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改革”发言稿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的改革”发言稿(通用8篇)

“高考的改革”发言稿 篇1

首先,来让大家认识一下我们认真负责的成员XXXXX。(大家介绍)接下来,结合PPT展示

从古到今论高考

□古代的科举制

□新中国高考

□现代高考改革

那到底高考改革了那些呢

1.外语实行一年多考 退出统一高考

2.减少高考科目 探索高考文理不分科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消百分制 学完即考

4.高校招生录取拟综合参考会考成绩

5.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你会关注这方面的政策么

□地方政策

□政策实施

□关于异地高考

□异地高考最新动态

对此我们会有那些感想呢

□解读

问题1: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问题2:改革整体推进时间表是好久?

“高考的改革”发言稿 篇2

“风险”一般是指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即某一事物的预期发展目标与实际的结果存在的差异。“风险”的概念也一般出现于管理领域和经济领域,对其定义、分析、预测和控制等具有较为成熟的判断和运用。关于教育领域的“风险”定义,既要符合风险管理的一般定义,又不能囿于风险管理的一般性而忽视教育领域的特殊性。

根据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培养人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造成教育达不到根本目的的可能性就是“教育风险”,造成这种可能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也被称为“教育风险因素”。教育风险因素,既存在于教育的领域,如学校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教材与设备、德育与智育、教育改革、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等;也存在于非教育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人口、不包含教育的文化领域等;更存在于教育与其他领域的交织部分,如学校与社区、教育与人口、教育与政治改革、教育与经济全球化等。

根据各种因素对教育目标的影响情况,笔者试对教育风险作一归类:一是教育制度风险。如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虽然在学前、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等层次结构上比较完善,但在办学模式与类型上却远未达到多样化要求,教育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相对滞后,导致教育产品的趋同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地区差异等教育不公平显现等。二是教育管理风险。教育管理领域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诸多环节也存在风险,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我国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给教育造成的风险,如政府对于教育的“大包大揽”、强制执行的教育指标、不符合实际的教育要求、由于管理因素造成的教育差异等,都是教育管理风险的表现。三是教育理论风险。如“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不能将中国传统、现实与国外先进经验有机结合,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只是浮于表面地追求学术论文的数量、研究方法偏质轻量、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高深理论无法被大众理解和优秀教育理论无法与教育政策相结合”等,都是教育理论风险的表现类型。四是教育实践风险。这种风险是指除教育制度、管理、理论等风险外,还有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制度与实践的偏离、管理与实践的偏差”而出现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教育政策执行者对于制度的不理解、教育相关利益者因为其他利益出现教育腐败和教育不公现象等。当然以上这些是风险对于一般教育而言,具体于特殊的教育领域,这些风险也具有层次性和特殊性,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也存在各自领域下的制度、管理、理论和实践风险。

二、高考改革风险的定义与分析

高考改革风险就是高考改革预期目标与其实际结果的不一致,一般而言是对这个预期目标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同的高考地区高考改革目标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就共性而言,目前我国高考改革的共同目标是: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1]。简言之,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具体要求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就个性而言,因为每个省区的考情、省情各有不同,我国各个省区的高考制度具有特殊性,各省区改革的目标也各有侧重,如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改革目标有提高高考录取率的要求,而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的改革目标有改善考试录取的结构要求等,对于2014年的高考改革试点省份浙江、上海两省区则被赋予更高的改革期待,他们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具有“投石问路”的引导和借鉴作用。其他高考改革的省区总结并完善浙沪试点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高考改革。

1. 高考改革的目标分析

首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高考和高考改革具有一般教育活动都具有的根本目标或基本目标,那就是前文所提的“培养人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即可概括为“培养目标”;其次,作为“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部分,高考具有为国家和社会选拔足够多优秀人才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其可概括为“选拔目标”;最后,作为高考的改革活动,其本身必然具有一定的“改革目标”,即革除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的目标,这些“弊端”主要有“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1]。各省份的高考改革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因而高考改革还具有各省的特殊目标,但这些可以融合于以上三类目标之中。

2. 高考改革的风险定义

根据以上分析,按照高考改革主要目标分类,可以将高考改革风险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培养风险”。主要是在高考改革方案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不能达到培养高考需要的人才的风险。如考试科目改革造成的适应性问题、考试时间调整造成的成本突出问题等。二是“选拔风险”。主要是由于高考改革执行方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高等院校不能招到足够质量多的考生的风险。如文凭歧视造成的高职专科录取分数低、考生质量不高、中西部高校等边远地区考生“录而不去”、高校录取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三是“改革风险”。主要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执行和评价动态过程中,对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的风险。如改革方案制定的不科学、效率低下、缺乏民主、评价不合理等。简言之,高考改革的风险定义为“在制定中国特色高考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造成高考改革目标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因素和可能性,主要分为培养风险、选拔风险和改革风险”,其属于教育风险,并由于不同省份的具体特殊性而不同。

3. 高考改革各利益主体的改革风险

高考改革主要涉及政府、中学、考生、家长、专家、社会公众。其中前三者为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利益主体,对高考改革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后三者对高考改革成败起次要作用,但亦不可忽视。笔者仅找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风险并试讨论。首先是政府,其又可分为中央政府(主要为教育部)和地方政府(主要为省级教育厅),他们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和保障者,主要负责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等,对高考改革具有全局性作用。其主要造成的高考改革的风险有:培养环节中不能做到适度放权,不能突破包办代理的集中录取制等,以及高考改革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可能存在的不科学、不民主、不公平、权力腐败等问题。其次是中学,他们是高考改革方案的主要执行者和培养者,对高考改革成败起主导作用。其主要造成的高考改革风险有:培养环节中对高考改革方案的不理解不配合,选拔环节中易造成对考生学校和专业的错误引导,改革环节中的主体参与意识不足、消极应对等。其三是考生,他们是高考改革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利益主体,是高考改革的被培养对象和招录对象。其高考改革风险有:培养环节中高考改革的主体意识不强,对学校、父母的依赖性较大,不能科学合理选择选考科目等,选拔环节中对专科高职和偏远地区高校的认同度低和错误倾向,改革环节中自身利益不被政府、学校、家长重视和理解等。此外,家长、专家和社会公众也都在高考改革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家长在培养和选拔环节中与学校、政府沟通不足,专家在改革环节中对政府的咨询和改革方案研究不足,社会公众对改革方案的错误舆论导向或“道德绑架”等。

