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语教学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蒙语教学

蒙语教学 篇1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内蒙古的旧蒙古文和新疆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蒙古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内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电话号码、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大洲,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蒙古文字母表

蒙古语会话 第一编

汉字注音部分

第一章

问候、认识、致谢、道歉、天气、道别、打电话等

第二编 打电话,数字等

第三编

在饭店、民族用品店、书店等

第四编

学校、职业、爱好、文化等

第五编

蒙古族风俗、礼节

第六编

蒙语教学 篇2

一、蒙语文的复式教学现状与分析

复式教学, 是指将两个或者更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一块, 教师进行统一讲解的授课形式。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先对一个班级进行讲解, 另一个或者是另几个班级进行自动的学习或者是自动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就这样轮流交替进行。

而我们现阶段的蒙语文复式教学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缺少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我们应该了解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 是第一线的组织策划者, 只有朝气蓬勃的教师才能教出朝气蓬勃的学生,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却出现严重老龄化的现象, 知识陈旧, 管理方法老化。随着就业趋势的转变, 虽然有部分青年教师加入蒙语文的队伍中来, 但恶劣的生活环境始终留不住他们的心, 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在一年左右就调离, 即使在短短的一年中也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不能安心工作。因此, 我们的蒙语文教育始终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其次, 培训实效不佳。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西部教师进行复式教学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专家的讲解心领神会, 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由于西部长期处于教师人数少、负担重的超负荷工作中, 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 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复式教学是内蒙古地区学校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部分领导对其缺乏了解, 认为复式教学已经过时, 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复式教学在西部地区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 群众对复式教学缺乏信任。在广大的西部, 以上多种原因导致群众对复式教学缺乏信任。他们对孩子读书漠不关心, 认为“学好学坏, 只要认识自己就行”, 从而出现家校难以沟通、学生学习懒散等不良现象。

除此之外, 蒙古语文课外读物数量缺乏且种类单一。从问卷统计数据可知, 大部分蒙古族学生对阅读课外蒙文书籍抱有浓厚兴趣, 而阅读范围仅仅局限于本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地理环境等方面内容, 如《成吉思汗传》《江格尔长调》《东归英雄传》《渥巴锡传》《走进巴音布鲁克》《娜克亚》“马头琴”“托布秀尔”等。

造成学生母语文阅读范围较窄的主要原因为:第一, 据教师和家长反映, 现在市面上蒙文出版物本身较少。第二, 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蒙文阅读材料也很少。学校征订的图书资料基本上都是汉文资料, 蒙文资料很少。第三, 由于汉语课采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 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较多, 阅读量较大, 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蒙文材料。这些因素限制了本地区学生的母语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蒙语文复式教学对策

(1) 各级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重视蒙古语文教学, 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蒙古语文教学质量, 把“民汉兼通”作为“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让老百姓满意。

(2) 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充分理解、体谅少数民族同胞保留和传承母语文的迫切愿望。这种愿望在全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功能凸显的大背景之下, 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接受何种语言教育时难以抉择。既不愿自己的母语文弱化、消亡, 又担心掌握不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不利。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这种心情, 在教学模式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3) 在教学模式设置上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不能“一刀切”。“一刀切”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和民族语均未很好掌握, 两种语言能力都比较弱。近几年, 这种现象不断出现在各大高校, 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 在教学模式的设置上应多元化和自主化, 让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汉语环境、家庭语言环境以及学校双语师资水平等因素, 因地制宜地设置教学模式。

摘要:为了提高文化教育质量, 均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 不少蒙语学校实施汉语授课加授蒙语课的复式教学, 语言障碍造成了学生普遍学不好蒙语文的尴尬局面。本文将分析小学蒙语文复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谈蒙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3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围绕结构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新一代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由于人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在可能性,要提高人的素质,就要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可见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教师的工作指南。作为一名蒙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搞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确保德育位置

思想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思想道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是灵魂,居于首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是由多种渠道形成的。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因为蒙语中含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应把知识传授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通过蒙语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守法、讲效率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信念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授人以渔”

