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交通事故的防范与损害赔偿(精选9篇)
于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内容提要: 针对沈阳、上海出台的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肇事违章处罚的有关规定,以及最近发生的几起交通事故的案件,近日,各媒体掀起了“撞了是否白撞”这一话题的热烈讨论。沸沸扬扬之后,我们更应考虑的是如何认识交通事故、如何防范交通事故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进行损害赔偿。为此,一些专家呼吁我国应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专门立法,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本版约请侵权法专家于敏就此撰写文章,供大家参考。
1886年德国人研制出第一台内燃机汽车,标志着人类的交通工具开始从驾驭畜力向操纵机械产生的动力转变。机动车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的交通状况发生了质的变革,它不仅为人类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且使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可能。但是,另一方面,机动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害也是惊人的。据统计,本世纪初至80年代,全世界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人数还多。可以说,人们在惬意地享受机动车这一精巧之物给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利益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恐惧地感受着这个机械怪物对自己进入道路交通时的威胁。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道路交通的现实。机动车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而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穷尽的地步。机动车作为一种人创造的机械,作为高速运输工具,它始终存在着受人的主客观方面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可能完全控制的一面,道路交通事故就是机动车这一先进科技成果的衍生物。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恐怕已经无法为回避衍生物而放弃科技成果本身。这样,人类就要对付这一“科技成果的衍生物”,减少它给社会带来的损害。按照交通工程学的观点,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人、车、路三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失调,从而导致人、畜死伤和车、物损失的交通事件。我国的交通事故与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同样,呈快速增长趋势。有专家从宏观上列举了如下一些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即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度发展期,机动车辆拥有量增长快,车种复杂,交通安全性能较差的车辆占了大部分,机动车生产增长快,道路交通设施及确保交通安全的交通管理与交通工程设施少,交通法制不严格不健全,交通教育不够深入,交通管理不够科学等。应该说这种分析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在这些原因中,除经济发展、机动车的增长及其安全性能差等因素之外,直接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是两类,一是道路交通设施及安全管理设施的建设,二是交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早有专家指出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环节,并认为国家把用于交通安全的费用列入国家计划,支出一定费用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以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害是值得的。应该说,这种意见是颇有见地、非常中肯的。
二、交通事故的防范交通法规的制定与严格执行,是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首先,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应该受到尊重,任何利益均不得与生命尊重的原则相对抗。因此,尊重生命的原则是交通事故防范的最高原则。制定交通法规的目的,正是为了防范交通事故,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因为只有在人的生命安全无恙的前提下,才谈得上交通的便利与快捷。其次,既然我们利用机动车是为了交通的快捷与便利,那么在进行道路和安全管理设施的建设及制定交通法规时,首先就要考虑最广大交通参与者即步行者(包括非机动车)群体的方便和安全。必须改变道路建设不便步行者的现状。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必须迅速改变行人由于飞驰的机动车接连不停而徘徊于斑马线前无法过路,右拐机动车辆与在绿灯情况下横过马路的行人抢道等危及步行者安全的现象。许多国家,在道路的斑马线前,即人行横道前,行人通行优先;在日本,如果司机使在绿灯时通行于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受到惊吓就违反了交通法规。再次,使步行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也是提高大众交通法规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的因素。因此,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当然应该给予必要的处罚。但加重对行人违章的处罚,要讲究科学,不要无意中降低机动车的注意义务标准。例如,若规定“行人在设有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和人行横道处100米范围以内,不走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和人行横道而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不问个案的具体情况,免除所有机动车在此种条件下的全部责任,就可能会带来司机在行人容易违章的地点反而放松注意力的不良后果。总之,在我国当前道路建设存在缺陷,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尚不完善,机动车驾驶员的生命尊重意识薄弱,某些军警车辆无视交通法规,残疾人机动三轮摩托车以及私装助力车辆在自行车道上横冲直闯等现象
严重存在,行人和非机动车上路毫无安全感的现实条件下,不整改这些问题,而以牺牲最该在交通法规的执行和遵守中得到利益的行人的利益谋求减少交通事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也就是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没有交通安全感的症结之所在。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交通事故高发的阶段,其交通事故的减少和死伤人数的降低,都是通过实施以尊重生命、强化机动车驾驶人员的安全注意义务和照顾行人的意识等法制观念教育为中心的交通安全工程得以实现的。道理很简单,一个社会,如果不从考虑参与交通的大多数的行人的方便出发建设道路及交通安全设施,不从强化掌握危险工具的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责任入手完善交通法规,就不会有社会的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日本虽然已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持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准上,但仍在组织道路交通工程专家、道路交通警察、法律专家等共同研究如何消灭“交通灾害”的问题。就我国的机动车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交通的状况而言,进行综合性的各学科共同研究扑灭“交通灾害”势在必行。
三、机动车损害赔偿法填补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国际上的通例是:发展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事业;制定专门的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适用特殊的损害赔偿原则;作为机动车损害赔偿制度的一部分建立政府的保障事业等。新西兰还曾做过将“交通灾害”与其他所有事故合在一起建立一揽子事故补偿基金的尝试,这一尝试又被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所借鉴。我国民法通则将高速运输工具列为高度危险作业的一种,在基本法中指出了其特殊性。梁慧星教授曾在1991年呼吁过制定机动车损害赔偿法,遗憾的是未能引起重视。随着机动车的增多和司机的大众化,交通事故这一社会问题会日趋严重。我国的机动车损害赔偿问题的最终解决,恐怕也只能走“与国际接轨”的制定专门法律之路。以下两点要特别注意:其一,机动车的损害赔偿,不能与一般人等同而论。无论交通警察在行政法上的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民事的损害赔偿上,根据利益之所生亦为损害之所归的报偿主义原则、危险工具的所有者对其工具的使用造成的损害负责的危险制造者承担原则等理论,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必须承担较重的赔偿责任。而且,机动车通过保险分散其事故风险,已将一部分损害赔偿成本摊给了社会。因此,试图以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牺牲对受害者的赔偿为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做法,不仅有失公平,而且对机动车驾驶人员事故防止意识的强化不利。其二,公平概念在民法中一般是以具体标准体现的,就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的事故而言,法律对双方注意义务的要求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从事机动车驾驶职业者,要接受严格的训练经考核取得驾驶执照,机动车驾驶员所承担的是业务上的注意义务,业务上的注意义务
这里试运用了民法理论, 结合最新立法和司法实践, 就我国新修定的《交通安全法》第76条分析一下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
首先, 它是一种侵权行为责任, 其又区别于一般的侵权责任。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虽然是一种对近代以来民法上的过失责任原则做出修正的特殊侵权行为责任, 但它只是在个别地方 (责任成立的要件和举证责任的分担上) 与一般侵权行为有所不同, 并没有也不会连责任依据都变成了与法定义务毫无关联的东西。
其次, 它是一种危险责任, 其来源于机动车这一危险物。机动车的使用虽然会给社会带来交通事故危险, 但它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和便利, 作为一种人类文明进步象征的事物出现的。如今它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准下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 并且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着条件。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被允许的危险”活动。在这种被允许的危险活动中获得财富、得到便利以及各种实惠的人, 当然也必须对在这种“获利”活动中给他人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其三, 它是一种保有人责任, 其责任主体是机动车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既然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来源于机动车的保有和使用, 那么, 它的责任主体就当然是能够控制机动车辆, 并获得运行利益的机动车所有者和使用者。在保有与驾驶分离的场合, 保有人对驾驶人的选任、教育、管理承担相应的责任。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依据是法定义务。法律上“被允许的危险”活动的从事, 其资格者并非任何人也不会无条件地被允许。从事机动车驾驶活动, 就必须遵守驾驶规则, 履行机动车驾驶人业务上的安全注意义务。这是无需法律明言的机动车驾驶人的固有义务。这种固有的义务, 毫无疑问当然是法定义务中的一部分。不履行自己业务上的注意义务, 造成损害就必须负赔偿责任。这就是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负担的法律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这里的“操作规范”等, 就是指作为道路交通法规不可能详细穷尽规定的、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履行的业务上的注意义务。这条规定实现了机动车驾驶人驾驶上注意义务的现行法定化。
当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人员都应自觉履行与自己参与道路交通的方式相应的注意义务, 以回避自身损害的发生。如果他实施了严重过失行为, 当这种过失与所发生损害存在因果关系时, 就要减少他得到的赔偿金额。《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完善了行人与机动车这两方责任。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能否正确阐释和适用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原则, 及时妥当地救济受害人, 发挥在道路交通领域内抑制侵权行为的作用,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准, 关系到国民参与道路交通时生命、身体的安危, 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减, 社会的安定与否, 并且影响到侵权行为法自身的发展。它还有待于法律学界和实务界同仁共同研究, 使我国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向有利国家、造福民众并符合世界先进潮流的方向发展。
