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俞敏洪: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精选6篇)

俞敏洪: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篇1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20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年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全国,至少已经有上千家做一对一的教育机构关门,老百姓交了钱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地方政府接手,导致地方政府对现有存在的教育培训机构严加看管。前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的教育局向教育培训机构收取保证金,像新东方这样的上市公司,不用担心我们卷款逃走,但是教育局一样要收。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政策呢?因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把学生交的钱卷走了,老百姓跑到教育局门口示威,所以教育局就向培训机构收钱。这就是自相残杀导致的结果。 第二是中国老百姓选择的多样化给教育培训机构带来的挑战,这个在新东方体现得最明显。因为新东方原来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像这样的大教室,用新东方最有魅力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讲课都让学生无比神往,面对的人群也是一组人群――大学生。但是,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改变了。原来出国只有大学生去考研究生,本科生没有出国的,因为家庭没有这个经济条件,美国签证也不允许任何高中生到美国上大学,所以老百姓只能选择在中国上大学。 后来高中生出国的越来越多了。新东方刚开始办的200人以上的高中生班,发现家长不愿意选择,所以就转成小班模型,40人班、20人班等,这样一改,整体都在改,服务的模型也在改。后来发现老百姓连小班都不来了,他宁可多花钱,让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孩子,说这样才能够精神集中,才能够学好。紧接着又出现问题了,有的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是女孩,一定要派女老师。为什么呢?说怕她的注意力分散。为什么全国个性化教学这么蓬勃发展?原因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是家长自己管不住孩子,把他放在电脑前学习不太放心,也担心孩子的眼睛坏了,因此就只能交给一对一教学。所以,你会发现模式随着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断改变。 新东方改了这么多年,从大班教学改到小班,又改到个性化,现在大班、小班、个性化并行,三种模式是不一样的。不改怎么办?不改可能会死,改也有可能会死。新东方的利润率从20%下降到12%,当然12%还是不错的。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现在不交税,因为没上市,随便来。用美国的会计准则算算,像新东方一交税,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已经没有了。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什么概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有多大。 第三是社会发展需求也会改变。以英语学习为例,现在由于自媒体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未来学生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尤其是城市的,我们先不说农村的孩子,由于媒体网络的发展,学习英语会变成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这会是什么结果呢?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的英语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了,还需要新东方干什么?新东方现在有这种现象,出国留学的学生来到新东方的数量减少,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高中生只要上两个月的课,他的出国留学考试就通过了,因为他在家里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所以,挑战就变得非常大。 我们有没有发现,社会需求在改变,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现在高考补习班几乎没有了,但前中国高考补习班多么兴旺。为什么几乎没有了?因为社会改变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一下改变到平民教育,还需要高考补习班干什么?英语四六级本来是大学生必考项目,结果政策改变了。这就是在中国做事情面临的风险,因为社会改变非常迅速。 新东方每天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有办法应对,有的没办法应对。比如,有一个问题新东方应对起来真的是很困难:在新东方教出国留学的老师,教完两三年课以后,对这套流程非常熟悉,他知道出国学生的需求,所以回去自己开一个作坊就可以了,没有执照,不要交税,在自媒体上发个信息,十多个学生就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从新东方跑掉了。因为学生找哪个老师不一样,新东方收的费用可能还贵一点儿。面对这种挑战怎么办?你得想办法,我相信这样的挑战不是我新东方一家机构面对的。 这里我想提一下机构正规化、透明化问题。新东方在以前是不透明的状况,直到20我们想要上市了,才开始透明化运作,当然,这之后给新东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不是鼓励大家不透明化,我是让大家想一下,你天天想吸引投资,投资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首先是财务全面公开,不能有任何虚假数据。财务全面公开意味着你账上的所有东西都得向其他所有部门公开,结果是成本迅速增加,这也是一个风险。也就是说,这其实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小孩子8岁的时候,不能让他读《红楼梦》。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展,你就按照它的发展规律去发展,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吃过多的营养药。 挑战三: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因为新一代人的学习习惯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由不得你想不想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发展,学生已经习惯了上网查找信息,包括大量的视频课程等等。 第二是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注意力被分散的习惯。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一代的孩子,他们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这代人注意力至少能达到2个小时之上,现在的孩子5分钟不看手机短信就难受得不得了,3分钟不上微信就痛苦得不得了。因此,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习就变成了碎片化。我去年到美国发现,那些大学教授录制的课程不超过15分钟。教授跟我说得很明确,15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课程上了,所以网络课程最多录制15分钟。所以,面对新一代人学习习惯的改变,甚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你不得不跟着改变。在我们的面授课堂上,如果这堂课是两个小时,要休息4次左右,哪怕中间让学生休息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大家可以回去试试。在海洋上长大的,你不能让他在陆地上走。 第三是网络教育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怎么样利用手机,怎么样利用电脑,怎么样把它们联动甚至考虑到怎么样未来跟电视结合起来,还要再进一步考虑怎么样跟虚拟空间结合起来以及跟立体性的虚拟教学结合起来等等,这都是人们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努力转型,积极应对 我认为未来培训教育有三大模式:第一是地面教育;第二是平台提供商;第三是内容提供商。 首先是地面模式。即使不碰任何互联网,教育培训领域的地面模式一定会存在。就像看电影,你必须走进电影院才能看电影,才能知道在电影院看跟在网上看是不一样,所以它是完全体验式的,所谓体验式就是必须走到现场。

