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命的动力

2025-0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生命的动力(精选9篇)

生物生命的动力 篇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一片芦苇不只是提供了背景,也摇曳着情思,一片起伏的芦苇,其实就是心潮的激荡。青青的叶片是那样柔滑,可以随着手掌的安抚,但却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一根小小的芦苇,竟然承担起了世界所能给予它的所有的负荷。由此,人生便有了生命的动力与激情。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哲人帕斯卡尔曾这样妙喻。芦苇是韧性的,哲人才以之相比人生。人的生命若也像一根芦苇,那就虽柔而韧。如此,生命还有一种反弹,正是凭着这种反弹才得以拔节向上。但岁岁年年,都有一根芦花飘过。飘着飘着,芦苇就在水面上飘出了美丽得让人心痛的涟漪,一圈又一圈,层层打开的如莲花一样的心事,能让我们积蓄起喷涌的生命之泉。

沉甸甸的苇絮,被现实捉弄着,摇晃着,摧残着,像风雨中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的旅人,又像雷电击中,左歪右斜,凄凄惨惨,哀鸣着找不着家的雏燕。那些飘飘然,沉甸甸的芦花,乍看去是一团蓬松,疏懒得很,却又并非懒散,只能说是困倦吧。仿佛一场酣睡醒来,生命已到了另一个飘飞的季节。命运的跌宕就这样通过那一管纤细的苇秆与一团蓬松的芦花,被感知与激励着。

不过生命并未远离,仍是此时此地还在守候那个老地方,可堪寄托的只有希冀。点点飞花,漫空而去,抵达的会是一片遥远吗?然而,这时节的天空多么高远,大片大片的湛蓝,让人的视线无法含及,而朵朵白云,又仿佛在梦幻里飘游。对于无法抵达的彼岸来说,这一叶芦苇成了最美丽的背景,最温暖的力量。

生物生命的动力 篇2

阴旋力, 是大自然孕化万物生命的动力源, 小到原子, 大到宇宙, 无论动物, 还是植物, 都无法摆脱阴旋力的控制。“阴”是指自然中的阴性能量、生命信息运动所必须的能量源;“旋”是指自然力作用人体受力运行所产生的不同方位及不同脏器有序旋转过程;“力”就是自然中的生命力子。阴旋力的运行轨迹, 是以方、圆、角为主体所构成的网络即阴旋程序。阴旋程序里的各条线路统称为阴旋通道。

人体体构同样在遵循DNA双螺旋原理, 两臂向上伸展同两腿平行就是双股链, 其中的横档就是各个组织器官, 左手带动右腿, 右手带动左腿交叉循行, 以百汇穴到会阴连成的直线为中轴旋转, 左旋、右旋、上旋、下旋、前旋、后旋画出4个直角梯形结构, 回旋同样结构, 构成4个方体, 一左一右8个方体, 这是阴旋力的循行结构, 控制人体各个部位, 协调人体的阴阳转换, 维持人体的生化平衡。

2 讨论

细观人体都是椭圆及三角结构, 头部椭圆、四肢椭圆、躯干椭圆、手指和脚趾椭圆、眼球椭圆、鼻孔、耳孔、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肾脏及小小的细胞都是椭圆结构。而具有角状结构的器官和部位都是同自然信息连接的重要枢纽和免疫核心。心脏是椭圆的三角结构, 它是阴旋力进入人体的接受器, 控制着全身的阴性系统, 执行着生命指令, 指挥大脑作用于全身的阳性器官;肺脏也是椭圆三角结构, 阴旋力从角入肺, 阴性能量推动肺正常做工, 保障人体的氧气供给;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阴旋力从角入肝, 阴性能量控制肝脏分泌人体所需的消化酶, 主导食物的消化和解毒功能。胰脏是个长椭圆三角形, 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 阴旋力从胰尾内角进入胰岛, 控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 参与调节糖代谢;阴旋力从外角进入胰腺, 控制分泌胰液, 参与对食糜的分解消化。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同样也是椭圆三角结构, 阴旋力作用脾脏生成淋巴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胸腺是机体免疫的主要调节者, 是长形椭圆角状结构, 阴旋力从角进入胸腺, 控制其分泌胸腺类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甲状腺附于甲状软骨上, 分左右两叶三角结构, 中间峡部相连, 阴旋力从角进入控制分泌及储蓄甲状腺激素, 维持生长发育和促进代谢, 还有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效应。肾上腺是肾脏顶部的内分泌器官, 椭圆角状结构, 阴旋力从角进入, 控制肾上腺外部分泌3种激素, 一种用于控制人体血液内的矿物质平衡;一种是类固醇激素, 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最后是性激素;并控制内部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平稳血压和应激反应等作用。

