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优秀作文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功夫优秀作文(精选12篇)

功夫优秀作文 篇1

你们班有坐姿不端正的人吗?那你们的老师是怎么对付他的?先来看看陈老师是怎么做的吧!李林个子很高,足足一米七几,一做作业就驼着背趴在桌上。口头劝说无效后,陈老师就常常施展“隐身术”藏于他背后,只要李林把背一驼,陈老师就伸出两根指头,迅速点向李林的脊梁,一边点还一边大喊:“看我葵花点穴手!”李林顿时将背挺得直直的。就这样被陈老师反复点穴大概一百八十八次后,李林只要一驼背,就马上会条件反射似的将背弹直,他的“驼背病”就此治愈!

上课趁老师不备,搞点小动作,这是一定有的。看,陈老师正讲卷子呢!他刚转向黑板写字,陈佳荣就伸长脖子想抄袭曾紫涵的作业,曾紫涵用手将本子一捂:“休想!”与此同时,旁边的宋李辰同学扔给陈翔一个纸团。“不要说话!”陈老师的“狮吼功”整耳欲聋,脚下的“临波微步”也毫不含糊,当吼声还在梁上环绕时,他就已“瞬移”到陈翔座位前,接住了空中的那张纸团。这突然发生的一幕,吓得同学们魂飞魄散,很久没回过神,教室里出了奇的安静。自此,陈老师的课上,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功夫优秀作文 篇2

一、用“缩写”和“扩写”代替读后感

在小学生上了几年学之后,他们每次看完一本书、一场电影或者听完某一段故事之后最怕的估计就是老师要求他们写读后感了。是呀,这估计是大部分人学生时代的写作“噩梦”吧。同样的,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排斥极了写无穷无尽的读后感,也 “烦”透了所谓的读后感可以提升写作能力的这一个说法。因此换位思考,现在的学生一定也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么痛苦而且没有多大意义的方法既然不可行,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结束学生的这种噩梦呢?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呢?那么,这个新的方法就是将写读后感改为缩写或者扩写。这个方法主要就是在安排学生看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个故事之后,让学生写一下自己对所看或所听到的东西还留有什么记忆,可以用写的方式将其再重现一遍,或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再续写下去,更或者用简洁的话语总结一下主要概况等等。我相信这个方法学生一定不会像排斥写读后感那样排斥它,甚至会慢慢爱上这种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权利,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编排,也可以通过总结将内容更简单地呈现给我们。那么没有了束缚,学生提起笔来就不会再把这个当作一项作业顶着很大的压力才能完成。在学生完成了缩写或者扩写之后,教师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呢?然后评选出几篇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如此一来自由想象、互相分享、相互追逐又充满欢乐的方法一定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二、巧妙列提纲,轻松写作文

在《文心雕龙·熔裁第三十二》中所言:“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词,异端丛至,骈赘必多。”这道出了写作的一个真谛:只有全局在胸,方可委心逐词,笔底生花。也就是说写作之前先列提纲,让这个框架统筹作文的布局以及作文的记叙方式。提纲是文章的核心,能够条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时时刻刻围绕主题来写作, 这样才能将作文写得有思想、有内容且不会跑题。其实在现实学习中列提纲是一个很简单、很好学的东西,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有用的方法教师却往往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不能让学生养成写文章前先列提纲的习惯。在课上培养学生写作列提纲这个学习习惯时,教师可以这样做:课前先布置课堂写作任务,然后专门为孩子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列提纲,告诉学生这个时间段就只是列提纲,不用着急去动手写作。这个时间段一到教师便可以进行检查,看一下学生的大纲是否合适、合理,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或者有什么值得表扬的都在课堂上提出来,然后再留3分钟的修改时间,最后再要求学生提笔去写,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再综合考虑学生小学时期自制力差等因素,我想这个方法是确实有效的。

三、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一起制造写作话题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真的很简单。教师自古以来的责任便是教书育人。假若还是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手握一把戒尺,威严矗立,这无形中对学生形成一种威慑力让学生不敢不学。但现在是新时代,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小学生其实是一群很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内心有很多新奇有趣的小秘密、小故事,他们的表达方式很简单,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拐弯抹角。他们的世界是很直观的,喜欢一切美好的、好玩的事物,而且他们也能分辨出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学生都喜欢对他们好的老师,因此,与学生打成一片需要先让自己试着拥有孩子的心灵,想学生所想,然后和他们一块交流、做游戏,这样成为他们的朋友就不再是什么难事。那么教师一旦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对教师说一些自己的心里话和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习惯的了解,指引学生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学生主动分享的东西与被逼着写出来的东西一定大不相同。比如:难忘的一次 _________,这样的文章是对已经发生事件的一种真实描述,那么这样的文章必须要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写出来。因此教师便可以在课上与学生一块做一些课堂小游戏, 或者老师制造一个辩论话题,让学生写“难忘的一次辩论课”。如辩论话题:“中国童话书好还是外国童话书好?”讨论这样的话题学生一定会将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书搬出来放在课堂上与同学共同去讨论,有的同学发表中国童话书的好处,有的同学夸奖国外童话书的好处,都证明学生用心读过这些书,也可以激励读得少的学生去多读书。通过这样的讨论方式可以让学生开口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寻论点的根据,那么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一定会是最深的,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感触。那么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战情” 的变化而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要通过不同的方面来激发学生更多的灵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最后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完成了这次辩论,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写这类文章将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其实,作文方面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等。 方法的确还有很多,但是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带入课堂,传授给学生,都需要靠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外界因素影响等的不同,自己通过一步步的实践、总结、改进,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能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这样最终对学生的写作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耽误了学生。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师是可以将自己的心思全部放在教学上面,可以将自己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教导着的,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长大成材,将来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面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用心钻研,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写作负责到底,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思想等方面的不同提升程度,通过看学生的作文也能看到学生的近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作文教学。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对于教师来说比较棘手,因为在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作文写作能力差、没有中心思想,甚至提笔忘文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尝试过很多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记日记、摘抄美文等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最终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学生的写作能力远远不能达标,这个问题成为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扰。

