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推荐8篇)
开学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傅: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从明天开始全体教职员工正常上班,今天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做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昨天上午学校召开了党政联系扩大会议,就新学期工作及开学前两周主要工作做了整体部署和安排。今天上午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主要是传达2月19日党政联席扩大会议精神以及新学期学校工作要点。
从上学期12月以来,我校为实现学校的第三次转型跨越式发展做了一些准备工作:12月30日我校进行了党总支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1月15日,我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第三次转型的任务;2月11日,我校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召开,进一步确立了“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领导决策体制,并充分借鉴霍州职业中专成功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由原来的“校—处—组”三级管理模式逐步向“校—专业部”的专业部负责制二级管理模式过渡的设想;2月15日,我校党政联席扩大会议进一步针对学校提出的专业部负责制管理模式,出台了学校新的考勤制度,教务处、政教处也出台了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吴校长根据学校现在的经费状况,总结我校现在的收支情况并
1在经费保障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务处也表示为服务学校的新的管理模式,将对学校的办公室进行合理化调整;2月19日,我校党政联席扩大会议继续针对学校提出的专业部负责制管理模式展开了讨论,对新出台的几项制度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将各处室开学前两周的重点工作做了安排。会议决定:
一、关于考勤制度
第一,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修订完善新的考勤
制度,并坚决执行。
第二,依据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病休”的相关处
理办法。
第三,一线代课教师,实行弹性坐班制,每天必须到
校,在不影响学校工作的前提下,工作时间可
由8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学校的大型活动
必须参加。
第四,行政、后勤、教辅人员实行坐班制。
第五,根据工作特点,个别占用假期加班的教师,可
以在上班时间实行顶班轮休。
第六,值班制度、目标责任制、轮休制度要成为考勤
制度的配套制度。
第七,每月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专门落实经费使用、考勤汇总、教学工作。
第八,办公室设专门的考勤人员,每天两次进行抽查。第九,教研室由职教科负责考勤。
第十,考勤从每个月的25日到下个月的25日为一个
周期,每月26日汇总到办公室,考勤结果要进
行公示、存档。
第十一,新考勤制度是在总结以往考勤制度的前提
下,依据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
第十二,新考勤制度的落实与否职责在办公室。
二、关于课时工资
第十三,关于课时工资,代课教师每上一节课发放课
时奖2元。
第十四,行政、后勤及教辅人员,依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月发放30元工作津贴。
第十五,建立培训部业务员制度,不代课、也不从事
行政、后勤、教辅工作的教师全部归培训中心,要求每年完成一定量的培训任务,并参加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
三、关于二级管理
第十六,由原来的专业部附属于教务处,转变为现在的各个职能处室服务于各专业部。
第十七,原来的专业组变为专业部,原来的组长变为
部长。
第十八,依照服务教学的原则,总务、政教相关人员
尽快落实各专业部教室及部长办公室的相关事
宜。
第十九,新规定制定以后如果与旧规定相悖,按新规
定执行。
第二十,专业部部长津贴每月150元,各处室对专业
部长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班主任费由原来的100元变为150元,其
中80元为基本费用,40元由政教处考核后依照
考核结果发放,30元由专业部长考核后依照考
核结果发放。
四、关于经费切块
第二十二,文印等后勤工作能社会化的尽量社会化。第二十三,所有学校费用列支按照优先顺序列出:首
先是老师们的“五险一金”;第二是与学校二级
管理有关的经费支出;第三是学校的水电煤等
日常消耗费用;第四是各部门按照先教学,再
维护维修,再福利待遇,再学校发展的顺序;
学校的福利待遇首先保证教工体检和夏季饮料的发放,其他待遇根据学校财力予以发放。
五、关于开学工作
第二十四,2月20日,教务处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讨论
二级管理落实的相关事宜。
第二十五,2月20日,政教处负责召集相关人员开会
整理春季招生的材料。
第二十六,吴校长负责召集财务相关人员,在3月
5日教代会前落实切块经费相关事宜。
第二十七,各处室做好卫生清扫等开学准备工作,保
证21日学生到校,22日正式开课。
第二十八,各处室依据学校校历,用一周时间列出各
处室一学期的重点工作。
第二十九,2月24日,做好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准备工
作。
第三十,3月5日,召开教代会,会上要过考勤制度、二级管理相关制度、学校本学期的行政报告。
整个假期,全体校级干部、招生就业处和各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教职工以学校工作需要为己任,放弃休假、直坚守工作岗位,为了学校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默默奉献、不辞辛苦。这个假期,学校的工作任务重,不少工作时限性强,牵涉的部门多、参与的人员多,大家虽然忙碌、辛苦,但各个部门和广大教职工都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立足本职工作,坚守岗位,相互协作,有条不紊地做好了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这些同志表示感谢!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学期,我向在座的各位提三点要
求:
第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放平心态,积极乐观,主动地工作。
第三,通盘考虑,重点突破,狠抓落实,办出特色。同志们,《易经》上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实践证明,我们的管理制度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希望大家能在新学期,有所为有所不为,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携起手来,共同肩负起学校第三次转型的重任。
今天, 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轻工业科技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中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总结回顾“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工作, 表彰先进, 分析轻工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研究部署轻工科技工作。下面, 我讲三方面的内容和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二五”轻工科技取得显著成就
(一) 行业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造纸、皮革、食品、家电、电池、日化、轻工机械等行业普遍建立了产学研用创新团队, 形成了轻工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实施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产学研联动机制指导意见》, 组织参加了科技部首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试点工作, 组织申报了“日用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到“十二五”末, 已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4个,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1个, 对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一批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攻关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造纸、塑料、发酵、酿酒、制糖、陶瓷、皮革、日化、缝制机械、轻机、家电、制笔等行业, 13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得到国家专项经费2.4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 2011至2015年, 国家安排轻工技改项目3980项, 总投资1313亿元,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97.3亿元。制笔行业中性墨水、水性墨水、中油墨水和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笔头精密加工设备, 基于拉伸流变的塑料高效节能加工成型技术和设备, 塑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微发泡制备技术, 日化行业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油脂乙氧基化物、醇醚糖苷、氧化法AEC技术, 制糖行业封闭循环用水技术, 制革和毛皮加工水循环利用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高性能二次电池新型电极电解质材料及相关技术等1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共评出获奖项目662项。
(三) 装备自主化水平不断提升
酿酒、制鞋、五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快装备升级改造, 大力推进机械化、数控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造纸、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皮革和皮革制品加工等, 装备自主化取得技术性突破, 国内市场应用率明显提高, 一些装备出口到其他国家。非木纤维置换蒸煮及其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国际首台 (套) 10万吨/年非木纤维制浆立式连蒸装备顺利投产。液态食品灌装, 食品原料破碎、压榨、萃取、过滤处理, 高精尖肉类屠宰加工装备,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全自动高速包装设备, 食品高速在线检测设备, 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 食品追溯技术等关键领域, 快速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基本满足国内食品工业化生产需要。塑料机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分之一的企业产品实现出口, 出口占内销30%左右, 出口年增长率达20%。
(四)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 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指标, 制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4000万标张, 吨皮耗水量降低20%以上, 化学需氧量减排30%以上, 氨氮排放量减少50%以上。造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3000万吨。铅蓄电池企业由1800多家减少至300多家。照明电器行业汞使用量削减近50%。国家安排轻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项目98个, 共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亿元, 涉及造纸、塑料、家电、皮革、电池、照明电器、五金、轻机、缝制机械、陶瓷等20多个行业。
二、深刻把握新时期中央对轻工科技创新的新要求
进入新时期和新常态, 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涉及轻工科技工作的内容很多, 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央科技大会为轻工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30日, 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会后, 中央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总书记讲话强调,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总书记讲话提出了在不同发展阶段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前列和强国的目标。中央对科技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 要求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 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 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要求强化科技创新战略导向, 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 围绕行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 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 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要求围绕食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 大幅增加科技供给。要求改革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 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把企业作为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 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求弘扬创新精神, 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这是中央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这既是对全国科技创新的要求, 也为轻工科技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轻工行业和各协会一定要深刻领会, 准确把握, 贯彻落实。
