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优秀教学设计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地人优秀教学设计(推荐12篇)

天地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1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看图的方式,用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组词。通过图片来展示“天、地、人”的古字形,帮助学生从字理上理解字义,了解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感受汉字的奇妙,激发识字兴趣。我采用编《汉字歌》的办法,教给学生一种识字方法――加减笔画识字法。我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古代小故事来帮助孩子们认识人称代词“我”,进而让学生组词。

经过认真反思,我寻找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第一,课堂容量有些大,留给孩子组词和练习说话的时间有些少。

第二,对课本上的国画背景图,利用得不够深入。

第三,对人称代词“你、我、他”的教学虽然设置了卡片游戏,但没有真正实现全体参与。一年级孩子一放开,就很难马上安静下来。

第四,对课堂的组织管理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尚需加强。

第五,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要多锤炼多揣摩。

天地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2

部编新教材很好地顺应了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第一单元不再安排拼音学习,而是通过三字经、儿歌、韵语等多种形式,在图文对应中,识记四十个最常用的汉字,呵护孩子对汉字、对母语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享受到“我会认字了”“我会读书了”的学习快乐。

《天地人》是识字第一课,全课只有六个字,“天地人你我他”,背景图画是现代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龚半千诗意》,寥寥几笔,画出广袤天地,两人立于其间,似在远眺,似在交流。

拼音没学,直接学汉字,这样的识字课该怎么教?国画是民族文化的代表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帮助识字,并渗透传统文化?通过实践和反思,本人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参考。

一、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形象联系

入学前,孩子识记生字,是图像化识记,即把一个汉字当成一幅图,进行整体记忆。这样的记忆,往往对汉字的局部变化没有足够的关注,容易导致形近字混淆,且孩子对汉字形和义之间的联系,缺乏主动的思考。

入学了,孩子正式开始学习汉字,就要加强识字方法的引导,有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为今后的自主识字提供“技术保障”。帮助孩子借助形象,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很重要的识字方法。以“地”的教学为例:

【教学实录片段一】

师:小朋友,我们人呀,都生活在地球上。瞧,这就是地球(出示地球,地球中间有个大大的“人”字),来,跟老师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出示词语“地球”,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师:地球上有高山、河流、平原。地球上有泥土的部分,我们就把它称作“土地”(出示词语“土地”,“地”的提土旁变成红色)。仔细看看“土地”这两个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地”左边是个“土”。

师:对,“土地”都和“土”有关呢。来,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生带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土地会穿上不同的衣服。(出示“草地”图片)当它穿上小草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叫它———

生:草地。

师:(出示“雪地”图片)当它穿上白雪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叫它———

生:雪地。

师:(出示“蔬菜”图片)当它穿上蔬菜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叫它———

生:菜地。

师:土地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还有什么“地”呢?这第四幅图呀,老师要请你回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和“地”有关的什么东西?“地”还可以和谁交朋友?

生:陆地、地下、地上、土地、田地、大地、地板、地毯、地点……

师:听了你们说的词语,我知道了,人、动物、花草树木,都生长在大地上,大地养育着我们,就像妈妈一样。我还知道了“地”有很多很多好朋友。

在这个实录片段里,我通过“地球”这一形象,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地”的一个大概念。“地球”上覆盖着泥土的部分就是“土地”,感性地理解“地”和“土”之间的联系。

再通过具体的图像,感知“地”的本意。用“草地”“雪地”“菜地”等形象直观地感知“地”最原初的意义———地球表面的土壤。在不经意间,帮助孩子形成关于“地”的词语组块,智慧地识记带“地”的词语。

最后一个小环节,自己给“地”找朋友,从“地”的原意延伸出去,在更广阔的意象里,对“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当这些带“地”的词语从孩子的生活世界走向汉字世界后,汉字的根也就慢慢地扎下来了。

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在听老师读、听伙伴读、跟老师、跟伙伴读、自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不断地巩固着“地”的音,温习着“地”的形,感知着“地”的义。这是没学拼音前重要的识字方法。

二、强化汉字的实践运用

学习指向运用,学了不会用,学了用不着,都会降低孩子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天地人》是识字第一课,字数少,内容简单,但每个字的含意都很丰富,从古到今,由他及我,教师可以创设多种运用的情境。在实际运用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这六个汉字,感受“学以致用”的欣喜。

【教学实录片段二】

师: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把“你、我、他”都记住了。小猪乐乐啊,他也学会了“你我他”,很高兴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播放《你我他》微课,大致内容是,小猪乐乐向松鼠欢欢介绍自己,并询问欢欢的名字和旁边小兔喜喜的名字。微课内容浅显,贴近生活,“你我他”三字在对话运用中不断复现)

师:小猪乐乐称自己是———

生:我。

师:乐乐和小松鼠说话时,称小松鼠是———

生:你。

师:他和小松鼠说话时,称旁边的小兔是———

生:他。

师:现在,我们也像他们三个一样,来介绍一下自己吧。老师这儿有三张词卡,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词卡上的字。

(师先后举起“你、我、他”词卡,生读)

师:等会儿,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师邀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我们一人拿一张词卡。告诉大家,我们拿到的是什么词卡。我先来(师举词卡)。我拿到的词卡是“我”。

生:我拿到的词卡是“你”。

生:我拿到的词卡是“他”。

师:我应该和谁说话呢?

