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精选8篇)
管理办法
一、培训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项目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确保本次申报的36名掘砌工和96名锚喷工能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工资,制定本办法。
二、培训计划与管理
项目部经理与书记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技术经理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技术组是项目部职工培训的主管部门,工资组、及施工队协助。
三、培训方式
项目部自主培训时间为8月10日至9月20日;早班利用班后会一小时,中夜班利用班前会一小时;确保每位参加技能鉴定的职工,每周不少于4课时,累计不少于24课时。每半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模拟考试。
教师讲解要紧紧围绕复习题力求简洁、透彻,通俗易懂。公司员工培训采用项目部自主培训为主,职工业余、工余学习为辅培训方式;
四、培训纪律
所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除因重大疾病或者经技术经理批准外,不得请假,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培训;对无
故不参加培训的每次处罚200元,并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五、奖惩措施
为确保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培训效果,矿对参加培训的个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如下奖惩规定:
(1)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经鉴定合格的,项目部给予一次性奖励,标准为:初级工500元、中级工600元。凡因个人不努力,鉴定不合格的,必须重新申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2)参加培训人员经鉴定合格率达到75%的,项目部一次性奖励授课教师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1000元。
(3)以上奖惩待鉴定成绩公示后,由工资组将鉴定结果提交项目部,研究同意后执行。
1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内涵
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使用到的技能就叫做职业技能。人所掌握的技能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人在技能上最表层的、最浅显的表现就是劳动能力。也就是说,劳动能力就是职业技能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的劳动能力主要决定于学历的高低、需要学会的技能的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所需要用到的工具等。通常来说,职业技能的水平越高,劳动者就需要具备同水平的劳动能力,这样一来就必须要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训练[1]。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职工的劳动能力,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想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企业专业性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当前的企业在发展的时候,有足够资本的企业需要在人力上花费大量的资金,加强自身优秀人才的存量,提升优秀人才的能力,改善人才的结构,而要想达到以上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外的企业都非常关注对职工的培训, 他们把职工的技能素质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未来画上了等号。例如, 德国实行“双元制”,这是一种职业教育体制 , 学校是一元 , 学生将30%的时间花费在学校中,完成自己的义务教育,企业是另一元,学生花费70%的时间来学习岗位实践能力[2]。尽管我国在职业技能培训上已经走上了轨道,但是依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2.1 企业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热情不高
一些职工缺乏竞争意识,不具备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喜欢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感,没有要提升职业技能素质的意识,主观能动性不强。一些技术掌握的较为熟练的职工觉得当前自身的水平已经足够满足工作的需求, 多学也没有多大的用,还不如不学;一些人觉得“别的人都没有学,我也没有必要学”,“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再说;一些职工有“家庭至上”的观念,觉得如果参加了培训就会影响家庭生活,对于在闲暇时间参加企业的培训,能躲就躲[3]。之前就有一个职工为了照顾自己的孩子,放弃了技能考试。
2.2 职业技能培训没有针对员工的实际
培训课程没有针对性,不能够有效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因为企业和培训机构没有进行彻底的交流, 培训机构没有彻底地了解职工和企业的需要, 开设的课程忽略了企业的情况以及职工的特征。设置的上课内容并不实用,与职工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多大的联系。这样的培训不仅浪费职工的时间,企业也没有获得任何的回报,不仅没有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也没有促进企业的发展。
2.3 对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连续
培训机构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没有依照《国家职业标准》来进行培训,安排的培训时间非常短,没有系统的进行培训。对那些可以获得政府补助的培训项目,如果没有获得补助,基本上是不会安排后期的培训,这样培训就会中断,而提升职业技能又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技能培训经常会中断,也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3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完善的路径
3.1 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
创建并实行成熟的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顺利开展技能培训,就必须要依照以下要求进行。首先,依照企业在发展中的需求,制订一个培训计划和素质工程推进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向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其次,依照人员的调节状况,定期重组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重新制定员工培训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以及素质工程季度考察制度等。并且依照企业和员工的实际状况, 依照级别逐渐制定年度培训工作计划[4]。再次 ,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培训的情况以及员工对培训的建议 ,创建良好的员工培训台账、特种作业人员登记台账、上岗证登记台账、员工素质情况台账,依照员工的需求,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教材及工具。最后,为了确保所有的培训项目都能够成功进行,及时创建专项培训方案,对培训师资的投资、员工的安排、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培训进展进行全面的规定,确保培训是有效的。
3.2 突出企业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技能培训的主体,这是众所皆知的。作者觉得,对千千万万的企业来说,要想顺利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应当要注意下列几点:第一,彻底认识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非常紧急的任务,是企业的重点任务,这样做已经不是“事先准备”,而是“亡羊补牢”。第二,企业应当要充分了解人社部门定下的职业技能资质院校,依照《国家职业标准》来开展技能培训后,应当要主动向人社部门申请领取技师、高级技师等证书。第三,如果企业有自己的培训机构, 当录取到的新员工和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时,新员工应当参加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当培训时间到期后,负责人员可以拿着有关的资料,去人社部门申领培训补贴。第四,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不能够自主开展技能培训,可以在录取新职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之后, 委托正当的培训机构来培训职工,为新职工提供岗前培训,在开始培训前应当要签订《培训协议书》。在培训时间到期后,负责人员可以拿着有关资料,去人社部门申领培训补贴。
3.3 丰富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
企业主要是为一线的在职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但是却不会为了培训而停止作业。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要依照企业和职工的实际状况,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例如:将培训的课堂安排在企业, 选择那些理论、实践双通的老师来进行培训。如果企业的职工数量比较庞大,可以分开进行培训,可以将培训的时间安排在职工轮休的时候。所有的企业都会存在一些学历不高、技能较差的职工,对于这些职工可以进行“专项能力”的培训,逐渐提升他们的技能。在培训的内容上,应当要遵循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的原则, 培训的目的在于让职工可以将学习到的技能从分运用到工作中,因此要将重点放在实践上。
3.4 科学设置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
提升培训和工作的针对性, 让职工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充分运用到工作中。设计的课程应当是科学的、实用的,并且要具有前瞻性。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当要注意培训的目的,明确本次培训需要传授的知识,在正式开始前应当要充分掌握职工的情况,不仅要知道职工的工种,还要知道职工的工龄、学历等,课程的内容应当要可以有效地提升职工的能力。对技能较为熟练的职工应该要注意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对技能水平较低的职工应该要注意训练他们的技术水平。
3.5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考评的激励机制
完善考核鼓励制度,让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获得奖励,这样能够促使职工认真学习。首先,创建政府和企业相联合的高素质人才岗位使用奖励方法。尽快创建员工依靠技能获得晋升,依靠业绩贡献获得高收入的奖励机制。其次,创建考核指标体系,将人才的培养情况纳入与各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工作考核范畴内。鼓励企业使用培训考核、待遇和业绩相结合的方式, 用职业资格证书来衡量员工参加考核的成绩,用证书来确定员工的具体待遇。对那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企业不能吝啬,要给予他们合理的奖励,让员工之间形成竞争氛围,促使高技能人才的形成。
4结论
关键词:退役士兵 职业技能 培训 管理 创新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事关广大退役士兵的切身利益,事关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产业不断升级,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退役士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广东、重庆、江苏等省免费安排退役士兵到技工院校接受2年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创出一条让退役士兵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和部队满意的安置改革新路。200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珠海考察工作期间,专门来到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看望正在这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勉励他们发扬部队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就业本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但是,退役士兵进入技工院校接受技能培训,本身有着很大的不同,与普通技校学生的管理不一样,这就要求在管理上进行大胆地创新。