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主要依靠教学工作。所以,课堂教学是开启学生潜能的主战场,教师要在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说要授人以渔。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见教师授人以渔关系学生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人以渔,首先必须树立主体教育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重视双基教学,培养学生一系列掌握知识的能力,届时还应加强学法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学法意识的培养和应用学法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强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单词的过程中首先面向全体学生,既讲单词的音义又讲单词的拼写来历,这样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就不那么神秘了,于是兴趣就随之而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它,大范围提高教学质量就不再是一件望不可及的事了。可见“授人以渔”是值得应用推广的教学方式,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益,促迸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开发学生的潜能,不可忽视身心健康

每位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保证蒙语教学素质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通过科学方法的指导得来的,绝不能靠汗水加泪水,灯光加星光,以牺牲自己的青春为代价而获得;其次是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深刻而含蓄的情感交流客易使学生感染,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境地,那些“警察式”的教师若一味地信奉棍棒和拳头,纵然可以获得一些成绩,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得不偿失。

二、进行听说写训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蒙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注重精读,注重语法,轻视听说。事实上,蒙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使用最广泛最简易的方式是交谈,即听和说。从语言学习本身来讲,听说读写互为联系无法分割。语言是有声的,学习语言总是要先听,听清了,听懂了才能进一步学习说,说得熟练,才能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可以这样说,没有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培养语感、增强交际能力是不可能的,其作法如下:

(一)钻研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清楚地掌握教材的特点和指导思想,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明确教材听说读写的层次,只有对教材的内容深入钻研,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悉心研究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教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蒙语的基本结构,获得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编写一些有助于开展交流活动的句子、会话,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

(二)合理利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加强对不同类型和结构课的认识,对不同的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上对话课时可以用复习归纳知识呈现新知识,操练、练习巩固运用以听说为主的方法。上阅读课时,可以用背景介绍,快读、慢读、默读、朗读巩固等以阅读为主的方法。在教学中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因为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很低,由于不会学而“不爱学或厌学”要学有所成必须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

三、实施电化教学是蒙语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

电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蒙语教学中,会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电化学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实践量,增加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真正地实现“精讲精练”确保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益。

蒙嘎力蒙语启蒙社团 篇4

社团名称:《蒙嘎力启蒙》 设计教师: 陈香兰 适用年级:二至四年级 课时:每周一节

一、社团简介:

在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还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内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法。

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电话号码、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大洲,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

一句蒙古语,您脑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二、活动目标:

语言是一门艺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使蒙语启蒙社团的同学们感受蒙语的趣味和内涵。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自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实施措施

(1)、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

在蒙语启蒙教学中,我们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理解孩子的思想,采用人性化的教学,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

(2)、明确熟能生巧的道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谓熟能生巧,而学习编织更是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学另一门语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要拔苗苗助长。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信心倍增。

四、课程内容

1、学会说简单的问候语。

2、学会认识,道别等对话。

3、练习前两节内容

4、学会说致谢语。

5、学会致谢,道歉等对话。

6、练习前两节内容。

7、学会说天气用语。

8、学会打电话,数字日常用语等。

9、练习前两节内容。

10、会说简单的日常对话。

11、简单的出行交通工具怎么说。

12、知道蒙古族的一些风俗和礼节。

13、学会一首蒙语歌。

五、课程实施

1、方法:视频欣赏,教师示范、辅导,学生练习。

2、组织形式:分小组学习,教师指导,同组互助。

3、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

4、场地:

5、设备:ppt 黑板

6、班级规模:20人

六、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1)过程评价

 上课实施点名制度,不能无故缺席、旷课,有事必须提前向指导老师请假。

小学蒙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篇5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艺术性

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问题的“引导”艺术。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像扔入湖中的一颗“石子”, 通过提出新颖、奇特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 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中, 有助于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 如:“如果给你们三根火柴, 你最想看到什么?”“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小女孩, 你会用这三根火柴做什么?”通过简单的提问, 将学生引入课文, 使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与思考。

