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物质测验题(共8篇)
(二)常见的物质(氧气、碳、金属)
(满分100分,40分钟完成)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1.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
D.燃烧、呼吸等都是有氧气参加的氧化反应
2.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通电使水分解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D.氯酸钾加热分解
3.小兰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4.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跟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要加热B.氧化铜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都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D.都是置换反应
5.点燃下列各组混合气体:①CH4、CO;②H2、CO;③H2、空气;④CH4、O2;⑤煤气、空气;⑥CO、CO2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⑥
6.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的铁粉是黑色的固体B.不能用铁壶长期存放食醋
C.铁的活动性比锌强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
2006年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题
(二)B卷第1页
7.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O2 2CO3 CaCOCO2 高温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B. 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D.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8.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以煤为原料制造医药B.用干冰人工降雨
C.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油D.用天然气作燃料
9.下列物质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分解。其中,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氧化物的是
A.H2OB.CaCO3C.KClO3D.KMnO
410.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H2SO4B.CuSO4C.Al2(SO4)3D.AgNO
311.实验证明点燃的镁条在CO2气体中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碳单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器灭火
B.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Mg + CO2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只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D.不是一切物质的燃烧都要在空气或氧气中才能进行
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锌粒放入稀盐酸中B.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C.木炭粉与氧化铜混合加热D.一氧化碳在高温下通过氧化铁
13.将可能含有CO、CO2、N2、H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炽热的焦碳、澄清的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和浓硫酸(设每通过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反应完全),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2、COB.N2、COC.N2、CO2D.N
214.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使用了二氧化锰做催化剂B.都是分解反应
C.生成物都是两种D.反应时试管口都需要向下倾斜
15.往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AgNO3、Cu(NO3)2和Mg(NO3)2B.Cu(NO3)
2、Mg(NO3)2 和Fe(NO3)
2C.Fe(NO3)2和Mg(NO3)2D.Cu(NO3)2和Fe(NO3)22MgO+ C
2006年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题
(二)B卷第2页
二、填空题(48分)
16.(12分)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17.(3分)已知氨气(NH3)具有还原性,把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结果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亮红色,同时有氮气和水蒸气生成。写出氨气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11分)下列物质中,常温下甲为液体,乙为固体,C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在A中燃烧时火星四射。它们之间有右图所示转化关系:
B 点燃 高温D E 点燃(1)写出甲、乙、F的化学式:甲乙F
(2)写出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C与E的反应中,体现了C的性。
19.(7分)四氯化碳(CCl4)是一种无色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用作溶剂。四氯化碳沸点低,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当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成沉重的气体覆盖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就能隔绝空气而灭火,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剂。由于四氯化碳在500℃以上时,可以与水作用,产生有毒的光气(COCl2)和一种常见的无氧酸,所以用它做灭火剂时,必须注意空气流通,以免中毒。请根据上述分析归纳四氯化碳的相关性质,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物理性质
2006年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题
(二)B卷第3页
(2)化学性质
(3)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0.(10分)正确连接如下图所
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
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
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1.(5分)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净化水,其中等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2)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你设计另一种方法(简述步骤、现象和结论)。
三、计算题(7分)
22.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上通过的《京都协议》中明确规定:发达国家要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若用36g氢气转化二氧化碳,则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升?同时又能生成多少克化工原料乙烯?(已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2006年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题
