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余珍老师在教六年级的蹲踞式跳远这一课时,由于受到场地和班级人数的限制,所以在本课的设计时,她利用体操垫来解决沙坑少而分散的问题,使得四组同学能同时在一块较集中的场地内进行练习,既便于教师的及时指导又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本课紧扣新课标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的基本部分中,教师安排学生先做腾空步的练习,并结合挂图形成学生正确的动作表象,让学生们明白蹲踞式跳远中腾空步也是其中的重要动作,并利用横绳,比一比谁跳得过前面的横绳,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也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去。在课的“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与游戏” 这一部分并没有安排具体的练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需要,自己去创编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的练习或游戏。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同学们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到练习和游戏中去。
教学中还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利用即时评价和指导的良好反馈作用,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评价和指导中获得帮助,看到进步,增强信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本课的“热身导趣”部分设计时进行了两个创新尝试:
1、队伍的调动形式改变以往一队接一队一次慢跑的形式,采用四队同时向不同方向跑出。大大节约了队伍调动的时间,使课更紧凑,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2、采用配音乐的原地热身操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达到热身效果。
关键词:蹲踞式,跳远,教学方法
蹲踞式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环节组成的。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正确完成跳远技术的各个部分动作及实现各部分动作的有机结合是跳远技术的关键。
一、蹲踞式跳远的技能训练
1.助 跑 。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水平速度, 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跑是跳的基础,跳是跑的发展与继续,跑不好就跳不好。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要穿越一条壕沟助跑几步就能一跃而过,摩托车在快速驶过桥面下桥时,会有一个腾空飞越再着地的过程, 所以可训练学生从静止状态开始,采用“站立式”起动姿势做15米、20米和30米的加速跑,进行快速跑的速度训练。运用音乐节拍抓好学生助跑的节奏,使他们能明确何时加速。另外,助跑的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在训练过程中,采用负重摆臂方法使动作定型,加上正确的腿部动作,形成良好的动作定型,为助跑中积极加速打下基础。
2.踏 跳 。
踏跳是助跑的延续。踏跳的动作包括踏跳脚着板,髋、膝、踝关节的缓冲和蹬伸起跳。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在授课前出示动作图例讲解动作过程,课中亲自示范讲解,使学生明确:助跑的最后一步起跳脚几乎是伸直的,快速着板。脚跟着地后迅速滚动到全脚掌,用力蹬直起跳,头部和上体位置正确,两臂和摆动腿配合协调,身体重心快速前移完成起跳动作。教师还可采用上一步、上三步起跳练习,在踏板上放置一红布进行踏准起跳练习以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准确性。
3.腾空 。
起跳后,踏跳腿留在体后形成腾空步。此时,摆动腿继续高摆, 同时两臂伸向体前; 起跳腿向前上方抬举与摆动腿靠拢,上体稍前倾,两臂下摆成空中蹲踞姿势。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空中做腾空时掌握时机不当或腾空后身体前旋平衡不好,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做:(1)原地纵跳屈膝团身,两手抱膝要求大腿尽量靠近胸部的练习;(2)助跑4~6步,起跳后成腾空步姿势,用摆动腿落地体会空中姿态;(3)助跑4~6步,起跳后成腾空步,起跳腿与摆动腿靠拢,双腿屈膝越过一定高度的皮筋或横竿,落入沙坑。要求两腿高抬靠边胸部,两臂配合向下,后摆动体会空中蹲踞姿势;(4)助跑6~8步,利用助跳板起跳,成腾空步。
4.落 地 。
落地时两小腿前伸,当脚跟接触沙面后,脚掌下压、屈膝、两臂向前摆动使身体迅速向前移动。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可把它当做立定跳远练习,强调小腿前伸;可在沙坑落点处放一处明显标志物,要求落地时两脚超过此标记。
二、蹲踞式跳远的素质辅助训练
