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共13篇)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篇1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中心校 王尚民

【内容摘要】:

写作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提起写作,好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笔,写作成为学生的烦恼,教师的无奈。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困境呢?那先得从观察入手,观察是写作实践中重要的基本能力,又是写作材料来源的渠道。观察是直接从客观事物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从而为写作积累充足的材料,解决无法下笔,无米之炊的问题。观察强调眼脑并用,做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观察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准确,全面,细致,深刻,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材料

细致

全面

留心

景物

感知

培养

兴趣

【正文】:

写作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提起写作,好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笔,写作成为学生的烦恼,教师的无奈。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困境呢?那先得从观察入手,观察是写作实践中重要的基本能力,又是写作材料来源的渠道。观察是直接从客 观事物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从而为写作积累充足的材料,解决无法下笔,无米之炊的问题。观察强调眼脑并用,做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观察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准确,全面,细致,深刻,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古今名著,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我想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阅读佳作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把钥匙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可以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优美,在优美的荷塘,融于淡淡的月色,那该多美;同时体会李白的激情豪迈,李清照的婉约……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观察生活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感动,因此,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并且细心观察,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窗口,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巴金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中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习作者首先要从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物和景开始。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力。

三、自评自改是检验写作提高的第一方法

真正能流传于世的好文章,无不是经过精心修改后的结晶。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到袁枚的“一诗千改心始安”;从“披阅五载,增删十次”的曹雪芹,到“数易其稿”的列夫·托尔斯泰,无不说明执着修改的重要性。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中学生要“有独立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吕叔湘老师也曾讲过:“教学就是为了教学生学”。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就该教学生自己改作文,这并不仅仅限于减轻教师负担,更重要的在于着眼效率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重心下移和角色的换位,最终达到教育家叶老所说的那种“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感受成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第一动力

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写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鼓励性评语密切相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 4 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给本地报刊投稿件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记得有一次,我给一位学生下了这样的评语:“同学,我读了你的作文,觉得你的习作态度值得我欣赏,希望你更加努力,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从此之后这位同学更加认真地写作,特别是写后一丝不苟地进行删改的习惯更令人赞赏,他的习作水平也提高得很快,对于平时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我会抓住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你真行,这个句子写得特别好!你这几个词用得太妙了!”我还经常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下一些鼓励性的评比,读到这样的评语,学生喜欢得不得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使之成为自己习作的动力。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鼓励,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记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效果的体现,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读到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方法之一,要加强阅读训练。多观察,多阅读,多自评自改作文,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日积月累,对作文的提高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 参考文献 】: 1.《新课标中学语文四库全书》,胡李钦主编。

2.老舍的《多练基本功》。

3.巴金的《观察人》。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篇2

一、积累素材, 保证言之有物

很多情况下, 在作文训练课上都是教师给出题目, 然后学生写作, 学生没有经过任何的素材准备, 而写起作文来也只能绞尽脑汁, 东拉西扯, 草草应付, 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十分缺乏鲜活的内容, 时间一长, 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讲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先预习, 做好准备, 这还是学习现成的东西, 写作文就更应该提前让学生多观察, 多积累, 多搜集, 只有对社会生活多关注, 丰富自己的素材, 仔细洞察身边的人和事才能保证有话可说, 才能保证有所感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其中的素材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只要用心提炼生活中的大量素材, 学生就会感到写起来有内容, 说出来有思想, 写起来有兴趣。一个个素材就像一朵朵花, 一篇篇文章就像一个个果, 既已花繁树, 何愁果满枝。

二、教给技巧, 保证言之有招

成功的作文离不开好的主题, 也离不开典型的材料, 但仅凭这两方面还远远不够, 写作技巧也很关键, 它也支撑着文章, 假如技巧运用不合理, 文章中心就不够突出, 所以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技巧, 起码在如何开头, 怎样收尾, 安排段落等几方面多下工夫, 这都是行文谋篇的关键之处。古人也有凤头, 猪肚, 豹尾之说。

写文章要先开好头, 文章的开头至关重要, 他给人第一印象并引领全篇文章,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开头的地位不同凡响。根据文章类型的不同, 要有不同的开头方式, 比如, 写人的文章经常用到点题铺垫式、实现愿望式、倾诉心声式等。叙事的文章有设置悬念式、问题启发式、追问式、场景烘托式等, 还有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有多种开头方式, 像抒发感情式、铺陈渲染式、格言印证式等几种。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开头方式。

