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精选12篇)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1

随着“生本课堂”理念的不断推行,很多学校进行试点改革,但成效不大。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一些教师对“生本课堂”的理解比较浅显,把“生本课堂”理解过于简单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没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一些教师自认为对其主要思想把握地还不错,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实际上,一些教师并不理解“生本课堂”的真正内涵,认为就是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把以前的”满堂灌、输入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老师少讲,学生多说“的教学模式,把“生本课堂”理解为布置预习作业、设置课堂提问、分组讨论这样简单的几种步骤和形式,做到全员参与就可以了,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堂气氛活跃,把课堂变成一种走秀形式。其实这既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更不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本人就“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要弄清楚“生本课堂”的真正内涵

我认为“生本课堂”,应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具体地说就是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学生自主归纳结论。其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方式转变、结构转变,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学用。

教师只有在真正理解”生本课堂“内涵的前提下,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生本课堂”呢?

二、充分备好课,设计好“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有人认为“生本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只

是一个配角,学生才是主角。课堂上主要是看学生表演,轻松又简单。事实上则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不但没有得到相应减轻,反而是加重了,并更加具有挑战性。展示什么样的自主学习作业,设计什么样的开放性问题,课堂上如何应对学生交流、质疑,并引领更具深入地探讨,学生怎样有效地自主完成学习,都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去设计、去应对,好的课堂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这些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备课。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其一、精心“备”学生。

“备好学生”是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基础的环节。一是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谈话,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些方面已达到了何种程度,学生间的差异又怎样等等。二是预习新知,了解学生的现实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预习本,让学生在每次新知识预习之后,将预习中自己解决的问题、疑难的问题等写在预习本上,了解学生的现实学情。三是设置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精心设置作业、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探究,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活动有的放矢,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其二、精心设计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要精心设计“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课堂提问,捕捉课堂生成,进行有效提问。真正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对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敲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做到有效提问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一是问题要有明确性;设计的问题要明确: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问题要有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犹如爬坡一样,用点力才能上坡,又如摘桃一样,跳一跳,够得着。其次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

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问得太多,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问得太少,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三是问题要有激发性;首先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其次能激发探究的兴趣,便于唤起各种知识的联系。四是问题要有灵活性、首先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特别要提出的是,每一个问题都要促成学生思考、表达、讨论和交流。

三、“生本课堂”要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 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的习惯,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切入口。

当然,要真正上好“生本课堂”,需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前置性作业量的多与少,难度的深与浅,也需要我们把握好。关于小组建设,如何做到合理分组,实现小组有效讨论,做到全员参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教者倾心关注,课堂机智也促使我们去提高,以应对“生本课堂”随时冒出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思考、去实践,以真正实现“生本课堂”。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2

一是“翻转课堂”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在我看来,它旨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今后不教也能学。

二是“翻转课堂”,翻转什么,坚守什么?从学生的学习流程来看,“翻转课堂”一般由“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组成。课前“知识传递”过程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课堂上“知识内化”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先学后教”,翻转的是教学程序,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从改变教学结构来实现课堂转型。我以为,“学生能学的,自己先学,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更为困难或重要的问题”是“翻转课堂”的出发点,其坚守的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使命。

三是“翻转课堂”是课上课下的翻转,还是课堂内教与学的翻转?综观国内“翻转课堂”的试点学校,试验的是课上课下的翻转,这些学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毋庸讳言,这些试点学校基本上是教育较为发达地区的名校,且受益于较好的生源与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在我看来,就普通学校来说,不宜将大量的内容放在课前让学生去学,然后放到课堂来讨论,这样的话学生的负担会加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课堂内尝试教与学的翻转,即在课堂里让学生先学,在学了以后,每个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当然,到底采用哪一种方式翻转为好,需因校而宜,关键是要深入思考教与学的关系,翻转自己的教学理念。

四是“翻转课堂”是否会带来“知识碎片化”的教学风险?在“先教后学”的课堂里,教师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展开讲授的,但是“翻转课堂”的课堂结构是以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为线索的,原本一个完整的知识有可能会被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分割成一个个相互之间暂时没有联系的碎片。因此,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在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的学习活动之后,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整合起来。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20-01

1 设置合理的前置探究作业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前置性作业要体现出教学案一体性。设计前置作业前要求教师深入思考以下问题:(1)这节课的数学知识蕴含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2)通过教学能改善学生哪些思维品质。(3)教材是如何体现这些思想方法的。(4)怎样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2 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

有效的合作学习,除了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外,进行合作训练是关键。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准备。

