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元旦的作文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期待元旦的作文(精选8篇)

期待元旦的作文 篇1

时光匆匆,一年一度的元旦又到来了,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我们班举办了一场联欢会。

中午,李晗雪等同学把我们班“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在黑板上写下了:庆元旦联欢会,着几个大字,还画上了一些气球、花……等多种装饰还在教师的门上、窗上粘上了气球。在电风扇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带。如果你猛地走进教室,你一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午,同学们来了,并坐倒了自己的位置上,观看表演。过了一会,联欢会开始了。先是主持人发言,发言完毕后,联欢会正式开始了。有弹吉他的,有拉大提琴和拉小提琴的,有说相声的,以打快板的,有唱歌的,真是应有尽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弹琵琶着项节目。“下面,由彭月欣为大家演奏琵琶。”彭月欣迈着步子走到了教室中间,并坐了下来静静的弹,当她弹到令一首曲子时,哪声音好像百鸟争鸣,哪曲子真是清脆动听。她弹的时候仿佛融入到了里面。她的曲子弹的既流畅又优美,我的身心都陶醉其中了。不一会,彭月欣的演奏完毕了。啊!听这一首歌,我的脑海中的烦事、愁事,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听着一首曲子,我仿佛获得了无数精神上的粮食,真是百听不厌。我们班梅表演完一个节目,台下的小观众,都回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我们为了庆祝新年的来到,还唱了一首歌——《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这今天这欢聚的时刻……”随着这一首优美的歌曲,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欢聚的时刻——元旦。

我期待的元旦题目作文七年级2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__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一年一度的联欢会终于又来了,同学们都早早得来到了学校。一进教室,就可以看到“欢庆元旦佳节‘’四个大字坐落在黑板的正中央。教室里的桌子摆成了u字形,桌子上放满了好吃的好喝的,还放了几多含苞待放的玫瑰花,使我们的教室更美丽更加有气氛了。同时,两个班长走上讲台,联欢会伴着同学们的笑声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阿馨和琳琳上场,她们共同合唱了一首歌《七秒的记忆》,不愧是高手,全班都被她们的歌声吸引住了,当她们唱完时,我们都情不自禁的为她们鼓掌,为她们喝彩。不过,可惜第一局没有轮到我上场,我焦急的等待着……

掌声中我听到主持人叫我的名字,演唱《私奔到月球》。开始我十分紧张,心跳越来越快,但唱着唱着我开始进入状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班里像开了四季的花儿,我的歌声打动了同学们,他们也认可了我的歌声,更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第三个是欧小迪和小欧的相声《我是110》,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牙都笑掉了!

掌声刚停,小玲的二胡声把我们带进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我们仿佛有了骑马的感觉到。那种骑马在大草原上奔跑,受到风的吹拂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歌声太动听了!简直让人如痴如醉、深深入迷。若我是评委,我一定会给她打满分——10分。最后一个是姿芮的吉他表演《绿袖子》,歌声使人心旷神怡!

表演完后,班长宣布:“‘成语接龙’游戏开始。”大家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先是男生组,由小迪开头:“大义灭亲。”随后,同学们接二连三地接了起来,似乎一肚子的成语生说也说不完。男生组接完后,轮女组了,女生不像男生那样,男生不知道还有人帮忙想,而女生则是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所以最后当然是男生组胜出了,不过女生组的纪律比男生组好多了。

最后,我们让大家齐唱《新年好》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了这次有趣的元旦佳节联欢会!

我期待的元旦题目作文七年级3

今天是元旦节,我早早地起床,先伸了个懒腰,振作精神,因为今天我当家。

第一件事,开始烧茶,加水——放米——扔进茶叶袋。耳濡目染的和妈妈学会了这些,趁开水的功夫,我开始扫地——拖地——擦家。哇,好累呀!平时只是给妈妈搭把手,没想到全做起来,真够我受的。

这时,爸爸妈妈还有弟弟起床了,我端上肉,看看茶色好了,拿出奶粉,一点一点地往锅里放,看着兑的奶茶颜色很满意,灌到壶里。早餐开始进行,看着爸妈喝的那个香呀,我心里那个美呀,“姐,茶好香呀!”弟弟的一句话使我这个第一次烧茶的人更加自信,原来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

下午四点,我准时开始准备晚饭,因为冬天昼长夜短,所以习惯了一顿茶一顿饭。今天元旦,妈妈说吃饺子,我烧开水把冻饺子倒进锅里。也许是放的太多,水一下子顶不开。我一边学着妈妈一起煮饺子的模样,搅动着饺子,生怕粘住,可是偏偏的粘不开,我心急如焚,越是搅动越不开,最后上桌的是一盘烂饺子,我懊恼地坐在桌旁,父母却有滋有味地吃着,还直说:“很香嘛,油太大了,破了正好把油流了出来,这样不腻。”我知道,那是他们对我的安慰。我夹了一筷子饺子,吃在嘴里,眼泪却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爸爸看在眼里,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否定了你的能力,万事开头难,做饭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不懈努力,成功一定会向你招手。”听了这一席话,我笑了。

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虽然亲力亲为的一天很疲惫,但心情却格外好,原来当家也是一种快乐,既锻炼了自己,有快乐了家人,带着美好的心情,我微笑的进入了梦乡。我觉得这一天是平凡的,是快乐的!我的心情也格外的愉快!

我期待的元旦题目作文七年级4

元旦是阳历一月一日,实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如果将两个字拆开来看,“元”字是指开始也就是第一,“旦”字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个字全称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会在这一天的沐浴后,除去往年的晦气,来迎接一年的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元旦的由来是19辛亥革命的成功,孙中山领导人民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岁农时”,从西历,便于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那时并不叫“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在我心中元旦这一天会下雪,窗外大雪纷飞,世界成为白色的海洋,白色的雪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将污垢从心中除去,使世界万物都被净化。

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也要有新目标,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年要积极地学习知识,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他人,团结同学,爱护集体,以集体利益为中心,激发自身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往年家中过元旦的时候,都会有大鱼大肉,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边说自己将要在这一年的目标,互相诉说自己的理想,并互相承诺每年都要进步,会一起聚在电视旁边看元旦晚会。

希望今年的元旦大家过的快乐,端正自己的心态,努力去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

我期待的元旦题目作文七年级5

望着窗前的那些戏耍的孩子们,我、看到了我的影子。今天是元旦,也是假日,我早早做完了作业,却坐在窗前望着那些无忧无虑的“天使”们。如今8年级的我,再也不可能像他们似的快乐玩耍……

