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活动总结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科研活动总结(精选10篇)

教科研活动总结 篇1

历时一个学期的我校教科研学期活动已顺利地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解读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学习新课标”。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力求让每个教师都懂得学习和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不断交流参与集体备课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背景及宗旨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参与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校地处偏远,师资不足,年轻教师肯学上进可塑性强,但教学经验却不足。年纪稍大些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思想却又有些落伍。根据此种情况,我们在去年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集体备课进行规范,通过活动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教科研活动的打磨让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从而使我校涌现出更多的教学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学期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了教科研学期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走过场。为了保证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活动学期的动员大会,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活到老学到老。随后学校紧急出台教科研学期活动方案,按照学科特点成立了备课组,确定了备课组长和各年级分管领导,同时组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进行了理论学习与集体备课操作及资料整理的专题培训。这样以点带面的管理有效地

保证了活动的开展。

三、细节入手,寻求突破。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精心筹划,细节入手,小处着眼,有力地保证了活动的有效落实。

1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理论学习以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交流,共同提高。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要发挥集体优势。这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各备课组首先确定每一次的“主备人”,其他成员参与“共同讨论”。我们还对“主备人”实行轮流担任,这样既能体现组长的主导作用,又让其他参与者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使得人人有事做,个个都是活动的主角。从而确保了活动的人人参与,打破了以前集体备课就是主讲人的事,与其他人无关的这一现状,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2,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还强调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每个备课组成员要充分作好准备。个人备课时敢于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时能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从而使教师能博采众长、团结共进。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集体备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活动中我们让每个教师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到既能各司其职又能集思广益。上探路课的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征求大家意见形成初案。参与的其他组员要精心准备:一是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二是用心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深入分析

“探路课”的得失,明确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和主张;三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讨论的议题。组内其他参加者也积极参与,做好发言的准备。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结合已有的经验和学生学情,备好自已个性化的教案。在理论学习中我们也实行分工分别学习不同的章节,在交流时都以自己的理解人教给其他同事,我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都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3、案例引路,集思广益。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理论学习,活动的核心就是集中教师群体的智慧,保证个体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的这一核心意义,在活动中,我们每个活动小组通过“探路课”,提供给老师们一个最具体、直接的案例,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最佳教学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由上探路课的教师依据已有的资料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第一次议课的基础上上一节“探路课”。集中评议时首先由上“探路课”的教师说明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特点,自我评价教学得失,提出自己教学上的困惑;然后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说课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构想。再由其他听课教师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主张,尤其是提出自己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具体办法。最后由组长归纳本次集体备课的具体成果,并对教案的修改调整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通过案例引路,集中教师群体的智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互听互评,成果运用。为了更好地巩固、运用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更注重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之后,组织其他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教案。然后在小组教师间

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特别是利用在我校执教市直教师这样的优秀资源,为我校老师上观摩课,让老师们直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执教手段。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都感觉受益匪浅。

四、认真总结,反思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我校的四步教学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同志们对新教法的理解也进一步的提高。活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优秀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和八年级英语备课组;教学新秀:朱会芳

朱利霞

韩静洁

教科研活动总结 篇2

尽管目前很多学校对教科研高度重视,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而最为主要的就是目前对教研工作还没有投入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很多教师一提到教科研活动就感到头疼。理由要么是缺人才, 没人搞教研;要么是缺时间, 没法搞教研;要么是缺方法, 不会搞教研。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转变观念, 增强教科研意识, 必须大力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教科研意识,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创新, 而且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素质, 增强教科研能力

海南省东方市港务中学信息闭塞, 环境、设备相对较差, 教师大多是刚分配的年轻教师和扎根的老教师。由于这种教师队伍结构的制约, 很多教师的自身素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这是制约我们学校教科研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因而,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除了要转变观念, 增强教科研意识之外,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使自己能够广泛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学校要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引导力度, 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加适合自己的学历进修;阅读教育报刊杂志等, 把学习、研究、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断反思, 不断创新。

