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蒲公英散文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兴安岭的蒲公英散文(共10篇)

大兴安岭的蒲公英散文 篇1

大兴安岭的春天,不是用颜料画上去的。

白杨树绿了,但你走近看,却没那么夸张,是我们的想象着急

它的嫩芽只是刚刚探出头,眯瞪着眼睛,连嫩绿都谈不上

只能算是浅浅的芽黄。

相比之下,兴安落叶萌发的过于急切,过于突兀,如果不是气温震荡

整个春天都会被绿色的轰鸣压垮。

而这里的.青草绿得过于零散。印象里,墙角下,河沟里,山坡上

它们的芽尖每天都冒出一点点,直到把春天挤走。没有那种

突如一夜春草绿的感觉

这里的春天不够平整。从山脚下的麦田到山顶上的松树林

这其间的葱郁,不知要绕过几块黝黑土地;绕过几条蜿蜒的小河

绕过几群啃青的牛羊

但是,只要你睁眼看,没有哪一种色彩不是被你的目光抚摸过的

只要你张开口,没有哪一种芬芳不是被你讴歌过的

只要你洗耳聆听,没有哪一种啼鸣不是被你赞美过的

兴安岭的春天,总是过于短暂、急促而又猛烈

但没有哪一种神秘的力量是可以浪费的。

几天不见,映山红开败了,又几天不见,稠李子花开得搁不下枝头了

再过几天,人们采柳蒿芽的时候,水泡里那一声低沉的蛙鸣已经是立夏了

这些文雅的生命每天都在忙着。今天是不仅如此的开头

明天却是如期而至的结尾了

只有那沉落的太阳,每天都在殷红的彩霞里洒下

永远的蒲公英散文 篇2

在我心头是可怜可爱的样子,小小的翅翼羸弱而透亮,迎着,轻盈、孱弱地飞翔,让人充满希冀,又忧心忡忡。

蒲公英的飞翔那样韧韧地牵动着我儿时的心肠,小小的人常常满怀的。

人去楼空!我的心头再一次涌起那种熟悉的深久的蒲公英的忧伤。

来来往往走过教学区,我的总下意识地撇向我们的教室。此时,我们的教室已空,门上了锁,窗紧闭着——不再是过周末,也不再是假期,们是彻底走了,永远走了,他们不再回来,他们毕业了!我如梦方醒。眼前立即浮现出学生那一张张熟悉的年轻又纯真的脸庞,仿佛就在昨天他们还欢喜地簇拥在我的身旁听我言谈,仿佛就在昨天他们还欢聚在教室听我讲课。没有了!一切都随一去不返了。

不要笑我矫情。年年岁岁,当一届届学生从我身边离去时,我的心就会被一种忧伤牢牢攫住,那忧伤太熟稔了,那是来自对蒲公英的。我的一个个离去的学生,总让我想起蒲公英的飞翔,忧伤在心底氤氲成一片难言的苦涩......

同事们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同事们还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有同事高兴地接话:“辞旧迎新!”

另一同事嘻嘻笑着打比方:“这一届届学生,就像一茬茬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就没个到头的时候。”

还有一同事煞有介事地欢庆:“解脱了!万岁!”又说:“担高三,就是这点儿好处,可以提前半个多月休息。爽!”

那一天,同事们在办公室边收拾自己的东西,边嘻嘻哈哈地说笑,似乎轻松又。我想如我的`同事们那样豁达,拿得起放得下,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拒绝拖泥带水。可是,每每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的附和之后,我的心里都会徒增一层难言的酸楚。看到井然有序的办公室一时间杂乱无章,纸片翻飞,让人有树倒猢狲散之感,内心不禁有丝丝缕缕的悲凉滋生。我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来跟我,他们那稚气的脸上掩饰不住依依惜别之情,有几个子还嘤嘤地哭了起来。我的眼圈也潮润了,心里早已是一片汪洋。不忍!安抚着那一颗颗稚嫩、敏感、的心,天知道我的内心有怎样的软弱。——“,永远在这里等候着你们,遥遥地观望着你们,永远你们!永远有你们可以依赖的肩膀。”又故作轻松地开玩笑说:“又不是永别。以后见面机会有的是!”那个爱哭鼻子的女生抢过话头:“那不一样!我们听不成老师的课啦!”一时间静默,大家听到了彼此的呼吸。而我更清晰地看到了那在风中飞舞着的蒲公英......那熟悉的忧伤再次猛烈地袭击了我。

啊,蒲公英,我太熟悉了。

蒲公英是儿时最普通、最常见的草本植物。村口、路边,田间、地头,河滩、草坡,到处都可见到蒲公英的身影,它的力可谓旺盛!它那在地面上四下铺展的,厚厚实实,丰腴肥美,碧绿如玉,清脆欲滴。大人们,焯了水,凉拌了吃。对此我们小孩子们很是不齿,胃里肠里早已塞满了野菜,哪还有兴致?即使那黄灿灿的蒲公英花,我们也看它们不上眼,编花环时压根对它们不理不睬,因为那实在是太小了——指甲盖大,太不起眼了。对于蒲公英,我们唯一热衷的是吹蒲公英玩。

蒲公英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永远是飞翔的姿态。我喜欢那飞翔。那白色蛛丝状的纤纤绒毛结集成蒲公英小巧的翅翼,蒲公英小伞的模样真是漂亮!它们在半空在中飘飘忽忽、晃晃悠悠,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真是调皮!像鱼儿在水中嬉戏。

洒下金辉,收获后的田地像疲惫的胸膛。打猪草的孩子们在田地里疯跑,嬉戏打闹,无拘无束。我们采下蒲公英的绒球,用手稍稍地揉捏,对着蓝天举起,猛烈地吹一口气,那绒球就会像在空中炸开,弹出无数把的小白伞,那伞乘风飞翔,它们在空中舞蹈,是那样的轻盈,那样的弱小。——“像雪片!”有孩子说。“像杨花!”有不同意见。有人抢白:“你们说的都不对!蒲公英就是蒲公英!”大家争执着,但一样的是,都久久地欢悦地注视着那一把把小伞的飞行,亦步亦趋由衷地追随。忽然有哪一把小伞要坠落了,很及时地就会有人吹上一口气,于是,那小伞欢欢喜喜地再次扶摇直上,飞高飞远。有时,我们会认定自己的小伞,比赛看谁的小伞飞得高飞得远,大家竞相吹气,憋足了劲,脸红脖子粗,使出吃奶的劲头,非要挣个是非高低、水落石出不可。我们追逐着那一把把小伞,笑啊、叫啊、吵啊、闹啊,欢乐一片。每当这个时候,突然的就有一种深深的忧伤揪着了我的心。——这些小伞,它们要飞到哪里去呢?它们有目标吗?风停了怎么办?没有谁吹气怎么办?它们又是那样的弱不禁风,一有点儿风吹草动,就乱了方寸,不知所以然。它们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着没落,没有家!我的心猛然一颤:其实,它们就是一群迷失了方向的孩子啊!小伙伴们欢笑着跑远了,往往剩下我呆呆地站在空荡荡的里,心里盈满了莫名的忧伤。

