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经济考核指标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计局经济考核指标

统计局经济考核指标 篇1

2010-05-11 11:59:13|

分类: 职场学习|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1、主要物料耗用率;

1-1指每月的主要物料实际耗用量与标准耗用量的比较结果 1-2主要物料:(价值大、数量多的常用物料,如SMC的片材制作、SMC板材生产、低压组装的板材消耗、硅胶的各种硅橡胶原材料及半成品、电器的不锈钢钢板、镀锌板、气体等,具体根据公司相关物资的归类标准和制度)

1-3主要物料耗用率=各主要物料耗用率之和

1-4各物料耗用率=该物料当月实际总耗用量/计划总耗用量*该物料权重

1-5物料权重分配; 1-6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

1-7相关记录:《生产制令单》、《退补料单》、《BOM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8期限为:每月考核一次

2、计划达成率 2-1指各车间在规定时间内的产出比 2-2计划达成率=实际产量/计划产量*100% 2-3实际产量以《成品进仓单》统计数量为准。2-4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

2-5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

2-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3、生产计划准交率

3-1指各车间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 3-2生产计划准交率=准交总批数/总成批数*100% 3-3准交批数以《成品进仓单》为准 3-4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

3-5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

3-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4、制程检验合格率

4-1指各车间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状况

4-2制程检验合格率=制程检验合格总数/制程检验总数*100% 4-3考核部门为品管部

4-4相关记录:《制程检验报告》、《返工单》 4-5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5、成品抽检合格率

5-1指品管部对装配车间成品进行抽检的合格率 5-2成品抽检合格率=当月抽检合格总数/抽检总数*100% 5-3因仓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不计入。5-4考核部门为品管部

5-5相关记录:《成品检验报告》、《成品抽检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

二、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

1、物料耗用率

1-1记录表单:《生产制令结案单》、《物料耗用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1-3步骤

1-3-1由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制令单》完成后将制令单结案后经仓库、品管确认后报计划物控部物控员。1-3-2物控员将相应数据输入《制令结案单》中

1-3-3物控员根据《制令结案单》统计出此单主要物料耗用情况 1-3-4物控员根据每单的物料耗用统计每周、每月并进行汇总 1-3-5物控员计算完成后交厂长、车间主管确认后交计划物控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1-3-6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

2、生产计划达成率

2-1记录表单:《成品入库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达成率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2-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五金自制件交接管理办法》

2-3步骤

2-3-1由各生产车间每天提供入库报表至计划物控部计划员 2-3-2计划员将相应数据输入生产计划交货达成率统计明细表 2-3-3计划员根据每天的计划交货批数与实际交货批数对比,并以首次入库数达到总批量的70%为基础,且尾数收完不超过1天计算达成率。

2-3-4计划员根据每天的达成率统计明细每周、每月进行汇总 2-3-5计算完成后交各厂长、车间主管确认,确认后交计划物控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2-3-6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3、生产计划准交率《成品入库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达成率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3-1记录表单;《成品入库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准交率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3-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五金自制件交接管理办法》

3-3步骤

3-3-1各车间统计员每天提供入库报表至各相应计划员 3-3-2各计划员将相应数据输入生产计划准交率统计表 3-3-3各计划员根据每天的计划交货批数对比,并以每批的最后一件产品入库时间计算准交率

3-3-4计划员根据每天的准交率统计明细每周、每月进行汇总 3-3-5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4、制程检验合格率 4-1记录表单:《返工单》《加工工件数统计表》、《制程/成品异常通知单》、《制程检验报告》、车间周、月质量统计分析、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管月报

4-2相关流程:《制程检验作业流程》、《成品检验作业流程》、《制程/成品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4-3步骤

4-3-1各车间制程品管员根据每天的《制程/成品异常通知单》、《返工单》、《制程检验报告》、《加工工件数统计表》等统计出各车间的返工件数和总加工件数(来料异常因素除外)

4-3-2各车间制程品管组长每周、月分别进行一次汇总、统计 4-3-3各车间制程品管组长将《周质量统计分析》会签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4-3-4各车间制程品管组长将会签的《周质量统计分析》交品管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并在品质例会上公布

4-3-5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5、成品抽检合格率

5-1记录表单:《成品检验报告》、《成品检验统计表》、《品质异常联络单》、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月报 5-2相关程序:《成品检验作业流程》、《制程/成品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品质会议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5-3步骤

5-3-1成品品管按照抽检比例对成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成品检验报告》

5-3-2QA在抽检过程中发现的成品质量异常时,要将《品质异常联络单》交成品品管组长确认并会签相关部门负责人。

5-3-3成品品管组长将《成品检验统计表》交品管部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5-3-4成品品管组长将批准后的《成品检验统计表》在品质例会上公布

5-3-5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三、仓库绩效考核指标

1、账物卡准确率

1-1准确率以期末仓库盘点账准确率和计划物控部、稽核小组、财务部每周抽查材料仓、成品仓的准确率的数据来源计算。

1-2抽盘(查)准确率=抽盘(查)准确批次/抽盘(查)总批次*100% 1-3总准确率=(抽盘准确率+材料仓抽查准确率+成品仓抽查准确率)/3*100%

1-4考核部门:计划、物控部、稽核小组、财务部 1-5记录:《盘点清单》、《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计划物控部、稽核小组每周要提报一次抽查数据。

2、先进先出执行率

2-1指一个单位周期内所有物料、成品按先进先出原则执行的状况。

2-2先进先出执行率=抽检执行批次/总抽检批次*100% 2-3考核部门:品管部

2-4记录:《仓库先进先出抽查记录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

2-5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3、备料及时率

3-1指一个单位周期内给生产部备料的及时率 3-2备料及时率=准备备料总批数/应备料总批数*100% 3-3考核部门:计划、物控部

3-4记录:《物料跟催表》、《生产制令单》 3-5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四、仓库绩效考核的数据收集

1、账物卡准确率 1-1物控员

1-1-1记录表单:《仓库绩效考核账物准确率统计表》 1-1-2相关流程:《盘点制度》、《效考核管理办法》 1-1-3步骤

1-1-3-1物控员依据各仓库物料种类的20%以上进行抽查:物控员每周对各材料仓账物抽查一次(不定时)

1-1-3-2物控每周根据抽查结果统计出总抽查项、错误项,经责任仓管员确认后上交仓库主管确认

1-1-3-3物控员每月进行一次汇总、统计,报计划物控部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1-1-3-4物控员将经总经理批准后的相关数据交给人事行政部汇总。

1-2财务经理、会计

1-2-1记录表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领料单》、《退/补料单》《盘点清单》、《仓库台账》、抽盘统计表、收发存报表、《绩效考核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2-2相关流程《盘点制度》、《效考核管理办法》 1-2-3步骤

1-2-3-1财务部每月

日组织盘点,整理出盘点数据(仓库须于盘点后次日提供“盘点清单”至财务部;会计对账目、实物、卡进行抽盘,抽盘后统计账、物、卡完全准确一致的批次及抽盘总批次,抽盘批次应不少于实物总批次的20%;会计整理出《抽盘统计表》,会签责任仓库员、仓库主管后,交部门经理审核

1-2-3-2会计平时对当期库存物资的收发存作出明细准确统计 1-2-3-3会计月末结出财务账面结存数量,与盘点数相核对,计算出准确率

1-2-3-4计算完成后交仓库主管确认,确认后交财务部经理批准 1-2-3-5财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2、先进先出执行率

2-1记录表单:《仓库先进先出抽查记录表》、《品管周报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2-2相关流程:《仓库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效考核管理办法》 2-3步骤 2-3-1品管部经理安排来料检验组组织来料检验品管、制程品管或巡检、成品品管每周分别对物料仓、成品仓进行一次抽查,并记录抽查批次及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

2-3-2成品仓的抽查采取各车间成品品管抽查的方式

2-3-3各品管员在抽查时,须边抽查边记录。抽查结果记录在《仓库先进先出抽查记录表》上

2-3-4对于发现有异常的,品管员要详细记录异常现象,并要求责任仓管或其主管当场签字确认

2-3-5品管部经理负责每周、每月分别进行一次汇总,经仓库主管、计划物孔经理确认后,交总经理批准

2-3-6品管部在每周的品管例会上通报抽查结果

2-3-7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3、备料及时率

3-1记录表单:《绩效考核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3-2相关流程:《仓库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效考核管理办法》 3-3步骤

3-3-1计划物控部经理安排物控员每周分别对每个物料仓进行一次抽查,并记录抽查备料批次及不及时批次 3-3-2物控管在抽查时,须边抽查边记录。抽查结果记录在《绩效考核统计表》上

