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随想曲散文

2025-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死的随想曲散文(精选4篇)

生死的随想曲散文 篇1

人生天地间,匆匆如行客。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初愈后,对于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感慨良多。每每在初冬的下午,看斜阳从东墙到西窗,心中总是油然而升起一种空落落的感觉。绚丽至极归于宁静,暮色四合的黄昏,是失落,也许更是一种人生情感的积蓄。

假如有来生,我会把眼下这所谓虚惊一场的艰难困苦当作丸药,一粒粒的吞到肚子里去,细细地品味咀嚼,我会安于这绝尘的清寂,参悟生存的真谛,从苦涩中品出生活的纯美和甘甜......

对于来生,我只想要一份属于我自己的恬淡宁静和安详。这种渴望穿过渐渐明亮起来的阑珊灯火,始终固执地盘亘在我的心头,我仿佛又看到英格兰那位沧桑历尽的简·爱站在桑非尔德城垣下面,从容地自诉:“我凭宁静的内心接受一切苦难,人活着原本就是为了忍受。”我常常想,所谓的幸福不过是一切万般苦难过程的短暂间歇和小憩,我们总是在转瞬即逝的幸福里再次接受着更多更残酷的生活苦难,人们就是这样按照不可抗拒的永恒规律来完成各自的生活过程,从而越加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幸福都是相似的,而痛苦则各不相同。

假如有来生,我对那个秋天因“癌症”所经历的一场生死考验将不再疑惑,不再耿耿于怀,甚至还感到了一种超脱。因为我终于知道,世上没有一种东西能够真正超越时空,抵达永恒。只有死是永远不死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最原始的哭声呱呱坠地,生是一种偶然;带着亲人和朋友的哭声悄然离去,死是一种必然。我们没有可能选择生,却有权利选择死。既然死是不可避免的在前方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就没有必要心怀胆怯、惶然和恐惧的心理了,那是一种必然会莅临我们的人生结局,因此惶惶不可终日自然也就没有用。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的生命历程就像一首叙事抒情诗一样,赋予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驱动力啊。我一直把死当作一种暂别,无论是亲人或者朋友的不幸离去还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消逝,应当都是一种短暂的分别,在某一个时刻,超越时空之外,我们仍然还会不期而遇、邂逅重逢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深刻地感受到究竟什么叫做似曾相识?

假如有来生,我对于今天的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体会得将更加从容。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过是浮云一朵,微尘一粒,我们不过是在时空中行走和奔忙的匆匆过客,不过是现存于手中权力、财富、名利等一切一切暂时的主人。在某一个时刻,我们将不带走任何东西无可奈何地悄然归去,而生前这手中的一切也必将另易其主。时空永恒,而个体的人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也许你曾经光彩照人或者一生暗淡;也许你曾经居高临下或者平庸流俗;也许你曾经金玉满堂、锦衣玉食或者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而最终都是一个结果:烟消云散。所以,无论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得到也好失去也罢,都随它去吧。斤斤计较,你高我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又何必呢?曹雪芹的一首《好了歌》不是早已经把这世间的所有功名利禄都阐释明白了吗?好在我们的老祖宗一贯倡导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计结果,只重过程。如果你在春天里辛勤的耕耘,夏日里艰苦的劳作,而秋天到了的时候却因为灾害颗粒无收,那又何妨。由于你的真诚付出,使你看到了庄稼们怎样为你破土萌芽、拔节开花的过程,这是一种回报。正如一年四季不在于有无花果,只在于经风历雨,鹅黄落红,只要是充分的享受了生活的过程就值得欣慰,就应该无怨无悔。

假如有来生,我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爱与恨将倍加珍惜。爱与恨,他们是如此的相似,仿佛一对孪生兄弟或者是孪生姐妹。爱极恨极都是情到深处的具体反映和最真实的表现。爱到深处会孤独,恨到极点会毁灭。爱与恨都是人类很深很深的情感,我们每个人当然要始终坚持爱憎分明,但是我敢说真正爱过和恨过的人,对于人生才可能会大彻大悟的。

