)观察数轴可知,小虫离开出发点O最远是12 cm,即数轴上的C点位置.

确定位置教案 篇4

今天有老师来听课,来介绍一下咱是哪个班?五年级2班 还能怎么说?五2 哪个好?用数学的眼光看,五2好。(既简洁又明确)

咱们先把我们的班长,介绍给大家,那大家怎么来描述一下班长的位置?

⑴第几组第几桌。⑵在谁的前后左右。那么多说法,都晕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既简单又准确来描述,确定位置。板书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来确定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时达成一致,一般以观察者的角度,规定:竖为列,横为行。

板书:列 行

我们上课,为了方便咱们就以老师的角度来确定位置。

老师左手起从左向右就是第一列…,从前向后就是第一行… 那么,用这个方法,再来说一说班长的位置。板书班长的具体位置。再来说说学习委员的。板书(2)探究新知。

很好,那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好,同学们同桌两个人,相互帮助,写出你们的位置。

咱找一列同学说说自己的位置,大家注意判断对错。谁上来帮老师记录一下第几列第几行。

(说的快一些,让学生记不过来。)

同学们描述的非常清楚,但记录起来很麻烦啊。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他更简单一些吗,谁来帮忙简化一下,同桌之间来研究研究。

像这样的数字组合叫数对。

根据学生的研究,这个方法更简单 根据文字记录写数对。

为什么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字都一样呢?(一列)前面的数字不一样,后面的数字一样呢?(一行)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对(5,2)、(2,5)两组数字有什么不一样?(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个数对,对应的同学起立,大家监督,看看对不对。(3、y)y可以表示任何数。(x、2)x可以表示任何数。

为什么两次你都站起来了?技术与第二列,又属于第二行。那(2,2)呢?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二、出示例2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数对说出海洋馆和大门的位置。请你写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大家再来标记一个位置,动物园的出口在(6,6)大家标出来。

周六,我想去动物园,大家能设计一条路线让我从南门进,从出口出,经过所有的景点,不走重复路线。

请大家前后左右几个人一起用数对为老师设计一个出游路线。

2.生活中的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教师出示:象棋、国际象棋… 介绍线和格的区别。

3.老师的礼物。老师想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得到这份礼物。

请大家按要求涂色出练习第一题。

思考:在这幅图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方法一样,一组数对表示一个方格,而不是一个点)

三、小结

确定位置教案 篇5

执教:大柳塔第二小学

胡仲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63—65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内容前,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所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是学习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具体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在这儿上课你们高兴吗?能和我们六小的同学一起上课胡老师也很高兴,那就让我们放飞理想,展示自我,现在开始吧,上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学校里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那我们的爸爸妈妈来了都坐哪里呢?

2、那你怎样才能让爸妈准确地找到你的位置呢?说说看你有什么好主意?

3、咱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确定位置的方法,真了不起。其实啊,确定位置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咱们今天就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确定位置)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三、创设情境,初步探知

1、在开始探索前,我们先来比比谁的反应快。我们班坐在第3排位置上的同学是谁?

2、看来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3、看来,要想确定一个同学的座位,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知道是第几组第几排。让我们先来确定“组”。请第一组的同学全体起立。

4、第4组的同学站起来和第2组的同学打声招呼。

5、看来大家对于自己和别人所在的组非常清楚了,那么“排”呢?坐在第3组第3排位置的同学是谁?

6、组织游戏:“谁的反应快”。教师说出第几组第几排座位,学生说出该座位上学生的名字,或教师说出某学生的名字,学生说出他坐在第几组第几排位置上。

四、自主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渡:大家反应这么快,老师相信你们找出淘气的座位一定没问题。请大家看课本63页的图,快速说出淘气的位置。

(一)出示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

(一):自学课本6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第几组第几排座位”说说淘气的位置,笑笑呢?

2、阅读智慧爷爷的话,说说淘气和笑笑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怎么表示?应该注意什么? 自学指导

(二):

1、奇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说一说他们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

2、你能用数对告诉老师和同学自己的准确位置吗?

3、(4,2)和(2,4)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

(二)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1、介绍“数对”。它是第几组第几排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由于它是用一对数来表示一个人、一个建筑或其他事物的位置,所以叫数对。

2、注意:通常第一个数都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都表示纵向的数,前后的位置是不能随意颠倒的。

五、巩固练习:

1、其实在生活中就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请看(PPT),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平面图。你能用“数对”说说学校的位置在哪儿?你能用“数对”说说其它建筑的位置吗?

