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通用11篇)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1

1、制订并印发全县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室

2、制订并报送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室、各小学、牵头幼儿园

3、召开全县中小学业务校长会,安排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业务副校长

3月

1、开展全县优质课评选;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2、召开全县中小学课改三年行动成果总结展示暨培训会;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小学校长、业务副校(园)长

3、安排201x年新上岗特岗教师跟岗学习,落实专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跟岗学习培训;教研室、各协作区、专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

4月

1、以协作区为单位组织教学视导;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2、组织青年教师集中观摩年度优质课;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3、组织开展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4、组织全县中小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5月

1、组织全县幼教优质课评选;教研室、各幼教协作区

2、组织全县中小学英语短剧比赛;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6月

1、组织教研协作区学年度工作总结评估;教研室、各协作区

2、组织抽考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3、省、市、县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的立项和结项,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7月

1、组织201x年新上岗特岗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基本功培训和集中展示活动;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2、组织各学科新教材培训;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3、组织兼职教研员的考核,评选优秀兼职教研员、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教研室

4、组织小学抽考学科阅卷、成绩统计工作;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5、期末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及档案整理教研室、各小学、一贯制学校

8月

1、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培训学习;教研室、专兼职教研员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2

“教学”可以说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相当关键.

一、化学教学的宗旨是全面推进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 更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 命题渗透过程与方法, 关注情感、责任、价值的考查, 这是课程改革推动高考的必然发展.

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每课的引入, 可采用一些故事引入、对比引入、化学知识的发现历史、地球演化与生命进化知识或者是一些生活话题引入, 这样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还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2. 注意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应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种相关问题, 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互动与关联.

3. 树立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观念

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对于学生自主性的体现, 化学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化学实验的过程、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发现史等都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在教学中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探索,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二、化学教学中应注重提升化学理解力

化学理解力包括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理解, 学生能够从变化的角度看自然、从分子原子的水平去解释自然现象、从宇宙进化的层次去理解生命及其进化的过程;包括对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能够在科学实验探究中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体验过程, 最后得出结论, 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理解;还包括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 (STS) 关系的理解, 学生都能从生活常识的角度知道生活和化学息息相关, 但是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联系到社会生活实际, 从药物到化妆品, 从燃料到饮料等化学产品中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要提升化学理解力, 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化学习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情境学习就是在情境脉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脉络反映了知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方式.”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知识的理解, 熟悉化学原理的应用, 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 学习与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

在校本校研下, 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让学生从与生活相关的小课题中入手, 自己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终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三、化学教学中要加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培养

学习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过程.能否准确把握信息中的关键词语、限制条件, 将信息表征、加工, 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

1. 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分析问题是对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加工的过程, 明确问题的实质后, 挖掘其隐含的条件, 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归类.在平常的教学中, 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 寻找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切入点, 程序性地分析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多种形式信息之间转化能力逐步形成

要培养学生多种形式信息之间的转化能力, 就应在教学中重视知识间的联系, 关注物质知识的特征和相互转化, 最好方式便是建立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归纳中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转化关系.

四、化学教学中关注思维能力的训练

提高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 让学生参考并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要注意去挖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的东西, 揭示出其内在化学本质.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化学, 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并探究本质, 让学生学会从微观结构出发去解释宏观的现象.对于概念的形成, 抛弃那些简单的背诵, 而是让学生逐步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五、化学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创新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3

“三课”——课程、课堂、课题。以课题引领课程的管理和课堂的优化,确立教研工作的重点,明确教研工作主要应该“做什么”。

“三分”——分步推进、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对课改分步推进、逐年深化。对生源、办学条件等情况不同的学校分层要求,对不同学校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选修II)等分类指导,确立教研工作的策略,主要解决教研工作“怎么做”问题。

“三个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主要是把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研组织中的主要环节、要素在活动中协调耦合,形成有效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增强教研的活力。

一、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对课程管理的研究与指导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因此,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地方、学校和教师课程管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缺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进入课改以来,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压力是课程管理问题,特别是高中阶段课程开设中,领域、学科、模块与学年、学期、学段的结构组合问题。为此。我们以研制和落实《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推进规划》为抓手,逐步开展以下工作:

1.坚持课程价值的引导,逐步明细课程管理的要求

落实“基础性”,我们把实现“四个确保”作为全市进入课改年级课程管理的主要目标:确保课程首先开齐;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各学科必修模块(含必选模块)课程的学习;确保必修模块的教学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最基本要求: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获得规定的基本学分。我们对学校实现“四个确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操作上的建议。

落实“选择性”,我们分批组织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通过研讨、交流,探索课改平台上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在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大部分学校在形成课程设置方案时的思路是:必修模块或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在指导学生选课时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教育背景、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背景、学校实际和高考方案。

落实“时代性”,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对艺术课程开设的督促,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指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加强对校本课程(选修II)开发的引导。在课程实施上,我们把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作为新课程特点,渗透在教学研究和指导中,引导教学既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利用和适度引进必要的生活世界的内容,但又防止教学中过度的“生活化”处理,坚持教学引进生活世界内容的目的性原则,防止主要教学目标的失落。在课例引领中,我们坚持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好用活教材作为重要教研内容。

2.实施相互调适的策略,逐步完善课程设置的框架

课程实施有三种价值取向——忠实化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新取向。在全市的层面上,我们以相互调适的价值取向为指导。把“调适”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使课程实施成为一个动态和连续的过程。

首先,我们注意处理好学校的自主性与教研部门指导性的关系,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面对新问题,教研部门要有“作为”但不“错位”。对全市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不做指令性的规定。通过校长(教学校长)或教务主任的工作例会,提出部分学校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的案例进行讨论、研究。我们不要求所有学校“齐步走”,但建议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相似的学校能相对统一,以便加强研究,形成课程实施环境,“手拉手,一起向前走”。

其次,我们在课程设置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坚持四个原则,即适宜于课改的推进、适合于学校的实际、适用于质量的提升、适应于新高考方案。

再次,我们根据新课程和新高考方案基本框架,提出调整学校教学和教师工作安排调整的周期。目前,正在组织一些学校研究如何把长期稳定的每学年一次的主要调整,改变为按学段部分调整学校教学和教师工作的安排。这项调整是结构性变动,工作难度很大,是对学校习惯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的挑战,我们努力在推进新的教学管理程序建立中实现新的平衡。