没有爱哪有恨?一个刻骨铭心的恨了自己一生的人,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志气和骨气,是真正的重感情。最不能原谅的心理就是漠然淡然,麻木不仁。爱与恨强烈的对峙着,他们几乎是同时闪耀着人性的绚丽光辉。爱,使人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恨,使人灼伤别人毁掉自己。真正爱过和恨过的人即使化成灰也仍然充满了灵性。爱极或者恨极我的人,我都会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他们!爱,好似玫瑰,送与他人的时候自己手上也会留有余香,而恨,则是一秉双刃剑,伤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勘不破的生死门散文 篇2

想要忘记一些事,是痛苦的事;想要记住一些事,却是困难的事。人,总是在苦悲中活着。在那看似欢乐的笑容背后,又有多少难言的伤心;在那高歌欢舞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苍凉的心境呢?痛苦、彷徨、矛盾、焦虑、忧郁,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情绪呢?为什么生命与之的对抗,是那么孱弱,总会时不时输给它们?想要诠释这些情绪(情感)时,突然觉得自已的表述有些词不达意,就暂且不表吧。

《汉语的祖先》一书译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声分节语言的成熟,才促使现代人类获得了崭新的认知方式和有效的传播工具,终于掌握了开启现代文明宝库的咒语……”。正是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语言的伟大魅力。也正是这句话,让我对汉语的多义与岐义突然敬畏,甚至于有点望而生畏。是的,语言充满着人性的温和,但同时又充满了暴力;语言是艺术,也是荒诞;语言是纯美的,但在某种语境中又充满了血腥。意识到了这些,我开始俱怕写作,但又忍不住要自言自语一些东西。这样的“东西”,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作品,看客们大可把它看作是某个陌生人的倾诉吧——对,就是倾诉,或者认为是一个颠狂者的谵语,也无不可。

假期最后一天,莫名其妙地烦躁。也许是外出的计划泡汤,也许是近两天家中居留亲戚的缘故,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为何。于是一大早起来,想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个人迹稀少的地方独自呆半天。想了想,感到座落着《四库全书》藏书阁的那座山上肯定人少,便背上相机出了门。先步行到西关,然后乘车到小西湖立交桥,想徒步过桥去爬那座秃山。边走边看,觉得黄河上的这座斜拉桥很有气势,就选了几个角度连拍几张。望着那浑黄色的河水从桥拱下流过,心中突然冒出了“廊桥”这个记忆符号。或许是对那部书中主人公的印象太深吧,每每遇到桥时,就不由想到了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那么,我就权当这是自已一个人的“廊桥”吧。这,又有何不可呢?

走到桥中央时,几排斜柱与桥面形成了一个夹角,如同一个三角形的取景框,对面空濛的天水间,一幢大厦显得分外醒目。对好焦,刚揿动快门,一辆轿车突然撞进画面,让这张图像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试着拍了几张,正要收手时,对面车道上行驶的几辆车先后停下,从车上涌下来二三十个男男女女。从年龄、着装来看,似乎是周边那个区县的人。这群人中有人手中拿着香烛,有一个人从车上取下一包红绸包着的东西……正猜度着,一个中年男子已跪在桥上,点然了一沓纸钱,其他人也纷纷向河中抛撒着什么东西。开始,我以为是一群人在放生。记得曾经多次在黄河边遇到过放生的僧人和信众。又转念一想,日子不对呀。可惜那些人都背对着我,一时间无法看清,弄得太清楚。但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出于好奇,我又举起了相机……

正在聚焦时,有人边轻轻在我肩上拍了一把边问我干什么。我扭头看时,见是一个不认识的男子,看上去与我年龄相仿。从他的眼神中没读出敌意,我才笑笑说没干什么。男子说,他们是在撒骨灰。哦,原来如此。没料到我猜度的是生(放生),事实却是死(与亡者告别)。扭头望对面的人,都从红绸包中捧出东西(骨灰)一扬手就往河水里撒。转身低头再看河面,果然水面是有一个象装药的方纸盒样的东西,仔细辨认,果然是骨灰盒。心中一沉,顿时失去拍照的兴趣,抬脚往桥北走去。

