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文化“软实力”助力管理提升(精选12篇)
摘要:近年来,大庆石化围绕国资委和集团公司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提升管理这一主线,定方案、定目标、定方法,深入查找问题和差距,梳理短板和瓶颈,持续推进了管理提升活动。
不难想象,企业文化虽然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但它通过“润物无声,如水之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形式,既提升了管理“软实力”,又增强了企业“硬实力”。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注重文化引领,努力培育以安全、管理、和谐、健康、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找准企业文化与管理提升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带动各项管理提升。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提升;加强
一、让安全文化带动体系建设
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这既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带动管理提升的本质所在。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扎实开展风险防控和程序管理,扎实推进HSE体系实施。通过安全经验分享,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安全演讲,座谈讨论,经验交流,将常规教育、重点教育、说服教育相结合,扫除安全教育盲点,确保思想上的隐患治理。
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员工开展风险识别,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建立网络曝光台,制定风险削减措施,编制相关“岗位HSE作业指导书”“岗位HSE巡回检查表”,明确各固定场所工作程序,增强员工制度意识,推动安全环保管理由严格监管向自主管理的不断跨越。
二、让管理文化提升科学绩效
我们知道,管理文化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是管理主体的精神核心。故此,提升管理首先必须通过梳理业务流程、编制岗位责任书、进行对标管理来达到效果跟踪,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管理、衔接基础与专业管理、统一刚性和柔性管理,构建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全员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提升企业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要在管理提升中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党建科学化新途径,健全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管理的“三化、三重、三力”,即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重过程、重协调、重控制,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提升竞争力。
三、让和谐文化助力同心共赢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之一。因而,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管理提升紧密融合,才能实现同心共赢。必须通过开展“六个一”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之星、微型党课等系列精品活动,强化“党委核心―支部堡垒―党员先锋”的党建“三级联动”模式,使党建工作联促、员工培养联手、座谈谈心联动、各类活动联办、基础工作联查,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规范、共同的行为习惯,促进管理提升活?印?
同时,通过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发挥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作用,倡导家文化,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谐文化建设征文等多种活动,使和谐理念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弘扬与共同实践的价值追求。为“创建百年企业,实现永续发展”愿景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文化基础,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四、让廉洁文化促进公正廉明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党委书记杨大明在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引导干部加强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学以增智;要教育干部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约束自身思想和言行,营造公司风清气正、想事干事、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巩固公司取得的良好业绩。可见,廉洁文化对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巩固管理成果意义重大。
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就是要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业若干准则》,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明标识、树形象”活动,开展党务公开活动,建设廉洁队伍,使廉洁意识内化为企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员工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五、让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力量
年初,公司总经理王德义在九届六次职代会上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石油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的目标和要求。随即,公司党委提出要积极倡导“忠诚、务实、简单”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大庆石化实现永续发展,创建“百年石化”提供文化支撑和保障。可以看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抓住了企业自身特色,突出了以人为本,坚持了与时俱进。
所以,必须把管理提升与宣贯理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贯活动,加强舆论引导。通过举办融智学堂,召开宣讲会,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组织知识竞赛、演讲,选树理念典型,开办专题讲座,精简会议加强各项基础工作等,让员工更加深入理解、认同和践行“忠诚、务实、简单”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广大员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走在前、做表率。
企业文化, 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是员工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循的理念行为的总和, 是企业和企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企业来说, 短期经营靠制度, 中期经营靠管理, 长期经营靠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就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误区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软实力做一些探索与思考。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大文化下的亚文化, 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 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观、社会责任感、企业制度等的复合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 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标准, 所以员工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 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 什么是要抛弃的。表现为行为, 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企业有了共同的价值观, 才能够更好地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和意志, 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进一步调动职工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凝聚一切力量, 焕发出创新的激情,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可见,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现实生活中, 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在着手建设企业文化, 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是企业文化口号化。有的企业, 你走进大门, 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 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非议, 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 恐怕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有人张口就讲“以人为本”, 但怎么叫以人为本呢?自己也不太清楚, 更没有落实的具体措施。这是把企业文化空泛化、形式化、口号化的典型现象
