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听课记录(共10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式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后,继续学习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的基础。在面积的公式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也是学生第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探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的数学思想活动经验,对学生进一步探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具有很强的引领价值。因此,本课如何定位,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进行教学,尤其重要。
肖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既实践了《新课标》指出的,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1.问题探究,探寻知识的生长点。问题的探究这一部分,学生经历了猜想面积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用剪一剪,拼一拼,感知转化由此产生的,面积的变与不变;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在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合作中,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此时,教师及时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为学生梳理知识起了指导作用。2.图形的转化过程留给学生丰富的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抽象能力,就是在这样的丰富中,逐渐清晰。通过这样的过程启迪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有效的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3.如何理解学生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有效地探究活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肖老师4.教师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和营造的民主、开放和分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转化方法的掌握和渗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很好的的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公式推导的难点。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在听或授课后,也会有没有引起共鸣的地方,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1、在猜想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时,能否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邻边垂直。这样,后来的剪拼过程沿高剪就水到渠成。
2、推导过程还是存在不敢放手的现象,如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能否让学生总结。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操作时已明确了。
前两天进行了师徒听课活动,我听了郑老师一节课,感觉受益匪浅,现在就将我的听课小结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讲课内容摘要
1复习旧知
回忆快乐家园讲过的内容,强调“数,可以表示多少”
2连线(出示小黑板)
让同学们自己发现数与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加强数可以表示物体多少的思想。同学们由例题自己找规律并且完成小黑板上的题
3数的另一个作用。
游戏引入
(1)找10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小足球队,每个小朋友分给一个号码牌(从一到十)
(2)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小校运动员身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3)你认识他们中的几号运动员?小朋友们来说一说
(4)小球员们站的有些乱,谁来做小裁判帮他们排排队。
(5)小队员们将自己的号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贴到黑板上。
总结,数还可以表示顺序,小朋友们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数是表示顺序的呢?小朋友们讨论举例。
4,回归课本,翻到课本第五页,练习课本上的题。
5小朋友们静息,静息的时候小脑袋不要停止思考,想一想今天我们都学了什么?
二、听课总结
1郑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注重学生的自主交流探索,给孩子留有很大的自由思考的空间,注重培养孩子自己的`发现能力,并且很注重孩子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表达的准确性,有一个小的细节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很重要,在带领孩子们读题目的时候强调要求小朋友们用手指头点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点我觉得非常好,真正做到了教孩子一年想孩子十年,从小就培养孩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
2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郑老师非常注重这一点,经常用到“真棒!”“很好,我请你来… …”“多棒啊!!!!”“。。。多棒啊!!!”“。。。又得到一颗星!”… …语言和蔼可亲,很有亲和力,能融入到孩子中去。
3可讲的生动有趣,比如,再讲书可以表示顺序的时候,让孩子们做了一个小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
4、-3分在一组,将+
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
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0.5, 0, 6, +1.5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
(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2013年9月26日,教导处对任课教师的听课笔记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检查。现将具体检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优点
1、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及时并保质保量的把听课笔记上交到教务处接受检查。
2、总体检查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认真听课,并及时做好记录、感悟。
3、大部分教师听课记录书写认真、规范,字迹清楚,数量足,质量高。
4、多数教师都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录。
5、郭挺圆和黄玲老师的听课记录记录完整,书写规范,评价详细有针对性,评价部分还专门用红笔记录,清晰明了。
二、不足
1、部分教师听课节数太少,没有按照教导处的要求参加听课。