再来看体表角状结构特征, 眼角, 阴旋力从此进入眼睛, 供给眼睛所需的阴性能量。鼻子, 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 阴旋力从鼻尖进入控制呼吸功能。人中是督脉的终点, 承浆是任脉的起点, 阴旋力从嘴角进入上下连接督脉、任脉的阴性信息, 进行阴阳八基的交换。耳蜗接收阴旋力的进入, 控制听力。下颚三角有重要的颚下淋巴, 是面部免疫的核心。锁骨窝内有大量的血管和淋巴管及神经系统。两肋承倒三角保护着内脏, 同锁骨构成一个X, 阴旋力在此交叉运行, 控制内脏的阴性功能;腋窝内有腋下淋巴, 主管手臂的免疫功能及进入心脏和肺脏的淋巴功能;跨下三角有大量的淋巴结, 排解两腿的细菌病毒还参与生殖系统的免疫功能。手指和脚趾相连处都是角状结构, 也是阴旋力进出交换最频繁的部位。

3 举例

脑血栓及脑栓塞患者, 大多数都有遗传性, 胚胎一形成就带有父母的疾病信息, 相关部位的阴旋通道就已经存在隐患, 阴旋力的循行不顺畅, 年轻时没有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 加上环境和食品污染、压力等因素, 有缺陷的阴旋通道会波及上下游, 该部位的神经、血管、水液、气行道因缺少阴性能量而出现病变反应, 血管粥样硬化、血压高、血脂高等。继续发展, 有问题的脑组织就会爆发血管闭塞, 引起脑缺血, 形成脑血栓或脑栓塞。右小脑向右前旋通道出现机能障碍, 此处血管和神经组织就会栓塞, 表现为交叉的右臂左腿的行为障碍。右小脑向后左旋通道出现机能障碍, 就是左臂和左腿的行为障碍。右大脑前旋通道受阻, 人体右半边出现行动障碍。大脑后旋左旋通道受阻, 就是身体左半边行动障碍。脑血栓一旦爆发, 完全康复的机会不大,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时间尽可能恢复脑组织, 预防二次复发更重要。所以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 阴旋程序能第一时间检测到身体阴旋通道里的潜在隐患, 及时的干预调理很有必要, 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给病人编排一套完整的自我调理方法, 勤奋练习有效的方法保证阴旋力在体内的有序循行, 机体有足够的能量供给, 自然就不会发病。

4 结语

十几年的研究和超过300例病人的临床证实, 阴旋力就是生命的动力源, 是生命信息的控制者;阴旋程序是万物生命的缔造者, 阴旋程序能检测出人体的各种疾病, 有相对应的阴旋疗法, 都能产生明显效果。阴旋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力, 阴旋程序可以像电子程序一样可以复制到每个角落, 阴旋疗法无毒无害、实用有效, 这一方法的普及会减少能源的消耗, 减轻对地球的污染, 这必将是人类生命健康未来的最佳选择。

摘要:对人类的发病原因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重大难题, 找到生命的动力源及生命信息的控制者, 无疑就找到了发病原因。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300多例病人的临床实践, 证实了生命的动力源就是阴旋力,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财富;阴旋程序是万物生命的缔造者, 囊括人体所有信息, 可以像电子程序一样复制应用。

关键词:阴旋力,阴旋程序,脏器,脑血栓,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迟焕芳.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生物生命的动力 篇3

关键词:幸福课堂;生命的动力;栏目设置;学习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已然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进步也同样带来了教育模式的改革。在重新定位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后,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教育的目的也从应试教育发展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发展。为了跟上新时代的形势要求,“幸福课堂”顺势而生。那么如何开展幸福课堂呢?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栏目设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以第四章种群生态学为例,来简要评析这本教材的栏目设置。

一、明确目的,高效学习

做任何一件事情,具有明确的目的至关重要。幸福课堂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合理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学案,做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突出。那么《生物:生命的动力》这本教科书中是如何编排的呢?

在每節课的最前面,都有三块内容:1.学习目标;2.知识回顾和关键术语;3.折叠式学习卡。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对比与比较种群的指数增长和种群的线性增长;联系不同种群的繁殖方式与种群增长模型的关系;预测环境因素对种群增长的影响。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比如什么是指数增长,它与线性增长有什么区别)去阅读,这样阅读,目的性强,效率高;同样,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复习,检测是否对所学的知识已有所掌握。

这节课的知识回顾是种群,并给出种群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就把种群的概念重新回顾了一下。同样关键术语把本节最重要的一些术语列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先把一些比较熟悉的术语用自己的语言先理解,然后再对照书本找出这些术语的定义,然后找出与自己理解的异同点,这样可以加深对这个术语的理解和记忆。