二是企业文化务虚化。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极为虚泛的概念, 企业文化部门在不同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命运。有的企业的文化部门是由一把手直接负责, 把企业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更多企业的文化部门则为一个一般的职能部门, 甚至仅做点缀之用的花瓶, 一提到企业文化建设, 不少人认为是做虚事, 装点门面, 不能创造效益贡献GDP, 对企业发展似乎没有多大推动作用, 可有可无。有很多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在感叹自己是一个边缘人, 即得不到公司中领导与同事的重视。因而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 一方面是许多企业家动辄必谈企业文化及自己的众多想法与概念, 但另一方面, 企业家们也大多不得不承认企业文化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三是企业文化的文体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 成立音乐队、球队, 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 这些对企业是必要的, 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 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 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 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 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四是企业文化片面化。一些人用直观的、表象化的思维模式曲解企业文化, 认为搞几次文体活动、办几次板报、挂几幅名言警句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没有将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只是用活动来诠释文化, 用口号来渲染文化, 用会议来落实文化。或者以为企业文化是万能的。认为凡是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是企业文化, 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团建设等工作混淆。
五是企业文化差异化。这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践行方面, 许多企业自我理解引申企业文化, 发展所谓的“子文化”, 导致各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千差万别, 员工在文化落实上标准不一, 企业文化未能完全秉承集团公司的“母文化”体系, 使企业品牌战略在企业的推广行为滞后, 步伐缓慢等。
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曲解或偏见, 笔者归纳的除以上几种类型之外, 还有的认为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种种的看法, 这些都是不全面、不科学、不深刻的。这些蹩脚的企业文化观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企业的理念很时髦, 很先进, 在天上飘, 但企业家和员工的行为在地上爬, 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 造成文化虚脱症;二是员工心理契约的缺乏, 导致企业的制度成本高, 管控复杂而无效。其根源在于企业文化没有落地, 仅停留在时髦的口号与词汇上。
三、如何以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
以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 应着力关注和操作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是企业的根本。建设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软实力, 一切的起点都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企业发展壮大, 须把着眼点放在人上, 做到凝聚人心, 树立共同理想, 以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员工进步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内外兼修, 达到发展壮大, 适应激烈市场竞争之根本目的。手段可以包括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和考核体系, 倡导有序良性竞争;鼓励员工在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员工成长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科学规划和设计员工职业生涯, 建设员工职业成长通道, 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业务工作和竞争能力;健全职代会制度, 加强事务公开,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 建立员工信息沟通和诉求通道, 健全员工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创造和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和环境, 全面落实劳动保护各项措施;逐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努力健全员工生活服务保障体系, 使每个员工以促进企业跨越发展为荣, 自觉融入到集体中, 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追求。
2. 要明晰企业愿景, 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愿景是一个企业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激昂斗志的重要理念, 具有现实性、明晰性和前瞻性的根本特点。在“后危机时代”企业未来的发展将大不同于以前, 因此需要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统筹战略规划、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 构建统一企业愿景。愿景确定后, 需要公司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 发扬优秀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 激发员工的热情, 凝练成员的意志, 上下同心, 目标同向, 行动同步, 责任同担, 为企业愿景的实现而共同努力奋斗。
3. 要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品牌通常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品牌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 是企业的“脸面”或“标识”。品牌之所以能够增值, 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在市场竞争中, 企业无不重视其产品或劳务品牌的建设。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 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
4. 要培养、发扬企业精神, 塑造企业商誉与形象。企业精神是企业之魂, 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 经过全体职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 是企业经营方针、经营思想、经营作风、精神风貌的概括反映。应注意把企业精神转化为企业理念, 成为员工的意识以及由这种意识带来的行为自觉, 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在思想上有敢为人先的胆识, 在工作上有敢为人先的意识, 在作风上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软实力在企业层面是一种影响他人价值判断的能力, 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和其他因素。企业品牌是企业软实力的象征, 一个强大的品牌背后, 必然有一个坚实的软实力做后盾, 需要企业定位、价值观、技术、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等一套企业文化和组织体系支撑。一流的企业必然有一流的品牌, 当企业遭遇风浪时, 品牌也会成为企业抵御风浪的坚强防堤。
5. 要加强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制度有形, 企业的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都可以视为制度的表现形式。制度对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软实力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企业文化指导下建立的企业制度, 可以规范企业内部人员行为, 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 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而企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互动互益的, 在企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良性互动过程中, 制度得以科学完善, 企业软实力得以提升。中国企业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李天田将企业软实力解读为六力模型, 其中规划力和执行力都有关于企业制度建设, 规划力要求建立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企业制度, 实现决策者科学的有形管理;执行力强调对于企业人员基本功的培育而后整体执行系统的搭建, 内在要求制度和文化和谐匹配, 以此提升企业软实力。以先进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来引领企业的管理流程与制度设计, 使管理精艺, 制度标准, 落实有力, 彰显企业软实力。企业必须因时应势, 不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强调企业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并加以创新, 将制度建设视为企业的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通过企业制度建设, 促进企业文化发展, 提升企业软实力, 做大、做强企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的形成必须经历“提炼、强化”这一过程;它的成熟必须要有人本的支撑, 必须拥有完整的理念、行为;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 在统一领导下, 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 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孟宪实.古人的文化软实力[J].国学, 2010 (11)
[2].祈述裕.用创意撬动国家软实力[J].世界发明, 2008 (7)
[3].赵飒.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 (1)
软硬兼备已成时代所趋
由主榜榜单可以看出,金融类企业公号你追我赶,遍地开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建筑,在中国企业500强排位三甲的重量级企业在新媒体传播前20名榜单上未见踪影。榜单显示,不仅这些排名靠前的企业没有开通官方微信,一些企业即使开通微信,排名也相对落后,从中可以窥见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
再看副榜,112户中央企业中,有43户开通了微信公号,其中,中国移动、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航天科工网等企业名列中央企业新媒体指数排行榜前10名,从中可以看出,贴近民生服务的央企账号大多榜上有名。
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新媒体应用建立沟通平台、塑造企业形象、拉近公众距离,已经成为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如今,新媒体传播势不可当。而在我国,企业缺乏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企业硬实力增强,而软实力不足,成为国企普遍存在的一个“软肋”。
央企,你的“萌态”昵称是什么?
