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精选7篇)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1

青岛市胶州香港路小学 王莉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

1.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会借助纸条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欲望以及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会借助纸条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鸟吗?今天,鹦鹉、黄鹂和金丝雀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教师一一介绍。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共有多少只黄鹂?(2)一共有多少只金丝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中相应的触发器依次出现问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鸟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你问我说

1.探究“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1)借助学具,自主探索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想一想,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黄鹂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鹦鹉有8只。黄鹂的只数比鹦鹉的2倍多5只。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信息。

师:你能把要用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的来说一说吗?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信息进行梳理,培养了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把用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的来说一说,关注了孩子对解决问题这一类型题目模型的构建。

师:那该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黄鹂呢?请同学们借助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条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

学生自主探究方法,教师巡视指导,掌握信息。(2)组内交流,沟通算法

师:完成的同学能借助你摆的长方形纸条把你的想法和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吗?

小组内交流。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算式,教师适时板书:8×2=16(只)16+5=21(只)师:谁也是这么算的?

师:你能借助你摆的长方形纸条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借助纸条说想法。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是用纸条代替鹦鹉和黄鹂表示出了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在摆的时候,他是先摆的什么?再摆的什么?

学生回答。

师:对于他的摆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先摆鹦鹉的只数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黄鹂的只数比鹦鹉的两倍多5只,黄鹂跟鹦鹉比,所以先摆鹦

鹉。教师适时评价。

师:那黄鹂的只数他又是怎么摆的呢? 学生回答。

师:你们同意吗?对,先摆了两段和鹦鹉只数一样长的纸条,也就是鹦鹉只数的两倍,再摆一段短的表示多的那五只。

师:结合我们刚刚摆的过程想一想,黄鹂的只数可以分成几部分?哪两部分?那算式8×2求的是哪一部分?也就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边指边回答。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先算鹦鹉的两倍呢? 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课件小结:请看屏幕。我们先表示出鹦鹉的只数,有8只,再表示黄鹂的只数。黄鹂的只数是比鹦鹉的两倍还多了5只,所以我们要先摆两根和黄鹂的同样长的纸条表示鹦鹉只数的两倍,再摆一根短的表示多的5只,最后标注问题。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黄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算的是鹦鹉只数的两倍是多少,8×2=16(点击课件,两倍的图闪烁,接着出现算式:8×2=16),(板书:先求:鹦鹉只数的两倍是多少),再求一共有多少只黄鹂(板书:一共有多少只黄鹂)。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图再来说一说解题的思路,教师适时将答语写完整。【设计意图】借助长方形纸条摆一摆,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简单,交流中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联系起来,为学生搭建直观到抽象的桥梁,既关注了对解决问题策略方法的提升,也关注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培养。

(4)回顾过程,提升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首先我们将信息梳理,找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接着,借助摆的长方形纸条图,分析数量关系,理清了解题思路,弄清了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列出算式解答。想一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谁帮了我们?

【设计意图】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理清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帮助学生经历变经验,初步建立模型。同时关注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提升。

2.解决第二个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1)梳理信息

师:那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金丝雀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能回答:要先梳理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计算。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信息有哪些?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鹦鹉有8只。金丝雀的只数比鹦鹉的3倍少2只。(2)学生自主尝试

师:你能用画图来代替长方形纸片先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再列式解答吗?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学生自主探究方法,教师巡视,掌握信息。(3)组内交流,沟通算法

师:完成的同学借助你画的图形把你的想法和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4)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算式,教师适时板书:8×3=24(只)24-2=22(只)

师:能边指你画的图,边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借助图形说思路。

师:同学们,对于他说的,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先算8×3?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适时提升:金丝雀的只数是比鹦鹉的3倍少3只。所以我们要先算鹦鹉的3倍,也就是8乘3,再从这三倍中减去少的2只,就求出了金丝雀的只数。

【设计意图】由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的用纸条摆一摆,到第二个问题的画一画,凸显了几何直观这一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当中的重要性,由摆实物到画图,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也在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3.对比提升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的对比图。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刚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板书课题)

师:想一想,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可能回答:(1)都是借助图形来帮助我们。(2)都是先求出这个数的几倍是多

少。

结合学生回答,点击课件,相应内容闪烁。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真正建立起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模型,再次凸显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自主练习

1.用银杏叶做花,做一朵小花用9片叶子,做一朵大花用的银杏叶比小花的4倍多3片。做一朵大花用多少片银杏叶?

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一箱大枣重5千克,一箱石榴比一箱大枣的2倍少2千克。一箱石榴重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

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5人,一辆面包车和一辆校车够吗?(1)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模型建立后,必须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已建立模型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能使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回答.(投影片)

(1)△和○比较,谁多谁少?