每节内容的最前面都有一块折叠式学习卡的制作。这节课要求学生做影响种群的主要因素,并列出种群增长、环境容纳量、环境、其他生物这些关键词,并要求学生在对应的方框内填写这些因素对种群的影响。有了折叠学习卡,学生可以把阅读中的重要知识填在折叠卡中,学习好本章后可以补充学习卡中遗漏的或者不完整的知识。此外,这个学习卡还可以用于临考的复习。

二、重视实验,激发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幸福课堂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生命的动力》这本教材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活动。它的实验主要有迷你实验和技能实验,迷你实验简单易操作,而技能实验则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如这节课中迷你试验——果蝇种群增长的实验只需要一个广口瓶、一根香蕉和三只果蝇即可,而学生在这个实验中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果蝇种群数量的变化,并可以绘出相应的曲线。有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学生就会去思考,为什么果蝇种群数量是这样增长的?如果改变实验条件又会如何?在学生不断的思考与实验过程中,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这种自我生成的知识往往印象深刻,并且能够很灵活的应用;同时,实验也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此外,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获得知识的内部驱动力。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三、贴近生活,善于发现

幸福课堂要求我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生物:生命的动力》设置的栏目科学发现、插图思考、职业体验就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生物知识,直观地感受这些现象,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思考一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生物学知识。同样,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善于发现,因为发现是学习者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发生的土壤,很多重大生物科学理论也是建立在发现的基础上。如这节课的科学发现是为什么种群增长曲线总是在环境容纳量附近上下波动?当学生有这个发现提示后,他就会去思考,哪些因素限制了种群的数量,改变这些因素后种群数量又会如何改变,而后他又会思考怎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如何进行实验。在一个小小的发现栏目中,把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都融入了学生的想法中。通过发现学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此外,《生物:生命的动力》的一些章节中都有与这块内容相对应的相关职业,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了解到这些职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以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于学生在升入更高学府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合适自己的专业至关重要。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幸福课堂”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秉承着三大理念,第一是坚持“三贴近”,即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第二是“双主体”互动论,也就是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第三是“新三心”,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而《生物:生命的动力》这本书的栏目安排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三大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奥尔顿.比格斯.生物:生命的动力[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同济中学)

生命中永恒的动力高中优秀作文 篇4

在我们步履维艰时,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

在我们孤单落寞时,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给予我们无限的温馨。

在我们迷茫彷徨时,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亲情,是风雨中伴我航行的远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离不弃。

亲情,是海上明亮的灯塔,在我迷茫时,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亲情,是慰藉我心灵的鸡汤,无论受了什么委屈,总能给我温暖。

亲情,就在眉眼的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间,声声关怀中,潜滋暗长。

我生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对我的爱普通像空气一样甚至让我忽略了它的存在,但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原有的这个想法。我在高一那年的暑假快要来临的时候,准备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外地补习专业课,给家里打电话时,电话响了好久才接通,可接电话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舅舅。因为不是母亲接的`电话,我简单说了两句便挂了,舅舅并没有多说什么。到了放假的前一天,我给母亲打电话,心里在默默念着:这次一定要接啊,一定要接啊……当电话里的嘟嘟声响了一遍又一遍,我快要放弃时,电话通了,里面传来母亲虚弱的声音,我急忙问:“妈,出什么事了?”母亲却说:“傻孩子,妈在家能出什么事。”我听得出母亲的话说得很勉强,可是她却不给我细问的机会,就岔开了话题问我有什么事,我把握的假期安排告诉了母亲,家里一向支持我的学习,母亲一听说我要外出学习很快就回答我:“去吧,去吧,现在累点,以后生活会好点。你放假回家去姥姥家吃饭,你胃不好,别饿着……”

回到家后听姥姥一说,才知道母亲因为车祸住了院。在去医院的路上,就在想母亲被车撞了,还担心我的身体,知道我在学校有考试,就不让舅舅告诉我家里出事了。到医院,我跟母亲说,我不去补课了,在家照顾你。母亲听了很反对地说:“学习是一定要去的,家里的事你不用管,只是你自己把东西收拾好,我也不能送你,你没出过远门……”,听到这些,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我去石家庄的路上,母亲给我发了好几条短信,让我照顾好自己,别太累……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强忍着疼痛,还不忘给我发短信嘱咐我,这是怎样的爱啊!

亲情是雨,带走烦躁,留下清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快乐;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亲情,是生命永恒的动力。

教师评语:本文围绕“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展开,通篇记叙了一件事,正是这件事使如空气一般普通的爱变得亦如空气一般的重要,叙事细腻,抓住细节。文章开篇和结尾排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更有利于抒情,语言具有吸引力。

生命没有动力和激情怎么办? 篇5

王文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咨询的问题: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虽然自己也挣了一点,但是总觉得自己挣的是老板的零头,有些心理不平衡;下班了,没什么事情干,就是看看电视,没什么好的节目,但是为了消磨时间,我还在看;我现在还没有成家,但是我想就是成家了,有了孩子,不是也得这样生活?