蹲踞式跳远的四个过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所以教师在教授时要逐个讲清每个环节, 反复练习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动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进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教师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和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
蹲踞式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教师要根据具体对象进行训练。 (1)速度训练。速度是决定远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跳远的助跑距离一般在20米左右,要求在短距离内尽快发挥个人的最快速度,因此,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短距离的反复全力快跑。如:站立式或蹲踞式起动的30米加速跑、变速跑、20~30米的重复跑、小步跑、高抬腿跑、跑台阶、下坡跑、顺风跑。 (2)力量训练。蹲踞式跳远是在高速助跑中瞬间完成,需发挥最大力量和速度。教师可采用发展力量的方法。如:哑铃摆臂,俯卧撑发展手臂及肩关节力量、负杠铃蹲跳、负砂袋蹲跳、负杠铃提踵。 (3)弹跳,爆发力训练。弹跳爆发力是一种综合力量,在训练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注意在快速动作中爆发性地完成由跑到跳跃形式转换和整个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教师可安排:蹲跳起,跳的组数和次数根据年龄性别和身体素质水平的不同而异、单足交换跳,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 )或跳的次数 (30~60次 ),也可行进间跳 (20~30米 ),主要发展小腿、脚掌、踝关节力量。立定跳远、蛙跳、纵跳摸高、屈腿跳、触胸跳、弓箭步跳、跨步跳、两人一组做俯撑跳跃前进等,主要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 (4)发展柔韧和灵敏性的练习方法。柔韧性和灵敏性直接影响对跳跃技术的掌握。常用的方法有压腿、摆腿、踢腿等,发展灵敏练习可通过游戏、体操等项目进行。 (5)耐力训练。蹲踞式跳远项目的耐力训练不容忽视,持久性差的同学不能稳定发挥自己的水平,所以教师在实际训练中要安排一定的耐力训练。可以这样安排:多次重复的大强度助跑起跳练习、由速度和力量练习组成的综合或循环练习、跳远专项所需部位的肌肉耐力训练等。
2.练习中培养专项意识尤为重要 。
包括在助跑中逐渐加快节奏, 在快速助跑中做到没有丝毫犹豫和停顿地踏板。
3.运 动量时不宜采用过大运动量 ,要注意抓好平均强度 ,不可一味追求大强度。
摘 要:蹲踞式跳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运动技能,对发展学生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练在教学中可以应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要领,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蹲踞式跳远;教学;错误;纠正
一、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1.学习助跑和起跳技术
(1)讲解和示范助跑技术并结合起跳,要求身体重心较稳,快速、轻松、步点较准。(2) 8~10步助跑,速度由慢到快、有节奏感,起跳后成腾空步落入沙坑,练习4~6次。(3) 站立式起跑加速跑15米、20米、30米,结合起跳动作,各1次,感受正确的助跑和起跳动作。(4)身体素质练习:蛙跳5~8次,4~6组。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体会落地时收腹屈膝动作。
2.学习巩固助跑和起跳技术
(1)短、中程距离助跑起跳练习。短程6~8步,中程10~12步。学会步点测算方法:助跑距离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数折算,如8步助跑跳远,助跑距离是8步×2~2,量出距离后进行试跑调整即可(2)全程助跑起跳练习。学生在跑道上做20~3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学生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反复练习。全程助跑起跳练习要确定助跑起动的姿势,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协调用力。(3)身体素质练习:行进间跳绳10~15次,2~4组。
3.初步学习领会蹲踞式空中姿势并结合落地技术
(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模仿。(2)学生观看教学挂图、多媒体视频等,合作探究,模仿技術动作。(3)利用单杠或双杠模仿蹲踞式空中姿势。(4)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起跳腿向上摆动与摆动腿靠拢小腿前伸落入沙坑。(5)身体素质练习:立定跳远,强调收腹举腿落地的技术要求,练习6~10次。
4.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练习和纠正
(1)按照前六次课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小组,分别指导,优秀学生帮助差生改进技术动作。⑵全程助跑起跳成蹲踞式空中姿势落入沙坑。(3)教师语言提示下纠正差生动作。(4)完整技术评价练习。(5)跨步跳、蛙跳各8~12次,2~3组。
二、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常见错误及纠正
1.热身激趣阶段
