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精选8篇)
为推进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质,根据《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决定》(永政发〔2005〕152号)、《XX县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适应我县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我县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民健康和卫生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到2007年和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
二、服务对象和内容
1、服务对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我县的常住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和外来流动人口(指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下)。
2、服务内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等三大类十二项内容(详见附件一)。
三、机构职责
1、卫生局成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项目业务工作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包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有关实施方案、细则的制定;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能力;对项目工程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组织对项目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整理、收集和汇总、上报项目工程的资料、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儿童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质检测、除“四害”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3、县卫生监督所负责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处置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
4、县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工作中的孕产妇与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等保健工作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5、县级医疗机构负责本院内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疗与报告、新生儿免疫接种与疾病筛查、就诊孕产妇登记建卡与报告、高危孕产妇筛查与追踪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下同)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确定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向辖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组织对责任区工作督查指导和考核,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辖区责任医生工作例会,听取各责任医生工作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帮助指导责任医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准确上报项目工作信息。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农民家庭实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社区巡查和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并分步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妇女、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分别提供系统保健、预防接种、妇女病检查和定期随访等服务,对农村结核病、爱滋病、精神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医疗机构、企业、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等进行检查。
7、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人口出生死亡、流入流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改水改厕等信息收集、登记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健康宣教,协助上级单位做好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1、建立健全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
乡镇卫生院与乡镇防保站、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整合乡镇预防保健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推行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2000名农村居民(或1-3个村居)的标准,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使每个农民家庭都有自己的社区责任医生,建立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乡镇卫生院负责各自辖区责任医生的聘任,责任医生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为辅,如果单位现有卫技人员不够,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或委托社会素质好的执业(助理)医师,充实社区责任医生。责任医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
(2)具有注册乡村医生资格的人员;
(3)在本县注册的执业护士。
责任医生做到定期家访,平时有求必到,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每月有7-10天时间在责任区服务,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工作月会,及时向卫生院汇报、分析责任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要有专门的服务日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归档,重点对结核病、爱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和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促进措施,真正使农民的健康档案成为实施健康促进和提供服务的有效载体;协助预防保健人员做好计免、妇保、儿保工作;配合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宣传发动组织责任区村居开展改水改厕、除“四害”、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
责任医生个人照片、通讯联络方式、免费服务内容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及基本职责向责任区居民公布,做到人人认医生,医生识人人。责任医生基本职责:
(1)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检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肿瘤等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4)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及管理;
(5)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6)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7)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采用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担任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施“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实行档案工资制度,推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在核定的分配方案范围内,可根据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自主确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分配,并向社区责任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3、加强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和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努力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有效、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5、加强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队伍建设
严格农村卫技人员的准入与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卫技岗位上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逐步分流、清退。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人员比例。强化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引导有资历的医生通过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并参加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严格执行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至少每5年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常见病临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为主。使乡、村两级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直接面向农民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6、规范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疫苗,规范预防接种行为,预防接种点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其中规范接种点达到50%以上,积极创建示范接种点。
实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预防接种点定点接种制度。偏远山区、学校可以按照程序到现场定点接种。
社区(驻村)责任医生一般负责组织工作,偏远山区可以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村卫生室或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负责接种。
7、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
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的孕妇资料,应当及时转到辖区卫生院,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力争提高早孕建卡率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重点落实外来人员、经济贫困地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妇女、儿童系统管理技术服务应当由妇产科或者妇幼专业医生承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协作。
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8、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等资料,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扰措施,重点开展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等的干预指导。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要求每年分别达到4次以上。
9、突出重点疾病管理
结核病管理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对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在羁押的吸毒、卖淫等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筛查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对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的放置进行监督检查,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系列工作。
10、强化卫生监督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江阴市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各种慢性病防治工作报表, 江阴市卫生局、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督导、检查、考核资料, 江阴市卫生局下发的与慢性病防治有关的政策性文件。