2、部分教师字迹太草,书写不认真,随意性太强。
3、部分教师书写时 项目书写不全,如不填写课题、任课教师名字等。
4、部分教师记录的东西太少,一节课就记录了三五行,字大行稀。
5、个别教师使用去年的老听课本,没有及时更新。
6、教师记录的侧重点以知识结构的勾勒、教学主要环节的摘要、习题的抄写为主,而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关注不多。
7、多数教师都能结合具体的教学细节,指出优点,提出建议,但部分教师或部分记录数量偏少。
8、多数教师都能分条理从不同的方面作客观的评议,但点评过简,语言老套,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
9、有个别教师存在抄袭现象。
三、整改措施
听课是每位任课教师一定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把听课工作当做一件大事去做。
1、每周每一位任课教师至少要听课一节,每月不少于5节。
2、听课的同时要认真书写听课记录并把项目填写完整,记录完整,重点要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细节,指出优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3、每位教师每听一节课,就在左(右)上角用①②……标清楚这是听得第几节课。
4、听课过后,各任课教师要认真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并做好评课准备。
5、听课过后,各教研组长要及时组织所有听课教师集中评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总结:
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Module 3 Unit 2第一课时教案 Teaching aims: 1.Using present tense to talk about your life.2.Using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yesterday.3.Learn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I usually __________.But I didn’t __________ yesterday.Teaching key point: Using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yesterday.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Learn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I usually __________.But I didn’t __________ yesterday.Teaching aids: Computer, tape recorder, teaching cards Teaching methods: TPR, Audio Lingual Approach Teaching process: Step 1 greeting 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today? Step 2 warm up 1.Let’s sing a song!2.Free talk T: Well done!Children!So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Step 3 presentation 1.Flying phrases Let’s play a game!wash trousers, get up, watch TV, help mum, finish homework, clean the room, play basketball, play football, cook noodles, paint a picture, phone grandma, walk to school, ride bike, stay at home 2.Teaching: ride bike A.read after me B.act and read stay at home T: On Sundays, Lingling usually rides bike.But it’s rainy!So she didn’t ride bike.She stays at home.Read: stay at home 3.Teach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3 Unit 2 I didn’t play football.Then read after me Let’s make the sentence longer: I usually play football.But I didn’t play football.→I usually ________.But I didn’t _______ yesterday.Then practice more about this sentence pattern 4.Talk about the pictur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tep 4 practice Listen and repeat Listen to the tape, try to repeat out the sentences.Step 5 consolidation 1.fill in the blanks On Sundays, I usually ______in the park.But I didn’t ______ yesterday.And I usually _________.But I didn’t _______ yesterday.It was rainy!I __________.2.act and read work in groups then show 附:blackboard design Module 3 Unit2 I didn’t play football.ride bike I usually _________.stay at home But I didn’t _______ yesterday.《I didn’t play football.》教学反思 说教材:我们所使用的是外研社出版的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始第七册,本册书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和强化表示过去的行为和状态的语言,学习用英语简单讲述故事。同时,总结归纳一些单词的发音,学习一些基本的读音规则。而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在过去时态的基础上代入usually 一般时态的综合练习。
说学生:上课的班级是四年级一班的学生。本班学生是这个学期新转来的插班生,基础层次不太好,大部分学生只学过1年英语,而我们的教材是针对1年级起始的学生。所以这节课设计得比较简单,以听说、游戏为主。
说设计:本课昨天在4.2班试教过一次,第一次的设计在最后拓展环节有个retell复述故事的环节,可惜因为学生基础问题,太难突破了,几乎没有学生能达到那么高的要求。所以这次的设计比较简单。先是一首活泼、容易的歌曲代入复习了星期的单词,然后进行词组的复习,而重点是句型的突破。所以在句型的操练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不过确实很值得,句型突破后,后面的环节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这次的设计虽说比较简单,不过还是很有梯度的,遵循了循序渐进,难度递增的原则。不过也因为句型环节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最后一个小组活动表演的环节没有时间展示了,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授课人:XXX 导语:有没有梦想。马蒂尔德也有梦想。感受马蒂尔德的悲喜人生。
1、展示自学中的收获。(按组:学案设计有字音字形填空+自主字音字形。生1字词积累。生2线索。生3、4主旨时讽刺。生5乐观任劳任怨生6劳动者的伟大。生7情节:需—借—用—丢—找—赔—识。教师归类:情节人物主题。)
2、教师追问:最欣赏的情节。读文本,说明原因。借项链(读文本)识项链()(找出假项链的伏笔)如果没有假项链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得还是不错的。主旨,回味无穷。教师板书虚荣 纯朴善良)教师指出“赔项链”也显示出了虚荣?应该值得推敲。是虚荣还是守信?