三、因地制宜, 开展专题研究

1. 拟定教科研专题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要想更好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还必须讲究方法, 要将“因地制宜”作为重要的方法, 积极开展专题研究, 这样能够使教科研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性。要在理论的指导下, 围绕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都想研究一番, 顾此失彼, 精力分散, 又加重了工作负担, 最后却收效甚微。目前海南省东方市港务中学在教科研资金方面相对比较匮乏, 特别是由于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存在不足的现状, 这就可以从农村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还可以针对农村孩子缺乏沟通能力、活动能力、参与能力等问题开展教科研活动, 这样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既解决了教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能够使教科研活动更好地开展。

2. 围绕专题开展研究

拟定好研究课题, 就要围绕专题开展“定向探索、定向学习、定向活动”, 切忌教研活动随意性, 想起什么搞什么。在进行专题研究时, 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深化研究、博采众长方面狠下功夫, 要想更好地开展专题教科研活动, 需要一线教师借鉴教育教学理论, 同时要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学习好理念和好经验;二是要在以点带面、逐步扩展方面狠下功夫, 应当抓住几个班级、几个骨干教师开展重点教科研活动, 在取得良好的成效之后, 则可以“全面铺开”, 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三是要在及时总结、改进方法方面狠下功夫。

四、总结经验, 推广研究成果

对于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来说, 有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有的则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经验总结。对于好的要进行推广, 同时要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继续的论证、分析和研究, 特别是每一学期末, 都应当召开总结研讨会。还要关注课题的后续研究, 寻求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使课题研究工作有连续性。

总之,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教育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进行学习、研究和积累, 同时还要充分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在具体的教科研活动中, 不断实践, 不断反思, 不断加以丰富。

参考文献

[1]翟广顺.关于一线教师教育科研范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24) :52-53.

教科研活动总结 篇3

一、对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认识不到位

对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质与价值认识不够而产生了一种功利性的心理,如:只把教育科研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招牌,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招生率;把教育科研作为幼儿园应付上级评估的挡箭牌等。

近年来,幼儿教育“科研热”在不断地升温,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个别幼儿园在未弄清教育科研实质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追求,无论是从科研选题、方案设计,到操作实施和组织管理都显得研究方向把握不准,比较混乱。

二、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够

幼儿园教育科研之所以形成以上的误差除了对教育科研的实质与价值认识不到位的原因外,还与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不够透彻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很多国外幼儿教育理论的引进扩大了我们视野,但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各种流派的理论所在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观点也不同,但它们对幼儿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学习得不透彻,就可能会盲目引用,以致毫无意义。究竟哪一些适合解决当前问题?哪一些适合本园教育改革?哪一些适合自己所要进行的科研活动?就都需要我们学习,这种学习不是表面上的、断章取义的学习,而是深入的、全面的、结合实际的学习。

教育科研应强调科学性,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该领域里各种现象,探讨其关系揭示其规律的实践过程,应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的深度也不断扩展,也促进了理论的更新与发展。当今与儿童发展和教育有关的已包括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科学、哲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人类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的理论。特别是近十年来,脑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新理论,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兴趣和高度重视,这些理论对我们幼儿教育的研究确有更多、更新的指导意义。

但在我们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对理论的学习的确还不够,而深入的、全面的、联系实际的学习更是不足。

三、对幼儿园搞教育科研的策略未掌握好

幼儿园的已有经验、特色及“硬件、软件”是我们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如果连自己幼儿同有什么优良传统、有哪些经验体会?当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课题所必备的环境、设施、设备、经费、时间、地点、资料人员的配备如何?与该课题之间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没搞不清楚或理解不够的话,又怎么去搞科研?不能很好地对自己所在幼儿园的已有资源进行利用,到了科研工作真正开展时,必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我个人认为“以实践为基础,以经验为依托,以理论为指导”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策略。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是我们搞研究的园地,各种的研究课题都将产生于你所在的实践工作中;教育经验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工作体验、感受的积累,教育研究需要这些经验的帮助;而经验型的研究深度不够,就必须要以理论来指导。那么,经过了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教育实际问题,提高了认识,再去进行实践,获取了新的经验;而把新的经验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后,又给理论提供新的元素,推动理论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我们的幼儿同、教师、幼儿都会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同时,把教育科研和平时的教研活动结合在一起,以科研促教研,这正是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