到桥下又走出很远,回头看时那帮人还站在桥上,似乎不愿离去。但可以想像得到,他们中有些人是悲伤的,而更多的人则未必,说不定还有人在心底窃喜呢!世上,在乎你的人除了父母等亲人外,还有几个人真正爱惜你呢?朋友的这个问题我真回答不出。是的,在这个文明的星球上,所遇到的、听到的,都是一些让人绝望的事:兄弟相残、夫妻相残、朋友相残,诸如种种。虽说这并不是普遍现象,但一听到、遇到这些事,我总是抑制不住地感到心境的悲凉、绝望、忧伤……

伤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绝情又是一种什么滋味?伤心是难过,是难以释怀的一种情结、心灵的一种症结。而要做到绝情,恐怕是在生命弃世的当口。只有离开这个世界时,才会将爱、恨、情、仇一同带走。如期不然,一个人是很难说自己或别人绝情的。只要活着,活在这个世上,内心就会有一些情感的纠葛、风浪,谁又能免得了呢!

阳光很暖,照在黑色的铁栏栅上,反射出一抹抹金属的冷。阳光洒满了矮墙上爬着的五叶地丁,迎面看上去那一片片红叶,形同一簇簇跳动的火苗……不远处的私人山公园也一派秋色:秋林深深浅浅,稀疏的白杨与侧柏泛黄驻绿;可夹杂其间渐渐枯萎的杂草、裸露着的青灰山岩却如一道道疤癞难看极了。隔着一条干枯的水沟,在私人山公园左侧的这座山,却光秃得没有树木,荒坡野山上只长着些不知名的野草,近了,才看清这些野草零零星星还开着些黄花、白花、蓝花……花的娇弱与山的强悍,反差是那样强烈,让人的心灵不由震懔起来。

爬过了架在沟上的小桥,就该上行了。依山势排列着的长长台阶,如同一座巨型的钢琴。走在上面,就如同踩响了生命的琴键。我一步一步向上爬着,却仿佛听见命运的音符在向下滑落,一个接拍、再一个节拍。台阶一直朝着山巅延伸,山很陡,一时看不到路的走向。让人不禁怀疑这条路的尽头,是不是就在天上。踏着这条路上行,伸手就可触到蓝天、白云。突然间想吼一嗓子:“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天路上面,是不是传说中的极乐世界?

爬到半山腰那座亭子时,虽没有气喘吁吁,却也额头微汗了。正想坐下歇息时,却觉得眼前一亮,仔细看时,才看出是一株秋天的向日葵枝杆上,有三朵巴掌大小的花朵开得正欢。这个季节,早过了向日葵花期正盛的时节,为什么它却迟迟才开?再瞧瞧它的样子,估计是正当长高时被人折断过,而且还不止一次,所以它长得不高、不壮硕,但却依然从几片叶柄处发出了新枝,开出了三两朵小小的黄花。这株低矮、花朵小小的向日葵,若开在别处也许是不起眼的,但开在这里,却独成一片风景:如同一位孤独的行者驻足,于天地间独舞;又若一位智者,独吟红尘之上的清风;更象一位特立独行的游侠,昭然着生命的不屈梦想的不灭。这株历经扼杀而生生不息的向日葵,让人联想到许许多多,心潮澎湃起来!

我分明觉得,自已的历阅竟与它是那样相似。默默地注目,一时间我觉得面前的这株花充满了神性。我觉得心情开朗起来,血脉鼓涨起来——这株花正在为我注入一种生命的能量?我又想,能与它相遇也许是一种难得的缘份吧。感慨之余,我用相机留下了这一动人的画面。只是我读不懂它的出现,是要给我一种什么样的启示?

