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社会救助思考
公民文明礼貌与遵纪守法
1.你认为社会道德的底线是A 正直、守信、友善B 不伤害到别人就可以C 无所谓
D 在特殊的情况下允许有违道德事情发生
2.对于生活中的你能不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标准来做事A 能,将道德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B 基本能,但也要看情况而定C 不会特别在意D 表示没有必要
3.在公共场合你会不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A 会B 不会C 看心情而定
4.进入安静的公共场所时,你的手机会A 开静音或调成震动B 把音量调小C 不做任何处理D 开心情而定
公民爱护公物与环境
1.如果你在街上边走边吃小吃,在你的视线范围内看不见垃圾桶你会A 拿着垃圾直到有垃圾桶在扔掉B 拿着,如果实在没有垃圾桶就直接仍掉C 趁人不注意直接扔掉D不理会是否有人直接扔掉
2.你会随地吐痰吗A 找到垃圾桶再吐B 见到沟渠或花坛就吐C 吞回去
3.见到有人游览古迹时在柱子上刻字留念,你会A 劝他不要这么做B 向有关工作人员反映C 内心愤怒但不会制止,自己不做就行D 这是正常不去管它E 我也想刻
公民见义勇为与助人为乐
1.当你看到有人落水,如果你的水性不错你会跳下去救人吗A 奋不顾身跳下水救人
B 不会,看情况而行C 不会去救
2.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在偷东西时,你会A 大声吆喝,和他拼命B 小心提醒被偷对象C 有意无意妨碍小偷的行为D 通知司机E 就当没看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要急
根据2010年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目前南京市人口总数为8003744人,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数是1100642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3.75%, 由于年龄性别等所造成的差异, 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 在60岁以上总人口数的1100642个人中, 其中男性老年人口数为543081人, 女性人口数为:557561人, 两者性别比例为97.4。
2 南京市老年人口健康情况
人到老年以后, 最重要的就是身体的健康, 一般来说, 男性老年人口的身体比较强壮, 进而和他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关系。体现出来就是健康的差异化程度就会比较的明显, 要么就是比较健康的状态, 要么就是健康程度较差的情况的发生, 这也在数据比例关系上得以体现。在健康的情况比例中, 男性老年人口的所占的比例为:50.8, 而女性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41.5;男性老年人口比女性老年人口高出9.3%;然而在基本健康的统计中, 男性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为38.7%。女性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为45.8%, 女性老年人口的比例比男性老年人口的比例要高出7.1%个百分比。
3 南京市老龄化特点
3.1 老年人口的总的数量在快速增加
根据南京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在2010年的时候, 南京市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10万, 该数据已经超过了1990年南京市60岁以上总人口的一倍。即用了二十年时间, 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翻了一倍还多。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 在去年底也就是2012年的时候, 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0万, 根据预测, 在到2015年的时候, 该数据将达到150万, 在2020年的时候,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占到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总数量为200万。
3.2 老龄人口高龄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按照学术界的一般划分标准, 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划分为三个层次, 低龄老年人口具体是指:年龄在70岁以下的老龄人口;中龄老龄人口:年龄在80岁以下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龄老龄人口: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于老年人口的时间跨度还是非常大的, 要大于20年以上。不同的时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口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会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一个60岁的老年人还处在工作的激情中, 而一个80开外的耄耋老人已经需要机构养老的护理。
3.3 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素质也不断提高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老年人, 其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会有较大的差异。一个人的受教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文化水平、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这些对于养老服务的提供有较大的参考借鉴意义。根据前面的统计情况显示, 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与2000年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男性老年人群和女性老年人群之间的受教育差距在逐渐地缩小, 一些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也在显著降低。
3.4 老年人口中平均寿命不断增加
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南京市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 1981年的时候, 南京市平均期望寿命为72.24岁, 到1996年的时候, 南京市平均期望寿命为75岁, 到2010年的时候, 平均寿命为76.84岁, 而最新的数据显示, 在2011年的时候, 南京市平均寿命为79.31岁, 笔者预测, 到2020年的时候, 南京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将达到81.5岁。比较以前, 老年人平均预计寿命的延长, 则说明养老的时间会增加。
3.5 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不断上升
社会的老龄化会带来一个非常明显的后果就是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不断上升, 南京现在老年抚养比要高于全国老年抚养比大约6.7, 从1990年开始, 南京的老年抚养比一直呈现一个上升趋势, 1990年到2000的时候, 虽然抚养比也在一直上升, 但是由于总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不是非常的迅速, 增长的趋势不是非常迅速。
4 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政府对于养老服务的投入还是不足, 政策的具体落实没有到位
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是其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内容, 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化运作规律来进行操作。但是在这其中, 需要政府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4.2 目前我们养老机构的规模偏小, 数量也较少, 管理水平较低
在养老服务体系中, 机构养老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养老方式, 这种方式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 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 以及一些三无老人和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年人群, 在专业养老机构中养老是他们度过晚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一般来说, 在养老服务比较发达先进的区域, 在养老机构中床位的数量应占到总人口的7%, 而目前江苏省所占的比例只有2%左右, 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4.3 在养老服务中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机构不够专业
在养老服务机构中, 提供养老服务人员 (包括正式的养老服务人员以及志愿人员) 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足, 只是会一些基本的技能 (烧菜等) , 如一些具有一定的的专业背景的服务 (如基本按摩等) 普遍不了解, 同时养老服务机构缺乏具有较高学历以及专业背景知识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失以及素质的不足。
5 对于养老体系应采取的对策
(1) 首先我觉得就是需要改变人们原有在脑海中的观念。
(2) 虽然政府的投资预算每年都会有所增加。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的投入还是不足, 并且所筹措资金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 目前主要还是靠政府来进行投入。社会的资源需要能够进行有效的进一步整合。
(3) 社会服务组织还是不健全, 服务组织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社会服务组织其自身的生存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们现在的养老服务组织数量还是不够, 每年也就是利用敬老日的时候, 去老人院给老人们理理头发, 打扫卫生等。
(4) 在进行整个养老服务的过程中, 从一开始的策划, 到后面的实现和检查监管, 应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约束机制来进行管理, 尽管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还是不够完善。
参考文献
[1]董红亚.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4) .
[2]罗楠, 张永春.居家养老的优势和政府财政支持优化方案研究[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学版) , 2012, (5) :178-182.
