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八下知识(推荐6篇)
张海鹰2015.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本次说课流程主要有三个方面: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一. 说课标
1.新课标的总目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学生的分级目标是这样描述的: 语言知识:
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境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能表达简单的观点。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和相应水平的英文报刊文章。语言技能:
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简短的叙述、说明、指令、规则等。
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文化意识: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学习策略:
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
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二、说教材
教材编排体例、教材编排特点、教材内容结构、教材内容整合。
1、教材编排体例
仁爱版教材以话题为中心,通过任务开展活动,以结构和功能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体现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教材每册书有四个单元和四个复习单元,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及时巩固和应用以及不断地循环。每个unit有三个topic,每个topic包括四个section。
Section A主要是听说及语音能力的训练。Section B是深化Section A的综合能力的训练。Section C是读写及语音拼读能力的训练。Section D综合运用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材编排特点
1)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课文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多样,活动设计多样,使教材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3)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和教学方法的提升,使教材更具整体性和多样性。
4)实现语音教学的整体设计,同时强调阶段侧重,注重拼读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的复现。
5)强调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更加注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使教学设计更具逻辑性,更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导教和导学的功能,6)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7)教材语言地道,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配合得当,TIP设计寓意深刻。
3、教材内容结构
Unit5 的语法是系表结构、原因状语从句、同级比较以及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以Feeling Excited为主题,共包括Topic 1 You look excited.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Topic 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三个话题。功能主要有情感、影响情感的因素并给出建议。
Unit 6 的语法是学习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及时间和条件状语从句。Topic 1 We are going on a three-day visit to Mount Tai.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men Square?Topic 3 Bicycle riding is good exercise.功能是预定、计划、邀请、评价、描述地点。
Unit 7主题是Food Festival,语法涉及了宾语从句和副词的比较级别。Topic 1 We’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Topic 2 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cook it well.Topic 3 I cooked the most successfully.功能主要有请求、许可、订餐、接单、用餐。
Unit8主题是Our Clothes。语法是继续学习宾语从句,学习so....that..such...that从句Topic 1 We will have a class fashion show.Topic 2 We can design our own uniforms.Topic 3 He said the fashion show was wonderful.功能主要有约会、购物、打算、提醒、惊讶。
每个单元的三个话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环环相扣,就想一部部连续剧,有时间,有人物,有地点,有情节,牵引着师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下集精彩剧情,4、教材的立体式整合 1)教材的横向整合 : 新的语言材料的横向整合。以六单元二话题SectionB为例,我对语言材料的输入进行了颠覆性的调整,实践证明,调整之后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语音的整合:本册教材的语音主要学习重读、弱读、连续、语调、停顿和不完全爆破,这几方面的语音知识不断地在本册教材中循环反复出现,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归纳,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强化训练。语法的横向整合:五单元二话题的原因状语从句与五单元三话题的简单句六种基本句型调整。先学习简单句,再学习复合句,这样更加符合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本册教材共有四种状语从句,即五单元二话题的原因状语从句、六单元二话题的时间状语从句、三话题的条件状语从句和八单元一话题的目的状语从句,我的方法是先分散,后集中,环环相扣,以旧代新,温故而知新。教材的纵向整合:在学习五单元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时,可以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双宾语和第四单元的宾语补足语进行整合。在学习七单元副词比较级时,与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别进行区别比较。
三、说建议 1)说教学建议