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 大部分学生喜欢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中心, 卒章显志, 好的结尾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画龙点睛的意味在这里就油然而生。不同的题材也要选择不同的结尾方式, 像写人物的文章可以在结尾采用概括式、倾诉心声式、锦上添花式, 也可以用怀念式、夙愿式。叙事的文章则采用主体深化式、感慨式、祝福式等几种。写景状物的文章则多采用象征式、想象式、对比式、启发式等来突出中心, 抒发作者的感情。由此看来, 文章收尾方式举不胜举, 千姿百态, 有待教师向学生做细致地讲解。

除此之外, 要能够正确地安排段落, 合理地布局。学生们的作文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流水账, 重点不突出, 主次不分明, 每一段之间都是平分秋色, 仅仅靠绝妙的结尾和精彩的开头也是不行的, 只有详略得当, 层次分明,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中心, 比如, 写一些写人叙事的文章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 写的人物要典型, 叙事要突出, 要有中心, 并且围绕这个中心或者统领全章的句子进行详写, 不妨用插叙、对话、心理描写等方法来突出。但是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学生要清楚有一个写作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像游览的顺序、时间顺序或者地点的变化顺序等等, 若能做到对症下药, 写出的文章就会避免头重脚轻, 颠三倒四, 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三、加强锻炼, 保证言之有彩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学生们也掌握了不少理论, 但是也仅仅局限在教师布置的作文, 自己从来不想写, 久而久之写作只能被学生看成一种负担, 兴趣一点也谈不上。因此, 学生要多参加课外活动, 多涉足日常社会生活, 也可以多写日记多练笔, 多积累写作素材, 经常锻炼, 写作方法和写作技能就会牢固掌握, 运用自如, 自己的思维还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 拓展自己的思路, 长此以往还会产生写作兴趣, 并且越来越浓厚。教师布置的作文毕竟数量有限, 仅仅靠这有限的几篇, 学生不会得到较好的锻炼, 其写作能力也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 没有坚强的决心也没有持之以恒的写作毅力, 写作训练也就成为一句口号, 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魅力四射。

四、做好评改

作文是特殊的作业, 不能只布置不检查, 无论是教师布置的作文, 还是学生自己写的作文, 教师都要做具体地讲评,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领学生的作文水平正向发展。在评改作文时, 不要只评不改, 也不要只改不评, 二者应该并举。评改作文要找出文章的优点加以鼓励, 也要指出文章的不足, 加以勉励, 并且做到有改正, 让学生不要写完文章就完事, 回过头来还要认识文章的优劣, 并且通过评改得到收获, 对这篇文章有新的认识, 这样就促进了写作能力的迅速提高。评改也可以是学生评改, 方法很多, 可以是同桌评改, 也可以分组评改, 还可以自评自改, 尤其在评改别人的作文过程中,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找出差距, 也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 慢慢地就会取长补短, 领悟写作的真谛, 从而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取得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写作的学困生。教师更要发现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 不妨拿出来在全班公布, 指出这些优点并加上激励性评价, 那么这些学困生也就会受到鼓励, 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篇3

【关键词】写作;兴趣;能力;培养

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做求知欲。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冲动。许多杰出人士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实践也证明: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一、写作兴趣培养的意义

l.学习兴趣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最佳动力

学生学习作文的最佳动力是对作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然而,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如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社会的舆论,学校的风气,等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更为重要。这种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无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和内容是否有兴趣。

2.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感知事物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它呵以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认识活动积极主动化。增强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以及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无论教学生学习哪门功课。首先要使他们爱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验证明,对中学生来说,凡是他喜欢学的,就有动力,就能引起他的注意。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两篇日记.对作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并不感到负担重,有的甚至超额完成,那些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则感到压力很大。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1.启发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

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爬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进行心灵沟通;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的乐趣。

2.教会学生积累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这说明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最真实的素材,作文就在你我身边。教师指导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听、所想的有意义的事件、景物等用恰当、真挚的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这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心得体会,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语文写作的同时也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快乐天地。

3.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

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4.重视作文的修改和评价

“文从改中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写作文就一定要修改,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力求使作文做到文从字顺。平时写作时还可与同学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即使是考试作文也应指导学生写完后要花一点时间迅速浏览一下,修改明显的错别字病句或进行局部的微调。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兴趣的重要一环。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全批点评,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也可以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做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评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或者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留存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改的方式方法,评改时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在各种激励性评价中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老师要加以及时指导,提倡教师要千方百计想办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作文的苦痛感渐渐转化为愉悦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银.激发写作兴趣,磨砺写作之剑[J].考试周刊,2012年第34期