尽管我不想这样,但是也习惯了这样,但是又总有些不甘心,我想问问,这样有什么劲?为什么要这样?能不能有所改变?

我曾经用自己的名字“渺小”为题写了一个也不知算不算诗的东西,基本上描述了我现在的感觉和认识,我把它寄给你,不知你是否愿意给我提供一些心理帮助?谢谢了!

渺小

我渺小,可我愿意思考。

我知道,激情会带来幸福的感觉,但是,智者告诉我:暴雨不终朝。

我期盼战争,领略生命和鲜血的激动;

我害怕战争,生命,不象棋盘,可以复盘,可以永恒。

我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我不知从何着手;

我是渺小,在无奈中忍受。

我的回答:

嗨,朋友,不管你的真名叫什么,先用朋友来称呼你吧。你对人生的体验很敏锐,也为很多人生的无奈感到很困惑,你的来信提出了很多人生的重大问题。仔细分析起来,你的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四个:1)如何处理这样一种百无聊赖的心情,如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2)如何看待自己与老板的关系,尤其是老板的收入与自己收入的关系;3)如何度过下班后的时光,如何让业余的时间过得更主动;4)怎么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或者说有价值的人。

这几个问题都是大问题,都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楚的,不过第一个问题可能更基本一些,其实,对于后三个问题,道理你可能都是明白的,不过,由于心情不好,认识容易走些偏差而已。

首先,我要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打不起精神的人有很多,先不用为此担心。我们可以设想,在这个50多亿人口的地球上,能够精神非常昂扬的人能够多少呢?要是都精神昂扬,世界早不是这个发展速度了。大部分人都是很无奈地生活,做一个螺丝钉,做一块砖,做一个细胞,从个体的角度反思起来,可能没什么意思,但是少了还真不行。

另外,乐趣是自己找的,个性是自己塑造的,你作为你,肯定有与大家不一样的地方,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和社会义务的同时,把你独特的一面展现出来,这就是您的创造。人,关键是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做些符合自己本性的事情,从而自得其乐。

第二,我要说,作为员工有作为员工的幸福,作为老板有作为老板的痛苦。员工,只要按照领导的吩咐或者公司的规定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基本可以下班走人,按时拿钱,最坏的可能是白白工作了几个月,拿不到钱,浪费了时间;而老板呢,他要考虑成本,考虑公司的前途,要工商、税务、司法、行政等各个层面的人接触和周旋,还要有陪钱的风险,所以老板不仅辛苦,而且“心苦”,不仅有可能浪费时间,而且有可能浪费钱。老板有了这样痛苦和付出,多拿些钱有何不可呢?

不过,你可能想,你愿意忍受这样的痛苦,愿意这样付出,这样才能生活的更有意思。是的,老板的确有可能这样感受或者幸福,但是,那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你不是老板呢?谁让你没有资金或机会呢?你可以积累资金、创造机会成为老板,但是在这之前,人就要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

第三,下班后如果没有什么积极的活动,只是盯着电视看,时间长了的确会让人产生一种颓

废或沮丧的感觉,但是你能这样做,表明你有这样做的条件。一是你可能有了自己的一个房间,另外工作可能比较稳定,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连饭都吃不饱,或者是十几个人住一个小房间,可能就根本没有放电视的空间,也不会有看电视的时间;另外,如果你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要加班还不能使领导满意,那你也不敢看的电视的。所以,你能安心的看电视表明了你有这样一种优越的生活状态。但是,古人讲要“居安思危”,或者用现代的说法要“与时俱进”,只要你稍微允出一些时间,干一些能够产生社会价值或者增加自己能力的事,你的状态和心情可能会更好。

另外,如果你有一个平和的心,结婚或者有了孩子,事情会更多一些,生活可能会更充实一些。当然,结婚和生孩子又有它们各自的麻烦,要有心理准备。

最后,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伟人的问题,或者说关于人的“渺小”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要说,我们谁不渺小?历史上,象孔丘、孟轲、苏格拉底、伯拉图这样的思想家有几个?象邓小平、华盛顿这样的政治家又有几人?剩下的人,还不都是跟随他们的脚步或者换一角度阐发他们的声音?只要我们自己活得问心无愧,只要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我们尽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周围的人或者公司赋予我们的责任,如果有可能,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了他人的生活,我们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孔子、邓小平是对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是伟人,但是,作为一个人,我们和他们在人格和尊严是平等的。他们是地球的儿子,我们也同样是地球的儿子。

