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通用12篇)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1

一、前言

为了使自己漫长的暑假生活更充实而有意义,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我所在家乡的老人,目的是了解现代老人的生活状况,让老人们在晚年能够更多地体会到亲人、朋友、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以更幸福地感觉快乐地面对生活。同时,也呼吁身边的人们去关爱老人,爱护老人,尊敬老人。

老人的世界需要的是爱,当然我们的世界需要的也是爱,只是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爱,但愿我们能把爱给予老人们多一些,在他们有生之年能过得更快乐,更幸福。

二、调查基本情况

我所调查的村有326户人家,其中家庭中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有84户占比例为25.77%;有41户是老人和子女分居,占比例为12.58%;其余201户家庭中没有老人(60岁以上的)。在我所调查的几户两辈子共同生活的家庭中,有56户家中的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足,占比例约为66.67%;有28户家中的老人对自己的现状不很满意,占比例约为33.3%。在我所调查的41位独居老人中,有29位老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还不错,占比例为70.8%;有8位老人生活于养老院,靠政府生活,但是生活得还不错,占19.5%;有4位老人生活处于物质水平追求尚不完善阶段,占9.8%。

三、调查结果

第一篇 靠赡养生活的老人

耿老人,现年81岁,身体健康,老伴已经去世多年,膝下有二子三女。三个女儿分别外嫁他村,两个儿子负责赡养义务,家庭住址很近。老人和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但是吃饭却是到

两个儿子家轮流吃,即大儿子家吃一个月,二儿子家吃一个月。

老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足不仅是建立在物质条件满足的状况之下的,精神生活也是需要一些调味剂的,做年轻一代的不要干涉老人的自由,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适当地放纵老人们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比如玩扑克、打麻将等。

第二篇靠自理独立生活的老人

贾老人,现年74岁,身体康健,老伴范老人今年71岁,半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条件不错。每个月都有老伴八九百的退休金维持,老两口子也有一些自己的饿积蓄。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已经成家,常年在外,只要过年过节回家看看,也给一些生活费,还算孝敬;儿子和媳妇是出了名的小气。

在老人家中,我感觉的到的不只是老人生活所感到的孤独,还有对生活的一些无助和无奈。老人说自己老了,腿脚不是很方便,自己想要买什么东西时得靠孙子跑腿,可是孙子在父母的教唆下学会的是和爷爷奶奶要跑路费。去年,儿子和媳妇说要装修房子得花一万五千多,问老人拿了一万一千元。现在,房子装修好了,小两口子却要闹着和老两口子分居,叫两位老人回原来的老院去住。老人说现在的媳妇都心眼鬼,看见你还有点“油水”就想尽办法地“榨”,今天说要给地里追肥要几百,明天是孙子上学要交什么费先借一些,后天是

谁家有红白事得上礼,还有要交水电费没零钱,总之是想尽办法的从老人手里拿钱。老人说,人家是媳妇,是家里的功臣,要什么都应该给,那些东西死了也都还是人家的。当我问起老人自己感觉是否幸福时,老人却是满脸惆怅地说根本谈不上什么幸福,说自己能有那样的晚年已经算不错了。老人说自己老伴有病,看见孙子吃东西有时会要,媳妇不仅破口大骂还会去打老人的手。老人说,现在自己还能照顾老伴,她希望老伴先死,免得自己走后老伴受罪。现在老两口子还和儿子一家住一个院,但是两家却是分灶的,他们可以独立的照顾自己的生活。但是,每天都是一家的出出进进的,有时人家给点眼色看还是受不住的,清晨早起扫院子,给孙子叠被子还得老人去做,甚至有的时候媳妇不想做饭了还会吃老人的……第三篇独居生活中的老人

刘老人,现年68岁,由于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现在和保姆一起生活。儿子常年在外,有时间的时候也回家看看,负责保姆的工资和家里的一切开销。女儿家离的很远,女儿有时间也回家看看,接济一些日常生活,比如给带些米、面、油等等,也给定额的生活费。

老人虽然和保姆在一起生活,但是不在一起住,所以老人的生活是孤独的。老人说自己感觉还很幸福,毕竟孩子们都很孝顺,对自己又关心。老人有时间就出去窜门,或者是打牌等等。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孤独中充满乐趣的,自己也是自由的,生活由自己支配。

四、调查总结

在此次调查的125位老人中,自我感觉生活还幸福的占比例为74.4%;其中满足的精神生活追求的占37.6%,尚不能很好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占约9.8%。由此可见,中国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有好有坏,尚不平衡。为此,我做出以下总结:

1.物质追求尚不能满足的老人,一般是无儿无女的或是儿女英年早逝的。可见,中国的农村老人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应当加大保障力度。

2.家庭中有病残老人的,老人的生活一般都不是很好,自立的能力不足,家庭关爱也太少。可见,我们应当广泛普及爱老敬老的宣传活动,尤其要对现在的年轻家庭进行特殊的敬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道德规范和法律宣传。

3.老人的幸福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我们应当从社会政治制度本身出发,寻求最根本的解决老人问题的途径。

4.老人与年轻人两辈人之间的关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财产状况及老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制约和影响着。由此可见,我们应当树立平等、公平观念,无论是自己家的老人,还是别人家的老人,都应当善待老人,不能心存偏激,更不能因家庭财产多寡和老人地位而冷落老人。

总之,老人是一个需要特殊关爱和帮助的族群,年轻人应当以孝敬老人为出发点来面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让他们更幸福地去走完剩余的人生,让我们挽起平等的手共同构建这个社会的永久和谐。

2010年7月22日09应化一班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2

根据宁蒙引黄灌区自然地理特点和当地农村生活用水情况, 本文选择了宁夏青铜峡灌区的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 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五原县为典型区, 对4个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2 典型区概况

