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方法(推荐15篇)
高二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
(1)不要出声读或指读,要默读。出声读和指读都会分散注意力,限制阅读速度。默读可以集中大脑注意力,边读边想,可设问,可推测。
(2)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句地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3)不要重复阅读,这样容易影响理解力的集中,减慢阅读速度,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调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一口气越障碍看到底。
(4)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5)不要边读边译,这样既影响阅读速度,又不能促进理解。应该直接用英语思维,记关键词,抓主旨。
二、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读书需要多种能力,如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阅读能力也是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材料不同也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类的书更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对阅读技能、方法的论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下面,分别介绍一些阅读技能。
(一)寻找主题句,抓住关键词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出现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出现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非常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它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
(二)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
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尾段里对整个章节作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尾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
(三)学会跳读
跳读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查阅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竖视视向阅读,即眼睛不横向视读,要竖向阅读,对于每行的文学只读关键词,非关键词不用注意。对关键词也是一扫而过,因为竖视视向阅读或者扫视关键词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对其他部分的阅读,速度必须快。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四)正确判断和推理
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的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三、把握文章体裁
不同题材的文章要根据具体体裁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记叙文要交代人物、地点、事件,然后再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议论文一般先提出一个论点,再进行分析或举例加以论证,得出结论;说明文中,作者先提出说明对象,再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说明。另外,在阅读的时候还要根据问题所需,有意识、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期地、认真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博览群书,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认识能力,正确掌握、使用语法知识,学习一定的阅读技能,掌握阅读方法。
高二英语寒假学习经验分享
对于单词,能在这个寒假完整的过一遍甚至两遍高考词汇是上上策。
2011年高考词汇将超过3500词,这其中800词都是在高二下学期完成的,寒假时间相对完整,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分配,提前攻下词汇,为总复习做好准备。高考中单词考核不同于中考,高考重在考察单词的搭配和运用,这一点在完形中尤其体现。例如meet一词,高中生都知道是“遇见”的意思,所以高考中必然不会这样去考核,而meettheneed则是高考中常见的考法。我们也因此可以预见到高考中词汇的考法是十分灵活的,在日常的学习中不能只关注单字,更应注重单词在例句中的用法,因而寒假是背单词的最佳时间段。背单词时最好对应例句,大声朗读出来,读出来的英语是记忆最快的,这样效率和收效反而会放大。
寒假期间系统的复习一遍高中语法,开学后会倍感轻松
高二下即将进入总复习阶段,语法往往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又一大问题。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脑海中还是零零散散的语法片段。例如,强调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等语法点为高二下学期的核心内容,在高考中也几乎年年必考。寒假学习时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配合真题训练,分析错题,最终掌握。乐加乐英语寒假课程对各个语法模块精心编制,完美整合语法知识点与高考实战训练。
作文有方法,勤写是关键,背诵是秘诀,还要认真改
高考中作文得分往往是所有题型最低的,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总结起来有两条,一是缺乏方法,二是缺乏实战。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远未达到专业研究的水平,因而高考英语作文的考核目的旨在考察学生的基础英语表达能力。这样的作文是有方法可循的,通过对几类高考题型的总结,就能做到驾轻就熟。另外,背诵一些原汁原味的优秀范文对于提升作文成绩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脑子里装着若干优秀范文,何难在考试中写不出好的句子?其次是实战,学生的日常作业中到处充斥着语法和单词,很少能坐下来写一篇作文,而就算写了,也得不到详细的修改,这样的训练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寒假中如果能写上不同题材的5篇作文,并得到认真的批复修改,定然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乐加乐英语寒假班的老师会为每个孩子写的作文做认真修改批复,确保作文训练效果。
英语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高二寒假时间不短,是孩子们半路超车的绝佳时机,一个月的坚持必然立竿见影。学而思乐加乐英语希望各位还在高二的学习中迷茫的同学,经过一个寒假的奋斗破茧而出,开学时令周围同学刮目相看!
