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共12篇)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1

学生们往往不善于预习,常使预习流于形式。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应做到:

(1)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2)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可根据老师列出的提纲,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就能取得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你们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

在听课方面同学们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1.“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应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后小结。小结往往是老师一节课的点睛之处,不可小觑。

2. “思”是指积极地思维。

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时,同学们应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会思维才会学习。

3.“记”是指课堂笔记。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老师黑板上写什么同学们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同学们在作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记笔记要服从听讲,要掌握好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要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4)要把重要及补充的内容记在书本上,便于今后复习。

如何听课是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课后先复习巩固再完成作业

初一同学在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因此在课后,同学们要做到先复习教材内容,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老师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住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最后再反思。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同学们要加强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如何正确地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能力的锻炼。刚开始学时,可有意识地模仿老师,认真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同学容易依赖老师,习惯于让老师带着复习总结,这样不好。从初一开始就应该学会自己总结。老师一般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同学们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巩固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

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不同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应与老师总结相结合,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不是人人都适用的,同学们要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同学,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得到帮助,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学会读书,热爱读书,这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2

关键词:课堂,方法,策略,质量

实践证明忽视了“学”, “教”就失去了针对性。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 (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 , 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地指导, 尤此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预习方法指导, 做到有章可循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 也不知道预习起到什么作用, 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 草草看一遍, 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1) 粗读,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2) 细读, 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地阅读、体会、思考, 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 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 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预习提纲: (1) 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2) 正方形的棱长为5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3) 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 每半个小时由1个分裂成2个, 经过8个小时, 1个这种细菌可以繁殖成多少个? (4) 培育某种农作物新品种, 得到100粒第一代种子, 如果每粒种子又可以培育100粒第二代种子……如此培育下去, 到第四代时共可得到多少粒种子? (5) 归纳出乘方运算的定义、符号。 (6) 说出底数、指数和幂的有关概念, 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逐步探讨解决, 并交流学习方法。

二、听课方法指导, 进行灵活学习

在教学中, 应指导学生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 (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 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 (3) 听懂重点、难点剖析 (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 (4)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 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 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 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 (1) 多思、勤思, 随听随思; (2) 深思, 即追根溯源地思考, 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 (3) 善思, 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 树立批判意识, 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 “思”是“听”的深化, 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 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 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 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 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 记笔记服从听讲, 要掌握记录时机; (2)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 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的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复习巩固指导, 掌握学习习惯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 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我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 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 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 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记忆概念、公式、定理 (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 。然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解题后再进行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 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 条理要清楚。在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 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 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 (3) 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 设计问题:计算 (-23) + (+58) + (-17) 。

引导学生分析以后教师板书:

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 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 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指导学会总结, 培养综合能力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 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教师, 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 通过看, 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 标出重点、难点, 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 通过解题再反馈,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编题训练: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 自己模仿所学内容编一些题目进行训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结束时, 设计这样的复习提纲 (以后给学生模仿) :

1.本章知识点 (知识网络图)

2.你能说出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吗?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是什么?

4.你能说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与小学里的运算有什么不同吗?它们与小学里的运算有共同之处吗?

5.你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吗?

6.在本章学习中, 你感受最深的是得出哪一个法则的过程?

7.请你选出1—15个题目代表本章知识点。

8.根据所学内容自编1—8个题目。

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 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 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总之,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七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 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 课上与课下结合, 学法与教法结合, 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 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 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 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燕鹏, 谢元生.建构式教学方法.武汉:数学通讯, 2004.

[2][美]詹姆斯·杜布森.让孩子自信过一生.新华出版社, 2003.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出版, 2007.

农村初中七年级数学自主学习探析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 学案导学式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65-02

1 研究背景

(1)传统的教案教学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2)我校处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低,尤其是学习的主动意识差,这迫使我们不断地思考,怎样通过我们的数学教学,尤其是使用学案教学改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生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3)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文研究的内容在于探索数学学科学案的结构、内容、学案编写的方法、原则,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概念界定

