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件(精选11篇)
针对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欣赏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单纯地只是听乐曲,而应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相结合,通过聆听、演唱、律动、演奏、创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环节
1.教学导入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欣赏乐曲上来。
2.初步感受环节。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初步的印象,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演奏方式及表现场景等。
3.参与体验环节。要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作品中包含的各类音乐要素、情绪、风格、曲式、表现手段等,并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逐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进而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
4.深入表现环节。要让学生围绕音乐作品,把感性与理性相融合,创造性地进行联想和想象。
5.小结环节。概括总结学习所得。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
1.主题教学法。
音乐欣赏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主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记住音乐的主题和旋律;二是让学生感知音乐主题,知道主题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三是让学生听出主题的变化,听出音乐结构的重复,听出使用的新的音乐材料;四是让学生认识曲式等;五是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景。
2.解说教学法。
欣赏教学过程中原则上不应在乐曲之前进行解说,甚至不予提示曲名。特别是在欣赏以旋律、节奏的美感和趣味性为中心的音乐小品如独奏曲《赛马》、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等音乐时,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要素,先让学生听辨乐曲的拍子,听辨演奏的乐器,感受乐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等。如果是三部曲式的话,可首先听A部分,然后回答,确定下面部分是A部分还是B部分,接着可就乐曲的.气氛、对乐曲的感受展开讨论。
然而,欣赏外国声乐曲、乐器独奏曲或协奏曲时,听赏前,需要对歌词、剧情、场面等加以解释,或对某些乐器加以说明,这就是解说法。通常情况下,解说内容较多的是作曲家生平故事和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逸闻趣事等。乐曲解说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可以是分析性的解说,也可以是批判性的解说。解说要引起学生对乐曲的注意和兴趣,启发学生期望聆听的愿望。
解说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三种:一是结合倾听,进行演奏、演唱形式和演奏的乐器等内容的解说。欣赏时很好地把握住了音色,就容易掌握音乐诸要素的对比,进而把握音乐的情绪,所以在欣赏是要注意对演奏乐器的解说。二是欣赏故事性乐曲时,结合倾听,对故事情节、与故事情节相对应的音乐等的展开进行解说。三是结合倾听,做音乐是相关内容的说明,包括作者创作的年代、创作动机、作品特征、创作背景、时代关系等,在小学通常只讲与作曲家相关的故事。
3.律动教学法。
欣赏音乐的同时,通常身体动作或节奏律动来感受、参与体验音乐情绪的教学方法就是律动教学法。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律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引导学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聆听音乐。例如《天鹅》可让学生模仿大提琴的演奏姿势,《赛马》可让学生模仿二胡的演奏姿势。二是边聆听音乐边做律动。如踏步、走步、跑跳步等身体动作或拍手、跺脚等节奏律动为音乐伴奏。如《军队进行曲》(舒伯特)A段可让学生模仿扛枪踏步的士兵来感受音乐的雄壮有力,B段学生模仿热情的人们挥挥手来感受音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律动教学法虽然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享受音乐。但是课堂教学组织工作必须到位,否则学生的情绪控制不住,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4.图谱教学法。
欣赏教学中可以把音乐作品里的音响特征、乐句、乐段、结构、层次等,运用简单的符号来标志,再将这些设定的符号根据音乐的进行组织起来,形成图谱。这些符号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点、和线条,用它们把抽象的音符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的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例如:△○△能清楚地表示带再现的三段体。教师在设计图形谱时,必须对音乐做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抓住音响特征,分清段落、层次、各种对比、变化,找到确切的符号来标志。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选择符号。低年级学生可选择较为形象的图形符号,配上鲜艳的颜色,如《狮王进行曲》;高年级学生可选择简单、概括的符号,如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运用图形谱,能够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同时,也鼓励学生用图形谱曲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把欣赏对象中相同的或相近的音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比如《森吉德玛》的速度变化、《二泉映月》的力度变化、《军队进行曲》的调性变化等等。使用对比法进行鉴赏教学,一定要选择典型性的对比因素,对比的具体内容要相互映衬,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
此外,音乐欣赏教学还有观摩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调整乐谱顺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联想教学法等等,广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和研究。
三、结语
一、音乐课件的构思
1. 教学课题 (内容) 要实用。
课件设计必须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核心, 必须强调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 必须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以突出实用性为指导思想的课件, 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从而真正体现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作用, 展示现代教育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认可的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事例作为课件设计内容, 以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 要选择能够创设情景的内容, 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料, 设计出集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教育素材, 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 引发共鸣, 受到教育。
