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说说(通用12篇)
我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
敏感,自卑,低下。
很多时候,连自己也唾弃自己。
我是个神经病。
从未尝试红色的高跟鞋。
只是在心里偷偷告诉自己,那只适合在出嫁的那天。
可是色彩越是鲜艳,是不是代表我的内心就越是寂寞苍凉。
好想有一天自己变成天上的鸟儿。
飞离这片世俗之地。
是不是只有世界颠倒了才发现自由自在。
我在别人期待的目光中渐渐长大。
收敛了所有青春的不安和尖锐。
只是怕自己的某个动作会让喜欢的人皱一下眉。
很容易不安。
无论因为什么,即使一点点小事。
或许我一个人,我也可以载着梦想,远行。
即使没有了你。
我连自己都不能相信。
所以更无法相信别人。
所以辜负了那个一直相信我的人。
有时候会想,这个世界只剩自己一个人多好。
没有孤独,只有陶醉。
有什么事就想逃避。
假装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就这样。
为了怕受伤,所以自己先否定掉自己。
即使躺在自己安全的小窝里,也有会被强盗闯进来的错觉。
自己让自己恐惧,每天都是。
我时常在半夜里醒来。
只是我恐惧自己会像萎靡的植物一样失水而死。
这,也是我每天上演的故事。
走在某个路标旁边,会觉得脖子凉飕飕。
每次都害怕它会掉下来砸到自己。
想听恋爱的他对自己说一些承诺的话。
即使知道有些承诺不过戏言。
但只要能听到心就会安定一些。
哪怕是别人无意的一个眼神。
有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很长时间的烦恼。
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事后,总觉得心里很累。
没心肝的迷糊下去会是解决办法吧。
对自己说过很多次,不要想多,不要敏感。
可是没有用。
经常假装不敏感。
让心里诸多不愿皆沉寂。
只因你说你喜欢阳光乐观的`女孩子。
我还想像个孩子一样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可是我还是穿起我的球鞋永远面带微笑不让谁看穿我的软弱。
喜欢的人离开了之后。
绝望的想,你看,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值得爱的女人。
阳光那么亮,我的心那么凉。
我低头的那一瞬,看见自己的倒影很孤单。
没有你。
即使世界很美很安静,我依旧很纷乱。
谁能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常常在想。
那散落在天地间触手不及的,是不是就像我对你的思绪。
漫无目的,却又急着想在你芳草萋萋的心间。
找到属于我的归宿。
然而,你的世界总是那么的凌乱。
而你又要我如何地把你握紧?
我奔走着,只为找寻人群之中的你的笑颜。
我追寻着那个适合我的梦,却发现梦境终究是梦。
有时候我想自虐,我是多么的害怕我什么都没有。
原谅我,只是一个小女子。
事实上,我恨不得撕开我自己的伪装。
可是我不得不的成熟,我胆怯的不安全。
摊开双手,如今,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的世界,始终是空空的,只有我。
寂寞的掌纹深处,没有人可以触摸。
我有个多疑的浙江朋友,姑且称为M君,这几年很不幸地被公司派到俄罗斯驻扎。
他总在MSN逮住我,然后大发牢骚。要么是被俄罗斯警察敲诈了,要么是坐飞机如何如坐针毡。经典故事就是,M君每次买机票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地询问,是什么机型?是不是俄制?哦,是波音,感谢列宁。
直到登机,待眼镜上的水汽擦干净后,他的小眼睛马上就睁圆了,满脸通红地向空姐申诉,不是波音吗,怎么变成了图-154?“航空公司临时调换了……”得到这个答案后,在之后的数小时里,这个可怜的人儿又要在七上八下中度过。
我没坐过图-154,但对1999年西南航空的温州空难却记忆犹新,以致我一直认为图-154是诸多俄产客机里最臭名昭著的一个,要不北约(NATO)怎么会把它冠以“careless”的代号。
图-154在国内只出过两次大事,另一次是1994年咸阳空难,也成为了中国境内坠机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在2002年10月底,图-154就在中国停飞了。它们的遭遇并不是销毁,而是被退租或卖回俄罗斯或某些贫穷国家,继续服役。
最近不少媒体指出图-154劣迹斑斑,并指出其失事率高。“机身损毁失事率”(Hull loss Accident Rate)是损毁飞机数占该型号飞机的制造总数的百分比,根据飞行安全网站(aviation-safety.net)的统计,图-154就是66÷1015×100%=6.5%。这种安全记录的简单统计不能排除很多因素,比如它的实际飞行次数究竟是多少,飞行环境有多恶劣等等。
由于现代飞机的失事率都很小,一般都是0-2.5%,因此6.5%看起来很恐怖。和同期飞机比较可以发现,波音727也有6%(110÷1832×100%),半斤八两。
维基百科对图-154有详尽描述,其中引用了BBC报道中俄方技术人员的说法。大体看,俄方骄傲地认为,图-154的安全性无可非议——统计得出80%的空难都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而是和维修、驾驶相关,再说该机型是长时间在恶劣天气下运作的。
这次波兰空军一号出事,俄方也声称当时大雾不宜降落,已经警示对方飞行员,但波兰机长执意降落,最后造成悲剧。
通常,大雾对民航飞机的影响有限,因为有ILS导航设备的帮助。ILS是仪表降落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通过跑道上发射的一组无线电信号来定位下滑道,稳定且准确。据《泰晤士报》报道,斯摩棱斯克的这个军用机场并没有安装ILS导航设备,当地民航客机都靠另一种NDB导航系统,NDB相对落后,需要较大空域绕场,下降到安全高度前对飞行员目测周围环境有一定要求。
现在关键的黑匣子被俄方掌握,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还有待细查。
1972年问世的图-154,现在大多超期服役,不可预知会出什么问题。媒体报道,就连很多波兰自家的飞行员,都因为安全隐患而拒绝执行图-154甚至空军一号的飞行任务。当然,图-154是那种很容易辨认的飞机,三个位于机身后部的大引擎,在现代飞机中间一站,非常明显。
说到引擎,生产图-154的图波列夫公司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改进,将库兹涅佐夫NK-8-2U喷气发动机换成更先进的索洛维耶夫D-30KU涡轮扇发动机。虽然图-154并未配备ILS导航系统,但波兰总统坐的这架空军一号正是改进版图-154M,事实上,这架飞了20年的空军一号做过不少升级,属于豪华版,可谓垃圾中的战斗机。
首先,你要承认自己的内心,承认自己存在着需要人关心,需要人陪伴的需求,只有先承认了它的存在,才有办法弄清楚它的原因,也才能有办法对它进行处理,缓解这种不安感。
学会面对内心的感受
尝试着去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感受它,去和它共处,慢慢地或许你会发现,那些感受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内心的感受,当你选择去面对,去了解它的时候,它也会开始发生变化,如果总是逃避害怕,它也就只会一直跟随着你。
学会表达,让对方知道