小学体育组教科研活动总结 篇4

小学体育组教科研活动总结

教育教学的研究,离开教研这块土壤将不会生长,离开教研这必要的水分和营养,也不会开花结果。因此,教育教学与教研相融合才是兴教的最佳出路。尤其在现今,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教研工作的开展尤显重要。

一年来,我校教研活动在区教研室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分管校长的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本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转变和提高,在教学中,能牢牢抓住“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在体育课堂中学到基本的运动常识、运动技能,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下面,就开展的活动做如下总结:

积极学习体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内涵修养。认真制定教研计划,理顺了教研秩序,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制定了我校体育工作计划进度表,规范了我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三,是我们必定的教研日,我们每周都会根据不同主题来进行研究方案,我们的教研活动每次都是在愉快中进行,不是个人在照本宣说,而是每个人各抒己见,想说就说,不分先后次序,所提出的意见都会以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来,取长补短,最后汇总。不了解我们的人,还以为我们在争执什么呢。虽是如此,也贵在如此。我们就需要这种方式,就好像一家人在聊天一样。在这完全放松,毫无芥蒂,敞开心扉的教研氛围中,我们科组每位老师相互支持、相互聆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体育老师课时比较多,在课时较多的前提下,我们都不会放过每一个教学教研机会, 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人人献课活动”,我们抓住这一展示交流的平台,主动调课参与每位老师研究课例的听课与评课,评课的力度到位,各人的优缺点都拿出来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成长。我们还主动参与学校各年级的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研水平.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评价。

只有团结才有力量,只有资源整合才能在各类比赛中快人一步。在业务方面,2、3月份 :

1、整理体育器材室,清点体育器材。

2、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校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3、清理场地,器材造册登记,及完善体育器材管理方法细则。

4、组织好校广播操、大课间活动。

5、组建校篮球队和田径队,并做好训练计划。区女子篮球队比赛不负众望取得第七名的成绩,但还有待加强训练争取进入前三。

4月份 :

1、抓好教学常规课

2、建立快乐、体验、合作、成长的教学模式。

3、加强广播操,眼保健操检查力度。

4、校田径队训练力度加强,由于运动员发挥失常只取得第22名的成绩。

5月份:

1、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搞好集体备课。

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保健常识教育。

6月份:

1、做好体育教学成绩测评及登记评价。

2、进行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及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3、体育器材登记造册。

此外,我们还通过校级的教研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开展集体备课、撰写反思、评课稿、教学论文等。

七年级数学教科研10月活动总结 篇5

本学月,在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全组成员按照开学初的阳光教研实施方案,也在扎实有效地开展着我们的教研工作。下面我把我们本学月以来在教研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以汇报。

一、为了使我们的教研课题《信息技术整合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我们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了课件制作,并组织文东老师在教研会期间对我们全组成员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简单培训,例如:图片的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的设置和编辑、超链接的应用以及墨迹注释的使用等,提高了我们的课件制作能力,为课题的后续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基础。现在,各位老师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课件和展台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教学中,能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据直观性原则,提供感性形象知识,借以形成概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月来,我们四名老师平均每人每周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两节以上,并且能在组内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我们独立制作课件12个,并有效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更好、更快、更难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三、按照开学初的方案,就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讨论,将这些好的做法及时整理,总结。我们协助文东老师完成了《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语文科研活动总结 篇6

本次教科研活动已顺利地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力求让每个教师都懂得学习和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不断交流参与集体备课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背景及宗旨。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参与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校地处偏远,师资不足,年轻教师肯学上进可塑性强,但教学经验却不足。年纪稍大些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思想却又有些落伍。根据此种情况,我们在去年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集体备课进行规范,通过活动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教科研活动的打磨让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从而使我校涌现出更多的教学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了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走过场。为了保证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动员大会,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活到老学到老。随后学校紧急出台教科研活动方案,按照学科特点成立了备课组,确定了备课组长和各年级分管领导,同时组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进行了理论学习与集体备课操作及资料整理的专题培训。这样以点带面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开展。

三、细节入手,寻求突破。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精心筹划,细节入手,小处着眼,有力地保证了活动的有效落实。

