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律文化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法律文化(精选8篇)

美国法律文化 篇1

安德鲁和乔是费城的两名年轻律师,他们工作努力,都有美好的前途。安德鲁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染上了艾滋病。他没有将这些告诉老板。就在他刚获提升不久,却因老板发现了秘密而以他丢失文件为由把他解雇了,安德鲁找到乔希望他接受这个案子。乔本来拒绝受理,但出于对安德鲁的同情以及对法律公平平等原则的追求下,最终答应出庭。

安德鲁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开庭审理时,众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门外,要求给同性恋者合法权益,不准歧视艾滋病人。但同时也有反对者大呼“肛交者没有人权”,拦截安德鲁质问。被告坚持不承认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鲁的。安德鲁衰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剧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静脉注射,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坚强地挺过了激烈的法庭答辩。

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安德鲁终于获胜了。乔奔赴医院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持

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影片中,安德鲁和他的“恋人”并没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对待,但是社会的偏见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终胜得了这场官司,但并不等于他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影片正是在这样一种沉痛而又无奈的气氛中结束。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美国法律制度与道德冲突——《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标签:杭州律师 杭州刑事律师

——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人 费城故事由汤姆.汉克斯与丹泽尔.华盛顿共同主演,讲述了一位因为同性恋而患 上了艾滋病的律师遭遇歧视、不公正待遇,但是却在另一位律师的帮助下最终维护 了自身合法权益的故事。影片中,Andy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律师,但是由于他因为同 性恋而患有艾滋病后,他的世界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让人感动的是,他 的家人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包容他,在整个社会都遗弃他的时候,为他撑起了一片 小小的却温暖的天空。Miller 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律师,虽然一开始他对同性恋的 态度也是不解、嘲笑,想与之保持距离,但是后来他渐渐的接受 Andy,并且成为 Andy,甚至是同性恋者的代言人,他要承担的并不是来自于官司本身输赢的压力,并且还有社会对于他这种行为的排斥和误解。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我想这不仅是 因为他本身善良的本性,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公平正 义。他在实践“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作为一个律师,应当为辩护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以法律为依据,以公正为 基础,以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根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去评价当事人、为当 事人辩护。所以虽然 Miller 一开始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并不认同,但是后来他心中法 律人的自觉唤醒了他,他放弃自己的喜恶,以一个律师的角度去了解 Andy,体谅同 性恋者,真正的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为正义代言。法律的公正是没有国界的,在中国,根据《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 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律师应当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 绳,严格依法执业。律师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律 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因此,律师的职 业操守既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还要为辩护人作出最大的“维护”。但是现实生 活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每个法律人学生时代都对法律有着美好的期待和向往,社会的残酷,腐败的风 气却使这些公平正义的愿望被逐渐消磨殆尽,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即将走向社会 的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我并没有想好,也没有准备好以一个法律人的身份走向这个 社会,我想,我能做的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是我能做 到的是匡扶自己心中的正义,不去做违背公平正义的事。不管怎么说,法律职业的初衷是善的,只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的去克服 恶劣的现实环境,建构一个框架,使其真正能够实现其最初的价值取向。律师

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值得我们的尊敬。

《费城故事》观后感

2011年03月20日 星期日 19:59

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只因患了艾滋病又是同性恋者而被解雇的优秀律师在另一名律师的帮助下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故事。其实,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鄙视同性恋者、觉得他们恶心了,这还要感谢《西窗法雨》中“少数人权利”疑问给了我一颗理解、包容同性恋的心。而对于艾滋病患者,我向来表示同情和怜悯。影片中Andy的每一个抽搐痛苦的镜头都能引起我极大的爱怜。

这部影片还让我爱上了里面那些或宽容、或勇敢、或善良的人们。

爱上Andy的家人。或许同性恋者最看重的并不是社会的不认可和他人的鄙视,而是能够得到家里人的支持。而往往,这却是为亲人们所不齿的。可是Andy的家人,不管是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兄弟姐妹都是那样无所顾忌地亲吻拥抱着他,关心支持着他,尽管Andy还患有具有传染性的艾滋病。记得他的哥哥说:“You’re my kid brother,that’s all that matter.”他的母亲说:“I didn’t raise my kids to sit in the back of the bus.”相信这些轻轻的话语给了Andy巨大的力量。而当然Andy的“爱情伴侣”Miguel则更是Andy心灵得以依偎的肩膀、得以停靠的港湾。舞会上的相依,眼神中的交流,病房里的亲昵无一不打动着我们,同时也似乎要坚定地阐述:同性恋同样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

爱上勇敢的Andy。首先感动于演员汉克斯把身为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情感、痛苦和坚强如此自然平淡地诠释出来。对比同是同性恋影片的《蓝宇》,《费城故事》不会太出格,太露骨,而是能让大部分观众接受并更能促使观众抛弃偏见产生共鸣。而Andy也正如律师Miller所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社会的舆论压力,勇敢地成为社会上第一个维护自己的利益,身份地位以及声誉的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片头曲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我继续走在街道上,直到我的腿不能再动为止”。Andy正是这样坚定地为自己争取权益,尽管坎坷还是要继续,直到他进入天堂……可是即使他已经走远,但是他所代表的精神依然会为人们特别是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所传颂。

影片中,我还爱上善良的律师Miller。影片前部分所呈现的那个Miller不理解甚至嘲笑同性恋者,害怕并且只想与艾滋病患者划清距离——这也正代表着当时极大多数人的心里和偏见。可是善良的他渐渐地由原来的逃避,到与Andy在图书馆的面对面,再到法庭上的并排坐,最后到病房的亲切问候,并为Andy小心翼翼地摘下氧气罩——这或许是出于律师应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吧。而当他开始为Andy打官司时,就像是成为了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的代言人,他所要承担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能否把官司打赢的压力,还有社会上对他的讽刺(特别是因为同性性行为而染上艾滋病更被人们认为是对同性恋的惩罚)和误解——误以为他也是个同性恋者。从法庭外面那么多反对Miller胜诉的示威者也可看出Miller代理这件案子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从始终如一地帮助着Andy的Miller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法律人应有的品质:始终坚持正义,为弱者讨公道!

确实,最是钦佩Miller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他真正的实践了“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

可是写到这里,不禁觉得:或许每个法律人曾经学生时代都有着维护只能正义为人民申诉的强力情感和愿望吧,可一旦踏入社会,都无一能幸免于那残酷的现实。生活的压力,恶劣的风气,贪婪的欲望悄无声息地把青少年时的梦一点点地消磨殆尽!又记起高三时在西南政法大学的一个师兄来我们班开展交流会时,他说因为他觉得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太混乱太腐败了,所以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完善中国的法律制度,推动中国法律风气往良好方面发展。先不说师兄是否能完成这个梦想,只愿师兄能以此鞭策自己一生。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着现在还有的对腐败的鄙视对贪官的憎恨,日后留心灵一片净土。另外,从影片中,我们也看到律师Miller打赢这场官司是多么的不易,需要通过并没有明确规定保护艾滋病患者利益的法律条文来阐述他们利益的合法性,还需要善于措辞勾起陪审团的共鸣。且不说法学是无止境的,就当前来说,法学这门专业是需要专心学习和研究的,希望自己能够努力认真的学习。

回归这部电影的主题。

正如《西窗法雨》所说: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会影响他人的自由,那么他便应当享有这个行为的权利,而且,当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足以成为否认个人行为的充分理由时,个人就具有了这个权利。总而言之,大多数人的喜恶似乎不能作为个人权利的唯一立法依据。我们可以不承认不认可“同性恋”,但是这不能成为他们应当消失应当受惩罚的理由,他们的“恋”跟我们的一样,需要的是一个感情可停靠的港湾。我们不喜欢,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以及它确实是某些人的需求。而艾滋病患者同样也拥有我们正常人有的“人权”,影片中也说道:“1973年的联邦康复法案禁止歧视伤残人士,只要他们能担任工作。虽然法令没有提到对艾滋病的歧视,但是随后的法案规定,艾滋病也属伤残受法律保护,不仅仅因为病者身体上的限制,还因为受到社会人士的歧视,更精确地说,这种社会性的死亡……这种死亡超过了身体上的病痛。”

