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广播稿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养成教育广播稿(精选12篇)

小学生养成教育广播稿 篇1

一、在校安全:

1、过楼道要轻声慢步,禁止大声喧哗、跑动。

2、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多做自我批评,不准吵骂、打架。

3、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严禁相互推搡、打闹;不得坐在走廊栏杆上,不得在楼梯扶手上滑行;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要拥挤。

4、在校不吃零食或其它“三无”食品。

5、注意室内安全,不乱动教室的电器。

6、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有事要向老师请假,批准后方可离校。

7、不得携带可能危害到他人安全的物品到校。

二、路上安全:

1、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边行走,过马路左右看,未满12岁不得骑自行车。

2、按时上学,路途较远的同学上、放学要结伴同行。

3、上学或回家途中发生意外情况必须马上和老师或家长联系。

4、放学后立即回家,不在路上长时间逗留、活动,中途不得去游戏厅、网吧等不良场所。

5、遇到坏人要大声求救,机智周旋,记住坏人特征,及时报警。

三、在家安全:

1、注意用电、用煤气安全,掌握相关的安全常识。

2、未经家长或学校许可不得私自游泳。

3、不私自组织野游、野炊等活动。

4、不参与吸烟、酗酒、赌博、打架、偷盗等违纪违法活动。

5、不进电子游戏室等不适宜小学生涉足的娱乐场所。

6、不看宣凶杀、迷信的坏书刊或录像影碟。

小学生养成教育广播稿 篇2

一、赏识激励,感染良好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在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是一剂有效的良药。所谓赏识,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积极因素的一种肯定和赞美,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其放大,就能为学生创造积极地条件,使其闪光点得到充分燃烧。反之,如果教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挑三捡四,一味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消极心态。这样的局面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还记得去年时的某一天,负责擦黑板和窗台的同学正好生病请假了,带着一种担心,我在课间休息时间走到教室,结果发现窗台、黑板都显得干干净净的。欣慰之余就问了班长:“今天是谁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的?”当班长告诉我是请假的那位同学的同桌XXX同学帮忙擦的时候,我有点诧异,因为XXX同学是属于平时沉默寡言,表现也不够积极,很少引起教师注意的那一类学生。随即我找了XXX同学进行了一次单独的面对面谈话,表扬了他的这次“仗义之举”,并肯定其在平时的一些好习惯,如:字迹工整,上课认真,不随便讲话,衣服整洁等。虽然面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惊喜。后来在班会课上,我又公开表扬了XXX同学,将他的种种好习惯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不仅有效激励了XXX同学,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有所超越和表现。同时也为其它同学树立了一个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促使学生朝着榜样的行为方向去不断端正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领良好习惯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学生心中,班主任往往是至高无上、最具号召力的,都很喜爱去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为学生表率。尤其是在细节方面不能轻视,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教师以身作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我按例课堂巡视。走到教室中间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就不假思索地弯腰捡起垃圾,并教育学生道:“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这时我发现,同学们都纷纷低头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使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是多么具有力量。自那以后,我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时刻要求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升国旗时,我庄严肃立;地上有纸片,我会毫不犹豫地拾起;面对洗手间淌水的水龙头,我会随手关上;见到同事,我会主动问好……这些细节,我从不轻视,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则处处在给学生树立榜样,只有事事率先垂范,才能引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共建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三、丰富活动,展示良好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刺激。班主任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抓住契机,将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以活动为载体,体现鲜明的养成教育内容。同时在各种活动中,也要抓住学生中的个别优秀的典型,立标杆、树榜样,不仅能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争先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例如我在班上开展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系列德育活动。号召全班同学在平时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从点滴做起,明理懂礼,争做文明小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通过听伟人成就大业的故事,诵读有关习惯养成的名人名言,再列举身边的好习惯,搜索身边的文明行为,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有待改进等形式,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良习惯。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立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说,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重塑了学生正确的品行道德观念。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诚然,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也非朝夕间完成。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抱着对学生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心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切实行起来,就一定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胡良秀,左洪光.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2014.44:110-111