1.2 方法
对江阴市开展项目化管理后与项目化管理前 (即2009年与2006年对比) 各级医疗机构的各种慢性病防治工作报表、上级督导、检查、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用统计学方法检验, 比较差异有无显著性。
2 监测指标
2.1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监测指标
建档率: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人数与江阴市户籍人口总数之比。
2.2 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监测指标
测血压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每年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人数之和与本年度全市各级医疗机构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总人数之比。
2.3 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工作监测指标
(1) 新发慢性病报卡数据完整率:抽查新发慢性病报告病例中报卡数据填报完整数与报告总数之比。 (2) 新发慢性病报卡数据正确率:报告新发慢性病病例中报卡数据填报正确数与报告总数之比。 (3) 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率:抽查慢性病新发例数中填写慢性病报卡的报告数与发现病例总数之比。
2.4 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登记、随访和管理工作监测指标
(1) 登记率: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已登记在册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总数与全市户籍人口数之比。 (2) 规范管理率: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按“无锡市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规范”、“无锡市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规范”、“无锡市恶性肿瘤患者管理工作规范”进行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总数与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已登记在册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总数之比。
3 结果
3.1 江阴市慢性病防治网络及制度的完善
2006年江阴市成立了江阴市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及江阴市慢性病防治技术指导小组, 初步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络。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在逐步建设或完善过程中, 未能充分发挥三级网络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至2009年江阴市共建立和完善了32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责任医生负责制, 全面开展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3.2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2006年江阴市共有居民1 190 354人, 健康档案建档人数以60岁以上老年居民为主, 共建档416 622人, 建档率为35%, 建立的档案均为纸质档案。2009年江阴市共有居民1 203 516人, 健康档案建档人数为1 015 257人, 建档率为84.4%, 建立的档案均为电子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2009年与2006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3 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
2006年江阴市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人数为218 520人, 有145 098人测血压, 测血压率为66.4%;2009年首诊人数为563 203人, 有553 066人测血压, 测血压率为98.2%, 2009年与2006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4 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工作
江阴市2006年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新发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 病例报告工作, 全年共报告新发慢性病病例6 445人, 报卡数据完整率为67.7%, 报卡数据正确率为78.2%, 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率为69.1%。2009年全年共报告新发慢性病病例12 282人, 报卡数据完整率为99.0%, 报卡数据正确率为99.2%, 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率为98.0%。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工作的完整率、正确率、报告率, 2009年与2006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1。
3.5 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登记、随访和管理工作
2006年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随访和管理工作。高血压患者登记率为2.3%, 规范化管理率为55.2%;糖尿病患者登记率为0.4%, 规范化管理率54.0%;尚未开展恶性肿瘤患者管理工作。2009年全市高血压患者登记率为6.8%, 规范化管理率90.8%;糖尿病患者登记率2.1%, 规范化管理率98.3%;恶性肿瘤登记率0.07%, 恶性肿瘤患者规范化管理率97.1%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的登记率、规范化管理率2009年与2006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
注:2009年与2006年相比:*P<0.01。
注:2009年与2006年相比:*P<0.01。
4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江阴市的慢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江阴市基线调查结果表明:江阴市35岁以上人群中有46.6%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病, 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中高血压患病率达35.4%, 知晓率仅48.6%, 控制率仅为15.5%。江阴市与慢性病发病有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有:缺少体育锻炼、肥胖、吸烟、口味偏咸、家族史等[1]。江阴市2002-200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调查结果表明:江阴市恶性肿瘤总发病率239.04/10万, 标化发病率为194.92/10万, 高于江苏启东与天津, 与上海和浙江嘉兴相似。5年间恶性肿瘤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多发[2]。上述2次调查结果表明江阴市的慢性病防治形势已刻不容缓, 切实加强慢性病干预工作, 降低江阴市慢性病发病率、控制慢性病高危因素是江阴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江阴市卫生局制定并实施了《江阴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方案》, 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患者的登记、随访和管理等慢性病防治工作是该方案内容之一。同时, 江阴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慢性病防治工作。3年来, 江阴市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2006年江阴市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络尚不健全;至2009年全市建立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络,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责任医生负责制, 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基础, 以一级预防为主, 一、二、三级预防相结合的防治模式, 全面开展江阴市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 江阴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江阴市科协、江阴市癌症康复协会、市残联、各社区、街道等也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 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慢性病防治良好局面。
江阴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由2006年的35%上升至2009年的84.4%, 项目化管理后江阴市每2年开展1次全民免费健康体检, 不断更新、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建立江阴市居民健康档案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 使更多的慢性病患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预防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更多的具有慢性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知晓自身健康状况, 掌握预防慢性病知识, 主动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也为开展江阴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的登记、随访、管理工作提供了病例来源。
开展项目化管理3年来, 全市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率逐年上升, 由2006年的66.4%上升至2009年的98.2%, 通过在全市开展35周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 大大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知晓率, 为进一步提高江阴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奠定了基础。江阴市开展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工作报卡数据完整率、正确率、报告率由2006年的67.7%、78.2%、69.1%上升至2009年的99.0%、99.2%、98.0%。通过开展新发慢性病病例报告工作可监测江阴市慢性病的发病率, 为江阴市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江阴市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的登记、随访、管理工作提供了病例来源。江阴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的登记率、规范化管理率由2006年的2.3%、55.2%;0.4%、54.0%;0.0%、0.0%;分别上升至2009年的6.8%、90.8%;2.1%、98.3%;0.07%、97.1%。江阴市通过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的登记、随访和管理工作, 有效提高了江阴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降低了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致残率, 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项目化管理后江阴市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说明慢性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需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专项经费的支撑、健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完善的信息收集及疾病监测系统、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以社区为基础, 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 针对江阴市慢性病调查中普遍存在的共同危险因素, 在全市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开展综合防治的措施是当前开展江阴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慢性病,防治,分析
参考文献
[1]洪淇, 宋山, 朱爱萍, 等.江阴市社区诊断报告 (J) .中国实用医药, 2006, (4) :10.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绩喜人
平江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边界县、贫困县、行政区域大县于一体的内陆县份。2011年以来,平江县按照国家、省、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求部署,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从中享受了改革红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居民健康体检和全面健康教育有序开展。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就诊建档等形式,及时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1199份,建档率80.31%;录入电子档案714387份,录入率75.37%,其中动态管理档案143570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设置健康教育专栏827个,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165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265次;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县健教所成为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红旗单位”。