还记得6年级的时候,一样的元旦,天上下着小雪,邃长的街道里,时不时会传来孩子们嘻戏的声音。瞧!那个穿着大棉袄,带着手套的是我们的班长,个子最高的那个是我们的文体委员,长的黝黑黝黑的是我的哥哥,当然,剩下的一个就是我了。我们这是像南山出发,南山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通往南山的是一个一眼望不到顶的“天梯”,上面原来有一个石头房子,后来年久失修,塌了。那里就成了我们的“天堂”。这不,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不一会就到了山顶,在那里,我们玩的很开心,打雪仗(连着下了几天雪,是积雪),埋雪坑(我们创造的游戏,猜拳,谁输了,就转过身,闭眼,然后我们挖坑,埋上雪,让他走),捉迷藏。

在这里,我们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因为这里太高了,家长们即使知道我们在这里,也懒得来找。等我们疯够了,就躺在天台上休息一会儿,哈,天台上铺垫了一层软绵绵的雪,在上面一点也不比“席梦思”差,我们在上面说着内心深处的心里话,张开嘴接天上的小雪,啊,那是梦的味道……

捏捏自己的脸,又变成了“成熟”的8年级少年,早已脱离了金色的童年时代。啊,是谁夺走了我的童年,我那梦幻搬的童年。

期待元旦的作文 篇2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问:“老师写多少字?”其实我们知道高年级习作水平高的学生,无论写什么,字数都能上去,因为他们掌握了习作的方法,懂得怎样写具体、生动,而那些习作能力差的学生正是欠缺这一点,所以他们很关心字数。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把习作当负担,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会有不错的效果。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真实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许多习作是与口语交际相联系的,口语交际是一个打开学生习作思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口语交际中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打开学生思想的枷锁,让他们发现身边有许多的话题,做到作文不说空话、假话,有话可说。

第二,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读书到动情处时、受委屈时,兴奋时、失落时……都是写作的好时机。这时,引导他把自己心里话写出来。这时能让学生写的有真情,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妙用——宣泄激情、解脱自己,展示、发表学生真情实感的习作,让学生“需要”写。

第三,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在批改中提高习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收上来学生的习作后,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而学生并不一定认真琢磨老师的批改、评语,有的甚至只看一下分数就合上作文本,作文批改要改变这种模式,要让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并养成习惯。作文讲评课,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评改作文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日常教学中我通常是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1.培养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反复看的习惯。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收上来,一定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找出毛病。学生读一遍,也许会找出几处毛病,但不易找全:第二遍搜索,可能还会找出隐蔽的错误;再读一遍,还可能会找出一些细枝末节的毛病。

2.学生间互相修改作文,在修改中互相借鉴经验。苏轼有句著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站在庐山之中,眼界受到了局限。让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自己未发现的不足之处往往容易被别人发现。学生之间相互修改得特别认真,他们会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精彩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旁边还有批语。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作文这样写道“九月的一天早晨,温哥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批改作文的学生很认真的划出此句并写道“写出了温哥华的热闹,这句写得很好。”再比如:在抓特点写人物的习作中,有位同学写到“不过,她的笑分为两种:一种想让人笑,一种是笑得很奇怪。但我们还是很喜欢她的笑容。”经学生修改后成为“不过,她的笑虽然有时会很刺耳,可是我们都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因为和她玩,听她的笑也是一种不同的快乐。”孩子修改作文的能力真的超乎你想象,我想这样的修改老师可能也想不到,但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她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所以才有如此精彩的修改。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很细致,甚至连作文题目都注意到了。一个学生题目是“我家的藏獒米琪”学生改为“有灵性的米琪”很明显修改后的题目更吸引读者。学生在批阅完后有的还写上了自己的评语。从批语中我们也能窥见孩子们的收获。有的批阅写到“你的作文非常生动,但是你没有写题目。最后一个自然段‘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非常贴切。”还有的写到“这只‘大白’很可爱,让我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从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大白的调皮和你对大白的喜爱。如果字写得好些,就更完美了。”孩子们真诚的话语不仅有赞美也委婉地指出了不足,这不正体现了我们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吗?

当然布置此项作业时,作为教师得有目的发放作文。习作差的给他发习作好的同学的作文让他修改并学习,习作好的给他发习作差的作文请他修改,这对他也是一种习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又有效地减少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效果反而比自己亲自批阅好。

第四,在相互欣赏中提高学习自己修改习作的自觉性。在学生作文完成后,好的作文多给他们读一读,以便于学生对比联想,更多地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利用课前几分钟,让每位学生上前诵读自己的单元作文。刚开始学生可能只是读作文,并没有对老师的批语重视对作文进行及时修改,但随着读作文的同学越来越多时,他们会发现别人的作文比自己的通顺,比自己的好,于是下次再轮到他,他会提前修改好,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在这里对于听的同学也要提出要求,如写一件事,让学生概括出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写小动物的,让学生说出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既相互间品读了作文,也练习了听记,又锻炼了表达,一举三得。

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用心指导,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教师才能奏响一支动听的习作教学的乐章,让学生、老师不再害怕作文,而是一种期待,一种幸福。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用心指导,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教师才能奏响一支动听的习作教学的乐章,让学生、老师不再害怕作文,而是一种期待,一种幸福。

让考场作文值得期待 篇3

【原题重现】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一.阅卷观察录

(一)审题失误多

文题的首要关键词,无疑是“一种声音”,但约有两三成考生在这个最重要的审题点上折戟沉沙:有考生没有写出声音,通篇少有与声音搭边的写作内容;有的考生虽写出了声音,但内容非常牵强;还有的考生从导语中杂糅了多种声音来写,内容杂乱拼凑。

其次,审题偏差主要在“记忆深处”上。这个“深”,既指向于时间的深处,也指向于印象的深刻。有的考生抓住考试当天的某一种感人声音来写,可以理解为“印象的深刻”,但偏离了“时间的深处”这个隐蔽条件;还有的考生所选的声音事件属于过去,体现了“时间的深处”,但为影响一般的俗常琐事,又未能体现出“印象的深刻”之要义。

此外,作文要求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这一强调点,也让部分偏离自我、惯于虚构的考生吃了亏:有考生通篇写了别人的事件,甚至剑走偏锋地构思成寓言、小说、童话等文体,造成偏题之憾。