小学生养成教育广播稿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57-01

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等缺点,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长时间无人看管或是隔代教育,个性孤独而敏感,容易冲动。一些留守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离家出走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平时多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要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等;孩子生日时想办法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父母联系,架起学生与其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优势。父辈们勤劳的品质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劳动场面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孩子缺乏亲身的实践。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勤动手的好习惯,班主任要与孩子的监护人达成一致的认识,让监护人放开手脚,让孩子多实践体验。平时在节假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抛秧、施肥、浇水等,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养家的不易。此外,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分配清洁区,让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方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微劳动”中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可以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进行整理房间、折叠被子、洗衣服等比赛,评出哪组学生做得最好,并表彰表现得好的宿舍与学生;还可以在班级劳动区安排“快乐菜园”劳动区,引导学生学会种菜技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班主任可通过邀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教会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异性相处、与老师相处等交往礼仪;开展“三个轻轻”文明活动,让学生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操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礼仪意识,争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日行一孝”家庭感恩行动,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为亲人煮顿饭菜,给奶奶梳梳头,为爷爷读读报,给父母端一杯水等,通过家庭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向父母表达爱意,如制作感谢贺卡、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户捐款等,让学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并学会帮助他人。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让学生听爱国人士故事等;可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的祖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制作小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爱国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习惯和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关系,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向上的风貌,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广播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主持人:谭雨悦 段雅婷 辅导老师:彭江艳

甲:尊敬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甲:伴随着这熟悉的乐曲 乙:聆听着这动人的旋律

甲:红领巾广播站又如期和你见面了。今天是2016年4月1号,星期五。我是主持人谭雨悦 乙:我是主持人段雅婷

甲:这次广播,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探讨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乙:说到习惯,我想到了查·艾霍尔的一句名言“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甲:这句话说的对,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培养良好的习惯。只要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去实践,你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力量。那我们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乙:1.首先要养成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甲:

2、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乙:

3、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甲:

4、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乙:

5、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70多分的、5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50分,下次6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甲:

6、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乙:

7、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优秀学生做优秀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永不言败。

甲:

8、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科学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和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这些观察要求我们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我们要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他人讨论,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乙:以上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主要源于他有良好的习惯。接下来为大家讲个故事《司马光警枕励志》

甲: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写出了名著《资治通鉴》。

乙:听了这个小故事,我想大家一定对“好习惯的养成受益终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甲: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今天的播音即将结束。

21天习惯养成青春校园广播稿 篇5

九中青春校园广播现在开始播音,我是高一、______班主持人______,今天是周日,原本是我们在家里休闲的日子。因为“五一小长假”的经济需求,我们依旧出现在校园里。

今天,大家学习的课表是周二进行时,那今天的主题就是《能量加油站》和“九中发现幸福之旅研究性学习”的杂交版吧。先分享给大家一首《________》

接下来,我们谈谈九中心语会同学的“立于行:“21天习惯养成”个人成长计划“

津天市第九中学寒、暑假利用家校通给家长短信发送“21天幸福课”,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四届。这个课程的心理理论依据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21天习惯养成法。

据研究,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我们是习惯的动物,我们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坏习惯就像一条太多漏洞的破船,任你想尽办法,也无法组织它下沉,那么你为何不弃船逃生呢?

习惯就是习惯,丢弃它并不容易!任何人都无法把它一下子抛出窗外,而你要像下楼梯一样,一步一阶,慢慢去改。要改变你的坏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实行21天法则。

在这21天当中,每天每时每刻,你心中所想、口中所言、行为所至,都要专心扮演你想成为的人。你的每种态度,都要符合你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要求。

据研究,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所以,人的行为暗示,经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这个阶段你必须不时提醒自己注意改变,并刻意要求自己。因为你一不留意,你的坏情绪、坏毛病就会付出水面,让你又回到从前。你在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许会感到很不自然、很不舒服,然而,这种不自然、不舒服是正常的。第二阶段:7~21天,经过一周的可以要求,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你不可大意,一不留神,你的坏情绪、坏毛病还会再来破坏你,让你回到从前。所以,你还要刻意提醒自己,要求自己。21~90天,这一阶段是习惯的稳定期,它会使新习惯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它已经像你抬手看表一样的自然了。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6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养成教育方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许。下面,就我校如何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思想疏导是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实在令人担忧。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言语粗野。由于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上到父母,旁及姐妹,他们脑里想得有多脏,嘴里就说得有多臭。

二是生活习惯差。由于现在的学生80%是独生子女,学生离开家长后自理能力较差,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是典型的“三无”学生——无牙刷,无脸巾,无桶子。