3-3-3对于发现有异常的,物控员要详细记录异常现象,并要求责任仓管或其主管当场签字确认

3-3-4物控员负责每周、每月分别进行一次汇总,经仓库主管、计划物孔经理确认后,交总经理批准

3-3-5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五、采购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1、采购交货准时率

1-1指每月的采购物料、外购成品准时交货达成情况

1-2达成率=(物料的实际准时交货批次/应交货物料总批次+外购成品的实际准时交货批次/应交货外购成品总批次)/2*100%

1-3每批产品必须全部按时送到仓库才能算该批准交,若有1件未按时送到,则该批算迟延。

1-4以不影响生产计划为准 1-5考核部门:仓库

1-6记录表格:《每日收货汇总表》、《采购周期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7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仓库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2、采购物料批合格率

2-1指一个单位周期内所有采购物料按质量完成的状况 2-2采购物料批合格率=总来料检验合格批次/总来料检验批次*100%

2-3适用于须经过进料检验的所有来料 2-4考核部门:品管部

2-5记录表格:《来料检验报告》、《检验日报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

2-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3、采购单价下降率

3-1指主要材料中各类物料单价相比期初的下降率之和 3-2采购单价下降率=各类物料单价下降率之和

3-3各类物料单价下降率=(本期单价-期初单价)/期初单价*权重的百分比

3-4考核部门:财务部

3-5记录表格:《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财务月报表 3-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主要材料为:

六、采购部绩效考核的数据收集

1、采购交货准时率

1-1记录表单:《生产计划》、《采购周期表》、《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部绩效考核物料准交率统计表》、《每日收货汇总表》、《交货计划》、《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物料/品管控制程序》、《采购作业流程》、《来料检验作业流程》、《进料作业流程》《采购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1-3步骤

1-3-1物控员依据主生产计划编制物料、外购产品到位日期。(须交货时间可依采购周期表或采购第一次的交期为准。

1-3-2物控根据仓库提供的《每日收货汇总表》统计当天实到批次,并以每批物料或产品的最后一件产品入库日期计算准交率

1-3-3物控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统计每天的应交货批次 1-3-4物控员根据《采购部绩效考核物料准交率统计表》每周每月进行汇总、并计算出采购物料准交率

1-3-5物控员计算完成后交采购部确认,确认后交计划物控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1-3-6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2、采购物料批合格率

2-1记录表单:《来料检验报告》、《检验日报表》、《供应商来料周周质量总结报告》、《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2-2相关流程:《来料检验作业流程》、《来料检验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品质会议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3步骤

2-3-1品管部来料品管根据每天的《来料检验报告》统计当天的来料检验批次及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

2-3-2来料检验组长根据每天的《检验日报表》、《来料检验报告》每周、月分别汇总一次,整理成《供应商来料周周质量总结报告》

2-3-3来料检验组长计算完成后交采购部确认,确认后交品管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2-3-4来料检验组长每周在品质例会上公布《供应商来料周周质量总结报告》

2-3-5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3、采购单价下降率 3-1记录表单:《物料/半成品进仓单》、《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财务月报表》

3-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采购作业流程》、《进料作业流程》、《采购报价作业流程》、《采购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3-3步骤

3-1财务会计依据《物料/半成品进仓单》、《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统计期初每种物料的采购单价及总金额

3-2财务会计依据《物料/半成品进仓单》、《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统计期末每种物料的采购单价及总金额

3-3财务会计根据期末物料单价之和减去期初物料单价之和比期初物料单价之和得出采购部物料单价下降率

3-4财务会计根据《采购部绩效考核采购物料单价下降率统计表》每周、月进行汇总,并计算出采购物料单价下降率

3-5财务会计计算完成后交采购部确认,确认后交财务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3-6财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七、建议 要完成以上数据的有效收集,必须完成《____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目标达成计划》,各部门责任人根据相关的流程要求,负责组织收集本部门产生的(《____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用来考核其他部门)考核资料、数据,并做好整理、归档,通过汇总、统计、审查,到月底各部门负责人将审查过的资料数据按照《____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相关指标数据收集的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指标分值计算,并将计算出来的各指标结果统计到《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交被考核部门确认。

八、生产统计员的绩效管理

生产统计主要是对生产部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随时掌握并提供生产动态情报信息,接管和核算与生产相关的其他重要的数据管理工作,对生产进行全程监控与跟进,以确保整个生产活动和系统高效、有序地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1、生产统计员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 1-1生产统计的主要工作: 工时统计

生产统计员

生产计划统计

生产进度统计

物耗统计

生产资料统计

工作策划

1-2说明:

1-2-1工作策划:包括统计工作方向的确立,工作方案的策划,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工作程序的确定。

1-2-2生产跟进:包括车间待转及转出跟进,全程跟进,成品入库跟进,以及月生产汇总等。

工时统计。包括各部门日操作工时统计,月平均产品工时统计合计与工资核算,实现工时工资分配到人,以及工时系数修正提议等。

1-2-3物耗统计:包括材料消耗系数的测定和核算,每月各部门的生产加工记录,每月各部门的材料消耗记录,每月材料实耗与定额的对比分析,以及物料进度统计分析等。1-2-4生产资料统计:包括生产计划单物流台账和材料消耗定额的配套制作,技术参数的配套提供,领料单的收发存控制,内部人员培训资料的整理统计,以及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等。

1-2-5生产计划的统计:包括生产计划的达成情况和编制情况、异常处理等。

1-3关键绩效指标

1-3-1生产统计的及时率=生产统计延误次数/总统计次数*100% 1-3-2生产统计的准确率=生产统计差错次数/总统计次数*100% 1-3-3生产记录资料的完整性 1-3-4生产统计报告上交的及时率

1-3-5产量统计准确率=员工实际生产合格产量/总产量*100%

2、生产效率的计算

2-1生产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水平

2-1-1生产效率=标准工时(净得工时)/实际工时*100% 2-1-2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100% 2-1-3生产效率差异率=实际工时/净得工时-1

2-1-4实际工时可以理解为实际工作时间,即生产现场每名员工工作时间的总和 2-1-5净得工时是指产品的总加工时间,可以说是制造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合计

3、生产异常的分类统计:

3-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异常 3-2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断料)、物料品质问题等导致的异常

3-3设备异常: 因设备、工装不足或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3-4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出现了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常,也称制程异常

3-5产品异常:因产品设计或其他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异常或称机种异常

3-6水电异常:因水、电、气等导致的异常

十、生产中的报表

1、《个人生产日报表》:姓名、年月日、工种、品种、工序、产量(毛数、入库数、合格数)工时利用(准备、生产、停工分析)、废品分析、班组长、检验员

2、《班组生产日报统计表》:班、年月日、产品品种、计划产量、生产数量(毛数、净数)返工合格、回收数、废品数(主观原因数量、客观原因数量、总量)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异常工时+作业培训+现场整顿+其他、无任务)、辅助工时、待加工待制品转移(产品品种、上班结存、本班领料、本班结存)已加工在制品转移(上班结存、交下工序、本班结存)、实有人数、实做人数、缺勤人数、假别(姓名)病事产丧婚公探亲工伤迟到)生产情况摘要、班长、统计制表;

3、《部门生产日报表》:年月日、单位、原料、名称、领入(本日领入、昨日结存、合计)耗用(本日耗用、损坏、合计)、结存、领入累积(本月领入、上月结存、合计)、人工(男:、正班:人、加班:时、女:、正班:人、加班:时)、批别(订单号)、产品(名称、规格)、批量(数量)、本日生产(产量、累积)、主料耗用(名称、数量、累积)、产品缴库(数量、累积)、设备效率使用(项目:故障、停车、保养、开动率、负荷率、设备使用率;时间、%)、部门主管、车间主任、制表;

4、《生产情况日报表》:开动机器数(机器数量、实际开机、总开机时间、开机率、停机率、停机数目、停机原因)、本日工作批数(目标:——次、实际:——次、差异原因:——)、生产数量(工作令号、产品名称、批号、本日产量、本日工时、本日移出、结存)、生产人数(应到——人,实到——人、应有工时——,加班工时,停工工时——,有效工时——)、车间主任

5、《生产管理人员工作日志》:生产主管及以下各级生产管理人员(最基层一级为班组长)每日填写工作日志,作为工作成效后检查的依据。:姓名:、日期:、星期:、今日工作计划、今日工作记录、重要事项