高二英语取高分方法
一、由外因导入学生学习英语思维,并致力于提高其英语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是由外向内、由接触到接受、由接受到自主学习而掌握的一个发展过程。对于初级学生而言,我们必须从学习英语的外因入手,将学习英语的积极意义灌输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思维,正确合理地把握导入学习步骤,才能真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住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先从应试程序、英语的考试形势到英语实际价值、其使用市场加以解读。从当前情况看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和合作,英语由外入内,再由内入外,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通行证。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都对英语教学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些外因都会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积极的影响。
2.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良好的学习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诱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进行竞争,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积极情感。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有利于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二、从内因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内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愿望,当外因正确合理地导入,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积极意义并加以认真投入的学习,内因就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外因的有机统一。
1.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客观情境的意义建构只能是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才能产生,而学生主体参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才是客观情境意义的建构,是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智力、潜能、个性和促进社会化进程的根本途径。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这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说英语和用英语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英语的氛围,喜欢用英语表达,哪怕是简单的问候,如“Hello!”“Goodmorning!”“Goodnight!”等,随时让学生体会一种成就感。
2.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情感,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尊、自信、愉快、自由、新奇、惊喜等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发展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不断获得成功感,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其次,要克服消极情感。消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焦虑、抑制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观察、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克服消极情感因素。例如:考试焦虑是导致很多初中生英语学习失败的原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的学习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对他们的学业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在测试评价中也要坚持初中英语课标中规定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不必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克服焦虑情绪”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英语课堂提问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源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思维的原则是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因为好的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意境包括情境和环境。情境一般通过赏识激励,开发内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环境一般包括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书籍等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行赏识激励,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在平凡、平庸中捕捉闪光点,大力夸奖,把常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在进步、提高中评价赏析成功因素,强化欲望,扬长补短;在成功、卓越中品位、赞扬其特点及优势,以促进形成个性特色;在失误、挫折中寻找正确和有利因素,增强自信,开发内力。这是新课标提倡的,也是新形式下的新教学理念。
2.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最直观的教具或实物,如卡片、图片,包括教学挂图和老师画的简易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画,或选用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和图片来丰富课堂教学。这样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能更牢固地记忆词汇和掌握句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让教学多一份色彩,它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操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随之而来,并能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英语教材提供了许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营造和谐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情境一般包括课堂师生互动以及有助于教学的各种活动,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前提。用英语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桥梁,课上回答问题、分角色表演对话更能体现对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另外,教师还应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1.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课堂环境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少一些低效、重复的说教,多一些示范、参考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如果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微笑地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同时,教师应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的做法,力争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最大成功。
2.课堂上教师应多用“Please”,“Thankyou”,“Verygood”,“Haveatry”等礼貌或鼓励性的用语。尤其是对差生,要多关照,多提问,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教师只要真心对待每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的、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兴奋剂,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如办英语手抄报比赛,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班级英语会话表演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在轻松、愉悦中渐渐接受了英语。
近几年来, 英语中考阅读部分的题量增大、分值增多、题材和体裁更加全面。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由于受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限制, 在对阅读理解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 学生能自己主动挤时间来阅读课文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可谓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 如何搞好此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怎样在日常阅读课中使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获得潜移默化的提高呢?通过摸索, 笔者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通过阅读,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这样, 学生在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 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 内容丰富。由此可见, 阅读能力的提高, 实质上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 总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生词的认读、重点词的理解搭配、句子的翻译和造句训练上, 这样的教学, 其弊端是过于重视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把握, 却忽视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结果只能让学生的思路停留在凌乱的知识点上, 并不能培养学生领悟作者思想和驾驭文章结构的能力, 阅读能力也就无法提高。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
结合近年来英语中考对阅读文段考查的特点, 我校在教学实践上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即“Pre-reading” (阅读前阶段) , “While-reading” (阅读中阶段) 和“Post-reading” (阅读后阶段) , 每一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
“Pre-reading” (阅读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创设适当的语境, 带领学生复习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 目标语或语法知识, 以旧带新, 呈现话题, 为新课做准备。可根据主题进行阅读预测, 也可以在游戏或故事中理解新词或语言, 给学生阅读提示, 排除障碍, 降低阅读难度。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最重要的是:复习热身或导入要有目的性。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激活?如何把要阅读的内容与学生已知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怎样才能将语言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出来?通过阅读前的一些热身活动, 可以较好地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应该说, 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 教师应精心设计, 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While-reading” (阅读中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侧重对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 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
本阶段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要有启发性, 且难易适度, 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 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据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要精心组织, 甚至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 有所考虑。另外,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教师首先出示两三个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概括性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通过快速阅读, 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有目的地对阅读材料加以浏览, 学生既初步了解了材料内容, 提高了整体理解力, 又培养了自己快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 提一些学生通过略读就能快速在语篇中找到明显答案的连贯的问题, 帮助他们综观全文, 获取对语篇的完整印象, 训练学生整体理解的技能;或者提出一些推断性问题, 让学生通过精读领会语篇的细节, 根据问题迅速定位, 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判断、推测, 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最后, 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创造性思维。