(2)○的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3)和△同样多的有几个?比△多的有几个?

(4)○比△多2个,还可以怎样说?(○比△多2个,也就是△比○少2个)2.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

师:第一行摆7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多2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生:第一行摆7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多2个.第二行摆9个三角形.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摆和圆同样多的7个三角形,再摆2个三角形,一共摆9个三角形.师:圆和三角形比,谁多谁少?

生:三角形比圆多,也就是圆比三角形少.

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生:7+2=9(个)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5.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教师行间巡视.

师: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少2个怎样摆?

学生边摆边说.可能有两种摆法:

第一种摆法:

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先摆5个△(和○同样多),再去掉2个△,第二行摆3个△.

第二种摆法:

第一行摆5个○,△比○少2个,就是○比△多2个,第一行5个○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同样多,另一部分就是比△多的2个,从5个○中去掉多的2个,剩下的○和△同样多,所以△应该摆3个.

师:○比△多几个?还可以怎样说?

生:○比△多2个,还可以说△比○少2个.

师:△比○少2个,就是○比△多2个.所以从○的总个数里去掉比△多的部分,就是和△同样多的部分,因此△要摆3个.

2.教学例6.

师:今天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少”和“少几”是什么意思.

板书:例6 有红花8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

①师:从图上可以知道哪种花多?

生:红花多.

师:从题目上看,你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红花多?

生:根据第二个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

师: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生: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黄花多的部分.

师: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3)解答.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黄花比红花少3朵,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从8朵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3朵,剩下的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黄花和红花同样多都是8朵,再去掉黄花比红花少的3朵,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答:黄花有5朵.

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还可以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4)归纳.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5)巩固.

师: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数是7.

师: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数是24.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2.做教科书第104页“做一做”的第1题.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

①哪种猴多?

②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的?为什么?

③小猴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④要求有多少只大猴,怎样列式?

⑤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完成后把思考过程小声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看图列式计算.

5.按要求补充条件使应用题完整,再解答.

公园里有松树25棵,________,有柳树多少棵?

(1)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棵.

(2)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_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分散难点,在复习准备阶段做了孕伏.如:圆比三角形多2个,也可以说三角形比圆少2个.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动笔写,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领悟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仍然是把较大数看作两部分组成的,从大数中去掉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就是小数与大数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小数的数值.也可以通过“假设同样多”去透彻地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意义.确实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和解答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3

从本节课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没有铺垫,只是简单的读了一遍题目就开始讲解,如果能够多设计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题目引入将对后面的教学有更好的帮助。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关系讲解过多。教学中最最失误的地方是教学的重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去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把谁看作单位一。

我想本课失误的原因主要出在这几方面:一,重点突破主要是在于个人不能很好的领悟编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领悟编者意图,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开发出学生的最大潜质。二,贝壳不充分,细节注意不到位。第三,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

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张新露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算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两位数不退位的算法。【教学难点】

领悟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需板书的问题的纸条、两种颜色圆形磁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比较大小时学生已经整体感知过△和○的数量关系,并学会了比较△和○数量的大小关系。△ △ △ △ △ △ △ △ △ △ ○ ○ ○ ○ ○ ○ 指出△和○同样多的部分。指出△比○多的部分。△比○多多()个。○比△少多()个

借助此内容,回顾比较大小的方法,即10>6,然后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引出6<10,进而观察同样多的部分,△比○多的部分,○比△少的部分。最后导出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这一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对以前的知识形成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明形象又易懂。】

二、探索新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承接绿色行动的话题,引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梳理统计表 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并借助情境图中问题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当板书,考虑到板书问题字数较多浪费时间,所以提前准备好板书的内容进行适时粘贴,从而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

“你说我讲”中有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本节课只重点处理前两个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解决“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绿点问题是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重点理解“谁比谁多”、“多多少”的含义。教材通过摆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并在学生理解这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一班比二班少捡多少个”也就是“二班比班多捡多少个”。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对一班二班所捡易拉罐个数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信息窗提出的问题: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利用带磁铁的两种颜色圆形分别代表一班和二班,从而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二班比一班多五个,在一一对应中可以感悟到“求二班比一班多捡多少个易拉罐,就是求15比10多多少个”;借助图示让学生感受到“求15比10多多少,就要从15里面去掉10”,用减法计算。

将二班与一班摆放位置互换,进一步追问:你知道一班比二班少捡多少个易拉罐吗?让学生感知这和前面的红点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不同,这样借助学具只管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为了进一步理解多多少少多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观察学生的椅子和桌子,在数量上同样多,然后拿掉一位同学的椅子,让学生尝试表述“桌子比椅子多一个,椅子比桌子少一个”等。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