美国法律文化 篇2

亚利桑那州:砍下一棵仙人球可让你坐25年牢。

阿肯色州:把阿肯色州的名字念错是犯法的。

加利福尼亚州:你不可以在

澡盆里吃橘子。

科罗拉多州:将你家的吸尘器借给隔壁邻居是非法的。

佐治亚州:给店前的人体模特儿换衣服时必须有遮挡, 否则违法。

夏威夷州:没船就得挨罚。

伊利诺伊州:带法国波特尔犬去歌剧院为非法。

堪萨斯州:朝穿条纹西装的人扔小刀是非法的。

肯塔基州:每位公民每年必须洗一次澡。

内布拉斯加州:酒吧不能卖酒, 除非他们同时又煮了一桶汤。

美国购房法律指南 篇3

中国人在美国购置房产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是中美两国差异很大,房地产市场的惯例也不同,稍有不慎,在美国买房子,很容易遭遇各种意外的麻烦。本文介绍外国人在美购置房产时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有关法律、赋税及产权方面的问题。

美国房屋的类别

美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房屋可以简单分为:合作公寓(Coop)、产权公寓(Condo)、连栋屋(Townhouse)、独栋屋(Single Family House)。合作公寓、产权公寓和连栋屋在城镇流行,而独栋屋大多散布在市郊和农村。

所谓“买”合作公寓,实质为产权租赁,买的是居住权,合作公寓的产权属于拥有住宅大楼的公司。通过产权租赁,买主可以使用合作公寓大楼中的某套公寓,但每月还需支付不菲的维护费。合作公寓越高档,当然需要支付的维护费也越高。维护费支付给拥有大楼产权的公司,用于大楼的所有维修、管理费用,还包括房产税和抵押利息(如果公司对大楼进行了抵押)。

合作公寓的管理规则比较严格,大多数合作公寓规定买下租赁权的客户必须自住,严禁出租。合作公寓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客户在“售出”公寓时,需向拥有大楼产权的公司支付一笔租赁让渡费,约为售价的3%。

很多拥有合作公寓产权的公司,规定不准将合作公寓“出售”(实质是租赁)给外国人。这是怕发生财务纠纷时,公司很难对资产和收入来源在国外的人诉诸法庭,即使赢了官司,如果对方的资产在国外,判决也难以执行。而从外国人的角度看,合作公寓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没有产权、不能出租这些条件,对于非美国居民来说,很不合适。

买主对购入的产权公寓单元拥有产权。通常情况下,产权公寓没有出租的限制。产权公寓的屋主需要缴纳房产税,并向管理公寓运营的公寓委员会缴纳物业管理费。出售产权公寓需要获得公寓委员会批准,不过没什么特别限制。由于外观和内部结构十分相似,外国人很容易将美国的合作公寓同产权公寓搞混,而从房产所有权来看,两者大不相同,这需要特别注意。

买家可以通过传统融资方式购买产权公寓。大多数情况下,美国居民需首付二成房价,而外国公民则需首付50%,方能获得银行贷款。

产权公寓的屋主只有房产权,没有地产权,而在买连栋屋时,买主是连房带地一起购入,这是连栋房和产权公寓的不同之处。在其他方面,这两者的责任和权利差不多,连栋房的屋主也要缴纳房产税,并向管理委员会交付物业管理费。

而独栋屋买卖受到的限制则最少,买主拥有房屋和土地的产权,并独自负责支付房产税和维护、维修费用。

美国也有学区房

在美国买房过程中,你要做许多事情:决定房产所在的社区,看房子,签署买卖合同(Purchase and Sale Agreement),房屋检验,申请贷款(中国人来美购置房产大多用现金一次到位,就可免了这道程序),购买房屋保险,过户(Closing)。在这个流程中,你会接触到许多人:房地产经纪人(Real Estate Agent),房屋检验师,贷款经纪人,保险经纪人,过户律师(Settlement Lawyer)等。美国是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社会,许多商业行为、商业服务都是为了赚钱,作为购房者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对购置房产的每一流程都要慎重考察和把关,才能将买房烦恼事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常听人说,在美国买房子要选好学区。美国的公立中小学不收学费和课本费,但学生只能是来自本学区(school district)的居民。学校的经费和老师的薪水由地方政府拨款,而地方政府的预算主要靠房产税。一个地区的房价高,从而地方政府能征收到较多的房产税,就能建条件较好、设备较新的学校,能提供吸引优质师资的薪水,而学生的统考成绩和其他评估结果也会比较好,所以有“好学区”一说。

这只是从单一方面表述,实际上学区好坏已成了一个综合性指标。虽然我们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老话,不过在美国,更现实的是“人以钱分”。所以,你具有多少经济能力,可以买怎样层次的房子,你周围的邻居们也往往在相近的收入区域内。好学区一方面能吸引较高层次的居民,另一方面又得依赖高房价带来的高税收支持;而购买中高级房屋的居民比较富裕,工作比较稳定,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为子女教育的投资也比较多,从而能为学校提供较好的学生来源,有利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如此互相促进,好学区就成了好社区的代名词了。当然,好学区的房价受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的共同作用而大幅攀升,同样的房子在好学区和坏学区的售价可以相差巨大。

签署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在选定社区,看中房子,讨价还价谈定价格后,双方就要签署买卖合同,把买卖双方议定的条件和价格用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合同形式固定下来。一般是由卖方律师或经纪人提供房产买卖合同的初稿,买方律师或经纪人在此基础上作评估,对于具有潜在法律风险的条款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保障买方利益的条款。合同签署后就具有法律效力,任意修改或取消,要承担违约责任。

购房合同中除列明买卖双方的姓名和房产的议定价格外,还要有房产的法律描述,这包括房屋地址、地段编号、地契编号、房屋平面图、土地面积、建筑面积、房产税是否结清、房产抵押状况等。买方要对这些房产描述逐一核实,确认无误。

除此之外,合同中还包含一些保护卖主和买主的条款。比如定金条款用来保护卖方,补偿卖方在签署合同、房产下市后,由于买方不能履行合同,最后房产没能成交带来的损失。通常定金是房产议定价格的5%。

贷款意外条款(Mortgage Contingency Clause)则是针对买方的保护条款。除现金交易外,大多数人买房需要向银行贷款,而且很多情况下是在签订了买房合同后才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有可能出现合同签署了但银行拒绝贷款的情况。贷款意外条款赋予买方因贷款不成而取消合同的权利, 即合同中约定一个日期,在此之前如果买方拿不到银行贷款批准书,买方有权取消合同,所有定金退回买方,双方互不追究责任。所以,卖主通常会调查了解对方有一定的信用和贷款能力后,才会认真同其谈交易。

nlc202309041013

买方为了保护自己,还应在合同中列入房检及维修责任条款。在成交前,买方要雇请有执照的房屋检验师对房屋作彻底检查,如发现存在较大的结构、建筑破损或隐患,买方可以要求卖方就有问题的地方进行维修或更换。为防备卖方在房产成交前未完成维修的状况,买方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如发生这种情况,在房屋议定价中扣除维修费用。

同时,购房涉及的房屋保险主要有两种:房屋财产保险(Homeowner’s Insurance)和房屋产权保险(Title Insurance)。房屋财产保险的范围包括任何房产及屋内财产的损失,比如火灾、入室抢劫、偷盗等带来的损失。房屋产权保险是免除买主遭受产权纠纷的损失。比如一个老头过世了,他的女儿把老头的房子卖给你,一切法律手续看来正当、完备无忧。房屋成交后不久,突然又冒出个老头的儿子,宣称这笔买卖无效,因为他作为继承人之一没有同意。如果你买了房屋产权保险,就由保险公司出钱帮你打官司;如果你输了官司,保险公司要赔偿你购屋的损失。

在美国由于土地是私有的,开发商从私人手里买来土地, 这块土地也许不清不白转手多次了,所以买新房也会出现产权方面的问题。另外,新房的开发商可能没有完全支付建筑公司的建房款项,新房建好售出,但买主并不知道潜在的债权纠纷。待房屋过户后,建筑公司前来讨债,而开发商已经破产或者逃之夭夭,这时麻烦就来了。有了房屋产权保险,就由保险公司打理向建筑公司赔偿的事项。房屋产权保险是一次性支付的保险,能够持久保护房屋产权的安全,此保险费的计算根据购房价格而定,大致30万美元的房产,房屋产权保险费为1000美元。