2.1 宁夏典型区

2.1.1 平罗县。

平罗县位于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的北部, 地处青铜峡引黄灌区下游, 隶属石嘴山市。平罗县辖7个镇6个乡142个村民委员会1 028个自然村。总人口为29.85万人, 农业人口22.4万人, 占总人口的75.04%。土地面积2 059.7 km2, 耕地面积5.60万hm2, 是宁夏自治区农业大县之一。平罗县地处西北内陆, 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 年平均气温8.4℃, 极端最低-30.3℃, 极端最高37.9℃。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0.6 mm, 区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070 mm (E601型蒸发器) 。全年降雨集中, 光照充足, 无霜期短, 蒸发强烈、空气干燥[1,2]。

2.1.2 利通区。

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 西临黄河, 与青铜峡市毗连, 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利通区隶属吴忠市, 辖4个乡8个镇104个行政村3个农场 (办) 17个社区。2012年总人口39.4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07万人, 占总人口的50.91%。利通区土地面积1 384km2, 耕地面积2.84万hm2。利通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8℃, 相对湿度53%, 年均日照时数达2 936 h, 年平均降水量189.5 mm, 蒸发量达2 013.7 mm。呈现出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昼夜温差大的特点[3,4]。

2.2 内蒙古典型区

2.2.1 临河区。

临河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所辖, 位于河套平原中部, 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 北倚阴山, 东西分别与五原县、杭锦后旗毗邻。临河区总土地面积2 354 km2, 耕地面积13.93万hm2;辖2个乡7个镇2个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4.8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1.48万人, 占总人口的39%。

临河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蒸发量大, 多年平均气温7.8℃, 多年平均年最高气温36℃, 多年平均年最低气温-34℃, 多年平均降水量138.8 mm, 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7—9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多年平均蒸发量2 236.7 mm。

2.2.2 五原县。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河套平原腹地, 隶属巴彦淖尔市, 东与草原钢城包头相邻, 西和煤都乌海相接, 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 北依阴山山脉。土地面积2 492 km2, 辖9个乡镇117个行政村, 总人口27.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12万人, 占总人口的74.2%。

五原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7.2℃, 7月气温最高, 平均气温22.8℃, 1月气温最低, 平均为-12.9℃,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 mm, 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7—9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多年平均蒸发量2 040 mm。气候干旱少雨, 日照充足, 蒸发量大。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3.1 宁夏典型区

平罗县现有集中式供水工程13处, 主要分布在陶乐、黄渠桥、崇岗、城关镇、通伏、宝丰、姚伏、渠口、头闸等乡镇, 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供水网络全覆盖, 解决了2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为164.33万m3。利通区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处, 全部为集中供水工程, 其中:地表水作为水源的工程3处, 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工程15处;设计供水规模在20~200 m3/d的工程5处, 大于200 m3/d的工程13处;现有的18处工程的供水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应用水标准Ⅱ类水标准,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为261.46万m3。

3.2 内蒙古典型区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饮用水主要由古城集中供水工程、份子地集中供水工程、狼山—小召集中供水工程、白脑包—丹达集中供水工程、八一—隆胜集中供水工程、干召庙—城关集中供水工程、图克—新华集中供水工程、马场地集中供水工程八大供水工程组成的供水体系承担。年供水能力907.35万m3。截至目前, 共解决了21.48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问题, 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达771.25万m3。五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建成9处集中供水工程, 按建成先后顺序分别为新公中—套海镇集中供水工程、隆兴昌—美林集中供水工程、银定图集中供水工程、什巴圪图集中供水工程、天吉泰镇集中供水工程、套海镇锦旗村集中供水工程、塔尔湖—新公中镇集中供水工程、东部五乡镇集中供水工程, 目前共解决了20.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560.00万m3。

4 典型农村生活用水状况分析

4.1 分析方法

根据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量和农村人口情况, 分析各典型区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对比所在区域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并对各典型区进行对比, 分析其农村生活用水水平。

4.2 各典型区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根据各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量和农村人口, 可以得出用水定额 (表1) 。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见表2。

(L/人·d)

注:内蒙古自治区数据来源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2002) 。

4.3 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 平罗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低于利通区;内蒙古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低于临河区。根据表1和表2分析得出, 平罗县、利通区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石嘴山市、吴忠市居民生活定额的83%和65%;临河区和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生活用水量最低标准的55%和65%, 分别低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生活用水量最高标准的73%和79%。

5 结语

宁夏引黄灌区2个典型区平罗县、利通区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石嘴山市、吴忠市的83%和65%;内蒙古引黄灌区两典型区临河区和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内蒙古城市生活用水量最低标准的55%和65%, 分别低于内蒙古城市生活用水量最高标准的73%和79%。

摘要:根据宁蒙引黄灌区自然地理特点和当地农村生活用水情况, 选择了宁蒙引黄灌区的平罗县、利通区、临河区、五原县4个典型区, 对4个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采用生活用水定额对比分析法, 分析了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水平。

关键词:农村生活用水,用水定额,对比分析,典型区,宁蒙引黄灌区

参考文献

[1]陈默, 张林秀.村民自治与农村生活用水项目投资[J].农村经济, 2008 (12) :74-76.

[2]刘承芳, 张林秀, SCOTT Rozelle.我国农村公共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道路、饮用水和灌溉项目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 2007 (2) :13-20.

[3]鲍琨.浅析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5) :12.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3

【摘要】研究表明,艾滋病的流行对老年人有直接影响(自身感染)和间接影响(子女感染的影响)两种基本途径。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50岁及以上者已经超过1/10,而且农村地区的患病人数增长很快。艾滋病导致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加深老年贫困,社会排斥使他们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在现阶段,通过正确的方式将不同的研究调查方法相结合,了解湖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村地区人口对艾滋病正确认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认知;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65-01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也无有效治疗药物。在现阶段,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和全世界蔓延的唯一方法。

1艾滋病目前“可防不可治”

进入21世纪,我国艾滋病已进入广泛流行期,累积感染人数不断上升,防治形势相当严峻,但是全民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堪忧,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的态度存在不小偏差。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2000—2009年我国50岁以上年龄组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数增加十分明显,其中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2000年报告数占当年总报告数的0.34%,而2009年这一比例已增加到3.4%,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同年某省份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农村人口中未听说过艾滋病的人有13.4%,不能正确回答有关艾滋病治疗和传染问题的人比例都超过一半,农村整体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不到一半;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非流动人口显著高。