6、《工序作业日志》:工序负责人每日记录:工段(工序)名:、日期:、星期:、工作指令、工作代号、作业人员、时间(时分至时分)工时、制造数量、说明、重要事项记录、复核、记录员(适用于所有批量的生产首检考核:如SMC板材的而次加工、低压金属件的折弯、批量焊接的首检)

7、《作业过程记录》由班组长负责,在每项作业结束时记录,对于重复性作业如果没有重要特殊事项,可以简略记录,注明“同某某日记记录即可”:日期:、作业名称、作业人员、作业过程记录、分析及总结、复核、统计人员

8、《班次产量统计及交接表》由班组长统计:年月日、工段或工序、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班别(前班移交[成品、半成品]、本班产量[成品、半成品]、本班移交[成品、半成品]、交接签章[交、接、质量说明]、早班、中班、晚班、说明事项、复核、统计人员

9、《材料消耗记录》(用料记录)班组长、车间统计员分别统计自己所在层次的用料情况,每日统计,层与层的统计数据要相衔接,并与库房相衔接。:年月日、材料名称或类别、耗用单位(订单号)或工序(设备名称及编号)、工作成果记录(半成品、成品)合计、昨日结存、今日领料、今日结存、复核、统计人员(如数控统计设备材料消耗来核定设备的加工能力)(SMC片材消耗以料箱编号建立物料消耗记录来统计片材的实际生产和消耗量)

10、《停工统计表》(《异常工时统计表》)班组停工统计由班组长负责,车间统计员每周汇总班组数据并报生产计划部。:年月日、停工原因(待料、设备故障、设备保养、停电、作业培训、现场整顿、其他)、时间、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星期天、合计)、复核、统计人员;

11、《机器运作日志》(机器作业记录)班组长做好班组机器作业记录,并分报上级统计员和机电部,车间统计员分别在班组报表基础上汇总,分别报生产计划部和机电部,班组每日记录,车间每周汇总。:机器名称、操作人员、作业时间、停机时间、故障时间、待料时间、停电时间、其他、产量、效率、其他事项说明、复核

12、《工时统计表》(工时记录)班组长统计直接发生的工时,车间统计员分别在班组统计报表上汇总,班组每日统计,车间每日汇总:年月日、作业人员或单位(班组统计在“作业人员或单位“栏填作业人员姓名、车间统计则填写工序别或工段别)、工时(标准工时、实际工时、累积实际工时、效率分析)、复核、统计人员

13、生产日报表

(二):制造号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预定产量、本日产量(预计产量、实际产量)、累计产量(预计产量、实际产量)、耗费工时(相对工时、累计工时)、半成品(本日产量、昨日产量)、合计、人事记录(应到、请假、调入、调出、新进、离职、实到、加班人数、新加工时、应有工时)停工记录、异常状况报告、新进离职人员

十一、统计要求

1、由专门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将数据输入到规定的表格内,并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报送

3、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报告

十二、统计原则

1、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2、即使生产过程没有数据产生,也要按规定报告

3、以计划为基准确认生产日报,跟进各部门的实施状态;

十三、生产统计中的基本数据

1、生产中统计的数据信息:

生产日期、员工姓名、工时(上午上班时间、上午下班时间、上午工时)、(下午上班时间、下午下班时间、下午工时)、(晚上上班时间、晚上下班时间、加班工时)、岗位、工作单号、工序、工作内容、产品规格型号、产品生产定额、产品数量、加工工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实际工时)、设备或工具名称、设备或工具编号、设备工时(开机时间、停机时间、维修时间、实际工时、设备功率)、原料名称、原料规格型号、产品消耗定额、理论消耗定额、实际消耗数量、识别码、星期、计件单价、计时单价、异常分析[不合格品及原因分析、异常情况及辅助工时(辅助工时:备料时间、清洁、设备保养时间、设备维修时间)]

说明:

工作单号以订单编号为主;

设备或工具编号为公司或部门管理对设备的编号 工作内容填制产品类别和异常描述

岗位和工序可能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借调到别的工序时工序栏填制调入岗位工序名称

产品消耗定额还包括物料清单或设计图纸标注

在考核员工绩效时消耗量(使用量)包含三项数据:领用量、使用量、结转量,其中领用量=上期(班)+自己领用量

2、员工个人日报表:

日期、姓名、岗位、工序、工作单号(计划工作号、订单编号、图纸编号)、工作内容、产品规格型号、产品数量(产品生产数量、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加工工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实际工时)、设备或工具名称、设备或工具编号、原材料名称、原材料规格型号、消耗数量(使用数量)

3、班长或车间主任报表: 签到表或上班考勤表——(上午上班时间、上午下班时间、上午工时)、(下午上班时间、下午下班时间、下午工时)、(晚上上班时间、晚上下班时间、加班工时)、设备工时使用表——设备或工具名称、设备或工具编号、开机时间、停机时间、维修时间、实际有效时间

十四、生产使用的定额

产品生产定额、产品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产品计件单价、工时计时单价、设备额定功率、产品模具对照表

十五、生产统计员的职责

1、负责本部门文件的归档、保管与分发

2、负责XX车间的生产日产量及生产进度统计

3、不定期的对报表的核查,账物是否一致

4、负责每周、月出货报告及退货报告的汇总

5、每日、周、月生产统计汇总并制定报告

6、收集各生产单位的产能信息并进行分析、不断完善产品生产周期及工时定额资料,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7、统计物料损耗、所用人数及人工工时,领料清单,统计每个制令单上产品计划材料用料量和实际材料用量。

8、负责《生产制令单》结案相关表单收集工作

9、负责员工计件工资的核算工作

10、负责本车间各项文件的打印及各种数据的输入工作

11、负责成品进仓的统计

12、负责半成品进度的统计

13、负责XX车间员工的考勤核查工作

统计局经济考核指标 篇2

根据上述规定, 将149家上市公司使用的所有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分类。反映股东回报和公司价值创造等综合性指标, 包括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股价和市值。各个综合性指标的使用详情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整理。

表中的资料显示, 综合性指标中有103家公司使用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该指标通用性强, 适应范围广, 不受行业局限。其他指标与净资产收益率相比, 净利润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但不能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每股收益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 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 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 掌握公司的管理能力, 却不能反映企业不同时期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与不同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 不能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而且随公司股本的变化而变化。而综合性指标之一的经济增加值EVA只是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但由于其会计调整项目太多, 主观因素较多, 尚未被实际应用。股价 (或市值) 容易受宏观经济条件的影响, 而且我国现在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 股价 (或市值) 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反映公司赢利能力及市场价值等成长性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增长率及复合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及复合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及复合增长率等。各个成长性指标的使用详情见表3-4中的动态指标。

表中的统计结果显示, 各种成长性指标中87家公司使用了净利润增长率指标。与其比较, 股价增长率和市值增长率能够反映出市场环境中公司股价的高低, 直观简单, 但股票市场价格随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但每个指标都存在自己的局限性, 净利润增长率容易受到经营者的控制,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控制费用来调整净利润的高低结果可以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造成决策信息混乱, 故应将净利润增长率与其他指标组合使用。一般情况下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会保持正相关性, 但由于一些公司在投资收益特别是证券收益获利较多时, 净利润增长很快但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很低, 这样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公司有很好的成长性。净资产增长率= (本年净资产增长额÷上年末净资产) ×100%。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净资产规模的增长, 说明企业不断有新的资本加入, 表明了所有者对企业的充足信心。

反映企业收益质量的指标, 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经营性净现金流、现金营运指数、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等。各个收益质量指标的统计详情见表2。

数据来源: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整理。

表中的统计结果显示, 只有少数公司使用了反映企业收益质量的指标。现金营运指数是反映企业现金回收质量、衡量风险的指标, 它是指经营现金流量与经营所得现金的比值, 经营所得现金等于经营净收益加上各项折旧、减值准备等非付现费用, 经营现金流量等于经营所得现金减去应收账款、存货等经营性营运资产净增加, 理想的现金营运指数应为1。经营性净现金流是最能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指标, 能够显示公司折旧等影响净利润却不影响现金流的因素。

以上三类指标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反映了公司的经营业绩, 其中综合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的使用多, 而收益质量指标使用少, 没有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在实际的行权条件中, 要考虑到这三类指标的交叉组合使用可以更合理地评价公司业绩。股权激励契约中以上三类指标组合的具体详情见表3。

数据来源: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整理。

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90家公司使用了多种指标的组合, 其中较多的是同时使用综合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 少数同时使用综合性指标与收益质量指标组合、成长性指标与收益质量指标组合和综合性指标、成长性指标与收益质量指标组合;49家公司单独使用综合性指标或成长性指标。由此可见, 对少数公司来说, 业绩考核指标的设计较单一, 虽然考核指标不是一个, 但实质上这些指标都是反映公司同一方面的业绩, 应增加反映公司业绩不同方面的指标;多数公司的考核指标能够反映公司不同方面的业绩, 但缺乏反映企业收益质量的指标。