3、学生讨论一个人既虚荣又善良是否符合现实?(生:本质纯朴善良,社会环境让人虚荣)
4、一夜风头出尽,项链成锁链(学生对下联:半生光阴熬完,靓女变丑女/十年光阴耗完,朱颜变花颜/十年沧桑终结,娇颜变笑颜/十年青春全失,佳人变妇人)问,喜欢哪一幅对联。
马蒂尔德变还是没变,不能一概而论。
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心理、动作、对比、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属于预设)
6、主题(同情、讽刺、赞颂、揭示)
人生启示(生答)关于梦想。梦想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态度。
7、留作业,续写结尾 小组活动不足。
教学中没有抓住重点。作为情节来说主要是结尾的妙处以及铺垫照应。教师应该尽快地导入此中来。
通过学生对情节的分析说明人物性格。结论不是在分析人物中得出的,二是分析情节的副产品。
对文本不能从整体上关照。
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进行把握。只见树叶不见泰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比较大的欠缺。
项脊轩志 授课人:XXX 导语:游子吟(投影)语言浅近,选的小事儿,无穷魅力
1、朗读课文(4个学生,分工提出读的要求,字音停顿。没有提出听众应该注意的方面。其他学生指误)
2、展示自学成果(分小组展示。生1名作状、词类活用等,生2古今异义生3重点词语归制等重要实词,生4特殊句式——教师展示,运用试题的形式,再妣殆归归宁/词类活用)
3、根据导学材料,用1、2、3填空(一间书斋,两种情感,三个亲人)(学生找出“多可喜,亦多可悲”)预设性
4、感受最深的句子及原因(生a“亭亭如盖”)学生的感悟是从助学材料上得来的。b余扃牖而居;_读书刻苦 c借书满架;悠然自得
5、小组交流困惑的问题,归纳最值得探索的问题。A如何理解“何为阁子也”? B对母亲、祖母的“泣”“长号”? C“喜和悲”通过什么展示出来的?
(研讨三个问题,各抒己见)展示问题后应该让学生研讨。
6、归有光散文的特点。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注意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注意关注学生。学生感受不充分。展示中注意感动的原因、感动的方式(写作方法)。
项脊轩志
明 分家 雅 喜 悲 忆母亲 忆祖母 静 忆亡妻 收获和质疑的问题未能紧紧地围绕“悲和喜”这个中心,显得有些散。
琵琶行
授课人:XXX 导语:一千多年前,浔阳江„„不朽的夜晚
1、小组内交流积累字词(预习检测:左迁/出官/因为/命/——四学生读诗注意语音、整体感知本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教师更正字音)能够注意诗歌的诵读。
2、整体感知(学生叙述故事)
3、选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到黑板写)A景物描写的作用 B为什么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 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静语皆情语)
学生约提出八个问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三个问题。依据不能仅仅是学生选的。教师的指导作用此时未能体现出。在学生选择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
4、自主合作
这些描写音乐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选择一处进行赏析、小组讨论)
展示a“大弦嘈嘈如急雨„„” b c“大珠小珠落玉盘„„”为后面做铺垫 d“银瓶乍破„„”
e“惟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
教师点明鉴赏句子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方法指导(手法、内容、感情)。此处能进行非法方法指导较好。指导结束后让学生再次鉴赏较好。教师指出弹奏的几个阶段。
5、找出琵琶女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学生在文本中找、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三四段
齐读这两段。分析二人相似之处。经历/感受==相似 教师点评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再度“我闻琵琶已叹息”段。
6、作者和琵琶女抒发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小组讨论)教师明确琵琶女为自己,白居易为天下。——未在文本中找答案。
7、本节课的收获。(谈自己的收获生1:三个方面/写文章结合景物描写。手法注意正面侧面描写)
8、白居易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用笔、泪、心)
能从诗歌的基本教学规律出发,注意文本的整体诵读。整体环节较清晰。为完成环节而推进进程的现象比较明显。能够在学法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能对重点语段进行研读。
质疑环节的处理上应该更加精致化。教师的点拨多了些,尤其是后期,教师的点拨冗余。最后的常春藤叶 授课人:XXX 导语:汶川地震,爱的光芒
1、展示自学成果,读字音(生读、齐读/教师更正误音)字形字义
2、展示小组收获,情节、内容等(生1情节琼珊和贝尔曼联系起来的是什么?生2不落的藤叶 生3贝尔曼画叶 生病住院去世 教师要求按贝尔曼的形式以琼珊为线索。生4„„)
3、小组再读文本,找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
a为什么文章结尾才揭开谜底?(自行解答+另外二生回答。若是详写会有怎样的结果)齐读结尾,看是否有新的发现。——教师总结: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 结果,主旨。想象。
b主人公是谁?(贝尔曼,根据主题解答,琼珊是线索人物)教师:如果琼珊是主人公?追问到底谁是主人公。教师明确确立主人公个原则。
C贝尔曼画的藤叶是不是杰作?(看不出来/冒着生命危险画出来的/给了生的希望)追问,对我们会带来怎样的启示?
