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精选8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1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佛山身材:185 cm?80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经营/管理类:管理 贸易类 外贸 文教法律类 传媒、广告
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佛山
个人工作经历:2003.9   在校进行金属工艺实习二个月

2003.10  中国移动秦皇岛分公司市场部高校业务调研员

2004.2   在石家庄市为鼎新集团做康师傅绿茶促销

2004.7   在江苏国茂国泰减速机有限公司秦皇岛代理处进行销售、技术实习二个月

2004.10  在校进行电子装配实习二个月

2005.8   在中国第一重型集团公司实习二个月

2005.11  为中华网制作wap业务所需资料

2006.3至今  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精艺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中心冠邦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销售工程师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河北省燕山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6-07-01
所学专业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学专业二:汽车
受教育培训经历:7月        燕山大学学士学位

4 月      在秦皇岛宏运驾驶学校学习,取得C1型机动车驾驶证;

2012月       全国cad培训燕山大学培训站学习取得Cad国家认证;

大学曾任职务:

2002-2004  担任班长

2002-2003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

2003-2004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体育部部长

2004-2005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及社团联合会主席

获得奖励:

获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各一次;

被评为2002-,2004-机械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被评为燕山大学2003-2004优秀团员;

被评为燕山大学2003-2004优秀学生干部;

被授予燕山大学雷锋国旗班国旗卫士称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计算机水平:

熟悉能熟练地运用维护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

能够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

能够操作使用AUTOCAD,SOLIDWORDKS,PRO/E等制图软件;

熟悉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

2、兴趣爱好:酷爱运动:篮球、游泳、网棒球;喜欢音乐,收集电影海报,电脑游戏,上网。

3、主要优点: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有主见,富有创造力;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改革的主要实验课程内容包括示图中所显示出来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五个模块彼此独立但又密切联系,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示图中不难看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思路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为核心, 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 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反馈, 以确保改革系统的最优化, 同时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并为实际应用为根本目标。

其具体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 课程实验体系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实验体系改革, 是在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建议和意见的前提下, 通过梳理该专业中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的基础上, 按照不同的标准归类、整理、重组为一门跨课程的实验课程或跨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的实验课程的根本原则是保留需要验证性实验, 去掉不需要的验证性实验, 以降低实验成本。

(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计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尝试。从课程的上层设计而言, 实验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并对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同时, 实验课程对实验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并且, 要求高校教学实验制度更加完善, 能够与改革的目标向匹配, 总而言之, 它的开设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 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最基本的两方面内容和模块, 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竞争能力。

其中, 机械设计制造模块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计以设计生产一个典型零件为目标, 它机械设计工程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程学等多种学科, 以及机械制图方法等, 从而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另一方面, 机电一体化这一模块则整合一系列专业测试技术、基地单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进行实验项目的设计。同时采用综合性技术构建机电一体化系统, 该系统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性了解机电原理, 实现以多种控制方式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此外, 实验设计方案的完成可以通过实验室资源的改造和梳理来完成, 它以气动控制阀为平台, 将气缸作为操作对象, 接着通过传感器、以及继电器控制模块、PLC控制模块和单片机控制模块几个部分共同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搭建, 从而设计出一系列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如图3所示。

(三) 基于创意组合模型的科技竞赛

创意组合模型是利用工业标准的基本结构, 并结合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软硬件的配合, 涵盖了机械、控制、电子和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高新学科领域。

此外, 它还通过设计思路和实验分析, 进而实现大型机械设备操作和工业化生产的模拟, 从而为实践教学、科技创新以及模拟大型设备操作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因此, 基于创意组合模型来举行科技竞赛, 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而且还可以通过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研发科技产品的极大兴趣。

(四) 开放式实验教学体制与模式的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3

摘 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及宁波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了“立足先进制造,融合海洋特色,强化实践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训练平台、专业训练平台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专业建设;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准确定位是其生存的根本。针对应用技术型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定位及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培养方案为切入点,通过构建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地方经济的无缝对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构建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区域经济,立足特色求创新,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浙江省和宁波市明确提出将海洋高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因此,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海洋机电装备制造业对高层次人才与科技创新的需求极为迫切。我校依托机械类专业自身优势,在原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海洋高技术特色,坚持“立足先进制造,服务海洋新能源装备,强化实践创新”的改革思路。在通识课程中强调宽基础,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和讲授中融入海洋特色,同时设置与海洋高技术装备相关的专业模块课程及专业选

修课程,淡化学科系统性,强化专业应用性;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中紧密结合海洋装备的高端制造设计与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我校制定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教学计划如图1所示。

(1)在通识课程中引入“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工程导论”等海洋技术认知类课程,同时加强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及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

