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健康的身心(通用10篇)
从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角度出发,全面阐释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等方面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音乐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独特的作用,其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及效果,是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学生阶段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时期,对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极为丰富,而这些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又是与他们的需要、愿望、动机相关联的。音乐对于调节他们的情感、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音乐教育作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是以音乐为媒介的。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刺激形式和多重感觉体验,它包含了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并对其起发挥作用:从物理学上看,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含有各种频率的机械波。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等方面。
1.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
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转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运用好音乐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辅助教育功能,克服部分后进学生的闭锁心理和畏难心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发挥音乐的直观优势,可以轻轻抓住学生的耳朵,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一种情感涟漪和感情共鸣。“问题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愧不如、丧失信心的自卑心理和胆怯行为,通过聆听某些歌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这些学生的消极心理。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音乐教育加强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2.音乐教育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表达障碍和心理困扰的青少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我表达障碍和自我评价的低下,他们不能够正确地接受自己,也不能成功地与其外部世界建立正确的联系,因而表现出人际关系适应障碍。
3.音乐教育可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正如我们创造音乐一样,音乐也塑造着我们,音乐促进和矫正各种社会交往,音乐开辟了了解人们情感世界的特殊渠道。一方面音乐创造了增强亲近感、减轻个人孤独感的友好气氛,消除了交往中的紧张心理,容易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互敞开,彼此沟通,进而产生坦诚相待的健康心理倾向。
音乐教育活动通常是集体参与的活动,这种共同的活动过程又常常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因为音乐的本质要求参加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确的合作,任何合作上的失误或失败都会马上导致音乐效果的不和谐与失败,而且这种不和谐与失败会立即反馈给每一个参加者的耳朵,造成听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不快感,音乐本身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强迫所有参加者进行完全的合作,并迫使人们控制可能破坏音乐和谐的任何自我冲动和不良个性表现。因此,参加者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这种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最终会泛化和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乐的魅力和愉悦性也会吸引那些社会性退缩的学生参与到音乐的社会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其自我封闭状态。
4.音乐教育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心理上和个性趋于成熟,要求独立自主的活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增强,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情感体验也十分强烈。音乐教育则可以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与感受体验的广阔空间。音乐教育活动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扩充大脑的思维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人格修养、实践和创造能力。如果在音乐教育中加入影视,将更能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可解决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在互动中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参与活动、体验快乐,真正实现快乐课堂,从而满足学生极强的“体验饥饿和“求知欲望”。现在人们非常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右脑的最佳途径,它不仅可以减轻左脑负担,预防和治疗因过度使用左脑而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潜在作用。
5.音乐教育可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
音乐教育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有所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扩大到相当巨大的地位,正所谓“乐者,德之华也”“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等,如多听高尚的音乐,确实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因为它是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格的完善。学生是完成人格构建的重要阶段,是不断扬弃旧我,积极发展和建设新我的时期。因此,完善人格的铸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音乐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方面可发挥其重要作用。早在西周的“六艺”教育中,就认为“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孔子也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音乐不但是人格铸造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完善的境界。
四、构建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
随着认识能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文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校想构建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能够把音乐教育纳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为进一步推进音乐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注入生机和活力。目前,迫切需要音乐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不断完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其独特而更大的贡献。
首先,应建立音乐教育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需求什么形式的音乐抒发自己不同的情绪。如雄壮豪放的进行曲能催人进取;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轻松愉快等;然后,成立音乐教育社团、协会,把音乐爱好者集中培训与指导,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他们去开展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将更有协调力,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支持达到改善和适应社会的心理目的;最后,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调整,积极面对现实,从根本上调整他们的心态,塑造良好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五、结语