3.推进学业评价的改革,逐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为了落实新的课程评价观,我们分步分层推进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重视发展起点的评价,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

学分认定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学分认定的主体。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学分认定的实验,我们对学校认定学分的方式提出指导意见。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学分认定的主要框架,力图为学校提供学分评定的组成部分及权重、学分的评定程序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在各学科学分认定指导意见中,根据南京市的实际状况,我们强调纸笔考试成绩在多数学科学分构成中的比例控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形成性评价。在改革考试的同时,我们还组织一些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力图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出一批学有所长的好学生。

二、以优化课堂为着力点,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也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高中新课程的实验。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实施课程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聚焦课堂教学,诊治课堂教学的真问题,是减少不同课程之间落差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入课改后,教学中首先凸现的问题是课时规定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这里有《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完善以及高中与初中教学不衔接等原因,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匮乏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过程不紧凑,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学补偿不到位。因此,我们继续坚持从优化教学设计着手,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引导更多的教师解决好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目标实现问题。

1.把课标与教材解读作为有效设计的基础

在课改的起始阶段,对多数教师来说,我们要求以“学课标,教教材”为起点,以“用教材教”为努力的方向。从培训开始,教研室和学校都把学习、理解、研究课标与教材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或增强驾驭教材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研工作中不断地强化两项基本要求:第一是对课标与教材的内容理解;第二是对课标与教材的教学理解,即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并结

合所教学生的“已知”,挖掘课标与教材的教学价值。

2.把教学目标制定作为有效设计的核心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或误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生成和创新,教学的随意性增加。为此,我们在教研中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清晰、适切,坚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从学生掌握的可能着手。在向兄弟地区学习的基础上,花大气力研究、确立和落实“三个起点”: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起点,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将视线落在学习上处于中下层学生身上;二是课堂教学起点,充分考虑中下层学生学习上的困难,首先保证课堂上多数人“吃得下”、“吃得饱”、“能消化”,在此基础上努力实施分层教学;三是确定过程控制的起点,抓好每一次的阶段质量抽样检测,并将中下层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

3.重视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加强教学的启发性

我们努力以“增加课堂的思维含量和力度,延长思维的长度”为核心,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与指导中,我们把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置作为抓手。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我们注意从三个维度上对形成问题情境的“问题”进行评价:一是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即学生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有用;二是问题有思考的必要,即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三是问题有解决的可能,即学生觉得自己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这个问题。

4.加强教学结果的反馈与矫正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针对新课程教学中注意开放性,忽略教学过程这种倾向,积极引导教师加强教学的反馈与矫正,有意识地推行三种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课堂教学要有前置性补偿矫正教学环节,把课堂练习与形成性检测结合起来,及时掌握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并进行即时性补偿矫正;如果是以单元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应该有前置补偿课和单元矫正课。

在解决课时规定与教学内容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克服把考试要求凌驾于教学目标之上的倾向。长期以来,在“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上,一些教师和教研人员习惯于研究“考试大纲”,忽视了教学大纲的作用。今天,在高中课改实验中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部分教师不是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而按以往的思路去设想几年后高考的可能情形,以此来考察今天的教学,只要过去考过的或以后有可能考的内容,必须要教给学生。因此,课程设计的思路、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时间主要集中在验证“考”的假设上,加之诸多缘故,不少教师未能通盘研读整个教材,教学中出现了“一步到位”成为一种倾向,本是选修内容也加到必修内容中讲授,习题和测试的标准常常偏离了基础性的“轨道”。为此,我们对必修模块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做了不同层次规定,防止教学目标的“漏位缺失”或“越位出线”。

三、以健全机制为支撑点,逐步完善教学和教研管理的运行方式

1.努力推进运行机制的建设,推动教学和教研管理走向有序和有效

我市有七十多所普通高中,学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教学管理和教研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一的、统一的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方式。

近年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区域内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和校长质量责任的评价,区县教研部门也加强了对高中课程和质量的监控,增强了教研工作落实的力度。区县所属的普通高中在与区县政府的“隶属”关系中,应当履行的办学质量和推进课改的责任更加落实。普通高中课改纵向的层级管理不断加强。

这几年,各种类型的校际联合体陆续组建和完善。校际联合是落实“分步推进、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的重要工作平台,全市的校际联合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另一个是学科教研层面的。校际联合形成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横向组织结构。

构建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以及纵横相交、统分结合的运行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畅通了教学管理的路径,加强了教学研究的力度,形成了抓课改、抓质量的合力。

2.努力推进动力机制的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自主和有为

近两年来,我们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普通高中教育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评估”既为学校“明责”,也为学校“减负”。明确学校的责任就是专心致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公办学校里的硬件建设是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指标。“绩效评估”强调发展起点评价,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重点衡量“发展率”、“推进率”,看学生、教师和学校是否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强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绩效评估”发挥了评价的工作导向和动力传递的作用,强化了学校推进课改和提升质量的责任,调动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校长把教学质量与课程的开发,作为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的重要无形资产,争取社会更多的认可和政府更大的支持。随着“绩效评估制度”的逐步完善,学校抓课改、抓质量的“势头”将会更大。

3.努力推进保障机制的建设,增强质量管理的监控和细化

我们注重了预防性质量管理,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常规的落实与检查。一年多来,市教研室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教务主任工作例会,进行了常规管理的学习、讨论和实例引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视导;把分管教学校长的工作例会制度化;组织了高中学科教师的暑假与寒假的集中研训;开展了部分骨干教师命题技术的研训活动。不少区县教研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一批学校已经把“校内视导”制度化。这些措施把形成教学质量的过程和环节管了起来,把影响质量的多种因素控制了起来,以保证在形成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并逐步提高教学效益。

为了有效引导新课程的教学,监控必修课的教学“到位”。我们围绕着“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与考试研究”的课题,组织高中的骨干教师分学科组建了项目组,研究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考试的内容与学校教学内容的关系等问题。我们还抽调一些学校“模块”测试的试卷为案例,组织专题的研讨,学科教研员还注意与学校命题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一年多来大家的努力和探索,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的不断反思,我们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增强了信心。实践启示我们:

推进课改必须站高处看,从细处想,往实处做。推进课改要有激情,但不能急躁,更不能走极端。面对实践中的“两难”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厘清既定上级政策法规的界限在哪里,我们改革发展创造的空间在哪里,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新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多一些求实精神,更多一些建设态度,更多一些实践行动。

推进课改必须研究“真”的问题,真地研究问题,真地解决问题。深度调研是我们完善教研制度的切入点。我们需要把问题作为通向进一步发展和达到目标的起始点,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提出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一个成熟的见解往往不是最初产生的,而是做到一定程度才逐渐明晰起来。我们需要基于问题研究教学和管理,认真梳理新课程实施中的矛盾,把问题“窄化”到可以研究的方向和焦点上去。使教研回归到它关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朴素追求上来,努力为教师提供真正的、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

推进课改必须坚持团队合作,资源共享。我们需要坚持学校之间的交流研讨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助,以坦诚的态度去诉说、对话,以宽广的胸怀去倾听、接纳,挖掘和盘活校本资源,扬长补短,共同提高。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4

2015—2016学下学期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努力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行依法执教,践行“三严三实”工作要求,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坚持科研先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提高质量为宗旨,以市区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学校计划为指导,结合实际,不断深化“怡情”教育,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教育科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

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开展好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2.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以区教研室集中下校视导及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高效课堂建设,适应课改形势。

3.加强“三主五环”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完善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完成“十二五”规划学校课题结题工作,督促新一轮教师个人课题的申报。

4.以夯实集体备课、加强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工作为抓手,促进不同层面的教师互相协作,共同成长,整体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5.依据学校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怡情”课堂教学,科学规划课程建设,以校本课程的开设促学校内涵发展。

6.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为学生和教职工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7.继续加强体卫艺工作的管理,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管理,发挥教师的专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8.加强教师参加校际教学的学习、培训与交流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

9.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教学安全管理工作。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强化常规管理,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正常的运行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提前结束新课,不得让小学科的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

2.加强对教师的备、教、改、导、考、听课等的管理力度,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全学期教导处进行四次大型教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每月教师的教学工作绩效考评之中。

(即:各教师每月自学笔记、听课、学生作业、备课、教学完成情况等达到学校常规管理要求。)

3.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学生访谈,期中实行学生、家长评教评学活动,并将结果与教师的师德和各种教学评优评先挂钩。

4.继续实行值日领导每日教学巡堂制度,加强教学监控,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坚持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情况。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含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新教师,年轻教师课堂教学的跟踪指导。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5.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加强对六年级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的跟踪和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复习阶段的教学质量监管。各学科教师要认真落实好“培优补差”工作,一定把这项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扎扎实实地进行,使优生率和合格率都得到提高。

6.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云建设

继续加大加强学校教育云建设力度,发挥好网路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平台作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信息传递;开发网络在教师培训、校际交流、家校联系等方面的功能,扩大网络资源的运用优势;围绕智慧教学和翻转课堂、轻负高效教学等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微课等方式,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二)优化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研课。

⑴新教师汇报课

本学期,新教师通过本校师傅和神龙骨干教师的指导,将分批执教汇报课。

⑵研究课

本学期继续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要夯实集体备课、不断加强各教研组 “三主五环”教学模式的研讨和组织建设工作,以研促教。

研究课分两种形式:一是以学科组为单位适时研讨,即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二是开展集体备课。

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二为数学、周三为语文、(本学期语文、数学集体备课为五、三、一年级),周五为综合学科(具体学科由教研组长安排)。在年级组集体备课时间,由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夯实集体备课,教研组开展活动要联系学校领导参加活动,要督查教师的出勤,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语文组:王红艳,数学组:刘峰、综合组:杜才亮)

(3)师徒结对

本学期继续进行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和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师徒结对的师傅听课指导、上课引领的落实,来促进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特别是加强新进教师与神龙小学的结对工作。师徒结对中,师傅与徒弟间每学期互听课,师傅不少于4次,徒弟不少于6节。(并在课后师傅及时检查徒弟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情况,随时了解该教师的常态教学工作情况,并给与指导、评价)培养新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师徒结对:邹翠霞---李开兰、王爱民---曾娜、张国勤---罗雅允、刘峰---李聪)

2.通过课题研究,逐步转变育人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加强区级课题《“三主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推广研究成果,积极完成结题工作;并鼓励广大教师借助模式研究成果,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踊跃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活动,坚持长期深化研究效应。

(2)以不断深化学校“怡情”文化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确定学校“十三五”规划课题,积极申报立项;

(3)继续推进学校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解决典型问题,改进教学,做好课题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优秀实验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扩大研究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三)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师培训学习

1.以专业书籍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学校将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阅读,要求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提倡教师每天坚持不少于一小时的读书时间,以自学为主,同时每位老师要多从教学杂志上阅读优秀课例,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成功的教学方法,内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学校将适时安排教师参加有价值的专题培训学习。

2.校本培训

⑴教材教法培训:由各学科组长牵头,组织本年级教师学习本册的教材解读,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教材的特点、教材体例和内容安排、教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建议等方面组织学习。

3.邀请区内专家,神龙小秀教师到校讲座。

4.外出培训

加强教师的外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各级专业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四)以阅读怡情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教师要充分利用早上的时间组织孩子诵读,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在小范围掀起读书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热潮。学校图书室也向全校的学生开放,以方便学生借阅,每班轮流到阅览室进行阅读。完善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将进行经典诵读的检查工作,扎实的推进“20+20亲近母语活动。”

健全教师读书制度,引导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时间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文章等,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工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科学规划课程建设。

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基础上,丰富活动课程,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具体安排为:各年级每周开设1节校本课,以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情系军山》、《怡阅》为版本;每周2、3,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丰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怡情”教育。

(六)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卫生工作

(1)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督促两操按时进行,加强体育器材的管理,认真组织好学校的运动会。

(2)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参加好区级或区级以上的各种竞赛,并且能在比赛中获得名次。

(3)对学生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七)学籍工作。

严格做好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及保学控辍工作,各位班主任开学初核对本班电子学籍,协助教导处搞好学籍管理。保证学生流失率为0,巩固率100%。

(八)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教学安全制度,营造领导、教师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人人抓安全,安全人人抓的良好氛围。

(九)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利用专题教育授课时,不断渗透相关法律知识,防患于未然。