1.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理论学习以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交流,共同提高。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要发挥集体优势。这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2.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还强调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每个备课组成员要充分作好准备。个人备课时敢于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时能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从而使教师能博采众长、团结共进。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集体备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活动中我们让每个教师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到既能各司其职又能集思广益。

3.互听互评,成果运用。为了更好地巩固、运用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更注重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之后,组织其他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教案。

然后在小组教师间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特别是利用在我校执教市直教师这样的优秀资源,为我校老师上观摩课,让老师们直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执教手段。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都感觉受益匪浅。

浅析科研活动的风险管理 篇7

关键词:科研活动,风险管理,建议

风险管理起源于德国, 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风险管理是组织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 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 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 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 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和消除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合理地配置组织自身的资源, 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由于风险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 对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研究作为探索、认识未知的活动, 其存在的风险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而风险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手段, 有助于降低科研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提高科研的综合效益。

一、科研风险管理的一般思路

1. 科研风险管理。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科研团体为了实现既定的科研目标, 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条件整合下, 用科学方法所开展的一系列具有独特性、一次性的研究工作。众所周知, 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 因此科研活动也是存在风险的。科研风险管理就是对科研中存在的阻碍科研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 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控制这些风险, 将科研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 科研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科研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更为详细可以细分为对风险的分析识别;对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预测, 并尽可能地量化;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应对等方面。一般而言风险管理可以分为识别阶段、判断评估阶段和采取措施阶段。科研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只要存在风险, 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科研活动的风险管理

1. 科研风险的识别。

科研风险识别是指识别和确定科研项目存在哪些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带来的后果。它是科研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风险管理后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意义重大。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该项目潜在的风险和引起这些风险的内外部因素。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特点, 其风险涉及面很广, 风险种类及内容较多, 目前对科研活动的风险划分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有研究人员们采取过程分类方法将其分为立项时的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项目后续风险等三类。这种分类体现了科研活动的阶段性, 但过于笼统, 没有明确相应的风险因素。为进一步细化科研活动的风险因素, 通过对多项科研项目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将科研活动常见的科研风险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由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 由学术道德、科研能力等带来的人员风险, 由于新技术设计存在缺陷、研究方案考虑不周全而带来的研究技术风险, 由于预算不科学、成本控制不当而造成的费用风险, 科研团队管理跟不上带来的管理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2.科研风险的度量。

科研风险的度量是指对科研风险和风险后果进行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与界定, 并对风险点排序。在识别了科研风险类型及内容后, 就需要对各种科研风险进行考量, 分析各类风险的影响程度, 并进行量化, 通过一些常用的分析法确定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科研项目风险度量的常用方法有模拟仿真法、专家调查法、敏感性分析法和统计法等。在风险识别及度量后, 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 可以大体上把科研活动潜在的风险划分为四类:概率低与后果轻微为低风险、概率高与后果严重则为高风险、概率高与后果轻微为低风险、概率低与后果严重为高风险。通过对科研风险的度量, 可以得到科研活动风险点序位表, 为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奠定基础。

3. 制定应对措施。

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就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的活动, 其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 风险的发生不可避免, 但通过风险管理应对得当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一般而言, 风险管理理论对风险的处置主要有这几类:一是减轻风险。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想方设法消除风险事件的引发因素,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耦合作用, 减轻风险造成的威胁。二是风险转移。借助合同或协议, 将发生的风险损失在相关利益主体中分配承担, 但它并没有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发生等级, 而是风险事件发生时明确相关主体的风险责任。三是风险回避。在面对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很严重, 又无其他策略可以避免时, 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四是风险接受。在对存在风险认知的基础上, 有意识、有准备地承担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对于科研活动而言, 就是要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 对每类风险做好预案, 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可预见性的风险, 如局部调整研究计划、技术路线, 优化科研人员结构, 细化任务分解和时间进度, 加强监督检查等。

4. 风险的监督与控制。

科研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 科研活动的风险管理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随着科研活动的开展, 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可能会产生新的风险, 也可能没有出现预计的风险。因此, 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要加强监督检查, 根据科研活动进展的情况不断地重新识别和界定科研的风险, 不断地更新项目的风险应对措施, 不断地决策和实施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以最终确保科研活动目标的成功实现。在实践中, 由于风险的交叉、相互的叠加, 科研风险具有更大的不可知性, 有必要对全程实施风险的监督与控制。