(二)B卷第4页
2006年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题B卷
(二)常见的物质(氧气、碳、金属)参考答案
16.(12分,各3分)
① 2H2 + O
2③ H2 + CuO 2H2O② 2H2O 2H2↑ + O2↑ Cu + H2O
④ NaOH+HCl === NaCl+H2O(其他合理的答案均给分)17.(3分)2NH3 +3 CuO N2 + 3H2O + 3Cu
18.(11分,化学方程式3分,其余每空2分)(1)H2O、C、H2(2)3Fe + 2O2Fe3O4(3)还原
19.(7分,化学方程式3分,其余每空2分)
(1)无色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沸点低,蒸汽比空气重。
(2)四氯化碳可以与水作用,产生有毒的光气(COCl2)和一种常见的无氧酸。
(3)CCl4 + H2OCOCl2↑+2HCl↑
20.(10分,化学方程式3分,其余每空2分)
(1)④③⑤⑥①②(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 + 3CO2Fe + 3CO2CO2+Ca(OH)2 == CaCO3↓+H2O
21.(5分,第1小题2分,第2小题3分)
(1)蒸馏(2)分别取样,加入少量肥皂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三、计算题(7分)
22.(7分)解:设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CO2的体积为x,生成乙烯的质量为y
2CO2+6H2===C2H4+4H2O(3分)881228
1.977g/L x36gy列式解得:x=133.5L(2分)y=84g(2分)答: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CO2的体积为133.5L,生成乙烯的质量为84g。
2006年中考化学复习训练题
一、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考查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相关概念都经常出现在考试中,解析过程中很容易因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基本概念运用不灵活而出错,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狠抓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物质的量、摩尔是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刚刚接触到的新概念,相对比较抽象,这就造成了同学们对其比较难理解,我们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国际单位制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的引入,明确物质的量是一个词,不可分开,它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 (N) 与阿伏伽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是一个“堆量”。同时我们要注意,学习物质的量要注意微粒名称,如,18g水是1mol,其中所含的H2O分子为NA个,但含有的H原子为2NA个。同时要注意区分质量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区别,如,1mol H2O的质量是18g,而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1。
二、对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考查
阿伏伽德罗常数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年年必考,在学习这一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在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时要注意其与微粒名称的关系,并注意SO3、H2O、CCl4等物质在标况下的状态不是气体。
例2.(2011广东)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 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
D 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试题解析:题目的设置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转换。因为A中给出的条件是常温,很多同学受到这一条件的影响,认为这一条件下的NO2不是0.5mol,实则质量不受外界条件影响,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很容易错选,但因为NH3·H2O是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导致溶液中OH-少于0.1NA,故B不正确;C中常温常压下,CCl4是液态,22.4LCCl4不是1mol,且就算CCl4是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也不是1mol,因此含有的分子个数不是NA个,故C选项也不正确;D中1molFe2+被氧化生成Fe3+只能转移NA个电子,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
常见错误:解析过程中易漏选A,错选C。漏选A是因为忽略了质量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任意情况下23g NO2都是0.5mol;错选C主要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即便忽视了CCl4的状态,常温常压下的22.4L气体也不是1mol,所以C选项是明显的错误。
正确答案:A
三、对阿伏伽德罗定律进行考查
阿伏伽德罗定律是一个考查气体时经常使用的定律,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只适用于气体。2.只适用于相同状况下的气体。在解题中要注意: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都是22.4L,但1mol气体体积为22.4L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我们在解题中要特别注意运用22.4L·mol-1一般必须是标准状况,其他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1。
例3.已知阿伏加德罗定律广泛应用于气体分析中,下列有关阿伏伽德罗定律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目的SO2和Co质量相等
B 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C同温但是不同压强下,等质量的N2和Co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D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
试题解析:本题对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进行了考查。A选项是标准状况,但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时,S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是1:2,因此质量比64:56,所以A错误;因为B选项中没有规定外界条件,因此不能确定一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确定各自的质量,B错误;C选项中虽然压强不同,但对于分子量相同的N2和Co来说,质量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又因为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D选项中忽视了外界条件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外界条件改变,则气体体积一定改变,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常见错误: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外界条件对气体体积的影响,而错选B或者D。
正确答案:C