一、进行招生管理工作创新,保证想学者能来,来学者学好
退役士兵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少退役士兵对这个事情不是很了解,所以应利用退役士兵回乡报到的时机,采取茶话会、欢迎会、座谈会、派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动员广大退役士兵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问卷调查摸清退役士兵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军龄、兵种及培训意向等,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培训学校还要通过宣传片、到学校实地参观体验等形式,提供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咨询和解释工作,引导学员初步认识所选专业及发展方向,在帮助他们选好专业的同时,为后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详细介绍专业,并结合退役士兵的自身条件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专业,报名应采取自愿原则,让想学的退役士兵能来,来了的退役士兵能按照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年退役士兵分布的情况,在充分考虑其意愿的基础上,按分区域相对集中培训原则,相对集中安排退役士兵入读安置地区域内的有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必要时进行跨区域调整和统筹安排,从有利于培训和就业出发,指导、推荐和统筹安排退役士兵确定就读的院校和专业。
二、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建立符合退役士兵特点的教学体系
教学是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心任务,但由于退役士兵学员在年龄和文化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技工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有所创新。
1.要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
针对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学制较短以及学员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别大的特点,须对教学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一,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人才需求形势和学员兴趣,分流开设选修课程,多方面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从而促进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在教学安排上,突出专业需求,强调实操环节,大大提高实习教学比例,增强学员们的动手能力,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把他们培养成“毕业即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第三,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学分制教学,让文化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员能够跨专业修读其他专业的课程,进行多工种培训,鼓励他们中、高级连读和多证并举;或提前推荐就业,充分调动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多学知识与技能。
2.要突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
面对退役士兵这个群体,应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第一,在教学方法上,要把现代教育思想与课程具体内容及退役士兵的特点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可以采用行为引导式、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课题教学、体验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广泛推广各种学习小技巧,如发挥“小教员”“小黑板”“小纸条”的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第二,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和模拟软件,使抽象问题直观化、难点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具体化,充分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让退役士兵在学校学得进、学得好。
3.要突出班级学风建设的主体性
班级学风建设应从退役士兵的特点出发,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各种争先创优和学习竞赛活动,并将竞赛成绩纳入操行综合评定。可在班内广泛开展“一帮一,对对红”和“班级小教员”活动,制订措施和目标,开展一些小竞赛,举办一些小活动,将学习成绩与先进评定、优先理想就业紧密挂钩,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让他们主动地学、积极地学,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变。
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创新,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由于退役士兵这个特殊群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同,具备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不同,他们有兵的特点,但又不是兵,他们是学生,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此,必须在管理体系上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促进他们既能发扬兵的优良传统,又能体现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和特点,保证他们在校能够安心学习、乐于学习。
1.管理组织要强调高质多效
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其政治要求及退役士兵群体的特点来看,应建立一支有丰富经验的管理队伍。可成立退役士兵管理领导小组,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挂帅,把握方向,主持大局。设立退役士兵学员管理部,专门负责退役士兵学员管理和就业工作,以学员人数配备专职辅导员,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退役士兵中可以“建制班”(10人左右)为基本单位,建立类似班、排、连的纵式管理队伍。多层次的管理组织可使管理在保证方向的同时,又能及时了解、发现、研究、处理管理中的各种事务,同时还可以在学员内部以“建制班”为单位展开相互间的良性竞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促进管理工作健康发展。退役士兵管理,应从多个渠道着手,形成纵深、宽泛的管理体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管理制度要强调科学可行
针对退役士兵的特点,应当制订既能充分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又能充分体现学习规律,并能与学校实际密切结合的科学的管理制度。针对退役士兵的特点,制订并完善学员行为规范、学员学籍制度、纪律规定、操行管理办法、宿舍管理规定、争先创优评比奖励制度、党员执勤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等。在制度的制订上,要注意以人为本,注重校园和谐,有弹性,有目标。制度的实施上,应组织开展对制度的学习,使得人人心里有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执行情况的公开化,执行结果的透明化,从而形成层次分明、责任分明、奖罚分明、管理透明的管理制度体系。
3.管理方法要强调灵活多样
(1)管理人员首先应在感情投入上下功夫。班主任应每天做到“两到”,在晚自习和晚就寝这段时间班主任要与学员多作交流,可以采用聊天、谈心、拉家常、多参加学员活动等方式,拉进与学员的距离,和学员打成一片,成为学员们的知心朋友。沟通多了,交流多了,与学员亲近了,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渠道和方法也就多了。其次,管理人员应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及职业教育,通过讲座、讨论会、辩论会、演讲等形式的活动,让学员们能够认清形势,破除不良思想,安下心来好好学习。
(2)学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方法要应灵活多样。在自我管理的组织上,加强党、团建设,充分发挥学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抓好党员值日制度,并成立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使他们能够参与学校管理和纪律维护。在自我管理的体系上,要充分发挥学员骨干的带头作用,根据变化和要求灵活设置学生干部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实现角色互换,建立完善互评互管机制,并可让优秀的学员担任班级小辅导员,提高学生骨干的管理水平。
(3)学员的文化生活要丰富多彩。要以团委、学生会为重点,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在活动安排上,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竞赛,每周有活动;在活动的组织管理上,应做到学校有规划,班级有计划,小组有安排;在活动内容上,做到文体兼备,全民参与,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体味快乐,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强化竞争意识,培养责任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4)要建立完善宣传教育平台,借助各种媒体手段,宣扬健康思想,报道楷模事迹。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板报、宣传栏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氛围;还可成立校报、班刊编辑部,培养小记者、小编辑,在退役士兵群体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用模范的力量去感染他们。
四、进行就业模式创新,保证退役士兵高质量就业
1.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技能培训工作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对退役士兵学员职业道德和求职择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退役士兵学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学校必须要引导这些学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业观,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市场形势,使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弄清所选专业的特点及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恰当的职业定位,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就业岗位。