3. 课件的艺术性。
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具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艺术美,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色彩功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媒体课件其艺术美应以形象美、声音美等表现形式贯穿始终。艺术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在美的陶冶中提高情趣, 得到更好的感知和理解。
在课件设计制作时, 我们应注意教育规律、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好的教学内容也要有好的形式来表现。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真实地再现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 能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着的不同思想感情, 使其鲜明、生动、具体化。
二、音乐课件制作的过程
1. 素材。
素材的收集是音乐课件制作中的具体环节, 其过程不仅繁琐而且要细致划分归类。常见收集的有: (1) 文字、图形、图象 (视频) 素材; (2) 声音素材:CD、VCD、DVD、MP3等; (3) 视频:VCD、DVD、录象、网络视频 (FLSH) 等; (4) 其他专业软件的收集:制谱软件、录音编辑软件、视频软件、音频转换软件、视频转换软件等。例如:乐音制谱、Encore制谱软件、Cakewalk、SONAR、TT作曲家等。作为音乐教师应通晓一两个较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
2. 脚本设计。
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强调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他们所学知识设计脚本。脚本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进行逻辑组织, 其脚本的内容应当思路清晰、结构安排合理、各项任务明确。其页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清晰明确、富有条理, 能激发兴趣、易学易用。在不同的课题下设计不同的“版块”, 根据不同的版块以图标按钮方式分布。
例如:声乐课版块设计——乐理知识、歌曲背景资料、歌曲范唱、重难点分析、歌曲伴奏。欣赏课版块设计——作曲家简介、作品分析、作品欣赏、经典名句、音乐常识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 如歌曲调式、速度、伴奏乐器等。
3. 制作课件的载体:
Powerpiont软件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软件, 完全可以胜任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
(1) 文字、图片的处理。根据授课内容从Powerpiont设计模板选其一作为幻灯片背景, 设计文字格式、插入图片, 运用动画功能设计动画效果。
(2) 声音 (音响) 处理。可把CD上的音响拷贝到文件中插入幻灯片;将磁带中的音响通过电缆或麦克风输入到电脑形成*.Wav格式的声音文件插入幻灯片;运用MIDI设备制出*.midi格式的声音文件插入幻灯片;外带录音设备如MP3录音功能将搜集到的音响转换为数字文件插入幻灯片;网上下载音乐;等等。
(3) 乐谱制作。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现成的乐谱转为图片;用制谱软件, 如乐音制谱、Encore制谱软件、Cakewalk、SONAR、TT作曲家等, 不仅具有非常强的制谱功能, 而且具有放音功能, 制作好的乐谱可直接观看, 也可转换为图片放映观看;网上下载:许多歌谱、乐谱基本上都可从网上下载一般为图片格式。
(4) 视频制作:音乐中的戏剧、歌剧、话剧、电影、文艺表演等, 运用视频欣赏有直观性, 感染力强特点。视频文件可直接从VCD、DVD资料上拷贝;用数码摄象机直接录入;网上下载视频文件一般为*.flash格式, 通过视频转换软件转换为可播放的*.AVI格式。
在Cakewalk、SONAR3.0上都有“Video”视频窗口的应用, 可根据教学内容在歌曲、乐曲中插入相应的图片、视频文件, 利用放音功能使学生听觉、视觉得到充分锻炼。
4. 课件制作流程:课例《七子之歌》 (见右表) 。
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也有其局限性, 它毕竟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 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不可能完全代替学习时的实际交流。如果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就会忽略教师在课堂的主动性地位, 忽视因材施教因素。因此, 教师不必花大力气制作多媒体音乐课件, 再现代的科技手段也只能是辅助工具。作为音乐教师还应当精心备课, 在正确运用传统音乐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适宜地用好课件, 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按照总体构思设计, 将各个文件、模块组装在一起, 如果运行不畅或不合要求, 再作必要调整。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重大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音乐视野, 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新形势, 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本人从音乐教学出发, 将课件制作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起来, 简洁明了地对音乐课件进行了论述, 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音乐课件;多媒体;中小学音乐;课件制作
一、音乐课件在课堂中运用的优点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调动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教学效果也能有所提高。如上课时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在一个音乐环境中进入到教学里来。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绪因心境而制约,情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孩子们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通过有趣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对大脑的直接映像所造成。因此,声像图文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2.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欣赏课里,老师放磁带录音或者演奏(唱),学生对这种单一的形式感到单调和枯燥,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显得比较被动。然而通过富有动感的影像、文字、音乐、图片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感受音乐的情绪、力度与速度。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充分进行想象,联想,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
3.中小学音乐在教授传统音乐时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技术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的融入,可以激发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全曲欣赏”和“分段听”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然而使用现代多媒体之后,在音乐课堂上,我先给学生看一些视频让大家选出合适的音乐主题填充,再通过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分析音乐要素。在多媒体的现代手段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多媒体准确的把音色和体裁表现出来