(二)取材浅俗化

在自然与生活的万千声音中,考生笔下涌现了不少相对出新的素材:自行车铃的叮当声、搓板洗衣的呲呲声、儿时插秧的欢笑声、街头艺人的抚琴声、旧时卖棒冰的吆喝声……这些满含生活滋味的声音,若挖掘出独特立意,结构、语言亦有水准,往往赢得阅卷者的青睐:比如有一位考生通过写撕日历的声音,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永恒亲情的感念,一下子就从俗常之音中先声夺人了。

然而,这些并非考生取材的主流风貌。客观的说,阅卷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具有阅读期待的素材还是偏少。多数考生的作文素材比较雷同、浅俗:最多见的莫过于写考试前后家人的鼓励、安慰,小时候老人的关爱、宠溺,比赛成功后收获掌声、祝福等等。取材的大量雷同,说明我们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作文取材的要求过低,只满足于应付考试需要,用常规稳妥的素材写出中规中矩的应试文章;缺乏对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深刻体验生活的引导。这种功利而中庸的教学观,直接导致了学生取材的思维懒惰。莫言在诺贝尔奖领奖演说中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对我们中学作文教学是个很好的启发:语文老师要注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会讲自己故事的人——一个能真诚、生动而睿智地讲故事的人。

(三)结构意识弱

详略不恰当。许多考生写作,习惯于东拉西扯先凑字数,等事件真正到达高潮需要大量精细描写时,由于篇幅受限或耐心不足,往往草草收兵。比如一位学生本欲借外婆的摇扇声音来表现亲情温暖,可却先花了大量笔墨写小时候在外婆家如何贪玩,与邻里伙伴耍得如何开心,等文章过了大半,才在结尾点上几行外婆摇扇伴我入睡的叙述,造成头重脚轻。再如有考生写老人生前爱的叮咛,可对关涉文题的叮咛故事只寥寥几句,反而在老人的丧礼场面与自己的悲伤之情上浓墨重彩,以致喧宾夺主。我们指导学生安排文章详略,要让他们学会根据内容主次来作相应处理。好比电影的叙事:该跳跃时跳跃,该特写时特写。

过渡、照应差。考场作文作为一种供阅卷者快速阅读的特殊文本,更要讲究过渡巧妙与照应自然。因为这些显示文脉的结构性语言,能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厘清文章内容。阅卷发现,许多考生都缺乏清醒的结构意识:有的不注意写好段落之间的过渡句,使事件过程呈现出叙述呆板、生拼硬凑的痕迹;有的喜好在首尾铺陈华丽排比,而这些“佳句”其实与主体内容并无多大关联;有的虽注意了首尾的呼应以及与主体的照应,可又缺乏灵动的文采,显得僵化呆滞。所以,我们应训练学生写好“结构句”,以增强文章的结构明晰感与叙述流畅性。

(四)语言精品少

阅卷发现,考生作文的语言水平不容乐观,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缺少”上:缺少波澜、缺少细节、缺少真情、缺少思想。而这“四个缺少”几乎巧合地指向于学生作文最常用的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考生作文中叙述事件多半平铺直叙,鲜能一波三折;不能对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更甭谈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了;文章结尾部分,不能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来深化感情、升华主旨。

造成当下考场作文语言平庸的原因很多,首要原因就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缺位。对于多数人而言,语言的灵性之根,非来自天然,而是来自于对语言表达的模仿。现在的学生,阅读数量比较有限,阅读品质让人担忧:懒于有深度的经典阅读,偏好浅俗的流行文化,所以获取的优秀语言范式十分有限。此外,当下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机械化,也导致学生可从课堂获得的写作滋养太少。偏重解题需要的阅读生态,使我们缺少了阅读的审美快感,而让注意力牵绊在了各种解题模型与套路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审美的阅读中蓄养诗意,在思考的习惯中淬炼思想,在反复的揣摩背诵中巩固表达技能。

(五)伪作难扼杀

本次阅卷中,依然发现了一些考场伪作。比如一些考生借写“老头子”“老头子”的呼唤声来表现“你在,我就心安”这个亲情主题,这些细节和写法都高度吻合的佳构,是一篇2008年江苏高考佳作《好奇心》的高度套写之作(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12377

1/7443961.html)。对于这样一篇当年在发行量很大的《现代快报》上登出的高考优秀作文都有人以身涉险,其他媒体上发布的佳作被套写、默写的可能就更大了。

仅仅靠老师有限的阅读记忆与阅卷过程中的雷同发现,要将考场伪作一网打尽,几乎是神话!考场作文打假,需要阅卷点提供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多家覆盖面广、信息量全的网络查询平台,以及其他能辅助判断学生作文是否抄袭、套作的有效方式,从而让考场“李鬼”无处遁形,还考场作文一片纯净天地。试想:当我们把一篇考场背诵文打成了高分,当我们对考场伪作失去了判断力,当背诵范文居然成了一些老师铤而走险的秘密武器,必将会严重误导作文教学的方向,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巨大悲哀。

二.阅卷启示录

中考作文阅卷,给一线语文教师诸多教学启发:加强学生审题训练,教会学生精选素材,引导学生开掘主题,增强学生结构意识,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等等。这些在前文中已略阐述,且长期以来宏论众多,兹不赘述。倒是有几点小启示值得补充,对改善作文教学生态、提升考场作文质量或能有所助益。

(一)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无数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应当承认:写作教学的正确程序应该是从“愿意写”到“写什么”再到“怎么写”。然而反观现在的作文教学,连第一步“愿意写”还没有基本解决,却在奢谈“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岂不类于建造空中楼阁?故笔者建议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要有所分工:初一重点解决“愿意写”的问题,初二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初三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三年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endprint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除了评语激励、口头表扬、公开展示以外,发表要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趣方法了。发表能使一个学生进入到一种写作的亢奋之中,由此激起的欲罢不能的写作能量和无师自通的学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笔者班上有个学生,初二时一篇作文在杂志公开发表后,发表的愿望一下子被充分调动起来。此后一年多时间内,陆续在《语文报》《扬子晚报》《美文》等数十种省级报刊发文六十多篇,累计十几万字。

(二)重视素材积累与活用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写作素材,一切的写作技能都沦为“屠龙之技”。因此,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摘抄本、周记本、日思录等途径,积累各类素材。那些在生活中打动我们心灵的细微的事、细腻的情与细碎的理,我们应该及时用文字定格下来,经过梳理进入记忆,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我们也要特别重视间接素材的累积:及时将书本、影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浓缩后,分门别类地备份于材料本中,便于以后选用。