生(齐):和拿着“你”词卡的小朋友说话。

师:对,他是站在旁边不说话的那个人。那我们开始介绍咯,仔细听好。(师转向拿“你”卡片的小朋友)我叫曹爱卫,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王威威。

师:他呢?

生:他叫刘海。

师:那我现在要换一换咯(词卡“我”换给“你”,“你”换给“他”,“他”换给“我”)。现在应该谁和谁说话了?

生:王威威和刘海说话。

师:好,那开始吧。

(再次用上“你我他”练习说话)

师:小朋友,你们都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那就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词卡,一人一张,像刚才我们三个人一样,用上“你我他”在对话中介绍自己,好吗?记住哦,每个人都要做一次“我”,做一次“你”,还要做一次“他”。开始吧!

(学生分组活动,兴致勃勃地用“你我他”对话介绍自己和他人,现场气氛活跃)

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我没有理性地和孩子们说,“你我他”要怎么区分,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理性地区辨是很难理解的,让孩子走进情境中,通过观摩、领悟达成运用。

我先后创设了三次情境,第一次,用微课的形式,让孩子看见,“我”就是指自己,“你”是指和我说话的那个人,“他”是指站在旁边不听也不说的那个人。

第二次,师生合作,从微课观摩走向现场观摩,重点感受如何用上“你我他”介绍自己,以及介绍的顺序,为后面的小组互动做出示范。

第三次,学生自己实践,达成对“你我他”的运用。

这样教学,层次清晰,形式丰富,孩子不易厌倦,学得扎实、有效又有趣。

三、追本溯源,渗透汉字文化

汉字是有“理”的,汉字教学需要讲“理”,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很多汉字从字形上看,与最初所造之字,相去甚远。但那些汉字从字理上有利于孩子理解字义、拼读内涵,所以我们要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汉字来时的方向,增强他们对文字的崇敬。

如“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我国数千年来的哲学思想和为人之道。单单就字形而言,很多孩子,学前就已认识,而对“人”字的理解,或许花一辈子时间,都未必能解透。面对初入学的儿童,我们又应该怎么引导呢?

【教学实录片段三】

师:(出示“人”字)小朋友,人,我们一下子就认识了,可是你们想过吗,为什么一撇一捺就是“人”字了呢?

生:因为一撇一捺就像两只脚,站得稳。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最早的人字啊,不是现在这样子的,是这样的———

师:那古人为什么想到把“人”字写成这样的呢?来,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个在鞠躬的人,手臂像那个伸出来的撇。

师:这是一个古汉字,你可以这样说———这个在鞠躬的人,手臂像古汉字里的撇。好,接着说。

生:这个在鞠躬的人,手臂像古汉字里的撇,头、身子和脚像古汉字里弯来弯去的那一笔。

生:那个在劳动的爷爷,工具和手臂就是一撇,身体像古汉字里弯弯的那一笔,就是现在“人”字里的一捺。

师:你们真能干,都发现了图像、古汉字和现在汉字里的秘密了。古时候,两个人见面,像这样两手作揖、鞠躬问好是有礼貌、懂礼仪的表现。古人还认为,作为一个人,要靠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懂礼仪、爱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现在你们明白“人”是怎么造出来了吧。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这个“人”字。

生(自豪地):人。

“人”字的教学,学生观察字形,自然联想到一撇一捺就像分开的两只脚,撇捺分开,站得稳稳的。教学至此,音形义似乎也有融合了,但还不够。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人懂礼义廉耻,人会用工具劳动,改造世界。这也是古人造“人”字的依据。

汇聚天地灵气 孕育优秀人才 篇3

坐落在紫琅山北麓的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占地近百亩,校园内香樟成荫,环境幽雅,白墙红瓦的古朴建筑别具特色,与4A级琅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相映生辉。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借助紫琅山的地理优势,围绕“紫琅文化”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并于2014年荣获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的称号。学校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环境熏陶,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真诚做人。并创新机制,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搭建了创业平台。

崇德为本:用文化去熏陶品格

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里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在表明为人师者,要将“传道”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也正是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学校,使学校坚持“以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原则。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葛刚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年纪较小,思想不够成熟、情绪不稳定,加之社会日益复杂,思想多元多变,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价值取向很容易发生偏移。为此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