作为教育培训来讲,因为教育是一种体验,这个体验是当学生来到老师面前的时候,他面对老师上课的感受、注意力,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放心程度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地面教育会永远存在。但是,地面教育一定会部分地被网上教育所取代,因为网上教育有它的便利性,以及高科技色彩带给学生学习乐趣的增加。所以,我认为未来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三五年的事情。现在地面教育占到90%不到,网上教育占到10%多。 其次,未来在网络教育方面,最大的网络教育体系是平台提供商。现在很多在线教育都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不行,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的钱,即便你有那么多的钱,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因为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内容的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发现国外的大型内容提供商机构现在又活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容原来是在纸面上的,现在将内容完全卖给了平台提供商。他们自己不做平台,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强项。 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定位,新东方就是首先是一个地面教育商,然后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我们会尽量利用别人的。比如说,谁做平台做得特别好,我们就把内容提供给谁。当然,新东方要把内容做好,至少也得10年的时间。但是,只要内容到位,你就永远不会死。而且,搞内容还不能自己独立搞,必须找全世界最好的机构一起来搞,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要跟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所以,你自己要先定位好,未来你是主做店面,还是主做内容提供,还是主做平台。你不能什么都做全,做全就是死定的代名词。 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说大家也别那么着急。教育的网络化绝对不像电商的网络化那么急风骤雨,它是一个慢转型的过程。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5到10年左右。当然,现在有的小机构提供平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它分散资源,分散资源以后,就会让地面上活得更加艰难,这是必然的。但是,平台商把地面模式消灭,这是不可能的。 请大家记住,要把三件事情放在心中:第一是要成为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你如果不够专业,千万不要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一起做。现在很多人都想上市,因为上市要规模大,所以就拼命做大。不要一看新东方做英语,赶快做;一看新东方做数学,也赶快做。尤其是机构小的情况下,一定要想明白该做什么,你就只做一两件事情,成为当地或者全国的著名品牌。比如,大家一提到数学教育,马上想到的是A机构。如果大家一提到数学,想到的又是A机构、又是B机构,这就说明做失败了。新东方之所以还能立住脚,是因为一想到英语,就是想到新东方。你做专业反而值钱,你不做专业反而不值钱。所以,大家不要随便学新东方。第二是科技模式领先的线上平台,这个不多说了。第三,我刚才说到的教学内容,我现在再加一句,就是一定要做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内容本身以外,要设计出线上线下都能够用的模式。提供教学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含有大量的知识内涵和高科技。这给新东方提供的机会非常多,挑战也非常大。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庭永远需要自己的孩子成功,所以,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是会越办越好。只不过会有人生,会有人死,而且活下来的会活得更好,死去的也会死得很惨。 谢谢大家!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2013年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全国,至少已经有上千家做一对一的教育机构关门,老百姓交了钱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地方政府接手,导致地方政府对现有存在的教育培训机构严加看管。前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的教育局向教育培训机构收取保证金,像新东方这样的上市公司,不用担心我们卷款逃走,但是教育局一样要收。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政策呢?因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把学生交的钱卷走了,老百姓跑到教育局门口示威,所以教育局就向培训机构收钱。这就是自相残杀导致的结果。 第二是中国老百姓选择的多样化给教育培训机构带来的挑战,这个在新东方体现得最明显。因为新东方原来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像这样的大教室,用新东方最有魅力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讲课都让学生无比神往,面对的人群也是一组人群――大学生。但是,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改变了。原来出国只有大学生去考研究生,本科生没有出国的,因为家庭没有这个经济条件,美国签证也不允许任何高中生到美国上大学,所以老百姓只能选择在中国上大学。 后来高中生出国的越来越多了。新东方刚开始办的200人以上的高中生班,发现家长不愿意选择,所以就转成小班模型,40人班、20人班等,这样一改,整体都在改,服务的模型也在改。后来发现老百姓连小班都不来了,他宁可多花钱,让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孩子,说这样才能够精神集中,才能够学好。紧接着又出现问题了,有的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是女孩,一定要派女老师。为什么呢?说怕她的注意力分散。为什么全国个性化教学这么蓬勃发展?原因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是家长自己管不住孩子,把他放在电脑前学习不太放心,也担心孩子的眼睛坏了,因此就只能交给一对一教学。所以,你会发现模式随着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断改变。 新东方改了这么多年,从大班教学改到小班,又改到个性化,现在大班、小班、个性化并行,三种模式是不一样的。不改怎么办?不改可能会死,改也有可能会死。新东方的利润率从20%下降到12%,当然12%还是不错的。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现在不交税,因为没上市,随便来。用美国的会计准则算算,像新东方一交税,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已经没有了。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什么概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有多大。 第三是社会发展需求也会改变。以英语学习为例,现在由于自媒体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未来学生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尤其是城市的,我们先不说农村的孩子,由于媒体网络的发展,学习英语会变成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这会是什么结果呢?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的英语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了,还需要新东方干什么?新东方现在有这种现象,出国留学的学生来到新东方的数量减少,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高中生只要上两个月的课,他的出国留学考试就通过了,因为他在家里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所以,挑战就变得非常大。 我们有没有发现,社会需求在改变,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现在高考补习班几乎没有了,但10年前中国高考补习班多么兴旺。为什么几乎没有了?因为社会改变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一下改变到平民教育,还需要高考补习班干什么?英语四六级本来是大学生必考项目,结果政策改变了。这就是在中国做事情面临的风险,因为社会改变非常迅速。 新东方每天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有办法应对,有的没办法应对。比如,有一个问题新东方应对起来真的是很困难:在新东方教出国留学的老师,教完两三年课以后,对这套流程非常熟悉,他知道出国学生的需求,所以回去自己开一个作坊就可以了,没有执照,不要交税,在自媒体上发个信息,十多个学生就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从新东方跑掉了。因为学生找哪个老师不一样,新东方收的费用可能还贵一点儿。面对这种挑战怎么办?你得想办法,我相信这样的挑战不是我新东方一家机构面对的。 这里我想提一下机构正规化、透明化问题。新东方在年以前是不透明的状况,直到2002年我们想要上市了,才开始透明化运作,当然,这之后给新东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不是鼓励大家不透明化,我是让大家想一下,你天天想吸引投资,投资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首先是财务全面公开,不能有任何虚假数据。财务全面公开意味着你账上的所有东西都得向其他所有部门公开,结果是成本迅速增加,这也是一个风险。也就是说,这其实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小孩子8岁的时候,不能让他读《红楼梦》。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展,你就按照它的发展规律去发展,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吃过多的营养药。 挑战三: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因为新一代人的学习习惯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由不得你想不想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发展,学生已经习惯了上网查找信息,包括大量的视频课程等等。 第二是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注意力被分散的习惯。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一代的孩子,他们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这代人注意力至少能达到2个小时之上,现在的孩子5分钟不看手机短信就难受得不得了,3分钟不上微信就痛苦得不得了。因此,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习就变成了碎片化。我去年到美国发现,那些大学教授录制的课程不超过15分钟。教授跟我说得很明确,15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课程上了,所以网络课程最多录制15分钟。所以,面对新一代人学习习惯的改变,甚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你不得不跟着改变。在我们的面授课堂上,如果这堂课是两个小时,要休息4次左右,哪怕中间让学生休息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大家可以回去试试。在海洋上长大的,你不能让他在陆地上走。 第三是网络教育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怎么样利用手机,怎么样利用电脑,怎么样把它们联动甚至考虑到怎么样未来跟电视结合起来,还要再进一步考虑怎么样跟虚拟空间结合起来以及跟立体性的虚拟教学结合起来等等,这都是人们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努力转型,积极应对 我认为未来培训教育有三大模式:第一是地面教育;第二是平台提供商;第三是内容提供商。 首先是地面模式。即使不碰任何互联网,教育培训领域的地面模式一定会存在。就像看电影,你必须走进电影院才能看电影,才能知道在电影院看跟在网上看是不一样,所以它是完全体验式的,所谓体验式就是必须走到现场。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全国,至少已经有上千家做一对一的教育机构关门,老百姓交了钱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地方政府接手,导致地方政府对现有存在的教育培训机构严加看管。前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的教育局向教育培训机构收取保证金,像新东方这样的上市公司,不用担心我们卷款逃走,但是教育局一样要收。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政策呢?因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把学生交的钱卷走了,老百姓跑到教育局门口示威,所以教育局就向培训机构收钱。这就是自相残杀导致的结果。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2013年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第二是中国老百姓选择的多样化给教育培训机构带来的挑战,这个在新东方体现得最明显。因为新东方原来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像这样的大教室,用新东方最有魅力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讲课都让学生无比神往,面对的人群也是一组人群――大学生。但是,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改变了。原来出国只有大学生去考研究生,本科生没有出国的,因为家庭没有这个经济条件,美国签证也不允许任何高中生到美国上大学,所以老百姓只能选择在中国上大学。

后来高中生出国的越来越多了。新东方刚开始办的200人以上的高中生班,发现家长不愿意选择,所以就转成小班模型,40人班、20人班等,这样一改,整体都在改,服务的模型也在改。后来发现老百姓连小班都不来了,他宁可多花钱,让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孩子,说这样才能够精神集中,才能够学好。紧接着又出现问题了,有的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是女孩,一定要派女老师。为什么呢?说怕她的注意力分散。为什么全国个性化教学这么蓬勃发展?原因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是家长自己管不住孩子,把他放在电脑前学习不太放心,也担心孩子的眼睛坏了,因此就只能交给一对一教学。所以,你会发现模式随着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断改变。

新东方改了这么多年,从大班教学改到小班,又改到个性化,现在大班、小班、个性化并行,三种模式是不一样的。不改怎么办?不改可能会死,改也有可能会死。新东方的利润率从20%下降到12%,当然12%还是不错的。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现在不交税,因为没上市,随便来。用美国的会计准则算算,像新东方一交税,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已经没有了。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什么概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有多大。

作为教育培训来讲,因为教育是一种体验,这个体验是当学生来到老师面前的时候,他面对老师上课的感受、注意力,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放心程度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地面教育会永远存在。但是,地面教育一定会部分地被网上教育所取代,因为网上教育有它的便利性,以及高科技色彩带给学生学习乐趣的增加。所以,我认为未来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三五年的事情。现在地面教育占到90%不到,网上教育占到10%多。 其次,未来在网络教育方面,最大的网络教育体系是平台提供商。现在很多在线教育都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不行,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的钱,即便你有那么多的钱,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因为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内容的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发现国外的大型内容提供商机构现在又活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容原来是在纸面上的,现在将内容完全卖给了平台提供商。他们自己不做平台,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强项。 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定位,新东方就是首先是一个地面教育商,然后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我们会尽量利用别人的。比如说,谁做平台做得特别好,我们就把内容提供给谁。当然,新东方要把内容做好,至少也得10年的时间。但是,只要内容到位,你就永远不会死。而且,搞内容还不能自己独立搞,必须找全世界最好的机构一起来搞,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要跟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所以,你自己要先定位好,未来你是主做店面,还是主做内容提供,还是主做平台。你不能什么都做全,做全就是死定的代名词。 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说大家也别那么着急。教育的网络化绝对不像电商的网络化那么急风骤雨,它是一个慢转型的过程。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5到10年左右。当然,现在有的小机构提供平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它分散资源,分散资源以后,就会让地面上活得更加艰难,这是必然的。但是,平台商把地面模式消灭,这是不可能的。 请大家记住,要把三件事情放在心中:第一是要成为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你如果不够专业,千万不要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一起做。现在很多人都想上市,因为上市要规模大,所以就拼命做大。不要一看新东方做英语,赶快做;一看新东方做数学,也赶快做。尤其是机构小的情况下,一定要想明白该做什么,你就只做一两件事情,成为当地或者全国的著名品牌。比如,大家一提到数学教育,马上想到的是A机构。如果大家一提到数学,想到的又是A机构、又是B机构,这就说明做失败了。新东方之所以还能立住脚,是因为一想到英语,就是想到新东方。你做专业反而值钱,你不做专业反而不值钱。所以,大家不要随便学新东方。第二是科技模式领先的线上平台,这个不多说了。第三,我刚才说到的教学内容,我现在再加一句,就是一定要做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内容本身以外,要设计出线上线下都能够用的模式。提供教学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含有大量的知识内涵和高科技。这给新东方提供的机会非常多,挑战也非常大。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庭永远需要自己的孩子成功,所以,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是会越办越好。只不过会有人生,会有人死,而且活下来的会活得更好,死去的也会死得很惨。 谢谢大家!