三、浙江省高考改革风险的具体分析

根据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同月19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作为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其改革主要为:不分文理,采用必考+选考模式;结合统一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除语数外,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高校提前2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1门符合就可报考等[2]。相较于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其更具复杂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考试时间上更为复杂。即每年4月进行选考科目考试,6月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的考报,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的考试,还有高职院校的“单独考试”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而上海则相对“简单”,参与计入高考成绩的考试有1月的春季高考和6月高考以及5月的选考。二是考试录取更加复杂。浙江省自创的“三位一体”招生,虽然增加了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机会,但既增加了教育部门的管理成本和考生复习的时间成本,更增加了公众对其是否公平的担忧。三是高考改革面临的招录困难较大。浙江省的考生数目数倍于上海市,而优质高校资源却与上海有明显位差(浙江仅一所“985”兼“211”高校,上海的“211”“985”高校则更多)。根据前文对高考改革风险的定义,浙江省高考改革具有具体的培养风险、选拔风险和改革风险,并根据高考改革的主要利益主体对其进行具体讨论。

1. 高考改革的培养风险

培养环节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这个阶段所造成的风险有所不同和侧重。如在培养准备环节,考生面临选择风险:因为浙江省高考采取“必考+选考”模式,从“政、史、地、理、化、生、技术”中选择3门成绩算入总分,将面临35种组合方式,考生能否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构成了培养风险;学校也面临成本风险:如选课也给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增加了负担,保障学校合理分配师资、组织学生一年数次重大考试等,也同时给学校管理增加了成本;政府面临决策风险:如浙江省教育厅规定“技术”算作高考选课项目,其课程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高考项目?能否被其他省级教育部门承认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商榷的。

2. 高考改革的选拔风险

选拔环节的风险是高校能否招到足够、优质的考生,其主要涉及到政府和高校两个利益主体。对于政府而言,主要是浙江省教育厅能否得到教育部的招生名额支持,尤其是优质高校(“985”“211”及个地方重点高校)的名额及专业支持,还有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经济部门、文化部门对浙江省高考的支持,以及浙江省地县级政府对高考改革方案的贯彻程度等。对于高校而言,普通高校的选拔风险有:能否招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适宜其专业发展的优质考生;高职院校则不仅需要侧重于选拔考生的数量,还要更突出质量,改变以往招到的往往是高考成绩较低和满意度较低的考生。此外,边远、贫困地区的高校则面临能否招到足量的考生、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

3. 高考改革的改革风险

改革环节涉及高考改革的全局,包括其改革方案的制定、执行和评价,其涉及的利益主体最多,也最复杂。从政府来看,主要的风险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与民主,如从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实施意见》,到浙江省教育厅公布其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几乎没有向社会公布《试点方案》的制定过程和制定依据,就在短短的15天时间便向社会公布了其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有点像迫于《实施意见》的发布而“赶鸭子上架”,对本省至关重要的高考改革来说未免有点“操之过急”;从中学来说,由于其在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参与度较低,并且经常处于改革的“洗礼”中,往往存在“上行下效”“各行其是”的改革观,对改革存在不关注、不理解、甚至是不支持的现象。如虽然省教育厅要求尊重考生的选择科目的权力,但中学往往由于升学压力和自身资源优劣可能存在“帮考生选择”的现象等;对于高校而言,其风险有:高考改革对于扩大其自主招生能力是否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和教育腐败问题等;对于考生而言,由于高考改革取消奖励性加分,而保留照顾性加分,是否造成其失去对优势学科的学习和竞争兴趣,以及变相通过“手段”获得“照顾性加分”,如变相加剧“高考移民”等现象,这些也构成高考改革风险;此外,构成浙江省高考改革的风险因素还有:家长对考生的专业学校选择进行干涉,强化课外补课造成考生压力过大等;专家对高考改革的研究是否充足、是否在改革过程具有“发言权”等;社会公众对高考改革过程存在不理解,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问题,如削减浙江本省的招生名额而引发的“请愿”风波等。

四、浙江省高考改革风险的应对与启示

高考改革既牵动千家万户,更关系子孙后代,既为高校选拔人才,又为中学培养人才提供指导,更具有一定的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才流动的功能。回顾高考恢复以来14次大的改革,每次都出台不少新的政策,包括考试科目设置及计分方法、录取方式、考试标准化、考试时间及次数与试卷命题等主要内容[3]。高考改革既不能忽略过去的问题,更要解决在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因此,对于高考改革风险的定义、分析与研究更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全国宏观规划,还要细化于各省区具体细节,更要发挥试点省市的引导和关键作用,使其为其他省市乃至全国的高考改革提供经验和教训。

1. 做好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

切实做好高考改革的研究工作、政策制定、改革评价,为各个利益主体的风险和相关责任作出宏观指导。如浙江省高考改革的政府主体主要为省教育厅,要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并进”的作用,既要为高考改革积极寻求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又要发挥其政策制定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对高考改革做到科学制定、动态调整和政策支持;规定中学的培养目标、高校的选拔目标;尊重社会主体的社会民主意愿,公平公开高考改革方案等;特别要重视专家学者的政策咨询作用,为高考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寻求支持,要总结历年高考改革经验,学习国内外教育发展理念,建立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考改革方案。

2. 做好高考改革方案的风险管理

首先是做好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的风险研究,对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前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研究并确定高考改革的培养风险、选拔风险和改革风险,细化并量化具体的风险因素,努力找到解决方案。其次是做好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的风险控制。如虽然高考改革众口难调,不可能做到各利益主体都满意,但一定要侧重高考改革中的“考生”和“高校”的利益,在此过程中也要充分发辉“政府”的统筹功能,努力实现高考社会化、标准化。

3. 做好高考改革的配套工作

高考改革涉及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各利益主体的积极配合,共同减小和规避高考改革风险。如政府需要简政放权,扩大高校自主权,加快高考改革的立法进程;中学需要改变传统错误的改革观和培养观,积极配合政府、高校,尊重考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需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供科学合理的选考和人才选拔方案,杜绝自主招生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等;家长需要尊重和关注高考改革方案,积极参与其制定执行的过程始终,引导考生合理选择课程、专业和高校;专家主体要深入高考改革理论研究,发挥改革方案的政策咨询主体作用;社会公众在参与高考改革方案的执行过程中,积极监督,对其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和腐败及时检举等。

4. 做好高考改革的风险指标

对高考改革的风险要有指标意识,这样更有利于高考改革风险应对,为各个主体提供解决风险的针对性。根据前文所论,可以对高考改革的风险做分级指标,即培养风险、选拔风险、改革风险指标。再根据不同利益主体在高考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改革前(政策咨询、理论研究、公众参与)、改革中(培养、考试、招录)、改革后(评价)进行二级指标划分,并相应完成各级指标,并赋予这些指标一定的权重,形成高考改革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日后进一步改革和试点经验推广提供参考。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风险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但作为社会长期热点的高考改革来说,其影响和结果往往深远持久。所以,加强对高考改革的风险预测与防控,尽可能减小风险,对高考的顺利进行、完成预期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为试点的全国高考改革的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摘要:高考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态度。由教育风险的定义与一般分类展开,引发高考改革的风险定义和要素,并以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为例,从高考改革的利益主体角度提出了高考改革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做好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做好高考改革方案的风险管理,做好高考改革的配套工作,做好高考改革的风险指标等。

关键词:高考风险,风险因素,教育风险,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09-03)[2016-09-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EB/0L](2014-09-19)[2016-4-15]http://gk.zjedu.gov.cn/news/141109318390646256.html.