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栋梁、祖国的花朵。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引发的诸多问题正日益引起全国人们的关注。它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使众多的栋梁之才在学习领域、人际交往、自我方面经受忧郁、困惑、浮躁、自卑、恐惧、压力和无法适应等多方面的折磨。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导致休学、退学甚至产生叛逆、自杀、攻击等过激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更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和为社会贡献自身才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教育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 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 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兴衰, 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有远大的志向
心理健康的青年人, 有高尚的志向理想, 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他们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个人生命的整体认识和根本态度, 因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名利大小, 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 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
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并自尊自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 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 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 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 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他们既不好高骛远, 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人际交往中他们既自尊自爱, 又尊重他人。
三、能正视现实, 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 勇于面对现实, 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办法, 而不企图逃避, 推卸责任;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 又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幻想, 思想和行动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并为社会所接纳;他们凭理智办事, 能听从一切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四、乐于交往,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青年, 总是喜欢与人交往, 以寻找知音, 建立友情, 保持合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 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 团结友爱、助人为乐, 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参与他人同心协力, 合作共事。
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仍有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 把学习、生活诸多烦恼积压在心内, 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孤僻, 并且利己主义严重。这样的心理状况, 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发展, 怎能成为合格的新世纪的一代建设者和继承者呢?我认为针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面对精神不振, 意志消沉, 虚度光阴的学生, 我们就应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入手进行教育, 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要让人的一生具有价值, 具有意义, 让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大众作出无限的贡献, 闪烁出绚丽的光芒。当然, 人生道路上要经历无数风雨、坎坷, 但是,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目标, 积极地去努力, 去奋斗, 去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天空如此广阔, 青春的鲜花如此美丽。
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道德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及寿命的长短。孔子曰:“仁者寿。”就说明了人的道德品质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古人还说:“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也明确指出有高尚的道德, 才可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 才可能健康长寿。因此, 我们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讲究道德修养, 勤于付出, 乐善好施, 见义勇为, 多做好事, 这样可以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获得欢乐, 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对于人生关键转折期的学生来说, 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学会正确地对待名利。如果一味地追名逐利, 整天处心积虑, 必然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甚至会造成悲剧。因此, 我们要教育学生,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一方面争先进, 创一流。另一方面, 不计较功名得失, 相信付出终有回报, 淡泊名利, 知足常乐。这样心理平衡了, 身心自然也就健康了。
四、培养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读书学习能使人掌握知识, 提高素质;热爱生活,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乐观向上。然而, 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这种强烈的厌学情绪使有些中学生自暴自弃, 甚至产生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所利用, 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 我们必须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培养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能向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教育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兴衰,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有远大的志向
心理健康的青年人,有高尚的志向理想,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他们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个人生命的整体认识和根本态度,因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利大小,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
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尊自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他们既不好高骛远,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人际交往中他们既自尊自爱,又尊重他人。
三、能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幻想,思想和行动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为社会所接纳;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从一切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四、乐于交往,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青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以寻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合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
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
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把学习、生活诸多烦恼积压在心内,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孤僻,并且利己主义严重。这样的心理状况,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发展,怎能成为合格的新世纪的一代建设者和继承者呢?我认为针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面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虚度光阴的学生,我们就应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入手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要让人的一生具有价值,具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大众作出无限的贡献,闪烁出绚丽的光芒。当然,人生道路上要经历无数风雨、坎坷,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目标,积极地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天空如此广阔,青春的鲜花如此美丽。
