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教育学浅说有感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教育学浅说有感(精选8篇)

观教育学浅说有感 篇1

民族复兴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魅力是一种感染力、影响力。古往今来,从孔圣人到蔡元培、陶行知,再到当代难以计数的优秀教师,无不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大爱无言,人格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亲切善诱,富于创新,深受学生喜爱、给学生巨大的感染力,让学生印象深刻,受益终身。

教师这个职业、医生与建筑师、律师、工程师不一样,前两者与人有关,后三种与物质有关。而教师和医生,虽然都与人打交道,但是更多的医生的对象是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而教师,他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及其整个生命的发展。我们常说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首要。

按照当今学生的生活规律来看,每周五天都需要上课,而每天他们在学校都要花上近10个小时的时间,占据了一天当中的5/12,去掉每天的睡眠时间等,学校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对于上学中的我们来说,学校和老师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有好也有坏。这种结果的体现或许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也或者是学生的适应度。

在中国古代,教师受到敬重,排位在天地君亲之后,也是属于“圣”的行列。在教师被敬重,被仰视的同时,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为人师表”。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教师也是创造者,在为着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创造。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专业知识,还有他的全部人格。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但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是要自己像个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人,并不是说像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

观教育学浅说有感 篇2

而作为一名老师, 我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但当自己做为一名母亲, 我又还原到毕胜男的角色, 甚至被杜锋牵了过去。我深切感到现在的孩子难教育, 相信每位家长都有同感。信息时代和独生子女时代的到临, 更加使这一问题显得突出, 特别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到到来。而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而今天, 接受教育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独生子女”, 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 特别是家庭教育理念。新的时代,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理念来引导、教育我们的孩子?

一、需要一个民主型的家长

现阶段, 许多父母以自己的意愿强行代替子女的意愿, 如《虎妈猫爸》剧中毕胜男说的:“孩子, 你还小, 妈妈替你做出正确的选择。”恐怕这种家庭不是个别的, 而且有很多家长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我生你养你, 你难道不听我的吗?我用我成熟的大脑取代你不成熟的大脑, 是为你好啊;你小啊, 不懂事啊。而子女不听父母的话, 就是大逆不道。当然, 家长的这种观念, 就是所谓专制型的家庭教育观念, 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的。而且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觉得自己在家里很霸道, 他可能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很慈祥。时代已经进入了21世纪, 再用过去的这种观念要求孩子, 要么孩子百依百顺, 一事无成, 要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 不欢而散, 甚至会导致一些家庭悲剧。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民主型家长呢?我认为和孩子一起成长。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 都是第一次做家长, 那么何不和孩子一起成长呢?和孩子一起成长, 就要作到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共同写作、共同学习”, 这是最重要的。

共同阅读, 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一本有趣、有意义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 和孩子一起探讨、交流、沟通, 这样做,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也有助于了解孩子;共同写作, 和孩子一起写成长日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 然后不断超越的过程, 而写作是最好的反思。孩子通过文字, 可以写自己的苦恼与喜悦, 家长通过文字, 可以写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 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也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事, 等等。写作内容不限, 随手几笔也可以;共同学习, 现代社会, 知识更新快, 家长必须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 家长可以学习自己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 另一方面, 家长要阅读孩子的教课书, 通过阅读教课书, 了解孩子所学内容, 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 也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 即使没有效果, 孩子也会知道家长在乎他们, 这就已经足够了。

二、需要家长正确“爱”孩子

新时代, 需要家长更新的另一个观念是对爱一理解。在这一点上, 很多家长存在误区:没有一个父母认为自己是不爱孩子的。爱孩子, 不仅仅是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 也不是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更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那么怎样去爱?怎样才是爱呢?