每年家乡都有那么一两个蒲公英飘飞翔的时候。夏初、,家乡的田野上、村落中、甚至人家的庭院里,到处都是茫然又快乐地飞翔着的蒲公英。这个时节,我们孩子们多彩的就会再增加一项乐事——仰起小脸,向着,对着蓝天,一次又一次地把蒲公英吹起,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可是,要命的是总是在我玩得忘乎所以的时候,冷不丁就会被那种熟悉的忧伤揪住。

说,那小伞是蒲公英的种子,种子落地生根,生根发芽,发芽......蒲公英就是这样繁衍生息的,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可是,我喜欢蒲公英飞翔的样子,我宁愿它们永远飘飞在蓝天中,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儿时的我也坚信蒲公英是喜欢蓝天,喜欢飞翔的。可它注定要坠落,我常常为蒲公英感到忧伤。我的奶奶不懂我的心,她总笑呵呵的,不以为然地说:“蒲公英就是这样的,随飘随落,那是它的命。”

楼空了。我们的班级解散了,就像蒲公英的绒球溃散一样。我的学生一如那一粒粒蒲公英种子起飞了,他们是那样的羸弱,能抵御的风风雨雨吗?无论何时都抱有,永远乐观向上,矢志不渝,迎着太阳、向着蓝天飞翔,直到抵达的彼岸。——我蒲公英一样的学生,能做到吗?

我最深情地祝福我的学生!我最深情地为蒲公英的理想祈福!

以蒲公英为题的抒情散文 篇3

儿时的时候,有学过一篇文章《蒲公英的种子》,那时,曾经有过幻澜的梦,我要像种子一样的飞翔。

成年后,看过很多偶像剧,好多浪漫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遍野的蒲公英身上,曾幻想,我的王子,也将骑着自行车带我飞过那片蒲公英的花海。

种子在一颗一颗的飘落,飞呀飞呀,飞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开始悲伤,开始流泪,原来,做颗种子也是那样的幸福。

蒲公英妈妈目送了自己的种子,因为它知道,它的新希望开始了,新的生命开始延续;我的`妈妈也看着我长大,寄予了好多我完成不了的希望,我开始飞了,可是,我总是飞不高,总是飞得很累。

种子开始发芽了,而我,开始流泪了。

种子开始延续生命了,而我,开始颓废了。

写到这里,忽然间写不下去了,虽然脑海有好多好多的词,可是,却鼓不起那个勇气,只是发呆的对着电脑,听着一遍又一遍的歌。

每每心情开始悲伤,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物,甚至耳麦中的歌,都开始扯动着我身体里的那根悲伤神经,思绪总是停留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好久好久都回不了神,渐渐地,全身发冷,眼泪开始迷糊。

我羡慕那些开心微笑的人,我妒忌那些幸福微笑的人,我憎恨那些乐观微笑的人。

其实我也开心的,幸福的,乐观的微笑着,为什么,我的笑容会这么勉强,让人看得出,我的笑容是用来掩饰着我的悲伤,我的笑容里含着痛苦的泪水。

谢谢朋友给我听的歌。

蒲公英现代散文 篇4

蒲公英,漂亮的蒲公英,会飞的蒲公英,洒满美丽的蒲公英。

我曾好多次想像过……你若如花,该是一株怎样美丽的花朵。我也曾想要做一名的花匠,给自己心房的花园里种上和它们一样漂亮的花朵。

可是……我又是一名没有毅力懒散透顶的花匠,常常意志恍惚的沉醉于幻想的蓝图。

后来……懒散习惯了的花匠,他心房的花园里长满了杂草,长满了不知名,和讨厌的杂物。可就是没有长出来他幻想的蓝图里那株幻想的漂亮花朵,漂亮的花园。

索性……懒散的花匠,就任由他的心房,那块地!随意的生长,随意的`变化。他便更随意的躺在长满杂草的花园里,倒头大睡!就连自己都懒得打理,更别说那块宽敞的,长满杂草的,曾经幻想过蓝图的花园。他唯一剩下的事情就是做梦……晚上做梦、白天也做梦、简直就是一幅可笑的白日梦!

终于等到了他醒来……是个阳光特别刺眼的下午,花匠感觉眼睛被阳光照射的火辣!努力睁开眼睛,看到了久违一般的世界。可是……花匠生病了,整个人看起来像是加速苍老了几许、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发黄的脸颊,还有一副发软的躯体。

怎么着也站不起来,痛苦的挣扎了好一番,花匠像是彻底放弃了所有一切一样,放弃了挣扎……自嘲一笑!再次倒头睡了下去。可是!这一次他再也无法像以往一样沉睡,他明显浑身难受、痛苦的卷缩在一团,浑身发着抖,仿佛是被狠狠的电着了一样颤抖!

再也没有幻想……只有绝望的哭喊,呵呵……再哀嚎的惨烈也毫无意义!麻木了,呆滞了,麻木的发呆着望着天空。

天空还是一样的天空,阳光还是一样的阳光……

那是什么飘摇在空中,是什么飘落在他的手心,是什么感觉如此熟悉,是什么让他感到一丝慰籍。

那不是花朵吗?那不是梦寐以求的蓝图里的花朵吗?

噢,是蒲公英、原来荒废的花园里默默长出着蒲公英。飞落在手心的感觉是那么温暖,多想紧紧握住它!罢了……它本来就该是飘向它该去的地方,带给所到之处,一个个心灵的慰籍。我又怎能握住它不放?

飞吧!带着我还未停止跳动的心脏,去感受那世间一个又一个感动,让我明白我为什么而痛苦,为什么还活着!