如何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让学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脉络中去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我国历史上,“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管鲍之交”等典故数不胜数。为此,学校开设了“紫琅讲台”,每学期组织系列文化讲座。在2015年下学期,学校召开了《崇川文化遗产进校园》《做真善美的旅人》等20余场专题讲座。其中《崇川文化遗产进校园》讲述了南通历史文化——老建筑,梅庵派古琴艺术等等。既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又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书画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校于2013年初筹备建立了“紫琅书画苑”,意在让学生将高远旷达的蓝山绿水之情浓缩于尺幅之间,寄情山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为校级书画艺术组织,书画苑不仅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书画苑多次邀请南通市著名书画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指导,通过举办“书法培训”“美术欣赏”等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普及与传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还举办“紫琅书苑”学生汉字硬笔书法展、“紫琅写生”绘画比赛、观摩交流等系列活动。

学校领导集体认为,想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的、立体的社会主义新人,仅仅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评选方式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特别筹划了“紫琅校园之星”的评选,紫琅校园之星包括“文明之星”“技能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创业之星”等十大“校园之星”作为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学年结束时,由各班推荐先进学生名单,学工处和学生会结合个人事迹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十人,颁发获奖证书。同时,设置了“校园之星”宣传栏,激励其他学生都来做出类拔萃的紫琅人。

知行合一:在活动中历练心灵

对学生除了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之外,对其综合素质,个人品格的塑造,还离不开实践。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砺自我,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机会。

记者在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校园流连徜徉,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一群群学生在校园各处四散开来。记者随意走向一群学生,只要一提起“紫琅星座”四个字,学生们无不露出欣慰的笑容。“紫琅星座”代指学校的所有社团活动,而这些社团都是学生们学习之余,投注自身兴趣爱好的地方。据该校副校长梅广龙介绍,以“星座”命名,寓意学生社团如夜空中的繁星,璀璨夺目。目前学校共有“文学社”“摄影社”“舞蹈社”“书画社“等共11个学生社团,多名专业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开展社团活动。其中由学生自主创设的“紫琅”书画社,现有艺术顾问2名,指导老师2名,社团成员37人,是学校艺术社团的中坚力量。这些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江苏省文明风采摄影、征文、普通话朗诵等各类比赛中,该校学生屡获大奖,师生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

实践活动还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校外实践活动主要以服务社会为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实践活动以专业组队的形式展开。在今年3月学校举行的第四轮“学雷锋 ,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进行“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外,学校还结合当地“磨刀老人”的事迹组织烹饪专业的学生,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为民磨刀”服务项目,学习“磨刀老人”的奉献精神。此外,还开展了“菜肴加工”“点心制作”“餐巾折花”等等服务项目。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雷锋这一主题摆脱了以往仅限于捐款、征文等单调的形式,让活动进一步融入了社会。

学校还组建了一支“紫琅志愿者服务大队”,常年活动在校园内外。目前,学校注册有专业化志愿服务者1200多人,注册志愿者是指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为规范志愿者管理而设立的,对想成为志愿者的人进行登记注册,颁发“志愿者证”。而持有证件者需要定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然后把所做的服务记录在证上。学校志愿者们已经参加过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亚洲艺术节、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等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工作。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学习,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引导学生真实了解了社会与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更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立自强:借创业园圆梦成才

时代在号召创新创业的精神。该校领导班子成员也深深体会到,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在社会上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了帮助学生圆一个创业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载体,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为他们未来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从2009年起,学校成立了“紫琅寻梦”创业园,为学生们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业平台。经过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共同探讨和分析,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校园创业社团管理制度》,使学生创业实现了校本化,此举可谓一大创新。章程有了,但成立什么样的创业社,还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然后才能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业团队。接下来是提交申请和创业策划书。再经过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会的共同商讨批准通过,才能正式注册成立。

经过前期的调研,在学校创业园内,五大专业组成立了5个创业团队。其中包括“有间小饮”茶饮铺,该茶饮铺以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主、酒店服务专业为辅组成,主营饮料、奶茶、咖啡等,从购买材料、制作饮料到出售成品,都由学生一手操作;“午后阳光”烘焙屋则充分结合西点制作专业的操作课程,将课堂上烘焙的精美香甜的蛋糕、饼干、泡芙、蛋挞等等出售给师生,并且可以根据师生需要定制蛋糕;“陌上花开”手工坊,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主,汇集了学校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营各类手工制品;烹饪专业的“金色驿站”风味小吃社,则发挥该专业学生的烹饪强项制作各色风味小吃和烧烤;导游专业的“情真意切”珍品义卖社,通过宣传、倡议等方式动员收集全校师生捐赠的珍藏品、书籍、饰物等,并将捐赠物品进行“爱心义卖”。