2.仔细研读教材, 提高问题的“价值”艺术。

对于小学蒙语文课堂提问, 其不仅要紧紧扣住教学的目的, 还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 要仔细研读教材, 通过精心的准备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提问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广大蒙语文教师可以参考一些阅读类习题的问题技巧, 当做课堂教学活动的预热与练习。例如:在教学蒙语文课文时, 老师应抓住主要段落的重点句子进行探索、分析, 设计价值性比较高的问题, 如:“文章中的‘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文中‘我’突然明白了什么事情? ”“文中的‘碰壁’是真的撞到了墙壁吗?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 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 使学生明白课文的真正含义, 达到直入课文重点的目的。

3.掌握循循善诱的技巧, 提高问题的“追问”艺术。

依靠一个问题的力量无法达到理想的引导作用, 但是如果通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问题, 为学生构建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知识体系, 就能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在教学诗歌的学习时, 对于“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用法的赏析,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讲解。问题一:“‘绿’通常用来形容什么? ”问题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什么意思? ”问题三:“这里的‘绿’和我们平时所使用的‘绿’有什么不同? ”问题四:“‘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春风又到江南岸’哪一个好? 为什么? ”通过简单的“追问”,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 明晰“绿”由形容词“绿”变成使动动词, 更好地将色彩进行动态化描写, 使人们产生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而达到逐步深入理解诗文的目的。

二、提出问题的手段要有艺术性

1.抓准时机。

提问的时机性很重要, 如果及时抓住小学蒙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信息反馈并提出问题, 那么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蒙语文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因此, 抓准提问的时机能够提高学生在认知教材知识、理解教材重难点把握程度。例如:在课堂的开始提出问题, 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 提出问题能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已经遇到困难, 生硬地提出问题就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模式,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抓住对象。

课堂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 但是学生因为能力差异、心智差异、兴趣差异等个性特点的不同, 在蒙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例如: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 通过提问能够达到检验学习效果的作用, 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 提问是查漏补缺的一种良好方式, 那么对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来说, 过于复杂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混乱, 因此为了提高提问手段的艺术性, 必须抓住提问对象的特点,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抓稳方式。

提问方式有很多, 对于不同的提问方式, 老师要准确把握提问时的语气、态度, 要对回答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 对回答偏离课堂知识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 蒙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很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

三、结语

作为小学蒙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推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 课堂提问将影响整节课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广大小学蒙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精心研读教材并补充背景知识, 使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才提出来的, 只有这样, 才能提出更多具有实效并灵活、多变的问题, 使小学蒙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成龙.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J].中学语文, 2011 (06) .

[2]吴亚兵.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03) .

[3]唐海峰.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 2011 (04) .

蒙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阅读;地位;作用;思维;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75-01

小学阅读教学是蒙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蒙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蒙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蒙语文教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但在我们的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蒙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蒙语口语交际能力 篇7

关键词:蒙古族 语言文字 口语交际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29-01

只有加强对学生蒙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发展和延续民族语言文字。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1 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蒙古语文是一种特殊的民族语言,对于蒙汉杂居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蒙古语文困难很大,由于蒙古族人口相对的比汉族人口少,又因通用汉语,蒙古族话基本失传。虽然很多民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设置了本民族语言的课程,但是,没有了语言环境,学生没有说蒙古语的需要,没有说蒙古语的对象,更没有说蒙古语的意识,学生所学到的蒙古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应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同时运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搜集及整理关于民族起源的地理、历史、风俗文化发展及色彩鲜明逼真的图画,旋律优美动人的歌舞等素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给学生学习自己民族语言奠定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坚定他们学习蒙古族语言的信心和决心,从内心里想学蒙古语,想说蒙古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供个性展示舞台,激发参与热情

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好问,乐于展示自己。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儿童的这一特点,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让学生的潜能在自由发展中得到良好的发挥。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每一堂课前,可以让学生们轮流到讲台上练习说口语,每天的内容不同,为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去问,去练,去说,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及时的采取鼓励和奖励的方法,激励他们大胆去听,大胆去说。如:在每一节课如果学生听懂了老师说得课堂用语就及时表扬;如果用口语回答了问题就奖励小红花或者小红旗;如果在课下同学之间用口语交流就奖励卡通图几等,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自身能力,做到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没想到的,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拓展他们的想象力也创造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使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3 运用多媒体,引发学生说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也为蒙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便利。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加生动,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和课型特点,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使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提高课堂训练效果。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制作一幅美丽的春天到来之际的情景,让学生从这一情景中感受春天及春天的美丽,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春天到了花草树木、高山河流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 有效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次两次、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需要我们长期地坚持,时刻的训练。因此,在平时的各种教学内容中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训练。如,在教学《星期几》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今天星期几?明天星期几?后天呢?昨天呢?”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灵活的掌握字词,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口语会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最好的平台。如,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早晨起床都做什么,晚上回家都做什么,尽量都用蒙语去说,学生感觉很新鲜,积极性也很好。