二是国家产业政策为轻工科技创新确立了重点。近年来, 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轻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等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要求以实施相关项目和工程为抓手, 重点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重点加强装备自主化、新材料研究及应用、行业共性技术攻关。要求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要求重点加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加快发展企业研发力量。这些要求为轻工科技创新明确了重点。
三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对轻工创新机制提出了新要求。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 提出强化顶层设计, 打破条块分割, 改革管理体制, 统筹科技资源, 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 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对中央财政类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实行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的评估监管体系, 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和责任倒查。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 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将中央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这些改革, 要求轻工相应地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与轻工行业密切相关。改革后要求主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来制定, 体量大, 数量少, 单靠一个行业形成专项比较难, 需要联合会、行业协会、行业专家、特别是院士等知名专家协同努力, 将行业的需求争取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三、切实做好轻工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
在规划轻工科技事业发展时, 我们提出了长远目标, 到2020年时重点行业进入创新型行业, 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行业前列,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轻工世界科技强国。同时我们提出了“十三五”目标, 轻工行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建设120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和120个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强度年均增长10%以上, 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2.2%, 产品国际标准的采标率提高10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23%,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对于这些目标, 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轻工科技创新要做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 明确科技创新发展重点。
按照《轻工业技术进步“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和《轻工装备技术进步“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结合协会规划的行业技术发展路线, 要重点针对适应和满足个性化、定制化、功能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 解决柔性化生产、智能化制造的关键技术。针对全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针对提升产品品质, 解决影响行业产品寿命、可靠性等技术瓶颈问题。针对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解决共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针对高端装备依赖进口问题, 解决装备自主化技术。针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解决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新能源、生物医药配套轻工产品的关键技术。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问题, 开展先进成熟适用技术推广。
(二)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轻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为主体、跨界组合、多方力量参与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加快轻工业技术进步。加强轻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开展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在家电、皮革、家具、塑料、五金、陶瓷、照明电器、发酵等行业的产业集群中, 选择一批发展基础较好、科技力量较强的, 支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检验检测、信息指引等科技服务平台,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带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组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完善科技创新长效奖励机制, 继续做好轻工科技创新奖励工作, 继续组织行业优秀科研成果鉴定, 推荐争取更多国家科技进步奖。组织召开行业现场会, 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科技创新成果。建设“中国轻工业技术服务与管理系统”, 设立轻工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推广、专利推介等数据专栏, 提供项目科技成果查询、咨询、交易等服务, 形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三) 推进落实一批重大项目。
积极跟踪《中国制造2025》, 跟踪发改委制造业升级改造10大重点工程, 跟踪工信部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多种方式宣传项目条件标准和审批流程, 及时组织行业企业申报, 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根据不同行业现状, 有重点地推进生产过程由机械化、数字化、自动化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做好科技项目的筛选, 形成备选项目库, 适时争取列入国家计划支持项目。继续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轻工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编制、项目推荐工作。重点推进造纸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及纸基复合材料技术、塑料轻量化、短流程加工及功能化技术、生态皮革关键材料及高效制备技术、绿色高效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制笔新型环保材料技术、轻工装备与产品智能制造技术、食品加工与储运技术、食品安全技术、生物制造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重点科技专项的实施。
(四) 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重点跟踪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 开展轻工业生态设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在合成革、塑料彩色印刷、木制家具、制鞋、油墨等行业, 推广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工艺, 制定重点行业减排路线图, 削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配合工信部, 组织重点行业协会, 制定发布百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标准, 完善绿色设计标准体系。评价发布万种绿色标杆产品, 带动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配合工信部组织制定重点行业绿色工厂标准, 开展千家绿色工厂创建工作。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 推行绿色设计, 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总结推广节能减排工作经验, 促进全国轻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五)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尊重科技人员创造精神, 营造争先创新、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践行创新的行业氛围。高度重视行业专家培育科技人才的机制,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磨砺科技人才的功能, 大力强化科技项目提升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轻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六) 完善科技工作机制。
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 争取更多支持。密切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的联系, 及时获取科技政策信息和项目信息, 主动争取国家支持轻工科技进步。中轻联综合业务部要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 将国家科技战略和科研项目与行业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有效推动轻工科技项目的论证评估、申报审批和组织实施。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固定科技工作联络员, 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科技进步需求。轻工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明确专人, 与行业企业保持联系, 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轻工现实生产力。
尊敬的徐主席,尊敬的徐总裁、周总裁,在座的各位教职员工同志们:
下午好!首先感谢董事会的信任与厚爱,感谢老校长毛建平带领着的团队努力经营校务,为学校今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感谢以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黄xx为首,夏xx、郑xx、姜xx、李xx等同志组成的校顾问委员会,感谢以特级教师陈xx为首的资深教师团队。他们的杰出工作、人格魅力、领导艺术都令我们钦佩。同时,我也对在座每一位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辛勤付出,为打造我们大家共同期盼的名校而做出的努力,表示深深的谢意。
刚才,从徐主席手中接过任命书,真的感到了压力,我深知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虽能力有限,我愿化压力为动力,尽其所能。面对华外八年快速发展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与办学历史,面对激烈竞争的教育市场,我深深觉得前方任重而道远。我们新一届校领导班子一定恪尽职守,敢想敢干,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身体力行,不辱使命。借此机会,我诚恳地希望每位同仁能够秉持初衷,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将朝夕相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能追求卓越。
纵观xx集团发展史,一个以发展当代教育产业、振兴民族经济著称的集团,能在这片广褒神奇的沃土中孕育生长、根深叶茂,其原因既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渊源,也适逢改革开放大好良机。这是一个由源及流、顺理成章的过程,更包含了xx集团因势利导、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在民办学校发展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的交叉点时,徐主席高瞻远瞩,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三个一工程,即教育产品市场占有率坚持全国第一,文化产业的某个项目达到全国第一,xx外国语学校的软硬件全国一流,并为学校制订了十年发展规划。学校十年发展规划倾注了xx人的心血,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吸取各方意见,经过较长时间修订和完善而形成的学校发展愿景,它是今后一段时间指导我们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将认真组织学习,吃透精神,各部要结合本部实际,制订、完善三年发展规划及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的发展目标,并努力执行好。3月1日年级段长以上干部会议上布置的本学期工作,使十年发展规划行于与内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我们带着思想去做事,并随时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使学校的发展在质上提升、达优。
学校要办成名校,就要求我们新的班子遇事不浮躁,取得成绩不骄狂,遇到困难不自卑,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风尚,这种精神就是“人本、和谐、至善、日新”,这个风尚就是“传承、创新、忧患、开放”。