[3]陈友华, 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和设计: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 2008:27-33.
[4]王晓峰, 刘帆, 马云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 2012, (6) :34-39.
[5]沈长月, 时媛媛, 郭牧琦.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理论理念与发展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报, 2011, (4) :8-14.
[6]陈友华.居家养老以及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 2012, (4) :51-59.
[7]石云霞.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8]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9]孙燕丽, 张肖敏.2009年江苏人口发展研究报告[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0.
[10]陈友华.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 .
[11]南京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江苏省南京市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1, (4) .
关键词: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080-02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Discharge Permit in Nanjing City
Chen Ming et al.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1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charge permit management in Nanjing are firstly introduc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ischarge permit management are also analyzed. Furthermore,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Nanjing;Discharge permit;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基本制度之一[1]。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排污权交易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工业污染源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落实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2]。
1 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历程
1.1 历史背景 1988年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南京市污染物排放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成为全国35个和江苏省首批实行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的试点城市。同年南京市环境保护局相应成立了“排污申报及排污许可证”领导小组和技术组,并给12家重点排污企业核发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安装了污水排放流量计。1991年全市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数90家,1998年全市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数达283家。1989年以来,南京市一直将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的工作纳入企业厂长(经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重点企业按证排污情况进行严格考核。2000年后随着企业厂长(经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取消,排污许可证考核工作也随之取消,排污许可证仅限于核发,没有考核,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相对被弱化。
1.2 工作现状
(1)管理办法。2011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江苏省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2015年10月江苏省环保厅印发了《江苏省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主要按照上述两个办法执行。
(2)管理层次。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由市环保局总量处统一组织,具体分为市、区两级管理。市环保局负责市直管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区、县环保局负责辖区内非市直管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
(3)管理内容。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实行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管理因子兼顾水、大气污染物和噪声。
(4)管理程序。发布申领通告—企业提交申请—管理部门受理、审核—发放排污许可证—发证后管理及年度考核。
2 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存在问题
2.1 缺少统一的审核细则 2011年发布的《江苏省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主要给出了排污许可证申领颁发、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2015发布的《江苏省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试行)》对排污许可证申领范围、控制指标、实施机制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并统一了全省的排污许可证正、副本及申请表等相关文书格式。但是,上述两个管理办法中均未给出统一的审核细则,在具体审核过程中,特别是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上,没有统一的审核原则,审核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容易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2.2 管理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南京市已开发了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实现了排污许可证的网络发放工作,企业网络申报,环保部门网络审核并发放排污许可证。但是,排污许可证审核过程中,需要与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排污申报数据、企业生产状况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相互参考验证,目前系统设计较为简单,尚不能支持上述数据之间相互验证,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此外,现有系统仅仅解决了排污许可证发证的问题,尚未与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结合,现有系统很难达到对污染物总量的有效管理。
2.3 缺乏系统的管理手段 目前,南京市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独立,工作主要集中在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年审等,与其他污染源管理制度的关系相对比较松散,如何将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政府环境监管的执法依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守法文书、公众环保监督的参与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南京市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对策
3.1 制定相应的审核细则 针对目前没有审核细则的现状,尽快制定相应的审核细则,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对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给出统一的核定原则,制定统一、规范的审查核定程序及工作流程,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有据可依。
3.2 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 结合全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对现有的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与排污权交易数据进行接轨,数据做到实时更新,利用系统对每个管理区域设置总量控制目标,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结合环境信息公开,将排污许可证的审核发放、文本内容等信息进行公开,提供便捷的公众监督渠道,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管。
3.3 出台系统性的管理手段 以排污许可证为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和主线,整合现有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总量控制等污染物管理制度,充分整合已有的政策,通过排污许可证实现对排污单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相关跟踪监督制度、办法的制定,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流程。
4 结语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项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诸多良好实践,被作为污染源管理体系的核心[3]。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对南京市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俊峰.浅谈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J].环境科学导报,2011,30(5):18-20.