摘要:机动车致人损害事故是现代侵权行为法上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机动车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来看, 区分机动车之间的损害与机动车致行人损害分别适用于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无过失责任仅仅是指侵权责任的成立不需要过失, 在受害人有过失的情况下, 损害赔偿范围的确立应该适用过失相抵规则。机动车致人损害的责任保险制度的宗旨是为了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的赔偿。在机动车无过失的问题上,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主讲人
冯伟文
第1点,关于交强险赔偿范围。沿用原民一庭的做法,坚持采用一揽子解决原则,即不分责也不分项,这样既有利于及时、全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案件的事实查明和实体处理,从而减少交通事故案件方面的信访、上访压力。
第2条,关于保险公司诉讼地位。实体上,因保险公司在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内属于法定赔偿义务,故肇事车辆购买了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对于赔偿权利人的损失,首先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内先予赔偿;不足部分由肇事司机、车主等其他赔偿义务人赔偿。因此,赔偿权利人只起诉肇事司机、车主,不起诉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当从实体处理上予以释明。如赔偿权利人坚持不起诉保险公司的,考虑到赔偿权利人有权自行处分民事权利(包括实体和程序方面的权利),从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诉权角度出发,应直接予以裁判。肇事司机、车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依据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索赔。
第3点,关于未投保交强险的法律责任。《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四十八条对于不投保交强险的法律责任有明确的规定(略)。这里争议的可能在于第四十八条第四款是否适用于机动车不投保交强险,发生两车相撞的情况。我们认为该情况可以参照第四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适用,理由是:
1、从交强险制度考量。交强险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具有社会保障性,旨在确保第三人即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受到损害
时能够及时从保险人处获得赔偿;
2、从侵权的构成要件上分析:(1)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损失,侵权事实存在;(2)投保交强险系机动车方的法定义务,且交强险制度实施多年,机动车方未购买交强险主观过错明显。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未购买交强险的机动车应予扣留即不得上路,未购买交强险的机动车上路显属违法行为;(3)因机动车方未购买交强险,受害人不能得到交强险责任限额内的无过错责任赔偿,造成受害人直接损失,机动车方的违法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综上,未投保交强险的,不论系“车撞人”,还是“车撞车”,都先由机动车方按照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予以赔偿。最高法院民一庭李明义法官在《法律适用》2010年第7期中发表的文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审判实务研究》也持相同的观点,具体大家可以看看。
第4点,关于公费报销问题。医疗保险或公费报销,本身属于赔偿权利人的个人保险或福利,如赔偿义务人不赔偿该部分的话,显然系侵权行为剥夺了赔偿权利人的个人保险或福利,不应支持。注意的是,这里的医疗保险不包括工伤保险。
第5点,关于后续医疗费问题。后续医疗费问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九条已有明确规定,这里再次规定用意在于强调,如受害人提供了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证明或相关鉴定结论,能够证明后续医疗费是必然发生且数额确定的,尽量予以支持,一并处理,以减少讼累。“数额确定”并非指准确无误,是指大约数可以确
定。另注意的是,鉴于受害人一般都会选择在原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因而在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证明或自行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对于后续医疗费的数额不一致时,应与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证明为准。
第6点,关于垫付费用性质和处理。现保险公司认为其在交强险限额内应分责分项,故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人需要接受治疗的,保险公司一般最多垫付1万元医疗费。在情况紧急或者伤情较重的情况下,致害人有时会垫付医疗费用。但对于该垫付费用的性质和处理,经常发生争议,我们认为,垫付费用可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内先行扣除。理由系:
1、认定该垫付费用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内先行扣除,如果该费用没有超出限额的话,机动车方依照保险合同事后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2、如果不扣除,直接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偿的话,有受害人重复受偿之嫌。即使日后垫付人向受害人主张返还,现实中也很难操作;
3、实践中,对于先行扣除的做法,当事人包括垫付人比较认同。
第7点,关于误工费。共有三个小点:
第1小点。赔偿权利人主张有固定收入请求误工费的,应当提供劳动合同、工资签领表等证据,以此明确赔偿权利人的举证责任。
第2小点。对于只提供了用人单位出具的月平均工资证明,举证不充分的,没有超过广东省上一同行业年收入标准的,可以放宽认定;对于超过广东省上一同行业年收入标准的,应从严审查。
第3小点。没有提供任何工作收入的书面证据的,应当界定为受害人相当于“没有收入”或“失业”、“待业”等情况,不能认定为无固定收入而不能举证等情况,可以以受害人户口为基础,参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而在审判实际当中,由于江门市的工资水平较低,受害人提供的工资证明一般都不会明显高于广东省上一同行业年收入标准的,故部分有工作但收入不高的或“打散工”的受害人,可以提供有关的工作、收入证明的而以“不能举证证明”为由故意不提交,反而适用了较高标准,导致了诚信提供证据、尽到举证责任、理应获赔较高的当事人反而比不诚实信用、故意规避举证责任、理应获赔较低的当事人获得误工费更低的不公平现象。总的把握的是,对于提供收入证据的,适当从宽把握;没有提供收入证据的,参照适用更低标准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第8点,关于护理费。审判思路与第7点关于误工费一致:赔偿权利人请求护理费的,应当提供护理人员减少收入证明或聘请护工护理费用票据;护理人员收入减少证明或聘请护工护理费用明显过高的,可以根据受害人的伤情和护理等级酌情予以认定;没有提供护理人员收入减少证明或聘请
护工护理费用票据的,按50元/天的标准计算,旨在明确赔偿权利人的举证责任。此外,对于“50元/天”的标准已多次重申,实践中当事人、保险公司也基本认可,可以继续执行。
第9点,关于营养费。营养费可以参照后续医疗费的处理原则认定,以医疗机构出具的出院医嘱“加强营养”等证明为准。具体数额根据受害人的伤势情况,酌情予以支持,一般以不超过1000元为宜。
第10点,关于残疾器具。
第1小点,关于首次诉讼认定赔偿期限问题。原则系,不超过60周岁的,暂计算20年;若受害人自定残之日起计算20年,其年龄超过我国人均寿命标准的,残疾器具赔偿期限计算至我国人均寿命标准(现为73周岁)止。这样的规定比较公平合理,也便于操作。
第2小点,关于残疾器具的更换周期。参照配制机构出具的意见确定。实践中,每个周期为3-5年。
第3小点,关于残疾器具费。从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出发,受害人提供的是同一类国产普及型产品价格的,均予以支持。
第11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第1小点。赔偿权利人请求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受害人为农村户口的,应当按农村居民标准计算,但赔偿权利人能证明发生交通事故时受害人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居住时间必须具有连续性,但居住地点不以同一城镇为限),并提供了相对固定收入证明(如提供劳动合同、工资签领表等证据,工作一般具有连续性,但工作单位不以同一单位为限)的,可按城镇居民标准对待。计算标准以户口为
原则,农村居民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时的举证要求系居住从严,工作从宽。
第2小点,关于村民委员会规划为居民委员会的问题,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
第3小点,关于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生活的未成年人的问题。这里主要考虑到,进城务工的父母达到了农村居民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的要求,故其子女亦按父母的标准计算。
第4小点,关于农村户口的在校大学生的问题。考虑到大学校园大多数座落在城镇,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城镇水平,故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
第12点,关于被抚养人(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抚养人生活费属于受害人的财产性损失范围,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2005]民他字第25号)的精神,被抚养人生活费应按受害人计算标准认定。虽然《侵权责任法》未规定有被抚养人生活费项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10‟23号)第四条的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在2010年7月1日以后的,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第13点,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具体考虑因素有:
1、致害人的责任大小;
2、受害人是否死亡或致残。如致残的,考虑残疾等级及伤残部位;
3、当地的生活水平等。数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为宜。
第14点,关于刑事判处后,能否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之前做法是,因致害人已受刑事判处,相当于赔偿权利人的精神得以抚慰,故不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现《侵权责任法》新的规定,赔偿权利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具体考虑到致害人已受刑事判处,适当降低赔偿数额。
第15点,关于精神损害赔偿与物质损害赔偿在强制责任保险限额中的赔偿次序。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保六市分公司与李福国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请示的复函》([2008]民一他字第25号复函)的精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所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与物质损害赔偿在强制责任保险限额中的赔偿次序,赔偿权利人有权进行选择。赔偿权利人选择优先赔偿精神损害,对物质损害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赔偿。审判实践中,如赔偿权利人不进行选择或者选择不明确的,可以一并列入强制责任保险限额赔付;赔偿权利人明确主张精神损害由致害人赔偿的,可以判决直接由致害人赔偿。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8)皖民一他字第0019号《关于财保六安市分公司与李福国、卢士平、张东泽、六安市正宏糖果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所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与物资损害赔偿在强制责任保险限额中的赔偿次序,请求权人有权进行选择。请求权人选择优先赔偿精神损害,对物资损害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赔偿。
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六日
附件: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皖高法343号 各市中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10月16日对我院《关于财保六安市分公司与李福国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请示》一案作出的批复中,明确了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物资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总和大于交强险时如何赔偿的问题。现将该复函转发给你们,请今后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参照适用。
酬福利法律风险防范
招生对象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经理/专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部门经理等。课程介绍 课_程_背_景:
经过重大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于2011年1月1日实施。并对工伤认定范围、工伤鉴定及争议处理程序、工伤待遇标准、不参保单位处罚力度等进行了重大调整。通过修改,国家加快了工伤事故处理的速度,加大了用人单位违法的处罚力度,提高了工伤待遇标准,从而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如何尽快学习、了解修改后的主要内容,如何尽快调整工伤管理策略与完善工伤管理制度,是广大用人单位当务之急!