比如,在本校,写周记是校文学社和多数班级的常规作业,不少社员发表的习作常来源于他们的周记积累。当然,写周记有时的确会碰到生活素材的枯竭期,这时不妨在间接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比如笔者多次向学生们推荐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入殓师》《肖申克的救赎》《追风筝的人》等优秀电影,学生看后写出不少佳作,成为作文储备素材。

(三)重视思维力的培养

目前的写作教学,更多的是在外显的语言形态上下功夫,而在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关注上,不能不说是比较欠缺的。讲究语言修辞,讲究文章模式,讲究写作方法却轻视思维价值的浅薄的作文评价方式,正导致所谓的考场优秀作文:有文采的很多,有思想的太少;有技巧的很多,有体温的太少;有套路的很多,有性情的太少……

技法性的过度训练,思维力的日益缺失,必将摧毁孩子们的批判力与创造力——学生写作,或无话可说,或套话连篇,或平庸浅薄,或言之无物。这样的语文教育,只能培养出两脚书橱、识字奴才。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机器,而是培养活生生的人。所以,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反思生活、提炼思想的思维力,是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培育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与怀疑批判的精神,作文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重视课本对写作的示范作用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认知,即教材上的课文主要用于进行阅读训练,作文训练则主要利用每单元后的写作专题或课后自己补充的练习来完成。其实,这种将阅读与写作隔离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语文书本上的课文多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写作范例。与其毫无章法地随意选题训练,还不如适时结合课文,定向训练富有迁移价值的写作技能。比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完全可以第一时间来篇同题作文,明确训练重点:线索叙事的能力和朴实有情的语言。

我们不要太偏执于苦口婆心式的写作专项训练,那些压缩饼干式的作文教学课往往会让学生消化不良。作文的功夫贵在涵养,作文技术的指导应大量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即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总能伴随着对语言表达的自觉追寻。当我们能够以“阅读学”与“写作学”的双重视角来解读和使用教材时,从阅读走向写作的桥梁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重视面批的即时、高效

面批作文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作文批阅方式,它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一是即时性。面批属于趁热打铁,学生文思犹新又满怀期待,很多问题老师一点即通。二是互动性。师生的互动交流,使教师易于探究并还原出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从而指导起来更加有的放矢,务实高效。

面批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习作案例中学会评价、反思,学会探究、质疑,学会欣赏、迁移,而不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结论。教师要变传统的布道者角色为助产士角色,套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便是,写作的很多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因此面批作文时,教师要少下结论而多用提问,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比如少下“条理不清”的笼统结论,代之以追问“你文章选取了哪些素材?是否具有内在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否合理?素材之间可有衔接?如何理顺素材间的逻辑关系?”面批虽然缓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满怀热情地给学生助产出来的写作经验,学生印象非常深刻,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结语:对于考试作文,我总觉得矫情伪饰、胡编乱造、生搬硬套的东西仍然太多,我们应该在命题、阅卷、指导之间,形成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齐心协力地让应试作文回归到生活作文的正道上去。希望有一天,考试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阅卷场也不再是应试产品的展示台,而成为生活作文的百花园。让考试作文像竞赛作文那样,能更多乐趣,更多悬念,更多精彩;愿阅卷高贵得像阅读人生,能有更多期待,更多感动,更多怀想。

王俊杰,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通。责任编校:覃少平

期待的眼神作文 篇4

父母对我寄予厚望,总是用那双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为了我以后的学习,我爸爸去安徽的一个山区跑腿挣钱给战友。

初二的生活刚刚结束,期末考试还算理想。爸爸坚定了信念――去安徽。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父亲睡了。爸爸虽然是军人,但感情很细腻。那天晚上他和我说了很多话。

“儿子,爸爸明天就要走了,爸爸最不担心的是你的学习,”爸爸的语气很平静,每一个字都像是他自己酝酿的,“初中三年很重要,就是是中考前的冲刺,中考是人生第一场真正决定性的考试,你要努力!”

“嗯,我知道了。”房间的窗帘没有拉上。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爸爸和我身上,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明亮。周围安静了下来,随着爸爸的话,气氛变得严肃起来。此刻,我不知道该回答什么。我觉得很复杂,但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你的很多兄弟姐妹中考不及格,很多亲戚朋友都在看着你!家人的希望也寄托在你身上……”爸爸睁着眼睛,那般明亮而充满憧憬对于未来,我知道我当时的期望。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聊得很晚很晚,(就算不说也睡不着。各有各的想法。

这一夜,一切都是那样清晰,是爸爸在这里的期待和话语,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第二天临走前,爸爸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儿子,辛苦了!”时间仿佛凝固了许久。我和爸爸对视一眼,互相祝福。这几秒钟似乎很长,爸爸的眼睛似乎多了几分晶莹剔透。他离开了,走到楼梯的顶端,又回头看了我一眼,无语了几秒钟,然后转过身来,再次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时间长了,也许只有几秒钟。昨晚,爸爸为我指明了方向。我想了很久,结果还是只有几秒钟……

今天,我坐在教室里学习,爸爸在那里努力工作。我不是一个人在工作,我还有爸爸妈妈,一起努力吧。为了那个期待,为了那个样子,为了那个信念,我们都在努力。

“我不能输,我输不起!”

不知不觉又说了一遍……

期待的眼神作文 篇5

我相信每一个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事业都很渴望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需要期待。我自始至终的记得:期待,那种晶莹绚丽又无限放出希望的眼神。

家人·坚强的后盾 没一个孩子在家人的眼中可都是宝贝,正如俗语说的: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可能不同,或许严厉,或许慈祥,或许唠叨,但是他们的本意都是爱你的,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我们好啊。

此时的我,虽然身在考场,但是心却在那个温馨的小家啊。不管你在外面受了不大的委屈,不管你在外面多么的调皮捣蛋,也不管你在外面是那么的富贵堂皇。家,一直都是你出发的港湾,在这里,你能尽情放飞自我,去显示你的童心天性。在家里,你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但是当你离开家的时候,你可曾知道,你的亲人对你多大的爱,多大的期望,多大的投资?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里放出这对你无限的信任啊!我记得:母亲那黯然的眼睛中放出炫目多彩的眼神,她在期望,在期盼,她希望我下一次更优秀的回来!