第三是社会发展需求也会改变。以英语学习为例,现在由于自媒体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未来学生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尤其是城市的,我们先不说农村的孩子,由于媒体网络的发展,学习英语会变成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这会是什么结果呢?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的英语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了,还需要新东方干什么?新东方现在有这种现象,出国留学的学生来到新东方的数量减少,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高中生只要上两个月的课,他的出国留学考试就通过了,因为他在家里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所以,挑战就变得非常大。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2013年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我们有没有发现,社会需求在改变,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现在高考补习班几乎没有了,但10年前中国高考补习班多么兴旺。为什么几乎没有了?因为社会改变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一下改变到平民教育,还需要高考补习班干什么?英语四六级本来是大学生必考项目,结果政策改变了。这就是在中国做事情面临的风险,因为社会改变非常迅速。

新东方每天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有办法应对,有的没办法应对。比如,有一个问题新东方应对起来真的是很困难:在新东方教出国留学的老师,教完两三年课以后,对这套流程非常熟悉,他知道出国学生的需求,所以回去自己开一个作坊就可以了,没有执照,不要交税,在自媒体上发个信息,十多个学生就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从新东方跑掉了。因为学生找哪个老师不一样,新东方收的费用可能还贵一点儿。面对这种挑战怎么办?你得想办法,我相信这样的挑战不是我新东方一家机构面对的。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2013年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这里我想提一下机构正规化、透明化问题。新东方在2002年以前是不透明的状况,直到2002年我们想要上市了,才开始透明化运作,当然,这之后给新东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不是鼓励大家不透明化,我是让大家想一下,你天天想吸引投资,投资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首先是财务全面公开,不能有任何虚假数据。财务全面公开意味着你账上的所有东西都得向其他所有部门公开,结果是成本迅速增加,这也是一个风险。也就是说,这其实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小孩子8岁的时候,不能让他读《红楼梦》。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展,你就按照它的发展规律去发展,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吃过多的营养药。

全国,至少已经有上千家做一对一的教育机构关门,老百姓交了钱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地方政府接手,导致地方政府对现有存在的教育培训机构严加看管。前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的教育局向教育培训机构收取保证金,像新东方这样的上市公司,不用担心我们卷款逃走,但是教育局一样要收。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政策呢?因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把学生交的钱卷走了,老百姓跑到教育局门口示威,所以教育局就向培训机构收钱。这就是自相残杀导致的结果。 第二是中国老百姓选择的多样化给教育培训机构带来的挑战,这个在新东方体现得最明显。因为新东方原来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像这样的大教室,用新东方最有魅力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讲课都让学生无比神往,面对的人群也是一组人群――大学生。但是,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改变了。原来出国只有大学生去考研究生,本科生没有出国的,因为家庭没有这个经济条件,美国签证也不允许任何高中生到美国上大学,所以老百姓只能选择在中国上大学。 后来高中生出国的越来越多了。新东方刚开始办的200人以上的高中生班,发现家长不愿意选择,所以就转成小班模型,40人班、20人班等,这样一改,整体都在改,服务的模型也在改。后来发现老百姓连小班都不来了,他宁可多花钱,让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孩子,说这样才能够精神集中,才能够学好。紧接着又出现问题了,有的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是女孩,一定要派女老师。为什么呢?说怕她的注意力分散。为什么全国个性化教学这么蓬勃发展?原因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是家长自己管不住孩子,把他放在电脑前学习不太放心,也担心孩子的眼睛坏了,因此就只能交给一对一教学。所以,你会发现模式随着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断改变。 新东方改了这么多年,从大班教学改到小班,又改到个性化,现在大班、小班、个性化并行,三种模式是不一样的。不改怎么办?不改可能会死,改也有可能会死。新东方的利润率从20%下降到12%,当然12%还是不错的。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现在不交税,因为没上市,随便来。用美国的会计准则算算,像新东方一交税,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已经没有了。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什么概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有多大。 第三是社会发展需求也会改变。以英语学习为例,现在由于自媒体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未来学生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尤其是城市的,我们先不说农村的孩子,由于媒体网络的发展,学习英语会变成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这会是什么结果呢?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的英语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了,还需要新东方干什么?新东方现在有这种现象,出国留学的学生来到新东方的数量减少,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高中生只要上两个月的课,他的出国留学考试就通过了,因为他在家里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所以,挑战就变得非常大。 我们有没有发现,社会需求在改变,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现在高考补习班几乎没有了,但10年前中国高考补习班多么兴旺。为什么几乎没有了?因为社会改变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一下改变到平民教育,还需要高考补习班干什么?英语四六级本来是大学生必考项目,结果政策改变了。这就是在中国做事情面临的风险,因为社会改变非常迅速。 新东方每天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有办法应对,有的没办法应对。比如,有一个问题新东方应对起来真的是很困难:在新东方教出国留学的老师,教完两三年课以后,对这套流程非常熟悉,他知道出国学生的需求,所以回去自己开一个作坊就可以了,没有执照,不要交税,在自媒体上发个信息,十多个学生就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从新东方跑掉了。因为学生找哪个老师不一样,新东方收的费用可能还贵一点儿。面对这种挑战怎么办?你得想办法,我相信这样的挑战不是我新东方一家机构面对的。 这里我想提一下机构正规化、透明化问题。新东方在2002年以前是不透明的状况,直到2002年我们想要上市了,才开始透明化运作,当然,这之后给新东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不是鼓励大家不透明化,我是让大家想一下,你天天想吸引投资,投资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首先是财务全面公开,不能有任何虚假数据。财务全面公开意味着你账上的所有东西都得向其他所有部门公开,结果是成本迅速增加,这也是一个风险。也就是说,这其实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小孩子8岁的时候,不能让他读《红楼梦》。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展,你就按照它的发展规律去发展,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吃过多的营养药。 挑战三: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因为新一代人的学习习惯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由不得你想不想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发展,学生已经习惯了上网查找信息,包括大量的视频课程等等。 第二是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注意力被分散的习惯。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一代的孩子,他们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这代人注意力至少能达到2个小时之上,现在的孩子5分钟不看手机短信就难受得不得了,3分钟不上微信就痛苦得不得了。因此,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习就变成了碎片化。我去年到美国发现,那些大学教授录制的课程不超过15分钟。教授跟我说得很明确,15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课程上了,所以网络课程最多录制15分钟。所以,面对新一代人学习习惯的改变,甚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你不得不跟着改变。在我们的面授课堂上,如果这堂课是两个小时,要休息4次左右,哪怕中间让学生休息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大家可以回去试试。在海洋上长大的,你不能让他在陆地上走。 第三是网络教育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怎么样利用手机,怎么样利用电脑,怎么样把它们联动甚至考虑到怎么样未来跟电视结合起来,还要再进一步考虑怎么样跟虚拟空间结合起来以及跟立体性的虚拟教学结合起来等等,这都是人们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努力转型,积极应对 我认为未来培训教育有三大模式:第一是地面教育;第二是平台提供商;第三是内容提供商。 首先是地面模式。即使不碰任何互联网,教育培训领域的地面模式一定会存在。就像看电影,你必须走进电影院才能看电影,才能知道在电影院看跟在网上看是不一样,所以它是完全体验式的,所谓体验式就是必须走到现场。

挑战三: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因为新一代人的学习习惯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由不得你想不想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发展,学生已经习惯了上网查找信息,包括大量的视频课程等等。