[2] 白龙凤.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J].群文天地,2012年第6期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篇4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教学;兴趣

应用文是一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文体,它不仅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人际交际的日益频繁,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而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又是当今高职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具备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才能胜任将来从事的工作,才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应用文写作已成为高职教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篇5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从这首童谣里可看出人的手脑并用的重要性,也就是指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创新教育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儿,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强化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数学之初,必须反复了解熟悉它的过程,逐步学会发现规律,然后在每次发现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愉快的体验,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

所谓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具有无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学习往往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生对数学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兴趣与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持久的动机,惟有热爱数学,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去克服和战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去归纳与总结数学规律,最后达到运用自如。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为新奇情景所吸引,新奇的情境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情境:狐狸和狗熊分得一块面积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菜地,狐狸趁狗熊有事离开菜地一会时间,将狗熊的篱笆从左图移成右图的形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狗熊回来后很生气,“我的菜地怎么变小了?”狐狸却说:“你的菜地的篱笆还是那么长怎么能说你的菜地变小了呢?”接着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两块地的周长一样吗?请你们帮狗熊评评理。同学们很快自己动手量了量长度,发现果然一样长。于是就来了兴趣“为什么周长一样面积却缩小了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情况下,激发了他们对质疑问题的兴趣,从而展开讨论和思考,学习新的知识。

二、巧妙引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对新课而言,如何引入显得极为重要。若平铺直叙,不起波澜,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不思进取。所以,合理、巧妙地引入,也就成为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导入的方法来说有很多种,笔者通常在教学中应用图片资料和史料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如在教学“几何体”时,可事先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像金字塔、清真寺、钟楼、古塔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影像工具进行展示,这样就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从而学生自然地会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感知这些雄伟、庄严的建筑杰作。紧接着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观察其中所含的多种几何体,学生肯定会愉悦、轻松地去寻找和发现几何体的特征。另外,对其他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影像工具,事前找一些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兴趣的数学史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高度的求知欲望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实践证明,利用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具有使教学多样性、全面性,便于学生理解,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因此,如何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认知冲突,调动“情商”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和各自的学生实际,尽量采用“提问建模解答应用”的一体化模式,诱使学生因问生趣。激发他们迫切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不妨创设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层层递进,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质疑,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知识。质疑,是发现的前导,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培养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答”。而且也要“学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都不要冷面相待,要防止从语言或行为上挫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而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四、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在数学及其各分支的发展上,都存在着重要的转折时期,以数学发展史上的转折时期为重点,通过有选择地介绍为突破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拉格朗日将物理和数学相结合引入的向量记号和方法,当时是思考了很久才想到的,这不仅仅是在数学概念和符号的突破,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续性。在数学规则,定理和问题的发展方面,能体现古代数学家聪明智慧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勾股定理,据说已达到四百多种,足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如果在平日数学教学中,我们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了。何愁学生的知识不丰富?何愁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没有方法而束手无策?学生会的方法多了,自然创造能力也就提高了。

总而言之,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这就必然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也在增加。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教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法的创新。教师要创设思维的环境,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联想,勤思善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心人,不断培养学生猜想,探索,突破常规,寻求变异,善于质疑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和升华。加强数学史的学习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篇6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语言文化系 李淑琼 张东昌

该文章发表于《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综合版)》(2010年第12期)【摘要】在现代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种媒体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繁荣,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英语阅读中,必须通过克服消极的阅读心理,通过依靠个体的阅读需要,依靠内心驱动力的支持,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完善促读环节、建立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强化阅读动机。在英语阅读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必须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必须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必须给学生以适时的启发、引导和正确的指导,必须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必须发挥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得以升华。