买了房怎么过户

如果以上流程按部就班走完了,就可以进行房产过户,完成交易。在约定的过户日(Closing Date),买卖双方各带过户律师到称为过户公司(Settlement Company)的地方会面,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完成过户。

买方雇过户律师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买主得到合法产权。律师在过户前会检查产权史(Title Search),查明卖主确实拥有产权,可以把房子合法卖给你。如果查出问题,要把问题解决了才能过户。产权检查还能发现与房产有关的债务,比如拖欠房产税、水电费、装修费等等。这些债务会跟着房子走,所以在过户前一定要卖主把它们清理掉。

在过户的前一天,过户公司会给买方一张精确的过户费清单,买主可根据清单上的过户费,到银行开现金支票 (Casher Check)。过户费(不包括首付款)有几个部分。这些费用加起来约是购房价的5.5%;如果用现金购买,不需要贷款,则过户费大约是房价的3.5%。

在买方的过户费用里不会有房地产经纪人的中介费,这是因为按照美国的惯例,房屋交易的经纪人中介费,全部由卖方负担。所以在卖方收到的过户费清单中,最大的一笔就是房产经纪人中介费。依惯例,美国房屋买卖的中介费为交易价的6%,由买卖双方经纪人平分,各拿3%。由于买方经纪人的报酬也是按交易价的百分比提取,暗含了买主与其经纪人有利益冲突的因素,所以买主一定要掌控购房全过程,切莫让经纪人的天花乱坠左右了。

过户时要带有效的含照片证件,比如驾照,外国人则可用护照加有效签证。一般过户要一个多小时,主要的任务就是签字交钱,要签很多一式两份的文件。双方过户律师先把过户费清单梳理一遍,如无异议,就把所有的文件拿出来,让卖主和买主双双签字。签完字后,双方的过户律师把所有签了字的文件拿去复印作备份。然后买主把银行现金支票交给过户律师,卖主把钥匙交给买主,房子就是买主的了。

买房还要承担公共责任

对于想在美国购置房产,但没有计划或不能在美国长期居住的中国人必须明白,当你买下了美国房产,它虽然成了你的私人财产,但也给你带来了不可推卸的公共责任,无论你是不是使用这个房产,都得履行这些责任,否则就会被罚款,甚至房产遭没收。

首先是缴纳房产税的责任,只要你拥有了房产,你就必须向房产所在地的最基层政府缴纳房产税。房产税由基层地方政府确定,各地区差异很大,年税额大多在房屋市场价的1%至3%范围内。以纽约市曼哈顿区为例,房产税率是1.2%。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房产税率为2.4%。

如果不按时缴纳房产税,其后果可以参考旧金山市政府网站的有关告示:“2012-2013年旧金山市的房地产税率为1.1691%,其税基为房屋的市场估价。若是你认为房屋估价过高了,在收到税单的15天内联系旧金山市政府房屋估价办公室。

每年11月1日,政府部门会陆续寄出税单,所有的房产拥有者在两个星期内都会收到税单。房地产税每半年缴纳一次,日期第一次从11月1日至12月10日,第二次是2月1日至3月10日。逾期缴税者每超过一次期限,要多支付纳税额的10%作为罚金。若是连续5年未缴纳房地产税,房产将被拍卖。”

如果你的房产是产权公寓或连栋屋,就得按月交付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费各地没有一个标准,由各物业管理公司自行规定,大致的范围是每年4000至5000美元。一般来说,档次越高的住宅区,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也越高。但如果是老旧的公寓区,虽然档次不高,物业管理费却特高,因为越是年代久远的公寓,越是需要维修,而美国的房屋维修人工成本很高,都要由物业管理费来开支,迫使物业管理费高涨。

如果你买的是独栋屋,那么你很可能不需要交付物业管理费(即使有管理费,也是微不足道),但你就得自行负责,务必保持房产外围外观符合地方政府的规定。美国各地的小城镇(独栋屋大多散布在小城镇)都制定了本地区居民必须遵守的细则。比如规定门前草坪的草不能超过5英寸,而春天雨后草会疯长,偷偷懒没理睬,对不起隔几天就会收到罚单。

所以,独栋屋的主人春夏天要割草,秋天要扫落叶,如果是在北方,而且门前有人行小道,则冬天还要清理门前小道上的积雪。如果你不常住,就得雇人打理这些。

房产出租和出售的税务事项

很多中国人到美国买房,都是出于投资而非居住的目的,这就可能涉及房产出租的问题。外国人在美国的房产,如果用于出租,所得税是获利部分的20%。例如,扣除房产税、管理费、维修费等,出租房子一年获得净利润5万美元,按20%计算,则要交税1万美元。

如果外国人将房产卖掉,获利的33%要交所得税。比如30万买入的房子50万卖出,获利20万,这20万的33%,66000美元就是要缴纳的所得税。

美国联邦法律对外国人购买房产没有法律限制,只要有钱,来者不拒,但对外国人出售房产却制定了专门法律。基于担心外国人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买进卖出,赚了差价后没交税就走人了,而美国税务局(IRS)无计可施,无法跨国追讨,国会在1980年制定了“外国人房地产投资税收法”(The Foreign Investment in Real Property Tax Act, FIRPTA)。该法规定:“外国个人或者公司在出售位于美国的房地产时,需要缴纳房款的10%作为其所得税预扣款。”

因此,在美国出售房地产不管是否盈利,都将被扣留成交价的10%。这笔钱由买方截下,在成交后的20天内上交国税局。买方如果没有依法预扣这笔税款,房屋全额成交,会面临1万美元的罚款。如果外国卖主以后据实报税(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卖主发现预扣款多于应缴纳的税款),国税局扣除税款后再退还剩余部分;如果卖主没有报税(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卖主发现预扣款还不够缴税),国税局就没收这笔预扣款。

另外,美国的遗产法对外国人十分严厉,如果美国房产的外国拥有者去世了,美国政府要对房产6万美元以上的部分征收45%的遗产税。在此方面,美国公民的遗产个人免税额可达500万美元,夫妇的免税额高达1000万美元,而外国人只能享有6万美元的遗产免税额。

美国法律中的语言政策 篇4

一、美国语言政策发展

1、惟英语运动

美国的惟英语教育的思想早在美国独立之时就存在,并逐渐突出地表现在各个时期。如1889-1890年,美国许多州都试图通过立法的形式来阻止当时十分盛行的德语,以巩固英语的地位。而在美国领土西扩的18-19世纪,美国重点打压的语言是美国印第安语言和移民语言。美国在西进过程中,美国政府从西班牙、墨西哥以及俄国获得大片土地,尽管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人不说英语,但在这些土地上的学校只能教授英语。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惟英语运动与早期的美国英语教育有本质的区别。此运动始于1981年的《英语修正案》,该法案要求将英语定为美国官方语言。当时的参议员S.I.早川提出了三点理由:一是一个共同的语言才能统一社会,无共同的语言会分裂社会;二是学习英语是每一个移民的主要功课;三是一个移民只有通过学习英语才能够参与美国民主政治。从1981到1995年,美国国会接到14个英语官方化的提案,尽管提案没有在美国国会通过,但很多州却通过州立法将英语定为州官方语言。美国惟英语运动的实质是害怕移民不能同化,支持者并不仅仅是一部分民族激进主义分子,而是有相当数量的美国人支持这一想法。很多人认为,语言的多样化会使英语的地位受到挑战,导致语言冲突,种族仇恨,最后导致政治分裂:说不同语言的人难以和谐的居住在一起,因此,美国政府要通过惟英语运动来树立“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信念。英语可以成为美国社会的“粘合剂”,是重要的共同纽带,英语可以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美利坚人互相理解,消除隔阂。

2、双语教育

美国的双语教育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1568年-1815年的起始阶段,1816年到1957的限制阶段,1958年到1967年的恢复阶段,1968年到2002年的发展阶段。全球化时期的双语教育主要以《双语教育法》的颁布为主要标志。