第二是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注意力被分散的习惯。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一代的孩子,他们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这代人注意力至少能达到2个小时之上,现在的孩子5分钟不看手机短信就难受得不得了,3分钟不上微信就痛苦得不得了。因此,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习就变成了碎片化。我去年到美国发现,那些大学教授录制的课程不超过15分钟。教授跟我说得很明确,15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课程上了,所以网络课程最多录制15分钟。所以,面对新一代人学习习惯的改变,甚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你不得不跟着改变。在我们的面授课堂上,如果这堂课是两个小时,要休息4次左右,哪怕中间让学生休息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大家可以回去试试。在海洋上长大的,你不能让他在陆地上走。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2013年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第三是网络教育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怎么样利用手机,怎么样利用电脑,怎么样把它们联动甚至考虑到怎么样未来跟电视结合起来,还要再进一步考虑怎么样跟虚拟空间结合起来以及跟立体性的虚拟教学结合起来等等,这都是人们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教育培训来讲,因为教育是一种体验,这个体验是当学生来到老师面前的时候,他面对老师上课的感受、注意力,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放心程度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地面教育会永远存在。但是,地面教育一定会部分地被网上教育所取代,因为网上教育有它的便利性,以及高科技色彩带给学生学习乐趣的增加。所以,我认为未来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三五年的事情。现在地面教育占到90%不到,网上教育占到10%多。 其次,未来在网络教育方面,最大的网络教育体系是平台提供商。现在很多在线教育都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不行,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的钱,即便你有那么多的钱,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因为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内容的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发现国外的大型内容提供商机构现在又活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容原来是在纸面上的,现在将内容完全卖给了平台提供商。他们自己不做平台,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强项。 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定位,新东方就是首先是一个地面教育商,然后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我们会尽量利用别人的。比如说,谁做平台做得特别好,我们就把内容提供给谁。当然,新东方要把内容做好,至少也得10年的时间。但是,只要内容到位,你就永远不会死。而且,搞内容还不能自己独立搞,必须找全世界最好的机构一起来搞,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要跟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所以,你自己要先定位好,未来你是主做店面,还是主做内容提供,还是主做平台。你不能什么都做全,做全就是死定的代名词。 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说大家也别那么着急。教育的网络化绝对不像电商的网络化那么急风骤雨,它是一个慢转型的过程。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5到10年左右。当然,现在有的小机构提供平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它分散资源,分散资源以后,就会让地面上活得更加艰难,这是必然的。但是,平台商把地面模式消灭,这是不可能的。 请大家记住,要把三件事情放在心中:第一是要成为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你如果不够专业,千万不要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一起做。现在很多人都想上市,因为上市要规模大,所以就拼命做大。不要一看新东方做英语,赶快做;一看新东方做数学,也赶快做。尤其是机构小的情况下,一定要想明白该做什么,你就只做一两件事情,成为当地或者全国的著名品牌。比如,大家一提到数学教育,马上想到的是A机构。如果大家一提到数学,想到的又是A机构、又是B机构,这就说明做失败了。新东方之所以还能立住脚,是因为一想到英语,就是想到新东方。你做专业反而值钱,你不做专业反而不值钱。所以,大家不要随便学新东方。第二是科技模式领先的线上平台,这个不多说了。第三,我刚才说到的教学内容,我现在再加一句,就是一定要做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内容本身以外,要设计出线上线下都能够用的模式。提供教学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含有大量的知识内涵和高科技。这给新东方提供的机会非常多,挑战也非常大。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庭永远需要自己的孩子成功,所以,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是会越办越好。只不过会有人生,会有人死,而且活下来的会活得更好,死去的也会死得很惨。 谢谢大家!努力转型,积极应对

我认为未来培训教育有三大模式:第一是地面教育;第二是平台提供商;第三是内容提供商。

首先是地面模式。即使不碰任何互联网,教育培训领域的地面模式一定会存在。就像看电影,你必须走进电影院才能看电影,才能知道在电影院看跟在网上看是不一样,所以它是完全体验式的,所谓体验式就是必须走到现场。作为教育培训来讲,因为教育是一种体验,这个体验是当学生来到老师面前的时候,他面对老师上课的感受、注意力,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放心程度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地面教育会永远存在。但是,地面教育一定会部分地被网上教育所取代,因为网上教育有它的便利性,以及高科技色彩带给学生学习乐趣的增加。所以,我认为未来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三五年的事情。现在地面教育占到90%不到,网上教育占到10%多。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俞敏洪2013年5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节选)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一年之后咱们又见面了,很多朋友去年就参加了高峰论坛。今天的话题是挑战和转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或者叫做解决方案。 第一是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第二是竞争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第三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办法。 挑战一:自身面临的挑战 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跟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困境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在面临自身挑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培训的误解。 对教育培训的误解是什么呢? 第一个误解是教育培训就是做生意。教育培训是不是做生意?坦率地说,连管理政府、管理正规的中小学也是做生意,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营思路,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这就像经营家庭一样,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收入,有的家庭就经营得非常好,有的家庭经营得家破人亡,这是理念导致的。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不仅仅是钱一样,经营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白的是,你做培训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钱还是想要这个培训机构稳定、有内涵地发展。如果是建立在稳定、有内涵的发展上,那么,到底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有意义的服务就变成了你最主要的思考。也就是提供服务本身,并不意味着你收到学生、收到家长给你交的钱就提供服务,因为服务背后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意义――对家庭的成长有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 由于新东方的上市以及后来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导致大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了。教育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走进教室,哪怕只有一天时间,就意味着他在接受老师向他传递的学习方法、思想和人格等,就是教育。而很多人纯粹把它当生意来做,现在,上市的公司有的也已经有问题了。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有两三家陷入了困境,有一家已经被退市了。这表明了什么?做生意和培训尽管是不矛盾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处理好,那就是矛盾的。希望在座的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人,不管你原来有没有做过教育,都要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源并不是不能当生意做,而是要把教育培训的理念和做生意的理念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行。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自己尽快地做大。尽快做大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投资者的钱吸引过来就行。结果,投资者给了你1000万,他希望第二年能拿回去2000万,所以就会强迫你不按照自己的步伐往前走。你本来就着急,再加上一个比你更着急的人,最后有可能就是犯罪。其实,你本来很着急想要做大,你要找的应该是有一个人用理性的方式把你拉回来。现在,有很多拿了资本的培训机构,因为有资本、因为着急,就拼命开教学点。有些培训机构一下子就开了500来个教学点,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基本上就把学校收的预收款都花掉了。 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你发现一个电子产品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100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培训机构一定有陷入困境的,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老百姓把三年的钱交给你了。现在,有的培训机构最高收到了八年的钱,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老百姓,居然敢交给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八年的钱。我对新东方的要求是,除了正经的中小学缴费一年一交,新东方最高收费原则上不应该超过半年,顶级的特殊项目可以收一年的费用,新东方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收费项目。而且,从新东方开办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在新东方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新东方账上的现金必须确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所有新东方学员退款完毕,新东方依然不会倒闭。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的误解。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要上市。其实,我到今天还对新东方上市感到后悔。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当然我也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教育领域不像别的领域,教育领域都是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有人说,我就想像俞敏洪一样,上市后变成亿万富翁。你变成亿万富翁干什么呢?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假设做到今天这么大,我个人的现金比上市之后更多,就这么简单。可以上市,因为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但是,如果把上市本身看成成功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式,一定是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而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等于目光短浅。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惟一好处就是解决了新东方的内部矛盾。 所以,不要把上市当作是成功。坦率地说,我知道在座的教育培训机构能上市的没有几个,上市了能成功的更加少。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最后面对的反而是失败。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本身并不等于结局,它只是代表你做事情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挑战,即我们自身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二:竞争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自相残杀、一哄而上,这是中国人做事情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个东西导致教育培训行业互相弄死的情况特别多,当然不止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也一样。每100家能活10家,10家再过两年就剩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因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时候是组合性生意模式体系,中国人是单向生意模式体系。犹太人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再在同样的地方开加油站,第二个会开一个餐厅,互相组合、互相吸引人,最后大家都赚钱。中国人如果看到邻居开了一个店,这个店很赚钱,他绝对不会想到我要做另外一个生意,而是一哄而上开的全是同样的店,全是开的加油站,最后一路是加油站,结果每个加油站都亏本。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看个性化教学比较赚钱,老百姓一交就是几万元,一下子遍地都是个性化教学,所以就变成自相残杀。毫无疑问,这种自相残杀的模式是不行的。在

其次,未来在网络教育方面,最大的网络教育体系是平台提供商。现在很多在线教育都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不行,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的钱,即便你有那么多的钱,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因为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内容的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发现国外的大型内容提供商机构现在又活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容原来是在纸面上的,现在将内容完全卖给了平台提供商。他们自己不做平台,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强项。

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定位,新东方就是首先是一个地面教育商,然后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我们会尽量利用别人的。比如说,谁做平台做得特别好,我们就把内容提供给谁。当然,新东方要把内容做好,至少也得10年的时间。但是,只要内容到位,你就永远不会死。而且,搞内容还不能自己独立搞,必须找全世界最好的机构一起来搞,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要跟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所以,你自己要先定位好,未来你是主做店面,还是主做内容提供,还是主做平台。你不能什么都做全,做全就是死定的代名词。