首先我建议教师们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1.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删减、补充和调整;2.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例如,学习音标时,可以借助语文的汉语拼音,地理学科的地图和坐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位名词和方位介词; 3.课内与课外活动进行有效地链接。例如:学习第七单元美食节之后,我会要求学生每人回家学做一道菜,请家长品尝,并希望家长给出评价。在学习第八单元服装展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服装的款式及颜色并进行展出,给学生创造更多发展的空间。
4.其次我建议我们教要优化课堂教学:
1.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诙谐、鼓励性的语言。自己的长相不吸引人,但要用生动的语言使自己的课堂有活力和魅力; 3.要有耐心的辅导和倾听。常听老师抱怨:对自己的孩子都没这么耐心过。是呀,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她可能会理解你,但对别人的孩子没有耐心,她会鄙视你;
4.契合learning by doing 的教学理念,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用中学;5.教师要善于把重要易错的知识点用顺口溜或歌谣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例如,在讲实意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时候,我把助动词do、did、does比喻为孙悟空过去式、单三式比作白骨精,见到do、did、does,谓语动词就要被打回原形。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忘记谓语动词的变化。
6.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给自己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7.教师还要善于巧妙地利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比如,我一直认为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是我们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的板书经常是这样的:中间是多媒体课件,黑板记录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和语法,课堂小结时,两块黑板合并,重点内容就会再一次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2)说评价建议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要是语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表演是否得体,表达是否流畅,团队是否合作,组内分工是否明确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主要是生生评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自评,查缺补漏,扬长避短;教师评价,指点迷津,传道授业。
3.评价目标的多维化:关注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4.评价的结果:充分利用班级的板报,通过透明的方式,把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及时展示。以此来鼓励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
3)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包括教材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和学生资源。
1、教材资源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整合教材时,应设法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对话、图片、录像、做游戏、讲故事、唱歌曲等多种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人、物、事进行练习。这样既切合了“learn by doing”的教学理念,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学校资源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英语情景大赛,在参赛之前,先进行班级的英语情景大赛,这样就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口语的交流中来,通过班级层面的筛选,再推到学校的比赛。以此来调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3、学生资源
虽然我们的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少的可怜,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四分钟,以小组竞争的方式轮流到前面进行对话表演。对话内容要与教材的话题同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优秀英语作业展的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英语手抄报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等。通过以上的方式,进行小组评比,颁发集体奖和个人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4、网络资源 网络以其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等优越性不断地征服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备网络,做到厚积而薄发,通过网络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边看、边听、边想、边练,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在学习第五单元第一话题SectionC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音乐之声,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虽不是网络达人,也不能太落伍,沦落为网络盲人。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英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 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因此, 教材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2012年起, 江苏省初中阶段开始使用改编后的新版牛津英语教材。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五级目标要求, 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以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时代特征, 提出了修订的指导思想, 如“努力在编排设计、语篇选择、呈现方式、练习与活动设计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和风格”等, 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教材部分内容作了调整和更新。但是, 新教材是否真正体现了上述指导思想?是否更有利于一线教师的教学与初中学生的学习?新教材是否还有需要改进之处?带着这样的问题, 笔者试图从语篇层面、语言知识层面以及语言技能培养等方面以实证的角度对新旧英语教材进行比较与分析。本文将主要对新旧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 (八下) 的词汇复现问题作相关分析与研究。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词汇复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复现率、复现方式及复现间隔。