组建创业团队的初期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而启动一个项目一般需要上千元,显然学生个体是无法拿出这笔资金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在几经商讨后最终决定采用“三三制”资金投注法,即学校创业基金支持三分之一,师生自筹三分之一、低息贷款三分之一,这成为他们的另一大创新。其中成熟运行后的创业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行政拨出一定的专项启动资金,并无偿提供仪器设备;二是发动企业或已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组建捐赠;三是从创业成功的团队利润中提留一定比例,用于新增的创业团队,这样可以让创业学生有压力、有动力。并且规定每笔资金的投入都进行公示,在全校师生的监督下进行营运,做到资金公开化。而师生自筹资金一项即全校师生共同资助,师生一心,人人参与。

学校采用“分田到户”的承包制,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实训处等部门相互配合。其中团委为主管部门,团委将管理进行细化。例如,指定每周二烹饪专业二年级3班的同学去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以此类推,其他的几个创业团队的安排也是如此。团委还安排1到2名既具专业知识又有创业经验的老师进入每个创业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目前,五个创业团队成员约100多人,每学期活动60多次,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每个团队将创业活动的时间安排为每周二、三、四的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以及放学后4点10分到5点10分。

天地寂寞高二优秀作文 篇4

风飘飘,雨淅淅,天地间仿佛只存一对空洞的眼睛,然迷茫的眼神无法代替内心的惆怅。我到处寻不到你鬼魅的身影,只望见天苍苍,雨茫茫,水潺湲,山入云,喜爱这一刻,却又是憎恨。

望远山,层峦叠嶂,高耸入云,争锋天际,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意味。

观近水,急湍瀑流,不屑潺湲,大有“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势。自然之景构成一篇篇绝世之诗,让人可喻不可言。偏在此佳境之际,忆起了你,仿佛山后隐约的是你,水中逆流的是你,我不愿放弃一丝希冀,发了狂死的`寻起你。那山,拦住了你,我便是愚公。那水阻碍了你,我便是大禹。

无奈,历经千辛万苦,便是灯火阑珊处亦寻不到你。黑夜渐至,落日余晖在向我招手告别,我知道它还会回来的,回来洗礼万物。余晖终是了了,仿佛是我撑起了黑夜,好重好重,我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如雨下浸透了身心,我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我的心在加速的跳,身上每一寸肌肤都在崩起,我每时每刻都要拉紧神经,稍有不慎,便已是天地寂寞而绕室彷偟了、我撑住了,就像枝干撑住了冬雪的重压,尽管枝头贴了大地,但终是挺了起来。天地间,雨还在下一天一夜了,不觉间,瞥见了你曾经爱走的小巷,你说那巷忠诚老实,甚至愿与其走过一生,你是说我不忠诚不老实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条小巷上不再有你,曾经一切都幻为虚有。

小巷依旧静立,雨中的小巷却如九十年代的电影,重复着昔日的一幕幕细节,灰色的巷景,模糊的雨丝,让我内心更加惆怅。再望远山,若隐若现,依稀能望见山后,却不是你。

再观近水,浮游沉底,依稀能观清逆流,却亦不是你。山色中无你,水声中无你,我又怎能在高山流水处寻得你呢?

我的小天地优秀作文 篇5

我的门是实木门,金色的把儿,白色的门,推开,马上就可以看见我的`书,语文书、数学书……应有尽有。全部都按种类划分放好:课内、课外、作文。虽然有些已经很陈旧了,但是我还是经常去看看这些书,查查资料什么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嘛!

书架的左边是我的小桌子,马上吗有一天银灰色的电脑,我一听到这台电脑属于我时,十分高兴,我想,我可以好好用它来查资料,也可以偶尔娱乐一下,但我心里暗暗决定要控制自己不能沉迷。

电脑的旁边是我的电子琴,它是我的弹奏神器。“小苹果”、“天空之城”、“白龙马”等等乐曲我都会,都靠着这铁哥们!它黑色的外壳上有荧光屏,荧光屏两侧有着白的和绿的按键,古筝、小号、萨克斯……这些音色一应俱全!在黑色的外壳上这些键显得格外明亮。

这个小天地是我躲藏的地方,每当我被骂又不服气的时候,我就躲在小天地里弹弹琴,缓和一下心情!

“黄东炜……是不是你又把水壶打翻了?”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优秀 篇6

1、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会分开的。

2、感受中国古典神话的美。

3、知道神话的含义,从盘古开天辟故事中,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图画本、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话故事,你们知道什么是神话故事吗?