《劳动合同法》实施3年来,关于薪酬福利引发的劳动争议占全部劳动争议的50%以上,其中加班费问题、调岗调薪问题、休假待遇问题等更是长期困扰着广大企业。
为了让广大企业了解掌握薪酬福利方案的设计及其法律风险的把控,了解掌握工伤事故的处理与风险把控,我们特邀请极具实战水平的知名劳动法与员工关系专家、薪酬绩效顾问钟_永_棣老师,为大家倾囊相授,分享其10多年的实战经验。课_程_大_纲:
第一部分、《工伤保险条例》应用型精准解读与操作策略指导
一、工伤认定策略
1、属于工伤范围的情形有哪些?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有哪些?
2、怎样理解上下班途中?怎样控制期间的风险?
3、“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中的“疾病”包括哪些,“48小时如何界定”?
4、因工作需要应酬喝酒导致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5、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不服的,如何申请重新鉴定或进行复查?
6、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拒绝申报确认,有什么法律风险?
7、工伤认定中的主要证据种类与质证技巧?
8、用人单位否认工伤的,应提供反证,那么用人单位该如何控制该风险?
9、劳动者申报工伤事故,企业否认存在劳动关系的,如何处理?
10、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在工作中发生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11、职工从事第二职业发生的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
12、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受伤能认定为工伤吗?
13、如何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14、无照驾驶与驾驶无照车辆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15、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
16、在校生、退休返聘者等特殊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受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
17、异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如何认定工伤?
二、工伤待遇标准
18、哪些工伤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哪些应由用人单位支付?
19、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期间符合退休条件的,工伤待遇与退休待遇如何计发? 20、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能否让社保机构先行垫付工伤待遇?
21、发生工伤后,异地就医的费用如何处理?
22、工伤决定作出后,当事人进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的工伤费用如何处理?
23、停工留薪期间究竟有多长,期间的待遇如何支付?
24、停工留薪期间过后,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处理?
25、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由谁承担,在什么情况下支付?
26、工伤死亡,需要赔偿哪些费用,如何计算?
27、工伤复发的,怎样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治疗费用如何处理?
28、工伤待遇相关赔偿基数如何确定?
三、工伤员工管理
29、工伤员工借故拒绝复工,如何处理?
30、工伤员工借故拒绝配合做伤残鉴定,如何处理?
31、职工在外地出差期间发生伤亡事故,企业应如何处理
32、已经认定为工伤的职工严重违纪,企业能否解除合同?
33、已经认定为工伤的职工,企业倒闭了,如何处理?
34、招聘从事职业病岗位的劳动者,该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35、(可能)发生职业病的劳动者,劳动关系的解除或终止,需注意哪些问题?
四、工伤争议处理
36、企业能否追究工伤职工的过失赔偿责任?
37、工伤职工超过规定医疗期如何处理?
38、对于第三人造成的工伤事故,如因第三人引发的交通事故中,我方司机受伤,如何处理?受害人司机能否要求工伤待遇又要求第三方的人身伤害赔偿?
39、企业分立、合并、转让,实行承包经营,职工被借调,出国工作,破产的,工伤关系问题如何处理?
40、单位能否以商业保险理赔款项替代职工工伤赔偿待遇?
41、劳务派遣、承包租赁过程中发生工伤,如何向实际用工单位追偿?
42、非法用工发生工伤事故的,如何处理?
43、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与劳动者私下和解,签订的补偿协议是否有效?
44、如果想和解、调解,应该怎样做,才确保无风险?
45、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包括哪些?
46、从工伤事故的发生到全部法定程序完结,时间可能超过3年,是利还是弊? 第二部分、企业薪酬福利法律风险防范
1、法律上的“工资”、“福利”包括哪些?
2、工资单上的“交通费”、“住房补贴”,是属于工资还是属于福利?
3、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的基数包括哪些工资项目?
4、“标准工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包括哪些?
5、怎样理解和应用“同工同酬”?
6、医疗期、病假、年休假、探亲假、事假、产假、哺乳假等期间,按什么基数支付工资?
7、值班算不算加班?
8、如何确定加班费的基数?
9、用人单位如何设计工资构成以降低加班费成本?
10、未经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自行加班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11、劳动者主张入职以来的加班费,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12、加班工资未列明或未交付工资单给劳动者,有什么风险?
13、用人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
14、劳动者在工作日加班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能否安排补休而不予支付加班费?
15、女职工在“三八”妇女节照常工作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16、如何通过薪酬调整处理员工严重失职、重大过失、违规等的问题?
17、调整工作岗位后,可以调整薪资标准吗?如何解决此老大难问题?
18、企业单方调整薪酬,员工可以解除合同并索赔经济补偿,企业该如何规避?
19、试用期间的工资为2000元,转正后调整为3000元,存在什么风险? 20、经济处罚往往被认定为非法克扣,如何化解此风险?
21、年终奖如何支付才能避免离职员工回头追讨的法律风险?
22、劳动合同条款中的工资条款如何撰写?
23、入职时的薪酬待遇通知书,如何撰写?
24、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制与绩效目标如何有效挂钩? 讲师介绍
专_家_介_绍:资_深_劳_动_法专_家_钟_永_棣
知名劳动法与员工关系实战专家、薪酬绩效实战顾问、职业培训师、劳动仲裁员,创世纪企业培训网首席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顾问、讲师,兼任广州劳动保障学会、深圳外商企业协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深圳台商协会等20多家培训机构、顾问公司、行业协会的签约讲师、特聘顾问。钟老师精通劳动争议、劳动用工风险的预防与应对,通晓劳动法律法规,熟悉劳动仲裁、诉讼程序;熟悉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善于为企业诊断、修正薪酬绩效管理方案;擅长把企业薪酬绩效管理与劳动法律法规完美整合,在行内被喻为薪酬绩效管理与劳动法律完美结合的南派代表人物。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全国各地法院受理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急骤增加,致使相关的执行案件大量增长,委托执行案件亦随之不断增加。从本院执行局所反馈的数据来看,2009-2010年我院接受外地法院委托执行案件12件,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6件已占所受案件的50%,现阶段该类案件的委托执行情况确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将有关问题归纳反映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本院年近二年来所执行的同类受托执行案件的分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委托执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委托执行操作标准缺失,委托法院的委托过于随意。尽管最高院制定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委托执行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并未针对不同类型案件、不同案情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委托标准,致使一些委托法院进行委托审查时不严格把关,并未真正从有利于案件执行、及时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存在“甩包袱”的现象。如,在许多交通事故案件,肇事车辆存在有实际车主和挂靠车主,车辆由事故发生地的实际车主自主经营,而外地的挂靠车主(国有企业或公司)既没有掌控过车辆,也没有掌握过经营收入,事故发生后挂靠车主也未到事故发生地参加诉讼。但受理法院在立案执行后,并未严格审查当地的实际车主是否具有执行能力或及时对肇事车辆进行变价处理,仅凭外地挂靠车主是公司或国有企业,便认定其履行能力更强而将案件委托到挂靠车主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导致案件难以执行到位。
(二)委托法院将连带赔偿责任多头委托,增加执行难度。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当前在大多数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受理法院习惯将肇事双方对第三人的赔偿义务判为连带赔偿责任。即使双方当事人分属不同辖区,由不同的基层法院管辖,委托法院为图省事,在将直接赔偿责任委托执行的同时还将连带责任地一并予以委托,导致不同地区的多个受托法院同时向被执行人执行相同赔偿责任,容易出现超额执行或被执行人间相互观望、推脱责任,给执行增加难度。
(三)委托法院出具有关材料不全或法律文书存在瑕疵。有的委托法院所出具的书面委托函没有列明需要执行的具体事项;在所附随的有关材料中,对于诉讼阶段的财产保全情况、委托法院所掌握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以及法律文书的内容是否已经部分履行等,都不齐全。这就造成受托法院无法及时执行,甚至难以执行。有的委托法院的法律文书存在瑕疵,语言模糊,判决主文内容不明确,含糊不清,以致受托法院根本无法执行。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及相关实施细则。鉴于目前目前执行规定过于原则、零散,建议制订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或实施细则,规范委托执行案件的办理流程、严格案件委托执行标准,让委托法院及受托法院在权责分工、执行要求都有章有查、有制有循。
(二)完善委托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参照诉讼案件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委托执行案件的流程管理,并根据委托法院和受托法院的权责分工设立考核、制约机制,增强执行责任意识,切实提升委托执行案件的办案效率和效果。