首先让他们清楚在独立探究阶段在认真完成探究作业的过程中要找出自己对知识理解的薄弱点,和探究过程中的新发现。清楚“对知识理解的薄弱点”,是在交流阶段需要请教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的内容。在探究过程中的新发现,是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关键。其次教会学生如何做主讲,并有针对性结合实例培训主讲学生。让学生知道主讲人在介绍探究思路时,要讲清关键词或关键数据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注重结合实际去解释具体问题。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汇报小组就是一个整体,组内成员一定要相互协作,可以用组内互相补充的方式讲清对问题的理解或回答同学的质疑。有条件的小组可以用投影或是多媒体展示探究结果。三是学会交流。合作交流是生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而让学生学会结合主讲人汇报的内容随时质疑或提困惑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关键。这部分训练要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找出“桌子的角是直角,黑板的角是直角,数学课本的角是直角……”我这样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看到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这些直角,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些角都是直角的?我想知道这些角的大小是否一样等问题”。教师再次结合学生提出的疑问请主讲或汇报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如果在发现主讲人或汇报小组解答有困难时,教师再引导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最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整理总结:“结合几位同学的看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并在比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为了提高合作效率,教师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还要给学生讲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的不用深入讨论,重点要讨论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当出现分歧时,不要轻易听取某一方的意见,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小组长要抓住时机组织好辩论,看谁的办法更合理,更具有可信度再相信谁。如果在组内实在不能达成共识的,就要记录下来准备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3 精心预设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是与前置性探究作业紧密相连的,教师设计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关键,更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如二年级数学连续两个问题应用题设计以下合作学习内容。

3.1 补充条件或问题

(1)音乐兴趣小组有16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4人.———— ———— ———— ———— ?

(2)音乐兴趣小组有16名女生,———— ———— ———— 。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音乐兴趣小组有16名女生 ,———— ———— ———— 。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思考:(2)、(3)小题填条件时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3.2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几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几人?(思考:连续的两个问题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他们的联系是什么?)

括号内的思考提示就是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关键,因为这三个问题是在引领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问题思路是否合理。比如第三小题学生如果直接填“男生比女生少6人”,或者随便填一个“男生人数”,在小组交流环节学生就会结合思考提示去辨析是否合理。前置探究作业的第二题设计,思考:连续的两个问题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他们的联系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合作交流中解释清楚,解决第二个问题要用到第一个问题的结果。设计这样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要会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解题思路。不让前置探究作业变成一张题卡,学生只停留会做题这个标准上。

4 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

要做到交流形式比较灵活,而且人人能参与。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做到人人敢发言,人人想发言。其次让学生明确交流的方式,如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有小组代表交流,也可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学生要在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异议。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预设好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设想出相应解决方案。同时要估计好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并能做到在课堂上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亮点,有价值进一步探讨的错误认识,及时调整自己预设的引领思路,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教师要认真整理,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这些问题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资源。 其次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研究小组讲解思路,仔细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及时点评学生优点与不足。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拨,并学会结合教师的点拨调整自己的思路及抓住要点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并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5 设计切实可行的训练题目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基础性练习要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重点检查中差生学习状况。拓展性练习设计要结合所学知识点增加难度和广度,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能拓展学生能力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重点看优等生学习的情况。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前置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有机结合,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篇4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一节课是35-40分钟上课时间,期间扣除组织纪律一块,剩下的上课时间和学生作业时间非常少,所以必须在剩下的时间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课堂制度,并切实遵守。

要保障一学期课堂的顺利开展,开学初期课堂制度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学生作业阶段以及作业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必须遵守的制度,既是制度,就有奖有惩,比如我所教的四年级都实施的加减分制度,由竞争对手互相记下对方的扣分和加分。在课前准备阶段,如果一次工具没准备,扣5分,两次没准备,加倍扣分并请家长马上送工具材料;课堂教学阶段点名一次不扣分,点名两次直接扣两分;作业阶段不认真作业,在老师规定时间没达到老师要求的作业进度和作业质量当做没带工具处理等;其中课堂中由很大进步者和表现突出者有1-10分不等的加分奖励,材料准备突破美术书上常规要求,准备了其他有趣的材料者加1-5分;作业有自己独特想法者加1-5分等。制度出来后,必须落到实处的实施,才能体现制度的威严性,才能为一堂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课前准备阶段

1、工具材料的准备

有句话是‘光听不练假把式’,只有准备好材料,学生才能完整的上一节课。从一年级开始为了培养学生准备材料的习惯就向发放学生工具准备清单,每一节课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按照要求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渐渐到学生自己学会准备材料而形成一上美术课就要准备美术材料的习惯。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制作了,出作品了,有成就感了,才会对美术课更有兴趣,才会更自觉的上美术课,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听铃声进课堂

铃声响完,所有的同学必须马上回到座位休息。迟到的同学由竞争对手扣分,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值日生必须提早进行组织,如果忘记了也会由竞争对手扣分。学生渐渐有意识了,课前组织时间缩短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

3、精神抖擞问好,静默提示上课

在起立问好时,老师精神饱满的问好声音会感染大部分同学,起到收拢注意力的作用,如果还有同学没有进入上课状态,在问好之后,则可以静默数秒,用眼睛提示没有精神的同学,当全班基本上进入上课状态后,才请同学们坐下,迅速进入上课内容,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教学阶段

1、关注学生听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完全跟着备课思路走,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实施因材施教。比如在上‘棋牌乐’一课时,有个班当天状态特别好,我就取消了导入——新课——研究的教学模式,直接进入到研究部分,让学生自行看书研究,如果要完成这样的作业,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比较难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回答积极,把这节课的重点都找了出来,最后我进行了简单总结,学生就开始了作业。这样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2、有效提问,准确引导

一节课时间有限,要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达到教学目的,有教学意义。

比如有这样一个关于语文老师执教写景的课堂例子。师: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师:都去过哪里呀? 生:我去过青岛。生:我去过少林寺。生:我去过西安和临潼。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请看课文《小山村》。这样的对话其实都是‚正确的废话‛,耗时无效。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多加思考,深入研究一下这个细节,完全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比如: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去过什么地方? 生:北戴河。师: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我去过北戴河。师:好极了。生:我去过上海。

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上一个词吗? 生:我去过繁华的城市上海。

师:瞧,添上一个词,就把‚上海‛的特点说出来了。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

师:很好,把‚风景如画‛换一个词,你还会说吗? 生: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师:好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嘛!生:我去过道教发源地武当山。

师:你连武当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都知道,真了不起。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能增长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到神奇的《五彩池》去看一看,好吗?

