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作文初中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步作文初中(精选9篇)

散步作文初中 篇1

孩提时,父母长期在外,便将我交给外婆来照料。每个早晨我都会和外婆一起去那里散步,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

欢快的我总是一股脑地直愣愣往前冲,享受着风拂过脸庞的清凉,完全将外婆的吆喝抛在脑后,直到精疲力尽,我才停下脚步,弯着腰,在那气喘吁吁。此时的外婆也小跑着来到我的身边,看见我这个样子,无奈地摇摇头,笑着说:“你这孩子,累了吧,怎么跑得这样猴急。”随后用手指温柔地戳戳我的小脑门,待我休息够了,用她那略显粗糙,却又无比温暖的大手牵着我的稍显稚嫩白皙的小手慢慢向前走。

犹记得一个雨后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外婆同我一起去后山散步,石子路因雨的冲洗变得光滑透亮,我如同调皮的小猴在这片山林里窜来窜去,一不小心便摔了一跤,膝盖上火辣辣地疼,外婆见此,急得团团转,眼里装满了焦虑,忙扶起我,然后弯下腰,我爬上了外婆消瘦而坚挺的背,在外婆急促的步伐中下了山。到家,外婆小心地为我上药,我也不忘帮年迈的外婆捶捶腰。

时光如同细小的砂砾一点一滴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我已然到了中学时代。

不久前回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然苍老了许多,腰已经弯曲变形了,额上布满了道道皱纹,千沟万壑,像一块大树皮,然而她的脸上始终挂着和蔼慈祥的微笑,一如当年。

饭后,我和外婆一起又去后山散步,山边梯田里的油菜花也相续开放了,黄黄的油菜花就层叠在这错落有致的山坡上,微风吹过,涌起一层又一层金色的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过一波又一波亮光。穿行在花的海洋里,我明显感觉到外婆的力不从心,她弓着腰,步履蹒跚地挪动着。我悄悄放慢了脚步,静静地等待外婆,就好像昔日的外婆每走几步,便驻足回头,扬起笑脸对左顾右盼的我催促道:“乖孙儿,快过来。”

在灿烂的余晖中,我扶着外婆慢慢往回走,那两双互相牵着的温暖的手,同依稀的记忆重叠在一起。

散步作文初中 篇2

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身为农村教师, 在作文教学上, 不能走和城市教师一样的路, 需另外摸索一条适合农村作文教学走的路。笔者经过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 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 结合农村独特的写作资源, 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慢慢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杜威也曾说:“应把世界当作一本大书, 把现实事物当作教材……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教材, 到处都有课堂。”这些名家的话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是的, 作文与生活的联系那么紧密, 我们的作文素材积累又怎能脱离生活呢?尤其是山区学校, 更应该引导学生翻开生活这本“大书”。

(一) 感受自然之美

因农村学校的生源性质, 学生的写作素养差, 因地制宜, 降低对学生的写作艺术的要求, 重视学生的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时, 应避免急功近利, 可以放慢步子, 边走边欣赏。因为很慢, 所以会共同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农村初中生的思维仍以形象直观为主, 对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更易激发。所以, 我常常要带他们去感受田园风光。春天时, 在山的这边采摘映山红, 秋天时, 去山的那边拾捡红枫叶……这些, 都是离我们很近很近的, 可带孩子们去直接体验, 积累的写作素材。

(二) 探访乡土古迹

别看我所任教的山区偏远而贫困, 它不但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 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 在作文教学中, 我注意充分利用这比别处所没有的资源。但对于历史人文资源, 不能单单靠感官得来的东西进行积累, 它需要更深入的内在了解。尤其是其年代相隔较为遥远, 学生只能从上一辈零碎的口头讲述中, 对其典故只有大致的了解。

为了让他们对自己家乡有一个相对更全面的了解, 我先是让他们自己回归农家, 去听听上一辈人对于这段传奇的叙述。然后我再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家乡传奇知多少”活动, 让学生们将其所搜集到的材料在班级里进行整合汇总。这些都能能成为学生们写作的好素材, 再加上学生们对家乡认识的加深, 也能催生出创作的热情和灵感。