(二)卫生监督和预防接种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3年取缔无证行医39家,没收大型医疗器械28件,罚款8.84万元。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管理服务面为35%,0—3岁儿童中医药规范管理面为32%。同时,稳步推进预防接种体系建设。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比较扎实。一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实施方案。2013年排除疑似病例1例,全县未报告1例确诊病例。二是手足口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登记、报告、随访、病家消毒等管理、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工作,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8例,重症死亡病例1例,完成手足口病例监测采样66例,有效处置3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三是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通过监测,未检测出内、外环境阳性标本,无霍乱病例报告。四是传染病报告得到落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92例,涉及乙、丙类传染病种18种。2013年未报告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妇儿和老年人保健管理得到加强。在儿童保健方面,2013年全县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81272人,健康管理率86.66%;0—3岁儿童系统管理34981人,健康管理率83.24%;新生儿访视12145人,访视率95.66%;开展新生儿筛查11139人,筛查率92.65%。婴儿死亡率为5.83‰,5岁以下死亡率为9.45‰,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听力筛查率85.94%。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方面,2013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2630人,活产总数1269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25%,产前检查率为97.22%,产后访视率为95.57%,系统管理率为92.9%,住院分娩率为99.85%。2013年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在老年人保健管理方面,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健康指导。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92140人,建档率98.6%;电子建档48925人,电子建档率46%;规范管理率98.6%。
(五)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逐步完善。乡乡建立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制度,为全县35357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管高血压患者33272人,规范管理率92.6%。全县登记建档的糖尿病患者5221人,在管糖尿病患者4827人,规范管理糖尿病人3792人,规范管理率90%。为315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录入国家管理系统3128人,在管患者3027人,规范管理率为70.4%。同时通过“686”和“癫痫防治”项目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给予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约较多,问题不少
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和上级的要求越来越严,项目支出呈现水涨船高之势。2013 年,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需求达3954万元。平江县2013年在籍人口为109.28万人,但是,上级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按常住人口95.75万人计算的,按每人30元计算,财政补助经费缺口达406万元。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经费保障太少,导致基层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二)乡镇卫生院能力不强。全县位于边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超过50%,工作环境差,服务半径长,造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难进,进难留”。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器械,无法开展B超和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项目,只能请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帮助解决。
(三)乡村医生素质不高。一是人数太少,覆盖不全。虹桥、福寿山、大坪、黄金洞、长寿等乡镇至今还有部分乡村没有医生,只能靠卫生院医生和邻近村的乡村医生兼职服务。二是人员老化,能力不强。全县35%的乡村医生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陌生,难以适应工作。三是资格不符,服务不优。部分村卫生室由跟师学徒、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乡村医生,不能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的由于不懂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认为上级补助经费是按人头拨的,不做事也可以拿钱,导致工作造假、敷衍了事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工作不匹配。平江是湖南省首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县,网络信息化管理比较好。但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省公开招投标后,新中标的公司责任心不够强,没有派人常驻管理,远程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全县多家卫生院输入的数据丢失或无法保存,电子建档与省卫生厅无法保持一致。此外,网络通讯条件仍然落后,南桥、咏生、黄金三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县20%的村卫生室无电信光纤架入,加上市卫生局服务器容量有限,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一)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应实行差别化分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难度大、综合成本高,建议上级在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时,根据各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补助,进一步将财力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兼顾各地外来人口没有补助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医卫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同时,全力抓好村一级医疗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乡村两级公卫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进公卫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第三方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力度,建立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提高公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应适当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整合信息网络平台。上级卫生部门应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开发全国公卫信息平台系统,统一应用软件,避免地方各自为政,解决数据丢失、信息不能共享的弊端。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管理服务商的管理,监督其履行合同,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欣闻
方案
信息来源:省爱卫办 审核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0-06 17:29 浏览人数:
335
2010年河南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加快我省农村改厕改水进程,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饮水卫生安全覆盖率,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保障农民饮水卫生安全,确保全省人民的身体健康,2010年我省继续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已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给予专项补助。省爱卫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农村改厕进程,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有效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到2011年底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完善监测网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质量和卫生防病效果;为制定我省爱国卫生工作“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施范围
2010年,在全省18个省辖市实施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项目,完成25万户农村改厕任务,重点支持农村改厕项目执行能力强、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的地区;对已建成的供水量达到20吨/日以上的3000处已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监测。
三、经费安排
按照全国爱卫办下发的《关于农村改厕项目实行任务申报制度的通知》(全爱卫办发„2009‟8号)和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下达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44号)要求,省爱卫办要求各省辖市签订了《河南省2010年农村改厕项目任务申请承诺书》,对农村改厕项目配套资金给予1:1承诺(中央补助400元/户,市、县、乡(镇)三级配套400元),用于开展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督导检查、健康教育、考核验收、补助农户等,并经主管副市长签字。各省辖市要认真落实农村改厕配套资金,安排使用项目资金时,积极与其他部门、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的公共卫生资金统筹考虑,既要确保项目实施,又要避免重复浪费。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人员培训工作,制定人员培训总体规划及实施计划,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一)农村改厕项目经费。中央财政安排我省农村改厕项目资金10000万元,用于补助25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地下部分(贮粪池、便器、厕室地面)建设,每户补助400元,不足部分由市、县、乡(镇)三级配套经费负责落实(农村改厕项目经费详细分配方案见附表)。
(二)水质卫生监测项目经费。中央财政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资金480万元,对3000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给予专项补助,检测水样12000份,每份水样给予检测成本费补助400元。每处工程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每次检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1份(水质监测项目经费详细分配方案见附件)。
四、时间安排
(一)农村改厕项目
1.2010年7月底前,各省辖市完成农村改厕项目前期准备和招标采购工作。
2.2010年8-12月,组织实施农村改厕项目,10月将对农村改厕项目进行督导检查,12月底前,完成农村改厕项目任务,1月底前,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各省辖市要认真落实农村改厕项目月报制度,并将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完成统计表、项目验收评估报告上报省爱卫办。
(二)水质监测项目
2011年2-3月,进行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技术培训;