音乐称为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尤为重要。用唱歌来举例,人的声音可以分为男声、女声、童声,从音区划分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和男中音,由于性别,音域的不同无法完全模仿示范。又比如《保卫黄河》、《走向复兴》等轮唱、合唱歌曲,老师是无法表现出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当中声部的协和。想要准确地去表现音乐的音色和体裁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音乐形象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5.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使视野更加开阔
中学音乐教材里,音乐欣赏的内容涉及广泛。比如说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等器乐作品时,牵涉到西洋交响乐或者中国的民族管弦乐等。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最佳效果就是运用多媒体。只有通过视频,孩子们才能够把这个音乐中的形象,乐队演奏的规模,指挥风格,音色特点,乐器使用及等准确的分析判断。
6.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根据音乐教学需要的内容、环节、目的从各个角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自然的衔接的在一起,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多媒体课件容易主次颠倒
有的老师喜欢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被忽略。他们对课件过分渲染,只追求好看,多媒体用全面而动感的形式表现,过多使用音频和视频资源,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根本核心,把真正教学内容掩盖,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宣兵夺主。让这节课只有娱乐性而缺乏实效性。
2.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少
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互相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希望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接受知识,就在多媒体课件中盲目的扩大知识点和信息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无法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3.非专业课件制作人员,普遍课件质量不高
在音乐课堂中,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音乐课堂里能用直观的、简单的、实物的方法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就不需要了。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得看有没有这个必要性。课件的布局设计和质量都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专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因此,他们没能把多媒体很好的运用,只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上来,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三、制作课件的几个要点
1.引用的资源要适量、恰当
在制作音乐课件中无论是气氛的渲染、用创设情境来导入课题、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内容的延生与拓展、能力与知识的训练、巩固总结等,引用资源都需适量,课题重点突出,资料不能堆积太多。
2.音乐课件制作设计需有趣味性
教学活动原本是很艰难,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便充满了活力。多媒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孩子们的求知欲更加的强烈。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
3.合理的结构
明确目的、紧扣每个环节、步骤要清楚,课件操作要简单、效果要显著、为求教学效果最佳,需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媒体。
4.准确的定位;需全面分析教材,再进行定位
教学内容掌握好、媒体要选用恰当、结合知识能力、适当的课外拓展,考虑学生的特征年龄与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需符合规律与实际。
●方便快捷, 提高演示效率
为了让幼儿能理解歌词含义, 学会某一段困难节奏, 教师以往会准备一大堆图形谱。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出示这些重要的图片, 就必须一张一张贴在黑板上, 无奈, 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了。有时, 图片还会“故意”跟教师作对, 好不容易贴上去了, 另一张又掉了。而多媒体课件就能改善传统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片繁多、教具演示速度慢的弊端。通过鼠标点击, 我们能将图片用PPT的形式演示出来, 减少了传统课堂上出现的情况, 提高了演示的效率。
●视听结合, 吸引幼儿注意
多媒体课件以其试听结合的特点能较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把需要幼儿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 变为无意注意并轻松获得,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执教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和小老鼠》中, 我用课件展示了啤酒桶在仙女的帮助下随着音乐节拍逐渐长出手脚的过程, 孩子们被啤酒桶的可爱模样深深吸引住了, 有的还不自觉地跟着啤酒桶一起随音乐表演慢慢地长出手和脚的图景。在幼儿无意的模仿过程中, 他们已对音乐的节拍有了一定的感知。又如, 在执教小班歌唱活动《小茶壶》中, 我依据歌词“我是茶壶肥又矮, 我是茶壶肥又矮, 这是壶柄这是嘴, 这是壶柄这是嘴, 水开啦, 水开啦, 倒水啦”制作了相应的动画, 小茶壶憨态可掬的样子一下子把孩子们逗乐了, 有的还高兴地喊:“小茶壶真可爱!”还有的说:“我要把自己变成一把小茶壶!”说着就兴致勃勃地开始模仿起小茶壶的动作来。这也为之后的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兴趣
多媒体课件为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它能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 使幼儿在不同的刺激下, 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 掌握音乐技能。再者, 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自然地产生与歌曲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乘火箭上天》中, 为了使歌曲内容更为形象、生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表现乘火箭上天的过程, 使幼儿在欣赏歌声时如同身临其境, 这样, 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也必将会更为深刻。