学校要攀登新的高峰,需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要为学生服务,要以宽广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科学素养去陶冶我们的学生,使我们的学生有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质、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我们将发扬学校尊重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的优良传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才智,经过几年努力,使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生、积极进取、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行动的标杆和精神动力!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年轻教师是生力军,也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在一所学校里有默默无闻为教学一线努力服务的教职工同志,有如山沉稳的杰出教师、名师、骨干教师,有如水灵动的新秀,这样动静相宜、和谐互朴的局面将是学校之幸、学生之幸。
干部也是学校人才的重要部分,学校将采取必要的措施选拔有激情与活力的干部,同时要有措施使干部保持激情与活力。在选拔学校干部上有董事会、学校及各部直接选拔,也有自荐形式产生。学校将非常关注教研组长及以上干部的管理及教考分离的成绩、学生测评的满意度等情况,要使得我们的干部会管理、懂教育、会教学。
学校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和谐。如何发挥学校特色,如何优化学校资源,如何提高教职工待遇,如何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在坚持改革的同时如何保持和营造和谐的氛围,这些都是发展中的课题,这一切都要仰赖新一届学校班子和广大教职工的智慧。
学校的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至善”意识。“至善”是希望达到最好、最合适、最合理。今天我们学校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我们要在现有规模下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一个学生对学校来说仅占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但对他本人和家庭来说则是全部,是百分之百。努力提高学生成绩的目标达成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无故退学,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力争做到五年级小学生参加城区统测达到示范学校水平,中考继续名列城区前茅,高考重点率、本科率、上线率在同等生源条件下,力超xx中学、xx二中和中考录取分数线同档次的学校;初中竞赛超同类学校,高中学科竞赛要有学科超xx中学和xx二中。“至善”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追求卓越,持续改善。
学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体现“日新”的理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先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我们要不断地开创新局面,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新一届学校班子还需要有传承、创新、忧患、开放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奋进的风气、办学思想和理念、激情与活力、人文氛围等需要传承;学校要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册上留下篇章,需要我们不断进行体制与管理的创新,它会让我们与时俱进;我们要永远有忧患意识,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尽管我们有过辉煌的历程,但是未来永远潜藏着危机。如我们学校的特色发挥、小学招生、小学和初中的留生,小学、初中小班化的质量,小班与大班之间的关系,高中优质生源招生及学生数不能增大但教育成本增大,公立学校软硬件不断增强对民办学校的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我们只有正视困难、直面风险,在困境中觅得机遇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而开放更是我们今后持续发展的必要氛围与素养。开放使我们不至于孤芳自赏,更需我们向成功学校学习,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招生问题上需打破壁垒,多动脑筋。办好中加班与韩国部,探索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新路子,使得我们学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开放使得我们一定要外学强校、内练真功,发挥优势,强化英语特色,实现学校多元发展。
华外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大家庭,未来希望我们有凝聚团队的共识,洞悉教师、职工、学生、家长、校友、政府及社会人士等的需要,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密结合,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与沟通。同样希望我们能持续强化xx人的特色文化,这就是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价值和行为的导向力,追求梦想的激励力,和谐共享、携手共进的纽带力,实现三三一工程的推动力。
同志们: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总结上学期工作情况,部署下学期工作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XX年上半年,学校总的情况概括为: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学科建设与财源建设继续加强,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事业呈现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招生再创新高,就业进展顺利
通过加强招生宣传,今年我校招生再度火爆,文、理本科录取线分别高出省录取线31分和29分,且全部是 学英语教学研讨。体育教学不断加强,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9.78%以上,居于全省高校前列。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据教育部公布,我校《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独立)、《高等农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过省教育厅专家的验收评估。
(2010年2月23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正月初十,如果从前天算起,我们已经开了三天会,这似乎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忙碌的一年。俗话说的好,一年之际在于春,忙好春播春种,才有秋熟秋收,我们期盼着2010年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生机勃勃,收获多多。
昨天上午胡相峰校长代表学校党政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客观地总结了2009年工作,全面地布置了2010年的工作,我完全同意。昨天下午全校以上中层干部还分组讨论了胡校长的报告和准备出台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几个文件,刚才教务处、数科院、教科院、法学院的领导同志又就如何做好新一年的各自工作进行交流发言,无论是昨天的分组讨论还是今天的大会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大家都能够围绕新一年的工作,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的精神。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根据会议的安排,这里我就如何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以忧患进取的意识面对学校事业发展环境
2009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全校师生尤其是在座的各位同志共同努力下,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后勤服务和党建德育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工作可圈可点,许多成果具有突破性,带有标志性。对工作成绩,胡校长在报告中已经进行了总结,时间关系,不再赘述。我想,取得这些成绩可喜可贺,取得这些成绩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我们应当很好地加以总结,很好地加以宣传,进一步发扬光大,进一步以发展成果来增强全校上下对发展的自信心。这一点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学校面临发展形成的复杂性、严峻性与多变性,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与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发展一个突破”的奋斗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以一种忧患的意识、进取的意识来面对学校事业发展的环境。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发展迅速、变化深刻、竞争剧烈的时代,严峻的挑战 1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近几年,为了实现学校第三步发展目标,实现硕士授权单位的突破,我们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优化队伍结构,开展学科建设,争取高端科研成果和奖项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学校的知名度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按申报硕士授权单位的要求来看,我们还有不小差距,面临着不少挑战与困难。
其一,申硕的政策性制约仍然存在。江苏属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教育部划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二类地区,控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如果这一政策“十二五”期间仍不改变的话,在政策层面上给我们申报工作增加了难度,对我们发展研究生教育取得新突破是不利的,对这一点我们全校上下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二,申硕的竞争在加剧。随着时间的推移,够资格申报学校将越来越多,不仅上一轮入围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够资格,在我们之前升本的盐城工学院够资格,连比我们升本还迟的盐城师院、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都将有资格。据了解,2004年升本的常熟理工学院也在积极的准备。家数愈多,变数愈大。与这些家相比,我们有优势,但我们也有我们的劣势。
其三,申硕的准备工作仍然不够充分,尤其是我们的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叫得响的专业、学科不多。2009年徐师大和徐医在博士点的博奕中未能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就是办学特色问题。徐医有麻醉学学科,全国知名,徐师尽管实力很强但哪个学科在全国很知名就很难说了(去年我和胡校长拜访主管研究生教育的殷翔文厅长,殷厅长讲得几句话很到位,他说学校发展到一定层次并不完全看你有多少教授,更为重要的是要看你有什么特色)。
这是从申硕问题来讲。如果从内涵建设的要求来讲,我们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是明显的。大家都知道,目前淮阴师院的办学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整个高等教育在规模大扩展到质量大提升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从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继而向多科性、应用性转变的挑战,这种转型中的双重挑战使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比其他类型的院校显得更为艰巨。这种转型要求我们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学科结构、教学模式等等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内涵建设的要求,体现现代大学的功能。但目前,我们专业设置和结构、课程内容和体系、人才素质和规格、教育思想和理念等等与内涵建设的要求,与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的要求尚不能很好适应;脱离实际、封闭办学的“痛疾”尚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做精师范,做强非师范的发展理念尚缺乏有效的措施加以支撑;我们的管
理层制度还不健全,管理水平还不高,现有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科研工作评价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及其相关的政策导向与内涵建设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学科专业特点有关,但更多的还是与我们主观认识、主观努力不够和发展思路、改革措施不到位有关。
面对这些不足,面对这些差距,我们全校上下,尤其是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要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事业发展上来,努力缩小差距,改进不足,推进跨越式发展。我们说,我们的干部任何时候对发展不能缺失信心,缺失信心看不到前途是十分危险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说,我们任何时候也都不能盲目乐观,盲目乐观头脑不清醒同样是十分危险的。
今天学校的许多老领导都在座,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学校的过去,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办学始终有着一种不甘现状,生怕落后的忧患意识,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总是自加压力,拒绝安逸。在专科层次,我们追求全国一流,在9210我们居于全国前列之后,我们又提出在全国率先升格为本科;在97年升本之后,我们又追求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在取得优秀之后,我们又把升硕、建设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我们奋斗目标。所有这些都归功于我们始终有一种忧患进取的意识,所以希望全校上下,尤其是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校之心,恪尽兴校之责,为了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实现“新突破”,我们必须卧薪尝胆,努力进取。