刚出门,就遇到一辆开往公墓的殡藏车,有人把手伸出车窗,沿途撒着巴掌大形同麻钱的黄纸。这是为亡魂的引路钱,在那条路上,每个星期几乎都会遇到、看见三五次出殡的车队、引路纸钱,所以就司空见惯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个丁字路口,一辆花车(婚车,后面有一溜长长的车队)却与殡藏车擦肩而过:生与死,就在这个路口猝然遭遇。其实,生与死,这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的事情。而让人有些动容的是,生与死就这样不期而遇了。这样的场面,让人喜悦的心情多少都会蒙上灰暗的色调。

生,是生命存世的必然。死,是生命最后的归宿。世间的事物瞬息万变,一切生灵均难逃死亡的法门。于生,谁能说得清;于死,谁又能道得明呢?记得读一本关于如何学佛的.书时,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姓黄的铁匠,向一位游方和尚请教如何修行,和尚说你可以念佛呀。于是黄铁匠按照和尚教的方法一边打铁一边念佛,旁边的人见了不理解,说你打铁就已够辛苦了,还要念什么佛,那岂不更辛苦。黄铁匠却告诉大家,说过去站在炉旁觉得非常热,可是现在不觉得热了,以前打铁觉得手臂酸痛,现在却不觉得了。后来有一天他告诉妻子“我的老家在西方,我今天要回家去”。妻子以为他开玩笑,就说你去好了。黄铁匠仍然打着铁,边打边念:“叮叮铛铛,久炼成钢;时间一到,我往西方。”念完,他拿着铁锺,面不改色站着去了。

自然,这则故事是借黄打铁的修为,想劝告、说明一个人只要想修行,就有时间。忙,对于许多人许多事,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只要是你想要做的事,就一定会有时间去做。还有偈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从这则故事中,我也读到了别的意味:譬如信仰、追求、执著、恒心、不懈等等,也是做人处世时精神层面、灵魂向度、思想内蕴的修行法门。

攀登上山顶,一眼看到牌坊式的大门时,就感受到被一种文化的气息包围。兰州文庙是近两年修建的,文庙红色的大院围墙里,落座着包括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的“大成殿”在内的三进式仿古建筑,在右侧还有讲述孔子一生的图文画廊。画廊前有一方平地突起的岩石,上面书有“根深蒂固”四个大字。此外,院子各处几十尊古代先贤、大发明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文豪的大理石雕像布局,还没有全面峻工。在这雕像群中,有老子、墨子、荀子、朱熹、范仲淹、周敦颐、程颐,有司马迁、董仲舒、郑玄、王曦之,有华佗、张衡、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原,有屈原、朝愈、李白、杜甫、苏轼、徐霞客,还有陆九渊等等。

站在一尊尊雕像前,阅读着早已耳熟能详的这些先贤、文豪、大思想家的生命,欣赏着他们的精典思想华章、诗文、学说名句时,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反观时下,文化的低俗、没落;思潮的衰微、混乱;学术的浅溥、投机……都表明了人类的心灵是何等轻浮与浮躁。而这正是一种综合的不治之症,暂还无药可救。所谓的现代文明生活,是人类前进了一大步,还是倒退了一大步,没有人能给出结论。现代文明的标志,难道仅仅是物质的富有,地球村落的繁荣与狂欢?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何方,通向精神家园的路径呢?人类,究竟得到了什么,又丧失了什么或正在丧失的是些什么呢?

从文庙出来,才想起此行是要去《四库全书》藏书阁的。向一位文庙工作人员模样的人询问,他指着文庙后面远处的另一座仿古建筑说那就是,还告诉我藏书阁不对外开放,去了也见不到《四库全书》。听他这样一说,顿时失了去藏书阁的兴趣,折身欲向山下走去。

壁千仞,脚下的路却与来时相反,不是望不到头,而是一览无余。被铁链连接、紧锁着的山径,曲折迂迥,每一处观景台、每一个转弯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会当“文庙顶”,一览“黄河瘦”。正前方的城市楼群,在河那边如同小孩搭垒的积木房子,又若沙盘模型,给人一种虚浮飘渺的印象。视野的左右两端,分别是小西湖立交桥与安宁黄河大桥。望见桥时又想起了撒骨灰的那一幕、那群人。这时突然想起,我方才是踏进了文庙这个死门,可不但没有绝望的、悲凉的感觉,但相反倒有一种触摸到先人们思想的脉动、有种生机勃勃的感动。

打开行囊,取出最后一筒黑啤,当拉开拉环的一刹那,啤酒沫喷射而出。看着泡沫渐渐破裂、破灭,我又想到了生与死。也想起了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是对于生死,真的又有谁能勘破呢?