作为教育培训来讲,因为教育是一种体验,这个体验是当学生来到老师面前的时候,他面对老师上课的感受、注意力,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放心程度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地面教育会永远存在。但是,地面教育一定会部分地被网上教育所取代,因为网上教育有它的便利性,以及高科技色彩带给学生学习乐趣的增加。所以,我认为未来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三五年的事情。现在地面教育占到90%不到,网上教育占到10%多。 其次,未来在网络教育方面,最大的网络教育体系是平台提供商。现在很多在线教育都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不行,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的钱,即便你有那么多的钱,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因为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内容的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发现国外的大型内容提供商机构现在又活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容原来是在纸面上的,现在将内容完全卖给了平台提供商。他们自己不做平台,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强项。 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定位,新东方就是首先是一个地面教育商,然后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我们会尽量利用别人的。比如说,谁做平台做得特别好,我们就把内容提供给谁。当然,新东方要把内容做好,至少也得10年的时间。但是,只要内容到位,你就永远不会死。而且,搞内容还不能自己独立搞,必须找全世界最好的机构一起来搞,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要跟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所以,你自己要先定位好,未来你是主做店面,还是主做内容提供,还是主做平台。你不能什么都做全,做全就是死定的代名词。 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说大家也别那么着急。教育的网络化绝对不像电商的网络化那么急风骤雨,它是一个慢转型的过程。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5到10年左右。当然,现在有的小机构提供平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它分散资源,分散资源以后,就会让地面上活得更加艰难,这是必然的。但是,平台商把地面模式消灭,这是不可能的。 请大家记住,要把三件事情放在心中:第一是要成为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你如果不够专业,千万不要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一起做。现在很多人都想上市,因为上市要规模大,所以就拼命做大。不要一看新东方做英语,赶快做;一看新东方做数学,也赶快做。尤其是机构小的情况下,一定要想明白该做什么,你就只做一两件事情,成为当地或者全国的著名品牌。比如,大家一提到数学教育,马上想到的是A机构。如果大家一提到数学,想到的又是A机构、又是B机构,这就说明做失败了。新东方之所以还能立住脚,是因为一想到英语,就是想到新东方。你做专业反而值钱,你不做专业反而不值钱。所以,大家不要随便学新东方。第二是科技模式领先的线上平台,这个不多说了。第三,我刚才说到的教学内容,我现在再加一句,就是一定要做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内容本身以外,要设计出线上线下都能够用的模式。提供教学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含有大量的知识内涵和高科技。这给新东方提供的机会非常多,挑战也非常大。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庭永远需要自己的孩子成功,所以,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是会越办越好。只不过会有人生,会有人死,而且活下来的会活得更好,死去的也会死得很惨。 谢谢大家!

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说大家也别那么着急。教育的网络化绝对不像电商的网络化那么急风骤雨,它是一个慢转型的过程。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5到10年左右。当然,现在有的小机构提供平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它分散资源,分散资源以后,就会让地面上活得更加艰难,这是必然的。但是,平台商把地面模式消灭,这是不可能的。

全国,至少已经有上千家做一对一的教育机构关门,老百姓交了钱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地方政府接手,导致地方政府对现有存在的教育培训机构严加看管。前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的教育局向教育培训机构收取保证金,像新东方这样的上市公司,不用担心我们卷款逃走,但是教育局一样要收。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政策呢?因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把学生交的钱卷走了,老百姓跑到教育局门口示威,所以教育局就向培训机构收钱。这就是自相残杀导致的结果。 第二是中国老百姓选择的多样化给教育培训机构带来的挑战,这个在新东方体现得最明显。因为新东方原来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像这样的大教室,用新东方最有魅力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讲课都让学生无比神往,面对的人群也是一组人群――大学生。但是,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改变了。原来出国只有大学生去考研究生,本科生没有出国的,因为家庭没有这个经济条件,美国签证也不允许任何高中生到美国上大学,所以老百姓只能选择在中国上大学。 后来高中生出国的越来越多了。新东方刚开始办的200人以上的高中生班,发现家长不愿意选择,所以就转成小班模型,40人班、20人班等,这样一改,整体都在改,服务的模型也在改。后来发现老百姓连小班都不来了,他宁可多花钱,让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孩子,说这样才能够精神集中,才能够学好。紧接着又出现问题了,有的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是女孩,一定要派女老师。为什么呢?说怕她的注意力分散。为什么全国个性化教学这么蓬勃发展?原因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是家长自己管不住孩子,把他放在电脑前学习不太放心,也担心孩子的眼睛坏了,因此就只能交给一对一教学。所以,你会发现模式随着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断改变。 新东方改了这么多年,从大班教学改到小班,又改到个性化,现在大班、小班、个性化并行,三种模式是不一样的。不改怎么办?不改可能会死,改也有可能会死。新东方的利润率从20%下降到12%,当然12%还是不错的。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现在不交税,因为没上市,随便来。用美国的会计准则算算,像新东方一交税,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已经没有了。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什么概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有多大。 第三是社会发展需求也会改变。以英语学习为例,现在由于自媒体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未来学生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尤其是城市的,我们先不说农村的孩子,由于媒体网络的发展,学习英语会变成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这会是什么结果呢?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的英语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了,还需要新东方干什么?新东方现在有这种现象,出国留学的学生来到新东方的数量减少,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高中生只要上两个月的课,他的出国留学考试就通过了,因为他在家里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所以,挑战就变得非常大。 我们有没有发现,社会需求在改变,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现在高考补习班几乎没有了,但10年前中国高考补习班多么兴旺。为什么几乎没有了?因为社会改变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一下改变到平民教育,还需要高考补习班干什么?英语四六级本来是大学生必考项目,结果政策改变了。这就是在中国做事情面临的风险,因为社会改变非常迅速。 新东方每天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有办法应对,有的没办法应对。比如,有一个问题新东方应对起来真的是很困难:在新东方教出国留学的老师,教完两三年课以后,对这套流程非常熟悉,他知道出国学生的需求,所以回去自己开一个作坊就可以了,没有执照,不要交税,在自媒体上发个信息,十多个学生就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从新东方跑掉了。因为学生找哪个老师不一样,新东方收的费用可能还贵一点儿。面对这种挑战怎么办?你得想办法,我相信这样的挑战不是我新东方一家机构面对的。 这里我想提一下机构正规化、透明化问题。新东方在2002年以前是不透明的状况,直到2002年我们想要上市了,才开始透明化运作,当然,这之后给新东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不是鼓励大家不透明化,我是让大家想一下,你天天想吸引投资,投资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首先是财务全面公开,不能有任何虚假数据。财务全面公开意味着你账上的所有东西都得向其他所有部门公开,结果是成本迅速增加,这也是一个风险。也就是说,这其实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小孩子8岁的时候,不能让他读《红楼梦》。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展,你就按照它的发展规律去发展,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吃过多的营养药。 挑战三: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因为新一代人的学习习惯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由不得你想不想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发展,学生已经习惯了上网查找信息,包括大量的视频课程等等。 第二是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注意力被分散的习惯。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一代的孩子,他们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这代人注意力至少能达到2个小时之上,现在的孩子5分钟不看手机短信就难受得不得了,3分钟不上微信就痛苦得不得了。因此,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习就变成了碎片化。我去年到美国发现,那些大学教授录制的课程不超过15分钟。教授跟我说得很明确,15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课程上了,所以网络课程最多录制15分钟。所以,面对新一代人学习习惯的改变,甚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你不得不跟着改变。在我们的面授课堂上,如果这堂课是两个小时,要休息4次左右,哪怕中间让学生休息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大家可以回去试试。在海洋上长大的,你不能让他在陆地上走。 第三是网络教育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怎么样利用手机,怎么样利用电脑,怎么样把它们联动甚至考虑到怎么样未来跟电视结合起来,还要再进一步考虑怎么样跟虚拟空间结合起来以及跟立体性的虚拟教学结合起来等等,这都是人们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努力转型,积极应对 我认为未来培训教育有三大模式:第一是地面教育;第二是平台提供商;第三是内容提供商。 首先是地面模式。即使不碰任何互联网,教育培训领域的地面模式一定会存在。就像看电影,你必须走进电影院才能看电影,才能知道在电影院看跟在网上看是不一样,所以它是完全体验式的,所谓体验式就是必须走到现场。