(三) 乡村方言俗语词汇考

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少不了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农活, 在他们的周记中, 往往透露着不情愿的讯息。他们的想法是学习高于一切。但事实又是, 即使他们讨厌干农活, 也还是要做。因为对其没兴趣甚至是心存不满, 导致他们参加农活也没有什么深刻的体验。这其实这正是个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时机。

于是, 我先是让学生去向农人们寻找农谚, 像“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 立秋摘花椒, 白露打黑桃, 霜降采柿子, 立冬打晚枣”, 这是农村一年四季采摘农作物的谚语, 读起来就特别上口, 借此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再借学生们的口让他们讲讲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写作时将这些材料运用的恰到好处, 就能把自己和农人们最真实的劳动场景与独特的性格语言特点在写作中展示出来, 形成一篇弥漫着乡土气息的文章, 这比起城里的学生来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二、建立课本素材库

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还有很大一块是来自于阅读。但当前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很低, 有些学生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教材是农村学生接触最多的有限的语文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是经过多方斟酌、多次审定而成的, 内容涵盖面广, 思想层次高, 可以成为初中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 对于阅读课外书籍少的农村学生来说更应充分利用。

课本中常会出现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比如杜甫、苏轼、陶渊明、朱自清等, 通过专题的形式对他们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研究及写作, 要特别关注表达他们思想情感的名句, 并把要点和经典文段背诵下来。

以陶渊明为例,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素材整理:

(一) 探究思想的浪花:

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饮酒》中可了解到其生性热爱自然, 不喜拘束, 以及退出官场后依然陶醉的心情, 从《桃花源记》中可以看出他对现存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二) 摘录精词妙句:

包括精妙的描写、深刻的哲理、久而弥香的典故、千古流传的名句等。如《归园田居》中的“戴月荷锄归”, 《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不为五斗米折腰”等故事。但整理、摘抄并非最终目的, 应该把它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做到:不断吟咏以求理解精髓, 力争背诵以备不时之需, 不断思考以求物尽所用。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为学生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 将课本里的材料活用, 写作文时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他们的文字, 再也不会空洞无物, 再也不是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 写作文时也就不再如以前那般畏难了。

让我们牵着学生的手一起畅想生活, 畅想写作的乐趣。

摘要: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 本文从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即带领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探访乡土古迹、乡村方言俗语词汇考三方面积累来自生活的写作素材, 并立足课本, 建立课本素材库以不断积累。

关键词:素材积累,农村资源,课本

参考文献

[1]、武彦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21世纪中学生作文, 2009 (7) :57-59

[2]、孙贤芳.待到妙笔生花时——农村写作资源利用心得[J].基础教育课程, 2007.10 (46) :26

散步初中作文 篇3

当我初次读完这篇文章时,感觉很平淡。可是当我又细细品味课文时,我好像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出去散步,看到了他们的高兴地样子。

看到了它们因走大路和走小路而发生了分歧,而它们祥和解决了问题。文中的父亲当时感到自己有责任重大,一面是养育自己的母亲,一面是自己可爱的儿子,自己却想不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最终他决定委屈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认为自己陪伴儿子的时日还长,便尊重母亲的选择。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整齐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我从这段话中感受到;母亲的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而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

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母亲总是好事留给自己的孩子,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了这生活的点点滴滴上。

拥有母爱的人,不在乎在这些等自己知道母爱是伟大的,去报答母亲时,母亲早早已两鬓斑白。就像文中的母亲自己虽然老了,可是心中还在为孩子着想,为子孙后代着想。

散步初中作文 篇4

公园树木繁茂,种类众多,早晨的空气极好,极清新,极温润。湖面氤氲,湖水碧绿,水面光滑如镜,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水中,水中又仿佛出现了一个郁郁葱葱的世界。亭台楼阁遮遮掩掩,似害羞的小女孩。静下心聆听,恍恍惚惚间仿佛听闻美妙仙曲从亭台楼阁中传来,仙子的嬉笑打闹声忽远又忽近。拐角处一叩首,所有的声音似乎都消失不见了。如此佳境,竟疑闯进瑶台仙阁,我不禁为我的想象哑然失笑。