1959年,美国成立“国家双语教育协会”,1968年将《双语教育法》纳入到《中小学教育法》,旨在解决“英语水平欠缺者的教育问题”。《双语教育法》的出台,使双语教育正式成为联邦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为少数民族学生争取平等机会的运动转化为国家强制执行的教育政策。1978年国会修正了1968年《双语教育法》,强调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为目标,限制对过渡性双语教育计划的支持。1984年国会为《双语教育法》设立了几个新目标:“发展双语计划”,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会英语后保持母语;“学术优秀计划”,推广双语教育中的成功办法;“家庭英语读写能力计划”,面向英语水平不足的父母。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通过双语教学资助项目,为超过60种语言的人群提供帮助。事实上,美国双语教育的目的还是为了最终实现“惟英语运动”,其双语教学的对象是美国土著和移民,目的是让他们从原来的语言转换到英语上来。美国的双语教育的项目包括了双语过渡模式、完全浸入目标语模式、维特模式和双向浸入模式。

美国国内对双语教育的利弊争论由来已久。支持者认为,移民保持原有的语言和文化有利于发展有益的本体意识;反对者认为保持原有的语言和文化对移民来说是有害的,会使他们与社会分离开来,丧失掌握好英语的信心。“在双语教育存在的34年中,事实上它经常遭到攻击。其中部分原因可以被看成是出于对工作和领土的保护,因为双语教育的提倡者认为,只有少数族群社区的成员能够教授或管理双语项目。双语教学计划的政治决定趋向把这限制在弱势学生和弱势学校,仅仅发展双语项目是不足以弥补政府多年来对贫穷和犯罪的忽视。”同时,在许多美国人的观念中学校教授任何一门外语都势必会影响英语教育,减少教授英语的时间。

3、英语的国际推广

美国一直重视英语的推广,在全球化时代,美国英语推广的空间和手段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教育目的国,2008-2009学年美国仅接待中国新生就达9.8万人,到该学年为止美国有67.16万在读外国留学生。去美国留学的国际学生,需要通过TOEFL或GRE的考试,这自然刺激了海外英语的推广。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向世界各国推销其文化产品,无形中加强了英语推广的力度与广度。同时美国推行英语援助的教育政策。美国至少有7个政府机构参与了国际推广英语教学的活动。它们是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项目)、国际发展署、教育部(国际教师交流项目)等。非英语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受美国英语推广政策的影响。

二、《英语习得法》

美国于 2002 年颁布的《英语习得法》明确了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提高学业成绩的目标,确立了英语熟练标准和测试成绩三级目标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双语教育法》规定的多元教学模式,弥补了以往语言学习和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缺憾。然而,人们对英语迅速习得及学业标准是否过高、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是否公正一直持置疑态度。为满足英语学习者的特殊教育需求,美国联邦政府对该法案进行了及时的修正。

美国《英语习得法》自 2002 年生效之日起,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简称 NCLB 法)一样,受到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尤其是对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英语学习者(简称 ELLs)必须参加州或全国统一考试,以及用与英语为母语的主流学生同样的标准,衡量他们是否达到了进步目标的批评更为激烈。语言专家、教育学者及一线教师就针对ELLs提出的英语迅速习得及学业标准是否过高、学业成绩评价是否公正、政策执行是否切合非主流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充满置疑。因为有些ELLs刚开始学习英语,或者说在英语尚未达到学术语言熟练程度时,就要接受英语和以英语为媒介语的州标准化考试,因此,这部分非主流群体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难以达到标准要求,相当数量的好学校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事实上,美国多所学校因为 ELLs 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学业成绩未能达到标准要求,被贴上了“有待改进学校”的标签,并被公诸于众,受到各种惩罚。虽然人们对《英语习得法》持不同的看法,但毕竟它取代了 1968年双语教育法,引发了美国所有学校对 ELLs 的语言习得和学业成绩评价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甚至引发了美国学校文化的改变,值得语言与教育专家及决策者的重视。

(一)确立英语学习者的测试成绩分级目标

《英语习得法》旨在确保 ELLs 达到熟练的英语水平,达到使用英语进行的较高水平的学业成就,达到所有孩子必须达到的、富有挑战性的州学业内容和学业成绩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联邦政府为州和地方教育机构提供资金,资助他们实施语言教学教育计划,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并在核心学科达到较高水平。测试成绩目标(annual measurable achievement objectives)是《英语习得法》文本中提到次数(16 次)较多的一个术语。该术语用来表示ELLs 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语言教学教育计划是否为 ELLs 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体现了联邦政府要求州和地方教育机构为 ELLs 切实负起责任、以及为评价 ELLs 提出的语言习得和学业成绩进步的三个具体指标:

(1)测试成绩目标 1:必须反映 ELLs 每年学习英语进步的人数或百分比,进步率要求达到 95%/85%;

(2)测试成绩目标 2:应该反映出每学年末在英语能力提高方面增加的人数或百分比,语言熟练程度到达 95%/10%(3)测试成绩目标 3:还应该包括 ELLs 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取得充分进步的情况,与州充分进步的其他标准要求相同。

《英语习得法》规定:首先,州每年提交测试成绩目标状况报告,如果有必要,学校要采取弥补修正的措施,例如:及时通报家长、学校改进计划、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师等方面的情况。州必须要对未实施测试成绩目标的学校提供支持网络。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实施制裁,如告知家长、改进教学计划的方案、教学计划的改变或教师资源的调整。其次,如果地方教育机构连续 2 年不能达到州测试成绩目标标准的话,地方教育机构必须向州提交整改计 划和方法,州也必须予以技术援助,帮助地方整改计划和实施。如果地方连续四年未能完成测试成绩目标,那么地方教育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行动。

《英语习得法》要求对 ELLs 进行每年一次的英语水平测试,包括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综合能力的评价,这是一部较为具体的提出 ELLs 英语提高和发展评价标准的法案,也是《双语教育法》未曾涉到的。这体现了联邦政府对美国公立学校中ELLs人口急剧增加与日益多元化做出的政策回应,但该政策在州和地方学区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不少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为应该取消测试成绩目标的规定,因为《NCLB法》第一款充分进步已经对所有学生进行相同测试的评价,或者说,测试成绩目标对 ELLs 的测试已经包含了充分进步的测试内容。联邦法案应给予州和学区的学术测试的灵活性,允许第一年移居美国接受学校教育的ELLs,需要提高的不仅是英语/语言艺术,还包括像社会科学等的语言强化的内容,有必要增加相应的教育经费资助,评价英语水平测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并取消当前针对这些学生的充分进步。决策者应当理性地考虑在恰当的时间,利用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对英语能力有限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对国外出生的学生在美国居住的年限、以前在其居住国所接受的教育、运用第一语言获得学科知识的能力(可以使用这些学生的第一语言进行测验)、英语语言熟练程度等因素都是评价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因此,ELLs 参与评价的方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审视:

首先,ELLs 和新来美国学校读书的学生,应该排除在常规考试之外,不应该将其考试成绩计入在内,应该增加选择性的评价方式或过程;其次,中高水平学生可以采用基于科学研究支持的以及经过调整的考试,考试的调整要基于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基于以上提到的标准,而当前研究的不足导致支持这种评价。最后,还应该根据以上标准为英语熟练程度达到优异的学生提供经过调整的考试。如果要对新近来到美国以及对那些处于或低于中级水平的学生进行评价,其考试 成绩可仅供参考,这样才能使教学不至于局限在考试范围之内,考试必须能够满足学生语言和学术的需要,换句话说,什么时候开始测试 ELLs,取决于学生的英语熟练程度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基于年限要求。

另外,有些州则就如何使用测试成绩目标1和2,衡量接受《英语习得法》资助服务的ELLs英语进步情况的规定提出了质疑,担心这种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测试,不能准确地说明他们在语言习得过程所表现出的优点和缺点,让老师难以判断他们是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然而,联邦政府认为没有必要将听说与读写分开测试,因为如果不从综合方面对 ELLs 进行测试成绩目标 1 的评价,很难达到测试成绩目标 2 的熟练水平。鉴于语言习得的本质,有些学生某一学年并非需要在听说读写每一个方面或者所有方面都取得进步,才能说明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州和地方教育机构实际操作的角度看,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对 ELLs 的语言进行测试成绩目标考核时,必须考虑给各州带来的频繁考试以及相关责任的巨大压力。因此,应从政策层面给予州技术和政策的支持,这样各州才能得到有效的、可信的评价结果,否则,只会给 ELLs 和服务于这些学生的一线教师带来不利后果。