(3) 不同时间行权业绩考核指标的变化。

随着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法律规范不断颁布施行,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中的业绩考核指标设计是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将149家上市公司按股权激励契约披露的年份对其考核指标进行统计, 详情见表4。

数据来源: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整理。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 为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办法》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 《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于2007年11月颁布, 所以2006年和2008年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较多, 分别为48家、64家 (分别占32.22%、42.95%)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 股权激励契约中的业绩考核指标的设计表现出如下规律:第一, 2006-2010年间, 行权条件中没有具体规定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减少, 使用单一指标的公司比例逐渐降低, 弥补了单个指标容易受操纵的缺陷;第二, 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与净利润增长率的组合比例保持25%左右波动;第三, 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较快, 但使用市场指标的上市公司仍然很少。由于国内股票市场发展从2006-2008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情况, 上市公司使用的市场指标从股价 (或市值) 逐渐转变为股价增长率 (或市值增长率) 。

摘要: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股权激励便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进行激励的主要方式, 每年都有大批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和业绩的提升, 将对股权激励的指标方面设计方面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统计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选择的理论分析[J].财会月刊 (综合版) , 2006, (12) :05-06.

[2]徐海波, 李怀组.股权激励对象选择模型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08 (1) :109-112.

[3]Chance, D.M, R.B.Todd.TheRepricingofExecutiveStockOption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2000, (5) :202-216.

[4]黄钟苏, 高晓博.经理激励与股票期权[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1.

[5]张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 2006, (3) :132-134.

[6]肖淑芳.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调查[J].当代财经, 2009, (06) .

统计局经济考核指标 篇3

经济增加值是近年来国外热门的会计考核指标,它有着传统会计指标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中,中央企业也开始引入经济增加值。

从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施行新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首次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凡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且指标比上年有改善和提高的,国资委将给予奖励。

优质的会计考核指标

经济增加值能够更真实、全面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传统会计利润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而不考虑股权资本成本,考核指标容易给人幻觉,误把会计利润当成经济增量。事实上,在传统会计利润的考核下,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创造价值。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指标,是从股东的角度来定义企业利润,将股东投入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考虑进去,只有在企业盈利超过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时,股东财富才能真正增加。这也是经济增加值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经济增加值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的一些短期行为,鼓励经营者着眼长远利益。经济增加值指标主张对研发费用、商誉、广告支出等费用进行资本化,消除了会计利润当年计提的弊端,从而消除了经营者对这类投资的顾虑,鼓励了长期经营行为。

经济增加值将股东财富与企业绩效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管理层作出正确的公司决策

传统的会计利润忽视了权益资本成本,造成低估投资成本,高估项目盈利,从而导致企业资源安排不合理。经济增加值指标通过明确资金成本,对投资机会作出准确反馈,将各种经营决策归结到能否增加经济增加值上,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营决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经济增加值指标给出了统一标准,不仅适合上市公司,同样也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结束了多目标引起的混乱,使企业业绩具有可比性,从而树立了公司对投资者负责任的形象,增强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使公司获得市场认同。

经济增加值在薪酬激励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增减与股东财富的增减相一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制度——经济增加值薪酬体系。其奖金是根据固定公式直接计算得来,而不再采用传统的制定目标奖金的预算方式。管理者的资金不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与经济增加值相联系,与员工业绩挂钩。

该薪酬制度是一种上不封顶的奖金库制度,只要经济增加值有所增加,经营者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得“超额利润”,没有上限。这一制度将大大激励经营者与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者总是试图降低股东期望的问题,令其转向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经济增加值指标不可能普遍适用

央企身份的特殊性决定,用经济增加值考核央企经营业绩的做法不能普遍适用

央企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具有社会责任,而不单单是一个以盈利和创造公司价值为目的的企业。如果仅仅以经济增加值作为央企考核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把更多精力放到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上,造成其忽视甚至不再乐于担负企业社会责任。这样的央企就不能再称之为央企,也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价值。

央企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对其进行宏观掌控的必然性,因此,政府不会给央企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下,如果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内部制定灵活的薪酬体系,随着国外竞争者的进入,企业的人才流失是在所难免的。没有人才的央企注定无法发展,甚至生存。

经济增加值指标对会计质量的高要求令企业推行存在困难

目前国内存在上百家央企,各央企的发展情况不均衡,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资本结构指标。而且,同行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不尽相同,对新指标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有一些央企处于生存边缘,在会计利润考核指标下尚不能实现盈利,更谈不上创造价值。对于这类央企,启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也无从谈起。所以,在央企推行经济增加值指标还需要进行中国化的改善。

在央企内部,组织结构分工不明确成为推行经济增加值指标的障碍。目前,大部分央企的组织结构分工不够明确,责任不清晰,为达到一定目的,经营管理者很可能存在控制财务数据的行为,进而将影响经济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另外,母子公司、内部关联经营的存在使得一些经营交易不能通过市场体现,进而影响了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应用。

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成为推行经济增加值指标的障碍

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股票市场运作仍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调节资本的作用;二是股票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分散程度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存在较大困难,计算权益资本成本的三大要素(无风险证券的收益、权益资本的市场风险溢价、系统性风险系数)都是缺少的。

以上的分析基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和央企的特殊性,直接大范围地将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应用于央企的考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在向央企引入这一考核指标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如面临大部分央企没有实现整体上市,市值计算无从谈起的情况,采取用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总额的方式进行指标的计算,等等),但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在短期内仍然不能完全适用于央企,并不是一味促进央企发展的灵丹妙药,有待于我国经济转轨的完成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成熟。

何谓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的概念,是指企业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包括股权、债务的全部投入,以及减去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其本质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与传统的会计利润相比,经济增加值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有利润的企业未必创造价值

目前考核中央企业的基本指标是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如果按此指标,183家央企中,2003年净利润为正的企业有156家,亏损的有27家。然而,如果换算成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为正的企业只有49家,为负的企业占到134家。

这说明,按照传统考核方式,有利润的企业未必创造价值。而且,传统指标下的激励方式是把利润总额、净资产回报率的增幅与工资总额挂钩,导致企业去追求账面利润而非经济增值。

统计局经济考核指标 篇4

而采用行业景气指数和表示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指标,无疑能获得可靠且准确可信的预测结果,可以达到工业经济预测目的,从而确保工业经济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景气指数 统计指标 工业经济发展

一、工业经济预测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始终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是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但由于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成本费用指数持续上升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的情况、新问题。

因此加强工业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对正确判断工业走势,为相关部门企业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工业经济预测是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各种工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精确地把握过去与现状,且对未来趋势做出明确判断和预测,为对工业经济实施调控提供数据及理论依据。

统计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篇5

一、保证全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达到100% 我局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全县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的同时,保证了准确性达到100%,年内数据没出现差错。

二、年内搞好各项调查及分析

我局在原有调查制度的基础上,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年内进行了畜牧业抽样调查、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农产量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贫困监测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个体商业抽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及个体工业抽样调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等调查,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截止11月中旬共撰写统计信息63期。

三、做好各部门数据协调,并年内不出现差错 我局对统计的数据及时与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衔接,年内无差错。

四、认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搞好经济普查发布、历史数据调整和资料开发利用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认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对于进一步弄清,全县农业资源状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年初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由统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全县范围内抽调了15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同时,各乡镇、省、州驻县各单位相继成立了办公室、抽调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全县共抽调普查指导员253名,普查员60名。在正式普查开始之前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共悬挂横幅3条,张帖标语50余条,展示展板2块。于9月中旬进行了农业普查方案布置会议暨普查培训共有150余人参加;10月9日完成了普查小区示意图的绘制工作;10月30日完成了普查摸底工作;11月1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正式入户登记工作开始。我县抽调的农业普查办公室的15名普查指导员每三人一组,对全县所辖三乡二镇进行包干,全面深入三乡二镇指导农业普查入户登记工作。目前我县的此项工作在入户登记审核汇总阶段。

依据经济普查数据,年初完成了地区生产总值、商业历史数据的调整。

五、保证县政府网站正常运转

政府网站安全正常运转,人员已初步到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开通了局域网,实现了宽带接入和资源共享,各种数据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在2006年8月实现了全省统计“县级内网”的开通,至此,我局实现了省、州、县三级统计内网的链接。

六、我局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统计基层基础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统计执法获全省“先进集体”称号等。