2、猜谜游戏(会说话的字母)。字母会说话,同学们相信吗?不信去看看吧!

六、课堂检测:64页“练一练”第1、2题。

七、拓展应用:(生活中的数对)

其实,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大屏幕。书柜中表示书的位置,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表示棋子的位置,门牌号,电影票的座位、火车票的座位、飞机票的座位、地球仪的横线和竖线的交点,这些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你们说,数对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大不大呀?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八、总结提升

确定位置五年级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认识“列”和“行”

这是小军班上同学的座位图,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军的位置呢?

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那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了?

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行”和“列”,能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确定“行”和“列”的吗?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军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军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你能把“第3列第2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数学上先写一个3,表示——第3列,再写了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他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还需要用一个括号括起来。数学上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就内容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这两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会吗?

这两个数对一样吗?同样都用到了2和4,为什么却表示了两个不同的位置呢?谁能解释一下?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我们首先要确定第一列在哪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最左边在这儿,因为你们和老师是相对,老师的最左边就是就是你们的最右边。

我们已经确定了第一列,第一行呢?

现在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把你表示的数对写在你的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都写对了吗?谁来说说看,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

下面咱们换一个玩法,我用电脑出示一些数对,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请注意看屏幕——

师:公园的方案设计出来后,经过论证,【师依次出示:(2,4)(7,3),(5,5)(4,x),(x,3),(x,y)】

(二)教学例2

1.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看得出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如果给你一些位置,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来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个即将动工的公园平面图的方案,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同学都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地方的位置,现在如果在这儿还有一个饭店,饭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呢?

这个点是(0,0),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认识它。

2.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运动后物体的位置

①公园的方案设计出来后,准备在里面建一个三角形的草坪,它们的项点分别在A(3,6)、B(2,4)、C(3,4),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②方案设计出来后,准备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平移后三角形的位置吗?

大家观察一下平移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比如A点,这两个数对有什么联系呢?

如果向右平移50格呢?平移100格呢?向上平移10格呢?

生独立完成,交流。

③现准备将三角形沿C点顺时针旋转90度,你还能表示这时三角形的位置吗?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例

1、“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 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

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说明: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描述小军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起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书:第4列第3行)

提问:(在示意图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点出小明)小明坐在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2列第4行)

提问:小丽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图中找出小丽的位置吗?(学生指出小丽的位置,并板书: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图中找一个点,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这个点的位置,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反馈: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了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约定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就不会引起误解。那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达呢?(学生可能会想用字母分别表示列和行)

讲解: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规定:用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再用

另一个数表示第几行,那么,小军的位置就用两个数来表示就够了。你能知道是哪两个数吗?(4和3)习惯上,我们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提问:数对前面的一个数4表示什么?3呢?

提问: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吗?(学生用数对表示,并说明每一个数对的含义)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且用数对表示出来。

3.完成教材第15页的“练一练”。

(1)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图中用笔涂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6,5)这个数对在图中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说明: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再通过确定小明、小丽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列和行的规定,到用数对来表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又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对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整个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巩固练习,发展智慧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出示教室座位图,并标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说一说: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位置,并组织交流。

(2)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图上指出某个同学的位置,让同桌尽快用数对表示出这个同学的位置。比比谁的反应快。

(3)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这个同学是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出示题目。

(1)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前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列;后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行)

3.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

出示题目。

(1)说位置: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

(2)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3)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拓展应用。

出示右图。

谈话:如图,“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来表示。说出下面类似于数对的每组字母和数各表示什么汉字,并连起来读一读:(B,3)、(A,5)、(C,4)、(E,2)、(D,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齐读: “我们爱数学”。

提问:你爱数学吗?为什么?

[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砖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最后通过类似于数对的一组字母和数找相应的汉字——“我们爱数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谈话:“神舟六号”之所以能顺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 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书签数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激趣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但是, 玩之前要先来确认一下你们的位置。从我的左边数起:竖着看, 这是第一组、第二组……横着看, 从前往后数, 这是第一排、第二排……现在开始玩游戏啦!游戏名称叫“听口令做动作”。请第1组的同学站起来!请第3组的同学挥挥手!请第6组的同学鼓掌!请第2排的同学说“0K”!请第4排的同学起立!请第5、6排的同学一起喊“耶!”

师:你们的反应还挺快的嘛!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 它在哪儿呢?礼物藏在第3组第2排。 (生一起找到了礼物)

师:你们刚才是怎样找到这个礼物的?