请大家记住,要把三件事情放在心中:第一是要成为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你如果不够专业,千万不要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一起做。现在很多人都想上市,因为上市要规模大,所以就拼命做大。不要一看新东方做英语,赶快做;一看新东方做数学,也赶快做。尤其是机构小的情况下,一定要想明白该做什么,你就只做一两件事情,成为当地或者全国的著名品牌。比如,大家一提到数学教育,马上想到的是A机构。如果大家一提到数学,想到的又是A机构、又是B机构,这就说明做失败了。新东方之所以还能立住脚,是因为一想到英语,就是想到新东方。你做专业反而值钱,你不做专业反而不值钱。所以,大家不要随便学新东方。第二是科技模式领先的线上平台,这个不多说了。第三,我刚才说到的教学内容,我现在再加一句,就是一定要做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内容本身以外,要设计出线上线下都能够用的模式。提供教学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含有大量的知识内涵和高科技。这给新东方提供的机会非常多,挑战也非常大。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庭永远需要自己的孩子成功,所以,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是会越办越好。只不过会有人生,会有人死,而且活下来的会活得更好,死去的也会死得很惨。

俞敏洪: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篇2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现实影响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自产生以来, 对各国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其自身包含的科学性密不可分。

1. 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对当代课程目标理论的深化, 体现的是现代工业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化需求。对于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标的学校教育而言, 无疑有助于提高其教育的“效率”和规范性。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目标分类理论要求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明确、具体, 可观察和测量;应该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或手段来表述;应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层次性。新修订的目标分类还从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厘定教育目标, 这种具体化的行为目标, 有利于控制教学内容,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出的本意在于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形成性测验,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改善学习状况。大量的应用研究表明, 教育目标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对教育评价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考试的质量和管理的“科学性”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为课程评价的目的而提出, 实际上这一目标分类又对考试评价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它有助于考试评价的质量的改善, 使得考试的试题能够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分布, 而不只是集中于低层次目标, 有助于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管理来看, 它遵循的是“科学”的效率和标准, 这正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提高生产力模式———科学管理模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因此, 学校中的学生成了“学校工厂”中的教育产品, 目标分类理论成了产品的规格标准, 分数成了产品质量的标签, 这无疑极大地简化了教育管理者面对的纷繁复杂、各具特点的“教育产品”时所需要的完全不同的评价活动, 使管理者成了“教育工业”流水线上的质量监督员, 其主要任务是给“教育产品”贴上标签, 且由于标签的相对客观性, 也使评价活动具有了类似工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性”, 使教育管理者评价活动的创造性减弱, 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

二、教育目标分类学蕴含的前提假设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提出本身蕴含着一系列的前提假设,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研究的深入, 这些理论基础不断受到新的挑战, 引起了学界对教育目标的激烈论争。

争论一:教育目标是预设还是生成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承接的是泰勒的目标原理, 它秉持传统知识观。这一知识观认为, 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永恒的, 它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因果联系, 是超越于人的客观存在, 它是科学的、实证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以特定的方式获得这种特定的知识体系, 因此, 课程目标是预设的, 它外在于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 对于难以预设的、不可预设的内容, 尽量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 而课程评价就是要检查这种预设目标是否达到, 至于预定目标本身的恰当与否不是评价的任务。评价也只注重结果, 至于学习的过程则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一确定的知识观, 外在的教育目的观不断地受到新的教育理论的挑战。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 知识从来不是确定的, 它只是体现人们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认识成果, 需要不断地得到检验、发展与更新。知识也不是纯客观的, 它不仅是文化的因素, 而且是文化的产物。任何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等文化因素之中, 其意义不仅由其自身的陈述来表达, 而更由其所处的整个意义系统来表达, 都是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之中才是有用的。如果我们就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分别加以考察, 不难发现, 自然科学知识是关于外部客观世界的知识,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普遍性, 但也不是静止的、固化的, 就其本质而言, 它也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认识成果的体现, 并不是绝对的终极真理。社会科学知识 (如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等) 都是“关系”的反映, 它总在一定的历史、文化中生成, 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其普遍性相对较差。

预设目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 但现代课程曲解了预设目的的意义。“其中有两种误解。一个是我们假设个体发展规划技能最好是通过被动地接受或模仿他人的计划而不是通过积极地参与规划过程而获得——即接受或发现知识, 而不是建构意义。另一个主要误解是我们假设一种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宇宙学。”[1]课程应有预设目标, 但它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性背景, 而不是具体的细致化的目标, 真正的目标应在具体的活动中生成。杜威认为, 目的、规划、目标不仅单纯地先于行动而且产生于行动之中。也就是说, 目标不仅是预设的, 也是生成的。因此, 仅立足于一种确定的知识观来预设一种外在于教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值得质疑的, 以此目标为标准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当然也需要反思。

争论二:教育目标是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关涉

泰勒的目标原理所承继的是布鲁纳与博比特所说的“欠缺假设”。“它假定人本质上是有欠缺的。课程应集中于欠缺或‘个体的缺点’。欠缺可以通过测量‘组成成人生活事务’的实际‘知识形式’与学生在任何给定的评估中所体现的‘能力、态度、习惯’之间的差距来确定。”[1]泰勒认为, 课程目标应当从当代社会的实用的和专业的工作需要出发来界定, 运用精确的、实用的和可测量的词汇界定课程目标, 使课程体现以效率和标准化为基础的科学性, 以实现工业社会的理想。因此, 这一目标不需要考虑教育中具体个人的需求, 评价也只需要测量传递的准则与获得的准则之间的“欠缺”程度, 与价值无涉, 或者说它只考虑了成人社会普遍意义上的价值, 不考虑学生个体的价值。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只是把理想标准细化, 以便更可靠地测量学生的实现目标程度 (以学生的成绩为测量的尺度) , 其出发点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但它仍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的经验差异、没有关注到这一统一目标对于个体精神成长的意义, 以此为基础的评价活动成了一项无“价”的“科学”活动。

目标分类理论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它主要还是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 注重的是人对现实社会的适应, 忘记了学生自身的希望、兴趣、情感、个性, 忘记了教育对于学生个体存在的意义。“我们的固执和模式化的观念和行为驱使我们仅仅用某一种标准看待、评价教育对象, 使教育成为‘人才’的工艺流水线, 整齐但不美好, 标准但无新意, 高效但不幸福。正如福柯所说的‘人死了’则向世人宣告, 现代教育不再是针对人的灵魂传授和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知识教育, 而是对人的肉身进行制度化操控的权力运作, 把人规训成为一个能自动生产和再生产权力、知识和话语的主体。”[2]按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的教育必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主体精神世界的培育和拓展, 按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的评价必然忽视知识对个体意义和价值的揭示;必然只重普遍性, 忽略差异性。

争论三:教育目标是可分解、独立的还是完整统一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是可分解的, 并可用具体的、可测的行为来描述。他在泰勒的研究基础上, 从美国的教育组织、教育文件和教育论著中搜集了一大批关于教育目标的论述, 将其中那些可用预期行为表达的、和行为目标有关的挑选出来, 然后试行分类。他认为, 整体的教育目标一定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并且把各种教学活动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方面又可按线性逻辑具体分解为若干层次, 直至具体、可测。以认知领域目标为例, 布卢姆假定认知领域目标可以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每层次可不断细分, 直到可具体可测量。各层次目标是线性累积关系, 即低层次目标的达成是高层次目标达成的前提, 每一高层次目标都包含着低层次所有目标并有新的内容, 目标达成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 从知识目标直到评价目标是逐级前进的, 不能省略、跳跃。达到了各方面、各层次的目标就实现了整体目标。分解的目的在于使教育行为精确化、科学化。

布卢姆的这种行为主义分类方法受到了不少质疑。他把教育欲培养的具体行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细致划分, 但这种分析的结果很可能导致目标整体性的割裂, 使它应有的本来意义被破坏、消解。我们在思考问题 (认知) 时不是伴随着惊奇、疑惑、沮丧或兴奋吗?在学习课程时不需要操作实验仪器等动作技能吗?当我们把一个完整的发展目标通过行为主义的方法把它肢解为一些具体零碎的、可测量目标时, 原有的事物整体特征常常被漠视。于是我们发现, 在具体的教育评价过程中, 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常被故意遗忘, 因为它们分解困难以致测量的信度、效度不高, 公认度不够, 只有认知目标被公认, 被广为应用, 教育评价才表现为典型的唯智 (认知) 倾向。这也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态度目标、过程方法目标被忽视提供了很好的注解, “只有考试分数是硬指标, 其他都是软指标”。人的发展也因此畸形化了。目标分解在于深化认识, 它是工具、是手段, 离开了综合, 目标将失去意义。教育培养的是人, 教育的目标只有强调统合才有意义。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体现了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其所受挑战与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密切相关, 教育理论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 必然推动着这一理论的转型。