学案导学法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育方法。

3 研究策略

3.1 学案的设计

数学学案设计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案设计的质量要认真。经过1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初一6个班级实施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尝试与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1)学案的设计要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2)根据学案导学在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方面的优势,在学案导学的问题设计中,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增强探索的欲望。(3)在学案设计时,不同环节都从学生主动参与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如:范例尝试中尽可能让所选例题,新颖而又从学生书中看到影子,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在题组训练的环节中,根据学生水平不同,设计出不同难度的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4)对于学案中能回思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回思,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提供机会。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先学,遇到困难时教师后教,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如针对七年级下册5.1.(2)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课主要的重点是幂的乘方法则的探索及其应用,难点是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的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不同。再根据学生的现有认识,设计的学案如下。

3.2 学案的实施

3.2.1 改变思想观念

(1)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学好;让教师掌握“学案导学式教学”的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学会编写优质学案。(2)要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掌握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应有的学生活动。

3.2.2 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梯度,拾级而上,依据“学案”内容,逐条看书,解决问题,并确定个体疑点。从而确定上课重点听课的内容,以及确定自己认为的难点。

3.2.3 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①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②启发引导原则。③在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而是争对学生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

3.2.4 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会“导”,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妙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可采取二种方式:点拨或精讲。

3.2.5 主体体验,总结反思

通过学案导学,碰到的困难的解决,解决困难之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再由教师其进行内容,思路,方法,重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网络知识结构。

4 研究效果

在这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为“学案导学式”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4.1 能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习惯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

4.2 能增效减负

“学案导学式”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脉搏,学习的课程的目标性更加明显与直观,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

4.3 能提高学生的课业成绩

总之,“学案导学式”教学全面地、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它适应知识化是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路,它反映出人们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的认识与深化,培养了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方法。

5 结语

改进教学方式,形成以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以教为主导的模式。实现备课由重视教案到既重视教案又重视学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加淦.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七年级数学学习建议 篇4

小学时一章的内容很少,老师带领着大家反复的练习,但是到了初中每一章的内容都变得多而复杂起来。这就要求孩子们需要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时要注意的是:

1、粗读,了解一下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并通过辅导资料了解到重难点是什么;

2、精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以及定理要进行标记,反复阅读理解含义注意区分。仔细研究例题,有不懂时注意标记,并在课堂听讲时着重注意老师在这部分的讲解.

例: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在阅读这条法则是我们需要回忆一下绝对值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和法则1的不同点,因此才有了后面的符号以及绝对值差)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听课方法

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课前已经预习了,上课的时候就不同认真听讲,或者利用课上时间来做习题,如此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课上听讲时一个例题没有听懂就抓着这个问题一直在想不听老师讲的其他内容了,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肯定孩子的钻研精神,但是这不是会听讲的方式,此时孩子应该标记例题,跟着授课老师的节奏先去理解下一个例题,课下在和老师或者同组的同学探讨刚刚的问题。

1、紧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要开小差,如果有疑问或是新的方法在一旁标记,下课后再去深思和讨论.

2、积极思考,听课时跟老师互动,理解老师对新课时的重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时的疑问).

3、做好笔记,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都会有补充的内容或是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是仅凭着大脑的记忆是不够的,记下来我们课下可以更好地复习.

三、完成作业的方法

新初一的学生课后往往只是急于完成作业,而不会去回忆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这样就没有把作业这一步骤利用好,做作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浏览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笔记;

2、回顾课堂老师讲授的知识;

3、熟记公式、法则、定义以及定理;

4、独立完成的作业(不要和同学边探讨边做,独立完成后,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四、课后复习

做完作业了我们要在给数学留15-20分钟的时间(初二初三的复习时间要加长),复习指导:

1、适当的多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

2、注意解题步骤的书写,观察自己写的步骤和老师给出的步骤哪里不一样;

3、对做错的习题与答案相比较,找到错误原因,我们是哪里思考的不够全面,还是公式用错了,以便及时改正;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5

带着几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我和七年级新生一同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然而,我发现有50%的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最难学”。通过调查了解,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疑惑就是“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为什么教学观念在更新,课本在改革,教学方法在改变,而我们的孩子却依然沉浸在数学学习的漩涡中呢?通过一些听课研究,我发觉,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存在着“教”轻“学”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

一、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数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我国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看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七年级,要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显得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我结合《数

轴》一课的内容,在班上讲述笛卡尔在病床上发现数轴,最终开创了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故事。让孩子懂得了获得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关键。在班级中,我多次召开数学学习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黑板报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