四、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各级考试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一般集中于两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考查难度一般不会很大,在各种题型中都可能会出现。在溶液浓度进行计算时,要注意c=n/V、c=的运用;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时,要注意操作流程、容量瓶的结构和规格、实验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例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称量硫酸铜粉末16.0g,溶解于100mL水配成溶液100mL 1mol·L-1Cu-SO4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所用NaOH已经潮解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C配制溶液时,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加水使液面达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所使用的容量瓶使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后,直接用于溶液配制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针对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对于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考查。配制溶液时,所说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所以A选项错误;B中所用NaOH已经潮解可以造成所取用的溶质偏少,浓度偏低,因此B也是错误的;C中摇匀时,已经达到了标准浓度,摇匀后溶液体积减小,是因为溶液挂在了容量瓶的内壁上,此时加水,将导致溶液浓度降低;D中使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不影响溶液浓度,所以正确。
常见错误:解析过程中很容易选择溶解于100mL水配成溶液而错选A,我们要注意在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述中,体积是指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还有一些同学会因为对溶液配制过程掌握不扎实而错误的选择C。
正确答案:D
一、把握重要的突破口
1.重要物质的颜色
(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2)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3)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4)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常见物质的状态
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3.重要的反应条件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4.关键的反应特征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7)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5.特征元素和物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8)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二、常用思路方法
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主要解题流程
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四、经典习题例析
1.文字叙述型
例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解析该类题中往往会有明显的现象特征,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
(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无“氯化铁”;“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碳酸钙或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硫酸钾与氯化钡。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硝酸钠的存在与否。
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硝酸钠。
2.框图型
例2图1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1所示关系回答:
图1
(1)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种。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解析(1)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
(2)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3)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H2+CuOCu+H2O或3H2+Fe2O32Fe+3H2O。化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
nlc202309020156
3.表格型推断题
例3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HCl、BaCl2、MgSO4、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1
ABCDE
A↓——↓
B↓↑—↓
C—↑——
D———↓
E↓↓—↓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BCDE;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题中表1的现象A有2个“↓”,B有2个“↓”一个“↑”,C有1个“↑”,D有1个“↓”,E有3个“↓”;表2对应的现象是BaCl2有2个“↓”,K2CO3有2“↓”一个“↑”,HCl有一个“↑”,NaOH有1个“↓”,MgSO4有3个“↓”,故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表2
BaCl2K2CO3HClNaOHMgSO4
BaCl2↓——↓
K2CO3↓↑—↓
HCl—↑——
NaOH———↓
MgSO4↓↓—↓
4.关系式转化关系型
例4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K2SO4+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B;C;D;E;F。
解析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应式(2),因为D为“蓝色沉淀”,故可推得D为Cu(OH)2;可推得C为CuCl2。然后在(3)中可推得B为HCl,在(1)中可推得A为CuO。
5.流程图式
例5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E,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反应④。
解析该题应以两种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采用顺推与分层法相结合轻松解题。A为绿色粉末,分解成三种物质,说明它是Cu2(OH)2CO3,而Cu2(OH)2CO3分解可以生成CuO、H2O和CO2,题中提示G为蓝色溶液,所以D为CuO,G为CuSO4或CuCl2;B、C为CO2和H2O,学生对它们之间生成H2CO3比较熟悉,而题中是两种生成物,这就要求不可忽视CO2和H2O发生光和作用生成C6H12O6和O2。
通过图示提示E和H加热生成D,则说明E为O2、H为Cu,而Y为Zn、Fe等活泼金属。
答案:(1)CuO;O2;H2SO4(或HCl、HNO3)
(2)①6CO2+6H2O光叶绿素C6H12O6+6O2
②Fe+CuSO4Cu+FeSO4
(收稿日期:2015-08-03)
警示教育知识测验题
单位: 姓名:
一、选择题
1、《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所称职务犯罪,是指。A、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单位收到有关建议后,应当在 日内采用书面形式向提出建议机关报告整改情况。A、10 B、20 C、30