国资委率先出新,邀请公众一起参与国资监督与管理,共同关注国企改革与发展,其倾力打造的“国资小新”新媒体传播平台令人耳目一新,并且形成微博、微信等组成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成为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央企的参谋与助手。
除了一些央企精心打造微信、微博等公号,揭开了以往在公众心目中的神秘面纱,赢得高关注度而榜上有名。更有许多央企打造卡通代言人,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通过视频、动画、融媒制作,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及时地与公众沟通、互动。越来越多的央企,现在试图以可亲可近的“萌态”显现在公众眼前,在微博、微信上,不少央企都推出了自己的卡通形象。中石化被叫成“小石头”,宝钢昵称“小宝”,神华集团则变身“小神龙”,三峡集团也化名“小微”……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公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年,公司以“坚定信心、强基固本、攻坚克难、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推行亲情化管理,努力构建“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让每一名员工都感到暖”的企业“暖文化”;积极引导员工开展公益活动,成立了“一米阳光”爱心基金,多次筹措善款捐助困难儿童,传递社会正能量;开展各种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如篮球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三八”文体活动、节日联欢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价值核心。正是依靠企业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功能,正是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京唐港人遇逆境时不馁,遇顺境时不骄,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企业风范,积极投身综合型国际化大港总目标,深入推进装卸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营,加快港口物流、金融板块建设,为唐山港成为我国第四大港口做出了贡献。我们的硬件实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仍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在装卸能力等企业硬实力逐步提升的同时,强化员工对自身企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践行,提升企业软实力,使我们企业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为做强做大做优提供有力的硬件、软件支撑。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港口功能调整、转型升级仍在继续,公司的发展必将迎来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我们既要着力抓市场、抓效益,也要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使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我们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和谐、幸福、创新、坚毅、劳动、感恩的文化传统,不断推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紧密融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自此各地方、企业抓住机遇建设品牌文化,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实现结构优化,促进发展。
软实力的概念, 源起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研究,是国家和企业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 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升组织的综合竞争力。20 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学家率先提出企业“软性”竞争的思想, 他们把战略、组织和系统作为企业“硬件”部分,把以共享价值观、管理风格、技能、人员统称为企业的“软件”, 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研究证明, 成功的企业应该软硬兼备、刚柔相济。在企业里, 与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盈利等硬实力相对应的管理架构、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等称为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包括硬实力)整合起来, 形成核心能力, 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具体而言, 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
企业最希望突出的文化分别是: 人才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绩效文化、安全文化。以点带面, 从具体的业务文化着手, 塑造特色性企业文化, 将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突破口。
煤矿企业面临的挑战是有目共睹的,是挑战也是提升企业自身品牌的机遇,在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大背景下,抓住机遇,顺应发展,完善
企业文化软实力。
人才文化,人才是永远的效益,员工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改革创新的推动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员工基本理论,巩固政治思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在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后,我省出台了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方案,“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积极扩大各类煤炭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培养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煤炭操作技能人才,变招工为招生,从源头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自2008年以来,我矿相继吸纳各专业大专毕业生90余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50余人,积极响应上级重大人才战略部署,完善人才结构,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人才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实现以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创新文化,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的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活力激活的过程,企业活力提升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灵敏而准确的反应能力、有力而正确的决策能力、果断而及时的行动能力。譬如霍州煤电丰峪煤业在事故案
例学习中,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方式,用三维动漫的方式表现实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来警示规范职工日常行为,并积极加以推广。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力量与载体,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要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创设优秀的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同时煤炭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还需要建设企业的文化制度,制度是人定的,反过来又能规范人的行为,使人认同其所在的文化。
绩效文化,绩效文化是企业基于长远发展方向和愿景,通过对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有效的整合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让员工逐步确立起企业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逐步形成以追求高绩效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地位是煤矿的首要撑天柱。安全文化是列为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之前的第一要素。不仅政府明确提出安全文化建设,而且煤炭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安全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实践,充分证明了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贡献,显示了安全文化的至尊地位。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安全文化首先是解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问题,我矿的安全培训理念为:全员培训,持续培训,终身培训,这一安全理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只有培养合格