生:先找到第3组, 然后再找到第2排, 它们的交叉点就是了。

二、尝试探索

1. 自主探索, 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

电脑出示笑笑班级做操图, 介绍列和行。

师:竖着看, 从左往右数起, 这是第1列……横着看, 从下往上数, 这是第1行……

师:笑笑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板书:第4列第3行) 。谁能把她找出来?

师:那你告诉大家, 你是怎么找到她的?

生1:我先找到第4列, 再这样往上数到第3个就是了。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老师, 我有不同的方法。我是先找到第4列, 再找到第3行, 两个相交叉的点就是笑笑了。

师:哦, 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用第4列第3行来表示笑笑的位置, 有没有比这种写法更简洁的呢?把它写出来吧。

师: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表示第4列第3行, 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4和3。

师:总结得真好!你们保留了4和3, 这说明这两个数都非常重要, 缺一不可。那有没有一种统一的固定的方法来表示呢?数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 想到了用数对来表示第4列第3行! (板书:数对) (师示范数对的写法和读法) 数对中这个4和3分别表示什么?

生:4表示第4列, 3表示第3行。 (板书:列, 行)

师:在写数对时要让列在前, 行在后!

师:笑笑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 3) 。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2. 引出方格纸, 尝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如果我们把每一位同学看成一个小点, 把他们放入方格纸中, 笑笑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就在这个位置上。小强在这个位置上, 你能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吗?试着写一写。

师:小强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

生1: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1, 5) 。 (板书: (1, 5) )

师:还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生2:有, 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5, 1) 。 (板书: (5, 1) )

师: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生3:第一种是对的, 因为小强的位置在第1列第5行, 所以用数对表示应该是 (1, 5) 。因为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在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在第几行。

师:淘气的位置如果也用数对表示的话, 应该是 (5, 2) 。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生4:他在第5列第2行。因为这个数对中的5表示第5列, 2表示第2行。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 真棒!

师:从刚才的活动中, 可见你们非常聪明。这是淘气有一次下棋时棋子移动的位置。你能用数对来表示棋子走过的每一个位置吗?

师:你们写得好快呀!谁来把你写的数对告诉大家?

师:看着你们写的这些数对,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看谁的发现多?

生1:我发现了每个数对中都有6, 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横着的数对中的6表示第6行, 竖着的数对中的6表示第6列。

师:那这个数对中, 有两个6,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2:这是因为它在第6列第6行, 所以用数对 (6, 6) 来表示。这个数对中第一个6表示第6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6行, 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师:你们太厉害了, 不仅观察能力强, 而且还掌握了数对中列在前行在后。

师: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

生4:我还发现 (3, 6) 、 (6, 3) 这两个数对, 虽然它们都有3和6, 但它们在数对中的前后位置不一样, 就表示了不同的位置。

师:的确, 数对中两个数是不能随便换位置的。

3. 回归学生的实际座位, 巩固对数对的应用。

师:站在我这里看你们, 既有纵向的组也有横向的排, 所以你们每一个人的位置都能用数对来表示。比如, 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 2) , 你们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

师:我们现在又要来玩游戏啦!看谁反应快!我用数对叫人!如果叫的是你就请快速站起来, 其他同学作出判断, 如果对了就喊“耶”, 如果错了就喊“x”。

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 那你能用数对表示你好朋友的位置吗?

师:再来一个接龙游戏, 被叫到的同学站起来后就迅速地用数对叫下一个同学, 明白吗?

师:你们可真厉害呀!那么, 谁能用数对把整一组的人叫站起来?

(小结提升)

师:这节课, 通过游戏, 我们一起掌握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数对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如在地图上确定一个城市的位置, 会用纬度和经度来表示。人们有时也会用两个角度确定海上航行船只的位置。这些知识, 等同学们下课后再去研究。

【评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纵观邓老师的这节“确定位置”的教学, 充分体现了课堂有效性的四个方面——

一是游戏为主, 激发兴趣。“确定位置”是以游戏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从引入的寻找礼物“听口令做动作”, 到探索新知的“寻人”游戏, 最后巩固应用的“看谁反应快”, 让学生置身于游戏中, 去探索研究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从学生的心理需求, 让学生在老师设置的各种情境和活动中畅游, 感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学生爱学愿学, 体现了课堂有效性的一个方面:数学兴趣的激发。