【关键词】阅读动机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一、引言

做任何事情需要个体的做事动机,需要凭借个体的兴趣才行,英语阅读也不例外。学生喜欢读小说之类的作品,因为学生对小说有兴趣,他们最喜欢的是小说。好多学生评价一本好书的标准首先是情节吸引人,其次才是作品有真情、语言优美、思想性强等。有的学生甚至不喜欢阅读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品,为什么时代的经典作品不受学生的欢迎,原因可能是学生看不懂,这些作品的语言和所表现的生活时空离学生已经非常遥远,这种作品不能与学生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很难亲之、近之、爱之,最多可能是敬而远之。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制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喜欢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与他们的心理发育成长关系极为密切的东西。当学生对提供给他的阅读对象不感兴趣的时候,表现出的是精神的涣散、反映的迟钝、接收信息零星,思维不连贯,往往眼球在一处地方停留很长时间还不知所云。反之,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具有浓厚的兴趣,他在阅读过程中就能精力集中,情绪稳定,思维敏捷,能更准确地理解领悟,把握阅读对象的要点和特点。

动机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类型的阅读心理,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差异,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有阅读的需要、欲望和喜好,因此英语教师应善于指导和利用学生的阅读心理,找到英语阅读的激发点——学生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激发和培养积极的阅读心理,抑制、克服和消除学生的消极的阅读心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真正主体,使其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品质。

二、学生消极阅读心理成因分析

学生消极阅读心理受教育文化的影响。重理轻文的风气在学校教育中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根深蒂固,各种辅导班、培训班比比皆是,在这种文化教育环境中,学生轻视阅读,轻视语言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消极阅读心理受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理影响。追求名利、贪图享乐,“钱的竞争,利的瓜分”,消费、时尚、娱乐、赚钱,在生活迷茫、内心空虚、精神颓废的心灵中充实起来。“金钱就是上帝”、“金钱万能”,金钱无处不在,金钱无时不有。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有色书刊、KTV包厅、MP3、MP4、MP5成天在脑袋里晃着,哪有心思与哑巴一般的文字做心灵对话?

学生消极阅读心理受学生思维水平的影响。思维不成熟,形象思维胜于逻辑思维,缺乏思维锻炼,不勤于思考,思维肤浅,审美判断能力较差,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心理。

学生消极阅读心理受阅读习惯的影响。文学名著、智慧背囊、时文选粹之类的优秀读物不受重视,阅读表现为猎奇式、兴趣式,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体会、不思考、不积累,不做读书笔记,阅读无计划性、无时间性,阅读不能坚持持之以恒。

学生消极阅读心理受学生知识积累不足的影响。一种美学观点认为,人们对外在的美的感受是由于外物唤醒人们头脑中内在的美的积淀,从而产生生理和精神的愉快,产生美感。阅读可以说是一种读者自我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审美对话过程。如果学生知识积累不足,缺乏知识积累的内存,阅读就会索然无味,很难激活审美对话过程。这就好像电脑硬盘中缺少一定的内存,人就不能通过点击鼠标,操作键盘,将自己的心中意愿呈现在电脑视屏上一样。没有知识内存,没有知识积累,阅读就难于入境,难于启思,难于生情,难于得趣。

三、激发和强化英语阅读动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作为人类复杂的精神活动,必须依靠个体的阅读需要,依靠内心驱动力的支持。恩格斯指出:“就个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学生的阅读动机最初是在外部压力的支配下形成的阅读欲望,以英语阅读课来说,它是以课程的形式,规定学生必须上课,必须阅读。部分学生对阅读课的态度不是那么积极,对课外阅读所持的态度更是不尽人意,学生严重缺乏内在的强烈的阅读动机,阅读时间难以保障,阅读效果微乎其微。

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和强化阅读动机。学校里、教室里、阅览室里张贴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摘抄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和阅读课的目标,懂得通过阅读可以分享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地位,没有阅读,生活就会缺少一种对话的语境,产生落伍的孤独与寂寞,而无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立足。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信息无限的网络电子教室,经常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经常向学生推荐新书,及时向学生发布报刊信息,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强烈需求,促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完善促读环节、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和强化阅读动机。学生阅读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还要受其外在环境、促读环节、激励机制等外因条件的制约。部分学生学习和阅读表现出极大的惰性,教师的阅读任务的布置和阅读效果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促读环节。教师可以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英语作文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借助阅读交流、阅读讨论、阅读报告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乐于读书、勤于读书、读书有成的学生给予鼓励,及时表扬,树立读书标兵;让学生写文学评论、写小说、诗歌、散文,让学生写科技作品、科技论文,让学生写阅读心得体会,对好的作品和文章给予推荐发表。随着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尝到甜头,勉强被动的阅读开始逐步转变成内心的对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自觉追求,使英语阅读从“要我读”到“我要读”,“为生存而积极阅读,为发展而终身阅读”成为学生英语阅读的永久的推动力。通过促读与激励,给予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培育学生与书为伴、以书为友的情怀。