七、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一)、预计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36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超年计划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12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95万元,增长9.0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055万元,增长14.6%。

(二)农牧业生产情况

1、农业生产情况

预计青稞单产量181公斤/亩,同比减产27公斤/亩;油料单产量79公斤,同比减产3公斤/亩。

2、畜牧业生产情况

预计本年全地区育活各类牲畜45.28万头(只),繁殖成率77.33%,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42.39万头(只),出栏率39.78%,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出售各类牲畜31.6万头(只),商品率29.66%,同比下降0.74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43.95万头(只),总增率为41.25%,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其中县属育活各类牲畜43.5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42.65万头只增长2.1%;繁殖成活率78.33%,比上年同期提高0.93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42.01万头(只),出栏率为41.17%,同比提高0.89个百分点,其中羔羊出售11万只;出售各类牲畜31.22万头(只),商品率为30.6%,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42.21万头(只),总增率为41.3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县属羊肉产量5780吨,比上年同期提高2.2%。

(三)、工业生产情况

预计2006年全地区完成增加值1161万元,同比增长

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3万元,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下实现增加值498万元,同比增长12.4%;全地区完成现价产值3343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235万元,同比增长37.2%;规模以下完成现价总产值1108万元,同比增长12.5%。预计完成原煤5万吨。

(四)、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预计县属开工投资项目44个,完成9636万元,完目标任务的101.4%,同比增长17.16%。县属预计中按开工时间分:续建项目有11个,计划总投资12765万元,本年预计完成3226万元;新开工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6495万元,预计完成5760万元,城乡私人650万元。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计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2万元,同比增

长12%。其中:国有经济1182万元,同比增长23.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2%(下同);个体经济7704万元,同比增长11.01%,比重为86.3%;私营经济36万元,同比下降10%,比重为0.4%。个体经济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动力。预计2006年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471人,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达5653万元。

(六)财政收支情况

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七)、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预计2006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91元,同比增长14%。完成目标任务的103.23%。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篇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1)农业 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农作物种植业 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其他农业 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2)林业 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3)牧业 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4)渔业 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从所有制看,包括国有经济的各种专业农(农、林、牧、渔)场以及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科研机构、部队经营的农业;集体所有制的乡镇村各级办农场;农村各种经济组织经营的农、林、牧、渔业以及工矿企业家属集体经营的农业;农民家庭自营的农林牧渔业及兼营商品性工业等。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费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粮食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大豆。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及以后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做为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油料产量

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也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耕地面积

指年初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除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外,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但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同时还包括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种一公顷算一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

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用化肥施用量

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法化肥施用量是把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三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

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

指本期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头(只)数。谷物指籽实主要供作粮食的作物。这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他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作物。

(一)农林牧渔业基础情况

乡镇个数:指农村中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一级行政区划的数量。不包括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工矿区。

村委会个数:指农村中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个数。含城关镇中的村。

乡村户数: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乡村人口数: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乡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既包括劳动年龄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也包括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但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现役军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不包括待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从业人员年龄为16岁以上。从业人员按从事主业时间最长(时间相同按收入)分为农业从业人员、工业从业人员、建筑业从业人员、交运仓储及邮政从业人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与零售业从业人员、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其他行业从业人员。

年末耕地总资源: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新开荒且已种植的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三年以上的“海涂”、“湖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因灾害或其他因素,虽然当年内未种植农作物但仍可复耕的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桑树、果树和其他林的地;年年进行耕耘种草的地;南方小于1米、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不包括:因灾害或其他因素,已不能复耕的地;弃耕、休闲满三年的地,或者虽不满三年,但已经成为荒地的土地;不进行耕耘,种植牧草已成为永久性草地的土地;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以混凝土等铺设的温室、玻璃室,导致栽培的植物体与地面隔绝的基地。

常用耕地:指耕地总资源中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开荒利用三年以上的地;南方小于1米、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不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的成片或零星土地;也不包括已列为国家和省(区、市)退耕计划但仍临时耕种的土地。常用耕地分为基本农田和零星可用耕地。

水田: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水浇地: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没有灌溉设施的引洪淤灌的耕地,不算水浇地。

临时性耕地:指在常用耕地以外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不能正常收获的土地。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种植农作物的成片或零星土地。根据我国《水土保护法》规定,现在临时种植农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环北京、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地区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及沙化的土地,已列为国家或地方退耕还林还草规划,近年也要逐步退耕。这部分临时性耕地又称待退的临时性耕地。

当年新开荒地:指报告内已种上农作物的新开荒地;已开垦但尚未耕种的土地,因实际上没有利用,不计算为耕地面积。

农用机械总动力合计: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各种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农用排灌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林业机械、畜牧机械、渔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等。从事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的村、户工业的机械动力也应包括在内。

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村用电量:指本内,扣除在农村中的国有经济单位的用电量以后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全年用电总量(计量单位千瓦小时,按全年累计数统计),既包括国家电网供电量,也包括农村自办电站供电量。

乡村办水电站:指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办的水电站。不论其是否与其它电网并网,均应统计在内。

装机容量:指乡村水电站装备的所有电机的设备容量。如某水电站有两台各50千瓦的发电机,则该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100千瓦。

发电量:指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办的水电站全部发电机组年内实际发电总量,一般都小于装机容量。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学肥料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即各类化学肥料的实际施用数量按其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比例折成百分之百计算。

折纯量=实物量×某种化肥有效成份含量的百分比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防寒、保温、保湿等使用的塑料薄膜,包括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使用量。

地膜:指主要用于种植业生产中,对于田畦覆盖,以保持低温,减少蒸发,防冻防盐渍。统计时按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分别统计。使用量按实际使用量统计,覆盖面积板块地膜本身覆盖的面积和操作畦间的未覆盖面积,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乘使用次数统计。

农药使用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病虫害使用的化学药物数量,包括购买的核自产自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以及其他化学农药,但不包括兽药、渔业用药以及土农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

农用柴油使用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农业机械消耗的各种型号的柴油,不管是购进还是借入,均按实际消耗掉的柴油数量由消耗方进行统计,不包括调拨出和借出的柴油。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由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非耕地上,也不论面积大小,均应统计。按标准亩口径统计。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指英国在本日历内收获农产品的作物的播种面积之和。计算公式为: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作物面积+本年春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本年秋收作物播种面积

农作物受旱面积等于从播种面积中减去下列三项后的面积:一是因灾减产九成以上的面积;二是因基建等原因而毁掉的面积;三是对多年生作物还减去当年未收获产品的面积。

复种指数:指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指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复种指数表示耕地在一年内被用被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计算公式为:

复种指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绿肥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年末)×100%

农作物总产量是指本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总产量,不论是耕地上或非耕地的农作物产量,都应该统计在内,不得遗漏。

农作物产量应统计全社会的产量。不仅要把国有农场等国有经济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还要把农民自留地,工矿企业职工家属办的农场等生产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不仅要把卖给国家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还要把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

粮食总产量:指谷物(稻谷、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稞大麦、荞麦等)、薯类(甘薯、马铃薯等)和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产品数量。其计算方法,大、中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不作为粮食统计。

谷物产量:指禾本科的稻谷、小麦、玉米、高粱、栗等作物的产量。

薯类产量:指用作粮食的薯芋类作物的生产量,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产量。

豆类产量:指用作粮食的豆料作物生产量,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产量。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的干花生计算。

棉花产量:指棉花的生产量,按皮棉计算。3公斤籽棉折1公斤皮棉,不包括木棉。

麻类产量:指全部麻类作物的生产量。苎麻以刮皮后的干麻计算;黄红麻以生皮计算。

糖类产量:指甘蔗的生产量,以蔗杆计算。

烟叶产量:包括烤烟和晒烟的生产量合计,均以干烟叶计算。

药材产量:指人工栽培的各种药材的产量,不包括野生药材。

蔬菜产量:指各种蔬菜的生产量,以鲜菜计算。蔬菜包括叶菜类、瓜菜类、块根及块茎类、茄果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水生菜类、食用菌、其他蔬菜等九大类。① 叶菜类;包括菠菜、油菜、韭菜、大白菜等;②瓜菜类:包括冬瓜、丝瓜、黄瓜等;③块根、块茎类:包括萝卜、胡萝卜、生姜、芥菜等;④茄果菜类:包括茄子、青椒、番茄等;⑤葱蒜类:包括大葱、洋葱、大蒜等;⑥菜用豆类:包括四季豆、豇豆等;⑦水生菜类:包括莲藕、茭白、荸荠等;⑧食用菌(干鲜混合);⑨其他蔬菜:如椿芽等。