“高考的改革”发言稿 篇3

针对俄罗斯高考弊端,普京上台伊始即着手进行改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和“实施侧重专业性教学”,考试由“分散”走向“统一”,考试科目由侧重专业性教学课程结构决定,更好地衔接了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培养了宽厚知识基础、个性发展的学生。我国相应时期高考却正由“统一”走向“分散”,自主招考日益显露的弊端和简单的文理分科,在与俄罗斯以上两项高考改革相比下,我们值得学习借鉴以前曾向其学习过的“苏联老大哥”。还中学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以“名校精英教育、普校大众教育”的理念,打造中国特色“立交桥”式的高等教育。

俄罗斯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侧重专业性教学 文理分科

新纪元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初始,面对俄罗斯将沦为世界二流抑或三流国家之危险,对叶利钦时代的政策做了大幅调整与修正,提出安邦强国的战略。战略里的教育被视为“保障民族安全、国家富强、公民幸福”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成为确保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和竞争力最强的推动力。其中,高考教育改革政策尤为世人瞩目。

一、实行国家统一考试

此项改革举措是普京时代最初且最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2001年以前,俄罗斯高考传统模式为各高校自主考试制度,从1755年俄罗斯现代意义大学制度确立——莫斯科大学的建立至苏联解体后的前十余年,俄罗斯大学招生考试主导权一直在高校手里。245年的旧制为俄罗斯高考滋生了许多弊端。

其一,教育腐败和舞弊现象极为严重。由于各高校自主命题,独立组织考试、评分、录取等工作,上级教育机构无法建立评价监督管理体制,考试中不免存在严重营私舞弊现象。特别是大学入学口试环节,家长为确保孩子顺利考入理想大学,不吝贿赂考官,斥资为孩子搏上一把。有资料显示,莫斯科的各大学教师因收受贿赂被起诉的案例呈上升趋势,政府、社会的监督管理机制低下,腐败舞弊现象愈演愈烈,由此造成社会公众不满情绪愈加强烈[1]。

其二,学生考试负担过重,教育公平性难以保证。2001年之前,俄罗斯中学毕业考试与大学入学考试分开进行。毕业考试由各中学自行完成,任课教师命题、评卷,学生成绩随意性及主观性很大,不仅造成教育质量难以统一评价与比较,公平性体现不出来,而且加重学生应付考试的压力和费用。大学入学考试由各高校自主完成,取得毕业证的学生要想升入理想大学,不得不参加各种名校名师、主考官培训的考前辅导班,并且必须亲自赶赴不同高校参加考试,不同大学、系部、专业的不同试卷,甚至同一专业会有A、B、C、D试卷,都造成考试的分散性和多样性[2],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和精神负担,也使贫困、偏远地区的学生无力承担昂贵的高考培训费、考试费、交通费等,有些学生在负担面前望而却步,无奈放弃报考梦想中的名牌大学和专业,教育的不公平性在此进一步体现出来。

其三,俄罗斯教育国际化受到影响。分散多样化的高校自主考试体系,使教育主管机构无法形成教育质量统一评价标准,无从给予客观质量评价与监控管理,俄罗斯教育质量持续下滑,严重影响它的国际地位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考试体系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更直接的厉害关系是俄罗斯学历在国际上不被认可。为了使教育与国际接轨,为了交流国际学生,为了不被欧洲抛弃,2003年俄罗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推动其教育国际化,实行国家统一考试也是大势所趋。

2001年2月16日,俄罗斯通过第119号决议《关于组织国家统一考试的试验》,将中学毕业考试和高校自主考试合二为一,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首先在5个地区试行,渐进式推行试验,至2009年1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安排有3次,每年4月份为提前考试,5~6月份是主要考试时段,7月份是补充考试。各个时段应考人员不同,可考人员相当多元化,考试时间设计也很人性化,比如,气候条件复杂地区、因身体健康或其他正当理由错失机会的考生等都在时间设计考虑范畴当中。考生必考科目俄语、数学成绩达到最低分数线即可获取中学毕业证书。高考成绩有效期为两年,解决了复考生与其他原因第一年未上成大学考生的后顾之忧。

在没有高校自主考试的情况下,国家统一考试完全能够测出学生水平,为高校选拔出优秀人才,据高校多次对新录大学生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学业成绩调查,这些新生第一学年成绩完全与国家统一考试中的成绩相符。并且据俄罗斯教育部统计,上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有所提升。另据俄罗斯国家考试中心数据表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地区与人数,乃至学生成绩每年显示正向递增趋势,每个学生只要愿意都有机会上大学[3],有学者由此认为俄罗斯教育质量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以上述及的高校自主考试弊端都很好地得以修正,教育机会均等、公平性是实行国家统一考试的最大优点所在。

二、实施侧重专业性教学

2002年7月俄罗斯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高级阶段实行侧重专业性教学构想》,这是2020年以前俄罗斯高中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持续性改革举措。此项改革同样是先小范围试点,再渐进式全国推广。2003年起,在20个城市的266所高中试点,至2007年4月,实施侧重专业性教学3年以上的学校占26%,1~3年的占9%,1年的占24%,41%刚开始实施[4]。据称,侧重专业性教学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投入更多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学习计划,培养兴趣、爱好及创新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专业化学习与高等教育阶段有机衔接起来,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其特点如下。

其一,侧重专业性教学目标。不同于我国的高中文理分科,不是单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而是全盘考虑学生的毕业出路,帮助高中毕业生选择今后职业兴趣下的继续专业学习方向。(1)保证深入学习普高教育大纲一门或几门科目;(2)保证创造普高教学内容区别化和个别化条件;(3)保证满足教育机会均等前提下的学生个性发展需求;(4)保证衔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便高中毕业生更多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大纲内容[5]。endprint

其二,侧重专业性教学课程结构。不同于我国简单的文理两大类分科结构,其课程结构更细致地分成四到五类:人文科学、社会—经济、自然—数学、信息—工艺学,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分得更细。其中,人文科学侧重专业性课程包括俄语、历史、外语、社会科学;社会—经济包括法律、经济、历史、经济和社会地理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信息—工艺学包括数学、物理、信息学、外语等[6]。这些课程设置与大学专业方向相近。