三是适应能力差。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渡期。除了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有诸多不适应以外,思想上的不适应更显突出。这三个方面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面对现状,我们曾经努力过,尝试过,试图想抓几个典型,处分几个“王牌”,以为可以惩一儆百。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标本的做法,效果不尽人意。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加强思想疏导是关键。特别是在当今独生子女众多的情况下,学校要想养成教育达到一定要求,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和命令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并利用班会时间

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导行”教育;对中年级学生按规范要求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教育;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自觉规范就是守法”的教育。特别是学校组织的《规范大家谈》主题班会,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高度赞赏。班会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面对面发言,彼此指出优点,善意的指出缺点,看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一个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道理。

二、注重引导是保障

小学生辨别善恶、美丑和是非的能力不强,不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就难以形成。为此,我们一是针对学生言语粗鲁的现象,加强了学生对文明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人人都能背诵自编自写的具有农村特点的文明礼貌用语。此外,还要求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一用普通话,那些粗鲁的土话和痞话就很难开口了。二是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我们特别注意观察学生平时行为中的细节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人不诚实,男同学爱打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做效果事半功倍。三是利用反面典型进行思想偏差的矫正。目前,部分家长行为上的不良表现给学生带来了不健康影响,导致在一些学生思想中形成了“文明礼貌”、“尊重他人”是“无用的戒规”的错误观念。一些学生打人骂架成为家常便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号召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讨论,讨论怎样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讨论讲文明礼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在思想上、行为上没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致使自己犯了这样和那样的错误。

而后,我们又在家长会上加大表扬优秀学生和先进班级的力度。通过对反面典型的教育和利用先进典型引路,学生找到了建立文明、团结、互助、进取的同学关系的新路子。

三、创新管理是关键

具体做法:

一是分域管理。我们将学校分成中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区域,学习和生活完全分离。高年级学生原来由于受社会风气,特别是一届传一届的传统陋习的影响,学习、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对此我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调整了工作重心,把重点放在了中低年级,并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这种暂时的“抓小放大”的做法,目的是要达到“由点带面”的效果。

二是教师示范。我们把每年的三月和九月份定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在教育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探究 篇7

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着眼儿童的日常生活, 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 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践。

一、健全制度, 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 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外, 还应该在校园内设置礼仪墙、文化角, 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 同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如《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学生校外行为准则》《学生文明礼仪标准》《学生养成教育行为指南》等, 从校内到校外规范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 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 去引导和规范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构筑网络, 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事实证明, 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 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 完善校内组织机构,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发展学校少先队, 构筑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养成教育工作网络, 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 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以党支部和校委会组成养成教育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 负责教育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构建政教处、少先队共同组成的中层执行机构———检查小组, 负责布置并检查每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构建年级组、班集体、家委会组成的实施机构———行动小组, 他们是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具体任务的实施。

三、活动实践, 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认识实践化、具体化, 是实施主体性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 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校内, 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 由学校少先队组织, 结合养成教育的要求,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利用每周升国旗的机会, 组织学生做国旗下的演讲, 就平常学生中典型的好人好事进行点评, 表彰先进, 树立“讲文明真光荣”的良好风气;利用手抄报、壁板、橱窗等宣传养成教育知识, 利用校园文化熏陶,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在校外, 发展和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基地。我们可以建立文明使者小队, 利用节假日深入到活动基地, 组织学生发放文明宣传材料、走访十星级文明户, 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特殊的节日组织学校文明宣传小队送文化进社区, 到社区街道打扫卫生, 清理垃圾, 慰问孤寡老人, 参与文化舞台演出。在为创建社区文明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 学生收获过了快乐, 实践中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转变家长观念,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的良好途径。因此, 要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委员会对家长进行培训, 用现代教育思想转变家长观念;二是积极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度, 请家长全程陪同孩子的一日生活, 让家长参与到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中来。利用“致家长一封信”“文明从我做起”倡议书大造舆论, 掀起文明教育风暴, 通过发放家长文明行为调查表, 调查家庭成员在邻里关系、家庭教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做法, 结合生动现实的例子影响学生。开展以“小草报春晖”为主题感恩教育活动, 让学生给父母唱支歌, 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 给父母洗一次脚, 写一段悄悄话。开展以“我是社区小黄莺”为主题的社区关系优化活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文明行动协调邻里关系。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促进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公德的生活习惯。