人,把农合工由农民培育成合格工人,才能打造本质型安全人。其次要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真正关心下井人,从制度和亲情两个方面入手,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的氛围。由于职工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珍惜,安全文化一定会如春风化雨般受到欢迎,如春雨润物般产生效果。安全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境,以文化行。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有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是以脏乱差著称,脏乱差的环境难免造就脏乱差的人。因此,煤矿要大力改善环境,建设一个温馨的家园,使职工爱矿如家。要以文化行,就是用文化来改变从业人员的行为。要通过班前宣誓,齐唱安全歌、准军事化训练等方式,对职工进行训练。通过训练改变职工自由散漫的行为,形成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环境和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两个重点,缺一不可。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是一手抓本质一手抓载体。企业愿景、精神、使命、作风是安全文化的本质体系。企业形象、环境、行为规范、安全规范是载体。本质体系是目标,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桥和船。我们既不能只抓安全文化的本质而忽视载体,也不能只抓载体而忽视本质。只有一手抓本质一手抓载体,两手都要硬,才能达到安全文化的本质。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如今煤炭企业持续低糜的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软实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中,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主要发挥着融合、渗透、辐射和感召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比资本、技术等有形资产更具竞争力的特性。而QC小组活动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文化管理落实到员工行为规范的载体。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做到企业文化的落地,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QC小组活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一、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的解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员工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循的理念行为的总和,是企业和企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图腾。对企业来说,短期经营靠制度,中期经营靠管理,长期经营靠文化。
QC小组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深人开展QC攻关活动, 能够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 通过成员的共同学习、互相切磋,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各个QC小组的努力和相互间的“赶、帮、超、带” , 企业QC活动的总体管理水平会有很
1大的提高。
因此, 深人开展QC小组活动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同时, QC小组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它为培育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QC小组成果发表会, 是创建企业文化很好的载体。成果发表会是发表活动成果、交流活动经验、相互学习、展示才华的舞台。QC成果演讲方式、媒体制作、创新形式以及各类表彰, 都使企业文化理念得以充分展现。有效地开展QC小组活动能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二、QC小组活动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企业的家园文化
QC小组活动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提倡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使广大员工的智力资源得到融合和充分的发挥, 参与攻关小组的可以是企业领导, 也可以是一线员工, 在攻关活动中, 能够充分发挥岗位优势, 共同对课题展开攻关。在小组活动中, 领导重视是QC小组活动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 ****公司始终将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强身固本和促进质量体系与产品改进的重要手段, 对在企业攻关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 这样既调动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又鼓励了干部员工的大力参与, 为QC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使广大员工拥有了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 使广大员工的智慧和才干得以发挥, 潜能得以激发, 使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明显增强。QC小组活动的目的之一
是培养人、锻炼人、提升人、尊重人、满足人,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三、QC小组活动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的活力,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
企业的长期管理实践证明,“ 以人为本”是构筑企业文化的支撑点。在企业内部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就是要以员工为中心, 以员工的意识形态为主体, 鼓舞员工的士气、平衡员工的心理、维系员工的忠诚、激发员工的智慧、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 使其能够自觉地为企业做贡献, 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QC小组活动则是体现“ 以人为本” 的最佳形式。
QC小组活动的宗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尊重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环境, 从而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员工素质。开展QC小组活动, 为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并尊重个性、激发潜能, 提高员工素质, 发动员工进行持续改进, 为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舞台。QC小组活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断提高岗位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营造愉悦的工作现场,采取“ 理性+智慧+情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 充分体现了尊重、关心、信任、激励员工的人文思想理念。另一方面, QC成果的交流发表能为企业和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事实证明,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通过积极开展QC 小组活动来树立企业形象, 进而使用户青睐本企业的产品, 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 一个企业的QC小组活动开展得越好, 说明这家企业的员工队伍的素质越高, 服务越好, 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
四、QC小组活动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员工的战斗力,充分体现企业的质量文化
员工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和发展者, 是与企业利益最为密切的相关者, 员工的质量意识直接影晌着服务质量、影响着顾客、影响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除物理环境、工作条件以外, 员工的工作参与感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其实是不能忽略的积极因素。员工们不只是受物质条件控制和按指示操作的“机器”, 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意见, 注重彼此的关系并追求工作上的满足感。从另一角度看, 他们也是个“知识宝库”。一线员工对他们所负责的工作, 往往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在他们心中不时有“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想法, 只是未必有机会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如何开启这个“知识宝库”让员工有更多机会积极贡献所长, 乃是当今企业管理的焦点之一, 这也是“员工参与”原则的核心。
QC小组活动是全员参与的活动, 小组成员既有领导也有员工, 却无行政级别区分, 在质量和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成员分工明确, 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严格按照PDCA 循环进行, 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选择课题开展活动。员工主动自发地参与工作, 并与其他组员一同动脑、一起分析、一块行动, 互相切磋, 互相协助, 用大家的智慧一起完成任务, 通过全员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员工的行为统一在公司愿景之上, 员工参与从被动转向主动, 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参与者的潜能;同时通过讲评和激励机制正确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和职业道德, 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从而使质量文化的重心逐步从约束员工质量行为提升到树立公司和员工的质量责任感、质量价值观和质量道德上, 即把质量文化从行为、制度层面提升到道德层面。所以QC小组是开启这个“ 知识宝库”金钥匙。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企业资金、设备、产品、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要素而言的, 是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运营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通常通过文化、形象和品牌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给企业带来效益。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最核心的内容和集中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支柱, 它凝结在制度中, 体现在行为上, 展现在环境里, 并一直伴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凝练、不断升华。
二、管道技术服务企业软实力的表现方式
中油管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检测公司) 是专门从事管道智能检测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 属管道技术服务行业, 其“软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对内:企业内部规范经营, 高效运作, 制度合理, 团队和谐, 企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充分发挥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战斗力的目的。
