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关科学的学习体会(推荐13篇)
赤城四小 二(1)班 王智鹏
后来老师拿来两个瓶子,一个是粉的,像奶茶里的草莓粉。另一个是白的,像白糖。我跟老师说了我的想法,老师说粉的是碳酸氢钠,白的是柠檬酸,都是化学物质。科学实验的第一天,是火山爆发。开始我想:我死定了,我要被岩浆烧死了。
然后他把两个物质一起倒进火山模型中,把水一滴一滴地倒进火山模型。我坐在凳子上看没有动静,以为这两个过期了。后来,奇迹发生,火山中出现了红色“岩浆”,里面冒出了红色的液体气泡,冒出来的液体越来越多,最后火山口被熔岩覆盖了。
今天的实验,真神奇!
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小学 三年级 芦渝越
老师点评:聪明的小家伙,不仅善于观察,也很会表达哦!看完你的实验描述,好想动手做一做呀!
今天下午在小记者里,我们要做一个实验,它的名字叫火山爆发。
开始做实验了,曹老师先把材料拿来,有护眼罩、柠檬酸、碳酸氢钠和火山模型,还有一个针筒和一个杯子,还有一个勺子。
开始做实验了。曹老师把柠檬酸和碳酸氢钠给舀了一小勺,倒进火山模型里面,再搅拌一下。然后用针筒吸一点点水,再喷进火山模型里面。我和同学们都好奇地盯着前面,发现里面升起来了一些泡泡。再弄了一点水,泡泡更多了。再弄的一点水,里面红红的东西都流了出来,再加了一点水,里面的东西竟然给“挂”了。
曹老师让我们上去试,可是最后没有叫到我。可是我心有不甘,这个实验可真有趣。
老师点评:小家伙,实验过程描写很细致,不甘心的心情写出来也特别棒!
一、科学实验室资源开发利用
小学科学课程不同于其他小学课程, 它是一种以探究性为主的课程, 在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性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体验出科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掌握科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提高科学课程探究性学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都离不开学校的宝贵资源——实验室。科学实验室资源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础, 如果缺少了对于科学实验室资源的利用, 任何优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成果都很难实现。为此, 小学科学课程老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特殊地位, 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 包括器材、药品等, 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与作用。另一方面, 老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倡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与器具,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器材制作与利用。举例来讲, 老师可以引导或者鼓励学生利用一张纸和吸管制作出风向标, 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制作出雨量筒等实验器具。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老师以及学生, 毕竟他们才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与学习的主要参与者。老师以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也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资源。首先, 对于教师来讲, 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教导者, 而且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教师的资源力量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 而且还体现在价值观念以及理论素养上, 这些都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料。通过对于教师这些资源的利用, 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益。另外, 其他老师也是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他老师在科学课程教学可以起到一种整合的作用,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信息进行整合, 进而使得老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因此, 其他老师也是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最具体、最灵活的资源。最后, 学生也是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资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 有着不同的生活实践背景, 学生自身不仅仅可以借鉴生活中的知识, 而且还可以将课程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 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上来。
三、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近几年来,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在实际的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 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早已经进入到其中, 对于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 师生可以更加快捷更加方便的接触到丰富的信息资源, 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资源相比, 多媒体互联网不仅仅高容量、高速度, 而且还可以支持资源共享与信息互动, 可以将世界上任何角落任何时间段的信息充分的挖掘出来, 呈现在师生面前。多媒体互联网的这种巨大优势是其他教学形式以及资源都无法比拟的。为此, 作为老师, 应该充分的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 使之成为本学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另外, 除了老师自身整合信息之外, 老师还可以带领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自主探究学习, 让学生自己徜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海洋中,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学生科学课程教育效果的影响, 除了利用实验室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之外, 还有一样很容易被人忽视的资源, 那就是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的重要性在于, 它不仅仅是学生生活的地方, 而且还是学生劳动, 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 因此, 教师以及其他教育相关者都需要注意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举例来讲, 社区资源不仅仅包括工厂、养殖场、科技馆、森林, 还包括果园、植物园、动物园等, 甚至包括一些基本的院校, 这些都属于社区资源的范畴。在实际的科学课程教育过程中, 老师应该引导并鼓励学生进入社区,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填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举例来讲, 在接触电的基础知识时,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用户电的调查当中, 让学生了解电力对于人们生活的重大作用, 从而在思想意识里关注电力, 进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再如, 让学生观察社区内的生物,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给植物挂牌, 尝试编制检索表;让学生走出校园, 了解当地的生物类群并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观察星空, 学习寻找一些知名的星座和星星, 区分恒星、行星等。
总结:
综上所述,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只要用创新的理念去开发和建设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辩证地处理好各种资源的关系, 优化各种资源的组合利用, 就能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只有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深入发掘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才能满足小学科学教育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此, 深入研究当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创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是今后我国小学教育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重要目标与课题。
摘要:近年来,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开展越来越深入, 很多学校也已经慢慢认识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我国小学教育在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很多问题仍然存在, 影响着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程度。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针对出现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为小学教育在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何丽娴, 陈足金, 黎绘宏, 成世清, 黄志宏, 吴毅.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现状分析[J].科学教育, 2012 (01) .
[2]蔡海军, 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6) .
[3]刘克健.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 (06) .
