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推荐9篇)

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 篇1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与领导对我的孩子作了很好的教育,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可爱、善良、乐于助人、尊敬师长。我知道,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也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在学校的教育中我觉得可以多做做这些工作:

1、希望学校多开展些以家庭为主题的亲子活动,以增加相互间了解共同进步。可以的话,家长会放在傍晚或者休息日。

2、希望学校能不定期的组织家长学习或交流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使学校家庭社会整个教育体系不脱链。

3、希望学校能够一如既往地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各种活动,能多办一些社会主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关注一些学习以外的其他知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如科技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主见。

4、希望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方式保持畅通,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掉队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建立预警机制。

5、建议组织学生讨论些有争议的问题,如零花钱应如何用,作业应多或少,叛逆期等,以培养口才,反应能力。

6、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全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愉快、品行端正度过每一个学期。

7、增加些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些,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8、希望能在学生中间设置类似课外书监管小组的组织,让学生拓宽知识的同时,杜绝学生间有不好的课外书流传,让学生读一些感兴趣的、种类多样的、能帮助学生多了解社会或能学习到日常知识的课外书籍。也可在班上开设读书角,截载文章来丰富它。

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 篇2

《意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的总体要求,第二部分:推动社区科普大学实现健康发展,第三部分: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创造有利

条件。

《意见》指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立足社区、服务百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不断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沈阳奠定坚实基础。要牢牢把握社区科普大学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为主线,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扩大科普大学普惠面。坚持以具备参学条件的离退休、失业待业、居家赋闲的社区居民为学员主体,招收对象逐步向青少年、农民及在职人员扩展,推动办学触角向涉农街道、少数民族聚集区等区域延伸。拓展办学功能,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安全健康、防灾减灾、节能环保等内容为重点,开展系统化科普教育,着力提高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城镇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在科普课程中的比重,推动科普大学由科普教育平台向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转化。

《意见》强调,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要在坚持“两级办学”(市办总校、社区办分校)、“三级管理”(市、区、街道)和“四个固定”(教学场所、授课时间、任课教师、学员队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和学员的自主管理,在社区的指导下民主选举产生校委会、班委会,不断完善学校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使社区科普大学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按照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推广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社区科普大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采取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社会招聘等形式,选聘各类优秀人才担任社区科普大学教师,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

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发挥社区科普大学与社区群众联系密切、互动广泛的优势,在社区的监督指导下,积极引导学员参与社区建设。鼓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学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大学这一平台,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理论宣讲、知识普及活动。在社区科普大学探索建立社情民意反馈机制,为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益帮助。不断拓展社区科普大学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协助社区开展各类公共服务。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将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市社区科普大学领导机构,其办事机构由市科协、市文明办、市社区建设办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科协,负责指导全市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科普大学的投入力度。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鼓励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为社区科普大学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改善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场所及各类硬件设施。社区科普大学要充分利用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备等至少应满足50名以上学员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调动街道、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健全完善社区科普大学管理体制。具备条件的社区要逐步开办社区科普大学,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社区,要与相邻社区实行联合办学。探索建立街道(乡镇)领导干部联系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制度,并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纳入和谐社区示范活动以及高标准社区、文明社区等考核之中。加大对社区科普大学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建设和发展社区科普大学的浓厚氛围。

沈阳市社区科普大学计划到2015年,全市社区科普大学达到400所,普及率达到50%以上,全市学员总数达到2.5万人以上,教师队伍达到1?500人,设置各类专业20个至30个。(吕波 编辑:扶勇华)

关于群众工作进社区的实施意见 篇3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指导和推动我区群众工作的开展,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有效夯实基层群众工作基础,构建党委统筹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上下贯通、反映灵敏的基层群众工作格局,最大程度地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更好地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现就群众工作进社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基层社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突出的表现就是信访问题的大量增加,并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使群众工作更加艰巨和繁重,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创新和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工作,做到在推进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顺应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利益的多元化、心态的复杂化,加强基层公共管理服务,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以“网格管理、联动服务”为抓手,推动群众工作进社区,是创新基层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基层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最大限度地-1-

