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验交流2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长经验交流2(精选9篇)

家长经验交流2 篇1

时间: 2012年年9月12日

地点: XX学校会议室

人员: XX学校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家长主要内容:

各位家长朋友和老师大家好!

我是王楠的妈妈,首先感谢老师给我这么好的一次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我在教育孩子中的心得和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社会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职责,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

教育和培养孩子,我也没有多少经验,在这里仅浅谈一点感悟与大家交流探讨,如果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家长和老师指正。今天

我讲的内容一共有四大块: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学会关爱、理解他人,是每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以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为了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也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心是摆在我们父母面前极其重要的一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我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举几个例子:

·卢勤老师曾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

所以爱心需要家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掘,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体会。·记得在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们全家去上海旅游,我们带他去乘地铁,当时地铁很挤,我们只能站着,过了一

会儿,孩子悄悄对我说:“妈妈,这上海怎么没有一个好人呀”?我很纳闷说:“为什么呀”?他说:“怎么都没有人给我让座

呀”!原来,在孩子的心目中,给老人和小孩让座是最基本的爱心体现,可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么回事,这让孩子感到很失望,但让我感到可喜的是,孩子小小的心灵已有了善恶美丑的是非观念,从那以后,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孩子的爱心教育。

·从日常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表率作用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关键因素,相信家长朋友们都听过和看过“妈妈洗脚”这一句经典的广告语,这就是最典型的“榜样力量”。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是否也忽视过榜样的力量呢?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每天我总会发觉楼道里的电灯总是亮着的,有时甚至于开到天亮,在能源日益缺少的今天是何等的浪费,我们的孩子将来靠什么生存?出于这个目的,每当看见楼道内的灯亮着的时候,我都会适时的关掉楼道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在孩子的心目中有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成了这个关灯的人;又比如在上下电梯时,我总会先让里面的人出来然后再走进去,孩子很好奇我为什么会这么做,我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孩子听,孩子自然也成了一种习惯,邻里相处时我总会热情而有礼貌的问候,孩子看了后也会礼貌的打招呼„„作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的行为像一面镜子,而孩子就像是照镜子的人,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爱心的种子会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现在,孩子的爱心还在继续着,有时甚至超乎我的想象,就在前几天,和儿子的一次对话,让我深深被他的行为感动,孩子对我说,妈妈,今天我被撞了一下有点疼,我问他怎么撞的呀?他说,有两个小朋友在摔跤闹着玩,我生怕他们等一下撞到桌角上,于是我就站到那个桌角边保护他们,后来小朋友就撞到了我的身上没有撞到桌角。听了孩子的话,外婆在旁边一个劲儿的责怪儿子实在是太笨了,怎么可以这样呢?但是我却肯定了儿子这样的做法,同时也和他一起分析怎样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棒,比如可以和小朋友说换一种玩的方式,又或者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提醒一下小朋友小心点等等,那天,孩子很开心的对我说,妈妈,我就知道你会表扬我的。孩子一次小小的付出,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同时孩子为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了喜悦。虽然我的心会有一点心疼跟不舍,可为了孩子,我不后悔。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又任性,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其实自私任性不

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孩子的天性。有爱心的孩子必然是善良的、诚实的、正直的、自信的、快乐的、懂得感恩的,还有什

么比这些高尚的品德更值得拥有?

(二)如何正确的和孩子对话和沟通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无法抹去的呢?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我也一样,有一次,孩子有一道题做不出来,我又气又急,情急之下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呀”?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却深深伤了孩子的心,每当孩子做错题目时,儿子总会自言自语说是因为自己太笨了,为此,我感到深深的自责,还给孩子道了歉。有一次看了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让我领悟到原来和孩子对话是一门艺术,处理孩子的感受竟然还有那么多技巧可言,为此我摘录一段供大家来对号入座:

两种截然不同的母子对话:

第一种:

孩子说:“我要吃脆饼。”

妈妈回答:“家里没有了,宝贝。”

孩子说:“不!我就要”

妈妈建议道:“你吃点早餐饼吧!”

孩子闹:“我就要,我就要!”

妈妈气:“我告诉过你家里没有了!”

孩子开始哭闹。

妈妈气死:“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第二种:

孩子道:“我想吃脆饼。”

妈妈道:“听得出你很想吃。”

孩子坚持着:“我就要!”