2.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退役士兵学员就业质量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带学员到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地接触,消除学员对企业的陌生感,树立就业信心,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学校也可定期邀请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单位的领导来校为退役士兵学员开展职业指导讲座,使学员直接了解社会对所学专业及从业人员的要求,自觉加强文化技能学习,做好职业能力的储备,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加强退役士兵学员就业后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由于退役士兵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难免会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工作岗位不合适或认为待遇偏低、人际关系欠和谐等因素,造成工作心态不稳定。学校可成立退役士兵学员就业安置办公室,在安置好学员就业后,要加强就业后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学员就业跟踪档案,专人负责联系用人单位,了解退役士兵的工作生活情况。通过定期电话联系,加强与用人单位及就业学员中的联络员的联系,通过联络员反馈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立电话服务专线和电子信箱,及时了解学员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上遇到难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帮他们出谋划策。在试用期间,派专人负责护送学员进入用人单位,并驻守在学员相对集中的用人单位,与学员吃住在一起,一同体验生活。一方面可以考察用人单位,另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员的最新状况,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让学员稳定下来,安心工作。除此之外,要定期派专人到用人单位回访就业学员,配合用人单位做一些协调工作,解决学员在用人单位实习试用期的实际问题,鼓励学员以厂为家,把自己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塑造人生,回报社会。
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是一个重大举措,其管理工作更是一个崭新课题,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所有管理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06〕20号,2006
2.张喜生.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如何做好退役士兵学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战略思考与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8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6日 信息来源:
财社〔2011〕591号
各市、县(区)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深入推进安徽省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安徽省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安徽省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二0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附件
安徽省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
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安徽省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和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0〕142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补助资金”),是指各级财政从年度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稳定和促进就业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三条
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原则
(一)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建立以院校、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为载体的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兼顾社会、企业用工以及劳动者自身需求,建立健全面向城乡、对象广泛、形式多样、运行规范、措施健全的技能培训工作新机制。
(二)注重资源整合。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实现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注重购买服务。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企业、职业院校参与培训和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培训格局。
(四)注重效益发挥。建立健全专项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补助对象与范围
第四条
补助对象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符合补贴条件的劳动者”);
(二)组织开展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以及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各类企业;
(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各类培训机构。
第五条
补助范围
(一)个人补助范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给予补贴;
(二)企业补助范围:企业对新录用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及对在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给予补贴;
(三)培训机构补助范围:对就业援助对象(主要指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2008〕51号)确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给予补贴;开展创业培训给予补贴;实训设备购置更新给予补贴。
第三章
资金使用
第六条
资金补助到个人项目
(一)就业技能培训补贴。符合补贴条件的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自主选择定点培训机构,个人先行付费,在培训合格后按规定申领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可申领一次培训补贴,具体补贴标准按照皖人社秘〔2010〕142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在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免费参加技能培训期间,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给予援助对象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具体标准由市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行制定。
(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符合补贴条件的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补贴150元,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补贴100元。
第七条
资金补助到企业项目
(一)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补贴。企业新录用符合补贴条件的劳动者,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企业培训机构对其进行技能培训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实施技能培训的,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标准按不低于人均300元标准给予补贴。
(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企业开展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委托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实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可向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申请补贴应当是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建立了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的企业。补贴标准按职工经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后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分别给予人均500、1000、2000、3000元补贴。
第八条
资金补助到培训机构项目
(一)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免费培训补贴。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开展就业援助对象免费技能培训,按照培训人数和皖人社秘〔2010〕14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给予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培训补贴。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开展的培训项目、培训等级、培训期限等应向社会公布。
(二)创业培训补贴。符合补贴条件的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创业意识、创办企业、创业实训),可享受一次同类别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创业意识培训100元/人,创办企业培训1000元/人,创业实训800元/人。创业培训补贴资金可由定点培训机构集中代为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三)实训设备补贴。省财政每年从专项补助资金中安排一定金额,对就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的公办和民办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设备购置更新给予补贴,提高其培训质量。补助单位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核申报,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先购置后补助”原则,对申请单位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另行制定。
第九条
以上资金补助到个人项目应采取资金直补方式,实行银行打卡或窗口即时发放。补助到企业和培训机构的资金直接划拨到其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资金具体申报审核审批程序和技工院校等紧缺专业(工种)补贴,按照皖人社秘〔2010〕142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属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统筹安排,省财政对各地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一条
各地要大力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在各项就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逐步提高失业保险基金中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支出比例。
第十二条