朋友·持久的陪伴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该上场打篮球比赛时,朋友那双期待滴眼神,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到了她坚信我能好好表现,我能稳住军心,她期望我大胜归来时的拥抱。

在赛场上,我大汗淋漓,尽力到无能为力,眼看比分平了,我的心中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啊。我甚至没有了力气去跑去投球。只剩14分钟了,我方落下2分,我脑海里突然浮现了朋友那双期待的眼神,感觉由心底活生生地生出一股气力来,在关键时刻,我一个三分球中了,力挽狂澜。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段日子不回头。朋友,时刻陪伴着你。

老师· 激励的灯

说真的,我对我们老班挺感动的。现在回想起开学第一天我还记忆犹新。那天我刚抬头对上老班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办公室里,她满怀希望的对我说:我希望你能争取班长这个职责,相信自己,加油!演讲比赛前,老班:别紧张,这只是锻炼你自己,用你的自信和才华拿下第一!我相信我没有看错人!老师,为我指明了路,点亮了路灯,让我更优秀!更完美!考试前老师那期待的眼神又一次给我信心,不慌,加油,不能让老师失望!

老师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对我无比相信期望,使我更加自信,更成功!

期待未来的作文 篇6

我期待的未来是这样的:在烈日下,已不见清洁工人的身影,留下来的是一种绿色环保机器人。它可以替代我们人类,同时也是一个小小的发电站,它全身是一个太阳能,可以吸收光,一边供自己用电,一边把电传输向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无论你在何时何地,你都能看到那机器人熟悉的身影。

我期待的未来是这样的:在公路上,琳琅满目的汽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可是它们都具有同一项功能:吸收二氧化碳为能量供车前行,则排出来的是氧气。这个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海陆空任它自由穿梭任它自由穿梭,无所不能。

我期待的未来是这样的:房子不在占土地,而是飘浮在白云之上。这样的.房子不难不占空间,并且有齐全的功能,还有智能管家,家中的一些事物它都能做得一干二净,保证你的家里是一尘不染,井井有条。

我期待的未来是这样的:我们小学生上课很麻烦,上了语文课后,如果我们上体育课,那又要下楼,上完体育课已经很累了,又要上楼,这样多麻烦啊,也非常累人。如果未来有一种“变换教室”,那可方便了,上什么课变成什么环境,上课只要一个教室,学校也节省开支了。

我的期待是这样的……

我对未来的期待如同长江水,连绵不断;如同天上繁星,数不胜数,如同海水,广阔无垠……

期待元旦的作文 篇7

关键词:医患关系,期待违背理论

近几年来, 国内各种医疗纠纷, 尤其是极端医患冲突事件频发, 哈尔滨市实习医生王浩被杀、北京市徐文医生被砍等事件的发生, 使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门诊中的医患人际沟通为切入点, 基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 考察医患之间的相互期待, 从而寻求改善医患间的认知和理解。

医患关系和期待违背理论

总的来说, 医患关系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关系、社会关系。广义来看, 医患关系中的医是指包括医生、护士、药检与管理等人员在内的医务人员群体, 患是指包括患者和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亲属、监护人员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门、单位等群体。狭义来讲, 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陈自强, 2005) 。本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医患关系, 即医生和单纯的患者之间的关系。

人际沟通在医疗领域是极为重要的, 很多研究发现, 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照顾和健康结果 (Greenfield, 1985) , 那些善于提问、善于表达关心、善于讨论自己健康经验和乐于表达自身喜好的患者, 能够在与医生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和保证 (Sharf, 1990)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 沟通与期待常常在一起被研究, 期待违背理论认为 (M.Burgoon, 1974;Burgoon, 1990) , 在同一个社会中, 基于相似的社会规范和文化规范, 人们对于某一个群体会有着相对统一的期待标准, 当该群体的实际行为与期待有所违背时, 如果该行为是正向的会更受欢迎, 如果该行为是负向的则会产生更加负面的评价。本研究认为, 在中国的医疗环境中, 也存在医患之间的相互期待, 这种期待更多地体现在沟通者本身——医者和患者身上。

研究问题和研究过程

基于以上论述, 本研究思考的问题是国内医患间彼此期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以及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对此,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Q1.国内医患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期待?Q2.医患间的相互期待对医患关系有着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医生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和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考察国内医患之间的相互期待和期待所存在的差异, 寻找促进医患关系改善的方法。

(一) 访谈对象的选择

依据研究问题, 本研究共对上海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的10名医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10名医生分别来自神经内科和心脏外科, 是具有较高风险的两大科室, 也是较容易产生医患冲突的科室。同时, 我们对26名患者进行深度访谈, 患者中在年龄和病情上有所区分, 其中8位患者是在医院环境中直接进行访谈的, 其他18位患者是有过就医经历的普通民众。访谈对象建立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基础上, 本次访谈的10名医生, 其中住院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2名, 患者也有不同年龄的分布。

(二) 对医生的访谈以及内容分析

访谈发现, 医生提供, 在门诊诊断一名病人的平均时间为8分钟。根据医生的职称和从医时间的差异, 医生对8分钟的门诊诊断有着不同的看法:年轻的医生大多认为8分钟的时间很难讲清楚问题;对从医20年以上的医生来说, 8分钟的诊断时间是足够的。

在访谈的医生当中, 他们均表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首要职责。但如图一所示, 医生仍旧有自己心目中期待遇到的理想患者与非理想患者。

如图一所示, 50%的医生对患者最期待的不是“理解或尊重医生”, 而是“听从医嘱”。医生的专业建议往往决定着病人的治疗效果, 而听从医嘱能够减少很多的医疗冲突与矛盾。

随着各种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 患者在就医之前往往会在网络上查询建议并当做参考意见。与Imes等人 (2008) 所做的关于“患者会隐藏自己从网上获知的健康信息”研究不同, 本研究的访谈发现, 有多位医生表示, 国内患者会公开表达个人的治疗意见, 挑战医生权威, 甚至是固执己见。而医生在描述理想患者的时候, “容易沟通”也名列其中 (20%) , 主要是指患者知识水平较高, 同时也指患者能够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在谈论非理想患者类型的时候, 医生描述的特征主要是“质疑医生”、“固执己见”和“不听从医嘱”。

在医生看来, 现在的医患冲突很多是被夸大的, 事实上医生大多是敬业的。年轻的医生倾向于认为, 医生是“崇高、神圣”的职业, 而年龄较大的医生倾向于认为“医生是普通职业的一种”, 社会不应该赋予过高期待。

研究还发现, 医生认为患者到医院是一种被动行为, 所以医生倾向于把患者作为弱者对待, 这里的弱者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的意思。同时, 在信息化社会, 患者出现的新特点引起医生的关注, 如患者变得“更具有知识性、挑战性”。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 需要得到更多思考。