妈妈答:“真希望咱家有。”

孩子说:“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吃到。”

妈妈夸张地幻想:“我真希望能给你变出一盒来。”

孩子满足的说:“那,„„,我就吃点早餐饼吧。”

妈妈回答:“好。”

我对照了一下,我会是第一种妈妈,可见不同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达到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和孩子的沟通和对话需要一点小技巧和小聪明,从孩子的内心感受去理解他、认同他。孩子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孩子回家后很失落的对我说:“妈妈,今天跑400米,我跑了最后一名”我对他说:“没关系的,最后一名又不代表最差,只要我们平时加强锻炼一定能赶上的”。可是儿子沉默了,眼眶也微微泛红,他说:“我跑了最后一名,小朋友们都嘲笑我......”儿子呜呜地对我哭诉着,豆大的泪珠儿也夺眶而出,“嘲笑”一词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但我还是强忍住情绪装作若无其事地安慰着孩子:“干嘛为这点小事哭呀,谁没有缺点和不足的地方呀,再说最后一名并不代表是最差的,只要尽力了,妈妈就觉得你是最棒的”!孩子说:“其实我不是最后一名,因为有几个小朋友跑的时候挑近路跑的,我是按照老师规定的路线跑的,所以我才跑了最慢”!听了这些话,我为孩子难得的品质感到自豪对他说:“真是好样的,妈妈觉得你的最后一名比得第一名还棒,因为你诚实呀,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又接着继续说“孩子,你知道马拉松运动员谁最受欢迎吗”?孩子不解的问道“是谁呀”?我说道:“是最后一名的运动员哦”!孩子更不解了说:“为什么呀”?“因为马拉松运动员要跑很长很长的路程,坚持到最后的运动员往往具备了坚韧不拔、始终不懈的精神,这些可贵的品质往往比名次更可贵,所以,当最后一名运动员跑进体育场的那一刻,得到的掌声和赞誉比第一名还要多,因为人们被他的品质所感动,所以,你就是妈妈心目中那最后一名马拉松运动员”!那天和孩子的一番沟通和对话的效果很好,孩子受伤的心通过正确的对话而得到了抚慰,试想如果孩子那天对你说跑了最后一名,如果你采取劈头来上一句:“你怎么这么没用呀”?还会有接下去的对话吗?你是否又错过了发现孩子闪光点的一次机会?你是否又在孩子的心头撒了一把盐?我想,那天的沟通一定让他记住了马拉松运动员,孩子一次小小的挫折通过这次对话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技巧和力量,正确的对话和沟通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三)给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

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

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你们觉得最好的父母是那一种呢?当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和自己对照了一下,有时我是第二种,有时是第三种,但我绝不做第一种父母。“表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自卑而自暴自弃。但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说上一大堆,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真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骄傲。”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对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东西用过后乱扔,为此我想了好多办法还是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自从孩子爱上了阅读,对待他所喜欢的书,儿子总会小心翼翼的放到书柜里,这让我逮到了一个不错的时机,我就及时的表扬他对他说:“你把书都能收拾得这么好,我真高兴,如果能把玩具也收拾好那就更棒了”,此后,孩子把看过的书都能收拾起来,有时还会帮

忙收拾一些别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好的,以后还要这样做。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重视孩子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掌握时机,要及时表扬、具体表扬,不要让表扬和鼓励沦为空洞的词汇。但是表扬和鼓励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关于时间和剂量的规定,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切忌表扬过度、表扬夸张,表扬孩子要讲艺术,通过表扬使孩子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并鼓励他不断上进。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阳光,“给点阳光就灿烂!”

(四)用平常心来对待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的普遍心态,如果你问一位妈妈:你对孩子有什么希望呢?她可能会回答:我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这样说,因为这时候孩子是那么幼小、可爱,父母一心盼望的就是孩子能健康成长。可一旦孩子大了,上学了,情况就变了,因为那时候会有比较,会有竞争,做父母的很难再有一个平常心了。

我自己也一样,听到别人夸我孩子的时候,心里会跟喝了蜜似的,有说不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一旦孩子不如别人或有了什么小问题,我就会垂头丧气,甚至寝食不安,内心会充满自责和愧疚。偶尔和陈老师的一番对话让我顿时感悟,陈老师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正因为自己的孩子所以才显得特别,我们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对他期望太高,不要奢求孩子每次考100分,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成长中的压力,父母如果不能用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听了陈老师的一番话,我好像顿时明白了,原来正是我们做父母的私心和欲望,让我不能用平常心来对待他,脑海中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就该如何如何优秀完美,孩子一点点的小问题都如临大敌,现在想想真不该啊!让孩子背负了重压不说,自己还被弄得劳心劳力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调整我们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普普通通的他们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结束语: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不一样的方式,所描绘出来的结果肯定是千差万别。孩子的爸爸曾经开玩笑地对我说:“我倒要看看你以后把儿子打造成怎样的一件作品”,虽然有点夸张,但却非常形象。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孩子、多理解孩子,成为孩子心灵的朋友。同时配合好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等待孩子的将会是一片美好的明天