太阳慢慢露出小半边脸,红红的霞光映照下来,湖面碧波漾漾,树木愈发葱茏,八角楼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目之所及,没有哪一处不是美景,手机随手一拍,每一帧图片都是大片。这么些年,外出游玩不可谓不多,祖国的名胜古迹游过,异国的名胜古迹亦游过。穷乡僻壤的小镇逛过,古朴的古镇也逛过。湖光山水之地游过不少,文化名城到过也挺多。但我似乎觉得,所游览过的远方,用手中的手机拍下来的相片没有哪一帧能令我满意。也许,能拍出满意的相片跟拍照人的心境有关吧。外出游玩,切是匆匆,不是导游催就是同伴喊,为赏一朵花开,片刻驻足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向前走,只能不停地赶路,唯有向前走,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走完所有的景点,所有的美景只能是走马观花,所有的拍照只能是为自己到此一游留个存根罢了。

优秀散步作文600字初中 篇5

爸爸本是开车出来的,但听妈妈的意见,间,车停在了公园里。

这条小路很窄,两边只有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和茂盛的灌木丛,没有红绿灯,没有车辆,没有凉风,也没有雨声,我们似乎就要这么一直走下去在这条路很短,却又没有尽头的小路上。

爸爸走得快,独自一人冲在前头。落下我们母女二人慢慢走。“谁在追你吗?”妈妈突然冒出一句话来,惊醒了一直沉思着的我,定睛一看,爸爸果然正在做“逃跑”的姿态。

天越来越黑,就好比烧烤时用的煤,路上的行人本就不多,现在就更少了,夜深了就少了一份吵闹,变得万簌俱静了。

突然,我的手背上出现了一滴水,接着有了两滴,三滴,爸爸连忙往回跑去开车了。

妈妈用手挡住我的头,躲在了一棵树叶茂盛的大树下。

我抬起头,用稚嫩的目光望着那坚强的大树和焦急的妈妈。雨越下越大,一条条的水倒了下来,爸爸却迟迟未归,这天气说变就变,我看着妈妈很久很久,忽然感到我现在就是妈妈的一切。

快了,爸爸的车从路口那边转了过来,妈妈不由分说的抱起我,奔进车里,动作是那么的迅速。

望着车窗上,一滴滴的雨水,再看看爸爸妈妈身上的汗水,我一时语塞,脑袋一片空白。

女生散步问题 篇6

这个问题叫做“女生散步问题”, 在数学史上非常有名。请问:你能找到它的答案吗?

解题思路:

将这些女生分别编为1~15号, 由于要求七天恰好可以分别和14个人在同一行一起散步, 所以不妨假定1号这七天恰好依次和2~15号在同一行, 然后就可以逐一试验。

散步初中优秀作文700字 篇7

回家时,小小的我想偷懒,就蹲在地上,耍赖说走不动了。这时,爸爸就会蹲下来,把他那宽大温暖的后背朝向我,我一下就跳了上去,爸爸晃了两下,慢慢的站了起来,缓缓的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到后来,我慢慢的长大了,再也不好意思偷懒让爸爸背着了。我还是会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灯下还是三个影子,只是中间的变成最长的。影子虽然长了,时光却仿佛一直没变。

这天我又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不小心给崴了脚,几乎是一瞬间疼痛就席卷了全身。我只好缩起一条腿,用小白兔的方式一蹦一跳的。

爸爸什么也没说,拍拍我的肩,蹲下身子,说了句:“上来。”我愣了一下,说:“不要吧,爸爸。我很重的。”爸爸一脸不屑:“你爸我能背200斤。”

“真的不用,我可以走的。”我试着两脚撑地,确实疼,我打算忍住。

“别撑着了,”妈妈说,“别伤了骨头,让你爸背你吧,背不动你就下来。”

我推脱不过,轻轻地趴在了爸爸的背上。爸爸稳稳地站起,仿佛我真的并不是一个百来十斤的大男孩,还是十几年前那个小小的爱撒娇的孩子。父亲的背,是稳稳的山,任他岁月流淌,山自岿然不动。

夕阳西下,一个父亲背着他的孩子,在夕阳的余晖下,向家的方向走去,显得格外伟大。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 篇8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提出问题: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来进入欣赏的第三个环节“语言美”。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

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3

一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文章,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细读文章,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文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文章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文章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习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亲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叙事类的散文,话题选取贴近生活的小事——散步,以小见大地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学生学习此文,能够学会文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语言美,并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也有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法,但是他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弱,具化形象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篇生活故事类的散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制定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品词析句。