你可以向对方表达,让对方知道你内心的不安全感,让他知道你的一些表现其实只是源于这些不安全感,那么,一方面,对方可以更加理解你的情绪和行为,另一方面,对方也可以帮助你一起去面对和处理这些感受。而在表达的过程中,也正是处理这些感受的过程,在你表达出来以后,你的内心也会觉得舒服许多。
练习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有时候这种不安感会让你变得有些焦虑和多疑,你要分清,并且尝试去识别这些感受。那样在你一味地吃醋或者是电话短信追个不停的时候,你才能意识到,这是你内心的感受在作祟,在意识到之后,你需要学会的是,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和别人沟通,去表达,而不是去埋怨或者找麻烦。
学会给自己空间
尝试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享受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没什么喜欢的事情,那就去找,去发现,总会找到的。你现在心里想到了什么,那就去做,当你投入在一件事情当中的时候,当你能够享受这件事情的时候,生活对你而言会变得更加有趣。
充实自我能量
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都因为自己内心的自我能量不足,所以你需要努力让内心的能量不断充实,你要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跟着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去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你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这种不安感也会随之变淡,而你也会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你的各种感受和想法。
[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女人们睡觉时喜欢抱东西,这往往是女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安全感的缺乏容易使人蜷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走出自己的小世界与外界接触,而睡觉喜欢抱着东西,然后蜷缩起来,这样往往体现出对他人不够信任,体现出内心的某种恐惧和害怕。建议睡觉喜欢抱东西的女性朋友们要适当的放轻松一些,心胸开阔一些。
2、网上聊天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么些女性不敢或者不愿和身边的人交往,总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所以她们身边基本没什么朋友,爱西楼网就成了这类人最爱上的网站之一,因为在那里,系统会自动把她们推荐给买了购买钻石王宫的男人,因为网络是虚拟的,她们可以畅所欲言,不会因为说错了话遭遇尴尬等等。所以她们能够很自然大胆的和上面的男人聊天,还可以一起体验古代帝王的婚姻生活,像情人一样尽情享受着暧昧,还可以约出来见见面,说不定会来段你意想不到的艳遇哦,如果遇到不合适的,还可以立马解除同居关系,谁也不会干扰到谁。
3、喜欢甜言蜜语
有些女孩儿只要另外一半说了几句甜言蜜语就能笑得合不拢嘴,而通常喜欢听甜言蜜语的女人的心理会格外脆弱,听不得别人说自己的不好和短处,这会令她们心里极不舒服,触碰到了她们心底最脆弱的地方。
4、开灯睡觉
喜欢开灯睡觉的女性朋友也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她们生怕一关灯就会遇到什么危险,因此喜欢开着灯睡觉,内心深处的小脆弱有谁能懂!
5、喜欢穿有口袋的衣服
我们再来看看在知识匮乏时代与知识爆炸时代,人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方面有什么不同。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知识比较贫乏的状态,所以得到知识的人就得到了很强的力量。这也是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我举一些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说明。
先从中国说起。中国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可以说历朝的皇帝都延续了这样的做法,认为儒家的学说最正统,大家都要学习。由于科举制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所以儒家思想就将中国的知识范围规定了一个框架,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事实上,直到清朝末年,在中国真正读书的人都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就是四书五经,加起来九本书;当然从这九本书也衍生出不少书,但总的来说这些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知识的范围被限制在儒家学说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两千多年来,读书人所读的都是这样的书,唯一不同的是间或出现一些所谓的大儒,把四书五经重新注解创立一个新学派,这恐怕就是中国知识最了不起的创新了。所以总的看起来,中国的知识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即使有进展速度也非常缓慢。
中国是这样,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又如何呢?其他国家其实也是如此。古时候,欧洲的历史受宗教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所以欧洲的很多知识都是以此作为它的发源。当然欧洲的国家比较多,变化也比较大,所以对于知识的限制比中国要宽松得多。但即使这样,欧洲的知识发展速度也并不快,且由于宗教的力量,知识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很大限制。有一点很有趣,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都认为“地是平的,太阳围着地球转”,因此,当科学发展提出“地球只是太阳的一颗行星”的论点时,即被当政者与大众所不容。所以,在知识发展过程中,明明这个新的知识是对的,可是由于它与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发生了根本抵触,不但国家不能接受,还要对持有新想法的人严厉责罚,这对知识的创新与传播有相当负面的影响。
在这种知识贫乏的时代,中国宋代初年,也就是儒家思想实行一千多年的时候,赵匡胤的宰相赵普曾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把半部论语融会贯通,就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天下,可以说那个时候,这句话是对“知识就是力量”最好的注解。
记者:不同的人做环保有不同的方式,你认为做环保音乐和植树哪个意义更大?更为社会所急需?