秋天的正午,阳光很暖。饮完啤酒,抬起脚步,我想该下山,得朝下一个目标游走了。

2008-10-11伏龙坪·九米斋

姓名:张志明

通联:兰州市城关区南临夏路139号静安大厦东塔1104室兰州玛雅广告公司(730030)

E-maiI:jmzhz@126.com

生死离别散文 篇3

9月5日下半夜一点左右钟时,我睡得正香,一阵乒乒乓乓的撞击声和小狗“球球”从来都没有过的怪叫声把我惊醒。我下地打灯,看到狗笼子绑着的上盖被撞开了,狗笼子里面没有了“小球球”。我只听到屋里有狗的声音在哀嚎,声音非常凄惨怪异。好象对人类的不负责任,发着声声的哀怨。对世间的邪恶、自私、无规无法在进行着愤怒的声讨。

我还是在四处寻找着只听见哀嚎,却不见踪影的“小球球”,找了好大一会功夫,才在酒箱子后面找到了“小球球”。“小球球”身子略有些僵硬,完全失去了往日那像新棉团似的酥软。张着青紫色的小嘴巴,哀嚎声逐渐在变小,看样子它非常难受。

我怕极了,浑身哆哆嗦嗦得抱起了“小球球”。它在我怀里呆了一会就又难受地蹦了起来。一下子钻到了冰箱后面的高桌后面,我用力气挪动冰箱,硬把“小球球”给拽了出来。此时的“小球球”在我的怀里四条腿乱蹬乱踹,浑身在抽缩,我已经抱不住它了!

我把它放在地上想赌一把地给它注射了一针庆大霉素,但也没见好转。已经没有了声音的“小球球”,呼吸微弱,身子还在抽缩,眼看就要断气了。

我知道“小球球”这次是没救了,因几年来,小区里已经有很多条小狗被药死了!听人说,有嫌狗吵而下药的,有嫌狗随处大小便而下药的,也有小偷要黑天作案而在小区里撒耗子药的,还有因互相之间闹矛盾下毒手的,反正是原因种种,种种原因。人世繁杂,发生的事情也是千奇百怪,让我这个阅历不深奥,看事情总爱往阳光方面想的人,总是被弄得措手不及!

我难受极了,看到“小球球”即将离去,我的心在痛,甚至是在撕心裂肺地疼。我给亲属关天民、于秀娟打电话,因狗是他们让我带养的,是他们的女儿给他们买的一只名狗。不一会他们就都过来了,“小球球”此时已经逐渐没有了呼吸。只听关天民无奈地说:“球球中毒了,不行了!”

我知道此时的“小球球”要与我阴阳两隔了!我恐惧极了!还非常难过!心里仿佛在流着血。“我心爱的,与我朝夕相处,把它看做心肝宝贝的.‘小球球’,就这样一瞬间就要离我而去了!”

“小球球你走了,走得是这样的突然!”

“小球球你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凄惨!”

是我没有保护好你,让只有两岁半的你,正是浪漫的岁月,多彩的年华,却英年早逝!是什么夺去了你那宝贵的生命?是邪恶?还是罪孽?是有意?还是无意?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做了人类邪恶和欲望角逐场上的牺牲品”。真是让我迷雾重重,团团疑惑呀!但无论如何你也是一个生命啊!也算是上天恩赐给世间的一条生命啊!既然你来到了人世间,人类就应该善待你,与你和睦相处。因为生存是你的权利,世间应有你的位子,其他生命谁都无权去剥夺你生存的权利。

“小球球”你知道吗?是你的凄惨离去,会让我痛苦得生存好长一段时间,甚至永远难忘。我们朝夕相处了一段漫长的岁月,你洁白的身体,美丽的形象,不但会让我心情愉悦,还招来小区里那么多人的喜欢。你那既温顺,又善解人意的性格,从不招惹是非,但对来犯者也绝不示弱。该听话时绝对听话。但在捍卫自己的利益时,也毫不含糊。

