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步骤--ch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术论文写作步骤--ch

学术论文写作步骤--ch 篇1

第一节 拟定计划

计划是预先对一定时期内学习、工作、研究、生产等活动所作的科学性部署和安排。它是具体行动实践前脑力运筹的产物,是未来行动目的、任务、要求、方法、步骤和完成日期通盘考虑的具体化、条理化和书面化。人们进行任何活动都不能盲目行事,而应该按照预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探索性工作,更需要加强计划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计划,是对在预定时期内所要完成的该项任务所作的科学安排,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使写作进程有所遵循,有所约束,避免忙乱,提高效率。

一、计划的作用 古人云:“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预即事先计划。在各项任务完成中,计划都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活动的目的性越强,难度越高,步骤越多,计划的作用就越大。学术论文的完成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正式投入写作之前,如能有一个经过通盘考虑、周密安排,把目的、设想、打算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计划,就能使我们明确研究和写作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和突破口;明确检索哪些文献资料,做哪些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及采取何种科学的方法、有步骤地来解决;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按照一个系统、严谨的程度进行;而且这种具有视觉化的计划对人更具有约束力,它可以促使人们自觉地去执行。为此,在确定了学术论文的选题之后,就有必要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具体完备、切实可行的研究和写作计划。

二、计划的内容

学术论文写作计划通常采用分条分项目的条文式写法。写作计划的内容就是指计划所包括的项目。任何一份计划,其基本内容部分,都包括目标、措施、步骤,即通常说的计划三要素,这是计划的核心。

目标,就是“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是计划的灵魂。写作者应提出明确的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措施,就是“怎么做”,这是实现计划的切实保证。它要求订出实施计划的具体手段、办法和力量部署。

步骤,就是“什么时候做”,这是工作的进程和时序。写作者应全局在胸,统筹兼顾,科学有序,合理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各环紧紧相扣,做到步步主动。

以上是对一般计划的内容要求。就学术论文的写作计划来说,还有其自身的某些特点。这种计划应是课题研究的深化和展开,是对于研究和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思想或实验的模型和假设,是对于研究和写作具有方向性的学术思想和指导纲领;这种计划在确定研究形式、拟订方法论工具、阐明研究逻辑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具体地提出研究和写作过程的组织和实践方案等。这种计划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研究方向、方式、过程的基本设想;二是实施方案。基本设想在研究过程中起着纲领的作用,是计划的核心;实施方案是更为具体的组织和安排,是基本设想的具体表现,是计划的外层。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全局的东西,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经形成,尽可能不变和少变;计划的外层部分是具体形式和局部的东西,应该具有可变性的特点,这样可以使计划更好地适应研究和写作过程的动态性质。

写作计划,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项:

第一,选题表述。写作计划首先对选题作出简单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这种表述应与将研究的内容、拟订完成的任务和准备解决的问题相适应。同时,要避免措辞上的失妥。

第二,选题的意义。对选题的目的,打算解决什么问题和具体要求,必须清楚明了。第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这项内容是整个写作计划的主体部分,要尽可能详细一些。由于写作过程比较复杂,环节较多,这个大项目还包括若干小项目:①搜集、占有材料。要写明获取材料的基本途径、手段。材料搜集、占有是写作的基础,这一项目写得越详细越好。②阅读、整理和研究。要写明准备采取的阅读、整理方式,研究方法。③构思主题与拟制提纲、动笔撰写。要写明从行文的准备到论文的定稿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打算。

第四,时间的估定。对论文完成总体时间和每一项目的进展都要有大致期限。科学地、合理地分配安排时间,可以避免前紧后松,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经费预算。要对整个研究写作活动作出估算,大体包括图书资料费、仪器设备费、调查研究费、实验费、成果物化费等。

三、编制计划应注意的事项 制定计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项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对编制计划共同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点高,指导思想明确;大胆探索,富有创造精神;求实务实,坚持实事求是;集思广益,善听各方意见;精心构思,语言准确简明。编制计划时应注意:避免一般化;切忌表面化;杜绝极端化。针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特点,编制计划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提倡“三严”。着手编制计划,就是研究和写作的开始,一起步就要做到“三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要求。