[2]杨晓静,任志忠,宁平.云南省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3):42-45.
实施方案
各科室、单位,社保中心各部:
为贯彻落实《高淳区优化营商环境100条》,不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积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示范城市,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力量
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班子,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负责人为组员,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王三伢
副组长:卜志造
张锡庚
孔令华
刘传军
组
员:江
涛
吴雪英
陈建珍
夏洪君
姜义鸿
倪
强
孙晓明
王全中
卞之礼
孔玉成 邢益松
赵迎华
李晓阳
潘煜华
韩志坚 杨贤东
柏生水
陈真伢
汪
悦
兰
军 陈
斌
邢
俊
刘军英
张至刚
各科室、单位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齐心协力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分工具体落实
人才。(责任科室:人才管理与职称工作科、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责任人:倪强、邢益松)
(五)全面落实“三降三补”用工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市社会保险 “降成本”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稳岗补贴、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及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一次性奖励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吸纳劳动力的内生动力。(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部、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部。责任人:邢益松、柏生水、陈真伢)
(六)优化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对企业规范用工的业务指导和法律宣传,健全部门联动处理疑难、重大劳资纠纷的协同机制,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责任科室:劳动关系与仲裁科、劳动保障监察科(大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责任人:卞之礼、李晓阳、孔玉成)
(七)就业手续无门槛一网通办。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手续、市内就业调整手续和就业报到手续,实现毕业生就业手续无门槛办理;开通网上查询档案功能,在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下开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网上办理人事档案转进转出、开具档案证明等相关业务。(责任科室:人才交流与开发服务中心。责任人:赵迎华)
(八)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活动。重点走访全区骨干企业、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着重围绕全力支持企
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推进改革上,大胆探索,主动参与,各方配合,下真功,出实招,防止走形式、走过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各科室、单位将每月的工作推进情况于当月25日前报办公室汇总。
(二)做好宣传引导。各科室、单位要注重提炼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在局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重点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态、创新举措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良好氛围。
(三)严格监督执纪。认真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存在优化营商环境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力等行为和现象,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并要求整改到位,同时配合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监督组,做好线索收集和报送工作。
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最高贵的织锦,中国丝绸最高技艺标志的南京云锦,鼎盛时曾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三十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云锦不仅是南京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文明的骄傲。
时至今日,我厂(贡锦云锦研究所)的云锦仍是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它的生产工序用目前流行的电脑语言来解释较为形象,充分体现了我们云锦研究所前辈的职明才智。
“挑花结本”,相当于软件设计,它用古老的绳索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再上机进行织造。此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他不仅要把纹样按织物的具体规格要求,计算“分寸秒忽”,将纹样在每一根线上的细腻变化表现出来,还要按纹样图案的规律,把繁杂的色彩进行最大限的同类合并,编结成一本能上机织造,让织手读懂的程序语言花本。
机上坐着的人,称作“拽花工”,只要按过线顺序提拽即可,相当于在敲电脑键盘。机下坐着的人,称“织手”,他使用“通经断纬”的技术(纬线由不定数的彩绒段拼接而成),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就能织出五彩缤纷的云锦来,他面前的织造面即相当于电脑显示屏,这种工艺,至今尚不能被机器所替代。
云锦的织造工艺高超精细,除前面介绍的“挑花结本”、“通经继纬”以外,夹金织银也是云锦的一大特点。织物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满足了皇家御用品的需要。正因为长期是宫廷用品,一味法语精,在制作中不异工本代价,才使云锦后来居上,达到织锦工艺登峰造极度的地步,云锦主要有“织金”(用黄金打成箔,切成丝,捻成线织就)、“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品种,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披、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坐、褥、靠垫、枕被等实用品。云锦有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以及赏赐大臣和有功之人。我厂的云锦研究所复制的元、明、清龙袍被故宫博物馆珍藏.云锦珍藏册被国家指定为专用礼品.南京云锦自宋代由彩锦演变而来,到了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统治者习尚用真金妆点官服,加之当时国力扩张,黄金开采量增大,使以织金夹银为主要特征的云锦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最珍贵、工艺水平最高的丝织品种。受到封建君主和豪门贵族的宠爱。也受到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此后,元、明、清三朝都指定云锦为皇室御用贡品。历代统治者相继在南京设立官办织造局,专门管理云锦的生产并垄断了云锦的销售。这在客观上又进一步推动了云锦的发展和繁荣。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云锦产量空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三代四人曾任清代江宁织造官达65年之久。我厂和我厂的云锦研究所也将为云锦的复兴事业做出贡献!
