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工作制度(推荐7篇)
关键词:中心消毒室,自身防护
供应室主要职责就是清洗、灭菌、供应无菌物品,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主要环节, 为了加强供应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提出相应的措施及防护。
1 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
供应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护士长每月按要求进行检查指导,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各类物品按规定放置。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意识、无菌观念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熟悉各种器械物品性能、消毒方法及洗涤操作技术、定期进行考核, 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进入无菌室时, 要穿工作服, 戴口罩、帽子、换鞋。污染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和无菌区。
2 职业危害因素
2.1 接触生物性污染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洁、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 频繁的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细菌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集中场所, 这不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2 化学性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经常对室内空气, 操作台, 墙壁、地面等进行常规消毒, 对传染性污染物品还需要采取特殊的消毒手段, 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弥漫空气中可引起眼部烧灼感, 头痛、皮肤过敏、哮喘等症状, 长期接触可导致记忆力障碍、记忆力分散、生理功能异常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 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能, 配制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2.3 锐利器械损害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工作中接触各种病原体概率高, 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可以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 有可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的危险。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传染性更强, 针刺伤时0.004mL带有 (HBV) 血液就足以使受体者感染 (HBV) 。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 即使遭遇针刺, 其感染发生率较不戴手套操作时下降50%, 因此在操作中应戴手套, 注意避免损伤, 动作轻巧, 避免碰撞。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 以免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 用碘酒、乙醇等消毒, 必要时包扎, 因此预防锐器最为重要。
2.4 物理性危害因素
供应室设在地下室, 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受高温、潮湿与污染空气侵袭, 另外消毒供应室噪声污染比较严重, 如高压蒸气灭菌锅、超声清洗机、排气扇等。长期的噪音声可以影响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生理变化, 因此清洗人员离开有噪声的房间时应随手关门, 以减少污染的范围。有条件可以安装消音设施。
2.5 生理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而琐碎, 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脑力及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中, 容易产生慢性腰腿痛胃病等, 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精神紧张、焦虑等, 因此能适应工作需要必须有良好的身体, 合理的专业格局, 工作间顺利流动, 加强对供应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最重要的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意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培养医务人员无菌观念, 通过实践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 为供应室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消毒间安装排风扇, 空调及空气消毒器, 在清洗中尽量用热水洗涤, 戴橡胶手套, 穿隔离衣及戴防护镜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带来的危害。所以在工作中每个环节必须建立一个既保障工作质量又有防护各类危害因素的操作程序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6 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领导重视,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完善相关的制度, 法规, 建立预防体系。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需维护自身健康, 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 每年进行健康体验1~2次,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危害, 立即按规程进行局部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或者到专科治疗。对发生职业危害的医务人员心理影响很大, 及时有效处理机制能减轻心理压力。我院对发生职业危害的医务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及心理疏导, 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并且所有治疗检查费用均由医院专款专用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也使医务人员的获得巨大的安全感。
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中, 因此对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 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 防止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及锐器损伤, 开展对工作人员刺伤后对HBV、HCV和HIV等经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措施可减少对工作职员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小荣.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1]:29~31.
[2]戴李中.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11]:1283~128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2-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承担医院内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任务。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与护理质量效果。为了提高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保证了无菌物品的出科质量,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护理质控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本科室各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指导、控制,使每项工作纳入标准流程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1.2 区域划分、责任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区,各区之间有明显的标志与界限,走向由污到洁,不逆行、不交叉。工作流程按回收、洗涤、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存放和发放顺序进行。做到人物分流,所有器械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工作人员跨区工作必须换换鞋更衣。做到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污染区与无菌区分开,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的各个区域,分别由护理质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质量和安全,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并与奖金挂钩。
1.3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 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无菌物品追溯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室缺陷登记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制度以及各班人员工作职责,如下收下送工作职责、污物室工作职责、清洁室工作职责、无菌室工作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4 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质量监控 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及管理要求,分别制定了下收下送、污物回收洗涤、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存放和发放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安排,重点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每个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质量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向,以保证工作质量。
2 各环节质量管理的要求