3、涉嫌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A、个人受贿数额在1000元以上的; B、个人受贿数额在3000元以上的; C、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4、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管辖的范围,具体的犯罪有 种。A、55 B、57 C、59
5、晋商精神包括 和群体精神。
A、奉献精神 B、进取精神 C、敬业精神
二、判断题
1、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不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2、“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
3、违背公平、公正原则,在经济、组织人事管理活动中,谋取竞争优势的,应当认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4、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吏卒()黎庶()巍峨()峻岭()
纵横()烽垛()隘口()锦绣()
巡回()目睹()塑像()发掘()
弩兵()驷马()车千乘()解剖()
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隧道矍烁过滤淹埋B.严峻销蚀涪陵矗立
C.欣慰抵消凝重记载D.暴露陈列迄今碑林
三、下面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莫名(名称)偃旗息鼓(放倒)姿情(放纵)
B.聊叙(姑且)声色俱厉(都)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C.偌大(这么)深恶痛疾(疾病)坦荡如砾(磨刀石)
D.业已(事业)拍案而起(长桌)秀颀(美丽)
四、简答。
1.概括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第二节的大意。
2.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第三节诗歌主要运用了的方法,作用是。
4.理解“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这句话的含意。
第一部分:基础与积累(30%)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6分)
fěicuìzhǎnlǎnlínɡqībāsuìwànxiànɡɡēnɡxīn
()()()()
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4分)
1、端午节春节重阳节清明节除夕中秋节
2、叔父爸爸伯父祖父哥哥
三、请找出错别字划上“”,改正后写进括号里。(4分)
锋拥而至()肃然启敬()扑实敦厚()美不盛收()
拾金不味()洪堂大笑()夸夸其淡()语重深长()
四、请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4分)
a、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不同。
b、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毫不混乱。
c、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非常牢固。
d、他()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五、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这是宋代诗人写的。
2、“,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唐代诗人写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六、请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改为反问句:
改为“被”字句:
2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五、阅读答问。
(一)亲近长沙(节选)
○1长沙,一个历史大遗址。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在中国屈指可数。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郭错落其间。汉代定王台、贾谊故居,唐五代的园林、寺庙,宋代的书院,明代的王府、城阁等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2杜甫那年有感于长沙的秀丽山河和繁华市景,随口吟唱《清明》:“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齿膝。”在杜甫之后,诗人杜荀鹤、李白、柳宗元、刘长卿、杜牧、李商隐、欧阳修、范成大、杨万里、袁牧……纷纷赶来,“一为迁客去长沙”,美丽的山水让这些文学巨匠们激动不已,按捺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都争着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吟诗作赋。一生忧郁的宋代词人戴复古,一至长沙心情就像春天般愉悦,就泼墨挥毫。连从未到过湖南的明代名臣于谦也写了《壁间画潇湘八景》,为长沙壮色。
○3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上谕上,把长沙称作潭州。皇帝金口玉言,长沙就叫潭州了。在这之前,长沙曾叫青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王统一天下,楚王惊恐之余,答应“献青阳以西”。后来,人们按星宿分野,把与轸宿“长沙星”对应的这块地方叫长沙,或曰“星沙”。长沙还有“万里沙祠”、“沙长如米”、“长沙洲”、“祭祀女神的地方”等说法。每一种说法都能演绎出一段美丽的传说。
○4长沙名称的演变,折射出这座古城数千年的沧桑。在尧帝之前,长沙为扬越之地,属古三苗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把熊湘封给他的儿子少昊,熊湘即为长沙。炎帝教耕,“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舜帝南巡,“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禹分九州,长沙在荆州境内,至今岳麓山还留有禹碑、禹迹蹊等胜迹。春秋时期长沙被纳入楚国版图,战国时已建城邑,为楚南重镇。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长沙郡名列其中。自此,长沙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治所存世,历代相传。北魏人郦道元在公元5秋天到了长沙,住月余,在《水经注》中写到了长沙。他的笔下,长沙为商船云集之所,水面广阔,商船云集,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和繁荣。
○5而从湖南全境看长沙,清人卞宝第做了很好的描述:“(湖南之地)以长沙一郡为抚治,卫内则资乎衡、宝、岳、常,捍外则恃乎辰、沅、永、靖,(长沙)居中控驭,远驾不劳。”按卞宝第的说法,长沙后来成为湖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很自然的`事了。
○6三千载春秋几许;三千年云月几许;我要说,感谢三千年的人文给我的长沙辉煌瑰丽的赠予!
1.本文是从、、等方面来介绍长沙。
2.文中第○2段列举了一大批文学巨匠纷纷以长沙吟诗作赋的事例,这些文学巨匠这样做的原因是。
3.下列名称中不是长沙曾用名的是()
A.潭州B.青阳C.熊湘D.三苗
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采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提出了发展长沙、建设长沙的观点,表达了热爱长沙、亲近长沙的感情。
B.本文主要通过描绘长沙的美丽景色来抒发作者热爱长沙、亲近长沙的感情。
C.本文主要通过列举史实、引用史料来表现长沙人文积淀的厚重,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热爱长沙、亲近长沙的感情。
D.本文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句式整齐,语言通俗,朗朗上口。
(二)
甲: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19尾石鱼,题刻174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8段,记载了唐代之后共1200余年间72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惟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乙: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淹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1.甲段文字从表达方式看是,乙段文字是。
2.甲段文字画线句主要使用的方法,作用是。
3.甲段中加点字的词语是否可以删去?说说为什么?