(2)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一课中,教学引入时,我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爱好,和他们来讲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2> 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七年级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3>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习惯“闷”题目,盲目的以为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纠正。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侯我就给他们编顺口溜,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②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4)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

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级里,我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具体的我有以下教学心得:

1、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个段的小孩比较天真、表现欲也很强。2、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大于理性认识。

3、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虽然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但在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往往滥竽充数,不爱动脑思考,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4、多给学生写解题过程的机会。学生大都挺聪明,但惰性也较强,在解题时往往只重结果,忽略过程,有部分学生甚至是会的题不稀做,不会的题还做不出来。

5、多给农村学生学习的机会。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主要差别就是阅历浅、反应慢,而且大多数城镇学生对七年级数学知识在假期里已经补过了,两者在学习中往往形成很大的反差。

6、多给学生复习归纳的机会。七年级数学新教材就是对小学知识的综合与提高,对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应适当的引领学生对小学学生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归纳。

7、多给学生练习计算的机会。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高,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尽可能不使用计算器。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6

9月21号学校组织了九课全体任课老师赴马牧池中学学习教学经验,听了俩节数学课收获较大.

老师的教法各有风采,但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竞争,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解决,不讲求该节课的内容完成如何,重在讲求解决问题的力度,深度,范围的大小.这样的课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效果较好.课上学生忙,课前老师忙。要想课上学生不懒,需要教师课前不懒。只要老师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学法指导、备好------,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自我、放飞自我,这样呈现出的课堂就肯定是有用课堂、高效课堂了。

总之,做到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我想在这样的教法下,在老师每节课的不断积累总结下,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7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 可让学生参与教学。在本章结束后,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 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 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教学角的比较一课, 让两个学生表演, 通过争论两把扇子的大小引入新课, 这样, 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 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 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此外,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 板书设计合理, 字体优美雅观, 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 达到“亲其师, 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 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 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 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 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 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 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 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 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 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学有所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 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 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亲近学生, 分层教学, 鼓励成功

既然存在学生间成绩差距大的问题,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兼顾也成为了我的教学难题。我在实践中首先想到的是亲近学生, 我相信学生只有喜欢一位老师, 才会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因此我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我, 通过加强备课和自身解题能力让学生信服于我扎实的基本功, 这里我不错过每一次的表现机会, 比如计算中, 我经常让学生出题我们比赛, 或者通过当场答疑震慑住学生。然后, 再课后找些同学继续探讨问题, 借机传授一些学习技巧,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博学进而愿意接近老师。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兴趣;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教师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41-01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学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教材、新科目。尤其是数学,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知识面逐步拓宽,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会跟不上整体学习的进程,无法系统掌握知识,不能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逐渐使得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成绩下降,最终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

那么,面对七年级新生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入学第一节课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如:小活动、小实验等,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注重新课的导入。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再如:《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以 “天河二号”的新闻“今年7月13日央视报道,在德国召开的“2015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再次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的峰值计算速度为每秒5.49亿亿次。”以超级计算机运算次数为问题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揭示所学的课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要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参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在初中阶段,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吸引起学生对所学科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学好知识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演示几何图形,另一方面又可以人机对话辅助练习,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从学生方面,我们要学会欣赏和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要给与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们一定很兴奋,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万一学生回答有误,要换角度去找出其它优点,给他一个台阶让他挽回面子,让他不失信心又心存感激。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新课教学中,要多用鼓励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也应该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加趣味性和幽默感。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使学生兴趣大增,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寓教于乐、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更投入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挖掘有关数学新奇方面的内容,如新闻:2015年7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新闻,它距离地球1400光年。如果按照“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的速度,也就是14千米/秒的速度飞向这颗行星,大约需要3000万年才能抵达那里。以高铁时速300公里计算,大约需要50亿年。也就是说假若坐高铁去看它,高铁上的人25岁生娃,娃长到25岁再生娃……大概第2亿代人才能见到它。类似这样的新闻可以把数学知识很好的融入进去,使学生在好奇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如:科学计数法、数学运算等。

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有真情实感。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渴望受到爱好和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情动人,以爱动心”,摸准学生的动情点。要秉持“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的观点,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热心帮助中差生,在学习上全力帮助他们,个别辅导,逐题点拨,谈心交流思想,关心生活,扫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轻装上阵。打开心扉和每个学生成为朋友,让大家喜欢上自己,这样学生就愿意上自己的课,学习成绩也就自然提了上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寻常的一面,应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夸奖,帮学生树立自信心,哪怕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特别的表现,也要给他几句鼓励的话。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9