三、减少科研风险的几点建议

1. 正确认识科研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科研活动的独特性、创新性和不可知性, 必然导致其有很大的风险性, 而风险管理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手段, 能帮助科研团队有效管理科研风险。因此, 在科研活动中引入风险管理, 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通过风险分析与评估, 有预见性的知晓在科研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做到心中有数, 防范于未然;二是通过风险防范手段, 及时处置风险。为此,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审批阶段、招标投标阶段、项目的实施期间, 都应该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做到风险管理惯穿科研活动的绐终。通过对科研活动自身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逐步建立一套符合科研活动管理的风险管理框架, 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2. 科学确定科研活动的风险点。

科研活动的风险管理, 就是要找准科研活动各个阶段、各个岗位、各个人员的风险点, 进而针对这些风险施“药”, 把风险点变成“安全区”。找准风险点是关键。科研风险点的查找, 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人员上看, 不仅仅涉及到科研团队人员, 还涉及到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等密切相关的单位;从方法上看, 既有定性分析方法, 又有定量分析方法;从时间跨度上看, 它惯穿科研活动的始终, 另外, 风险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性。因此, 建议发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把风险检查作为课题平常检查、中期检查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推进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

3. 编印科研风险管理指南。

为了方便科研团队更好地熟知并应对各类科研风险,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在制订科研管理计划的基础上编印风险管理指南。具体的风险管理指南应该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管理理论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科研团队风险管理的角色和责任, 包括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科研人员的分工;三是风险识别、风险度量的方法和工具, 以帮助科研团队查找风险点;四是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和处置情况, 实时记录发生的风险。通过管理指南, 实现对风险的全程监督与跟踪。

4. 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

通过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构建以科研、财务部门主, 国有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 有效地解决科研活动管理监督各环节部门衔接不够、沟通不畅以及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发挥监管部门的合力, 共同防范科研风险。

参考文献

[1].何明.大型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与风险决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2].黄瑾.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与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 (8)

[3].王雷.郑慧.浅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水利电力机械, 2005 (6)

以色列中学生的科研活动 篇8

在以色列的中学,负责科学课程的教师利用博客、计算机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学校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

近期,以色列教育部在著名的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举办全国中学生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大会,此举足见其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大会展示了65所小学300余名学生的研究成果。此前各学校举办了类似的科学展示会,由教师选拔出代表本校的学生参加大会。学生们为此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档、图板、挂图等,展示、报告他们所选择的实验。不少研究课题相当专业,对中学生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也令专业人士刮目相看。

例如,“混合燃料汽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就是两个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他们讲解了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展示了研究结果。学生在报告时说:“我们一直关注与我们的研究类似的课题。博客是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听说,别的学校的同学也在跟踪我们研究的进展。”“亲自进行研究,比阅读老师发给的材料有趣多了。”“学校的设备条件在不断发展,我们总喜欢在计算机实验室做研究,可供我们选择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他们的科学课教师通过学生的博客,始终关注着自己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

“以自然方法净化河流”是3名7年级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他们走出学校来到河流现场,以视觉和石蕊试纸检测水质,做净化实验。他们说,“现场实验比阅读资料、观看照片更有意思,成果也更丰富。”这些学生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他们生活的社区,改善当地水质。

学生的研究课题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青少年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即是两名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为此,他们一方面协助学校和市政管理部门,在校内放置循环利用回收箱,组织班级竞赛,看谁回收的资源多;另一方面在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这一活动得到其他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具有较高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十分热衷,并从中学到了实际有用的技能。

学生在大会上展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激情,对研究信息清晰而准确的表述,都令负责培训中学科学课教师的科学家印象深刻。负责地区科技教育的教学督导官员,在评价此次学生科技活动和成果时说,“学生们对用新方法进行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完全可以相信,这些方法将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他们制作的演示资料非常出色,演示的内容更为精彩。”“他们表现了充分的自信。”“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是整个学生群体,不仅有重点班的学生,也有普通班的学生,甚至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支持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以色列社会和政府部门持续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设备条件。据教育部官员称,装备20台计算机的计算机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室),需要1.5万谢克尔(约合4万美元)。此经费投入由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彩票公司分担。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第二,相信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质,尊重他们的自主发展选择。