(二)适时修正英语学习者的评价标准

州和地方教育机构一再呼吁,应该将 ELLs 来美国学校就读的时间长短作为参加州英语水平测试的依据,或者说新近来到美国学校就读的低年级 ELLs,是否应该参加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测试。有教师建议新来美国学校就读的 ELLs 不应该参加阅读和写作的测试,在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技能有较大的提高之前,其成绩也不应列入测试成绩目标中。一线教师更是呼吁《英语习得法》应该对这些低年级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测试。联邦政府从政策层面对教育界人士的不同声音做出了首次回应。2004 年 2 月 19 日,联邦教育部颁发了对 ELLs考试要求的修正条例:学校可以选择,但不要求学校对作为 ELLs 不到一年者进行阅读测试(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根据新规定,ELLs 以及在美国学校就读不足一年的学生,免于参加州英语阅读考试。当然,他们还必须参加州数学考试,但学校在计算进步率时可以将他们除外。各州也可以将英语已达到熟练程度两年的 ELLs 计入充分进步评价范围。这条规定给各州留出时间,来证明学生何时掌握英语并从这一非主流群体中退出。同年 3 月,教育部长佩奇还宣布了针对 ELLs 的一些政策修订:为便于评估他们充分进步情况,此前 95% 非主流群体学生必须参加考试的比例规定,改为非主流群体中 95% 的学生参加考试。这项新规定允许各州用 3 年时间达到参加考试的平均比例,但要求州和地方教育机构对那些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做出合理的解释(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4)。

佩奇在宣布确保 ELLs 的绩效责任、灵活性新政策和法规生效的声明中,表达了联邦政府对评估这一最具影响力的看法,即各州已经具备了就如何评估 ELLs 在公立学校第一年学业成绩的灵活方法。此前,所有学生要在第一学年参加数学和阅读测试,而新政策为学校提供了目前急需的一年过渡期,要求学校提交一个英语熟练程度的评估。因此,学校也可以对美国公立学校学生第一年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

这一新规定允许学校可以灵活选择采取英语语言熟练程度的测评之外,进行阅读 / 语言艺术内容测评(Abedi 2004:4-14)。联邦政策的这一重大变化正是为了化解众多教育者和社区组织的担忧,即英语熟练程度有限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的考试中,总是表现出低下的学业水平。

可以看出,《英语习得法》要求各州和地方教育机构,为语言少数族裔学生,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不利境地学生的语言习得以及学业成就承担责任。联邦政府能够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政策的角度做出及时的修正。但值得注意的是,决策者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能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拨款、政策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政策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能高瞻远瞩地预测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政策的解释和宣传工作是否到位、政策的出台是否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支撑等方面的因素。否则,过于理想化的教育政策不但难以解决社会或教育出现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最终不能实现政策预设的目标。

联邦政府对 ELLs 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比例有所修改,但未对用于充分进步的问责制做出相应的修正,高风险考试对 ELLs 产生的负面作用仍在继续。ELLs 常被人们视为很少有变化的群体,再加上高风险考试政策没有得到研究的支持而且还是不一致的,致使 ELLs 的测试成绩不能为其学习提供任何帮助,也不可能提供可靠有效的帮助。因此,如果对于 ELLs 的测试时间和方式不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可能有较大的提高。

(三)科学甄别英语学习者,增强政策的一致性

《英语习得法》在实施过程后中,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何界定非主流群体中的 ELLs、如何确定 ELLs 学业进步或充分进步、以及测试成绩目标。当 ELLs 英语熟练程度达到足以在一个学术环境中发挥作用,他就不能再被定义为 ELLs 了。每年都有一批 ELLs 退出这一群体,新的 ELLs 又进入非主流群体的范畴,那么,各州和学校中便会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由于已经处于不利地位的 ELLs 的

教育需求有别于在普通课堂上接受教育的学生,这一非主流群体学生将永远难以达到充分进步的标准。因此,为使ELLs 获得学业进步,有必要将 ELLs 安排在师生比例恰当的教室里,师生比应该由各州和学区调控。联邦政府应该具体规定用 ELLs 母语进行的评估至少需要三年;明确各州应该以 ELLs 母语进行测试的成绩标准来计算其学业成绩增长情况;按照 ELLs 英语熟练程度实施的考评成绩应计入问责制中;允许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进入一个双向浸入式教学计划中,并采取适当的第一语言进行评价,联邦也要对用于 ELLs 的教学支出进行专项财政拨款。此外,《英语习得法》需要包括以下统计数据:教学计划类型及时间分配、ELLs 重新分类等,这些信息数据系统有助于联邦、州、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解决两大难题。第一是辍学干预:优先在小学进行早期介入;对 ELLs 进行合适的评价和计划测评;解决 ELLs 较高留级率的问题;第二是联邦教育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从政策层面作出及时的调整和修订。目前联邦政府已经认识到,州教育机构既要执行《NCLB 法》规定的问责制的充分进步要求,还要执行《英语习得法》对 ELLs 进行的测试成绩目标的评价,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联邦教育部更多地认识到州、地方教育机构、教师和 ELLs 所面临的联邦法律巨大的挑战。因此,联邦政府对语言教育政策的修订,必须致力于使各州在实施《英语习得法》过程中,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帮助各州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2008 年发表的《联邦公告》(Federal Register 2008)表明了联邦教育部及时跟进各州在执行《英语习得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注与《NCLB 法》不一致或者有违法律的不当之处,进一步解释了《英语习得法》的意图、目标、实施。

《英语习得法》中的第二个政策改变就是将 ELLs 确认为非主流群体,解决了英语熟练程度有限学生的归属问题。该政策规定:一旦这些学生的英语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他们就从中退出,进入普通的课堂学习。美国教育部长说:这一政策将给予各州一定的灵活性,以使他们把已经达到英语熟练程度的语言少数族裔学生包括在长达两年的教学计划中。这给予各州一种选择,同时也给予各州允许学校和地方教育机构逐年提高英语熟练程度获得信誉的弹性(Paige,2004)。

然而,随着充分进步的要求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达不到标准,从而会迫使越来越多的州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放宽标准,或者迫使联邦政府通过修改 NCLB 法来使标准更加切合实际,这可能是未来几年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因为更加切合实际的较低标准也许更能产生积极的结果。

(四)融语言因素于改革、问责及评价为一体的政策整合

《英语习得法》要求州和学区对语言少数族裔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实施测试,这种为 ELLs 英语能力提高提供信度和效度较为有保证的评价方式,是联邦政府积极应对非主流群体学生英语习得和发展做出的政策回应。然而,任何对 ELLs 实施的评价都要基于对这些受教育群体的研究之上,即联邦和州 ELLs 鉴别标准的确立,要依据学生的英语能力,采取适合他们特殊语言需求的学科教学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另外,学生的语言发展状况和学业成绩是密不可分的,他可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但由于英语熟练程度没有达到准确理解考试的要求,其学科学业成绩可能会表现出暂时不佳的状况。只有当他们的英语水平达到像母语一样的熟练程度时,他们与主流学生之间的学业鸿沟才有可能弥合。

语言因素对ELLs的教学和评估所产生的影响,使得学校对他们实施的学业评估和绩效责任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政策决策者应该将这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非主流群体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佳的原因纳入政策修订的范围,并要关注小学低年级ELLs充分进步评估的重新建构。通过网络收集有效的、清晰的信息,采纳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合理化建议,提供方便教师使用的具体教学范例,以创新的方式整合现有的语言和文化资源。儿童的语言习得和提高远比政策文本的撰写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联邦政府的英语习得政策应采用最有效、最可靠的学业成绩评价作为问责制的组成部分,为州和地方提供激励(或不使用处罚)的政策,州可以采用西班牙语而不是英语作为评价这些学生的手段,这样,各州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一种更有效和可靠的考核方法。此外,联邦政府还应该对《NCLB 法》第一款和第三款(《英语习得法》)责任条款进行重新整合或调整,以确保各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第一款和第三款连贯一致的问责制度,减少州和地方重复努力。联邦政策可以将第一款的教师专业发展资金,用于培训教师掌握 ELLs相关的教学基本知识、策略和技巧。