二是扎实教学, 掌握知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不多, 就是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邓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简化“第4列第3行”, 在不同的方法中寻找统一的固定的方法来表示, 从而自然地引出数对, 并教学数对的写法、读法和意义。在这一环节, 邓老师没有匆匆而过, 而是放慢速度, 引领着孩子们充分地去认识数对, 保证了让全班孩子都能掌握。在认识数对后, 又让学生试着用数对去表示小强的位置, 反过来出数对让学生根据数对去找出淘气。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下, 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运用数对了, 但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对中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又加了一个淘气下棋时棋子移动的位置的环节, 先用数对表示, 再去观察发现。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 学生有效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这样扎实有效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是听说写读, 培养能力。有效的课堂更重要在于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交流合作的能力、认真倾听的习惯、完整表达等。从一开始的寻找礼物, 就让学生说出方法, 初步训练学生说数学;到找笑笑这一环节, 让学生到讲台上说找的方法:我先找到第4列, 再找到第3行, 第4列和第3行的交叉点就是笑笑了。这样完整的叙述, 邓老师没有轻易带过, 而是让另一个学生再来重复一次, 起到强化的作用。对于新知识的表述, 邓老师在此先作标准的示范:如“笑笑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 3) ”, 先请两位认真听的学生说, 再让全班小声地说。在用数对表示出小强的位置后, 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表达出“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1, 5) , 1表示第1列, 5表示第5行”, 邓老师先引导学生: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 1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再让个别学生说、小组内比赛着说, 这是在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说数学”。在老师的激励下, 学生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 说得越来越好;到后面发现规律的环节中, 先让孩子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这是给每一个孩子表达的机会, 再让个别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不仅有很多的发现, 而且还能很好地说出理由。本节课到这里, 已经能感受到孩子会“说数学”了, 敢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自信, 有成就感!邓老师还给了学生很多写数对的机会, 在写时就在思考, 也在写中发现问题, 及时做纠正。倾听是指不但要听老师说, 更要听同学说, 当别人说的不对时可以反驳, 说的不完整时可以补充。在邓老师的课堂中经常会听到:谁同意他的想法?谁听清楚了?谁听明白了?请你再来说一次!你真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用这些语言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这些细节的处理得当有效, 让学生学得扎实。

四是拓展延伸, 提升思维。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在本节课中, 学生表述完整流畅, 思维灵活, 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和邓老师调动课堂的能力有很大关系。邓老师充满激情, 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 既有动的游戏参与, 又有静的思考书写, 还有和周围同学的交流, 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使得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确定位置”教学纪实与评析 篇8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初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感觉非常好,很想认识在座的各位同学,谁来自我介绍一下?(学生自我介绍。)

师:我还想认识第1小组的第2个同学。

生:我叫小浩,今年11岁,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和画画。

师:好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我再想认识第6小组的第2个同学。

生:我叫雅娣,是班里的文艺委员,特别喜欢唱歌,

师:嗯!听出来,你的声音特别好听。从刚才的对话中,老师发现大家把靠右的这组作为第1组,然后依次往左数,最左边的是第6组,平时在教室中也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看来这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了。那好。第3小组的第4个同学应该就是你了。贵姓?

生:姓刘。

师:小刘同学,现在让你介绍一名同学让我认识,你会介绍谁?说出他的名字?

生:他叫小博,是我们班数学学得最棒的同学。(师板书:小博。)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从轻松的自我介绍入手,创设了一种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为抽象的“数对”学习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模型。]

2,揭示课题。

师:让我猜猜小博同学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是不是第l小组的第4个?还是第4小组的第1个呢?那么就是第6小组的第6个?(学生一一否定。)

师:看来这样猜。很难猜得对,大家帮帮忙,想一种方法来确定他的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独立操作,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到的同学。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把你的想法完成在卡纸上,让我一看就能找到小博同学的位置。(学生独立操作。)

师: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谁来向我推荐你的方法?

生1:他的位置是第4小组的第3个。

师:简单、明白。

生2:他在我这组往右数第2小组的第3个位置上。

师:以他的这组为标准,也能找到小博同学的位置。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3: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出示座位图。)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6个位置,小博就在第4小组的第3个位置。

师:他这样的方法能看得懂吗?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样放?