以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跳跃的现象直接导人本课教学内容。首先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创设情境“过雷区”,以鞋盒做雷区,指导学生在布满地雷的雷区自由穿行,要求小心谨慎,不得碰到地雷。这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其次是“自编踏板操”,以鞋盒做踏板,采用它来做操,能激发学生做操的兴趣,培养学生肌体动作与节奏协调的感知能力。
2.接受新知识阶段
主要包括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的学习及游戏。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
(1)助跑。跳远助跑易犯错误主要包括几方面:①摆臂不协调。。很多学生助跑太紧张,摆臂不协调,出现直臂摆。纠正方法:站立式摆臂练习,由快到慢,由慢到快反复练习,强调上体适当放松。②上体前倾过多。跳跃类助跑一般上体与地面的夹角是5度左右,不能前倾太多,鞠躬式助跑是完全错误的,不利于助跑和起跳动作的衔接。③助跑步点不准确。启动方式不固定;采用的加速方式不固定;助跑最后几步节奏不稳。
纠正方法:①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启动方式,一般可选择一是固定式启动,另一是行进间启动,对于初学者,固定式启动比较适合。②确定加速方式,第几步开始力口速,反复训练。③利用多标记的方式确定最后几步的步长和节奏。助跑时眼睛平视前方,不能低头含胸,同时身体重心适当高一点。
(2)起跳。起跳的界定为:充分利用助跑获得的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角度。起跳技术可以划分为起跳脚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动作阶段。①起跳的蹬伸时机掌握不好。②腿部力量差,拉大步上板。③摆动腿的蹬摆速度慢,摆动幅度小。
纠正方法:①反复进行各种速度的腾空步练习,熟练掌握腾空步之后,进行上板练习起跳。②发展腿部与跺关节力量。3)强调摆动腿在起跳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和提高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及幅度。
总而言之,蹲踞式跳远的教育教学,跳远腿、臂配合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合理有效地使腿、臂配合达到最佳技术状态,要经过长期系统的技术教学才能达到应用自如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月信. 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J]. 田径,2006,03:47-48.
[2]戴建国. 三级跳远教学训练中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J]. 田径,2014,01:4-5.
[3]孟庆丽. 三级跳远技术教学中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J]. 田径,2014,09:51-52.
一、准备部分
哔哔!成四列横队集合。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各排报数!
现在大家检查一下,身上是否有钥匙或车卡等尖锐的物品,如果有的话,请把它放在老师指定的地点。如果有身体不舒服的同学请举手,到阴凉处见习。
二、基本部分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段热身活动,全体都有,向右转,成一路纵队,跟着老师慢跑2圈。1----2----1,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接下来我们一起做八节4*8拍的热身操。以张宇同学为准,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2、以张宇同学为准,向中靠拢。
下面我们进行20米的加速跑练习。练习2次。注意起跑动作和摆臂。
3、集合!第1、2排向前三步走,向后转,中间两排同学蹲下。同学们,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蹲踞式跳远,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动作。
首先我们进行上步踏跳+头顶球的练习,下面看老师示范,仔细看,认真听。老师以左脚起跳为例,起跳脚左脚在后,左脚向前踏跳,起跳时身体积极向上,头尽量去碰气球,同时要注意手的动作,双手向上协调配合,以及双脚落垫时屈膝缓冲。如果是右脚踏跳的同学右脚在后。接下来,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进行上步踏跳动作的练习。中间两排起立,1、2排向后转。以陈坤同学为准左右散开。练习2—3次。集合!请同学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同学们,现在我们分成8组,各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到指定的区域助跑5米后进行上板踏跳的练习。练习7—8次。练习的时候同学注意,跳完后向前走,从两边回到队伍的后面,继续排队。注意:前面的同学离开垫子后,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第1、2、3、4组各就位。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5、集合!请同学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6、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推小车。两个同学一组,自由组合,前面的同学双手撑地当小车,后面的同学抓住前面同学的脚踝,向前行驶至折返线后,互换角色。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开玩笑,防止受伤,特别是推的同学要跟着前面同学的节奏。