第二,抓住重点。计划时要做到全面考虑、全面安排、全面实施。但也不能忽视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如选题的价值、精确度和可行性,材料积累的范围、途径、方法等,都要悉心思考,有所突出。

第三,留有余地。定出的计划,虽然经过周密运筹,但在实施中可能遇到未曾遇见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不要把话说过头、说绝,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有时从实际出发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修订或补充。计划是研究和写作进程遵循的依据,但又不要使它成为束缚思想的框框或障碍。

第二节 拟制提纲

为了使写出的学术论文中心突出、层次清晰、逻辑周密、内容主次详略得当,动笔之前要对论文作整体规划,搭出一个骨架,这就是拟制提纲。拟制提纲,从写作程度上讲,是作者动笔行文的必要准备和必经步骤;从提纲本身来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简言之,拟制提纲,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安排论文全篇结构。安排论文结构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随想法、片段法等,提纲法是运用得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写作学术论文都应拟制提纲。提纲在握,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写有遵循,起笔行文就事半功倍。

一、提纲的含义

提纲是论文的蓝图、雏形;拟制提纲,是疏理思路、帮助记忆的手段,同时又是安排布局结构的准备。提纲就是作者根据其确立的论点,选取相应的材料,把观点和材料排排队,综合成一个先后有序,前后思路清晰,能够说明问题的论文轮廓。这个轮廓有两种形式:①如果它是停留在作者脑海里的构思,就称腹稿;②如果用文字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纲、有目、有材料地记载下来,就是提纲。

篇幅短小的文章,一般不需要文字提纲,动笔前先打个“腹稿”就可以了。学术论文的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复杂,动笔写作前必须先拟制一个文字提纲。

二、提纲的作用

陶铸生前对拟制提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得很深刻。他说:“目的确定以后,最好先拟订简单提纲,写稿提纲和发言提纲的作用一样,是为了文章有组织(短文当然可以不用)。按提纲写稿子,有多样的好处:一是可以帮助你组织材料;二是可以使想问题周到;三是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不讨好;又可以避免遗漏。”

从陶铸以上精辟的见解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提纲在写作学术论文中明显的、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畅达连贯思路,周密谋篇布局

写作任何一篇文章,在下笔之前,都有一个酝酿,思路明确化、系统化的过程。通过拟制提纲,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作者可以把头脑中零散的、朦胧的观点和材料明确化、系统化,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明晰、畅达连贯的思路,形成粗线条的论文逻辑体系,构成框架结构,然后再把这些经过思考的想法用文字固定下来、明确下来。通过拟制提纲,作者可以在原有构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选题的要求,审思全文的布局,反复斟酌、深化和修改,使其更加成熟、成文。

(二)有利把握整体进程,避免游离脱节

有一个全面构思、合理布局的提纲,写作者在行文时就心中有数,有所遵循了。何处该起,何处该收;何处该分,何处该合;承接转换,详略疏密,均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写起来全局在握,思路畅达,得心应手,一气呵成;这样就可以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尺接过附,松散零乱,脱节游离等弊病。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及时调整修改,防止出现返工。

(三)有利灵活选择写法,科学安排时间 有了提纲,写作者就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写作论文的程序和方法,并机动灵活地安排时间。这样对写作学术论文很有好处。有时,写作者可以不按从头到尾的自然顺序来写,而先写论文的本论部分,然后再写论文的开头、结尾;也可先写全文的任何一部分,再写其他部分,最后组合成篇;还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写完全文初稿,也可利用零散时间,分散写出,然后串联成章。如果没有提纲,这样的一些写法,实行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

(四)有利探求最佳方案,达到精益求精

依据提纲行文,随着文思的畅游,思路的深化,写作者可能会有许多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使原来的设想得到修正、补充,甚至扬弃,在脑子里也可能出现若干新的方案。经过一番冷静思索和分析、对照和比较,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探求和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有了较完备的最佳方案,就有了写作的依据和修改的标准;写作时只要“照图施工”,便能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首尾圆合,通篇连贯。