我认为, 爱首先意味着理解, 这是爱的第一个含义;爱还意味着尊重, 首先是对心灵的尊重。理解孩子, 就是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孩子。什么是童心?就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才是真正的爱, 这才是真正的理解;尊重孩子, 就要做到:要保护孩子的个性。现在有许多家长, 觉得自己年轻的梦想没有实现, 就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让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学书法、学这学那, 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强加给孩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已经很成功了, 于是想把孩子复制成第二个自己, 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尊重孩子, 要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爱孩子, 就要和孩子保持平等关系, 不要以爱的名义来捆绑孩子。

三、需要家长适当学会“闭嘴”

剧中当毕胜男非要将青菜塞进女儿茜茜的嘴里时, 隐忍了很久的罗素终于爆发, 摔门而去。舅舅毕然带茜茜躲到了卧室, 而毕胜男追到卧室再次给茜茜大讲人生道理时, 茜茜哭着喊出了“我讨厌妈妈, 坏妈妈……。”这样的说教适得其反。也许, 有许多家长身有感受。当你在说教批语完孩子后, 是否发现孩子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了?孩子的缺点、毛病改掉了?实际上是没有的。作为一个班主任, 也有好多学生家长在我跟前抱怨孩子好话、坏话都不听。那么这个时候, 家长要适当的学会“闭嘴”。给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闭嘴”并不是让家长许放弃管教孩子, 而是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理解孩子的感受, 学会与孩子沟通。在沟通过程中, 知道孩子想什么, 只有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家长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时, 家长应该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提倡少禁止、多商量少命令、多放手少包办”。在孩子出现问题的过程中, 再教育孩子, 才能有更好的说服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氛围如何, 家庭教养如何, 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世界上没有完善无缺的家庭, 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 更没有凝固不变的家庭教育, 所以对每一个父母来说, 都需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找到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参考文献

浅说汉代书法教育 篇3

关键词 汉代 书法教育 书学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02-02

古代书法教育大致可从官学中的书法教育、家传、师授这三个方面去探讨。而官学中的书法教育是历史正统、时代主流,我们有必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归纳。

一、童蒙教育与字书

汉时学童自小接受识字和书写教育。东汉王充《论衡·自记篇》记叙自己童年的学习经历:“六岁教书……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可见当时的童蒙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蒙学,当时教育儿童识字和书写的学习场所称为“学馆”“书馆”“书舍”“蒙学”“小学”等,遍布全国的乡村闾里,教师称“书师”,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识字和书写,使用的教材则是通行的“字书”,如《仓颉篇》《急就篇》等,这些字书又称为“史篇”“篇章”。第二阶段则是在识读书写能力学成之后,辞师离开书馆,进入乡聚庠序,从师学习《孝经》《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成年之后若进一步深造,则可进郡国学、太学,或受学于经师大儒自立的“精舍”“精庐”等私学。

学童识字和书写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所以“或以书丑得鞭”,老师抄写的字书,就是他们临学的字帖或范本。近代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就有一些以隶书抄写的《仓颉篇》《急就篇》等字书的简牍,字迹端庄严谨,点画不苟,完全没有一般简牍常有的率直与急就。当时学童习字,往往是写在“觚”上。觚是在一根木条上削出三面、四面甚至六面、八面,每一面都能写字,唐颜师古注《急就篇》:“其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书”。觚上写了字之后,可以用书刀刮掉墨迹重写,或者用幡布将字迹擦掉重写,因此,觚能反复书写,是学童习字的适用工具。

童蒙识字所用的课本,在周宣王时有太史史籀作《史籀篇》,是用大篆体写成,在秦代则有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为小篆体,到西汉初期的文、景以后,闾里书师把《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篇合而为一,断60字为一章,凡55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共3300字,中有重复的字,仍称为《仓颉篇》。西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仿《凡将篇》作《急就篇》,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姓氏名字”;二是“服器百物”,介绍自然界事物和日用器物名称;三为“文学理法”,介绍政治典章制度以及民俗伦理道德等。文章体裁多以七言为主,也有少量的三言、四言字句这些字句均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因此《急就篇》很快就风行全国,成为通行的童蒙字书,直到南北朝时期还被使用,《急就篇》完成了它作为蒙学教材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能看到传为三国时吴书法家皇象写本的《急就篇》拓本,字体为章草,但发掘出土的汉代简牍中的《急就篇》写本,都是端整的隶书体。汉代字书尚有其他几种,但以《仓颉篇》《急就篇》最为流行。