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道德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及寿命的长短。孔子曰:“仁者寿。”就说明了人的道德品质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明确指出有高尚的道德,才可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才可能健康长寿。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讲究道德修养,勤于付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多做好事,这样可以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获得欢乐,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对于人生关键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学会正确地对待名利。如果一味地追名逐利,整天处心积虑,必然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悲剧。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争先进,创一流。另一方面,不计较功名得失,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这样心理平衡了,身心自然也就健康了。
四、培养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读书学习能使人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热爱生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这种强烈的厌学情绪使有些中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反社会的攻击行为,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培养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向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学校
倪国波 2015年3月18日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摘 要】: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一群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于此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说安全问题,教育问题,身心健康问题等。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据调查,在我国农村,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何为留守儿童,就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却留在家乡生活,被称为留守儿童。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乡镇中学,许多学生的家长,随着打工浪潮远走他乡,“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让这些孩子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父母之爱的他们感到“孤寂无助”,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与父母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亲朋好友或老师做监护,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行为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游戏场所的有效监管,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游戏场所,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
5.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缺乏父母关爱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可或缺。对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学生来讲,在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等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父母才能有效解决。而留守儿童的家庭不能充分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帮助,这样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好多孩子甚至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而不出去打工,或者能跟在父母身边,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的关爱。
2、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3、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父母“关爱缺失”中的“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关爱。教师应把关爱放在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教师应与“留守儿童”多进行沟通,关爱并帮助他们。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动员留守儿童寄宿在校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陪伴他们的大都是年迈体弱的老人或亲朋好友。他们要么精力有限,思想观念陈旧;要么有自己的工作事物要忙,根本无暇照顾到留守儿童们。且隔代管理,容易放纵、溺爱,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动员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学校里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配有专职的全日制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对住校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学校能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2、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因此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家长,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和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安慰。
3、经常在班级开展一些感恩父母的活动
当前,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回,祖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欢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在此,我们教师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树立留守儿童正确的道理理念,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正面引导,让他们懂得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使他们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4、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提高隔代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和知识储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祖辈人素质水平低下是学生不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目前不太可能改变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5、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不能让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6、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人员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留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就本人踏入工作岗位这么多年所接触到的父母中,好多父母言谈中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而留守学生则认为反正初中毕业之后学技术,去打工,照样挣大钱,成绩没有用;有的认为是父母的逼迫才呆在学校的。因此,给予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消除他们心中的“读书无用论”。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大海中迷航的帆船。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父母之所以在外务工,不能在家里陪伴你们左右,就是因为家乡贫穷落后。因此,你们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改变这落后的面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牵扯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大工程,仅仅依靠任何一方或两方的努力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大家要集中各种力量,共同努力,一起来重视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都成为祖国最美丽而又最灿烂的花朵。
2) 夫妇三从四得:说的正确听从,指挥对的服从,老伴外出跟从;一时冲动***得,买必需品舍得,相互好处记得,生活保健懂得。