关键字:学习习惯、笔记、计算、预习、书写 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生源素质偏差的普通农村中学,数学后进生的状况、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状况令人担忧。根据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学习习惯直接决定这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者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是一个漫长的持续性工作。

七年级学生由于从小学进入中学,无论在学习内容、学习范围、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知识跨越衔接上的困难。因此,要学好初中数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必须要求学生养成适应这些转变的良好学习习惯。现结合笔者日常实践,谈谈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养成做好数学笔记的习惯,为学习数学准备一根渡过难关的拐杖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时把不易理解的概念、公式、定理、解题技巧、特殊实例等记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益。但是,做好数学笔记不是教学实录、不是习题集,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概念和公式

七年级数学参考 篇10

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

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

利润=售价-成本 ; =商品利润率

二、新授

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税=48.6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

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 (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 x=125

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

四、小结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

五、作业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11

八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重视不够。如: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及时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滑坡现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一、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要学会自己做。当学生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有一部分学生天天做题,可成绩不提高,反而下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做得一团糟。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

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作业,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建议学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学生做了这件事,他们就会发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问题反复出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四、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学好的。“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12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是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基础, 一个本身就充满各种恶习的人是难以学好数学的。要培养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必须先让他们认识到学会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让他们根据自己当天的课程表和值日表来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并让他们在当天的日记中总结自己一天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这样学生们面对自己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 会有一种满意感, 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归宿感, 从而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细化数学课堂教学,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刚入初中学习数学时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老师向他们说明, 不然会使学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 给以后的学习制造很多的障碍。

例如:在解数学解答题时, 必须向学生说明要将“解:”写在前面, 在必要时还必须在所列的数学式子前面附上文字说明, 有的要在后面作答, 从第一堂课的作业来看老师发现许多学生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许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 语言表达混乱, 因果关系不明, 前后严重脱节, 答非所问;书写算式时地运算符号、等于号、分数线等不在一条直线上;带性质符号的数与前面运算符号相遇时总忘记将带性质符号的数用括号括起来;分数的乘方运算不知道必须将分数用括号括起来进行乘方;有理数混合运算解题时如果不再抄写一遍题目就必须在第一步等号前写上“解:原式=”等。这些解题格式的规定看似小事, 但是对于学生的解题的正误和良好解题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教学和批改作业时必须从严要求, 在讲明这样做的原因的基础上不断纠正,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进入七年级后学生开始接触到代数和几何知识, 与过去相比,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实质就是寻找已知条件与要求结论间的关系, 而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则是建立数学关系的前提, 所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思维的前提, 这一步在七年级解题训练时必须做到的。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与阅读理解中分析问题,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解决问题。由此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 关注自然, 关注社会。学会调查研究, 找到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现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模型, 并能用数学语言将这种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学生发现的问题不在于深不可测, 而在于新颖活泼充满趣味。在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的过程中, 学生也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从而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对于生活的作用是极大的。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式和良好的习惯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而联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纽带的是如何分析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来寻因搜果是建立条件与结论关系的必经途径, 它实质就是思维的核心。分析问题是发现因果关系的过程, 我们所说的探究性学习实质就是通过探究方式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实质也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旦发现了所求问题的内在关系, 则解决问题就有了方向, 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3.逐步加强解题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首先, 老师要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仔细、认真地审题, 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 通读题, 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有关的情况, 进行整体认识, 充分理解题意, 把握本质和联系, 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其次, 引导学生多动脑筋,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发现新的与解题有利的关系, 得出新的解题方法。最后, 解题后的反思、总结、推广, 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发明、发现、创造突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能让学生养成习惯, 会收到很大的效益。

总之, 只有让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道, 认真审题, 把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不断反思、总结、归纳、推广, 举一反三, 那么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适量布置数学作业, 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给七年级学生在周六与周日两天时间里布置适量的作业是必要的, 但是要把握好难度级差, 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只要求做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题,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鼓励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成帮扶对象, 帮助后进生顺利完成学业, 使合作学习的方式真正落实下去, 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

上一篇:人大评议工作动员会表态发言下一篇:经济发展三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