绿肥作物:指在某种作物开花前后,利用它的嫩绿茎叶作为肥料的作物,如紫云英(即红花草)、以及专门种植作为绿肥用的蚕豆、豌豆、黄豆等。如果原计划作为绿肥作物的蚕豆、豌豆、黄豆等,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改为收取产品,在上报农作物产量时,应将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计入粮食、油料作物项下。

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的主要用于喂养牲畜的作物,如苜蓿等。有些地方在饲养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除种植目的就是作为青饲料用的可作为饲料作物统计以外,收获粮食产品后作为饲料的,仍应列入粮食作物项下,不得列入饲料作物内。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面积上收获农产品的数量,简称单产。

单产=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收获面积,或农作物实际占用耕地面积)

食用菌总产量:目前暂按干鲜混合统计,其主要用途为干品的如香菇、白木耳、黑木耳、茶树菇等按干品统计;其主要用途为鲜品的如蘑菇、草菇、金针菇、凤尾菇等按鲜品统计。具体食用菇占用耕地面积是指香菇、蘑菇、金针菇等搭架、搭棚种植,以及为方便生产而设置的附属设施所占用的耕地面积,与其他农作物间、套种的可按比例折算。食用菌总产量的统计时间按日历统计,可采用当地收购部门及食用菌加工部门的收购数量或典型调查推算取得。

茶叶产量:指本内生产的全部茶叶产量。包括从成片茶园和零星种植的茶树以及荒芜为垦复的茶树上所采摘的全部产量。不论自食的或出售的,都应统计在内。茶叶的产量按经过初步加工的干毛茶的重量计算。由于加工毛茶的方法不同,有分为红毛茶、绿毛茶、乌龙茶、紧压茶、其他茶。

水果总产量:指包括园林水果(老口径水果)产量与瓜果类产量之和。

园林水果:指在专业性果园、林地及零星种植果树上生产的水果(老口径水果),不论自食或出售的,都应计算在内。但不包括瓜果类,如主要作为蔬菜食用的藕、西红柿等,也不包括采集的野生水果。

水果的产量按鲜果计算,干枣、葡萄干、柿饼、桔饼等应统一折成鲜果计算。

年末实有菜园、果园面积:指成片种植的茶园、果园面积,包括原有的、垦复得和本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以及调查时虽已荒芜、但只要稍加开垦、修整和培育后就能恢复生产的面积。不论树龄大小,也不论当年由有无得到收益,都要包括在内。茶园、果园面积中,不包括培育幼苗的苗圃面积。

造林面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荒滩上新植的成片造林面积,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和其它林地的面积。无论是乔木林还是灌木林,凡是年末调查时经过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的林地面积均应统计。但不包括补植面积、治沙种面积、经济林垦复面积、迹地更新和次生林面积。零星植树不应折算统计为造林面积,但水旁、路旁连续植栽一侧在四行以上,连续面积超过一亩以上,均应统计为造林面积。

退耕造林面积:指坡度在25度以上(含25度)的耕地停止种植农作物,并进行造林,经过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的面积。

迹地更新面积:森林经过采伐或者遭受火灾毁损以后,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尚未更新的地面,称为迹地。在新、旧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面积(包括乔木林和灌木林)称迹地更新面积。迹地更新面积不包括未经人工措施的天然更新面积以及补植面积。

封山育林面积:指为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灌丛、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等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划界封禁,禁止或者限制开荒、砍柴或者其他有害于林木生长的人畜活动等人工辅助措施的面积。封山育林面积指实际封禁的面积,包括当年新封和历年封禁至本年尚未开放的面积。具体包括: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有林地封育和灌木林地封育、有林地封育和灌木林地封育,但不包括为保护新幼林而进行的临时性的封山。

零星(四旁)植树:指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等零星栽植的树木和成活的株树。耕地上的零星植树株树也包括在内。

育苗面积:指为造林和迹地更新培育苗木所实际利用的苗圃面积。包括新育苗面积、留床面积、移植面积三部分,以及用于育苗的临时性灌溉排水设施和苗床间步道的面积。不包括苗圃休闲地、固定性或永久性灌溉排水设施和道路、建筑物等面积。育苗面积应全部实测。自1990年9月起,国家统计局与原林业部规定,营养杯、营养砖育苗,可折算育苗面积。并规定育苗面积不包括死亡的育苗面积。

当年苗木产量:指当年出圃的播种苗、插条苗、插根苗、嫁接苗、移植苗以及营养杯苗、营养砖苗的Ⅰ、Ⅱ级合格苗总量。苗木如当年进行移植并出圃,则应计算移植苗的出圃数量,不得重复计算。当年苗木产量包括出圃假植的苗木。

幼苗抚育实际面积:指报告期内在同一块幼林地上,不论重复作业几次按一次计算。

幼林抚育作业面积:指受抚育幼林的实际面积与抚育次数的乘积之和而言,用亩次来表示。如幼林三亩,年内抚育了三次,其作用面积即为九亩次。如果这三亩幼林中,有二亩只抚育了二次,其余一亩抚育了三次,其作业面积即为七亩次。

成林抚育面积:只为了合理地调整林木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密度、分布空间等),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对郁闭度已达0.3以上(不含0.3)的天然林(包括次生林)人工林(经济林自开始解实起算成林),进行抚育间伐、修枝、松土等抚育工作的面积。抚育面积按实际面积统计。

林产品产量:指从人工栽培的竹木上,不经砍伐竹木的根而取得的各种林产品数量。包括生漆、棕片、五倍子、松脂、笋干、油桐籽、油茶籽、乌桕子、核桃、板栗等各种林木籽实以及修剪竹木所获得的枝叶(如荆条、柳条、蒲葵叶)等。不包括桑叶、茶叶、水果.也不包括野生的林产品。如果某些林产品人工栽培的和野生的混在一起.不易划分,则应根据它的主要来源决定其应计人林产品统计中,还是其他农业内用采集野生植物果实统计中,但不要两方面都算,以免重复。

竹木采伐:指全社会竹木采伐量,包括商品材和自产自用材。

当年(期内)出栏的肉猪头数:指当年(报告期内)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国有农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全部肉猪头数,包括出售和自食的部分。肉猪包括瘦肉型猪,但不包括个别地区习惯吃的“烤小堵”或出口的“乳猪”。

当年(期内)出售与自宰的肉用牛:指当年(报告期内)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国有农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包括出售和自食的)肉用牛。淘汰的耕牛、奶牛也应计算在内。

当年(期内)出售与自宰的肉用羊:指当年(报告期内)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国有农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包括出售和自食的)肉用羊。剥皮后作肉用的羊和淘汰的奶羊等也应计算在内。

出栏率:指分析饲养牲畜、特别是饲养肉用牲畜向社会提供畜产品数量多少的指标,它反映畜群周围的快慢,反映饲养牲畜产品的经济效果和生产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出栏率=出栏头数(包括出售和自宰的)÷期初头数(可用上期末头数代替)×100%

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的畜禽肉产量。即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也叫胴体重。兔、禽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肉脏后的重量计算。一般平均每头猪胴体重70公斤、牛100公斤、羊14公斤、家禽兽15公斤。上述猪、牛、羊、禽的单位胴体重是通过典型凋查取得,供各地计算畜禽肉产量时参考。

牛奶产量、羊奶产量:指全社会产量,包括出售和农牧民自食部分。无论是纯种牛、杂种牛、黄牛或兼用牛产的奶,无论如何奶山羊、绵羊或其他改良羊所产的奶都要计算中心产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部分,不统计产量。

蜂蜜产量:指本内生产而且已经收获的全部蜂蜜产量,但喂给蜂群的蜜不能作为产量统计。蜂蜜的产量应按蜂群的所有者在原饲养地进行统计。

禽蛋产量:指鸡、鸭、鹅三种家禽的禽蛋产量,包括出售和农民自食、自用部分(如种蛋)。

年末实有桑园面积:指成片种植的桑园面积,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本的新植定株的面积.以及调查时虽已荒芜,但只要稍加开垦、修整和培育后就能恢复生产的面积,不论树龄大小,也不论当年有无得到收益,都要包括在内。桑园面积中也包括以桑树造林、起水土保持作用的成片桑园面积在内。以产桑椹为主而不用于养蚕的桑园,也应计人年末实有桑园面积中。桑园面积中,不包括培育幼苗的苗圃面积。零星种植的桑树,不必折算面积。