二、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同志们,当前学校事业正处于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在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比如说如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彰显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激活二级学院的办学智慧与办学活力;比如说,如何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教职工利益分配制度;再比如说如何建立一套既与申硕目标相适应,又与教学型为主院校相匹配的科研奖励资助机制等等,这些都是学校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我们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与矛盾,解决这些困难和矛盾的根本方法是什么?方法就是改革。改革和发展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我们的做法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时,当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推动环境的发展变化时,改革就会发生。改革是对进步的向往,是对现实的完善,是对历史的发展。改革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否定,或者说对过去的背叛,过去只属于过去的那段历史。1997年学校升本以来,为了推动向本科办学的转
变,为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了适应大众化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许多切合时宜的政策和制度。今天,我们回首看去,无论是规模的扩大,还是“双百”计划的完成,以及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等,都是那些特定时期的政策和制度发挥重要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然而学校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我们的办学已经趋于稳定,进入一个提升品质、苦练内功和增加活力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我们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从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出发,来重新审视我们过去沿用的各种政策和制度,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废、改、立”的学习实践要求。所以学校将2010年确定为“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年”。在改革年中,我们要着力推进“三大改革工程”。
第一,要着力推进以调适校院两级责权利为主要内容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第二,要推进以修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要推进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包括教学、科研奖励资助制度在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这三项改革都是带有全局性的,都很重要,今天我想借这会的机会突出强调一下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我们学校是从专科升格时间不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学校一级管理为主的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在生数较少、规模较小的建校初期,是能够适应学校管理要求的,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但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随着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功能的提升,随着内涵建设推进,一级管理为主的学校集权式管理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了。第一,一级为主的集权式管理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限制和压抑了二级学院的办学智慧和办学活力。第二,一级为主的管理模式容易忽略学科、专业以及学院之间的差异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限制和压抑了学科专业以及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第三,目前我们实行的一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一个重过程、轻目标,重综合平衡、轻竞争激励的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无论是二级学院还是机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家发展的都差不多,孰优孰劣无从说起。这些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如不加以改革,学校要深入推进内涵建设是很困难的,所以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其实凸显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已经是许多老高校成功而又普遍的做法,一些新建的本科院校也正在积极地启动这项工程。去年下半年,我们考察了苏州科技学院、湖州
师院、常熟理工,这三所院校推进两级管理以后,学校尤其是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在增强。所以希望全校上下充分认识两级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这项改革。
当然,这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我们的态度是两级管理改革必须推进,态度必须积极,但实施之中又不能急于求成,方法是循序渐进,积极稳妥。
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学校2010年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但要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还需要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以务实的作风抓好落实。关于干部作风问题,几乎每次全校干部大会我都要提及,这是因为干部的作风问题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我们在座的校院两级干部肩上承载着2万多名师生员工的重担与希望,淮阴师院能否能抓住机遇,能不能创造机遇,能不能应对挑战,能不能加快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广大干部能不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我们各自的工作。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校院两级管理干部要静下心来抓工作,千方百计抓落实。为了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我们要求广大干部努力做到:
第一,讲学习,做到勤学善思。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号召,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造精神”的要求把学习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好。我们说做好工作,首先要学好理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行动,我们做工作,尤其是在高校做管理工作,光靠过去的经验不行,光靠个人的力量不行。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开放的胸怀,世界的眼光,使自己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我们校院两级干部一定要将学习作为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个人素质,提升工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我们不光要学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科学管理知识;不光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不光本校单位、部门之间要相互学习,还要向兄弟院校学习,努力做到勤学善思,努力开创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讲责任,做到勇于担当。俗话说得好,责任重于泰山。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就是忘我的工作,就是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我们的干部,尤其领导干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树立责任
意识,都要具有责任心,温家宝总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心想事,用心说话,用心做事”,我理解这三个用心,就是指责任心。我们说,人的能力有强弱之别,责任有大小之分,但忠于执守,勤勉尽责是干部应当恪守的道德。面对困难与矛盾是迎难而上还是顺势而下,表面上看是能力和水平问题,但深究起来还是一个责任心问题,没有能力,有责任心,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然而没有责任心,即使有能力也是无用之力,今天有,明天后天也可能就会弱化,就会消失。干部能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能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关键看是否具有责任心,责任心直接影响我们的决策水平,责任心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成效。一个领导干部有了责任心,就会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事业当作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们,淮阴师院的事业选择了我们,广大师生员工选择了我们,我们应当负起责任,勇于担当,我们的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事情,都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出其力;都要把我们的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干事创业上来,真抓实干,求实创新,努力打造我们各自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作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学校应该努力创造一种真抓实干、务实奉献的创业文化,使真抓实干、务实奉献的人受到充分的尊重,使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受到谴责。
第三,讲廉洁,做到防微杜渐。我们的干部不仅要会干事,还要不出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廉洁自律,防微杜渐,永远做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的领导干部。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只有如此,才能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党委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和高尚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同志们,开学在即,2010年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全校各级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备加珍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备加珍惜组织对我们的厚爱和重托,备加珍惜师生员工对我们的依赖和期望,进一步树立忧患进取意识,创新创造意识,实干奉献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以卓越的工作成绩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共创学校美好的未来。
各位院士, 同志们:
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 这是全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首先, 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向大会的召开, 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十七大强调,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 我国科技界肩负着重大使命。这次大会, 对动员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 我想就这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同大家一起讨论。