第三,学校提供或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第四,学生在所喜爱的科技活动中,会主动发掘自己的科技潜能。

第五,科技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活动应涵盖全体学生。

第六,破除考试桎梏,形成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社会氛围。

第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为此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

教科研活动总结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盟教育局关于“全盟教育系统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和旗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暨全旗“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精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我局按时开展了各阶段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动员部署

3月11日,XX教育科技局召开教育系统“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动员会。局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干部职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所属二级单位主要领导、书记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教育系统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活动目标、整顿重点、工作步骤、活动要求以及责任分工,对活动动员部署和学习宣传、查摆问题和集中整治、健全机制和检查总结等环节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具体安排。教育科技局XX局长就教育系统作风建设情况、突出问题和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和具体要求。会后教育科技局成立教育系统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同时,考虑到学校、幼儿园、活动中心等二级单位的活动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取得实效,要求所属二级单位的9个党支部全部开展活动。

二、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按照学习不少于7天的要求,我局制定了集体学习安排,学习中以9个党支部为单位。截至目前,集中学习全部开展完成,内容为《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XX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讲话精神。目前,我局主要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每位干部和党员都记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中,我们要求,一是原原本本学,通过集中学习、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进一步加深对中央党纪、党风的理解;二是带着问题学,坚持边学边思考,通过撰写了心得体会切实解决思想认识、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开门交流学,采取多种形式,虚实结合,带动民风社风持续好转。

三、营造氛围

在动员学习中,我局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成效,目前,已在微信平台登载内容1篇。积极宣传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为教育教学提供纪律保障方面的作用,争取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监督,为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查摆问题

坚持“开门整风”,我局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进行了查摆。在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基础上,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自觉查找党员干部在纪律作风、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活动中,共召开座谈讨论2次、发放征求意见表80份,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本着立行立改的原则对现场或近期内能解决的已全部解决;对需要一定时限或需要相关部门协调的已限期整改,并将责任、人员、期限落实到位;对有些意见建设依靠我单位力量无法解决,需要盟级或旗委、政府结予支持和协调解决的,我们已经全部整理上报。

五、积极开展整改

我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群众意见反馈和查摆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办法和措施。确保活动取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效。一是在活动中边查边改。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专项行动,以硬制度和硬举措反对浪费现象。二是开展专门整改。迅速制定方案计划,明确整改内容、时限和责任人,细化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成效“不空”、“不偏”、“不虚”。

六、下一步工作

教科研活动总结 篇10

——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结

2009年,科协迈入了她的六岁旅程,经过五年的磨练,她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当然学生科研工作依然紧密围绕着提升学生学术创新素质与能力、浓厚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打造学校科研品牌的这一不变主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校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坚持以“营造科研氛围,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人才”为原则,着力在校园内为广大学生搭建创新创意创业的舞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集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的为一体的科研活动,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造条件,努力促进我校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一、以科协为依托,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是我校一批具有学术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组成的学术性团体,成立于2003年11月。其作为全校性的学生组织机构,直属于团委,下设主席团和8个中心,分别为办公中心、学术中心、会员指导中心、赛事中心、调研中心、宣传中心、外联中心及网络中心。其中今年新增的调研中心,校科协旨在更好地实现和扩大科研的辐射力,每一个中心都有其一定的职能,但相互之间又联系紧密,一起为开展学生科研工作而努力,一起为营造校园科研氛围而奋斗。

(一)充分利用科研宣讲的渠道,向新生开展科普知识教育

从2007年开始,科协的宣讲团在各学院进行巡回的科研宣讲,如初阳学院的CYURT计划科研宣讲。这些宣讲向大学新生介绍了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科协;介绍了关于会员的选拔和会员的组织开课;介绍了课题,包括课题的选材、申报、立项、检查、结题;介绍了关于挑战杯两大赛事的相关内容及流程„„初步达到了普及新生的科研意识的目的。大学新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对科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考察和评价,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新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塑造他们创新创意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作风意志等;让他们意识到通过积极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在提升他们科研素养的同时,不断完善他们创新创业的软实力,甚至在校园里他们就可以开始逐步实现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梦想。