复现率是指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 如careful一词 (包括它的其他形式) 在教材中一共出现了6次, 那么它的复现率就是6次。复现方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 单词在教材中的位置, 如单词出现在课文的正文中还是在练习中, 或是在补充材料中, 亦或是在几个部分中都有涉及;第二, 单词呈现的形式, 包括名词形式、动词形式、形容词形式等。如care一词, 其呈现方式可以是care, carefu及carefully等。复现间隔主要指单词在教材中出现的间隔。如某个单词先在课文中出现, 而后在课后练习中出现, 在下一单元中又再次出现, 在后面高年级的教材中亦反复出现。
研究教材中的词汇复现意义何在?首先,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词汇很难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及日常交际。因此,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前提。其次,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 教材中的词汇复现将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词汇的学习与掌握。应用语言学家凯其卢 (Kachroo) 曾经在印度一所学校就英语教材中的词汇复现率对学生掌握词汇的情况做过一个实验, 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在该教材中出现七次以上的单词;但他们不能掌握仅出现一次或两次的单词。类似这样的实验很多, 但结果基本一致。因此, 应用语言学界对词汇的复现率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第二语言词汇这一观点几乎没有争议 (左焕琪2002) 。
除了复现率的高低对词汇学习有影响外, 复现方式与复现间隔对学习词汇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Ebbinghaus以及Pimsleur记忆遗忘曲线规律来看, 学习词汇的间隔应从短到长。因此, 为配合英语教学, 词汇在教材中的编排也应遵循这一规律, 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学校的一般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这些单词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其合理分布于整个单元或整册书中, 乃至整套教材的不同位置, 使学生对词汇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般而言, 教材中的词汇如果复现率较高, 复现方式和复现间隔比较合理, 将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与掌握;反之, 词汇复现率低, 复现方式和复现间隔不合理, 则不利于学生掌握词汇。
因此, 对教材中的词汇复现问题进行研究, 一方面, 可以从实证的角度对教材本身作出科学的评价, 为教材改版提出建议;另一方面, 也能帮助教师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找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的有效途径。
三、数据统计及结论
如上所述, 词汇复现包括复现率、复现方式及复现间隔这三个方面, 而一定的复现率是后两者的前提。如果复现率较低, 则其复现方式和复现间隔也一定不理想;但若复现率较高, 复现方式和复现间隔也未必理想, 这与教材编写者对词汇的加工与整体安排有较大关联。如某个单词的复现率达到7次, 但该词都是以形容词形式在类似的语境中出现, 并且都集中在阅读部分的课文和练习中, 而在后面其他板块中却并未出现, 那么, 虽然该词的复现率高, 但其复现方式和复现间隔并不合理, 这样的编排也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但无论如何, 复现率是三个概念中的基本前提。鉴于此, 加之跨单元、跨册统计在技术上的难度, 本研究将重点对修订较多的八下的词汇在各单元内的复现率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 使本研究具有典型性。以下是相关统计数据 (见表1、表2) :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 旧教材 (八下) 新单词在单元内只出现1次的有242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70.3%;出现2次的有31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9.0%;出现3次的有27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7.8%;出现4次的有16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4.7%;出现5次以及5次以上的有28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8.1%。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新教材 (八下) 新单词在单元内只出现1次的有238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61.5%;出现2次的有64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16.5%;出现3次的有37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9.6%;出现4次的有18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4.7%;出现5次以及5次以上的有30个, 占所有新单词的7.7%。
将表1、表2数据作一对比, 如表3所示:
对表3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可以看出:
1.新旧教材新单词在单元内部的复现率整体都较低, 绝大多数新单词的复现率主要是1次或2次, 复现率在5次及以上的仅占8%左右。
2.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只出现1次的新单词的比例下降, 但幅度不大;出现2次的单词比例有所上升;出现3次的单词比例略有上升;出现4次、5次及5次以上的新单词的比例略有下降。
而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 新单词复现率的下限应为7次, 即生词在教材中至少应出现7次, 才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新单词的掌握。结合这一观点, 根据上面对新旧教材 (八下) 的词汇在单元内部的复现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就词汇复现率而言, 新教材较旧教材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新教材的修订人员在重新修订时并未有意识地提高词汇在单元内部的复现率, 新教材的词汇在单元内的复现率仍然偏低, 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与掌握。