2近年农村老人艾滋患病率急剧升高

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报告老年HIV/AIDS 2例(2.67%),2012年73例(35.27%),平均增长率为82.13%.患者年龄集中在50~86岁.男性占71.43%.农民及民工占47.21%,离退休人员占21.12%.近一半为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98.14%病例是通过异性感染途径感染的。此外,另一项调查发现,2009年某中西部地区省份50岁以上的艾滋病患者占艾滋病累计报告数的20%,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笔者还收集了近三到五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衡阳市等湖南境内各地区居民艾滋病患病率及知晓率调查数据,通过比对,可发现中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群患病率出现大幅上升,而且对艾滋病认知水平普遍不乐观。农村人口在艾滋病相关态度方面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造成的危害、对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程度认识不足,尤其对艾滋病预防知识需求不够以及对艾滋病人善待不够。流动人口前个不足较非流动人口显著。艾滋病的流行对老年人有直接影响(自身感染)和间接影响(子女感染的影响)两种基本途径。如今,在十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就有一名超过50岁。艾滋病导致老年人个体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加深老年贫困的同时,来自社会的歧视使他们遭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3湖南地区情况亟待调查

在了解近五至十年来的国情、省情,并结合常识以及调查数据判断后,可发现作为人口流动大省的湖南省,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艾滋病传染高危地区,当地农村老年人群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本省农村地区对全省老年人展开调查,了解全省老年人的相关情况。

4调查方式及研究思维的探讨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短期大范围覆盖式的调查纵然能给人有说服力的数据、现象和结果,但是产生其结果的起因、诱因、根本原因,以及当事人的感受和身体、心理的动向等细节无法通过这些“冰冷”的数字来展现。因此,调查者需要获得“厚数据”,在调查方式上,有必要加入对调查者的访谈甚至深度了解,剖析他们的思维、心理乃至世界观,这对调查有着莫大的帮助,也会使得调查成果显得“有血有肉”。

由量表合成的问卷加上访谈式的深度调查,不失为一种新的“组合”。这种“组合式”调查工具,也给了笔者启发。严谨的数据需要有着人文色彩的描述内容的充实与润色,而这些描述的科学性也需要客观的调查数字去支撑、去论证。不同的学科与领域之间从来不是割裂的,它们之间的联系需要被学习者和研究者以某种视角加以发现,并以某种视角加以有机结合,这种结合既是“跨领域”认知,又是人们对学科正确态度的体现。在21世纪的今天,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从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发现,只有这样,一次次的新的调查才有一个个新的意义。

在缺乏有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目前艾滋病预防的重要策略。因此,一个地区中老年人对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当地老年人社会乃至整个当地社会的生存质量和安定团结。作为医学生,调查其数据,了解认知及态度的相关因素以及产生其因素的原因,为今后制定适用于中老年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預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掌握老年人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从而针对性开展对这一群体的宣传教育具有特殊的实际意义。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不仅他们自己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而且同学们之间,以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宣传者,扩大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范围。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漆光紫,庞雅琴.艾滋病高发区中老年男性艾滋病认知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84-785.

[2]熊永香.某地区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的情况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7):330-331.

[4]彭玉高,李承文,龙向东等.云南部分地区中老年男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2043-2044.

[5]周艳秋,朱小珍.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53-54.

[6]梁飞立.我国老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现状及临床特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5-6.

关于孤寡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4

实践地点:灌云实践时间:2013年2月4日

县伊山镇敬老院

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至理名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和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小组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是为了通过调查孤寡老人集中赡养情况发现问题并发现解决办法,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关键词:孤寡老人、弱势群体、关心、救助、和谐社会

正文:

一、根据我们去伊山镇敬老院调查我们了解到:

1.伊山镇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敬老院座落于郊区,被绿树环绕,环境优美且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通过政府扶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伊山镇敬老院已初具规模。刚走进敬老院,我们就看到了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小楼,在小楼下,老人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或玩乐。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敬老院一共有几百间宿舍,并且每间宿舍里都配有卫生间,生活质量非常好。

2.敬老院中老人的基本状况。灌云一直盛行这样一句话:“七十岁是孩童,八十岁是少年,九十岁才算刚刚成年”。所以这些老人都很念家,这里住的老人好多都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的了。经过与老人家聊天我们了解到许多老人住敬老院是因为家中无人照顾,而儿女又不放心年迈的独自在家,所以把他们送到敬老院。一个姓薛的奶奶说:“要不是儿女不在身边,而我又经常生病,家中无人照顾,即便敬老院生活再好,我也不会来”。由此可见,老年人在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二、虽然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越来越多,老年人在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

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整个社会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各个城市和农村带来了不少问题,这点在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问题上尤为突出,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更是对老年人群生活的重大挑战。

1.青壮年流出及家庭养老模式的改变

在农村老年人的心中,身体健康、儿女孝顺是幸福生活的最主要基础,但是,由

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掏空了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老人不但要守屋帯孩,还要管理庄稼。因此,一部分老年人便抱着自食其力是最大福气的观念。

事实上,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结构非常单一脆弱。农村老人们大多自己没有很

多积蓄,老人们要求不高,只求儿女孝顺,衣食有所着落。农村养老的一般形式

是由子女们分担父母的物质生活来源,但是,大量青壮年流出农村之后,这种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开始难以为继。

2.老人权威的降低和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

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之所以长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传统伦理观念的支持,二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老人在家庭中一般具有决定权威。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社会的转型,传统农业经济的地位受到冲击,老年人支配大家庭财物的权

力丧失,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权威也随之降低。

其次,农村青年在流入城市后容易受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在我国农村社

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有意识要放弃对家庭

老人需要承担的赡养责任。这些现象显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陷入困境。

3.农村老人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

农村合作医疗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现今的参合率已超过90%,农村老人小

病在村卫生室看,大病则在镇或县卫生室看,医疗费可按比例报销。但是,这些

钱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老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加之卫生院收费名目繁多,看病