又如, 在大班歌唱活动《剪羊毛》中, 由于考虑到我们这儿的孩子基本都没有看到过白羊成群的大草原风景, 也没有见过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的情景。于是, 我搜索了相应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通过课件的呈现, 给孩子们以视觉冲击, 以此将他们带入澳大利亚广袤的大草原上白羊成群的美丽景色中, 带入了正忙碌地剪羊毛的农场、牧场中。孩子们的兴奋点被引爆了, 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每一张图片, 理解了歌曲中所唱到的“洁白的羊毛像丝棉”, “你看那周围雪堆像冬天”, 切身地体会到了澳大利亚人剪羊毛时的愉快心情。这也使得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能始终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 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初中音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0-02
现阶段,尽管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层出不穷,但在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 “一言堂”的教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正如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第八章“视觉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中指出的那样: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最大的薄弱点在于要求学生记住一般规则和概念,而学生却不具备经验去理解。
随机走入中小学课堂,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等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才能杜绝言语主义教学的弊端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去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就算无法完全改变现状,至少也应该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使现状有所改进,这也许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更好的诠释。
人是通过五大感官系统直接获得信息的,有关科研人员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在人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占6% 。其中,占83%的视觉,主要是生动鲜活的画面,而不是抽象的文字。
因此,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多地选用视觉媒体承载知识,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在对美的追求中源源不断地获得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形成各种能力。同时也应力争体现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应根据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特点,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也应尽可能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宜的内容的呈现方式等。
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结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些尝试,希望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前教学环境
目前,初中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非考试学科,或多或少地受到学校和学生的轻视。传统课堂中,音乐教师要将学生从课前的兴奋状态“拉”回到学习状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往往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一个与之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营造出良好的课前教学环境,让学生快速回归课堂,并对当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如在进行《乘着音乐去旅行》一课教学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利用PPT创设了这样的课前教学环境:阳春三月,渴望旅行,可是现实条件并不允许,那么我们就乘着音乐去旅行吧!(文字展示)《荫中鸟》、《鸭子拌嘴》、《野蜂飞舞》、《赛马》、《羊肠小道》(背景音乐)陪伴着我们愉快地向科罗拉多大峡谷(图片循环展示)进发! 学生在进入音乐室的瞬间,都被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美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所吸引,“收心”效果十分明显。
课后有教师这样评价:该节课充分利用了各种素材,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身参与到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不但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完成了一次对美的感悟,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在传统课堂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只能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因此,教师单独教学每个声部的时候,学生往往觉得比较容易。但如果几个声部结合,比如碰到3个以上声部时,学生就觉得合起来唱的时候找不到音。假如学生的音准概念不是很好,再加上教师的即兴合唱伴奏的能力不是很强,就会给常态课中的合唱教学带来困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笔者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唱的不准的地方给出关键性和弦,这样方便了每个声部的学生找到自己声部的音高,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弥补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
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有高有低,乐器的使用有强有弱。去年笔者参加了一次市级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课题是《茉莉花》的公开课,开课教师别出心裁地用古筝奏出二声部而自己范唱一声部,这对初中音乐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
这个设计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一般说来,有器乐基础的教师是可以进行展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但是如果不是器乐专业的教师应当如何有新意又能高效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呢?再比如,音乐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即兴伴奏,如果音乐教师对该项乐器的演奏能力较弱,就会导致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拿笔者来说,本人对笛子的使用能力不是很好,在传统课堂中对《帕米尔的春天》进行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这个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文字等对笛子进行了全面介绍,让学生明白了笛子的发声原理,对笛子这种乐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播放名家演奏的笛子独奏曲,让学生不但了解了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乐器,而且提高了音乐素养,同时也弥补了笔者教学能力的不足。