对外:企业能有效满足油气管道客户的要求, 靠不断创新的管道检测技术和优良的质量为管道业主服务, 为国内外油气管道保驾护航, 特别是为国内战略能源通道保驾护航, 在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而能够获取推动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环境、公众评价环境、人际和谐环境等, 在社会和广大客户心目中形成强势。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一方面, 企业文化从许多方面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企业软实力的形成提供并奠定平台和智力基础。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对外的适应力, 同时, 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行为的始终, 造就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需要的战略资源。企业形象在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美誉度和保持文明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系着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学习创新和学习型组织发展
知识的快速更新将成为企业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 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 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四、检测公司以特色文化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实践
检测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10月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技术公司。2005年9月, 管道局实施高新技术服务产业战略重组, 成立检测公司, 目前是国内唯一拥有系列化设备的专业化公司, 从事管道检测业务20年, 累计管道检测里程5万余公里。
近年来, 检测公司把打造特色企业文化作为新形势下的一项发展战略, 在狠抓科技创新、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的同时, 以安全、学习、廉洁、诚信、关爱五大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 精心组织, 严密部署, 把“文化魅力”细化到公司工作的各个环节, 有效地促进了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推动了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一) 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 全面推广安全文化
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抓手, 为员工搭建身心健康平台, 创造健康安全的氛围。充分利用各宣传阵地, 通过宣传标语、横幅、宣传栏、知识竞赛等手段, 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 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岗位通晓, 人人皆知。”通过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 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 搭建平台, 提升素质, 努力打造学习文化
坚持“在学习中成长, 在创新中发展”的核心理念, 努力打造学习文化, 搭建一个员工素质提升的平台, 在检测公司这样靠技术吃饭的专业公司里, 营造出员工善于学习, 注重钻研的文化氛围。通过搭建“培训平台”, 搭建学习平台、练兵平台, 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三) 认真干事, 干净做人, 大力弘扬廉洁文化
抓廉洁文化进领导班子, 抓廉洁文化进部室、班组, 抓廉洁文化进家庭, 全方位、各方面宣传贯彻廉洁文化, 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干事、干净”的廉洁理念。
(四) 真诚服务, 共谋发展, 质量信誉铸就诚信文化
提出了“质量即人品, 诚信是生命”的理念, 对职工讲诚信, 对客户讲诚信, 提升诚信文化塑造, 以诚信缔造品牌, 以诚信创造价值, 以诚信获得市场和客户的尊重。
(五) 注重生活, 家和人和, 真情融入关爱文化
开展“员工的舒心就是家人的舒心、员工的快乐就是家人的快乐、员工的健康就是家人的健康”等系列活动, 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 也为企业员工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特色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员工观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 检测公司的特色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 以其先进性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精品工程层出不穷。本着“建精品工程、树诚信品牌”的信念, 检测公司开展的各类工程项目均以精湛的技术、优化的方案、最低的成本、满意的结果征服了业主, 企业声誉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企业文化的活动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 与企业发展协调共进。富有成效的特色文化必将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运营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通过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才能以文化力打造企业软实力。
我们都有热情、宽容、执着、冒险、保守、懈怠等等的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和特点综合表现为我们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风格。企业文化也正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风格和特质,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如果说企业人才综合实力表现为企业的智商(IQ)的话,企业文化则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情商(EQ),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情商对于一个人发展及成功的重要性,那么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素质。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经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培育起来并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
一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二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哲学就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每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四是企业的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是用来调节和评价企业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五是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行为的规则总合。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容体现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制度的执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六是企业的产品。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文化的凝固,通过企业产品的整体形象了解企业文化,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质量意识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产品的设计反映企业的品位。七是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的“衣妆”。整洁、优美的环境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企业的开始;良好的生产环境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情绪;良好的环境激发员工“爱厂如家”的自豪感,献身企业的责任感。良好的企业环境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开始。八是企业的文化传统。企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企业中的发扬。相应的,通过企业文化又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企业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管理方式。它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来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为。即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又使他的行为自觉地与他人趋向一致,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其特点如下:1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目标性是他的核心特性,也是引导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南针。2企业文化的建立必须同企业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制度规范来影响、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从而形成一套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3企业文化必须包括一定的价值标准取向,这种价值标准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企业本身的性质以及员工的因素。使它能为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再次是与企业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因素相结合,从而使企业价值标准与外部环境相协调。4企业文化是动态发展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企业文化也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对策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员工心目中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于美国的企业文化论,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由“硬”到“软”的体现,是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续和发展,它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国内外无数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动力和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没有一套成功的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要做一个“百年老店”,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不可能的。二十一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对自如,是每个企业家需要关注的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企业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包括用人制度、报酬制度、激励制度、内部监督控制制度等等。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职工在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协调当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形成需要一种判断和约束的标准。在企业很小的时候,企业老板的价值取向、判断标准和领导风格就充当了这一角色。只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在企业运营当中逐渐使职工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习惯和风格,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的雏形,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充实、强化和发展,可以逐渐弱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即管理体制由“硬”到“软”的逐渐转换,这样不但给职工创造出更加宽松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用企业文化来激励职工向着企业的目标努力。