报销后的费用还是很大。我曾经就看过一个老人身体里起了一个囊肿但没有钱,每天只能挂着消炎水。

由于老人在年轻时高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一

般情况下他们只是在病发非常严重时到村卫生院打小针或打点滴做缓解治疗。病

情潜伏期和慢性发作期基本不做治疗,甚至有时候因病痛不能进食,也只能强忍

住。因为这些小的医疗费一般要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承担,有了大病,则由子女承

担。但是;由于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了大病而不能接受治疗的事例也比比

皆是。

因此,基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水平依然普遍较低的状况,导致许多老年人的医疗

还得不到基本保障,所以需要我国继续逐步完善起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三、关爱老人,家庭、国家、社会应该做些什么

1.国家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对家庭来说,只进行经济、物质上的供养是远远不够的。“常回家看看”是人人挂在嘴边的话,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现在的年青人外出念书的念书打工的打工,无暇顾及家中老人的生活,我建议,每个有老年人的家庭必须保证老年人能得到照顾,最好能和老人一起生活。老年人就像小孩子,对老人要有耐心,特别是在老人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要求你每一句都认真听,但你必须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因为有些连你自己都不记得的事,他们却帮你记着,他们值得你尊重。

2.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骤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保障系统方才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就接纳和解决几亿老人的生活服务、护理及赡养工作。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将社会养老措施和家庭养老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要保证社会养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不断提高,又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巩固并发展农村家庭养老的有益方面,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而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因此要继续弘扬敬老爱老的社会荣辱观,努力给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晚年。

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发挥农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社区群众组织的积极性,例如老年协会可以对老年保障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3.对于国家,解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非常必要。邓小平曾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问题本质上还是发展问题。而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所以我国的老年人保障问题将会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会更大。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将是我国解决老年人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农村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就是“三农”问题,增加农村和农民的收入,加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财力,从基础上更好的完善农村社会转型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

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觉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代传承。

所以,我们政府关爱老人,社会关爱老人,家庭成员关爱老人,是绝对正确的,应该的。关爱老人,就是敬重老人,尊敬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是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是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頤享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常回家看看。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百度百科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5

您好!我们是民政学院的学生,我们想调查长沙地区的农村低保家庭。通过对农村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状况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对低保政策的了解度,确定低保补助水平和解决措施。本次调查不署名,希望您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的顾虑。每一道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请您按照您的真实情况填写,在符合您情况或意见的选项的序号处画 “ √ ”。我们会严格保密。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可以抽出时间,为我们填写这份问卷!

居民的基本情况:

1.性别: A 男B 女

2.您的年龄___岁

3.您的家庭人口数___ 人

4.您的职业___

5.您的受教育程度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中专、技校或大专)

D 大学本科及以上

6.你的子女就读于

A 小学

B 中学

C 大学

D 已工作

E 失业 7.你家住房属于哪种类型:

A 木房B平房 C租借的公房D楼房 F 其他(请说明)_

8.你或你家现有住房面积为__平方米

生活状况:

9.您家庭的主要收入来自: A 务农B养殖业C低保收入D 工资E 其他

10.您的平均月收入是:

A300元以下

B300~600元

C600~900元

D900元以上

11. 你及家人上班或出行时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

A 步行

B 摩托车

C 自行车

D 公交车

12.你们家的主要家电有:(可多选)

A 电视

B 电冰箱

C 空调

D 洗衣机

E 其他_

13.你的家庭开支主要用于:

A日常食物开支

B子女教育支出

C医疗

D赡养老人

E其他_

14.您是否有养老金,医疗保险等保障:

A 是

B 否

15.你每个月领取的低保金是多少?

A 10-20元

B 20-30元

C 30-40元

D 40元以上

16.你觉得这些补助金能满足你的基本生活吗?

A 能

B 不能

17.导致你们家庭生活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A失业

B严重疾病

C 教育支出庞大

D 其他_

18.低保对你的生活有多大帮助?

A 很好,让家里经济负担减轻了很多

B 金额太少,对我的家庭没产生任何影响

C生活水平提高太快,低保补助提高水平比较慢

19.你觉得领取低保金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吗?

A 会

B 不会

C无所谓

20.你想过用什么方式来改善你的生活吗?

A 培育子女

B 努力工作

C 依靠政府

D 无所谓

对低保政策的了解度

21.你了解低保的审批和申请程序吗?

A 了解

B 不了解

22.政府在村中对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大不大?

A 大

B 一般

C 小

D 无

23.政府对于每月的低保发放是否及时到位?

A 是

B 否

24.您觉得有必要提高社会救助金吗? A有必要

B 没必要

C 无所谓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6

核心提示:天开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还记得家中牵挂你的老人?社会中有一个群体值得我们倍加关爱,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据了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份关注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见习记者 肖莎莎 罗诚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于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13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来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又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来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来自己独自生活。平常打扫自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范文网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于黄伯昌老人来说,邻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乡里,倔强好强的他说:“认识的一个乡里住得离我家不近,偶尔他会问我要不要帮忙,有没有困难,但真是有困难了打电话过去,等他赶过来,恐怕也不及了。”

【问卷调查】★★★

过半空巢老人孤独感强烈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不够,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即使再忙,也应该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尽孝要及时。”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道。

在记者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独或非常孤独,精神缺乏慰籍;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为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达50.6%。由于与子女来往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访几位“三无”空巢老人时了解到,端州区政府雇请专人每天为其提供免费上门搞卫生、买菜等服务。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目前仅限于“三无”老人,绝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难“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该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外地游子】★★★

儿女不在家,健康是牵挂

“高中时候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扎根了,结果远离父母了”,2002年来到肇庆学院念书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来自山东的她乡音未改,却已经离开家乡10年了,每逢佳节,陈女士总会在电话里给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因为现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二老,陈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可每次见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妈菜都少吃了几个,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来肇庆工作有3年了,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牵挂特别强烈,经常打电话要他回家,“现在父母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出来想多赚点钱。”李永生说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给父母,让他们生病了也能够放心去看病,因为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时最大的牵挂。