一、探索式教学法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不仅仅是把科学概念灌输给学生,更应该让学生在认知实践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寻找正确的认识,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一些认识自然事物的科学方法,这远比学生单纯地掌握一些科学概念更重要得多。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认识自然事物的科学方法,交给学生用探索方式去认识事物,也是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提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二、探索式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它具有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兴趣的作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应紧紧把握其作用的这两点。问题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又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提出假设。这一环节是探索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观察上一环节后,积极地思考,借助其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假设。
设计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想的欲望,以及让学生学会怎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想。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此环节的任务。
3、设计验证假设。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假设后,都希望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教给他们设计实验的方法。
在开始训练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然后再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问题的引导下去思考,这样学生做起来就比较容易:①实验的对象是谁?实验的内容是什么?②可以使用何种材料?实验应怎样做?③实验结果怎样判断?
4、实验教学。这一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假设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进行前,教师应提出要求,以便学生在实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①实验中你是怎样做的?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两个问题,既是设计实验教学中所提的问题的继续,又是后面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汇报的内容。
学生在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同时应听取学生对实验的议论,为组织讨论的教学过程收取信息。
5、讨论教学。学生在进行实验后,对结果或现象进行讨论,是学生从抽象假设到具体实验,又由直观感性认识过渡到建立表象,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在讨论实验前提出的问题是,重点放在最后的问题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理解。
6、再实验教学。学生在讨论后,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再实验可加深、巩固其初步形成的认识。再实验一般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但教师也应精心设计,绝不能是学生实验的再重复。
7、总结教学。讨论后,提出问题已有答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会转人低潮。教师要抓紧时机及时总结,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教材要求高度。
总结时,最好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语言要精炼。
下面,我以《沉与浮》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我对探索式教学的实践。
《沉与浮》一课的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沉、浮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浮,而有的在水中沉呢?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引导学生假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重力、浮力,然后引导学生假设沉浮的原因与它们有关。
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时,我提出一系列问题:实验的对象是谁?可以使用哪些工具?学生在思考、回答后,设计出实验方案。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进行巡视,同他们讨论,在引导学生认识的同时,搜集学生实验的信息,为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在进行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启发,从而得到正确结论。
本课的另一难点是空气也有浮力,我在设计再实验环节时,就把空气有浮力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一是可以突破难点,二是可以加深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进行总结时,我利用漫画表现重力与浮力相互作用,与沉浮现象的关系,既简单明了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减少学生兴奋转移的机会。
以上观点,只是我在教学中对探索式教学法的初步尝试的一些体会,不妥之处,还待进一步完善。
2)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希腊)亚里士多德
3)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英国)培根
4) 学习数学是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如所知,星球与地层、热与电、变异与存在的规律,无不涉及数学真理。如果说语言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心声,那么数学就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智慧,并且反复地重复着事物如何变异为存在地故事。数学集中并引导我们地精力、自尊和愿望去认识真理,并由此而生活在上帝地大家庭中。正如文学诱导人们地情感与了解一样,数学则启发人们地想象与推理。———— Chancellor,W.E.
5)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6)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7) 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圆的。
8) 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2)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13)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
14)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计划小学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计划小学 篇1大二下学年是专科学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是从大学学习的基础课程进入专业课程重点学习的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了我们大二下学期的学习工作计划。
一、学习目标
1、团结同学,发动所有同学,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做到高效率学习。
二、具体活动
1、在主题班会上,大家互动,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讨论其中的利弊,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大家积极自主进行自习,预习课本上的及老师的讲义上要学习的内容,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做到知识的充分吸收,时间的充分利用。