为保证各分类方向教学实施的普及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分为三大课程结构:(1)基础普通教育课程——全部学生必修课程,包括俄语、数学、历史、外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体育以及社会科学综合课程(人文、社会—经济和其它相关侧重专业)和自然科学综合课程(自然—数学、信息—工艺学和其它相关侧重专业)。(2)侧重专业性课程——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是基础普通教育课程科目基础上的一门提高课程,如,化学、物理、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侧重专业课程;俄语、文学、历史、外语属于人文侧重专业课程。(3)选择性课程——选课学生必修课程,是侧重专业性教学的组成部分,一来可以帮助专业学习达成专业化水平,二来可以服务进一步专业化教学,形成个性化教育结构。

三大课程结构的内容深浅与学时数等设置均不相同,三者比重分配比例关系为5:3:2,学生的基础普通教育课程与侧重专业性课程达标情况由国家统一考试成绩给予评价,选择性课程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考查方式给予评价。侧重专业性教学课程设置涵盖与大学相近的几个专业方向,知识面广,学生必修的普通教育基础课程不仅包含俄、数、外等基础科目,还包含人文、社会、自然等科学综合课程,无论学生怎么选择侧重专业性教学班级,都不会产生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短板”现象。

侧重专业性教学实施多年来,虽有不同声音充斥在俄罗斯国内,但社会大多数人是认可赞同的。大家普遍认为,一定程度上侧重专业性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学习和择业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能与未来自我把握能力。

三、俄罗斯高考改革与我国的比较评析

目前,强烈追求复苏的俄罗斯抵制全盘西化并向东方学习精髓,它采用了国家统一考试是革除旧弊虚心向我们学习的结果,而它用245年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正警示着我们不要重蹈覆辙。我们没有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上世纪五十年代全盘否定“苏联老大哥”的一切学习榜样,比如,我国高考独辟蹊径——实行全国统考,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包括俄罗斯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而在俄罗斯从弯路上走向统考之际,我国却正时兴着它曾经的旧制——自主招考。从一组数据上可以看出,两者总是背道而驰的路线:2009年俄罗斯24所大学拥有自主招考权,2010年减至11所,2011年减至8所;而我国自主招考试点高校从2001年3所发展到现今80所,我们在递增的情况下比俄罗斯多了10倍的自主招考学校。自主招考在两个国家所显现的种种弊端与问题几乎是相同的,我们需要在自省与借省中深思我国的高考改革制度:既然高考就能将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也能将高中生的毕业水平测试出来,那么有必要增加学生考试负担吗?有必要自主招考吗?有必要高中毕业会考吗?是否能像俄罗斯一样将高考整合为一次统考呢?能否让高考“全裸”起来撤销五花八门的加分政策呢?

至于考试科目所决定的文理分科情况,我国也可向俄罗斯借鉴。俄罗斯设立的考试科目有11门,俄语、数学是必考科目,考生根据申请大学与专业方向选择其他科目,每个专业规定4门考试科目,考生可选择其中1门作为该方向的侧重专业课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与前面述及的侧重专业性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与我国简单的文理分科是不同的。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也在试行新课改,不仅课程内容有大举措的改革迹象,授课重点、课时数分配等也有类似侧重专业性教学的案例,但仍逃脱不了文理分科的趋向,有些学校甚至在高一下学期就进行文理分科,文理班所上的课程难易程度与课时数分配各有侧重,最后导致文科生在理科课堂上完全不听课(或听不懂),理科生在文科课堂上也不屑于吸取文科知识,两科学生各放弃促使自己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只是全力以赴应对高考考试科目,而且是疲于应付考试。分了科的高中学生照样是所有学生当中最累的学生,丝毫没有得到减负的优待,大部分高中生甚至一周只有1个晚上的休息时间,并且由于睡眠不足、体力不支,几乎处于厌学的精神崩溃边缘。所以这种过早分科的侧重教学并不像完全意义上的侧重专业性教学,俄罗斯侧重专业性教学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深厚、全面发展之上进行的个性化个别化、教学。

另外,俄罗斯高考人员多元化、高考时间安排人性化以及温和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等,都值得我们在高考制度由“统一”走向“分散”的改革中学习借鉴。

最后,如果从真正的教育改革思路出发,应该学习俄罗斯高校招生数量稳步超过中学毕业生数量、保证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做法。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杜绝学生成为社会闲散青年,继续接受中学后教育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高等教育更要做出相应改革举措:培养人才实行“宽进严出”的机制,既有利于中学生发育成长时期健康愉悦地学习生活,又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还中学教育以活泼自由创新自主的素质教育,还高等教育一个朝气蓬勃且神圣庄严的科学文化知识殿堂;推进“名校精英教育、普校大众教育”的理念,让高等教育有层次、有类别、有特色、有个性地发展起来,形成中国特色化“立交桥”式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金岭.俄罗斯基础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朱文芳.走向国际化的俄罗斯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科学研究,2009(12).

[3] 李莉.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十年发展述评.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10).

[4] 姜晓燕.俄罗斯教育20年:变革与得失.比较教育研究,2010(10).

[5] 乔桂娟.俄罗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向.外国教育研究,2009(6).

[6] 赵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区别化教学——俄罗斯普通教育高年级侧重性教学改革评析.比较教育研究,2009(10).

高考总结表彰大会的发言稿 篇4

xx外国语学校在十年的发展中,我们一直努力着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

目前,在校学生达6000多人,有140多个教学班。每年有xxx多位学生参加高考,连续五年本科率、重本率均高居全市前茅,考取清华、北大10多人,留学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学生达100多人。令人欣慰的是入口比升值大,高考重本比例大,达到了优生更优,学困生变好的可喜局面。XX年参加高考四百多人,重点本科上线161人,重点本科上线率达32.6%;本科上线人数达367人,上线率达74.3%。有两位同学考取世界前xxx强名校。更多学生在品行习惯、合作交流、个性发展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

这些成绩的获取,履行了我们“负责任教育”的承诺;这些办学业绩,也源于我们“负责任引领”。仅就高三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引领是高考工作成功的前提

1、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即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品牌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困于所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提出“四个学会”,要求每位行政成员和管理人员要学会思考,学会踏实,学会主动,学会服务。用各种形式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你凭什么吸引学生”的大讨论,建立沟通、关爱、欣赏、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教学创设为有智慧启迪、成功体验、成长快乐的美好过程。

xx是一个适合休闲生活之地,教师也长久受影响,一严管就有怨言。对此,在教职工学习大会上,明确责任与幸福的关系。强调付出自由的代价才能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要用良好的心态善待职业,用艺术来宣泄疲劳,用运动来丢掉烦恼,用思考来追求幸福。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服务的技能,改变服务的态度。积极、真诚、友善、谦虚、和谐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工作才会有另一番景致,静心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生活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价值。主张优秀的人不会抱怨。不抱怨才是一种大智慧,不抱怨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才能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品牌意识内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成就高考工作。