2、企业文化必须同企业的经营结合起来。必须明确提出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脱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而空谈企业文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企业经营目标之一是创造利润,只有获得足够的利润,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一切企业行为的基础。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获得最大的利润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他们目标一致,没有任何冲突的地方,这里的目标即是企业文化中确定的公司目标,我们必须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结合起来,这样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促进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其中,企业精神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很多企业提出:艰苦奋斗、争创一流、团结求实、自强不息等企业精神,这些企业精神的倡导和培育,大大激发了职工的士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职工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不但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关键时刻,具有优秀的企业精神的企业正如一个具有强大精神支柱的人一样,可以使企业取得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取得的成就,甚至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企业精神的培育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得以实现:
一是加强企业形势教育和企业精神的专题培训。二是把企业精神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层层分解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三是树立模范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体职工向他们学习,使全体职工有一种明确的学习目标。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现代企业文化的趋势
摘要: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
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国家利益;文化产业
1.前言: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2.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2.1.软实力的概念的由来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
2.2 软实力概念的内征界定
一切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
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3.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利益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然而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3.1.中国近代以来的道路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与跨文化差异和障碍相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不够强大。因此,提高文化实力,是全民族的事业。从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中国一直处于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下风,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独立并走向富强。
3.2.苏联解体案例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工业布局的不合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名族政策,制度僵化以及共产党的腐败。而归根结底的最深层次最直接的原因是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坍塌。其中,西方文化的渗透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推手。美国在苏联周围建立了六十多个电台,用苏联各个名族的语言全天候对苏联广播,宣传西方价值观,歪曲,丑化,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最后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宣布解除“报禁”“党紧”允许私人创立党派,创办媒体。
4.正确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今天中国的崛起一方面依靠国内的和谐,一方面则依靠国际形势的稳定,但是中国所面对的世界正以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
4.1我国的物质硬实力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文化软实力是条断腿。
2009年开始,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超过美国成为国内汽车销售的最大国家。2011年2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4月开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防力量日趋强大。身处当代世界之中的中国,其未来处境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在20世纪末,美国《华尔街导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是“花架子”的中国,看上海、北京、深圳都是穿西装打领带像模像样,而再往西部看就是穿草鞋和短裤,这叫做“花架子的中国”。正是因为中国内部发展的不均衡,使得西方在1985年提出了“七国论”——日本最早提出然后得到美国的附议,而在21世纪初被李登辉加以系统化。以七国论为代表,西方、日本和美国等西方现代国家存在的形形色色中国分裂论,使得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变得空前复杂。文化问题空前重要。如果当年秦始皇不在文字方面统一中国,在今天看来会是多么危险。科技、制度的并轨阶段都将过去并成为常态,构成我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文化之道需要“大而化之”,需要去检视冲突进而化解冲突,这种工作应由未来的思想家、学者、知识分子去做
4.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CCTV4等在世界落地虽广但影响力仍相对有限。“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 未根本扭转。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美国文化产业(电影、电视、新闻广播等)收入,早已超过其最发达的军火工业收入。日本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的4倍。如今,全国60%的动漫产自日本,占据了世界各电视台半数以上的动漫播出时间。韩国电视剧和电影在亚洲观众中有很大市场和吸引力,乃至形成了“韩流”现象。
4.3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观念,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要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做到“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然而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最近几年,一些中国电影逐渐走出国门,在为世界所认知的同时,也赢得了部分海外市场,其中贡献大者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但恰恰是这些大踏步走出去赚取海外票房和美元的电影导演,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作品不仅“媚洋”、“求大”,而且“没有思想”。结果,钱投得越来越多,电脑制作越来越虚假,画面越来越残酷。成本越高,就越期待从市场获得高回报。这在美学上被称为“形式取代思想”——即以形式的视觉狂欢取代了思想的深层感动和内在灵魂的拷问。面对美国文化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中国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处于“失声”状态。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5.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很自信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访的时候,身体力行地宣传“和谐世界”理念中蕴涵的中华文化思想,充分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形象,恳切表达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心愿,为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的亲和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的体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的“基因身份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数千年来,尽管曾经多次被外族侵略,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薪火相传,越发兴盛,靠的是什么?