采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文中的重难点。瓶颈处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补充。在此过程中, 老师要一改过去“演员”的角色, 变成一个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引路的“导演”, 引导他们去开启知识的大门。最后, 视学生的理解情况给出不同的要求, 可以是模仿性跟读, 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 或个体练读。这是阅读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朗读, 才能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音和语调, 逐步形成英语语感。
一、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特点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成果的预先设定。教学目标对课堂效率的验证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要与课程标准相符合、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特征相符合,要能够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易于操作;其次,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表现有明确的控制作用,即当堂应该教授的内容一定要完成。
2.课堂气氛和谐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的课堂。现代“人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否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由课堂气氛决定。刻板的课堂必然有刻板的学生;在民主、活跃、快乐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1.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表面上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并无直接关系,可是却与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在学生觉得压抑、反感的课堂上,想让学生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可能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仅能维持在完成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水平上,甚至会因为课堂的沉闷和压抑,学生会讨厌进行英语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想要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就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平等的位置,真正尊重和热爱学生。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很多英语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的领读和关键句分析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节省了课堂时间,但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丢不掉“教师教”这个拐棍,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建议英语教师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使用任务教学法,将一段阅读材料的主要学习目标标注出来: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找出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任务,最后评出“阅读最佳小组”。教师将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十分积极,能够在阅读任务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有些学生重点查单词,有些学生标出重点句,有些学生负责理解阅读问题。通过学生的集体合作,阅读题目很快得到了解决,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对阅读材料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并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更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方法。长此以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指日可待了。
3.重视学生的主动阅读选择
既然教学形势要求英语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效的课堂教学也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标准,那么,英语教师就应该重视在课堂中的阅读内容的选择。教材和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受学校教育的惯性限制,中考主要考哪些,学校就主要要求学生读哪些,实际上,这些阅读材料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动阅读选择。教师可以选择一周一次的自由阅读,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请每个小组轮番准备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出相关的阅读题,在课堂上提供给所有学生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能够使学生在准备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进行完全地自主学习。
三、判断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指标
1.学生阅读范围更广
以往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由英语阅读水平体现的,实际上就是由学生在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部分的得分情况来判定,这是不符合新形势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的。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内部发展,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的增长。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可以由教师来控制,而阅读广度与学生的自主阅读有关,因此,可以用学生的阅读范围来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程度。
2.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重视英语语境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针对考试,而在英语考试中,大多数学生都因为对英语语境的陌生而不能很好地理解上下文的关系,因此就不能正确地完成阅读题目。在长期的、积极的英语阅读练习之后,学生自然会对英语语境有所熟悉,表现在考试中,就是重视英语语境的重要性,因此,这项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指标。
(一)语言因素
从语言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识别专素很重要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没有语音.语言就不可能作为“交际工具”而存在。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区分不同的音素是语音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语言、发展听说能力的基础。在英话学习中.不仅要区分英语各个音素,而且还要辨认英语和汉语中“相似”的音素;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语音来说,要将一个音发得准确,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发这个音的口腔部位和方法。同时要尽量克服自然而然地依赖汉语.并试图从熟知的汉语中找出与英语最近似的地方来模仿的毛病。元音和辅音的训练往往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除模仿、对比辨音、绕口令等练习外,还可以采取图解语音、多媒体多方位展示发音过程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音素的训练是基础,是进行连贯话流的发育的前提。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一、帮助学生稳定情绪, 集中精力。很多学生谈“ 听”色变, 从心理上缺乏自信, 从而造成听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头脑一片混乱, 进而出现焦燥不安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英语听力课上我通常在正式听之前先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曲子或英语歌曲, 借此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精神状态。还有我平时注重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 帮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听之前帮学生明确目标, 做到胸有成竹。具体就是老师提前帮学生明白题干的意思或给出问题, 使学生明白听的任务; 或指导学生浏览所给选项, 猜测听力材料的内容; 或指导学生注意听文章首尾( 通常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含短文的中心句或中心内容) ; 还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教学生捕捉when, where, who, what, why.这五大信息及相互关系, 通过这几点使得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 再去听录音就有的放矢了。
三、注意选择听力材料。基于学生底子薄, 我选择的英语听力材料往往是由易到难, 并且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具体就是从单词辨音到对句子的理解, 从句子到情景对话, 再到学生对短文梗概的掌握。另外我也让学生听课本上的已学过的对话或短文录音并加以口头复述。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听的兴趣。
四、听写练习不可少。听写是一项有难度的练习, 在初级阶段应经常给学生进行听写练习, 先听写单词, 再听写句子, 循序渐进, 切忌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这种练习可加深学生对所听片断的印象, 从而增强学生短暂记忆的能力。也可使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 对听到的关键词、句等作记录, 避免遗漏和遗忘信息, 快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经过长期的训练, 我班85%的学生在听辨单词、句子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五、了解英语文化, 熟悉日常交际。我首先让学生重视课内的英语文化的学习, 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材料, 如: 圣诞节、餐桌礼仪等。其次我也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搜集相关材料, 以便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 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从而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力的内容。
考研英语阅读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或者说是提高阅读的得分率是大多数人最最关心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人主张先看题目,后看文章;有人主张先看文章,后看题目。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中考点,准确快速地答题。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阅读方法,并稍加分析。
第一步:扫描题目
这里所说的扫描题目仅限于去发现题干中是否有人名(因为题目中一旦出现人名很有可能是针对人物观点的提问,记住人名就可以在下一步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去关注该人物的观点)以及需要推断词义的单词或短语的出现(这种扫描大约会花2~3秒钟。事实证明,人的大脑在扫描的一瞬间去记住一两个单词是可行的`,即使试题当中没有我们所需要的内容,2~3秒钟的损失也是无关紧要的)。在下一步的文章阅读中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与题干中提到的人物或单词相关的一些信息,为我们在做题时迅速定位打下基础。与之相反的先看文章、后看题目的方法,一旦题目中出现这种问题,又必须重新回到文章中去找。事实证明,要在一篇400~500个单词的文章中去查找到一个人名或生词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相对于提前花2~3秒钟扫描题目获得的收益小得多。
第二步:开始阅读文章
在这里,我们需要掌握两大技巧。
第一:学会跳跃和扫描式阅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第二:学会应对文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跳跃式阅读
跳跃式阅读所要跳过的内容自然是和文章中心没有太多联系的内容。如对某一专家身份头衔的说明,这类文字内容与文章的中心虽不相关,却会经?常在文中出现,这些内容事实上会增加信息的复杂程度,干扰考生思路,而题目中不会考查。
如1990年的试题,Text 2
“but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ss that this is not enough,”says a researcher on female labor at the government-funded Institu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Workers.