蒲公英优美散文 篇5

“叫花子来了,叫花子来了……”

一群正在玩耍的小孩拍手叫嚷着。顺着叫喊声,只见一个满头插着蒲公英的女人走了过来。她走得很慢,时而蹲下摸摸路边的野草,只要遇到蒲公英,她立刻会摘下来,插在自己的头上。她满头都是蒲公英,嘴里还咀嚼着蒲公英的叶子,不时嘿嘿笑几声。

她就是“叫花子”,不用怀疑,她就是要饭的。没人知道她的名讳,更没人知道她究竟从哪里来的?时日久了,小孩都管她叫“叫花子”。她似乎对这个称号还挺满意的,不论哪个小孩叫一声,她不怒也不恼,只是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叫花子刚刚到这里的时候,就是那个模样。看起来,脑袋有点不正常。从来没说过话,见谁都是傻傻一笑。听年纪大点的人说是一路要饭过来的,直到来到这里,也许她觉得这里的人心肠好,于是留在了此地。日子久了,大家已经习惯了叫花子时不时地闪现在村子以及田间地头的各个角落里。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帮衬下,叫花子也有了“家”。其实只是个可以栖身的窝棚,里面是几块破竹席组成的“床”——没有床板,直接铺在地表。遇到天冷时,大家会给她送点废旧的棉衣、棉裤过冬。她也从来不做饭,一来没有锅碗瓢盆,二来她也确实不会做。曾经有位好心的老太太送了她一口小锅,并且在窝棚的外边为她挖了一个小土坑,用来当灶台,还送了些柴禾。可时日久了,她不但没做过饭,而且将小锅也还给了那位老太太。

叫花子确实选对了地方,这里的父老乡亲,任谁见了她,都会给点剩下的菜或者馒头之类的食物。村里生活了百十口人,只有她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整天无忧无虑的,穿梭在村里、田间地头。每每有哪位正在尽情玩耍的小孩被大人强行拉着下地干活时,看见到处转悠的叫花子,心里老是羡慕了。在那一刻,那位小孩真的有渴望当“叫花子”的心愿。叫花子不用干活,而且有的吃、有的穿,因而造就了所有的小孩时常捉弄她,这是心理不平衡的缘故。

村里有户人家是种草莓的。每逢草莓成熟的季节,最激动的莫过于那些小孩。草莓是冬日过后的第一茬美味,仅仅闻一闻,也是清香入肺,浑身一阵阵的舒爽。“一抹红艳青垄上,满面桃花笑春风。”一想到这,孩子们都是满嘴的涎水。虽然那位大叔也会给同村的小孩吃一些,但那有限的草莓绝对满足不了孩子们对美食的渴求。

看着一颗颗成熟后的草莓,如同红艳艳的宝石,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再配上碧绿的草莓叶子,仅仅看一看,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如果能坐在草莓地里,吃半天草莓,那该有多么的舒爽啊。所有的小孩都在想着。日子久了,孩子们终于下定了决心——去偷草莓。

叫花子是孩子们行动的掩护体,只因她时常闪现在别人家的地里。大家都以为那是叫花子在找吃的,其实不然,那是叫花子在帮忙干活。不是拔草,就是捉虫,或者将倒下的麦子扶起来,有时还会将快要成熟的西瓜用青草盖起来。聪明的孩子们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时常出现谁家菜园里的西红柿少了,或者谁家瓜地里的西瓜也少了,对于这些,大家都以为是叫花子干的。通常发现了,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会计较什么。

叫花子很勤快。她时常穿梭于田地里,并不仅仅是瞎转悠,如果看到谁家正在忙活的话,她立即会跑过去帮忙。大家看到她前来,通常也会让她干点粗活,不是帮忙拉水,就是帮忙挖土。仅仅是这些粗笨活,叫花子干的时候,也是非常兴奋的。干活时,她很开心,对着天空正在飞翔的鸟儿大声叫嚷着,或者在原地蹦蹦跳跳的,如同那些兴高采烈的小孩。

村里的粗笨活并不是很多,叫花子能干的活干完后,她除了在地里瞎转悠,就是和那些小孩玩耍。那些熊孩子时常捉弄她,给她的头发里插满蒲公英。日子久了,或许她觉得蒲公英很漂亮,于是导致了她有了那个习惯:头上不时插满蒲公英,嘴里嚼着蒲公英;有时拿一只,学着小孩的模样,使劲一吹,眼前迅速飘起一缕缕的花蕊。那时,她很开心,和帮忙干活时的心情一样。

孩子们打定主意,哄骗叫花子去草莓地里“帮忙干活”。她听到有活可干,脸庞迅速洋溢着笑容,看得出来,她很久没笑得那么的灿烂了。孩子们看见她的笑,纷纷相互对看几眼,乌黑的眼珠子“咕噜咕噜”地转个不停。或许,在那一刻,他们有过放弃行动的想法,但草莓的诱惑力真的太强大了,孩子们只能满怀愧疚地对她笑一笑。她见眼前的孩子对她笑,于是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只是笑的原因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叫花子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孩子们也很后悔。

叫花子还是那个打扮:满头的蒲公英。那是孩子们为她新做的装扮,她非常开心,一方面可以和孩子们玩耍,另外也有活可以干。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孩子们早已忘了刚刚那一瞬间的懊悔,满脑子都是香甜的草莓。叫花子一心想着地里的活,她跑得飞快,将那些熊孩子远远地甩在身后。一路狂奔,好不容易到了草莓地里,大家都是气喘吁吁的,只是都没怎么喘气,直接翻过田地四周的矮土墙,跳入草莓地里。叫花子翻了好几次,也没能翻过去,只能任由孩子们一起将她抬起来扔进去。扔她时,大家都在笑,而她也不断在笑。

看着眼前的草莓,孩子们馋得直流涎水,而叫花子却好像几辈子没见过草似的,直接蹲在地上,开始拔那些自由疯长着的野草。孩子们也蹲在地里,只是并非单纯的除草,更多的还是摘草莓吃。叫花子对干活太痴迷了,她根本不知道那些小孩究竟干了些什么?她天真地以为大家都在干同样的事。红艳艳的草莓,不断被孩子们塞入嘴里,他们的手指头也渐渐变成了淡红色。虽然期盼已久的美味就在眼前,但孩子们并不敢偷吃太多,因为那片草莓地是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维持着一家人生活的命脉。大家同处一块黄土地里,绝对不能干损人的事,对于这个道理,那些小孩还是懂的。待解了馋后,孩子们纷纷离开了草莓地,只是叫花子面对孩子们的叫喊声,却毫不理会,只顾着忙手里的活。孩子们纷纷走了,只剩下叫花子一人在草莓地里辛勤忙碌着,看得出来,她的兴致非常高,不断地哼哼着。

孩子们原以为草莓地的主人晚上才会回来,因而没管叫花子。预料之外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那天的草莓卖得非常快,不到小半天的`光景,两大竹笼里的草莓全部一售而空。主人看天色还早,于是来到了地里,准备再摘些草莓,继续拿出去叫卖。他很高兴,那年的草莓长势很好,雨水也丰润,前一天刚摘完,第二天又会长出新的。孩子们也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敢前来偷吃一些。

一系列的不凑巧结合在一起,给叫花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草莓地的主人提着竹笼、哼着欢快的曲调打开栅栏门,刚刚走进草莓地,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紧张忙碌着的叫花子,但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等他走进了草莓丛中,顿时发现了异样:草莓少了。这是谁干的?他很愤怒,眼前的草莓是他的命根子。看着跟前的叫花子,他怒火冲天,直接拿来扁担朝她冲去。往日里,也有过草莓被偷的现象,只是很少一点,他倒不在乎,但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眼前的“贼”。