一、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从国际上看, 世界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并出现复苏,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 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 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 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 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加大投入, 着力推进。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 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从国内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努力化挑战为机遇, 迅速采取一系列重大应对措施, 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 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 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经过长期努力,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 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 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大气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发展大势来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几十年, 世界上包括我国13亿人口在内的20亿至30亿人将逐步进入现代化行列, 能源资源需求和生态环境压力将大幅上升,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地球有限承载能力的矛盾将日益尖锐。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 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尤为突出, 推动可持续发展任务尤为艰巨。全球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从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角度看, 世界范围经济发展方式正呈现出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第一,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 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将加速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转变, 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第二, 知识是发展永恒的重要资源, 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知识生产和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知识增长越快、普及越广、应用面越宽, 就越能为人类发展进步不断提供智力保障。
第三,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 人依靠机器生产产品变成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成为可能, 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
第四, 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充满发展活力的重要前提。科技创新将不断创造新的知识资源和知识需求, 创造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工艺、新服务、新产业、新市场, 推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为促进社会和谐充实物质基础。科技创新将不断深化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认知, 将不断丰富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化基础, 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全民的创新兴趣, 推动形成科学理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实践充分证明,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 推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和原动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科学技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决定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 永不停息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使人类认识、利用、适应自然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当前, 人和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复杂, 寻求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 审时度势, 科学谋划, 顺势而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 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 科学技术体系的内在演进, 都在孕育重大科技突破。科技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 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当今世界, 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发展, 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降低能耗和物耗,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智能发展, 就是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 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约束, 有效保证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不仅要造福当代人, 而且要使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发展的目的, 就是要不断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 不断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实现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富裕幸福。
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 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并牢牢把握, 紧密结合我国国情, 切实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任务, 在组织实施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大科技专项的基础上, 前瞻部署, 持续攻关, 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深刻认识和正确运用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切实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 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提升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能力, 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我们必须把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站到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 选择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进行部署, 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有效结合, 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效结合, 推动科学前沿高新技术融合创新,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 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着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 按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 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环境、保障民生安全。
当前, 要重点在推动以下科技发展上作出努力, 争取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 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
要坚持系统谋划、节能优先、创新替代、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安全持续, 加强对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研究, 制定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图。要发展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 积极发展大陆架和地球深部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洁替代能源, 形成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体系, 切实保障我国能源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 使我国能源资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要发展节能建筑、轨道交通、电动汽车技术, 加强煤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煤转天然气、煤制重要化学品技术研发, 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体系。
第二, 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科学技术。
要重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环性、制备使役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特性, 加快推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 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技术。要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 实现制造系统智能运行, 形成先进材料和绿色、智能、网络制造和服务体系, 保障先进材料和先进装备有效供给和高效清洁循环利用,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 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
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机遇, 创新信息产业技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 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 重视网络计算和信息存储技术开发, 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 改变我国信息资源行业分隔、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促进信息共享, 保障信息安全。要积极发展智能宽带无线网络、先进传感和显示、先进可靠软件技术, 建设由传感网络、通信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 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 构建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 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产业成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第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 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 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 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 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 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 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要发展先进育种技术, 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抗逆性, 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 提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五, 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
要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统, 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防范网络和系统, 构建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规模化医药研发产业链, 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为基本公共卫生保健普惠化、个性化发展提供先进可靠并可共同分享的技术支持, 提高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康复能力, 提高健康科学和健康服务水平。要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工程、国民健康工程等, 不断提升消费品和公共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 让广大群众吃得更放心、住得更舒适、出行更便捷、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第六,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