四、激发和培养英语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必须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自由是主动性的源泉,任何事情离开人的自由,就难以发挥人的主动性,便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成效。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激发学生内心的兴趣。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不要对阅读过程统得太多、管得太死,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和提供轻松、和谐和自由的阅读环境。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教师要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首先自己要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对英语阅读的喜好,教师对英语阅读对象的指向,教师对英语阅读的痴迷和深入的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引经据典”,所有这一切都无不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必须给学生以适时的启发、引导和正确的指导。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和督促学生制定英语阅读计划,提高阅读书目的建议,分析各种文体类型阅读的不同特点和利弊,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加以引导,辅以提问、设疑,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全身心投入到对文章的阅读。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必须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英语阅读教学还肩负着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任务。学生读名著的障碍是看不懂,没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名著经过时间的积淀与筛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学生必须从中获取精神营养,获取精神力量。这样,通过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需求,通过开展经典名著导读、答疑、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同时,在鼓励学生读经典名著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阅读量,不断拓宽阅读领域,不断拓宽阅读视野,使学生读出兴趣,由兴趣转化为习惯,由习惯升华为修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五、结语

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要求教师必须发挥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得以升华。若是英语阅读教学能顾及学生阅读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的主动阅读心理,学生能学会选择和利用文中的主题句、标点和强调符号之类的信息,学会主动地筛选、抽象、概括和提炼,学会类比、联想、推理等思维方法,同时又能形成自己对阅读文章的客观正确的评价,那么这样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发展智力和能力,还将促进学生的个性、气质、人格和精神的发展,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钟启泉.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翟文明.阅读力提高手册[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 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篇7

一、消除障碍,挖掘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学生的心理障碍,有不少的学生在心理上就认为写作文很难,老师一提到要写作文,他的心里就开始直打鼓,就产生一种排斥和抗拒的心理,尤其是才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然而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我们首先要学会降低作文的起点和要求,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构建作文进步的平台。其次,教师还要学会蹲下身来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 感受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和态度来挑剔、批评。要学会欣赏学生特有的原始、幼稚、可爱的语言以及新奇大胆的想象。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尝试与不断成功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以此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减少束缚,激发兴趣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我们可以发现同一次作文,一个班几十位同学的作文几乎同出一辙。这是因为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师对作文的要求过死。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表达思想感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等,教师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出了许多条条框框。这样的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吗?教师的意志完全替代了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反之,学生心中想写的,往往不符合教师对本次作文的要求,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便煞费苦心地模仿范文、编作文。学生陷入写作的怪圈,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并渐渐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去掉写作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觉得写作文就像平时说话一样随意轻松,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观察积累,培养兴趣

每次作文课,我总发现有那么几位学生在座位下偷偷地翻厚厚的作文集之类的书,有的则抓耳挠腮,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怎能写出作文?长此久往,学生就渐渐地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材料主要通过观察得来,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事物主要用眼睛看,而有时为了感知事物,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要用耳听、鼻闻、手摸、思考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效果。平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班级、学校、社区等渠道开展体育、文娱、参观、访问、劳动等活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有了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 驾轻就熟了,久而久之写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评价激励,增加兴趣

批改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工作中的一大负担,因为,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我们只要翻翻作文写得较差一些的同学的作文本,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往往被教师改得一片红。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伤害,使他们丧失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严格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多批少改,批语要满怀深情,写出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要肯定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其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的习作,等学生修改后在给予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又使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当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多参加学校、社区等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 篇8

关键词:写作兴趣 作文能力作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指出:"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的兴趣。"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兴趣可以培养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吸引人去创造和探索。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注意对学生的作文兴趣的培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培养起来,他们就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会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那么作文兴趣如何培养呢?我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 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在作文兴趣的形式过程中,首先要哺育主体的认识意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作文,教师要把学习、生活、生产、科研中需要作文的情境用中外名人的故事和身边的事例讲给同学听,让他们觉得作文的确是大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技能,兴趣的酝酿也开始了。

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读好书、看好报、收集优美词句、观察周围的文物等,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作文,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诱导激发兴趣