3) 健康长寿之法:“保健锻炼,快走慢跑”;健康长寿之道:“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健康长寿之秘诀:“按时作息,规律生活”;健康长寿金钥匙:“心理平衡,天天欢乐”。
4) 十者寿,即:合理膳食者寿,体动心静者寿,清心寡欲者寿,勤于动脑者寿,修身养性者寿,与人为善者寿,谨慎认真者寿,忘病忘忧者寿,听乐观景者寿,老有所为者寿。
5) 保健保健,有病保健,为时已晚,受罪花钱。结果——平均寿命,差二十年。
6) 旺盛的精力,来自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标志。
7)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甜语甜食,夺志坏齿。生活有度,人生添寿。吃饭有度,不胖不瘦。
8) 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渊博的知识、不挠的毅力。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必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9) 年轻时放弃健康获取财富;年老时会放弃一切财富去恢复健康。
10)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
11)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12) 治病花钱不要细,别跟自己过不去。病来身上心放宽,战胜疾病须乐观。
13) 房宽楼宽,不如心宽;千好万好,不如心好。
14)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灵的疾病,比肌体的疾病更危险。
15)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16) 临大事静气为先,遇险滩宁静致远。
17)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18) 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无愧于心。随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马由缰,快乐安康。
19) 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2.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亦舒
3. 第一是在世界的一切地方,一切人都有言论与表达意见的自由。第二是在世界的一切地方,一切人都有以自己的方式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三是免于匮乏的自由,保证世界一切地方,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能过一种健康的和平生活。第四是免于恐惧的自由,使世界上一切地方,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向任何邻国发起侵略行动。 —— 罗斯福
4. 健康老人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心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二是体勤:没有一个健康老人懒惰,要么爱劳动,要么爱运动。 —— 洪昭光
5. 在学术研究之余,希望传播一些我认为正确的理念,帮助人们改变一些混乱和错误的观点,为国人建立健康的性观念贡献一点力量。 —— 李银河
6. 我有空就会回去,经常打电话。可喜的是父母的身体都非常健康,而且经常会失踪两天,前两天他们就去山上一个度假村玩去了,我都找不着他们。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做好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不做坏事就可以。 —— 董勇
7. 我自己平时都喜欢穿长款、宽松的上衣,这样就显不出大腿,不过,那时候有的记者就会写我穿孕妇装,疑似怀孕,没办法。既然做演员,就已经习惯被拿来当话题说来说去。我也不会为此改变什么。我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 —— 范冰冰
8. 母亲,这是毫无好处的,假如你的华美的约束,使人和大地健康的尘土隔断,把人进入日常生活的盛大集会的权力剥夺去了。 —— 泰戈尔
9. 每个女人都会有性感的一面,有的女人是温柔的性感、有的是妩媚的性感。我喜欢很健康的性感。 —— 王蓉
10. 对每一个新入行的人,我都不建议他们留下来发展,因为做这一行,要将人生的三大财产——健康、隐私和自由当作发展的投资项目。 —— 王喜
11. 有相当多的人一提起脂肪就会联想到肥胖病、冠心病、乳腺癌等疾病,认为脂肪使人发胖,有百害无一利。有的把脂肪当作是引起人体癌症、心血管病和肥胖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反而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科学保健与养生,主要在于营养摄入的均衡适度,否则它也是“双刃剑”,过量和过少都会使益、害失之平衡。 —— 王兰
12. 适量的脂肪对人体生理和心理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研究证实,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癌症、早衰等现代病,都与缺乏这些人体必需脂肪酸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摄入适量的必需脂肪酸,对预防以上疾病、包括降低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状硬化,维持血小板的正常功能,都有重要价值。此外,它们对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抵御皮肤病及病毒感染、防护学生视力等也有积极作用。 —— 王兰
13. 我从来不认为竞争是一个坏事情,正是因为有一个好的竞争对手,大家才会共同进步,把这个市场做的更健康。 —— 李想
14. 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工作只是一个皮球,掉下去后还能再弹起来。—— 钟南山
15. 生命有限,健康无价。健康是条单行线,只能进不能退。人应该学会关爱自身健康。 —— 钟南山
16. 在决定人的健康程度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只占%和%,医疗条件占%,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占了%。人体健康有五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心理平衡最为重要。养生第一要义就是心理平衡,这是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一点。人们往往被忧虑、惧怕、贪求、怯懦、嫉妒和憎恨等不良情绪困扰。科学研究显示,情绪低落时人体的抗癌功能会衰退%以上。 —— 钟南山
17. 要做到心理平衡,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执著地去追求。调查显示,有明确生活目标的人的长寿几率相对要高。但这个目标不能太苛求,以至于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 —— 钟南山
18. 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去对待艾滋病患者。如果他们还是孩子,更应该给他们一个尽量公平健康的成长环境。 —— 翁虹
19. 今天,我希望它能够把这种使命感传承下去,那就是,传播健康,传播生命的意义。 —— 翁虹
一、体育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体育活动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 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活动, 它能满足幼儿运动、发展动作和体能、娱乐、模仿、竞赛、交往、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 能促进幼儿身体、智力、品德、审美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 它是以身体发展为主, 具有多种发展功能的综合教育活动。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特点是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增强幼儿力量、平衡身体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竞争、勇于创新、自主自立、不怕挫折和合作精神、集体意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二、体育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有效形式
(一) 体育游戏活动推动幼儿身心发展
实践证明, 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幼儿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 必然推动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幼儿园的体育活动, 主要以游戏形式进行。因为幼儿年龄尚小, 他们对勇敢、坚强、乐观、友爱、同情等多样的情感不可能一一理解。所以, 只有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 才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 游戏《跟着小旗走》, 就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还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使幼儿原有心理水平逐步获得提高。
(二) 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存在, 自己的活动与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基本关系的认识, 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有了自我意识以后, 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特点自然而然地关注和了解起来, 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与其他人, 特别是同伴比较, 也将自己的表现与成人对自己的要求、期望作比较。体育游戏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幼儿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 都会在游戏活动中明显表现出来。体育游戏的规则, 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品质, 通过集体游戏活动, 可以改掉幼儿许多坏毛病。如:现在的幼儿有自私、霸气、唯我独尊的小皇帝恶习, 这些都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得以遏制和纠正, 使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全面发展,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清楚地意识到“我该怎么做”和“我想怎么做”的区别。