各地应督促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落实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规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对弄虚作假,骗取补助资金的,除追回补贴资金外,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完善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制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公布补贴政策、申领办法、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定点培训机构、补贴经办窗口等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同时,健全资金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市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机制,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就业,根据•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劳动者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以下称培训),或者直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下称鉴定),由本市失业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包括培训费补贴和鉴定费补贴)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职业技能补贴培训坚持以产业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和鼓励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的,以社会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载体,实行劳动者自主择校、自费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个人的方式,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四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相关政策;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确定补贴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指导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补贴培训的管理;开展对全市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抽查和对各区县补贴培训工作的评估。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家及本市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负责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实施对培训过程的质量监管和补贴经费的核拨;开展对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检查。
第二章 补贴范围、对象和标准
第五条 纳入补贴培训范围的项目应当是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 向、有利于促进就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且列入国家职业资格序列或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类项目,以及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开展的技能类定向培训项目。
补贴培训项目以目录的形式确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相应的补贴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第六条 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以下对象可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在职从业人员(含本市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从业人员,下同);
(三)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毕业学年学生。
(四)其他经批准的人员。
第七条 补贴对象在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参加纳入补贴培训目录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的(含一年内补考合格,下同),按以下比例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100%培训费补贴;
(二)第六条第(二)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上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50%培训费补贴;
(三)第六条第(三)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给予鉴定费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50%培训费补贴。
(四)第六条第(四)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培训费补贴。
第八条 补贴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不予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按照鉴定合格应补贴培训费的50%予以补贴。
第九条 培训费补贴实行优质优价。补贴对象参加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认定为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A级培训机构或示范性培训项目的补贴培训,在享受培训费补贴时,补贴标准上浮10%。
第十条 补贴对象每年只可享受一次培训费补贴,且补贴项目不得为其已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培训项目。在校学生的鉴定费补贴在其在校期间只可享受一次。
有以下情形的,补贴对象可在一年内享受两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享受过一次培训费补贴后,年内因就业需要可以再享受一次定向培训费补贴;
(二)补贴对象在享受创业能力项目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年内根据开业需要可以再享受一次相关技能类培训项目的培训费补贴;
(三)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享受过一次鉴定费补贴的,还可享受一次培训费补贴。
第三章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
第十一条 本市对承担补贴培训实行申报签约制度。由培训机构提出申报,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具备相应条件,并与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的培训机构方可承担补贴培训。
第十二条 申报承担补贴培训的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定办学资质,补贴培训项目应为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范围内的培训项目;
(二)具有与补贴培训项目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实训 设施、设备,具有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三)具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培训质量较好。培训机构申请承担的补贴培训项目应已实施过一个完整的培训周期,且鉴定合格率一般不低于上该项目全市平均鉴定合格率(列入当补贴培训目录的新职业培训项目除外);
(四)培训机构上法人年检和网络化检查合格,且无违规办学的不良记录,其法定代表人无不良诚信记录。
对于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及行业、企业急需的补贴培训项目,但本区县暂无具备上述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补贴培训的,可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培训机构试点承担一次性补贴培训。
第十三条 承担补贴培训的申报签约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承担补贴培训;
(二)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七个工作日;
(三)对经公示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与其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内容包括补贴培训项目、协议期限、培训规模、协议的变更与终止情形、违约责任等。协议期限原则上为一年,一般在每年培训机构法人年检和网络化检查之后签订。
第十四条 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认定为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C级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不得承担补贴培训。确需其承担补贴培训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说明原因,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
第四章 补贴培训和鉴定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补贴对象需要参加补贴培训的,可凭本人身份证(或 社保卡)或相关身份证明,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接受培训指导,申领“职业培训信息卡”(以下称培训信息卡),提供本人相关银行账号,并自主选择补贴培训项目和相应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
第十六条 补贴对象应在选择补贴培训项目之日起三个月内,持本人培训信息卡和身份证(或社保卡)到自主选择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报名注册。培训机构应当与学员签订•补贴培训协议‣,明确培训项目、授课安排、培训收退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七条 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应报经物价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培训机构应根据收费标准和•补贴培训协议‣约定的收费方式向学员收取培训费。对第六条第(一)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的,其自行支付的培训费为规定补贴标准的50%;其中,就业困难人员自行支付的培训费为规定补贴标准的25%。
培训机构收取培训费后,应向学员开具由财税部门监制的发票或收据(不包括限用于内部结算、捐赠或代办费收入的收据)。
第十八条 培训机构应根据补贴培训项目相应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制定授课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培训机构应在“上海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内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在培训班开班前录入开班信息并上传授课计划,在开班两周内录入学员注册信息,并及时做好信息变更维护工作。
第十九条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根据本市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为学员申报参加相应的技能鉴定,并根据相应的鉴定申报条件做好学员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
对申报鉴定的人员,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统一组织实施鉴定。鉴定合格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 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第五章 补贴经费的核拨
第二十条 在补贴对象完成培训和鉴定后,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应补贴标准,按下列方式予以培训费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除就业困难人员外)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且鉴定合格的,对学员本人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直接补贴50%培训费,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50%培训费补贴。
(二)第六条第(一)类对象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的,对学员本人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直接补贴25%培训费,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75%培训费补贴;鉴定不合格的,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25%培训费补贴。