教师小结:神话故事是由人们从幻想和想象中编造出来的故事,不是真实的事情。

过渡语:什么叫开天辟地呢,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集体阅读,播放课件

第一页:你看到了什么?(鸡蛋)

第二页:鸡蛋里出现了一个人,他是谁?(盘古)

第三页:你发现盘古和之前的有什么变化?(盘古长的特别快,很快鸡蛋就装不下他了。)装不下他了怎么办啊?(幼儿猜测)

第四页:我们来看看盘古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鸡蛋裂成了两半。)

第五页:盘古在干什么?(边上还有一些连着的地方,被盘古用斧子劈开了。)

教师小结:盘古是一个力气很大的人。

三、自主阅读

第6——13页

1、关键提问:他长的多高啊,盘古的头上和脚下都有些什么呀?(头顶天,脚着地)

2、你们看天变的怎么样了?(越来越高),地也变的怎么样了?(越来越厚了)。

3、盘古在干什么啊? 盘古让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什么?(风和云彩)喊出的声音变成了什么?(轰隆隆的雷声)你们觉得天上除了风和云彩还有什么?(太阳和月亮)是盘古的什么变成的?还有哪些也是盘古变的?(高高的山脉)

4、大地上还出现了什么?(我们身上什么是可以变成江河的呢?血液变成了江河、土地是什么颜色的?皮肤变成了土地 。因为盘古是一个很高大的人所以他的汗毛变成了树和草,汗水变成了雨水)

四、完整欣赏

关键提问: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他是一个很伟大、很高大、强大,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他牺牲了自己把我们的大自然变的是如此的美丽。这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

(一)、谈天说地:

1、说说天和地是怎么来的?

2、太阳、山脉、河流、星星、月亮又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地,天只是地面的上空,而太阳、山脉等都是自然界的变化演变而成的。

(二)、故事欣赏:《盘古开天辟地》

1、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提问:

1)盘古是谁?他原本住在哪里?

2)传说很早时候,天和地是怎样的?

3)后来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

4)盘古分开天地以后又做了些什么?

活动结束:

这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汉。

活动延伸:

关键提问:你知道地球有几大洲几大洋吗?

教师小结: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反思:

网络:教学的新天地 篇7

一、“网络语文教学”的定位及内涵

所谓“网络语文教学”, 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语文学习的有机因素, 以自主探究或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一篇或多篇文章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

目前, 人们对“网络语文”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认为“网络语文教学”法力无边。他们认为, 语文教学应从封闭彻底走向开放。网络是各种信息的聚合体, 利用其进行语文教学, 既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达到巩固提高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 凭借网络, 完全可以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

这种说法显然是对“网络语文教学”功能的夸大。首先, “网络语文教学”的基本前提仍是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仍是“网络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次, 网络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是将语文教学步入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缩小或扩大“网络语文教学”的功能都与教育发展现状相悖。

二、“网络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 把学生当做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 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而网络语文教学, 必将引发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根本变革, 将完全改变“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对传统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1. 丰富了学习的资源

网络化、多元化、快捷化的信息传递, 使教育资源非常丰富,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 网络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 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例如, 我在教学关于仿生学的课文《人类的“老师”》时, 引导学生上网去搜寻, 他们一下子开阔了视野:人们根据袋鼠的行走, 发明了越野车;人们从贝壳身上得到了启示, 制造了坦克……

2. 突出了学生的自主

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源。而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基本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对教师的依赖, 他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知识, 这些资源本身就对学习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 教师完全不必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讲解和分析, 而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 实现对事物多层面的了解。

3. 培养了实践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 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的习惯。这种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力被禁锢, 想象力被抑制, 创造力被扼杀, 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的手、口、眼、脑都得到了解放, 他们在网络提供的巨大的信息空间里自由驰骋, 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随之迸发。在网络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成果的舞台, 他们尽情享受着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功快感。

4. 实现了学科的整合

传统的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在“网络语文”中, 我们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 增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 将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融合于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多个感官并用, 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这种形式, 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其他艺术素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网络语文教学”的策略

“网络语文教学”之所以难以与时俱进, 主要原因在于其操作的难度。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语文的人文性与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难以统一。为了使“网络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我经过多年的研究, 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

1. 立足文本, 拓展学习空间

现行的语文教材, 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但有些内容, 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体会和吸收, 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的不足。

例如苏教版中的《九寨沟》一课, 给我们展示了九寨沟的秀丽风光, 文字优美动人。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九寨沟毕竟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 而教师又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实地去欣赏。学生没有亲临现场欣赏过“五彩池”, 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那么, 对于这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 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呢?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 但是利用网络就能够做到。教学时, 我登陆“中国九寨沟”网站, 九寨沟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典故等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 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课文内涵的欲望,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借助网络, 筛选必要信息

因特网建造的信息资源库, 浩瀚无比!在这里, 无论是天文、地理, 还是动物、植物, 无论是已有定论的, 还是正在研究的, 只要是你想知道、想了解的, 都可以从中找到有关的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大量信息。教师把互联网引进语文课堂, 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到网络上的各种资料, 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不断点击自己需要的材料, 从而达到充分阅读。