举起扁担的那一刻,看着眼前正在拔草的叫花子,他手里的扁担稍稍停顿了片刻,但也仅仅只是一刹那的间隙,扁担瞬间落下,抽在她的后背。紧接着,空气中传来“嗷”的一声尖叫,叫花子躺在地上痛得直打滚,但她的痛苦并没有换来丝毫的同情,而是更加的愤怒。她强忍钻心般的疼痛,从愤怒的扁担下逃了出来,她不敢回头看,只顾得一直向前跑。她不断在跑,一刻也没有停止,更不敢回头看一眼。

她跑啊跑,一直向前跑,穿过了好几片果园,越过了好几片麦地,离公路越来越近了。看着公路上不断快速穿行的卡车,她不断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好像那钻心般的疼痛已经将她的肉体折磨得无法忍受,她无法忍受那样的痛。她跑上了公路,沿着平坦的路继续向前跑。身旁疾驰而过的大卡车,不断发出刺耳的喇叭声,但这并没有唤醒叫花子。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去哪里?她也不知为何有了这般强烈的冲动?只是在那一切,那些问题,她都没有想清楚,也没来得及细想。就在一眨眼的工夫,她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得化作一道弧线飞向远方的麦地里,头发里那些零零散散的蒲公英也被强烈的冲击而打得散落开来,她迫切想要抓住散落在空中的蒲公英,只是并没有抓住。

人们发现叫花子的时候,她早已断气了。消息传得很快,一盏茶的工夫,大家都知道了叫花子的悲惨遭遇。那些怂恿叫花子去草莓地里干活的小孩吓得都不敢出门,他们很内疚,更多的还是害怕。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人们面对此事,都是摇摇头,并没有过多的怜惜。甚至是那位用扁担抽打她的人,也没有觉得多么的难过,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愧疚,仅仅为她准备了一张薄薄的草席作为葬埋品。叫花子被人们粗鲁地用草席卷在一起,在离公坟不远处的土坡下,随意挖了一个土坑,将之草草埋掉。没有墓碑,没有坟堆,只有刚刚翻起的一堆黄土以及路旁的野花野草和她永远作伴。

个把月的时间一闪而过,大家已经渐渐忘了叫花子。

一切照旧,生活沿着既有的节奏延续。那些孩子也从担惊受怕中走了出来,他们觉得对叫花子很是内疚,于是拿来小铁铲,挖来一大堆蒲公英,插在埋葬叫花子的地方。孩子们看着眼前迎着风儿不断摇曳着的蒲公英,一起为她唱起了那首已经唱了很多遍的歌谣:

我是个小小的蒲公英,出发要到远方旅行。

我是个小小的蒲公英,哪里才是我停留的地方。

结缘蒲公英优美散文 篇6

穿过马路,跨过石栏,就来到河边。上海也是难得遇到一个露天的河流,说白了也就是一道渠沟,水质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不过这些都不妨碍河边草科的茂盛。河的一边是高大的梧桐树,已入深秋,地面上堆积了一层厚厚的梧桐叶,踩上去软软地沙沙地,让人感觉进入诗的意境。我并不急着去找蒲公英,我知道拨开这些落叶就会有翠绿的蒲公英躲在它的下面。这些落叶化肥护花,给这些蒲公英一个丰美的乐园,这是她们最美丽的家,这在全是钢筋水泥的世界是多么难得的芳草地。我也一样,走在这里,心情就像诗一样的美好,一切尘世中的繁杂都随风而去,在这个世界里,只有飒飒地叶舞风的声音,还有沙沙地脚踩叶的声音,这声音让世界变得很轻很静,没有车轮没有人潮,只有一个清爽的心灵净地。

很多事情并不在意它的结果,只在意得到它的过程。采蒲公英就是这样美好的过程,眼睛在草科里找着,手在动着,最活络的还属脑子。童年时候挖野菜的情形自然而然地在脑子里回放,没有因为时间洗涤而褪色,同一种动作的重复更加清晰地展现在脑海里。那时候挖野菜是给给鸡鸭鹅吃,没有给人吃的,那时候为什么野菜都那么少,常常跑很远也挖不到多少,那时候的小孩好多,田野里都是影影绰绰的三五结队地去挖野菜,挖野菜成了一项推辞不了的烦心事,不像现在倒成了一种难得的享受了。

这片狭长的绿地,隔着一道铁栅栏,就是一座小区的后面。虽已深秋,但是桂花那甜美的香味霸道地垄断了整个空气,使人的鼻子喉咙胸腔都是甘甜的香味。我贪婪地吮吸着,做着深呼吸,似乎想要把吸进肚里的尾气全部都换掉,整个心身都彻底地洗干净,然后重新回到格子间,为生活去拼搏。挖蒲公英成了我生命中的加油站。我们需要这样的站点,检点思想轻装上阵,许多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巧取豪夺勾心斗角在自然面前都显得那样猥琐渺小。人的生命与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遇而安,利用自身的力量自然生长,我不是蒲公英,还不敢断言它们是否和人一样倾轧迫害同类,独自张扬,但是它们也是一样成片的热闹地生长。

我是一棵蒲公英散文 篇7

起初我不知道我是一棵蒲公英。曾经那健壮且又婀娜的母亲指着我对头上梳着两条羊角辫的小姑娘说:这是萋萋菜。

不知道我来自哪里,哪阵春风带我来了这里,哪阵春雨让我发了芽,我就那么静静的长在离地头一米远的水沟边,一棵野生的草。

水沟只是一个流水的通道,只要不给庄稼浇水,就是干涸的,所以我的周围满是形状各异的野草,见缝插针样的自生自长,却都以一种极其自由的的姿态在水沟旁还有水沟里长成一片郁郁葱葱。我总是觉得我和它们不同,它们都有着柔软的腰身,或宽或窄的叶片都温柔成一片柔顺,勾住彼此的手臂就化成了一地毛茸茸的绿毯,而我举着满身的刺儿,以一种孤傲的神情昂着我的头颅;那柔顺有着我没有的坚强,被车轮碾过后的手臂不消多久就会重新举起,带着一道不显眼的伤痕继续在风中舞动,而我断了的手臂会慢慢坏死成一片干枯,留下受伤的另一半身体悄悄地流着粘稠的眼泪。

我的不同让很多草嘲笑,笑我没有狭长的叶片,笑我没有多姿的腰身,笑我没有美丽的花朵,甚至笑我没有象正在乞怜的狗尾巴一样的柔顺的弧度。嘲笑让我挺起我的身子,张开我的利刺,仿佛是飞扬跋扈,我那么那么傲慢地拼命地拔着我的个子,内心里充满了孤独!漫过那些草的头顶,远眺,我想寻找我的同伴。噢,有的!在那些成片的柔顺的草里,我的同伴在远远的地方,像我一样放肆地昂着头,孤独地长着。