(三) 体育游戏活动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活动正好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在大班游戏《绕障碍骑车接力》《勇敢地登山队员》等游戏中, 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 更增强幼儿间互相团结的合作精神, 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活动中, 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活动的各要素, 正确地评价和对待幼儿, 会使幼儿对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有一个较为明确、稳定的认识, 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 尤其是通过对成人行为态度的模仿, 来形成真切的社会角色感。如《办家家》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通过自己扮演爸爸妈妈等不同的角色, 让他们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和对自己无私的爱, 从小培养幼儿尊敬父母、关心父母的良好品质。
(二) 设计有针对性地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
例如, 我将寓言故事《小羊过桥》改编成体育游戏, 在活动过程中两个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 从最初发生争抢到相互让步, 最后成了合作性的好伙伴。就这样, 幼儿通过多次参与此类游戏活动, 不断获得体能的锻炼, 还学会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此外, 幼儿为能使自己与游戏伙伴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获得游戏的快乐, 也会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人际交往障碍等。
(三) 培养幼儿自制力, 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 教师通过游戏规则, 来提醒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自制力, 不能我行我素, 必须按照游戏规则参加游戏活动。这样, 才能使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幼儿在这其中所形成的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将潜移默化地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去,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采用丰富多样的体育器材,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 幼儿园通过自制丰富多彩的玩具和场景布置, 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和创新能力
如: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半成品材料, 和幼儿一起制作, 这种巧用废物、变废为宝的做法, 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还培养了幼儿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二) 利用大型体育玩具, 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因为大型体育玩具生动、逼真, 巧妙地将多种趣味性建筑组合在一起, 形成独特的三维立体空间框架。这种空间定势在强烈吸引幼儿的同时, 也往往由于高度、坡度等因素而造成他们的胆怯心理。对此,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能力为幼儿制定递进式的游玩方案, 先低后高、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最后再带领他们玩大型组合玩具。教师指导时应坚持正面教育, 及时给予激励、表扬, 在与幼儿共同游玩的过程中, 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 利用大型玩具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玩大型体育玩具时, 为避免对幼儿造成意外伤害, 教师要特别重视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玩法, 了解一些保护措施, 防患于未然。如玩攀登架、滑梯、秋千等大型玩具, 教师及时提醒幼儿应注意事项, 不离左右, 搞好辅导保护工作, 避免碰撞、摔倒、跌伤, 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农村;体育课;教学活动;小学生身体健康
一、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健康需求是必然的,对学生上好体育课有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部分。”小学体育教学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不仅向学生进行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使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师资缺少、师生认识不足、教研活动不够、场地器材设备短缺、教学方法单调等原因,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所以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明显差异。
二、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的现状
1.体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专业理念不强
一方面,农村小学师资比例严重失调,体育教师得不到专职专任,人力资源严重浪费,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和边远山区财政紧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目前农村小学教师日趋老龄化,导致教师的专业思想不能更新。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活动相对较少,学习范围窄,也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师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
农村小学体育课,往往被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看作可有可无的副课。在学校,一味追求主科(语文、数学)成绩,使体育课被任意挪用,觉得体育成绩好坏没关系。而学生,总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利用体育时间来学习别的科目,对自己将来升学有好处之想。有这样的现象是扼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教学方法单调、陈旧,教师专业培训的机会少
教师之间缺乏竞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业务上不加强进修,专业上吃老本,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思维缺乏深度,更谈不上校本研究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了。另外,农村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对课改的精神领悟不透,对上面有关文件精神吃不准,从而对教材不够了解,把握不准教材的重难点,对课标的理解还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少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综合素质较差,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接受教育,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注重体育教学的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师资力量,更新专业理念
体育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小學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小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民族的振兴在于体育,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让小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因为各种原因不上体育课。
2.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
要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对体育课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要经常给学生讲授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鼎力支持。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要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适当调整体育课时量,认真上好每堂体育课。
3.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场地、器材方面,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起学校附近的空间。例如,我校毗邻河堤,我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但是学校场地小,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呢?经过与学校领导的商量,在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之后,我把学生拉到河堤上进行上下追逐赛跑的游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让学生体验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身心得到锻炼,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农村小学学校也有自身优势资源,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与器材,或就地取材,自制简易的器材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利用废、旧物品改善教学条件。