汉代的皇帝、诸王子以及贵族官宦子女,从小都要读字书,学识字和书写。在《汉书》《后汉书》中的人物传记中往往有“善史书”的记载。如《汉书》卷九《元帝纪》:“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寸节度,穷极幼妙。”《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可见,“史书”之“史”,本指古代的字书《史籀篇》,汉时则泛指字书。当时儿童由摹写字书开始学习书写,因此“能史书”是指学童文字书写端正,再进一步,“善史书”即是指善书法了。《后汉书》卷十四《齐武王·附北海靖王兴》记北海靖王刘睦:“能瞩文,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时以为楷则。及寝病,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刘睦由于“善史书”,而成为当时人模仿学习的“楷则”,所作草书尺牍被汉明帝收藏,由此可见汉代对书法学习的热衷。

二、汉代的高等学府——太学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始立太学,在此之前,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诸多原因,对学校教育并不重视,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及至武帝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在思想领域开始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政策。为了切实贯彻这一政策,当时即迫切需要培养地主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因此,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多次建议下,武帝于元朔五年诏置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员五十人,同时在长安修筑校舍,标志着太学的正式建立,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第一所官办大学的诞生,从此,书法教育开始收到重视。

太学的教学内容就是经学,均属于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只在民间传授。汉代经学有今文与古文之分。其区别原在于文字上的不同,前者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抄写,后者是用先秦时期的籀书抄写,因时代不同,故有“今文”与“古文”之称。而主要区别还在于今文经讲究“微言大义”,古文经则强调“训诂”,偏重于史实的解释。由于今文经学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五经》,便于其政治说教,这就使它比古文经学更受汉王朝的青睐,始终被立为学官。尽管为争得官学地位,古文经学也曾多次与今文经学斗争,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最终也没有被立为博士,仅允许公开传授。这一方面说明博士的设置和变动并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汉代太学实际就是传授今文经学的大学。

至东汉因经学教育的需要,蔡邕受命手书的石碑——《熹平经石》立于太学,它是我国古代由政府颁发的第一部书法范本,它提高了书法在整个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并为后世书学的确立起了铺垫作用。

三、鸿都门学

东汉末年的汉灵帝刘宏(156-189年)是一位为政昏庸,但却热衷艺术、富有才气的皇帝,曾自撰《皇羲篇》50章。他引召了一批在太学诸生中能为文赋的人,作为自己的侍从顾问,召集之初还比较注重要与经学相关,到后来把一些尺牍写得好和擅长写鸟虫篆的人也征召进来,并于光和元年(178年)在洛阳鸿都门内设置了鸿都门学,这是太学之外的又一中央官学,从艺术的角度提高了书法在教育中的地位。鸿都门学主要教授、从事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内容,而不是儒家经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

鸿都门学的设立,固然有汉灵帝热衷艺术的因素,同时也出于政治斗争的动机。汉桓帝、灵帝时期,宦官专权,官僚士大夫联合太学、郡国诸生,在朝野形成一股势力,以“清议”的方式反对宦官,于是宦官集团反击,朝廷迭兴“党锢之祸”。因此,鸿都门学的设立,就带有分化太学势力、笼络士人的目的。由于汉灵帝的好尚,鸿都门学诸生的待遇超过了太学诸生,并能出任中央机构的尚书、侍中以及州郡的刺史、太守等高官,甚至有封侯赐爵者。鸿都门学虽为以蔡邕为首的正统士大夫所激烈反对,以为“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后汉书·蔡邕列传》),但确实收罗、培养了一批书法家,如师宜官、粱鹄、毛弘等,他们在汉魏之际名重一时,为世人所倾慕师法。而且,鸿都门学的设置,使书法教育从童蒙识字书写教育、官员公文书写的实用要求和治经学所需的文字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而纯粹的艺术教育。这与崔瑗、张芝等热衷草书的潮流一样,都代表着书法艺术的自觉与独立。