XX学校

家长经验交流2 篇2

学生所受的教育, 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 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长对自己子女的身心特点比较了解, 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 与家长沟通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实践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一、尊重家长, 做一位耐心的倾听者

家长最熟悉、最了解自己的子女, 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最有发言权, 教师为了教好学生, 应该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有些家长在和老师交谈时免不了要唠唠叨叨说好多, 自己在家里是怎样为孩子操心, 给买什么吃的, 给多少零花钱, 怎样看孩子学习。这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 这样做首先使家长从心理上觉得教师尊重自己, 自然就产生配合的倾向;其次, 在听家长说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了学生在家中的表现, 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进行管理。我班的董平同学因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看护, 性格内向,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独自坐着流泪, 老师问话他也不说。当我看到这种情形, 便及时去家访, 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老人伤心地诉说着有关孙子的每一件事, 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 我就经常主动和学生交谈, 安排他参与班级管理, 不断地鼓励他,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渐渐地这位同学性格开朗了, 学习上进了, 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二、尊重学生, 与家长真诚沟通

对于教师与家长交往, 如开家长会、家访等, 学生和家长都比较担心, 他们往往将教师作为一位“告状者”来看待, 学生怕老师家访, 家长怕被老师请到学校。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二是教师不注重与家长的交谈方式。上海著名教师黄静华老师说:“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的教师。”心理学家也曾用两组智力相同的学生做实验, 一组经常给予鼓励、夸奖, 而另一组经常是批评指责,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 爱夸奖的一组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受批评的一组。既然夸奖有如此好的效果, 我们又何不把它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呢。家长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与其让家长以失望的心态对待孩子, 还不如满怀希望助孩子成长。因此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总是坚持先说优点, 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信心, 其次才是指出缺点与不足, 引起家长的重视。我总是对家长说:“你想让你的孩子做得更好吗?只要你能坚持发现他的优点, 坚持鼓励他, 相信他会做得更好。”这话说起来容易, 可要坚持做到的确也很难, 但是为了孩子, 为了我们的教育, 我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做得很好。

三、与家长建立团结协作的合作关系

家长把自己的子女交给学校, 教师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为了这共同的爱, 教师与家长应该团结协作共同教育好学生。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的交往过程中, 应平等地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有些教师为了省时间、图方便, 不注意交谈方式, 对家长开口就是命令的口气, 让家长感到很不舒服。有些家长文化水平有限, 教育中不注意方式方法, 自己高兴的时候, 孩子干什么都行, 自己不高兴的时候, 对孩子就横挑鼻子竖挑眼, 甚至体罚, 也有些家长平时不管孩子, 出了问题之后再教训。其实父母的爱应该是感性加理性的爱。一味地迁就、忍让只会造成孩子的惰性思想。做为一名教育者不仅有教育学生的责任, 也有引导家长改变不当教育方式的责任。家长素质提高了, 也会对孩子形成榜样作用, 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二年级时我班有一名从农村转来的学生, 也许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孩子感到好奇, 放学路上就这儿转转, 那儿望望。有一天中午竟在一个商店看了一中午电视, 下午一到校, 家长就气呼呼地来到办公室, 说要把孩子领回家好好收拾一顿。我劝住了家长, 叫来学生耐心地寻问他不回家的原因, 结果他说家里没人和他玩。我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又和家长进行了交谈。原来这个孩子平时写作业特别慢, 孩子一回到家, 家长就让写作业去, 这使孩子觉得家就像个牢笼, 觉得还是在外面自由。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之后, 认为他们平时在家里把孩子管教太严。玩是孩子的天性,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 发现孩子的兴趣之所在, 根据他的活动特点, 合理安排, 总会有转变的。在学校我也加强了对该生的管理, 只要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提出表扬, 路队上专门有人护送。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该生有了明显的进步, 写作业速度快了, 还有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家长也对孩子越来越有信心了。

与家长交流的几点看法 篇3

关键词:尊重;心态;理解;细心

还记得去年刚开学的时候,由于自己是一位新的班主任,又缺乏经验,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成了我的难题,这让我感到很着急。后来,经桂老师帮助,同时通过自己在网络上不断的学习让我收获不少。