四、对策与建议
如上所述, 新教材在词汇复现率这一问题上较旧版教材并无明显改善, 词汇的复现率仍然较低。那么, 作为教材编写者, 如何提高词汇的复现率?如何能处理好词汇的复现方式和复现间隔的问题?教师又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教材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提高词汇的复现率, 进而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笔者就这几个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 教材编写层面
1.确定单元核心词汇
由于新旧教材都是以话题为核心, 单元内容主要围绕中心话题展开, 而每个单元的信息量较大, 对语言交际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各单元的词汇量较大, 导致各单元的核心词汇不明确, 使得编写者难以在单元内部提高相关词汇的复现率。在这种情况下, 编写者可以基于单元话题及相关语料库首先确定各单元的核心词汇, 在编写时优先考虑核心词汇的复现率, 将核心词汇合理分布于单元各个不同的板块中来提高其复现率。
2.将目标词汇螺旋式安排
根据对词汇复现和大脑认知的研究, 一般认为, 词汇的概念与记忆规律共同决定词汇的安排方式, 因此, 笔者建议, 教材中的目标词汇可以螺旋式安排。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 词汇在学习的开始时期要相对集中地出现在教材中, 然后将生词的复现间隔逐步扩大, 使学生能更好地记忆并掌握词汇。在对目标词汇进行螺旋式安排时, 对词汇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 如呈现其不同词性 (动词、名词、副词等) 和词形 (单数和复数、原形和过去分词等) , 从而使学生能从词的不同角度来学习, 以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3.为学生语义加工提供不同的语境
单元的内容过度受限于单元的话题, 导致相关词汇出现的语境相对单一, 如课文后的练习题基本都是围绕课文内容而设置, 离开课文文本的语境较少, 这使得学生学习某个单词时只能局限于完全相同或非常类似的语境中, 学生只是在机械重复相关词汇, 缺少不同语境下对词汇语义的再加工。而加工深度理论发现, 语义加工水平能够左右新旧知识的结合程度, 因此, 教材应提供不同的语境, 而非总是围绕单元话题或课文的语境, 应尽量避免同样或类似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反复出现, 因为不同的语境所提供的多种学习线索非常有利于词汇习得。
(二) 教师教学层面
英语教材编写由于受编写人员的时间、精力、水平、地域差异性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 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教材中的词汇部分也同样如此, 其复现率、复现方式和复现间隔等可能不尽科学与理想。因此, 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设法找到弥补这些缺陷的方法。
1.适当补充含有目标词汇的材料
现代社会, 出版业、传媒、网络等高度发达,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书籍和网络资源, 为学生补充含有教材中目标词汇的材料, 如新闻、小说片段等。一方面, 这些真实的语言材料本身就极具学习价值;另一方面, 其中出现的目标词汇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语境中更好地学习教材中的相关词汇。如八下第一单元中出现了很多与污染相关的词汇, 包括pollution, factory, waster, environment, improve等。而这一话题正是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利用网络可以查询到很多与这些词汇相关的材料, 如China Daily中的新闻报道Protest over factory p ollution in East China ente rs third day等, 这些新语境下的词汇呈现能有效弥补教材中目标词汇复现率较低的缺憾, 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汇在不同语义下的再加工与再认识。
2.合理安排新授词汇及巩固词汇的时间间隔
为什么要重视教材中的词汇复现?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遗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在接触新词汇的最初阶段, 遗忘的速度最快、遗忘的比例也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比例也减少。从刚刚记忆完毕开始, 20分钟后记忆量还剩大约58.2%, 一天后剩大约33.7%, 六天后剩大约25.4%。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提高教材中词汇的复现率, 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词汇。因为虽然教材中词汇的位置是固定的, 但是教师却可以灵活处理新授词汇和巩固词汇的时间。例如, 在一节课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导入环节、小组讨论环节或是小组活动环节等各个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环节中加入相关目标词汇的信息, 增加学生输入、接受和理解词汇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完词汇后, 教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应进行及时的巩固, 在第六天时也应特别关注六天前所教授的相关词汇。当然, 在学生作业中, 也应注意相关核心词汇出现的频率和时间间隔, 一般而言, 核心词汇在新授课的当天和第六天的作业中应有所体现。
五、结束语
在我国, 由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 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只能通过各种教材进行, 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其所做的调整也是有限的, 因此, 教材的编写水平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直接的影响。对于词汇而言, 教材中的词汇复现直接影响学生对词汇的习得, 因此, 希望教材编写人员能意识并关注到词汇复现这一问题。与此同时, 广大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教学来提高目标词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复现率, 优化词汇复现的方式和间隔,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词汇习得的质量。
摘要:本文从词汇复现的角度对新旧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 (八下) 各单元的词汇复现率作了相关统计, 经过数据分析与比较得出结论:就词汇复现率而言, 新教材较旧教材并无明显变化, 新教材的词汇在单元内的复现率仍然偏低。在此基础上, 针对这一问题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译林英语教材,词汇复现,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程晓堂, 康艳.2009.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 (3) .