当然鸿都门学也有许多混迹其中、以求利禄的不学之徒,所谓“亦有笔不点牍,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其实不光是鸿都门学如此,一些被贡举的秀才、孝廉往往也名不符实,太学经学也是“章句渐疏”,“浮华相尚”。尤其党锢之祸以后,许多名流、学者被牵连流废,太学生在考试时为了争等第高下,常发生纠纷,相互忿然,还有用贿赂手段,将宫中兰台所藏漆书经文私家篡改,以合自己解说的。所以当时仕途黑暗,争夺利禄不择手段,各方面都一样,不独鸿都门学中一些人寡廉鲜耻。

鸿都门学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樊篱,培养了一批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材,这是一个创举。在此后的一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其在取士和官方办学方面都有过一定的影响。如唐代以后,有过以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北宋设立翰林图画院,以才艺之高下,分别授予以袛侯、待诏、艺学、学生等职衔。徽宗朝,立“书画学”,有肄业和考绩等制度。鸿都门学在文学艺术史上应有其一定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周予同.经今古文学,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

观《感恩教育》有感 篇4

“孝为德之本。”早在古代,甚至更远以前就有了这一观念,“孔融让梨”、“岳飞精忠报国”,都是这类典型的代表,就连伟大的周总理在操劳于繁重的国务之余,也无时无刻不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老父亲……这些都明确了从古至今“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然而现在,有些人却忽略了“孝”的重要性,由于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

于是乎,在生活中,就常常能看见下面一幕幕场景:快餐店里,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饭,,母亲却在一旁满脸笑容地看孩子吃;饭桌上,添菜的永远是母亲,儿子却不知道为父母添;大人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地拼命工作,小孩在一旁悠哉闲哉,还埋怨父母工资太低,买不起豪华的洋房别墅……

“百事孝为先!”正是因为有爸爸妈妈才能有我们今天的生命!不仅如此,父母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灵敏的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给了你一颗心,让你去感受世界……难道我们不应该心存感激吗?我觉得,孝敬很简单,只要遇到一些山珍海味或一些好玩的先想想父母需不需要在考虑自己,平时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

观教育片有感! 篇5

今天看了几部有关毒品,法轮功,安全出行的教育片,真是获益匪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危害性。毒品的影片让我们毛骨悚然,法轮功更是令人恐惧颤栗·····然而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社会,交通安全更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懵懂的我们,看着这些影片不禁深有感觉。

在毒品的影片中,我们认识毒品的种类:冰毒、摇头丸、麻古等,这些都会产生副作用,破坏人脑细胞,身心造成危害,甚至死亡······毒友自述他们有的是因为孤独,有的是因为好面子,有的是为享受一时快感而吸毒,之后毒瘾发作如万蚁蚀心,万箭穿心,进而一步步掉进陷阱不能自拔,各种手段引你坠入毒网,尤其是女生更要自我保护,怎样认识错误,改过自新,重新走向光明······他们明知道其中的危害性,为什么还踏上不归路。我深思毒品究竟毁了多少家庭,使多少人妻离子散,人财两空!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的就是毒友们在毒品煎熬下日复一日、忏悔,他们也有情感、也有家人,他们也会想家,只是他们无颜面对亲人。但党、家人从来未放弃他们。只要他们努力戒毒,明日的曙光依旧会迎接你们······