生:转过来。

师:(将生3制作的座位图转过来。)小博同学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还是第4小组第3个位置,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师:很有道理,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座位图放大。(出示课件。)大家看,刚才大家介绍的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说小博同学的位置在第4小组第3个。(板书:第4小组第3个。)

[评析: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定位标准和知识水平的不同,确定位置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十分注意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确定小博同学的位置,然后在交流中自然地引导探究,形成共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让他们思维经历异中求同的过程,进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2,探究知识。

师: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同桌说一说。(同桌用语言描述自己在座位图中的位置。)

师:(指着第3小组第5个位置。)这是谁的位置?

生:老师。这是我的位置。我的位置是第3小组第5个。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3小组的一条竖线,再出示第5排的横线,两线相交成一点,就是第3小组第5个同学的位置。)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他的位置在竖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师:(指着第6小组第3个。)他的位置可以看成哪一条竖线和横线的交叉点呢?

生:表示第6组的竖线和表示第3排的横线是交叉点。(课件演示。)

师:既然这样,我们全班同学在座位图中的位置都可以看成这样两条线的交叉点,是吗?那我们的座位图就变成具有许多交叉点的方格图了,在方格图中你能找到表示自己位置的那个点吗?请标出来,与伙伴交流。(学生标出位置,同伴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方格图上标出了自己的位置,还用语言加以描述。其实,在数学上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交叉点的位置。想不想知道?比如说,小博同学在表格图中的位置,只要用两个数,你知道是哪两个数吗?

生:4和3。

师:4和3表示什么意思?

生:4表示第4小组。3表示第3个。

师:这样的一对数在我们数学中叫它“数对”。(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正确的写法,还要在两数中间加上逗号,外面加上括号,数对中头一个数表示第几组,后一个数表示第几个。读的时候可以这样:“小博同学的位置是4、3。”

师:下面谁能用数对表示图中另外两位同学的位置?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口述。)

[评析:本环节中,教师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既直观又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数对形成清晰的概念。教师从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准确地揭示了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崭新、抽象的知识点——数对。]

3,阶段练习。

(1)用数对表示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同桌互说,互猜好朋友是谁?

(2)游戏“韩信点兵”,分3个层次。

[课件出示数对,学生起立,口述含义,如出现:(3,5)、(5,3)。]

师:两个数对都由数字3、5组成。为什么会有两个同学站起来呢?

生:两个数字3、5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课件出示方格图上的几个交叉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用手势判断对错,如出示:(2,2)。]

师:两个2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前一个2表示第2组,后一个2表示第2个。

师: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如果有个班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班有多少个人吗?为什么?

生:这班有49个人,因为(7,7)表示有7个小组,每组有7人,所以7×7=49(个)。

[课件出示速度加快(1,6)(2,5)(3,4)()。]

师:你猜会是谁?为什么?

生:是(4,3),因为这些数对都在一条斜线上。

生:有规律。数对中前一个数依次增加1,后一个数依次减少1,所以是(4,3)。

师:观察很细致,很会思考。

[评析:巩固练习以“韩信点兵”的形式展开,教师设计中注重知识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认知,发展思维

的目的。]

三、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1,深化应用。

师:数对除了可以表示我们的位置,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用处。看,这张是《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学校分布图》,谁能用数对向老师介绍图中多所学校相应的位置。(学生用数对表示图中4所学校的位置。)

师:(课件出示。)这里还有几所学校,清根据相关信息把它们标记在地图上,其中,长庚小学的位置在(4)。全福小学的位置在(7,),你能确定它们大概在什么位置?

生:长庚小学的位置应该在横线4的上面,而且在我们学校的隔壁。

生:全福小学应该在竖线7的上面,大概在(7,10)吧。

师:看来,只给我们一个数字,很难确定它们的位置。这样,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出示:长庚小学的位置在市第二医院的西方:全福小学的位置在分布图的最北部。)大家能确定了吗?(学生确定它们的正确位置。)

2,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下面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出示课件。)一艘船在茫茫大海上遇险求救,如果你是搜救人员,你先要知道什么?

生: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师:怎么确定它的位置呢?(出示课件。)其实,为了确定地球上一点的位置。人们就在地球仪上标上横向的纬线和纵向的经线,根据经纬线的交叉,可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如: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是北纬40度,东经116度。其实,数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同学们有兴趣,可课后查查资料了解了解。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教师设计的运用数对解决地图上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无所不在、变化多端,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确定位置”这节课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申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学生现实情境“座位”导入,以认识学生入手,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彼此距离,又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既唤醒了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又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2.自主探究与引导深化相结合,提供了知识构建的基本过程,准确揭示数对构成及含义。教师从中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其次,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上一篇:街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下一篇: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