2.1 下收下送的管理 下收下送车辆为密闭式不锈钢车,有醒目标志,转车专用,专人负责,每次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车内外,用冲水抢冲净车轮,水干后,存放在固定位置。
2.1.1 送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根据回收各科室物品的数量及一次性物品的所需数目,到无菌室传递窗口领取无菌物品,并与无菌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按发放科室顺序装入车内,带上快速手消,推车前往临床各科室,按楼层发放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与科室护士当面点清交接后双方签名。
2.1.2 下收人员要做好自我防范,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回收前,查看使用科室对所用过的器械是否进行初步清洁处理,器械有无损坏,数目是否齐全,然后将各类回收物品用一次性袋子按类别装好,放入回收车内,并做好相应记录,与使用科室人员双方签名,然后按专车路线返回供应室。回收完毕要规范洗手消毒,避免操作中护士自身受到污染。
2.2 回收洗涤、包装管理 回收的器械集中在污染区处理,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按分类—浸泡—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干燥的步骤进行,然后通过窗口进入清洁区,逐个检查器械是否清洁、干燥,对照包装卡片进行包装,经两人核对无误,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标识清晰(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查对者),包装大小、松紧适宜。
2.3 灭菌、监测管理 严格执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操作规程,消毒员经专业培训,严格遵守灭菌程序。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坚决打回重新包装;然后,按装载要求装锅:灭菌时把握好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各项技术参数,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灭菌完毕取出标准监测包,检查灭菌标签指示带和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合格才能将灭菌包移入无菌间。
2.4 无菌物品存放、发放管理 存放于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防尘柜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作好无菌物品入室登记,不合格必须重新灭菌处理。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发放时再次核对无菌包标识,严禁发错包或将过期包发放至科室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
2.5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各环节的管理,严格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消毒供应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有登记账册,详细记录每次进货情况,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本科室。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6 服务质量管理 树立服务于临床一线的理念,以患者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思路,满足各种医疗用物需求,每天常规两次下收下送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平诊预约、急诊急送、随需随送”的服务理念,耐心、周到、及时地确保各种医疗用物供給。
3 效 果
3.1 护理质控管理小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一落实并完善。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了消毒供应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材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敷料制备和供应工作。根据各科需要配置各种物品,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保证临床使用和减少无效储备。
2、严格划分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区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3、各种无菌物品应注明品名、灭菌期、失效日期及打包人编号,并做到专架、专柜、专人保管,保证无菌物品质量。如超过有效期、外观检查不合格或疑为污染,应重新再处理,灭菌后发放。
4、定期进行本室的各项监测,做好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各种器材、敷料均应达到标准要求。
5、建立各科室物品账目及请领、发放、报损制度,定期清点,以旧换新,做到帐物相符,杜绝物品丢失浪费;对发出的各种物品应专物专用,不得挪做它用。
6、按时下收下送,保证无菌物品的供应。
7、定期到使用科室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8、建立停电、停水、消毒锅故障时应急预案,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
2、消
毒 隔 离 制 度
1、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洁,禁止戴首饰。
2、收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前后注意洗手。
3、下收下送车“污”“洁”标记明显,工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檫拭。
4、各项操作应严格按所划分的区域进行,保持室内清洁、整齐。
5、工作间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供应室各种器材均不得挪为私用。
6、工作人员必须每年查体一次,患传染病、皮肤病等均应调离。
7、各工作间每日进行空气、地面、物表消毒(回收间、粗洗间、精洗间、包装间、消毒间、监测间、无菌间)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应符合卫生学标准,并保留资料。
8、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用品,均需作特殊处理。
3、设备仪器维修制度
1、大型、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管理,帐目登记。
2、各仪器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措施,并严格执行。
3、每日上班前后得仪器设备进行清洁保养。
4、每周对所负责的仪器进行检查,并登记。
5、按照国家安全局计量国力规定,每半年对压力灭菌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进行效对鉴定,并记录。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性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
6、仪器出现故障,护士长应立即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
7、维修后器械需经性能测试、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登记维修日期、损坏何种部件、维修结果及维修人员和验收人员。
4、库房物资管理制度
1、专人管理,负责计划、请领供应室必备的各种器材、敷料、消毒及监测用品。
2、严格执行物品存放制度,包装完好,无锈蚀、霉变及破损。
3、管理者定期抽检各类器材的外观质量,检查产品及中小包装、消毒液及监测物品的有效期,有计划使用,防止人为的浪费。
4、库房必须清洁、干燥、阴凉、通风良好,无鼠害。
5、储存的物品摆放有序,货架距离地面不小于20cm,距离墙壁不小于5cm。
6、物品发放有记录,发放者和领物者签名,帐物相符。
7、库房不得存入私人物品。
8、加强库房安全管理,每日下班前,常规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5、安 全 管 理 制 度
1、在总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科室安全质控小组。
2、定期组织室内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法规、消防知识及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3、消防设备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管理,并保证消防设备的性
能完好。
4、加强对各工作室的安全检查,每日下班前,应仔细检查各工作室水电设施及其它安全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水、放爆。
5、做好假日前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6、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防差错事故发生。
6、无菌室工作制度
1、无菌专人管理,坚守岗位,服务周到,工作间使用专用工作衣、鞋,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保持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
3、无菌物品摆放有序,发放日期先近期后远期,5月1日—9月30日有效期为一周,10月1日—4月30日有效期为两周。
4、发放无菌物品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不得发放过期、潮湿、破损包,外借物品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5、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物品细菌培养、热源监测一次,符合卫生学标准要求。
6、做好物品的清点和交接班工作。
7、消 毒 室 工 作 制 度
1、消毒室专人管理,消毒员负责全院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2、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3、消毒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
4、定期监测灭菌锅的使用效能,确保使用安全,物品灭菌合格率为100%。
5、“已灭菌”、“未灭菌”物品有明显标记,分开放置。
6、认真作好灭菌效果监测,有记录。
7、定期进行灭菌锅的保养及室内卫生清洁工作,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有记录。
8、对“待消包”严格执行规范检查工作,做到送取包有登记。
8、检查包装室工作制度
1、所属人员衣帽整洁,禁戴手饰及穿拖鞋。
2、严格执行初洗后物品的精洗工作程序及器械保养、打包。
3、室内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
日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
4、打包前按卡片认真核对,检查各类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洁净、无破
损、十字包扎,并注明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工作责任代号。