四、全面考查,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写并印发文明礼仪手册, 由班主任带领学习, 让学生明确在各个方面的文明要求。日常工作中, 结合“班级自主化管理”活动, 通过每天填写自查自律表, 促使学生对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学生表现出的突出问题, 通过文明小团队“会诊”活动, 逐人逐项加以整改。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采用全员评价, 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所有评价实事求是, 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 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申报、演讲、评选、表彰”系列程序每学期评选一次“养成教育好少年”“文明礼仪之星”“文明小使者”等, 在学生的身旁树立榜样, 从而掀起学先进, 赶先进, 争当文明人的热潮。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篇8

一、从点滴小事做起,进行养成教育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从坐立姿势、执笔方法、作业、书写的规范、学习用品的摆放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如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向学生讲了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只是一个小小的纸屑,但却折射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所以,在我们学校如果谁主动捡起操场上的纸屑,会对他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弯腰捡拾的好习惯。

二、常抓不懈,进行养成教育

如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困难不要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就去查阅工具书;仍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养成了勤思考的习惯。在课桌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样交,预备铃响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要求扫地要先洒水,扫地后要把课桌凳摆放整齐,清洁工具要放回原处。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小事,目标小,每天都要经历,每天都要严格要求,常抓不懈,久而久之良好习惯自然养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三的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如每年3月5日,同学们组成爱心小组到镇敬老院为老人洗衣服、擦玻璃、收拾房间,“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三八节”开展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利于入脑、入耳,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进行养成教育

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养成教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道德知识上的教育和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指导并监督他待人接物的礼仪。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相结合是最好的模式。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农村的农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有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进步就比较慢。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事教育的人都十分清楚,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效果,每个孩子都会有家长的影子或特征。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在学校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无规无矩,甚至是蛮不讲理的孩子,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与教育。也有这样的现象:学校要求的某些行为被孩子说成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情,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所以,出现了手拿红领巾上学,出校门随手扔废纸,都是由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脱节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长对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家校形成合力,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 篇9

一年级二班

李迎春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中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细”是理念和态度,“善细”是教师的诗外工夫。善细的结果未必能事事如愿,善细的过程一定真实而感人。

陶行知说:“教人求真,先做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这是怎样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

3、养成教育,成于细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我围绕求真目标,实抓细节养成。现将一月中细节教育的点滴,汇报如后。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班队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值日制度:由本班小干部负责每天的“五项”竞赛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2)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评出文明小标兵并且进行存档,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收到的成果

(一)卫生方面

卫生打扫及保持。值日学生能够坚持早到校,彻底打扫干净室内外卫生。教室、卫生区不留任何卫生死角,不存任何垃圾物。门窗玻璃要全天保持清洁无任何尘土,室内外地面无废纸、饮料盒、塑料袋、卫生纸等垃圾物。值日生要将将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凳子一律放在课桌下。

(二)行为习惯方面

1、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进校园。学生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饮料、面包、鲜奶、糖块、辣椒条、菜饼等不卫生食品,也不从家里往学校带零食。

2、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全体同学认真遵守《班级制度》,做安全有益的游戏,创建“平安校园”。严禁攀爬篮球架、杆子、柱子、树枝、窗台、楼栏杆等,严禁在楼梯、走廊、教室、操场、厕所等地追逐打闹。

3、严格到校、休息时间。

(三)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四)文明习惯

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体贴父母;礼貌待客;爱护课桌凳,不乱刻乱画。

4、严格训练,及时反馈。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强化训练,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验。

(2)在学校生活中训练。要求学生在校生活中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

(3)及时反馈,矫正强化。良好行为养成,我班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产生强化作用,对不良行为我班及时指出,要求及时整改、矫正。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通过“规范月”的强化训练,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在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规范月”活动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班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10

为了建立平安、和谐校园,我校在本年度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确保了我校在这一学年度的健康发展。现将这一学年度开展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夯实职责

为了使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努力打造和建立礼貌、和谐、平安的校园,我校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明确分工:构成了一套以德育处为龙头,团委予以协助,班主任为纽带,任课教师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的格局。为了夯实职责,校园建立了对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考核和奖罚制度。