就是文化。如果没有了文化精髓,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甚至种族肤色都不管用。像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虽然也是黄皮肤、黑眼睛,但是骆家辉自我定位很清楚,是真正的美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文化下的美国精神,你想把人家拉进来做“龙的传人”,人家还不买账。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制度建设。应不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公共权力行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为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优势——硬基础,而且还要具备一种精神优势——软实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自2006年成立以来,新投集团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领导者意识的创造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体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企业精神经长期积淀业已形成,企业标识也已确立,通过对硬基础、软实力两手抓,在逐步实践探索中,培育和建设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投企业文化,使其对企业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为核心,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企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良好形象,先进的企业文化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内容、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纽带,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载体。
二、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企业的发展主要靠领导者的科学决策,靠全体职工的团结敬业,企业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
(一)注重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
充分利用内部网站、刊物、简报、板报以及LED显示屏等媒体多种形式让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种企业核心价值观,使职工能够振奋精神,形成企业振兴的合力。
(二)坚持“司务公开、民主管理”
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形象和信誉,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维护,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企业信誉,并充分调动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企兴我荣、企衰我损的休戚与共的血肉情感,不断鼓舞职工斗志。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思路
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新投集团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
注重在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中下功夫,坚持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各族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集团公司领导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使广大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互融合
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新投集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种无形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在集团公司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新投集团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使企业文化优势得到了延伸,增强了企业的内聚力,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激励了员工的工作激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中的效率。
(三)加强职工培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几年来,集团公司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内部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怎样做”转化为“我应该怎样做”。通过抓好企业文化、专题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带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并使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员工一言一行的行为展现了企业风采,体现新投人文化建设成果。
四、结束语
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充满生机。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在新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使新投集团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企业特征、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坚持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国有企业文化,促进新投集团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自治区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鹏程. 培育特色文化 提升企业软实力——山西焦煤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先锋队,2014,35:25-27.
[2]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 薛昇旗.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软实力”提升硬实力[N]. 内蒙古日报(汉),2011-11-25010.
[3]突出五大特色 狠抓五项建设 以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J].中国职工教育,2011,12:19-20.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软实力
“软实力”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概念,概念起初由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其原始定义来自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划分,大到国家政治、军事,小到社会、企业、个人,均能适用[1]。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成功企业最为关键的竞争力要素。而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不注重提升软实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方式上凭经验操作,缺乏创新,出现了一些制度难以突破的管理瓶颈,如难以吸引现代物流人才,现有人才的流失,激励制度的失效等问题[2]。本文从柔性化管理的角度探讨改进人力资源模式,进而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的软实力。
1 中小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人才的开发与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认识和实践上都比较落后。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管理模式落后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管理方式粗狂。落后的刚性管理模式沿用至今,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尚未完全落实到行动中。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还比较突出。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也造成了中小物流企业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2]。
1.2 人员素质不高
整体素质不高,“君主集权制”管理模式,造成管理层和员工的严重脱节。中小物流企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学历分布以大专、职高及以下为主,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非常少。②缺乏学习的动力,由于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与企业主有着血缘关系,竞争环境缺乏,他们很少去努力学习新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③企业绩效管理进程缓慢,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1.3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缺失
目前,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是民营企业,即家族式经济。这种模式的中小企业往往重视用人,在留人方面的措施不够灵活,多数是站在企业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考虑,缺乏对于员工的理解,很少主动去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员工干一份工作只是获得了一份工资收入,员工的未来不确定直接影响了其对于公司的忠诚度,导致企业员工凝聚力低。
1.4 有效针对性开发物流人才意识单薄
据对广州34家中小物流企业调查,有26家企业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一些物流作业不复杂,年轻员工给老员工指导一下就行了”,缺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的意识。由此可见,在目前的中小物流企业中,企业往往缺乏对于人员培训开发工作的深入认识,过度关注成本和眼前的直接收益,缺乏对人才开发长期收益的认识,从而忽视员工成长的重要性,对培训的投入少之又少。这种低投入的培训严重制约着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创新。