总之,《英语习得法》忽略了语言因素对 ELLs 的教学和评估所产生的影响,不但折磨着学生,也使教师倍感痛苦。学生们因为成绩不理想导致失去信心,从而对语言习得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又会因为为考试做准备,失去了更多的教学时间。学校管理者花费大量时间实施标准化的测验管理,让授课教师往往很沮丧。联邦政府能够从政策层面进行反思,体认教育处境不利的语言少数族裔学生所面临的挑战,提供支持语言习得与提高的教学资源与经费资助,缓解引入测试带来的负面后果,是使《英语习得法》执行的可靠性最大化,使问题和意想不到的后果最小化的良好开端。

三、当代美国外语教育政策未来动向及战略重点

在全球化时代,个人外语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对提升公民个人乃至国家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民众已经意识到这一点。2007年的卡潘·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85%的受访者认为学习英语之外的另一门语言对美国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70%的受访者认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从小学开始,详见下表。

表1 美国儿童学习英语以外的第二语言的重要程度调查结果(*小于0.5%)

表2 英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教育开始时间调查结果 *小于0.5%。

美国要应对21世纪的经济安全挑战,必须有高水平的外语教育应对世界各国文化的深层次沟通和理解。因此,美国必须加强外语教育,合理规划,在国家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1、强化外语教育战略规划

在全球经济竞争和人口多样化的背景下,美国俄亥俄等数州已经意识到21世纪成功的劳动力必须具备较强的外语和文化知识,因此必须促进和支持外语及文化学习。这些州将商界、政界、教育届召集在一起召开语言峰会,厘清外语需求,提出外语战略,最终制定出州层次上的语言路线图。语言路线图通过将国家、联邦与州、地方层次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国家-州商业合作模式,务实解决外语需求问题。语言路线图(language road map)就是峰会出台的一个措施。语言路线图是数州基于当地外语需求,为培养21世纪成功的劳动力,在美国语言旗舰项目(the language flagship)的资助下制定的外语及文化教育远景目标及相关执行措施。路线图使外语教育政策成为州的公共政策;设立专门的外语教育倡导和协调机构,负责实施语言路线图。

积极培养外语教师,并给有外语能力的人士颁发教师执业证书;提升公众外语学习意识;实施较早的外语教育,普遍要求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外语教育。路线图在国家战略的基础之上,第一次从地方需求的角度上对外语教育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对美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推动外语教育国际化

美国法律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篇5

美国留学申请专业的时候在遵从于自己的喜好的同时,也要考虑该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法律专业是个炙手可热的专业,那个法律专业毕业后的就业之路怎么样呢?下面就是申请美国法学专业毕业之后的律师考试与择业情况解读,希望对计划申请美国法学院的人有所帮助。

美国法学院的J.D.们5月份毕业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准备律师资格考试。

美国的律师考试是由各州举办。只有办理移民业务可以跨州办案,其他专业的律师只能在本州执业。如果要到其他州执业,必须再考取其他州的律师执照。

对于美国法学院的LL.M.而言,5月份毕业后如果回国发展,就不会选择参加律师考试,如果想日后留在美国寻求工作机会或者想日后回国发展时多个武器,就会继续留在美国参加律师考试。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非美国人的LL.M.学生只能参加纽约州和加州的律师资格考试。通常,大家都参加纽约州考试,一来以后择业机会多,二来考试门槛低:(1)纽约要求考生必须有法律基础教育背景(美国学生有J.D.学位足够,中国学生必须在中国至少获得过法律本科学位,如果在中国本科不是法律但是有法律硕士学位也可以),同等程度也可以,但需要认证。(2)考生必须在美国法学院取得过至少一个学位,LL.M.即满足条件。如果在中国从来没有学过法律,只有中国律师资格,在美国又取得了LL.M.学位,一般来说,递交一些解释文件也可以参加律师考试。但是,如果在中国没有读过法律,也没有通过国内律考,只是在美国取得了LL.M.学位,一般不能参加律师考试,必须要在美国读一个J.D.学位才可以。(3)考生要出示成绩单原件和英文翻译件,经考生本国公证的最好。(4)纽约州律师考试委员会会开列一个课程名单,只有上过其中至少两门课的人才可以参加律师考试。一般来说,只要在美国法学院读过LL.M.和J.D.,都能够满足这个条件。

纽约州律师考试一年两次,一次在7月,一次在第二年的2月份。LL.M.和J.D.通常5月中旬毕业,大多会参加7月底的律师资格考试,成绩通常11月份出来,就可以拿着律师资格执照去工作了。如果7月底没有通过,隔年2月份还可以再考一次。

美国绝大多数要考律师的人都会参加补习班,通常两个月,费用2千美金左右。补习班和学校合作密切,5月份学校停课之后,补习班就进驻校园授课。如果是外国人要考别州律师,就要跑到别州去上课,在指定教室听录音带、看教学录像带。关于补习生活、考试题目、准备诀窍、考试实录我已经都写入《西方新东方》一文之中。

公平地说,美国律师考试录取率总体上比中国律师考试高。纽约与加州是录取率最低的州,也超过60%。我参加2002年7月纽约州律师考试的时候,录取率是55%。如果是美国人,如果在法学院读过J.D.,一般考试一次就可以过关,因为大部分考试内容上课时都学习过。但是,对于中国LL.M.学生,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大部分内容上课时都没有学习过,加上语言障碍和时间有限,不下一番苦功夫不太容易通过考试。考完律师考试,就面临择业的问题了—事实上,在考试之前,就要筹划准备了。就业关系到学校的排名。所以每个学校都会很重视。法学院的第一节课有可能就是教你如何写简历(Resume and cover letter)和积累人际关系(networking)。

很多人一想到美国律师,就想到他们的高收入。

确实,近年来美国法学院J.D.毕业生的起薪不断上升。根据《华盛顿邮报》介绍,在纽约、旧金山和华盛顿等大城市,法学院毕业生平均起薪高达十二万到十四万美元。但这只反映大城市和大律师事务所的情况,实际上,每年法学院毕业生中只有大约百分之十的人能够到这样的环境工作,他们往往是法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另外百分之九十的人在其它地区或者环境里工作,例如,很多人到政府部门或者非盈利组织工作,收入可能远远低于这个水平。最好的美国法学院J.D.学生一般先做一两年法官助手,这是收入不高的差事,但很锻炼人,这段经历对以后从事律师职业会非常有帮助。

工作几年之后,律师收入确实很高。在美国,普通律师赚的钱是普通百姓的好几倍。一些公司律师和出庭律师赚的是天文数字。美国老百姓都说“普通律师玩车,中档律师玩游艇,超级律师就去玩飞机。”美国人恨律师,但也爱律师。《时代》曾出版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律师在统治美国吗?” 其中提出了一个命题说,出庭律师(trial lawyer)是美国政治体制里的第四极,意思是说美国那些从事集体诉讼的律师对于美国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大。在美国,最有钱的律师都是打集体诉讼官司的。烟草公司,汽车公司,药品公司非常害怕集体诉讼。如果没有集体诉讼,美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行业标准。不过,这种官司是按风险代理的方式进行的,在没有领到一分钱律师费之前,律师就先要先行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做各种准备工作。做律师回报很高,但工作也很辛苦,风险也很大。不过,这些让人眼热的收入基本上都是针对土生土长的美国律师而言。

中国学生如果在美国法学院拿到J.D.学位,又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十有八九可以在美国律师事务所里找到工作。最初找不到大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先在小所干,多了几年经验之后再到大所。想留在美国不是那么困难。

但是要真正做一个好律师不那么容易,难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语言。中国J.D.们在美国做律师,光有执照,对于地方性强的诉讼案件还是没办法做,因为诉讼特别是典型的民、刑事诉讼,语言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必须口才流利、反应迅速。就算英语好,没有文化做支撑,很难将事业做大做好。

基本上,中国J.D.们最好的结果便是:找到那些国际性的大牌律师事务所,先在美国总部工作一两年,再请他们将自己派到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分所,拿美国的薪水。可是,这些律师事务所一般宁可找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即指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是美国人,英文比较好,又是“自己人”。

中国学生如果在美国法学院只拿到LL.M.学位,就算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也不太容易在美国律师事务所里找到工作。最好结果是留在美国一些办理移民业务的律师事务所里做与中国移民有关的业务。