李志辉:二者不矛盾,一个更精神,一个更实践,它们是并存的,缺一不可。我在植树方面的能力和效率相对有限,而且实践起来也需要统一规划和批示;但在做环保音乐方面我是足心足力的,如果我的音乐让听众有所感触,他们愿意自觉加入保护家园和植树的队伍,那不是更好吗?
记者:现在很多人喜欢给自己戴“绿帽子”,地产商自称在做“绿色地产”,艺人纷纷宣告自己是环保主义者,当然其中不乏真正的环保人士,但还是有投机之士,你如何看待?有人曾质疑你以环保为噱头炒作音乐吗?
李志辉:我是这么看的,即便有人借环保作秀,也总比用绯闻或怪谈来炒作要好。环保是公益的、有正能量的事情,对一部分观者还是有正面影响的。至于对我的负面评价,我不曾留意,我只做自己该做的,自律的生活也是我的人生追求,和别人的看法无关。
记者:你的音乐给人超然物外的感觉,但是文化产业必然与市场相联系,你如何处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平衡?
李志辉:真正好的艺术不要揣摩市场,应该引领市场,做市场缺乏的,让大家都去喜欢,这才是成功。如果事先过多考虑别人是否喜欢,或者参照已有的成功案例,那么你永远不能超越。应当坚持自我,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此外,我和别人合作时,首要条件不是制作费,而是决定权。我要以自己的艺术眼光为准则才能保证达成更好的效果,当然我也非常幸运近年来在合作上并没有受刁难的情况,合作方都很尊重我。
记者:都说艺术家是最有故事的人,可能因为艺术和痛苦之间的博弈关系,你一路走来是否也有低靡期?
李志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峰低谷,就如每天情绪起伏,这是宇宙规律。凡事都有因果,这是程序。我的追求是让自己靠近中间的平衡线,尽量对起伏不在乎。
记者:你是如何保持素雅的心境来创作心灵音乐的?
李志辉:我并不刻意保持何种心境,常常静下来思考一下宇宙和地球,看看这方面的文章资料,便会心境澄明。人分肉体、精神和灵魂三部分,肉体是物质概念,精神是世俗概念,而灵魂是神性的,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遇到的,只有真正平静的时候才能和灵魂相遇。我以前执著的是做演出、做音乐,如今不是了,我最向往的是隐居和打坐。
记者:和圈子里的朋友一起都喜欢做些什么事情?
李志辉:我现在的交际圈越来越小,合作过的人即便是腕儿也仅限于工作上的交流,不能算知己。按我的理解,“圈子”是人类缺乏安全感的典型产物,我极少呼朋唤友胡吃海喝,这样对我会有心理压力。心灵之交有一些,我们常常聊的也是人生和宇宙。
1.现在公司里主要是部门主管对于下属要求不严格,对于犯下的错
误不会太在意,导致员工越来越没有责任心。
2.工资是一方面的问题;表面说是部门主管,但是大家对于“领导
“这词语 不太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工资待遇;
3.也许是工作量少了,工作时间内员工之间有空闲去研究,发掘,制造矛盾!员工没有能克服不平均分工思想!说是那个部门多干活哪个部门少干活的,有时候遇到问题还会相互推脱;
4.现在所学习的规章制度没有运用到实际,奖惩制度未实施;
5.不怕给员工压力,没有这个压力大家就没有动力干好工作,每天
差不多就行,就好像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认为适当的压力是可以有的;
6.主管的权限,职责等事项自己都没搞明白;每天是在工作,但是工
作的好坏呢,完善的情况呢?
7.员工不相信他们的努力可以反映到绩效评估中去。也许是只有实
施了,员工看到了,也许就会有竞争感;
这天,我刚到办公室坐下,就推门进来两个人。一位30多岁珠光宝气的妈妈和一个12岁的穿着不凡的男孩。一看就知道,这家人绝对不缺钱,不缺成就感和优越感。但是妈妈一进门就恳求我:“老师,我这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报了很多班,进步就是不明显,英语更差,发音和听力都很糟糕。这次,我想让他上您的班试试。”我连忙表示欢迎,并嘱咐孩子明天开始上课。至于孩子为什么学习动力不足,我觉得不急于下结论,先观察观察再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孩子的妈妈就像孩子的代言人,不仅全程和孩子一起学习,还非常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一点问题就大呼小叫。比如,她发现孩子某个英语音标没读准,就急忙把孩子拉到我的面前问:“老师您听听,他这个音读准了没有?”
