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时节种什么?(精选4篇)
天热,人也容易烦躁,没有食欲,此时来一碗冬瓜汤最受欢迎。《本草纲目》记载,冬瓜有生津止渴、消暑的功效,而且钾离子含量高。闷热的夏天经常吃冬瓜,可以促进消化,降低火气,南方的冬瓜皮没有芒刺,连皮一起吃还有减肥的效果。
《本草经》则记载:用冬瓜籽研膏做面脂,可消除雀斑、蝴蝶斑、酒糟鼻,“令人颜色悦泽”。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提到用冬瓜瓤绞汁“洗面澡身”,可使皮肤“悦泽白皙,肤如凝脂”。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冬瓜所含的无脂低钠,可以利尿,能阻隔碳水,可耗体内脂肪,从而起到减肥之效。
名菜冬瓜盅的前世今生
冬瓜虽然很平凡很民间,但它还是有历史背景的。据《江陵县志》,宋仁宗召见江陵张景的时候问道:“卿在江陵有何贵?”张答:“两岸绿杨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州。”仁宗又问:“所食何物?”张答:“新粟米炊鱼子饮,嫩冬瓜煮鳖裙羹。”从此,这道民间的甲鱼裙边和鸡汤一起炖冬瓜,成了宋代宫廷名菜“冬瓜鳖裙羹”。
而在清人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中记述了一道“煨冬瓜”,据说就是后世“冬瓜盅”的起源:“煨冬瓜,切下顶盖半寸许,去瓤、治净。好猪肉或鸡鸭肉或羊肉,用好酒、酱油、香料、美汁调和,贮满瓜腹。”
“竹签三四根,将瓜盖签牢。竖放灰堆内,用砻槺铺底及四周,窝到瓜腰以上。取灶内灰火,周回焙筑,埋及瓜顶以上,煨一周时(一天一夜),闻香取出。切去瓜皮,层层切下供食。内馔外瓜,皆美味也。”
这道菜后来成了清代宫廷名菜“冬瓜盅”,直到现在“冬瓜盅”依然是广东和上海地区的一道名菜,只不过往往把“灰火煨”变成了“笼中蒸”,可以想象后者之味不可企及前者之道。
家常冬瓜盅的制作方法
原料:冬瓜、鲍鱼片、虾米、瑶柱、香菇、猪展肉400克
做法:
1、猪展肉洗净切成小块,冬菇、虾米、瑶柱、鲍鱼片洗净浸泡30分钟,沥干水份待用。
2、冬瓜洗净,用汤匙把冬瓜瓤挖出来。尽量挖大一些空间。
3、锅里放入1L清水,然后放个架子或小碗,再把冬瓜放上去,把猪展肉、香菇、虾米、瑶柱、鲍鱼片放入冬瓜里,倒入八分满的清水。
4、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调小火蒸炖2—3小时。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题图】温风至。小暑一过,就快进入初伏天,气温愈来愈高,南风居多,连风都被烤热了,故有“温风至”一侯应。
时令良品:西瓜、扁豆、豇豆、四季豆、绿豆、番茄、西瓜格兰尼塔
时光滑过夏至,白昼就开始变短,天气也愈发炎热起来。从现在起,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全年气温最高的阶段,所谓的“三伏天”也拉开序幕。对于拥有电器的现代人来说,准备各色冷饮毫无难度,而在古代,盛夏食冰却不可多得,更多还是以冰凉井水湃上一盆凉菜或是西瓜。这一时节,各种豆类也进入旺季,诸如扁豆、豇豆、四季豆等,比起立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时令水果:西瓜
西瓜,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数九寒冬里吃西瓜早已不是稀罕事,然而提起这一水果,更多还是与盛夏有关的记忆。西瓜原产非洲,自从汉代被引入中国,便开始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文人墨客们似乎对它也颇为钟爱,历朝历代吟咏西瓜之诗极多,明朝瞿佑一首《红瓤瓜》还为它留下“青门绿玉房”的美称。西瓜瓤含糖、含水量极高,在夏日众多水果中最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本经逢原》即将之奉为“天生白虎汤”,更有“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之誉。除此之外,西瓜皮、西瓜子也都可食,并都有一定食疗功效。
既是广布栽培,又颇受欢迎,西瓜的品种自然不在少数。如清朝的《燕京岁时记》便有登载:“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早先的无籽西瓜算是稀罕之物,如今也是寻常得很了。市面上常见的优品如红小玉、黑美人、蜜宝等,外形、口感、上市时间各有不同,想来大家也已不陌生。近年来更有如迷你西瓜、方形西瓜、观赏西瓜等特色品种,新奇可观,滋味倒是在其次了。
西瓜加工:西瓜子
嗑瓜子在华人世界是一个特色,瓜子是一个统称,最常见的有三种:西瓜子、葵花籽、南瓜子,营养的果仁外覆脆壳,需嗑而去之。而西瓜子的食用记录明朝已有,《本草纲目》之西瓜条目载,“瓜籽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又有早前文献提及明帝朱元璋喜欢鲜西瓜子加盐焙干而食。
嗑瓜子香口但油脂含量高,再加上炒货会添加各种调味料,所以需注意不要过量。家中有烤箱者不妨尝试烘烤鲜瓜子,剖开的西瓜、南瓜所获得的新鲜瓜子只要洗净,直接就可以烤,即便不加调味料也是酥脆可口。