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下面就自己这一年来与各种家长的交流心得汇总谈一谈不成熟的看法:

一、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家长,与家长成为朋友

傅东英老师说:“家庭是教育者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既然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我,那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在六中这片天地里快乐健康地成长。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的埋怨,对总不放心孩子的父母,主动帮助其调整好教子的心态,孩子出现原则性错误时及时与家长交流。

二、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各个家长的心态,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我想其他老师偶尔也会像我一样埋怨:有的家长根本听不进去自己的意见,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不会犯错误。其实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有时,他们也会纵容自己的孩子,如:别人说他的孩子犯错误了,他认为,孩子只是一时糊涂,还不太懂事;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做出努力,家长有自己的教育经验,而且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应当尊重所有的家长。绝大多数家长,包括那些打骂自己孩子的家长都是在用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在管教孩子。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家长的教育方式。在与家长沟通时,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使家长感受到我是有诚意的。让家长对于我的意见和建议更容易接受,并与我积极配合。

三、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习性,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要心中有数

平时通过QQ群主动和家长交流孩子在校的情况,以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班级活动中,每次活动我都会不停地拍照,然后及时上传至空间。因为孩子的事情是他们都关心并十分乐意听你讲的事情。在与家长反映时,既要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这样便于家长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再次感谢桂老师,感谢班主任之友。

家长经验交流2 篇4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孩子们:

大家好!我是_--家长。今天能有幸站在这里跟各位分享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的感想,真是特别高兴!在这里我要先感谢我们班的班主任徐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想各位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简单地进行总结介绍,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借鉴。

一、懂得感恩

首先我要说的两个字是“感恩”。有家长可能心中会有疑问:“乱说,这成绩好不好,跟感恩会有关系?”家长朋友们,你别不信!我的孩子今年刚初三毕业,现已被温一中录取,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当孩子得到好成绩时,我第一句会说:“老师这么辛苦,这次你的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当孩子有下滑时,我的第一句会说:“不要灰心,老师对你这么好,他还是很看重你的,下次一定要好好加油,不要再让老师担心了。”当然,我也会及时打电话给老师说谢谢之类的话。这些话,是我对老师的辛苦真诚说的谢谢!也是我对孩子一种感恩教育。就像去年,我儿子在温一中被评为“优秀学员”时,我让孩子第一时间先告诉老师,我说:“为了你的成绩,老师是最担心的。”这次,录取名单一下来,我儿子就很兴奋地对我说:“妈妈,快告诉老师!”儿子的录取,我固然高兴,但我最高兴的是我的儿子学会了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想:让孩子感恩每位教导他的老师,爱老师、尊敬老师。爱老师,孩子会喜欢上老师的课;尊敬老师,在课堂上他会认真听讲,课堂效率才能高,才能抓住重点,出成绩。或许有人会说,你儿子碰到的是好老师。当然,我为我儿子一直以来都有老师任教而庆幸。然而,各位家长朋友们,作为一位老师,首先他是一位正常的人,而不是神。面对全班几十位学生,不可能随时随地都为你的一个孩子服务,因此,也会难免会有不合你意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怎样去引导孩子去感恩。家长能朋友们,感恩,是一种促进成功的重要法宝。最近,我在《智慧背囊》上读到一则故事:有个老木匠一直是个好工人,后来,他想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走,希望他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是,他已无心去工作,却建了一座质量差的房子。当他离开公司的时候,总裁把那座房子的钥匙交给他,说:你为我公司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我想把这房子送给你。到这时,老木匠后悔莫及。老板懂得感恩,工人却没有学会回报,回报老板长期对他的关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工作要认真,对待他人要感恩。其实,每个人一生都在建造着房子,为别人,也在为自己。成功法则中有条黄金定律:待人如己,懂得感恩。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作为子女,应该多考虑为人父母的难处;作为学生,应该多考虑老师的难处。

当然,感恩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对老师,也有学生对家长,家长对老师,家长对他人。有一话说得好“言教永远不如身教”。

二.养成习惯

“习惯”,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话题。到了初中,孩子们应该养成那些习惯呢!