蒽生物降解及其动力学分析 篇6

摘要: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了一株优势菌,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研究了该菌株对蒽的降解性能,结果发现该菌株对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经过147h的降解,蒽的浓度从100 mg/L降至27.5 mg/L,降解了72.5 mg/L,降解率达72.5%,显示了极强的降蒽能力.同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蒽的残留浓度Y(mg/L)与时间t(h)符合方程Y=90.4322e(-0.0098)x.作 者:魏明宝 王纪军 刘海员 张腾 WEI Ming-bao WANG Ji-jun LIU Hai-yuan ZHANG Teng 作者单位:魏明宝,张腾,WEI Ming-bao,ZHANG Teng(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郑州,450002)

王纪军,WANG Ji-jun(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450023)

刘海员,LIU Hai-yuan(郑州中法供水有限公司,郑州,450002)

微生物油藏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菌种培养基使用LB培养基 (g/L) :蛋白胨10酵母粉5;NaCl 10;pH 7.0~7.5。将铜绿假单胞菌接种到菌种培养基中, 于37℃恒温摇床150 r/min转速培养12 h至对数生长期, 低温保存作为种子液。

原油培养基 (g/L) :KNO34;Na2HPO42;NaCl 1MgSO40.5;FeCl3·7H2O 0.01;CaCl20.01;Zn SO40.01;微量元素0.4;pH 7.2~7.5。原油为新疆脱气油, 通过物模装置饱和进岩心中作为细菌生长所需碳源。

1.2 实验步骤

为模拟实际油藏条件及油田现场微生物驱油实施方案, 设计以下物模实验步骤 (整套仪器及材料经灭菌处理, 图1) :

(1) 心的制备及其参数的测量:按油田区块岩心粒度组成, 用石英砂填充岩心管, 依次气测渗透率, 抽真空, 饱和无菌水, 水测渗透率, 并计算孔隙体积。

(2) 建立岩心束缚水:37℃恒温下用原油驱替, 使岩心饱和原油, 再以无菌水驱替至含水率为98%, 计算残余油体积。

(3) 注入1 PV的5% (种子液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体积分数) wj-1菌液。

(4) 将一系列岩心于37℃恒温下培养一定时间梯度后分别取样, 在无菌环境下将岩心砂掏出于一定体积无菌水中混合均匀, 检测其中各项生物化学指标。

1.3 检测方法

生物量的测定:结合浊度法和细胞干重法测定细胞浓度[8]。离心发酵液, 提出菌体并制备成菌悬液, 其在620 nm下的吸光度与对应细胞干重做吸光度与干重的对照曲线, 将吸光度值转换成细胞干重。

糖脂含量的测量:硫酸-蒽酮比色法[9]。

氮、磷元素含量的测量:离心去除菌体及糖脂的发酵液, 以TOC/TN全自动碳氮仪测N元素的含量;P元素的测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1893—89水质中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生物在模拟油藏环境下反应动力学代谢特征

影响微生物采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油藏储层特性、流体物性, 微生物自身属性、微生物驱油机理、微生物激活剂性能等, 因此在考察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代谢特征时, 着重考虑岩心模型、微生物菌体、代谢产物以及微生物培养基中氮源磷源等因素。岩心模型参数见表1, 微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生化参数如表2, 反应代谢曲线如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 微生物生长分为延滞期 (0~48 h) 、对数期 (48~120 h) 和稳定期 (120~192h) , 微生物生长各时期表现出巨大差异。

对于延滞期, 氮磷元素消耗相对较少, 菌量增加不明显, 鼠李糖脂几乎没有产出, 表现出微生物对油藏环境的适应行为;进入对数期, 菌体和鼠李糖脂量迅速显著增加, 营养液氮磷元素浓度急剧下降, 细菌在对数期反应最为强烈, 各组分速率与比速率达到峰值 (对数期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参数见表3) :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0.75 g/ (L·h) , 最大比生长速率0.76 h-1;鼠李糖脂的最大生成速率0.21 g/ (L·h) , 最大比生成速率0.22 h-1;磷元素最大消耗速率0.1 g/ (L·h) , 最大比消耗速率0.1 h-1;氮元素最大消耗速率0.11 g/ (L·h) , 最大比消耗速率0.11 h-1。进入稳定期后, 营养液中氮磷基本被消耗完全, 其浓度变化不明显, 菌浓达到最高16 g (L·h) , 基本无变化, 但鼠李糖脂的产量还在继续上升。

总体上讲, 细胞生长曲线为S形, 氮磷消耗曲线为反S形, 表活剂的产量与细胞的生长呈部分偶联关系。

2.2 微生物在模拟油藏环境下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2.1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

用来描述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模型最常用的有Monod方程和Logistic方程[10]。但Monod方程存在以下缺陷:是典型的均衡生长模型;它假设只存在单一的生长限制基质;将微生物生长视为单一反应。但是, 实际的反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Logistic方程是典型的S曲线, 这与菌体生成趋势相吻合, 可以较好的拟合菌体生长过程, 可以较好的反映菌浓的增加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在反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 采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 即