最进你又增添了一个爱耍娇的嗜好,每天晚饭后,已经劳累了一天的我要休息一会时,你还非得赖皮赖脸地让我抱上一会。虽然我很疲劳,但,当我看到一身洁白、卷曲毛、又漂亮又帅气的你,两只前爪往床沿上一搭,一会用一只爪子挠我几下,一会用几乎没有白眼仁的两只圆圆的黑眼睛,做出那种期盼和渴望的表情看着我的时候,我会把疲劳一下子全抛到了九霄云外,并心花怒放的抱起了你――我的心肝宝贝――可爱的“小球球”!这时会把你高兴的,张开你那黑黑的小嘴,伸出你那鲜红的小长舌头,在我抱着你的双手上到处去舔。当我哈哈大笑时,你又胜脸似的扬起小头来舔我的脸。当我假装生气的怒斥你两声后,你又急忙的把鲜红的小舌头缩了回去,用你那黑黑的鼻头,重新讨好似的在我的怀里乱闻。每当我看到你乖巧又善解人意的样子,总会让我丢掉了烦恼,忘记了疲劳,让小屋里回荡起一阵阵的欢笑。

你的耍娇,我的欢笑,让冷冷清清的屋子里,充满了温馨与浪漫,让我体验到了,我们虽然是物种不同,但只要相处的和谐,就会为生活带来幸福欢乐。

球球你走了,走时虽然痛苦,但一瞬间就解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去了!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里,去寻找一个没有算计,没有争斗,人有秩序,小狗有规律和谐幸福的空间吧!

经典散文:生死阅读 篇4

这是一本有关人类生死的书,这是一部沉重的历史大书。这本书我读了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至今仍没有读完。

每天躺在床上静静翻开这部书,看着看着有时我会哭会笑;会苦恼,会迷惘;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高兴快乐,悲伤难过。自打出生的那天起,我就拥有了这样一部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部书,只是我们有些人不大在意,没有好好阅读罢了。

只是,面对这样一部大书,直至临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读完、读懂它?一部书看了几十年没有看完?这会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每一个有机会接触或读到这篇小文的读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以为我是在买官司。

不是,真的不是这样的。因为在中外历史图书目录里,它是不存在的,可它又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时时刻刻地鼓励或警示着我们。人们习惯阅读由专家学者推荐阅读的书籍,但却很少有人会告诉你,去好好阅读这样一本书。因为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们可能会更迷茫更浮躁。所以,一部人生最最重要的书,就这样地被我们忽视了。

这部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平淡。它记述着每一天发生的平凡琐事,书里也没有主角和配角,一切都随着场景的转换而变化。睁开眼,我们醒来了;闭上眼,我们睡去了。我们跳舞,我们歌唱;我们愤怒,我们嚎叫。死了又活了,活着的又死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如此社会进步了,猿变成了人。是的,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有人说,活着就好。但我们却天天在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谁能告诉我?

提出这个问题很无奈,是因为活了大半辈子了,有时候反倒是越活越糊涂了,我们总是想在现成的书本里找到答案,总想快一点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看个结果。只是我手里的这部书是那么的厚重和珍贵,以至于我不敢随意地翻动它。

小时候父母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那时候我们每天学习《为人民服务》,立志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长大了,改革开放了,商品交换条件下,金钱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时就有人送来了一本《厚黑学》。吃喝玩乐,没钱不行,想要有钱就好好学习,即便做不了官,也能挣点钱不是?有了钱就有了权力和地位,人就会高看你一眼。

现实中,金钱似乎成了社会衡量一个人高低贵贱的唯一尺码。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活着就要拼命挣钱。随着国门打开、企业改革不断深入,随着所有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随着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冲击渗透影响,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看着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进步、迫切要改变自己,我们自己还坐得住吗?生存空间被压缩了,想象空间却越来越大,看着国家一天天的强大,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看着周围的人们日子越过越好,反倒衬托出自己越来越寒酸,我们还会满足于那种平淡乏味、穷酸低下的生活吗?