另外,这位妈妈的背包里放了很多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如《高分秘诀》《神童教育秘诀》等,她一有空就翻看。据她讲,发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后,她很着急,到处买书,希望能从书中找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
我还注意到,这对母子之间的谈话全是围绕孩子学习的,很少关注学习之外的事情。
有一个细节很重要,这对母子几乎没有身体上的接触,走路一前一后,儿子对妈妈没有明显的身体亲近行为。
一个星期过去,男孩的英语学习果真如他妈妈所说,没有太大进步。于是,我停了他的学习计划,并把他的妈妈找来谈话。
见到孩子的妈妈后,我开口就问:“您的儿子是吃母乳还是吃奶粉长大的?”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回答:“孩子从生下来到3岁,都是他奶奶一手带大的,基本上是喝奶粉,我生完孩子后乳汁少。”
我又问:“那孩子和他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不多?他们的感情如何?”妈妈说:“他爸爸很忙,整天在外出差,但和孩子的感情特别好,每次出差回来都给孩子买礼物。孩子总是盼望着爸爸回来。”
从询问中我还了解到,孩子从一岁起就单独睡了。当问到孩子有什么爱好时,妈妈脱口而出:“上网!他呆在自己房间里上网,怎么叫都不理,连送饭给他,他都忙得没有时间吃!”
不用再问了,我大致清楚孩子的问题所在了。
我用肯定的语气说:“你啊,真是糊涂!还到处找书看,有什么用?问题全出在你们这些做父母的身上!”
妈妈被我说愣了,委屈地说:“几年来我放弃工作,含辛茹苦地陪着孩子学习,难道还做错了吗?”
我问:“你含辛茹苦地陪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
妈妈回答:“还不是为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过上好日子?他爸爸努力挣钱也是为了给他攒学费,将来好送他出国留学啊。”
我深有感触地点头:“对,其实你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能有安全感,对不对?”
“对啊。”母亲边回答边疑惑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从大的意义上讲,人类目前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赢得安全感。你不要以为亿万富翁就有安全感,他们有那么多钱还拼命挣钱,就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更有钱的人吃掉;你不要以为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就有安全感,望着茫茫宇宙,人类深感自身的渺小和不安全,因此总想探寻外太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就是因为他们深感自己是不安全的岛国;当年纳粹侵略全世界,屠杀犹太人,就是因为他们觉得犹太人和全世界对他们构成了威胁……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都在寻找安全感,国与国之间争夺资源,人与人之间争夺机会,都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安全感。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同意。”这次,妈妈回答得很肯定,但又疑惑地问,“这跟我儿子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大有关系。
母亲和孩子缺少亲密接触
在这个浮华的时代,有太多杂念干扰人们去做好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包括教育子女。很多父母四处寻找望子成龙的秘诀,目的是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却不知道自己在盲动中已将孩子的幸福萌芽掐死了。
孩子的安全感,可以说是被父母们忽视的最大区域。
这里扯远一点,先说说安全感的背景理论。
世界上的动物,按出生形态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这两种出生形态决定了动物来到世上之后对安全感的需求。
卵生动物的原始形态是“蛋”,孤独、单调、简单,这种低陋的原始生命形态决定了卵生动物出生后对安全感的感受和需求都很低,出生后不声不响地简单生存,没人搭理它也无所谓。
胎生动物就不一样了。胎生动物出生前的生命形态相当复杂,胎生生命存在于母亲温暖、宁静的子宫,并被母亲的脐带有保障地喂养,母亲有规律的心跳声和血管里血液的流动声时时陪伴着它……这种强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深深地印在胎生生命的基因里,胎生动物在母体中的时间越长,对安全感的感受就越深,出生后对安全感的需求就越强烈。
人类在母体中的时间最长,因此比起其他动物来,对安全感的需求最强烈。换句话说,人是地球上最没有安全感的动物。出生时,寒冷、嘈杂、饥饿、陌生……一切不安瞬间袭来,所以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哭,因为他离开母体后立刻就感觉到了世界的不安全。??