令t=0时, X=X0, 则上式积分后可得

式 (2) 中:X为细胞质量浓度, g/L;X0为初始细胞质量浓度, g/L;Xm为最大细胞质量浓度, g/L;μm为最大比生长速率, h-1;t为培养时间, h。

2.2.2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根据菌体生长与产物生成的关系, Gaden将产物的生成分为三类: (1) 产物生成与细胞生长没有关系; (2) 产物生成与细胞生长相偶联; (3) 产物生成与细胞生长部分偶联。其通用模型可用

Leudeking-Piret方程表示[11]:

式 (3) 中:α为生长偶联系数, g/g;β为非生长偶联系数, h-1;P为产物浓度, g/L。

当α=0, β≠0时为非生长偶联;α≠0, β=0时为生长偶联型;α≠0, β≠0时为部分生长偶联型。

由图2看出, 鼠李糖脂的产量随着菌体干重增加而增加, 但稳定期菌体基本不再增加, 而鼠李糖脂量继续小幅上升, 因此该反应模式应是生长部分偶联型。将式 (1) 、式 (2) 带入式 (3) 中积分得到:

2.2.3 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

由质量守恒原理可知, 基质的消耗用来: (1) 生长细胞; (2) 维持细胞生命活动; (3) 生成代谢产物。通常采用以下方程来描述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12]:

式 (5) 中:S为营养基质浓度, g/L;S0为营养基质初始浓度, g/L;YX/S为菌体得率常数, g/g;YP/S为产物得率系数, g/g;m为生命活动维持系数, h-1。

但基质主要用在 (1) 、 (2) 两项生命活动中, 因此, 基质的消耗可用与L-P方程类似的方程表示:

式 (6) 求解得:

式 (1) 、式 (3) 、式 (6) 构成铜绿假单胞菌油藏环境下反应过程中菌体生长, 鼠李糖脂生成及氮磷营养元素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式 (2) 、式 (4) 、式 (7) 分别为3个模型的积分形式, 用于模型的拟合求解。

2.3 模型的求解

将实验数据应用于上述模型, 利用Origin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 得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值及初始值见表4。

注:mP=9.624×10-5h-1, mN=1.634×10-5h-1。

此参数为生命活动维持系数, 是微生物菌株的一种特征值, 见式 (5) 。对于特定的菌株、特定的基质和特定的环境因素 (如温度、pH等) 是一个常数, 故又称维持常数。其定义为: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 维持代谢消耗的基质量。

通过将实验数据带入理论方程, 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此参数, 受菌株、基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发现[2,4,8,10], 此微生物在油藏相对苛刻的环境条件下, 相比地面发酵罐中微生物的发酵活动, m值大致相同或略小, 在1~2个数量级范围内。

将模型参数带入模型中得到: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

磷源

氮源

2.4 模型的验证

将实验值与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曲线相比较, 如图3~图6。由曲线及其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描述采油微生物在油藏环境中的反应代谢规律。

3 结论

微生物在岩心中利用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代谢, 其生长的环境基本符合油藏条件, 通过物理模拟得到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生长代谢特征, 在经过延滞生长、对数生长、稳定生长三个时期的192h里, 微生物消耗了大部分的营养基质, 菌浓由初始的0.027 g/L提高到了1 g/L, 同时代谢产生的鼠李糖脂也达到了3 g/L。

从反应动力学曲线上看, 细胞生长曲线为S形, 氮磷消耗曲线为反S形, 表活剂的产量与细胞的生长呈部分偶联关系, 微生物、营养剂和代谢产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化关系。

通过Logistic方程, L-P方程和质量守恒原理分别建立了微生物生长、产物生成和营养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 通过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 得到的模型参数, 拟合曲线与实验数据的相关性较高, 证明模型可较好的描述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反应动力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Wu J Y, Yeh K L, Lu W B, et al.Rhamnolipid production with indigeno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M1 isolated from oil-contaminated site.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99 (5) :1157—1164

[2] 郑毅, 张志国, 关雄.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生物数学学报, 2008;23 (4) :727—734Zheng Y, Zhang Z G, Guan X.Kinetics model for protease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y liquid fermentation.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2008;23 (4) :727—734

[3] 程新, 夏海林, 黄林, 等.红曲霉JR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32 (3) :590—594Cheng X, Xia H L, Huang L, et al.Kinetic study of fed-batch fermentation for monascus pigment production by monascus purpureus JR.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2010;32 (3) :590 —594

[4] 张大为, 张洁, 邝仁亮.产细菌素的嗜酸乳杆菌WS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农业工程学报, 2008;24 (3) :295—297Zhang D W, Zhang J, Kuang R L.Development of fermentation kinetic models for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WS capable of producing bacteriocin.Transac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8;24 (3) :295—297