(1)穿插“比铅笔”的小游戏:同学两人合作,拿出自己所有的铅笔,比一比谁的多,谁的少,多几个,少几个,然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展示给大家,通过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方式,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多几和少几,又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列相应的算式,并会完整表述我比同桌多(少)几支铅笔。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有了前面的一系列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所以此绿点问题着重在减法的算法。通过回顾加法的算法,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探索减法的算法。类比加法得到减法的算法同样是“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摆一摆用画小棒的方法解决,然后计数器亲自操作,对比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过程,从而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算理与算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一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理解。】

四、随堂练习

通过“开货车”的小游戏,司机叔叔只有把货车上的算式全部答对才能将车

开走,你能帮助他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积极解答货车上的算式,从而帮助货车开走。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开列车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将新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加深理解,在乐中学,是学习数学的宗旨。】

五、课堂小结

本环节采用问答的方式,你学会了什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引申到绿色垃圾回收利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思想。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5

1、谁和谁比(分析时用——标注谁)

2、比……多还是比……少(用点标注)

3、谁多谁少(在谁下面标注多或少)

4、求谁多的还是少的(在谁下面画双横线)

用这样的分析孩子就能明确多与少的问题了,更有利于孩子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6

石仓小学

黄美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4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2.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个。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个。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1)这个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2)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3)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师: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板书)

4、出示例4(2),学生自由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请3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的小红旗。第三个出示三班的红旗比一班的少4面。

(2)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法计算。

三、拓展运用:

1、完成“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课本25页第1、3题,独立完成。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

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们朝阳小学每一年都会在植树节(4月22日)那天组织我们去植树,今年我们全校种了46棵,去年比今年少种17棵,你们算一算,去年学校种了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

解决问题

(1)12+3=15(面)(2)12-4=8(面)

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合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探求到了新知,又领悟了学习方法,优化了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师可启发学生在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多角度、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然地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老师着重培养学生发展其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探究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06-6-28 3:08:53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青岛福林小学 王应

5月10日,我在青岛德县路小学上了一节数学专业课,教学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课后,我对本节课上所出现的细节片段进行了反思。课堂上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具(三张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纸条),通过摆一摆、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的动手操作,初步感受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出现了下面的教学片段:

学生选择、摆好黄鹂和喜鹊的纸条后,老师进行引导。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纸条代表喜鹊?

(喜鹊捉得比黄鹂多,喜鹊的纸条长,黄鹂的纸条短。)

师:多的那部分在哪里? 谁想上来指一指? 学生上来指。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和谁做比较?(上面的黄鹂的那个纸条)老师画上虚线。

师:多的这块我们已经知道了,是38只。还有一块不知道,是多少?谁知道?(146)你是怎么知道的?(上下两块相等)师:我们可以把喜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同样多的部分,还有多的部分。师:要求喜鹊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什么方法?(加法,146+38)„„ „„

师:这道题实际上求的是比一个数多几还是少几?(多几)比几多几?用什么方法解决?(比146多38,用加法解决)

„„ „„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学过程的开始以鸟类王国导入,巩固练习时,以鸟类王国为情景串,讲述有关鸟类的知识,引导学生边学知识边做练习。引导学生多说,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在这里不做硬性规定,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练习形式多样,找学生起来说,同位互相说,不看屏幕,看线条图说。通过反复的说理解知识。

同时我发现,通过操作让学生发现规律,这里面也隐含着不利的一面,学生思考过于简单,见多就加,见少就减。于是,在最后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反述题(森林里有布谷鸟120只,布谷鸟比百灵鸟少20只,百灵鸟有多少只?)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布谷鸟比百灵鸟少20只,也可以说百灵鸟比布谷鸟多20只,这道题实际上求的是比一个数多几还是少几?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达到,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更加全面的关注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练习时,要注意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及时了解出现错误的学生,耐心分析错误原因。还有,教师设置的重点问题要注意语气的侧重,如:在讲解练习题时,重点是让学生选择,这道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还是少几的数?而不是提问比几多几,让学生去填数(比146多38)。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重难点:解题方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 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57-3 99-6 89-7 65-4 47-40

48-5 26-2 30-10 50-20 99-90

76-40 38-10 57-20 95-70 73-50

56-3 47-4 99-9 56-30 69-40

二、计算

36+40+2 47+(82-80)

63-30+5 75-(10+50)

三、文字题

1、被减数是64,减数是4,差是多少?

2、减数是40,被减数是64,差是多少?

3、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数是5,和是多少?

四、应用题

小刚的数学本上得15面红旗,小亮得9面,小亮比小刚少得几面?

五、图形题

(1) 和 同样多的是( )

(2) 比 多( )个

六、

(1)可以分成( )个( )个。

(2) 和 同样多的是( )。

(3) 比 少的是( )。

上一篇: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下一篇:优秀主管表彰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