作文教学需要“真”功夫 篇3

小学是写作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感悟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写作水平的高低。为了给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教师也应该在写作教学中下一番“真”功夫,力图给学生带来实惠,给作文教学带来希望。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出发,针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练习

写作是表达心扉的重要方式,是宣泄情感的最佳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为学生做好写作的入门指导。纵观小学作文教学,无论是从前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如今打着素质教育口号的应试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着种种困境,小学生素材积累少、写作水平差、写作热情度低、在写作时往往是抱着应付的心理,东拼一句,西凑一句,写作现状实在令人担忧,那么在新素质教育改革中,我们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该何去何从呢?

一、素材积累是写作提高的基础

写作是表达的途径,是情感的宣泄,这就表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让学生有表达和宣泄的对象。很多时候教师都在埋怨学生写作的内容空洞,学生自己也在感慨没有话说,产生这一结果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学生缺乏素材的积累,从而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找不到要写的对象和目标。为此我认为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才是写作提高的基础。

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也就是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的教学内容将对学生素材的扩充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素材的引导,从而大大缩减了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精心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写作素材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讲解中还是在写作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做到毫无保留的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讲《秦兵马俑》一课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扩充有关的秦朝历史;在讲到《海伦·凯勒》一课时,教师能够让学生知道更多海伦凯勒的故事等等,教师每一次的扩充都为学生的素材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学生的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的亮点需要学生去发现和琢磨,尤其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大多来源于学生的一些生活经历,但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观察的能力,使得他们的记忆过于模糊,思维也较为混乱,因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在以前看来非常平淡的事情,在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之后就会变得新颖而独特,由此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勤于练习是写作提高的最佳途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要让学生勤于动笔,可以说勤于练习是写作提高的最佳途径,很多学生在没有进行写作之前就单方面的认为写作不过如此,但是很多美丽的幻想在实施之后就会显得十分的无力,事实上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勤于动笔,勤于动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学仅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无法形成有效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加大学生的写作频率,降低学生的写作内容量来达到勤于练习的效果。

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一开始的三天一记,逐步的变为两天一记,最后达到一天一记的目的。日记内容也由一开始的流水记逐步上升到一些有意义、有代表的事情,这样学生每天都会尝试去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再比如,让学生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不错方法。观后感是指学生在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书籍、观看了一部影片之后的感想,这些感想不仅与其阅读和观看的内容和相关,也与自身的感悟和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观后感的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书写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看法展现在观后感中。如在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赋有斗志的文章后,教师不妨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会歌颂海伦凯勒坚强的斗志;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其他具有斗志的人物事例;有的学生会由海伦凯勒联想到自己,把海伦凯勒作为自己前进的楷模等等,学生书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一次写作训练的过程。只要学生勤于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势必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真诚鼓励是写作提高的精神支柱

在整个写作训练体系中,学生的写作仅仅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与其处于同等地位的则是教师的反馈和鼓励了。可以说教师的反馈和鼓励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存在哪些欠缺,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神上找到一个好的支柱。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不乏存在一些对写作教学漠不关心的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不重视写作教学,另一方面在精神上也做不到真诚的鼓励。比如在布置了“我的同桌”这篇作文之后,教师不能有效的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在让学生初步对“我的同桌”有一个认识后,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缺乏引导和鼓励。比如有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同桌:“我的同桌长着一双漆黑的大眼睛,齐刘海,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于这位学生的表达,教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没有指出学生表述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鼓励,教师的种种表现带给学生的是无尽的失望。

因此,我认为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精神支柱,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沉浸到写作的世界中。比如在写作“我的同桌”时有的学生写到“我的同桌有点‘冷”,在前半部分这个学生描述了同桌种种的“冷”,但是在最后却正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很“冷”的学生却做了一件非常热心的事情。对于学生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方式,教师给予了大大的肯定和鼓励,给学生也带来了无限的精神支柱。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不容忽视,教师仍需要下一番“真”功夫,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策略实施来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万华.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

功夫老妈作文 篇4

不过我妈妈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功夫”老妈。这个功夫不是她真的会武功,是老妈的厨艺超棒!做出来的饭菜,美味可口,色香味俱全,超好吃!