[5] 雷光伦, 陈月明, 高联益.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25 (2) :46—49Lei G L, Chen Y M, Gao L Y.The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athematical model.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01;25 (2) :46—49

[6] 谷建伟, 李孝刚.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2;27 (3) :147—149Gu J W, Li X G.The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athematical model.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02;27 (3) :147—149

[7]侯健, 孙焕泉, 李振泉, 等.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及其流线方法模拟.石油学报, 2003;24 (3) :56—60Hou J, Sun H Q, Li Z Q, et al.Mathematical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streamline method for microbial flooding.Acta Petrolei Sinica, 2003;24 (3) :56—60

[8] 武秋立, 安家彦.羊肚菌胞外多糖发酵动力学模型.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38 (1) :43—47Wu Q L, An J Y.Kinetic models for exopolysacharide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by fermentation.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ankaiensis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05;38 (1) :43—47

[9] 夏文杰, 董汉平, 俞理.鼠李糖脂发酵条件优化和采油应用研究.深圳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10;27 (4) :482—488Xia W J, Dong H P, Yu L.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hamnolipid in oil recovery.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cience&Engineering) , 2010;27 (4) :482—488

[10] 马挺, 李京浩, 李国强, 等.红球菌DS-3脱硫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化工学报, 2006;57 (6) :1418—1421Ma T, Li J H, Li G Q, et al.A kinetic model for bio-desulfurization by rhodococcus sp.DS-3.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 2006;57 (6) :1418—1421

[11] 崔宝臣, 朱原原, 侯博, 等.破乳菌B3菌株分批发酵动力学分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2;36 (1) :64—67Cui B C, Zhu Y Y, Hou B, et al.Batch fermentation kinetics analysis for a bio-demulsification bacterial strain B3.Journal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2012;36 (1) :64—67

杨林:价值观,生命的动力 篇8

当今社会,因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过热,导致对精神追求的渐冷。这样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引导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政府、文化、教育、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过度地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人的价值,致使人们普遍在以物质财富为条件下的信仰、道德缺失,以至于人们对价值观选择、形成的混乱和迷失。

人的价值观,是人在自然、社会中的一种主观、客观反映和认识,是对人的一种衡量标尺、信仰指向的界定。通俗地说,就是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的思考和认识。

我以为,人的价值观饱含三个方面,即:生存、情感和认同。人依赖于个体生命的生存、自然与人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体情感精神,在人的价值体现、实现及体验过程中,这三种价值属性与人的一生、乃至与人类的发展共存共荣。

生存价值即生命价值。这是人的价值观的第一层次,也是人的价值观的最基本最前提的条件。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人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并在生长和死亡过程中有条件的存在反映。它的本质是存在。泰戈尔曾说: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这是一个诗人对于生命的价值观。任何人都一样,离开生命、生存,去谈任何价值的实现毫无意义。回顾我的人生过程,无论生活、工作,还是社会活动,在对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在信仰确立、道德规范约束中,我首先考虑的是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并支持一切有利于生命本身、人类生存的价值取向。

情感价值即精神价值,这是人的价值观的第二层次,是在满足、改善人的生存条件之后精神的归宿。归纳心理学和哲学的定义,人的情感价值就是:人对于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里体验,是人存在和作用于客观现实的主观认识。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爱慕,痛苦、鄙视、仇恨、嫉妒、愤怒等。是生命在自然、社会各种生存体验过程中,遇到挫折、磨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源泉,也是人通过道德约束,规范人的基本行为的有力途径。人往往在迷茫、忧伤、徘徊的时候,总会寻找自我排解、调整的理由,情感是精神的灵魂和依附,是人继续生存下去的营养和根。

认同价值即社会价值。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对自我认同,对社会贡献的认同感受和经验。认同价值的实现是人对自己一生的满足感,是对社会贡献的被认同感,是人的价值观的最高追求。人的社会价值指个人的社会作用,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人的生命价值、情感价值除了满足生命的存在条件和精神依赖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社会的认同,在社会认同感之下获得个体生命附加的额外意义。我一直希望并坚持着,在一生中能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并逐步得到改善的同时,努力追求情感、精神的寄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博的力量,可以被家人、群体、国家、民族、人类社会,乃至历史所认同。

生存价值、情感价值和认同价值,是有层次的,但也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作用,这构成了人的价值观,也是我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原因、动力和目的。

沈从文说过:“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在这个翻书的过程中,人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存的动力和方向,生存的积极与意义。

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情感而活得有滋味,为了被自己、社会认同而努力活着,这是我为生命而活的基本价值观。我希望自己,像我诗歌的句子一样,不离不弃地活,活得自然、活得有寄托、活得有意义。

“生命,一半是生,一半是命

我要和你,一起。”

生物生命的动力 篇9

嘉定区南苑中学

杨露春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教学,理应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将生物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升他们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形成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热爱,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物教学