龙应台这么比喻:“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记者接触过许多在肇庆定居的外地人,他们其实是很关心家中老人近况的,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与游子们的距离也许是一条河、一座山、一条路,身在外地的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听到父母在家乡过得健康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机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养”的根本

高龄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进一步凸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市老龄委副主

任、市民政局局长黄学武在《2010—2011肇庆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汇报》中提到,如今全市总人口422万人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2.9%;到2015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8万人,约占常住总人口的13.8%;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30%。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老龄事业”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2011年,全市共投入老龄工作经费104万元。全市城乡贫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1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全市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273元、226元;人均月补差173元、108元,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级共投入老年福利事业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51个、门球场48个、敬老院110间、星光老年之家118间、光荣院6间、老年公寓1间,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复中心,设置床位有100张,对缓解城区养老床位紧缺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许多老人总是说“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动路,到那时一边怕远在外地的孩子担心,一边怕自己不能再两地跑”。虽衣食无忧,但亲情的别离让他们的生活总徘徊在一句古话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爱情,而是作为现在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不管儿孙身在何地,总让老人们牵肠挂肚。其实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这样,心里非常渴望儿孙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无法言语的,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吧。面对这些曾经为儿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总是在想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不做好养老工作,那明天我们自己又如何养老呢?

农村老人养老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7

一、目前澧县农村养老的现状与特点

(一)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94.14%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住敬老院及靠集体供养的老人仅占农村老人总数的5.86%左右。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少数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其居住地与子女家也相距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部分老年人的供养还停留在柴米油盐等实物支付为主的传统供养方式上。

(二)社会养老为补充形式。

目前,澧县农村社会养老主要形式为五保供养。我县共建成了高标准的乡镇敬老院32所,达到了“一乡一院”的目标,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650人,年供养标准为2160元。各敬老院均配套了厨房、餐厅、活动室,购置了电视机等娱乐工具,院内修建了猪舍,开辟了菜园,有的还建了鱼塘。对另外分散供养的3450人,年供养标准为1000元,并采取包扶扶养责任制,使其基本生活得到照料。目前为止,我县还建成了15所农村五保之家,为146名分散供养五保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从XX年起,五保户全部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取消了住院费起付线,合作医疗报销之外的部分由民政部门大病医疗救助金中解决。同时,还建立了五保户丧葬互储金制度,为全县五保老人建立了吃、穿、住、医、葬全方位保障网。

综上可得出如下结论:(1)近几年,虽然我县农村养老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阶段。(2)目前开展的社会化养老方式虽然服务对象不多,但却是农村养老方式的巨大进步,对今后不断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意义重大。(3)农村个人、家庭、社区(探索阶段)、政府在农村老年人供养体系中互为补充,但个人和家庭的作用较为显著,政府作用较为薄弱。因此,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农村养老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促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亟待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沿海发达地区流动。据统计,我县农村留守老人总数近5万人,占老人总数的52%以上,这部分老人的供养方式以自我供养和子女现金供养为主,大部分人生活上得不到照料,精神上孤独寂寞。年轻人的离家离乡,势必对传统稳定的家庭、对老年人的供养产生负面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家庭养老带来沉重的负担。澧县目前总人口91万人,其中老年人口占11.7 %,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农村社会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发展合力不足。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体系及良性运行机制还没真正形成,除五保供养稍微面宽力足外,其他诸如居家养老、养老储蓄或商业保险等供养形式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发展合力。

三、对策措施

(一)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在我国,社会成员的家庭观念较为牢固,老年人则更是爱家、恋家,愿意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主要还是得依靠家庭及其成员解决,家庭在养老方面具有社会服务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其基础地位还是得长期坚持。要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宣传和制度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决不能因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而将本应由家庭承担、家庭又有能力承担的责任推向社会。

(二)继续加强社会养老。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敬老院的规模与容量。全县敬老院可供集中供养的床位只有1780个,仅占五保总数的29%。五保人员入住尚且难满足,社会老人更加没有入住的机会,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资金。目前县、乡财力都十分有限,除了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外,各乡镇要克服等靠思想,积极争取外援支持;要加大投入,逐步缓解敬老院运行资金缺口。据调查,一所乡镇敬老院要保持正常运转至少需要5—6万元。而我县财政为每所敬老院补助仅2—3万元工作经费,要保证敬老院的正常运转还存在一定困难。在调查过程中,各乡镇普遍认为,乡镇敬老院是社会公益**利机构,应该按“七站八所”对待,纳入县财政统管范围,彻底解决敬老院运转困难问题;要全面提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各乡镇敬老院的管理基本上规范有序,但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上有待加强,应想方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

(三)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是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2010年元月二十九日,全国老龄办等10部委联合签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意见》认为:“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2010年,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区县(市)政府按照当地老年人口数每人每年3元标准,逐步筹措资金,建立老龄事业发展基金。各级财政要合理安排老龄工作经费,保证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年来,县民政局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和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加大了农村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力度,对居家养老有了初步探索。建议县政府结合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根据《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老龄事业发展基金,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农村老人生存状况社会调查方案 篇8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采访交流

二、人员分配:

2.1.按村居分成小组:

仁里王:

麒麟村:

展望村:

江桃村:

横山村:

芝塘湖:

和门程村:

联社村:

园里湖村:

其他:

2.2.采访原则:

2.2.1不单独行动,必须小组成员两人以上才能进行采访。一则保证个人人身安全,二则采访时一人访问,一人记录,可以携带手机、笔纸。

2.2.2出门前必须向家长通报外出的情况,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

2.2.3所有材料必须为第一手资料,可以回家整理分析。

2.3所采访的内容:

姓名、年龄、性别、住址、收入、疾病、子女状况、是否和子女同住、平时生活状况。

2.3.1生存状况对比:精神状态与物质状态

独居老人VS子女同住的老人

有稳定收入的老人VS无稳定收入的老人

子女为公职人员的VS子女非公职人员的身有疾病VS健康的2.3.2特殊日子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居住在农村的老人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现在老龄化人口正在不断的增加,根据资料了解,“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占总人口近25%.”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如何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盼,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摆在政府及整个社会面前的大问题。

