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共9篇)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P2~3,P6~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根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在具体场景中初步感知对应的思想。

能力目标

1.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的模型。

2.在计数活动中,培养学会对个数进行多种形式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计数与表达

教学难点:

6~10的物体个数的计数。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我们的教室”主题情景图。

2.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教师讲台上以及教室周围的墙上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

(如:积木等)。

3.每个小组一张动物园的情景图。

学生方面

1.每位学生有10片双色片。

2.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将和你们一起在这个教室里学本领,长智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说说教室里的物品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

3.说说家庭的物品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举例),那么你家庭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

二、自主探究

(一)1~5的认识

1.认识“1”

(1)说说教室里的“1”

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品只有一件?

(2)用代替物表示“1”

师:教室里有一台电视机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

(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例)表示。

(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

师:一台电视机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

(6)讨论:“1”像什么?

教学:像根小棒。

(7)小结

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哪种方法来表示。

2.2~5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学具怎样表示?用数字又怎样表示?

(学生可动手操作)

(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

教学

像只鸭子2、2、2;

耳朵耳朵3、3、3;

像面小旗4、4、4;

秤钩秤钩5、5、5。

(6)小结

师:不管有几件物品,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学具表示,还可以用中国数词或阿拉伯数字“几”来表示。

(二)6~10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动物园”情景图中的信息。(天空中有6只小鸟,河里有7只小鸭,山上有8只小猴,两边有9棵大树,草地上有10个小朋友在跳绳)

2.每个小朋友挑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用学具表示它的数量。

3.小组交流。

4.以8只小猴为例,讨论:如何摆学具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它的数量?

小结:要充分运用“5”的作用。

5.学生用这种方法重新摆学具。

6.讨论:你喜欢的物品的个数还可以怎样表示?

7.小组交流:数字“6、7、8、9、10”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8.讨论:6、7、8、9、10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个哨子6、6、6;

像把镰刀7、7、7;

像个葫芦8、8、8;

6字倒写9,9,9;

1加0,10、10、10。

三、运用发展

1.游戏1:配对(书本P6~7第5题)

2.游戏2:你说我摆难不倒

(1)2个学生一组,一学生说具体物品,另一学生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2个学生一组,一学生摆学具或数字,另一学生举例说明它可表示的具体物品。

3.游戏3:找朋友(书本2~3页第1、2题)

(1)看一看,说一说(第1题)

师出示“我们的教室”上半图,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的小伙伴小胖、小丁丁他们的教室,他们教室里也有许多物品。请学生说说他们的教室里有些什么?

(2)连一连(第2题)

师出示“我们的教室”下半图,请学生将有关系的两样物品圈一圈,连一连。

4.游戏3: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对又快(书本P6~7第6题)

(要求:让学生独立观察出排列的规律,然后画下去。)

5.交流总结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2

关键词:语文教材,《宽容》,问题,修改建议

语文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材编制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宽容》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说明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一、问题

(一) 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该明确助读系统的概念, 重视助读系统的研究与编制。广义的助读系统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切知识、提示、图像等材料, 它包括预习提示、插图、知识短文、附录等。为了便于评析, 笔者采用狭义的助读系统概念, “指的是教材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切材料,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提示、注释、作者介绍, 等等”。[1]

《宽容》一文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二单元第8课, 其助读部分的预习提示在课文前并没有特别指出, 而在其单元导语“同学, 与美德为伴, 和文明同行, 会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本单元的课文将引领你一同去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感受微笑的神奇力量;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请你认真默读这些鲜活的故事, 注意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想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想想作者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你读懂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写者的意图, 即简单地让学生读懂这些美德故事并在思想上得到启发, 仅此而已。此外, 选文除去第28页上的插图外再没有其他的助读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则出现在教材最后的“词语表”部分, 在文章中并无任何注释。可见, 此书在助读系统上过于简单, 虽然助读系统简单明了利于教师的自主发挥, 但是过于简单则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选文系统。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选文要求:“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2]这一建议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选文的基本要求。对于《宽容》一文而言,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课文通俗易懂, 贴近学生生活, 适切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 笔者认为该文不适合选入教材, 其理由如下。