戴曼舒.2000.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 .
石林平.2003.第二语言 (L2) 词汇习得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
赵玲.2006.新世纪初中英语 (试验本) 的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机械运动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变速运动中又分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公式:v=s/t
6.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符号:m/s;km/h
7.1米/秒=3.6千米/小时
8.速度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有关,跟物体运动的有关,跟物体运动的有关。
9.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可以粗略的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10.测量工具:刻度尺;千米/小时;米/秒
第二章声现象
1.声现象:物理学它是研究声现象的科学。
2.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声波能在各种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5.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6.人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
7.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8.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9.防治噪声的途径: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的接收。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透明物质制成(如玻璃)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射向焦点;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4.凹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远离焦点;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凹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凹透镜的同侧。
5.实像和虚像:
①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像。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越大,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7.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凸透镜成不同像的典型应用。
8.眼睛是凸透镜成不同像的典型应用。
第四章光现象
1.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5.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7.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发展: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之,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格局: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知识点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知识点3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审编:刘敏灵
【知识清单】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注意要与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区别开来。)
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有哪些?(1)二者含义不同。
(2)二者性质不同。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人。公民只与国籍有关。
(3)二者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人民的敌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3.我国公民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1)公民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2)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4.当公民的(某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如何维权? 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诉讼和非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非诉讼方式包括:自行与侵权人协商、和解;请求家长、老师的帮助;向有关媒体反映;向当地律师事务所咨询,获取法律援助;在网上发帖、发微博,听取网友的合理建议;等等。
(2)诉讼方式是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将此题作为维权问题的万能答案,以后答此类的题时参考此模板即可。】
第二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补充:在我国,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是子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河南师大附中思想品德校本教材(八年级下册)内部资料,谢绝外传 撰写:于德台
审编:刘敏灵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道德义务)(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定义务)(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法定义务)【注意:此题不能作为万能答案的模板】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1.公民人身权利的地位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地位: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内容: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权的含义、侵权表现和重要性分别是什么?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要知道,中招考试经常考,如搜身、绑架等。)
(1)含义:人身自由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2)侵权表现: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
(3)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本保障。
★3.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原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首要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等等。
★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或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公民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其他合法权益,促进公民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家庭的和谐、幸福;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等。
★5.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 人。
(2)未成年人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
称号,如奖状、奖杯、奖章、奖牌、荣誉证书河南师大附中思想品德校本教材(八年级下册)内部资料,谢绝外传 撰写:于德台
审编:刘敏灵
等。
★(2)侵权表现:①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②对获得荣誉的人进行讽刺、打击、挖苦等。
★4.当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维权?
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或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参考模板:诉讼和非诉讼】
【自学笔记】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肖像权的含义及侵权表现。(注意区分人脸和肖像的区别)(1)含义:肖像是指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2)侵权表现: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故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2.姓名权的含义和侵权表现
(1)含义: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别名、笔名、艺名等。
★(2)侵权表现: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冒用;盗用。(最常见的例子有强迫与自己重名者改名、冒名顶替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为自己谋利等等。)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1.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
(1)隐私:指公民不愿公开的、不愿为人所知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2)隐私权: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隐私的内容和隐私权的内容
(1)隐私:包括①私人信息,如个人收入、电话号码、身高体重、家庭住址、婚恋情况等;②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③私人领域:日记、书包、住宅、抽屉、卧室等;④私人通信:电话通话、手机短信、个人信件、邮件等等。
(2)隐私权:包括私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信息保密权、私人通信保密权。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1、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是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
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作用或重要性)?(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为什么要立场坚定地反对分裂?)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②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非常重要。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8、国家如何帮助我国少数民族共同进步的?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等。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实施西部大开发。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市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体现了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求发展的精神。
9、中学生在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10、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角度看,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也是我国各民族承担的共同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1、对“同胞共气,家国所凭”的理解
①全体同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这是国家兴旺的凭据。
②一个国家内部不和谐,就会发生战争和骚乱。国与国不和,就会挑起战争。一个家庭不和睦相处,成员就不会是一条心,乃至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骨肉分离。
③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友好,是一个国家稳定安宁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12、材料一:1994年以来,国家对西藏援助资金合计超过100亿元。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建立40年多来,在中央政府的帮助下,生产总值增长了65倍,人均收入超过900美元。
(1)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原则?