2、办学就是办一种精神。学校竭力倡导“团结思进,负重自强”的精神,向上、勤奋、努力,培养集体意识,形成一个坚强有凝聚力的智慧团队。有梦想,有追求,有精、气、神,状态好。以《德外教师誓言》和《德外学生誓言》为行动纲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教师自觉争做学生喜爱的教育成功者,让学生自觉成长为具有民族精神、世界眼光、领袖气质的现代人。为学生负责,这是团队的态度,也是团队的价值取向。

3、办学就是办一种氛围。把学校建成“学园、家园、乐园”,以积极心态和良好方式引导学生成为习礼尚美、热爱生活、成功快乐、有责任感的德外人。培育“三趣”校园,让课堂教学有乐趣,课外活动有兴趣,校园生活有情趣。树立“男生成为绅士,女生成为淑女”的形象,培养“好习惯、好心情”,开展“读书、修身、健体”活动,以教师的行为引导学生,体现处处皆教育。积极倡导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鼓励学生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强化学生自强、自治、自学、自立的意识,尊重劳动,珍惜成果,勤俭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制度落实是高考工作成功的关键

制度落实就是将目标责任落实、计划步骤落实、过程调控落实、奖惩条例落实,并将其内化为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行为和习惯。

1、目标责任落实。各年级实行年级主任责任制。各年级主任都将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其中有教育教学目标达成责任书、安全责任书。目标责任实行量化管理,将其与管理者的绩效挂钩。各班主任将与年级主任约定目标责任,各学科教师约定目标完成责任。目标细化到每位学生和每位学生的每个学科。做到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目标,每一件事都有人管。用科学合理的目标极大地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计划步骤落实。每届高三都要制定高三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明确阶段计划、实施步骤、阶段措施,细化落实到某月某周甚至某日,执行“教学行事历”,让每个教师、学生都明确阶段任务,并通过月考进行分析、总结、反思任务达成情况。每次月考总结,各备课组长都将汇报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及下一学月的目标任务。

3、过程调控落实。在计划实施中,学校、年级组都将对学生进行适时问卷。学生全员参与,对教师授课、作业批改、作业讲评、教师个别辅导、作业量多少等各方面进行针对性问卷,并将问卷原始情况反馈给各位教师。这既有利于管理者的全局深入把握,又有利于教师满足学生要求,作出管理和教学上的调整。

4、奖惩条例落实。在高三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因此,教师坐班、上课行为规范、上课质量、试题命制和印制都不能有懈怠。不断地调研、听课、巡查、交流、改进,促使每个细节做精。细节的失误,将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示范和消极的暗示。如果造成不良影响,都将按照制度进行严肃处理。

高三学生,依然注重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常言“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不会因为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而放松品德教育。相反,要求更加严格,行为更加规范。用规范的行为去引领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健康的心态,以优秀的心态去面对高三的繁重学习。

三、保障措施是高考工作成功的必需

1、组织保障。每届高三都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全体行政成员、班主任组成的高三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工作,负责全面协调,保障教育教学需要,并经常深入一线听课、指导教学,加强常规管理。

2、经费保障。去掉大锅饭,向一线倾斜。为高三教师提供坐班津贴、教研活动经费、慰问经费,提高节假日行课津贴,提高高三学生就餐标准,提供高三教师外出旅游经费,保障高考奖金。为高三教学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尽管高考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有值得反思的问题。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如何将优生面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成高精尖的人才,还需要探索;如何进一步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个得到关怀的学生不仅有成才的渴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努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高考百日誓师会的发言稿 篇5

大家上午好!

风雨拼搏十二载,距离期盼已久的高考只有一百天了。大学梦,是人生梦的起点,没有经历过大学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为了这个理想,你们披星戴月、寒暑不停,阅读了堆积如山的书籍,遨游于无边无际的题海;有过成绩上升的喜悦,也有过成绩迷茫的泪水。作为你们的老师,三年来,我们朝夕相伴,踩着清晨的露珠来到学校,在深夜的星光里回到家中,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一届高三,献给了你们这些可爱的学子。看着你们朝气蓬勃的笑脸,凝望你们坚定而有神的目光,我们无怨无悔,幸福满怀!

同学们,离高考还只剩下短短的一百天了。胡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为我们吹响了“冲刺20xx年高考”的号角!你们准备好了吗?是继续得过且过、按部就班,拟或是奋起直追、锐意拼争……我想,此时此刻,每个同学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诚然,不管过去如何,如今我们已站在了高考冲刺的起跑线上。同学们,请你们记住:选择了勤勉与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练达与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一百天,足以能够创造奇迹,足以能够成就梦想,足以能够改变人生。所以,同学们,请亮剑吧。此时不亮更待何时,亮出你们的勇毅之剑、智慧之剑。抛弃“悲观论”,甩掉“定局说”。

在这百日冲刺之际,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如何,将会极大地改变高考的结果。为使同学们能在xx年高考中夺取胜利,胡校长赠送了同学们四个“关键词”——目标、信心、毅力、心态等。相信同学们已经接收了这份礼物。在此,我再送给同学们四个“关键词”

1、认真:

同学们,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在决定人生走向最关键的时刻,一定要牢记“认真”二字,不仅上课要认真地听,练习要认真地做,考试要认真地考,而且地也要认真地扫,被子也要认真地叠,步也要认真的跑。处处认真,认真就会内化为一种力量,一种素质,从而有助于同学们获得高考的成功,以至将来事业的成功。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学习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我曾到过中国十大名牌中学——河北衡水中学考察学习,被衡中学子那种惜时如金,奋勇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他们的学生上厕所和到食堂吃饭都是跑步前进,下课的时候校园里基本上看不到学生的身影。既便是星期天,他们一天的作息时间也是这样安排的:早上5:30一12:00,下午2:00—6:15,晚上6:50—9:50。我想,人家能做到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人家能够这样争分夺秒,我们为什么不能惜时如金?我们有什么理由迟到和松懈?我们不仅要做到尽力而为,更要做到全力以赴!