1.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看。

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基本均为陈述性知识, 且通俗易懂, 通篇语言平实, 但是缺乏语言特色, 并未达到“文质兼美”的要求, 对于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发展的策略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却很少涉及,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2. 从“过程和方法”维度看。

该文内容简单明了, 不需学生多元解读, 课后练习的设计单一,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法指导得甚少。

3.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看。

该文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宽容他人。仅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为例来教育学生, 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而选文应该富于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但是该文并不具备, 完全可以在道德教育课上给予学生思想教育,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好奇心, 对于学生思想意识提高的引导性不强。

(三) 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 也叫训练系统、作业系统, 也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体现语文教材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系统指的是语文教材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目标而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口头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和活动方案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 一般都包含着两条线索和四个系统。所谓两条线索, 一是知识的线索, 二是能力训练的线索。语文学科, 固然不是以系统讲授语文知识为主, 但它毕竟还是有自己必须讲授的知识, 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以及各种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等等。编制语文教科书, 不能不考虑这一条线索。而语文学科的根本宗旨, 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讲授必要的知识, 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 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 有一定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另一条线索, 即能力训练的线索”。[3]这一段论述所指的虽是中学语文教材的情况, 但其实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写, 而且需要实践练习。语文教材中的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此外, 选文仅是给学生呈现了文本, 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练习设计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可见, 练习设计在语文教材及教学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就《宽容》一文而言, 其练习部分仅以“学习小建议”的形式标注:“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 找出描写‘我’对新护士‘宽容’的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练习设计的特征:

1. 语言缺乏亲切感。如“初读、再读”等词语带有命令的色彩, 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任务, 而非循循善诱。

2. 问题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此问题再次重复了单元导语部分的部分内容。对于文章所叙述的小故事,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读懂, 所以设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显得多此一举,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出, 不必在文本中再次呈现。

3. 提问就事论事, 缺乏拓展延伸。

文章练习部分总共提出三个小问题, 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仅“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一问涉及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问题设计单调, 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均无涉及。

二、编写建议

(一) 选文需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选文是教材编写的关键环节, 选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文要经典, 经典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选文还要富有时代气息, 陈旧的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设计需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材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 而且应适当增加探究发现知识过程方面的内容;不仅应注重陈述性知识方面的内容, 而且应重视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设计, 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三) 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需精心设计, 多元文化相融, 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出发进行设计。

助读和练习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程度的高低。因此, 教材编写者要十分重视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阎力钦, 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88.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3

2.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4面小红旗,圆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4面小红旗)今天老师要把其中的1面小红旗奖给昨天写作业最认真的小红同学。

请小红上台领取小红旗。

师:根据刚才的情境,同学们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老师手上还剩几面小红旗? 二.探究新知 1.减法的认识。

老师课件演示“4个气球飞走1个”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两句?

生答:老师手上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 问:“飞走”还可以怎样说? 生:“飞走”还可以说“去掉”。

1 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问: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怎么知道的? 全班汇报交流。

生: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还剩3个。

师: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个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教师用手势配合“去掉”)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减法也有它的运算符号(教师介绍减号),那么这道算式怎样写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一共有4个气球,“4”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1个,“1”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即4-1=3。

问:这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一试? 读作:4减1等于3。

问:根据之前的演示说一说算式中的

4、

1、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用4-1=3表示呢?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显示:有5只小松鼠在一块儿玩耍,后来跑了3只。老师引导:你能根据课件显示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问:要求还有几只?用什么计算?为什么?怎么列式? 生说师板书:5-3 想一想: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不同算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学具,并让学生看着算式,边摆边说过程。 2.教材第27页“做一做”。

第1题: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算出得数。

2 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第2题:是借助操作进行计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照着例子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画线的。