(二)积极发挥各类学术科研系列讲座、论坛的先导作用

“挑战论坛”的成功举办,已在浓厚全校的科研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更好地营造全校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学院科协分会学术论坛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工商学院开展的“‘非常3+1’模拟挑战杯”,使学生有效了解了挑战杯赛事的相关事项,增强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数理与信息学院开展的电子设计大赛是对我校广大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验和锻炼;教育学院的“教育之光”教育论文大赛、外国语学院科研论文报告会,切实起到了浓厚科研氛围的积极效果;校科协也结合时讯组织开展了“煮酒话‘杯’论英雄,挑战杯里出人才”的挑战论坛以及走进先锋人物之“‘飚’爱心,创未来——对话联想销售总监张文宇先生”的活动。

(三)着力调动重点立项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积极性

2009年,举办科协第三届、第四届分会重点立项活动。第三届14项,第四届8项。有 1 如工商学院的“‘非常3+1’模拟挑战杯”、教育学院的“教育之光论文大赛”等学术性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有如法政学院的“科研骨干大比拼”、行知学院的“科技创新发明制作大赛”等趣味性的科技创新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升各分会的科研活动水平和影响力,校科协将在明年5月份筹划开展第一次重点立项成果展示的公开答辩。积极展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各个学院分会的学术活动特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浓厚校园学术的科研氛围。

(四)有效利用科研之窗、学生科研在线网站等资源,宣传普及学校科研活动

以《学生科研手册》、《师大科协》、《优秀论文集》为载体,加大科研宣传,积极促进交流。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科研刊物,如生化学院的《溯源》、教育学院的《未来教育家》、外国语学院的《科研之窗》等刊物,极大地拓深了学生科研在广大同学中的影响力。而且我们为更好地利用发挥校科协网站的科研平台作用,也于今年进行网站的全面改版,努力为我校科研爱好者搭建好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以竞赛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学术科研水平

校科协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课题和重点课题的申报,“学术之星”和“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等一系列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的活动,以及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全校多名科研导师被评为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优秀指导老师、“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这些为鼓励 “挑战杯”的组织备战和推动学生学术创新、倡导导师参与学生学术科研事业等内容的活动都为提升我校的科研实力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支撑。

(一)锐意创新的学术课题,科学规范的科研立项

基于我校对科研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师大的学子们秉承着求索的精神,积极投身科研活动,不断地开拓进取。如今,同学们对科研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我校的课题申报数基本达到了平均每年200项的增长幅度,而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的资助课题都未过百,分别只有55项、70项和71项。2008年第十期课题申报数量为1219项,其中立项的有481项,2009年第十一期课题立项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为480项。从师大历期学生科研课题中我们都可以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涉及的课题范围越来越广,关注社会现实、社会生活热点和从事实用技术研究的立项课题不断增多,实用新型的发明制作逐渐占据了科研立项的大流,而科研立项活动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因而,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学生课题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同时,学校通过与课题负责人签订立项合同书、进行学生课题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答辩等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加强课题质量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使学生课题管理与运作工作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

(二)创新创意的青春舞台,就业创业的金质名片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竞赛已成为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为契机,带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学校多次开展了“挑战”论坛系列辅导讲座,“挑战杯”模拟答辩会、竞赛交流会、全国“挑战杯”参赛作品展等多样的形式,调动广大同学了解“挑战杯”、走进“挑战杯”、参与“挑战杯”的积极性。

2009年6月6日至8日,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举行。大赛共收到来自全省46所高校的689件作品,是历年来参赛学校最多、参与人数最广、参赛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竞赛。我校在本届竞赛中有3件作品获特等奖,5件作品获一等奖,7件作品获二等奖,12件作品获三等奖,14位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10月下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 2 有4件作品获奖,其中《在油/水两相界面中利用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农药》、《村落祠堂功能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基于温州市莘塍镇50个祠堂的整体研究》荣获二等奖,《计算全息图输出系统的研制》、《新型农民成长机制的经济学分析》荣获三等奖。我校总成绩名列全国参赛高校第23位(有并列),在全国师范类院校中排名第十。同时,学校还荣获“优秀组织奖”。11月下旬我们又举行了校“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决赛,在多位专业评审老师的审核下共决出了2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以及3个单项奖。其中周不波等选手的《画农点睛文化环境策划公司》和王照等多名同学的《金华沸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特等奖。