4.解释词语。
栩栩如生:
责无旁贷:
矍铄:
5.乙段主要从、、等方面对葛修润进行了刻画。
6.说说葛修润“面容极其凝重”的原因是什么?
7.“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失职”这句话表意作用是什么?
8.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略
二、A
三、B
四、
1.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情景。
2.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想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景,想到了今天这里人们幸福安宁的生活。
3.对比。突出了变化,表现人们幸福安宁的生活,歌颂了英烈们勇于献身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精神。
4.含意:写出了人民对英烈的敬畏、热爱、纪念之情。
五、
(一)
1.景观(或市景)名称的演变、历史变迁(或沧桑)、地位。
2.有感于长沙的秀丽山河和繁华市景(或被……吸引)
3.D
4.C
(二)
1.说明;描写。
2.列数字,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白鹤梁的珍贵价值。
3.略。
4.略。
5.动作、神态、语言。
6.想到白鹤梁的未来,作为科技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
7.表现了葛修润作为科技工作者勇于承担责任(为人民、为祖国负责任),热爱文物、热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8.说明白鹤梁在水文、艺术方面珍贵的价值。
【励志故事】
活到老,学到老
一位老先生去报名参加日语班课程,初习班小姐以为老先生是帮别人报名,没想到是老先生自己要学,于是好奇地问:“伯伯,您多大年纪了?”
老先生回答说:“六十八岁。”小姐告诉老先生说:“要学会,需要两年的时间,到时候您都已经七十岁了。”老先生笑着对她说:“如果我现在不学,两年后会是六十六岁吗?”
上进是不分年龄的,一旦订立了目标及方向,就必须实施行动,勉励自己时时努力。学问大多都是经由日积月累的学习、努力、成长而堆砌出来的,只要有心永不嫌晚,有什么比“起而行”更为重要的呢?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提供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验题,能够帮助大家学好小学阶段的所有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准备了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模拟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模拟题2016
一、看拼音,写字词。
Yùnniàngsìnüèdǒusǒuzhìkǎokǎnkě
()()()()()
yìwòhèjīzǔzhì
香味四()()土沟()()形()
二、比一比,再组词。
恼()趟()噪()咨()吨()
脑()躺()燥()资()钝()
三、照样子,写词语。
踢球捉迷藏
软绵绵绿油油
朵朵鲜花片片爱心
开开心心大大方方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仰着头迈着大步。()
2.招呼、引导、同伴。()
3.明亮而有光泽。()
4.春天时节花朵叶嫩。()
dǎnqièzhàojízhūweìjìdùchéngxiàng
()()()()()
二、找出错别字画上×,改正后依次写进括号里。(5分)
1.诸葛亮叫船上的军士一边雷鼓,一边大声那喊。( )( )
2.晏子为了唯护自己的人格和遵严,机知地同楚王展开了唇枪舌战。()() ()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6分)
理直气()()无不克()无不胜负()请罪
完()归赵()心协力神机()算天()地设
1、诸葛亮的()令人惊叹不已。
2、明天的比赛,我们一定要(),争取第一名。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2分)
1、为难()
A、做起事来费事的B、使感到困难C、不好
2、推荐()
A、推举,介绍B、献,祭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周瑜很聪明。周瑜心胸很狭窄。(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李明对老师说:“我叫李明,是从重庆转来的。”(改为转述句)
五、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草船借箭》一课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相关内容改编的。()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3、《将相和》一课中的将是指蔺相如,相是指廉颇。()
六、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6分)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孔明借东风——
3、关公赴会——
4、徐庶进军营——
5、梁山泊的军师——
6、孙猴子的脸——
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原因是
(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课文《将相和》回答问题。(15分)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2分)