整合各类资源,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全区社会稳定。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为理念,紧扣“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相山”的总目标,坚持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努力察民情、解民忧、问民需、帮民富,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化解信访诉求、维护信访秩序、遏制信访源头、加强信访信息、完善信访保障、创新信访机制,实现群众工作创新发展。

三、工作目标

通过群众工作进社区活动,把群众工作延伸到每一个基层群众身边,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工作了解民情、传递民声、疏解民意的作用,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防范、信息预警、及时化解功能,及早发现掌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四、工作内容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立网格体系

1、成立群众工作进社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此项工作。

2、进一步充实区委群众工作部内部机构设置,完善工作职能。在镇和各街道办事处组建群众工作站,在村和社区组建群众工作室,聘请群众工作信息员,力争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区的群众工作网络。

3、依托区民政部门的网格化管理工作网络。即以区域地理图为基础,各社区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管辖面积、居民区楼群、驻社区单位等划分成一个个网格状单元。一个社区一般划分6—12个网格,每个网格管理150—300户、500—1000人,最小的网格不小于3栋楼,大的网格管理500户、1500人。全区除渠沟镇以外的10个街道办事处,共划分出567个网格。

4、充实、完善基层群众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网格(群众工作信息员)→ 社区网格工作室(社区群众工作室)→ 办事处网格工作站(群众工作站)→ 区信访局网格办(区委群众工作部)”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形成纵向从网格→社区→办事处→区、横向从各级网格组织→各级群众工作机构的民情采集和反馈机制,搭建一条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掌控信访隐患、畅通群众诉求的绿色通道。每一级群众工作机构都要做到:有人员队伍,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有台账记录,有经费保障。

5、群众工作进网格。社区两委成员、群众工作信息员,办事处分管信访领导、信访办(群众工作站)工作人员统一落实到每一个网格,负责承办网格内的群众工作。社区要明确网格责任人,建立网格内住户详细信息台账,责任人每天上下午巡查两次,对每个网格实行动态、全方位管理,对居民咨询或要求帮助解决的问题,要根据问题类别和难易,现场答复或分类转办,最后反馈办理结果。信息员要深入群众之中,排查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上报网格责任人。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网格责任人要现场处理并登记备案;自己难以解决的,要现场受理,带回社区交相关业务部门处理;遇到突发性事件,网格责任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和区相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重大疑难问题,通过党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领导下访(约访)和领导包案等形式重点解决,其中各办事处领导每月接访或下访不少于4次,区领导按“大接访”相关要求进行接访,真正实现群众的信访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6、建立健全基层服务队伍。一是建立网格责任人队伍。每个社区工作者要负责一个网格,网格内的矛盾隐患排查、信访调解、民情收集、法律宣传等工作由网格责任人负责,社区每月要对其进行考核。二是建立楼栋长队伍。楼栋长可以由热心社区工作、威信较高的居民担任,负责收集本楼道人员的情况并及时同网格责任人报告有关信息。三是建立信息员队伍。在每个网格中设信息员若干名,负责信息的收集、反馈,同时成立志愿者队伍,实行定岗巡查、报告制度。

(二)做好信息采集,建立基础台账

依托区民政部门的居住人口台账,建立社区重点信访人台账,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使社区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清晰明了,工作有的放矢。

(三)建立考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区、街道通过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季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网格责任人进行管理考评,重点考核网格责任人对居民家庭信息知晓情况、走访入户情况、管理效果和遵纪守法情况。二是对优秀的网格责任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合格的网格责任人给予辞退。三是建立服务承诺和民情反馈制度,通过发放网格管理手册和便民服务卡,公布服务电话等手段畅通群众信息渠道,构建覆盖全区社情民意信息传递网格。四是建立网格之间、楼栋长之间的互动机制,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服务的实际效能。五是建立网格负责人和楼栋长定期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汇总网格内的社情民意,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排查矛盾隐患,明确服务重点,切实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4