时令蔬菜:扁豆
扁豆的豆荚扁平,又有别名眉豆、鹊豆、沿篱豆等。这一起源非洲与南亚地区的植物最初在印度广布栽培,传入我国后也遍布大江南北,山东特产栽培尤多。常见品种如白扁豆、紫扁豆、猪耳朵、大青芸豆等,各有千秋。
藊豆,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扁豆的嫩荚和嫩豆可食用,炒、煮、腌渍、干制均可。子实有黑白之分,入药主要用白色扁豆,其豆粒加糖煮食也别有风味,可堪与莲子相媲美。《本草纲目》对此亦有说明:“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此外又有红褐色的扁豆,即广西民间所谓“红雪豆”,也有清肝明目的食疗效果。然而和许多豆类一样,生扁豆所含的部分化学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毒性,故而必得烹熟才能食用。
时令蔬菜:豇豆
豇豆,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作蔬菜食用的豇豆品种甚多,一般根据外皮色泽分为白皮豇、青皮豇、花皮豇、红皮豇等。南方地区又称为饭豆、长豆角等,食用方法颇多,虽说是夏令时蔬,但冬季里也常吃到酸豆角或干豇豆烧肉,其中风味,并不逊于新鲜豇豆。无怪乎李时珍赞之“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到了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则有更为讲究的食用方法:“豇豆炒肉,临上时,去肉存豆。以及嫩者,抽去其筋。”肉类成为豇豆的配角,鲜美滋味可见一斑了。
时令蔬菜:刀豆
刀豆,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清代的《素食说略》中有关于四季豆的一段:“刀豆,一名四季豆。摘嫩荚,去其两边之硬丝,切断,以酱油炒熟。或以水淪,加酱油食、香油闷熟食均佳。若与豆腐烩汤亦美。洋刀豆、扁豆照作。”然而这里所提到的刀豆却是另一种豆类,如今所称的四季豆实则是“洋刀豆”,豆荚较刀豆更为丰厚鲜嫩,清炒或与肉类相佐均可,后者则更多用于入药。
不过,对于这几种豆类究竟有何区别,也有人完全不以为意。譬如大文豪苏轼先生,由他所开创的“东坡豆粥”便是将各色刀豆、扁豆、豇豆等入水熬成豆羹,加入米粥红糖而食,据说也颇具风味,苏轼自己的《豆粥》便是力证——“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所谓烹饪中的大手笔,想来也不过如此吧。
时令食材:绿豆
绿豆,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绿豆又名目豆、青小豆,以其种皮青绿得名,但也有黄、褐、黑等颜色,并不多见,根据种皮光泽与否又分为明绿豆与毛绿豆。和红豆一样,绿豆在中国栽培历史已逾两千年,国内吉林、辽宁、广西都是出产绿豆的大省。绿豆在东南亚地区也是非常普遍的传统食材,西方世界却少有食用。印度人习惯将之与咖喱烹调,主要用作炖菜,这样的食用方法倒也有趣。至于国人还是更多用以煮粥、熬汤、制作糕点,味道清淡,也更加注重养生之用。陈果夫在民俗论著《国民生活历》中说的便足够全面:“绿豆,性甘寒,消积热,解百毒,润皮肤,和五脏,磨为粉,解诸热益气,故以之制饼,煮粥食,或汤饮,极为有益。”
绿豆食用:绿豆芽
绿豆发芽是个奇妙的过程,用温水浸泡绿豆一夜唤醒其活性,继续保持湿润,只要温度得当,很快绿豆就会发芽。这个过程中豆内储藏的营养物质会转化为人体更易吸收的氨基酸,而且维生素C也会增多,水灵白嫩的绿豆芽营养价值实际上高过绿豆。
夏季食用绿豆芽相当爽口,炒、拌两宜。《本草纲目》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今人视为寻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湿热郁浥之气,故颇发疮动气,与绿豆之性,稍有不同。”
据日本的豆芽厂商在中国的实地调查,吉林白城子和陕西榆林地区的绿豆所发豆芽口感最好,有条件者不妨尝试一二。
绿豆食用:绿豆糕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即见绿豆糕的记载:“绿豆磨之为面、澄滤取粉,作饵炖糕⋯⋯有解诸热、补益气、调五脏,安精神,厚肠胃之功。”严格来说,最初的绿豆糕该算京式糕点。然而如今流传的又分南北两种,北方绿豆糕即是所谓的京式绿豆糕,以绿豆粉、豌豆粉、砂糖桂花为原料,制作过程不加油脂,故而入口绵软清新,更具干爽质地;南方绿豆糕则以苏杭一带产出最为正宗,与北方绿豆糕最大不同在于加入熟猪油或芝麻油,口感也更为油润浓甜。关于这一做法和用料之别,权可参见清代食谱大全《调鼎集》——“(法一)将豆煮烂、微捣、和糯米粉,洋糖蒸糕,或用白面亦可。(法二)磨粉筛过,加香稻粉三分,脂油、洋糖印糕蒸。(法三)豆粉一两、水三中碗,加糖搅匀,置砂锅中煮打成糊,取起分盛碗内,即成糕。”至于从何选择,便是看个人口味了。
以绿豆粉为主也可制作无馅料的绿豆糕。
时令蔬菜:番茄