我们人类,一生都在为追求安全而挣扎和奋斗,并用安全感获得的多少来衡量自己是否幸福。为了获得幸福,我们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各种能力,以对付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要上学,要做事,要努力拼搏,要让自己强大。
我们的奋斗大多是为了获得将来的安全感,却往往忽视了当下的安全感。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儿童来说,过分强调为了将来而拼搏,却忽视了当下的安全感建设,他们就不会理解人为什么要奋斗,就会失去幸福感,活得郁郁寡欢,活力不足。
所以,我对孩子的妈妈解释:“安全感的需求和感受,是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生命质量指标,也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程度的最大要素,大人小孩都如此。你让孩子学这学那,目的是为了使他将来过上安全、幸福、有保障的生活。可你是否想过,孩子现在是不是也存在安全感的问题?孩子尚小,暂时体会不到现在所学对将来的意义,但他现在对安全感的需求却是分分秒秒都存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那么他的不安全感很可能会持续终生,一辈子也摆脱不了内心的阴影。
“我观察你们母子一个星期了,发现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安全感。孩子生下来没有母乳喂养,失去了一次安全感建设的好机会。然后,你们把孩子交给老人,使孩子再次失去与父母亲密接触的机会。之后,你们把孩子从老人那里接回来,导致孩子刚刚在奶奶那里建立起的安全感彻底销毁。
“把孩子接回来后,你们又犯下大错——让孩子单独睡。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实际上却划清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使孩子离开奶奶后彻底进入了无安全感的惊恐状态。这对3岁的孩子来说是致命伤,尽管他没有表达,但这种伤痛会深深地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我注意到你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少,亲密动作更少。可咱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啊,谁不希望被最亲近的人搂一搂、抱一抱呢?何况那么小的孩子。你这样的妈妈也真够狠心的,你的手是干什么用的?除了做饭、穿衣、拉着孩子到处上学习班外,还是传递感情、给孩子带去安全感的。你经常摸摸孩子,抱抱孩子,会给他莫大的安慰和幸福。”
妈妈沉默了,眼里有了泪花。
我继续说:“一个没有充分体会过安全感的孩子,是难以快乐和热爱生活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动力努力学习,为将来奋斗呢?这和谈恋爱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爱另一个人,会付出很多为另一个人做事吗?孩子上学后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好,你没有发现孩子的问题是缺乏安全感,反而四处寻找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妙招,给孩子增加了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孩子的爸爸整天在外挣钱,为孩子将来的幸福做准备,却忽视了孩子现在最需要他。而你作为妈妈,整天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也是为孩子将来的幸福做准备,却忘记了此时此刻最需要用行动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和幸福!
“孩子太可怜了,一生下来就没体验过安全和幸福,他的爸爸就知道挣钱、挣钱、挣钱,他的妈妈就知道逼迫他学习、学习、学习。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做这么多不开心的事,但又拗不过大人,他当然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了,当然没有内在的奋斗动力了。”
此时,妈妈的眼泪流了下来。
“人对安全感的追求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是不可抗拒的强大本能。孩子从你们那里无法获得安全感,就会想方设法地从其他渠道获得,结果他发现互联网能够给他安全感,他就逃到网上去了,见了网络如同见了亲娘。等他再大一点,他很可能会早恋,从女友那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等到那个时候,就更麻烦了。因为如果你强行拆散他们,就等于毁了儿子唯一建立起来的安全环境,他会万念俱灰,精神崩溃,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如果真有那个时候,恐怕你们后悔就晚了!”
?妈妈泪流满面,我终于不忍心再说下去了。
给他安全感等于给他向上的动力
沉默了一会儿,妈妈擦了擦眼泪,艰难地对我说:“老师你说得对,我们是太糊涂了。我想请问,我们该怎么补救呢?”
“走到孩子的身边,搂住孩子,轻轻抚摸他的头,真诚地告诉他,都是妈妈不好,过去对你关爱不够,光督促你学习,没考虑你的感受。以后妈妈会改,给妈妈一个机会,好不好?”
听了这话,这位母亲“腾”地站起身,立即就要往孩子那边跑。我拦住她:“先别过去,你现在这个样子会吓着孩子的,等情绪稳定了再过去。”
妈妈开始擦眼泪,可眼泪越擦越多。可能她开始反省自己,结果越反省越发现自己对不住孩子。
终于,她恢复了平静,慢慢走到孩子的座位前坐下来。这几天来,她第一次摸了摸孩子的头,温和地说:“妈妈以前逼你逼得太紧,以后妈妈不逼你了,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出去玩好了。”
孩子被妈妈突如其来的反常举动吓得愣住了,他看着妈妈眼里的泪不知如何回答。过了一会儿,他才胆怯地说:“妈妈,你别哭,没事,我会好好学习的。”
这话显然再次刺激了妈妈,她不顾一切地搂住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嘴里连说“对不起”,孩子被妈妈的举动吓得也哭了起来。而我的眼睛不禁也湿润了,但我没再说什么,就让他们哭个够吧。
等他们哭得差不多了,我走过去,替妈妈对孩子说:“过去,妈妈光逼着你学习,现在妈妈明白她那样做不对,从今往后,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待你了。别的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向你保证,妈妈以后见到你的第一个动作一定是摸摸你的脑袋喜欢得不得了。妈妈,是吗?”
妈妈忙说:“是是是!我一定做到。”
我劝这对母子回家了,并建议母亲让孩子的爸爸回家和孩子团聚几天。临走,我对妈妈提了一个要求:请他们夫妇每天不少于五次搂抱、抚摸孩子,同时说些喜爱、欣赏孩子的话。
几天过去,这对母子又出现在我的英语教室里。他们并肩坐着,身体挨得很近,妈妈的胳膊搭在孩子的肩膀上,他们之间没有了紧张的对峙,多了欢快的笑声。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的英语学习突飞猛进。
我知道,因为孩子这几天体会到了幸福的安全感,现在他有信心用自己的努力,将安全感延续下去!
物品匮乏时,需求会让你从无到有。――马塞尔・浦鲁斯特《快乐的日子》
在巴伐利亚的一所幼儿园里,教师们提出一个奇异的设想:如果把幼儿园里的玩具全部收藏起来,孩子们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们在好奇的同时,也想借机从玩具中解脱一下。教师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建议被采纳实施几个星期后,竟一跃成为一个有名的项目――“没有玩具的幼儿园”。一时,很多国家,包括南非都开始纷纷效仿。可以说,这一建议满足了很多方面的需要。
通过一盘录像带,我们看到家长会上最初讨论的情况。当时人们提出的问题和担心忧虑各种各样:这个激进的举措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没有玩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他们会不会因为干坐着而感到无聊?会不会由焦躁不安而引发强烈的攻击行为?真有必要去冒这个风险吗?还有人担心,孩子若对物资匮乏有所体验之后,是否会更加强烈地向往物质享受?