三、拟制提纲的原则

提纲是论文的基本逻辑框架,是作者用句子或纲目形式把构思篇章的过程和成果加以具体化的体现;拟制提纲,应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写作者应考虑的主要原则和内容包括:

(一)立论方面

应明确要确立什么样的论点,采用哪种方式,从哪个角度提出问题,在中心论点下拟设几个分论点以至小论点。

(二)选材方面

拟选哪些论据材料,要特别重点列上有新意、有魅力、有典型性的材料。

(三)布段方面

考虑设置哪些部分,每个部分所担任的任务,层次和段落如何安排。

(四)谋篇方面

明确怎么开头和结尾,如何提领,哪里分述,上下如何衔接,前后怎样呼应。

(五)协调方面

确定全文各个部分的组成如何做到匀称、和谐,文气如何贯通、流畅,文字怎样做到疏密得当等。

四、拟制提纲的方法

(一)提纲的两种类型:

1.简要提纲。简要提纲也称粗纲。它要概括地提示论文项目要点,把所要论述的问题大体排一排顺序,列出若干小题目,粗线条地把论文总体轮廓大致描绘出来,有点像工程上的“草图”。

2.详细提纲。详细提纲也称细纲。拟制细纲要求对各级论点、主要论据、论证方法等结构项目较为详细开列,显现出论文的主要骨架和梗概的基本面貌。

拟制提纲,不论粗纲或细纲,都应描绘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粗纲和细纲的采用,与论文所涉及的范围、复杂程度、篇幅大小,也与写作者的爱好、习惯有关。

(二)提纲的三种写法: 1.标题式。以标题形式把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标题式的短句或词语。此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扼要、易记、一目了然,写作便捷,有效率;短处是:内容过于简单,只能自己明白,别人不易看懂、不易了解,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模糊不清。

2.句子式。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为论文提供了给段落层次的主题句,便于起草成文;短处是: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文字多,写起来较费力,效率低。

3.段落式。用一段话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段落的内容提要,是句子的扩充。此法精细、周详,为起段成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拟制提纲的要求

第一、拟制的提纲,各类项目要齐全,能够初步构成论文的轮廓。其中论题、材料、结构和语言等论文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并且这几种要素不应是简单地、机械地相加,而必须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拟制的提纲,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注意提纲的综合性、整体性;文字上要高度概括,简洁明了。提纲必须在论文动笔起草前完成。

第三、提纲草拟出来后,要主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帮助。然后,自己再认真推敲、修改,以谋求论文构思谋篇的最佳方案,使论文写作提纲更趋完善。

提纲的拟制,标志着学术论文起草前准备工作的结束,接着就是进入撰写初稿阶段。

第三节 撰写初稿

撰写初稿,也称起草和打草稿。就是按照拟制好的写作提纲的思路,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者把自己研究的初步成果和逐步形成的思路、观点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初稿的写作是脑力劳动最艰辛的阶段,它既是作者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对论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基本成型的过程,也是对提纲再次检验、复查的过程。初稿的好坏,和论文质量的高低紧密相连。

一、撰写初稿必备的条件

撰写初稿,是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起草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同时,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状况,也会在此阶段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对起草前的准备工作,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努力,把下列几项必备条件尽量准备好后,才动笔行文。

第一,“软件”已齐备。这里说的“软件”,是指的写作论文的思路、观念等。它包括基本观点已经明确,并起草了一定的文字;已想好了论文的大体内容或内容的某一部分;对论文的全局及各个局部的内容已了然于心。

第二,材料已搜全。要引用的或参考的主要材料已基本搜集全,在文中的位置安排经过了细心的考虑,写作者手头有一定的备用材料。

第三,提纲已敲定。拟制的提纲,已将写作者对有关课题研究考虑的全部思想包括进去。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提纲写作者自己已经确定,有的提纲已向有关组织和领导作了汇报,并已审阅、认可,这个经过周密考虑而拟制的提纲,是起草行文的基本依据。