二、形式多样齐抓共管

为了使我校能够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声誉,校园透过多渠道、多方位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首先,开学初校园就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和考核奖罚制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并利用开学的第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全校各班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其次,德育处充分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和各种集合,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要求学生养成尊老爱幼、互相帮忙、讲礼貌、讲礼貌、关心热爱群众、保护环境、讲究个人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上述学生的行为习惯,德育处协同团委进行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文章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出自gkstk./article/1368922239.html,请保留此链接!。

第三,校园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理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检查登记,同样是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这样,既加强了班主任的职责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校园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了校园广播、学习园地、黑板报、橱窗、公布栏对校园内的好人好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弘扬了用心、健康、向上的正气,鞭笞了歪风邪气,这为营造良好的校风打造了很好的平台。

第五,为了配合校园开展树新风活动,校团委在校园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活动。如:组织全体团员和入团用心分子进行义务劳动,帮忙校园改变环境面貌;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青春期健康教育等

第六,校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分别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外,还对学生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建立礼貌、和谐、平安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默认分类gkstk./article/。

第七,德育处每周利用时间分别对各班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忙他们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改掉缺点和不足,搞好学习。透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促进了班风、学风、校风朝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11

一、加强训练,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能办到的,况且少年儿童的自律能力比较弱,缺乏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这要求广大的教师应从方方面面着手,从点滴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的教育学生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开展养成教育。

提高道德认是导行的关键。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适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拾到东西要交还”、“升国旗要敬礼”、“见了老师要问好”等课,可教育学生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养成教育。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孩子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使孩子们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習惯。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校内外相结合,创造德育环境

第一,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学生的不良心理、不良行为习惯的诱因都来自家庭。因此要始终把家庭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通过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卡等形式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帮助学生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第二,通过开展“共建“活动,积极争取社会有利的教育因素。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当地政府,派出所,邮局等单位进行共建活动,聘请兼职校外辅导员,定期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

第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隐性功能。环境陶冶做到此地无声胜有声。

首先美化校园环境。在教室或走廊里挂爱国主义英雄画像,各班级的园地建设以其赏心悦目的画面,丰富多彩的栏目,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吸引着广大师生。

其次,优化人际关系。同事之间如同舟,同学间如手足,师生间、同学间、同事间都要在宽松、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工作,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愉快留给他人,为实施养成教育营造了和谐愉悦的氛围。

三、加强监督,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学生养成教育策略浅谈 篇12

一、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与养成教育的关系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 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始。提到养成教育, 自然想到的是行为习惯, 忽视智慧性习惯, 误解为智慧性习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 把联系紧密的素质教育与养成教育无形地分开。其实养成教育中的习惯培养不只是行为习惯, 还包括智慧性习惯, 如发现问题的习惯, 思考的习惯, 敢于质疑的习惯等。因此, 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都承载着培养学生创新求异、发散思维的习惯。由此可见, 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是个有机的整体, 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与养成教育的关系是开展养成教育的前提,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素质是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 只有抓好养成教育, 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内化

养成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道德认识, 即“知”的阶段;其次是情感体验, 即感情升华阶段;最后是道德行为产生, 即“行”的阶段。在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 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强化训练, 促进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内化。

三、养成教育序列化、规范化

1. 养成教育序列化

学生良好养成教育的培养,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 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制定出每个阶段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呈螺旋式上升, 逐步提高, 将养成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空间按科学序列安排, 使其横向一体化, 纵向序列化。以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教育为例, 我校制定各学段的培养目标。

第一学段: (1) 热爱国旗, 升旗时要肃立。热爱学校, 爱自己的班级, 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2) 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墙面整洁, 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墙面有污及时清理。不摘花、不攀折树木。 (3) 说话亲切, 行为文明, 礼貌待人。会使用“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4) 听家长的话, 在家长面前不撒娇、不任性。有了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长辈, 不吃独食。 (5) 别人同自己讲话时要注意听, 不乱插嘴。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 不打人, 不骂人, 不争抢、独占东西。 (6) 按时上学不迟到。有病有事要请假。迟到要报告后得到允许再坐好。