我想交谈,我想弄清我是谁,我想知道我们于其他草类的不同是美丽还是丑陋,可是风儿忙着去各地旅游,远方的新鲜勾得它不肯停一下帮我传一句话,我在兴奋了一会儿后重新回到孤独和迷蒙。

我就这样迷蒙着,长到了七月。那个七月因为无雨显得漫长,高空的蓝天扣在大地上的只有闪耀的阳光,大地像是在火中窒息,于是想象狗一样咧开嘴吐出闷热,一道道干裂的口子里却吐不出狗一样的舌头。地里的庄稼像地主家里被伺候惯了的娇小姐一样,受不得半点委屈,全都一副蔫头耷脑奄奄一息的模样。作为草,我们虽然看不起庄稼那副斯斯艾艾的模样,虽然比庄稼坚强,却也都在火辣辣的空气里低垂着头,不再东张西望,不再交头接耳,也不再和躲在自己叶片的荫凉里坐立不安的小虫逗趣。

有铃铛声响起,一驾驴车驮着柴油机顺着地头的小路走来,我听见庄稼们呼拉拉兴奋起来,它们知道要给它们浇水了!那年轻的父亲裸着他的上身,晒得黝黑的皮肤象抹了油,汗水团成晶莹的圆珠从那后背上滚下来的时候,就越发的闪着健康和强壮的光泽。我知道,在这一大片延伸到天边的平原上没有江也没有河,那年轻的父亲在安装着机器,准备抽取的是机井里的那深远的地下水。

年轻的母亲扛着一把铁锨走来,旁边跟着她小跑着的女儿,一顶草帽盖在她的头上,显得硕大,把她的羊角辫盖得不见了踪影,她不时地向上推着那草帽,以露出她乌黑的眼睛,那是她母亲的草帽,因为母亲的头此时就暴露在阳光里。草儿们开始躁动,母亲是要清理水沟,方便水顺利的通过水沟,快快地流到地里去。长在水沟中间的草们开始绝望,长在水沟旁的草们开始忐忑,那铁锨闪着严肃的光,锋利地铲在水沟里的土上,夹杂着一阵干燥的尘土的烟尘,一棵又一棵草们被连根铲起扔到路上,可怜地躺在炙热的痛苦的失去了思想。这情形让所有的草们都萌生了不安,不安传染到我这里,我的心抖成一团,我怕我天生的不同太过乍眼,我怕我浑身的利刺让人厌烦,我怕那锋利的锨将我拦腰斩断。

倏忽我隐在了一片影子里,有个物体挡在我和阳光之间。是那个女孩,戴着硕大草帽的孩子蹲下来后象个大个的蘑菇。她盯着我看,那眼神纯净地让我忽然担心身上的刺会不小心刺到她。

我听见她在说:这萋萋菜开了一朵紫色的花。

我开花了吗?我会开花?在这酷热的天气里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渴,难耐的渴,忽略了我的手臂曾经有过一些些微的.痒,原来这痒给我带来了花朵!我激动了,抬起头看自己的花,那是一朵在骄阳里也娇嫩着的花!

我听见那孩子还在问:花谢了,会结果么?

孩子的母亲回答:会,它的果实带着白色的小伞,你使劲用嘴一吹,就会飘到各处去。

我听到那孩子在欢乐地高声喊:它不叫萋萋菜,它叫蒲公英!我们的课文上有,说蒲公英妈妈有办法,她给孩子们背上小伞,只要风一吹,孩子们就乘着小伞出发。

那母亲就笑了:你说是蒲公英就是蒲公英吧。

我是蒲公英!原来我是蒲公英!我还是一朵紫色的蒲公英!我听风儿说过:蒲公英是开朗的花,诗人的诗里蒲公英代表着细水长流却能直达沧海桑田的爱!传说谁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谁就能得到完美的爱情!我小小的心激动万分,原来我是如此美丽而又传奇的花!

我在霎那间如此得爱着面前这个女孩子,当她伸出娇嫩的小手想要折下我的花,我没有心酸也没有不舍,让她摘走吧,摘走属于她长大后的完美的爱情,我只是担心我的刺会扎伤她的小手!果然她轻喊了一声,缩回她的手指放进她的嘴里吮吸,是我扎着她了,那红色的只属于人类的液体流下时给她带来了疼痛。我的心也痛了,为着那娇嫩手指上的疼痛,可是我缩不回我的刺。母亲走过来了,她的手心有着很厚的茧,完全可以抵挡我尖利的刺,只轻轻一下就摘下了我的花,那女孩笑了,举着花跳跃在地头的土路上。

柴油机哒哒的吼起来了,柴油机的黑烟冒出来了,于是,空中有了一片丑陋的云,只是一会就又消散了。有水从机井中涌上来,流进水沟,带着地下不见天日的清凉。我站在水沟边,当水流过身边,我贪婪地大口吞咽!我是蒲公英呢,我要好好地生活,我要开花,我要结果,我要我的果实乘着小伞随风飘啊飘散。

我开了一朵又一朵花,一直开到了秋天,开出了一头乱糟糟的棉絮一样的絮果!我等着那女孩子,等着她折下我的絮果轻嘟她的小嘴,等着看她看到满天随风飘荡的羽伞欢笑的脸。可是我一直等到冬天的雪将我的身体冻成枯枝也没等到她来,我头上的絮果被风那个调皮的家伙悄悄地都吹走了。

以后的一年又一年,我都在春天醒来,在等待中努力的长个,努力的开花,努力的结果,一直等到冬天再沉沉地睡去。

终有一日风儿嘲笑我:你这么努力地生长是为了什么?

我说:我是蒲公英啊。我是美丽而又传奇的花,我要带给喜欢我的人幸福和快乐。

风儿笑了:萋萋菜,别傻了,你不是蒲公英。我见过的蒲公英,要比你美丽,她有着金色的花朵,娇嫩得白天张开,到了晚上会合拢,隐藏在绿色里。她有着洁白的绒球,轻盈得象天上的云朵。而且她温柔善良的象个母亲,根本没有长一身象你一样的刺。

可是那个女孩子说我是蒲公英啊!