(三)完善委托执行联络机制。在法院内部,从高级法院到各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都要建立委托执行案件的专职联络机构,保证委托法院和受托法院直线联络渠道畅通,便委托法院和受托法院都能及时掌握执行情况,调整执行方案,确保执行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在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出现了车辆“挂靠”这一新的法律关系。车辆挂靠是指由个人或个人合伙出资购买车辆,为了交通营运过程中的方便或者是为了服从当地对车辆管理的要求,将车辆登记为某个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所有,以单位名义进行经营,并由挂靠者向被挂靠单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车辆所有人是登记在被挂靠单位的名下,但被挂靠单位不具有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也不参与经营。被挂靠单位负责代办车辆年检、保险手续、代缴各种规费,费用全部由挂靠者自行承担。车辆挂靠的形式有利于车辆管理部门对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因而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有的地方甚至强制要求必须挂靠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才给予办理相关营运手续。
车辆挂靠形式虽然有利于车辆的经营和管理,但法律没有对这种挂靠关系的法律性质作出明确的规定,在确定民事责任承担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运输合同(包括货物运输合同和旅客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中,挂靠车辆是以挂靠单位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合同的对方当事人是基于对挂靠单位的信任而签订运输合同的。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时托运人或旅客可以选择以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起诉,被挂靠单位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挂靠单位在对外承担责任后,可依据挂靠合同向挂靠者追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第二款“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这条规定不是针对挂靠关系而作出的,但车辆挂靠关系中也是登记的经营者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因此,挂靠者与被挂靠单位应作为共同诉讼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对此,在司法实践中分歧不大。但是,在对第三者造成损害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挂靠者和被挂靠单位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在审判实践中较为混乱。
实体处理不一致的现象及原因
目前,在全国各地法院审理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索赔案件的判决中,同一类事实的案例出现多种不同的判决,不利于司法的统一性,有损司法公正的形象。实体处理的五花八门主要是对被挂靠单位的责任认定问题上:
1是判决由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负连带赔偿责任;2是判决挂靠人负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负垫付责任;3是判决挂靠人负赔偿责任,驳回要求被挂靠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4是判决由被挂靠单位负赔偿责任,驳回要求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5是判决挂靠人与被挂靠单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6是判决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被挂靠人在收取管理费用范围内负连带赔偿责任。
造成同一类型案件出现多种不同的判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关键的原因是法律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处理该类案件。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此类情况也未具体规定。实践中通常认为:如果机动车是驾驶员自己财产的,应当由驾驶员自己赔偿;如果机动车是单位或他人的而驾驶员是单位职工或受雇于他人的,由机动车的单位或所有人负责赔偿;如果驾驶员有个人责任的,单位或所有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然而,“被挂靠单位”到底属不属于“单位”,如是的话,它除了收取几百元管理费外,所有的收益和车辆的实际管理与它无关。如说不是,所有入户注册登记手续的所有人一栏都是它。这就使得审判人员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实体处理“百花齐放”。
为了达到相对统一,有的省高院相继出台各自的《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或《意见》,如江苏省高院出台的《江苏省2001年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挂靠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连带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审理该类案件时,采用上述第一种的判决是较为普遍的。
广东省高院出台的《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具体具体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由于车辆异动不办理过户手续、挂靠登记、承包经营、分期付款购买或者租用、借用车辆等原因产生的机动车的实际支配人与机动车所有人不一致时,机动车所有人的各类责任(垫付责任或赔偿责任)由机动车所有人和实际支配人连带承担。”因此,在审理该类案件时,采用上述第二种的判决也不足为怪了。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38号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出卖方在购买方付清全部车款前保留车辆所有权的,购买方以自己名义与他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并使用该车运输时,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出卖方不承担民事责任。”该解释的精神实质是由车辆的实际支配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有的法院居于这一精神,仅判决挂靠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出现上述第三种判决。
江西省高院出台的《2004年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挂靠车辆因交通肇事致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选择以挂靠人或者被挂靠人为被告。赔偿权利人选择其中一人为被告的,被告不得以存在挂靠关系为由,申请追加另一人为被告或者第三人。但赔偿权利人同意的除外。”因而直接判决被挂靠单位承担民事责任。并且认为被挂靠单位赔偿后再向挂靠人追偿,这是挂靠人和被挂靠单位之间的内部事情,并不影响原告索赔的权利,因而出现了上述第四种判决。
有的地方车辆管理部门将被挂靠单位和挂靠人二者都登记为挂靠车辆的所有权人,所以就出现了第五种判决,由挂靠人和被挂靠单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统一判决的法理思考
要统一判决,还得从法理上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世界上多数国家对机动车肇事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均有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但各国对责任主体采用了不同的称谓。如美国和挪威使用“所有者”一词,英国采用“使用者”一词,德国、瑞士使用“保有者”一词,荷兰使用“所有者”和“保有者”的概念,奥地利表述为“驾驶员及所有者或共有者”,日本则借鉴和研究各国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行供用者”的概念。在我国,按照《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作为包括高速运输在内的高度危险责任承担者,为高度危险“作业人”。但对“作业人”如何理解,法律并无规定。在理论界将“机动车辆作业人”理解为“支配机动车辆运行并获取运行利益的人” ①已成为通说。
将机动车辆作业人解释为“支配机动车辆运行并获取利益的人”,实际上来源于日本立法及学说中“运行供用者”说②。以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作为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根据日本《机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3条的规定:“为自己将机动车供运行之用者,因其运行而侵害他人之生命或身体时,对所生损害负赔偿责任。但,当证明自己或驾驶者就机动车之运行未怠于注意、受害人或者驾驶者以外之第三者有故意或过失以及不存在机动车结构之缺陷或机能之障碍时,不在此限。”此即日本采用赔偿主体为“运行供用者”的法律依据,所承担的责任为“运行供用者责任”。所谓运行支配,通常指可以在事实上支配管领机动车之运行的地位而所谓运行利益,一般认为仅限于因运行本身而生的利益。以运行支配及运行利益二个标准认定运行供用者,即二元说,此说在我国理论界已被普遍接受。在审判实践上,该说亦为司法界所接受。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9)13号《关于被盗机动车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批复中明确规定:“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肇事,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肇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释(2000)38号《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出卖方在购买方付清全部车款前保留车辆所有权的,购买方以自己名义与他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并使用该车运输时,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上述司法解释都规定车辆的所有人不承担责任,而是由支配该
车辆运行的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此外,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32号给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规定:“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营运,也不能从该车的营运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这是一份具有象征意义的司法文件,是对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理论的大胆突破。它虽然是针对个案作出的复函,但它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今后审理此类纠纷时的一个基本思路,对统一审判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车辆挂靠单位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笔者认为,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案件来说,判决由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的范围内负连带赔偿责任。理由如下:
决定车辆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据,在于运行支配及运行利益的归属。车辆所有人因种种原因丧失运行支配及运行利益的,车辆所有人将不承担责任,而由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的实际归属者承担责任。况且被挂靠单位只是挂靠车辆名义上的车主,并不是车辆实际上的所有人,既不能支配汽车的运营,也不能从该车的运营中获得利益。虽然被挂靠单位向挂靠人每月收取一百至几百元的管理费,但管理费与挂靠车辆的运营利益是无关的。被挂靠单位收取了一定的管理费,也要进行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如代缴各种规费,税金、代办年检、保险手续,发生交通事故后派员去处理等等。如果仅仅因为收取了微不足道的管理费就要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那么显失公平,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也不利于促进被挂靠单位健康发展。但是被挂靠单位收取了管理费,也不能全部免责,当挂靠人无能力赔偿全部损失时,被挂靠单位也不能获得因挂靠车辆而取得的利益,也就是说被挂靠单位的赔偿责任应限定在所获得的利益范围内。