2、效率:

一百天,时间短,任务重,你们要以效率为先。进入复习的后期,对知识疏理十分重要。你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疏理知识,归纳总结。过去很多同学距离自己的高考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往往就是因为一道选择题的走眼,一道填空题的失误,从而饮恨考场。说到底,这些失误根本原因还在于知识掌握得不牢。我们不提倡每天挑灯夜战打疲劳仗,我们要的是脚踏实地,专心听好每一堂课,专心做好每一道题,认真对待每一份试卷,平衡对待每一门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怀全局、胸有成竹。

3、强化:

考前的三、四、五月是强化训练阶段,也是每一个高三学生提高的最关键阶段,每一位同学在争分夺秒抢时间、拼干劲的同时,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每一科的测验,把每一次考试当作高考来考,通过平时考试,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然后继续巩固基础知识,整理错题集。另外,通过不断的考试,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考试习惯和提高应试能力,增强得分的能力。要耐得住寂寞,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要经得起高考前的曲折,正确看待高考前的每一次测验与练习。出错是好事,面对暴露出来的缺点应该感到庆幸,同时也要深入思考错误的原因,千万不能以粗心、笔误来搪塞,粗心背后往往是知识点的空白,笔误往往是解题的不良习惯,因此要微笑着迎接考前的每一次检测,做好每一次强化工作,它都是你的垫脚石,是你成功的阶梯。

4、超越:

一个人如果不逼迫自己,那他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要相信自己的潜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要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万丈豪情。在这关键的一百天中,要学会大胆地超越自己,学会勇敢地挑战自我,不要陶醉于过去的成绩而看不清高考最美的风景。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经历长跑的人,不会体会最后冲刺的艰辛与辉煌,最后的冲刺往往需要更大的能量,更大的毅力。同学们,只有不满足于现状,义无反顾地选择前方,才能登上令人惊叹、令人仰慕的峰巅!只要我们不言放弃,勇往直前,不断超越,我们就可以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胜利的曙光就在我们眼前!

同学们,向高考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此,我谨代表高三团队在这里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会团结一心,为大家的高考复习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和同学们一起摸爬滚打,战天斗地;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迎考环境,殚精竭虑,保驾护航!

最后,我想送给全体高三师生一副对联。上联:高考百日会战,满怀信心,苦战必能胜;下联:人生几回打拼,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同学们,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们有什么理由犹豫和彷徨?努力吧,同学们!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了,成功的喜悦一定属于我们!

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 篇6

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今天距高考仅剩240天了,再过240天我们高三同学就要整装上阵,接受祖国的挑选了。

同学们,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草儿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时间呢?它还有再回来的时候吗?我们正处在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有多少人会羡慕我们拥有的美好时光,又有多少人悔恨自己当初没能珍惜时间,最终万事蹉跎,白了少年头!

同学们,备战高考的战鼓已经向我们敲响,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制定了吗?措施拟定好了吗?困时累时,我们能把今天该做的事推到明天吗?在奋战高考的日子里我们能全力以赴吗?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虽然付出未必就有回报,努力和成功不一定完全划等号,但是不付出就绝不会有回报!同学们,不要担心努力后的结果如何,请我们记住一句话:尽心就是优秀,尽力就是成功。

无论我们的过去多么惨淡,无论我们的过去多么辉煌,我们都将在高三这一起跑线上飞翔;无论路途多么艰辛,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们都将携手并进,永不退缩,请记住:有志者事竟成。

请领导、老师们放心!从现在起,我们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集中精力,踏实复习。上课时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努力做到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课前认真预习,课余时间

做练习,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温故知新。珍惜每一分钟,力争每节课都要有收获,每天都要过得充实。

借一声启程的汽笛,启迪我们真诚的祝福;摘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辉煌的前程。240天,让勤奋的进取的身影伴我们左右,让坚韧顽强的恒心常存心中。多一些投入,多一些方法,多一些发问,让我们的优势成为真正的优势,让劣势也变成我们的优势!

同学们,相信自己,灿烂的笑容定会在播洒汗水之后绽放!

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323班的,很荣幸在这里代表自主招生部的同学发言。

高二注定是一次追梦旅程,而我们带着对父母的感恩--谢谢您们的抚育与支持,带着对老师的感恩--谢谢您的谆谆教诲,带着对学校的感恩--谢谢您为我们够建学习的平台,我们早已备好行囊,向着前方出发。

在这个追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许多挫折,高三时模拟考试的天下,成绩的波动,情绪的变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我相信,不经流血的手指难以弹出世间的绝唱,我们有这个能力去把压力转化成动力。高三会苦,但我们以苦为乐;高三会累,但我们不会倒下;高三会难,但我们会勇往直前,以为,我们有梦。

这个梦想是厚重的,因为他不仅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了父母。父母注定是伟大的。您们生养了我们,关心我们,呵护我们,您们每日辛苦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而我们,也只有以优异的成绩来换回您们欣慰的笑容。因为知道有您们在身后,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们,激励我们,相信我们,我们才有必胜的信念去披荆斩棘,破巨浪,争取我们赢得的荣耀。

追梦之旅注定艰难,空喊口号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我们唯有全力以赴,我们也必将全力以赴。在河南这个人口大省,我们只是八十万考生中一个微小的存在。也许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他人,但我们相信,努力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落实每天的规划,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珍惜利用每一分钟,在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姿态,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为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每日的学习中;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会跌倒后重新爬起,奋起直追;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会抓紧每日时光学习知识;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会咬紧牙关拼到最后!我们坚信,也请您们--敬爱的家长、老师坚信,我们一定是笑到最后的王者,不管前方征程多么艰险,不论敌人又多么强大,我们都会握紧手中的剑,带着您们给予我们的力量,冲到胜利的光明殿堂。

我们是雄鹰,所以我们不接受在地上爬行的丑陋姿态;我们是勇士,所以我们不接受懦弱退缩的可笑脸孔;我们是王者,所以我们不接受被动,我们要主动出击。请老师放心,请父母放心,明年六月高考日,定时我们凯旋时,清华北大有何难,我们,敢叫日月换新天!

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全体参加高考的同学,与各位一同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七年光阴。

我永远不会忘记来上外附中的第一天,漫步在这片钟灵毓秀的校园中,仰望着那些高大无比的高三学长们,无法想象今天我也会站在这里,自己也成为了高三毕业生中的一员。

从中预到高三,这七年对于我们是人生的成长与蜕变。逐渐融入新的班级集体,逐渐适应全外语的教学环境,逐渐收获越来越多的文化知识,逐渐学会平衡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一边思考、一边领悟、一边明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想感谢母校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用学识与爱心帮助我们成长,用校训“自强、至诚、志远”激励我们成为志存高远的学生。我想感谢校园里的同学们,谢谢你们以不同的天赋与个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为富有上外特质的学生。

在十天后,我们就要迎来高考,高考就像一面明镜,我们既能检验自己的能力,也能看见自己的成长。那时,中学七年的一切收获,会在答卷上完美呈现,我们将不遗余力地让这份答卷无愧于老师、无愧于家长,更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不辜负曾经的努力。

同学们,我们将要去往不同的大学,走向我们各自独特的未来。请不要忘记在这里认识的`朋友,不要忘记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要忘记教会我们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老师、家长和朋友。

谢谢大家!