月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做好开学的教学准备工作,三表统一,制定各科学科计划

2.学生社团协调

3.召开六年级教师会

4.五年级语文、数学集体备课、综合组集体备课

5.应用“怡情”教育三主五环课堂评价表

6.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各教师制定跟踪辅导计划

7.区级教学视导(时间待定)

8.区新一轮教师个人课题申报

9.常规工作检查

四月份

1.三年级语文、数学集体备课,综合组集体备课

2.“三主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课研讨

3.进行期中检测并自查

4.全校学生运动会

5.区微课比赛筹备

6.参加教育科研培训及“课题研究课”展示活动

7.学校区级课题结题资料整理

8.教学常规检查

五月份

1.六年级教师备考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工作

2.教学开放日活动(新教师教学汇报课)

3.学生家长评教评学活动

4.各班制定培优补差计划

5.一年级语文、数学集体备课,综合组集体备课

6.区微课比赛

7.学校区级课题结题工作

8.教学常规检查

六月份

1.协助政教处开展庆祝“六一”活动

2.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半年工作检视

3.组织毕业班年级和非毕业班年级的期末考试工作

4.学校“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

5.教学常规集中大检查

七月份

1.区、校的教学评先工作

2.全校教学质量统计及教学绩效的核算

3.各项教学工作总结,学期结束归档工作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5

上车湾镇2009―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上车湾镇2009―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为核心,以规范教学常规的基本环节为重点,以定期检查为主要形式,促进我镇 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我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以狠抓教师学习为核心,以落实“五个一工程”为重点,以定期听评课、定时交流为主要形式,促进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 1、 督促学校完善相关制度并促其落实。 (1) 教师学习制度。 (2) 教师备课制度。 (3) 教师听评课制度。 (4) 教师撰写教学日志的若干规定。 2、 以对校委成员的考评,促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教管组每期对公办中小学校委成员进行一次期末考评,并将他们一期的.听评课、专题讲座、主讲公开课、教学反思、学习笔记等情况在全镇通报。 3、 大力提倡写教育日志。公办中小学重点放在教师写听课感想和评课发言稿并鼓励教师写教育博客上;村级小学重点放在观看空中课堂上。 4、 扎实搞好期末教学检查。教管组每期对各校进行一次教学检查并把检查内容细化、量化并及时通报。 5、 综合评估学校。对学校的评估分领导学习与深入课堂、教研成果、开学检查、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积分。 三、具体工作 初中部分 三月份 1、 制订并分发学科教学计划。 2、 制订教研计划。 3、 落实健全各校教学机构的设置。 四月份 1、 分校组织毕业年级教师参加市县学科备考会。 2、 组织参加省市数学、化学、生物学科竞赛。 3、 教学视导。 4、 组织初三学生质量检测。 5、 配合教研室对初中学校的视导,初中学校交流活动。 6、 期中考试。 五月份 1、 配合教育局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考试。 2、 初三质量检测质量分析会。 3、 物理学科竞赛。 4、 配合教研室组织优秀教案征集。 5、 期末教学检查。 六月份 1、筹备并组织中考。 2、组织期末考试。 3、各校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部分 三月份 1、 制订各学科教学计划。 2、 制订全镇小学教研计划。 3、 成立全镇中心教研组。 四月份 1、 小学青年教师说课竞赛。 2、 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讨会。 3、 期中考试。 4、 教学视导。 五月份 1、小学生习作大赛。 2、小学英语优秀教师评选。 3、组织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展示活动。 六月份 1、 配合教研室组织小学毕业生教学质量检测。 2、 期末教学检查。 3、 组织期末考试。 4、 期末总结. 春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6

2013-2014学年下学期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县教研室指导思想为导向,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目标,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教学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根据我镇联合校的要求,中高年级必须上好预习展示课,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创造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发散共享,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转变观念。要潜心研究了解语文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继续注意转变以下教育观念:课程观,从“文

本”走向“体验”;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人才观,从培养“笔杆子”走向育人“打底子”;科学观,从“封闭”走向“开放”;目标观,从单一目标走向三维整合的目标。继续努力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价要从重教师转向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注意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考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基础性评价和创造性评价相结合。

(二)优化语文教学 1、规范和加强常规教学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阵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评课遵循“四步曲”: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上课教师谈收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本学期继续参加联合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增强教师的资源共享意识,积极参加本校的集体备课和语文教学研讨。

在我校,每周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本校语文教师举行集体教研活

动,其中包括主题教研与听评课。主题教研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开展,目的在于让各位老师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听评课则为各位教师提供教学思路的展示舞台,本学期将重点去听几位青年教师的课,要求其课后做好反思,不断成长。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会安排其出公开课。对于学校的教研互动,所有教师都要积极参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此外,联合校本学期会组织两次磨课活动,对于这种研讨活动,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与,提高全校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强化写字教学,加大写字教学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写字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端端正正地写字。

本学期开始,制定练字计划,每天抽出20分钟的书写练习时间,要求教师充分利用,适时指导学生练字,班级内,每周挑选优秀的书法作品,交学校存档,在本学期最后举行书法冠军班级评比,以此激励学生认真练习、提高书写的质量。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注重学生积累。

在学校充实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一有利的条件下,要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午间、下午放学时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甚至超过新课标规定的数

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本学期将4月份定为“读书月”,读书月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书签制作”、“读书类的手抄报评比”、“图书交易会”等活动,打造书香校园,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5、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做好档案资料积累工作,教学资料、教学论文、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总结、教学成绩统计等都要认真做好记载,健全档案。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紧密协作。

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将师徒结队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参加县市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和各种观摩课的现场教学,参加培训的老师要及时向其他老师传达新的教学理念。做到通过传、帮、带、示范课、跟踪听课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7

1 对象和资料

1.1 对象

(1)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正常人体学教研组的组长、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的任课教师。

(2)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等专业的一年级学生。

1.2 资料

(1) 2001年7月,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11个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颁布并出版。护理、助产等专业设置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 取消了生物学、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设置。

全国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计划对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的设置情况五花八门, 实施时间早晚不均;教学课时有多有少;教学形式采用1位教师全程授课或2~3位教师分段授课;教材的选用也是各取所需[1~2]。

(2) 我校从2003年起成立正常人体学教研组, 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开始设置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 属于较早执行2001年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学校之一。