风儿哈哈笑着围着我转了一圈又一圈,弄得我摇摇晃晃,快要跌倒在地上:她骗你,你只是一棵萋萋菜。

有一霎那,我有了疑惑,我想听那女孩子再说一次:这是一棵蒲公英。

又一个秋,那个女孩子来了!如果不是那双乌黑纯净的眼睛我都认不出来了,个子高了,不再跳跃着走路了,头上的两个羊角辫也变成了一个马尾梳在脑后。我的心砰砰跳着,我等着她走近,我等着她停在我面前说:看,这是一棵蒲公英。

可是她经过我身边,没有停下脚步,没有大喊:看,这是一棵蒲公英。

她就那么轻盈地走过我身边,又走向远方了。

我失望了,我没有办法向风证明我是一棵蒲公英了。

可我依旧一年年生长着,树着刺,开着花,结着果。

我们的爱情就像蒲公英伤感散文 篇8

蝴蝶飞过,编织灿烂笑容

席慕容曾说过: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我的前世是积攒了多少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与你的相识相知?

那年夏天,承蒙上帝的眷顾、青春的叛逆和那不知名的缘份,伴随清风,一粒爱的种子悄然而至,从此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手心与手心碰触,一股暖流荡漾在你我的心田,那么温暖,那么感动。你的出现仿若蜻蜓点水,在我还未看清你的容颜之时,就已模糊了双眼,只记得你嘴角那一抹微笑令原本死寂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棉絮轻轻飘过了天空

勾勒彩虹,华丽的朦胧

我之所以在这个世界里微笑,是因为有一个人在我的天空勾勒着彩虹。他告诉我:“即使世界都看轻你,唯独你不能看轻自己,更要执著地爱自己,倔强地坚持,无悔地等待。你要知道,有我在。”纵是口头承诺,也给了我走下去的勇气,那片彩虹代表永恒,有你,有我。

那时,多么希望我们都是蒲公英,用我们纤弱的茎蔓托起一粒含苞待放的花蕾,等待阳光,然后在蓝天白云下静静绽放,相互致意,传递彼此喜悦的心情。

白云空中,朵朵梦想飞过

记得承诺,一直相偎坚守

但是你却这样飘走了

片断画面,切割了感动

谁的世界里,没有走失过的风景?

原来,总天真地以为只要你在我身边,就会到永久。也一直固执的认为,我们可以活得好好的,可以笑得跟海绵宝宝一样,天真、幸福。

然而意外总是不期而遇,滑落指尖的流年,染指秋素春温的时光。一纸冰凉,遗忘了所有浪漫的誓言,幸福的底片黯然失色。

我似乎错了,我们在青春的舞台上迷失,终究逃不过现实的捉弄。或许他给过我幸福,但与此同时,痛苦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一直潜伏,寻找出逃的机会,夺走我们的所谓幸福。

我以为我们都是那种“一旦牵手便不再放开”的人,我以为我们就是永恒,可那只是我以为。现实总那么骨感地放我们鸽子,一放就是一辈子。回到那条铺满落叶的路上,我清晰听到了脚下叶子破碎的声音,同时,心在滴血。

大兴安岭的导游词作文 篇9

我们行走在大兴安岭之间,不仅对这片森林和这方神奇的土地产生深深的眷恋,可能有的朋友也会从而产生探究猎奇的心理。您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您对自然生态非常关注。

大家都知道,森林有很多生态保护作用,比如,防风固沙、消除污染、保持水源等等。那么幅员辽阔的大兴安岭更是对这一方土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东北-西南走向横跨呼伦贝尔草原,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对维护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800多万公顷的森林,像一个巨大的水库呵护着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一片森林的生态意义,绝不仅限于周围的小范围,尤其像大兴安岭这样的林区,它对全球的生态系统发展变化都存在着深远的影响。现在很多毗邻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大兴安岭,有很多志愿者对大兴安岭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前来植树,由此可见大兴安岭其价值所在。

说及天下名山,大家知道的有: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泰山天下雄、青城天下幽等等,那么说到大兴安岭,如果也用一个字来形容,可能用“大”字来描述更贴切。幅员之大、包容之大、历史内涵之大、生态作用之大、可能没有哪座山岭能和大兴安岭相媲美。

l 大兴安岭地处东北边陲,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也是松嫩平原,内蒙古平原的天然屏障,南北全长1400多公里,东西宽约300公里,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6W平方公里,它北起黑龙江的漠河,南至内蒙古的赤峰。其中绝大部分在内蒙古境内。

大兴安岭的木材及金属矿藏储量几位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较大。已探明储量为334亿吨,远景储量在1000亿吨以上。

另外就是大兴安岭的历史遗迹,其中南端的火山遗迹随处可见。等等这些都表明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大物博。

大家应该都会唱或者都听过一首关于大兴安岭的歌曲,就是《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说的就是大兴安岭的“高”。这首歌大家都会唱吧,那我们大家先共同唱首歌 正好我们走在大兴安岭之间,唱这首歌更有感觉,就像在草原上一定要唱草原歌曲一样,我来给大家开头(这时可以带头唱歌);歌毕,继续讲解:唱了这首歌是不是特别有感觉啊?对了,这就是大兴安岭,海拔高度大多在400-1500米之间,基本呈北高南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但最高处在赤峰市境内的一段,海拔在多米。

那么说道大兴安岭的“山”,大兴安岭林区一向有“林海”之称,其实这里也是山的海洋,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资源名录》记载,大兴安岭作业区内,共有山峰25905座,绝大多数的山没有命名,群山起伏,连绵不断。

有山就有水,大兴安岭群山林立,河流密布,以大兴安岭的主脉为界,岭东的河流流入嫩江,叫嫩江水系,岭西的河流流入额尔古纳河 叫额尔古纳水系。说到大兴安岭的“水”,就一定要提到大兴安岭的矿泉水,大兴安岭的地下矿泉非常丰富,水质也非常好,其中很多闻名全国,比如阿尔山矿泉水 大家是不是有听说过?还有大杨树的夏日矿泉水等都含有及丰富的矿物质,对一些心脑血管病和胃肠病、骨质病及关节炎等都有有益作用,土生土长的林区人很多都比较长寿,其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空气比较好,另外就是水质好。

说了这么多关于大兴安岭,我们的旅行车也在大兴安岭中走了这么久,大家是不是看到很多小村落?是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就是典型的林区人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林业工人的家属。你看他们的房子屋脊都是尖尖的,这种结构的建筑,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冬暖夏凉,中间是空的里面塞满木屑,冬天外面冻不透,里面的暖空气不会很快跑掉,夏季晒不透,里面阴凉,很舒服,像安了空调的房间,另外尖顶的作用是方便积雪滑落,减轻房体的压力。这也是适应北方严寒地区的建筑物。