三、结束部分
1、集合!经过刚才激烈的游戏,下面跟老师一起进行放松练习,6节4*8拍的放松操。
2、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在后教环节上我只让一个学生进行演示,做了一个错误的动作,再让两个学生进行纠正,并让做错的学生进行练习,直到他作对为至。并让大家再次进行巩固,使全体学生在动作上都会做,但不标准,它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强化得到提升。
副教材游戏,在小学体育与健康中,主要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因为蹲踞式跳远学生在本节课的运动量没有达到,我就利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量使之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最后是放松运动,放松缓解学生的身体。
本节课还基本成功,但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育教学中是一个新的尝试,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
下面我谈谈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和今后改进措施:
(1)在学生看自学提示前我语言不精练,重复好几次。以后在这个环节中要语言精练,多给学生看和想得时间与机会。
(2)学生在二次训练时我忽略了把体操垫子立起来让学生腾空时能成蹲踞式,逼着学生提大腿屈小腿。把动作做的更完美。
(3)在游戏前分组列队出现了混乱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分组明确,还要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作用。
(4)在游戏活动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有竞争意识。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面向体育委员,听取汇报,并检查服装,有无见习生。)
老师:今天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看来为了上好这节体育课,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蹲踞式跳远”。下面我们先做一下准备活动:1——2报数,二列横队成四列横队——走,向右——转。一列为一组,排头为各小组组长,负责各环节练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安全,接下来我们绕场地慢跑,二组排头接在一组排尾,以此类推,要求:在慢跑的过程中,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动作。学生:明白!
老师:(提前准备好小垫子和标志筒)当大家跑到标志筒的位置进行一次8步助跑上板的模仿练习,嗒、嗒、嗒、嗒、嗒、嗒嗒嗒□6□7□6□7(后三步步伐小、步频快)老师:怎么能更快的站住位置?
学生:跑动的时候,听到哨声后一脚蹬地,另一脚向前跨出落在垫子上占住的位置。
老师:很好!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抢占动作跟我们的踩踏板动作有没有联系呢? 学生:一样的。
老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下热身操
学生:随老师一起做热身操。老师:我们做几次屈身跳(示范)学生:练习屈身跳。
老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模仿摆臂练习学生:模仿摆臂练习
老师:下面我们复习一下原地摆臂起跳协调用力方法 老师:结合摆臂起跳,我们再体会一下上一步踏板起跳方法老师:我们复习3—5步助跑起跳动作,要求落地屈膝缓冲,注意安全
学生:认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老师:示范一次,这个动作像我们平时做的什么动作呢? 学生:蹲的姿势。
老师:对,这就是它的得名之处,谁想试一下? 学生:(举手)
老师:请这位同学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 学生:(举手)示范
老师:这两位同学的动作基本上是正确的,我们鼓一下掌。学生:全体鼓掌
老师:下面我们结合老师和两位同学做的动作,分组练习一下,小组长负责安全 学生:练习
老师:下面老师讲解一下动作要领和重点,看图解,今天的重点是收腹和举腿,下面我给大家示范一下完整的动作练习。学生:分8个小组练习蹲踞式跳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练习的非常认真,重点是起跳一定要有力,腾空有高度,落地有缓冲,学会自我保护,大家继续练习。学生:继续练习
老师:下面有谁能给我们示范一下呢?看看谁跳的最远?动作最优美 学生:(举手)
老师:从每组中选一个同学来示范。学生:分别展示 老师:点评
老师:我们再次提高练习学生:继续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圆周十字接力,两小组合成一大组,纵队站立,听哨音开始接力比赛,注意安全,不要发生碰撞。学生:练习
老师:这一组获得胜利,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
学生:鼓掌