这个实验对成年人来说很有挑战性。虽然结果如何还无法预测,但是他们毕竟是第一批有勇气做这个实验的人,所以大家一致举手表示赞同。
接下来轮到跟孩子们讨论这件事了。听了介绍后,孩子们感觉很新鲜,眼睛亮亮的,表示愿意让玩具休息几天。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无人做过的事情,感到很自豪;另一方面,从成人紧张的表情中,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于是,幼儿园里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毛绒玩具、塑胶玩具、积木……所有小孩子的玩具都被运到地下室堆积起来,连布娃娃也用被子严严地盖好。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来到空空如也的幼儿园。在头10分钟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尴尬,光秃秃的地板、空空的墙壁,房间里只摆着几件有数的家具。孩子们显得笨拙而不安,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在镜头面前,他们第一次显出羞涩的表情。这天,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没有任何准备,虽然终于彻底地从玩具里解放了,可是无所事事也让人不大舒服。大家都不自然地等待着什么发生。每间教室里都应该干点什么,可是空房子里面到底能干什么呢?孩子们无聊地坐在桌子上,晃动着双腿。突然,大家发现一个孩子穿的毛衣比较别致,上面的房子图案很有趣。有人提议把椅子架起来,再把被子搭在上面,这不就成了一所小房子了吗?僵局终于被打破了。
就这么一下,孩子们便高兴地玩起来了,每天如此。一开始吵闹得很厉害,有几天到了让大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但后来竟渐渐好转了:游戏的秩序更加顺畅,孩子之间的对话和倾听渐渐增多,男孩和女孩的交往也频频出现。与此同时,幼儿园老师的作用却在淡化,他们强烈地感觉到,平常那些不断指导游戏、决定和控制时间的事情统统都不用做了。
两个星期后的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报告了孩子在家中令人惊讶的表现:有的把家里的玩具也送到储藏室里不玩了;有的睡眠大大增加;有个特别厌食的小女孩突然胃口大开。来参加家长会的还有些爷爷奶奶,他们也发现,几个星期以来,孩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因为他们终于体验到祖辈们过去没有玩具可玩的情形。在此之前,老人们要哄孙子孙女开心就非送玩具不可,现在他们回想起一些当年的小把戏,什么道具都不用就能玩得很热闹。
事先约定的6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向孩子们征求意见:是否愿意把地下室里的玩具统统解放出来?他们的回答很肯定,但是建议不要一下子都解放。我们开了几次讨论会,让孩子们畅谈没有玩具的体会。问到今后怎么办时,有的孩子希望隔一段时间就搞一次,“每年来一次行不行呢?就像大树那样,到了冬天叶子也会掉光的。”
这个项目的最初想法其实来自一项预防儿童成瘾的工程。这个点子并不像乍听时那样荒诞。社会教育学家想从中观察的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孩子如何感觉享受,同时测试孩子内心的自控力,以及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的程度。
这个项目无论推广到哪里,都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赞同。其实这件事早该着手做了。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谁家没有那么一堆五颜六色的`东西呢?这些玩具一方面让人感觉碍手碍脚,另一方面又不能说扔就扔了,因为里面凝聚着他人的劳动,有的还是出于好意赠送的礼物,再转送给别人未必妥当。日积月累,各家都积攒了一堆这种东西,堆积如山的玩具零件,真正能玩儿的没几个。齐根(德国北威州城市)的一个专家小组曾就孩子所占有的玩具开过一个清单,结果很令人震惊:我们的孩子(绝不仅仅来自富裕家庭)不仅有过多的玩具,而且同样的玩具常常达到2个甚至3个,如足球、自行车、滑板、球拍、背包。这些东西绝对不是废品。谁都知道,在德国这样一个富裕的国家里,玩具都是按照一定的规格 设计、制造的,最后还由有关部门进行检验。问题只是玩具太多了,超出了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数量。我们也采访了老一代人,当他们听说有的孩子有满屋子的玩具仍然百无聊赖时,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回想起他们自己的童年,玩具少得可怜,只能拿枞树果当布娃娃或小动物,战后更是穷困不堪,只能拿肥皂盒当小船玩。那些少得不能再少的玩具在记忆中却有着很多的意义。
卸掉包袱,解放感官,我们的年轻一代早已有了这样的要求。比如约翰-凯奇的音乐中那个长达4分33秒的休止,让人感到完全的寂静;衣服、居室里避免使用刺眼的色调;缩减消费需要循序渐进,然后再尽可能地减少。这不是伦理上讲的勤俭节约,而是一种新型的享受哲学,精简身体与思想上多余的负担是一条通往神秘王国的道路。
缺乏组织纪律性的检讨书1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递交这份缺乏组织纪律性的检讨,反省我纪律意识薄弱,擅自外出买水的违反纪律行为。针对我组织纪律性如此的缺乏,给学校的外出学工队伍纪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影响,我的擅自外出也给带队老师造成不小的麻烦。让老师操心,我实在很不应该,因此我须对错误行为做出深刻的反省。