d本文的前三段是否可以删去(环境铺垫,生活条件的贫穷、升华主旨)教师: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e写贝尔曼的暴躁(欲扬先抑、人格升华)教师追问,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外貌和语言)
教师疑问:贝尔曼为什么要去救琼珊?(对艺术的热爱,希望青年人有个好的未来)追问,假设是陌生人会不会去救?(讨论)大多认为回去。举例孟祥斌 长江大学学生 是否救人都符合人性的精神。教师点明主旨:全人类的关爱。
象山实验小学
孔繁荣
阴
5.18
一、导入
引出国画(其他画种)分类
人物
山水
花鸟
出示学生作品
并展示 师:哪类 生:花鸟
师:继续出示
生:山水
师:有上水又有人物的呢? 生:主要-----
师:出示人物
二、从技法分类
工笔和写意
出示两张图
仕女图
和学生头像 师:哪张是工笔、哪张写意
三、放音乐
欣赏马王堆的人物龙凤画
捣练图
师:分为几组
神态
色彩
用的技法 出示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师:在干什么? 生:
趁机说
以前学过的一张古画 出示
太白行吟图
宋梁揩
吴山明
刘国辉
方争先
四、教师示范
人物画示范 主要是五官
五、出示教师作品
教师继续强调
画时注意的方法
意在笔先
六、播放视屏
杨小阳
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讲评优缺点。
出示画的不好的(结构),但墨色好的画(在大屏幕上展现)及时指导学生构图等(我觉得构图要早点讲)讲落款的体会,字不能太大。一般用浓墨写落款。
七、教师小结
学生作业很好(倾向于胸像,跟范画有关吧?类型不够多)
杨杰明:
欣赏与练习不能泾渭分明
1.在欣赏的时候适当穿插练习。
2.衣服用泼墨,手用勾勒
3.讲讲评评,评评讲讲,看看画画,互相渗透
4.中国画本来就是讲传统的东西?难道不讲创新?
《离骚》第一课时
1、屈原简介及《离骚》创作背景
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题目“离骚”解读
离,遭受。骚,忧愁。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3、课文解读(1)字词解释
朕(我。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考(亡父)贞(正当)
惟(句首发语词)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去表字)句子分析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2)结构分析
第一段写了屈原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显示出他强烈的使命感
4、布置作业:翻译第一段。
《离骚》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纷(众多的样子)
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修能(优秀的才能)扈(楚方言,披)
纫(名词用作动词,连结)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辟(通“僻”)及(赶上)忽(迅速)
美人(指楚怀王)不(省略“何不”)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道(通“导”)句子分析: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不我等不等我)
纫秋兰以为佩(以为:①认为,以为。②以之为,把什么作为)“江离”、“辟芷”、“秋兰”这里运用象征,用移情法,比喻美好的品德。“莽”经东不枯,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表现坚毅的品质。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作文素材,描写时光飞逝的句子)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骐骥,马。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为国效力)
结构分析:
第二段写了屈原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表现了屈原对美好的品德追求以及感受到报国的紧迫感。
3、布置作业:翻译第二段
《离骚》第三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昔(从前)
纯粹(古今异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固(确实)何(何等)彼(那)
夫(助词,无实义)惟(只)夫(那些)及(赶上)舍(舍弃,终止)正(通“证”)惟(只是)遁(变心)数(多次)句子分析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希望楚怀王能像三位君王,招贤纳士。)所在: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所在的地方。众芳:申椒、菌桂、蕙茝,象征高尚品质。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用尧舜与桀纣对比,借古喻今。)
而、以:表原因,因果关系关联词。“惟夫党人之偷乐兮”(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间)“路幽昧以险隘”(以,表目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明屈原忠君爱国之心,忧国忧民)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为,动词,招来)“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正:以之为正,即以九天为正)
(做人应像铜钱,外圆内方。屈原是“回”字,内外都是方正。而小人是外方内圆。)结构分析:
第三段写了屈原期待的德政、表现幽昧的现实、不公的遭遇,表达对圣君贤臣的向往之情,忧国恨奸焦愤之情
3、布置作业:翻译第三段。
《离骚》第四课时
1、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提问)
2、新课讲解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屈原: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1、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血统高贵,气度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身披花草,华彩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鲜明的高洁品格。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赤胆忠心,主张美政。“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离骚》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用香草喻美德,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喻君王失信。诗人 抒情不是空洞苍白的喊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诗化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而有韵味。诗篇充满激情,想象奇幻,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诗人想象的羽翼飞翔于天上地下,风伯雨师、虬龙鸾凤,重华佚女,无不召之笔下,为抒情主人公所驱使,完全打破了天国与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瑰丽的色彩,奇妙的情节,纷至沓来,编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使《离骚》成为精彩绝艳的浪漫主义杰作。总结文中的古文知识:(并详细讲解)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扈江离与辟芷兮(通“避”)来吾道夫先路(通“导”)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证”)
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动:取名)字余曰灵均(名→动:取字)纫秋兰以为佩(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名→状语:在早晨)夕揽洲之宿莽(名→状语:在黄昏)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名:秽政)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纫秋兰以(之)为佩——省略句(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
《迢迢牵牛星》
1、导入
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迢迢牵牛星》简介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重要考点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4.赏析 讨论:《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5、思想感情
本诗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比喻人间男女相爱,但受压制不能欢聚。