老师:好,我们下面进行放松活动,听优美的乐曲,进行肢体的放松。学生:一起放松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大家回忆一下动作要领,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重点是助跑和起跳的结合,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弹跳能力,跳的更远 学生:好
老师: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请小组长帮助老师送还器械,同学们再见
“口诀”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动作技能的直观性,抓住动作的实质,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将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动作要领归纳成简明扼要、具体形象、易懂、易记的口诀,以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的一种方法。蹲踞式跳远是小学中高年级学习的教材内容,按规格要求,小学生是很难一下子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方法的,所以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的要求。
蹲踞式跳远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为了便于分析,将它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助跑是为了获得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起跳作好准备。助跑的速度与腾起的初速度关系密切,对跳远成绩的影响也很大。在助跑技术教学时,要求学生跑的动作放松,脚掌着地富有弹性;两臂前后摆动有力,开始助跑的几步上体前倾度较大,支撑腿后蹬时充分有力,摆动腿积极前摆。助跑的中段,上体逐渐抬起,上下肢动作幅度逐渐加大,步长随之增加。起跳前,摆动腿积极向前高摆,上体与地面成垂直状态,并积极加快跑的步频。由于动作要领的叙述文字较多、不易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子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方法的,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动作要领,按照助跑的动作要领的要求归纳成简明扼要、具体形象、易懂、易记的口诀式要领,可以编成:“助跑节奏掌握好,平稳轻快向前跑”。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可以采用师生对答的形式,在对答的过程中让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演示助跑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教与学的手段,学生就会对学习蹲踞式跳远产生兴趣,练习的热情就会大涨,有效地提升助跑的教学效果。在起跳教学中也可采用上述教学的手段,起跳的任务是改变身体重心向前运动的方向,使它按适宜的腾起角向空中腾起,腾起的初速度越大,越有可能跳出优良的成绩。教材中对起跳技术动作要领的叙述文字较多、不易记,按照起跳动作要领的要求,可以编成:“蹬伸摆臂向前跃,跑踏结合是关键”。蹲踞式跳远时,“腾空步”的时间较长,摆动腿大腿抬得较高,膝关节的屈度大,两大腿之间的夹角也较大。“腾空步”后,起跳腿逐渐向摆动腿靠拢,然后,两腿一起上举,使膝关节接近胸部。教材中对“腾空步”技术动作要领的叙述文字较多,按照起跳动作要领的要求,将腾空技术可以编成:“蹲踞收腿靠胸部,保持稳定防后倒”。落地技术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推迟脚落地的时间;加大和身体投影的距离;保证身体移过着地点安全落地。按照其动作规格将落地技术可以编成:“两臂配合腿协调,落坑伸压膝缓冲”。当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的技术动作后,再进行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动作教学,根据其动作要领:快速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上体正直,摆动腿尽量高抬,两臂配合腿作向前向侧的摆动。接着起跳腿向前提到与摆动腿平行,形成蹲踞姿势。两腿向上收,靠近胸部。将落地时,手臂由前向下后方挥摆,同时上体前倾,前伸小腿落入沙坑,两臂向前回摆,维持平衡。由于动作要领的叙述文字较多、不易记,按照蹲踞式跳远动作要领的要求,可以编成:“助跑加速,踏跳积极,伸腿落地”。通过这种编口诀的教学方法,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再学习蹲踞式跳远就容易记住,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明确动作的要求。
另外,在其他项目教学时,也可按照其动作要领,编成适合学生使用的“口诀”让学生练习,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的技术动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快速掌握技术动作之目的。
在少年儿童一级田径运动会中,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由于头部动作过高或过低,致使起跑动作突然停顿失去身体重心前趴,影响了出发速度。因此,在少年儿童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教师除了抓关键的上下肢动作外,还必须注意正确的头部动作。本文试图通过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找出蹲踞式起跑时正确的头部动作模式,供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参考。