【分析】这里,我们只需看引号内的内容即可,至于“on female labor...”后面长长的头衔称谓完全可以跳过去。
2.扫描式阅读
扫描式阅读的内容与跳跃式阅读的内容相比,与文章的联系稍稍紧密一些,但一般不是考试的重点,我们只需对其有大致印象即可。这类内容一般由用来说明中心的论据构成。当段落中心已经?很明确时,我们可以对说明中心的具体论据实行快速扫描。
3.提高阅读速度的另一途径是:熟记词汇的各种形式及其词义
很多人把词汇量直接理解为背了多少个英语单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真正掌握一个词汇,不仅是理解词汇的含义,还要具备灵活运用词汇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
小笑话。老师正在考一个号称背完整部字典的学生,问:How are you 什么意思?答:“怎么是你?”。老师很惊讶,继续问 How old are you 呢?答:“怎么老是你”。老师差点晕倒。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足以说明“词汇量绝对不等于背了多少个单词”。令我惊奇的是,不少的英语教育名家也热衷于出版如何巧记巧背英语单词的书,而且在市场上还很畅销。实际,很多方法是不需要钱的,我在这儿给大家特别推荐免费的中学英语单词10大记忆法一文。
我倡导一种通过多阅读,多深度阅读,不断反复阅读的方法来真正提高词汇量。通过多阅读,让我们在实际的语境中不断学习新词汇;通过深度阅读,让我们掌握正确使用新词汇进行表达的方式;通过不断反复阅读,让我们经常能巩固自己学习过的词汇与表达,实践孔夫子“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的治学名言。
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兴趣,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就会大大提升,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会拥有学习的内驱力。英语阅读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往往感觉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阅读。即使在老师引导下阅读,学生也会毫无目的地被动阅读,他们根本就没有主动参与阅读的欲望,更不说积极开展英文阅读或去探索英文阅读的乐趣了。 但是,在一线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拥有了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教师的监督。 通过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活动,他们收获的知识会更加全面,而且也会记忆深刻, 不容易被遗忘。课外阅读作为英语阅读教学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常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的仅仅就是国外的一些名著、趣闻等,学生读起来也是泛泛而读,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去阅读,根本不会深度地去剖析阅读的内容, 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平淡。为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整合相关的因素,充分地了解学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并给学生推荐一些可读性高的有梯度的英文素材,最好是素材能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首要因素在于学生要认可阅读的素材,能从中学有所获有所想,这是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能够主动喜欢阅读是因为他喜欢阅读材料的内容,觉得阅读原来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所以在开展英语阅读的时候,特别是课外阅读,教师要认真地研究阅读素材的价值,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欲望,教师要给学生说一下阅读内容的梗概,最好设计一定的悬念或者告诉学生故事的部分内容,激发学生想知道故事整体内容的欲望,这样学生阅读就变被动填鸭为主动输入,久而久之,学生自会收获甜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和阅读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 促使学生爱上英文阅读。
二、教授学生英文阅读技巧,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心理是非常简单的,学得好的内容往往兴趣比较高涨,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往往不愿意学习,甚至会出现放弃的状况。在高中生的阅读过程中,也是如此,看不懂文章的学生往往不喜欢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多数都很被动很无奈,因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就大打折扣。而一旦掌握了阅读技巧,学生就找到了信心,所以他们会更加地喜欢英文阅读,为此,在开展英文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英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尽量多读一些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肤浅粗略地完成阅读任务,一定在阅读中和阅读后有所感悟,最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并有所反思,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超出文章内容之外的领悟甚至质疑。俗话说得好“好文是悟出来的、好酒是品出来的”,而精读就是实现悟和品的重要步骤。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范文,特别是优秀的美文和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开展英文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并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阅读,让他们学会思考,多了解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掌握文章的要义,并通过阅读让学生学有所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分析文章的段落衔接、结构技巧、理解国外的外文的写作手法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思索或小组集体探讨之类的方法加深理解。当然在引导学生精读深思的过程中,教师当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要主动做好学生的榜样, 经常有意识地渗透在相关的课程讲授中。
三、做好相关的英文阅读训练设计, 做到熟能生巧
事实证明,一定的训练对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印象有积极的作用,同样在英语阅读训练中,通过一定的阅读训练也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英语教学无论是在阅读内容还是阅读方式上做出的任何尝试,其目的都是为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完成相关的阅读训练,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学生才能有所反思和总结,在不断地实践、 思考和点拨中总结出一定的学习策略。教学实践已经充分地说明,高中英语的学习,除了学生需要掌握的英文常识之外, 还需要学生做好针对性的练习,比如阅读就是如此,所谓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但是绝对不能搞成题海战术,一定要精讲精练,讲在紧要处、关键处,老师把每一篇文章都做好相关的细节分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思维。开展英文阅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突出重难点,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对应的阅读材料和阅读任务,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英语的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高考中所占据的高分值,还是以后作为一种社交和工作能力, 都是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以新形势下提升高中生英文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今天、明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化工程。提升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做好常规的阅读教学设计和适当的策略方法指导,也需要学生做好调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教师的有力帮助和自己积极的实践与反思,持之以恒,不断提升自我。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除了常规的词汇、语法、听力和写作教学之外,较为重要的还有英语阅读教学,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又会牵扯到上述的种种知识。英语阅读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和英语理解能力的有效路径,同时英语阅读又与常规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做好课堂内外的衔接,做到优劣互补。
一、框架式阅读,立足整体
框架式阅读是一种立足于整体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是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来说,各种文体的文章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由此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结构框架”。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已有的框架去类比,去运用,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围绕课题,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框架式思考: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是谁说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会有什么发现?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可以使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住阅读方向或者阅读思想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理清学习环节和学习思路。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框架式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二、问题式阅读,着眼探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以看出,问题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爱之链》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就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乔依家境怎样?他的工厂倒闭了,他的心情怎样?乔依与老妇人互不相识,为什么帮她修车不要报酬?老妇人看到乔依修车不要报酬,她会想些什么?为什么老妇人要把钱留给小饭馆的主人?在学生质疑时,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下结论,要注重对学生问题的归纳梳理,然后,再让学生就归纳出来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一来,学生阅读方向明确,阅读理解也逐渐走向深刻。