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一股紧张和激动的感觉油然而生。是啊,我们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们即将面临改变命运的一刻了!三年洒汗一朝泪,有人欢喜有人愁。我们拼搏了三年,还有最后八十天,我们要竭尽全力笑到最后还是松一口气与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我想,大家都想笑到最后,和朋友一起度过高中时光,学得更多的知识吧。

既然有成功的愿望,又怎能没有目标?我们需要一个目标,一个可以让自己满意但又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要结合自身形势,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来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当下,我们面临的情况是考高中的人多,录取的名额少。如果第一志愿录取不上,那便只能与高中无缘。而我们这一级的同学升学考试的科目中,又出现了实验操作一项,我们就更应该冷静下来,谨慎地制定目标。

接下去不久就是体育考试了,体育是等同于理化两科的,而体育也是很容易提成绩的一个科目。如果体育一举夺得了a的成绩,那么在填志愿时,也就多了一份保障,多了一分底气。

wat的成绩已经出来了,相信也不会再有同学会去重考。虽然很多同学拿到了很满意的成绩,但仍有同学觉得成绩不够理想。地理生物已然注定,而政治历史也已经学习了三年。但是理化实验又是等同于史地生政的,政治历史苦学三年,而实验只需要联系一两个月。相比而言,我们现在不更要重视理化实验吗?

所以,我们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便需要刻苦锻炼,让体育成绩得到保障;认真做实验,让这一两个月间再诞生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

八十天,很短,在生命的长河中就如同沧海一粟;八十天,又很长,长到足以改变我们的一生。

【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4篇】相关文章:

1.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

2.高考动员会发言稿

3.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范文

4.高三学生代表在高考动员会上的发言稿

5.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参考

6.高考动员会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7.高考动员会上的学生代表发言稿

8.中考动员会的学生代表发言稿

刍议高考改革的多元化 篇7

一、高考改革的多元化探索

(一)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我国主要实行统一的高校选拔制度,即高考。为了解决统一高考“一考定终身”之弊,春季高考是高考形式改革的又一尝试。2000年1月,北京、安徽两地在全国率先进行春季高考的改革,不再“一考定终身”。增加春季高考,缓解了夏季一次高考对考生的压力,带给考生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鼓励一部分社会青年继续深造,从而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春季高考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学升学的压力。尽管如此,高考改革仍在进行。2007年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进行了新课程高考。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限制,海南将基础会考成绩按10%计入高考总成绩,打破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为唯一依据的条框,是否录取还要参考会考成绩。分省命题的有益尝试也改变了“一卷考全国”的沉疴。此外,不仅仅是春季高考这种形式,为了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2003年我国开始在部分学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从最开始的22所高校,已经扩大至迄今的59所,基本囊括了中国一流大学。自主招生从招生模式和评价标准上是新的突破,扩大高校自主权,同时给予高校选拔合适人才。当然,自主招生不是完全自主,前提还是必须以高考成绩为依托的,因此,它还是建立在统一高考下的自主招生,可以说,它只是考试形式的组成部分。

(二)考试内容和科目的多元化。

我国恢复高考之初,考试科目还是传统的文理科,文科考语、数、外、政、史、地,理科考语、数、外、理、化。从1985年上海会试试验到2000年各省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会考是高考与会考的并置时期。1991年在湖南、海南、云南3省进行史称“三南方案”的高考科目组改革实验。由于第一类组不考数学,第三类组不考语文,这种改革导向导致很多数学、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进入高校,这些学生与其他省份考生相比,明显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能导致适应基础学科的学习。因为本次试验过于强调学生的个性,过于忽视学生的共性,。此外,考试科目太少,考相关的“个性”太强,科目分组太细,增强了录取操作的复杂性,也遭到了学校和考生的反对,试验在第二年停止。2004年实施了“3+2”方案。这一方案使得学生文理偏科,发展不均衡。同时,文科不考地理,理科不科生物,导致这两科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下降,直接影响到大学相关专业人才的选拔。从高考内容与科目的变化来看,反反复复,变化无常,使得中学教育难以把握,难以适应,当然,这种改革还在不断探索中,或许在以后会出现新的江苏模式、上海模式之类的新词,体现了多元化趋势。

(三)考试命题的多元化。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坚持以省为单位组织高考,实行各省自主命题。我国自取消大区建制之后,一直都是由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里除港、澳、台之外,下同)来组织领导各地的高考工作,以省为单位进行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划分,大多是依据自然地理或者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往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以省为单位组织领导高考,基本上能兼顾全国各省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现相对的公平。如果将组织领导高考的权利收归中央,实行全国统考统招,又势必会造成对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不公平,以致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反,如果把这样一个权力继续下放,落实到县市一级,势必会造成高考招生管理过于分散,使高考过程中权力寻租行为加大。

在坚持以省为单位组织、领导高考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各省的权力,把命题权彻底下放到各省。目前我国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经达到11个,其他各省依然采用国家卷,国家卷又分成两套,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该自主命题。由于各地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自主命制的试题内容可以充分尊重这种地方差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各种方式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征彰显出来,实现试题的多元化。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在全国统一命题的情况下,国家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到测评,而地方课程却很难涉及,更谈不到校本课程。相反各省自主命题以后,试题设计的权限下放到各地,本地课程自然可以进入考试的范围。虽然利用高考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存在一定困难,但如果在技术层面上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也就会到一定时期而顺理成章地完成。

(四)考试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多元评价与多元入学是我国高考改革的两大重要环节。多元评价代替一次性选拔考试是考试环节的改革重点。大学在招生录取时应参考学生多方面学业表现和考试成绩,而不能将一次性的统考分数作为唯一的录取依据。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业记录、平时成绩、作业作品及会考成绩,经论证可信的都可作为录取参照。统一高考更多地成为一种基本能力考核,而不应是唯一的依据和最高要求。新课改试点省区出台的新高考方案在多元评价上做了一些可贵尝试。山东的基本能力测试,考查学生技术、体育、卫生健康、艺术及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这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应加强对于基本能力内涵和构成的界定,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些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的零散知识。海南省将学生的会考成绩按10%计入高考,对于学生重视会考和平时考核能够起到一定作用。问题是会考所占比例太低,如果题目区分度再差一些,计入总分会形同虚设。另外,按考试总分数排队还是一元化的思维模式。江苏的学业水平考试,涉及7个学科采用等级分制,对于纠正学生偏科有一定作用,但录取中是否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且两种分数制度并存,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其实所谓学生的学业水平考核还是应该从学生的平时成绩着眼,科学地把学生高中3年的平时成绩作为高考指标。