2003年9月, 我校护理、助产等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的设置为第一学期72学时, 第二学期76学时, 共148学时。其中第二学期由解剖学或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2位教师分段授课。选用教材为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刚出版的分上、下册的《正常人体学基础》[3]。开学3周过了, 该教材才送到学生手中。

2005年, 我校2005级护理、助产各专业教学计划做了改动。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内完成授课任务, 每周8学时, 共144学时。教材再次使用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份出版的分上、下册的《正常人体学基础》。

(3) 为了适应学校教学实际情况, 我校2006级助产及药学等专业 (护理除外) 的教学计划做了初步改动。第一学期设置的解剖生理学课程, 114学时,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彭波主编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作教材;第二学期设置生物化学课程, 38学时,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程伟主编的《生物化学》作教材。

2007年5月, 卫生部新一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正式颁布和出版。护理、助产等专业的课程设置顺应“民意”, 取消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设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于2008年1月陆续出版。2008年2月, 我校助产、药学等专业生物化学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刚出版车龙浩主编的《生物化学》作教材。该教材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4) 2008年8月, 科学出版社《正常人体学基础》 (上、下册) 再版, 封面上由初版的“面向21世纪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系列教改教材”改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4]。其间, 教育部职成司的相关会议精神显然与卫生部2007年新一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不同之处。其对我校影响的结果是, 2008年9月, 我校2008级护理、助产等专业的教学计划又改动, 设置了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 第一学期114学时, 第二学期38学时。教材选用科学出版社再版分上、下册的《正常人体学基础》。开学第四周学生才领到课本。

2 情况与结果

(1) 2003年, 本校正常人体学教研组成立。组员包括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教师。用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取代以上几个学科后, 教学计划与教材选用就使正常人体学教研组组长困惑不已。首先困扰的是如何安排教师的授课任务。动员解剖学教师讲授生理学, 甚至生理学教师讲授解剖学都不算很困难。最难的是动员解剖学教师讲授生物化学, 而生物化学教师更加不愿意从头学习和执教解剖学。事实上,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的内容也无法糅合生物化学知识。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解剖学为纲目, 生物化学知识只能单独编写“新陈代谢”和“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两章, 两者没有多少相关性。例如再版的《正常人体学基础》上册, 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共六个标题中, 只有两个涉及课程题目:“一、正常人体学的定义和任务”和“六、学习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其余标题二至五, 内容都仅局限在解剖组织胚胎学范畴[4]。许多教师说,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的内容其实是解剖组织胚胎学的延伸。

我校2003级和2004级护理、助产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课安排在第一学年两个学期, 分别以72学时和76学时完成教学。学生第一学期只能学习人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知识。在第二学期担任病理学、基础护理学等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就强烈反映, 在讲授人体病理或疾病护理时, 面对的是从未学习过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基础知识的学生, 严重影响其课堂教学, 继而妨碍对学生实施良好的素质教育。学校教学部门迫不得已于2005年9月把2005级护理、助产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课全部安排在第一学期18周内用144学时完成。但这样更不符合教学规律, 每天都有正常人体学基础授课, 不要说学生学得辛苦, 知识太多, 消化不了;就是任课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 也够紧张的。显然, 这样的课堂教学, 极不利于学生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

3个学年的实施, 教研组教师也经历了沉重的思考。在外出参观学习兄弟学校的过程中, 了解到全国有不少卫校根本就没开设过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许多实施过的学校, 多数是由原来的解剖学教师任课, 结果是重解剖、轻生理、弃生化。2006年, 教研组教师经过充分讨论, 强烈要求改动教学计划。由于上级没有新的明确指示, 学校教育部门根据教师的意见,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首先在助产、药学等专业把正常人体学基础分为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第一学期上解剖生理学, 114学时;第二学期上生物化学, 38学时。实践证明,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2) 其次困扰正常人体学教研组长的事就是教材选用。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确定后,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 教师心中自然清楚。大家认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规范、严谨、信誉高, 征订数量不论多少, 都能及时送到学生手上。例如, 新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生物化学》 (车龙浩主编) , 2008年1月底出版, 2008年2月, 我校2007级助产、药学等专业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就领到该书并且使用它。反观我们多次使用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体学基础》, 在初版和再版时, 分别使我校2003级和2008级新生延迟到第三周和第四周才拿到教材, 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

2004年, 鉴于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教研组组织参与该门课程教学的6位教师对当时2个出版社的教材《正常人体学基础》, 进行无记名投票选用。结果其中4票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英林主编 (定价21.3元) 的一套, 只有2票选用科学出版社出版宋永春、王之一主编 (上、下册合计46元) 的一套。尽管该套教材我们教研组有2位教师参编, 学校最终同意教研组多数教师意见, 在2004级护理等各专业第一学年教学中, 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英林主编的《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在开学第一天就能发到学生手上。上课只需一册书, 书费也减少了。

教材编写是一件有组织、有领导、非常严肃和严谨的事情。各种教材虽然常常申明“错漏在所难免”, 但对手中使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有违常规极不严肃的问题必须指出, 视若无睹就是违背职业道德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体学基础》上、下册的初版和再版本上, 分别列有“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系列教材课程建设委员会”和“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教材中职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初版上, 53名委员来自53个单位, 再版时委员数减少为39名, 其中却有多名委员来自同一个单位。如再版时广西玉林卫校就有4名全国委员, 超过十分之一。再版《正常人体学基础》上、下册的4名主编亦同为该委员会的委员[4~5]。

笔者也曾参与过教材编写, 有时为了一个数据, 需反复核查, 甚至要通过实验来求证, 马虎不得。一本教材的编写人员, 数目有限, 各负其责。从科学出版社再版的《正常人体学基础》上册编者名单中看到, 由初版9人增至37人, 其中只有1人为初版上册的编者。初版每章后均署名编者, 但再版时章末编者署名就取消了[4~5]。编者人数如此之多, 总不能在每章后均填写四五位编者吧?这能说它够严肃和严谨吗?眼下社会上有些书的出版, 只要推销得多, 就可署名编者, 甚至主编。我们真不想看到以那样的教材来左右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 干扰学生的素质教育。