事情经过:当日学校组织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工活动,学校先前就跟我们说明了详细规定,要求只能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活动,不可以随便外出,即便外出一定要跟带队老师请示。但是当时我们却因为没带水口渴,在未请示带队老师情况下就擅自外出青少年活动中心,去了周围的小卖部买水了。
事情经过虽然如此简单,但是事情过后带队老师找我的严肃谈话,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我这样的违反纪律行为造成的种种不良后果,给学校的外出学工队伍纪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影响,让老师担心,也给周围同学做了不好的表范,我为自己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懊悔与愧疚。
特此,向带队老师以及知情的.同学表示深深的歉意,并郑重地向大家做道歉:对不起,我错了。
此致
缺乏组织纪律性的检讨书2
老师:
本人未经院系老师同意擅自搬离了学生寝室5#楼,住到了离学校正门不远的民房里。作为党员这种自作主张的行为是缺乏组织纪律的表现,经过*老师教导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现将有关事项澄清并检讨如下:
我原本住在5#楼三楼335,同寝室的是江**、傅**。这是一个给我很多美好回忆的地方。我们寝室不但清洁干净并且关系十分融洽。我很感谢他们两位在生活上关心我在工作上支持我在学习上给我加油打气遇到烦心事听我诉说的朋友,他们让我学会了发泄情绪学会了思考分析问题学会了与人相处之道——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将让我更加坚定我做人的原则:善良、快乐、健康。当然我文学修养不高,这三个精辟的形容词是我在高中时代余秋雨访问慈溪并做文学漫谈时他提写在我的《山居笔记》上的为人之道,这一直以来激励着我让我朝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而不断生活着努力着享受着。
而我现阶段的目标好象就只剩下考取XX年的研究生了,我不知道除了看书学习我还能干些什么。很多身边的朋友说我的生活太单调了,其实我也知道单调也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无比精彩,留下美好回忆。于是这些人总建议我谈恋爱,也许是我太注重我的学习了或是我的爱情方面的情商指数确实太低了我一下子就把这种建议给抛在脑后了,并且总是用同一种语气回答:这种事情顺其自然!
虽然我和我的同学们相处的十分融洽可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至少在有些人眼里我是“上课狂”、“说教僻”。我很喜欢和他们聊天以及一起吃饭可我不可以长时间和他们相接触,也许我意志不坚,我会被他们深深影响着。曾经我也一整天的玩魔兽和他们一起看偶像剧。他们也经常性的自发的组织足球电子竞技联赛,一旦开赛我们寝室就是所谓的赛场往往人员拥挤并且欢呼声不断。他们也总是诱惑着我看偶像剧,他们十分可爱,为了让我看,他们会下下来在传到我的电脑里,也就是说他们给我办妥了一切而他们号称的宗旨就是让我放松一下。于是我就看了,一旦看上了就书也不看了竟连饭也不情愿吃了,个人觉得这是我的最大的毛病。一直以来也没足够的勇气改掉。在家里我妈更是头痛所以她有时就把有线电视拔了。
也许人总是活在自己的忏悔之中。做完一些自己觉得本不应该做的事之后人们就会开始责怪自己可这种责怪为何会一直重复着?——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我们难免会犯错误。
虽然这段时间我住在外面但我并没有与他们失去联系我经常性地回去“教导”他们,否则他们也不会称我为“说教僻”了。
是我太想一个人在清净的地方学习导致了我的这种缺乏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在这里我也深表自责,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就必须遵守组织纪律未经组织同意不能擅自下决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失光荣的党员身份。
一个人的心在漂泊许久之后打算回归到以前的生活了。
其实我们的分开,就表明没有多大的能力再回去了。
是不是,明白些了?
最后的微笑,淡然得很。
我狠心接受你传来的幸福笑容,对着你们一直笑,笑得疯狂...
最后,你们转身,我也转身的时候,
我拉着朋友的衣角,没骨气的说,
我想追回他...
我明白,突然的想法是冲动的`,却是压制了我许久想念的心,最终想要释放。
没有人打算支持我,
我都败下阵了。
心很冷,
冷冷的看着朋友,
眼里的伤透底的映像在她的眼中。
此时此刻,
明白自己的心有多痛,
她们那些旁观者,
还是感受不到的心理变化,
自己是慢慢慢慢的用忍来吞噬快要出声哭泣的眼泪。
我不快乐,
尤其是从你也放弃的那天。
我不挽留,
因为我有我的无奈。
我笑着和你说我没事,
其实心里已经有事一大半了。
笑着和你说要快乐哦。
其实心里已经不快乐一辈子了。
笑着和你说你们好好过,
其实心里已经不好过了即将下午的一天。
笑着说我以后会联系你们的。
其实心里已经打算销声匿迹。
我还能作什么?
你已经不爱我了。
我明白在范畴里微笑得很虚伪,
可我还得笑。
因为现实没有多少真心微笑,
好多微笑下藏着泪水。
好多幸福下藏着无奈。
好多快乐下藏着卑微。
丫头离开你,很想问你,
真的不在乎了吗?