答: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2)党和国家为何如此重视西藏地区的发展?
答:因为西藏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视西藏地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安定团结,促进民族的共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我国还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来发展和建设少数民族地区?
答: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藏铁路通车;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等。
(4)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国政府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5)有人说:青藏铁路是条“经济路”,也有人说:这是条“政治路”。你认为呢?
答: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说它是一条“经济路”是因为这条铁路的建成,对西藏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西藏资源优势的发挥,加强与各地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说它是一条“政治路”,是因为青藏铁路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安全,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实现。
(6)请为西藏的进一步发展设计两条激励口号。
答:维护民族大团结,构建和谐新西藏;爱我西藏、共创西藏美好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西藏经济繁荣发展等等
(7)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意义(或青藏铁路的通车)?
答:有利于促进东西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东西部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利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
(8)西藏自治区成立40多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基本国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9)为加强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1)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4)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第8课共同的愿望
1、“一国两制”的含义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但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同学们注意不是永久性不变)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①“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用“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它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②“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一国两制”构想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
4、为什么要反对“台独”?(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
④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
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依靠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寄希望于广大的台湾人民。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6、到21世纪的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的目标
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国做贡献的本领;
②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政策,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③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8、澳门回归10年来保持繁荣稳定说明了什么?
“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9、“一国两制,成功落实”这一活动主题有什么意义?
⑴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成功在香港落实,并保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⑵ “一国两制”成功在香港落实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⑶香港的回归和发展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提供了成功的典范,有助于祖国的统一。
10、近几年来,在祖国的统一的问题上,都有些错误言论:“两国论”、“一边一国论”和“主权对等”论、“一中一台”、“公投台独”、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陈水扁企图把台湾从大陆分离出去,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连战的大陆之行是一次“和平之旅,宋楚瑜则将自己此行为“搭桥之旅”,表示反对“一中一台”“公投台独”。
(1)连战的大陆之行表达了台湾同胞的什么愿望?海峡两岸人民对大陆熊猫“团团”“圆圆”的认
同表明了什么?
答:实现两岸完全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民族团圆的愿望。
(2)连战的大陆之行是一次“和平之旅,宋楚瑜则将自己此行为“搭桥之旅”,这说明了什么? 答:连战之行,表明维护台海和平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宋楚瑜之行,表明了台湾同胞扩大两岸交流的强烈意愿。
(3)是什么因素促使两岸包机达成共识?又是什么因素致使两岸全国直航仍然遥遥无期?
答:“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台湾同胞,海外桥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经济相互促进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这些因素使包机达成共识。
“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以及外国势力的干涉。这些因素使直航遥遥远期。
(4)“公投”遭到中华民族儿女的坚决反对,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维护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5)为什么要反对“台独”?
(见问题4)
(6)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11、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实现祖国统一贡献力量?(你准备为促进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答:(见问题7)
12、我国中国应如何应对台独?
答: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加强两岸的交流以合作,扩大互信,增进了解;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取得国际社会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支持;⑤加强国防力量,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给台独分子以巨大的威慑力;⑥不断揭露台独的险恶用心与危害。
13、从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以来,近30年过去了。然而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1)两岸“三通”正式启动有何意义?
①这有利于两岸互利双赢的交流与合作。在目前,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②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提供新的更为强劲的动力。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为两岸经济注入新活力,盘活两岸市场,融合两岸资源,创造新的商机,经贸交流必将再度突飞猛进。
【英语八下知识】推荐阅读:
八下英语知识点12-02
八八下英语知识点06-09
八下英语作文集10-17
人教版八下英语重点12-19
八下英语unit10课件11-28
人教版英语八下u1教案07-06
人教版八下英语课教案11-03
人教版 英语 八下 复习-U1001-03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06-11
八下政治知识点归纳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