二、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
1、从解剖的结构上来看
由于头的重量及头在脊柱上所处的位置,头部动作对身体各部分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蹲踞式起跑中头部动作的屈伸程度不适(过高或过低),将直接影响着最初出发时的身体前倾角度。
2、从生理状态反射机制来看
头部位置的改变能反射性引起人体肌张力的变化,肌张力的变化又能引起相应部位的变形,随之人体重心并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在蹲踞式起跑时,由于头部突然或过早的抬起,就会反射性的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张力上升,致使出现动作停顿和上体过早抬起,造成部分抵消了上下肢蹬摆产生的力量,肩和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难以拉长,限制了肩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起跑速度大大降低。反之若过分低头则可以反射性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张力下降,而产生极大的前旋力,这样也难以使上下肢蹬摆而产生的力量,用于拉长肩和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扩大肩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其起跑速度同样也得不到发挥。
三、造成蹲踞式起跑时头部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起跑是短距离比赛项目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任何一名短跑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具有良好的起跑技术。因此在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中,除了观察上下肢动作外,还应该注意正确的头部动作。如发现问题应找出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纠正。在蹲踞式起跑时一般常见的头部错误动作的原因和纠正方法有:
1、对蹲踞式起跑时正确的头部动作要求不清楚。此时,反复利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强化。①“各就位”时,要求肘伸直、头向下、颈放松、下颔松弛、眼看前2.5米处。②“预备”时,要求低头松颈、肘伸直,眼看起跑线前1-1.5米处,臀部先向上后向前。③“鸣枪”时,要求左臂向前,右臂向后,左脚后蹬,后脑勺与脚跟成一条直线,应逐渐抬高视线与终点带平齐。
2、在运动员尚未完全掌握蹲踞式起跑基本技术时,就进行用起跑信号或集体练习,忽视头部正确动作,使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速度和力量上。此时让运动员进一步了解和体会了正确的起跑动作后,方可听信号和几个人一起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主要是为了使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正确性和节奏上,以防片面地追求速度和力量。
3、起跑器安装不合适。此时提醒运动员使用起跑器时,应根据自己的身高、体型、训练程度、技术水平、素质情况来!择,要有利于预备姿势感到舒适和起跑后身体有一个合适的前倾角度,避免由于前起跑器与起跑线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引起头部错误动作,一般!用普通式。
4、上下肢力量差。此时上肢应多!用俯卧撑、杠铃卧推、哑铃屈伸等练习,下肢应多!用立定跳远、跳深、多级跳、杠铃下蹲等练习。
5、怕摔倒心理。此时让运动员养成在大倾斜角度下跑的习惯和教师用杆子按住运动员的背,使其保证一定的倾斜角,让运动员顺着杆子跑。
四、建立蹲踞式起跑时正确头部动作的模式
通过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发现在蹲踞式起跑时头部动作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理的,那正确的头部动作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根据教学实践并参考有关资料认为,在最初出发时,运动员的身体应有一个正确的角度。从前起跑器通过腿、背躯干到头部可以画一条直线,背部平直,胸部略微挺出,微微下压收腹。因为,此时推动身体重心上升与水平线角小,身体重心移动所用的时间短、冲力大。这样能获得较快的步频,增加了水平速度。若头变上或变下而直线难以通过头部,就会造成停顿或前扒,直接影响出发的速度。
五、小结与建议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三年级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03-28
小学五年级体育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11-17
蹲踞式跳远的教材分析01-10
2023.6蹲踞式起跑教学反思02-07
《立定跳远》教学反思01-13
《立定跳远》的教学反思01-15
立定跳远教学计划03-29
立定跳远公开课教学反思11-19
体育课立定跳远教学反思07-12
跳远训练方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