同样是‚谈话‛,第二位教师却把谈话变成了一次语言训练,在不知不觉的聊天中,教孩子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得更生动、更精彩,这才是有效高效的课堂。

3、提炼语言,用动作表情来说话

语言,不仅是用嘴说,动作、表情也是辅助我们教学的语言。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句话多一个多余的字,一节课下来也会浪费不少时间。所以应尽量避免语言繁复,用动作和表情来提示,不仅节约时间,同时让课堂会更清晰。比如:老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当黄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学生:想!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样简单内容的对话,完全可以精简为一句话。

老师:当黄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时配上疑惑的动作和表情,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明白你的意图,也节约了上课时间。

四、学生作业阶段

1、提出作业目标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作业时间更短,因此,在学生作业前,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在作业时敷衍了事,甚至个别同学干脆做别的事情,影响周围的同学,会提出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作业质量和作业进度,以此检测是否认真听讲和认真作业。如果没达到,则按没带材料处理。这样最显著的一个作用是全班同学都会参与到作业当中去。

2、及时评价

学生在作业时,多少会有些不同的想法,老师在检查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向全班同学展示,不仅提高学生积极性,也会打开其他同学思路。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提出,让其他同学避免。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5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兰少莲

近几年来,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迅速发展壮大,本学期打造高效课堂的声浪又以迅雷之势迅速弥漫我们教学活动的各个角落。但几个星期下来,我却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迷失了方向。

第一、形式化贯彻新理念

新课改要求一堂课一定要设臵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一定要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到处是小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索,所有的结论都要学生说,无效的时间多了,有效的时间少了。学生说话多,论述少;动口多,动脑少;表层多,深层少,学生成了上帝。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教师只扮演者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臶”,“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滥用表扬,教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 “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可是如果老师不表扬学生,评课就会得到“对学生缺少激励评价机制”的“桂冠”。虽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学生并没有深思熟虑、拓展思维。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老师模糊,学生迷惑。究竟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和思维方法上优点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学生无从可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 怎样提高?

第二、绝对化贯彻新理念

在热闹的课堂上,过多的小组活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学生总是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文章里一些美的东西,也就感觉不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于是便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热情。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老师被誉为好的组织者,胡乱发言的学生被誉为富有个性思维。慢慢地,他们的心远离语文,只为了分数或表扬而学习。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双基备受冷落。

当然,说以上这些我并不是否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只是教师要依教学内容而把握学生“合作探究”的“度”,该探究时探究,该领悟时就得领悟。其实,我觉得语文不仅仅是靠说的,而是靠一种内心的感受,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只有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语文的魅力、感觉到他需要语文,才能使他自然而然地走进语文这个广袤的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现在的学生有什么时间静下心来感受呢?语文老师很累,既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学生的语文素养,结果语文课堂成了“四不象”。

第三、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出现问题: 小组成员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氛围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因为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要的氛围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课堂上几乎是反应快的学生主宰教学,思维慢的学生往往是目瞪口呆。第四、课堂教学阅读谁来主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 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课堂上造成教师不敢说话,只有要下课才抢着说上几句。让人觉得教学目标无法落实,有效教学难以实现。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6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课堂提问是否有 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提出教学中必须重视有效提问的论 断。并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提问进行了具体阐释, 即有效提问的概念 界定,基本特征,设计方法,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传授学生基本知识, 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 中,我们的提问有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标,这是为什么 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提问属于无效提问,无效提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问题本身设计不当,比如问题与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无关,问题偏难偏浅 脱离学生实际等;二是提问方式不当,比如提问时机选择不当,提问匆忙草率 不给学生思考时间等。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课堂会导致教学效率 低下,教学质量下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学中必须重视有效提问。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

有效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问应该是有效的,具体而言就是问题设计紧扣教 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中,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方式、过程、角度、内容,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算“有效提问”呢?就是提问要收到预期的效果, 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有效果”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笔者认 为必须符合四个基本特征: 1.目标明确。任何一节好的语文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 设计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因此,课堂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明 确的目的性,必须明确提出的问题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2.针对性强。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绝大多数学生 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难易程度应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时,教师还应针对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计问题,此为“因材施教”。