对于音乐这门课程来说,音乐教师不可能成为门门精通的全才。因此,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成为许多音乐教师的首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定可以取长补短,弥补我们能力的不足,使音乐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评价的全面化和多元化
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手段比较单一,如让学生单独演唱或者合唱,这些方式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评价的目标。比如独唱,只能对极少数同学实现当堂评价;合唱无法发现“滥竽充数”的同学。
为了改变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现状,实现全面化、多元化的评价目标,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一般会预先准备好一些可以用于录音的耳麦,甚至将学生带到学校多媒体计算机室进行教学,在课件中设计录音环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自己演唱歌曲的录音,并将学生的自录歌曲通过计算机网络(网盘、FTP、公用邮箱、普通共享)、电子档案袋等方式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其他同学的演唱歌曲并进行播放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从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中不断反思、总结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共享,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
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实现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的全面化和多元化,是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有益的扩充,对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符合初中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传统的“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历史,现代教学观提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课件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突破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弥补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而且能对学生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探究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这不但是对现代教育理念最好的诠释,也是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理想和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叶澜,丁证霖.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庄曜,戴海云.(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1.知识目标:了解《六月—船歌》在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段上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技能目标:能过分辨《六月—船歌》第
一、第二的主题,熟记第一段主题。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准确总结作品主题的情绪。
2、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难点:了解音乐不同要素的不同表现力,及其在塑造人物或营造气氛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六月——船歌》
1、播放视频《六月——船歌》。(课件:钢琴演奏版《六月——船歌》的视频)
2、教师:这是一首钢琴作品,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听完这首作品后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作品名字叫《六月——船歌》,是我们很熟悉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大家还记得柴可夫斯基有什么代表作品吗?学生自由回答。
二、作曲家简介: 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有“旋律大师”的美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气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交响曲《悲怆》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首《六月——船歌》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课件:制作包括柴可夫斯基生平介绍、头像,《天鹅湖》《悲怆》主题音频的 PPT。)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管弦乐《九寨沟音画》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导语: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地方,请欣赏九寨沟的宣传片(学生看着美丽的风景啧啧称赞)
2、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导语:再请大家欣赏音乐片段,你能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
(1)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师总结:刚才欣赏的《九寨沟音画》和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都向我们描绘了
美的大自然的情景。但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请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3、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教师范唱(独唱,演唱高声部)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从歌曲中感受到、体验到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体验。
(5)我们能和着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作些动作吗?(学生可站着、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可走出座位,随意的表演)
(6)跟着钢琴试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解决难点,如弱起、休止符等)
三、布置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内容主要依靠文字描绘和口头讲解,课堂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历史课讲授内容方式提不起兴趣,并对传统教学方式普遍评价不高。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使苍抽白象的历史事实以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画面展现出来,让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再现,历史场面再现,感受历史环境,感受历史的时代氛围,教学手段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设计和使用呢?