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主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然后,教师再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继续深入探究,这样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开阔,进而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也会从简单走向深刻,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三、比较式阅读,注重辨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把思想内容、结构、语言等相似或者相同的段落、文章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找出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进而在比较中达到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目标。经常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时,同样是对一处景点的描述,在写法上或者语言表达上有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会发现《黄山奇松》和《莫高窟》都采用了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而《黄果树瀑布》则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在语言表达上,这些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比喻的形式把课文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开拓学生学习思路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思考的深刻性,进而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批注式阅读,深入对话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深入阅读的好方法。所谓批注阅读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阅读文本时的感受,把其批注在旁边的一种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真正沉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真切对话,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与理解,达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军神》一课时,我就采取了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或者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有学生在“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等词语下边画上横线,并且写到:“刘伯承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为了革命,宁愿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是军人的骄傲,我们敬佩他!”在对人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能够产生共鸣,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刘伯承的了不起,这是其他阅读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它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课文特点,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集读、画、思、批于一体,既动脑又动手,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更深刻,有效提高了阅读效果。
五、批判式阅读,张扬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阅读经验不同,在阅读文本时,难免会对文中的语言见解看法出现偏颇,这些都是学生独有的阅读感受体验。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批判阅读,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没想到自己想到的话说出来,这样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更深的层次。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顾茅庐》一课时,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就文本中的语言内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有学生指出: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出山,狠狠把张飞批评了一顿,我认为这样不对,张飞是他的好兄弟,再说张飞说的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刘备这样批评他,太伤兄弟感情了。对于学生阅读批判产生的各种看法,教师不要单方面制止,而是可以通过这种机会把问题抛给广大学生,让学生在争论中达成统一的目标见识,如此一来,既激活了阅读课堂,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阅读思考更加深入,同时,也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教师主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批判阅读,由于不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同,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可以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学生批判式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目的。
掌握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习得方法,学会运用,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首先,用5—10秒钟的时间,扫一眼文章,看它是什么类型(记叙、说明、议论等),然后重点看看第一段的关键词、中文注释、再跳着看一些词汇,这个时候我们起码就知道了:文章的主题什么,提到了哪些内容。不要忘了,人类有强大的脑补能力。
然后,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和选项,圈出其中的关键词。文章后面的问题,一般都是文章的关键内容,而且问题顺序基本上吻合文章内容的先后。
第一步我们看了几个词,第二步看了问题,其实到这儿,文章的脉络就会比较清晰了。第三步,我们就带着提出的问题,去读文章。碰见刚才圈出来的那些关键词,就多加留心,因为答题线索,往往就在这附近,而不是文章其它地方。之后的判断、检查,按部就班。
留心英语文章关键处
1.首段和尾段
一篇文章的主题句、中心思想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
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地在第一段就提出了要说明的对象或者要论证的观点,而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也会对全文的说明和论证进行总结。
策略:
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或者短语,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这些总结性句子,如:
all in all, in short, to conclude, in consequence, 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ly, thus,to some degree 等。
2.长难句
长难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难度所在,其中包含了同位语、插入语、定语、不定式、分词、各种从句等,有的句子甚至长达好几行。这些复杂的句型也往往成为了出题的重点所在。
策略:
加强训练自己对付长难句的能力,平时有意识地去分解这些句子,理解其中的指代关系和句子层次。
3.列举处
标志性的词汇包括:
First, Second, Third… ;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First of all, Then, In addition, 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Moreover…
策略:
把这些词圈起来,考题中一般会出现四个选项对比,这样非常好在文章中找。
4.举例处
例子往往与作者的说明与论述有很大的关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也成为了考题出处的热点。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一般都带有如下的标志性词汇: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 as an example, as, such as, like等。
策略:
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一句或者前几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地往前读,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率。
5.因果关系处
出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经常会把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过来考,因此选项中因变成了果、果变成了因,考生需要注意辨别实际的因果关系,防止受到迷惑。
策略: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
because, because of, so, for, since, as,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result from, result in, cause, originate from, lead to, attribute to, derive from; base, basis, reason, result, consequence等。
6.转折、对比、类比处
文章的转折也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地方,一些明显的转折词包括:
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yet,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 actually等。
策略:
转折词前后的意思一般来说都是相反的,而作者会偏重其中的某一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转折词,最好能作上标志以方便做题时候的查找。
7.特殊词汇处
英语阅读试题中经常考查同学们对于一些词语和词汇的理解,这些特殊词汇包括了平时不经常使用的生僻词、常见词语平时不经常用到的意思或搭配、以及关系代词等。
策略:
解题关键在于读懂词汇所在文章位置的上下文,从而推断中其意思。
8.数字和年代
阅读中经常出现对于数字和年代等细节的考查,看似容易,但是同学们经常由于疏忽大意而失掉这些最容易的分数。
策略:
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① 如果出现需要进行运算的题目,一般来说文章的原始数据不是正确答案;
② 如果答案中的四个数字或者时间都与文章的某一个部分相符合,那么要注意这些数字和时间所对应的不同问题,只选择与题目相关的那个数据;
③ 要注意年份和世纪之间的差别,比如1999 年就是20 世纪,2009年就是21 世纪,也就是说世纪的数字是年份的前两个数字加1。
9.专有名词
所谓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的名称以及其他专有名词。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每遇到专有名词可以用铅笔作上标记,以便如果在题目中出现相应专有名词可以进行快速定位。
10.最高级词汇
最高级词汇以及其他一些表示唯一性的词汇由于其意义的绝对性,因而不容易产生歧义,所以也经常成为出题对象。
这些词语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以及以下词汇:
2.提前预习,认真面对课文,将容易写错和不理解的词语首先划出来。能查字典弄清楚的,就自己查字典。查完后,仍然难解其意的,准备好,第二天问老师。一边读,一边想,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铅笔写在书页空白的地方。大胆地去写,不要害怕自己的幼稚与错误。
3.带着这样的问题,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与老师碰撞。看一看,自己哪些地方与老师英雄所见略同,哪些地方还有差距,哪些地方自己理解错了,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
词汇量偏低是制约学生阅读速度的瓶颈。因此,扩大常用词汇必须成为我们英语教学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重视学生的泛读教学,通过补充大量英语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复习词汇、巩固词汇、增加词汇,并将补充词汇纳入考查范围之内。一些基本的构词知识有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积累词汇,同时也为猜测生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能观其形,知其意。
二、扩大知识面
阅读速度与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话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阅读材料是自己熟悉的内容,阅读速度就会自然加快;反之,如果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是非常陌生的话题,阅读速度便会很慢。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局限在有限的课文教学之内,否则,想要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就是不现实的。
三、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坚持意群阅读
阅读过程中,克服不良阅读习惯促进阅读速度。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指读、声读和回视。
指读减慢了阅读速度,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回视又叫返读,既会影响速度,也会影响理解。
所谓意群,就是有意义的短语和语法结构。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句子的整体理解。
四、掌握阅读技巧,使用文——题——文阅读方式
对于怎样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又能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历来有三种阅读方法:
1先文后题。即先把全文读懂,然后做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读懂全文的同时,容易降低读速。另外,由于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记住的细节内容未必有用,有用的内容未必记住。答题时仍需到短文中去寻找,实际上等于降低了读速,降低了效率。
2先题后文。即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目的明确,在阅读时有所侧重,能节省时间。缺点在于没有读过短文,不了解文章的主题、细节分布情况。
3文——题——文阅读。即先快速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然后读问题,再将全文认真读一遍,最后回答问题,
该种方法避免了前两种方法的缺点,使同学们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全文的题材、主要结构、中心思想、主题段、主题句。一目十行,寻视与答题内容有关的词句,无关的内容掠过,使回答有关who,what,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时,能很快找到答案,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五、注重长句、复杂句的理解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十分注重借助复杂语境考查考生对语言语法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所选阅读材料均有大量复杂单句和复杂复合句,单句采用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等高级语法;复合句采用多种从句叠现的复杂句型,来增强句子结构的复杂性和语境理解难度。所以,理解长句、复杂句成了考生顺利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
六、加强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做英语阅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的速度越快,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的脉络的能力就越强。以下列出几点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
1多背单词。词汇量的大小是进行阅读的基石,积累了足够多的词汇量,速度的提高是肯定的,
2注意力高度集中。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做到心无旁骛,把自己思想融入文章之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是练出来的。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做到一口气看完,不要断断续续,更不要养成边看边默念的习惯。
3用英语的方式思维。看英语文章的时候,不要把看到的东西先暗暗转译成中文才能理解,这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4连句阅读或是一目几行。看一篇文章的时候,不要逐字逐字地看,或是一句句的看,要把两个或三个句子连起来,一气呵成。形成这种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加宽自己阅读时的视幅,这个能力的形成要下很大的苦功。
一、准备阶段:补充背景,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效益的高低与学生走进语篇之初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息息相关。因此, 教师应该在语篇阅读之前, 就要对学生原始的认知积累进行一次有效的考核与摸查, 感知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背景, 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找准文本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联系点。学生在阅读语篇之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 只有找准彼此之间的知识联系点, 并以此为切入口, 英语语篇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其次, 教师可以根据语篇的内容特质,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 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动力, 在阅读语篇之前以积极的心态对之;最后, 在考量的基础上,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认知储备与阅读的语篇内容相差甚远, 可以及时为学生补充相应的内容, 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益。
以这节课为例, 其主题涉及到西方的重要节日, 对于这个话题,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 但远远还没有达到理解语篇内容的程度。因此, 在教学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西方重要的节日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而在课堂中, 教师则可以运用歌曲、谜语等新颖的形式进行教学, 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为深入文本阅读奠定基础。
二、点拨阶段:逐层推进, 滋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一) 初读感知, 概括大意
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语篇内容的基本背景之后,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语篇内容, 在对语篇内容形成基本的感知之后, 则引导学生迅速搜寻语篇, 引导学生提炼思考:课文总共讲述了几个重要的节日,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圈划。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意识还没有对课文语篇内容并没有全面铺开, 而是对英语字符进行了有效的认读和规避, 这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搜寻阅读和选择跳读的能力。
(二) 再读阅读, 消除障碍
对文本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有相应的认知之后, 教师则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整体性的再度回归。而在这一遍阅读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默读的方式进行, 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遇到生单词, 不能轻易地放弃或者直接查阅工具书, 而是要在识记其外形的基础上, 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自主感知单词的意思, 提升学生揣测单词、辨析词义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快速阅读, 高效记忆单词, 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三) 反复阅读, 形成方法
小学生对英语语篇内容的阅读必须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聆听中洞察问题、在仿读中矫正读音、在练说中自主表达。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随教材发放的录音磁带、光盘等有效资源, 让学生在聆听录音和光盘的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这篇课文, 在学生跟读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画面, 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以形象直观的画面、视频资源维持学生的阅读动力。
之后, 教师可以借助教学中各种朗读的方式, 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言语形式等内容进行总结, 并在直接的诵读中加以体会, 夯实学生的认知效果。
三、拓展阶段:复述对话, 扩大学生的阅读效益
(一) 在复述中回顾认知
值得强调是复述不是背诵, 不是对原文语言的机械复制, 而是学生依据自身的理解, 并尝试运用自身的言语对课文内容进行转述的过程。其间融合了学生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调整能力。对这篇课文而言, 教师可以将课文介绍的几种节日板书于黑板, 使之成为学生复述课文的线索, 并将每个节日的特点浓缩提炼于黑板上, 使之成为学生复述的中心, 从而促进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 提升学生英语口头表达和总结的能力。
(二) 在对话中提升认知
如果说复述有着学生自身创造意识的话, 那也只是学生建立在自身感知前提下的创造。而在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形成通透的感知下, 教师则应该以教者的身份与视角, 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学生创设出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更具高度的认知条件, 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 从而让学生在回顾中巩固阅读效益, 在对话中提升表达能力。
以这篇语篇为例, 教师在对话形式的创编上应该以节日特点为蓝本, 创设一个小导游为游客们进行导游词解说的情境, 从而借助游客的追问, 让学生尝试回答, 从而构成了相应情境下的对话训练。
高二英语阅读理解教案
objectives
to practise reading for inference.