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4

我个人认为:用数卡摆三位数并求差学生并不困难,上学期数学广场——加与减学生已学会构造三位数,而例2既让学生从多张数卡中选出六张,又要能得到差、最小差来摆算式,则是很困难的。本节课的侧重点应是理解差变大变小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例1时,就可以通过数卡的位值变化,让学生初步领会差变大变小的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得到差、最小差。在领会的基础上,然后学习例2,从多张数卡中选择,这样降低了难度,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流程图为学生造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新知,学会看流程图,初步会构造减法塔,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这一环节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塔的构造,理清思路,并为下一层次探究规律作铺垫

学生对造减法塔这个环节很感兴趣,因此学生掌握得很快。这一层次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这一环节也是难点所在,我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并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让学生学着归纳小结,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接着我将减法塔转化为单纯的竖式,并告诉学生“高斯数学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上课始,我先请学生们说说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塔,它们使用什么建造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今天的减法塔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探究的_。

其次,我请学生读懂减法塔的流程图,理清思路。我通过电脑示例,教师板书,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开始——选数字——数——最小数——求差——数字相同否——是(结束),不是(再来)。然后学生尝试练习,选择书上的任一题操作。通过操作,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易错的地方。如:第一次是挑选三个数中的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相减;第二次是挑选第一次差中三个数的数和最小数相减。

再次,学生通过自己操作,会发现规律。如:相减的差十位都是9;百位和个位相加等于9;造到最后一层塔的结果都是495,减法塔最多造5层等。我的三个班级情况各有不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进行深入探究。

最后,请学生总结。这堂课你有何收获,学生提及了减法塔的意义,减法塔的组成,相减查的规律等等。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不同程度地引导。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5

周次 8 课次 6 课时 一课时 班级

高一(3)班 课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

目的

1、感受作品中无私的母爱;

2、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力;

3、学会认识珍惜亲情。教学

要求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3、分析人物形象

4、把握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提问 作业

1、请回家用心地为母亲做一件事。

2、阅读小说《疯娘》,写一篇读后感。教学 后记

执教人:袁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曾几何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占据着相当的份量,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被人们所接受,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2)简单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迷信与对母亲的尊敬,美国安娜.贾维斯,为纪念其母亲,完成其母亲的心愿,石竹花等。

(3)抽问学生以往是如何过母亲节的?

三、整体感知课文。问题设计:

1、文章是怎样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的?请简要复述故事情节。明确:决定过节→制定计划→修改计划→游逛钓鱼→晚归盛宴

2、“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请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a、我们全家为报答母亲成年累月的操劳,是怎样准备过母亲节的? b、带母亲游逛的计划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为母亲着想吗? c、当车上只能坐5人时,我们都找了什么理由说自己留下不合适?你觉得这些理由成立吗? d、母亲为什么说今天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眼里含泪说明什么?

四、分析人物形象。a、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家人的美好愿望是让母亲在这一天多一点休息和快乐,但事实是母亲为了全家人过好这一节日反而更加辛苦地为家人操劳,文中我们看不见母亲的外貌,形象,却能够看到母亲身上的精神,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明确:勤劳节俭、不辞劳苦、以家人的快乐为最大的快乐。

b、在家人周密的安排背后,却是不停改变计划的结果,最终母亲在母亲节这天依旧忙碌、辛苦,我们看看事与愿违的背后,家人的选择说明了什么? 明确:自找借口,以求心安;自私、伪善。c、既然是最终是这样的结局,我为何还要把自己和家人的这种不断找寻借口的心理暴露在读者面前呢?

明确:愧怍,内疚,同时也与母爱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把握语言风格。

读完文章之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风格怎样?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的能力。2.熟记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求积。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熟练进行2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感悟阶段 1.创设练习情景

请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写出得数。2+2+2=()×()=()2+2+2+2+2+2=()×()=(12)2+2+2+2+2+2+2+2+2=()×()=()2.创设体验情景

说说12是怎么算的?有没有算起来更快的方法呢?