一、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对所讲新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哪些是抽象的,哪些需要图片辅助教学,哪些内容需要穿插视频,哪些内容需要插入音乐辅助导入情境,哪些需要插入一些名画进行辅助教学,并初步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方法为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使这节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那么,在确定了方案之后,就是课件素材的查找。
2、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材
课件的总体设计思路一经确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搜集下载的资料要严格考查它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网络资源丰富繁杂,搜集素材一定要浏览正规的、合法的网站,因此必须认真筛选课件制作所需要的资料。在相似资料选择时,最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比较哪个资料更易于理解、更有说服力,哪个更适合表现本课内容,精挑细选才能做出好的课件。
3、课件设计要有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合理
在设计课件时尽量采用深色背景衬浅色字的幻灯片设计,在显示上减少不必要的、过于花哨的动画效果,以简洁、舒服为原则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视力上的疲劳。过多的声音和华丽的色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从而淡化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应按照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来周密设计教学环节,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教学内容过程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给文字设计一些动画效果来体现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
二、多媒体课件在历史课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历史课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地域空间概念性强,学生感到陌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解清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可把教学内容用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全脑记忆。多媒体课件中的结构图表、流程图、模型图片、过程演示、实况录像等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可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提供事实材料、可显示演变过程、可举例验证、可提供示范,亦可设难置疑,这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历史课所学的内容,具有过去性、陌生性、抽象性等特点,是过去人类实践活动的记载,历史课上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无法直接看到,教师也无法使历史重现。而且一切历史都与特定的时间空间相联系,这就使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困难,寻找一种直观的辅助教学方式是老师们一直的追求,多媒体课件的旦生使这一困扰迎刃而解,多媒体课件将丰富的媒体资料如: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帮助学生提高多维思考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某课时,中间可以穿插事件的视频,音频解说,还可以穿插事件及人物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仿佛那些场景就在眼前,仿佛是身在其中,这样就把过去难以讲清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解释清楚。
3、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只有对所学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发挥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学手段,其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从感观和视觉上全方位的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依教学内容插入或悲或喜的音乐,深沉或喜悦的背景图片,活泼动感的板书,用多媒体特有的动画效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标题可以用驶入的效果,正文可以用飞入的效果,图片插入用溶解的效果等等,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自主学习型课件顾名思义, 就是在没有教师引导, 学生依靠课件的内容指示自主学习的课件, 其目的是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开拓学生学习的视野。在音乐学科用使用自主学习型课件有诸多优势。
首先, 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 结合目前较常用的制作自主学习型课件的软件, 例如Flash、Authorware等。让学生在一个有导航引导或者框架引导的界面中, 自主点击欣赏音乐和视频,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一点是, 在鼠标点击的同时, 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不同的教学方式, 让音乐审美的课程标准理念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音乐的美不止一面, 有的学生欣赏音乐会联系音乐展现的画面, 让身心融入画面, 从而感受音乐描绘性的美。有的学生欣赏音乐是直观性的, 抒情的旋律会令其身体自然而然的摇摆, 节奏欢快的舞曲则不禁欢乐的随之附和。甚至有的学生天生对音乐敏感, 例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 他知道音乐在表现抗争的激烈情绪。这种体验不是教学模式化的思路, 它带给学生更多自由自我的学习体验。