3.启迪性强。课堂提问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起点,有效提问应是经过认 真推敲的,问题设计精当,提问方式恰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新颖有趣。所谓“新颖” ,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 意料,能够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能够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所谓“有趣” ,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应该是有趣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重浪” ,有 的提问只能“吹皱一池春水” ,而有的提问则如“泥牛入海无消息” ,那么如何 使课堂提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有效提问的四 “点”设计法: 1.抓住兴趣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 如果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进行设计,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教学《孔乙己》时, 可以设计下列系列问题:人都应该是有名有姓的,那么孔乙己姓甚名谁?“孔 乙己”其名由何而来?在孔乙己的周围,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吗?这些情况 说明了什么问题?四个问题,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这样提问很自然地使学生 对“孔乙己”其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深入阅读课文,寻求问 题的答案。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都能本着以“生”为本 的原则,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 语文中的哪些东西感兴趣,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设计问题时就能做到 游刃有余。

2.突出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学难点是教学中的难于 理解部分,教学重难点相当于教学中的“纲”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设计 问题的时候必须突出重难点,做到纲举目张。比如笔者教学《林中小溪》时, 确定教学重点为: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在情景交融中感悟 作者的人生信念;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为此,笔者 设计了下列提问:①阅读全文,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对这条小溪的认识。②在 小溪流经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它一样的积极乐观执著和坚定呢?那 么它们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③通过小溪这一路的流程,结 合上面同学们的解读,请说一说你从这条小溪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④通过 小溪这一路的流程,作者内心情感如何呢?我们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这 些提问紧紧扣住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 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能够深入阅读《语文课程标准》 ,深入阅读教材,结合学生

情况,准确把握重难点。

3.围绕语言点。陈钟梁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 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 处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该在课文的语言上下功夫,围绕课文中精 彩的语言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揣摩语言特点,欣赏语言之美,品味语言所蕴 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课文,这种提问是富有成效的。比如洪镇 涛老师在教学《乡愁》时,设计了四个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是直接围绕语言 设计的。其一:第四节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觉得“浅浅的”用得不 好,我想改为“深深的” ,好吗?其二:每一段第二句都有一个“是” ,把所有 的“是”都改为“像” , “乡愁像一张小小的邮票” “乡愁像一张窄窄的的船票” “乡愁像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像一湾浅浅的海峡”行不行?为什么? ① 这些 问题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在品味,欣赏语言的同时完成了思维训练,审美教育, 情感熏陶。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知道如何围绕“语言” 提问,分三种情况:一是从语言精彩处(遣词造句特别精彩的部分提问,二 是从语言疑难处(学生不易理解的语言部分提问,三是从语言特别处(比如 能揭示课文主旨的句子提问。

4.结合矛盾点。语文中有许多从表面上看互相矛盾的问题,教师应当深入 研究教材,发现矛盾点并结合矛盾点设计问题,这种问题能够使学生内心产生 一种“冲动” ,怎样解决矛盾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 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孔乙己》时,不少教师都有经 典一问: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 又是“的确” ,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呢?再比如黄厚江老师在教学《黔 之驴》时,当时黄老师问学生读完之后有没有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后黄老师说:“很好,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都是关于词句理解的,当然学文言文能够理解 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我们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句义的理解。比如:你们有没有注 意到写老虎多呢还是写驴多呢?为什么 ‘黔之驴’ 要写老虎多呢?” ②。很明显, 矛盾性的问题其讨论的目的性明确,能迅速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效果明显。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能够深入 阅读教材,准确发现“矛盾点” ,矛盾点一般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方面,即课 文语言词或句方面存在矛盾,如前面所提到的“大约”与“的确”;二是内容方 面,如前面提到的《黔之驴》为什么写老虎多呢。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设计提问有方法,提问方式有技巧,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课 堂提问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重视教师自身表现。教师自身表现包括正确的态度,愉快、友好、从容、有激情;良好的语言能力,表述问题准确恰当,干净利落,决不拖泥带水;心 中有学生,能够平等对待学生,提问应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2.预留一定时间学生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给与学生 一定的时间思考,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才有可能 做出较为准确的回答,教学中忌讳问题匆匆提出,草率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 多大意义。

3.适时适度进行启发诱导。好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问题时,应适时 适度地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找准方向,理清思路,正确作 答,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需要教师蹲下身来,认真倾听, 及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

时出现的问题,并适时适度进行启发诱导,最后使学生 正确作答,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切忌学生回答问题一卡壳,教师立刻就放弃,这样的提问永远没有效果。4.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价,学生的回答如果言之 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及时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提示, 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应鼓励学生说出其理由。只有这样,学 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语:课堂提问,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何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保障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如果每 一位教师都能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那么我们 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一定是卓有成效的。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篇7

一、课堂提问要落实四个要求

1.优选问点, 问在知识关键处.所谓问点, 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来说, 问点要选在围绕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 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 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惑之处.课前提问常常要联系上节课的内容, 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讲授过程中的提问则要触及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 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 不要信手拈来, 离题万里, 也没有必要在次要的枝节上喧宾夺主.

2.选准时机, 问在教学当问处.时机, 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 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问的时机,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 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 课始,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及时提问, 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中,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 产生偏差, 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 要及时提问, 排除障碍, 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课尾, 当讲授时间较长, 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 要及时提问, 以振作精神.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 课堂千变万化, 学生回答无奇不有,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问或追问.