1、以学为先。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2、随处学习。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很可观

3、合理安排。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利用假期时间来调整,弥补上学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初中的所有假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不光是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做查漏补缺。还需要提前预习一下下学期的内容,超前学,是初中优秀生的共X##B!下面就来谈谈:我儿子是怎样安排假期的……(哪一科考得不理想,利用假期补一补;哪一科是自己比较拔尖,利用假期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假期时间利用好了,就不存在,平时时间不够,造成睡眠不足等问题。我发现我儿子哪段时间睡得少了,成绩就下去了。反之,轻松上阵,总能考到好成绩。

4、自我调整。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因为平时的考试成绩的好坏而影响学习。在多次考试中出现一次失误是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出现。

情绪千万不能浮躁,要用良好的方法从容应对。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心情变得非常急躁时,就暂时停止学习,一个人静静地思索,进行心态的调整,不断地在告诫自己——“宁可不打仗,绝不打乱仗”

三.进入初中家长应该做什么?

1,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尤其是直升高中部的方式。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尤其是有些初中具有非常好的高中部,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这些家长更要及早的了解学校有关直升高中部的规定,到底要求哪些条件?是要进行三年的成绩排名?还是要进行统一的选拔考试?数学或英语在考试中有无特殊要求?等等。

2, 及早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这一点是很多家长能够做到的,但小学家长一般只会与班主任老师打交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到了初中,除了班主任外,与各个主要的任课老师交流更重要,他们更容易了解孩子在该科目上是否良好,还存在哪些问题。中考是一个综合性选拔考试,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避免孩子过度偏科是很重要的。另外,与老师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成绩外,还应该注重孩子心态的变化。初中是一个敏感时期,孩子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的东西会影响他,坏的东西也会影响他。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在初中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3, 与孩子认真的谈一下初中的问题(对学习的重视、如何面对压力等)。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是经过暑假的休息,心思还不能集中的放到学习上。这种心态不利于及早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另外一种是对初中学习的过度担心,这些同学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百度找李晓鹏新浪博客,里面有赠送的学习方法正版DVD,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指导。

4,父母双方要想好如何应对孩子在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面对孩子的自立倾向,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孩子进入初中,学习方法要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改变。一味的呵护或训斥都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5,及早的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帮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想考入的高中)。中考的形势每年都有相应的变化,每个高中当年的高考成绩也不同。孩子在初一不可能关心到这样的事。但家长却要了解这些。家长若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这些,及早的确立目标,会为孩子指引一个努力的方向,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

家长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家,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的熏陶对孩子良好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对孩子的培养,让她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简单谈以下几点:

一、注重与孩子沟通

利用每天中午、晚上多了解学校的事,不论是高兴的、不高兴的、对的还是错的,而且要认真听,不要打断孩子的话题,让其说完后再分析分析,给一个意见,看看他的态度,引导为主,不要态度强硬。比如,我的孩子在去年数学计算题考试中只考了三十多分,他回家告诉了我,我说:“你作的太慢了,是不是最慢的”。他说:“不是”。我说:“你不能看慢的,应该向快的看,慢慢提高速度”。我及时对其计算慢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交给一些方法,之后进步很快。

二、利用好激励机制

孩子更注重自己的表现在父母眼中的态度,孩子只要有进步就要 肯定,不论是学习和生活自理等都一样。小进步可以口头表扬,大进步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同样,有奖就有惩,真对错误进行一定惩罚,如不让看动画片3天,减少一次物质奖励,不让玩一件玩具等。

三、陪孩子一起成长

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多和孩子去书店、公园、游乐园走走、看看、玩玩,从中认识事物、亲近自然、体验快乐„„陪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体验成长中的快乐、烦恼,也能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近。去书店,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并体验书店浓厚的学习氛围。去公园及周边景区,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去游乐园玩,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情绪,体验快乐。通过活动体验,与孩子增进感情,孩子增长见识,家长也能从中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想法、看法、兴趣、爱好等,更好的培养孩子。

家长经验交流 杨宏彪 篇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在初中阶段,常常被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缠绕着,时而充满着希望与激情,时而又满怀着失望与沮丧。心理学家史坦勒豪尔称这段时期为“狂风暴雨”的时期。中学生对这个世界既感到新鲜、好奇,又感到陌生、不解。为此,我们在促使他们学习的同时,必须先解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难,每解决一个困难,他们就向成人迈进了一步。

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每个家长想解决的问题,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体会。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五.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六.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七.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

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

家长经验交流2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2岁以下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2014年8-10月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当场收回问卷[2,3,4]。

1.2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结果经人工校对后输入EXCEL进行整理,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总体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应答率97.3%;家长学历情况:初中及以下45人,高中及中专48人,大专及以上43人;儿童基本情况:1岁以下儿童80人,1—2岁以下66人,其中男童78人,女童68人。