其次, 自主学习型课件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音乐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知识不能一味被动式的接受,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型课件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它可以以体验式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扮演角色, 身临其境。例如制作歌剧欣赏的自主学习课件, 制作者可以让学生伴奏其中的角色, 仿佛自己就是男主角, 遇到种种故事情节, 男主角会如何演绎接下来的故事, 或者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故事内容, 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也一定程度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自主学习型课件本身最大的优势是内容设置全面, 学生可以开拓学习视野, 比如欣赏一首音乐作品, 课件内容不仅仅从音频听觉角度、视频视觉角度欣赏作品, 还可以从这个作品的作者、作品创作背景和作品相关的各类知识展开, 力求以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没有老师在身边引导的情况下也能学的完整, 学的充分。
二、音乐教学自主学习型课件的弊端
自主学习型课件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 但是在尝试推广音乐学科自主学习型课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围绕着制作和使用两个方面。
第一, 从制作者的角度对制作者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 因为音乐学科采用的教学素材非常丰富, 涉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这些素材不能一味的“拿来主义”, 直接从网络下载不加任何的处理, 例如想让学生了解非洲打击乐的特色, 在网络上发现一段视频非常有意思, 想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和了解, 但是唯一不足的是视频的前半部分是在拍摄非洲的草原和狮子奔跑等画面, 这些与音乐毫无相关, 直接拿来放进课件中, 学生看了一半的视频也没感受到非洲打击乐动感在哪,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计算机技术截取需要的视频素材, 让学生准确迅速的进入音乐画面, 提高课件的质量, 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技术对制作者的要求较高, 而音乐教师普遍的计算机水平未到制作高水准课件的层次, 会制作这类型优秀课件的开发者往往不具备音乐教学的素质, 二者很难兼备, 这在音乐类型自主学习型课件的开发和制作的源头上造成不利的影响。
第二, 自主学习型课件的使用使师生之间缺乏感情交流, 失去了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 虽然课件里有丰富的图片、好听的音乐、好看的视频, 但是少了与教师和周围同学课堂的互动。有的时候介绍采用文字的形式, 学生会厌烦没有耐心自己看, 一些重点和难点就很难通过学生自己消化, 就没有课堂老师抓住重点的讲解教学效果好, 并且自主学习型课件以学生为主体, 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能力还相对有限, 课件制作的目的也是在挖掘学习的潜力但并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在教学反馈环节, 也无法做到师生交流, 教师无从得知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自主学习型课件使用的客观外部环境也有所限制, 对于相对经济发达的地区, 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的学生能接触计算机辅助教学, 而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法享受多媒体教学的成果, 何谈自主学习型课件的使用?这也是推广和使用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三、音乐教学自主学习型课件的扬长避短
针对上述自主学习型课件的优势和弊端,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能将此类课件的优势发挥最大化, 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听”为主, 课件内容因主要围绕听赏音乐,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色, 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培养审美观, 课件的文字介绍不宜过多, 需要系统化的列出提纲, 言简意赅的让学生明白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学习的条件, 在课后主动根据课件内容提示自己学习, 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使其在过程中放松心情, 让音乐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使用课件前, 教师也可利用课堂时间告诉学生如何使用课件, 怎样学习课件的内容, 比如按钮的使用、鼠标功能区位于哪里等等,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制作课件时, 音乐老师也应提升计算机水平, 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学生乃至整个音乐教学, 其影响和作用都是深远的。
摘要:在传统课堂式的教学模式下, 课堂展示型的课件已较为普遍的使用和推广, 教师依赖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学生也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除了课堂辅助类型的课件, 还有一种有助于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型课件, 在音乐教学领域其开拓的空间巨大, 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自身感悟能力提高帮助不容忽视。同时自主学习型课件在推广使用以及教学形式中也存在一部分弊端。文章主要探讨自主学习型课件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优势和弊端并扬长避短, 使多媒体技术结合此课件类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型课件,音乐教学,优势,弊端
参考文献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理念:
☆兴趣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以“郊游”为线索,以情境教学展开活动,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感情的真正流入和碰撞,溅起的火花才是最光亮的、最永久的。在教学中,教师用心去和学生交流了,学生也会用心回应你,此时,双方的情感才是最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甚致是人文教育在此时才能落实。
☆教学的目的不是只为了教会学生唱一些歌、听一些曲,去年一年级的学生的实践告诉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独立学习了,掌握一些方法了,不仅对此时教学有利,对学生的终身都受益,因为有的歌一辈子也不会去唱,但想学什么歌,有了方法,也就会听、会学、会唱了,在演唱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听,演唱歌曲注重感情的投入,如制作乐器、探索乐器音色、音量等方法以及编排上都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此时,教师看到的是学生的一辈子、感受到的是永久的欣慰。