3.掌握分寸, 问在难易适中处.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 选准问题的突破口, 层层递进.要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讲授新课时, 问在知识迁移处;复习知识时, 问在学困生易获成功处;巩固练习时, 问在学生易错处.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适应学生水平, 注意广度, 设置坡度, 力求精度, 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

4.注意方法, 问在教育合理处.提问方法的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学问题, 要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并且学生又不是照搬课本上的答案, 就可以认为, 进行了“教育上合理”的提问.例如,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几个平面?”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回答:“一个”.这个问题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如果提问:“经过三点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他们必须自己对三个点可能有的位置关系加以研究和组合, 考虑“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和“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并且分别对每一种情况作出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信息量处于最适当的程度, 所以, 它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如果进一步问:“现在有五个点, 可作几个平面, 使每个平面上至少有三个点?”对初学“过三点的平面”的学生而言, 这个问题含有其他信息的干扰, 就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

二、课堂提问要体现五种类型

数学课堂提问, 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 一般有五种不同的类型:

1.组织学生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的开始、演示等,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励学生质疑问题, 使学生的听与教师的讲协调一致.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 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 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 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的概念.

2.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为推导公式和法则辅衬,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 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 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你是怎样知道的?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角来求呢?如何“转化”?还可以怎样做?通过老师的点拨启迪, 学生抓住了求证的关键, 寻找到解证的方法, 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3.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和概括的提问.这类提问用于例题讲授、课堂练习、探求新的解题方法、纠偏查错等教学环节, 以使学生从局部的片面认识发展到完整全面的认识, 由机械模仿到深刻理解并熟练应用.

4.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并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提问的表现形式是提示、诱导和指导, 创设发现情境, 减小问题坡度和难度, 以利于学生跨上由知识掌握到应用的新台阶, 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提问.这是把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是结合教学各环节的功能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就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科结构特点、知识理解过程以及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等与学习能力有关的问题进行指导性提问.

关于课堂提问方式的几点思考 篇8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来说,它在激发学生思维、推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促进精彩生成;演绎师生交流、完成教学任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虽然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它往往成为老师们容易忽视的课堂教学细节。而要求颇高的“课堂提问”,也往往因为我们的不重视,沦落为挟持着学生思维,朝着教师预期目标木偶般前行的鞭子。具体表现为:

一、提问过简或过难,让学生懒于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诸如“是不是”、“好不好”、“明白了吗”这样的提问,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多次。而如此问题所引发的学生表现,无不是异口同声、音色圆润的“是”、“好”这样热烈地回答。在这一个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们根本没有去思索老师到底要检查他们那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反思,他们所作的只是机械的应答之语。这一过程,与我们牙牙学语之时被人问及:“你是好孩子吗?”“你是坏孩子吗?”时,一律会回答“是!”的情形是一样的。这一无效的、流于形式的提问,恰如一鞭子抽过去,抽出了课堂上貌似精彩、热闹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让教师自己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如同他们的声音一样,坚定、扎实。

所谓的过难,就是教师在文体设置时,没有认真思考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而是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或班级中少数学生的思维水平,而设置的课堂问题。有位老师在讲授《草船借箭》一课时,给学生简单引申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知识,然后就让学生思考: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并让学生说说天时、地利、人和各指什么。试想,学生对那几个概念还一无所知,他们又怎么能够回答那样的问题。

二、所提问题缺乏启发性。不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有效地课堂提问,以“能最大限的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积极地思维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为艺术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以一个关于文章内容的核心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具体理解时,又是用一个又一个由该核心问题衍化出来的小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推进教学。而课堂提问的无效性,又往往出现在这些小问题的设置上。

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彩那天》(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5课)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一思考问题: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又用如下几个问题,来诱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文中的父亲在中奖之后,想把汽车留下来吗?经历了一番心理挣扎之后,父亲把汽车留下来了吗?是留车,还是送车,在父亲心里很难做出选择,对吗?那么文中的道德难题是指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到底能让学生思考点什么,从中得到点什么?我们且来看看学生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想!

第二个问题:没有!

第三个问题:对!

第四个问题:默不作声。

且不说,“道德难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但看教师的后来几个提问,我们就不难看出,问题本身就具有极大地暗示性,学生根本不需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就可以说出答案。这几个“鞭子问题”,就无效在:教师把需要学生思考的东西,通过问题的暗示,告知与学生个体。如此一来,学生没有经历痛苦的思考过程,对课文还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篇9

范雪峰

在中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次改革是我们的课程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我们的课程变得少了,但内容却变得更多了。艺术学科的介入更是我们以前应试教育时所根本没有的。而做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相应的作了较大的改革。教学内容变了,不再讲解分段、归纳中心,而重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思想;不再让学生背一个个词语的意思,而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在台下看戏,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尝试着学习课文„„总之,一句话,我们的语文变了。

课程变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老师变没变?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就算你的课程改革改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如果教师的观念不更新,就会使课程改革失去意义。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着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在这其中,我不免要和新课程碰碰面,研究研究。通过我的研究与探索,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证实,我已经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就将它们摆出来,与众人分享。

一、语文课堂,首先应该分清主宾。

关于这个思想,曾经有很多人谈起。大家也都认可“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个观点。然而如何实现,却并不是容易的。我也听过许多人讲课,学生们在课堂上缚手缚脚,不敢发言,不敢举手,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别说什么创新了。就是有,也很快地被教师拍死了。这样的课堂又何谈让学生当主人呢?