二、高考改革发展之路

高考改革发展到现在,有人质疑是否该取消统考,实行自主招生,像国外一样,给高校完全的自主权力。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统一高考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招考制度,应该坚持实行。面对高考改革的质疑,更多的是探索多元化的发展之路,不是取缔它,应该更加完善它,让高考能够为社会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完善自主招生,推进高考改革。

近年来,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有所发展。但对于这项制度,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质疑,即高校自主招生的公正公平。许多高校将自主招生的对象限定为各省级重点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而且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只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才有参加自主招生测试的资格。这种对自主招生对象的限定违背了“机会均等规则”,剥夺了非重点中学考生和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应有权利,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建议取消这些限制,所有参加高校招生的考生都有权利申请自主招生,高校只能制订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申请条件,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逐步筛选。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是建立在能力原则的基础上,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特殊才能的人才。但从高校自主招生的申请条件看,符合这些条件的考生大多需要丰富的文化积累。文化积累虽然可以通过个人后天努力获得,但考生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因素占更大比例。许多高校要求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国际或全国重大竞赛奖项。若要在这些重大竞赛活动中获奖,不仅要求家庭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要有参加这些竞赛而进行训练的经济资源。这样,社会优势阶层子女在当下的自主招生制度下将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弱势阶层子女所获得的入学机会将降低。因为弱势阶层恰好缺乏竞赛获奖所需的各种资本。比如,自主招生考试成本给考生增加了负担,这就可能使得那些家庭经济贫困的考生主动放弃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造成入学机会的实质不平等。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分级分类,适才录取。

当前科目改革的重点一则在于将考试分级分类,使高考功能由择优录取走向适才录取发挥其对基础教育应有的评价、监控和引导职能;同时,把高考与中学教学进行适度脱离。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需要相应的多样化的选拔考试。高考应提供分级分类的试题,使其功能由择优录取走向适才录取,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对高考提出的客观要求,而高考在不断地改革中却迟迟未能主动顺应这一要求,很大程度就在于高考改革始终着眼于服务基础教育,其科目与内容改革始终围绕基础教育而动,从而忽略其为高等教育选才的根本功能。国际上,大学入学考试分级分类是普遍趋势。我国的高考同一科目一份试题,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都要通过这一套试题进行人才选拔,其结果必然是顾此失彼。考试科目构成、类型和试题的单一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漏才现象和人才培养的浪费,不利于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适合自身需要和风格的学生,以及高校的分类发展。将各科试题分级分类应是当下改革的重点,考生根据自己的各科水平和高校的要求选择考试类别,这样有利于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从而提高选才效率。

(三)多元评价力促高考良性循环。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手段,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更不能代替其他的评价手段。要引进完善丰富其他的评价手段,把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实行多元录取的机制,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但在高考改革实施过程中,也要注重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高考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诚信。对高考来说,除了考试本身的改革之外,在大学录取或者中学评价中,应注意使用其他评价,并注重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做法。如果评价的维度增加,教学与考试评价的改革齐头并进,中学全面的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关系可以由分力变为合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覃红霞.从选拔性到适应性——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高考制度.湖北招生考试·理论, 2003, (12) .

“高考的改革”发言稿 篇8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大学英语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一、高考英语改革的举措

早在2013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启动的关于《2014-2016年高考改革框架方案》中就指出,北京市将在2016年的高考中将英语学科的总分从150分调整到100分,英语考试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以多次参加,最后按照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有效。英语的命题原则为: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英语学科的考查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

对于这一方案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各界学者及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响,不同学者和学术人士对该方案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些极端的学者认为这一举措意味着对英语的放弃,甚至是出局,有的学者对这一举措则持赞同态度,认为这是对前面几年英语热的一种有力回击,总之,社会上充斥着两类完全不同的观点。

二、高考英语改革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影响

大学英语是在大学期间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一门课程的开设历经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学习体系。大学英语课程的之所以成为每个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是符合通识教育理念的,面对我国逐步走向世界并拥有着大国、强国地位,作为一名大学生,英语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开拓知识面、有助于国际化思维的熏陶,也满足目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面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举措,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而言,需要重新反思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高考英语的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减少权重或者直接取消大学英语教学,相反,更应该注重调节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认真调查了学生的水平基础上,结合自己高校的办学特点,适时的进行调节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

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通常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三类: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2]其中,通用英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其英语词汇的掌握,提高其阅读水平,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知识水平。专门用途英语主要是跟各个学科专业相关联的,这种英语教学是个性化英语学习的过程,但是专业英语课程必须是以普通英语为基础的,倘若学生普通英语水平不够的话,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是很困难的,学生接受起来也是吃力的。同时教育类英语旨在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一英语教学目标。它主要是为了让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英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风俗及人情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作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养。鉴于此,各个高校应该在结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对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适时调整,或者分为不同类别的大学英语教学班,以满足不同类比的学生实现其学习英语的目标。

其次,每一类别的英语课程的改革都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分级教学。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会根据学生各自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而异。有些学生在中学期间已经有了很高的英语水准,到了大学期间更多的是进一步对这一语言的巩固、对英语国家的实时关注、以及发挥自身英语优势去阅读本学科领域国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有助于自身科研成果的提高,这时学生需要的就是高水准的专业英语教学。而对于那些在中学期间英语学习水平不太好的学生,大学期间仍要以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基点,在掌握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就需要学生首先选择普通英语课程进行学习。因此,为了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程度的课程,高校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级教学。[3]除此之外,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大学生要自觉有效利用今天的网络体系,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英语学习。此外,要形成合作式学习,在与不同的学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不同的英语表达,进而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其次,高校要不断提高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筛选水平。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大多是由本学科内的老师来讲授,在其教学中更多的是侧重于专业而非英语能力的提高。而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必须要求专业英语教授既要具备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这样才有能力驾驭专业英语教学这一个性化英语教学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外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助于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研究。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高校英语教师进行深造以培养更高水准的大学英语教师。

三、总结

面對当前社会发展的国际化,高考英语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高校作为社会输出人才的基地,其大学英语教学并不能将高考改革作为大学进行课程建设的唯一风向标,更不能一味的跟风或者取消大学英语教育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不仅不能够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走出大学去应对国际化的社会。因此,高校要在进行理智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适时调整,以满足为社会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玉青.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更加重要[J].赤子(中旬),2013,10:145.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4-11+17.

上一篇:清明节超市促销方案下一篇:写日记的感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