可是没勇气。
因为你们现在很幸福,
我不想去打扰。
■演讲 周海宏 整理 解放日报记者 徐蓓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在一项在线课程中,做了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演讲。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问过周海宏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艺术?在演讲中,周海宏这样回答——让孩子学艺术,是为了培养孩子体验幸福的能力。
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要高得多。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下的民族。中国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都与审美有关。
“要想幸福,热爱艺术”。我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让艺术和科学一样,成为振兴中华的基石。
——周海宏(图片由混沌研习社提供)
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艺术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与问别人“为什么要喝茶”的性质是一样的。茶、咖啡、酒都不是生存必需品,完全可以没有。但是我们能够想象生活中没有茶、没有咖啡、没有酒吗?
为什么在中国要特别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么多年来,艺术在中国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在中国的中小学里,如果要停课的话先停什么课?一定是音乐、体育、美术这三门。
现在很多家长要求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凡是和考试、加分无关的事,一律被看作是“浪费时间”。有的家长在网上秀自己的育儿经: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而这其中,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一切和升学无关的东西都没有。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把它叫作“结构失衡”——影响人一生幸福的很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让孩子们学,却让他们学了大量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是“程序失当”。人的素质发展有关键期,在这一时间段内受到的教育会影响终身;而错过这个时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很多家长让孩子的童年过早地被理性的、知识性的东西填满。当他们在进行所谓的“早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其实他们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他们剥夺了孩子艺术素质的养成和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需要感性素质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种是理性的,一种是感性的。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与艺术,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学习科学,可以了解世界;学习艺术,可以美化世界。
如果从小不重视孩子艺术素质发展的话,会使孩子的一生缺少幸福感。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不只是要完成某一件工作或是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我称其为感性素质。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而乏味?因为这个人的感性素质低,往往就忽略和放弃了对环境对生活的要求。
再比如,一对夫妻吵架,导火索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妻子想买好看的,丈夫认为不需要为此多花200块钱。表面上看,这是夫妻之间有分歧,实际原因就在于双方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同,双方的感性素质有高低。感性素质高的人,往往更愿意为美、为享受付出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夫妻在装修新居的时候特别容易吵架的原因。
我有一次坐游轮去桂林旅游。在游轮上看见有两位乘客,从头到尾整整3个小时一直在睡大觉。有些人旅游就是这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和这些感性素质低的人搭伴——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是睡觉就是打牌。
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要高得多。感觉麻木,使很多人失去了本来能够体验到的幸福生活。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谈幸福可能比较玄乎,那么我们来谈一谈感性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在当下的重要性。
过去曾有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的产品相比发达国家的产品,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外观平平,工艺粗糙,使用不人性化。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产品的设计者感性素质低。
其实,产品的品质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功能,要实用。一个杯子只要能把水喝进嘴里,功能就算满足了。二是审美。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构成一个产品的品质。
从能喝水的普通杯子,到有一点设计的杯子,再到设计感很强的杯子,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而是审美,是感性的质量。由此,产品价格随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增加。
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家,可能由于自身的感性素质不高,一到产品升级换代的时候,就到了瓶颈,始终突破不了。他们搞了很多新功能,却忽略了审美的提升,不舍得在外观上增加成本。最后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并不在于功能的不同,而是体验不一样。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它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感性的智慧。
我甚至觉得,未来是人的感性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对企业来说,提高员工的感性素质,生死攸关。为什么说是生死攸关?大家还记得一款叫做波导的手机吗?当年,波导手机曾经投入几个亿的巨额广告资金,但是由于外观难看、使用不人性化,惨遭淘汰。
过去几年,我几乎每年都去华为公司。一次我给华为研发团队做讲座,华为的一位管理人员回忆说:华为当年出一款手机,小样打出来时才发现,手机的长度比设计长4毫米,厚度也比设计厚2毫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时企业员工都没有把外观审美当作硬性要求。华为的员工中97%都是理工科出身,而中国的理工科教育严重缺乏审美和艺术教育。所以后来,华为决定把他们的产品设计中心放在法国,把质检中心放在日本。
前两年,我发现华为的一款新手机上没有品牌的标识,立刻打电话去问。华为的一位高管解释说,这种金属拉丝表面印图案特别不好看,就没有印。能够为了美观而不印商标,可见他们把审美放在了怎样的高度。
让爱美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要提升国民的感性素质,出路在哪里?
毫无疑问,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我们要让“爱美”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下的民族。中国古代文人的四技是什么?琴棋书画,都与审美有关。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普遍缺乏审美意识的原因,和我们长期以来压制人们对美的追求、不重视艺术教育有关。
其实,对艺术的审美是人类的天然本能。我们的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对美的感官愉悦、感官享受的需要。国民的感性素质是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化创新的基本保证,是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柱。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而缺少艺术审美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人生,缺少审美追求的社会是野蛮生长的社会。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感性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在童年,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偏好的关键形成期是在童年。
我经常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比如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米老鼠和唐老鸭》《花仙子》《蓝精灵》等等。而现在的孩子们看的又是些什么呢?当孩子们在看制作拙劣、桥段恶俗,甚至包含大量错误价值观的动画片时,你能指望他们长大以后拥有良好的审美品位?
【缺乏安全感的说说】推荐阅读:
缺乏自信心的危害06-19
领导干部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09-28
干事创业缺乏创新精神10-21
碘缺乏健康教育课10-25
碘缺乏病实施方案06-10
碘缺乏病健康知识讲座07-12
幼儿园碘缺乏病防治09-22
家庭妇女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09-30
5月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活动方案10-01
安全知识:拼车的安全隐患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