二、探究阶段

(一)理解2的乘法意义,获得2的乘法算式。1.出示媒体(今天我们继续和小白兔玩跳格子游戏)

(1)猜猜游戏规则并说说理由。(2格一跳,因为每2格换一种颜色)(2)以媒体演示,跳2格标一个数,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图上的练习。2.引导学生完成几个2和它的交换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个2、2个2是几?算式怎么列?还可以怎么列? 板书:1×2=2 2×1=2

2×2=4 2×2=4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3×2=6 2×3=6 4×2=8 2×4=8

5×2=10 2×5=10 6×2=12 2×6=12 7×2=14 2×7=14 8×2=16 2×8=16 9×2=18 2×9=18(2)仔细观察几个2的一组题目,你发现什么?

当学生发现乘号后面的因数都是2时,揭示课题:2的乘法。

当学生发现第一个因数每次增加1,积就增加2时,追问:为什么积增加2,而不增加3等?

(二)2的乘法口诀。1.编写口诀

(1)引导学生说出 1×2=2的口诀:一二得二。

2×2=4的口诀:二二得四。

(2)学生独立编写2的其余口诀。(3)校对并齐读口诀。2.记忆口诀

(1)再次出示感悟阶段的练习题,问:现在请你算3×2、6×2、9×2等于几?你会怎么算?(用口诀)

(2)乘法口诀重要吗?要不要背出来?(学生独立背口诀)(3)同桌互背、对口令、抽背。

(4)推算:6×2=?,一时想不出来,你可以怎么办?

三、内化阶段

1.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想想哪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2.说说你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6×2 2×1 8×2 3.完成数学书P25(5)的前两列。

(估计有学生对0×2=()、20=10×()感到有困难,可以组织学生质疑、讨论)4.有关2的乘法应用题。欢欢想请小朋友用今天学的本领帮它解决些问题,你们愿意吗? 实物出示:2个苹果放一盘,有4盘,欢欢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求一共有几个苹果,表示求4个2是多少?用“×”。(2)学生列式并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书P25(2、3、4)5.完成书P25(5)的最后一列。(1)独立完成。

(2)指名任选一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小结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7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2=

6+8=

7-3=

5+9=

10+7-8=

10+6=

2+9=

0+6=

12-6=

6+9-7=

8-9=

10-5=

8+8=

4+8=

17-10+5=

4+10=

7+7=

3-3=

13-3=

8+1+6=

二、填空。

1、写数。

()

()

()

2、找规律涂一涂。

●○●○●○○○○○○○○○○○○

○○●○○●○○●○○○○○○○○

3、找规律填数。

13174、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个一和()个十合起来是17。

20里面有()个十,7个十是()。

13这个数,十位上是(),个位上是()。

5、(1)如果小兔排第一,小马排第()。

(2)如果小乌龟排第一,小马排第()。

(3)从左边数起,把第2个小动物圈起来;把右边的3个小动物圈在一起。

6、在○里填上“>”“<”或“=”

11○20 9○13-5     6+7○207、估一估,每组两个算式中,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8+5□

10-7□

5+7□

10-8□

8、在14、3、9、10、16、7、0、19这些数中,比10大的数有(),比10小的数有()。

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时

()时

大约()时

三、统计。

数数右面的积木中:

长方体

正方体

()个

()个

()个

()个

四、看图列式计算。

1、2、□○□=□

□○□=□

五、解决实际问题。

1、草地上有8头大牛,6头小牛,一共有多少头牛?

□○□=□

2、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3个,小军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

3、小明拍了6下,小方拍的和小明同样多,两人一共拍了多少下?

□○□=□

4、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棵。

□○□=□

图中共有()个。

六、思维拓展。

1、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10,15,(),(),30;

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10的乘法”的形成过程,理解10的乘法含义,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推算能力。

2.熟练计算10的乘法,牢固掌握: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一个0。

3.学会计算“乘加”与“乘减”的式题。

4.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10的乘法意义,熟练进行10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10的乘法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基础

1.读读、写写

10+10+10+10+10=(),乘法算式是:

3个10也可以说()是()的()倍。

2.找规律填数5、10、()、20、()10、20、()、40、50、()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看数射线,填一填(看媒体)

(1)小兔子一次跳几格?