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转型

转型一:由只重预设目标转向预设与生成目标的同时关注

只重预设目标的教育, 把个体的发展与一个外在于教育的目标机械地对比, 使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成了一种受外部直接控制和制约的机械活动, 活动失去了自主性、能动性, 失去了应有的活动意义、自由, 教育必然是一种无趣的苦差事。只重生成目标的教育, 强调了个体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 但教育活动成了一种无方向的活动, 儿童的发展成了一种任性的、不连续的发展, 目标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 一个好的目标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目标必须包含预设。它是一个以当前成人社会认识成果为基础的发展规划, 它体现的是对个体发展的方向性要求。它又是一个草图, 不是严格具体的、外在于教育活动的行动规划。它的实施需要考虑具体的人的特性、需求, 需要考虑环境提供的现实条件, 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修正、补充或删减。目标又必须包含生成。目标不应是一个远景规划的分解, 不应外在于人, 它必须考虑对个体的意义。个体正是在具体的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反思而获得目标的意义, 活动———反思———新活动———新反思循环往复, 不断达到目的, 又不断自主地生成目的, 并且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又成为达成另一个更远目标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 目标又是不断生成的。

因此,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目标”不应仅停留在预设目标的分解上, 它可以考虑外设目标, 但应把它作为一个大致的方向性背景考虑, 不宜过细, 它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的依据。它不提供目标具体达成的教学方式、程序上的指引与规定, 师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教学互动, 在具体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目标、达成目标, 又生成新的目标……等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应提供目标分类的思路、方法以帮助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同时又为生成更高一层次的目标提出指引, 使学生在这种不断实现生成目标的活动中感受活动的意义, 获得身心的发展。

在运用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评价时, 不能仅注重预设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考虑目标的生成性问题。一方面, 我们要考察预设目标。它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确定尺度仍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如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尺度对预设目标的达成进行判断, 但同时又要警惕这一理论的等级评价意义在现实的教育中造成的广泛负面影响, 因为当前根据分数对学生贴标签的现象已深入到了教育中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 我们更须要关注生成目标。生成目标与个体活动的主动性直接联系, 与个体的生命活动相联系, 它体现了教育活动对于个体生活世界的意义。由于它具有丰富性、多元性, 使我们的教育评价超出了一种简单的横向可比性, 必须在个体的生活世界中来考察教育目标的达成。目标分类理论需要更情境化了。

转型二:由价值中立转向价值包含

评价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活动, 不是一个简单指向“欠缺”的中性判断, 价值是其灵魂, 失去价值的评价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游戏。杜威曾以风吹沙子, 沙子发生位移作比喻, 指出, 任何能量都有结果, 风使沙子发生的位置改变这一结果不能作为目标, 因为沙子只是发生了空间的位移, 其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改变。教育活动不同, 教育的目标是人, 教育的结果应指向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变化不是机械的位移或是一种与外在固定标准差距的缩小, 它始终与人在活动中获得的意义相联系。真正指向人发展的教育评价不是把人当成一种物的存在, 把人掌握客观、普遍知识的多少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普遍、客观的知识只有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时, 才会有真正的价值, 否则, 还只是一种抽象的价值、虚拟的价值。人的活动是需要不断地追问意义的活动。教育评价要评的不只是人与抽象、普遍世界的一般联系, 更要关注人在具体生活世界中的互动联系, 也即是说外在目标只有与受教育者有具体的、真实的联系时才有意义, 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人是有差异性的, 教育要评的这种价值也必是多元的价值。教育不拒斥普遍性, 但反对为了普遍性而损害人的特殊性、差异性。

对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而言, 其目标不应只是定位于外在的、普遍的、静态的知识、情感或动作技能, 还应聚焦于外在目标对于教育中具体个人生活世界中的意义, 也即只有为个体所选择、认同、主动参与的目标才有意义、有价值。“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个目的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除非这个目的有助于制订具体的进行程序, 除非这些程序又能检验、校正和发挥这个目的, 否则这个目的便是没有价值的。”[3]也即目标必须具有个体价值, 必须有助于个体的体验与参与。这时的教育评价不再是“欠缺”假设内含的等级评价, 它因与个体活动的联系, 因考虑到具体的、复杂的情境因素, 必然体现出丰富性、生动性、多元性。它也在达成个体实践的生成目标中展现其意义与价值。

转型三:由重目标分解、重量评转向重目标统合、重质评与量评的统一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借助于分析与综合, 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得以深化。教育目标经过理性分类, 使我们对课程目标, 对人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我们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对人的发展的某一方面某一细节的具体认知, 而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 人和物不同, 他在实践中是不可分的, 人是分析的界限。评价活动不仅需要分析, 更需要经过分析之后的综合。因此, 教育评价应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 量化评价侧重于可分解、可测量的因素, 它重在分析, 它使我们对学生发展的认识尽可能摆脱个体的模糊与偏狭, 尽可能客观, 也尽可能深入。而质性评价侧重于对事物的整体在测量和描述后形成的总体的质性判断, 它重在对评价意义的价值表达。也就是说目标分类理论仍有它的合理性, 它通过对目标达成的量的测量为价值判断提供基础, 但评价应更侧重质评, 因为人的发展本质上是不可分解的, 我们确定的三大领域分类目标就是人的“三面一体”, 抽取其中任何一面来判断、比较必失偏颇。当然, 强调质评并不是说要在现有量的评价基础上加些质的描述, 如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情况等, 它立足的是人的发展整体。还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质也不能静态地、孤立地理解, 而应从人与人、人与事的联系中动态地把握, 也就是说, 教育所评的人的发展之“质”, 是具体个体在其生活世界中的价值增长, 而不是抽象出来的被用于比较的所谓一般之“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教育评价之目的不在于对人的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作出价值的判断, 而是不断指向其未来的发展, 对成长中的学生尤其如此。总之, 教育的评价最终应体现的是价值判断而不仅是量或质的描述, 它必然着眼于对个体的整体而不是部分, 必然着眼于发展而不是现状。因此, 保留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于测量方面的合理内核, 又超越其固有局限, 使目标本身体现学生个体发展的质的特性是当前教育评价的重要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肖绍明, 扈中平.教育人性化的个体价值取向.教育研究, 2010 (09) .

俞敏洪: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篇3

一个人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是一件好事情,但重要的是要对实现理想的过程和方法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具备把大事分解成小事,再认认真真把小事做好的能力和耐心……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一则新闻,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泽地国家公园(Everglades National Park),一条4米长的蟒蛇吞吃了一条2米长的鳄鱼,蟒蛇因腹腔爆裂而亡,鳄鱼则在蟒蛇腹中窒息而死。报道说蟒蛇身体中部裂开了一个大洞,鳄鱼的尾巴和两条后肢从洞中伸出。据推测它们在生前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搏斗和厮杀。尽管蟒蛇表面上活吞了整条鳄鱼,但鳄鱼在蟒蛇肚子里仍继续反抗,最后与蟒蛇同归于尽。

在自然界中,这种攻击比自己更加凶猛动物的现象很少出现。即使对于世界上最大的蟒蛇(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anaconda蛇),也从没听说它们攻击鳄鱼等凶猛动物。那为什么佛罗里达的蟒蛇会攻击鳄鱼呢?据说这种蟒蛇不是美国本土物种,它是被当作宠物从缅甸引进美国,又被宠物饲养者抛弃户外的。由于不是土生土长,它们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应有的判断。也许它们过去从没见过鳄鱼,也没意识到吞吃鳄鱼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据说在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内,蟒蛇和鳄鱼搏斗的情况发生过数次,但没有一次是以蟒蛇的胜利而告终。《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蟒蛇既不了解对手,又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的性命。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犯蟒蛇吃鳄鱼的错误。有些人到了一个新环境中,还没充分了解环境,就贸然行事或下判断。近几年很多回国的“海归”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海归们在国外学到了很好的理论知识,但回国后不顾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大环境,脱离现实地生搬硬套自己学到的理论,结果一事无成,变成“海待”。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后再决定如何行动,这是成功的关键。战国时齐威王(一说楚庄王,一说齐景公)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齐威王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然后行动。最后齐威王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

俞敏洪:成功的道路 篇4

据说,在美国、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70%是从他开办的教育机构中走出来的。身为“新东方”校长的他,经常到北美考察访问,每次当他到附近的中餐馆就餐时,刚一落座,就会有几十个人站起来,同时称呼他“俞校长”。

他就是俞敏洪——“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一个被社会上称为留学教父的人。

一砖一瓦构筑梦想

俞洪敏,出身于江苏一个破旧的农村。年幼的他便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在做木工的父亲身上,他学会了用一砖一瓦构筑自己的梦想。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二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最后敏洪的父亲用这些东西造出了村中第一个拥有猪圈的院子。