那么, 怎样才能搜集到有效的资源呢?我们常用的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方便快捷, 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在搜索引擎中, 输入的关键字很重要, 它能决定你所搜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有效。如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时, 如果输入关键词“黄山”“松树”, 就能查找出黄山奇松有哪些品种;如果输入关键词“黄山”“景点”, 黄山的风景名胜就会历历在目。同时, 学生可把这些查找到的资料保存在一个共享文档中, 教师把有关的资料做成一个专题网页让学生浏览。这样, 学生用较短的时间, 在轻松点击中, 就能获得大量的信息。

3. 问题引路, 促进有效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 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当然, 自主学习一定要有目的性。在教学时,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 确定值得探究的问题, 然后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去查询, 去阅读、思考, 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浏览的现象。

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问题就是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 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入手, 借助网络进行自学。他们在网络上漫游, 视野开阔起来了。学生一边倾听莫扎特的钢琴曲, 一边欣赏网站上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这样开放的网络环境能使学生获取足够的信息, 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 多向互动, 加强交流协作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实现资源的共享。学生要学会带着学习所得、疑难问题等走向同学, 走近老师, 相互合作, 共同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广播、发送、对讲等功能,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从而形成和谐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正是基于上述理解,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通过网络, 除了让学生搜索“人”字形线路、詹天佑的铜像等资料外, 还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留言板”等进行交流探讨。这个环节的设计, 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 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交际水平、协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网络语文教学”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等方式进行, 学生可以将自己研究的问题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 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送到网络上请求帮助。

5. 网上冲浪, 推动课外阅读

以前, 我们遇到疑难问题, 通常是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 费时费力, 很不方便。网络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它能为读者提供快捷的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优势, 找准切入点, 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网上冲浪, 可以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如在学完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 我让学生进入www.shsoongching-ling.com网站。学生通过对“故居概况”“陈列展览”“伟人生平”等网页的访问, 加深了对宋庆龄的了解;通过在线阅读宋庆龄著的《为新中国奋斗》《永远和党在一起》等作品, 激发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利用网络辅助阅读, 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从而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同时, 网上阅读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阅读效果非常明显。

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天地 篇8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天地。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得上是好的课堂呢?.最近读了《怎样教得精彩》,给了我一些启发,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一点浅见。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展现教学魅力的土壤

教学中,微笑犹如阳光下晶莹的露珠,魅力四射。它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心灵和外在教态美的和谐流露,展示了教师的亲和、谦逊、善良、平和与关注,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纷繁纵横的知识阵地变成轻松愉悦的心灵沟通的世界,令人赏心悦目。

成功的课堂也总能呈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但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能够有足够的储备,灵活地驾驭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喜欢,教师也教得轻松。同样,《怎样教得精彩》这本书上提倡的课堂也是要发现并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换句话来说,课堂就是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深入的挖掘是课堂艺术的灵魂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课堂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方法,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堂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比如,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又各执一词时,就可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互相启发、借鉴,共同提高。最后在共同讨论中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可以说,在灵活机智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会丰富多彩,这样的课堂也肯定是充满魅力与活力的课堂。

三、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老师要放弃以自我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只有放手才能收获更多。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就会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有了学生的配合,老师就可以将自己从课堂繁重的讲授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现在的“杜郎口”模式在这方面就是成功的范例。

四、语文课堂应该突出“文学味”

一直以来,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都注重导入课文的设计,却忽略了整个课堂的精心设计,常常是本堂课内容讲完后,布置作业,宣布下课。其实,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首尾艺术。好的课堂结语能如画龙点睛般神奇,它应该让学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所以,一堂充满魅力的课堂也很重视整节课的浑然与贯通。

学生的配合是对外展示的框架,真正的灵魂还要老师赋予学生。老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创造环境与时机,引领学生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这就要求老师要适时抓住机会让学生发挥特长,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一举多得!

课堂虽小,但教与学的天地却宽,一节课虽短,但教与学却无止境。读完《怎样教得精彩》后,我觉得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让我们大家齐努力,争取营造一个轻松但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的小天地优秀作文800字 篇9

如果有人要是问我最想呆在什么地方?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是呆在我的房间啦!”告诉你个小秘密,我的手机锁屏就是我的房间哟!