首先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没有一定的丰富的词汇,纵有写作的强烈要求,也不能生动地叙事,准确的状物,恰当的抒情,辨证的说理。要注意调动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比如可先让学生摘录描写眼睛、耳朵、嘴巴、鼻梁的词语,扩而大之,抄录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名人名言、成语典故、歇后语、格言等。规定每月只抄一个方面的内容,到月末总结评比,评出"写**能手"。这样长期坚持就能不断地积累词汇。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独立思考、遣词造句、安排结构、发表感想,最后组成一篇文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作文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大胆放手让其积极参与,使他们真心成为学习作文的主人。

其次要诱导激发兴趣。培养作文兴趣仅仅抓住学生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兴趣源的开拓。这个兴趣源就是作文的题材。

其中,作文命题,即教师为学生提供题材开拓兴趣源的有效方法,这是学生作文的启动阶段。一个好的命题,再加上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动脑筋、动感情,处于情思激荡之中,就能让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下子冲出闸门滚滚而来。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或观察周围人做的有意义的事,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写起。这样,学生心里就有说不完的话 。

再者,审题,是指导学生确定文章中心、选取材料的重要环节,如采用对比讨论法可调动学生审题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审题能力。例如同时出四道作文题:"记一个认真学习的同学","记一个忘我学习的同学"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让学生讨论 "认 真、忘我、勤奋、刻苦"这四个词的含义有何异同,或举几个事例放在哪篇文章里最适合,让学生讨论,教师帮助分析、辨别,在对比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巩固发展兴趣

教师的评介作用,还在于注意兴趣的巩固和发展,这个工作每次作文后都要做。作文批改讲评的好,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得到巩固发展。

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信息十分重要。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以后的学习有催化促进作用。兴趣高的学生,作文交上两三天后就向老师打听批改情况,问自己的作文写得怎样。老师及时反馈鼓励,他们就会很高兴,会积蓄力量期待下次作文。

平时作文的评分不宜采用"横向比较同一标准"的方法,因为那样基础好的总是高分,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满松劲情绪,基础差的总是低分,久而久之会丧失作文信心。要采用"纵向比较因人而异"的评分方法,基础好的要"玉中指瑕",择其构思平庸之作评低分,用评语指出不足。基础差的要"沙里淘金",择其进步较大或某方面某段落有特色的给予高分,使其觉得只要认真作文同样可以写好。

作文讲评不能只限于几篇典型,应贯彻"正面鼓励为主的原则和扩大鼓励面的方法",涉及尽可能多的学生,不仅鼓励基础好的,更要鼓励基础差的,要把讲评课变成表彰课、鼓励课、写作技能指导课。经常开展作文竞赛是巩固发展作文兴趣的办法。此外,办好墙报、黑板报作文园地、节目特刊等,要求学生写稿,并鼓励向报刊、电台投稿,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这样均可收到激发巩固兴趣的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9

清徐县金川小学张俊艳

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作文教学而言,则是努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作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写好每篇作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命题要使学生有话可说

这就要求命题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许多作家一再阐明,写作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才容易写好。学生作文亦然。只有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感触最深的事物中命题,才能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看了题目才想写爱写。

命题要有启发性。即命题不要太死太窄,把学生往一条路上赶,写千篇一律的文章;也不能太空太大,让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命题尽量做到一材多题、一课多题。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需要,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指导的关键在于打开学生思路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用联想。所谓联想,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运用联想能把片断的事物联系成整体,单一的关系变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化作具体。在思路闭塞执笔不下时,借助联想往往是打开思路的好方法。

其次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长期以来,一些教师注重让学生对问题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作法,养成了学生求同思维的习惯,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思维肤浅片面,缺乏新颖性、独特性,解决问题易受定势影响,缺乏变通。第三要指导学生集体启发。布置题目后先让学生思考回忆,然后让几个学生讲述自己的写作计划,引导学生讨论,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开启每个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感到有话想说。

三、评改以正面引导激励为主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根本上说,还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使他们成为作文的主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要“只顾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我们应贯彻正面引导