5、各种诊疗包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进行灭菌。
6、复消的各种诊疗包,要重新处理后再包装灭菌。
7、每日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9、监测室工作制度及热源反应追查制度
1、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一名,负责本室的各项监测工作,2、一次性物品,对每批号抽样进行热源检测,并作好记录。
3、凡热源监测阳性者,一律禁止发放,复验阳性者给予退货。
4、发生热源反应,供应室应跟踪调查,及时留取样本,送药检部门进行检测,按规定做好记录,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5、对供应室所有灭菌处理的物品进行灭菌质量监测,杜绝
不合格物品流入临床科室。
6、严格质量监测,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室。
10、交 接 班 制 度
1、供应室实行周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接班时应严格进行物品交接手续,接班时发现问题有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有接班者负责。
2、无菌物品固定一定基数,标记清楚,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无过期、霉变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无菌物品的供应。
3、清点回收物品的品名、数量、质量,并进行登记。外借物品必须办理借物登记手续。
4、检查各工作室的常备设施性能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11、查 对 制 度
1、各类诊疗包包装前须经两人核对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性能、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送消毒室灭菌。
2、发放无菌物品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上登记的科别、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3、回收物品时应查对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性能,盒、盖、物相符,所用器械已经过初步消毒处理。
4、配置酸碱液时,需经两人查对后方可进行配置使用。
12、护 士 长 职 责
1、供应室护士长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医疗器材、敷料的植被、消毒及灭菌工作的统一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2、督促本科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定期检查消毒灭菌器的性能和各种消毒液的浓度。经常鉴定器材和敷料的消毒灭菌效果,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响应措施。
4、组织所属人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新入岗人员的培训及带教工作。
5、负责本科医疗器材、敷料、消毒液的计划与请领工作。
6、组织本科人员下收下送,并深入使用科室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7、组织本科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培训。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13、供应室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械、敷料的清洗制作、包装、保管、消毒、登记和分发回收工作,实行下收下送。
2、经常检查医疗器械的质量,如有破损及时修补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进行处理。
3、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备品,经常了解临床科室的意见和
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增强无菌观念,做好供应室院感监控工作并记录,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6、指导护理员(消毒员)、卫生员进行医疗器材、敷料的制备及消毒工作。
7、参加供应室值班,并做好科室内清洁卫生工作。
14、回收、初洗室工作人员职责
1、负责回收物品的分类处理。
2、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工作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
3、工作人员回收、清洗物品时,必须戴手套,不能穿拖鞋。
4、对回收的各类物品分类浸泡消毒,按初洗工作流程(洗涤、去热源)。每次使用消毒液前,测试含氯消毒液浓度,并记录。
5、各类包布及治疗巾有专用洗衣机清洗,包布一用一洗,特殊包布要消毒。
6、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定位管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7、对特殊感染及传染病使用过的器械,必须严格按特殊感染消毒处理。
15、精洗、包装间工作人员职责
1、负责初洗后物品的精洗共组程序及器械保养打包。
2、室内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用消毒液檫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线消毒,有记录。
3、打包前按卡片认真核对,检查各类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洁净、无破损;十字包扎或胶带封口不少3—5cm,并注明责任代码及灭菌日期和失效期。
4、统计每日工作量,并记录。
16、消毒员工作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担任消毒灭菌工作。
2、在高压灭菌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根据物品的性质严格掌握灭菌程序、压力和时间,确保灭菌效果。
3、灭菌前检查物品有无破损,是否清洁,包装是否严密;灭菌后,取物时注意安全,防止污染。
4、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掌握消毒灭菌方法,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灭菌与未灭菌物品严格区分,分别放置在固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
5、定期检查灭菌器的效能,并做好保养、维修、清洁工作。
17、供应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2、按规定要求认真进行灭菌质量监测压力及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根据不同类型的灭菌器及消毒物品分类达到该产品所需的蒸汽压力、灭菌温度、灭菌时间。
3、灭菌时物品摆放合理,所有的灭菌包应竖放,分层放置,包与包之间有空隙。灭菌物品装载量不超过柜容量的80%,预真空灭菌器装载量不超过柜容量的90%。
4、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灭菌前、维修后均应进行一次BD测试,检测空气排除效果,每个包必须按要求使用化学指示胶带和化学指示卡。
5、无菌物品包装外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责任代码、检查者代码。专室、专柜保管,在有效期内使用。
6、每月对无菌室、包装间、精洗间、回收粗洗间、办公室 进行细菌培养。每月对室内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消毒监测。
7、紫外线灯管消毒效果检测:每半年由院感专职监控人员进行紫外线强度测定,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70uw/cm2。
8、保持室内清洁,每日用消毒液拖地,擦拭桌面、台面一次,紫外线空气消毒2小时。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清扫。
18、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
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仪表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工艺监测:
⑴、满足必要的灭菌参数:根据不同类型的灭菌器,达到该产品所需要的消毒剂量、蒸汽压力、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
⑵、正确的包装:包装材料透气性能好,可用脱脂棉布、专用包装纸及带通气孔的器具;灭菌包的体积不得大于30*30*25cm,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包体积不得大于30*30*50。
⑶、合理摆放,所有灭菌包应竖放,包与包之间留孔隙,灭菌物品的装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80%,预蒸空灭菌器不得超过90%。
⑷、灭菌设备无技术障碍:进排气系统通畅,仪表温度和时间显示正常,蒸汽饱和度好。
2、仪表监测:
⑴、灭菌器所有仪表定期监测,每半年有设备科对压力灭菌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进行效对鉴定,并记录。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性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有院感专职监控人员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
3、化学监测: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指示胶带、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压力蒸汽化学指示试纸、B—D实验指示图、消毒液浓度试纸等。使用灭菌包时,应先观察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领取无菌包时,应先查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⑴、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作为日常监测,每个包都必须使用。121。C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32。C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预真空或脉动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⑵、B—D试纸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是判断灭菌器内冷空气是否彻底排尽的一种方法,用于新灭菌柜安装调试之后,灭菌器维修之后及每日灭菌器使用之前。使用方法:备好标准实验包—用脱脂棉叠成25*25*30cm重量为4~5kg的敷料包,将B—D试纸放与包的中层,包好后放于灭菌器底部前端。灭菌后,B—D试纸色条变化均匀一致,说明另排气功能良好。⑶、化学指示卡必须放于灭菌包中心,避免与金属和玻璃直接接触,以免被冷凝水浸湿,影响变色。
⑷、化学指示胶带贴于包外,可作为灭菌处理的标志。
4、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指用国际标准抗力的细菌芽孢制成的干燥菌片或由菌片和培养基组成的指示管即生物指示剂进行监测(压力蒸汽灭菌上午指示剂为嗜热芽孢杆菌)。生物监测是判断灭菌效果的直接指标。