一、南京户籍员工新办就业证、换就业证
1、南京户籍员工新办就业证:
办证地点:户口所在街道。
办证所需材料:南京市不同街道所需的材料不同。基本材料为:户口本原件、身份证原件、2寸免冠照片2张。
2、南京户籍员工换就业证:
办理地点:户口所在街道。
办证所需材料:南京不同街道所需的材料不同。基本材料为:原就业证、户口本原件、身份证原件、2寸免冠照片2张。
备注:如果已办过失业登记,可以直接换新证;如果没有做过失业登记,需要先在户口所在街道做失业登记,再换证。
二、个人交保险相关问题:
1、员工由个人缴社保转为单位缴社保:单位可以直接给员工参保。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根据拆迁安置政策和社会保障方式, 南京市征地拆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3年8月至2004年4月期间为货币补偿方式, 给予被征地农民一次性货币化拆迁补偿安置;第二个阶段: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方式;第三个阶段:2011年1月至今为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方式, 新被征地人员纳入社会保障。据统计, 这三个阶段共涉及被征地人员35289人。目前, 部分失地农民面临着生活就业、养老救助、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 现有社会保障难以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1. 货币补偿安置阶段被征地人员基本情况
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期间, 一次性货币化拆迁失地农民中现户籍仍在本区共5265户13576人。其中, 参保3758人, 低保家庭195户, 享受基础养老金851户, 享受失地农民补助1276户, 享受特困残疾补助13人, 享受“低保边缘户”春节慰问79户。此外, 户籍在外区共907户2135人。
2. 基本生活保障阶段被征地人员基本情况
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办法》 (宁政发[2006]274号) , 对原被征地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其以上的, 未按月领取企事业单位养老待遇、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救济待遇的, 按月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多数通过补缴参保, 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截至2014年末, 全区享受的被征地人员共2083人, 年补贴资金1023万元。
2011年实施的《南京市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 (宁政发[2010]254号) , 将2010年12月31日以前且现处于劳动年龄段的9500人通过补缴社会保险费, 将其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障范围, 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截至2014年末, 全区享受的被征地人员共4896人, 年补贴资金2445万元。
2013年8月, 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完善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保障和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意见》 (宁政发[2013]262号) , 建立已享受老年生活困难补助人员缴费参保的政策通道, 通过一次性补缴费, 将其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截至2014年末, 全区享受的被征地人员共1408人, 年补贴资金1046万元。
3. 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阶段被征地人员基本情况
据统计, 2011年以后全区被征地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 涉及10078人 (不含16岁以下) 。截至2014年末, 全区年补贴资金达2886万元。
4. 三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式利弊分析
货币补偿方式、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方式和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方式等三种方式各有利弊。货币补偿方式操作简单, 推行所受阻碍相对较小, 但其缺点在于很难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方式兼顾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发展的需求, 但转置成本较大;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方式顺应了制度发展趋势, 转置成本较小, 且有利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市民待遇”。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方式将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趋势。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 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大部分被征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技能偏低;部分岗位存在着福利待遇低、工作压力大、人员流动快等特点, 与求职人员的期望不匹配, 劳动者就业积极性不高;多数失地农民缺乏培训意愿, 提升技能的愿望不强, 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和生产生活节奏。尤其是“4050”失地农民, 不易接受新知识, 难以胜任岗位技术要求, 导致“失地又失业”。
2. 货币补偿安置阶段被征地农民生活困难较多
公益性用地致使失地农民实际补偿金额普遍拉低, 一次性货币安置基本是低水平生活安排和生活指向性安置, 没有同社会保障同步衔接, 导致部分失地农民长期失保, 对日后生计影响很大。三个阶段补偿安置标准不一, 导致货币安置的部分失地农民居住困难、生活窘迫, 成为困难临时救助对象和群体上访主要人群之一。
3. 社会保障机制单一
由于前期征地拆迁社保制度不完善, 货币补偿方式安置的养老年龄段失地农民很长时间内被排斥到社保制度之外, 不能应保尽保。灵活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尚未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阻碍了全区社会保险参保率的提高, 面临扩面征缴压力。失地农民整体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失地老年居民生活补助、困难人员生活补贴标准与现有物价和消费水平不相适应。部分劳动段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境。