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文化活动取得的喜人成绩,体现了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飞速进步,展现了我校学生科研工作的成功。在现有学生科研成绩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扩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赛事的覆盖面,加强学生科研精品化建设,推行学生科研助手制。打造学生科研创新品牌活动,构建全校科技创新新体系已经成为师大“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部分,全校上下形成了“‘挑战杯’赛是龙头,学生竞赛是‘品牌’”,“重科研、兴科研”的浓厚氛围。

三、以交流为平台,大力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

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招收具有科研能力的学生作为会员,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我校学生科研精英和骨干。同时,学校相关部门与各学院艰苦奋战在学生科研事业第一线的领导、老师,结合自身学院特色,开展系列论坛,如初阳论坛、人文论坛、创业设计论坛、创新与二十一世纪经济论坛、企业家论坛等富有时代特征和学术特色的活动,为进一步架构共青团创新教育的立交桥,不断活跃校园学术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完善立足于研究性学习的开课平台,加强以强带弱的人才梯队建设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正日渐成为校园科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至03年11月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成立以来,每个学院都成立了科协分会。协会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立足营造浓厚我校科研氛围,与“社团创新”工程同步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工程,为提升我校整体科技文化水平,促进我校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大学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迄今为止,科协共招收了七期校级会员,首期120名,第二期82名,第三期70名,第四期73名,第五期74名,第六期70名,第七期68名,总计557名。以研究性学习为平台,在理论与实践学习方面积极引导会员自身科研意识、创新思维。理论学习方面,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邀请资深的导师开设系列课程。实践学习方面,要求会员对科研方法和当前前沿学术动态的学习了解,交流心得体会、意见想法,加强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术团体的建设与和谐发展,利于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以强带弱的人才梯队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另一方面,各学院分会也结合自身院系特色开设课程,普遍体现“结合专业知识,利用专业角度和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的模式。为了更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各学院分会还邀请专业老师为科协会员进行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讲座,提高广大同学的科研积极性,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指引学生科研追求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地提升我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平台,以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已日渐成为培养和聚集科研爱好者与科研骨干的基地,会员更屡屡在全国、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二)创建立体多维度的学生科研学术服务平台,加强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品牌建设

加强学校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平台构建,以学生科协为服务平台,以《师大科协》、《学生 3 科研手册》等刊物为宣传载体,加强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面宣传与推广力度,以充分调动本科生参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课题立项、各类学术调查论文竞赛、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学术科技活动普及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统一机制,强化管理,深入服务。

通过完善开放学术科研服务信息中心,以及科协各项制度的完善和科协组织机构的日益壮大,学生科研活动正在全校范围内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整合全校科研资源,突出科技创新协会在学生科研工作上的服务与宣传功能,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直接服务于学校科研品牌活动的建设,为广大科研爱好者尤其是科协会员提供科研方面的相关资料及咨询服务,浓厚全校的科研氛围,科协定期对全校同学开放学术资料室。

“学生科研在线网站”平台的信息资源的集中开发建设,校科协网站的两次更新改版,QQ在线、科协论坛、百度贴吧的相继开设,通过推进网站资源共建共享、拓宽网站资源来源和质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网络建设、网络交流,使学生科研平台成为校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与各学院科协分会的沟通桥梁,为学生科研的发展提供一个便捷的阵地和平台。

(三)建立学术科研骨干交流平台,加快学生科研队伍建设

近几年,形成课题、论文、学科竞赛等各形式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队伍不断壮大;全校年度参与校级、院级课题学生数逐年递增。初步整合各级各类学生科研精英,形成完善的“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人才库,切实为各类学科竞赛的储备优秀人才。初步汇集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和科研实力的专家、教授形成完善的学科竞赛指导队伍。

上一篇:中国国防教育现状下一篇:一段深刻的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