⑴、操作方法:将菌片装于牛皮纸袋内,放于标准实验包中心处,灭菌后将菌片接种于溴甲酚紫培养液中,经56。C培养72小时(24小时查看初步结果)。生物指示剂菌管可以现场或实验室取出,挤破玻璃管让培养液浸透菌片,置于56。C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⑵、结果判断:溴甲酚紫培养液仍为紫色为阴性,表示无菌生长,如颜色变黄则为阳性,表示有菌生长。
19、热 原监 测 方 法
1、热原检测用于注射器洗涤质量监测,以杜绝和预防热源反应。
2、鲎实验监测:方法抽取5ml无热原灭菌用水,注入预检的注射器,放于保温箱中,在500C左右的温度下保温1分钟,(期间转动注射器2次),取出注射器,抽取0.1ml,用鲎实验法检查热原。
3、无热原灭菌注射用水用量:
密闭式输液器
2.5ml
20ml注射器
2ml
10ml注射器
1ml
4、检验方法:
⑴、取0.1ml检品加0.1ml的鲎试剂,混合于管中,在370C左右的恒温水中放置1小时,取出试管,置于平稳处2~3分钟看结果。
⑵、设阴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管内加入0.1ml大肠杆菌内毒素;阴性对照管加入无热原灭菌用水0.1ml。
5、结果测定:
⑴、将试管轻轻拿起,慢慢倾斜倒转1800,观察液体是否流动,入产生凝胶则为阳性;清亮、透明或呈浑浊有絮状物,但倒转能流动均为阴性。
⑵、阳性对照出现阴性,可能为大肠杆菌毒素浓度过低或鲎试剂灵敏度下降失效。
⑶、阴性对照出现阳性,说明此次实验不成立,需查找原因,重新实验。
一、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二、负责全院各科室无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应工作。供应的医疗器械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绝对无菌。
三、备齐和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证周转和处于备用状态。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根据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灭菌物品。收回污染的失效物品,临时借用的物品,应办好登记手续,用后及时归还。
五、沾有脓血等体液的器械,应由使用科室洗涤清洁后交供应室消毒。
六、科室自备包装的各种敷料桶、换药等治疗器材应注明科别及消毒日期,按规定时间送供应室消毒。
七、所供敷料应符合临床要求,包布、治疗巾、洞巾保持清洁无损。
八、各种包类应注明名称、消毒时间和效日期以及打包人姓名。包内各种物品须认真核对,不得有误或遗漏。每日严格检查,凡灭菌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须重新灭菌。
九、所有一次性用品均应把好质量关,做好抽样检测,并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况,保证临床使用方便及确保安全。
十、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迁回传递,防止交叉感染。
十一、对所有的物品器材应建立账目登记、请领、下发、报废及赔偿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清点,定期保养,防止霉烂、生锈、损坏、丢失,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赔偿或补充。
十二、定期深入临床各科检查常备无菌物品质量、数量、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十三、每日工作完毕整理室内卫生,清扫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台面。每周五大扫除1次,保持工作间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2、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
1、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相对固定,由专人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2、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必须换鞋、戴帽、着专用服装,必要时戴口罩,注意手的卫生。
3、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增强无菌观念。
4、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1)使用棉布类包装的灭菌包, 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标准,其有效期应为7天。(2)使用纸包装袋的灭菌包有效期为1个月。(3)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4)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5)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 有效期为6个月(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5、该区专放已灭菌的物品,严禁一切未灭菌的物品进入该区。
6、凡发出的灭菌包,即使未使用过,一律不得再放回该区。
7、各类常规物品和抢救物品应保持一定基数.认真清点.及时补充,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保证随时供应。
8、从库房领取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均需先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该区。
9、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做好环境消毒和登记。
10、其他按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执行。
3、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暴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
6、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通畅。
4、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失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出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缺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
5、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室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
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
3、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
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
5、下送车和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 不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
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
7、保持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空气菌落数≤200cfu/m3;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空气菌落数≤500cfu/m3;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 空气菌落数 ≤500cfu/m3。
8、去污区及手套室、敷料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传递窗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气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9、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6、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要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2、科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感染原进行调查分析。
3、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上交院感办公室。
4、如是艾滋病职业暴露,可以先电话报告院感办和防保科,并由院感办向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有关领导报告。
5、预防保健科在接到通知后12小时内应对暴露可能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个案调查,填写好《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并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以最快速度报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暴露程度的评估。
7、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
1、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2、负责灭菌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日对灭菌锅进行空锅B-D试验,监测员每天随机抽查灭菌包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及工艺监测记录结果,每周进行生物检测一次以确定其无菌效果,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3、每月对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空气生物监测。
4、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实行不定时监测,每天至少一次。
5、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空针、输液器、分装袋等,每一批号的进货应要求厂家提供相应的物理检测、热源检测及细菌检测报告。
6、对各病房出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质量问题,应配合科室查找原因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做好登记记录。
7、各种检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立即改进,以保证质量。
8、消毒供应室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各类仪器应设专人操作和维护,工作人员未经科室管理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换岗。
2、所有机器操作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方能上机使用。
3、仪器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日常工作维修与保养,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管理者,严禁擅自动机拆修。
