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大输液整改报告(精选3篇)
大输液情况整改报告
为加强我院大输液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医院内大输液药品的安全有效,日前,我院在全院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大输液产品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单位是医院内各科室大输液的使用、存放情况。
此次检查:一是对用量较大的大输液品种实施重点检查。按照院内各科室检查覆盖率100%的检查目标,重点针对用量较大的大输液品种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对医院内大输液的进货渠道、质量验收、存放及养护条件、凭处方销售、过期失效及票据管理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检查。二是加大大输液品种抽验力度。充分利用相关的技术资源优势,对门诊及各科室进行大输液抽检,通过抽检提高专项检查的效率和查出问题的准确度。三是加大问题整改力度。根据抽检中确定的一些重点品种和可疑目标,对医院各科室采取“回头看”,再次进行全面检查,并按照“顺藤摸瓜”的思路,对主要的科室及门诊进行重点检查。四是建立信息周报告制度。要求医院内各科室建立周报表制度,及时上报专项检查情况,对各科室检查中查出的问题,由医院统一通报,并采取联合行动,坚决防止任何可疑产品流向各科室病区或门诊。专项检查开展以来,医院共出动减产人员12人次,检查全院5个科室。检查发现,大多数科室都能够按照规定经营和使用大输液药品,个别科室存在经营和使用不规范问题,特别是个别科室存放、养护条件较差,影响了大输液产品的质量安全,给公众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医院已责令存在问题的科室限期进行整改。
根据《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我院对各科室大输液使用情况进行整改,发现主要问题为:(l)验收记录构成不系统、不完整,没有与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有机地结合起来;(2)验收记录填写不实时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大输液制剂使用过程中执行相关规定的情况;(3)对验收记录管理不善,没有将其作为控制和考核大输液全过程的有效手段来利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院药剂科会同各科室进行大输液的相关整改:
一、药库建立并完善大输液批验收记录。长期以来,医院大输液管理受传统的管理方式束缚,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院在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督促下,通过检查、整顿、验收,狠抓了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在提高大输液质量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药房规定专人专册记录各科室大输液分配使用情况,及时并详细记录各液体在各科室的使用情况,确保大输液产品验收的真实、完整。
三、每月药库、药房和各科室就大输液的使用情况进行进一步验收、对账,严格根据《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九条进行整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输液室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共的196例ADR报告,其中,男患者108例,女患者8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2岁。
1.2 方法
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具体年龄分布情况
10岁以下45例(22.96%),11~20岁15例(7.65%),21~30岁38例(19.39%),31~40岁32例(16.33%),41~50岁31例(15.82%),51~60岁17例(8.67%),60岁以上18例(9.18%)。
2.2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
ADR涉及的药物7大类2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引起ADR的药物类别、例数、构成比见表1。
2.3 ADR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
ADR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皮肤及附件129例(65.82%),临床表现为各种皮疹,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眼睑红肿, 静脉炎;消化系统40例(20.41%),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心血管系统12例(6.12%),临床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神经系统7例(3.57%),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全身性反应8例(4.08%),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3 讨论
本组资料中男女比例为1.23:1, 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比女性压力大, 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及男性的耐受力比女性差有关。
196例ADR报告中, 10岁以下的人群发生率较高 (22.96%) , 提示应加强儿童患者ADR的监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各年龄期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差别很大, 组织器官及内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药物的代谢较成年人低, 肾脏的排泄功能差, 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高, 极易产生ADR。因此, 儿童用药时应结合其生理特点、病情等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而21-60岁虽然身体发育成熟, 但因承受的社会压力及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导致该年龄段人群用药机会大大增加, 故所占比例最大, 为58.67%, 与相关报道类似[1]。
引起ADR的药物类别中,以抗感染药物高居首位。位于前三位的是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其中以喹诺酮类ADR比例较高,为88例(44.90%),与相关报道一致[2]。这与其抗菌谱广、组织中药物浓度高、无需皮试,临床使用频率较高有关。抗生素的使用存在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造成ADR增多。因此,应加强学习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减少抗生素引起的ADR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的ADR仅次于抗感染药。随着传统中医药使用的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主要原因是其成分复杂、生产质量受诸多因素干扰,使用方法不当等。因此,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谨慎选择,并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于首位。临床表现为各种皮疹、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红肿、静脉炎。主要原因是皮肤反应易于观察和诊断,不易发生漏报现象。
输液室是医院ADR监测工作的重点部门之一,加强输液室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196例药品不良反应 (ADR) 发生的情况, 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196例输液室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 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 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及报告工作, 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不良反应,分析, 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田元春, 马儒清, 陈金月.我院34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 (17) :1346~1348.
为有效降低我院新农合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更好使用新农合资金,经研究决定,对新农合住院病人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1、各科室严格按照安徽省医疗价格进行收费,杜绝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多收、少收、漏收等现象,加强医疗收费管理。
2、严格掌握住院患者出、入院指针,对不符合住院的病人不能收治入院;对符合出院的病人不能滞留住院。如发现此类情况,将患者住院费用从主管医生绩效中扣除。
3、杜绝违规行为,各科室医生要根据病人病情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禁乱用药、扩大检查等现象发生。追究过度用药、治疗及检查等医疗行为人的责任。约占比控制在35%以内,超出部分从各科室绩效中扣除。
4、严格控制患者住院日,内科、外科将人均费用控制在1800以内,骨科控制在3800以内。如有超出部分将从各临床科室绩效中扣除。
5、执行按病种付费政策。
【我院大输液整改报告】推荐阅读:
我院教学点自查报告12-13
我院卫生监督自查报告03-10
我院成功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10-14
我院行风评议和01-14
关于加强我院学风建设的思考02-28
我院运动会活动策划书07-07
我院召开老干部座谈会04-03
我院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02-14
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分析10-22
我院在党建工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