第四,安排已妥当。已经安排好一定的必要时间和必须的应用物品,有了较好的工作条件。

二、初稿的执笔顺序

(一)从绪论起笔。

按写作提纲排列的自然顺序进行,从开头写起,依次写到结尾,先提出问题,明确全文的基本论点,再展开作充分论述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抓住了纲,也与研究的逻辑思维相一致;论文的格调、风格前后易于保持统一,首尾衔接紧凑,自然流畅,写起来较顺手、习惯,易于把握。

(二)从本论入手。

从本论入手,先写好本论、结论部分,回过头来再写绪论。这种写法的好处有两点:本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研究中思考、耗神较多的问题,是作者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从这里入手容易起笔、好写;如果从绪论动笔,往往难于开篇,从本论入手,是先易后难的有效措施,当写好了本论、结论时,大局已在握,心里踏实了,就可悉心写绪论和完成全文。

三、初稿的撰写方法

(一)一气呵成法。无论从绪论起笔,还是从本论入手,均应按拟制好的提纲,顺着思路来写,“起笔入题”,“开门见山”,不要中途停顿,不使思路中断,要尽可能快地把头脑中涌现出来的句子用文字表达出来。不要为斟酌一句话或为挑选一个词而搁笔。初稿完成后,再细致推敲、加工修改。

(二)分段完成法。

按照拟制好的提纲顺序,把全篇分成若干部分,分段撰写,哪一部分考虑成熟,就写哪一部分,不分先后,各个击破。每个部分以写一个分论点或几个小论点为单元,并注意保持各章节内容的相对完整性。每写完一段,稍事整理,再转入其他各段。待几部分都写好后,连接起来就成为一篇完整的论文了。

四、撰写初稿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要选择和保持写作的最佳状态。尽量在大脑清醒和精力充沛时动笔,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写的论题上,排除分心和中断写作的障碍,坚持不懈地按计划写下去。在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要冷静分析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再作充分准备,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适时调整提纲。一般情况下,对写作提纲不要轻易改变,但进入写作过程时,原有的思考往往会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可能会发现提纲中有某些不足和不妥之处,甚至还会产生新的认识,这就必要对提纲作适时、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第三,把想到的尽量写进去。初稿篇幅应长于定稿,它所包含的内容要尽量充分、丰富。写作者可以把想到的尽量写进去,即使有某些重复也不要紧。如果初稿写得单薄、瘦弱,修改就难以下手。但也应防止一味地堆砌材料。

第四,要使文稿基本成型。要宏观考虑各部分的分量,注意纲目分明、逻辑清楚、长短适宜、轻重得当、通体均衡。写出来的初稿如果能成为一个较完整的逻辑构成,文稿开始也就有一个好的基础。

第五,尽量避免某些差错。初稿在文字上虽不强调修饰,但也应尽可能避免出现观点、语法、文字上的差错。

第六,要写得干净、清楚些。最好使用页面字数不多的稿纸,四周有足够的空白处,便于修改;卷面要保持整洁。

总之,撰写初稿是进行再创造的复杂思维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应该严肃认真对待,切不可马虎从事,企图不费力气,又要得到硕果,这是不可能的。

第四节 修改定稿 修改定稿,是指写出初稿直到成稿的一个加工过程,是学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写好论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文章不厌改,苦心出佳作”,写出初稿,最多只算完成了一半的任务,修改是一个更艰苦、更细致的工程。前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越改越好,好的文章无一不是改出来的。有经验、有修养的严肃作者,都把自己的每一篇论文看作是一次对自己的严格考试,不经过检查、修改是绝对不交卷的。

一、修改的意义

关于修改文章的意义,毛泽东有过深刻的论述。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这段话虽然讲的是一般文章的修改,但对学术论文初稿的修改,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修改好论文,必须反复、认真、精确地进行。

首先,反复、认真、精确地修改是反映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反复、认真、精确修改论文的过程,不仅是个改正文中毛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不断深化、全面、周密的过程。反复、认真、精确修改,就是反复、认真、精确研究,是学术论文研究活动的继续。修改不仅是字斟句酌,说到底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问题。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认识它不容易,反映它更困难,认识是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任何人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由于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论文的内容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常常存在差距,一旦人们认识有所前进,就会发现这个差距,就会希望表达形式与内容能够尽快相适应,这时候修改的要求就会自然产生。而论文的每一次修改,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是写作经验的一次总结,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次实践。