三、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 社会政策要托底, 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建邺区应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相关拆迁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 妥善解决以往货币安置的遗留问题, 促进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 稳控化解和钝化社会矛盾。
1. 加强制度创新,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多重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针对辖区内征地范围过大、程序不够规范、被征地农民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适当缩小土地征收范围, 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录, 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全面公开土地征收信息。二是建立兼顾三者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不够等问题, 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与集体之间、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和相关制度安排, 合理提高被征地农民个人收益, 提高社保所需资金的政府出资比例。三是留地安置可作为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的一种方式。四是尝试土地换社保、换股权。土地是农民的社会保障方式, 土地被征收或流转后, 失地农民应获得替代性的制度安排, 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2. 落实社保政策,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 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相关文件落实, 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坚持社会保障工作与全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相结合, 在全区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框架下, 制定全区“十三五”社会保障工作发展规划, 在财政预算的约束下找准发展经济和建立社保的平衡点, 使目标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力求精准扶贫救助。二是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将低收入、低保障人群逐步向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方式转移, 实现全民养老、全民医疗。结合劳动保障登记证和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日常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稽核和专项检查等时机, 重点做到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的复核审查, 杜绝盲报、漏报现象的发生。三是推进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 减少制度转置成本;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 并逐步纳入工伤、生育和失业等险种;在全省率先将因病、因灾等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保障纳入制度性和常态性救助, 提升全民社会保障水平。
3. 拓宽就业渠道, 健全可持续的补偿机制
一是将原来的村民自治组织转换为社区管理模式, 有效实现失地农民的身份转换, 彻底解决失地农民身份模糊问题, 为失地农民提供可持续性社会保障服务。二是根据全区产业结构布局, 适度发展有一定技术含量、劳动力密集型新型服务业,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为失地农民和临时失业人员尽可能提供更多就业渠道。三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政府购岗, 把解决新市民就业问题同加强城市环保、绿化、卫生、治安、交通、便民服务等结合起来, 使失地农民既得到妥善安置, 又使城市环境得到美化、优化。
4. 创造外部条件, 增加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一是鼓励农民理性投资, 失地农民通过自主经营或理财等方式, 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后续运作, 并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增加失地农民资产性收入比重。对于土地已基本征完或全部征完的“城中村”进行分类改革:资产总量大、收入较稳定的村, 应进行股份制改革, 量化到人;总量不大、收入不稳定的村, 可进行资产托管、入股投资, 量化到人;资产较少的村, 应优先用于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 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 允许股权内、外部自由转让, 促进资产的社会化。
5. 优化技能培训, 健全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扶助机制
一是对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进行高层次就业技能培训, 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就业需求及农民自身的认知结构, 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理念的有效转变, 加强自身就业的主动性。二是注重失地农民的创业技能培训, 针对失地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 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对策, 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各项扶持政策, 扶持他们实现自主创业、大众创业。
参考文献
[1]张慧.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技术农业科学, 2011, 39 (4) .
[2]陈友, 刘琴.原货币安置失地农民的后续帮扶难点与建议[J].改革与开放, 2015 (1) :93-94.
[3]张希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江苏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李淑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5]潘光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
[6]谢志强, 吕鹏.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与路径选择[EB/OL].人民网,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paperindex.htm, 2011-9-19.