2.2 调查对象对AEFI知晓情况

2.2.1 2岁以下儿童家长对AEFI总体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7.9%的家长知晓接种后留观30分钟以上,而对麻疹不良反应知晓率最低,仅为28.8%。具体见表1。

2.2.2 1岁以下与1—2岁以下儿童家长对AEFI总体知晓情况

1岁以下与1—2岁以下儿童家长在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应对等知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见表2。

3 讨论

调查显示,2岁以下儿童家长AEFI相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接种后留观30分钟以上”的知晓率达97.9%,这与接种门诊多处明显提示牌及每次接种后接种医生均嘱其留观30分钟有关,而有关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知晓率均较低,这与现在疫苗不良反应普遍下降及宣教不充分相关。在1岁以下与1—2岁以下儿童家长知晓率比较中,对于接种后出现轻微反应属正常现象,以及出现后不良反应应立即联系接种门诊这两个知识点的认识有差异,1岁以下儿童家长低于1—2岁以下儿童家长,这主要与小年龄段儿童家长经验不够丰富有关。

针对本次调查反映的问题,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以小年龄段儿童家长,特别是1岁以下儿童家长,加大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等宣传,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有效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即使发生AEFI,也可避免家长的焦虑情绪,减轻儿童不适,有利于与家长的沟通,减少医患矛盾,妥善处理好AEFI事件,更好的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辖区内2岁以下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方法:对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2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家长对AEFI总体知晓率为61.9%,1岁以下与1—2岁以下儿童家长在某些知识的知晓率上有明显差异。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儿童家长AEFI相关知识宣传及告知,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晓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07.12.29

[2]周游.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36(.27):3349-3350.

[3]唐申.韦巧燕.陈建锋.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情况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6:27):13-15

家长经验交流2 篇8

关梅林博士不仅是一位心理学专家,还热心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工作,活跃在各种公益讲座上,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常常让家长们豁然开朗,有时,她尖锐的批评也令家长们如芒在背。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她。

科学值得敬畏

记者(以下简称记):对家长来说,家庭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孩子身上出现了太多的问题,而家长束手无策。但是家庭教育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所以家长普遍很焦虑。关博士,您接触的家长比较多,对此有何看法?

关梅林:(以下简称关):家庭教育确实很重要,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我认为,家庭教育之所以成为沉重的话题,不是因为孩子身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是因为家长的观念和孩子的实际发生了脱节,而大多数家长不愿或不知道如何掌握科学的教育观所致——总之,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记:您能举例说明吗?

关:好,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有一天,我在一所中学的门口看到一位妈妈非常愤怒地扇了儿子几个耳光。原来,妈妈不允许儿子在学校踢球,理由是踢球耽误学习,儿子没有听妈妈的话,还撒谎骗妈妈,结果被妈妈发现了。我相信,类似的家庭冲突很普遍。在家长看来,学习就要刻苦,要头悬梁锥刺股,要只争朝夕,而踢球是玩耍,是浪费时间。

记:家长的想法太极端了,劳逸结合才能出好成绩。

关:如果讲劳逸结合的道理,家长没有一个不点头的,但心里未必同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内心不认可。长期以来,家长们只知道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使孩子少生病,不知道运动还有别的作用,而且作用更重要。科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使人的大脑释放一种让人感觉快乐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内啡肽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唤醒大脑的积极力量,减缓焦虑,从而有利于学习。如果那位妈妈明白这个道理,还会禁止儿子踢球吗?爱孩子的家长都不会做这样的傻事,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今天,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是不能原谅的。归根到底,是家长们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只相信自己的或听来的经验,对科学缺乏敬畏之心。

记:家长是过来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也是财富,为什么要否定呢?

关:不是否定,而是要对经验怀有警惕之心,善加利用。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选择关注一些事物之后,对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种心理活动特点叫主观性、选择性。所以,当家长和孩子对某件事在认知上发生分歧时,家长会怀疑孩子、指责孩子。与之相反的心理活动特点叫能动性,即反省自我,全面收集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有一句名言:“我们要对体验虚怀若谷。”意思是说,我们要知道,我们看到的不代表事情的全部,只有沟通、交流才能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很多家长觉得自己人生经验丰富,这种认识必然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平等,当家长试图用经验为自己树立权威时,事物的真相就离他越来越远,最终必然是权威的崩塌,表现出来就是孩子逆反、亲子关系紧张。

记:那么,家长该怎样做呢?