2、请为这个片断加个小标题:(2分)
3、“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在文中指什么?请用“——”画出来。(2分)
4、廉颇很不服役气,是因为
后来负荆请罪是因为
这说明他是一个的人。(3分)
5、“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蔺相如这样做的原因是:
这可见他是一个的`人。(4分)
6、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这时,他也许会说:
(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仍然果然)有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是卞和所献,()这块玉就被成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2、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3分)
3、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2分)
欺君之罪:
象征:
4、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它有什么特点?(4分)
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玉。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华的人虽然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华最终将会显露。
三、第三部分:习作(35分)
你读过四大名著中的哪些故事?请以“我读了之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一、楚加耶夫试剂
这个试剂是1950年由俄罗斯化学家楚加耶夫合成的, 它的称谓就是叫做楚加耶夫试剂, 当时是用于鉴测镍 (Ni2+) 离子含量的一种试剂, 到现在为止就是用于定性分析中专门用来鉴测矿物中镍 (Ni2+) 离子含量的最好的试剂。
从1952~1964年间俄文译成汉文出版的化学分析类教科书中, 1964年北京大学翻译出版的分析化学教材中都译成了楚加耶夫试剂, 1978年以后英文翻译出版的教科书如《分析化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79年出版) 、《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年版以及一些化学杂志中, 楚加耶夫试剂译成了“二甲基乙二醛肟”“二乙酰二肟”“丁二肟”“丁二酮肟”等多种称谓。这样一种物质这样多的称谓都是代表楚加耶夫试剂, 给分析化学教学和学习者带来一定的误解, 对于化学词典的编写也造成一定的困难。现代化学中都采用“丁二酮肟”这个名称, 也符合国际通用名称, 比较科学地解释了这个物质的性质、功能结构、分子构造, 而且容易理解和应用, 把它译成维语也比较规范, 不论它在历史上有过几种称谓, 就是一种试剂——楚加耶夫试剂。
二、醋酸
醋酸是一种常用的物质, 是食醋的主要成份, 属于地方称谓, 食醋中醋酸含量高于5%时, 就叫做醋酸, 如果食醋中, 醋酸含量低于5%时, 我们把它叫做食醋。醋酸也叫做乙酸, 不论它的称谓是醋酸还是乙酸, 它的结构是不变的, 都含有两个碳原子, 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 通常状态下, 室温15℃以下时, 醋酸浓度变为36%~37%左右, 形成稍微冰状沉淀, 我们把它称为“冰醋酸”“冰乙酸”, 醋酸与NaOH反应生成“醋酸钠”“乙酸钠”“冰酸钠”“冰醋酸钠”“冰乙酸钠”等几种称谓。这样一种物质怎么多的称谓, 对于教学和学习者都带来比较模糊的概念性错误, 解释这类物质时, 一定要讲明, 醋酸类是我国地方称谓, 乙酸类是国际上通用的称谓, 这两种称谓国内各类教材都在使用。
三、三元配合物
这种物质是由不同的三种成份组成, 我们所鉴测的离子首先与某种有机配位体配位, 形成带正电荷的配离子进入有机配位体的空轨道, 先生成“二元配合物”, 然后这个“二元配合物”再与一个带正或负电荷的有机配离子或无机配离子配位形成一种“缔合物”, 这种物质为了区别于高价态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体, 以前出版的一些教材中“三元配合物”的旧称谓是“三元络合物”。1982年以前的各类化学分析出版物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称谓, 例如:“多元配合物”“混合络合物”“多核配合物”“多核络合物”“异核配合物”等称谓, “三元”变成了多种概念, 众所周知, “多元”大于“三元”、“多核”不同于“异核”、“异核配合物”中的“异”, 只能表示“三元配合物”中的一个核为异核。“三元配合物”中的“元”也不同于酸碱中的一元、二元, 它也不含H+和OH-, 所以讲解此类物质时, 一定要解释其结构特征, 不论它有几种称谓, 就是一种物质——“三元配合物”。
四、邻菲罗啉
这个物质很早以前就是用于鉴测Fe2+二价铁离子存在的一种专属显色剂, 它与Fe2+形成红色配合物, 1978年以前的一些出版物中, 它也有多种称谓, 例如:“邻菲咯啉”“菲咯啉”“菲罗啉”“邻菲罗啉”“菲绕啉”“二杂氮啉”“邻二氮菲”“邻杂氮菲”这样多的称谓的确对学习者带来困难, 现代化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是“邻二氮菲”这个名称。 “邻菲罗啉”这个称谓有些书也在使用, “邻二氮菲”符合国际通用名称, 能够科学地解释这个物质的邻位连有两个氮原子, 它的显色功能直接与氮原子有关系, 从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不难看出, 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上述几种称谓都是虚拟称谓, “邻二氮菲” (O-Phenanthrolierlydralne) 英文, 是国际通用的称谓。