看!我的房门是纯木没有刷油漆的,门上那些色彩不一的椭圆。和一些细微的小裂缝就能证明。天花板也是纯木的,上面也是有斑斑点点。对了,我的小桌子也是同样材质做成的,但桌子上不免多样装饰,我在桌上铺了一张淡紫色混杂着白色斑点的桌布,所以一眼是无法看出来的。我听爷爷说我们家的房子起过几回,左侧那一栋是土砖房是在姥爷手上起的,而右侧的这栋水泥房便是在他和爸爸手上共同起的。这栋水泥房和妹妹的年龄相仿,已有10余年了。最初是为了解决个人休息的问题才起的,以前客人来了,我家只能五六人济一间房。那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电话本、房门之类的都是用的,自家的树木。自己把树砍到家中做成木板条,这样,至少能减少一部分开,只开支,所以,每当我坐在书桌前,躺在床上朝天花板看时,脑海中都会浮现爸爸和爷爷砍树时的情景。

进入我的房间你便会看到。一铺小小的弹簧床,靠背的那里有两个固着爱心形的靠枕。由于我小时候喜欢布娃娃,到现在枕头上还摆着四五个大小不一的娃娃,其中有几个小的是小学是同学送的毕业礼物,每当看见他们就能回忆起小学那段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还有一个比我的.枕头还大的身穿一套蓝色裙子的大白熊,那是爸爸妈妈买的,原先放在他们的房间做装饰,但我非常喜欢,就佔为己有喽!哦,还有一个放在我的椅子上,那时妈妈一针一线为我秀的,因为妈妈和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它变成了我寄托情感的知心朋友。床的对面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木箱、木柜和纸箱子,听起来似乎有点混乱,但实际上我把它们摆的整整齐齐,最左边是一个木箱,我嫌现在的衣柜占地盘,所以便把姑姑以前上学的木箱用来装衣服。在他的旁边是一个墙角贵,那里面放一些我常用的东西及书本,墙角贵的右侧便是几个大小不一的纸箱,从大到小的往上摆放,最大的那个装着我从小学以来所有重要书籍。上面的两个箱子便装着我从小学以来的所有得到的奖状和奖品,以及我的密码日记本,那几个箱子变成了我的辉煌圣地。

我的小天地优秀作文550字 篇10

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它精致而温馨。

房间的四周是白色的墙壁。床的上方有一幅画,是一幅十字绣,这可是我花了两个星期绣的。你瞧,上面两只可爱的小猪正对着我笑呢!

床的对面是窗子,窗子上又全是小猪宝宝。这个戴着眼镜,那个拿着游泳圈,还有的撒着娇,向你招手,真是各具姿态,使我的房间充满生气。窗子上面挂着米黄色格子的窗帘,每天透过这面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清晨,每当一丝曙光照进小屋时,还可以听到外面欢乐的鸟鸣声。

夕阳无限好。我还爱站在窗前静静地等候夕阳出现。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进我的房间给墙壁抹上朦胧的金色。慢慢地,夕阳隐逝在天际,天渐渐变成一片暗灰。夜拉下了它巨大的帷幕,窗外月色悠悠,洒下皎洁的月光,照在我身上,柔柔和和的`。这时候一阵清风吹来,会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我的床头柜里放着一些很值得回忆的东西,有友人赠的礼品,老师给我的贺卡,还有一本又一本的影集。在我感到寂寞的时候,总会拿出来细细欣赏。床头柜旁边有一个哈巴狗蹲在那里,可爱极了。你猜想不到吧,掀开它的脑袋,原来是一个小巧的垃圾筒。我平时的一些废纸都会扔进它的肚子里。

房间里最留恋之处是我的书桌。书桌上摆着许多工艺品,有同学送给我的日本小娃娃,有木制的唐朝公主,有好友送的星形瓶。这些小玩意儿装饰了我的屋子,每当看到它们,我的烦忧就会减了一大半。书桌上还整齐地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我每日都在书桌上看书、写字,遨游在知识的大海洋里。

走向生活——作文教学天地宽 篇11

一、缤纷的校园生活——习作的主阵地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以校园生活为素材进行写作,是“生活化”习作的触摸点、主阵地。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感受着学习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欢离合。不论是精彩的瞬间,还是难忘的片断,都与学生们息息相关,都可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激发他们内心的体验,把自己感触较深的事写下来。学生能写真事,自然也就能抒真情。这学期我们年级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拔河比赛。赛后组织学生写《拔河比赛》时,因为他们参加了比賽,观察了比赛,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参赛的同学把比赛过程、拔河动作、紧张心情,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观看的同学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战场面,赞美了双方的拼搏精神。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教会孩子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将像花儿一样在学生的作文中绽放!