6、本诗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叠音叠词,琅琅上口。
思考:运用叠音词对诗歌表达的影响(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思考)。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
情十分和谐,显得意韵深长。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一课时
1、导入
传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读传记,学做人”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的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
2、作者简介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著有《宋氏三姐妹》。“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3、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字词积累
籍贯(jí)
菜肴(yáo)
水泄不通(xiè)
推崇(chóng)卤水(lǔ)
奢侈(chǐ)
喧闹(xuān)卤水: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一介:形容小。
却之不恭: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
5、走进课文
解题: “布衣总统”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而来? 与张之洞的交往
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思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 血气方刚,不畏权贵;沉着机智,富有才华;胸怀大志 张之洞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说明了什么? 1.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2.张之洞爱才、重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住:房间不大;摆设数目少,简单;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衣着朴素(改“中山装),外表整洁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 食:(正面描写)孙中山俭朴,每餐三元左右
(反面描写)唐绍仪,伍延方奢侈
行:着普通制服,制止巡官,绕道回府,不事张扬,关心群众
3、孙中山性格
富有才情,心怀大志 甘于淡泊,生活简朴 不事张扬,心装民众 推翻帝制,政绩卓著
4、写作特色
1、紧扣标题
2、选材角度的“独特性”
3、于细微处见真情,以小见大
5、写作技法借鉴(写人记事)
1、从日常生活角度入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品格与情怀;
2、选材真实、典型,紧扣文题;
3、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详略得当,穿插有致。
6、小结
记取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的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地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质和精神:早年便怀有大志,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又甘于淡泊,关心群众,并由此辐射出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1、导入
散文有什么特点? 形散神聚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散文名篇有《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课文字词
4、解题“荷塘月色”(荷塘:地点
月色:时间)
5、课文讲解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抒胸臆
(2)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3)请同学们把第四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并展示画面图片 月光下的荷塘(素淡宁静)荷塘—曲曲折折
荷叶—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 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波—闪电
凝碧 流水—脉脉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分析第四段句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移觉。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视觉转为感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2、荷塘上的月色(朦胧柔和)月光:泻、浮、洗、笼 月影:画
光与影: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
杨柳: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树上:蝉声 水里: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荷塘月色》第三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触景生情
“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表达美中不足的遗憾)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写出作者对江南眷恋之深)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回到现实)
3、总结本文的三“美”: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语言美: 1.叠词美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高高低低”的绿叶、“隐隐约约”的远山……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非仔细品味不足以体会其妙处。
2.动词美
动词锤炼得很形象。
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
3.比喻美
4.拟人美
情调美
时间:3月份 师父: 徒弟:
在学校进行的师徒结对当中,我有幸拜朱老师为自己的老师,本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主动请朱老师听自己的课,课后朱老师给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师父的指导总结如下: 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气氛沉闷。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过于安静,学生思维不能与老师同步; 2.教学目标把握不太明确,重难点不突出;
3.教师“满堂贯”,给学生探究、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少; 4.导学提纲未能充分利用。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自己结合朱老师给出的一些建议,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
1.随机应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忽高忽低的语调或者提问不专心听讲的学生,驾驭好课堂;
2.认真分析教参,对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共同得出。教学时从以前的知识点入手,讲解时要循序渐进,层层分析,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课堂可以采用“倒叙法”,即在上课开始前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
【平行四边形听课记录】推荐阅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听课心得06-14
四边形09-07
中考数学四边形专题10-13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说课稿09-30
《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09-30
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题06-23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07-08
初二学期下册知识点归纳:四边形07-18
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教案11-1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