(三)除以上两种情形外,对参加补贴培训的对象,补贴经费按规定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直接补贴给学员本人。
培训机构申请补贴经费的期限为自学员获证之日起或学员承诺放弃鉴定补考之日起六个月内。
第二十一条 第六条第(三)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项目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在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或毕业学年,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证书和有关凭证,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申请鉴定费补贴。
第二十二条 根据补贴对象鉴定的结果,本市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补贴经费发放名册。经区县就业促进中心确认后,由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学员获证或承诺放弃鉴定补考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补贴经费核拨至本人的银行账户;自培训机构申请补贴经费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补贴经费核拨至培训机构的银行账户。
第六章 定向培训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市鼓励对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定向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帮助其实现就业。本办法所称的定向培训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委托培训机构对其拟招聘录用的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上岗前实施的技能培训。
第二十四条 开展定向培训的,应由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三方共同签订•定向培训协议书‣,并由培训机构会同用人单位结合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培训方案。
第二十五条 定向培训项目为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的,培训机构应按照本市颁布的培训计划大纲和相应的补贴标准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在100课时以上的,培训机构应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初审,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不足100课时的,由培训机构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纳入职业资格序列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在沪行业特有工种鉴定机构组织实施鉴定,对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未纳入职业资格序列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七条 定向培训补贴与培训后就业率相挂钩。定向培训项 目整班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培训机构按整班学员人数和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整班就业率达不到80%的,培训机构只可对被录用的学员按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
第二十八条 定向培训补贴经费实行核拨到培训机构的补贴方式。由培训机构自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申请培训费补贴。经所在区县就业促进中心审核后,按相应的补贴条件、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由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培训机构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的补贴经费核拨至培训机构的银行账户。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本区县实际做好补贴培训发展规划,严格落实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条件及程序,对本辖区内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做好日常管理和指导服务,并对其开展的补贴培训进行质量监管,引导其依法、诚信、规范办学。
第三十条 本市实行补贴培训督导评估制度。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本辖区内的补贴培训情况开展督导评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根据本市开展补贴培训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补贴培训督导评估抽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根据国家和本市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补贴资金的审核拨付,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抽查和专项审计制度,定期通报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审计结果。
第三十二条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的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对单位或个人的投诉举报及反映的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对情况属实的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存在违反•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约定行为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协议约定进行处理; 存在违反国家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的,应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理,并终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
补贴对象经查实违反本市培训补贴有关规定的,补贴经费不予核销,并记入其个人诚信记录。
第三十四条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本市建立健全补贴培训信息公开制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补贴培训政策及相关操作办法,且定期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当已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基本信息、督导评估结果,以及对补贴培训实施机构违规违约行为处理的情况。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补贴对象通过岗位成才或自学成才的方式,直接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在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证书和有关凭证,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相应补贴。
第三十六条 第六条第(一)类对象自行付费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并自发证之日起一年内被用人单位录用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直接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本办法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
第三十七条 经批准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培训项目、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高师带徒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培养项目、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补贴经费从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的外来从业人员培训项目,以及经批准的面向特殊对象的培训项目,按本市现有相关规定执行。但上述培训费补贴不得与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在同一内同时享受。
第三十八条 外省市户籍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处于缴费状态的从 业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或者参加经批准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培训项目、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高师带徒培养项目、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的,参照本市在职从业人员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相关规定执行。
外省市生源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鉴定或校企合作培养项目的,外省市生源高等院校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的,参照本市生源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相关规定执行。
上述人员参照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期限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含本数、本级别。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提高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09〕6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保障局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8〕57号)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牧民职业培训补贴是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对具备资质条件并经确定的培训机构,承担本市户籍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使用技术培训、农牧民转移技能、创业培训的补贴。农牧民职业培训补贴由农牧民技能培训补助资金支出。
第三条在各县乡镇、村(居)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办理培训需求登记手续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可结合自身条件和就业需求,每年可接受各种农牧民技能培训总计不超过2次/人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第四条 职业培训补贴包括:职业指导培训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
创业培训补贴不能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重复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不能与高技能人才实训补助经费重复享受;同一职业(工种)的同一等级不能重复享受。
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由培训机构根据开展职业培训的人数、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负责申请;职业指导培训补贴由区县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根据开展职业指导培训人数负责申请。职业指导培训补贴纳入财政预算统筹管理使用。
第二章 职业培训的要求