一、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调查目的:主要是让人们能够更加详细了解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时间:2010年6月17日--2010年9月10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上湾村

调查方法:上门访谈

调查对象:上湾村60岁以上老人。

但由于时间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本次只调查了约100位老人(本村现居人口现状:户籍登记人口有2400余人,除去常年在外打工者,实际居住人口只有18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有240余人。其中女性130人左右,占到54%左右,男性110人左右,占到46%左右。)

调查人:刘渊

调查内容:老人的日常劳动量、老人的日常经济来源、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老人的日常娱乐方式、老人享受医疗保障的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老人的日常劳动量。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免不了要干农话,如种菜和养殖家禽等。由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农活大多交给老人,老人们每天都起早贪黑的操劳,农忙季节往往不得不进行超体能的劳动。调查时刚好赶上农忙季节,我亲眼目睹了很多老人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在田间劳动的情景。调查的老人中,我79%的人还具备田间劳动的能力,这些老人在非农忙时节的作息时间差不多都是这样:早上6点左右起床开始到菜地劳动,拔草浇菜,准备一家人一天菜,一般忙到上午8点回家吃早餐,吃完就开始煮猪食、喂猪。喂完猪就到稻田去巡视,看看稻谷的长势如何,及时灌溉施肥,中午11点回家吃饭休息到下午4点再到菜地浇水,一直忙到下午6点多再去喂一次猪,就这样结束一天的劳动。一天的劳动时间大概9个钟头,到了农忙季节其劳动量之大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二)老人的日常经济来源。由于本村地理位置偏僻,老人全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来源不是来自于退休金,大部分都来源自己的劳动所得。在所调查的240位老人中,平均年收入7400元,最低的年收入居然只有2080元,有61%的老人经济来源于自己的日常所得,其中有28%的老人靠种地和养猪,有19%的老人靠养猪卖猪所得,有14%的老人是靠白天外出打工挣钱。其余有35%的老人经济来源于子女或其他亲人,还有4%的老人要靠当地政府部门的接济和以前的积蓄生活。由此可见,农村大部分的老人生活还不能得到稳定的保障,只能依靠自己辛勤劳动来维持生活或者依靠子女来赡养。

(三)老人的日常开支。本村的老人都是从贫穷的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他们都知道钱来之不易,他们都会精打细算,合理的花每一分钱。由于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为了给外出的子女减轻负担,许多老人还担负着抚养和教育

孙子、孙女的重任,所以生活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重的。数据显示,农村老人平均有54%的生活支出主要在于饮食消费。由于本村老人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很多人积下了陈年老病,医疗上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除了饮食消费之外平均有30%的支出都在医疗费上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老人在补品支出上也占了医疗费用的一部分。目前,本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剩下的支出有7%用于补贴家用,6%用于农田灌溉、农药之类的支出,还有3%用于其他如人情支出等。加上近期猪肉以及各类物价持续上涨,所以在饮食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增多。

(四)老人的日常娱乐方式。农村老人生活比较单一。由于经济落后,本村基本上没有老人锻炼的健身器材,大部分老人没有文化,看电视看不懂其他语言的节目,只能看本地电台。其他时间只能在家与自己的家人或邻居聊天,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也可将自己的烦恼向别人诉说,以获得帮助。在调查的老人中,有18老人由于经济困难,家中没有电视等电器,所以他们只能到邻居家电视度过农闲时间,要么天一黑就上床睡觉,精神生活非常单调。有的老人甚至怕使用过多电费而很少看电视。农村消息相对闭塞,一件家长里短的事情往往就是老人们几天的群资,可见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比较空虚。原来村里有一个老人会,但由于经费困难,已经关闭几个月了,原来可以让老人们一起聊天、玩乐的场所就这样因为经济困难而关闭。

(五)老人享受医疗保障的情况。在有2000多人的村子里居然只有一个卫生所或者个人诊所,全村人均医生量几乎为0。根据了解,大部分老人遇到身体不适,为了节省医疗费用,只能是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一般看病都要到邻镇。有时迫于经济、路途

和时间的关系,有些老人只是根据经验,自己拔些草药用。除非等到非看不可才去医院。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条件太差,医疗费用开支过大,承受不起,慢性病长期得不到康复,重病不能及时治疗,导致老来贫困,一些贫困家庭,“看病难”成为老人最大的心病。根据调查,村里76%的老人有高血压,63%的老人有风湿病、慢性关节炎等慢性病,85%的老人需要长期服药治病。

三、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10

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家庭中独处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由于子女工作、婚姻等问题,许多老人走进了社区养老院,其心理满足感和生活满意度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

值此国庆假期,特向东陵路的常青藤老年公寓做了一番调查。该养老院是一个小型养老院,属于社区养老院。总床位有90个左右,并未全部使用。院中的老人呈现出男性多女性少的特点,其中70-80岁的老人所占比例较大,达到45%,60-70岁的老人占20%;对老人子女人数调查中发现,两个或以上子女的老人占到60%,只有一名子女的老人占比30%,这些老人选择养老院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轻子女负担,部分则是喜欢养老院的养老环境或者是家中无人照顾,无奈选择的原因。该养老院老人个人月收入在1000-5000元的比较集中,月收入高的人数比较少。入住养老院的费用承担主要由老人自己担付,仅有15%的入院费用由子女承担。逢年过节时,大多数老人会被接回家里,与家人共享欢乐时光。许多子女或亲人周一次或月一次前来看望,半年以上不来的就会被通知。老人们对院中饮食满意度达90%,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达85%,对生活住宿条件也十分满意。为了增加老人们的生活乐趣,避免他们孤单无聊,通常情况下,院里会组织大家进行各种活动,大多数老人们会参加养老院里的活动,但也有老人不愿参加此类活动。老人们在养老院里的娱乐活动还是很丰富的,大家可以自由分配自己的时间,比如看书、看报、下棋、打牌、唱歌、跳舞、看电视、看电影、散步和锻炼等等。