3、组织同学们进行辩论赛,选拔优秀辩论人才,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辩论赛主题待定);组织趣味活动,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到黑板上进行单词默写比赛,并给优胜者以奖励,让班级的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4、积极配合班长、团支书以及其他班委,协助组织活动,认真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积极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5、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完善老师与同学间的交流任务,努力尽到学习委员的每项职责;
6、针对班上那些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组织开一次会议,将好的学习方法提供给他们;在这一期里我会按照以上计划完善自己的工作,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定期总结同学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重点,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坚持下去,不足之处及时提出,加以改正,构造总体上的积极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风,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使其提高学习水平。积极参与我们班内的活动,活跃学习气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我班的凝聚力,这样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每个同学及班级学习成绩。
学习计划小学 篇2愉快的暑假结束了,我马上就要成为五年级的学生了,伴随着激动心情的还有很大的压力,五年级新学期里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为小升初做准备)。现在制定这个学习计划,一定按照计划学习。
早上:
1、6:30时起床;
2、6:50时完成刷牙洗脸、穿衣服;
3、早读语文课本30分钟(或听英语磁带二十分钟);
4、7:20时检查书包、课本、作业、笔袋、红领巾、胸卡;
5、7:30时开始吃早餐,然后开始上学。
中午:
1、中午在学校吃中餐或回家吃饭(待定);
2、12:40时吃完饭,一定要提高吃饭速度;
3、如果有作业先写作业,如果没有作业就看一些课外书(或者午休20分钟),准备下午的学习。
4、2:00时收拾书包课本文具开始上学。
下午:
1、5:00时到家后先写一部分作业2、6:00时然后开始吃饭3、6:30时吃完饭继续写作
4、听磁带英语练习二十分钟
5、每天在作业认真完成的前提下,自主学习如下训练题:
⑴星期一:《20xx百题大过关(基础百题)》(45分钟)
⑵星期二:《20xx百题大过关(阅读百题)》(45分钟)
⑶星期三:《小学数学培优竞赛1+3(五年级)》(30分钟)
⑷星期四:《新课标数学半小时(五年级上册)》(30分钟)
6、星期五下午15:30时至17:30时英语培优;
7、星期六上午9:00时至12:00时奥数培优;
8、星期天安排兴趣班学习(小提琴、绘画)待定;
9、十点半之前必须睡觉,以保证明天能够按时起床。(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必须在完成作业和训练题的前提下)。
我一定要按照计划完成作业,不但要求按时完成作业,还要保证作业工整,整洁,不能出现漏做作业,不能马虎,认真仔细,养成一个好习惯。
学习计划小学 篇3第一,学习计划,具体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一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取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资料。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一天看课外书,报纸,还能够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
1.培养个人的生活潜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2.要注意个人安全等方面问题,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不做危险违法的事。
小学学习计划书
3.要每一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每个星期天去爬一次山。每个星期六去游泳馆游泳一次。每一天还要早起,不睡懒觉。如果父母不在家,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讲话.。见人要有礼貌。
一、在新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将自己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二、在新环境下、在新老师的教导中将自己的不足尽全力改正。
三、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用心参加。
四、在劳动中用心参与,与同学一齐将教室打扫干净。
五、与新同学和睦相处,用心帮忙新同学。
六、令自己全面发展,当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七、将自己的弱项的成绩提升。
八、继续保证自己的成绩不后退。期望我在新学期中有不错的成绩,加油吧
1.复习课上讲解的基本写作理论:资料,结构和语言
2.阅读范文
基础阅读:Test1&Test3的范文,共8套,积累写作文件夹(WritingFolder)主要是描述图表变化的词、短语和句式
辅助阅读:Test2&Test4的学生样文,理解考官评论,明确错误形式,予以规避《雅思写作高分胜经》上共21篇范文,积累写作文件夹
基础写作:8套Task1,Test1&Test3
学习计划小学 篇4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认知能力、培养生活能力和丰富社会生活经验、语言训练、学业、业余爱好兴趣培养等六大方面。下面分块细化。
一、阅读理解
目标:通过相关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方法:
1、阅读理解文章(根据做题,明白词语意思、划出自然段和每段的关健字);
2、讲故事(听,回答问题,复述);需要的时候,可跟他一起扮演其中的角色;
3、看动画片,强调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基本看懂简单意思及里面的人物关系;
4、猜谜语
5、描述一个物品的形状特点:用连贯的语言对物品进行简单描述;
6、用连贯的语言复述某一件事情,最好是自己经历的事情
时间安排:2小时/天
参考教材
故事书:《讲故事学思维—中班下册和小班下册》《婴儿睡前故事》《婴幼儿童话—共5本》《婴儿动物故事》
动画片:《福娃奥运漫游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
阅读理解文章用书:《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一年级》《小学语文举一反三:二年级》
《看图说话写句子》《新课标小学生趣味阅读与作文训练》
《小学二年级语文字词句篇优化分类题型》《小学一年级语文字词句篇优化分类题型》
《小学语文阅读五分钟训练一年级》《小学语文阅读五分钟训练二年级》
《方洲新概念我的第一本作文书:阅读起步》
《方洲新概念: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小学一二年级适用》
《方洲新概念:看图说话写话小学低年级使用》《笔神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小学一年级》
备忘:参考书太多,由于某些书只能用上其中一小部份内容,提前标出近期用的内容。注意教材的系统性,教的内容的延续性。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注意选择辅导书及备课质量
二、认知训练
认知水平决定他的理解能力,认知有多高,决定他能够走多远。所以无论是认知面和认知的深度,都要有所突破。
内容:自然科学、社会常识、思维训练等。
方法:根据书上内容讲以及生活中遇到什么教什么。
思维训练书:《左脑开发6-7岁》《右脑开发6-7岁》李老师的教具:通过教具,学分类、配对、找关系等等。学习认知的好教材。
自然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三个版本,《我的第一本牛津百科全书》我提前选择好近期学习内容
社会常识书:《儿童知识宝库》《大班常识篇5-6岁》
三、培养生活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融入到生活中训练,具体分小项目。
独立在家附近购物、独立坐公交车、接打电话(除了回答问题,学会分享有意义的话题)、算最简单的帐(在家演练,结合小超市训练,比如买一支牙膏)、做饭。
社会规则训练:作客(姑姑家,同学家、家长家)、接待客人(正常地打招呼,语言行为更正常化;)、公共场所规则(不要大声讲话、不能问别人可不可以抱这样的话等)周末公园、商场、饭馆计划。
社会休闲安排
周末博物馆、公园计划,提前安排好目的地及想达成的目标,看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回来后复述描述所见及简单感想,提前准备好。线路如何走,提前跟他沟通。打印地铁线路图。
参考教材:《幼儿生活教养系列》和《幼儿口头作文》之《在公园》、《在动物园》、《在校园》、《在路上》,融入生活中训练。《幼儿生活教养系列》《社会适应》
四、语言训练
重点在生活中教,大量示范,保护他说话的热情和兴趣,不能打击他说话的信心;其次通过语言起步等书教会他正确完整的表达,结合练习课文朗读。
1、发音的清晰度;
2、语音语调语速的正常化,尤其是语速太快和吞掉部份音节的问题;
3、语言表达的准确和丰富;他目前有许多内容不知如何表达。
4、问话多样化:时间(几点了)、地点(去哪里)、人物(谁)、事件(什么事),为什么?