二、幸福的家庭生活——习作的助推剂

家是学生生活的温馨港湾,丰富的家庭生活应是学生习作的助推剂。在家里,浓浓的亲情洒遍每个角落。一把雨中的花伞,一双温暖的棉鞋,一顿可口的饭菜,几句叮咛的话语,都饱含着亲人无私的爱和不尽的情。爷爷的善良、奶奶的慈祥、爸爸的严厉、妈妈的唠叨,家里的喜事、趣事、变化、烦恼,以及衣食住行、家务劳动等都是孩子们作文生动的素材。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关爱家庭,大胆地观察、参与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喜怒哀乐。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随着季节的更替偷偷换了衣衫,观察一下它们的各种姿态,欣赏一下它们轻轻摇曳的身影;妈妈给奶奶买了新衣服,奶奶人前责怪妈妈乱花钱,事后却躲在房间里在镜子前面左顾右盼;得了100分回去,爷爷奶奶喜笑颜开,爸爸却瞪着眼睛叫我别嘚瑟……这是多么鲜活的作文素材呀!这些生活片断滋养着他们纯真敞亮的心灵,也使学生们的作文具有生命的情怀。作文只有走进生活,才会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才会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学生们写的《我帮爸爸拔白发》、《爸爸戒酒“三部曲”》、《小鸡宝宝》、《藏酒记》、《奶奶,奶奶,您别哭!》等作品,在校内外报刊上崭露头角。正因为有了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他们笔下的文字才那样真挚感人。家庭中的习作“能源”数不胜数:“第一次”系列、“体验”系列、“真爱”系列……无一不是生活,无一不能写出好文章。

三、多彩的社会生活——习作的大舞台

如果说家庭生活是涓涓细流的话,那社会生活就是汪洋大海,足以成为学生泼文弄墨的大舞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社会生活善恶美丑,无所不有。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就会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多种营养。广阔的生活天地,像街市见闻、人间真情、环保故事等,一人一事都是学生习作新鲜充实的素材。让学生们走向街头巷尾,摸一摸修鞋、修车师傅手上的老茧;看一看马路上清洁工黢黑的肤色、干裂的嘴唇、蓬乱的头发;学一学交警叔叔头顶烈日,指挥交通。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有了另一种感悟,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皆成文章。通过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参加公益劳动、游览公园、热点新闻我来说等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引导学生积累了素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经常建议学生们走出去看一看,踏遍祖国河山,阅尽人间百态,开阔视野,增加阅历。社会是生活的大舞台,社会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生活处处皆文章。只有让作文教学与生活接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富有真情实感,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让学生融入家庭,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最后再回归课堂,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够在生活这片沃土上撒下希望的种子,并生根、发芽、成长,最终迎来收获的明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愉快教学给学生一个自主天地 篇12

1. 在快乐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 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而不失幽默, 生动而不失严谨。例如, 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 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你们看, 我们的展销会吸引了这么多的客商。那么, 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厂长、经理或者是推销员, 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 大家有信心吗?”“有”学生大声回答。如此一来, 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了把自己公司的玻璃推销出去”, 同学们有的认真地阅读课文, 有的在设计解说词, 有的相互交流……一堂课下来, 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中, 轻松地把知识装进了自己的大脑。

2. 电化教学,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电化教学是颇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把书本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于学生眼前, 使其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这既可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教学《狼和小羊》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 当播放到狼即将扑向小羊时定像, 引导想象, 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 思维的闸门“哗”的打开, 很快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就在学生的脑海里诞生了……课堂上,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想象的结尾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笔者又相机点评、总结, 并鼓励学生作更大胆想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自信, 都能积极主动参与, 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课堂变赛场, 快乐促成长。

“快乐的课堂, 是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新教材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需要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渴望在快乐中享受知识的乐趣。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语文学科为载体, 积极开展朗读、演讲、讲故事、作文片段描写等比赛活动。如在讲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时, 笔者简单的几句开场白:“早说好了要举行一次朗读擂台赛, 今天我们就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为主题, 来一次竞赛吧!”“朱自清是一个富有才情的作家和学者, 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感受岁月的脚步。”笔者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准备参加朗读比赛。课上, 学生兴致很高, 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都想挑战擂主。学生们朗诵得很投入, 教室里掌声此起彼伏, 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一堂如诗的课, 把学生带进朱自清轻灵的世界里, 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着知识的乐趣。

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课, 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更激起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他们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更加“爱学”、“乐学”, 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形成。

4. 巧布实践作业, 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学习乐园。

多年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的课堂作业多“以书为本”、“以师为本”, 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了学习效率。语文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加强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的作业逐步走向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 追求作业的内容美、形式美和个性美的统一。那么, 学生一定会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一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中, 笔者布置了学生跟大人上街认读商店名称、广告牌、警示语等作业;在学习了诗歌以后, 布置了“诗配画”, “诗配乐”的作业, 并举行了“赛诗会”活动;还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强的作业, 如家务劳动中的“我帮妈妈烧菜”、“今天我当家”, 社会调查中的“我给广告挑个刺”、“我给环保提建议”等。

“事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巧布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让孩子走出语文课本, 走向生活的舞台, 才能使学生“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

上一篇:品质部的质量管理体系下一篇:党课高级班复习资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