一切都在变,我们当然也要变,在孤独和寂寞中让自己变得鲜活起来,去适应这变幻的世界,去体验去追求去享受,去和永远的无奈告别。这时候我们似乎找到了自己为自己活着的`理由,找到了生命抗争的力量和支点。

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似乎感受到了周围的种种变化。从小到大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都在变化。过去洗脸用香皂没什么牌子,也不分好坏,现在得用奶液;过去吃肉专买肥的,一是便宜二是解谗,现在吃肉专挑瘦的,为得是健康长寿;过去一双鞋穿五年,现在一年穿五双;过去几个月洗不了一次澡,现在隔天不洗澡自己都烦;过去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个小屋里,一大一小两张床,迈脚都难,现在一家三口人,一人一个屋,客厅厨房还分着;过去出门多数情况下走路,后来骑自行车,后来打的,再后来就自己买车了。

比较而言,生活是越来越好,变来变去大家仍是一个水平,这变化就有些微不足道。如果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还不足以叫人头脑发热颓废堕落忘乎所以,那么物质与精神,灵魂与肉体的剥离,才是问题的根源。

过去是自己跟自己比,有种满足感自豪感,如今是跟别人比跟大款比,跟国外的阔佬比且只比吃喝挣钱多少;过去讲精神多于物质造成物资匮乏,如今讲究物质不谈精神人变得精神空虚;过去是有德没道人乱打乱斗瞎忙活,现在的人是有道没德太精明太功于心计;过去人想自己少想别人多,如今的人就剩下照顾自己了,连生孩子想得都是以后能为自己的脸上贴金;过去的人缺魂,现在的人怕鬼。比来比去,比到最后感到很无聊很可怕。活来活去,活到最后是越活越糊涂。我在慢慢地读着,想着。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活着?这样的问题,常常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对着我的那本书问,你能告诉我吗?

如果你说,我活着就是要改变自己,就是要让自己吃好喝好,让自己的家人幸福,就是要挣钱,那挣了钱自己吃好喝好,家人也有钱了,你以为那就有了幸福了吗?如果你说,我追求的就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享受和寄托,那我问你,这种追求的落点或者说是归属又在哪里?如果你说,我是为别人活着,假设你说的不是假话,那一个人生下来,是否就该为另一个人去承受苦难?如果是那样,我们的人类真的能走到今天吗?如果你说,你只为自己活着,那你结婚生子,又是为了什么?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是由于人类的出现,仅仅用了数千年的时间竟霸占了地球陆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和40%的资源,直接的后果是:草原化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含水层干枯,工业废物化学污染,入侵的物种及生物大量绝灭气候反复无常,如此下去,地球将是很危险的。

这时候我想,假如地球上没有了人类,地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但作者却在最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即使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地球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暖化。那意思好象是在告诉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最后也是要毁灭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这听起来好可怕啊!

人的生死不是由人类自己所能决定的。如此,我们生下来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是否就可以为自己为人类的作孽寻找到一个理由?这让人感到很悲哀。如同我们坐在屋里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活着。这时候说不上又有多少人已经死去,或者是又有多少人又来到了这个世上,显得我们这种探讨是那么的可笑,但是不要忘记,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可以无限地扩展自己,我们确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有趣。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人类的短视、贪婪,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又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我们自认为强大就可以胡作非为,其实即使跟其它的生灵比较,人类也还是有很多差距的。比如,我们的嗅觉不如狗,我们的听觉不如鼠,我们的视觉不如鹰,因为头脑的发达,结果我们成了地球上唯一的主宰者。如此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我的探讨可能会到此为止,但后一辈人可能还会继续着这样一个话题,说不定有一天,在地球毁灭之前,我们就真的找到了人类活着的出口。

说到这,有人可能还会问,你看的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啊?怎么说呢?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一部属于你自己最后珍藏一本书。你的经历体验、分析判断等,构成了这部书的内容,同时也是你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部书,我们没理由不好好阅读。

上一篇:国电湖北电力有限公司下一篇:英语日常生活用语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