☆多媒体做为教学的辅助用具,有时利用得当确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多看、多听,会活泼课堂、收到实效,还会拓宽师生的视野,飞溅创造的火花,加深双方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随《郊游》伴奏音乐做动作。
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
(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在山底下”——熟悉歌曲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师:你们都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呀?你能用动作模仿出这个交通工具吗?
(学生回答想乘坐的交通工具,并用动作模仿出交通工具。)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乘坐交通工具出发吧!
(教师放歌曲伴奏音乐、学生随伴奏音乐做乘车等动作。)
2、出示歌片挂图,学生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春天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野外,这的景色多美呀!谁能来按节奏赞美,夸夸春天的变化?
(学生按节奏夸春天。)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来夸一夸春天,我唱着夸,“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师唱完这三、四、五乐句,然后让学生接着唱,把歌曲唱完。)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师:春天的景色真迷人呀!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把你看到春天的景色表现出来吗?
(学生用舞蹈动作表示春天景色)
师:让我们随着歌声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用动作尽情地表现出来吧!
(放范唱,学生随歌曲做舞蹈动作。)
(三)“登上山坡”——熟悉歌曲一、二乐句:
1、聆听歌曲一,二乐句旋律:
师:你们优美的舞姿,合着轻快的歌曲,让老师感觉到了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同时也让老师记住了一段旋律,你听!
(老师弹歌曲一、二、乐句旋律,学生聆听。)
师:这段旋律你们听过吗?
师:它是哪首歌曲里的旋律?
(学生回答是《郊游》歌曲。)
师:在《郊游》歌曲里的哪部分?
(若学生回答出前八小节或后八小节、第一行或第三行等两个答案,教师小结这两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辨析形近字“赏、尝”,“稳、隐”,“官、管”,掌握多音字“埋”。结合课文、生活实际等说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屈指算来、形影不离”等词语的意思。
2、诗文结合,抓住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采用联系写作背景、图文结合、角色转换、省略号处想象说话等阅读策略反复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怀以及豁达乐观的心态,理解词的内容,能说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并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比较第二、三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反衬及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
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聚一堂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
3、读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
过渡: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
课件在原来的图+音乐上打出:词
(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谁还想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介绍苏轼)在课文中他的心情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但愿人长久》,在课文中区寻找答案,从而了解诗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6、组织交流。
7、再读课文,找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
三、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
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起 一起 ”“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手足”原来指手和脚,这里指兄弟。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起 一起 “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③引读: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 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2节,指名读。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1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难怪他“心绪不宁”。理解。
3、现在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1-3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1-3小节。
指导: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4、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5、可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他在埋怨谁?为什么埋怨呢?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苏轼的情感怎么会如此变化的?从中尼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苏轼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上节课我们探究了苏轼心绪不宁的原因,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二、感悟“埋怨” (精读第4小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2)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圈画: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