第五条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在进行求职登记前,应接受所在区县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组织的职业指导培训后,办理《求职证》或《转移就业证》。
第六条区县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指导培训后,应将取得《求职证》或《转移就业证》的人员基础信息、职业指导等信息录入“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指导子系统”(以下简称《职业指导子系统》)。
第七条承担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合理布局、确保质量”的原则,根据培训职业(工种)和职业培训的实际,以公开招投标或资质认定等方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具体操作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条培训机构接受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报名时,应验明其有效证件,并将《身份证》、《求职证》或《转移就业证》等信息录入“劳动力市场职业技能培训子系统(以下简称《培训子系统》)进行核查,验明人员身份和参加培训的资格。对符合参加培训条件的(创业培训应在组织面试、测试后确定),应留存参培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并与其签订《培训协议书》。
第九条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应符合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使用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大纲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没有国家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由培训机构自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选用教材,经专家论证并报区县劳动保障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职业技能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对完成培训学业的学员进行考试,合格的颁发《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以下简称《结业证书》);对符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的学员,培训机构应统一组织,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参加鉴定。
创业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指导学员独立完成创业计划书的设计,统一组织学员参加创业计划书的评审,评审合格的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在后续服务和开业指导阶段应加强对学员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第十一条培训机构应按要求使用《培训子系统》,应安排专人熟练使用和操作,从人员身份验证、学员报名、制定开班计划、组织考核、结业管理、跟踪服务、推荐就业或创业、资金申请的全过程在《培训子系统》上进行完整记录,并保证录入信息的真实。
第三章 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与考核
第十二条 职业指导培训补贴按照实际培训人数给予20元/人的补助。
第十三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根据实际培训人数,按照人均1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具体补贴标准见《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补贴标准目录》(以下简称《补贴标准目录》,表1)。培训合格率达到90%(职业资格培训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准;非等级培训以取得《结业证书》为准;特种作业培训以取得《操作证》为准)、就业率达到60%的,按《补贴标准目录》的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培训合格率未达到90%或就业率未达到60%的,按《补贴标准目录》标准的60%给予补助。
第十四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价格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根据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实际人数给予全额补助。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由培训机构先垫付后申请。
第十五条创业培训补贴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培训人数,按照2400元/人的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申请和补助。培训合格率达到80%的(以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为准),按补贴标准的40%给予补助;培训合格率未达到80%的,按补贴标准的20%给予补助。培训后一年内,经后续跟踪和开业指导,创业成功率达到30%的(以培训后取得营业执照为准),按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助;创业成功率不足30%的,按补贴标准的20%给予补助。
第十六条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根据物价水平、培训教学、实际操作训练、技能考核鉴定等成本费用的浮动做出相应调整,并定期公布。
第四章 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申请与拨付程序
第十七条培训机构按季度向区县劳动保障局提出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创业培训补贴书面申请,同时使用《培训子系统》进行网上申请。
第十八条区县劳动保障局对培训机构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并将申请资金的培训机构、享受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创业培训补贴的人员名单、培训的职业(工种)在区县劳动保障网上公示7天。公示结束后,区县劳动保障局将无异议的培训机构的申请材料,于每季度末月的20日前(第四季度在11月20日前)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书面申请,并将培训机构提交的材料(营业执照复印件除外)使用《培训子系统》进行网上汇总上报;对公示期提出异议的培训机构,终止此次经费申请,退回申请材料,并查明情况。
区县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按季度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提出职业指导培训补贴书面申请,同时使用《职业指导子系统》进行网上申请。
第十九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通过《职业指导子系统》和《培训子系统》,对区县劳动保障局提交的职业指导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书面材料、网上资料、申请资金的额度进行核查,对拟拨付资金的机构、补贴资金情况,在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公示7天。公示结束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无异议的区县下达批复,按照失业保险基金拨付流程核拨职业培训补贴资金;对公示期提出异议的区县,终止此次申请,退回申请材料,并查明情况。
第二十条 培训机构申请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职业培训补贴申请;
(二)北京市职业培训补贴申请表(表2);
(三)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花名册(表4);
(四)就业证明表(表5)。
培训机构申请创业培训补贴的,依申请需要应向区县劳动保障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职业培训补贴申请;
(二)北京市创业培训花名册(表6);
(三)北京市创业培训开业情况表(表7);
(四)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二十一条 区县劳动保障局申请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创业培训补贴的,应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职业培训补贴申请;
(二)北京市职业培训补贴申请表(表2)。
区县劳动保障局申请职业指导培训补贴的,应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职业指导培训补贴申请;
(二)北京市职业指导培训花名册(表3)。
第二十二条 培训机构应将申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的全部材料,按照申请经费的批次进行存档。
第五章 绩效考评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培训机构应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应为每个符合条件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完整的学员培训档案,将学员的培训内容、出勤情况、《培训协议书》、培训成绩、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或创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等情况记入学员培训档案。
第二十四条区县劳动保障局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指导培训机构按照本市培训、鉴定政策要求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可采取聘请社会监督员的方式,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保证培训质量。
第二十五条区县劳动保障局应加强对培训机构资金申请的检查,制定检查管理制度,公开资金申请程序,指导培训机构按照要求、程序申请经费,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有效。
区县劳动保障局应每半年对区域内承担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机构,在开展培训、申请经费、使用《培训子系统》、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总结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二十六条区县劳动保障局应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对单位或个人的投诉、举报及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实,情况属实的进行查处。
第二十七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建立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定期对区县劳动保障局开展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职业培训情况、资料存档情况进行检查或延伸检查,定期向社会发布经确定的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名单。
第二十八条市财政局将建立职业培训补贴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对区县劳动保障局和培训机构职业培训补贴资金、财务管理状况、成本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绩效考评。
第二十九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向社会公开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申请、拨付程序,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会同市财政局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区县劳动保障局、培训机构资金申请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骗取、冒领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培训机构,按申请渠道追回违规所得资金,取消定点培训资格,追究领导人责任,对直接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职业培训政府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人社发〔2012〕97号)有关规定,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发放管理,规范工作流程,特制定本细则。