3 讨论与分析

3.1 尊重医学基础教育的学科特征

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并不意味着彻底推翻, 教学改革应该联系教学实际, 实事求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该体现医护卫生职业的专业技术特征。设置“四位一体”的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 类似于文革时期的赤脚医生速成班。把生物学、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改革为正常人体学, 就像是拼凑一盘大杂烩。由于学科教学不协调, 教师教得“夹生”, 学生学不进去。与其说是改革创新, 倒不如视之为形而上学。2007年5月颁布的卫生部新一轮护理、助产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则是顺应“民意”。

3.2 教学是严谨的, 职业教育又何尝不是

卫生职业教育治学更需要严谨。卫生部新一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007年5月颁布后,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于2008年1月陆续出版, 全国众多基础医学学科教师非常欢迎。教师不再为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不伦不类而困惑了。他们深深懂得, 课堂教学、素质教育需要从深层次、本质上来进行改革, 而不是表面和形式上的改革。教育、治学的严谨性是永恒的。可是随后, 2008年8月, 科学出版社再版的相关教材, 封面上由初版的“面向21世纪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系列教改教材”更改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 是教育部职成司否定2007年卫生部新一轮的新计划和新大纲?抑或仅仅是百花齐放?这就需要上级部门来协调解决了。可我们不能消极等待, 各级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者, 只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 虚心倾听教研组教师的意见, 也能实事求是制订出严谨的专业教学计划, 一旦政策清晰明朗了, 便不再无所适从。

3.3 教学计划和教材选用密切相关, 选用的教材必须严谨规范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信誉好, 多数教师用得称心, 应该成为各学校教材选择的首选。如果是出于照顾, 使用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 也应该尊重科学, 尊重多数授课教师的意愿。对事关原则的问题不能迁就或放弃, 更不能为了教材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选错教材, 势必影响素质教育, 误人子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决策正确, 教研组长和教师也就不再困惑, 学校教学工作开展自然更为顺畅。

摘要:教学计划与教材选用出现随意性, 上级意见与学科教学的不协调, 常常使学科教研组的组长困惑不已。现列举近年来护理、助产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与教材选用的一些资料和情况, 予以讨论分析。提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该体现医学基础教育的学科特征;职业教育治学同样需要严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尊重教研组授课教师的意见, 选用规范的教材,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 使教研组长不再困惑。

关键词: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计划,教材选用,教研组长,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武天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编教材《解剖生理学基础》浅议[J].卫生职业教育, 2002, 20 (12) :30.

[2]邓健全.新形势下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2, 20 (12) :34.

[3]宋永春.正常人体学基础 (上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4]王之一.正常人体学基础 (上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校本教研 策略分析

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实践和创新。教研活动是推动学科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加强学校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及教师健康成长的时代需求。

1校本教研的内涵特征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为改进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所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以学校管理为主体,以学校内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校本教研源于校本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目标需求,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业务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共同构成校本教研共同作用的整体关系。

2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校本教研的内容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系统性,关注教师专业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性发展,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英语教学校本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

2.1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模块,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中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新课程赋予了广大教师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领域广,实用性强,深化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加强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创新应用。

2.2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研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是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进行编制的教材,其内容相对具有较为深远的适应性,英语校本教研的教材分析应重点放在教师如何灵活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发掘学习潜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时选择和优化英语教学的内容扩展,分析探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英语教学策略。

2.3英语课堂教学校本培训的研究

课堂教学研究是英语校本研究的主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法指导、环节设计、教学总结等。要认真研究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探讨英语教学规律以及教学中师生学习角色的转变,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英语教学校本培训研究,研究如何实现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3新课改下加强初中英语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拓展教学空间,增强学科教学实效性。新形势下,深化初中英语校本教研的策略如下:

3.1强化校本教研意识,注重英语教学导向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校本教研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初中英语校本教研活动,应深化教师校本教研观念意识,重点突出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性问题,强调新课程理论导向下的实践性研究,注重开放、高效英语教研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促进学校教研环境的优化,推动英语新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3.2优化校本课程资源,拓展英语教学空间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落实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的多种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英语课程资源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英语校本教研,学校应加强多媒体、电教器材、英语阅览室等教学资源条件建设;教师应充分融合学校资源,进一步深化教学理念,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拓展英语教学内容,促进学校特色教育形成。

3.3开发校本培训途径,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深化教师的主体性,加强校本培训途径的开发与拓展,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校本教研要切实注重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主体性发挥,基于学校自身资源优势拓展校本培训渠道,创设多种有效途径加强英语教师教学理论研究培训以及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教师英语教学素质,推动教师专业的主动性和多元化发展。

3.4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优化英语教学效率

校本教研应高度重视其研究过程的实时性。初中英语校本教研活动,应在着力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问题式、参与式、分享式等多种教研模式。加强教师间的互助与合作,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与积累,通过专业引领,合作互助、自我反思等活动进行深度探讨、共享经验、合作研究、寻求教科研专家学者介入校本教研进行指导,加强英语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开展。

3.5延展校本教研内容,加强英语学科教研

校本教研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案例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切磋、探究、讨论为内容的教研过程,初中英语教学的校本教研,应加强英语校本教研的内容拓展和深化,重视英语教师培训、教学常规指导、示范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教师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学校英语教学问题。

结束语:总之,相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校本教研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加强初中英语校本教研策略研究,有助于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參考文献:

[1]唐新湘《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初探》教学与管理.2004

幼儿园下学期的教研计划 篇9

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工作条例》为准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南,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为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教育思想,开展集体备课、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本学期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及时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习,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为此本学期我们通过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教科研学习活动和自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具体如下:

1、积极借阅幼教刊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并且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积极参与本园观摩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及授课水平。

2、进一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纲要》进行深入理解、积极探索、切实落到实处。积极参与教师再培训教育。

3、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重点研究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不断完善我园园本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讨活动,能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总结,共同进步。

(二)注重业务培养,提高保教质量

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教育各个环节,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活动延伸,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内容有: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组活动,每次教研组活动保证有计划、有主题,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年段及年段之间经常开展交流、探讨活动,解决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注重观念的更新及碰撞,以求共同发展。

2、每月制定主题活动计划、每周制定周计划、每日制定活动计划,各教师认真备课,做到先教案后行课,格式统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3、观摩交流,做到人人上一节达标课。主要观摩园外、本园教师的公开课,借鉴别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保教手段,课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由开课老师就这堂课的有关问题作介绍,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并从中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4、开展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水平。本学期,将开展教玩具制作比赛、教师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教育热情,努力营造我园良好的教育氛围。