2011年4-9月,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并开展督导检查工作;2011年9月30日前,将项目总结报省疾控中心审核汇总后报省爱卫办。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爱卫会组织成立省级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省级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加大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测;技术小组负责提供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项目技术方案,为各地提供技术指导,进行质量控制,并承担项目执行过程中新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1.领导小组
组 长:宋璇涛(省爱卫会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副组长:刘学周(省爱卫会副主任、省卫生厅厅长)成 员:查 敏(省爱卫会副主任、省建设厅党组书记)
朱孟洲(省爱卫会副主任、省农业厅厅长)
李庆瑞(省爱卫会副主任、省环保厅厅长)
刘 荃(省爱卫会委员、省财政厅副厅长)
谷来勋(省爱卫会委员、省水利厅副厅长)
黄 玮(省爱卫办主任、省卫生厅副厅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爱卫办,办公室主任黄玮(兼)。2.技术小组
组 长:黄 玮(省爱卫办主任、省卫生厅副厅长)
副组长:王仲阳(省卫生厅规划财务与审计处处长)
成 员:赵素琴(省爱卫办副主任、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
张 丁(省疾控中心副主任)
倪慎军(河南省农村环境保护总站站长)
吕书凡(河南省农村环境保护总站科长)冯 宗(河南省水利厅农水站科长)李凌涌(河南省水利厅农水站高级工程师)
祝 刚(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本界(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二)明确部门职责
各级爱卫办负责项目的全面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各项措施,实施农村改厕项目,保证改厕项目进度和实施效果。同时,对改厕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款物发放、物资领取、土建工程明细预算和决算方案、技术培训、健康教育等资料进行系统保存。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农村改厕项目配套经费,以及技术培训、督导检查、宣传教育等工作经费。
各级卫生部门负责组织督导检查、考核验收及项目实施效果评价,配合宣传部门开展农村改厕改水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各级疾控机构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保证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水质监测质量。
(三)科学制定方案
省疾控中心按照卫生部《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管理方案》、《农村改厕管理办法》、《农村改厕技术规范》、《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管理办法》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河南省2009年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项目技术方案》,保证工程建设和监测工作质量。
(四)认真组织实施
(一)项目启动。根据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相关部署,省爱卫办将尽快组织召开2010年河南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启动暨技术培训会。并要求各省辖市要及时组织召开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项目启动会议,尽早安排部署实施农村改厕项目。
(二)招标采购。各省辖市爱卫办要组织成立项目采购组,合理确定采购品目和数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规定,认真组织开展项目物资招标采购,及时将招标采购合同副本报省爱卫办备案。
(三)项目管理。各省辖市和项目县(市、区)爱卫办要及时组织人员,确定项目县、村,认真开展技术训培和宣传教育,落实督导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实行农村改厕月报制度,每月25日前汇总、上报厕所建设完成情况,便于省爱卫办动态掌握建设进度。
(四)认真开展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工作。1.农村改厕项目。要结合当地实际,从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三联沼气池式3种无害化卫生厕所中选择适宜的类型,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工作,并通过改厕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中央安排的改厕资金严禁与其他项目混合使用。
2.水质监测项目。一是监测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情况(建设和营运时间、投资情况、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消毒情况、供水范围、覆盖人口、投资情况)和防病改水工程覆盖病区情况(工程名称、覆盖的病区类型、应覆盖病区人口数、已覆盖病区人口数、覆盖率等)。二是监测指标,包括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与消毒有关的指标。三是监测频次,每处工程每年在枯水期、丰水期各监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四是检测、分析和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及有关要求,进行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分析,组织开展卫生学评价。
六、项目监督与考核
(一)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为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省爱卫会对全省农村改厕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市、县、乡、村、改厕户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省爱卫会将组织人员对农村改厕项目的设计、建造、使用、管理、维护等进行全过程督导检查,并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地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跟踪问效。
(二)加强经费监管
要站在推进医改工作的高度,各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并按照《河南省2010年农村改厕项目任务申请承诺书》的承诺,落实农村改厕配套经费及工作经费。
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切实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套取、挪用项目资金。省爱卫会将组织审计、监察部门,定期对各地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和监督。
(三)建立责任追究和跟踪问效制度
社区年度卫生服务活动方案1
一、工作重点
(一)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引入职工考评末位处理制。
我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有的考评标准过于笼统,有的针对性不很强,有的不便操作等。今年对考评方案要进一步修订,对考评工作中难以操作的条款要进一步细化、量化,要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准确统计个人工作量,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制定量化的考核要素,使考评标准更科学、合理。为了促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大考评力度,今年在职工年终考评中引入末位处理制。末位处理考评的主要内容有医德医风、工作质量及劳动纪律等方面,对在这些方面年终考评得分低于80分的末位者,医院将给予停岗、待岗或下岗的处理。分配方案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测算调整。
(二)占领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拓宽医疗市场空间。
要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就要更新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理念。按照“卫生工作应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而不应以疾病为中心”的思路,我们不仅要占领患病人群的市场,而且要开发亚健康人群的市场和健康人群的市场,变被动等病人为主动挖病人,充分利用我院的设备和技术优势,放大市场资源。医院今年计划以防保科为基础,调整医院的人力资源,按照个人能力的区别及责任村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数量的区别,将全院职工分成11个社区卫生服务小组,努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使各项工作量化、细化。
以责任村为中心,以健康促进为目标,向社区人群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医院发掘病人,住院病人康复期转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模式,放大医疗资源。通过社区门诊、家庭出诊、家庭病床、健康讲座、周期性体检、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代表的“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模式。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体系,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的特点及功能,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一是积极落实双向转诊制度;二是加强药品的管理;三是加强主治医师的管理。从而走出一条既能满足社区卫生需求,又能节省资源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才能吸引群众,社区服务才能拥有广阔的市场。
(三)进一步调整医院收入结构,使医院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我院业务收入结构经过去年的着力调整,医疗性收入已上升到43%,业务总收入的“含金量”大大增加,医院的可用财力明显增强,为医院经济步入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我院收入结构尽快趋于合理,使医院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仍需继续调整医院的收入结构,今年医疗性收入的比例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3%,全年的业务总收入比去年增加8%,力争10%。因此,要求全院职工树立全局意识,积极工作,努力创收,力争完成今年医院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
(四)继续实施“科技兴院”战略,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1、突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逐步使人才结构趋向合理。
抓好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我院目前学科建设不甚规范,专科优势和特色尚不明显,人才断档现象非常严重的情况,从今年起医院将以当代医学技术发展方向和科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出发点,对学科进行结构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对那些市场空间较大发展较好的学科加大扶持力度,在床位、人员和经费上重点投入,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有计划按学科发展需要选派医师外出进修深造,特别重视低年资、低职称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医师的发展与培养。今明两年重点安排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培训,依托知名医院的教学优势提高医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之尽快成为医院学科领域的,并创造条件使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不断拓展医疗服务领域,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新格局,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①自学: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确立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志向。今年医院将加大督促医务人员自学的力度,组织阶段性和年终考试考核,其成绩列入科室考评。自学内容主要以“三基”的理论和技能为主。②进修:今年将有计划按学科发展需要派出中、青年医师外出进修,原则上初次进修在市内教学医院,再次进修在市外教学医院进修。③远程教育: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每月组织一次集体授课学习,有计划专题讲座。
3、加大“科技兴院”投入,进一步完善医疗基础设施。
为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质量,今年医院对各科室的医疗设施进行一次清理。更新那些使用时间较长、效率不高的设备,同时重点考虑一些能迅速产生效益的项目,依托先进仪器设备,提升医院的诊治水平。20--年更换200mA-光机一台,更换自动生化仪一台。
(五)开展医疗业务协作,扩大医院市场影响力。