一、补贴对象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发放对象为自2012年1月1日起,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人员(以参加鉴定时间界定)。享受鉴定补贴的对象每人只能在初次鉴定取证时享受一次性鉴定补贴,不得重复申请重复享受。
二、补贴标准
对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条件的人员,其鉴定补贴标准为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200元/人次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初级(五级)200元/人、中级(四级)300元/人、高级(三级)400元/人、技师(二级)500元/人、高级技师(一级)600元/人。
三、补贴方式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由证书核发机关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就业专项资金负责安排。对鉴定所(站)未收取参加鉴定考核人员鉴定费用的,证书核发机关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初次鉴定取证人员的鉴定补贴资金一次性拨付给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鉴定所(站)已经收取参加鉴定考核人员鉴定费用的,证书核发机关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鉴定补贴资金直接补贴给初次鉴定取证人员本人。
四、工作流程
(一)补贴申报:符合条件的个人或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携带赣人社发〔2012〕97号文件规定的申请材料到证书核发机关或受其委托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申报。
(二)审核认定:证书核发机关或受其委托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颁证批文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
(三)资金拨付: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对补贴给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资金,由证书核发机关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将鉴定补贴资金一次性直接拨入申请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在银行设立的账户;对个人申报或个人委托相关鉴定所(站)申报的,由就业资金管理机构统一为申请人办理银行卡,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鉴定补贴资金直接拨入申请人的银行卡内。
五、有关要求
(一)符合条件的个人或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应于证书核发3个月内进行鉴定补贴申报,逾期不予受理。对2012年1月1日起,多次参加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人员,以参加鉴定初次取证等级标准申报。
(二)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建立全省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认定比对管理系统,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报名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对申报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人员进行初次鉴定取证信息比对、认定和入库管理。为防止重复申请重复享受鉴定补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须使用全省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认定比对管理系统,并安排专人负责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受理和认定工作。
(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切实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工作的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虚报、套取、私分、挪用补贴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要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天津市职业培训补贴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引导社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职业培训,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改善我市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促进社会更加充分就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天津市2009—2012年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津党办发 [2008]3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培训和补贴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改善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和促进就业为目的,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按照培训职业的社会需求程度、资格等级和培训成本,给予不同比例的培训和鉴定费补贴。引导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和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
第三条
职业培训补贴对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培训)愿望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外来劳动力、普通高校毕业学年的学生及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
第四条
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职业需求程度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可以委托社会调查机构,每年对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和培训成本开展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制定《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向社会发布。
《目录》主要包括职业名称、职业资格等级、市场需求程度、培训成本等内容。市场需求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非常紧缺、紧缺、一般紧缺。
评审机构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项目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和补充《目录》内容并向社会发布。
第五条
职业技能培训费补贴。下列人员参加《目录》中所列职业和等级的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相应的培训费补贴。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需求程度分别给予培训成本100%、80%、60%的培训费补贴;
(二)企业在职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需求程度分别给予培训成本90%、70%、50%的培训费补贴;
(三)外来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需求程度分别给予培训成本100%、80%、60%的培训费补贴;
(四)普通高校毕业学年的本科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按培训成本给予50%的培训费补贴。
上述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按培训成本给予100%的培训费补贴。
第六条
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下列人员参加《目录》中所列职业和等级的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相应的鉴定费补贴。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给予100%的鉴定费补贴;
(二)外来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100%的鉴定费补贴;
(三)普通高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给予100%的鉴定费补贴;对本科院校学生给予50%的鉴定费补贴;
(四)企业在职职工通过全员技能评价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给予50%的鉴定费补贴。
上述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给予100%的鉴定费补贴。
第七条
再就业培训费补贴。再就业培训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定向就业培训为主,三年内全部过渡为定向就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当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职业需要合理确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合格的,给予每人300元的培训费补贴,其中在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再给予每人200元的就业补贴。
第八条
转岗培训费补贴和在职继续教育培训费补贴。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参保单位开展促进就业培训的补贴办法》(津劳局[2006]306号)执行。
第九条
创业培训费补贴。参加模拟企业实训或创办企业培训,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的人员,根据结业人数,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费补贴;培训后6个月内成功创业人数达到50%以上的,根据成功创业人数,按每人700元的标准再给予培训费补贴。
参加改善和扩大企业培训,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的人员,根据培训合格人数,按照每人15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费补贴。
第十条
培训项目按下列要求实施:
(一)具备相应培训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应当通过竞标方式取得定点培训机构资格后,方可组织实施职业培训并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本市职业需求、人力资源分布和培训机构条件,通过招标方式认定定点培训机构。
(二)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市、区县两级管理,市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定点培训机构考核认定和退出的动态管理办法,组织指导定点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区域内定点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的技能培训,经市劳动保障部门确认后,由定点培训机构或用人单位自行组织实施。企业有定向需求、且是非常紧缺职业的,原则上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
职业培训补贴按下列程序申请和拨付:
(一)职业培训补贴申请。培训单位培训结束后,应当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职业培训补贴申请。
(二)职业培训补贴拨付。市劳动保障部门核准后,向市财政部门出具资金拨付意见,市财政部门复核后,将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直接划入申请单位账户。