(2)在专业大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立足先进制造技术基础,加强力学、机械学、电学等课程学习,开设“海洋工程材料”、“海洋水动力学基础”、“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海洋新能源装备案例教学。

(3)在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先进制造技术”、“海洋装备设计与集成”、“海洋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焊接技术”等选修课程。在专业模块课、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中突出海洋新能源特色产业特点,逐步开设更多涉海课程供选修。

(4)在综合训练中贯穿教学科研互动,加强涉海技能训练。通过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开设“海洋装备课程设计”、“海洋试验技术”、“海洋装备实习”等实践课程,并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中加强海洋装备特色的建设。

二、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实践训练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校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训练平台、专业训练平台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丰硕的实验教学成果,如图2所示。

实验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具有模块化特征:

第一层次平台是公共基础训练平台,包括单独开设的工程训练、力学实验和机械基础实验等课程,在大学第一、二学年内完成。该平台主要针对机械类相关工科专业的培养要求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该层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技能、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应变检测技术及其实验仪器操作、常用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零部件结构。

第二层次平台是专业训练平台,是在第一层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涵盖各专业在大二、大三期间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模式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故在第二层次采用模块化培养体系。在基础平台之上,分设海洋新能源装备模块、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模块、数控加工技术模块、模具设计及制造模块、机电控制系统与测试技术模块和液压气动模块。这些模块既是第一层次的深化和提高,又是一定程度上专业方向的细化。在注重实验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单元化和系统性。

第三层次平台是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主要是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开设的一些设计类、综合类、创新类实验课程。海洋装备综合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强调课程的实际应用,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模具技术和数控技术结合宁波模具大赛、数控技能培训展开,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平台针对海洋新能源装备方向增设了大量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实训内容上具有如下特色:

(1)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相结合,注重与科研、工程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并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每学年更新实验项目数一般达到实验项目总数的5%。

(2)逐步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数量,增加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

(3)在综合性实验课程中,尝试对实验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既有针对所有专业的公共实验模块,又有针对不同专业的选做模块。同时加强设计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三、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形成C4+P4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结合宁波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要求,构建了以“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能力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保障平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破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断层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启发—引导—讨论”和“实现一论证一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理念由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型向重实践、重能力的素质型人才培养转变,实现实验教学由验证式教学向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型的模式转变,通过将科研成果渗透于实验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启发创新思维,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实验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形成“三位一体两结合”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三位一体”指专职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学科”三位融为一体,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基础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相互结合,积极倡导教授参与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这保证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科研教师、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的融通,形成一支以教授、博导为核心,结构合理、科学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科研与教学相长的实验教学队伍。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教改研究课题“以“C4+ P4”为核心的独立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应用”(编号:JG201321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4

姓名:李雷雷

性别:男

年龄:25岁

工作经验:三年以上

居住地:武汉

电话:

E-mail:

最近工作 [ 4 年7个月 ]

公司:武汉XX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职位: 产品工艺/制程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历: 本科

专业: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学校:哈尔滨商业大学

自我评价

自信和执着是我的原则,沉着和乐观是我的处事态度,积极和进取是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个人特点是工作认真仔细,有清晰的头脑及很好的.接受能力,并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自信有能力和热情对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求职 意向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汽车及零配件,印刷/包装/造纸,原材料和加工

目标地点: 武汉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产品工艺/制程工程师,结构工程师

工作经验

/3--至今:武汉XX包装技术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 4 年7个月]

所属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

技术部 产品工艺/制程工程师

1.担任研究所机械工艺工程师

2.负责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工艺规程的编制,确保工艺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集统一性

3.根据生产要求设计工艺工装(主要是车床及磨床专用工装),保证生产精准高效完成

4.熟悉车,铣,刨,磨(平磨,内圆磨,外圆磨,导轨磨),钳,卧镗,加工中心等设备的加工性能及加工方法

5,负责公司各产品的加工工时定额编制,及临时任务的工时

/7--2009 /8:深圳市XXXX投资有限公司 [ 1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文职 实习生

在一间投资公司作实习生,主要工作为整理数据,写论文以及计划书,联系客户等等。在这段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一间公司的运作是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员工之间相互配合的,每一项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每一个员工都是缺一不可的。…

教育经历

/9--2006 /6 哈尔滨商业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本科

机械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工艺学,机械加工工艺学

语言能力

俄语 (精通) 听说(一般),读写(熟练)

英语 (一般) 听说(一般),读写(一般)

证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历 篇5

王丽华

类  型:

普通

性别:

户  籍:

江苏省南京市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1年11月

身高:

164CMcm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学    历:

本科

毕业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

所学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自 我 评 价 】

愿意从事:

机械设计与制造;