5、不断反思,善于总结。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形式,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认真组织幼儿深入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分析,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好教育心得笔记。

(三)深化一日活动研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1、加强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研究和管理,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制定一日活动管理监督机制,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及时挖掘生活常规的教育功能,通过常规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发展他们的自理自律能力。日常活动中积极提供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的研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保证幼儿进行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的时间。集中探讨游戏材料如何准备、区域的划分、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常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制定小、中、大班各自不同的常规管理目标,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的进行常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节日教育活动。通过节日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知识,并使每位幼儿的才艺得以展示。

(四)重视家园共育,密切家园联系

1、教育理念的沟通。鼓励家长一起参与孩子的教育。通过展示班级周工作计划,以及每个主题后的主题评估,了解课程的内容与孩子的发展。

2、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内容,提高家长园地的质量,做到内容丰富,有创意,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3、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一起感受孩子们的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下学期 篇10

茂陵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体育局“内涵提升年”活动要求,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个中心,突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两个基本点,按照镇中心校的统一部署,从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语文教研氛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研究、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开拓教研工作新领域,推动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强化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

2、认真抓好语文教学常规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抓好课堂问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重视研究教学过程,真正使问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5、继续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方法和内容,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力争形成“研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研模式。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以《杨凌区小学教学常规》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常规教学研究和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真正把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1)深入各课堂调研、指导,通过听、评课、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常规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疑难,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并指导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多层次研讨活动,根据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弱点和难点问题,确定研究专题,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继续通过参与教研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座谈等形式对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3)总结课改经验,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通过教学观摩、课例研究、经验介绍等形式推介语文课堂教改成果,推动课程改革实验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扎实开展新课程与小学考试评价改革的研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加强质量检测考查研究,为全校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综合练习题库。

2、推进年级协作的教研模式,完善教研机制

(1)加强教研组建设,推进校本教研

重视规范教研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以学科教研组的成立为契机,强力推进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模式。学科教研组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履行职责,做好教研组的规划与实施,区域教研经验交流,教师培训和课题的研究等工作。

(2)加强校际交流,推进区域协作

以学校牵头教研片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与石珩的校际交流,提高教研效率。结合实际,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区域协作的教研活动。本学期计划分别在教研片区内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专题展示活动。

(3)开展对习作教学的研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本学期计划通过习作教学研讨活动,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全校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写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利用网上征文等多种竞赛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3、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发挥中心组成员的作用

积极吸收教学一线有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学校教研组队伍中来。成员要自觉加强学习,履行职责,主动地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案例专题教研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立足于课堂教学,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以各种活动为契机,结合日常听课调研活动,发掘、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并提供平台给予锻炼的机会,壮大语文学科优秀师资队伍。

4、加大网络教研的力度,促进语文教研信息化发展。

通过教研网、远程等网络开展网上集体备课、教研,在线听、评课,教研博客等形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倡导广大语文

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吸收借鉴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

5、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组织骨干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加强对课题指导,强化过程监控,规范档案管理。通过课题的引领与带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份:

1、总结上半年语文教学工作

2、制定语文组教研计划和各年级组等语文教学计划

3、年级组集体备课

三月份:

1、组织听课,教研活动

2、检查作业备课

四月份:

1、教研活动、组织评课

2.、组织听课、课堂教学大赛

3、检查进度,准备期中考试

五月份:

1、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六月份:

1、组织学科展示交流活动

2、检查备课作业

3、教研成果汇总、做好期末总复习工作 七月份:

1、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下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11

随着亨德森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全教育价值链逐渐形成,为积极响应国家民办教育改革精神的号召,为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促使终身学习体系落到实处,亨德森教科院应运而生,它集纳各方优质资源,成为集科研、教研、培训、决策于一体的专业性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指挥中心。

亨德森教科院是亨德森集团直属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是云南省第一家具备条件成立教科院的民办教育机构,也是亨德森集团化办学日渐成熟的标志。目前,设立了1个办公室和6个研究中心,着眼于普通教育(含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各学科课内外学习方法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教學质量管理与评价方式研究和家庭教育研究等。亨德森教科院从成立以来,一直引领教师群体凝心聚力,通过慎思笃行与总结反思,传递科学先进的教育智慧,从而迈向了更优质、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新台阶!

教学相长 思想盛宴

2012岁末,亨德森学校教科院利用四天时间,分学科组织对亨德森的300多名新教师进行了主题为“参与式教学理念与实操”的互动式培训活动。此次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新颖,学习氛围浓厚,参与面广泛。这次培训标志着教科院在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支持体系实施培训基础上,亨德森教育集团又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亨德森教科院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心骨”和“发动机”,根据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特色各不相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水平也有一定实际的差异,围绕“学然后知不足,参与后知方向”的学习培训理念,精心策划、认真准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分组讨论、小组抢答、案例分析和感悟体验。通过实施大量范例指路,情景创设引导,多角度、多方位,进一步加强新教师的互相学习、帮扶活动,建立起科学、有活力、有特色、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校本教研链。

培训由亨德森学校副校长、国家师资培训专家、云南省特级教师姚晓华老师主讲。姚老师的培训再次贯彻了亨德森·杨在实践“只做第一,与第二保持距离”的训诫及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建设一支金字塔式的优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培训主要以合作参与的创新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以明确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教服务学、学教相长”。在整个培训过程进行中,方法设置灵活,具体内容鲜活,整场培训洋溢着激烈的观点碰撞,穿插着讨论,大量生动的情景创设为广大教师们构筑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姚老师强调在教学内容当中必须始终关注:课程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地透视教材,精确地把握教材,才能真正用好教材,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还原出课堂教学的本真,这样才能够实质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