1993年5月6日法发[1993]8号最高人民法院《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关于承包企业在承包期间发生的债务纠纷如何确定诉讼主体和承担责任的问题规定,发生诉讼时,原企业倒闭已无财产清偿债务或者财产不足清偿债务,而且按承包合同的约定,承包人对企业亏损负有责任的,可以原承包人为诉讼当事人。企业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单位未经法定程序接收了企业财产的,也应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并在接收的企业财产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8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移交、撤销企业和与党政机关脱钩企业相关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四条“ 开办单位向被开办企业收取资金或实物的,应当在所收取的资金和实物的范围内对其开办企业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其本意就是当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开办者或主管部门不能从该企业获取利益。所以,被挂靠单位的赔偿责任也可参照上述司法解释的精神。
有的人会提出,一般来说挂靠人的赔偿能力差,而被挂靠单位的赔偿能力较强,如果被挂靠单位只在收取的管理费范围内承担责任,很可能受害方不能得到全部赔偿,不利于保护弱势一方的权益。但是法律不能仅仅因此而可以劫富济贫。《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经充分考虑了对受害方的保护,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第76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就是为了保障机动车致人损害中受害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其着眼点就是为了保护不待定的第三者的实际利益。
全国各地法院对车辆挂靠单位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所作出的不同结果的判决,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统一性。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分别就机动车辆被盗、分期付款购车出卖方保留所有权、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等状态下发生交通事故时的民事赔偿主体及责任
问题作出了司法解释,有必要就车辆挂靠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赔偿主体及责任承担作出司法解释,确定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的范围内负连带赔偿责任。注释:
①房绍坤等著《中国民事立法专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5年5月;
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编号:51478320)
关键词:土地使用、交通、公交可达性、步行空间、建筑和城市设计
现代社会中很少再有什么会像交通运输系统一样对我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如此深刻。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个人和集体的活动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大城市中,不论是创造财富的工作、商务活动,还是休闲、访友等社会活动都日益频繁,城市内部及城市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种联系必然伴随着人员和货物的移动。正如法国学者弗朗索瓦·朗社(Francois Ascher)所言,“移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最基本的价值,成为实现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前提条件”。[1] 在城市建设中,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开发建设又对交通需求的产生强度和分布等具有很大的锁定作用。由于这种锁定作用的客观存在和人们对这种作用的忽视,尽管近三十年来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交通问题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而影响城市交通需求增长的动力要素剧烈变动,城市交通对中国城市建设、环境质量、生活品质的影响也是城市建设者所始料不及的,与我们所追求的美好城市发展目标往往又相距甚远。交通拥堵日益加剧,交通成为城市运行效率提高的瓶颈。[2] 地标性区域和地标性建筑的建设不仅不能带来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反而带来更多的问题。[3] 城市用地布局是一定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投影的表现,[4] 这些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又必须通过一定的建筑空间来容纳。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建筑物的空间分布无不体现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互动关系。高层建筑和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需求高度聚集的一种积极响应,而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也就意味着我们对未来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安排。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而不是一个村落,最主要就在于服务和功能的专门化和规模效应。高度密集的建筑物保证了高度聚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空间,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可以保证人们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的有效聚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要妥善处理建筑与交通的关系。
1建筑选址
在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建筑物的选址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因为人们能够活动的范围有限,超出人们活动范围的建设往往很难吸引到足够的社会经济活动,或者表现为建设投资活动的失败。今天由于城市道路建设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们有时会忽略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与建筑物选址的关系,忽略城市的交通网络能力与建筑物选址的关系。也有些规划人员从城市疏解的观点出发,以农业经济时代的孤城理论为指导,鼓励建筑物的分散布局。这些远离城市中心地区、缺乏城市公共交通有效支撑的建设,长时间内难以形成气候,如许多城市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居住困难在城市的外围边缘地区建设或计划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难以吸引居民入住。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许多国家也都采取过分散式发展的策略,如人口密集的荷兰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就积极采取这种策略,但其发展结果表明这种发展模式实际上会鼓励人们使用小汽车,因为缺乏聚集性,人们就要到更远的地方上班。另外这种发展模式也很难抵御城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的冲击,如在经济不景气时,日本城市外围边缘地区的房价受到的影响最大。城市中建筑物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多种功能转化的可能性,如一栋住宅可以转化为办公楼或旅馆,一栋旅馆可以转化成美术馆,一个展览馆可以作为庆典和婚宴的场所。建筑物选址的决策又决定了建筑物功能的灵活度。由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单一功能的建筑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建设浪费和资源消耗。2公交可达性与建设开发强度
城市交通的改善的确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促进了地区的发展,也创造了日益多元化和高度复杂的社会。伴随着交通的演变,城市的空间形态正在发生变化。时间上的易达性正逐步取代地域相邻性的优势。低速交通模式下连续高密度的城市空间中越来越多地嵌入各种高速交通的空间特征—城市快速路的空间隔离、轨道交通走廊更高的开发强度、机场及铁
路交通枢纽地区更多的功能混合。城市可达性的方式和强度已经成为决定城市空间特征差异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城市交通与建筑的函数关系还体现在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与建设开发强度上。城市开发建设强度应该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相匹配。在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高的地方,提高容积率,建设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园区、高层住宅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同时避免大量的小汽车交通对这些人流高密度地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中国北方某特大城市金融城建设中,对每栋建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但由于交通出行的困难,出现了“逃离C B D”的口号。浙江杭州在城市新C B D—钱江新城建设中,开发强度一再提高,建设规模一再扩大。在缺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情况下,大规模CBD 建设所带来的交通拥挤将是不可避免的,从图1 和图2 中可以看到,在钱江新城内部车流交通尚可,而在通向钱江新城各个方向的道路上交通拥挤十分明显。