5 以身作则,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否则有货无几,又坐吃山空时教不出知识丰富的学生来的,又何能以情感人呢?知识是能力的来源,只有教师的知识成了涓涓细流,学生才会不断的得到灌溉,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研究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材,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另外,作为教师自身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博览群书,给自己充电。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舞台,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只要我们教师在思想上梳理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和意识,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创造性地让学生说,练,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为着孩子着想,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寓教于乐,把培养学生的口语意识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把我们民族的语言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魏威.蒙古族小学生汉语语法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探寻蒙语文课堂拓展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蒙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整合资源 探究迁移 有效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34-0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各地的中考试卷作为指挥棒也日趋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层面上出现了喜人的新现象: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许多教师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开发和利用蒙语文课程资源。蒙语文教学呈现出本身应有的无限生机。

基于对蒙语文新课程实践的一些感悟,笔者认为蒙语文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下面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探索,就蒙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蒙语文课堂拓展延伸应遵循的原则

1、文本原则

蒙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蒙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蒙语文的本体,遵循蒙语文阅读的本色,拓展延伸必须从文本出发,立足文本是拓展延伸的基本前提。有的教师由于对拓展的片面理解,上课时追求形式,刚打开课本就草草收场,文本解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生未曾领略文本,甘苦未知,就大谈课外、阔论感受。这种游离于文本、任意生成的课堂教学,势必导致“教育引导价值”的缺失,造成文本教学资源的浪费。

2、目标原则

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一堂好课,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展开。“多目标导致无目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目标的定向,就没有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教学的流向。课堂的拓展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拓展延伸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应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尤其是有些教师的拓展淡化了“语言”,过分强调了蒙语文的人文性而丢失了工具性,只顾“道”而丢掉“文”,忽视了对语言的咀嚼品味,课文解读笼笼统统、粗枝大叶,钝化了学生语言的“触角”,人文熏陶也成了空中楼阁。

3、经验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超越文本,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主张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拓展延伸。

4、个性原则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所有的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意义并不内在于文本,它存在于文本和读者的交互作用之中。读者是由文本创造的,同时文本是由读者写就的,读者和文本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要回归生活、突破文本的限制,其内在要求就是应当尊重学生基于生活的多元感受和多元理解,因此教学中合理的拓展延伸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崇尚现代媒体手段的运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阅读,出示大量精美的图片堆砌美景,更有甚者借助现代媒体把一篇优美的散文或小说变成了风景照片或电影在课堂上展示一遍,把一篇课文的结构脉络全部用课件做出来展示得清清楚楚,这与文学阅读倡导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背道而驰的。

5、预设和动态生成兼容原则

拓展延伸作为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环,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可以出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并非每堂课均须有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它的灵动性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过程中的学习反馈情况,及时改变教学前的预设,选择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拓展。

二、蒙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途径

1、导入性拓展:

每节课的导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文气氛,更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的拓展来丰富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蒙语文知识。有的课文可联系课文内容作知识上的拓展。通过这样的导语,学生不仅能进入一种情感的氛围,而且会得到语言美感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2、整体性拓展

即在文本初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主体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和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阅读,从而使他们深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表达自己阅读文章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聪明才智和能力特长。

3、探究性拓展

即引导学生就课文本身的语言、情景、立意、写法等,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阅读,从而使他们深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表达自己阅读文章的独特感受。

4、迁移性拓展

迁移性拓展一般是指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叶老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因而蒙语文课要就课文教蒙语文,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迁移拓展,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蒙语文材料。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矢志不移地追求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拓展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素养。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精雕细刻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素养,践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宗旨,努力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揉”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新课程蒙语文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施良方.学习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春成.蒙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蒙语文出版社