[7]谢俊贵.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基于调研数据与风险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人为划分成为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的监督巡查和问题处理,并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机制和形式。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与基层联动、资源共享、力量整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这对于政府来说,主要优势是能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有效提升政府城市管理能力和问题处置效率。
一、北京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进展情况
2010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印发《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推出40项创新措施,其中确定在东城、朝阳、顺义开展以网格化为重点的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其他区县开展专项试点,积极探索构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科学化运转”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后,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西城、密云、海淀等区县也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了网格化试点工作。如:西城区在德胜街道试点,建设一个数据中心,打造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两个信息平台,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又如:密云县构建“一网建设、两级指挥、四级服务管理、6+N类力量整合”的工作格局,将所有社会服务管理内容“一网打尽”,将所有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整合到网格,初步形成“县镇指挥、部门履责、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新格局。近两年来,试点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东城领跑先行,朝阳、顺义不断跟进。如朝阳区突出信息的全方位采集、指挥和监督双轴制衡、服务管理功能全面发挥、条块协同与部门联动,着力构建全模式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2011年12月,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在全国推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2012年5月北京市召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此项工作在全市全面推开。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是社会服务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它充分运用电子地图和现代信息技术,把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其中,把各种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和力量整合到网格,把社会服务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把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尽可能解决在网格,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资源整合、方法创新、效能提升。
二、北京市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主要做法
(一)东城在保证城市网格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选定建国门、东直门和东花市等三个街道开展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试点工作。一是在区、街、社区挂牌成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机构。二是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每个社区划分为2至3个网格。三是实行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力量和网格消防员“七种力量”进网格。四是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通过动态编码定义网格运行状态,实现动态化管理。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结构。
(二)朝阳在城市网格基础上搭载新内容,建立“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一是全区建立统一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业务集成、互联互通。二是在系统中设置单独运行的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经济动态、司法执法、党建工作等10个模块,共有98个二级目录、583个三级目录和2840个细类,涵盖人、地、事、物、组织、社情民意等内容。三是实行“一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格局,区级建立独立、垂直的社会服务管理监督中心,1400多人的监督员队伍分布到社区(村庄),加强对社会服务管理全程监督、评价和考核。四是设立96105电话呼叫热线、信息网站和视频探头等信息系统,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
(三)顺义本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发展多元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开展网格化建设。一是成立区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二是城区以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划为一个基础网格,农村地区以1个行政村为一个基础网格。三是启动城区市政市容网格化平台建设,确定主体工作内容,建立网格化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员队伍。
(四)西城其基本思路是建立“全响应”工作格局。一是社会管理方面,整合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非紧急救助中心等职能,建立区级城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街道指挥分中心,形成集应急处置、城市管理、综治维稳、信访等为一体的城市社会管理体系。二是社会服务方面,按照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以需求为核心、以社会化为依托,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构建区社区服务中心平台,拓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楼宇社会工作站功能,形成区、街、居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三是社会参与方面,以社会协同、多元参与为目标,建立楼门(院)长信息系统,动员和推动驻区单位支持和参与,构建社会参与网络,扩大社会参与力量。
三、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了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细化。试点区县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中通过建立完善各种数据库和电子图层并进行综合运用,对各类问题和情况的细节进行详细分析,并将涉及的所有管理和服务的主体、客体逐一落实到网格,进行实时末梢管理;制定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努力做到信息采集、问题受理、处置流程、考核评价的标准化;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高新科技手段,使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nlc202309041248
二是形成了政府部门之间协同联动。资源整合、部门联动是网格化管理的又一显著特征。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突出“块”的统筹作用,明确各个层级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强调“条”的专业功能,做到责任清晰、有人管事,提高了解决和处置问题的能力。东城区在区、街两级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构,形成“一张管理网络、一套运行机制、一个指标系统、一个服务平台、一支综合力量”的社会管理执法格局。朝阳区将为区、街乡和部门间的资源整合、业务集成、互联互通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使条块间信息共享、密切协同开展工作。