(三) 对患者的访谈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本研究中的访谈对象除了医院环境中刚刚有过门诊经历或是住院患者外, 还有有过就诊经历的普通民众。在对患者的访谈中, 主要问题包括患者的门诊经历和满意度以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同时还考察了患者对医生的期待。

访谈发现, 住院中的患者往往对医生有更深的了解, 对那些只有门诊经历的普通人来说, 门诊的过程更容易影响患者对医生的印象, 而且影响深远。有过门诊经历的患者只有15.40%的患者对医生表示很满意, 这种满意来源于医生好的态度、细致的询问和清晰的讲解, 而较差的评价则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没有情感的付出, 态度冷漠、生硬。

如上文提到,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医生早已熟悉环境, 而患者却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 这种适应过程伴随着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这样就特别需要医生以积极的情感沟通 (如热情、亲切) 来抵消患者的消极情感 (如担心、恐惧、焦虑) , 从而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改善医患关系。

根据访谈结果, 在有过就医经历的患者中, 对就医过程呈中等以下的评价达到65.40%, 这说明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当中, 除了受媒体负面报道影响以外, 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

本研究在对患者的访谈中也提到了对医生的期待的问题。如图二所示, 患者对就医过程的期待并不如大部分医生所认为的“就是来治好病”, 他们对医生有着更高期待, 如很多患者在访谈中表示, 他们向医生寻求的是一种确定、理解和安慰。

经过访谈发现, 患者对医生最重要的期待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医德, 这就颠覆了传统就医只为看病的认知, 这表明作为基本的职业要求, 医生往往被默认为是医术高明的, 而好的态度就成为患者最期望医生拥有的素质。在患者看来, 不理想的医生形象是态度冷漠、乱开药, 并以生硬的姿态出现在患者面前。虽然患者是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 (如很多患者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就是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 , 但医生过于强势和武断也会引起患者的不适。

小结

通过访谈发现, 从患者对医生的期待看: (1) 医德比医术重要, 详尽的信息说明比同情重要。 (2) 在患者首次就医过程中, 医生能够做到和蔼可亲、讲解清晰, 能够为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使得医患之间较为容易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3) 掌握大量信息的患者会对“讲不清楚”的医生提出更多的质疑。 (4) 医生的强势与权威性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 并学会与具有挑战性的患者更好地交流。

心的期待 新的期待 篇8

第二个感谢是感谢东风公司、东风公司文联和工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好的氛围和条件,感谢《东风文艺》和《东风汽车报》两个编辑部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在他们的培育和支持下,我们东风文学的创作团队和作品有了今天一个大堪期待的局面。

另外我有两个体会:第一,文学是一种慰藉,一种幸福。

我想讲一个小故事: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我父亲去世。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当我和父亲刚刚要成为兄弟的时候,他就走了。父亲走了,对一个男人来讲是一个心理巨变的阶段。作为一个男人,作为父亲的长子,父亲的离去,意味着两个男人变成了一个男人,一个年轻的男人必须肩负起这个家庭,肩负起一个家庭中父亲这样的一个角色。

父亲的离去对我影响非常大,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我差不多一两个月就会去扫一次墓,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太频繁了一点,在我,这是跟父亲交流的一种方式。从父亲下葬第一次扫墓起,我就带着年幼的女儿,当时她只有四岁,天真烂漫,不知道人死了意味着什么。我把她带到墓地去祭扫,一起烧纸的时候她都会抢着去烧纸,在冥纸一一点燃火焰缭绕的时候,她非常快乐。但是,对于我来讲,一张张点燃冥纸的过程是一个心灵洗涤与彼此聆听的过程。

纸烧完了,女儿问我,爷爷是不是住到那个小房子里面去了?我说,是的,他住到那个小房子里了,不过他会常常回来,跟我们在一起。那个时候,我没有办法告诉女儿生与死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个她识字的年龄,带她到墓园里,在漫山遍野的墓碑上的文字中去学习汉字,去学会阅读。认识每一块墓碑上的中国文字,阅读每一块墓碑上的一个完整生命的历程,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活生生的人生。

我女儿的数学加减法是在墓地学会的。我告诉她这个人从墓碑上生于多少年死于多少年,让她算出这个人活着的年龄。我女儿非常开心,她非常简单地学会了减法。她说,这个人活了八十多岁呢,这个人活了十几岁,这个人只活了两岁,比我还小……生命对于孩子来讲,在此时此刻,就是一个数字。无论如何繁茂抑或凋零,如何盛大抑或平淡,人最终会回到简单。是的,我的孩子,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一个生命的历程。而每一个生命从生到死在墓碑上最终凝固的时候,作为一个父亲,我有能力告诉她,能够把我的感受、感知表达给她,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讲,这就是一种幸福,在座的各位有能力都有这种能力,当大家能够表达的时候,这就是对我们平凡生活的一种慰藉,更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幸福。

第二,文学需要坚守,坚守是一种享受。

在刚才大家发言的过程中,我注意到2013年度诗歌类一等奖获得者蔡峥嵘说,诗歌是人生中的一种意外。在这儿,我有一点不同的认识。我认为不论于文学还是具体到诗歌,对于我们在座各位而言,都不是意外。因为,我们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对于我们创作者来讲,我们每一个人跟文学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当我们一旦与文学真的相遇,就注定我们不离不弃。

而更多的时候,我会在手机里面写下一些只言片语。在机场等待的时候,在火车上、在汽车上的时候,在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时候,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时候,在相遇和感知生命每一个细节的时候,我都会在手机上写下自己的感受。我曾经丢过一个手机,我觉得对我来讲,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是因为我手机里面写了许多文字,那些短小文字都不是完整的状态,都是片段。也许这些文字永远不会和大家见面,但是这些文字见证了我成长的历程,见证了我在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片段里我刹那间最真实的内心感受,这对我来讲,我能体会到这是一种幸福,体会到我从来没有放弃,体会到这种不放弃对于我的生命是一种莫大的升华。

对于我来讲,写作就是在路上,写作就是在行程中的片刻宁静。曾经有哲人说:写在边上,写在书页的边上,写在工作与生活的边上,写在每一天灵魂历炼场的边上。在这个时代,对于我们东风文艺的团队,东风文艺的阵地,我们需要更多的创作者,需要更多创作者矢志不渝保持坚守。