说到林业工人,大家一定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 其实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在清朝以前是没有伐木工的--现在叫林业工人,最早都叫伐木工的--在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等地实行“四禁”,禁伐木、禁采矿、禁渔猎、禁农牧,总之,什么都不让动。当时的大兴安岭,只有很少的人,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人,大概也就是千八百人这样,因为这些少数民族本身都是以狩猎渔猎为生的,所以只允许他们在大兴安岭一些河流的上游生活。直到清朝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的时候,清政府宣布对东北地区放荒,啥叫放荒呢?就是允许大家来这里开荒啦,于是,大批的内地农民闯入东北地区,也就是常说的“闯关东”,其中呢,一小部分闯关东的人闯进了大兴安岭,开始在这里生活。最早他们进来的时候生活是自给自足的,也就是在深山老林里开垦一块荒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那时候闯关东的人都是生活所迫,万般无奈才跑出来的,当时有句话叫“穷走南,富进京,死逼无奈闯关东”。第二年,额尔古纳河的中下游发现了金矿,大批的淘金者又来了,来那么多人,得生活啊,盖屋、生火做饭取暖等等,于是开始伐木。但是这个时候的木材还没有成为商品,所以伐木的人也不能叫工人呢。

直到18,《中俄密约》签订,在此基础上又签了一个《合办东省铁路合同章程》,根据条约规定,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取得了筑路权,而且还取得了铁路两侧的林木采伐权,也就是可以“合理合法”的伐木了--当然,这里的合理合法都是带引号的--用于修路、出售、建房子等,于是乎,大量的砍伐森林一发而不可收拾。1931年日本侵华,32年日本人又把大兴安岭给占了,又一次的掠夺性开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林区解放,大兴安岭被采伐的木材达到15000多万立方米。那时候的伐木工分几个部分,一种是闯关东的,一种是所谓的大公司招来的 还有就是抓来的劳工。他们生活很苦,朝不保夕,赚的钱也是被层层盘剥最后到自己手里也所剩无几。只能一年周而复始的干活儿才能活命。这就是第一代务林人,进入了这片原始森林,也算是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山鼻祖。

真正林区创业的人,应该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家开始管理大兴安岭林区开始,1948年成立内蒙古林务局,新一代务林人翻身做主人,走上开发创业之路。直到1952年,国家成立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从此开始对大兴安岭有计划的开发建设,由此各路人马汇集大兴安岭林区,有老一代的伐木工、转业军人、从关内招过来的农民、还有本地原来没有从事林业生产的人员,轰轰烈烈的林区建设从此开始。这一代从事林业生产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家林业工人。

最开始开发建设林区,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工棚子、地窨子,吃的是水煮冻白菜,穿的非常单薄,被雪打湿的衣服只能到晚上才能大家围坐在大火盆旁脱光了烤干,当时的工人都是男人,反正也没有女人,也无所谓(此处可引申:比如过去的煤矿工人在地下作业的时候很多人是不穿衣服的,一个是可以节省衣服,另外就是地下阴暗潮湿,穿衣服还不如光着舒服。呵呵)。只有稍微有个一官半职的人才能穿的起白茬皮袄(啥叫“白茬皮袄”啊?就是兽皮简单的熟一下缝成的衣服,只能保证基本的御寒)、食堂的大师傅和伙食管理员才能吃的好一点,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以至于那时候女孩子嫁人如果能找上食堂的大师傅那是无比荣光的事。至少首先能吃饱肚皮啊。

60年代初,刘少奇主席视察大兴安岭林区,看到这种状况,指示各个林业局要办农场,蔬菜实现自给自足;并且供应林区工人和居民每月每人一斤黄豆,一直供应到粮油市场放开。也是在这次视察中,刘少奇主席指示:各个林业局要将家属进入林区列入工作计划。家属来了,开始大规模造房建屋,虽然住宿条件非常简陋狭窄,但是从此林区开始有了生机。人多了,一系列的生活设施便应运而生,商店、学校、医院等等开始出现。这样的发展就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现在还有子弟学校、幼儿园啊、林业医院啊、各个林业局下设的招待所啊、林业公安局啊、等,这样的局面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比我更熟悉,我只是听老人们讲,看资料的记载,而咱们在座中年长的朋友一定也有经历过的。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后,地方政府陆续成立,入驻,林区的发展史,大多都是先有企业,后有政府的。就是在这些大兴安岭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召下,克服重重困难,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建设,为现代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兴安岭的蒲公英散文 篇10

内容:

大兴安岭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大兴安岭人民意识、意志、观念的体现,在大兴安岭40年的开发建设中,尽管历尽艰辛和坎坷,尽管遇到各种困难和灾祸,但是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者至今仍然执著地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先驱者“林海深处埋忠骨”,老会战“绿了青山白了头”,开拓者“志在边疆干一生”,奉献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者为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无怨无悔,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种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大兴安岭“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中共黑龙江省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曾多次提到“继承和弘扬大兴安岭精神”问题,要求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弘扬战严寒、破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并把大兴安岭“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统称为“四大精神”。1996年1月,大兴安岭地委常委(扩大)会议,又进一步对“以弘扬大兴安岭精神为主旋律,塑造富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林区整体 形象”提出新的要求和部署,并对大兴安岭精神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即“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的务实精神;同甘苦,共命运,乐在边疆的奉献精神”。

在40年开发建设的艰苦历程中形成的大兴安岭“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林业部的领导下,无数开拓者、创业者、建设者、奉献者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的同时,所建造起来的一座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丰碑。

开发建设路为先。无路而入,曾是两次开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打开“绿色宝库”,八万铁道兵和铁路员工勇做开路先锋,他们背着帐篷,扛着粮食,顶着零下50多度的严寒,趟着齐腰深的大雪,以“热血横扫漫天雪,汗水化透千层冰”的英雄气概,在崇山峻岭中开路,在雪岭冰河上架桥,修筑铁路847、26公里、桥梁124座、隧道14条。

1965年,是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全面铺开的一年。这一年,来自内蒙、黑龙江的林业干部、职工汇集到当时松岭林业公司所在地加格达奇。在这里,展开了林区建设的第一个会战——古源筑路会战,任务是修建一条65公里长的运材路。这次会战虽然在春、夏季进行,但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也是艰苦的。指挥部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劳动,有的人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了手、脚、脸红肿等过敏性反应;有的施工点要通过塔头甸子、河流、森林,帐篷等生活物品运不进去,只好人抬肩扛,有时当天支不上帐篷,就要露天住宿;施工机械不足,大家就因地制宜,土法上马,用肩挑手抬,采取反扣塔头、运土填石等有效措施,加快了工程进度。这场会战,7000多名开发建设者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提前两个月胜利完成任务,为林区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战严寒是破“禁区”的第一大难关。大兴安岭气候寒冷,“滴水成冰,吐痰成钉”,年无霜期仅80至110天,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3、5度。“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男女同穿戴,五方六月吃干菜”便是当时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1964年11月,铁道兵某部奉命进驻大兴安岭时,正值严冬,他们在缺乏严冬行军和御寒防冻经验的情况下,在这人迹罕至的冰天雪地里连续行军三四百公里。冬日的晚上,官兵们只好穿着皮大衣,大头鞋,捂着皮帽子,和衣而睡。就这样,冷峭的寒风还是冻坏了不少同志,为了御寒和防止冻死人,每天半夜部队还要拉起队伍在雪地上跑一阵子。就这样,他们爬雪山,穿森林,直插林区腹地的各施工点。