to practise making opposites of adjectives using a prefix.
to practise talking and writing about one’s experience of meet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pre-reading
☆ have you ever met someone you didn’t like, who later became your friend? tell the class.
example the first time i met tom, he seemed very bad-tempered! then…
reading
☆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ere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
in the local library
2) what kind of books does jenny like?
poetry
3) what exam was jane studying for?
an important science exam
4) what was the last straw for jane?
she heard someone humming behind her.
5)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jenny is?
friendly, warm-hearted, forgiving
6) how did jenny get jane’s phone number?
she asked a librarian and got it from the library files.
7) do you think that jane over–reacted in the library?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 similar situation when you were studying?
you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according to your own experiences.
☆read the strategies and look at these true/false sentences. underline important words.
example 1 = pleased
1)jane was pleased when jenny started humming.
2)tennyson must be a poet.
3)jane first saw jenny near the poetry section.
4)jane was upset that she had left her book in the library.
5)jane didn’t feel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apologise.
answers: ftttf
post-reading
☆complete the paragraph below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following words.
glance, annoy, recognize, concentrate, disturb,
resist, whisper, glare, inconsiderate, grateful
janet was 1) on writing an essay when a noise 2) her. she 3)
her brother’s whistling. “shh” she 4) ,5) at him quickly. the noise didn’t stop.janet 6) the urge to scream and instead 7) at him angrily. “please stop it, simon. you are being very 8) ,” she said. but still he didn’t stop. janet was now very 9) .just then her father called simon out of the room. janet smiled, feeling 10) to her dad.
学习英语,朗读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每天可以选择在早晨阅读几篇文章,但是我们不要盲目的去阅读,我们要试着去理解它,如果我们是为读而读,那么就没有必要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方法,不能盲目的去学,那样学习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听
英语的听力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听一些好的文章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我们可以从初级入手,听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句子,等自己熟练之后,我们可以看一些国外的电影,我们也可以试着跟读,读音错的地方发我们要及时的改正。
写
我们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对错,我们可以让老师帮忙检查一下语法的问题,这样时间长了,我们的英语成绩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语法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语法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学习的时候要从基础到高级,慢慢的,脚踏实地的学习,力争把语法的每个细节都掌握。自己再经常的去刷一些题,多做题对我们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生词一定要翻看词典,做完之后我们可以先参照答案理解一些,如果实在理解不上去,我们可以去问老师。
词汇
笔者在苏州三所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加2007年日本语能力等级二级考试的学生中展开了一个问卷及口头调查,其中关于要占考试总分的30%以上的阅读理解部分,调查结果显示:
1. 时间来不及,文章来不及看,最后只能随便写写答案;
2. 单词不认识,长句太多,以致文章整体不太懂,答案凭感觉;
3. 对于深层理解题、指示代词指向题、概括题等常见题型,答案基本靠猜;
4. 对于一些文章的出题类型不清楚。
实际上,作为日语教育工作者,大家都一直花大力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日语精读和泛读课,教师一般都将重心放在语法点和句意的讲解上,这就让我们的学生“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常常出现一篇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好像是都懂了,但合上书本,整篇文章讲出的基本内容和要点还是一片模糊,更谈不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中心思想了。笔者认为,在中国的日语教学中,可引进些中文的教学方式,汉语、日语都是一种语言,而且我们的汉语工作者在提升阅读能力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中文阅读时讲究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一步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到全篇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当然阅读是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每人对文章的理解角度、侧重点不完全相同,感受也有差异,但我们都应遵循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达到阅读的理解要求,即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由认读理解,到完全消化,而且平时要多读多看,这是阅读的必由之路。
二、日语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分析及平时训练时的解决方法
1. 单词问题。
每年日语能力等级考试一级、二级一般有9篇左右长短不一、题材不一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多个不认识的(不属于相应等级的)词或词组,学生对此十分害怕。当然作为中国学生来说,首先必须实现日文向中文的转换。这种转换不必是100%,但必须是充分、有效的,才不会影响阅读做题。我们在看一篇中文文章时,并非每个单词、每句话都能看得懂,但这并不影响对于全文意思的准确把握。日语也一样,“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在任何语言中都是真理。
2. 长句、复杂句问题。
日语作为一种外语,自然有其独特的方面。在文章的句子上,日语最大的特点是:日本人喜欢用长定语句、长状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这一点是我们日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对于这点,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一下中文中的“病句分析法”,即“抓主干,丢枝叶”。在日语的句法体系中,一般将句子成分分成六种:主语、对象语、述语、连用修饰语、连体修饰语、独立语。这些成分都可以在中文的语法体系中找到相应的结合点。我们在平时学习时就要对那些复杂的句子采用这种“抓主干,丢枝叶”的方法。无论再复杂的句子,通过分析,发现其主干部分,即“主谓宾”,就抓住了句子的大意,接下来就是加上其它的修饰成分,这样一来,一个复杂的句子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方法在翻译中十分有效。
3. 全篇文章问题。
作者写文章,就是要通过文章来传递某种思想。而作为读者,就是要通过文字来发现作者的这种思想。日语也同样如此。每年的阅读理解文章各种题材均出自作家、报道之中,自然有其深邃的思想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去发掘。一般来说,阅读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认读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组、标点、修辞和句式等,这是阅读的基本层次;另一个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绝不是孤立地认识几个字、词或认识几个人物。如果把阅读仅仅停留于认识的阶段,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更不能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
我们在阅读时,在理解句子的含义之后,接下来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全篇中心思想的把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文所采取的方法是分段,写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日语的阅读中来。从全文整体入手,将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晰,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找出相应的中心句。最后在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说对文章理解了。
三、借鉴中文教学法对我们日语教师的要求。
1. 任课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备课。
不仅要在字词、词组、语法上花力气,而且要在全篇的段落结构、篇章脉络上花大力气研读。通览全文,对全文的思路的把握务求“精炼”、“准确”。这样在授课时才能做到通览全局、游刃有余。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一定要学生们树立整体阅读的思路。
2. 改变学生们惧怕陌生单词的思维定势。