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该院床位并不是十分紧张,还有一些空床位,可以随时为想入住的老人提供。通过调查我了解到,院中的许多工作人员拥有专业机构认证的专业医疗急救的资格证,部分工作人员曾接受过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培训,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与老人的交流中发现丝丝的无奈和感伤,当提到关于他们的子女是否经常来看他们的时候,老人们有点嘴上虽说:“来呀,儿女经常来看我的啦”之类的话,但脸上却显得十分沮丧。有的泪眼汪汪的,不想说话,让我很痛心。有的则不断地说子女忙,可以理解之类的话,解释给我听,脸上却写满了无奈。

这家养老院提供基本的饮食和清扫公共活动区域等基本活动,但对于老人个人的卫生,房间的卫生等则不提供服务,因此老人需要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洗衣服。老人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一定的经济能力,身体健康的可以入住。大多数时间相处的比较融洽,但偶尔也会有一些矛盾,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调节,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是最最开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写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声。我们现在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们可能会特别的想念自己已故的亲人,不自觉得就想和老年人们亲近一些,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想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他们也会把我们当成孙女,孙子一样,拉着你的手,把他们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地接受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像养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我对这家养老院的现状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敬老院可以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用以强身健体;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用以舒畅身心;对于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鼓励老人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政府部门能定期给这些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和置办生活用品,解决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以提高贫困老人的生活补助;希望医疗机构组织能够定期上门给老人看病,提倡自愿服务,保障老人们得身体健康;加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走进老人,帮助老人,进行“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从小培养孩子的尊老爱老之心,提升孩子的观念意识。我们都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抱怨,敬老光荣,忤逆可耻,有的时候,小小的关爱真的能造就大大的幸福。

可能该调查的只是我国众多养老院中的冰山一角,其反应出的问题难以判断出整个沈阳市乃至全国养老院的概况,但有些问题却是我们不得不急需解决的。比如高龄无自理能力老人,经济能力较差的家庭等等,这些对于高要求的养老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之事。

一方面老龄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由于本来人口基数就大,再加上实行计划生育较晚,因此实行计划生育之前的那批人如今都进入了老龄阶段,就造成了老龄人口多,而且是迅速聚集,老龄化速度远快于欧美发达国家。再者,未富先老,养老金短缺。中国30年快速的发展,所依仗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这部分人却并没有完全富裕起来,反而由于年龄的问题,逐渐的被高速经济所抛弃。个人资本储备不够,国家养老金短缺,对于养老来说,显得更加的困难。我国需要完善基本的养老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加快立法工作。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分类指导,抓点扩面。开源节流,建立多渠道筹集机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全,没有相关法律对这一问题进行保障和监督,所以要加强立法,以保证养老这一艰巨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且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完善养老的有关法律制度,提高调节社会分配的水平。我国也需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的标准。在养老保险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套与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相关的调整体制,也就是说,工资增长了,物价提高了,也要相应的提高社保的待遇,这样才能有养老的经济能力。而且要准备建立相关的最低养老保险金,并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在个人和国家层面,提高个人参保意识,积极发展商业保险。采取自愿性,由政府提供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通过提高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不断提高参保率,并推行激励机制,对多缴费者给予相应较多的养老金。

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讲,应该加强对养老院的关注度,到养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我们镇上也赢得的一致好评。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11

姓名:

班级:12媒体1Z

学号: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首先,生活环境不只是自然环境,也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等其他生活环境。调查研究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能够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在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减少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2014年8月1日——2014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镇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人:

(三)海安镇概况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22082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十天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1266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552元,同比增幅11.4%;家庭经营性收入3747元,同比增幅10.9%;财产性收入512元,同比增幅29.4%;转移性收入852元,同比增幅28.5%。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方面,占人均纯收入的59.6%;家庭经营性收入正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均纯收入的29.6%。

在国家进行扶贫济困这一方面,农民表示欢迎,但觉得有点不公平(有的人根本没需要却占了名额)

村民的娱乐项目较为简单,主要是唠嗑,打麻将,打牌,学习科技文化方面基本没有。

关于新农村建设这一块,村民只从电视上稍微了解了一点,当地的村委会基本没有宣传,但是村民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都很支持。村里的民风民气还可以,基本能做到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整体还比较和谐。基础设施,绿化,村庄规划等还处于一般等级,不过正在建设中。

(一)农民收入

1、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部分居民以乡镇企业的收入为主,其次是外出打工,最后是家庭副业及农产品收入,家庭副业及农产品主要以水稻、小麦、鸡蛋、肉类为主。村民家庭年收入在4~10万元,其中5~6万的居多。

2、阻碍村民增收的原因:

1、乡镇企业数量有限,且一般企业规模不大,创收并不多。

2、外出打工多是临时工,并不能实际上解决家庭的收入问题。

3、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很难进行科学致富。

4、土地资源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种植和养殖,并且土地资源在进一步缩小。

5、传统的小农意识还没摆脱,制约着农民向外发展,不敢做出大胆的尝试。

(二)医疗保险

1、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要坚持全国统一。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账结合、多缴多得、制度衔接、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出现一些不和谐显象,多有药价虽低,但药效并不好,看病难等问题。

(三)教育

目前村里已经没有学校,子女上学需到镇里的学校上学。不过由于镇级的学校,所以师资力量并不强,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没法和城里学校比,农村孩子的教育目前处于不利地位。好在现在农村父母对于子女教育还是比较重视,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如果有条件会尽力将孩子送到学习条件较好的学校去学习。农村师资差主要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比较差,有能力的教师都被城里的学校挖去了。对于此,政府近几年也一直在尝试新的教育政策,在摸索过程中,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等。

(四)沼气的使用

沼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既环保又经济,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而且最适合于农村照明、做饭等生活所用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一大实事来抓,大力提倡农户兴建沼气池,共建美好家园,可响应的农户并不多。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一是通过知识宣传语教育逐渐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二是组织专家研讨进一步改进沼气的使用技术。三是狠抓沼气建设的工程质量,让农民放心安全的使用。四是加强沼气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支咨询队供农民了解咨询。