教材:《宝宝看图说话》《大班语言篇5-6岁》《学前教育读本语言起步》
五、学业
姐姐负责根据学校进度辅导,尽力跟,放弃难点,某些内容结合低年级的内容补。我保持跟老师沟通。
六、业余兴趣爱好
书法:每周至少练习一次书法,一次写三篇,保证质量,快乐情绪。近期跟郭老师讨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
乒乓球:每周练习一次,一次1.5小时,教练一对一。练手眼协调、反应及灵活性。近期考虑如何提高。
羽毛球、滑旱冰、跑楼梯、跳绳(不固定,自己玩)。
上网(查资料)。收发邮件,一周收一次,有事情时主动写邮件,学会回复邮件的标准格式及如何看懂邮件内容,辅助下完成。
问题:培养自我意识,完成自我接纳---在理解力尚未达到之前,如何作铺垫;请教老家长和专家。
重点关注,自信心的培养:不要过分的过分的去命令孩子做什么,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如果你想干预他,也尽量巧妙一些(方老师语)。他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只要不妨碍别人没有危险,让他做;提醒舒阿姨,不要干涉康,包括他在做一件事情前大家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的时候也给他时间。
另外,每天尽可能给他至少30分钟的时间自由活动,不要对他作任何干涉(目前做得不好)。
学习计划小学 篇5这个学期我又踏入了一个新的教室,我的年龄又长了一岁,我步入小学最后的一个阶段——六年级。
这个学期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要求。我对自己的要求如下:
努力学习,将自己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二、在新环境下、在新老师的教导中将自己的不足尽全力改正。
三、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积极参加。
四、在劳动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一起将教室打扫干净。
五、与新同学和睦相处,积极帮助新同学。
六、令自己全面发展,当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七、将自己的弱项的成绩提升。
八、继续保证自己的成绩不后退。希望我在新学期中有不错的成绩,加油吧。
学习计划小学 篇6新学期,我成了四年级的学生,特制订了新学期学习计划。我的.新学期学习计划是:
一、好好听课,认真思考,用心发言,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作业,并保证书写整齐。
二、要保护好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从自己的行动做起,做他们的好榜样。
三、少看电视,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些科普类的书,增长更多的知识。并把作文和读书心得发到我的博客和同学交流,让老师点评。阅读不止,成长不息,快乐无限!
学习计划小学 篇71、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作好培训记录。
2、认真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吸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发挥信息技术特长,努力提升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空余时间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研修。
学习计划小学 篇8一、时间安排
1、每天的四个“1小时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时的语文或数学寒假作业;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无负担课外阅读;每天保障一小时的英语自学;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
2、计划与非计划
如无特殊情况,每天必须完成以上计划;每天的计划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灵活自由安排;如果因外出旅游、回乡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临时不予执行;可以偶尔睡懒觉,但不要影响当日计划的实施。
二、学习计划
1、不参加语文、数学的培优,不请家教,相关课程自己独立完成。
2、语文课程计划
7月份完成暑假作业,8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把自己的藏书系统再读一遍,(重点读历史、百科知识大全、漫画、中外名著导读等丛书;假期可以自己买三本自己喜欢的任何书籍;把以前稍显薄弱的阅读题的规范回答、错别字系统复习。
3、数学课程计划
7月份完成暑假作业,8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假期完成五年级《奥数提高班》的自学,基本掌握其要领,有选择性挑选典型题目做。自己注意计算细心化的纠正。
4、英语课程计划
英语学习能力和成绩一般,要重点加强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校课本系统复习一遍,每天坚持听剑桥英语的磁带,时间不限;假期把以前记得的英语单词都记在小本子上,分类汇总;若有兴趣、有机会,可以把语音和音标接触、巩固一下,尽量保证发音标准。
学习计划小学 篇9一、作息时间
无论春夏秋冬、放假与否等,都要严格遵守以下作息时间:
1、早晨6:40起床,3分钟穿衣时间;
2、早餐6:50准时吃饭;
3、7:10出发上学。
4、中午11:50之前到家,中途不能玩耍或去同学家逗 留;
5、12:40之前结束午餐;
6、12:40---2:30进行午休:
7、2:30分出发去上学;
8、下午放学后,5:45准时回家。
9、晚上8:00之前休息,遇有特殊情况延长至8:30分。
二、学习方面
1、在上课的前一晚上,应提前将第二天所学书籍找好,第二天暂时不用的书籍留在家中。不能将所有书籍一律带至学校,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量;
2、上课不准走神,不准说话,不准睡觉,不准玩,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认真独立思考。下课后,休息一下,放松一下;
3、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独立完成,不准应付,一些家庭作业完成后,主动让家长检查;
4、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小学生;
5、每天坚持独立写一篇日记,可以把当天发生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也可以写遇到的景和物,每次字数不限,但应工整不能抄袭别人及书本上的范文。每天应于睡觉前交由父母检查,每次日记不能提前完成任务,也不能拖延完成。
三、生活方面
1、每次睡觉前,应将第二天所穿衣物提前找好,放在自己的床头;
2、每次睡觉前,应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先刷牙,后洗脸,再洗脚。不能因时间晚或加班学习而偷懒;
3、从20xx年5月1日以后,每次上学放学由自己骑自行车去,如果时间充分,也可以步行前往。以后父母不再去学校接送,如果遇有特殊情况,可以接送;
4、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于父母的意见和批评,应当虚心接受,不能讲理或者顶嘴。
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一、写在前面的话的废话
今天,大年初七,我又一次打开校园网,看看是否有老师写了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看看其他老师是怎么写的,自己想走个捷径,模仿着其他老师写一写,结果,还是没有。因为快要接近开学,所以我带着完成任务的观点,下定决心,先自己学习一遍《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再说,因文章太长,又因为我眼睛老花得厉害,我将近看了一个半小时,才把它看完,而且还是草草地看,有些地方还是一目十行,于是我只是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仔细看一看而已。
说实在,要写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心得体会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因为我教的是健康教育,以前也没有对这门学科探究过,所以怎样写,写什么,心中无底。下面我只是把我学后的看法写一写,供大家参考批评。
二、不成熟的看法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广泛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是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的理解:说实在,我的课堂教学,确实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很少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举动,所以,照这样下去,学生都会把我培养成死学生,没有作为,我将误人子弟,对不起国家。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虽然自己年事已老,但在教一天学一天,是我当老师的一点良心。“由于分类程度不同,对科学探究要素的划分也略有不同,本指南根据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细化为以下基本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反思评估及表达交流。” 我的理解:幸好,《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给我们老师学习探究指明了探究的大体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反思评估→及表达交流。”以后,我将它作为自己探究的拐杖,摸路过河试试。下面对这七个问题罗列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体会。
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源于人类的好奇、疑惑、兴趣与求知欲,在组织探究学习中探究活动应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教学中关注“提出问题”要素的落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及提问能力等。又说,随意提出问题是容易的,但要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却非易事。
我的理解:首先不管是有价值的问题也好,无价值的问题也好,先让学生尽量提吧,老师也不要要求太高,太苛刻。然后到他们提出的众问题中再引导学生去筛选,挑出有价值的问题。