激励为主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包括差生,都要热情地肯定他们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使他们尝到作文的甜头,树立信心,从而产生写好作文并盼望下次作文的欲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只有好奇心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平常在满足后很快消失。而兴趣有较明确的目标,得到满足后,不仅不会消失,反而更加浓厚。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像餐桌前没有胃口一样。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写作是何等的重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举办一些作文交流活动。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经常在班级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巧妙地、恰当地组织一些有益的竞赛,在班里组成几个小组,每组评出一个好作文奖,一个进步奖,同时向得奖同学正式发奖和发出喜报,并让各小组评出的佳作在班上交流,被全班同学公认的好作文贴在班级作文园地栏里,贴的最多的为优胜者。这样个人与个人比,小组与小组比,相互竞争的高潮掀起来。常得奖的同学自然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决心更加努力,写出更好的习作,而有些尚未得奖的同学产生了紧迫感。这样同学们习作的兴趣更为浓厚。除此我还进行个人日记赛,小组日记接力赛等,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向各类作文报刊投稿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提供范文,拓其视野。

作文好比盖房子,有了图纸,还得有材料,否则,再巧的工匠也无能为力,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视野狭窄,作文材料相当贫乏,写起作文无从下笔或者东拼西凑,内容空洞。要避免这种现象,就得开拓视野,积累素材。首先要多读书,要从书中汲取营养。要指导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多读书,尽可能扩大阅读面。同时,要随时积累,做摘录卡片,写心得体会等,日积月累,材料也就多了。其次是“听”。通过录音、广播、电视等,随时了解一些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一些动态。再次“看”。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节假日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转转,感受自然的魅力,让他们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拥入生活的怀抱,让他们去读自然这部深奥的书,去感悟生活这部丰富的著作。最好是“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从一些凡人琐事中发现一些普遍的问题。惟有思考,文章才会与众不同,才不至于空洞乏味。只有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找素材,学生也会随之潜移默化,慢慢地喜欢上作文的。

三、强化表达训练,重视作文修改。

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青海方言相当严重,不善于利用丰富的词汇,更不善于联想发挥。这就要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讲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以高分、奖励稳趣,对于写得特别好的作文可打百分,甚至超百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也可进行自主评改、交互评改等形式,在作文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篇1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年级是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是由图到文的过渡时期,从这一时期起,教师应从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入手,优化指导过程,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下面就粗浅的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帮助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不良情绪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三年级学生刚刚面临写作,大多数同学存在恐惧心理。在作文课上总有这样一个现象,每当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学生总是愁眉苦脸,由于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不知从何写起,无话可写,迟迟交不上作文,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我在引入课题这一环节时采用活泼多变的形式,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如写《记一次课间活动》、《今天我当家》、《有趣的乌龟》、《小闹钟》、《拔河比赛》等作文,我采用游戏、小品,直观教具演示,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克服怕写作文的不良情绪。其次,我让学生把掌握了的内容作口头交流,由于学生能力有限,不善于把感受到、学到的内容书面表达清楚,怕写作文的情绪依然存在,通过交流,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弥补,怕写作文的不良情绪随之克服。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1.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体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有时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事物,创设一种说写的氛围,并在课堂中切切实实地作观察指导。如写小动物时,让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饲养的小乌龟、小刺猬来观察。有时让学生走向社会,耳闻目睹,亲自体验。如写一处景物时,带领学生到钻井公园游览,带领学生到兴隆台开发区参观后,回来写了一篇《开发区见闻》,写得都很好。写作前我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同时还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联想,这样学生就觉得有内容可写,写作兴趣也就随之产生。

2.重视课外读写,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在班中建立“小小图书角”,发动每位学生不断地为班级图书角献好书,让学生更多地参加课外阅读,让他们阅读各类书籍,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中,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我对他们不断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材料,让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有提高。

我还帮助学生做阅读摘记,这有助于学生积累良好的写作材料。我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摘记手册,从各自阅读的文章中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并分类摘抄,有助于学习运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对写作技能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多练笔,使他们把学到的技能得以发挥。我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来报道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以评论员的身份对活动进行评论,用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练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的练笔成果,有的让他们向班级的黑板报投稿,有的刊登在《学校学生作文选》中,还有的在《辽河石油报》的“青苹果园地”中发表,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写作兴趣更加高涨。

3.加强修改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要想学好写作,一定得重视修改这一环节。学生从修改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写作文的兴趣。为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我在批改中注重总批、眉批和面批。这样能针对学生的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法。对存在问题较大的同学进行面批,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修改指导,对个别问题,我用眉批和总批进行点拨指导。在浏览了学生的初稿,获得属于普遍性的反馈信息后,我就确定示范评析用的修改例文。然后师生合作,共同修改示例作文,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修改任务。我要求学生边读边修改:

(1)轻声读。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得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2)默读。检查内容、选材是否得当,内容是否具体。