第二学段: (1) 会唱国歌, 奏国歌时要肃立, 升国旗时要行礼。唱国歌时要做到严肃认真, 敬礼正确、声音响亮。识别国徽、国旗, 知道其图案的象征意义。 (2) 关心国家大事, 按时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学会做时事摘记。 (3) 尊重社会公德, 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 遵纪守法。 (4) 待人有礼貌, 听别人讲话要认真, 不东张西望, 和别人说话时要和气。 (5) 尊敬老师, 老师家访时要热情接待, 对老师的批评要虚心接受。 (6) 关心父母健康, 父母病了, 能主动端水送药。提出要求时, 父母没答应, 不许任性, 不闹脾气, 不顶嘴。不乱花零钱, 不摆阔气, 不增加家长负担, 不让家长为难。了解父母疾苦, 理解父母心情, 体谅父母的困难。 (7) 爱护同学, 关心集体, 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做好事。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照顾一切有困难的人。 (8) 爱护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看到别人损坏和私拿公物的行为, 进行劝阻和批评。不小心损坏了公物, 要照价赔偿。在公共场所处处想到他人,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创建洁净的生活空间。 (9) 节约水电, 及时关灯, 不随意开水龙头玩闹, 用毕及时拧紧水龙头。遇到浪费水电行为要阻止。

第三学段: (1) 热爱祖国, 认识祖国的版图, 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及时了解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 (2) 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维护公共秩序, 爱护公共设施。 (3) 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 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 与同学友好相处。 (4) 尊敬老师, 服从老师的管理, 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主动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5) 关心父母的身体, 理解父母的心情, 和父母有分歧意见时要心平气和, 体谅父母的困难。不要以我为中心。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和长辈聊天, 介绍新信息。不给父母添麻烦。有事和大人商量, 不得顶撞耍态度。本着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明确具体, 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的宗旨, 把养成教育训练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教育要点, 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呈序列化逐步提高, 螺旋式上升, 便于在实践中操作。

2. 养成教育规范化

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在于要有规范化地训练。国家教委制定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教师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其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 所以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 把最基础的一些要求制定成为规范,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到, 并逐步养成习惯。我校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良好养成教育内容细化为六个方面:一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教育, 包括社会公德、礼貌待人、感恩爱心、正确的处世态度等方面内容;二是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创新教育等方面内容;三是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研究, 包括心理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内容;四是学生良好的卫生劳动养成教育研究, 包括生活常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卫生、健体等方面内容;五是学生良好的纪律安全养成教育研究, 包括安全、纪律、救护等方面内容;六是学生良好的礼仪交往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包括仪表仪态、礼节礼仪、文明礼貌、交往规则、交往能力等方面内容。其目的是建立规范体系, 以养成教育规范化。

四、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教育互相配合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沟通

首先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提高家庭文明程度, 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实现学校养成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我校每年秋季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就对新生家长进行为期一周的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 聘请校内外的家庭教育专家, 针对初入学新生应该注意的家庭教育方法、技巧以及注意问题做专题辅导讲座, 使新入学儿童尽早步入学习生活轨道, 让家庭养成教育与学校养成教育同步进行。当学生就读三年级时, 学校再次为家长举办为期两天的家长学校, 一是回顾总结这三年来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得与失, 二是对步入高年级转型期的学生如何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专题培训。此外, 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 借此机会, 校长把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告知家长, 向各位家长宣传学校养成教育的内容、措施, 做到家长皆知, 并请家长配合实施, 齐抓共管。其次学校还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因为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 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沟通

社会对家庭、学校教育具有连结和延续功能, 社会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发展和完善。学校养成教育活动应与社会教育相沟通, 使学生获得实践性、综合性、整体性的养成教育, 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结构。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联系, 拓宽养成教育的渠道, 争取得到社区、工、青、妇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调动一切有利于养成教育的积极因素,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曲靖市麒麟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活动中, 学校积极响应政府倡议, 启动了“大手拉小手”活动。以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创建文明城市青少年志愿者”活动, 一是带领学生在自己讲卫生的基础上, 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随时捡起行人丢下的垃圾并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内, 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卫生, 影响他人, 带动社会形成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二是争做文明交通使者。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在校形成的良好养成教育习惯, 还用学生的小习惯去影响社会大文明。再者, 社会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成果也起到了一个监督、促进的作用。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 学生把良好的养成教育习惯带入社会中, 影响或带动社会, 这样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注入新机和新的活力。养成教育要依靠家庭的基础, 学校的渗透, 社会的强化, 才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 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人事部的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酒店员工2022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