根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经区委研究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构建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为建设现代化生态精品城区、构建和谐克拉玛依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实体化管理,强化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大力推进“五百”工作机制,积极搭建社区共驻共建平台,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 的和谐社区。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社区党组织的实体化管理 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以及各类民间组织是领导关系,与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工作机构是双重领导关系,与辖区单位基层党组织是指导、协调关系,与辖区内无主管部门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是政治领导关系。要进一步落实社区党组织管大事、抓队伍、推机制、带群众、促文明五大职能,确保社区更加稳定、进步、文明、和谐。

规范社区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定《克拉玛依区社区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居民代表大会决策、议事协商委员会议政、居委会执行的工作模式。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和居委会的工作机构实行合署办公,由下设的六个工作委员会和工作站进行实体化运作。合理配备社区工作 者,800户以下的,配备社区工作者11人;800户至2000户的,每增加150户增加1人;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200户增加1人。

配齐配强社区领导班子。按照精兵强将上一线的原则,采取上派、下选、内育、外聘等方式,多渠道选贤任能,逐步改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社区党组织书记原则上由国家干部担任,配齐社区专职副书记。全面实行“两委”交叉任职,逐步实现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业绩突出或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可以高配。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克拉玛依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社区工作者,优先从具有社区工作经历、素质优良、实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中考录社区干部。从2009年起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到社区任职或挂职锻炼制度,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的工作人员,要分批安排到社区工作1至3年。表现突出的社区干部要作 为上一级提拔使用的对象。要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区级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社区领导班子的培训工作。合理确定聘用人员工资待遇标准,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社区工作者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二)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民主意愿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按照180户左右划分一个片区,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每个片区,继续完善党员活动支部,规范楼寓自治理事会的运行,要建立以党员活动支部委员为骨干的楼寓自治理事会队伍。要进一步健全党员活动楼组,积极倡导党员活动楼组的负责人争当楼栋长和单元长,全力支持楼栋单元工作,从而形成以党员为骨干、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格局,推动社区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深化社区“红细胞”工程。各社区党组织要继续健全社区党员代表委员会、片区党员活动支部和党员活动楼组等社区党员活动组织。要不断 丰富“党员亮身份”、“一管三带一联四满意”党性实践锻炼活动内涵,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楼组的带动下,号召党员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道单元,帮联一户居民,发挥好政策时事宣传员、社区建设议事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社区管理信息员等五大员作用。将党员8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纳入评优机制,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健全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推进义工和志愿者服务工作。义工、志愿者队伍是区委、区政府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要深入推进“社工带义工”的有效服务模式,继续巩固和拓展我区义工、志愿者服务的特色品牌,着重发展楼栋(单元)长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楼寓自治理事会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全力支持“五百”工作机制的进一步深化。组建克拉玛依区义工志愿者联合会,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有效整合资源,推进义工、志愿者服务组织和义工、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规范 化、长效化、品牌化,鼓励广大党员在推进社区和谐家园建设中继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深入开展“五个好”党组织创建工作。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满意好为目标,充实和细化“五个好”党组织创建内容。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认真开展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向社区和“两新”组织倾斜,继续深入开展以“我为和谐克拉玛依做贡献”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完善和落实两级督导检查制度,强化对社区“五个好”创建工作的指导。