(2)几个几?跳到几?

(3)试一试:画弧线、写出几个几,填数。

2.摆牙签,说一说(看实物投影)

(1)10根一捆,摆1捆,可以说:1个10或10的1倍

1×10=10

10×1=10

……

师:一捆也不放,可以怎样表示?

(2)同桌试一试,说一说。

(3)填一填。

3.观察等式,议一议

(1)看一看:观察左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右边一列算式有这样的特点吗?

(2)比一比: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交换因数,结果相同。(读一读)

(3)想一想:一个数与10相乘,在算法上有什么特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10的乘法?

口答:12×10=?

4.练一练,算一算

卡片抢答:

4×10=

10×6=

2×10=

10×10=

0×10=

10×3=

7×10=

10×9

=

三、实践体验,自建模型

1.看图编题,算一算

(1)从图上你看到什么信息?编一道数学题?

可能有两种情况:

求一共有几支?

分颜色,求各种颜色的笔各有几支?

(2)渗透验证的思想:蓝笔+红笔+黄笔+绿笔=一共=10×10

2.独立解题

(1)加强审题指导:有什么已经知道的条件?求什么?读题。

(2)加强解题的格式指导:单位名称、答句。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先读再算。

(1)怎样计算:

8×10+7=()

8×10-7=()

读一读:8乘10再加7,8乘10再减7,也可以读:8个10多7,8个10少7。

(2)算一算

3.结合实际情况运用。

师: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老师编了一道题,谁会解?

二(3)班有四组学生,其中3组,每组10人,还有一组有8人,一共有几人?

列式:3×10+8=38(人)

答:一共有38人。

4.动脑筋:谁可以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算一算:

8×5=?,16×5=?

2×5,4×5,6×5,8×5,16×5

五、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篇9

1、我们学过的数级包括( )级、( )级、( )级,每一级都有( )个数位。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面积是70O,画线的数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万。

3、两千零八十亿零八百七十万写作( ),把它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

4、3和3之间填上( )个0才会是三千万零三。

5、把302041 31 300214 302410 20301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3分)

6、把下面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的精确到亿位或万位。

19 5001≈( )万 19 0999≈( )万

99 5000 0001≈( )亿 99 0999 9999≈( )亿

7、比最小的七位数小1的数是( )比最大的六位数大1的数是( )。

8、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过两点能画( )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

9、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就说这两条互相垂直。

10、4×17+4×8=□×(□+□),运用了乘法( )律。

二、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5分)

1、一条直线长15厘米。 ( )

2、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

3、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计数单位。 ( )

4、角的边越长,角的度数就越大。 ( )

5、大于90度的角就是钝角 ( )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观察15度的角,这个角是( )。

A、15度 B、75度 C、20度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3、下列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是( )。

A、4009000 B、40090000 C、40900000

4、在计算器上用来清除的键是( )。

A. ON B.OFF C.CE D.SET

5、三个数相乘,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乘,再同第二个数相乘,结果(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四、计算(37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0×27= 25×3×4= 500×60= 240×3=

30×6= 35×2×5= 12×30= 900÷30=

24×5= 19+12+38= 1000-667= 4×12=

2、估算。(4分)

986×52 ≈ 87×69 ≈ 996×51 ≈ 603×42 ≈

3、列竖式计算:(9分)

114×27= 406×25= 150×48=

4、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25×125×4×8 37×108-37×8 318×101

173+428+27 88×29+88 44×25

五、操作题。(6分)

1、画一个135度的角。 (2分)

2、过直线外一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和垂线。(4分)

A • L

六、解决问题。(20分)

1、阳光超市新进205捆手套,每捆6副,每副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全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3、小明平均每分打120个字,打了30分钟,他能打完3000字吗?

4、一列火车长75米,每秒行驶24米,30秒通过一条隧道,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上一篇:2024教师学习心得下一篇:对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