五、铬天青S
这个物质是一种青蓝色的显色剂, 专门用鉴测Al3+铝离子的存在, 它与Al3+溶液形成紫色的二元配合物, 早期出版的一些出版物中“铬天青S”写成了“络天青S”“络天蓝S”“阿贝尤”等称谓, 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应该加以区别进行解释,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铬天青S”中不含有“铬离子”Cr3+、Cr+6, 由于这种显色剂的颜色与Cr3+离子颜色相同, 我们认为“铬天青S”是一种虚拟称谓, 不能代表它的结构特征, 只是它的水溶液是青蓝色的。需要指出的是 (S) 是硫元素的化学符号, 也是国际通用的符号, 它的成分中有硫原子 (元素) , 所以必须注明“铬天青S”。“阿贝尤”——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这个物质最初是从这种植物中制取的, 所以也使用了这个称谓。
六、六亚甲基四胺
这个物质在1965年以前的一些出版物中的称谓是“优洛托品”“优络托品”等, 用于商品标鉴, 1978年以后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出版物中名称改为“六亚甲基四胺”, 比较全面地解释了分子的结构, 取代基的位置和性质, 旧的称谓不再使用, 《六亚甲基四胺》也是国际通用名称。
七、铜试剂
这种试剂是专门用鉴测Cu2+ (铜离子) 的试剂, 但是试剂中不存在Cu2+离子, 它与Cu2+形成稳定的整合物, 所以叫做铜试剂。过去一些出版物中出现过“铁铜试剂”, 应当加以区别。
以上探讨是笔者对一些物质的认识, 望有关专家和读者提出意见, 不足之处请予指正。
摘要:文章对化工分析专业一些常见物质称谓的解释, 历史上沿用的名称和地方虚拟名称, 与现代化学名称进行了比较。这些物质的历史来源、一种物质多种称谓与国际通用名称的关系等。
关键词:化学,一种物质,多种称谓
参考文献
[1].元宇.中国化学史话[M].南京:江苏科学院出版社, 1979
[2].王明德, 江崇球.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抓住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即题眼),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的知识,如(仅列一部分):
1. 碳酸盐能溶于盐酸或硝酸,并放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2.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
3. CuSO4粉末为白色,但它的晶体——CuSO4·5H2O(胆矾)却显蓝色,但胆矾受热后又会变成白色(CuSO4)。
4. 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
5.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下面把初中科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可以含有____。
分析:该类题中往往会有明显的现象特征,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问(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无“氯化铁”;“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碳酸钙或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问(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硫酸钾与氯化钡。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硝酸钠的存在与否。
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硝酸钠。
练习: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据上实验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 ,可能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B;C;D;E;F。
分析: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题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之后又可推得E为K2SO4。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应式(2),因为D为“蓝色沉淀”,故可推得D为Cu(OH)2;再结合E为K2SO4,可推得C为CuSO4。然后在(3)中可推得B为H2SO4,在(1)中可推得A为CuO。
练习: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A;B;C;D;E。
三、流程线式推断题
例3现有全透明液体物质A和固体物质B,用其进行实验的步骤和产生的现象如图1所示。
(1)根据上述变化可推断A、B、C、D、E、F6种物质的名称依次是: 、 、 、 、 、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C+KOH→ 。