(3)朗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检查,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三、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成绩

对学生作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以成为兴趣的催化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与夸奖,在眉批或总批种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打不同的分数。我一般都不打不及格分,而发现比较差的同学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会恰当地把分数给高一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也就提高了作文的兴趣。

平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断、优美词句挑选出来,并打印出来,再发给学生,供学生学习交流。通过让他们自评、互评,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这样,作文入选的同学写作兴趣更浓了,作文没有入选的同学会积极争取,从而使每位同学的写作兴趣都非常高涨,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 篇12

一、巧妙引导, 激发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 是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作文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可诉, 就要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

1. 指导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告诉他们观察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棵小树, 并指导描写的角度, 或者带领学生参观一条生产线, 指导如何记下生产的流程等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写作文, 这样学生就会感兴趣, 内容也具体, 有真情实感。因此,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使之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

2. 亲身体验。

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设计课外活动内容, 比如游戏、诗歌朗诵、自导自演小品等, 条件许可还可带学生旅游参观等。学生亲身参加了实践活动, 往往会乐此不疲, 此时, 让他们谈谈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 自然会津津乐道。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认识, 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自然会生活气息浓, 条理性强, 语言也生动活泼了。

3. 把握时机。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会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课间一场有趣的游戏, 课堂中一位同学有趣的回答, 都是学生写作的内容;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 课外活动时有趣的“风波”, 都是描写的重点对象。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这些内容, 学生就不会感觉到困难。

4. 创设情境。

学生亲身体验的内容是有限的, 教师不妨借助学校的条件, 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去参与、去体会。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 达到作文训练目的。

二、展开想象, 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 爱迪生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由此可见, 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作文教学更离不开想象。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想象空间, 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如秋天一片叶子的飘落, 自然让人感到秋天的来临, 这是通过想象感知到的;冰雪融化了, 小溪淙淙的流水声让人感到春天的来临。想象能够把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自然与人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想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生活, 展望明天的美好。没有想象, 就没有李白瑰丽的诗篇;没有古人的“飞天”的梦想, 就不会有今天载人飞船的升空。有了想象, 就如同脱缰的野马, 驰骋于草原;有了想象, 就如同展翅的雄鹰, 翱翔于天空。只要学生肯动脑筋, 善于思考, 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只要学生善于想象, 就能拓宽写作思路, 使平凡的事物富有神采, 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 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

三、多种训练, 引来活力

作文训练的途径很多, 首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就能写好作文。周围所发生的人和事, 自然中的花鸟虫鱼, 都是写作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记日记的方式, 把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 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片段描写出来。这样, 既积累了材料, 丰富了作文素材, 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其次, 是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文。大凡教材中的优秀篇目, 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例, 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作文, 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词、怎么组句、怎么布局谋篇、怎么表情达意的, 这样结合课内作文进行重点训练, 效果不言而喻。此外, 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也是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材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但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并把知识形成能力, 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阅读范围的扩大, 视野的开阔, 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提高认识水平, 提升高作文能力。

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 篇13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写。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

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黄榄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黄榄!”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黄榄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黄榄”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3、评讲

评讲是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又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适时把握,也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实现写作能力再提升。作文评讲应着重肯定学生写作成果,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次写家乡风景的作文,一位同学写了篇《山村风景独好》,文中他以饱含热情的笔调对山村四野风光进行大量描绘。其中写到一群村童在榕树底下以一块大青石为凳进行晨读,别有情趣。教师在评讲时充分肯定了该同学的成功之处:“通过工笔描绘山村早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自然景色,文字流畅,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同时又提醒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写山村美景是成功的,但家乡可爱之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之美,作者如能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村童晨读”这一图面上,写出山村虽然落后(以天地为教室,大青石为台凳),但山村的人不甘落后,有着奋发图强的新一代,这才是山村最美的一道风景。这样构思文章的主题会更深刻,现实意义会更强。”听了这段评讲,同学们豁然开朗,在这基础上教师由组织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说出家乡最美的风景:一家有难百家帮的动人场面,赶集路上衣着一新的村民,披红挂绿的致富果园,……他们都能从家乡某一角度的美景去把握时代的脉搏,从中看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以上的作文教学法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实践的结果表明,这些教法切合学生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无定法,笔者将紧随教学改革的发展足迹,在教学道路上继续探索。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上一篇:龙年新年寄语下一篇:新生动员大会暨培训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