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烧肉,配上米饭。因为,红烧肉的汤,咿呀咿呀地洒在米饭上,多好玩儿啊!

老妈的另一个功夫就是:手工功夫!一张小小的彩纸,在老妈手里可以做出一只可爱的小狗来。记得上一次,老妈用彩纸叠了一个蓝色的小狗,那小狗的身子还能动,好可爱呢!

我还喜欢老妈还做过一朵粉色的花。其实老妈会做很多种花,比如玫瑰、风信子、牡丹和康乃馨,好多好多呢!其实我最喜欢的这朵花叫“牡丹”。我喜欢她粉粉的花瓣和黄黄的花心,再加上嫩绿的叶子!光听我说就知道这朵花有多美吧!她还有一个好玩儿的地方那,那就是它的叶子。妈妈把叶子做成了像扇子一样,可以来回拉动,展开缩回,超级好玩。

嘴上功夫作文 篇5

这两天气温突然升高,两天内我由薄棉袄换上了短袖衫,走出家门,一股热浪袭来,我不禁感慨:“美丽的春天就要过去了。”话音刚落,儿子紧接一句:“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临了。”浩爸闻言喜上眉梢:“儿子真是对的好啊!佩服佩服!”

吃饭时问浩浩:“五 . 一放假,你们班同学都去那里旅游了?”

“我没有问,反正李时方没放假就被他妈妈接走旅游了,今天还没有回来。”

“这可不好,总不能因为旅游耽误学知识呀!”

“可旅游也增长见识呀!”儿子显然对我的说法不满,提出的旅游增长见识对我真是最好的回敬。

“利用假期旅游,这样既不耽误学知识又能增长见识,那多好啊。”我也不示弱。

“等他旅游回来我帮他补课,这不也是既长了见识又学了知识,两全其美吗?”

哈哈,儿子的嘴上功夫见长啊,我竟无言以对。

“怎么样,妈妈,心服口服了吧?”小家伙见我没说话,紧接一句,一脸得意。

说实话,我这当妈的还真有点崇拜小儿子了。

中午接儿子时,雨正下个不停,儿子打着小伞在雨中欢快的跑着跳着,“妈妈这是夏雨吗?”“不是,今天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是春雨。”“现在不正“下”雨吗,哦,夏雨了,夏雨了,夏天来了!我可以吃冰激凌了。”这小子,还用“下”和“夏”来绕我,哎,谁让这两字读音和声调都一样来呢。

功夫老妈的作文 篇6

呀,说起老妈,我总是会流露出佩服的表情。那是因为,别看我老妈女的,可她会的功夫可不少呢!想知道她有哪些功夫吗?且听我细细道来……

“起床了,七点了!!!”早上,一股魔音冲耳直来,叫的人心意烦,这是什么?这就老妈最擅长的功夫之一——狮吼功。好在我练了隔音,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于是,我懒洋洋地答:“老妈,时间还早,五分钟。”

“嗯?五分钟?”不知何时老妈已站在了床头,阴沉的笑着“我告诉你,门都没有!”于是的于是,我也只好万分不情愿地起了床。啥?你问我为什么怕老妈?不妨考诉你吧,我老妈的功夫里,可是有个九阴白骨爪呢!所以呀……唉,总之要提防一下才好,嗯。

晚上回到家,白米饭独特的香味从厨房飘了出来,其实这也是老妈的功夫之一,瞧,只见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菜,一到老妈手中,呼啦一下,转眼变成了赞不绝口的饭菜,香啊!!!

吃完饭,还未从老妈的好手艺中恢复过来。突然看见老妈正拿着一块抹布对着手中的盘子,一擦,像变魔术一样,盘子便变得雪亮雪亮,像刚买回来的,高,实在是高!!!你肯定觉得奇怪,我不是要讲功夫嘛?因为这其实就是老妈的功夫啦!咋样,厉害吧!

啊!老妈的功夫太多啦!说不过来啦!不过,老妈的功夫很高吧!其实还有更厉害的,不过下次我再说啦!

写好作文的课下功夫 篇7

一、多观察并感受

四季的景色是不同的, 不同地区的风光也是各异的。学生只要留意一下周围就会发现许多不同。春天, 大地不是一天就换上绿衣的, 而是一点一点:

先是小小的鹅黄色的毛茸茸的尖从树杆上突出来, 而后是淡绿色的小叶片, 最后才是墨绿的大叶子。夏天如果连续几天酷日当空, 植物就会变色, 原来的墨绿裹上了一层灰色, 叶片耷拉着脑袋。但是一场大雨过后, 植物的颜色又鲜艳了, 叶片抬头挺胸起来。秋天是金黄色的, 叶子在经历过几次秋雨的洗礼之后慢慢变成了黄色, 落到了地上。冬天的漫天大雪是最让人兴奋的, 整个世界都被雪给塑成了白色, 雪花是六边形的, 但如果大家细细观察, 会发现雪花的六边形是不同的。

观察只是一个过程, 目的是感受。在上面的一系列观察中主要是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及给人身心带来的愉悦。下面这段话就是在草原上观察太阳与羊群时的感受:

快近黄昏时, 太阳如一颗大红球, 挂在天边。柔柔的鲜艳的红洒向四方。我已分不出远方天与地的颜色, 一片白云慢慢向我飘来, 那是饱食的白羊正要回到它休憩的地方。沐浴在红光里, 我感受到一种美, 一种天与地相融、人与物相通, 没有距离、没有差别、没有竞争、没有成见、没有何求, 人与草相依, 物与人同乐的美。

这段话把感受与风景融成一体, 相得益彰。如果单写风景或单写感受都不会有这种美的效果。

以上是观察并感受自然的美。下面再说说观察人物并感受其内心活动, 发现人的美。

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 前面有人把自行车骑得飞快, 你就可以想他上班快要迟到了, 也许他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师, 不想让四五十双渴望的眼睛等着他, 今天他迟到的原因是母亲病了等。你还可想象他的家庭及生活状况。你会从中感受到做教师的责任。有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慢慢行走在绿树底下, 你就想他们可能每天都是这样晨练, 他们就像现在晨练一样互相搀扶着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他们的人生可能很精彩, 经过多年的奋斗, 组建了自己的公司, 后来经营不善倒闭, 整理思路后重新发展, 成了富商, 他们的人生是美丽的, 是一种对生命执著奋斗的美, 发掘并完善生命价值的美;也许他们就是公司的普通职工, 一辈子兢兢业业, 没有大起大落, 但人生的平和中又有另外一种安闲淡然的美。

心细的学生会发现父母对自己唠叨时眼睛是如此的柔和, 而且他们的唠叨内容永远是让你身体健康、努力学习、成长成一个人格完整的人。你只要用心去体会, 就会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美丽的。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感受其实是对现有的自然界、人与事物的再认识, 这样形成习惯对于感情的表达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很有帮助。

二、多听并想象与联想

我们的耳朵每天都在听着不同的声音, 如上学的路上要听鸟叫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 到校听着学生聊天的声音, 上课听着老师讲课的声音, 放学听着父母唠叨的声音。如果每天都把这些声音经过大脑的加工, 那么这将是非常丰厚的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在乡下或在公园里会静静地听大自然的声音, 鸟唱虫鸣、狮吼虎啸, 每当这时候, 身心会感到无比的闲适淡雅, 这时, 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只虫, 与它们一块分享大自然, 一块用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你想象鸟唱的歌、虫子说的话, 想象你与它们正在对话, 也可以想象它们之间正在说些什么, 想象老虎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脸阴郁地看着你们对着它拍照时的心情, 想象大象追赶侵入它领地的天鹅时所说的话, 想象鸳鸯与天鹅比美时的对话。这样的想象与联想, 不仅对你的身心有更多的陶冶, 而且使你对童话有了更多热爱和理解, 你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听父母与学生说话, 你还可以把想到的情境或不同意见用可以达到的最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说话其实也是在做作文。

三、多读并做笔记或记忆

我的一个学生非常喜欢读书, 但作文写得很不好。 经过调查, 才发现他读的书只有幽默画册和动画。我还了解到他读书的目的只是觉得好玩, 读书时什么也不想, 只是一笑了之。

这其实是现在中学生阅读的缩影:只追求一时的快乐, 把读书看作是一个形式———噢, 我在读书!

这样读书永远读不好。我的经验是, 读书不能择其悦而为之, 要见什么读什么, 但要择其善而记之。如每天能见到报纸, 读;家里有本《圣经故事》, 读;从学生某处见到本《上下五千年》, 借来读。好多学生想说《圣经故事》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我们又不信仰宗教, 读它有什么用。其实大家只要能把这本书看一遍, 就会发现里面的故事不仅结构完整、语言优美, 而且它还教育人要友善, 要有爱心。

在阅读的时候, 并不是你所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价值的, 对于对自己的写作或生活没有帮助的, 可以一目十行, 一扫而过, 但对你有帮助的, 一定要做读书笔记或背诵下来。

有些学生没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 又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 怎么办呢?可以进行针对性阅读。有些学生写记叙文的时候, 脑海中的事件列列在目, 笔下却生涩别扭, 这时候需要读一些小说。

写散文时, 明明有感情, 有时候想着想着还能掉出眼泪, 就是表达不出来, 那就读一些美文, 诸如俞平伯、 朱自清等的散文;写议论文时缺思想、少观点, 咬着笔不知该说什么, 那就读一些报纸上的时评、读一些杂文, 可能的话, 读些哲学书籍。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文章的结构有了完全的把握, 而且对细节描写有了较深的理解。如果学生能自己把这样的文章网络画出来, 并想想这样写作的好处,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那么经过十几篇文章的学习, 写记叙文的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至少在结构方面) 。

四、多写并思考

上面所说的功夫必不可少, 但要真正做到写作时感情的泉水喷涌而出, 议论时理论和事例信手拈来, 那还得做更重要的事情, 就是不断地练习。

日记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把周围所发生的事或所想用自己能达到的最优美、最恰当的语言记录下来。