4、每月管理小组与仪器操作责任人对各类机器进行自查一次。
5、对贵重、大型仪器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半自动及全自动清洗装置等,应每半年申报设备维修科进行检修一次。
6、建立仪器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证。
9、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制
1、建立质量控制过程记录与追踪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踪.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等于3年。
2、每天记录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运行参数。
3、每天记录灭菌的信息、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装载的主要物品、数量、灭菌员等。
4、记录灭菌质量检测结果,妥善存档。
5、手术包外的信息卡应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操作者与核对者的姓名或编号、灭菌包的名称或代号、失效日期。
6、临床任何质量反馈均有全程(包括处理结果)记录,并妥善存档。
10、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类器械与物品的性能、用途、清洗、消毒、保养、包装和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类物品的处理流程,保证各类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2、各区人员相对固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遵守标准防护原则,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4、爱护科室环境和财物,勤俭节约,严格按照器械、物品破损报废规定处理流程处理破损报废物品。
5、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非本中心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区域;各区人员不得随意相互跨区。
6、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职业安全。
7、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定期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11、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1、科室成立3人以上的质量管理小组,设专职或兼职的质量检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会议。
2、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具体的量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
3、加强质量管理,每天专人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开展质量监控,对各环节、各流程工作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或全面检查。
4、定期分析,通报和讲评质量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制度
1、满足临床物资需要,及时供应各类诊疗物品。
2、工作人员着装整洁,配戴胸牌,态度热情,文明用语。
3、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下收下送的各项操作流程,灭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专用车辆、蓝筐,特别污染物品应装入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类型。
4、坚持查对制度,严格交接,认真登记,做到帐物相符。
5、下收下送工作结束,车辆分别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分区固定放置。
13、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应洗手、更衣、戴帽、着装,必要时戴口罩。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器械,物品检查与包装灭菌操作流程,认真落实查对制度,确保工作准确无误。
3、库管人员根据敷料使用情况,合理准备储存量,保证供应,避免浪费。
4、敷料室和手套室供制作各类敷料和手套,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
5、严禁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该区;该区使用车辆不得随意出入,必须进入者需进行处理后方能进入该区;保持该区清洁干净。
6、消毒灭菌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7、工作结束后,做好登记.环境整理和安全检查。
8、其他则按照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执行。
1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消毒供应中心应设专人管理。
2、接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验证是否具备省级以上卫生或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进口产品还要有国务院(卫生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接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认真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是否严密、清洁、有无破损、污债、霉变、潮湿;检查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灭菌标示和失效期, 检查后建帐登记,每批产品需由生产厂家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并加盖生产厂家红色公章。
4、要求有计划申购,不可积压太多太久,储存于专用库房内,放置在距地面大于等于20cm,距墙壁5 cm,距天花板50 cm的货架上,室内保持洁净、阴凉、干燥、通风,每日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
5、建立质量登记本,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详细登记时间、种类、事件经过、结果、涉及产品单位、批号,汇报护士长和相关部门;及时封存取样送检,不得擅自处理。
15、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注意个人卫生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生。为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应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检查,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严格的洗手制度,操作时戴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洗手,必要时消毒双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或者黏膜暴露,应按本院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16、压力蒸汽灭菌器质量监测制度
1、工艺监测: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期、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
2、化学监测:灭菌包包外均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只放包内即可。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才能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晨进行一次B-D测试。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及方法、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17、环境卫生物监测制度
1、每月对无菌物品存放间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库进行空气监测一次。
2、每月对消毒供应室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一次。
3、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一次。
4、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一次,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一次。
18、灭菌质量的监测制度
1、物理检测和包外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检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
19、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
日常监测:做好使用登记(新灯管启用时间、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灯管擦拭记录、操作人的签名)。
强度监测:采用化学指示卡,每季度监测一次,新灯管启用时必须监测强度后再使用,结果留存备查。新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
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流程(十个环节)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一、回收:
1、器械、物品包使用后,科室及时装入污物箱内密闭保存,避免干燥。并在箱盖记录包名称及数量。以便与供应室交接。避免在使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2、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时8:30AM、2PM带上清洁的污物箱按照规定的路线到临床科室回收污物箱回收到科内。并与临床科室人员交接、记录。
3、回收后,回收人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并清点、核对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箱,干燥存放。
4、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转再运处理。
二、分类:
1、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物品数量。
2、根据器械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3、损伤性废物投入利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三、清洗:
1、不同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目前我院暂采用手洗方法清洗。