(三)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使用。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补贴范围和标准,严禁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资金。对违反规定的,依法追回补贴资金,并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质;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各类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原则上不能重复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参加晋升职业资格等级技能培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累计可享受3次职业培训补贴,每次间隔为一年以上;参加创办企业培训并创业成功的人员,还可继续享受一次改善和扩大企业培训补贴。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 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能水平,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培训工作。
1 培训内容要讲实际、实用、实效及针对性
变电运行岗位培训工作要立足于实际。由于运行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运行中要求他们对变电运行岗位制度、各类规程、设备原理及构造、倒闸及运行管理等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由于各变电站的设备不尽相同, 特别是二次设备, 有电磁式和微机式继电保护等, 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变电站设备和不同岗位的运行人员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 以满足变电运行岗位技能的要求。
2 培训方向要针对不同的需求做到主动服务
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配置专业的培训人员, 及时安排各类培训, 以满足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要求。应改变以往的考试讲解的模式, 针对每个运行人员的技能层面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从简单到复杂, 由基础到专业, 循序渐进, 改变学习人员的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态度, 让他们听得懂, 看得明白,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派发学习资料, 记学习笔记的自学方式, 是运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除要求各级运行人员要积极参加站内定期组织的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技术问答及讲座、现场考问等理论培训外, 还应充分利用变电站的大、小修和临检的机会, 对运行人员进行现场设备讲解, 分析其构造及工作原理、维护操作要领, 在可行的情况下组织运行人员参与检修, 现场熟悉供电设备的安装、接线及运行情况, 并将疑难问题与技术问答相结合, 以加深运行人员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的培训模式, 对变电站出现的事故现象进行分析讲解, 共同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预防措施。这种直观的培训方式, 对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理解能力强的运行人员的培训效果十分明显, 值得探索与推广。
4 加强培训管理考核
关键词:服务人员;管理;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C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91-02
加强对餐厅服务人员的管理以及优化技能培训方法能够促使以下几个目标的实现。第一,能够促使餐厅服务人员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以及投诉率的降低,对于餐厅而言,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将对顾客的投诉率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加大对餐厅服务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的降低顾客的投诉率,从而能够促使餐厅长期稳定的发展。第二,在培训结束后,餐厅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会提高,从而能够有效促使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三,通过技能培训,能够促使餐厅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能够更好的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服务人员能够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促使餐厅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有效的餐厅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方法
目前,很多的餐厅都加大对服务人员技能的培训,餐厅都会采用多种的培训方法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为此,采用有效的餐厅服务人员培训方法至关重要。
(一)重视服务人员仪态培训
在顾客进入餐厅后,第一件事并非接触到餐厅的服务以及菜品等,而是服务人员的仪态。通常情况下,顾客会根据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以及仪态评价该餐厅的好坏。为此,餐厅服务人员一定要有好的仪态,同时,餐厅管理者要重视对服务人员仪态的培训,从而能够促使餐厅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服务人员认知培训
在餐厅内部,应当播放优秀服务人员的视频给本餐厅的服务人员看,从而能够促使餐厅人员清楚明白自身所存在的缺点以及优点,并有目标的完善自身。采用视听教学手段,能够促使餐厅服务人员明确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并能够明白技能培训对自己的好处,进而能夠促使餐厅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到技能培训中。
(三)重视服务人员摆台技能的培训
摆台,即服务人员要按照有关的标准正确的摆放餐具,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顾客用餐提供方便。餐厅服务人员在摆台的时候不单单要符合标准,同时也要确保每一种餐具都能砸死正确的位置上摆放。在培训餐厅服务人员的技能的时候,要明确清晰的介绍摆台的技巧,对于不同的餐具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摆台,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顾客对餐厅的满意度。
(四)重视服务人员分菜以及上菜的培训
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培训人员以及相关的服务人员可以围绕一张桌子而坐,实行操作的服务人员要根据相关的分菜以及上菜的标准进行操作,然后经由培训人员对进行操作的服务人员进行评价,进而能够清楚服务人员在分菜以及上菜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五)重视服务人员托盘的培训
在餐厅服务中,托盘是关键的工具,是否合理运用托盘将会对餐厅的服务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餐厅服务人员有效运用托盘,将会促使餐厅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此,要重视服务人员托盘的技能培训。
二、加大对餐厅服务人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员工第一的观念
在经营餐厅的时候,和顾客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服务人员,为此,在展开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服务员工为重点。当餐厅树立员工第一的观念时,餐厅的服务水平会迅速提高,从而能够促使餐厅长期发展。在管理餐厅服务人员的时候,一定要尊重服务人员,及时了解服务人员的心理以及行为表现,从而能够促使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当服务人员提出餐厅的不足时,要认真听取,如果不足真实存在,就要及时进行解决,并且不能责备服务人员。当服务人员工作表现良好的时候,要及时作出激励,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从而能够促使服务人员工作热情的体现。
(二)实行制度化管理
对于餐厅服务人员管理而言,制度是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很多餐厅的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都不适很高,进而难以运用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为此,在实行制度化管理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制度要简洁易行,不能过于繁琐,同时,可以合理的推广以及宣传服务标准、卫生制度、商务礼仪、出勤等内容,进而能够促使服务人员更加熟悉相关的制度。第二,在实行制度管理的时候,要表现出刚性,对于管理而言,关键点时考核,为此在实行制度化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加大制度实施的力度,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从而才能促使餐厅的员工自觉遵守制度。对于餐厅管理而言在,制度化管理是管理服务人员的基础,当餐厅欠缺制度的时候,将会难以长期稳定的发展,因为在行业竞争中,关键的因素是人,为此,有效的实行制度化管理,能够促使餐厅利润最大化。
(三)加大人性化管理
对于餐厅服务人员而言,其工作压力以及生活方式都与其他职业不同,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时刻关注员工的接受程度以及感受。对于人性化管理而言,是一项比较高级的管理工作,通过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的促使餐厅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在管理服务人员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惩罚初次犯错的服务人员,当服务人员再一次犯错的时候,就会一并惩罚,在服务人员不根据制度办事的时候,应当开罚单而不是罚款,如果该服务人员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再一次不根据制度办事,应当一并惩罚该员工,这就是餐厅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同时,要加大与服务人员的沟通,在管理过程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比如,餐厅可以通过经理接待日等方式,促使服务人员和管理层进行一对一的进行沟通,从而促使餐厅管理层更加深入了解服务人员的心理、工作以及生活等,并要提供一定的帮助给服务人员,从而能够促使管理者与服务人员建立更好的关系,最终能够促使服务人员更好的接受餐厅的管理,并能促使餐厅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技能培训方法要有效结合相应的场合,并根据相对应的培训对象以及培训的方法、内容,从而能够促使培训效果更加显著。重视对餐厅服务人员技能的培训,能够促使餐厅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对于服务人员而言,也能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一定要根据服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方式,从而能够促使管理方式作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桥猛,高品洁.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级)第 2 版[ 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
【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职业技能培训07-01
职业技能培训个人总结11-28
2024职业技能培训总结01-14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07-17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09-21
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01-01
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09-09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06-04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汇报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