五、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一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三、对策建议

(一)如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1、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及种植养殖技术,具体措施是:政府大力宣传科技致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立村图书馆(主要一农业技术书目为主),同时政府要在财政上大力支持,政策也要及时改动,从实际行动中带动村民科技致富的积

极性。对于农副产品的销售,政府也要组织相应的机构统一收购,以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对于乡镇企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一下,至少在政策上是如此,以便企业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如何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

1、加大财政投入,形成稳定的政府补贴资金筹措机制。国家和地方应安排一定农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承担农民的养老责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领域。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后,要在继续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总量的同时,调整和完善投入结构,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要坚持低标准、保基本、逐步提高的原则,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参保人员个人能接受、政府财力能承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探索改进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方式。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事业发展,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农民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综合利用,盘活养老金资源,降低农民养老经济负担。

3、引导农民自主参保,不断提高经办服务管理水平。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整个社会保险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便于农民查询的管理系统,随时监察自己的保费状况;建立新的基金管理模式,便于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同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方便农民的社会养老金发放体系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4、加强监管力度。

(三)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1、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2、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3、加大农村教育的宣传力度

4、尽量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如何解决沼气使用问题:

1、是通过知识宣传语教育逐渐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

2、是组织专家研讨进一步改进沼气的使用技术。

3、是狠抓沼气建设的工程质量,让农民放心安全的使用。

4、是加强沼气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支咨询队供农民了解咨询。

5、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一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三、结语

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典型调查报告 篇12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有效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积极维护社会稳定,近日,区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辖区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区划调整后,我区目前共辖3个镇、1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54个村和8个社区。农村留守妇女967人、留守儿童648人。

(一)留守妇女的主要特点

1、从年龄特征看,以中青年妇女为主。留守妇女中,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比例较大,共702人,占72.6%;46岁以上205人,占21.2%;60岁以上的有少数,共60人,占6.2%。

2、从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水平为主。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文化程度636人,17.4%;初、高中文化程度2896人,占79.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有122人,约占3.3%。

3、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看,以低技术含量劳动为主。从事种植业约占48%,就近打工占36%,从事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等,只占16%。

4、从留守原因上看,以照顾老人孩子为主。养育孩子、陪孩子读书、在家照顾老人的占绝大多数大约87%;因城里找不到合适工作、生活费用太高的占13%。

(二)留守儿童的主要特点

1、从留守类型看,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为402人,占62%;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有110人,占17%;另外还有父母双亡及单亲的儿童共136人,占21%。

2、从年龄层次看,学龄前儿童有162人,占25%;小学生有448人,占69%;初中生有38人,占6%。

3、从监护方式看,主要有两种:一是单亲监护约228人,占35.2%;祖辈监护402人,占62%;其他亲属监护18人,占2.8%。

二、存在问题

1、教育程度低,致富能力较弱

调查中发现,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中,男劳力外出后,很多妇女不懂机械操作技术,使农业生产呈现出简单生产的特征,依靠科技致富的比例偏低。留守妇女中,无一科技致富带头人,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

2、劳动强度大,家庭负担较重

据统计,有65%以上留守妇女的丈夫每年回家探亲一次,有30%的每2年回家探亲一次,还有的3年以上才回家探亲1次。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负担较重,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3、亲情交流少,婚姻关系不稳

由于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庭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精神压力变大。由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双方沟通交流较少,多数存在婚姻家庭危机,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调查中,86.8%的留守妇女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夫妻团聚过稳定的家庭生活”。

三、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优化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和发展空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维护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

1、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留守妇女整体素质

区妇联及相关部门根据留守妇女的特点,定期安排创业技能培训,加强参政议政、实用技术、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科学素养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她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她们优秀品格和健康心态。连续多年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就业岗位和致富门路,并与有关部门推进妇女小额信贷工作,为有一定创业经验、能力的留守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和贷款贴息。

2、健全维权网络,维护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妇女议事会制度。完善区、镇、村妇女议事机构,积极借助“三会村治”、“一委三会”、“党员议事会”等平台开展妇女议事活动,进一步激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开展维权宣传活动。定期在集市、田头、广场设立宣传站,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向过往市民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健康咨询。三是健全婚姻家庭调解网络。重点推进镇村两级婚姻家庭调解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层层建立了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机制,避免矛盾激化和升级。

3、立足帮扶解困,延伸对留守妇女儿童的服务

一是广泛弘扬巾帼志愿者精神。组建各类巾帼志愿者队伍65支,参与人数近3000人,围绕“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社会”的宗旨,相继开展蒲公英行动、关爱贫困妇女、关爱空巢老人、互伴成长、心理成长小组、健康社区行等多项志愿者主题活动,共有30位单亲特困母亲和67位空巢老人获得帮助。二是扎实推进妇女儿童之家打造。通过积极争取,把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纳入区政府对各镇街道、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并筹集资金15万元,对通过省级示范点验收的妇女儿童之家,补助4000元;通过市、区示范点验收的妇女儿童之家,补助元。三是开展“蒲公英行动”。出台《海州区开展“社会妈妈”关爱留守儿童“蒲公英行动”实施方案》,全区踊现出“社会妈妈”个人85名,“社会妈妈”集体44个,结对全区136名贫困留守儿童。四是举办留守儿童夏令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课堂、军事训练、与社会妈妈手拉手等营园活动,营造关心、关爱、关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建议对策

1、增强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的针对性。要发挥村妇代会作用,对本村留守妇女和儿童尤其贫困留守妇女儿童逐户进行全面摸查,建立信息库,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动态管理。要将惠民好政策宣传出去,提供投资少、见效快的相关致富项目,使务工人员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妇女儿童的数量,进一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2.增强留守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的实用性。利用广泛覆盖的“妇女儿童之家”、“维权服务站”、家长学校,对留守妇女儿童加强教育引导,面向留守妇女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留守妇女儿童积极参与进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一篇:秋季国旗下校长讲话下一篇:经典温馨七夕祝福感言汇总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