关:除了要对自己的人生经验抱有警惕之心,家长还需要系统学习家庭教育这门科学。

记:系统学习恐怕做不到,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

关:家长们不必把科学理论神秘化,家庭教育是实用科学,学起来很有趣,加上学以致用,一点儿也不枯燥。

记:那么,从哪里入手呢?

关:我建议从心理学入手,先了解孩子心理活动的规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等活动规律。掌握这些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那些问题都是有深层原因的,这样,开展家庭教育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经验未必管用

记:刚才您谈到家长要对人生经验抱有警惕之心,我想您不是全盘否定经验的价值吧?而且,经验与科学也并不矛盾。家长究竟该怎样看待经验?您能再解释解释吗?

关:我不是否定经验,我是在反对经验主义。经验是什么?经验是人们在实践当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经验是管用的,但有一个前提,即应用经验和获得经验的情景要相似。当情景相似时,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参照,提高行为效率。但是如果情景差别巨大,经验就未必管用了。

我来举例说明。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凭经验判断孩子可能是不适应新环境,认生,多去几次就好了。孩子上了小学,又不愿意上学,家长凭经验判断孩子是贪玩、懒,于是劝导、逼迫、恐吓孩子。孩子上了中学,出现了明显的厌学心理,家长没招儿了,认为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不勤奋,没有责任感,甚至认为孩子不是读书那块料儿,于是焦虑不堪:考不上好大学,孩子的将来可怎么办?

现在我们来分析,在对待孩子厌学这件事上,家长的经验为什么不管用。家长知道,孩子都贪玩,犯懒,不愿意学习,因为学习很枯燥,软硬兼施一般都能解决问题。但是,家长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经验的情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孩子面对的诱惑多,压力大,情绪复杂,所以经验不管用。现在厌学的孩子多半有抑郁症状,是一种心理障碍,小学生中不少见。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自我评价低,严重的有自杀倾向,需要心理辅导,甚至服药治疗。如果家长一味逼迫孩子,孩子对上学的抑郁就有可能变成更痛苦的焦虑,引发其对学校的恐惧。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制造新的问题。所以,经验有时是靠不住的。如果家长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会努力找出孩子的心理原因,然后再实施教育就有了针对性,效果才能好。

nlc202309041039

记:如果自己的经验都靠不住,那别人的经验就更别提了,比如“虎妈”“狼爸”的经验,还有什么推广价值?

关:典型案例值得思考,但照搬别人的经验不会有好结果,理由还是刚才所说的,情景不同,再成功的经验也无法复制。“虎妈”和“狼爸”的家庭教育,我认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大家都说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成功案例,我不认同。他们的所谓成功,说白了就是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也就是说,名牌大学的大学生都是成功人士,那马加爵呢?人生的成功除了阶段性的学业成绩好,还应该包括毕业以后较好地融入社会、创造社会价值、身心健康、人生幸福。有的孩子很会读书,但是读完书以后不会应用,有的孩子上了名校,却有心理问题,甚至有自杀倾向,有的孩子学业、事业都很顺利,但是内心缺乏幸福感……用这些综合指标来衡量,“虎妈”和“狼爸”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记:经验和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关:科学讲究证据,任何一个证据都要求用科学的方法获得,任何结论都是严密的人类认知;而经验是基于个人经历积累的知识,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

以大脑的可塑性为例。最近40年,神经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原来我们认为,孩子的大脑具有可塑性,成人的大脑不具有可塑性,最新研究证实,成人的大脑也具有可塑性。成年老鼠经过大量的训练,可以有社会知识,有朋友,有交往环境,大脑的丰富性是生活在贫乏环境中的成年老鼠的5倍。美国纽约科学院专家艾瑞克·詹森提出,能够使大脑的可塑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刺激方式是身体运动。进而提出,新颖、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大脑的发展有一个规则,如果接受到这个刺激,是我愿意学的,就会激活大脑的相关区域,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果是不愿意学的,大脑就不能被激活,学习效率就大大降低,强制学习则会消耗大量大脑能量,过度紧张和过大压力会导致新生成的神经元死亡,给身心造成伤害。这个理论,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刚才谈到的厌学问题。

智慧创造快乐

记:您的分析精辟透彻,相信会给家长以启发。您能否从科学的视角谈一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关:好的。我想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谈。0~1岁的婴儿与主要抚养人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孩子大脑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个阶段孩子的右脑的发展特别快,而负责语言管理的是左脑。因为语言尚未开始发展,婴儿与父母的交流有障碍,但婴儿会从父母说话的语调、表情、身体语言等方面来感受信息。婴儿只会用哭声表达需要,没有别的方式。这时,父母的回应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父母及时回应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在内心初步建立起安全感,与父母建立起依恋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愿意与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记: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回应孩子呢?