2、清洗基本流程:预洗(自来水)----清洗(手工+酶)---漂洗(自来水)---消毒(湿热消毒)---终末漂洗(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1)预洗(3-5min):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
(2)酶洗(2-5min):酶可以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20-40°C,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已凝固或污染严重处水面下刷洗。
(3)漂洗:用自来水冲洗(2-4min)。(4)终末漂洗:采用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
四、消毒器械、物品的消毒
1使用热力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时中、低危险性器械与物品消毒温度90度1分钟以上,高危险性器械与物品消毒温度90 度5分钟以上。
2未使用热力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时器械、物品清洗后宜采用物理方法湿热消毒。
3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使用浸泡消毒时盘盆碗不能重叠,管道内必须充满消毒液。
五、干燥:
1、宜选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我院无干燥设备的情况下,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对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干燥处理。
2、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器械,使用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3、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六、器械检查与保养:
1、采用目测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2、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3、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七、包装:
1、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2、包装者首先检查包装质量,在灯光下检查准备好的清洁干燥的(纺织类)包布,无破损,方可使用。
2、包装者再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核对内容是否齐全。齐全才能包装。
3、盘、盆、碗等器皿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采取保护措施。
4、灭菌物品包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单独包装器械。
5、包装重量: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 30cm×30cm×50cm。
6、包装完后,每包外都应贴灭菌化学指示物。闭合式包装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7、所需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八、灭菌:
1)检查灭菌前的准备、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监测是否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2)每批次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无湿包现象及无无菌物品污染和损坏。以上都符合要求才视为质量合格。
九、储存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3、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灭菌物品储存有效期:储存无菌物品间室内环境温度在﹤24°C、湿度<70°C。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十、无菌物品发放
1、发放者按要求着装并洗手或手消毒,在按使用科室需要发放。
2、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3、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发放的无菌物品都应具有可追溯性。如没有,不得发放。
5、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发放应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过期物品不得发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供应室岗位职责
一、供应室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领导下,根据全院工作计划制定本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合理配备人力,安排各岗人员的工作。
3、制定各级人员工作细则并定期修正。
4、制定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5、定期对本室人员进行考核。
6、计划并参与业务研究,提高服务质量。
7、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解决业务疑难问题。
8、督促检查各项医疗物品领取、供应、清点及消耗情况。
9、督促检查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及各项监测制度的落实。
10、监督本室环境清洁及安全。
11、定期征求各科室意见,改进工作,为一线服务。
二、供应室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和主管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协助管理本室业务。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医疗器械的装配、清洗、准备和包装等工作,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制作、保管与供应各种医疗器材和敷料。
4、包装各种器材时,必须检查是否完好适用,如有破损或需增补,应及时修理或补充,做好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
5、协助计划、讨论及参与工作的改进。
6、协助监督环境清洁及安全。
7、负责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及各项监测工作。
8、负责各工作区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回收室工作职责
1、负责全院使用后的污染器械的回收,注意核对数量并登记。
2、负责布类的浸泡消毒、清洗及晾晒。
3、与清洗人员一起查对所回收的物品数量。
4、负责全院各科消毒包的收取。
5、负责每日去污区空气消毒一次并记录。
6、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整齐。
清洗室工作职责
1、负责清点并清洗所有回收的器械。
2、每天更换消毒液,负责脏包布的清点。
3、包装人员一起查对各科消毒包数量并登记,注意标签不能脱落。
4、保持去污区工作台面的清洁、整齐。
5、负责回收发放箱的清洁消毒工作。
持送物箱的清洁。
包装室工作职责
1、与发班核对发放物品数量,并做好登记。
2、负责全院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的发放,注意核对灭菌有效期,保
3、每天下午将各科灭菌后的无菌包发放到所属科室,发包前要检查灭菌包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注意包外标签不脱落,丢失包要负责查找。
4、负责敷料、棉球的装罐,注意灭菌日期并打开透气孔。
5、送物回科室后与发物班再次对发放的物品数量进行查对。
6、负责清洁区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好登记。
7、保持清洁区的清洁卫生、整齐、负责门及电源的关闭。
8、整理各种包布备用,准备当天必需用物(缝合针、穿刺针等)。
9、负责各种穿刺包、器械包的包装,注意灭菌有、失效日期的检查。
灭菌室工作职责
1、负责灭菌工作时的装、卸载及各种灭菌包的高压蒸气灭菌工作。
2、负责高压蒸气灭菌的维护保养。
3、负责本室物质的保管。
4、负责灭菌间的环境整理。
5、负责灭菌的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在案。
发放室工作职责
1、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消毒有效期。
2、储存与保管,无菌物品消毒出炉后,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摆放整齐(位置从左→右),取出物品时从左→右,从前→后的顺序取用。
3、每日负责检查每个无菌包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发放到使用科室或进入无菌间存放。
4、负责发放无菌物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物品名称、数量、有效期),过期包和不严密的无菌包严禁发出。如有疑问查对清楚后再执行,防止发生差错。
5、负责发放一次性物品,与护士长一起做好查对工作并登记。
6、登记每天发出的无菌物品数量及各科领取的一次性物品数量。
7、每天负责检查物品的洗涤、包装质量检查并登记。
8、负责无菌区紫外线空气并登记签名。
一、建筑要求
供应室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为前提。供应室应接近临床科室,可设在住院部和门诊部的中间位置。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组织内部工作流水线,避免外人干扰。为免除消毒灭菌器材的污染。应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通风采光要良好。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光滑,有排水道。完备的供应室应有接收、洗涤、专用晾晒物品场所、敷料制作、消毒、无菌贮存、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室。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热原监测室、办公室及卫生间。
二、人员编制供应室的人员编制,应根据医院规模、性质、任务等需要配备,原则上应配备护士长(或组长)、护士、卫生员和消毒员,其中1/2以上应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其他人员均需培训后方可上岗。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
三、领导体制
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和总务后勤部门有着密切联系,在医院占有重要地位,应由院长领导和护理部或总护士长进行业务指导,或由护理部直接领导,与临床各科协调合作。总务后勤等部门在设备、安装、维修、物资供应等方面予以保证。
四、必备条件
1.要有常水(自来水)、热水供应和净化(过滤)系统。
2.蒸馏水供应、过滤系统和贮存设备,必须备有蒸馏器。
3.各种冲洗工具:包括去污、除热原、除洗涤剂、洗涤池和贮存洗涤物品设备等。
4.压力蒸汽灭菌器、气体灭菌器、耐酸缸等消毒灭菌设备及相应的通风降温设备和净物存放密闭无菌柜等。
5.棉球机、切纱布机、干燥柜(箱)、家用洗衣机、磨针设备等敷料制作加工器具和各种珐琅盘、铝制盒、玻璃器械柜等贮放设备和下收下送设备。并尽可能地采用自动化洗涤、加工制作等装备,改善工作条件。
6.劳保用品:个人防护眼镜、防酸衣、胶鞋、胶手套等。
五、管理要求
1.严格执行部颁《医院工作制度》、《消毒管理办法》有关供应室管理的规定。健全岗位责任制、物品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物资管理等制度。当前要重点加强关