小金瓜,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番茄源起南美地区,最初只是出于观赏的目的而进行栽培,因为外形过于鲜艳夺目,反而让人们怀疑其中含有剧毒而退避三舍。直到十七世纪,它的酸甜可口与营养丰富才渐渐为众人所接受,并迅速风靡西方世界,各种酱料、沙拉、配菜、果脯层出不穷。番茄在明清时期引入国内,由于来自西方故而又得名“西红柿”,但此前国人也早有栽培小西红柿作为水果,称为“小酸果”、“小金瓜”,即如今的樱桃番茄一类。除此之外,又有形似葡萄的串番茄,欧洲普遍栽培而国内较少见。近年来新见暗黑红色的黑番茄,味道更为浓郁香甜,算是番茄家族中新晋的翘楚了。
番茄中的特有成分之一是番茄红素,也是目前自然界中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的作用尤其明显。然而这一成分只有溶于油脂后才更利于吸收,故而比起生吃或凉拌,煮熟后的番茄更加能发挥营养功效。夏日炎炎,番茄的防晒修复功能也堪称一流,一碗番茄鸡蛋或番茄牛腩是不错的选择。
时令良品:西瓜格兰尼塔
“Granita”格兰尼塔,起源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是介于雪糕和刨冰的一种半冰冻甜点。主要由白糖、清水和风味调味而成。这里介绍了一种手工制作的方法,其结晶会比较大一些,但不妨碍品尝到西瓜的清香与冰镇的凉爽,喜欢的话还可以加点酒来调味,同学拿起西瓜来试试吧!
准备材料:
适量无籽西瓜
1只柠檬
少量细砂糖
制作步骤:
1 青柠檬对半切,挤出柠檬汁。
2 将切了块的西瓜与柠檬汁倒入搅拌器,加入少量的细砂糖。
3 打成西瓜泥,倒入容器里,盖上保鲜膜,冰箱冰冻2小时。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小暑的解释,“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时间为207月7日 - 2019年7月22日。
小暑简介
代表寓意:天气开始炎热
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
前一节气:夏至
后一节气:大暑
风俗食物:吃饺子
农事活动: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养生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属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六月节令
中文名:小暑
英文名:Lesser Heat
小暑养生吃什么
绿豆米粥
熬制米粥时加绿豆适量,有清热、解暑、去瘟毒之功效。特别是在炎炎署日其效果颇佳。
炒绿豆芽
[配料]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 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疗疮疡。
蚕豆炖牛肉
[配料]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氽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
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狠锄田。
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棉花进入花铃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
毛巾肥皂随身带,长裤长褂身上穿。
空闲地上种蔬菜,头伏萝卜不容缓。
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冬修榆树夏修桑,修整白杨于伏天。
村村户户沤绿肥,肥堆如山麦增产。
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种麦不为难。
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有言: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小暑谚语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
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瓦碴晒成灰。
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
淋了伏头旱伏尾。
东南风,雨太公。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时节种什么?】推荐阅读: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都有什么哪些吃的习俗09-14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的农事活动有哪些?07-24
小暑节气吃什么风俗食物12-24
24节气小暑是什么意思02-27
24节气小暑养生应注重什么06-06
小暑节气三候分别是什么01-06
描写小暑的诗歌11-25
小暑节气的谚语01-28
小暑节气的含义意思05-27
小暑到祝福语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