归其结底,是我们的教师定位不够准。

做为一名教师,他只是一个引路人,只是一个拐仗,只是一座桥,是学生们学习路上的一个路标。我们不能承包学生学习上的一切,他们的路还是得让他们自己走。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可以撒手不管,那样的话,学生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我说的是我们应该在一旁帮助他们,而不是用一种看不见的线来牵着他们。如果我们的定位对了,相信你这时会有一种想法: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应该让他们用他们的口说他们的话,应该让他们用他们的手写他们的思想,应该让他们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二、我们应该给学生们一个和平、自主的氛围。

课堂,并不是我们教师的天下,而是学生的天下。那么如何让这个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人的职责呢?这里首先应该探讨的是课堂气氛的创设。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场合里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至。同样的道理,要想让学生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们必须也给他们一个和平、自主的氛围。

记得我上《尊严》和《黄河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不至于紧张,也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由,我在上课之前,运用课件,播放一个小小的图片:一片蔚蓝的大海上,几朵白云,显得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平静。再加上一首抒情的乐曲,使得学生的心情得到了完全的放松,他们一点也不觉得紧张,害怕。甚至我让几个小女孩跳舞,她们也丝毫不觉得害怕,随乐而舞,怡然自得。在这样的一个气氛中上课,学生们的积极又怎能不被调动起来呢?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又怎能不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启呢?

三、用“我”手书“我”心。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即《小语课标》中所提到的“自主”。

在我上的《黄河魂》一文时,我就特别重视了学生个体的感受。在运用课件使学生认识到了黄河壶口瀑布的神奇后,学生对于其的感受是特别丰富的,他们都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对壶口瀑布的感受表达出来。我认识到这一点,便给了学生一个最大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喜欢的伙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这个要求出示后,学生们沸腾了。他们纷纷走下来,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你看吧,有几组合作朗读课文的,想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白;有几个学生聚到一起,开起了旅行社,当起了小导游,正用他们的语言向游客们展示着黄河壶口那憾天动地、勇往直前的气魄;有几个同学默默不响,拿起了自己的画笔,画起了自己通过课文所感受到的壶口瀑布;还有几个人用笔书写着自己对壶口瀑布的感受„„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吗?不都是在展示自己主人的风采吗?

用“我”手书“我”心,这正是学生一直盼望的,所期待的。谁又不愿意用“我”手书“我”心呢?

四、重视合作学习。

人有其一长,必有其一短。每个人虽然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特长,然而在当代社会,成功并不是仅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只有学会把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长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我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合作。

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这一点,在课堂尽量上给他们创设一个合作的机会。我在教学《尊严》一文时,我让学生针对“尊严”的含义进行探讨。学生们几人一小组,各抒已见,然后再通过归纳,从而得出自己小组的意见,这就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单单指学生在固定的座位上讨论,还指在其它方面的合作。在教学《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一文时,由于学生经常触摸电脑,对于网络认识较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学懂了课文。课堂还剩下很长的时间,该干什么呢?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来展示网

络世界的神奇或自己对网络世界的设想。这个活动的提出,真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走下座位,有十名同学相互合作,在黑板上画起了网络世界;还有二十多名学生自由组合,开始了拍戏,还有导演呢;另外一些同学拿起笔,开始写起了自己对网络世界的设想„„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合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自愿的,自觉的,这对于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是多么难得啊。现在我上语文课时,只要有这样的合作,学生们都会自觉地找人合作,完全不用教师分配。

五、注意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他们的意见。

我们课改的目的,不单单是要改革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更快地发展和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好他们的奇思妙想,尊重他们个人的意见。

在教学《麻雀》一文时,学生针对是这只老麻雀到底是母麻雀,还是公麻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有的说,在人的世界里,只有母亲才是最疼爱自己孩子的,她们每天都在为自己儿女的成长而沤心沥血。所以也只有母亲才会把孩子看作一切,也只有母亲才能牺牲自己,保护子女,所以这只麻雀是小麻雀的母亲;也有的学生说这只麻雀是父亲。因为只有父亲才能够有这个胆量下来保护子女,也只有父亲才能承担起做孩子保护神的作用;甚至有的学生说这只麻雀是这只小麻雀的哥哥,„„大家众说纷纭,莫辩一时。对于这些属于孩子们个人的感受,我并没有粗暴的加以干涉,甚至定型,而是对他们说:“无论这只麻雀是小麻雀的什么人,他们来救他,都是出自于一种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只有爱,才能使一切生物不顾自己的危险去拯救自己关心的人。”孩子们听后都纷纷表示赞同。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片断,但正是这种作法,我保护了学生的思想,保护他们的个性意见,使他们的个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

在教学《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一文时,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所

展示给我的东西是相当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有的学生开办起了“网络模拟世界”,说是任何愿望都可以实现;有的学生在家中上网,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聊起了天;还有学生大胆创新,利用电脑网络进入未来与过去„„每一种奇思妙想都是那么地深深吸引我。这在以前的教学中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的。

六,注重语文基础的教学。

我们现代课程改革,不是说我们改革了,就不再注重语文基础教学,不再把语文的字、词、句、篇放在教学之中,不再把朗读这一语文教学手段放弃,而是更要注重这些东西。因为这些恰恰是组成我们语文世界的材料。所以,我们不能丢弃基础的,而忙于盖高楼。