分析:本题的突破口有两处:(1)初中科学中红褐色沉淀仅有Fe(OH)3,据此可断定E为Fe(OH)3,E受热后生成的固体物质B是Fe2O3;(2)由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F的生成特征可知F是BaSO4,经逆推知D溶液中必含SO42-,其阳离子是KOH溶液中的K+。从C+KOH→D(K2SO4)+E[Fe(OH)3]↓的变化中可知C为Fe2(SO4)3溶液,再从A+B→C[Fe2(SO4)3溶液]+H2O的变化中可推出A为H2SO4。
练习:有NaCl、NaOH、BaCl2、HNO3四种无色溶液,某同学仅用一种试剂X溶液(X是一种镁盐)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其实验过程及有关现象如图2。
四、表格型推断题
例4有A、B、C、D、E5种无色溶液,它们是待鉴别的硝酸钙、稀盐酸、硝酸银、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试验,结果记于表1。表中“↓”表示有沉淀出现,“↑”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变化现象。据表可以判断(写化学式)A为 ,B为 ,C为 ,D为 ,E为 。
分析:对于本题,不宜用常规的方法来解,我们可用下面的办法来解决:先横向写好各物质,然后在其下方标上与其它物质反应的情况。如下:
然后,看表中A,它与另四个反应中,有两个“↓”,两个“-”,再看图中只有BaCl2有两个“↓”,两个“-”,故A为BaCl2。依此可推得B、C、D、E分别为AgNO3,HCl,Na2CO3,Ca(NO3)2。
练习:a、b、c、d 可能是Na2CO3、AgNO3、BaCl2、HCl 4种溶液中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产生如表2现象。
则a、b、c、d 依次是()
A. Na2CO3、AgNO3、HCl、 BaCl2;
B. AgNO3、Na2CO3、BaCl2、HCl;
C.HCl、AgNO3、BaCl2、Na2CO3;
D. BaCl2、HCl、Na2CO3、AgNO3。
五、框图型推断题
例5 图3中有A、B、C、D、E、F 6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5种溶液和单质铁,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均可发生科学反应。试推断:B是 ,C是 ,F是 。(填化学式)。
分析:这类框图题难度较大,不像我们平时所做的推断题那样有明显的现象特征作为突破口,故这类题常常以与其他物质反应最多或最少的物质为突破口。解题办法如下:先按题中物质顺序写好,然后把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用线相连,找到最多或最少的连线物质,然后用假设法往下做。以本题为例,做法如下:
由图4可以看出,Na2CO3和H2SO4都能与另4种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我们用假设法确定:
(1)假设A为Na2CO3时,由图3可知只有D不与A反应,由图4可知只有Fe,故D为Fe,进而可推知B、E 应为H2SO4和Cu(NO3)2中的一种,而C、F应为Ca(OH)2和BaCl2中的一种,由图3可知C与F应该会反应,但Ca(OH)2和BaCl2却不会反应,故本假设不成立。
(2)假设A为H2SO4时,结合两图可知D为Cu(NO3)2,故B、E应为Ca(OH)2、Na2CO3和Fe中的一种,由它们的连线可知E只能是Fe。再由B、C、F的连线可知,F为BaCl2。因为 F为BaCl2,所以C只能为Na2CO3,B为Ca(OH)2。
练习:图5中的A、B、C、D、E、F分别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A、B、C、D、E、F各物质的化学
式。
六、计算型推断题
例6由钙、硅、氧3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其元素的质量比为Ca∶Si∶O=10∶7∶1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分析: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xSiyOz,则40x∶28y=10∶7,x∶y=1∶1,40x∶16z=10∶12,x∶z=1∶3,x∶y∶z=1∶1∶3,即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SiO3。
练习:足量的金属钠与18.4g甘油(科学式为C3H8O3)发生类似于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逸出了0.6gH2。反应后,除H2外,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为(该化学式中的元素应按碳、氢、氧、钠的顺序书写)。
相信经过上面的分类阐述,对大家一定会有所帮助。其实,不管是怎样的题目,虽然都有一定的解题思路,但“根”在知识,“源”于实践。只要我们相信自己能行,积极尝试,任何成功都会来临。■
【常见的物质测验题】推荐阅读:
《物质的分类》教案07-15
常见华为面试题07-2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例题07-22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案07-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07-12
三级秘书资格证考试常见题05-29
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07-19
浙科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11-06
物质集中采购总结09-23
非物质激励更有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