要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 发展相关技术、方法、手段, 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育发展体系, 实现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污染环境修复, 有效遏制我国生态环境退化趋势, 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要注重源头治理, 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第七, 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
要提高空间探测能力、对地观测能力、信息应用能力, 在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 保证我国有效和平利用空间。要提高海洋探测及应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使我国海洋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增强我国海洋能力拓展, 支撑我国海洋事业发展, 保护和利用海洋。
第八, 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
要加快发展空间安全、海洋安全、生物安全、信息网络安全技术, 提高对传统和非传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监测、预警、应对、管理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 构建先进的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体系, 有效防范对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生物威胁, 维护信息和网络空间安全, 维护国家利益, 捍卫国家主权, 保障社会稳定。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
第一,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积极营造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认真听取科技专家意见, 把握科技发展趋势, 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加强科技投入, 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组织重大科技攻关, 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注重推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 重视可能发生革命性变革的科技方向, 重视交叉综合性科技领域和新兴前沿方向的前瞻布局, 积极推动主流学科走到世界前列、重要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 加快实现前沿跟踪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历史性转变。
第二, 加强人才工作, 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持。
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 加强全球范围拔尖人才引进工作, 大力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 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优化教育结构, 推进素质教育, 突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 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 积极营造诚信、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 鼓励自主探索, 保护知识产权, 发扬学术民主, 提倡学术争鸣, 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第三,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体制保障。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 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促进科研布局和结构调整。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 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创新团队。要加快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 形成军民高技术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要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快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提高全社会创新效率, 促进知识成果传播、转化、应用。
各位院士、同志们!
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在探索自然、改造世界的长期实践中, 人类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不仅从物质层面改变了世界, 而且在精神层面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历史表明,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都伴随着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科学精神又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着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水平, 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 享有崇高荣誉, 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长期以来, 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技战线的领军人物, 孜孜以求, 敬业奉献, 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同志们自觉弘扬科学精神, 以科教兴国为己任, 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自己的事业抱负、科技专长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把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持作为重要目标, 勇于探索, 敢为人先, 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悉心培养和提携优秀青年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校干部职工大会,对2011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目的是统一大家的思想,提高同志们对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完成2011的考核工作任务。下面我就如何搞好2011的考核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考核既是一项常规性工作,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说它常规,是因为考核是对干部职工一年工作的总结和考评,年年都要搞,每个单位都要搞。说它重要,是因为考核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说它是全新的工作,是因为今年的考核工作是第一次与工作实绩考核相结合进行的,也是个人自评与部门民主测评、全校测评、校领导考评考核相结合进行的第一次。因此搞好考核工作,对于落实考核工作有关规定、促进党校全面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搞好考核工作是落实国家工作人员考核规定的需要。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国家工作人员考核规定》,事业单位的非领导成员工作人员考核,区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种方式,现在搞的考核就是定期考核的主要方式。依据《考核规定》,考核工作要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这是中家工作人员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程序。
(二)搞好考核工作是认真总结2011年工作,努力搞好2012年工作的需要。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办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围绕办教育干部满意培训这个中心,坚持以校长为重、服务为先、教育干部满意为导向,以提升教育干部培训服务水平为着力点,积极争做为校长服务的先进标兵,争当服务对象称赞的优秀模范,争创改革创新的干训先锋。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党校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以“二标三亮四比五创”为载体创先争优活动(“二标”:即对照标准、争创标杆。对照先进党组织“五个好”和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这两个具体标准,积极瞄准一流创标杆。“三亮”: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通过公开部门和个体的岗位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保障、服务监督等,亮出服务标准。采取佩戴党徽、摆放台签、设立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公开党员姓名、岗位、职务等信息,亮出党员身份。通过公开服务事项、工作流程、办结时限、服务区
1域,进一步完善创先争优承诺内容,制订”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党组织和党员个体服务承诺书,并通过多种形式公开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承诺事项和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四比”:即比学习、比工作、比创新、比奉献。通过抓好党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业务知识学习,积极撰写学习体会,加强理论武装,做学习标兵。通过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服务区域、服务标准等,开展“五看”竞赛活动,推进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结合打造优雅党校、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等中心工作任务,开展“我为创建献一计”活动,集聚集体智慧,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培训管理服务载体。对照创先争优承诺和为民服务承诺内容,引导党员当表率、树标杆、作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五创”:即创满意单位、创满意部门、创优质品牌、创服务标兵、创一流形象。深化群众满意部门创建工作,对照评比标准,培育2个群众满意部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服务和保障创建成功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充分利用每月党员闪光言行、每月“干部之星”、“十佳干部”和“干训先锋”等的培育评比活动,引导党员当表率、争先进、树标杆;积极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巾帼文明岗”等服务品牌,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品质。积极深化“城市管理四大提升”工程,把“五创”活动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结合起来,打造一流干训队伍。)圆满完成了2011年目标任务。但是,在工作中,从全校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同志,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教训在哪里,都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因此,通过对2011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搞好2012年工作,促进我校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搞好考核工作是党的事业发展和维护干部职工切身利益需要。《国家工作人员考核规定》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国家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干部人事制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所涉及的是党的事业和维护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说,考核工作与大家息息相关,大家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我校考核工作的安排
校党总支非常重视2011的考核工作。党总支多次开会进行了研究,考核办根据党总支的意见做出全面安排部署,专门发了的通知。同往年相比,2011考核工作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考核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往年学校在进行考核时,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今
年校党总支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研究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从组织上强化保证了全校2011的考核工作。考核的范围,在往年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扩大,包括处室考核和人员考核两个方面,被考核人员包括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及临时聘用人员三类。
二是考核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改革创新。这次考核的主要步骤是:全员述职;个人自评、部门测评、全员测评、领导评价;考评汇总;综合评定等7个主要步骤。考核采取记分方法是与以往不同的主要地方。在通过这种形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每位同志都站在台上讲一讲一年来的工作,谈谈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三是考核时间安排比较紧凑。根据安排,考核分三个时间段,1月9日进行总结动员,1月10日至12日进行个人准备,被考核人员写出个人书面述职总结,并填写《考核登记表》,考核自评表。1月13日集中考评,1月14日综合评定等次。