随着国家对医疗市场的逐步放开,给医疗卫生单位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谁抢先一步,便获得优先发展的空间。一个医院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所占份额越小,就越容易失去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扩大医院服务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力,满足消费者和医院发展的双重需要,用市场的理念经营和管理医院,实现区域卫生资源的共享,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及竞争意识,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医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总院的协作,达到共同发展,有效利用区域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两个效益的目的。这种业务协作的开展,既可加强与总院的沟通联系,又能促进我院业务的提高和发展,既可解决我们的技术难题,又可将疑难急重病人送往总院,满足总院发展的需要。各科室应积极策应医院的举措,切实转变观念,为病人及各医疗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六)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随着社会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法律环境及其法律规则的变化,医疗行为的法律风险愈加突显出来。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是避免医疗法律风险的重要环节,而规范医疗行为则是预防医疗事故的关键。医疗工作中的许多纠纷是由于医疗行为不规范引起的,因此今年医院必须将规范医疗行为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完善我院常见病医疗规范,加强对医疗过程中影响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的控制与实时监控。重点控制三级医师查房、三级医师手术范围、院内会诊和交接班工作及危重病人抢救等内容。
1、突出重点,完善制度。要围绕医疗质量,根据医疗卫生制度、医疗行为规范和医疗技术规范及其操作规程等,完善有关制度,并编写出言简意赅、操作性强的有关条目,促使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各项医疗工作、各个医疗岗位、各个诊疗环节之中,并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
2、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是医院最基础、最重要的医疗活动,是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确诊、治疗的关键,也是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进行临床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级医师通过这项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院虽然制定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还没有真正到位。为了督查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执行情况,从1月1日起,医院将实行分管院长业务查房制度,分管院长每周对所分管的临床科室进行一次业务查房,检查、考核科室的三级医师查房情况,规范医疗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3、严格执行本院制定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有关规定。围手术期是外科系统住院病人诊疗活动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医疗投入大、诊疗内容多、医疗质量要求高的关键时期。在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要突出过程管理,强化防范措施。
4、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的规范,提高病历内涵质量。病历质量是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医院总体水平的重要方面。今年要把医疗文书书写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以抓病历质量带动医疗、教学工作。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新病历书写规范,规范、统一医疗文书的格式、内容。强化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避免缺项、漏项、语句不通、不规范、字迹潦草、记录不全、不及时、不准确、病程记录流于形式等现象,通过病历书写的培训、比赛、检查、评比等形式进行交流,提高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
(七)充分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计算机管理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是对医院内部管理的一次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运用至少可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规范医院的流程,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是通过计算机管理后,避免了跑、冒、滴、漏现象;三是医院的医疗数据入网后,为下一步决策支持提供了基础。因此,各科室要密切配合,强化职工个人对系统的熟悉与掌握,尽快提高工作效率,为今后医院全面实行微机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管理员要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八)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监督。
为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工作透明度,让患者和群众享有医疗知情权和监督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医院从1月起推行院务向社会公开制度,把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院务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监督,进一步密切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九)进一步加强医院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医院行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要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巩固优化发展环境和行风评议的成果。继续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卫生单位活动,在全院推行“亲情服务”。今年医院将“亲情服务”开展的情况列入科室考评内容,希望各科室结合去年医院下发的文件要求,切实将此项工作当作转变作风、改进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十)继续抓好职工的普法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确保无违法案件的发生。加强法制学习,要求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杜绝“回扣”事件发生。以党支部为主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医患关系。
二、其它工作任务
(一)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预案和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建立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医疗急救小组,以适应偏远山区和旅游景点救护需要。
(二)进一步完善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和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系统的软件建设,强化感染知识及防护技能的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抓好院内感染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漏报率。
(三)继续做好卫生监督及疾病控制工作。医院与防保科签定目标责任制;建立奖罚制度,做好重点疾病如非典及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严防疫情反复。
(四)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做好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五)贯彻执行好计划生育政策,杜绝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做好全院干部职工的环孕检造册登记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后勤保障体系,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七)完成上级机关布置的指令性工作任务。
在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全镇人民的健康事业、为我院的新一轮发展做出新贡献。
社区年度卫生服务活动方案2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社区年度卫生服务活动方案3
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意识
1、积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2、做好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响应政府医改的号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年版),对于《规范》内的9个类别,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管理。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1、掌握辖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真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及实施计划,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配合下,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卫生宣传日”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确定宣传主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
2、社区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3)、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4)、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比例不低于90%;
(5)、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低于85%,并建立专项健康管理档案。
(二)、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全科医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正确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访视等家庭卫生服务。对特殊人群实行动态服务。
3、继续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医药服务。
(三)、提高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点服务。帮助重点对象落实避孕措施,开展避孕知识宣教,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晓率。
2、充分利用康复站资源,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康复病人做康复锻炼。
(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六、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1、定期迎接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心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德教育。
3、认真研究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事故防范。
社区年度卫生服务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卫活动,进一步改善社区工作环境,以“清洁环境,美化环境,健康生活”为主题,促进我社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四创两申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完善卫生机制,进一步明确卫生工作责任。促进我社区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
2、通过四创两申活动,使社区环境卫生、四害防控等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促进我社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3、通过四创两申活动,全面提高大家的环境卫生素质,初步形成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文明健康行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防范疾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激发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营造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要求
1、抓好宣传发动工作。社区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例如:黑板报、宣传栏、会议学习等,把爱国卫生活动组织好、发动好、宣传好,使辖区内的居民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关爱绿色,从我做起!