日记切记不要记成流水账。有些学生每天记日记, 就是不见作文有所提高。看看他们的日记, 都是“早早地起来上学, 中午不到12点就赶回家吃饭, 下午又去上学”等, 这样的日记只是对时间作了一个记录, 不是我们要求的日记。有些学生对写日记犯难, 可以先写一句话日记, 如“学习虽然有点苦, 但有种满足让我看到了自己将来的价值。我在与时间赛跑, 与灵魂作斗争, 在塑造亦或重现一个真的自我。”“柏油路既宽阔又平坦, 道路两旁是柏树或杨树。沿路都是平日见不着的风景:空旷的原野上羊儿悠然自得, 马儿或远或近或奔腾或休憩地为绿添着色彩, 天格外的蓝, 几朵白云被撒在天边, 幻化着各种窈窕姿态。”这样的句子写多了, 感情就会越来越丰富, 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写日记时间长了, 一句话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感情了, 那就可以写成完整的文章。如果每天花二十分钟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文章, 时间长了, 阅读和作文水平都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如果整篇文章写起来都比较顺畅, 就可以尝试着对一个题目进行多方位思考。以《不幸》这个题目为例, 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或诗歌。可以对“不幸”进行三种理解, 一种是“倒霉”, 一种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种是“逆境出人才”。然后把不同的想法写成不同的文章, 这个题目就可写出12种不同版本的文章。这样练习上十几篇题目, 作文水平就有一个飞跃了。

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对于初学者, 细节描写的练习非常重要, 写日记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加锻炼, 比如母亲做饭时的动作, 父亲从楼下往上提重东西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练习的对象。

以上四部分是一个整体, 之所以分开写, 是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晰地理解笔者想说的内容。如在观察感受的同时可以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在听别人说的时候, 突然有种不同的声音在心底呐喊, 那就快点把这种灵感记下来。如果记下的文字数量可观, 可以整理成散文、议论文, 对别人心理活动或行动想象得比较多了, 还可以整理成小说。

这么多的内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看、听、读、写、 感、想、思、记”。学生如果能真正地随时随地观察、思考, 并勤于练习, 考试时或课堂上写起作文来就会随心所欲, 得心应手。

摘要:技校学生因生活素材不多, 感触不深, 写起作文来颇感费力, 最后只有胡编乱造, 草草了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发现, 并不是语文教师的水平高就可以教出来作文写得好的学生, 要写好作文, 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多观察并感受, 多听并想象与联想, 多写并思考, 多写并记录。

关键词:作文,课下功夫,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创新作文教学从“活”字上下功夫 篇8

一、选择材料要“新活”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应做到两个“早”:(1)教师提早布置题目或范围;(2)学生提早做好准备。学生主要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这个任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完成。

1.日记。“偶有所得,提笔记之”,先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我们规定:日记中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并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比如有些学生在日记中就把内容整理成题材资料库、写法资料库、词语资料库,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我们以后在写作时提取选用。而这些资料应讲求新颖、真实生动,因为这是我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人的感受,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发人的感受,成为写作契机和切入点,如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回忆刚上小学或中学时所看的电影、电视时,急切想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到现在就觉得自己对人生的观察是幼稚的;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刚步入新的环境时,心里颇感惆怅,很难适应环境,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敞开心扉,调整心态,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还有的从“非典”“洪水”“冰灾”“地震”当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感受到医生、护士的伟大,教师、军队、警察的伟大,还有的同学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中认识到世界人民享受和平安宁生活的宝贵。这些都是作者如实所见、所感,也是以后写作中有用的材料。

2.通过其它方式搜集、积累材料。如剪报、听广播、看电视,以及阅读图书资料、网络等都是我们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方式还可以了解名人史迹,了解伟人成长历程,了解各种史料知识,阅读名家名篇、中高考优秀作文等,不断扩大知识面,达到“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不但能扩大知识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心灵,创新我们的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命题范围要“放活”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命题范围就要“广”,要“开”,要“活”。

1.拟题力求内容新,观点新,思路新。好的命题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比如《桥》这个题目,我们写的桥不下千万种,但要辟出一条新路径的确不易。有一位高职学生是这样写的:他写了家乡门前一座普普通通的土桥变成木桥再变成石桥的一系列变化,由点到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体现了农村建设的新成就。这样,就赋予题目以新意,从而包容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再比如期中考试后学生的成绩高低参差,有的学生意志消沉,整天提不起心情,精神特别恍惚,大有“天之末日来临”之感,据此,布置下面的材料,让其根据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须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

周国平《智慧与人品》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请仔细揣摩这句话,联系自己的经历、经验、见闻和知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目贴近学生当时的心态,更能鼓舞他们增加自信心,继续拼搏,努力向前。

2.增加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对于题目拟定还应侧重培养发散思维。我们不能限定过多的要求,应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力求准确、简洁、新颖、醒目。比如《考试》《家乡新变》《南郭先生续传》等。现就以考试题目《考试》为例来说,要注意的是文体不限。文章写出来之后,有的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评价当前考试制度,指出利弊,提出改革措施;有的干脆抄写考试规则,对“考试”加以说明等等。这样的作文题目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了巨大空间,无疑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作文训练要“专活”

对于写作应有的放矢,不能盲无目的,应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专基训练,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以片段作文为主进行训练,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将其进行分类,分别出题,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片段作文“小”“短”“精”,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使学生在课余挤出时间进行训练。