关于主题班会的几点思考 篇10

一、主题班会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

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具有更高的教育效率。显然,充分利用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开好主题班会,不仅重要,而且可减少班主任工作量,减轻班主任负担,是班主任的聪明选择。

二、如何开好主题班会

 1、科学地确立主题首先要有针对性,这是主题班会生命力所在。班会主题要针对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学校重大事件,班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或严重的突发个案,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主题班会的步骤、形式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否则,即使学生对主题有兴趣,也难以展开思维,无法参与其中,起不到教育效果。

为使主题班会有针对性,班主任务必调查研究,掌握班情,清楚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是什么,了解学生普遍对什么感兴趣,知道学生动机、需要、情感等心理特征。

其次,主题要有系统性。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班级要举行多少次主题班会?主要内容是什么?应有全盘计划。如高一上学期班会内容有:意志教育、常规纪律教育、班级目标的议定、班风建设、学法探索、早恋问题等,每个内容又包含几个方面。一次主题班会,无论怎样组织得好,都不能将一个问题的全部都解决,更不能认为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就是某个方面教育的终结。因此,班会主题要有连续性、系统化。

第三,选题要抓住时机。即要善于发现并把握有利的因素,使主题班会内容更切合学生当时心理。如在考试前宜选择关于学法探讨的主题,考试后则宜选择关于常规纪律教育和挫折教育方面的主题。

 2、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高中学生自主意识强,思想正走向独立,对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现象都有自己个人的见解,不愿他人把意志强加于自己。主题班会上,他们不想也不能做一个旁观者。如果主题班会只是班主任的说教或少数班干的讲演,大多数学生没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教育气氛呆板压抑,那么,就不可能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其教育力的苍白是可想而知的。

相反,让个体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营造了心态开放的环境,使他们通过师生之间思想交流、撞击、对接,产生深刻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因此,班主任要注意整个主题班会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投入到班会活动中。

 3、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强调学生参与,并不是把主题班会的组织,简单地全部

推给学生。这是因为高中生自主意识还不成熟,知识水平还有限,观察分析事象还不够深刻,看待问题往往有所偏颇,有些问题因认知能力限制尚力不能及。所以,无论是班会主题的选择、活动组织,还是班会行进过程的具体操作,班主任都要发挥指导作用。如关于学法探索系列主题班会,若仅仅是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其效用相当有限。班主任看准关键点,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讲座则显得非常必要。

 4、形式要多样化高中学生喜欢求新求异,生动活泼。单调古板、一味灌输、说教式的主题班会早已让学生厌烦。班主任应动脑筋想办法,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如模拟式——模拟某种具体生活情境,由学生扮演一组生活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咨询式——请科任教师、学生代表、资深领导、心理专家为学生释疑解难、排除心理障碍。其它还有演讲式、辨论式、娱乐式等。

三、主题班会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要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高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剧变时期,心理矛盾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要求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与过重的学习负担、考试压力的矛盾;要求得到尊重、理解与学校、家长、社会教育管理之间矛盾;青春期性心理的萌发、性角色的确立与性道德不成熟的矛盾;寻求友谊、渴望交往与个人色彩浓、分辩能力不强的矛盾等。因此,大部分高中学生都表现出“双重性”人格。班主任要以发展的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辨证分析学生思想行为表现,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先进性时代性,又要看到潜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和组织的主题班会才能切中学生实际,让学生乐意参与和接受。

 2、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呈现多元的价值观念。班主任要使主题班会教育深入学生心灵,必须首先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如自由与民主、纪律与法制、竞争与互助、权利与义务、个人尊严、大公不废私、时间就是生命等。如果班主任价值观守旧落后,就无法找到与学生思想的契合点,导致新的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巩固,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不能让学生继承。

 3、要善于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当今高中生好奇心强,通过各种媒体能获得社会上任何信息。如果主题班会内容陈旧,形式老套,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感兴趣。所以,班主任要善于获取新鲜信息,特别要了解学生关心的体育比赛、就业趋势、全球性政治、经济事件等。

另外,班主任要进修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这对主题班会设计的多样化,丰富主题班会内容,增强班会教育力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要有驾驭班会行进的导演、应变能力主题班会要达成既定的德育目标,又要生动活泼,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较强的策划、导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班会行进过程中,能巧妙组织、利用各种因素(如学生、教师、物理环境、情绪状态等),能积极应变,及时发现偏离主题的出轨现象,并加以诱导,及时制止无休止的争论,能在学生临时邀请发言时作即兴发言等。

 5、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流畅的思维,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会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鼓舞学生。班主任要开好主题班会,语言表达技巧也相当重

关于高效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11

一、关于高效课堂改革的立足点问题

我认为高效课堂改革的立足点在于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看书,会思考。如果这些能力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进行高效课堂改革就有如空中楼阁。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如何自学、如何看书和如何规划时间的辅导和训练,同时高效课堂改革也应该考虑到学生、学科的差异而灵活进行。