关: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回应,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有缺陷,长大后有可能出现心理焦虑、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的情绪不稳定,教育方式时好时坏,孩子就会跟父母贴得很近,唯恐失去父母的爱和保护,变成焦虑型的孩子。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支持,孩子就不能与父母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他们往往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因为这样的孩子内心的愤怒没有得到抚慰,遇到刺激就会攻击。长大以后,他们较多成为心理疾病患者。

记:看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味严格不是上策。

关:“严格”是中国家长最喜欢用的一个词,也是最常见的教育误区。什么是严格?心理学认为,严格首先是在原则问题上为孩子建立明确的行为边界。内心有行为边界,孩子就有安全感,因为他知道在那个边界之内是安全的。其次,严格要以爱为前提,以指导为配合,没有爱的严格那是虐待。如果孩子没有在内心建立起安全感,没有建立起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父母的严格要求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同时,严格不是控制,更不是暴力,父母不能以严格要求为名向孩子发泄负面情绪。如果父母的严格要求能让孩子获得快乐,那才是真正的严格。

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是怎样的?

关:这是一个大问题,几句话说不清楚。我来讲一个国外的心理学研究实验吧。科学家把一对双胞胎姐妹分开在两个房间,给予她们不同的信息刺激:姐姐听快乐的音乐,看快乐的电影,读快乐的文字;妹妹听悲伤的音乐,看悲伤的电影,读悲伤的文字。在随后的测试中,科学家们发现,姐姐的大脑里充满了血清素,而妹妹大脑里血清素很少。血清素是可以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对记忆、意识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快乐的环境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而悲伤的环境对孩子有伤害。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家庭也本应是温馨快乐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能轻松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家长们应积极营造快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正能量。反之,那些不快乐的家庭,比如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有暴力的家庭和单亲家庭,孩子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记:怎样营造快乐的家庭环境呢?

关:学习,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新知识,共同成长,因为能让人长久快乐的东西不是金钱、地位,也不是阶段性的成功,而是智慧。

【编辑:陈彤】

家长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9

张凌棋家长张庚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们:

你们好!

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的孩子在这次期中考试中,由原来的十几名一跃前进到第二名,老师让我介绍我们的教育经验,经验我谈不上,在这里只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平常的一些教育方法。还请老师和家长们多指教。我觉得要培养孩子就要对孩子的各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引导他。我的孩子虽然智商不低,但他在其它方面还有许多弱点,如:怕吃苦、贪玩,性格比较内向。通过对他的综合评价后,我认为这孩子的有些弱点是由于孩子在特定的生长期所决定的,也是一种天性,但有的就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总的基本素质是好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帮助他,发挥他的长处、弥补他的短处。

我认为要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是:

一、身教重于言教。

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只有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你才是一个可听、可信、又可敬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件小事,也不能在孩子面前不拘小节。如:在马路上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卫生,在家里要文明用语、和睦相处、对朋友要相互宽容。让孩子感觉到我家是一个新型的家庭。

二、要教育孩子有爱心,能为别人着想。

孩子往往是被别人关心多,很容易形成自私的心理。我经常用电视或报纸上宣传送爱心的事迹,去引导孩子能关心他人。平时我们自己也会从实际行动去教育他。

三、我很爱孩子,但我不宠孩子。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日常生活中有些家务小事也要放手让他自己做。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会有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先问清原因,然后再分析道理。

四,在学习成绩方面,我很重视学习成绩,但我并不一味追求成绩。学习成绩确实是反映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志,但关键还要看他是否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所以在他学习成绩很优秀的时候,我会告诫他不要骄傲,在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会帮他找原因,然后再用类似的题目让他练习,直到他真懂为止。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我仿佛也在跟着他从头学起,经常利用空隙时间和他一起玩词语接龙,比谁的词语讲得多,比谁的心算快等等。为了他晚上做功课能保持安静,我放弃看电视,总之让孩子感觉到全家人都在与他一起努力学习。

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对教育孩子起着重要作用,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发现问题马上对症下药,让一些不良习惯抹杀在萌芽中,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不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他的保护伞和避风港,从小培养他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好学生。

其实我今天所讲的只能是抛砖引玉,也希望能学习一些在座各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好经验,使我今后在培养孩子方面有更好的方法。

上一篇:身后的门作文650字下一篇:美国物流业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