其次,认真、反复、精确地修改是作者高度责任心的体现。认真、反复、精确地修改,从严把关,是作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高度责任心的体现,反映作者对自我形象的珍重,珍惜,也反映出作者具有一种良好的学风和工作态度。有的人初稿一挥而就,然后刀枪入库,以为万事大吉,沾沾自喜,毫不重视修改工作,结果拿出来的论文质量不高,经不住推敲,难以自圆其说。受窘着急,悔不当初。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凡有造诣的学者,都是自己文章的严格批评者,在他们的手稿上,总是涂了又改,改了又涂,三番五次,字斟句酌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有的甚至将自己不成熟的手稿付之一炬。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值得论文写作者很好地学习。因此,初稿完成以后,一定要朝深处挖掘,向难处苦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修改。要知道,写论文要费心思,改论文更要费心思。

再次,精确、反复、认真地修改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精确、反复、认真地修改,是认识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次在新的水平上的写作活动。在拟制提纲时,就是边酝酿边构思边修改,是未落笔前的反复琢磨,即所谓“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撰写初稿的过程,也是边写边改,并非笔挥洒,落笔就丢;不少人很重视起草中的适当修改,力求初稿就比较成熟。不过上面讲的这些琢磨、修改,只能是局部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构思和表达上。而修改定稿阶段,是对论文作全面、整体的修改,属于修改集中的、重要阶段。

总之,修改不是消极地去挑毛病,而是除了改正缺点,补上不足外,要多从积极方面着眼,对初稿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再提高。修改定稿,就是对初稿所写的内容加深认识,对表达形式不断选择,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使之达到更精彩、精美的境地。“文章不厌百回改,一回更比一回强,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

二、修改的内容

修改学术论文的第一步要通读全文,系统、细致地检查初稿,进行“核实查漏”。通过检查,如没有发现重大问题,确认论文不必推翻重写,就可以动笔修改了。所谓“核实查漏”,就是通读全文时,不必花精力去考虑观点、结构、语言方面的问题,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包括对初稿中引用的公式、定理、定律、论断、数据、参考文献等与原出处的核对,把一切失误、失实、疏漏的地方逐条核实,使材料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修改学术论文,不外乎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大方面考虑,思想内容包括论点和材料,表现形式包括结构和语言。对思想内容方面的检查修改是首要的,对表现形式的检查修改也不容忽视。通过修改,提高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尽可能正确地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

一般说来,学术论文要修改多次,总的精神是发现初稿中有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问题。具体地说,修改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控制篇幅。

篇幅是一种空间的限定,以简短为好,不宜过长。简短,是一种很高也很难达到的风格,它与作者的科研素养和写作水平有关;一篇呕心沥血、具有独创性的简短论文,比随便涂抹或拼凑而成的长篇大论更有价值。一般来说,初稿的篇幅,很少会是恰如其分的,通常都比规定的内容多、语句繁,当然,这些不能算是什么大的毛病,但必须修改、控制。把长稿缩短,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删去多余的内容,总比材料不足而一补再补要较为容易。修改时,要有勇气,大刀阔斧地把篇幅削减,控制到符合学术论文的性质和期刊的要求之内。

(二)订正论点

论点是全篇论文的精髓,决定着论文的水平和价值。修改的关键是论点的订正,要综观全局,立足全篇,看论点是否成立,是否集中深刻,表达是否准确;论点的排列是否科学,论点间的关系是否合乎事理、合乎逻辑等。对中心论点、分论点、小论点,都要全面检查。修改时,要把论点中偏颇的改中肯;含糊的改鲜明;片面的改全面;肤浅的改深刻;散漫的改集中;陈旧的改新颖;失当的改恰当;立意低的加以升华。

(三)调整结构

结构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调整结构,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论文表达效果,以求严谨、完整、自然、生动。检查时,要看全文结构是否完整、严密;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层次开展是否清楚,层次间的转换是否自然;段落划分是否合理,有无游离于论文结构之外,或过于冗长、杂乱、零散的段落等。修改时,要把杂乱的层次疏理顺畅;臃肿的段落紧缩合并;上下文不衔接的串通连贯;轻重倒置、详略不当、开头结尾缺乏照应的等等一一改正过来。