[4]方智范,赵志伟主编.走进课堂——初中蒙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蒙语教学 篇9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蒙语的词缀法,根据IUPAC规则,结合蒙语的语法规律,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合理地命名问题。同时对以往在化学物质蒙文命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词缀法化学物质蒙文名称规范化

以词根和词缀相结合创造新词的方法,在蒙语的语法中叫做词缀法。这是蒙语的最基本的构词法之一。在这一点上,蒙语和世界上其他许多拼音语言文字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用此法成功地解决了创造新词和命名术语的问题。蒙语在创造新词方面有着很强的优越性。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带来了许多新概念和新名词,而对这些新概念进行科学、有效地命名,便成了语言学研究和各专业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从现行化学物质蒙文名称看,由于只用机械地翻译汉文名称的方法,而没有充分发挥蒙语的词缀法这一优越性,造出了很多不科学、不规范的名称。蒙语和汉语在构词法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在命名术语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90号元素"Th",其蒙文名称为[tri][tri]为国际音标标记的蒙文词,下同。,并且其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名称为"Thorium",俄文名称为"Торий",日文名称为"トリゥム"等,其发音都是一致的,而其汉文名称却为"钍"(音tǔ)见《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4期第9页。(但这也是发挥了汉文象形文字的极大优越性)。所以,对化学物质进行蒙文命名,不应采取直接从汉文名称翻译的方法,而应依据IUPAC命名法(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物质命名法)和蒙语的语法特征。

一、词缀法及化学物质蒙文名称中存在的问题

蒙语词缀法的根本特点就是将概念蕴涵在词缀里,每一种不同的词缀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涵义或概念。例如,词缀[-an]代表着饱和链烃这一类化学物质。如果某物质是只含一个碳原子的饱和链烃,则其名称由词根[mεt-]和词缀[-an]结合而成,即[mεtan]([mεt]代表饱和烃中含有1个碳原子)。这一构词法虽然在其他音节语言也都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种语言自身的不同特点和构词法要求,它们以及蒙语之间也不尽相同。例如,蒙语用词缀法造新词时,一般用后缀,不用前缀;而英语用词缀法造新词时,后缀和前缀都可以用。按照所形成的新词的词性,蒙语将词缀(或后缀)分为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和形容词词缀等许多种类。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形成名词的词缀。

蒙语的词缀法不仅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科学性和规律性,而且所创造的新词也非常简明、准确和规范。因而,我们不仅要在社会语言中广泛应用它,还要在科技术语的命名当中积极使用它。但是,当前在化学物质的蒙文命名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蒙语词缀法的功能,存在着为了满足暂时的急需和使用的方便,从汉文名称机械翻译而造成许多违背蒙语的语法规律和术语学基本要求的问题。就化学物质蒙文名称中存在的问题而言,与词缀法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化学物质的名称,由于从汉文名称直接翻译时担心丢失概念信息或涵义,增加了多余的修饰词后,变得又长又不科学。例如表1。

表里"现行蒙文名称"中的[alkan]、[alkεn]和[alkin]部分是依据IUPAC命名法音译的,分别表示烷烃、烯烃和炔烃的三类化学物质名称,其中[alk-]部分代表"烃"(具体物质),[-an]、[-εn]和[-in]部分分别代表"烷"、"烯"和"炔",结合后得到完整的具体物质名称。而这三个名称中的[ngrgi]部分是代表汉文名称中"烃"的类名。可见,由于怕丢失概念或涵义,这三种烃的完整的名称[alkan][alkin]和[alkin]后加了一个修饰词[ngrgi](类名)后,所形成的名称不符合蒙语的语法规律和科技术语命名的"简明性"原则,使名称变得又长而又不科学。