四是考核方法更加科学。这次对干部职工考核的最终结果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的。对应每一层次的同志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权重。
三、几点要求
一是对考核的认识要统一。根据党总支的安排,这次考核,主要是考核个人。全校干部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入考核工作。考核办公室要合理安排,精心组织,严格按考核程序和要求,抓好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是对考核的态度要端正。党总支要求每个同志都要端正态度,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客观公正地对待考核。既要注意防止和克服 “考核年年搞,总是老一套”及“事不关己、走过场”的错误态度。端正思想认识,组织发动每个同志积极参与,使考核评价客观公正准确,结果让人心服口服;也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问题。按照《考核规定》,优秀等次人员要控制在10%,我校局优秀只有2个名额。由于名额受限,评选出来的优秀等次人员只能是我校众多优秀人员中的代表。每个同志只要是付出了努力,做出了实绩,都会得到大家的公认、得到组织的认可。因此,既要看重考核结果,也不要过分地、不适当地对待考核结果。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振奋的精神,使这次考核工作成为今后工作的“加油站”,成为继续前进的动力。真正把这次考核工作,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过程,作为总结工作经验、提
高工作水平的过程,作为增进团结、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过程,做到无论评上优秀或评不上先进,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对干部的个人进步和工作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回顾学校2012年主要工作2012年是新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重庆交通大学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内涵建设之年。一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立足内涵发展,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促进了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按照市委、市委教育工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放办学,团结一致向前看、促进学校新发展”这一主题,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一是通过召开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务虚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以及各类各层次会议,进一步统一认识、认清形势,真正树立起了加快学校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活动,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新西兰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广东、上海、江苏等10余个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展学习交流与考察调研,共80批次。学校还邀请教育部学生司、思政司,云南省交通厅,江苏省交科院,广州广船国际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美国德雷克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劳力埃大学,日本长岗科技大学等专家领导来校指导交流40批次,并签订校际、校企、校地合作协议10余项,积极吸纳先进的办学理念、发展经验,增强了敢于正视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弱点、难点和盲点的勇气,坚定了解放思想、自我加压、争先进位的决心和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信心。“开放办学”的力度进入了交大历史上新阶段。
(二)认真做好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质量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把本科教学评估获得“优秀”作为加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的新起点。在认真梳理和仔细研究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订了评估整改方案及实施细则,召开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总结暨“质量工程”建设大会,研究部署评估整改工作。二是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2012年,《港口水工建筑物》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了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5门课程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3个专业被确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成3个重庆市教学团队,新增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增为重庆市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获得11项第三届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特别地,在9月份作为我校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品牌的有效载体,设立了“重庆交通大学茅以升班”。三是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招生就业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2012年,在四川、贵州、新疆、云南、内蒙古、重庆等6省(市、区)进入重点批次招生录取,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生源质量和学校美誉;201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0.6%,连续12年实现了初次就业率超过90%。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目前在全市高校中名列前茅,但受行业发展、金融危机等总体形势影响,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空前严峻,任务特别繁重,这方面工作还务必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
(三)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挥交通学科优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行业。一是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创历年最好水平,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项、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科研经费突破1个亿。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 18项,获授权的国家专利13项,发表学术论文XX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220余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等国际检索机构收录,入编201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三是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我校自主研发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成果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应用;重庆工业装备再制造基地在我校正式挂牌;云南保腾高速公路科技文化示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得到了有效交叉融合。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及时组建专家志愿参与灾后重建交通网络规划、桥梁检测等工作,为灾区重建提供技术支援。学校积极服务“畅通重庆”建设,及时成立了重庆交通大学畅通工程研究所,“重庆主城区交通堵塞问题及其缓解对策研究”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三等奖。
(四)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以新一轮博士点和硕士点申报工作为契机,切实加强学科及学科平台建设,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经交通运输部严格审查、正式授牌,并获得专项建设经费900万元,山区道路与结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获科委批准立项建设,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以重庆市第一名的资格推荐教育部审批,水利水运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优秀,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通过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初评,同时,正式启动了“山区河流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工程中心工作。二是研究生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博士生学术年会交通运输工程与装备技术分论坛、“全国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领域2012年工作研讨会”,创造性地举办了首届研究生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三是邀请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沙庆林、沈志云、胡文瑞、梁应辰等20余位院士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指导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力促进了学校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重点学科建设。四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陈洪凯教授被评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周志祥教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周建庭教授当选“重庆市杰出科技青年”、赵明阶教授获得“第五届重庆市青年科技奖”、王戎老师获第五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傅红老师被评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6人入选重庆市第二届学术带头人;2个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计划。参与组织赴北京、上海、北美招聘高层次人才等,共落实引进教师51人,其中正高2人、博士后3人,师资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6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航海学院引进教授1人、博士后1人,改变了我校年轻学院师资队伍缺乏领军人物的面貌。
(五)有序推进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认真完善和落实“办学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的有关举措。恢复、增设或调整了部分单位科室建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信息信访、公文处理、国有资产管理、档案管理、人事代理、新进教师助管、临时聘用人员聘期届满考核等规章制度,印发了《重庆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施行)》。在多层次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了《重庆交通大学学院运行管理试行方案》,并于2012年12月29日在教代会专题工作会上进行了情况通报,现该方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待下周教代会全体代表大会审议,预计下学期春季开学将全面实施。
(六)顺利完成大坪校区教学南迁,住宅拆迁、土地置换和新征事业发展用地工作有序推进。大坪校区置换南迁,是学校2012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抓好教学南迁这一工作重点,无论是实验设备调试安装,还是图情资料搬迁上架,无论是办公场地落实,还是学生行李集中安放,无论是新的应用技术学院顺利组建,还是南迁后续工作有序衔接,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交大干部群众“实干奉献”的“铺路石”精神和爱校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二是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住宅拆迁这一工作难点,出台了《重庆交通大学大坪校区住宅拆迁内部补贴办法》并已正式实施。目前,大坪校区住宅拆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至2012年1月5日,校区有85户履行了拆迁手续。这里我代表学校向顾全大局、率先做出表率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三是土地置换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土地交易行情,准确把握政策机遇,认真做好挂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学校群策群力加快推进新征事业发展用地工作,按照“广泛收集信息,充分调研考察,多方征求意见,慎重论证比选”的要求,先后组织了数十次赴江津、渝北、南岸、巴南、大学城等地块的实地考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目前,新征地选址及规划建设等重要事项已于2012年12月29日教代会专题工作会上进行了通报。下一步学校将正式提请教代会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和党委会审定。