(三)推进“五百”工作机制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既是我区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区过去十年社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今后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稳定、管理社区、服务群众、促进发展、构建明确“五百”工作内容。一是串百家门,通 和谐作用,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过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带领楼栋长、单元长定期上门走访等方式,做到 “五必到六必访”;二是知百家情,要求区、街道、社区分层次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三是管百家事,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平台,全面开展社区安全、医疗健康、计划生育、救助保障、文化娱乐、居民教育、体育健身、环境保护、普法维权、便民利民等十大系列服务,全力满足各族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四是解百家难,以“七帮六助”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社区内出现的急难问题、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五是暖百家心,以为群众服务为落脚点,以群众满意率为标准,始终做到“三实一满意”,努力实现社区居民群众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各得其所各享其乐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健全“五百”工作制度。一是分片包户制度,每个社区以18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片区,由社区党组织委员和社区居委会委员担任社区关爱居 民联络员,分片承包辖区所有住户,不间断地入户走访,及时掌握社情动态。二是“一岗双责”制度,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既要做好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还要承担分片包户的职责。三是民情日记制度,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应通过民情日记的形式详细登记居民的基本情况,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四是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区、街道、社区要定期召开民情分析研判会,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五是民情回应制度,对入户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社区自身能够给予解决的当即办理,难于解决的及时上报街道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六是AB岗无缺位制度,社区工作者在分片包户和本职工作两方面实行两人一组,双人负责,在人员离岗或缺失的情况下,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 篇5

关于推进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区属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

旌阳区司法局《关于推进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已经局领导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七日

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扩大全区法律顾问工作覆盖面,建立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的长效机制,促进法律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村(社区)依法治理,推进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根据省、市、区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和司法行政系统服务群众“八件实事”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司法行政基础性、大众性和专业性的大服务机制,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保障村(社区)经济健康运行,民主法治顺利推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旌阳”和“法治旌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全面发动,正确引导,全区各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到2012年中期,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专业服务网络全面建成,村(社区)一级组织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治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村(社区)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维护。

三、工作原则

(一)政府扶持,宣传引导原则。政府通过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为各村(社区)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提供一定的保障,由乡镇(街道)财政保障村(社区)法律顾问建设经费。各镇(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努力为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尊重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各村(社区)的法律顾问实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服务对象意愿和选择权利,服务的内容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法律需求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并通过合同形式予以约定。

(三)讲求实效,规范诚信的原则。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双方应就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和服务的要求等通过书面形式进行约定,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制度实施的长期性、有效性和连续性。

四、主要任务

(一)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服务。积极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招商引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等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将法律服务送到农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守法经营和依法管理。

(二)为农村基层和谐稳定做好服务。围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当前正在推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

改革、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征地拆迁补偿、宅基地使用、农民权益分配以及生产发展等方面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事项进行事前的法律把关、事中的执行顾问以及事后的总结提高,帮助消除和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加强有关社会稳定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以合法的方式和正常的途径表达利益诉求。

(三)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做好服务。帮助完善村(社区)民主和公开制度,加强对村(社区)干部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的法制宣传教育,帮助提高村(社区)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办事,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服务的对象和内容

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由区司法局组织本区法律服务机构中执业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具体实施,各镇(街道)和村(社区)积极配合。

(一)服务的对象

本区的村(社区)委员会、农业专业合作社、(村)社区居民等。

(二)服务的内容

1.对村(社区)的重大决策提出法律意见;

2.协助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

3.参与起草、审查生产经营合同等法律文书;

4.开展与生产、生活、经营等相关的法律咨询;

5.受村(社区)委托代理参加民事、经济、仲裁等法律事务;

6.指导村(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

7.应当由法律顾问承担的其他法律事务。

六、工作要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各镇(街道)和法律服务机构要把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依法治村(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上议事日程,积极做好研究和探索。

(二)加强扶持发展。乡镇(街道)要制订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扶持农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乡镇(街道)财政应当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农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经费补贴,具体发放办法由乡镇(街道)制定并组织实施。

(三)认真抓好落实。全区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树立服务大局、奉献社会的敬业精神,恪守依法、诚信执业守则,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各镇(街道)、村(社区)要重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加强联系沟通,确保依法管理、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司法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指导、监督机制,进