继而,在邪教的教育片中,人们听信邪教势力修炼法轮功,在片子里,几个练法轮功的人直接将功友活活打死,那场面惨不忍睹,经化验死者腹部有大量烫伤面积,腿部骨折,身上有多处乌青,内脏破裂······这是何其残忍啊!看后我们冷汗直冒,世上有这么狠毒的人,令人发指!他们不为受害者、自己想想也要为家人想想······通过教育片我们了解了法轮功不仅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更伤害亲人朋友,所以我们要远离抵制。邪教总是借练功会强身健体,学习进步哄骗青少年上当,这时我们就应提高防范意识,1、树立科学发展观、人生观、世界观,2、崇尚科学,热爱生活,3、要多和老师家长沟通,4、不轻信传说主动接受心理咨询等等。影片中血淋淋的例子无时不刻让我们谨记血的教训,他揭示了邪教的本质和顽固性······

当今社会交通十分便利,然而却隐藏了许多的安全危机,安全出行的教育也不得不提,现今交通工具各式各样,问题当然也随之而来。无证驾驶、超载、超速、酒后驾驶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看完影片最大感慨就是要珍惜生命,我们应该对生命负责,让平安相伴,然幸福相随。

观《安全教育片》有感 篇6

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受很深:安全教育太及时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懂得和学会不伤害别人更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我们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还谈什么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可见,生命是最可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怎样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怎样珍惜、爱护别人的生命是最根本的。

同学们,请你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吧!我们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和幸福的未来要靠自己来实现;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揭开谜底……。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请努力学习、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浅说美术教育的信息化教育 篇7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审美教育,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古人无法想象的有利条件。它使歌德、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论述的“世界文学”的预言变成了生活的现实。人类在几千年前创造的艺术珍品,真正成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这给作家、艺术家、美学家相互对话交流、相互吸取融合,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

我们现今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日益增强,新的课程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倡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和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推行,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为此,我们面临着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迫切需要从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上开展创新性的研究来加以回应。而现代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恰恰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美术信息资源,促使现代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变成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美术教师,如何及时更新艺术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钻研教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研究艺术课的教学策略,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也更加复杂。

一、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象选择不同的美术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选择美术信息,还要根据不同课程及学生选择适宜的信息量。

现代的美术教学不应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教师个体的水平是有限的,我们应充分利用美术信息资源,用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探索艺术。“历史上一切美术家的创作,无一例外都包含着曾经看到的或向之学习过的其他美术作品的模仿或转义。也正是通过这种对潜在图式信息的转义,显现出他们的作品自身的独特性。”但是现今我们很难带学生们到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去欣赏、临摹大师的优秀作品,甚至我们很难从书本上来了解这些作品,学生们很难对一些必须了解的艺术作品产生印象,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但我们现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甚至大学的美术教育都很难实现“操千曲”、“观千剑”的理想目标,就像我实习的某普通高级中学,学校的教育设施比较落后,实行的仍然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教师都经过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也具有了一定的改革当前落后教学模式的思想及想法,但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

二、经典性原则

经典型原则是指美术教师要选择和利用学术水平高、权威性强的美术信息资源,建立美术信息资源库。教师首先在信息的来源上把关,如古今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国家学术权威部门或机构举办的展览、出版的书刊及电子出版物等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美术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美术课堂教学所用的信息量与之相比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慧眼识珠,选择最佳的美术信息用于教学,而不能随意的敷衍,教师传递的信息不够经典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系统性原则

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一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收集的美术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不断补充完善,使资源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应用的时候能够系统的展示,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帮助学生理解以及运用这些信息。“美术信息是建立在美术的基本特征之上的一种信息形式,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这种形象是以图像符号的形式显现出来,因此,形象或符号是美术信息区别于其他事物信息的基本特征。”美术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有关绘画、雕刻、工艺、设计、书法、篆刻及现代媒体艺术等门类的原作、图片及影像资料。美术信息资源库可分为美术作品原作库、美术作品印刷图片库、数码——美术图像库。美术作品原作库包括名家原作、民间美术作品原作、教师范画、学生优秀作业等。