坚守,让我们即便孤独,也是一种幸福,即便苦难也会是一种慰藉。我们来过一次这世上,让我们一起站在灵魂的高处,彼此守望,彼此赠与希望与梦想,彼此给予关怀和温暖。这样,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纯粹,更加快乐,更加幸福!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自己,祝福东风,祝福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 朱小军:获知作品获奖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动。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自己所写的还是稚嫩,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而非常惭愧,非常不安。下面就此,想谈谈此时的想法。

感谢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他们是为我指路的明灯,是为我进步成长而铺就的阶梯,是宽容呵护我的作品的前辈,是甘于奉献于东风文艺花苑的园丁。没有他们的支持、鼓励和扶持,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在文学道路上走到今天。

敬佩东风文学作者。在克服工作压力、生存压力和世俗偏见压力的同时,这些充满东风事业激情的“守望者”们相互依偎、相互激励用小说、诗歌、散文的形式取暖,并传承了东风文化,传播了东风价值。

感谢东风公司领导的支持。在东风经营的巨大压力下,公司领导从东风文化战略的高度,保留了《东风文艺》的平台,关心、支持东风文学的作者,并以身作则投入东风文学的创作,从而推动了东风文学的发展。

热爱东风,讴歌东风。我对东风文学的投入源于我对东风事业的热爱。1971年进山至今,我在东风十堰基地工作了43年。四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一个好的文学作者,一定要是一个称职的员工、一个努力进取的工作者。我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全力履责,也及时吸取工作所带来的文学素材、营养,来进行创作。在写作过程中,自己坚持始终“吹热风”,传播正能量,始终不忘东风事业责任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自知之明”。

在这个世界上以及东风事业,假如没有我们文学作者,一定会照常运转和发展。但是在这个世界以及东风事业里,会因为有我们东风文学作者的存在与讴歌,一定会变得更加绚丽、精彩!

■ 傅祥友:首先,我先谈点感觉。从今年第一期的《东风文艺》开始,感觉这本杂志散发出了不少新的气息。首先,是体现在杂志内容的丰富性上,增加的彩页,选刊了公司员工的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展示了东风人的风采和人文素质,而且开设专栏,使文艺作品的内容向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贴近。其次,是开辟了“卷首语”。卷首语是一个杂志的眼睛,犹如一篇文章的标题,这个“眸”是否闪亮,关乎着读者是否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无论首期,还是近期的卷首语,可以看出编辑者的别具匠心,不仅诗情画意,而且提纲挈领,都是一篇篇有见解的散文诗。期待这些新的做法在以后能发扬光大下去。

其次,谈点对杂志作用的认识。前不久,集团在北京车展期间发布了公司的“和”文化战略。我个人以为,《东风文艺》是公司建设“和”文化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从“和”文化战略的高度来看,企业文艺类杂志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作为公司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东风文艺》要通过刊发有分量的文艺作品、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创作、培训等多样性活动,来提升其在公司内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当前以互联网为母体的新媒体时代,要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广泛地宣传这一国内企业唯一具有国刊号的文艺类杂志的存在价值,真正使其成为公司员工可以享受的一处精神家园。

最后,谈点关于《东风文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个杂志能否走得更远的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有一支具备创作实力和潜力的队伍,更直接些说,是否有公司员工感兴趣的高水平的文艺作品。个人认为,公司要树立企业员工的文艺创作是企业文化建设标志性平台之一的意识,它是企业产生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载体,不是“不务正业”,要鼓励员工要光明正大地进行文艺创作。当然,我们的作者还要更加扎实地深入到生产经营一线,写出更多的反映企业改革发展的文艺作品,让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个人感觉很惭愧的是,近几年来,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没有创作出好的作品,尤其是关于工业题材的。今后,将振作精神,把笔端伸向生产经营一线,写出一些能体现员工精神诉求、具有正能量的文学作品。

■ 陈 宏:当我接到研讨的通知后,心里有些诚惶诚恐,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作品远远够不到能进入研讨的范畴里。但是,在这几年的写作中,有一些心得,也有一些小困惑。也希望用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请各位老师指点迷津。

先从这篇获奖的小说《大年夜》说起吧。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大年夜,妹妹带回一个男友,借住到“我”,一个离婚的姐姐的家,这个事件的引子就是大年夜里喝了酒,因为喝多了姐姐吐了,醒来之后才发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换了睡衣,而换下来的衣服是妹妹的男友帮洗的。姐姐对妹妹是心怀歉疚,但是读者也会觉得是这个男友太轻浮,对姐姐心怀叵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小说的最后的一句话中,真相大白。情节并不复杂,主要是两条线,一条是姐姐的心理过程,一条是妹妹的行为方式,最后交织到一起。

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很多人问我,是不是真实的?是你自己的事还是你朋友的事?或是别人经历过的事?问了这个话的人,我觉得他是写不出来小说的。小说需要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小说是虚构的,在这篇小说里,您所看到的所有的情节全是虚构,包括我离婚、妹妹带回男友、大年夜借宿等等,全是虚构。但是,它也有真实的部分,就是姐姐为了避让行人在停车场一个陡坡处憋熄火而起不了步,只有这一点是真实的,但是真实性只占50%。因为我自打会开车后,一看到陡坡,就特别担心自己起不了步,就幻想着如果前面突然出来人,自己起不了步怎么办?但是在现实中一直没有碰到,所以就把这个场景借鉴到小说里来。当然,在小说中我安排了英雄救美的情况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估计是指望不上了。

有人说写小说都是从写自己开始的,或是从写身边的事开始的,这一点我承认。《大年夜》的创作经历就是这样。第一段就是平平淡淡的交代了背景,从第二段开始,就有了小引子,这个引子就是酒,妹妹到家借宿,过年,喝酒是很正常,姐姐因为心里郁闷喝醉了,还吐了,吐脏的衣服不知道谁给换了,不正常的是,居然是妹妹的男朋友在洗姐姐的衣服。由此,姐姐的衣服让谁换了成为此段一个悬念,也算是一个高潮。这是看得见的悬念,还有看不到的悬念,读者会对这个笔墨不多的小卫有想法,于情于理来说,这个人都让人猜不透,又埋下了一个伏笔。到了第四段,又有一个变化,就是妹妹问姐姐,对自己和男朋友的关系的看法,问的人含糊,答的人因为心里有事,不敢答,到这段结束的时候,好像是猜出了大年夜那天给姐姐换衣服的人是妹妹,可是又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第五段的时候,揭晓了一个答案,原来是妹妹雇的男友,本来事情到此就差不多结束了,可是到了第六段又变了,本来读者会想,真相也大白了,妹妹雇的男朋友也散伙了,姐姐该干嘛还是干嘛,怎么妹妹的男朋友又出现了呢?有的读者可能会猜到,是他喜欢上了姐姐,过来找来了。如果就是这样结尾,这个“合”就做得不圆满了,所有的答案全归结于最后一句话,“别掩饰了,我心疼。对了,还忘记告诉你了,我和你老妹的协议里还有一条,当她姐夫。”这句话一出,前面所有的悬念全无,包括换衣服包括和妹妹分手,包括亲自过来找姐姐,让所有的一切,变得合情合理,还倍感温馨。