我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工具;人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5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关注学生情感认知的培养,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技能提升。

一、运用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语文繁杂的知识体系颇为烦恼,加上语文学习见效慢,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语文科目的特性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是一项工具学科。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运用。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重视语文学习。

例如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

另外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它学科。如果连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具备,那么是无法进行其他科目知识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认识,让学生能够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静下心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

二、运用好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学生情感认知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认识、个性品德的培养。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人文情怀,通过这些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人文性其实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人文知识的有效渗透,以便能够提升教学的深度,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认识技能。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诗人汪国真曾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这一切无不反复地告诉我们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这就使语文变得让人琢磨不透,魅力无穷,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例如我们要运用语文科目的人文特点培养健康的品德与人格:中学时期正处于学生各项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语文作为一项主课对于学生的影响重大,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运用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正所谓“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去感悟作者的情怀、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学生审美情趣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养成科学的审美观与认知观。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进入其内会领略无穷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在。例如古诗词中的意象美、散文中的语言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此外教师也要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取向,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孟子说:“教人从善,谓之忠”,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例如《归去来兮辞》中流露的隐士情怀、自由主义,《滕王阁序》中透漏的少年壮志,阔达胸襟,《逍遥游》中的由小见大、天人合一,《陈情表》中的忠孝抉择、亲情流露,这些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三、引导学生综合学习,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最终归宿。语文作为一项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新课标”小组组长宗祺教授对此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提法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法将其割裂开。道理很简单,我们在使用语文工具性这一点若能注意方式方法,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能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如“穿衣”这一概念恐怕早已由原来的蔽体、御寒上升为一种装饰。如果说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那么人文性便是一种升华、求美。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便无从谈起,离开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一面便会显得晦涩,干瘪,所以我们在谈语文课程时二者不可偏废。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取基础知识,提升认知能力,也要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情感认知层次的升华,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才能够算是真实意义上的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全部价值。

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意见 篇7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街道、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形成社区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迫切需要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和街道、社区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地方党组织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有些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为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服务的自觉性不高,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与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有些驻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有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于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满足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社会需求,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要努力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1)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2)党员干部队伍好。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机制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4)工作业绩好。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治安良好。(5)群众反映好。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满意,街道、社区党组织得到社区群众的拥护。

三、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是党在街道、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街道党(工)委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组织带领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2)讨论决定本街道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社区群众,共同推进社区建设。(3)领导街道行政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领导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领导或指导在社区、驻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4)领导本街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5)加强街道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6)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工作。协助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其派出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3)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4)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5)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6)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

四、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把工作重点从注重创收进一步转移到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从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搞好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按照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着眼于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通过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尤其是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等,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五、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

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尤其要重视及时在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在调整社区设置时,要同步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

不断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协调和支持驻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支部建在楼上”等方式联合建立党组织,通过采取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帮助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办法,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街道党(工)委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适时向他们通报这些组织党建工作等有关情况。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将这些组织的注册登记和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其所在街道党(工)委。

加强和改进对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党员,其正式组织关系不在工作所在地(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的,应及时把他们的正式组织关系转入工作所在地(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对在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员中的党员,要在核实其党员身份后,及时把他们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他们过好组织生活,开展适宜的活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在重视做好原有居民群众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重视做好在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加强联系,必要时可把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的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反馈。驻区单位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应注意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通过以上工作,不断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六、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协调机制

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

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和社区其他组织建设,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社区组织体系。

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接受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大力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社区建设,并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建设。

七、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当地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与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其他领域党的建设有机衔接起来,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要及时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责任主要在市、区(市、县)委。市、区(市、县)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市、区(市、县)委常委要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市、区(市、县)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加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尤其是要注意选好街道党(工)委书记。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拔等措施,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中的党员成员可以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经过民主选举由一人担任。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面向社会选贤任能,优化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加强对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依法办事、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通过多方面努力,使街道、社区党组织无论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还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都能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市、区(市、县)党委和政府要下决心切实解决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等问题,及时拨付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运行费用,发放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要主动关心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体谅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市、区(市、县)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改进作风,做好在社区的行政业务工作,对于需要委托社区居委会承办的事项,应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妥善处理。