AutoCAD绘图;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编程与操作;

机电设备检测与安装;

各种机械零部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本人特长:1.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历

2.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通晓Windows办公软件,Photoshop,AutoCAD,UG,Pro/E等专业软件。

3.较好的数控技术应用和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能力,数控中级。

4.较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5.熟练的驾驶水平,南京C1照。

6.较强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以及不甘落后的工作态度,

培育教育简历:

9月――7月常州机械学校(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9月――至今南京工程学院

3月8日车工初级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07月10日CAD(中级)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南京中心

2000年7月15日钳工初级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000年9月加工中心江苏省模具技术培训中心

2002/单项奖学金南京工程学院

2002/20优秀学生干部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

2003/(上)二等奖学校南京工程学院

2003/20(下)三等奖学金南京工程学院

工作简历:

课程设计从事过二级减速器设计、汇编语言开发定时器、电液控(PLC)系统设计;

参加过车、铣、刨、磨、钳工、焊、煅、铸造的实习;

曾在常州拖拉机厂、常州齿轮厂、常州冶金机械厂、南京跃进集团、南京依维柯汽车发动机厂参观实习

【 技 能/专 长 】

计算机能力:

语言水平:

英语:一般

其它技能:

【 求 职 意 向 】

求职类型:

全职

意向行业:

未填

希望职位:

行政/人力资源总监; 机械工程师; 机械制图员; 机械工程师

工作地点:

南京

希望薪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6

2005.12 -2007.3 AutoCAD培训中心 Auto CAD培训 AutoCAD中级认证

2007.5 海鸥卫浴 讲师培训 公司内部培训讲师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性格开朗自信,正直稳重,待人热情真诚.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时间观念强诚实守信,能吃苦耐劳,思想积极向上,具备较强的团体协作精神和统筹规划能力; 注重技能素质培养,具备较全面机械和金属加工工艺知识及运用计算机进行二维,三维绘图建模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1.2006.8-2006.1,在铁路运输学校作为教师担任机械制图、机械英语的教学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经验。与学生们相处融洽,能够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教案过程中一直注重教与学的关系,得到系里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同时参与了系里考试试题的编选。

2. 2007.1-至今,负责对海鸥卫浴股份有限公司的提案工作进行宣传、管理、推动、效益复核工作,在此期间通过与其他提案小组成员和各级领导协同工作,共为公司节约了60多万元的成本,受到全公司各层领导的`重视与好评。在此期间对公司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目的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找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浪费资金的环节,并加以改进。积极参加公司各项培训活动,并通过了公司的讲师培训,获得了讲师认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7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 传统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 在授课内容设置与教学实践安排等方面难以满足当前复杂的强工程实践环境, 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能很地适应岗位工作。这一问题使得教育领域急需探索一条更为适应当前发展的教学模式。

1 CDIO理念概述

C D IO是构思- 设计- 实现- 运行 (C onceive-D esign-Im plem ent-O perate) 的英语单词首字母构成, 代表了工程问题整个生命周期因此, C D IO理念教学模式是将工程教育模式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课程设计安排使学生在校园中参加工程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 获得真实的工程经验。

C D IO理念教学模式其内涵不仅体现在具体专业领域理论与技术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囊括了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内。这种教学模式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质, 将工程师培养的层次上升, 使其不仅能胜任具体技术目标的实现与执行, 同时也要使其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意志道德等精神层面的素质, 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校教学中推崇的科学技术、行为意识以及工程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2 CDIO一体化课程设计分析

C D IO理念下的一体化课程计划, 强调对于工程知识、专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整合, 是旨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一体化提升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理念。C D IO一体化课程计划在内容上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 工程导论课程。设置此课程的意义在于通过导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该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况与入门经验,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认可程度, 激发学生对于具体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性, 使学生准确把握C D IO体系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 合理规划个人发展, 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框架。

2) 学科与专业课程。这部分课程是高校专业教学的重点部分, 内容上主要是工程专业理论与相应的工程实践或项目设计。高校在学科与专业课程设置中, 往往根据知识内在联系, 通过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参与工程实践, 逐步完善知识与能力体系。

3) 毕业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 毕业设计通常以项目教学的形式来完成,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从设计到实现等一系列过程的工程应用实际,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 验证所学知识, 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知。

从C D IO理念的基本内涵出发, 实现更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课程设计, 其主要方法包含以下三种:a.时间整合模式。该模式将教学与实践内容依据时间线索进行调配整合, 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独立, 教师在完成课题理论知识的教学后, 预留部分时间安排项目或能力教学内容。b.平行整合模式。该模式以具体工程项目或学生技能训练为核心设计课程安排, 将教学与实践内容平行展开, 时间跨度上往往持续一个或多个学期。c.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将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之中, 更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培养。上述三种课程设计规划方法中, 一体化模式实现了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整合。学校应在分析学生整体特征与个人特点的基础上, 依据自身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 合理将一体化模式与时间整合模式以及平行整合模式相结合, 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安排, 有效展开教学授课活动。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型构建