2.专项训练还包括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构思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实际上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四、写作过程要“搞活”

“搞活”原则,可以分以下几步:

1.将课前给学生的写作范围或作文题引入课堂,对题目稍作要求,一般应从精、从简。

例如作文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或以“XX”为话题,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008年高考陕西卷作文要求)涉及内容方面的,避而不谈,以免影响学生思路,把学生套在教师所“说”的“网络”里,所“设”的“陷阱”里,让学生充分“自由”,“各抒己见”。

2.审题。确定好题目或范围后,不要急于动笔。让学生审清题意,辨明思路,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构思,推敲布局。审题可包括两种方式:(1)直接审题。对题目进行判断、比较,找出关键性词语,把握侧重点。如《难忘的临别赠言》,其中“难忘”是最关键的。(2)间接审题。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导学生审察题意、角度、感情,而启发学生根据命题去回忆范文,接触过的生活场景。对于需要创设情境的,应将提前设计好的模型、实物、故事等材料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作用。如用闭路电视或生活现场,观看海浪、山峦、云天、泥土……让学生联想人生,世事。充分发挥联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思路确定后,学生不可以进入动笔起草阶段。起草作文一般要求学生“一气呵成”。依照思路轨迹,道出“建筑模型”。其一,不能让学生写一句,修饰一句,这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完整性,连续性。有些学生常问笔者,他写作前,感觉思路非常好,可是,写作时,稍不留神就写不下去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思维具有一贯性,一旦间歇,就容易被打断;其二,环境要“静”,学生“动笔”,教师“闭口”,一般不要从中提示、指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即先“写出来”;其三,教者进行巡视,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随时获取信息。发现有困难的,进行个别处理;其四,将掌握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记录在案,并进行整理,为指导修改奠定基础。实质上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创新题材,独特构思,在“活”字上下功夫,同一题目可采用多种角度,各领风骚,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比如采用会议纪要的方式、写日记方式、戏剧方式、启事、诗歌等。

五、修改方式要“灵活”

对于课内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自改自评,老师巡回指导。叶圣陶先生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归属于作者自己。”文章写完后,学生应检查1-2遍,然后从“小处”着手,进行修改。主要通过查字典,翻资料等解决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改好之后,还可教给学生在局部进行详加修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文章起笔,开篇要做到亮丽精巧、引人入胜,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开门见山,可设置悬念,也可引用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2)巧收文尾,俗语道“编筐织篓,全收在口”。文章结尾点睛,文章也会升华。

2.小组互改互评。教师指出评改目标和重点,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大家”互改、互批、互评,互相研讨。对于修改有困难的应记录下来,向老师提出。这里着重解决段、篇问题。

3.师生共同评议,做到“两结合”。即将自评情况、组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一并进行集体讨论。凡符合要求的给以优秀,有个别失误的,当场指正,及时修改;写作失误的,共同指正,进行重写。最后,由学生检查一遍,交教师复议。

4.特别要求:对于作文,我们不能过分限制时间,应将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以便学生更新思路,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六、评价语言要“激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作文课有浓厚兴趣,评价语言相当重要。

对于中学生的评价语言,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单纯批判方式应当少用。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师改文,业志辛勤,苟学生不晓其故,即功夫虚掷,今责令其探索,彼必得用心而自得之矣。”作为老师,应尽量从心理上给学生“壮胆”“打气”。否则会挫伤其积极性。比如,有一个学习相当好的学生写作文时跑题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写的:

[评析]本文严重脱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太马虎,没有审清题意,重写。

这个学生看了这个批语之后,整整哭了四节课。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样写道:

[评析]你的习作内容与题目不太相符,但内容写得相当不错,如果换上另一个题目,无疑是一篇极优秀的佳作。希望你仔细修改,重写一遍,在以后写作中要审清题意,不能太“马虎”。

同一作文,两种语气,同一评语,两种“景色”。后一种不但达到了目的,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七、注重经验要“用活”

作文批阅之后,不能一了完事,置之不“看”。对于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还应“更上一层楼”。

1.教师从“再指导”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讲评。因为评价可以更新认识,创造是认识的能力的飞跃,学生习作中的点滴创造反映了他们智力和能力发展上的某种突破。经教师讲评,便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点滴创造到更多的新创。

2.学生将教师的评价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然后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成败得失,正确估价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纳入日记的范畴。所渭“作文然后知困,困而能改,改而能进,何谓无文焉!”