要搞好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组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 篇8

1、要完善公共场所、道路的公共设施。如:每个公交站牌旁边都要有垃圾桶和烟灰缸,在行人横穿马路严重的路段适当的增设人行横道。

2、对于自行车逆行、乱扔垃圾烟头等行为,执法部门应该加大罚款力度。

3、在物业公司管理方面:

1)由多家开发商开发的小区,应由一家物业公司统一管理。

2)对于好的物业公司,政府要给予支持和奖励。3)国有企业(如包神铁路)的家属区应由企业直接管理小区的物业。

4)建议政府的物业公司扩大管理范围,对于物业管理不到位的小区,由政府的物业公司直接管理。

4、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加大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力度。如:饭馆室内卫生差、证件不齐全的店面,社区干部进行协调和劝导根本不起作用,应由工商、卫生等有执法权的部门直接管理。

5、数字城管反应的问题应直接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处理,这样可以更快、更早的处理问题。如:路边上一个井盖坏了,反馈到社区,社区干部到片查看然后打电话,问哪儿都说不是他们负责的,好容易有承认的责任单位,还得转几次电话才能落实到位。

6、社区要多举办与文明行为相关的活动,并且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7、让居民感受到或者得到创城的好处。如:创城成功了,可以出台一些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政策。

8、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

9、经常在媒体和电子屏上曝光不文明行为,现场直播的方式很好。

10、制止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现象。如:环卫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

11、在有些方面,因社区无执法权,所以希望有执法权的部门承担第一责任。如:有乱搭乱建的,社区协调了城管城建部门,可他们告诉社区干部“你们是第一责任人,你说拆就拆。你们看能不能拆?”;有不符合要求的店面,工商卫生部门问社区干部“封还是不封,你看哇”。

12、各单位、各企业、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创城,领导要重视,并且一级压一级,文明单位尤其要配合创城,对于不配合的文明单位或部门应给予通报和批评。

13、居民区不准开饭馆等有扰居民正常生活的店面。如:饭馆的烟油味、小区车辆增加、用电负荷加大,卫生不合格,用酒精做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

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 篇9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新课改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44-01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说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以往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技能提升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没有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又怎能终身学习呢?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崔栾同志曾经说:“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靠民族凝聚力,二靠高科技。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魂,这个魂的核心是价值观。”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文中有情,学中生情。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绝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因为说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恶。科学的教学理念应是教师以情激情,熏陶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动情,心灵受到震撼,使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做有爱国心、进取心,高尚的中国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中心思想、作者情感内涵的总结与归纳,通过对于深层次课文内容的把握与理解,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有效把握, 为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做好引导。

二、树立长远发展理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认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教学中教师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思维,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理念、思想观念的培养教育,以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软实力”,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全面提升。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本位”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以前我们提倡不要死记硬背,教师要“少讲多练”。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练习。现在我们应该提倡“少讲多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去学习。

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首先,教师应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平等的心理环境中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探究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出现这样的画面,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其次,要发掘学习内容的魅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有时,我们却恰恰忽略了学生那种蕴含在知识本身中的兴趣。知识本身的魅力才是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更努力、更深入学习的内驱力。第三,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看到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越是基础好的学生越是容易得到教师的青睐,越是教师喜欢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知识基础相对更好,这样的循环模式教师要运用到全部学生身上,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好的动力。”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要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释放的空间,展示思维个性的舞台。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收获,肯定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让学生们个个都是成功者,个个都企盼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三、树立“大语文”教学理念,注重语文课程的综合化发展

上一篇:英语中的常见谚语下一篇:《论语》十二章公开课园丁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