2、抓好春季双灭工作。要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以卫生防病为核心,以春季灭鼠活动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病媒生物防制活动,清除“四害”孳生场所,完善防鼠、灭鼠设施。发动特殊行业、单位、居民大搞室内外卫生,整治绿化带,疏通阴阳沟,清除散露垃圾、杂草、杂物、小孳生地等。做到公共厕所、果壳箱、垃圾箱、垃圾房等必须达到防蝇、防蛆的标准,定时药物消杀。
3、抓好健康教育活动。要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卫生日活动,积极开展健康、环保和节能减排等知识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宣传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一年不少于6期健康知识专栏,提高社区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社区要以爱国卫生活动为契机,强化协作,扎扎实实开展活动,力求实效。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促进身心的健康。
4、制订卫生工作制度,执行奖、罚制度。开展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对卫生工作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
社区年度卫生服务活动方案5
一、党建工作
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精通业务,能够担当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工作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继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临床业务工作
(一)学科建设,新项目的开展
1、发展思路:计划开设中医康复科,扩大中医康复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影响,完善康复治疗内容,提高疗效及满意率。切实抓好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亚健康服务等工作,力争创出科室特色与品牌。
2、具体措施:按照中医康复科标准规范科室建设,开展疼痛、理疗等项目,制定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
(二)人才的培养
为逐渐实现科室扩建计划,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行重点培养。根据中医康复科设置的实际情况,需选派人员到高水平康复中心进行深造,现有人员沈建强等3名外科专业人员可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医疗设备的需求
医疗设备的缺乏,很大程度制约了医疗业务的发展。目前我中心没有-光机,病人要到海滨分院拍片,很多病人怕麻烦造成病人流失。今年已向卫健局申请购买一台DR机,还未有到位。计划申请购买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协助医生收治更多的高血压病人。
(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及完成门急诊住院人次、经济效益
通过加强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的患者或亚健康人群资源,及时转来我中心诊治,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本科室业务发展。
三、公共卫生科工作
(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老年人体检工作未能如期开展,计划疫情结束后开展。
(二)继续加强狂犬疫苗接种门诊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儿保方面新开展骨密度、口腔和视力方面的检测,既可以完成公共卫生项目的内容,同时又可以创收。
四、绩效考核工作
继续以互利双赢为目的,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奖惩分明为准绳,以团结和谐为目标,做好科室的绩效考核,在真正意义上贯彻多劳多得,体现“贡献大,分配优“的政策。落实好“二级分配”制度。
五、存在困难
(一)由于检验科人手不足只有一名检验人员,中午没有检验人员上班,不能及时协助医生辅助诊断。
(二)药品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药物经常缺乏不能满足临床业务的开展。希望能够完善临床的用药需求,购进便宜一点适合基层临床的药品。
各村(社区)委、镇直各单位:
《城厢镇2012年春季动物防疫督查方案》已经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城厢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十五日
城厢镇2012年春季动物防疫督查方案
根据那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那政办[2012]20号)文件(关于印发《那坡县2012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突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镇于2012年4月12日对春季动物防疫作了精心的部署,全面地开展了春季动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了解各村(居)委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春防工作期间,镇人民政府组织督查组到各村(居)委进行督促检查,现制订督查方案如下:
一、督查时间:4月20日至28日
二、督查办法:
全面了解各村(社区)贯彻落实春防工作情况,到村到户(场)
进行现场查验,检查台帐建立情况,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共
同商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督查领导小组及分组人员
(一)督查领导小组
组长:张睿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黄红岸镇人民政府常务副镇长
覃勇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成员:黄振忠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梁飞龙镇纪律检查委会委员
陶丽丽镇宣传委员会委员
陆天泽镇人民武装部部长
谭振红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
何东坡镇财政所所长
李佩珍镇妇联主席
陆玉红镇司法所所长
赵文明镇项目办公室主任
李支贤镇环保清洁办主任
农玉英镇扶贫开发办主任
符壮涛镇农机站站长
赵德贞镇社保办主任
陆圣镇安全管理站站长
钟德立镇民政办助理
陆安全镇企业办主任
邓精华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站长
陆奕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
王梦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
黄秀琦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
侯冬梅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
(二)检查小组成员:
第一组:组长:陆天泽(镇人民武装部部长)
成员:陆奕、农玉英、李支贤
负责:永宁村、隆平村、达腊村、念烟村、城南社区、镇
玉社区
第二组:组长:何东坡(镇财政所所长)
成员:黄秀琦、陆安全、李佩珍
负责:口角村、者仲村、者兰村、百林村、念甲村、那桑村
第三组:组长:陶丽丽(镇宣传委员会委员)
成员:邓精华、陆玉红、赵德贞
负责:吞岭村、百灵村、那赖村、中强村、城北社区
第四组:组长:梁飞龙(镇纪律检查委会委员)
成员:侯冬梅、赵文明、陆圣
负责:永平村、弄楠村、果仁村、永靖村、合群村、弄力村
第五组:组长:谭振红(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
成员:王梦英、符壮涛、钟德立
负责:永乐村、超群村、弄底村、和平村、龙华村、洞汉村
四、督查内容
1、各村(社区)贯彻区、市、县、镇春防工作会议及文件
精神情况,各村(社区)和是否及时召开春防工作会议,及时传
达镇春防工作会议精神,人员是否及时到岗到位。查看相关材料。
2、督促各村(社区)结合免疫日开展春季牲畜W病、高致
病性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防疫工作。对新补栏的畜禽加强补免,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春防工作进度。
3、督促各村(社区)做好疫苗及标识管理、档案建立工作,检查各村(社区)委开展春防工作的督查情况是否定期或不定期
向领导汇报春防工作开展情况。
4、各村(社区)春防宣传工作(开防疫动员会、张贴宣传
资料、发放宣传材料等)情况。
5、各村(社区)所建立的2个免疫及血清监测重点村(场)的工作开展情况,是否及时按要求上报。
6、开展春季防疫工作情况,各村(社区)畜禽的存栏数、已免疫数、遇到什么问题、并且采取了什么措施,工作中有什么
好的经验。
7、各村(社区)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禽流感等
免疫密度是否达到上级要求(现场抽查畜禽养殖场、农村散养的畜禽免疫情况),否则要求迅速补免。
五、其他
督查车辆由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统一协调,各督查组组长应在下村督查的前一天向办公室提出申请。各组督查结束后,由各组
以书面材料将督查情况进行汇总,于4月30日前交镇政府办公
室并进行全镇通报。
主题词:动物防疫督查方案通知城厢镇党政办公室2012年4月15日印发
一、根据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而分类
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 大致可分为农村基本的纯公共产品与农村基本的准公共产品。典型的农村纯公共产品有:农民享有的安全服务, 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 也包括农村社区安全, 农村自然灾害救助, 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农村资源与环境保护, 农业发展综合规划以及信息系统, 农业基础科学研究, 大江大河治理以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等。然而, 在现代的农业、农村发展中, 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都是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是在性质上接近于纯公共产品的, 主要有:一是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防护林等;二是农村高中、职业化教育、农村水利灌溉、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建设、乡村电网建设、农村文化馆等。另一类是在性质上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农村准公共产品, 这主要有农村电信、成人教育、自来水、农业机械设备投入等。很多农村准公共产品都存在拥挤性的特点。农村公共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 也包括服务的无形产品。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到农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 又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或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由于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由不同层级和性质的主体提供的为农村社区公共享有的产品。其涵义一方面概括了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外溢性, 另一方面也强调公共产品供给的非竞争性, 同时强调了它与农民生活、生产有着直接密切的相关性。但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划分也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不同时代而发生变化, 有些也不是完全改变的。