在培训学习任务中的反思交流环节,姚老师要求大家通过认真回顾自己最成功或者最失败的一堂课,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其成功或者失败之处,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教师代表当众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她在培训中还通过多媒体视频分析方式进一步向大家解析:教学是如何判断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学习。让大家清醒认识到只有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才能够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姚老师最后强调:一个高效的课堂必须具备民主与科学两个要点。民主是指教师要高度关注教学对象,即关注学生、有的放矢。科学是指熟练地驾驭教学内容,牢牢把握教学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不同形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广大参训教师通过聆听姚老师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点石成金的培训,让大家受益匪浅。每一位教师都作为学习者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了,让每个不同的人体验认识和丰富情感。姚老师生动、亲切感人的话语,让人深深感受到她那哲人的宽阔胸襟,独特的教育培训理念,精辟的教育观点,让参与培训的老师收获了一场教学思想的盛宴,教师们的思维和信心一起随着她智者般的话语引领打开了。

这次经过亨德森教科院精心策划、认真筹备的互动式培训,是亨德森教育集团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新起点。从这个崭新的起点出发,亨德森教科院将进一步引领亨德森教师群体凝心聚力,在创新开拓,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中,传递着科学、先进的教育智慧,生动践行“只做第一,与第二保持距离”的校训。昂首迈向亨德森学子及其家长们期盼的更优质、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新目标,让亨德森的教育培训之舟能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教育达人 秀出功夫

为进一步调动亨德森学校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励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亨德森学校“高分、高能、高素质”的办学宗旨,亨德森教科院开展了第三届各学科教学竞赛活动。

此次活动涉及面广、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参赛教师根据学科组要求按级段分为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竞赛组进行比赛。亨德森学校全体教师踊跃参与其中,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大显身手,秀一秀教学功夫。根据教科院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提交一份教学设计,学科主管和星级教师组织对教学设计进行评选,评选出60%的老师参赛初赛,再评出20%的老师进入决赛。

参赛教师赛前精心准备,认真编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并多次试教,同时通过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和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在比赛进程当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仪表端庄,教姿、教态自然大方,课堂讲授语言流畅、生动。同时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方式,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实例和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教科院领导和资深教师组成的评委们认真参与到每一堂竞赛课的听课与评课过程当中,每学科每级段最终各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获奖教师精彩纷呈的参赛课将录制成音像资料收进教学资源库,作为新教师培训示范课使用的珍贵教材。

此次教师技能大赛立足于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促使广大教师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创新平台和实践舞台。全体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这一过程,有效地实现了研究者、实践者与评价者合为一体,从而使听评课“评”之有理、“仿”之有据、“听之有悟”,实现了既关注过程,更关注结果的良好局面。此次竞赛活动也同时搭建了一个促进教师全面超越自我的发展阶梯,使更多优秀年轻教师可以自由发挥,流畅演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老师们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达人”,主动追求学习,积极开展教研,从而保持亨德森教育集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发展态势,开创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多赢局面。

nlc202309031717

通过活动开展,亨德森学校的广大教师们普遍感觉到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对自身专业发展与教学观念转变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层次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全体教师认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更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教师们对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亨德森教科院精心筹划组织的本次教学大赛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绝佳舞台,也建起了一座亨德森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和取长补短的平台,有利于亨德森人从外界教学资源中取长补短,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们把培训和教研活动中储备的知识灵活运用,用新课程理念和新策略指导好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推进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通过比赛强化了亨德森教育集团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文化,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储备骨干教师团队,最终目的依然是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受益。

创新教学 赛出风采

亨德森学校之所以采取“竞赛”机制,进行教学技能大比拼,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家长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亨德森教科院副院长姚晓华表示,在教学竞赛中,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A级指标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板书、教學情境设置、教学语言、课堂思维活动、学习方法指导、师生交流互动、学习情绪调动、教学目标达成、问题解决、创新与特色等十余个方面设置评分点,特别注重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是否真正能积累知识,学会方法、提升能力,获得学习过程中积极、愉悦的体验。以数学学科为例,不能从例题到例题,照本宣科,枯燥传授。而要紧密结合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还在大量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易错的知识进行重点回顾,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法,不断改进教法,能根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通过思路清晰,并有一定逻辑性的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决赛阶段,所有入围教师精心备课、研课,相互切磋,并在竞赛过程中尽情展现出本组日常教研的阶段成果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

据了解,该次教学竞赛决赛项目分英语组、数学组、文科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组(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大组进行。先由学科组规定课型和课题(将日常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重、难点问题作为竞赛课题,以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讨);再由初赛选拔出来的选手及各学科级段主管进行教学课题、课型及参赛顺序抽签;在一周内完成教学设计、课件;按提交的教学设计完成模拟课堂教学。决赛时每学科每级段设置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英语初中组分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饶丹、周志全等十余名老师分别获得各年级段的一等奖。

决赛获奖教师的参赛课,将录制成音像资料收进亨德森教科院教学资源库,作为培训新老师或校本研修的示范课、研究课使用。

教育服务 重在求知

2013年初,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时,为帮助各个校区在本学期的教育教研中取得好“收成”, 更好地推广应用体验参与的培训方式。亨德森学校教科院于2012年12月开始,在姚晓华老师带领下,组织资深老师深入到各校区开展调研,走进每一个课堂边听边看,认真督促落实期末工作安排,特别是对期末考试复习加课,寒假新开班,小升初定向培养班等重点工作情况进行具体专业指导。

教学调研工作影响着着一个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学实力,是确保学生参与学习获得优质高效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所在,更是亨德森教育集团办学日渐成熟的标志。教科院通过这次卓有成效的期末教学调研,为教学创新的源动力提供无限量的后续发展力量,一路风尘仆仆地走来,实现了效果、效率、效益的全面丰收,一路上绿色绽放,一路上清芬扑鼻。

亨德森教科院一直致力于教学研究工作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突破与转变。通过这次深入调研实践,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愈加明晰。工作重心将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工作任务也更加细化和具体。在教学过程当中将更加注重针对性、时效性,深入指导好老师们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特别是强调重点研究掌握好教材、教法、教学规律、考试方法等。同时教科院将要求教师们把自身进行参与式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以全面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努力实现优质教育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寓教于乐。

亨德森教科院对整个集团的教育发展提供着极其重要的权威而又专业的技术服务。今后,教科院将进一步注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以知识为重点的创新模式,逐步摸索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互动方式,进而发掘出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其打造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阳光大道。努力让走进亨德森大家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够迅速成长,发挥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全方位地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培养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知识面广、思维灵活的教学能手,创新人才。为亨德森教育集团的发展与壮大提供坚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张旭丽

上一篇:2024年功能检查科工作计划下一篇:辩论赛-团队合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