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缺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上好体育课。要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精选有效、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
1.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实效性
例如,设计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游戏内容应该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与教学中心紧密相连,这样的游戏才会具有教学实效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奔跑速度,我采用点将赛跑、跑垒等速度奔跑游戏为教学内容。
2.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差异、个体差异等原因,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要结合农村自身的特点,把体育教学和劳动结合起来。
3.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因材施教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做到因材施教。农村学校很多体育项目在缺少器材的情况下照样可以进行,很多教学内容,只要教师把教学内容稍加改进或变通一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兴趣,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总之,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给体育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地扎实地开展好体育教研组的活动。体育教师要主动承担学校体育发展的重担,不等不靠。面对社会、家庭、学校升学率等方面的压力,要在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好与这三方面的关系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21世纪的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每位从事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同仁要重视农村小学体育课,并且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让我们每一位农村的小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
1.储蓄友谊
靠得住的友谊是今生最温暖的一件外套。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如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笔,那么,从现在用心去储存还来得及。
2.学会放手
这个年龄已经不允许不成熟,当你无力把握命运中的某种爱、某种缘、某种现实,就要学会放手。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信心在,勇气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3.播种善良
一定要竭尽自己所能,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过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常常是播种在不经意间,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我坚信。
4.懂得音乐
一定要学会一种乐器,它会洗礼你的身心,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另外还有摄影、收藏,它们都能让我们的生活增添滋味。
5.避开两种苦
尘世间有两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钟情之苦。前者在你付出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当作一场赌,赢之坦然,败之淡然,好在这年龄还有一定的资本得以卷土重来;至于后者可说是世间最苦,如果这时还有这样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尘般,把它从心里打扫出去。
6.学会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成长一次智慧。有些痛苦和烦恼得要默默地承受,经历一次,就丰富一次。这个年龄不该再像小时候那样大喊大叫,痛哭流涕。
7.常怀感恩心
当我们参加完葬礼,总会涌起一些感慨,当我们大病初愈,总会有万般珍惜。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你珍惜身边的事物,还能平复欲望和争斗,甚至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源自于此。
8.热爱工作
尽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惬意,但它检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让我们体现价值及获得成就。一定要全新爱它,毕竟它让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饭吃。
9.勤于学习
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读五十本书,它不仅保证你的记忆力、感悟力,还能让你维持个性魅力,这可是练瑜伽做美容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0.享受运动
生活在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已经有很大部分人群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健身也慢慢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反而心理健康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我今天的心理知识小点滴讲的是:“想要身心健康,除了健身还要健心。” 那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可以说是心理健康呢?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以上是对人的心理健康普遍现象的一个统筹归纳,但是每个成长阶段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我今天先介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②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③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④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⑤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⑥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⑦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⑧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⑨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⑩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⑪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⑫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以上标准属于中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指标,为什么我今天只介绍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呢?因为中年人是相对其他阶段的人的心理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上有老下有小,要处理好工作,婚姻,家庭和孩子各项事物,哪件事都很重要也很关键。以上的12 个标准大家可以拿来与自己现状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心理健康状况,它并不是死答案,它只是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对心理健康这块的认知有所启示和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健身的同时多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谢谢大家关注今天的心理知识小点滴。
作者:时觉春
【如何培养健康的身心】推荐阅读: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0-07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10-31
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09-09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06-19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如何培养宝宝的音乐才能07-05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09-07
如何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11-12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07-22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乡土情怀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