(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拓宽筹资渠道,努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学校克服大坪校区教学南迁、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所带来的办学基本条件更趋紧张,以及办学资金不足、投融资平衡压力大等困难,坚持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拓展办学经费筹集渠道,努力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学生宿舍改造工程、知园小区运动场工程、游泳池扩建工程、生态苑食堂等相继投入使用。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交通运输部、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委等支持渠道,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900万元,对外争取建设发展投入力度创历年新高,不断为教学科研和学生成人成才创造条件。
(八)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努力追求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2012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市高校党建工作会大学生党建现场交流会等重大事件为载体,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二是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感染和熏陶大学生成长成才。“院士进校园活动”有声有色,“明德讲坛”如期启动,专家学者们的耳濡目染提升了大学生的情操和修养,全年共举办科技文化活动、高层次学术论坛、讲座100余场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创历年最高水平,成为了学校建设现代大学的重要文化载体。新校徽logo标志、网络域名等学校形象标示系统进一步完善;红色经典歌曲广泛传唱,离退休老同志书画作品展以及交响乐、昆曲等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具有交大特质的,格调高雅、开放包容、稳定持久的校园文化氛围日趋浓厚。2012年,学生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奖2项;1名同学喜获2012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总冠军。此外,学校正式成立了重庆交通大学留学生会,为留学生交流搭建了平台。2012年,有11名留学生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来华留学生市长奖学金”。有9名本科毕业生(或在读学生)前往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留学深造,还有多名本科生作为“交换生”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著名学府求学,迈出了学校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伐。
(九)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毫不松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高校党建工作会精神,把促“三风”、建“三高”作为学校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校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深入查找“三风”、“三高”建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校园网络“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顺利完成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印发了《重庆交通大学2012~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开展暑期中层干部理论学习培训会、科级干部培训班等,积极组织干部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近2500人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学生社区设立分党校,成功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共发展党员822人(其中,发展学生党员811人)。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学校广大党员自觉交纳“特殊党费”118万元,“特殊党费”人均金额位居重庆高校首位。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全校领导干部大会,充分调动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了处级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全校处级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征求反馈的意见和对照检查的重点,开展了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民主生活会,找出了问题、看清了差距、受到了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主动建设好学校的强烈愿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形成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毕业生廉洁教育“六个一”活动,受到了中纪委、教育部、重庆市纪委充分肯定。开展了“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反腐倡廉教育的经验和有效做法,先后在重庆市纪检监察学会高校分会2012年年会等会议交流,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
(十)健全机制,确保安全稳定责任落实、工作到位。2012年极不平凡。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影响安全稳定的主要问题,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全面梳理可能的安全隐患,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对安全稳定工作的人财物投入,注重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5.12”汶川大地震、“3.14”xx事件和奥运期间学校的平安稳定,确保了大坪校区教学南迁和住宅拆迁的有序推进,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方面,学校的后勤服务总公司、安全管理处、武装部、学生工作部、南迁办、应用技术学院、航海学院等单位做了大量安稳和服务性的工作。同志们,学校12年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决不仅仅是以上归纳的十个方面。比如,学校后勤总公司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2012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进一步凝聚了人气,彰显了特色,扩大了影响。有人说,这几年,重庆交通大学更名、申博,2012年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目前,学校正以不断开放的姿态向着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可谓喜事不断。在此,请允许我真诚地代表学校党政,对在不同岗位上付出艰辛努力,默默奉献,推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广大干部、全校师生、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同志们,2012年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2012年,更大的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xx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在党成立1XX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XX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庆市委***书记在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提出重庆要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畅通重庆”,强调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是重庆实现大开放、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必须跨过的“坎”。可以说,国家和重庆市最新的政策导向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交通行业背景鲜明、重庆市有独特地位和突出特色的高校,理应有所作为,而且更应大有作为。在这里,结合学校建设发展面对的形势任务,校领导班子的学习交流及自己的思考与同志们探讨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思考、来谋划。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如何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放办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放办学”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易事。既要客观地肯定和总结我们艰辛努力取得的各项成绩,又要辩证地剖析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资源总量有限、竞争越加激烈的当下,“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务必深入人心,切实践行到日常的工作行动中,绝不能“僵化自守、不思进取”。第二,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动力问题。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话语权,没有强大的内动力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后劲。更名、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本科评优这三项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硬任务”完成后,学校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的成果如何创造?新的发展平台如何打造?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能否有效解决“人浮于事”、抢课“挣公分”的老大难问题?新的凝聚力又将如何体现?第三,是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问题。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和层次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目前,学校高水平学术领军人物仍很缺乏,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在重庆市、交通运输部的重大决策、咨询过程中,我校高级专家的声音还应当更有份量。第四,是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我们倡导的“格调高雅、开放包容、稳定持久”的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交大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如何真正实现和谐统一还需要不断思考研究。“大学之道”昭示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襟,从自身的修养、审美和才学等方面全面提升,并作为长期追求。第五,是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平衡问题。学校的基础条件已经无“潜”可挖,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等!而学校资金压力大,除了继续坚持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之外,投融资平衡将面临巨大压力。同志们,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只要我们在2012年和未来的日子,精诚团结、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就一定能够通过发展来解决一切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就一定能够建设好我们追求的教学研究型重庆交通大学。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推荐刊发在昨天《人民日报》上的xx同志署名文章《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文章着眼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字里行间充满了共和国总理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在这里,我读几段总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对教师的希望:“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建成若干国际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温总理对教师提出的三点希望是:“一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二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校教职工作风整顿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05-26
执行董事在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07-12
董事长在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总结讲话12-06
教职工大会开幕式讲话09-21
邮政局职工大会讲话12-21
全校学生信息06-29
煤矿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总结报告12-12
职工大会董事长讲话稿09-12
关于举办全校征文比赛的通知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