(四)更动材料

材料是论文赖以存在的依据,写作学术论文如何选择和运用材料至关重要。起草初稿时,选用材料往往有局限,通常容易产生下列一些毛病,一是生硬的材料“堆砌”,有多少材料用多少材料;二是写起来材料不足,写进论文的材料很可能是滥竽充数;三是对材料理解片面,用得不够贴切和恰当。如果检查初稿时发现这些材料,修改时就必须按照论文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加以更动。这些基本要求是:必要。即材料能够证明观点和表现主题;真实,即材料准确可靠而不歪曲事实;合适,即材料恰到好处,不滥不缺。

(五)锤炼语言

对论文语言文字的加工锤炼是修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文字修改主要是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上下工夫,使论文的思想得以准确、鲜明、简练、生动的表达。检查时,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畅;诵读是否顺口;通篇有无漏笔;想写的话是否都表达出来了;等等。然后着力改去毛病。要剪去闲文,使语言精炼;修改病句,使文字通顺;删削冗笔。使论文严谨。对那些陈词滥调、空话、套话、大话,毫不留情地删掉。

(六)推敲标题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修改好不容易,要反复推敲,这项工作应包括对总标题和节标题的修改。对节标题要检查是否一致。总标题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简短、易读、易懂、易记;总标题一般在写作前已拟好,这对论文的写作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斟酌和推敲,看题是否配文、文是否切题。如题与文不贴切、不相符,或过长,或太笼统,都必须修改。

三、修改的方法 修改论文的方法,往往因人而异,因文而别,但都必须遵守修改论文的一般规律,并且,恰当地选择某中可行的、有效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方式。

(一)修改论文必须遵守的一般规律 修改论文的顺序不同于撰写论文的顺序。撰写论文是先掌握材料(物),再提炼论点(意),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言);它的运动规律是“物”-“意”-“言”。修改论文则必须先订正论点,再根据表达论点的需要更动材料、调整结构,最后加工语言;它的运动规律是“意”-“物”-“言”。即先从总体处着手,谋篇审意;再从细微处推敲,斟字酌句。

从总体处着手――谋篇审意。从总体处着手,就是要通览全文,反复诵读初稿,把握原作精神要统观全面,树立整体观念,只有全局在脑,才能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对论文全局作通盘考虑,从大的方面去发现问题。重点要看:布局是否合理,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确切,论证是否严密,文题是否相符,结构是否自然、必然、恰当,全篇的各个部分是否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如果不顾整体情况。一开始就着眼于局部,被枝节上的毛病纠缠住,只在细微处修修补补,就难以大幅度提高论文质量。

从细微处推敲――斟字酌句。从细微处推敲,主要是指字、词、句的加工润色。大的方面修改好了。如主旨正确了、鲜明了,结构布局调整了,这时就要由浅入深,逐字、逐句、逐段地细心审看、精心修改。审改时,既要考虑内容,也要考虑表现形式;一句话怎么说,一个词怎么选,一个标点怎么用,一幅图什么画,一个表怎么设计,都要反复推敲,找出疵点、找出毛病,哪里发现问题,就在哪里解决。

总之,修改学术论文要从大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处,后小处;先观点,后材料;先内容,后形式,由大及小地修改。

(二)修改论文的具体方法

修改论文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热改法、冷改法、他改法、诵改法。在实际作修改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热改法。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修改。这时头脑中对论文的全貌比较熟悉,对原有的构思还记忆犹新,因此初稿中存在的毛病,如表达欠妥,或者有所遗漏,或者臃肿多余等,就比较容易发现。同时,在起草过程中发现或感觉到需要改动的地方,由于忙于行文未作处理,初稿结束后及时修改,印象也较清楚。

热改法的长处是:作者对文章的记忆清晰,印象鲜明,能改动及时;短处是:由于作者正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的部分不易看出来,并且往往还难以割爱。