3.对于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作,可以借助“作文专栏”“黑板报”“广播室”等形式进行宣传,全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优秀的可选送报刊杂志。实际上,笔者采用的方式大多数是帮学生打印,并传发给每个学生,激励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更加努力搞好写作,再者,也将这些好的作品资源让学生“共享”,收入自己的资料库,随时积累,不断翻新,不断前进。

以上七条是笔者对作文创新模式探索的几点做法,我们认为,只要能使学生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从传统桎梏中“跳”出来,真正使学生“活”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将会有很大帮助。

中国功夫作文300字 篇9

我们的中国功夫,真是魅力四射。

有一天,我在自己小区广场上又看到一大群老爷爷老奶奶在打太极拳。他们头上戴着阔边太阳帽,身穿雪白的练功服,在和煦的春光中时而缓步平移,时而大鹏展翅,时而推掌运气……一个个、脸色红润、鹤发童颜,真是精气神十足。

咦?站在最前面领操的那个人怎么那么眼熟?啊!是我的`老外老师!虽然白皮肤蓝眼睛的他在一群黄皮肤的中国人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竟然也是从头到脚一身地道的行家打扮。我不禁停下脚步欣赏起来,之间他左脚挪开一步,右手掌心下沉,左掌趁势排出。“Robby,good!good!”我高兴地叫起来。Robby朝我挑了一下眉毛,依然专注地展开他的一招一式。想不到我的老外老师也这么爱中国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 篇10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妈妈的逼迫下开始写毛笔字,我的老师是一位中年男子,只见他把我领到一张桌子前上面放满了笔墨纸砚还铺着一张大大的毛毡,我上前摸了摸舒服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终于开始上课了。

老师给我拿来了一张黄色的毛边纸和一支笔,这时候搞笑的事情出现了,我用拿铅笔的方式拿起毛笔的时候令一边的老师和妈妈哭笑不得,当时老师告诉我拿毛笔的时候笔是需要竖直的,小拇指和无名指按住笔的下方,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笔的上方,顿时我就掌握了拿毛笔的方式。接下来就是练习基本笔画――横。只见当时我装模做样拿笔画了一横,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我写的这一横,不仅弯弯扭扭而且还粗细不均匀就像一条蚯蚓,这个与老师写的一横一比我大为羞愧,但这个时候老师说:“没关系的,慢慢来。”这才让我的心静了下来。我不断的观察老师写的字和写横笔的时候的动作笔法,渐渐地我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些横笔!在经过长时间的巩固,我写横笔已经可以信手拈来了。这个认知让我真是泪如泉涌啊,经过这几个小时的磨练我终于成功了,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通过第一次的写毛笔,不仅勾起了我写毛笔的兴趣,更令我明白了不管有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你肯认真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学习《功夫熊猫》的真功夫 篇11

但转念一想,熊猫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咱不能垄断对它的喜爱。咱倒是该感谢好莱坞替中国做了广告,让中国文化传播了出去。好莱坞在《功夫熊猫》里加入了中国元素,而且请了中国艺人,这些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敬重。咱中国人不也用汽车、电话了吗?这都是外国人发明,别国也没说你别用!我们不能狭隘到为了说明熊猫是我们的,就不能让《功夫熊猫》来国内公映吧,那么我们如何享受全世界文化遗产,分享全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呢?

一些愤青怒骂好莱坞是文化流氓和文化强盗,如果好莱坞的文化真的是如此不堪的话,那么人家又凭什么征服整个国际世界呢?说到底,终究还是人家的电影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功夫熊猫》里,人们发现,好莱坞似乎已经真正"读懂"了中国。除了人物和道具,影片的理念、文化都是中国式的。另外在如何对待、发掘、使用自己本民族文化并如何同流行文化相结合上,给我们上了轻松而极其有启发意义的一课。美国《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中国动画总是喜欢板起脸孔在教训人,《功夫熊猫》给国产动画片最大的启示是,怎么让熟悉的中国元素带来新鲜感。

以往很多国内业内人士抱怨说,内地观众不爱看国产动画片,是因为观众对传统的文化元素太熟悉:从小就听就看孙悟空的故事和小画册,长大了再看动画孙悟空,毫无新奇感,《功夫熊猫》可以说上了让国人面红耳赤的一课。《好莱坞报道者》Hollywood Reporter刊文说,尽管影片主要面向的是儿童观众,但《功夫熊猫》的幽默却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功夫熊猫》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将熊猫、功夫等中国文化元素糅合在一起,拍摄出令世界瞩目、令中国人“眼红”的动画片,难道不值得我们、特别是电影人思考吗?

这只“带着美国血统”且贪吃的熊猫在荧幕上闹腾之余,给我们所带来的启发并不会比快乐要来得少。

“我发现对于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看过《功夫熊猫》后,导演陆川这么说。

这等于肯定了《功夫熊猫》的成功,也说明了我国的动画制作团队对中国元素的利用与发掘还存在不足。

在如今的世界里,有些情感和追求是普世通用的,放之四海皆准。除去表层的中国功夫和异域风情,《功夫熊猫》的内核里,其实还是两个最励志最常见的主题:"勇气与责任"。阿波的成长,可以见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年身上,功夫只是途径,找到自我的"密卷"才是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能够大受欢迎,老少通吃的道理吧。

为什么一个没有中国制作人的制作团队能够制作出这样富有中国味的电影呢?这值得许多中国的电影人思考。10年前迪士尼拍摄《花木兰》引起轰动,我们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和疑问,今天,我们再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和疑问!