蚕茧产量:指本年内生产的全部蚕茧产量,无论自用的或出售的,都应计算在内。在计算产量时,要把土茧、改良茧和种茧包括在内,桑蚕茧、柞蚕茧均按鲜茧计算,木薯蚕茧和蓖麻蚕茧等的产量均按茧壳的重量计算。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本期(报告期)期初(末),农村与城市的全部率禽存栏头(只)数。除科学研究单位专门用于试验研究的牲畜和军马以外,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有农场、农民、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各种畜禽,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专业运输组织的运输用牲畜也应包括在内。但商业部门库存的和运输途中的活牲畜不进行统计。

从事农事劳役的牲畜:指本内实际投入田间生产活动,如从事耕翻、播种、中耕、浇水、施肥、送粪、拉运等农活的役畜,不包括由于年岁太小或已经衰老实际没有干农活的牲畜,也不包括专门用于其他生产(如碾米、磨面)和用于专业性运输的牲畜。有的牲畜如有时参加田间劳役,有时参加其他劳役。则只包括其中主要和经常参加田间劳役的头数。

能繁殖的母畜:指已经达到生殖年龄、有生殖能力的母畜,不论是否配种受胎,均应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有的母畜虽未达到或已经超过生殖年龄,但实际上配种受胎的,也应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有的母畜虽在生殖年龄内但已经丧失生殖能力的则不要统计在内。母畜生殖年龄的标准:一般是2岁以上的牛、9个月能上能下的猪、1岁以上的羊。

渔业养殖面积:指经常进行经营活动的水产品养殖的水面面积。养殖水面面积包括海水养殖面积(利用滩涂、浅海、港湾,放养各种水产品的人工养殖水面面积)和内陆水面养殖面积(已放养鱼苗、鱼种等水产品苗种并进行人工饲养中管理的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及其他养殖水面面积)。

淡水养殖面积:指已放养鱼苗、鱼种等水产品苗种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池塘、湖泊、水库、沟渠的养殖水面面积。淡水养殖面积中不应包括稻田养鱼面积。

有些池塘、湖泊、水库、河沟,虽然指定专人管理,也放养了一些鱼苗,但起捕的鱼类中,人工养殖的各种淡水鱼不足百分之三十,不计算养殖面积,这部分产量也不计算为养殖产量,应统计为淡水捕捞产量。

对一些大江、大河、大湖投放苗种或灌江纳苗只进行一般的繁殖保护,增殖水产资源的,不应统计为养殖面积。

统计池塘、湖泊、水库的养殖面积时,按天然形成和历史习惯来区分。

水产品产量:指本内捕捞的水产品(包括人工养殖并捕获的水产品和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产量。捕捞多少。就算多少产量,不论自食或出售的,都应计算在内。有些渔船年内出海捕鱼至年底十二月三十一日尚未回来,为了便于统计,其产量可以等返航时计算在下的产量内,不作本产量统计。水产品产量由生产单位所在地进行统计。到外地捕鱼而产品又在外地出售的,其产量应统计在本地的水产产量中,外地不统计该产品的生产量。同理,本地的水产品产量中也不包括外地渔船到本地停泊出售的数量,以免重复计算。

用作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水产品(如鱼苗、鱼种、亲鱼、鱼饵及转塘鱼、存塘鱼等)不作水产品产量统计。在渔业生产单位出售以前已经变质的水产品,不论是改作饲养肥料还是其他用途,也不作水产品产量统计。

淡水产品产量:指淡水湖泊、水库、河沟和池塘以及其他淡水水域内捕捞的淡水产品产量。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但不包括淡水水生植物。其中:

鱼类:包括各种淡水鱼(如鲤鱼、鲫鱼、鲭鱼、草鱼、鲢鱼、鲟鱼、鲥鱼、鳜鱼、白鱼、银鱼等)。黄鳝、泥鳅、龟鳖、江豚、蛙类(只限于人工养殖的)也按淡水鱼产量计算。

虾蟹类:包括各种淡水虾和蟹。

贝类:包括蚌、田螺及其他个别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

养殖产量:指从淡水养殖中捕捞的产量。

捕捞产量:指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产量。

花卉种植面积:指在大田种植的花卉面积。不包括设施及盆栽花卉。

蔬菜大棚:指由塑料膜覆盖,人能在内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大棚,按占地而积计算。

(二)农林牧渔业综合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农业产值:包括谷物和其他作物、蔬菜园艺作物、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以及中药材四部分的产值。

谷物、薯类、豆类产值:按各种产品主副产品的产量乘以单价的方法计算。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蚕豆、豌豆、芸豆等豆类作物的主副产品。大豆具体指黄豆、黑豆、青豆三类。薯类包括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主副产品,不包括芋头、木薯等。大中城市(50万人以上和省会所在的城市)郊区(市辖区.不包括市辖县)作为蔬菜青吃的毛豆、蚕豆、豌豆和马铃薯(土豆、洋芋)等按蔬菜计算产值,其他地区一律按豆类、薯类计算产值,薯类计算产值。如果缺乏副产品产量和价格资料,副产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主副产品的比例来推算。目前,我国粮食作物产值包括谷物、薯类、豆类作物产值。

油料产值:包括花生果(带壳的干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和其他油料作物主副产品的产值。但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的产值。

棉花产值:指籽棉和棉杆等主副产品的产值,但不包括木棉。

麻类产值:包括黄红麻、苎麻、线(大)麻、亚麻、苘麻、剑麻和其他麻的主副产品产值。但不包括野生麻类产值。

糖类产值:包括甘蔗的蔗杆产值,甜菜的块根产值。甘蔗包括糖蔗和果蔗,甜菜不管块根用途如何,都要计算在内。

烟叶产值:包括烤烟、晒(土)烟等干烟叶的产值。

其他农作物产值:包括青饲料、绿肥、牧草、桑叶及采集的野生植物等的产值。这些作物的产值一般以产量乘单价计算。青饲料和绿肥一般没有价格,也缺乏产量数据,其产值计算可按播种面积乘平均每亩种植成本来计算。种植成本是指种植作物所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修理费、机耕费等费用。每亩种植成本可用抽样调查(或重点调查)的方法取得,播种面积可从农业生产年报取得。桑叶产值按饲养家蚕用的桑叶量乘价格计算;而饲养用桑叶量可以根据生产每担蚕茧耗用的桑叶数量来计算。野生植物采集的产值按采集的各种野生药材、纤维原料、油料、淀粉原料等原料产品(即未经加工)的数量乘这些产品的单价计算。产量数字可从收购部门了解并应加上自留部分。

蔬菜产值:包括叶菜类、瓜菜类、块根、块茎菜类、茄果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水生菜类、食用菌类及其他蔬菜的产值。按各种蔬菜的产量分别乘以这些蔬菜的价格计算。其中食用菌类产值按各种食用菌类产量(干鲜混合)分别乘其单价计算。

花卉及其他园艺作物产值:计算商品性的鲜切花和盆栽类观赏植物的价值。城市中生产鲜花的企业产值按销售额计算,乡村及农户为出售而培植的花卉,按出售收入计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直接用商品量乘价格的方法计算;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工商、税务、农业等部门了解,或者通过住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产值:按各种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的产量分别乘其价格计算。

中药材产值:指人工种植的金银花、红花、黄芪、甘草、枸杞等各种药材的主、副产品产值。如果缺乏产量资料,可以按种植面积推算;也可以和收购部门研究,按收购额推算。

林业产值: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竹材采运以及林产品三部分的产值。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目前采用以费用代替生长量计算产值,即按从事人造林木各项生产活动的成本计算。也就是说,先从林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得下列六项资料①育苗面积;②造林面积;③零星植树株数;③迹地更新面积;⑤幼林抚育面积;⑥成林抚育面积。然后分别乘以上述各项生产活动的每亩成本求得(零星植树按每株成本计算)。林业生产中的其他费用,如造林前的调查设计费用和护林防火费用等和林木生长的关系比较间接不包括在内。按新的行业分类标准,零星植树、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等项作业归在林木的抚育和管理小类。

木材、竹材采运产值:包括木材采运、竹材采运产值。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木场的生产活动。2003年以前,林业产值中仅包括村及村以下木材、竹材的采运活动,从2003年定期报表开始,原来划归工业部门的木材竹材采运活动划归林业。因此,该指标为全社会口径木材、竹材的采运活动,木材、竹材的产量资料,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其产值按各种林术、竹材采伐产量乘以产品价格计算。

林产品产值:林产品是指从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不需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林产品的采集活动。各种林产品的产值按产量乘价格计算,不包括桑叶、茶叶、水果和食用菌的产值,它们是属于种植业的产值。林产品的产量资料,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

牧业产值:包括牲畜饲养、猪饲养、家禽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以及其他畜牧业五部分的产值。