冷改法。初稿完成后,不要急于拿出来,最好放一段时间再修改。初稿写完,头脑尚处于兴奋状态,陶然于篇章的境界之中,一时还难于跳出原来的框框,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一个好的办法是,不妨把它搁置起来,给头脑来个“冷处理”,让紧张的情绪暂时放松一下。过几天,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差或成见也淡薄了,重看初稿就易于从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同时,由于“搁了几天”,又阅读了有关资料和思考了有关问题,产生了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易于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就易删去多余、增补不足、完美表达,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高。

冷改法,作者可能会忘掉某些临时闪现的思想、认识;有时因时间限制,不允许“搁几天”,也就无法采用“冷改”了。

他改法。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论文应以自己修改为主,但也要请别人帮助。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个人的学识阅历是有限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片面性,因此往往不易发现自己论文的缺陷;请人帮助,由于别人对你的论文没有固定的框框,就可能从不同角度,以独特的眼光冷静地看待那些不易发现的问题。如果请人帮助,最好请那些愿意“吹毛求疵”的人批评,这样的意见可能提得更尖锐、更直率,论文也可能改得更好。请人帮助修改不能爱面子,有不能怕麻烦,要有“不耻下问”和“登门求教”的精神;当然,他人的意见只能参考,不能什么都“言听计从”囫囵吞下,更不能人云亦云。正确的态度是:既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又潜心作深入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后,再通盘考虑,悉心雕琢。

诵改法。初稿完成后,通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再修改。尤其是诸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融等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就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人写诗作文,总要反复吟唱,直到顺口为止,就是这个道理。修改学术论文,不妨也采用边诵边改的方法。

(三)修改论文的具体方式

修改论文的具体方式,前面许多地方已零零散散地提到,这里我们把它集中起来介绍。修改的具体方式概括来说,就是“增”、“删”、“换”、“调”四个字。

增,就是增添、补充。凡论据材料不足,或有观点而无材料,或材料不具体、不典型,使论文显得空洞,缺乏说服力,修改时就是设法增添内容,弥补残缺,使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更为丰润饱满。

删,就是删除、减去。使材料更加精练、观点突出、主题集中。材料冗杂、一味堆砌、主次不分,就会使论文躯体臃肿,淹没观点,冲淡主题。修改时,就要有忍痛割爱的精神,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减,毫不可惜。古人云“善改者不如善删,善取者不如善舍”,是讲得很精辟的。

换,就是调换、改变。凡内容、文字表述上有毛病,不正确、不全面、不周密、不妥帖的地方,修改时,就要用更有力的材料支撑观点、更有利于吸引人的材料改换一般的材料;用更恰当、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改换不够准确或显平板的语言形式,使材料更加准确、凿实,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调,就是调整、移易。凡初稿中某些材料或语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够恰当,或不适当的提前和推后了,或内容顺序上的安排逻辑性不强等。修改时,就要在原有内容、原有文字表述内进行一种“自我调节”,调动字、词、句、段的次序,以使论文层次更加清楚,重点更加突出,逻辑性、条理性更强。

四、全面审核

为了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在修改完稿后,要对文稿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全面审核的方法是:一边通阅全篇一边用纸写上像篇目那样的小题目(比目录要详细)。只看这些小题目,就能大致了解论文的结构,从而不难判断出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章节顺序是否有不当之处。这次审核,除了检查疏漏的文字和标点符号外,还要特别注意审核以下几点:

第一,前言是否精当,是否与结论、引言相区别;附录是否编好了目次;参考文献是否按规范列出等。

第二,论文的长短、顺序是否得当,有无重复;段落间是否加进了适当的接续词;对数据是否做了定量的描述等。

第三,图表、公式与正文的内容是否相符;图表运用是否灵活;图表、公式与正文的字符体例是否统一等。

第四,自己想传达的信息是否都写进了论文;有没有写进不必要的内容;是否强调了重要之点;此篇论文本专业以外的人能否读懂,有没有错误和含混之处。

第五,论文有否泄露秘密的内容。经过仔细认真的审核,如发现问题,要进行补充、调查和修改。

上一篇:辛集中心小学学籍管理制度下一篇:麦哨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