三是推进了城市基础信息共建共享。网格化管理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有效解决了“情况不明”和“信息孤岛”的问题。东城区建立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和2043项指标基础信息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朝阳区将门前三包、物业小区等5.8万余家涉及市容环境、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地下空间等管理领域的责任主体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房产、人口、单位等数据库,采集基础信息1127万余条。西城区广外街道目前已完成流动人口,建筑物、城市部件、社区服务、经济单位等17类、78个图层、近20万条属性数据入库工作。
四是推动了社会力量广泛有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管理工作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东城区根据地域功能,划分出居民网格、商务网格、单位网格,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服务管理。西城区在月坛街道试点楼门(院)长信息系统,已发展2314名楼门(院)长信息员。朝阳区香河园街道通过社区自治协管试点,使社区案情明显下降。
五是促进了首都城乡社会和谐稳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据朝阳区统计,五年来,全区共解决各类问题865万件,占六城区总量的80%以上;受理群众诉求72万件,满意率达到90%以上。东城区去年上半年通过网格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400多件,化解矛盾纷争630余起,排除隐患800余起,为民服务做实事6700余件。2011年全市信访总量和集体访量实现“双下降”。
四、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启示和今后工作总体思路要求
(一)北京市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启示
第一,必须不断深化对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生活条件和群众生活质量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小,但社会服务管理理念观念差距却仍然较大。因此,进一步加快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工作责任制落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站在转职能、促和谐、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将其纳入重要议事和工作日程,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制定科学周密计划,不断完善、创新和纵深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二,必须积极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构建。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牵扯面多,涉及范围广,整合难度大,仅靠政府一家之力是根本不行的,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作用,逐步建立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企业和社会组织既要承担责任范围内的服务管理又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市场竞争和运作。不断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引导公众投身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之中,形成协同参与的整体合力。
第三,必须着力健全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法制化是各国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而当今我们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中一些问题大多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或未有效执行造成的。因此,一方面建立健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政策法规,组织公安、城管、消防、信息和民政等各方管理和技术人才参与方案筹划、措施制定和法规出台,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参与各有关部门工作规则和制度制定,为依法实施奠定法制基础;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完善监督体系,确保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能。
第四,必须加快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技术手段创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社会服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既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作支撑又需要框架设计符合其内在规律,还需要现代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有效手段有机融合。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的实践表明,先进手段特别是高新科技手段是降低服务管理成本、提高服务管理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围绕运用和创新技术手段,一方面抓好信息共享,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各自为战”的怪圈;另一方面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单位之间工作统筹,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界限,在网格上实现各单位、各部门整体协同联动。
(二)今后推进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原则要求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集人、地、物、事、组织于一体,目的是构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科学化运转”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和运行模式。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基础网格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以整合力量和优化流程为重点,全面推动社会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集约化、精细化。
围绕上述思路,今后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空间上实现全区域覆盖,时间上实现全天候跟进,工作上实现无缝隙衔接,运行中实现动态化管理,努力推行全区域、全天候、全模式、全响应、立体化社会服务管理。二是重心下沉,触角延伸。区县、街道(乡镇)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村庄)党组织、居(村)委会、服务站等组织机构把力量下沉到网格,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做到条块力量到“格”、服务管理入“网”。三是加强整合,协同联动。在不打破原有体制、机构编制的前提下,通过网格化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面统筹整合、条块有机结合、上下工作联动、横向协同互动,实现资源整合、力量整合、职能整合、政策整合、信息整合、工作整合,不另起“炉灶”、搞“两张皮”。四是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把社会服务管理的单位、人员、任务、责任落实到网格,明确责任分工,把技术监督、组织考评、社会评价落到实处,形成督促检查、考评反馈机制。五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从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实际出发,在遵循基本要求、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上,鼓励积极探索创新,完成“规定动作”,允许“自选动作”,逐步总结、完善和提升,务求取得实效。
nlc202309041248
五、今后推进首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当前,必须站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北京社会和谐、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全局高度,围绕构建“一个网络系统、两级指挥中心、三级工作平台、四级信息支撑、五项运行机制”,以“格”为基础,以“网”为依托,构建网络化工作体系,健全格式化运行机制。