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敏洪的父亲向他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敏洪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在我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北大——一切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俞敏洪的求学可谓历经波折,高考数次落榜,他不气馁,复读时他还要务农、代课,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一举考取北大西文系;毕业后,同学们纷纷出国,他却失败了几次;他沉寂了七年,在北大教书,也思考了七年。俞敏洪在北大的生活绝对称不上快乐。

在大学5年里,没有一个女孩子透露出爱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

“我是全班惟一一个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等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如此形容当时的他对爱情的饥渴: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这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 篇5

失败者身上的熊猫基因

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而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文明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文明社会中,一定要通过竞争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道理很简单,比如说体育比赛中,谁跑得最快,谁就是冠军。体育比赛中竞争是有形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却是无形的,就更加需要我们警觉起来,随时随地地给自己激烈的竞争意识。

你可以说我可以不竞争,我每天吃吃饭,睡睡觉不是挺好的。当然你可以这么做,但是文明社会并不允许你这样做。因为如果你这么做,你就会被社会抛在后面,落在金字塔的底层。在金字塔的底部只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你会感到整个金字塔的重量都会压在你的身上,你会感到好象整个社会都在欺负你。二是由于你在底部,你就处于黑暗之中,你就会感觉就是见不到阳光,你通向金字塔顶部的唯一道路你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这样你到了顶部,你就会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假如你想出国留学,其实并不难,每年中国有数以万计的人拿到全奖到美国和加拿大去读书,你想成为他们中的之一是不困难的。但假如你想去哈佛大学读书,而哈佛大学每年只录取一二百中国学生,你就加入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行列中去,如果经过努力你挤身于这一二百名中的一员,实际上你就爬到了出国留学这条道路上的金字塔的顶端。假如你想通过提升英语能力,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工作,你也可以看到,越是著名的企业工资待遇和发展机会越好,竞争也就越激烈。我有一个朋友在微软研究院、另外一个在麦肯锡工作,他们都并没有留过学,并没有出过国,但因为自己战胜了无数竞争对手,工作极其出色,年薪都是在四五十万。

大家可以看到,在爬金字塔的过程中,你越往上走竞争也就越激烈,你的对手的能力也就越强。你想在能力高的一些人中取胜,你的能力就要更高,你就要加倍地付出劳动和努力。但如果你想退出竞争,结果就会很惨。退出竞争会意味着你将失去更多的能力,达到绝望的边缘。

打个简单的比喻:我在美国看到一个关于熊的故事片,讲的是熊猫和北极熊本来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同一祖先的熊就分为两批,一批移到了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了北极的寒带的地区。按照一般的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就会被冻死、饿死,而在温带地步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但是结果却相反。

由于环境好,熊猫就由以前比较凶猛的动物变成好吃懒惰,濒临灭绝的动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熊猫犯了两个错误,因为首先它退出了竞争的行列。温带地区的食肉动物很多,如老虎、狮子、狼,它们常会和它抢食物吃,所以熊猫一生气不吃肉了,退出了和那些凶猛动物竞争的行列。紧接着它又犯了第二个错误,那就是由于吃草的动物也很多,它决定连草都不吃了,决定吃其它动物都不吃的东西:竹子。这是它犯的另一个致命的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而生存。

就像一个人,如果他只具备一种技能,而且不会根据环境的需求不断更新或改变自己的技能,当社会不需要这种技能的时候,他就会失业或下岗。熊猫也是这样,当竹子越来越少的时候,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只剩下了全世界仅有的几只大熊猫。

而移居到北极的那一支熊的后代,却渐渐进化成为了北极熊,在冰封雪冻的北极生活得很滋润,一点也不存在灭绝的危机。它比熊猫要凶猛,体重比熊猫要大至少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是最后也能在海中游泳几个小时,并且能捕食水中大量的生物,吃海豹,吃海象,吃各种虾和鱼,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它却也能够席地冬眠。过了三四个月以后,北极熊冬眠结束,拍拍身上的雪又是一条好熊!

北极熊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北极生存环境恶劣,但对于环境的努力适应,导致了北极熊强大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无数的生物学家都做过实验,同种生物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种是非常舒适的环境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食物和水,另一种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环境,最后的结果永远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恶劣环境下的生物却过得非常快乐而且长寿。

俞敏洪: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篇6

1 转型期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所面临的机遇

1.1 社会分化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所带来的机遇。

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它包含了社会因素不断分解、重组的过程。根据彼得·布劳的观点, 社会分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不平等和异质性。“异质性被界定为两个被随机选出的人不属于同一个群体的可能性。不平等被界定为相对于中等地位而言的平均地位距离”。[1]适度的不平等和异质性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彼得·布劳对社会分化的正向作用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异质性的不断增强会提高群际交往的可能性”[2], “那些增加社会接触可能性的条件, 会增加和谐的社会交往的可能性”[3], “社会的分化越深入地渗入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相继单位, 那么它则通过增加群体和阶层的成员之间的社会交往, 来更多地促进这些群体和阶层的整合”[4], “异质性的增加会给来自不同群体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偶然接触的机会。它也意味着地位多样化的不断增多, 会增大处在不同地位的人们发生交往的可能性”。彼得·布劳有关社会分化的正向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也不断被激发出来, 群体、阶层和个人之间交往和接触的可能性大量增加, 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异质性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从而激发他们向上迈进;不同群体的人的接触可以减少同类群体因为共同目标产生竞争而引起的不良后果, 增加群体之间合作的愉快感。

1.2 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选择的变化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所带来的机遇。

“改革开放的实践是积极思想的孵化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 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 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人们思想更趋于解放, 在强调集体利益的同时也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 大大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 并且人们的职业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以前被称为“下九流”的职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视野也更加开阔。

市场经济所表达的自主、自由、平等、竞争、信用、法制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加之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文化之间交流的密切进行, 极大地繁荣了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选择。这些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能够引导人们做出理性的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 从而起到整合社会的作用。

2 社会转型对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的挑战

目前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多样性的存在, 使得传统社会整合方式显得脆弱无力, 面临严峻的挑战。

2.1 利益多元化对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的挑战

目前随着我国利益分化的加剧, 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 贫富差距也日益严重。

这种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相联系的, 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 这种必然现象的背后又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 由于“由过渡体制弊端和法治漏洞造成的公有资产流失和不公平竞争;历史地形成并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由市场竞争造成的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上的分化;由某些倾斜政策和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由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差别;财政转移支付功能缺乏和社会保障制度缺陷”, 一些人通过各种不合理的途径获得非法非正常收入, 致使我国的贫富差距悬殊越来越大。据统计, 2005年, 中国10%最富裕的家庭与10%最贫困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差距达8倍以上, 60%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

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贫富悬殊增加了社会整合的广度, 单一的利益整合方式已满足不了多元利益主体的需要, 多元的利益主体的存在呼唤多元社会整合方式的出现, 社会整合的难度日渐加大。

2.2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我国的社会分层也趋于开放, 不再局限于改革开放前仅有的几个社会阶层, 目前中国已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 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合理的社会分层, 对于社会个体而言, 可以让社会成员明确自己的分层层次, 有激励其向上流动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保证了社会良性有序的运转, 提高了社会的整合程度。但同时应当注意到由于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而造成的民族凝聚力的下降。

如果说社会分化从横向上增加了社会的存在因素, 那么社会分层则从纵向上对社会加以细分, 纵横之间的交错使社会呈现出一种多维的网状结构。社会构成要素大量涌现, 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这种复杂局面是单一的政治整合方式所无法应对的。

2.3 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的挑战

人的价值观念大都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 特别是来源于他所属的群体, 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积淀的结果。价值观念有它的惰性或稳定性, 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 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它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旦它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 或者生产力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它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 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价值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计个人私利, 甘做“铺路石”、甘当“螺丝钉”都是过去的主流价值意识, 甚至一些核心价值观也几乎为人们所漠视。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不断成长起来。它有促进人类自我发展的一面, 但追求过度也会给社会带来的一定的危害, 这是所不能忽视的。一些人或团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 由于自我观念太强, 结果损害了他人或其他社会团体的利益, 在这种状况下, 两者之间不是一种双赢的关系, 而是抵消的关系, 从大局来说, 一方所获取的利益被另外一方所抵消, 这种“抵消剩余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可以用来证明为什么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引入会引起贫富的悬殊, 社会稳定问题为什么会如此之多。

参考文献

[1]彼得·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360.

[2]王泽应.改革开放与思想观念的理性剖析──读撞击与升华: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 2006 (1) .

[3]陈文通.当前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原因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 2003 (12) :28.

上一篇: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下一篇:身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