2、猜想假设。在科学探究学习中,面对提出的问题,应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猜想假设。我的理解:照搬《指南》,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猜想什么,怎样猜想,为何这样猜想等,可以让他们用“如果……又会怎样?”的模式来提出猜想假设。学习现成经验吧!
3、制订计划。在探究过程中,面对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必须进一步加以证实,为此,应梳理探究思路,精心设计可行、可靠的实验方案,制定清晰、可操作的研究计划,从而保证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我的理解:这一项活,虽然也有学生的活动,但大部分在老师,为此,老师要吃透精神,把住要点进行设计。
4、收集证据。为了验证猜想假设是否合理,需要通过一定途径去寻找证据。这些证据来自观察、调查、实验或其它途径,并且应是科学的、客观的。
我的理解:收集证据要师生双方行动,让学生参与的好处是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得到锻炼。
5、分析论证。在收集了大量证据后,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到信息、事实或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加工整理、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分析归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形成探究结论。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我的理解:是上面一段最后一句话:即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6、反思评估。在科学探究中要不断反思、评价探究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猜想和假设、设计的方案和计划、所做的实验、收集的证据、得出的结论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作出进一步修订,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估能力。我的理解:反思很重要,反思使失败变胜利,反思使胜利更胜利,以后我们要多多反思。
7、表达交流。不仅表现在探究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也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不但能梳理思路、相互启发,有时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新的线索。注重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科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科学精神。
我的理解:表达交流不但能梳理思路、相互启发,有时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新的线索。
三、最后的啰嗦
一、当前小学科学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1. 分组的形式有余, 精确分工不足
合作学习强调小组的科学建构, 不少课堂采用了多种分组方式, 甚至还为此改变了教室的座位布局, 考虑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合作结构。然而, 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 因优秀生言之成理, 往往使其他学生“有口难言”、“言听计从”。如果没有明确的组内分工, 就很容易让小组合作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 为少数学生所包办, 大大降低了组员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优秀学生个体的成功很容易被泛化为整个小组的成功, 并可能再次被扩展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
2. 合作的过程有余, 必要准备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始有终的过程, 有准备, 有讨论, 也要有评价,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 缺一不可。笔者在随堂听课中发现, 无论是对讨论所要解决的目标, 还是独立思考所需要的时间, 学生都存在一些问题, 有一半的学生对小组的目标知之甚少,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小组的内容模糊不清, 三分之二的学生缺少足够的思考时间。由于缺乏必要的准备,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
3. 结果的表达有余, 意见倾听不足
教师对小组合作过分偏重讨论结果的公开表达, 以此推进教学的进程, 忽略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倾听。真正的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与欣赏、不同观点的碰撞与吸收、互相取长补短与共同携手进步。然而, 调查发现, 只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意见会得到别人的重视, 其中鲜有话语权的弱势群体的意见被关注的程度则更低。
4. 教师的控制有余, 自主调控不足
有些小组合作教师调控过多, 而忽视了对小组团队的建设和自控技能的培养。调查表明, 有一半的学生反映老师站在一边看, 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反映老师参与了小组的一些讨论, 这表明教师已有意识地介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了。
5. 依赖优秀生有余, 关注学困生不足
从理论上讲, 异质分组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现实中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依存性并未形成, 优秀生把持着大部分机会, 破坏了个体思想的独立性, 使学困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形成依赖性, 或不作为性。学困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于“观众”和“听众”, 在小组合作中所获得的机会远远低于优秀生和中等生, 要么坐享其成, 要么人云亦云, 对组内不同见解和观点无法提出真正意义的赞同或反对, 也无法吸收有效的成份, 充实和完善自我的观点。优秀生对学困生的轻视与批判, 使得缺少自信的学困生参与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
二、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1. 分工明确, 落实小组成员的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高, 与没有合理分工并落实个体责任有很大关系。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的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观察或操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 汇报员负责小组探究结果的汇报、交流工作, 角色可以经常轮换, 让学生体验到各种角色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 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落实个体责任, 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小组之间的可竞争性, 促使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2. 抵制“泛化”, 选择适宜的合作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 合作有“泛化”的倾向, 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 在公开教学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也要让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 表面看气氛活跃, 但形式上的热闹掩盖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隐藏了教师的线性思维。事实上,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也并非每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有必要性, 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水平, 并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 唯有最恰当的内容, 才能产生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准确定位, 教师要学会包容与期待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但要准确定位。在小组合作中, 教师应合理引导, 积极调控, 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看”学生的操作与实验, “听”学生的发言与讨论, “悟”学生的所思与所想, 了解小组合作的进展, 获取学生合作的信息, 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 学会包容和期待, 在下一个路口等着孩子, 并在下一个路口促进各小组思维资源的有效共享。
4. 存同求异, 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
小组合作需要同学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 就必然会产生认知差异甚至冲突, 这并非坏事, 相反, 这正提供了同化与顺应的时机, 凸现了个人结论的不确定性, 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 在思维的参与下去验证或修改结论, 使用多种认知策略。因而, 只有形成组员之间的有效依存, 才有机会让他们挑战自我, 挑战别人, 乃至挑战权威。在存同求异的过程中, 发展相互依存感。
5. 师生共学, 掌握小组合作的技能