图1 杭州钱江新城道路流量分析图(图片来源:杭州市规划局)图2 杭州钱江新城规划图(图片来源: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尽管通过交通分析能够认识到在高强度的CBD开发过程中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决定性作用,但由于每个地块、单个建筑设计在前,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在后,这样无论在落实交通枢纽用地,还是体现TOD发展模式的理念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布局形态上依然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以汽车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为了避免汽车的高度聚集,在布局上必须采取拉大建筑物之间距离的方式。这样的布局模式将会使人流的联系变得比较困难,人们又必须依赖小汽车实现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如果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公共交通先导的发展模式,建筑和城市建设就会围绕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和公共交通枢纽展开,公共交通的步行距离就会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形成更有活力的城市街区。在法国里昂旧区更新建设中,轻轨交通先行建设就可以避免人们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也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留给步行、广场,同时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3交通与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被认为是推动城市化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克服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和居住拥挤等问题的一剂“良方”,因此其在城市中的开发被寄予厚望。城市综合体作为办公楼聚集之地,大多在城市中心或副中心,这些地区需要有密集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支撑,以保证该地区有较高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来工作,同时由于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又不至于使城市交通拥挤不堪,而且为了保持较高的城市运转效率,这里的地块开发的容积率普遍较高。以经常被介绍为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典范的纽约曼哈顿中城为例,其平均容积率高达15 左右。在新加坡,CBD 的容积率也高达8~25。正是这种高度的聚集保证了城市运转的效率。城市高度聚集所带来的拥挤和聚集的“不经济性”是通过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和办公楼空间的有效利用来破解。一些城市的综合体的开发或者对吸引对象缺乏必要的分析,或者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缺少科学的判断。分散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可以改善小汽车交通汇集所带来的局部地区的交通拥挤,但会加剧个体机动化,延缓城市高品质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因而很难发挥出城市聚集所带来的规模效应。
4城市交通空间的设计
城市交通空间的场所和交通出行时间的质量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城市交通空间作 为连接人们日常出行起点与终点的过程空间,在规划和建设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人们每天都会有大量时间生活在这个城市的“第三空间”内,然而却像没有生命、情感、任何私密性要求,可以自我移动的物品一样,被驱赶在或狭窄、局促、昏暗、嘈杂的各种内部空间,或危险、混乱、破碎及充满噪音和污染的外部空间,竭尽智慧寻找缝隙,竭尽体能承受在空气中都存在的压力,快速通过。城市交通设施的设计中单纯狭隘的技术观一统天下,大型城市交通设施割裂了城市的肌理,湮灭了城市的特性,我们的城市正在变成一堆堆构筑物的集合体,滚滚车流在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了城市品质活性的沙漠化。
面临全球化的竞争,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常识。城市中将会有更多的网络,更多的交通节点。城市交通空间环境的品质对人们的影响毋庸质疑。一个舒适、愉悦、方便和安全的交通出行应该让人们不再受到“交通”的困扰,可以自由来往;个体的和各种公共的交通相融互补,不论在何时人们都能方便地到达城市的各处;以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休闲空间设计的理念结合各种交通流的运动特征重审城市交通空间的设计,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其归属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掌握交通的主动权。如何将机动性的场所创造成为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如何才能避免城市交通与建筑设计成为一种互为边界的实际范式?日本横滨港国际客运码头的设计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交通确实能塑造具有场所感的空间。设计者对纯美学的观点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建筑不是一种塑造的艺术,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工程”。[1] 横滨的项目没有像大多数标志性建筑那样,拔地而起形成构造。他们采取的是“把建筑放到地里”,创造一个移动的地球,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这种“地形”建筑并没有刻意地要成为日本大都市中又一个标志性建筑,相反的,它的目标是和地平线融合在一起(图3)。
图3 日本横滨港国际客运码头(图片来源:潘海啸拍摄)5交通网络与形态设计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协调看似矛盾而又彼此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交通与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交通问题复杂、环境要素敏感特点的城市中心地区。以下三个方面在规划中需要加以特别的考虑。
首先是如何保持地区的活力。地区的活力是城市历史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果,仅从容纳更多交通量的角度出发就会遏制地区的发展活力。这不仅涉及城市规划领域也涉及到城市交通领域,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非常重要。
其次是如何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交通向集约化的方式转换,实现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城市的交通空间不仅是道路空间或通道空间,还有转换和驻留空间。经过或到达本地的城市交通需求并不是在这一地区产生,而必须从全市的层面来考虑。
另外还要考虑如何提供一个尺度宜人、活动多元的步行空间。现代城市的发展对人们的步行空间造成了困阻。各种道路系统、人造的各层次的平面、建筑物凸入公共空间的阶梯,这一切对人们的步行都造成了影响,人们无法享有连续的地面步行空间,而迷失于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建筑之间。规划中的一个紧要问题就是为人们提供适宜的、有传统肌理的步行空间。
如在有关上海副中心地区徐家汇的改造规划设计中,同济大学提供的规划方案“情感都市”[5] 凭借智慧和战略的眼光很好地反映了它所要承载的任务,那就是促进一种人文的、休闲的空间组织形态的形成,这种组织形态很好地将步行空间纳入其中并且探讨空间的内外关系。它与传统的以汽车为主要载体的城市机动性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模式,却不乏高效。它从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最近由同济大学、上海世博集团和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上海世博地区步行 空间环境整合设计国际竞赛中,一个来自法国的设计团队通过轻轨线路的调整、多层步行空间的设计有效地整合了该地区许多标志性建筑的空间环境,实现了大尺度的规划设计与微观尺度的建筑设计的统一,从而避免孤岛状新区的发展模式,同时又创造了大量富有活力的节点空间,用针灸式干预,激化整个地区的发展。通过这次竞赛,我们也认识到已有的从控制性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建设管理模式存在很多漏洞,需要以人的活动和步行尺度来有效地整合建筑设计与交通网络建设。
6结论与建议
一、交通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山西沁源二中21人被拉煤车轧死 2005年11月14日凌晨,山西沁源第二中学学生出早操时,一辆拉煤车冲入学生队伍,造成21人死亡、18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获得432万元赔偿。2:山东临沂12名儿童死亡
2005年3月8日,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民办“小神童”幼儿园一辆经过非法改装的金杯牌面包车,在运送22名师生离园回家途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12名儿童死亡、5人受伤。
3:济南银座双语幼儿园校车困死5岁儿童
8月8日山东济南银座双语幼儿园5岁儿童吴梓被接送孩子的两位老师及司机遗忘在封闭的班车上达小时后困死。
4、山东曹县校车起火烧死两名幼童
2007年5月12日9时,山东省曹县某幼儿园驾驶员李学兵驾驶面包车(未经年审,没有接送学生的专门标识)和王成到曹县苏集镇接四名幼儿后,至一个十字路口重新启动车辆时,车内突然起火。李学兵在救出两名幼儿后,没有积极抢救车内后座的幼童张某(男,6岁)、张某某(男,5岁),反而和王成慌忙逃离了现场,并隐瞒真相欺骗周围群众,谎称车内已没有儿童,致使两名幼童被烧死。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幼儿园举办者郝文军、周彤明知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李学兵、王成负责接送幼儿园学生,有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义务,但在面包车着火后只是抢救了两名孩子,没有抢救张某、张某某,并欺骗周围群众,致使发生二人被烧死,其行为属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近日,山东省曹县检察院以涉嫌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郝文军、周彤,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李学兵、王成。
(二)防范与应急
1、经常对学生进行乘机动车、乘火车、乘船和骑自行车等的出行安全知识教育。
2、教育学生坚决不乘坐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3、严禁学生在道路上跑步上操。
4、严禁出租学校场地做停车场。
5、集体出行要制定应急预案,责任到人,确保安全。
6、定期检测校车,有安全隐患坚决停运。
7、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拨打110、120、122请求救援。
二、溺水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河南7名学生溺水死亡 9月26日13时20分,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岗乡麦仁村7名小学生结伴上学,途经村南500米处一废弃砖窑厂积水坑时,因戏水玩耍,不慎滑入水中,7名学生全部溺水死亡。
2:云南4名小学生溺水死亡
2008年2月13日,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一小学的8名3到5年级的学生,在守望乡卡子村土锅塘村的闸塘上溜冰,冰面突然发生断裂,8名小学生全部落水,其中,4名稍大的孩子奋力爬出冰窟得以逃生,另外4名溺水死亡。
3:海南8名小学生溺水身亡3名校长被免职 2006年6月7号下午,海南省昌江县乌烈镇发生学生溺水事故。乌烈镇第一小学22名学生在上课时间里擅自离开学校为同学亲属送葬,下午没有返回学校,而是去了附近的昌化江玩耍,结果造成8名女孩溺水身亡。该镇中心校长、副校长和第一小学校长等3人被免职。
4、山东少年表哥救表弟双双溺水身亡 2007年暑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1名四年级学生到开发区走亲戚,表弟带表哥到河边玩耍,2人下河洗澡,表弟被水冲走,表哥急忙施救,表弟牢牢抓住表哥双臂,致使表哥几乎动弹不得,导致2人双双溺水身亡。
(二)防范与应急
1、经常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
2、教育学生不到陌生水域游泳。
3、教育学生不在冰面玩耍。
4、发现有人溺水要呼唤成人施救,不要做力不能及的抢救,以免扩大伤害。
5、发现有人溺水,及时拨打电话求救。
三、火灾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新疆克拉玛依特大火灾烧死288名学生
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团到克拉玛依市检查工作,克市教委组织中小学生在友谊馆为验收团举行汇报演出,部分中小学生、教师、工作人员、验收团成员及当地领导共796人到馆内参加活动。16时20分左右,由于舞台上方7号光柱灯烤燃附近纱幕,引起大幕起火,火势迅速蔓延,约一分钟后电线短路,灯光熄灭,剧厅内各种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致使众人被烧或窒息,伤亡极为惨重。共死亡325人,其中小学生288人,干部、教师及工作人员37人,受伤住院130人。
2、江西广播电视幼儿园发生火灾13名幼儿丧生 2001年6月5日,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发生火灾,13名3至4岁的幼儿在火灾中丧生。
3、四川一小学野炊酒精泼洒烧伤3女生