十几万林业职工面对严酷的高寒,面对一无设备、二无经验的困难,创造出了以冷制冷,以冻制冻的“冻结施工法”和“反扣塔头、低温早强混凝土、冷砂浆砌石法”,提高了工效,先后在56条冰河上架起了一座座大桥;发明了“无窑烧砖法”,造出了第一批红砖;还发明了“采育用统筹一次作业法”、“高寒水湿地改造法”等一系列生产、生活的成功方法,在破“禁区”上进行了伟大的实践。40年艰苦奋斗,修通林区公路1.6万公里,桥梁181座,建设各类房屋1000多万平方米。

站住脚,才能取得全胜。面临头两次开发的失利,开发建设者按照周恩来总理“一定要站住脚,一定要取得全胜”的要求,克服艰难险阻,不仅在“高寒禁区”上站住了脚,而且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新林区,完成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第一次创业,靠的是“三荣”思想。1964年冬,铁道兵某部27团的几个先遣连队,在岭北被称为西里尼的地方安营扎寨,当地的鄂伦春人称这里是无法生存的死地。部队驻扎下来之后,改西里尼为“三荣岗”。所谓“三荣”最初是是指任务艰巨光荣、生活艰苦光荣、当铁道兵光荣。1965年4月,会战指挥部政委、林管局党委书记罗玉川在林管局党委会上提出“三荣”思想时,把原来的“三荣”改为参加会战光荣、艰苦创业光荣、勤俭节约光荣。会战区全体人员弘扬“三荣”精神,勇于吃苦耐劳,厉行节约,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冲破严寒封锁,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英雄气概,克服了住着帐篷房,睡着波浪床(小杆铺),吃着红高粱,喝着三省汤(省油、盐、菜)等困难,修路、盖房、生产、建场。广阔的会战区,从上到下,从军队到地方,形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风气。

领导干部坚持“五同”、“五带头”。会战初期,因条件艰苦,广大干部、职工都不带家属,各级领导干部实行“五同”、“五带头”。“五同”是指:领导与群众同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商量事情在一起。“五带头”是指:带头学习毛主席著作,带头艰苦奋斗,带头克服困难,带头勤俭节约,带头遵守制度。由于指挥部和特区领导带头执行“五同”、“五带头”的制度,所以会战区从机关到基层,各级领导没有搞特殊化的,也没有指手划脚摆官架子的,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危险,领导就出现在那里。无论哪一级干部,都自觉地参加会战劳动,与群众一起搞建设,收工后一同到职工食堂排队买饭,吃干菜,喝“三省汤”,许多会议都安排在晚上开,工作效率非常高。1965年4月,会战指挥部党委又提出“四化”要求,即思想革命化、作风军事化、行动集中化、驻地营房化,号召参加会战的人员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解放军、学习英雄人物、学习大庆精神,完成开发使命。越在困苦的情况下,越体现

干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那时候,操心最多,睡觉最少,挨累最重的是党员和干部。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进山党员在前头,吃饭党员在后头,睡觉党员在两头(挡风挨冻)。参加会战的同志精神振奋,干劲高,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提出了“身居林海学大庆,艰苦创业;走进深山做铁人,以苦为荣”;“抢晴天、战雨天、苦干实干加巧干,一定要让任务提前完”等口号,涌现出许多大庆式企业、先进集体及“铁人”式标兵人物、“硬骨头”战士等先进典型。这是大兴安岭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

老潮河的“五小”精神。70年代初,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者,发扬无私无畏、艰苦拼搏、勇于进取的创业精神,相继在岭北的原始森林中,建立了阿木尔、图强、古莲(现西林吉)三个林业局。同时创造了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五小”精神。1971年春季,进入图强林业局老潮河林场(现育英林场)的干部职工,面对繁重的建场任务和生产工具奇缺的难题,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创造条件搞生产。没有汽车,他们就自制“小爬犁”运沙石,搞基建;没有锯,他们就用“小手斧”砍树做枕木,建设大铁专用线;修路无机械,他们就用“小扁担”、“小土篮”挑土运石;盖房子需要红砖,他们就土法上马建“小砖窑”,保证了施工需要。正是“小爬犁、小手斧、小砖窑、小扁担、小土篮”的“五小”精神,使老潮河林场跨入了省级先进单位的行列,得到了省、地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大兴安岭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此后,随着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等一批新型林业企业的建立,大兴安岭完成了第一次创业,到1997年,全区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一亿立方米,上缴利税三十多亿元。

五万知识青年的奉献。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用人之际,1969年至1971年三年中,先后有五万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大兴安岭,投身于开发建设会战大军的行列中。他们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温州等大城市一批批奔赴北疆的林场、筑路队、乡镇,为大兴安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代知识青年扎根在兴安,奉献在林海,发挥了聪明才智,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之才。被周总理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的女子架桥队和名扬海内外的女子采伐队,是世界架桥史和世界林业史上空前绝后的两支队伍,也可以说是打破两个世界记录的传奇和神话。他们征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苦,把汗水、泪水、智慧、才华融进了林区开发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涌现出万米集材大王、“兴安劲松”等英雄人物。知识青年不仅为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献了知识献青春,而且给大兴安岭带来了思想文化的促进和冲击,使大兴安岭成为全国人均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

一。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返归故乡,然而,他们为大兴安岭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们创立的精神是永恒的。

经受了水与火的考验。多灾多难,是大兴安岭的又一大特征。大兴安岭开发建设者在40年的开发建设中也经历了无数次水与火的考验,有人曾用“水深火热”一词来形容。仅以火灾为例,自1964年到1994年的3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山火35、8起,使全区在扑火救灾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特别是1987年5月6日震惊世界的特大森林火灾和继后发生于1991年6月30日的特大洪水灾害,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在天灾人祸面前,大兴安岭人表现出高度的大局意识和顽强的拚搏精神。1987年“5.6”火灾后,在五万余人痛失家园的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西林吉、图强、阿木尔等林业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吃三睡五干十六”精神,经过为期两年的艰苦奋战,恢复了生产、重建了家园。1991年,全区遭受特大洪水的袭击,在两县、四区、四个林业局、38个林场乡镇同时受灾的情况下,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舍小家、为大家、保全局”,“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大灾面前不低头,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顽强毅力,仅用短短四个月时间,又重建了新居,恢复了生产。

上一篇:读《名人传》读后感读书笔记600字下一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