于“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操作规程”(附件1)“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质量检验标准”(附件2)的贯彻执行。做好一次性注射器具的回收、消毒工作。
2.根据医院的性质、任务和人员情况,一般应分设洗涤组、包装组、敷料组、消毒组、发放组、器械组和质检组(或由药剂科代检)。有条件的应将针头、注射器、输液管与其它各种器材、导管分室处理。已消毒区和未消毒区必须严格分开。
3.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各种器械、备品的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涤操作技术,做到供应物品的适用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组调查对象为2012年我市3所三甲医院供应室在岗护士40名, 均为女性, 年龄20~54岁。文化程度:本科5名, 大专12名, 中专23名。对其采取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调查。纳入标准: (1) 护理专业毕业; (2) 临床工作1年以上; (3) 供应室工作半年以上。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从事供应室工作年限。调查对象在一般情况上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2 工作压力源量表。
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由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服务对象、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5个分量表组成。共35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 分值越高压力程度越大。判断标准:均分≥2.5分, 表示压力程度较高, 均分<2.5分表示压力程度一般[2]。
1.3 调查方法
2012年12月发放调查表40份, 回收40份, 回收有效率100%。应用统一指导语, 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
2.1 工作压力量表得分按平均分排序
见表1。
2.2 主要的压力源按从高到低排序
工作方面及护理专业、工作环境及资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3讨论
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现代人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大, 工作压力成为影响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压力, 是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内容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1 工作方面及护理专业
从调查中发现得分最高的是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太低和工资及其他福利低这两项。供应室护士每天的工作内容与临床科室不同, 是处理全院可回收的再生器械、器具、物品, 与其他科室人员和外界社会接触较少, 实际上等于放弃了护理专业。这就造成供应室护士比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低人一等的印象。其次, 由于供应室护士不面对患者, 很多医院管理层在绩效改革中又将供应室的绩效定的很低, 与临床科室差距越来越大。最后, 随着供应室护士队伍的年轻化, 学历的普遍提高, 护士自我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会造成压力。
3.2 工作环境及资源
调查中发现我市这3所三甲医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其机械化程度低, 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作的特殊性使供应室护士每天需要频繁接触各种医疗器械、化学药品、化学消毒剂, 以及具有传染性的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人群[3], 是职业暴露的重中之重。有资料表明, 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证实多达50种, 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因素[4], 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伤大多为针刺伤, 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主要原因一致。针刺伤的危害不仅在于它本身造成的伤害, 且在于它传播疾病, 导致感染隐患的发生[5]。另外, 供应室中的其他理化因素的危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噪声污染, 供应室的噪声强度达到90~98dB, 超过我国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55~60dB。高强度的噪声可损伤听力,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工作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6]。
3.3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参照2009年新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规范, 要求三级医院对全院再生器械物品实行集中管理和供应。临床科室专科器械及手术室器械归到消毒供应中心, 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剧增, 忙着学习各科室特殊器械包及手术室器械包。护士中午常常得不到休息, 生活无规律, 通常是从早干到晚, 加班加点成了常事。另外, 由于负责回收、派送公司的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以及供应室之间, 在交接、沟通等问题上的冲突和矛盾, 都会导致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关系紧张, 极大地降低各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率, 也影响了供应室护士的工作热情、工作质量。
3.4 其他
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服务对象方面得分<2.5分表示压力程度一般。
4对策
4.1 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医院再生器械的规范化、集中化管理, 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 从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绩效改革等方面加大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投入。 (1) 按规范要求增加工作人员, 减轻供应室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合理解决因人员不足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问题; (2)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消毒供应中心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是消毒供应室人员防护职业危害的基础条件[7];提高供应室工作的机械化程度, 增加防范风险的硬件设施, 从设施上有效地防护职业感染风险是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必要条件; (3) 改变供应室的绩效标准, 缩小与临床科室的差距,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2 学习和培训
大量新型的仪器设备及先进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 形势的发展使得供应室护士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频率越来越高, 周期越来越短。因此, 增加供应室护士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势在必行, 它可以提升其专业素养, 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8], 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供应室的发展。
4.3 加强沟通
沟通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有效沟通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猜疑, 减少由于不确定而带来的压力, 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供应室的工作除了对器械的处理外, 每天都要数次与负责回收派送的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特别是手术室交接各类器械物品, 冲突是难免的。因此供应室护士长必须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 加强供应中心护士与各科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电话、面谈、讨论会等方式, 使员工之间加强联系, 彼此了解, 相互信任。从而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 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使员工及时了解医院的状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而及时做出调整, 变被动为主动, 减轻压力。
总之,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繁琐而危险,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复杂多样, 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医院管理者应以人为本, 及时采取措施, 使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 达到员工和医院效率的最优化。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工作压力源, 探讨改善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对2012年我市3所三甲医院供应室在岗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该岗位护士的压力源, 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结果:供应室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结论:医院管理者针对供应室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 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从而改善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压力源,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9.