3月30日上午,四川省宜宾市城区南岸某小学组织学生春游,10时许,小芳等8个女生准备吃火锅,由于火候不好,有人拿酒精给她们烧锅。“陈老师上前看火时,一脚踢倒了装酒精的瓶子,酒精洒出后迅速燃烧,火苗蹿起,将围在锅边的小芳等3人烧伤。”小梅伤势最重,全身烧伤面积达40%。
4、内蒙古一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烧死2名小学生 4月2日21时10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旗欧肯河农场中心学校宿舍发生火灾,有2名小学生(分别为一年级和三年级)在起火后躲在床板下,错过了救援时机而死亡,其他学生被安全疏散。火灾原因系学生在熄灯后点燃蜡烛不慎引燃床铺造成。
(二)防范与应急
1、经常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
2、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
3、教育学生一旦发现火情,要有秩序的疏散,严防 拥挤踩踏。
4、严禁学生在宿舍内使用明火。
5、配足配齐灭火器材和应急灯、逃生标志。
6、每校每年至少搞1次消防逃生演练。
7、牢记火警电话119,发现火情立即报警。
四、中毒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浙江苍南30名学生吃街边小吃中毒
2006年 4月4日中午,苍南县民族中学和苍南县大观中心辅导小学的学生放学后,在校门口一街边小吃摊吃了牛肉羹。13时许,两所学校的30多名学生突然出现不良症状,被医院确定为食物中毒。
2、山西蒲县6名小学生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2007年12月4日晚,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蒲城镇南曜村教学点6名小学生突然死亡。后经公安部门检测结果表明,6名小学生突然死亡原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南曜村教学点学生宿舍是一间大房子,中间用木板隔成两间,一间住学生,一间放有一台3000瓦的发电机。4日晚,发电机开机发电,由于木板封闭不严,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排放的一氧化碳传入学生宿舍,致学生中毒而死。
3、四川2名学生因食含有毒鼠强的果冻死亡
2006年 4月11日,四川省凉山宁南县俱乐乡中心校放学后,3名学前班学生在校外小卖部买到含有毒鼠强的果冻分食,2人死亡,1人受伤。
4、山东单县一民办小学发生食物中毒
2006年9月12日,山东单县一民办寄宿制小学早晨做的小米饭未卖完,中午加温后再卖给学生,仍未卖完,到晚饭时又继续卖给学生,导致51名学生发生呕吐、腹痛等食物中毒现象。
5、山东巨野县某中学发生饮食不良反应
2007年9月,山东巨野县某中学炒豆角时未炒熟,导致大量皂角素产生,学生食用6小时后,近百人发生不良反应。当时校内一片混乱,几近失控。
(二)防范与应急
1、经常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2、教育学生自觉不购买零售摊点特别是流动摊点出售的“三无”食品。
3、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校领导要经常深入食堂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议学校食堂不出售易产生皂角素的蔬菜。
5、建议学校食堂春节后不再出售土豆菜。
6、教育学生远离毒品,坚决拒绝吸食毒品。
7、煤炉取暖要安装烟囱弯头,防止煤气中毒。
8、教育学生防止农药中毒和农药污染物中毒。
五、暴力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安徽 两初中生教室打闹一人死亡
2008年11月27日晚18时55分左右,阜南县铸才中学初三学生邢某某与同班同学鲍某某在教室内打闹,互勒脖子,导致邢某某出现生命危险,立即被学校送往该县中医院抢救,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公安机关初步调查认定,邢某某死亡系鲍某某所致。目前鲍某某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2、山东一中学学生斗殴一死一劳教
2007年4月12日,曹县某中学初二学生发生矛盾,双双约定当晚在茶水房边“较量”。甲生瘦小担心吃亏,特地准备了一把尖刀;乙生自恃身强力壮,未加防范,结果被甲生一刀刺破肝脏,经抢救无效于当晚死亡。
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突发惨案 刀砍15幼儿 2004年8月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持刀行凶事件,共有15名儿童和3名老师被人砍伤,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有一名儿童因为伤势过重死亡。
4、广西初中学生打架斗殴导致死亡 2005年4月5日17时30分左右,横县横州镇第二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陆江俭(男,1988年 11月出生)在食、堂打饭时,因插队和同年级同学梁大勇(男,1988年8月出生)发生争吵,随后陆江俭和同年级不同班的陆亮、宁国思、卢锦昌、甘宁生共5人到梁大勇宿舍争吵,在争打过程中梁大勇用刀捅伤陆江俭,梁大勇也受伤,学校知情后立即把受伤学生进县人民医院抢救,陆江俭于6日:30分左右抢救无效死亡。
(二)防范与应急
1、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作法制教育报告,每学期至少一次。
2、定期收缴管制刀具,每学期一次。
3、教育门卫切实履行好职责,严格检查登记制度,把好学校安全第一关。
4、选择一个暴力伤害典型案例,条分缕析,讲清危害,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5、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切记:无论学生多么气人,我们都没有打骂学生的权利。
6、一旦发生暴力事件,要千方百计救人。
六、倒塌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旗杆倒下砸伤学生法院判令学校赔偿
1998 年4月29日,江苏省灌南县长茂镇耿冯小学12岁的学生冯盼盼在校园内旗杆下玩耍时,旗杆上端固定的铁栓脱落,致使旗杆倒下,将冯盼盼的右手砸伤。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右手食指近指节中段缺失,中指近指节骨折,灌南法院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灌南县法院判令耿冯小学赔偿学生冯盼盼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残疾补助费等共计16095元。
2、河南巩义一幼儿园墙倒砸死7人 2001年夏天,河南巩义李小黑与其亲戚杨妮商量,用杨妮家的房子开办幼儿园,经同意后,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开办了蒲公英幼儿园,后被教育部门责令停止开办,李小黑拒不执行,且仍在明知幼儿园周围建筑设施陈旧,长期无人管理、居住的情况下,不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致使2003年8月27日9时许,发生幼儿园南墙倒塌,砸死7人,砸伤4人的重大事故。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小黑未经批准,私自办校,且明知教育设施有安全隐患,而不采取防护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其行为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故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宣判后,被告人李小黑表示服判,不上诉。
3、广州一学校吊扇掉下砸伤学生
2005年9月12日,广州天河区某学校初一3班学生上课时,教室内一正在运转的吊扇掉下来,4名同学被击中,其中一名学生后脑受伤,缝合了14针,并留下了头痛、呕吐等后遗症。
4、山东鄄城李进士堂乡石楼小学校舍倒塌
2002年8月25日,山东鄄城李进士堂乡石楼小学校舍杨木梁因腐朽断裂,导致倒塌,砸死1人,砸伤9人。
5、山东定陶张湾中学砸死1生
1999年4月,山东定陶县张湾乡中学一学生宿舍木梁上立柱断裂,砸死1生。校长背驼。
(二)防范与应急
1、要经常检查校舍及设施,发现危险及时维修。学校无力维修的要报告政府。
2、无论何时何地, 只要发现险情,要先把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再报告上级。
3、坚决不使用D级危房。
4、教育学生远离B、C级危房。
七、踩踏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踩踏
2006年11月18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土塘中学带班老师集中在办公室批改期中考试试卷。该校初一年级几百名学生上完晚自习后,有学生下至二楼与一楼拐弯处被后面学生挤倒,后面下楼的学生见状惊恐万分、蜂拥下楼欲逃,学生挤在狭窄的楼梯拐弯处,互相挤踏,导致5男1女6名学生死亡,另有11名重伤。该校校长已被隔离审查。
2、四川一小学楼梯内拥挤 踩死十学生
2005年10月25日晚8时许,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下晚自习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不知是谁趁机大喊“鬼来了”,听到喊声,学生们都跟着大喊“鬼来了”。楼道一片漆黑,大家争着向楼下奔跑。突然前面有同学摔倒了,后面同学仍跟着冲下来,并踩在倒下同学的身上,接着又有同学倒下、踩踏,现场惨叫不断,但后面的同学仍不断地向楼下奔跑,造成10名小学生死亡,30多名小学生受伤。事故发生后,国务委员陈至立,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千方百计、全力救治受伤学生,处理好善后,确保社会稳定,并举一反三,严防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3、湖南湘乡私立育才中学踩死8生 2009年12月7日21时10分,湖南湘乡私立育才中学晚自习下课,学生在下楼过程中,因一人跌倒,导致拥挤踩踏,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8日早上,湘乡市委作出了免去朱清华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职务的决定,并将按程序免去其教育局长职务。上午11点,育才学校校长叶继志、政教处纪律干事彭和良因涉嫌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被依法刑事拘留,育才学校的银行帐户也被冻结。
调查组认为事故原因有四:一是学校只安排一名现场看守人员难以监控全部下楼学生;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三是因下雨,大部分学生涌向与宿舍楼靠近的一号楼梯,造成一号楼梯人流量增加;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
该校共有学生3626人,死亡学生城乡一个补偿标准。
(二)防范与应急
1、严格履行晚自习校长带班、教师值班制度。
2、在楼梯拐弯处书写安全提示语,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上下楼梯勿拥挤”等。
3、制定大型集体活动应急预案。
4、按时检查楼道照明设施,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5、教育学生不要散布恐怖信息,制造紧张空气,自己吓虎自己,酿成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6、牢记:情况越是紧急,越要有序疏散。
八、触电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湖北吞盘乡念录小学二学生被电弧击伤 2004年3月1日1点20分,吞盘乡念录小学二年级学生李越、赵结两人放学后抄小路回家,看见一根拉线掉在路边,9岁的李越顺手拿起拉线摇晃,由于用力较大,拉线碰到10KV线路转角杆跳线,李越当即被电弧击中,四肢,面颊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赵结闻讯拉开李越时手指也被电弧烧伤。其中,李越伤势较重,在靖西医院留医治疗长达1个多月。
2:少年向高压线撒尿被击伤 2006年5月,开发区一少年放学回家途中,看到高压线落地,由于调皮,向高压线上撒尿,结果生殖器被击伤。
3:3岁女孩触摸电源插座被电击伤
2006年5月10日,某县一幼儿园3岁女孩因好奇,用手触摸电源插座,被电击伤。当时孩子呼吸心跳停止,奶奶用徒手心肺复苏对其抢救。心跳呼吸恢复后,孩子被送往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治疗。
4:河北一学生因私接电线触电身亡
6月28日下午,张然下课后回到宿舍在自己的床铺上自习功课,因学习时需要用到手提电脑,为节省手提电脑电池的电量,他就找出两根铜芯电线,准备从头顶上的吊扇电源上引出电线作为手提电脑的电源。在其从吊扇电源处往外接线的过程中,不小心左手拇指和中指同时接触到了两根电线的外露铜线头部分,强大的电流瞬间将张然击倒在床。同宿舍内的另一名同学见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120急救医生急速赶到现场进行了抢救,然而这一切都未能挽回张然的年轻生命。
(二)防范与应急
1、严禁学生私拉乱扯电线。