如果说章法是小说立身之本,那么小说的细节则是吸引读者的法宝。这篇里面的相亲那一段,也就是第三段,只用几句话几个动词,就表现了姐姐的心虚,她的心虚导致了后面的相亲不顺,以致于会让相亲者会有“这人爱喝酒爱逛夜店”的想法。在这段结束的时候,姐姐抚摸别人为自己洗的衣服,一种孤寂感也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可能读者也会觉得,赶紧找人婚了吧。第一段时,姐姐因为伤感而在年夜饭上哭了,而妹妹递的纸巾里却放了芥末,由此化解了姐姐的尴尬,从这一点体现出了妹妹的细心。

小说另一个魅力就是小说的语言。记得《红楼梦》里香菱在学诗的时候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我觉得我们写小说,就应该让读者嚼着一个千斤重的橄榄。当然,我现在的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我希望我写出的文字,是可以反复去读去念的,更希望它有生命力有延展力。

结合这几年的写作,我认为要想写好小说,一是必须有想象力,合情合理的想象,顺理成章的想象,二是要坚持,坚持就有收获。我从2006年发表小说至今,已经有8年,可以说在小说这条路上,还只是一名新兵,看到身边的人有了成绩的时候,也成为我坚持的动力。三是要静下心来写,想着功名利禄是写不出来小说,至少写不出来有分量的小说的。小说是创作出来的,对个人而言也是一个创伤,在这个孤独的历程里,因为自己功力不足,只能用笨办法,让自己到角色里去感觉角色。四是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写作范围。对于女性写作,大家通常会质疑两个方面,能写多久,能写多远?这个久是就时间而言,这个远,是就范围而言。我涉及的题材,无外乎感情,面窄,量少,这也是我目前一直想突破的地方。五是写作是一种责任感。现在网络写手很多,爱写的人也不乏其人,经常能看到腹黑、厚黑、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之类的文字充斥在网络,这将给读者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导向?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写作之人,最起码应该让自己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写有温度的字。

人们常说文学苦旅、孤独之路,希望,对内,我们常相聚,对外,我们多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在这条孤独之路上,相互携手,共同进步。

■ 小 雅:读书和写作,是我们的共同爱好。我觉得,拥有这个爱好是很幸运的,因为,它让我们获得知识,让我们感觉充实,让我们内心安静。

多读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读书是写作的基础,我现在深深感到,没有大量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积累和底蕴,是很难写好文章的,即使硬去写也会力不从心。平时,老师们也常教导我们说“多读,多写”,这看似普通的话,确实也是写作“秘诀”。读书,读哪一类书?怎样快速阅读?怎样读后能吸收?这些简单的问题,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答案。我觉得,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阅读,能获得书中要义就行。

读经典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哪类书这个问题,每个人各有喜好。但经典书是应该要读的。那些几百年来沉淀下来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的书,是值得我们花费时间与精力的,何况,真正的好书,真的是会常读常新,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对于经典,我们也有与之的缘分深浅,就像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与敌意一样,我们与书有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在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当中,从开始的只关注故事情节,富有文采的句子,到关注到文本风格,文章构架,叙述方法,字词的精炼等等。

尽量做读书笔记和记日记。以前,读书人喜欢做读书笔记,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或者写批注、读后感等。自从电脑代替了纸笔,现在大家基本是用微博微信来记录。不管是什么方式,这是一种对书与文章的消化、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同学好多都有一个笔记本,抄写名人名言,美文美句,哲思警句等等。做读书笔记可以累积资料,深化印象,有的作家平常搜集记录的素材往往会成为作品内容和生动细节。所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是很好的。

读各类学科的书。作为一个阅读者,作为一个偏向文学创作的写作者,我的阅读还是偏向于文学书籍。其实,真正的优秀作者,那些名家大家,都是涉猎很广的。哲学、科学、历史、生物、心理学,植物学等等书籍其实都是应该阅读的。有许多大家真正是博览群书。即使名作等身功成名就也还没有停止阅读习惯。随着阅读量提高,识别能力提高,知识储备丰富,我们的阅读速度也会相应提高。而长期的阅读积累,不仅会提高阅读速度,也会提高我们辨别优劣书籍的的眼光,提高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最终达到写作能力的提升。

创作感悟:第一: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人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无论各种文体,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素材,经过提炼,加工而形成作品。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写起,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至一朵野花,一只蚂蚁,大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件,都是写作的源泉和素材。只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幅图,每一道景,都是一篇意味深长或别有情趣的文章。文章要吸引人,首先就必须反映生活,指出方向,给予读者精神收获。

第二,是随心而写,从不同文体中吸收养分。对于文字的敏感,有天生和后来的勤奋。尤其是诗歌创作,便是用最精炼最合适的字词变成句子,传情达意或逼近真实和本质。每个人各有所长,偏好不一,写自己想写的,能写好的。我自己可能以前读散文类书多,所以,开始试着写作时就写散文。但开始写的东西有细节有内容却缺少灵气,后来在别人的提示下,有意识的读一些诗歌,诗歌讲究词句精炼更善于营造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对散文写作带来了一些帮助,随着阅读和体悟的加深,在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文章有了进步,文章写得不像以前写得稚拙,而变得清丽婉转一些了。

第三,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一个人的所在地域、经历、喜好会主宰或者进入你的文章内容。你所关注的事物往往成为你的主题。一个人的文风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打上了符合他身份的烙印。比如我们看多了某个作家的文章,即使隐去了姓名,我们也会觉得这很像某某的文章,而事实果然如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先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文风,在吸收别人文风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加工。可以结合自己的性格情趣,或婉约或豪放,写出真性情,文章,只有真性情才能打动人。

上一篇:暑假游香山公园的作文600字下一篇:政治教师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