二、农村公共产品在使用中产生的外延性和相互依存的特征
农村公共产品在使用中也有外延性的特征, 这些产品或服务不但会使农村受益、农民受惠, 而且其中有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又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 也有它的外延性和其他的一些特征。如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够扩大需求, 可增加相关产业部门的要素收入的增长。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也可以降低消费成本, 进而扩大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例如投入乡村公路建设就是农运汽车的互补产品, 汽车是私人产品, 而生产汽车的工厂又是第二产业, 而农村公路是公共产品。私人购买车辆后, 迫使公共部门发展道路;反过来公路建设滞后对私人购买汽车起制约作用, 对第二产业工厂也有影响。因此一些私人产品消费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否则, 就会减少该产品的效用或增加该产品的消费成本。二是, 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有利于私人产品的开发和成本降低, 进而可扩大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例如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的投入, 可促进农业方面新产品的开发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增加了更多消费者和购买力, 也提高了这些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产生了收入效应。因此, 收入效应和消费倾向的提高都可增加所有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公共产品相对城市公共产品而言也具有较强的正外溢性。例如投资农业发展中的某项公共产品, 使农业增产增效, 更多的农产品供应大中城市消费市场, 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扩大了城市居民的消费, 也使城市更多的低收入群体降低了生活成本, 提高了生活水平, 从中得到了受益。如农村电网和农村道路是公共产品, 既优化了乡村的投资环境, 同时它所产生的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 对启动农村消费, 扩大农村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又如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工程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农村公共产品的受益对象也不是封闭的, 不仅能使本地得到灌溉防洪的受益, 而且还会使本流域免受洪灾旱灾之苦, 同时对全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也大有益处。对于病虫害防治来说, 如果在本地得不到控制, 就会扩散到周边地区造成大范围损失的负效应。
在一些农村公共产品的使用中, 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外延关系。例如典型的涉及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公共产品, 因为农业发展涉及的是粮食安全, 这也就是涉及国家安全 (应属于纯公共产品) 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全国人民吃饭问题, 但也和农民个体生产增收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有非排他性, 也存在着竞争性, 可以认为, 这类产品就变成了介于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了。再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也是涉及的国家安全, 一旦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形成, 该区域人民无法生存, 成为一国的灾难。就此国家安全来说, 它应是“纯公共产品”, 因而由政府完全免费供应, 但在使用中, 例如, 生态水源涵养林中水的产生与保护问题, 森林与水是一个生态链关系, 水源涵养林一旦被破坏, 水源就减少, 而水又有发电、灌溉、工业用水、城市生活人畜用水, 也涉及企业及个人利益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存在着非排他性与竞争性。因此, 此产品还不能完全做到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由于一些农村公共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生产相互依存和关联, 其产品的性质在下属链的作用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有一定的外延性, 所以在其理论的划分和界定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
农村公共产品的另一特征是多层次性、高依赖性和低效性。一是多层次性, 这是由于各地的发展极不均衡, 具有边缘性和生产的分散性, 即农村社区的生产规模较小, 土地承包, 经营分散, 再加上农业、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有轻重缓急, 也在于农村、农民各自经济发展状况的收入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层次性。从边缘性看如贫困地区的农民对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区位经济发展地区对需求的产品要求较高。农民则对教育文化的投资价值中的需求有更为长远的认识, 对教育文化的发展需求日趋多样化;而在经济发展好的富裕的农村, 其追求的是文化娱乐中的享受的投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公共产品以及私人产品需求更多。由于社区内每个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各不一样, 其所需求的产品性质也不一样。因此,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消费的品种也是随农村经济发展变化而不同。二是高依赖性。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第一弱势产业, 土地实行承包后, 农民生产是分散性组织, 这也就决定了农民生产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强烈依赖。例如, 农村水利条件、生态林网、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农用电网改造、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外部条件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丰歉和农民的利益。因此, 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 依赖性就越大。三是低效性。从经济效益上看, 由于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 农村中的公共产品难以取得像城市中的公共产品那样高的回报, 受益范围也难达到最大化。如农村道路、电网、电信系统的建设, 由于投入大、利用率低, 投资者难以靠征收使用费来收回投资, 但由于这些设施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 且农民有权获得均等的公共产品, 即使经济效益低下, 国家也应保证供给。
三、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公共产品之间的关系问题
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两个问题含义是可以进行界定和叙述的。农村公共服务也是公共服务中的一部分, 同样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农村居民及其组织的各种直接需求, 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生产过程予以满足。在这些社会生产过程中, 通过资源的配置和组合而达到产出。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为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生活需求所提供的服务, 就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服务同产出是否实物形式无关) 。在一个社会中公民及其组织的总需求, 是由这个社会的总服务中的民间服务和公共服务两部分构成的。公共服务只是社会总服务中与民间服务相对的一个部分, 而农村服务也是社会总服务中的一部分, 也存在公共服务与民间服务。如在提供中不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 那么就是纯粹民间行为, 属于民间服务而不是公共服务。政府体现和行使的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 而这正是由国家所有的各种资源和资金的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有政府以某种方式的介入, 如财政资金、产权或特许等, 并在某种程度上贯彻着国家意志, 那么就属于公共服务, 在农村同样如此。譬如, 政府和公立机构提供的教育是公共服务, 民间教育机构如果有政府特许或者使用了公共资源, 那么也是在提供公共服务。但如果是特许的私立学校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中都是要收费的而其服务的性质就是私人服务。如果使用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是财政资金、公办的九年义务教育应不收取任何费用, 是免费的, 应属于公共服务或纯公共产品。
我国曾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首次划定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国防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 也明确提出将更多的财力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在广大农村与公共服务职能相对应的是财政投入, 政府在规划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 优先领域是: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减少贫困、计划生育、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农业基础科学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清洁能源、污染防止、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