基于C D IO理念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 应强调工程专业实践性的本质。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与内容安排上,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构建出贴近现实的工程活动环境背景, 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际情况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等全面化的生命周期中。

根据相关的统计与研究分析, 对基于C D IO模式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一体化课程学分比例分配的建议如下: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55% , 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45% ;必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45% , 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55% ;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25% , 科学课程占总学分比例约40% , 人文社科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35% 。

构建基于C D IO理念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 应注意以下实施原则与内容:

1) 强调学科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体系中实践性环节的比例, 提高工程实践的整体质量, 让工程教学回归工程实践本质, 通过实践验证学习成果。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科学理论知识, 又要具有在真实环境背景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挖掘。C D IO模式下的课程计划设计要设置适当比例的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课程, , 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和系统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

3) 提高技术培养环境中非技术要素的地位。C D IO模式下的课程计划还应该重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非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培养其国际化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工程师。

4) 突出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应以人为本, 保证整体课程中选修科目的比例, 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特长出发, 选择适宜学习、乐于研究的课程内容,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国各行各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阐述了C D IO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分析了C D IO一体化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构建了基于C D IO理念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型, 并对课程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2]刘会英, 盖玉先, 徐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8

【关键词】3+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专业课程衔接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51);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5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8-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

2012年起,江苏确定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5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启动实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包括了中职+专科高职(3+2)、中职+本科(3+4)、专科高职+本科(3+2)、五年高职+本科(5+2)四种形式的试点。其中,中职+本科(3+4)的培养模式最引人瞩目。[2,3]

南通理工学院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项目试点,培养人才层次定位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即学生在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完成三年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中职毕业后通过对口单招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南通理工学院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达到准机械工程师水平,获得技师等级数控设备操作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当水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和工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3+4”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战略,对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考核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创新的改革要求。[4]

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进入南通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就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学生主要由学校的校长推荐,学生生源品学兼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他们普遍获得过各级职业技能比赛的奖项或者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特长,但是和普通高中毕业后就读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跟进现有的本科教育课程,比如在中职阶段没有系统地学习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此外还会出现重复开课的情况,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方面中职阶段已经充分掌握基本技能,到本科阶段后还需要重新学习基础的编程知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看出,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对人才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由本科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七年一体的原则,统筹制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素质拓展与技能实训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标准,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课时分配的探讨

专业课程的课时分配需要合理的安排,从而体现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针对中职升本七年一体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而言,课时的分配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南通理工学院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项目部分专业课程的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部分专业课程课时分配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课程课时的分配主要有以下两点特征:

1.前段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后段增强实践性与职业性教育。将本科段的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等课程前置到中职段开设,同时在中职段开设数控原理与编程等课程,并安排相应的数控车床加工实训,要求学生在中职阶段取得具有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证。

2.在衔接课程体系中加大中职阶段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比重,加大本科阶段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教学比重。在本科阶段安排数控车削加工实训,要求学生本科毕业取得具有数控车床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

三、专业课程关联性与互补性的研究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需要具有关联性与互补性。在培养过程中那个需要注意构建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相衔接的通道。

1.关联性研究

在培养目标方面,两阶段的课程设置都要围绕机械专业开设,培养学生应用型技能,那么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相互嵌套,密切关联。在具体的课程实施时,要把静止的教学大纲细化成动态的教学内容,以避免衔接中课程内容的脱节,要加强每门专业课程的衔接性,从而实现中职、高等教育课程的整体衔接。

2.互补性研究

两阶段的课程内容上可以有重叠,但是在深度上应该有所区别。例如数控原理与编程技术课程,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都要开设,但是所学的知识内容不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中职阶段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控原理知识与编程思想,而本科阶段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和自主编程的能力。从而两阶段的课程实现了互补,进而培养出具理论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性的专业技能人才。

四、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

课程成绩考核是重点考核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目标的状况和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与传统的课程考试有所区别,在“3+4”课程教学体系中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学习过程的考核,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行业或企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3+4”教学项目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课时分配、课程安排的关联性与互补性以及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可以为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衔接提供借鉴,有效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并且还能推动我校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孟凡华.鲁昕强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15:44-47.

[2]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86-88.

[3]王志华,陆玉梅,雷卫宁.江苏省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5-9.

[4]张永.基于“3+4”模式的职业教育一体化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1-5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共和国勋章心得体会下一篇:商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