牲畜饲养产值:包括年内出栏的牛、羊、马、驴、骡等主要牲畜的产值和奶、毛绒等牲畜产品的产值。牲畜的产值均按出栏量计算,包括淘汰的耕畜、奶牛。牧区冬季饿死、冻死的羊只,三头折一头成年羊计算产值。死亡的只数只在牧区计算,而且只算冬季死亡只数,农区一般不必计算。

牲畜的产值=本年牲畜出栏(出售和自宰)头数×每头牲畜平均毛重×单价(毛重)

各种牲畜产品的产值按各种牲畜产品的产量乘该产品的价格计算。

牛奶、羊奶产量中只包括人工挤出的数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的数量不应计算。羊毛、驼毛、鬃毛、肠衣等产量中不包括屠宰牲畜后所获得的产品。

牲畜出栏和牲畜产品产量资料,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得。出肉率由省统一调查确定。

猪的饲养产值:包括出栏肉猪的产值和猪的副产品产值。出栏肉猪的产值按出栏头数乘以平均每头的价格计算。猪的副产品产值不包括肉猪屠宰后所获得的副产品。

本年肉猪出栏头数与猪肉产量由当年畜牧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出肉率由省统一调查确定。

家禽饲养产值:家禽饲养的产值包括家禽主产品的产值和蛋类、羽绒等家禽副产品的产值。家禽产值一般可按各种家禽的出栏只数乘成年家禽价格计算;蛋类产量包括孵雏用的种蛋数量在内;宰杀后所获得的羽绒等产品就不应当再算产值。

狩猎和捕捉动物产值:包括野生动物的捕捉、兽皮、毛皮的生产。按捕猎所得产品(如虎皮、豹皮、狐皮、鹿皮、鹿角、野鸡、野鸭等)的数量乘以价格汁算。其产量可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但应注意,不要把人工饲养的产值包括在内。

其他畜牧业产值:按产品乘以价格计算。对于以取得毛皮为目的的毛皮兽饲养业,以毛皮产量乘价格计算产量。其他动物急性病的产品产量一部分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得,一部分可以从收购部门了解。

渔业产值: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及其他四部分的产值。淡水产品产值:按捕捞的天然淡不产品和淡水养殖的水生动物产品产量乘以这些产品的价格计算。没有捕获而留在水中的数量不计算产值;鱼苗和鱼种的培育是渔业生产的一个过程,不是渔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因此不计算渔业产值。

从外地购回水产品屯养后出售,不能计算产值。它已属商业活动的一部分,就如食品站收购肥猪代宰代售一样道理,而且产地已经计算在渔业产值内,应避免重复。

计算渔业产值所需的各种产量资料,可从水产统计报表中取得。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等于农林牧渔服务业营业收入。普查年份资料来源于基本单位普查,非普查年份主要是通过测算增加值,然后用上增加值率来反推得到产值。

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变价产值用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除以以1990年为100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指在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计算中间消耗有两个原则:一是其计算的口径径范围要与总产值保持一致,即与总产值相对应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二是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某些小农具即使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但价值在50元以下,也作为中间消耗处理。固定资产的消耗,则不应计人中间消耗而以折旧形式直接计入增加值。中间消耗分为对物质产品消耗和生产服务支出。

物质消耗: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发生的各项支出的费用。按实际购买价格计算。

生产服务支出:指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农林牧渔生产提供的劳动服务。

稳健统计在经济指标中的应用研究 篇7

关键词:稳健统计,经济指标,应用

一、以人均收入水平为指标对统计稳健性的思考

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平均数, 尤其是算数平均数这两个经济指标;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它主要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算术平均数是全部数据的算数平均, 它是集中趋势作主要的测度值, 在统计学中占有核心地位, 是进行统计分析与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内容。对其观察值的代表性研究通常采用的是方差, 即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将其作为主要的不同类型的指标。但是, 平均值与方差所应用的条件通常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就是人们日常不会对观察值所具有的形态分布进行全面的考虑, 同时, 也不会对分布的偏斜程度以及观察值的数据中的一个或几个数值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

从数据的纯度量情况上看, 如果在实际收入数据中存在着百万或者是亿万的富翁时, 那么, 在很大程度上会将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 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来计算人均平均收入的指标, 离群值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 并且离群值对其造成的影响还会将各种数据对平均数造成的不良影响消除。可以说,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在统计指标中算不上是一个好的。反之, 从人均收入本特值的角度而言, 如果将中位收入替代算数人均收入, 那么就会对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或者极小值带来的干扰进行有效的抵抗。当前, 就收入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 中位收入与算术平均收入相比, 其能够充分的抵抗离群值造成的干扰, 可以说, 它是一项比较好的统计指标。

人均收入水平的统计指标, 不仅可以通过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平均人数的方法最终获得数值, 并且我们还可以根据政府统计系统的问卷调查方式产生, 并根据该调查情况对整体的人均指标进行推断。一般来说, 相一致的统计数量与检验值在解释过程中都是在高斯分布的假设下而进行的。所以, 只要我们满足了高斯分布的假设在实际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那么, 人均收入指标就可以被我们所使用, 这时, 其具不具有稳健性也就无关紧要了, 因而, 我们在实际中就可以制定多种方法对收入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充分的检验, 看其是否是高斯分布。

如果我们在实际收入分布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离群值, 虽然其在数据的总数量中并没有占多大的比例, 但是它会严重的影响了算术人均收入, 比如说, 20%的高收入人群拥有着80%的收入总量。人们试着用高斯分布拟合检验的方法对离群值和高斯分布造成的影响进行充分全面的考察, 但由于部分高斯分布的最终检验结果对小部分离群值以及对高斯分布造成的偏差难以有个准确的结论, 所以, 收入数据中存在的离群值对于只有在高斯分布假设下才能发挥作用的统计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稳健统计量与传统统计量是在比较之中不断的发展起来的;传统统计量对于统计量过程中存在的计算程序是极为重视的。而稳健统计量更加重视的是将具有代表性的统计讨论, 放到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认识的基础上。稳健统计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摸索出收入具体的分布特点, 之后才实际对统计量进行计算。目前, 就人均收入指标来说, 如果收入分布的特征不能够明确, 那么, 就无法解释清楚人均收入指标的具体情况。

二、稳健统计的基本思想

在高斯分布假设下诸多的计算系统模型参数与样本推断的措施, 假如以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方式、以样本均值估计总体期望值方式等等, 这些方法都具有高效性, 没有偏斜性, 不管我们怎么对其进行检查与论证, 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很理想的。

然而, 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管理方面, 以及自然科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看出, 高斯分布的基础假设有时候也会无法满足, 人们通常会发现诸多的数据在分布过程中都不属于高斯分布, 并且也不是对称的。在对诸多的数据分布形态的研究中发现, 高斯分布属于一种理论分布, 实际体现为其倾斜程度比较适当, 而就是这样一种适当倾斜程度也会影响到估计量的稳健性。如果在实际中, 有一种统计方法与偏离高斯假设的分布相背离, 那么, 这种统计方法就不具有稳健性。

最先对稳健统计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是戈赛特等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 如果实际过程中无法满足高斯分布假设, 那么, 在高斯分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的估计以及推断方法的价值水平是否是精确的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如果精确度不够, 那么, 就会直接的影响最后结论。假如对总体分布的高斯假设进一步放宽, 那么, 可以通过中位数等统计量的方式来推断总体分布。

在稳健统计的开发与研究过程中, 除了切尾均值, 即在一个数列中, 去掉两端的极端值之后计算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 即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起来, 形成一个数列, 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等较好的稳健统计估量之外, 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位置参数的稳健估计量方法。除了稳健估计量之外, 还有两种统计方法也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统计专家们的重视, 即稳健平滑线与稳健拟合线。由于数据分布各个部分的局部离群值较大, 对平均平滑线及方程拟合线会造成影响, 所以, 应制定一套具有高水平的稳健平滑线和稳健拟合线技术。

良好的稳健统计方法能够允许模型的假设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性, 其能够有效地抵抗数据中的离群值带来的干扰, 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本文主要从以人均收入水平为指标、稳健统计基本思想这两方面对稳健统计在经济指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谢玉珑, 王继红, 梁逸曾, 俞汝勤.化学计量学中的稳健估计方法[J].分析化学, 1994年03期[1]谢玉珑, 王继红, 梁逸曾, 俞汝勤.化学计量学中的稳健估计方法[J].分析化学, 1994年03期

[2]连家林.关于参数统计非参数统计和稳健统计方法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2]连家林.关于参数统计非参数统计和稳健统计方法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

上一篇:请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作文500字下一篇:教育机构学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