想当初,《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国产动画片,也曾深受孩子和大人们的欢迎,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可现如今,很少看到像样的国产动画片了。包括整个儿童题材影视作品,好作品也是明显减少。

我们的儿童题材影视作品、特别是动画片为什么会越来越少,质量无法保证呢?当然,问题的症结还在创作根源上。

漫谈中国功夫 篇12

中国功夫在泰拳入侵香港擂台后便逐渐式微。进入八十年代, 香港的中国功夫拳手倘若要在擂台上站得住脚, 必须或多或少的学习泰拳打法。八十年代初期, 更有些中国功夫拳馆摒弃自己的中国功夫, 改为全泰拳技术的训练。于是, 自八十年代开始, “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不能打”的观念逐渐形成, 或无可奈何地接受。对于一群我武唯扬, 唯我独大, 固执于传统国术的中国功夫发烧友而言, 这种压抑已久的心态至今还未得到缓解。

散打是错误的设计

这种有点类似国耻的心理状态, 不独出现于香港武坛, 就连国内各门各派的武术掌门人也有之。九十年代出现的“散打”, 似乎就是相应“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为甚么不能打”的观念诱发出来的安慰剂。可能国家武术领导人设计未够周全, 也过于迷恋主观愿望, 所以, 当他们以传统摔跤为特色的中国武术进军国际搏击擂台, 制造出“散打”赛例后, 本来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武术在擂台上是天下无敌, 结果适得其反, 散打的拳手离开了散打的赛例便不能打。

一个抱摔在不容许肘膝的散打赛例下可赢取三分, 但在全接触赛例中却无所施其技。几年前, 国家武术领导人为了面子, 企图粉饰散打设计的错误, 邀请非主流的泰拳选手与散打王比赛, 制造“散打王胜泰拳王”的形象, 可笑得令人悲痛!努力粉饰的结果不单带来深一层的国耻, 也唤醒了国民对“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不能打”的再三反思。现在, 散打正在式微, 证明现实即是现实, 无法掩饰的。中国功夫在擂台上如何打的问题, 似乎仍在困扰当中。

李小龙将武术推上高峰

其实, 早在半世纪前, 李小龙已为大家说明了中国功夫是全世界“最高明”的武术。它之所以是“最高明”, 以李小龙的武学言之, 必须是“以无限为有限, 以无法为有法”的道贯穿。他所建构的“截拳道”, 只不过是一套以道家旨要为武学本体的技击术———以道为体, 以技为用。这也就是“截拳道”凌驾于其他武术的主要原因。截拳道是一种以最直接方法阻截及攻击的肢体运动。不可不提的是, 李小龙援武入道, 从而武道合一, 把传统武术推到最高境界, 完全引用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而最高境界的武术, 当是无以名之、兼且涵盖一切有以名之的武术流派。我相信, 李小龙将与老子一样, 是在“强而名之”之下名之为“截拳道”的。

观其电影, 李小龙表达了“你最好的功夫是什么?我就用你最好的功夫来战胜你!”如果一位武术家没有“倒掉自己的那杯茶”, 是无法做到学习他人优点且更胜之的。传统中国功夫文化中存在“武无第二”、“唯我独大”的宗派情意结, 也就是传统中国功夫未臻至究极的原因, 这也是练武者不能提升武术境界而落于一世“武牛”的重要因素。

太祖拳剑的搏击术

香港拳手学习泰拳打法是好事, 因为只要“倒掉自己的那杯茶”, 把别人的优点收为己有, 便是提升境界的好方法。不过, 对于仍然高唱“武无第二”的固执派来说, 若要为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为何不能打的观念添上自尊, 在学习别人的长处之前, 有必要检视一下传统中国功夫是否在擂台上仍有“能打”的伎俩。

如果在数以千计的中国功夫流派里寻找类似泰拳的拳肘脚膝技法, 我们总是能找到的。笔者在八十年代末从学于泰拳及太祖拳法混融的擂台搏击术。太祖拳, 即宋太祖赵匡胤传下来的中国功夫。在香港, 这支流派的宗师是赵从武。我未有缘从学于赵先生, 但曾拜读过不少他在旧版《新武侠》里所撰写的文章。他真可谓是允文允武且极低调的武学宗师。

我的搏击技法是来自张万鸿和王尧庆两位师父 (即现时“鸿碧拳馆”及“保昌拳馆”的总教练) , 而张王二人是徐保昌的入室弟子。徐保昌从学于赵从武先生及方野先生。由于太祖拳在承传之间具有严格的规矩和承诺, 受者是不能公开泄露所传秘技的。我所学的泰式打法, 无疑渗入太祖拳的实战技术, 当中有许多细微及精彩动作, 比一般泰拳技法更细致, 更具杀伤力。我在1989年曾多次向两位师父追问, 结果不得要领。我知道这些细微动作, 是由太祖拳剑技法演绎而来的。

太祖拳剑的旋转动能

太祖拳中有一把刃长一米的双手剑, 叫“龙骠剑”。听说龙骠剑的拔剑势奇快无比, 剑鞘往后移动未完, 剑身已完成厮杀动作, 敌人已倒地。特别是剑的刺法是螺旋式向前旋转, 目的是挑开敌人的护甲鳞片, 从而刺入。意想不到的是, 这个螺旋式的向前旋转势, 不独是剑法的特点, 也是“高踢腿” (边腿) 的劲度来源。原来, 拳手如果要使出最大杀伤力的高踢腿, 用来平衡身躯的同侧手臂的往后摆动才是秘诀所在。

上一篇:《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000字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