当然也有人把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分开来看待, 认为公共服务是无形的产品范围更广, 而公共产品是有形的物品比较具体, 这也并不矛盾。因此, 一些理论界也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政府服务型与产品供给的物品型。公共服务在广义上, 可以将公职人员使用公共权力与资源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看做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不受物品性质的限制, 居住在广大农村的居民的生存发展状况与公共利益相关时, 任何物品都可以被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被政府提供。在农村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有农村基层政府、村组织的行政服务、农业信息气象服务、农村公共安全、农村法律服务、赌博与吸毒管教、乡村文明建设、宏观经济管理、农村公共卫生预防、农村环境保护等, 但也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从管理学角度看是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和资源为公众提供了服务。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些大都是纯公共产品, 有些是接近纯公共产品中的准公共产品, 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产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金融;二元结构;公共服务
一、绪论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城市金融获得了较快发展,呈现出高效化、国际化和有序化等现代金融特点,而农村金融相对来讲发展速度缓慢,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渐渐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效率很低,农村金融结构松散,发展速度较慢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新时期越来越成为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扭转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问题、满足“三农”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公共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双重的二元金融结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双重的二元金融结构。第一重二元金融结构是存在于农村金融体系与城市金融体系之间的金融差别,相对于城市工商企业和居民所获得的金融资源来说,农村地区信贷资源非常匮乏;第二重二元金融结构主要是针对农村金融内部而言的,在农村金额体系内部中国其差别也显现出来,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的区别日益凸显。从整个农村金融来讲,非正式金融涉及的面非常广,对农村金融的影响也非常大。
二元经济和金融结构在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也是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但目前情况下多数银行仍然直接将城市金融服务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简单搬到农村,严重忽视了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金融服务模式一元化与城乡二元化金融需求相背离的现状,呈现出农村金融城市化的偏差,农村公共金融服务水平长期发展缓慢。
2.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在整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由于跟城市金融的差别较大,农村金融产品受到很大的限制,比较活跃的就是信贷产品,也主要是为农民进行贷款而设置的。众所周知,贷款这项服务也是传统金融服务内容,这对金融机构来讲可以很好的利用其资金优势和在这个行业里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能提供金融支持的资金有限,因此大家一定程度上认为只有农村金融机构有钱了就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些金融机构有意愿提供贷款服务;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金融创新跟上农村金融发展的步伐。随着农村金融矛盾的突出,这些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断突破自我,试图尝试各种方法来改变现状,但是范围有限,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创新领域单一,力度不够,在信贷额度是否提高;担保方式多样化等还是有些变化。这些创新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和降低风险,仍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3.对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关系处理不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农村金融领域正式金融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这也使得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缺少的制约,但是在随后的改革过程中,正式金融机构逐渐撤出农村金融市场,转战城市金融服务,这使得在农村出现了不同形式的非正式金融机构,并逐渐变成农村金融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两种金融力量中,非正式金融机构可能会涉及到道德风险等因素,所以针对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中,都不同程度上推崇正规金融力量,限制非正规金融群体。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公共服务的策略
1. 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化解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差异。
一是开发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产品。鼓励抵押贷款以外的多种形式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农村土地金融问题很复杂,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要实现农村土地抵押还有待时日,因此应更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信贷抵押物品的范围,允许当前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各类农村资产来设置抵押,探索更多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方式。
二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事实上处于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的考虑,银行不可能都在农村地区设置网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在我国农村尚有广大区域和众多人口未享受到相应金融服务,但却不一定都需要银行提供与城市相同的金融服务,对此,银行应当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的研究,利用国内互联网业务发展成果,向广大客户提供包括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在内的电子银行产品;银行应当关注村镇银行、惠农取款点设立,在条件成熟区域尽可能设置银行网点,满足客户相应金融服务需求,在不成熟区域,可以考虑通过惠农取款点满足客户现金支付需要。
2.引进市场机制,深化农村金融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鼓励非正式金融的发展。
在以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程中,改革的推行与制度设计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政府的主导造成了农村金融行政化、改革主观化、体制僵化,无法触及和满足农民的基本金融需求,抑制了农民、基层民众的自主创造,压抑和排斥民间和非正规金融的有序发展。
随着我们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经济这种非均衡性也要求在农村金融领域要实行多种层次的金融服务,以往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统一管理模式已经不再完全有效。所以,在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要明确态度,退居其次,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让这支无形的手发挥好作用,继而有效促进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健康发展,实现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和金融服务的多层次与广覆盖。应鼓励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共同发展,通过有序竞争与合作互补,引导农村金融资源达成有效配置,使金融需求趋于均衡。
中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产生更多基于筛选、监督、合约实施成本方面的差异,因此,现阶段还是要鼓励和扶持非正规金融,尽量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
3.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支撑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内涵广泛,包括支付系统、信用体系建设、涉农贷款、农村金融知识教育等。注重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公共金融服务的有力举措。一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针对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多法人制和省内外相互汇兑等问题,人民银行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方便农村信用社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33047家农村信用社网点、712家农村合作银行网点、3576家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和1029家村镇银行网点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有效地畅通了农村地区异地汇划渠道。二是鼓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范围扩大到农村地区;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优惠政策等方面相结合。截至2013年底,人民银行推动共为243万户小微企业和1.51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日前,人民银行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部署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城厢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城厢街道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及建议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