授课时,要将重心从单词转向句子、段落的含义,向学生传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思想,让学生们从心理上克服看到陌生单词、词组就心慌的现象。
3. 要认真分析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的阅读题型。
就像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一样,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是引导我们日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的准确与否的标尺,总结题型、分析对策自然是十分必要的。而对题型的分析又可以借鉴中文的题型划分方法。
4. 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速度。
毕竟参加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获取信息。我们可在平时经常进行模拟考试现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做题。
5. 培养学生的二次阅读习惯,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在日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李
(沈阳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辽宁沈阳
摘要:在日语课堂上,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日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日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笔者就日语阅读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日语阅读教学理论日语阅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日语阅读特点和重要性理论方法论
一、日语阅读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日语阅读教程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时代的文章,可以不受文体的限制。广泛阅读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广泛地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了解日本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新动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选择上要尽可能“新”。同时日语阅读课程教学着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要下工夫。
二、日语阅读教学理论
在日语教授法中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教学处理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本所写的句子、语句意思和语法关系逐一进行分析来把握整体就叫自下而上的模式,即“字—词—句—文—段落”,这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对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文章,通常用于精读。而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常识、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推测、预料而确定假说,然后对教材进行摸索并确认假说的处理,即“推测—文章—文字”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去阅读文章。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因内容多、范围广,所以笔者都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在词汇教学时,也会结合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法的一些优点。
三、日语阅读教学方法论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阅读作为一种知识的教学,就整体而言,以往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其重点都是落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过分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忽视能力的培养。就现状来说,学生不是缺乏理论,需要的是强化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1)精简语法、单词,淡化理论色彩。
对于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及单词、词汇,应根据
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练习,唯一可做的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再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分析题目与文章的结合点。
6. 平时要求学生们多读。
加强课外的阅读,特别是对日本小说的阅读。
四、总结
日语阅读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无论是参加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还是将来的就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升阅读能力上,我们可以引入中文的阅读分析讲解方法,结合日
瀛
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选择必要的语法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法项目没有必要作毫无意义的讲授。并且在教学中要尽量淡化一些理论色彩,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理论之外,应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2)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具体应用。
学习语言规律,如果只停留在概念的辨析和规则的认识上,不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结合,就很难使学习主体真正掌握这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规律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言实际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而且必须得反复进行这种实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验证才能加深印象。所以必须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强化具体运用。
2.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静态的阅读教学,是指以脱离具体的语言背景和语法结构作为分析对象的教学。动态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及相关的社会实际,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两者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结合运用,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多是一种静态的教学,应该说这种教学是必然的,但静态教学本身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加强动态教学。那么如何加强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教室的利用。
笔者认为阅读理解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课堂上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只是问题的设定者,理解问题主要是靠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完成。所以对于教室的利用应该是教师要尽量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四五个人围成一桌,便能轻松地观察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加入其中。这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有的放矢地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2)教材的选编。
阅读教材的选定应该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题材的广泛性;B.题材的切实性;C.题材的趣味性;D.题材的交叉性。交叉性是指从“纵”和“横”两点来开展的。所谓“纵”即从社会不同的层面来运用,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社会;所谓“横”即从报刊的各个栏目选出。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语语言特点,形成一套有中文特点的日文阅读练习法和讲课法,如中文中的“病句分析法”、通篇阅读方式等,这样可全面提升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两种语言信息的有效转换。
摘要:阅读是主动地、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创造行为,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获取信息能力的途径,更是提高语言的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学生日语素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年的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本文通过日语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及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就如何全面提高学生日语阅读能力提出对策。
关键词:日语阅读,中文,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爱.语篇结构分析在日语阅读中的作用,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
[2]岳曼.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吉林教育,2008.
[3]钱红.浅谈大学日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日语知识,2000.
【高二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方法】推荐阅读:
高二英语阅读专项03-06
高二英语怎么提高的方法11-04
高二语文成绩提升方法10-22
高二上学期教学总结 (人教版英语高二)01-11
高二的英语作文07-10
高二英语作文必修07-28
国庆高二英语作文12-23
高二英语如何学02-02
高二英语作文幸福03-27
高二的英语作文范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