[2]张雪花, 王学芬.不同临床科室护士压力源调查与分析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2) :38-40.
[3]黄善珠, 韦琼兰.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认知调查及自我防护对策 (J) .广西医学, 2009, 31 (2) :263-264.
[4]李丽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J) .护理研究, 2009, 23 (7B) :1851.
[5]蒋凤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J) .吉林医学, 2009, 30 (14) :1489.
[6]Ampelas JF, Pochard F.Psychiatried is ordersin in tensive careunits (J) .Encephale, 2002, 28 (3) :191-199.
[7]王斌全, 赵晓云.国内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发展 (J) .护理研究, 2008, 22 (8A) :2067.
【关键词】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中国分类号】 R1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22-01
供应室担负着全院临床各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和发放工作,供应室人员每日接触各科污染物品,锐利器械以及各种化学,物理等有害物质,因此,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着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面对各种职业危害,因为提高工作人员防护能力,增强自身防护意识,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就显得尤其重要。
1.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到临床各科回收已使用过的各种医疗器械及物品,而这些器械及物品都不同程度带有血迹,脓迹,分泌物等病原微生物,在回收、清点、分类、清洗污染器械时,暴露于这些感染因素中,因此,存在着较高的职业性暴露风险。
1.2物理因素:(1)锐利器械损伤: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器械回收、分类、清洗、包装过程中,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1],针刺伤时,只露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2],供应室工作人员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危人群。(2)高温烫伤:我院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温度为132℃,消毒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器取物时,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另烘干机,蒸汽发生器等仪器操作不当也极易被烫伤。(3)噪音的危害:供应室的噪音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据有关劳动保护部门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抽真空时噪音强度在90-98db之间,超过了工业区噪音标准的极限值55-60db[3],此外,超声波清洗机,蒸汽发生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易引起工作人员疲劳,头晕,头痛,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4)紫外线辐射损伤:供应室空气消毒大部分采用紫外线照射,接触过量的紫外线对机体产生危害,特别是对眼睛及皮肤的损害,可引起结膜炎及弥漫性红斑。
1.3化学因素:供应室工作中应用各种消毒剂较多,每天对下收下送车,各区的操作台,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对特殊感染的污染物品还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含氯消毒剂在工作中应用广泛,可污染工作环境,被人吸收后可致支气管粘膜水肿,另外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视物不清,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4]。
1.4心理因素:供应室工作繁琐,长时间的站立,推车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灭菌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毒剂的刺激气味均可使工作人员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
2.防护措施
2.1加强管理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使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性,提高对职业感染危险性认识,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隔离和预防感染的意识,提高防护依从性,提高执行率[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不受伤害的有效保证。
2.2生物因素防护: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清洗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穿防水围裙、防水靴,以防操作时污染液体溅到皮肤、脸及眼睛。特殊污染的物品必须做到先消毒后清洗,每次工作后,必须严格按7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2.3物理因素防护:①锐利损伤时的防护及处理:工作人员在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触锐器时要特别注意做到四禁止: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禁止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针筒;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手持锐器指向他人[6],若一旦被污染锐器损伤,立即挤出损伤处的血,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对创口进行严格清创处理,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院内感染办报告,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并跟踪检查和随访。②高温烫伤防护:在进行高压灭菌,开启蒸汽发生器,物品烘干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高压灭菌结束后,要待压力降至"0"位后,方可开启锅门,开启锅门时,人站在门后,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气烫伤,待物品冷却后再取出,以减少烫伤事件发生。③噪音的防护:定期检测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性能,并做好相关保养工作,空气压缩泵不要安装在消毒室,尽量减少噪音,消毒室应安装消音设备,将噪音控制在标准范围内。④紫外线辐射防护:紫外线消毒应在房内无人時进行,打开紫外线灯时,避免双眼直视灯管,检测紫外线灯强度时要戴防护眼镜及面罩,消毒结束及时开窗通气,以减少室内空气中臭氧含量。
2.4化学因素防护: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直接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手套,口罩,防止药液飞溅到皮肤及粘膜,浸泡容器 要加盖,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对人体呼吸道的损害,用消毒剂对操作台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后,应及时开窗通气,以降低空气中氯的含量。
2.5心理调节:良好的工作氛围,互帮互敬的团队精神,可缓解心理疲劳,在工作中应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学会宣泄和疏导,保持和平、稳定、乐观的心境。
3.小结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工作期间获得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很大[7],在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等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多种职业暴露因素,针对这些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职业防护显得极其重要。职业防护重要在"防"字,要充分在"防"字下功夫,防患于未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必需的防护用具,每年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体检一次,确保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叶秋平,之必丰,朱巧红,加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86
[2] 杨柳,文明,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与自我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694
[3] 王丹,李爽,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C】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63-1864
[4]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
[5] 张李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94
[6] 魏丽丽主编,护理职业防护管理【M】背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3
[7] 霍考蓉,宋瑾,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M】南宁: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0
【供应室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供应室护士年终工作总结09-28
供应室培训07-20
供应室职责09-06
恒大采购供应管理制度11-25
供应商货款结算制度12-10
消毒供应室总结06-28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06-28
供应商合同管理制度06-06
供应商供应食品保证协议-(改进版)06-21
家禽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