一方面,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安排、组织、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既非与生俱来, 也并非在小组之中自然得到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 进而在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三、正确把握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几组关系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有教师的良好监控和评价, 教师应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 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而提高课堂合作交流的效果。同时, 教师也应放手, 让学生合作交流, 而不是包办代替。过多的包办, 不仅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而且用成人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主体性便在所谓的合作学习中一点点的消退。因此, 教师应摆正位置, 积极有效地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2. 小组内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首先,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状况, 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安排, 适时调控;其次, 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组确立一名负责组织与调节探究过程的组长, 组长要对组内的发言予以适当安排, 确保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第三, 合理安排组内发言, 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 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渐展开, 暴露思维过程。一般性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和学困生, 而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关键点和归纳概括时, 则尽量发挥优等生的作用, 思维共享。
3. 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的关系
小组自评就是成员自我总结和反省, 它是合作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 但往往被教师所忽视。事实上, 通过小组自评, 组内同学能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 取长补短, 也有利于合作技能的习得, 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一些平时很少得到表扬的学困生, 在组内也有机会发表见解, 并得到同伴的帮助, 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 小组自评也是组间互评的基础, 小组自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组间互评的效果。教师应留出时间进行小组自评,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互评过程中, 做到以个体评价为基础, 以小组评价为主体, 达到相互激励的目的。此外, 教师要对小组的自评和互评进行总结性评价, 尽可能做到准确、客观和详细。
4. 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地学习;探究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 以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则强调以小组为依托, 以群体的分工、协作为特征进行学习活动。三种学习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自主学习强调独立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强调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合作学习强调协作和分享精神。三种学习方式是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遇到一个问题, 教师应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 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学习;如果个体探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 直至把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经常与其他学习方式融合进行, 兼容互补, 共同促进, 相得益彰。
合作學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下面我简单谈谈本人不成熟的想法。
一、合理、科学地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要进行摸底调查,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二、落实规范的小组评价依据
只注重结果,并以此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擂鼓小学
朱 涛
为了教师更好的驾驭课堂和服务于课堂,4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动。观摩课活动最大的亮点:一是加强了交流,活动有利于广大教师学习交流,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借鉴他人的教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二是对于进一步探讨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大胆实践教学策略,创造性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对于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次活动我收获颇丰,这十节别具特色的观摩课教学风格诠释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每一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了我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视野。下面我结合自己粗略的见解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十位老师的观摩课都上得很成功,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井然有序且环环相扣,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二、十位老师都充分利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我们的科学教学做出了榜样。
三、课堂教学突出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生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
考,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最大收获:
一、课前谈话时间的利用
当学生被带进多媒体教室时,有一段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们确实都下了一翻功夫,我总结了各位老师的谈话方法,有以下几种: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自于车城西路中心小学的李霞老师把课堂中有做实验的有关问题以游戏的方式出现。2.实施某些教育环节。比如4月14日第二节课的十堰市实验小学韩莎莎老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励、评价学生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有效的课堂效果。
二、实验材料的准备
同一节课,相同的实验,却看到了不同的实验材料,真可算的上是八仙过海啊。从他们准备的实验材料可以看出这背后许许多多的老师所付出的汗水啊。
三、扎实的基本功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风格,但是每位老师都展现了他们过硬的基本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板书,包括课堂中各种环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四、课堂意外的处理
如何使科学探究式学习简约有效
广西上林县白圩镇中心学校 黄燕宁
李伟臣老师在“基于课堂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中概括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需要采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观摩,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要使科学探究式学习简约有效,我认为主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着手。结合《杠杆的科学》的教学,谈谈我一些肤浅的认识。
学生的学:
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很多时候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提供参与、讨论的机会,学生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在《杠杆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判断这种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我放手给学生实验,收集每组三种不同情况的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结论:在杠杆平衡的条件下,可以看挂的钩码数多少,如果用力点的钩码数少于阻力点的钩码数,就是省力杠杆;如果用力点的钩码数大于阻力点的钩码数,就是费力杠杆;如果两边钩码数相同,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也可以改变与支点的距离,使省力、费力杠杆互变,使学生既掌握科学知识,又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探究学习不应止于课堂,培养学生大课堂观。教师引导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比如学生自己制作小杆秤,刚开始学生看着课本制作,无法称出物品的重量,我引导学生查资料、寻找原因,使学生的玩具称变成实用工具,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教师的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不备课肯定上不好课。备好课不仅指教师备教学设计,明确某一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还要备实验器材。我备好《杠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认为仪器室应该有杠杆尺,提前一天准备仪器,竟然没有!我连夜用泡沫条、纱线、铁钉和小夹子自己制作一把杠杆尺,第二天才不至于纸上谈兵。有了这次教训,我至少提前2天准备实验器材。
2、转变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将探究学习引入科学课堂。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简单地灌输知识,在有些学校由于实验器材限制,科学课程很难进行实验,有些应该是学生实验,也只是教师演示,这样的教学没有起到研究效果。在今后教学中,应将探究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
3、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简捷有趣地导入新课,设疑激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我上《杠杆的科学》这一课,利用学生很喜欢的电视剧《神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神话》的哪个人物?大部分学生都说易小川。你们为什么喜欢他?有的说易小川聪明、有智慧;有的说易小川无所不能,没有困难能难得住他。我说:“同学们不用佩服易小川,只要你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你们可以比易小川更聪明。”学生自信满满时,我出示易小川利用杠杆移动大鼎简笔画图:“易小川就是利用我们六年级《杠杆的科学》知识战胜了对手,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的奥秘?”“想!”学生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开始积极的探究学习。
4、及时、多元地评价学生探究活动。小学学生学习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在科学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当及时、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探究过程正确、有效果。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
一、当下小学科学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一)分工合作混乱
目前在小学阶段开展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采取分组进行,虽然大多数实行的分组是按照将同一能力水平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努力使各组在学习、知识掌握程度上接近,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分组的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表面工作,形式化大于实际;第二,在课堂座位的安排上,老师也是尽可能地将前排座位安排给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略学习较差的学生;第三,在学习的关注和辅导上,也往往以优秀学生为主,没有做到全体兼顾;第四,虽然存在分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具体的学生任务上,存在着区别对待。
(二)合作学习轻浮
合作学习轻浮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计划性不强,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时间安排不充分,由于知识的学习都具有连贯性,所以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讨论时,所讨论的任务知识点也是连贯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安排的讨论时间过短,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思考清楚问题,老师就停止了小组讨论;二是缺乏小组集体的智慧,由于讨论的时间较短,一个小组里学习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讨论的任务知识点可能已有所理解,但其他的小组成员还没有,而老师会点各组的代表来回答问题,久而久之,会的学生会更加积极思考,而不会的学生也会形成讨论思考也没有用处的想法。若这种轻浮的讨论方式长期持续下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复杂的心理,对其学习习惯会造成一定影响。
(三)主体地位失落
在合作学习的分组中,实行的是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这对于促进合作学习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仍然出现优秀学生更优秀,较差学生也更差的恶性循环。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对合作学习的分工出现问题,没有真正地体现合作的精神。优秀学生在思考问题上远优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而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要么是优秀学生来作答,较差学生则会认为其他学生已想出答案,不用自己去费力想了;要么是较差学生回答,学生答不上来,也会造成较差学生的失落感,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较差学生反正答不上来干脆不思考的想法,而老师也会渐渐不叫较差学生来回答问题。
(四)学习评价缺失
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时,老师在给各小组较短时间的讨论后,便会点名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点到名的学生回答的答案一般是其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小组集体讨论的结果。然而,老师对回答问题学生的评价却是肯定的,且强调学生个体的答案正确性。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与合作学习背道而驰,合作学习讲求的是小组共同学习,是一种合作的精神,而在进行形式上的分组讨论后,合作学习便丢掉了,回答问题又变成了“个人主义”。所以,老师对问题答案作评价时,要强调小组共同讨论且认可的答案,不能鼓励个体的想法代表小组。
二、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分工明确,落实小组成员的责任
在合作学习的分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把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小组中,另一方面要调动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就要赋予每个小组成员不同的职责,如设置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整理员、汇报员等,将每一次的讨论、学习任务都实行明细化,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小组各成员的职责进行调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的职责分工中,这样就能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提高个体参与的效率
要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习,进行相互协助,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提高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参与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靠死记硬背,需要在对知识认真思考后灵活掌握,所以,合作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使每个人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每个学生听取和吸取其他学生意见的过程,无形之中就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存同求异,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
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该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同时,尊重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这就要求在进行分组讨论时,老师给出的问题不能是数学式的,应该是发散性的。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家庭背景、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等各异,所以不能要求学生的答案是一样的,只要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不跑题,老师就尽可能要肯定每个学生的答案,肯定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时也要积极分析和讲解不同答案之间的联系。
(四)师生共学,掌握小组合作的技能