2有些化学物质的名称,由于运用组词法命名,在物质的分类上变得又混乱又模糊。例如表2。

这些化学物质的"现行蒙文名称"是由两种不同的名词组合而成的。这些名称由于机械依照汉文名称的组词方法,所组成的三种具体物质名称中混用其类名[alkl]、[aldgid]和[ktn],在物质分类上造成层次穿越的逻辑错误。如果,依据IUPAC命名法命名,这些化学物质的名称则为[tanl]、[mtanal]和[prpann]。这样不仅使这些名称符合IUPAC命名法,而且用词缀[l]、[al]和[-n]可使这三种物质的类名规范化或概念化,充分发挥蒙语词缀法的优越性。

以上这些带有非常严重缺点的化学名词,已在蒙文化学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学校教育当中沿用了比较长的时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名词不足之处日益凸显,不能满足和适应蒙古民族教育和科技的持续发展。

二、词缀法在化学物质名称规范化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因此,化学科学必须对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化学物质进行准确地命名,并要求其名称不仅要体现相应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而且还要体现它所属物质的种类,即要以其分类为基础。

化学物质可根据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分为许多种类,同一类化学物质必然有相同或相似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因此,可根据这种相同或相似性,将同一类化学物质的名称用同一种词缀加以类化或规范化。例如表3。

表中"现行蒙文名称"存在着表2中所提到的错误,而"规范后的蒙文名称"是用后缀[l]将醇类进行规范(或类化)后所得到的。通过蒙语的词缀法,将分别代表醇类不同具体物质(甲醇、乙醇、丙醇和1-丁醇)母体的词根[mεtan-]、[tan-]、[prpan-]和1[btan-]与代表其种类的后缀[-l]组合成符合IUPAC命名法和蒙语语法规律的系统的名称([mεtanl]、[tanl]、[prpanl]和1[btanl]。这样形成的名称能在词缀里蕴涵着类的概念,因此也能体现相应化学物质的种类,以及组成、结构和性质。例如,名称[mεtanl]、[tanl]、[prpanl]和1[btanl]中都含有表示"醇类"(R-OH)的词缀[l],所以从这些名称可以直接看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同一种组成"-OH",结构均为烃基与-OH单键相连接,具有醇类的性质等涵义。而且,根据这些名称,或主要是依据其中词缀的不同,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加以区分开来。例如表4。

从表4中三种化学物质的"规范后的蒙文名称"看,虽然它们母体的名称相同,但由于分别含有代表醇类(R-OH)、醛类(R-CHO)和酮类(R-CO-R)的词缀[l]、[-al]和[-n],可以直接看出它们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即醇类、醛类和酮类)。

综上所述,对化学物质进行命名,可依据其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其分类作为基础,将同一类化学物质的名称用同一种词缀(或后缀)加以规范化或类化。这样,用词缀法形成的化学物质的蒙文名称,不仅符合蒙语的语法规律和化学科学研究的要求,而且还能体现IUPAC命名法的原则,使化学物质蒙文名称得以与国际接轨。

三、几种化学物质蒙文名称规范化常用词缀

根据IUPAC命名法,结合蒙语的语法规律,按照化学物质名称的特点,可以用以下几种词缀将相应化学物质的蒙文名称进行规范。见表5。

这里介绍的几种词缀(或后缀)在蒙语中是从未用过的,但在化学物质的命名中是国际通用的。因此,将这些词缀引用到化学物

质的蒙文命名中,不仅对化学物质蒙文名称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蒙古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简讯 ·

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技术委员会(ISO/TC37)国际会议于2002年8月19~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南非、英国、瑞典、挪威、法国、爱尔兰、立陶宛、奥地利、韩国、芬兰、哥伦比亚等19个国家的近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分组讨论了以下内容: 第一分会(SC1)讨论和修订了ISO 704《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ISO 1087《术语工作词汇 第一部分:理论与应用》两项国际标准,并讨论了概念和术语的协调/术语学的协调及社会语言应用中的术语学等问题;第二分会(SC2)讨论和修订了ISO/DIS 12615《用于术语工作的书目及标示符》和ISO 1951《辞书编纂符号》两项国际标准及PW1 质量保证等问题; 第三分会(SC3)重点讨论了ISO 12620《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 数据类目》和ISO/DIS 16642《数据库管理》两项国际标准;第四分会(SC4)主要讨论了语言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上一篇:精选关爱学生心得体会下一篇:书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