二、关于高效课堂的“高效”问题

什么是高效?就教师方面而言,首先要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要充分的预设、制定合理的目标、巧设难点的突破等。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也就是低效的。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目标就如同打篮球,栏架高了,学生投不到,自然丧失信心;低了,轻松将篮球灌进框,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好中差三类学生,要让差的有所得,中的有发展,好的有突破。巧设练习,突破难点,巩固重点。要高效就必须当堂检测,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其次必须适时调整课堂状态。要避免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要让课堂成为活动的场所,成为体验的阵地,惟有实践和领悟得来的知识,才可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三必须加强科学的学法指导。陶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高效的前提。科学预习是关键,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去寻求方法,确切说是先学后教,这是有效教学规律之一。

就学生方面而言,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是看看书而已,还要考虑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吗?新学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起课来自然就更有把握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学习用品准备齐全,耳、眼、手、脑全到,做到声声入耳、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坐姿端正,起立站直这样的细节都不可放过。

三、关于高效课堂的容量问题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容量一定要大,不大不足以显示教学内容的丰富;难度一定要大,不大不足以显示课堂就学的水平和功底;速度一定要快,不快不足以显示课堂教学的紧凑。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三高”课堂不一定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学生收获的多少才是衡量课堂高效低效的标准。

四、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追求高效的课堂, 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我相信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也许大多数老师都做过这样的事:认真地完成了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考试、讲卷等工作, 遇到厌学的学生也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还尽可能地把我们所知道的事例分类, 来一番正反论证, 以证明我们论点的正确性。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 任我们苦口婆心、引经据典、慷慨激昂, 但是却收效甚微。于是我们便感叹甚至是抱怨:现在的老师真辛苦, 学生真难教。日子就这样重复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也就在工作中找不到一丝乐趣了, 我们也就对这份事业倦怠了。我想, 这绝不是我们老师想要的生活。所以, 我就一直在想:那么, 有没有一种教学策略可以让我们的老师不那么辛苦, 学生不那么难教呢?我个人以为有, 这就是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概念总是让人觉得讨厌、空洞。但是,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打造高效课堂, 先得知道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 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 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认真思考就不难发现,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换言之, 就是“既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

二、如何做到高效课堂

如何让一堂课高效呢?笔者以为根据课堂所涉及的教师一方能做的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 教学目标

一句话,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三情—学情、教情、考情

1. 学情。学情包括课外学情和课内学情。课外学情包括学生在该阶段学过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学生的学习状况最近如何等。课内学情则是指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情况。学情大于天。不顾学生的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必然是不能实现的, 因为学习的主人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里面尤其要注意的是待进生的学情。原因很简单, 只要待进生都懂了, 全班也就懂了;如果他们不懂, 问题依然存在, 甚至会影响更多的人不懂, 高效课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 教情。我理解的教情指的是教师教了什么和能教什么的问题。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而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正确的东西。所以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应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或者是做得好的。很难想象, 一个普通话蹩脚的老师去示范教学生朗诵会取得好的效果。

3. 考情。教学质量不是衡量我们教学的唯一标准, 但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教学质量靠什么来体现?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前, 只能靠考试。既然如此, 我们又怎能绕过考情来谈高效教学呢?因此, 教学目标必须关注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只有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 教学活动

1. 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真实性。课堂要想取得高效, 首先是要有效。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真实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故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心中要有数, 让那些可能不学或者不能认真学的同学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非智力性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好的教学情景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了共识。所以,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不重视。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实效出发, 在创设之前必须认真思考是不是有用和有必要, 如果只是出于环节的完整就要坚决的舍弃, 因为它会占用时间, 影响效率。

3. 适中的教学节奏。关于高效课堂, 有一种误区, 认为高效课堂一定要快节奏、高密度。快节奏、高密度当然好, 但是一切都得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的设计很好, 我们以为学生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却不能完成。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影响教学的因素太多, 不可能万事如我们的意。这时就必须根据课内的学情作出调整, 看我们能做到哪一步, 能完成那些任务, 不能求多。这是教学的临场应变能力, 也是高效的要求。因为, 学透一个比几个都只学了一点点好。所以, 不能一味地追求节奏快、密度高, 要适度。

4. 多样化学习形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长, 长期地用一种学习形式很容易产生疲劳, 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 灵活地变换一下教学的形式必不可少。但无论如何都应以自主学习为主, 因为最终知识的掌握和转化只能靠个人来完成。

5.100% 学生的参与。只有学生全都参与进来了, 高效才有可能达成。在此要特别关注那些待进生们, 是他们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是否高效和教育是否成功。

6.当堂完成作业。高效的课堂, 不是以课后的延长为基础的。如果靠课后的延伸来完成, 那样既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 时间也没用节约, 谈不上真正的高效。基于这一理念, 故作业的设计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学生只有当堂完成, 我们才能掌握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才能知道学生哪些已经会了, 哪些不会, 会的程度如何, 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有的放矢, 做到高效。

(三) 教学能力

课堂要想取得高效,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 教师要做到清楚、准确地交流;巧妙运用提问与讨论技术;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训练学法、学科思想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手段等。

(四) 教学组织与管理

课堂是一个微观的系统。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 有这样一种说法, 三分教七分管。可见, 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那么, 怎样的组织与管理才能高效呢?窃以为, 高效课堂要做到:课堂活而有序, 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

参考文献

[1]陈晓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究[J].新课程导学, 2012 (9) .

上一篇:领导在大学生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2024年工伤鉴定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