2、教育学生不懂不要接触电器。
3、学校要经常检查用电设施,及时排除隐患。
4、在电力设施等部位书写安全提示语。
5、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向成年人求救,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拉,以免自己也触电。
6、发现落地电线,应离开10米以外,不要用手捡拾,更不要向电线撒尿。
九、网瘾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河北网络游戏成魔鬼
2003年3月5日河北省保定市某县初中二年级年级学生程飞因母亲阻止他去上网吧,竟然用绳索将其勒昏,并在脖子上砍了两刀。而后,他从母亲身上翻出500元和一部手机,跑到网吧上网。现在,已经被关进铁窗的程飞说:“当时脑里就想钱去上网,杀了她就没人再阻拦我了。大家千万别像我一样迷恋网络游戏了,它会让你变成冷血的魔鬼。”
2:山东巨野一中学生深夜翻墙去上网不慎摔死
2005年6月8日晚11时许,山东巨野县某中学高二学生因网瘾发作,几乎不能控制,便翻越校墙去上网,不料校墙外堆满了施工的荒石,棱角嶙峋,该生一脚踏空头触尖石,当场死亡。
3:女初中生见网友被强奸勒死
2006年12月23日,吉林省延吉市某初中学生孙玲(化名)背着父母约男网友赵某见面。孙玲发现赵某长的挺精神,还挺诚实,就把赵某当成了朋友。
晚11时30分许,二人来到延吉市东市场附近某个体旅店,开了一间房,赵某提出要与孙玲发生性关系,孙玲不从,被赵某强奸。见孙玲不停哭闹,还要告发自己,赵某害怕之下将其勒死。
赵某把孙玲身上所有的衣服脱下来扔掉,把孙玲身上的60元钱拿走,孙玲的小灵通电话也被他卖了。
目前,赵某已被刑拘。
4:中学生连续上网三天三夜突发耳聋 2005年11月10日,河北某中学8年级学生蒋某迷上了一种新游戏,越打越兴奋,连续打了三天三夜后晕倒,口吐白沫。送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突发性耳聋,住院三月,多次转诊,花费5万,至今未愈。
(二)防范与应急
1、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严格约束自己,文明上网。
2、教育学生坚决控制上网时间,每次上网以不超过两小时为宜,长时间沉迷网络有害健康。
3、不要轻易与网友会面,特别是女生。
4、对网上求爱者不予理睬,以免陷入网恋陷阱。
5、单独在家时不要轻易让网友来访。
6、教育学生远离暴力游戏、远离色情网站。在头脑里树起一道网络“防火墙”。
十、活动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北京高三学生体育课自由活动摔成脑震荡
2003年11月20日下午,北京市某中学高三(2)班在学校操场上体育课,20分钟后,体育老师安排同学们自由活动,便离开操场。张力与同学苏强在足球场边玩起了摔跤游戏,张力被摔倒时头部着地,当场感觉头昏脑胀。送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脑震荡。治疗数月,花费三万,有所好转,但未能参加当年高考。
2:湖北小学生课间游戏不慎摔下二楼 1998年12月10日下午课间休息时,湖南省某小学学生孙慧婷在教室的二楼走廊上与同学跳皮筋。当跳到第四节时两位拉皮筋的同学将皮筋栓至腰部,离地约90厘米,孙慧婷双手扶着铁栏杆翻身用脚钩皮筋,用力过猛翻过了栏杆从二楼摔下,当场昏迷。住院治疗124天,花费八万余元。学校和家长各承担了50%的责任。
3:新疆小学生参加升国旗活动时踩死一生 2005年10月16日上午9时30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活动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
4、北京某高中化学实验学生烧伤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某高中学生邹娜在进行化学实验按照老师的分组找到自己的座位,但自己的座位被同学温华占了,只好在一边观看。温华随手拿了一个烧杯垫酒精灯,没料被路过的同学的胳膊肘碰翻,洒在旁边观看的邹娜的脸和脖子上,由于惊恐,用两只手来扑打,结果两只手全被烧伤,后经诊断为深二度烧伤
(二)防范与应急
1、学校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如春游、秋游、扫墓、集会等)时,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2、学校组织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落实保护措施,并不得擅离职守。
3、学校组织实验活动时,要讲清操作规范,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发生触电、爆炸、起火、硫酸灼伤等事故。
4、教育学生课间玩耍时注意安全,防止伤人和自伤。
5、教育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要遵守纪律、服从指挥,严禁擅自行动。
6、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沉着应对,果断处置,绝不能惊慌失措,乱了方寸,特别是一把手。
十一、性侵害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河南13岁学生强奸幼女被判赔偿2万元 2007年10月12日,河南省唐河县13岁的初中生王某放学后打开影碟机,偷看了父母遗忘在影碟机里的黄色影碟后欲望难耐,便将邻家10岁的女孩强奸。法院审理认为,被告王某给原告的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虽未成年,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遂依据有关规定,判决被告王某的父母赔偿原告医疗费50元,精神损害赔偿金2万元。
2、湖北小学教师强奸21名学生获死刑
襄樊市襄城区卧龙镇某小学教师李某,对学生施以小恩小惠诱惑,借机先后奸淫21名小学女生。由于受害人多顾及“名声”及李某威胁,以致李某的“兽行”持续3年才被揭发。2009年3月3日,该市襄城区卧龙镇某小学教师李某,因强奸罪一审被襄樊市中院判处死刑。
(二)防范与应急
1、女孩子外出,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 生的地方。
2、女孩外出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叮梢或纠缠,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必要时可呼救。
3、女孩外出时,应随时与家长联系,未得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
4、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里去。
5、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
6、拒绝男士提供的色情影视录像和书刊图片,预防其图谋不轨。
7、独自在家,注意关门上锁,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的人员,应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来。
8、晚上女孩外出时,应结伴而行,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
9、衣着不可过露,不要过于打扮,切忌轻浮张扬。
10、晚上单独在家睡觉,如果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室内,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要钻到被窝里蒙着头,应果断开灯尖叫求救。
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 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
十二、自然灾害事故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案例
1、河南一中学因未采取防雷措施承担责任
2002年5月27日,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某中学教学楼遭到雷电的袭击,致使28名学生不同程度地被雷电击伤,其中有三四名学生伤势较重。据该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高某讲,由于教室的窗户是铁制的,又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所以导致学生被雷击伤。以上是一起由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而造成的伤害事故,作为学校应积极防范并及时消除校园中存在的、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隐患,以保障学生的安全。上述案例中,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因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或管理混乱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2、新疆四名中学生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
2004年5月31日晚,新疆某县普降暴雨,引发山洪,4名中学生在放学途中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难。
3、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200名师生无一“震”亡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因此,当 5.12大地震发生,2200名师生仅1分36秒即冲到操场
4、广西10名学生被台风困于孤岛 2001年7月2日,广西合浦县10名中学生私自驾着木船上了一座孤岛,不久台风到达,由于木船无法承受台风掀起的巨浪,学生们只好在岛上过了一夜,数名学生虚脱。在海水即将漫过孤岛的危险时刻,北海市政府和合浦县政府紧急出动船只,最终使10名学生化险为夷。
(二)防范与应急
1、学校应当经常向学生讲授预防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暴风雪等知识,提高防范能力。
2、学校要在高大建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上安装避雷设施,定期检测,确保防雷效果良好。
3、教育学生注意天气预报,雷雨时做好防雷准备。
4、教育学生注意汛情变化,做好防洪准备。
5、每年每校都要组织一次防地震、放暴风雪、防洪水等的逃生演练。中小学安全抓什么?怎样抓?
一、抓安全队伍建设
1、抓教职工安全管理队伍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全校安全工作负总责(2)分管校长全力靠上抓安全工作(3)各职能处、室各负其责
(4)各个安全工作岗位的教职工负责本职工作
2、抓学生安全干部队伍
(1)团委增设学生安全委员(2)团支部增设学生安全委员(3)班委会增设学生安全委员
(4)少先大队、中队、小队增设学生安全委员
二、抓安全制度建设
1、安全巡查、检查制度
2、门卫管理制度
3、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1)严禁私拉乱接电线(2)严禁使用明火
(3)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4)严禁带入和存放管制刀具(5)严禁留宿异性(6)严禁饲养动物
(7)严禁堵塞锁死门窗(8)严禁学生与社会人员混居(9)备齐消防器材
(10)实行专人负责,24小时值班
三、抓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内容: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防止轧死轧伤
2、加强防溺水教育,防止溺水身亡
3、加强消防安全教育,防止烧死烧伤
4、加强防中毒教育,防止毒死毒伤
5、加强法制教育,防止暴力伤害
6、加强自然灾害知识教育,防止意外伤害
7、加强防拥挤教育,防止踩踏伤害
8、加强用电安全教育,防止电死电伤
9、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防止上网成瘾
10、加强活动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
四、抓安全检查和奖惩兑现
1、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建议学期初和学期末各进行一次定期安全检查。
【解析交通事故的防范与损害赔偿】推荐阅读: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及标准06-15
关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思考建议05-30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指引07-24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11-13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06-28
交通事故赔偿凭证范本10-27
交通事故赔偿保证书10-27
交通事故私人赔偿协议书05-30
交通导致死亡赔偿协议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