大部分LL.M.都回到了中国。有些进了一些美国律师事务所在北京、上海的分所,拿的薪水虽然不是美国水平,却也是中国律师里的高收入。有些进了一些大型国际企业做法律顾问。有些进了政府机关。有些回国攻读博士。

在美国法学院拿到J.S.D.的中国人,如果在美国律师事务所本地找工作,比LL.M.优势强,但是比J.D.优势劣。不过,如果是在一些专业律师事务所里,就有着一些强项。大部分J.S.D.对学术更感兴趣,毕业会在美国大学里寻找教职。不过,在美国大学当教授工资高、地位高,很多美国人都求之不得,中国人要有一席之地也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才行。很多J.S.D.转向美国之外的英语国家当教授,比如,英国、香港、新加坡等,毕竟美国的博士学位在全世界都用得上。有些人就直接回到中国大学的法学院教书。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回中国大学教书,至少要在美国法学院拿到J.S.D.或者J.D.,光有LL.M.机会不太大。

美国法律文化 篇6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美国福利权利及其法律地位

姓名:郭素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史

指导教师:张定河

2006041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福利权利是社会成员从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

将福利权利理解为社会成员有权享有特别的物品和服务。在公民的权利体系中,社会福利权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与公民的其他权利

相比,社会福利权属于一种新型权利。从《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和文

化权利公约》看来,社会福利权利是一种人权,也是一种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大量借鉴了国内外历史

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具体、深刻地阐述了美国福

利权利的演变、立法及其救济。论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美国福利权利的演变。从建国后到19世纪末,美国的社会

福利基本上是社会救济,因此还谈不上福利权利,只涉及到社会救济权。这样的

情况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进步运动时期,社会福利方面取得了很大

进步。各州通过了关于老年保障、失业保障以及工伤保障的社会立法,这在一定

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福利权利。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改变了社会各界和政府

对福利的看法,具有福利权利思想的罗斯福上台推动了社会福利立法。“社会保

障法”的诞生,标志着联邦政府承担起了为所有公民提供经济保障的责任。人们

的社会福利权利得得到了法律保护。

第二部分概述了美国福利权利方面的立法及其特点。白福利权利确立以来,美国各界政府又通过了很多福利法令,从而使福利权利不断丰富和发展。战后最

初25年的改革调整,大大扩大了社会福利的范围和对象。如1946年的《就业法》、1949年的《美国住宅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1965年的《医疗照顾法》、《中小学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这一系列有关

就业、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措施,已使美国的社会福利形成特色,并

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60年代“伟大社会”纲领推行的结果是福利计划

的扩大。70年代的“滞胀”使社会福利政策的财源大成问题,这又势必加重纳税

人的税收负担。因此,在70年出现了抗税的呼声,社会福利政策受到抨击。到

里根时,由联邦支持的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进入了紧缩时期。

第三部分探讨了美国福利权利的救济。本部分首先通过与《世界人权宣言》 的对比,指出美国联邦宪法缺乏关于福利权利的规定,各州宪法在福利权利规定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当福利权利受到侵害时,联邦最高法院的审理态度摇摆不定。

在洛克纳时代联邦最高法院在福利问题持否定态度。罗斯福新政时期,最高法院

在对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判决中予以支持。特别是在西岸宾馆诉帕里什案中,法

院认为州宪可以规定最低工资。此后法院承认了国家确有义务援助贫穷者、年老

者或失业者。社会福利也被看作自由内容的扩张,是普遍的公民权利,而不再被

认为是一种慈善事业或者特权。到了20世纪60年代,沃伦法院时代和伯格法院

时代的早期,开始以正当程序、“新平等保护”条款为依据来支持福利案件中的请

求。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高法院在一系列的判例中对福利权利问题持节

制态度。

关键词:美国福利权利立法联邦最高法院 分类号:D971.2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elfareisthe ofsocialmemberswhocan basis

right right get living

fromthe a canbe the

security sense,welfare

society.In

right explained

and thatsocialmembershavethe to

goodsservings rightenjoy.Welfare

isthe

ofthecitizen’S itisthebasis

right importantpart rightsystem,and

withtheothercitizen’S isthenew

fights.Compared

rights,welfareright

Declaration theworm

right.In ofHuman and

Rightsof Economic,Social

andCultural isthehumanandthe

rightconventionright

andcultural

economic,social

fight.

Thisarticle the

makesuseof coursedandcrossedresearch

method,anddraws

lessonsfromth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

the

and,welfareright narratesthe

politics,law.With

studyingresult,concretelydeeply

and aidofthe

evolvement,legislationwelfareintheUSA.Itis

legal right

dividedinto

three

totally parts:

of

Thefirst theevolvementthewelfareinthe part:Discuss right USA.

From

thestatetotheendofthe19th welfareinthe

founding century,the

USAwas

social SOit

ofthesocial

relieL

basically only fight relieL

Thatrelatedtotheideasofthe the

people.DuringProgressive

referedtothe

inthe

wasmade ofwelfare

Movement,greatprogress

aspect right.The

states social

welfarelawsaboutthe and

legislated

unemployment

industrial the welfarewas

injury.Sopeople’S right secured. crisis

in1929―1933 theideaofthe andthe

old,Economic

changed

people government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hen whohadtheideaofwelfarewaselectedthe

Roosevelt right

ofthe

the inthesocialwelfare

presidentUSA,hepromotedlegislation

Thebirthofsocial

actindicatedthefederal tookon

security government the

to economictoallofthecitizens.Sothe

responsibilitysupply security

welfarewassecured.

people’S right

Thesecond

the anditscharactersinthe

part:Summarizelegislation

ofwelfare welfareis

respect right.Sinceright

welfarelawsandmadethewelfare many right

governmentlegislated

World becauseof

War

II

developed.After right developed

of

thereformin25 the Act 1946,the

exampleEmployment

welfarewas,the years.For

Actof DefenseEducationActof

Housing1949,National 1958,Economic

Actof

and

1964,Medical

Opportunity 1965Elementary

SO

EducationActof EducationActof1965and

Secondary 1965,Higher

CareActof,tothe

relate

on,they

hadbecomethewelfarestate.Inthe

theUSA

treatment,housing.So

increasedbecauseoftheGreat of 1960sSociety

legislation,welfare

sourceofwealthofsocialwelfarewasdifficult

Johnson.Butinthe1970s

thatmadethe

becauseofenconomic andinflation.And

stagnation

the

thereweresome abouttaxand

taxpayersheavy-laden.So protest

welfarewasalsoattacted.Whencameinto

Reagan power,welfareright

thecontraction

entered

enterprise stage.

Thethird aidofthewelfareintheUSA.This

legal right

part:Discuss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ndicatedtherewasnotwelfareintheUSA

part

right constitutionand

there the

weresomedeficienciesin constitutionsofthestates.Sowhenthe

welfarewas

Courtblewhot

rightviolated,the Supreme andcold.theNew

era,its negativeDeal,its

attitudewasfavorable.ofthestateto

attitudeofFederal InLuokenaattitudewas

.In Thecourtsaffirmedthe

obligation

美国次贷危机的法律诱因 篇7

本文试图通过对按揭、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民商事法律结构的分析, 讨论其体现了英美财产法的哪些特点, 以及英美财产法律制度和美国金融创新之间的某些关联, 从而发现英美法律与次贷危机之间隐含的本质联系, 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相关法律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美国按揭法律结构上的缺陷

美国在住房按揭贷款的设置上虽有担保的存在, 但其法律结构上却存在重大缺陷, 使得这种担保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而也就使得金融风险从源头上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 购房人对于用来担保的房产并不享有完全的所有权, 只是对已付款的部分享有所有权, 而在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中很多购房人的付款都很低, 其享有的所有权程度也就很低, 这样, 以没有所有权或者很少所有权的财产去担保导致的后果就是, 一旦贷款无法偿还, 房产的所有权只能由银行收回, 而银行收回后仍需出售, 此时房产市场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且大部分消费者也无力购买, 不能吸收这些资产, 银行的流动性剧烈收缩, 危机就爆发了。尤其是在美国前几年的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时期, 大量的次级贷款采取“仅有利率”和“本金负摊还贷款”的政策, 这样就通过降低借款初期的偿还额而诱惑低收入者借款买房。