渗透

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物教学中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主动性。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青少年为何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应对人生 的苦恼和挫折,为何他们会对自己的生命如此轻率?令很多人困惑。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造成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导致中小学生不堪各种压力而轻生的重要原因。许多专家认为,自杀是消极的死亡方式,是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否定。一些人受种种现实的困扰,产生消极的生命意识,往往在一念之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通过有效的教育,来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摆脱心理危机,重新树立起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走向一个完整、和谐的生命境界。同时,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生命教育,引导更多的人学会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让更多的人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还有,以必要的心理教育,引导人们学会应对生活变故,乐观地应对外界打击等。我想,生命教育的重要功能是让人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关爱,为那些面临心理危机或被抑郁情绪控制的人,提供一条缓解困扰、疏导痛苦的心灵导航通道。说到底,生命教育要抵制的就是那种游戏人生、戕害生命的观念和行为,引导更多的人树立起健康的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念。

记得有位教授说过;“把丰富复杂,变化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缺陷。”意思是课堂、学校的根本缺陷是对学生的生命关注不够,课堂是个刨去感情的冷冰冰的课堂。在知识统帅一切的学校里,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略不计。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动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原则,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的,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如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发展生命,放飞生命„„

二、挖掘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1.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生长、发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物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例如,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中,蛙卵孵化成蝌蚪后,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在蝌蚪到成蛙的胚后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由鳃到肺、由水生到陆生等显著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蝌蚪离开了水,幼蛙受到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等因素,都将导致生命的结束。蒙田在他的《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体。就目前来说,地球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与伟大的。由此看来,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教育关注生命,最根本的是敬畏生命。其次是要善待生命。每个生命,对于生命的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生命是神圣的,又是平等的,值得我们去珍视、善待。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它是多么珍贵!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珍爱生命,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

在我们的生活中,体魄强壮却毫无防卫意识和能力的黑熊、马来熊和棕熊,在北京的动物园里接连遭到一个大学生的残害,众怒难平。人们愤怒之余又在思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这个社会,特别缺乏对人、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对别的生命不当回事。这个大学生竟然能想到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在熊身上做实验。看到熊无奈地承受这么多痛苦,而他的灵魂却能如此冷漠麻木。很可能他从小缺乏爱的教育,也许在他的周围,包括同学、老师、家人没有给他足够 的爱。一个学生如果不知道如何爱护比他更弱小的动物的话,他长大后不大可能懂得去爱社会,爱别人。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强调生物的适应性,也会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在这里,特别强调两个适应——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相适应。例如,鸟类一般都有两个翅膀,善于飞翔,但也有不会飞的鸟,非洲驼鸟后肢强壮,能在沙漠和荒野中奔跑;两个翅膀很小,仅用来在奔跑时平衡身体。南极洲的企鹅也有翅,却变成鳍状,适于在海水中游泳和潜水。不同的鸟类,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它们的祖先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逐渐发展成了现代鸟的多种类型。正是由于生物的适应性,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生命,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无处没有生命的踪迹、无处没有生命的色彩。为此,在生物教学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之学习、了解生物适应性的特点,应用所学知识去关注自然界的和谐、关注生命的和谐与健康;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生物的适应性学习和了解,结合现实情况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而有的学生则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缺乏、成绩下降,乃至出现心理障碍。具体说来,生物教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增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尊重他人与关心他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为同一种类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关系。通常生物不会单独生活,而是和它的同种个体组成种群。种群个体之间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展望人类生活,每个人不管他现实的生活是如何的不同,他在生命存在的层面与他人、与整个人类是相通相同和一致的。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里避免私利的至上,而以爱心、慈心、仁心相对待,去友善地与他人相处,以真心对待别人,必使别人真心地对待你自己。达到了这样一种生活的状态,你就可以摒弃孤独而获得友谊的环绕,生命的充实,从而在生活的个我化中实现生命的永恒。自然界中的生命体是丰富多样的,正是多样的生命才有了大自然的斑斓。同样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生命的丰富性,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差异性发展。可以说,学生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可爱,教师要欣赏他们,并给予不同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发挥特长,崭露头角,从而体悟成功,赢得尊敬。

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生活动中。

1.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环境孕育着人类,同时人类也在影响着环境。在环境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联系联合国环境署的决定:从1998年开始,每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都将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而不再更换。我们似乎不难理解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爱,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对自己、对他人、对所有生命的爱。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我们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生命有多么珍贵,都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学校、教师、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性的独

立,特别是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乏味,精神家园就会荒芜。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中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从我做起,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那样,我们的学校就一定能够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都有可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教育的伟大,也是教育的崇高。参考文献:

【教育时评】生命教育: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

新大学在线 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

http://www.jeast.net/jiahou/archives/000195.html 《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上一篇: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学案下一篇:关于对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