2.通过朗诵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家是一个温馨的词汇,是温暖的港湾,更是幸福的摇篮。他给了我们无尽的关怀和温情。亲情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表现在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散步。大家有和家人散步的经历吗?你们有何感受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下面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和家人散一散步。顺势引出课题——《散步》。【板书:散步】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播放音频,圈点勾画出关键字词。

其次,再读文章,谈一谈你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了解。

明确:本文通过全家三辈四口人一次的散步经历,以小见大地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文中展现了一家四口人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位呢?说一下理由?

明确:(1)喜欢文中的作者——有责任感,孝敬老人,懂得疼爱妻儿;(2)喜欢母亲——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说明她有爱,和蔼;(3)喜欢文中孩子——聪明,可爱;(4)喜欢妻子——温柔贤惠。无论选谁,这里面都有着浓浓的亲情。【板书:责任感、爱、可爱、贤惠——亲情】

2.请你谈谈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明确:这篇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友爱意识、责任意识的传统美德,但是文章只选取一个普通家庭的一次散步小事来写,从小的角度入手,貌似很不起眼,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责任与爱。这种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方法就是“以小见大”。【板书:以小见大】

3.通过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散步,你悟出了什么人生道理?

明确:莫怀戚这篇散文里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传统,不仅仅在于写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更是在写整个民族进程中起到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精神。只要有亲情在,只要有爱在,只要多尽一些责任,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板书:亲情传递】

通过以上三个串联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解决了文章重难点,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能力还有了深刻的情感体会。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我将这样拓展延伸:安排学生思考:家庭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过生日、家长会、购物、旅游等,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时常也会掀起一些浪花,涌起一些波澜。请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说说你感受到的至爱亲情。明确: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感受,谈谈真实感受就可以了。

(五)小结作业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所以小结至关重要。师生共同总结本课重难点,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因此,我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在课下,认真观察生活中体现亲情的一件小事,把它记录下来,上课与同学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苏教版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二篇课文。《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教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教学设计 篇9

1.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赏析文章对称句式。

教学步骤:感受文意———赏析语言———理解升华

一、引入课文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节, 闭着眼想一想眼前呈现的景象。 (关键词:初春田野散步 ) 议定应该以抒情、优美的语调朗读全文, 定下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师出示PPT:

在初春的田野, 我们一家四口三代人散步。

(了解作者以主要事件入题的写法, 组织学生感受文章第一段展示的美好境界, 为整篇文章定下抒情、优美的感情基调。)

二、创作背景

由学生感到疑惑的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教师引入莫怀戚对《散步》写作背景的一段解说:

“文章写于1985年。我的父亲刚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抽掉了生活目标, 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 私下说, 母亲处于丧偶综合症中, 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 必须谨慎度过, 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 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 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莫怀戚《二十年后谈<散步>》

(引入作者的创作谈, 聚焦“生命”。)

三、感受“生命”

教师请一同学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 其余同学, 圈画体现“生命”的有关词、句。

教师预设如下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生命意识。

(很具体的景物特征与人物状态, 形象、生动地诠释生命。)

四、品味语言

1.教师呈现对称句, 进行多层次变形朗读, 感受课文句式整齐、富有情趣的特点。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5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我的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

7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8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指导。同桌互读, 男女生交错读, 齐读, 对句子进行变形朗读, 感受句式特点。)

2. 选择其中两句对称句为例, 进行赏析品味, 体会其表达效果。

句子的选择, 由课堂生成。

3.试以文中“母亲、儿子或妻子”的视角, 仿写对称句。

(角色替换仿句, 一举多得。体会人物之间的美好感情, 感受句式的整齐有情趣, 更有现场感, 情境感。)

五、理解升华

1. 为最后一句呈现的画面, 拟一个恰当标题, 并说明理由。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试用一个字标题

试用两个字标题

试用三个字标题

试用四个字标题

试用五个字标题

2.结语。

2014年夏天, 著名作家莫怀戚与世长辞, 他的散文名著, 录选多种教材, 影响深远。

请大家高声朗读这句话:

上一篇:乡村生活的好处作文600字下一篇:技能比赛选手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