2 人力资源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模式对比
20年前,斯托里把人力资源管理区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两类。
2.1 刚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图1 所示)
刚性管理是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的管理。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侧重的是数量和计算以及组织战略方面,采纳的是一种以业务为导向的思想,重点强调对人员管理的需要,并从雇员身上获得价值的提升,取得竞争优势这种方法把人看作是一种资本,通过投资从他们身上获得回报,刚性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过分的将劳动者视为商品,并且对组织环境与战略采取的是被动的反应。“刚性”管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和赏罚分明的激励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3]。
2.2 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图 2所示)
柔性管理是指强调“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以及精神氛围而进行的一种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达到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的管理目标[4]。这种模式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重视员工的特点,感情,重视被管理者的感受,追求组织、管理者、员工之间互惠互利的和谐。
3 创新中小物流企业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3.1 企业文化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体现的是促进和发展,形式是“润物有声,如水之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5]。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和基础,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始末。要建立优秀企业的文化,中小物流企业首先要深入研究本企业传统因素和现实因素,结合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经过挖掘、培育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其次,如何建立中小物流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实现最大的资源优势,增强凝聚力与竞争力。最后,中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符合物流作业特点。这就要求建立具有沟通联系、协作共赢企业文化,才能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软实力,达到立于不败之地。
3.2 团队建设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软实力
团队精神堪称团队之魂,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哲学。培育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建设,中小物流企业必须苦练内功,确立目标。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行方向。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由于具有雄厚实力,能够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计划,保证物流质量。而中小企业则受人员、资金和管理的资源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以提高。此时,只有当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明确企业的处境、实力、目标、战略与资源时,他们才会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有明确的方向,并做出明确而快速的反应。员工与企业之间持续、有效、深度、双向的沟通,能使员工知己知彼、动态地把握自己在团队行动网络中的坐标。
3.3 柔性化管理机制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软实力
人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理念而不是一个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思想。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高于对物的管理,中小物流企业管好物的前提条件便是对人的重视和管理好人。构建柔性化管理机制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软实力,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3.3.1 对员工数量实行柔性化管理
按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其工作性质可以划分为:核心员工、外围员工和外部员工。中小物流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变为:核心员工+外围员工+外部员工的模式分类管理。采用时使用外包、短期合约、退休延迟(提前)、兼职、工作分享等手段来加强物流企业员工数量的柔性。
3.3.2 实行柔性工作时间制
物流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具备为员工制定柔性工作时间条件。企业只考核员工绩效“量”和“质”的实现情况,至于工作时间,由员工自由决定。柔性工作时间制突破了时空限制,知识型员工可以灵活选择自己的上班时间和地点。对员工来说,一方面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支配权;另一方面由于感到个人需要和生活习惯得到了尊重,能够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业余爱好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其产生对工作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益[5]。
3.3.4 采取柔性的薪酬体系
宽带薪酬是当前信息化时代企业薪酬柔性化管理的一种新趋势。在生产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增大的今天,人力资源部门采取“基本工资+绩效薪酬”的动态薪酬模式能很好的解决目前薪酬体系中出现的问题[5]。中小物流企业中物流人才流失频繁的现状,企业需要反思以改变单调的薪酬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柔性的薪酬体系,基本薪酬为员工的基本保障性薪酬,不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绩效薪酬根据员工的出勤,市场业绩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核算。从而从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其努力工作,提高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3.4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软实力
“柔性管理”的特点在于它主要依靠的不是外力,不依靠上级的命令,而依靠权利平等,人性解放,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其能真正心情舒畅、毫不保留地为企业不断开拓新的优良业绩,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6]。在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整体人才奇缺的大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想单靠从外部引进人才来满足企业需求是不现实的。培训是中小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环节。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应本着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实施全员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保证企业以最大的速度发展;又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优先培训最关键、最急需的人才,在大力培训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以适应高增长的运量需求的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养员工的组织归属感等方式来完善员工的导向活动,帮助员工融入企业的价值观,掌握业务技能,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工作。
4 结束语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管理员工的能力开发与使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当前必须抛弃旧有传统模式,放开思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环境加以分析应用,加强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和谐企业文化,建立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物流人才队伍,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软实力,尽快增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彬.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调查[J].物流科技,2008,(1):124-128.
[2]安应民.企业柔性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纪付荣.中小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2009,(3):56-57.
[4]许太明,梁威.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与组织变革[J].企业管理,2007,(13).
[5]慕朝师.构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6)24-26.
【让企业文化“软实力”助力管理提升】推荐阅读: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01-10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07-20
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09-25
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作用12-01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09-16
中国传统文化与软实力12-21
论工会助力企业文化的策略07-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06-19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培养05-31
如何提升企业安全文化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