合作学习不是一个老师或一个班级的事情,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谋求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不同老师之间或者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交叉讨论等。要使老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合作学习不是教育方式的摊派,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另外,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要起主要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技能掌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逐渐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教师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有效化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学生在自主中求合作,在探究中求共赢,在主动中求互动,真正达到科学合作学习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 引出探究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常言说得好, 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 不如创设情景,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起点高, 探究的实效就更好。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 我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拔河, 工具是一根不锈钢的管子, 在其中一端加了点东西, 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 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 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对摩擦力的思考。
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 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 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 努力创设教学情景, 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营造氛围, 促进探究思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但学生在课堂上“害羞紧张不敢主动发言提问、害怕提的问题跟老师讲的无关而遭嘲笑, 或挨批评”等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课余与学生多交流, 消除师生隔阂;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问, 哪怕提出的是不着边际的问题, 也要呵护学生好奇的心;要引导学生在提出的问题中发现不足, 找出问题所在, 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安全, 心灵上享受自由, 从而释放出智慧的本能 (敢学、敢思、敢疑、敢问) , 表露出敏锐的灵性, 展现出聪明的个性。如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影》的教学中, 我先设计了一个“影子游戏”, 让学生在有光源、无光源;有屏幕、无屏幕等几种情况下, 开心地玩手影游戏。在游戏中提出“为什么有时有影子, 有时没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 学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 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 表达自己的思想, 认识和情感的机会, 无拘无束, 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 不怕出错和失败。这样, 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逐步形成一种看待问题, 思考问题, 获取知识的创造性个性品质。
三、提供材料, 提高探究实效
材料好似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操作对象, 教师要准备好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 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思考, 形成完整的印象, 获取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升科学素质。
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时, 教师不仅要准备好材料, 还要用好材料, 切勿过早呈现材料,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掌握质疑火候, 提升思维能力。如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我设计了几个实验:分析物体体同质异, 质同体异的沉浮情况。我所提供的材料有胡萝卜、蜡烛、泡沫块、石块、橡皮、小瓶、回形针、5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5个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正方体, 这些材料无疑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 但我并不急着发材料, 而是让学生明白实验过程和要求后, 按实验顺序, 先后发放实验材料, 开始实验, 使整个实验有条不紊。
四、加强合作, 扩大探究实效
许昌勇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摸索,我在不断的教学改进中,发现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依次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迁移应用。这七个环节步步为营,形成了科学学习有机的整体。下面以我目前正在教的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一节《电和磁》为例,来具体谈谈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发现问题。学生在这节课学习之前,从生活中,从科学课的学习中,就已经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但是,此前的学习都是对电和磁分开来进行探究的,从来没有考虑过电和磁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这样就在我的引导下提出了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电和磁有关系吗?
二、提出假设。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马上就炸开了锅。电和磁这种现象,学生们感觉很熟悉。学生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用电器,手边的文具盒里就有磁铁,可是它们之间到底是有关系还是没有关系呢,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于是,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始了推测,有的觉得电和磁之间没有关系,也有的觉得电和磁之间有关系。
三、设计实验。争论了一会儿后,学生们发现,电和磁之间有没有关系,光凭嘴说是没有用的,必须得有事实来证明。于是学生们开始找寻证明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电和磁的特点。通过回忆此前学过的电学知识,学生们想起能够点亮小灯泡的电路里有电流。至于磁铁嘛,指南针就是一个磁铁,而且磁铁还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于是实验方案很容易就找到了,在通电导线附近放置一个指南针,如果指南针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就说明电和磁之间是有关系的。
四、动手探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果然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但是有少数学生的实验中,指南针的指针没有明显的偏转现象。这时,我发动指针偏转的小组同学帮助或指导指针没有偏转的小组重做实验。
五、分析结果。实验完成后,全班首先对第一次的不同现象进行集体分析。同学们发现,如果导线与指南针指针方向正好垂直的话,导线通电后指针不会偏转;如果导线与指南针指针方向不垂直的话,导线通电后指针则会偏转;如果导线与指南针指针方向正好一致的话,导线通电后指针会剧烈偏转。
六、得出结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最终全班同学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
七、迁移应用。为了巩固知识,也为了考验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电磁感应,我提出了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用完了的废电池,一点电都没有了吗?能用我们的导线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小学有关科学的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有关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1-08
有关下雪了的小学日记06-14
有关疫情的小学作文500字07-04
有关小学二年级的夏天作文10-24
小学生有关做家务的作文400字11-06
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演讲稿06-23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07-25
有关小学作文900字09-19
有关小学生自我介绍06-09
有关小学写人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