美术教师作为美术信息的传授者,不但掌握着传授的工具和手段,而且决定着符号形式和内容的取舍选择,决定着美术信息传播的效果。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随时将对教学有用的优秀美术信息资源收集起来,并对其分类整理,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个人的美术教学信息资源库。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四、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利用最新的美术资源进行建库和教学。时代在不断发展,艺术要求不断地创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每天都在创造数以万计的新的优秀美术作品。作为教师,始终要带领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接受新的观点;要经常不断地更新美术信息资源,使教师的美术信息资源库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为文学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信息科技的发展更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美术信息资源,教育的信息化也使我们现有的美术教师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状态。作为未来的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挑的重任,充分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学习实践,在信息化中与艺术课程一路同行,共同成长,不断地推进信息化前提下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促进美术教育中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摘要: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传播与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广泛地进入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新时代的美术教育中我们更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美术教育中的信息化,为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浅说教育观念转变的继承与创新 篇8

【关键词】教育观念 转变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23-01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其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十分广泛。大到对教育的目的、功能、作用的认识,小到对某一教育现象、教学方法的看法。比如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减轻学生负担”,都是不同的教育观念。

和其他观念一样,教育观念的形成与转变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观上,个人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影响、制约着一个人的观念转变;客观上,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外来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战略均会影响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给学生补课、增加辅导、延长学习时间,一直被认为是老师爱岗敬业的表现。现在看来,这恰恰是教育效率低下的表现,是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的得不偿失的做法。于是,许多地区提出了“减轻学生负担”这一响亮的口号,这就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理念。但是,许多教师、家长对此并不十分认同。其实,这是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深刻反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主动去认识、去实践,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是长期的文化积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从中国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出,在每一种新的思想诞生之初,都有这样一种倾向:旧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总是一味排斥、拒绝新观念,视其为洪水猛兽;受新观念影响的人又拼命拒绝旧观念,把它看作劣根孽种。这种排斥,往往水火不容,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同时,对自己接受的种种观念,又毫不保留地照单全收,甚至誓死保护。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中,要谨防这两种倾向。

要避免这两种倾向,就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首先,对大家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教育史。关于教育,每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认识,许多不合理的教育观念连同教育制度,都被历史淘汰了,但有许多教育理论却久而不衰,永放光芒,成为教学实践的灯塔,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向成功,推动着教育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学记》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等理论,阐明了教与学的关系;“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敬孙务实敏,厥脩乃来”等理论,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禁于未发”“当其可”“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等,说明了教育应遵行的原则。这些理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论语》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等理论,今天仍可作为教师道德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古代的优秀教育理论,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潜心实践。

在继承的时候,一定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切忌照单全收。如“学而优则仕”“官其始”等观点,就是落后的,不合时宜的。甚至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極反动的观点,则要坚决反对,彻底摒弃。

对待外国教育理论也如此。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学习,同样是一个教师提升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来探讨,至今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把各种教育理论观点作对比,把握其本质,吸取于对我有利的养分。

对教育观念的继承与学习,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不能将传统的和外来的教育理论照单全收,也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而应将其拿来,拿来之后,或存放、或使用、或抛弃。

其次,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陶行知在艰苦的实践中,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做中学”根植到中国教育的土壤中,使之更加璀璨夺目。李吉林和他的伙伴们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情景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开辟了一条使人耳目一新的优化教育环境的路子。这些无不说明,创新、实践是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

但是,凡事须有“度”,创新也要有所依凭。创新须在研究了现代科学,特别是在研究了儿童心理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再进行创新,切忌不切实际,耍花架子,搞“空想社会主义”、“大跃进”,想当然地尝试。突然之间,词语不抄了,古诗不背了,作业不改了,还美其名曰“减负”,“素质教育”。要知道,忽略了“智”育,也不能算是全面发展。

上一篇:应用文范例分析下一篇:圣诞服装促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