所以, 购房者的首付率是非常重要的, 这实际上体现了购房者对房产所享有权利的“程度”, 这个程度决定了担保的可靠性。也就是说, 只有购房者自己付款的部分对于担保才是有意义的, 否则一旦违约, 银行只能收回房产, 就使得整个精巧的设计失去了实际意义, 因为银行的目的是通过贷款获取收益而不是想拥有房产的所有权。而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首付款都很低, 使得按揭这种担保变得非常脆弱, 金融的风险也就变得更容易发生。有数据显示, 2006年美国发放的次贷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例。

这样, 购房人对于所购房产只有很少甚至没有自己付款, 全部以银行的贷款购买房产, 然后再以该房产做还款的担保, 从这样的担保结构中可以看出, 担保人的担保物虽然具有法律形式上的所有权, 但就实质而言并不具有真正的交换价值意义上的“所有权”。

实际上, 英美财产法中本身就没有明确的“所有权”概念, 有的只是对于财产进行利用的相关概念, 这通常被理解为灵活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按揭这样一种交易——担保模式在高房价时代确实为普通人购房提供了一种可能, 适应了经济迅速发展下的社会需求。但是, 法律作为对社会经济进行最本质、最深刻描述的工具, 在所有权归属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是不能含糊其词的, 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大陆法系国家, 对于“无权处分”之类问题的研究汗牛充栋, 并一直争论不休, 其主要考量就在于没有所有权而处分财产是法律上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 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机制。这在英美法看来也许过于迂腐了, 但是像现在遇到次贷危机的时候就能发现, 正视所有权本质的问题其实就能发现它的价值。

所以, 在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治理中, 央行采取的提高首付率、增加贷款利率等措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就切中了按揭这种法律制度的要害, 使得通过按揭进行购房投资的成本大大增加, 从而控制了风险。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资产证券化设计上的法律缺陷

我们知道, 金融资产有三个特性, 即流动性、收益性和和风险性, 且流动性与风险性成反比, 也就是说流动性越强风险越低。而资产证券化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较弱、质量不高的产品 (我国资产证券化由建行和国开行于2005年底试行, 但进展缓慢, 其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处于上升时期, 银行的资产相对较好, 不愿意证券化) , 所以证券化的本质是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以此来降低风险。但是, 一旦金融资产形成, 其风险就是确定的, 或者说取决于借款人的偿还能力 (即基础资产的质量) , 而与贷款人是否实行证券化没有关系。也就说, 资产证券化实质上并未降低、消灭风险, 只是把风险转移给了以贷款为支撑的证券的购买者。

但是, 在这个链条上各利益主体的法律激励存在偏差导致了其市场的虚假繁荣, 蕴涵着巨大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由于贷款人的收益与贷款数量相关而与贷款质量无关, 这就使得贷款者放松了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查;同时, 资产证券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证券投资者, 由于他们对担保资产的现金流享有优先受偿权, 他们即使在资产违约率高时也不会蒙受大的损失, 所以绝大多数高级证券投资者对信贷资产的监督也缺乏动力。

这种法律缺陷的最重要根源是———现代经济学和法学公认的最大难题———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这表现在资产证券化中各当事人可能都无法获得其他相关当事人的信息, 那么道德风险就无法防范。结果就是次级贷款的数量快速上涨而质量却迅速下滑, 危机就爆发了。

而且, 由于在资产证券化中有所谓“担保”的存在, 也没有像资本市场那样对于公开发行证券采取严密的监管措施来矫正这些法律上的失衡。但是, 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担保并没有解决, 且在没有对证券相关当事人充分保护的情况下就实施, 难怪有学者将资产证券化称之为“金融炼金术”, 把一堆破铜烂铝炼成金子, 实际上破铜烂铝是不能成金子的, 要变成金子, 肯定就要牺牲某些人的利益。灵活是英美财产法的基本特点, 这固然能使其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复杂关系中进行创新, 但是在现代社会形式平等而实质并不平等的背景下, 可能会过度保护一方的权利, 而忽视另一方的权利。而这种偏离达到一定程度就孕育着危机。

实际上, 在长期的监管中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披露的极端重要性, 所以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将信息披露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只是在具体的业务中成功的操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点启示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 按揭和资产证券化这两项“次贷”中最重要的制度设计在法律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而两者结合的后果就更不言而喻了, 所以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了英美法系存在的不足。在美国以LLsv为代表的“法和金融学”理论认为, 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是由法律渊源决定的, 而英美法是最能促进金融发展的法律制度, 且我国不少学者也认为英美法比大陆法系优越, 主张更多地向英美法学习。但是, 此次次贷危机以英美法的中心美国为策源地, 已经说明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给我们借鉴英美法敲响了警钟。

另外, 以上看似平常且并不复杂的法律制度之所以能造成如此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即在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的环境下, 各种法律关系不只是平面的、私人之间的, 而实际上处于市场、政府和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之间立体的经济利益的博弈之间 (吴志攀教授称之为“金融法的四色定理”) , 很容易在特定的经济状况下因为某方的利益需求而使得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发生偏差。这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金融法律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美国前几年的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贷款利率处于历史性的低水平, 使得各当事人盲目乐观, 即使出现法律的偏差也视而不见。

感动美国法律的爱心 篇8

一天早晨,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悔意的年轻人被带进了法院。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修鞋老人判定这个年轻人是公共场所酗酒闹事者。那时候,“酗酒闹事”在麻省的法律中是一种轻微的罪行,被告人只需委托別人交一笔保释金,便可轻判成一年的“监外守行为”;若无人替被告交保释金,等着他的便是无情冷酷的监狱生活。

在充斥各种罪犯的监狱里关上一年,即使是知错就改的年轻人,出来后也极有可能变成对社会充满怨恨、对法律满腔敌意的职业罪犯。修鞋老人在法庭上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此时,老人看着眼前这个满脸悔意和惶恐的年轻人,心中升起一股恻隐之情。

老人来到年轻人的身边,悄悄问起他犯罪的经过和家庭情况。年轻人诚恳而内疚地告诉老人,他因喝醉酒打了人,很对不住年迈的爷爷,他的父母早已离异,他一直跟着爷爷生活,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还谈了个女朋友……说着说着,年轻人已经泣不成声。老人对年轻人充满了同情,他敢肯定年轻人是个穷苦人,很难拿出保释金。

开庭时,老人从容地走向法官,表示自己愿意做被告人的担保人,保释年轻人出去。这事发生得很突然,年轻人的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他当场哭着向老人和法官保证:一生戒酒,好好工作,疼爱女友,孝敬爷爷……

老人的古道热肠和年轻人的悔意,深深打动了法官,法官灵机一动,同意修鞋老人的请求,下令此案延期三周审判,三周后根据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再做出最后判决。

三周后,老人亲自陪同被告返回法庭,容光焕发的年轻人令法官为之一振。这时,老人向法官呈上一页报告——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作证,这个年轻人三周来滴酒不沾,一直勤劳工作,照料祖父,空余时间在社区做义工。报告上还有年轻人所在社区的警察签名。法官一见大喜,宣布当庭释放青年,并象征性地对他罚款一美分。走出法庭,年轻人紧紧抱住修鞋老人,喜极而泣。

这个年轻人从此成了一个终生戒酒、守法勤劳的好公民。而修鞋老人的爱心和法官的灵光一闪,开创了美国法律史上一个全新的思维——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以后的17年里,修鞋老人共为两千多人担保,他的爱心改变了两千多人的命运。老人的善举同时影响了美国司法制度的文明进程,以至于后来,麻省正式通过一项法律,专门成立一个叫“缓刑司”的机构,实施“仁心仁术”的新刑事司法制度。不出几年,美国三十多个州纷纷效仿,并取得可喜成绩。

这位修鞋老人就是百多年前被美国载入法律史册、被誉为“缓刑之父”的约翰·奥古斯都。他留给后人的影响力不亚于美国的历任总统。

约翰·奥古斯都的行为也昭示着这样—个真理:即使你穷困潦倒、—无所有,只剩下一颗爱心,一样能创造出人生奇迹。因为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触动—个人的良知,唤醒人性本质的善良,从而改变整个社会。

(摘自《课外阅读》)

上一篇:扶贫帮困申请书范文下一篇:人生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