(一)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不论是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还是推进其他重点工作,关键在于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和做文章,着力解决工作任务落实和责任制问题。一是掌握基础信息,及时了解掌握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的动态,准确采集、录入、维护和更新相关基础数据。二是反映群众诉求,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意愿,帮助居民排忧解难,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三是提供民生服务,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开展公益服务和志愿服务。四是管理实有人口,掌握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掌握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需求。五是保障城市运行,及时发现市政设施、市容环境、环保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并协调解决或上报。六是排查化解矛盾,定期排查网格内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七是维护社会治安,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和群防群治活动,督促落实防范措施,协助搞好治安防控。八是加强安全管理,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和检查监督,落实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及水电气热等安全防范工作。九是动员社会参与,推动基层民主自治,发动驻区单位参与支持,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形成共建共享良好局面。
(二)科学划分网格,搭建工作网络平台
网格和网络平台是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科学划分网格和搭建网络平台,着力解决网格确定和网络平台搭建问题。为便于基层开展工作,原则上一个社区(村庄)为1个网格,较大社区(村庄)可划分为2-3个网格,较小社区(村庄)也可合并为1个网格。其间和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纳入相应网格,做到无缝衔接、全面覆盖。在不打破原有体制基础上,建立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层面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平台。一是社区(村庄)基础工作平台。依托社区(村庄)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社区(村庄)服务站等组织机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搭建社区(村庄)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工作平台,统筹协调本社区(村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推动公安、城管、工商、市政市容、消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工青妇等工作延伸到社区(村庄)、落实到网格,动员社区(村庄)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居民代表、楼门院长及各类志愿者参与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二是街道(乡镇)综合协调平台。整合街道(乡镇)综合服务大厅、城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力量和职能,建立统一规范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协调平台和指挥分中心,负责辖区内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综合协调,协助和监督职能部门及时处理网格报送的各类事务,指导社区(村庄)落实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三是区(县)统一指挥平台。整合行政服务大厅、城管指挥中心等资源和力量,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统筹协调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各项工作,掌握各类数据和动态信息,及时处置和上报问题,有效监督和考评街道(乡镇)和职能部门,打造区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施主体、信息中枢、指挥中心。
(三)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运行中枢和重要支撑,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构架载体和技术保障,必须着力解决不同系统兼容和信息共享问题。因此,加强信息系统整体设计,明确信息系统布局、构成和层级功能定位,推进业务范围、工作规范和流程标准化建设,完善基础信息采集更新,建立信息采集、更新、使用、共享和分级分类处理,通过信息流程创新和再造,减少管理层级和掣肘,提升解决问题效能。围绕信息系统网络纵横贯通和共建共融共享,突出解决相关部门、不同层级人地物事组织基础信息与各类业务信息互相分散问题。广泛应用热线电话、短信平台、手持终端、互联网、视频探头等多种手段,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利用城管网格信息系统,通过提升、改造、搭载、整合,集成各类信息、资源和力量,形成覆盖全面、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信息准确、协同联动、服务到位、管理精细、处置及时、监督有力、成效显著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同时,根据网格化发展需要,加大现行工作模式调整和创新,制定统一规范的社会服务管理项目指标、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不断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升级换代,保障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
(四)抓住关键环节,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形成科学运行机制,着力解决重点运行机制缺失问题。围绕重点环节,着力完善五项机制:一是信息采集维护机制。以网格为单元,收集掌握人、地、物、事、组织基础信息,规范信息采集维护机制,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同时做到信息及时更新、定期核查。二是问题源头发现机制。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对本部门网格工作人员巡查网格的周期、内容、要求做出具体规定,每次巡查结果通报备案,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处置。三是任务协同处置机制。设立网格负责人,组织协调本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及时汇总居民诉求和问题隐患,并派相关工作人员协同处理和按职责分工上报。四是分层处理解决机制。对于服务管理具体事务和发现反映问题,实行自下而上分层解决办法,能在网格层面解决的尽量在网格内及时解决;网格、层面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报告。五是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在网格层面,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注重基层力量和执行机制的有机整合;在街道(乡镇)和区县层面,发挥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分中心作用,通过集中办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处理相关问题,满足居民需求,形成一盘棋服务管理模式。
(五)健全体系机制,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体系机制是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有效支撑,必须首先解决健全支撑体系和相关保障机制问题。因此,加强体系构建和机制建设,确保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依法有序运行。一是健全四级支撑体系。以社区(村庄)信息平台为基础,以街道(乡镇)信息平台为骨干,以区(县)信息平台为主体,以市级各部门信息平台为主导,形成上下四级信息支撑体系。二是健全整合集成机制。及时汇聚整合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庄)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和社会服务管理业务信息,科学整合和运用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整合、信息联通、工作联动,为居民群众提供集成高效的服务管理。三是健全信息联通共享机制。通过市、区县两级共享交换平台与其他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实现与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相关数据共享使用。四是健全政民互动交流机制。通过调研、座谈、问卷、互联网、手机、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不断加强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改进政府决策、管理、服务和工作。五是健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推行技术监督评价,依托信息系统对问题发现、报送、分析、派遣、处置和反馈等实时监控,根据系统自动记录实时生成评价结果;健全行政监督考评,对区县、街道乡镇和政府职能部门及网格配置力量进行监督考评;完善社会监督,依托网站、热线电话、新闻媒体等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量化、动态公开和定期公布监督考评结果。
(责任编辑:骆小平)
【南京市社会救助思考】推荐阅读:
南京社会实践报告10-23
南京市城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细则09-27
文明社会,和谐南京的作文07-26
南京南京影评11-09
南京南京影评范文10-17
南京市中考作文06-08
南京市物业条例06-23
南京市绿地技术规程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