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一、全面领会课改精神、转换观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强调了教师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现代化、开放性及综合化的特征,教师在过去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是“一只粉笔三尺讲台’,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知识,有的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丢失了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效果降低了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之后,我体会到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应当及时转换观念,在教学设计环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个学生都具有差异性,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我们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们接受知识的快慢难易程度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我记得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他的基础比较薄弱,前面所教的知识没能及时弄懂弄清楚,导致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跟不上教学的节奏,结果数学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那么我课下在和他沟通交流之后了解了他的情况,每节课后我把有知识针对性的少量典型题目作为他的作业,减少作业量而让他留出足够的时间一方面对本节课所教内容加强学习理解,另一方面让他学习弥补前面薄弱的知识,把基础打牢固。以前的教学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看到学生们积极性不高的样子心中难免有些焦急,那么后来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上更多的融入了学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我发现学生都愿意积极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讨论中去,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就以上所列举自己在新课程教学的所作所想,我体会到了我们的教师队伍需要转换以往的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新的教学形式,领悟新课程教学改革所传达的精神理念。

二、融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及其新要求

为了深化课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工作,上学年上海市教委发出了有关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文件。要求全市中小学建立和健全学校课程管理网络,保证课改方案规范有序地校本化实施。文件提出,各校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形成共识,为校本化实施课改方案提供思想基础。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是课程学者、课改专家近年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是指:在坚持国家和地方课程改革精神和课程纲要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的、面向全国全省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和创生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色化、个性化加工、充实和开发,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需要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层面的共同作为和努力。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激励学校并富有实效地帮助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更需要具备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学校是真正实施课程、开展教育活动的地方,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提出,更加强化了学校的课程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和扩大了学校校长教师的课改责任和发展空间。校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对教师的在职修炼、校本研修、专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学习(这里简称为“师训”)提出新要求。

新阶段师训工作要围绕基层学校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研发相应新课程、新资源,探索和创建有效而多种多样的培训新方式新模式,强化师训专家团队,为帮助和引领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化服务,为一线教师的校本化能力发展服务。

二、对小学劳技师训工作的新要求

1.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劳技课改成果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课改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和学校方方面面的协同付出,劳技课的开设更是如此。宏观上的率真关怀、中观上的果敢行动、微观上的务实努力,是劳技课成功的根本保障。

上海市小学劳技课自正式开设起已有十多年了。尤其是二期课改以来,在学生们乐于动手、辛勤劳动的同时,开展设计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独到的重要作用。但时空有限,有的课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许多教育资源尚未得到高效运用,有的还有待开发,亟须政策支持。尽管许多做法已成为范例和规章,但还需进一步配套完善。需要我们在多方面、多层次地再做努力、再作贡献。

校本化实施课改方案为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劳技课改成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相应问题、排除疑虑、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 努力搞好校本化是课改新阶段小学劳技教师的新任务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要求。小学劳技的课程校本化实施,劳技教师至少要完成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1)从校本角度,进一步学习课改方案、劳技课标,进一步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以形成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共识。

(2)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校本化要求我们的教学更加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校实际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要求教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校本化充实与开发,需要教师具备校本化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课程及教材的开发、编制能力。

(4)需要教师练就对教学装备、教学资源校本化的建设和维护能力。

(5)进一步提高评价工作质量,要按照规范,提高能力,搞好多元的校本化的学生评价。

(6)开展校本化的课程文化建设。校本化不是对个别教师或者少数教师的要求,而是需要教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每个教师要练就联合开展整体校本化工作的能力,共创学校课程文化。

3. 课改新阶段小学劳技师训工作的重点任务

与其他科目相比,劳技课更需要强化校本化实施,也更应该强化校本化实施。劳技课程的实施,必须与实践、实际相结合,必须扎根于学校本地本土,强化本地本校特色,充分用好本地本校资源装备,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技术特长,以本校本班的每个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需求、动手创造欲望和解决问题、助人为乐的美好愿望。因此,在小学开展劳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对于深化小学劳技课程改革,搞好课程实施校本化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要落实这些校本化要求,小学劳技教师要加强研修,重点提高和练就多方面的校本化能力:

(1)教师要增强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技术需求的能力。现实中的小学生,个个怀有各种各样的真实的、现实的技术需求和兴趣。教师的教学要从多多“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到多多“鼓励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追求自己的兴趣”上来。这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潜能有敏锐的感知和引导,并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为下一步的技术学习提供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有意思的“理由”。

(2)教师要练就课程行动、教材教具开发的能力。要满足每个学生的技术学习需求,教师就要持续追踪每个学生的需求发展进程,不断调整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不断改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化处理和创生区县统一教材,这种校本化处理和创生,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的补充、整合、调整与再编写等,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的个性化创意,这就要求教师练就课程行动能力。劳技课的教材教具是一体的,对教材的处理和创生必然涉及教具,因此,教师必须练就开发和自制教具的能力。

(3)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技术能力。在技术领域为人师表,教师自身扎扎实实的技术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进一步增强技术自信心,要明确系统的小技术与大技术同质的现代技术观,小学劳技教师在校本化的小系统范围内,练就校本化的扎扎实实的技术能力是完全可能的。经过不断的刻苦努力,进而在课堂上,向可爱的学生们说“我就是技术”,是完全应该的。

(4)教师要练就运用社会技术资源的能力。无论技术难或易,各种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提高的。课程中的技术源自社会,因此,教师要与本地区校内外的技术课程资源单位建立密切联系,以保证课程的发展和教学的鲜活,动员本地区的各种技术力量,为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提供技术资源支持。

(5)教师集体要营造学习、研究、合作的课程文化和技术文化氛围。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操作步骤,没有现成的最好的模板,需要学校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多方协商、彼此学习和共同研究与创造,需要校外课程专家、技术专家的专业引领。当这些不同方面的人士能够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各抒己见时,一种学习、研讨与合作行动的课程文化和技术文化氛围就形成了。

三、小学劳技师训方式的创新

小学劳技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特色,要求我们务实创新,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师训新方式新模式,以适应校本化之需。

1. 区域培训

以往的课改实践表明,小学劳技教师行政区域培训(包括区域、校际联动、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信息化互动培训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行政区域培训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所创新,借鉴引用中外师训新模式(如:教师学校发展模式、多方协作的复合型模式、伙伴合作模式、网络远程模式等等),以适应校本化的多种需要,取得最佳师训效果。

2. 校本培训

以解决学校教学特定真实问题、练就校本化教学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校本培训,是师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校本化实施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小学劳技课程更要注重校本培训。主要模式有:课题研究式、自修反思式、师徒结对式、案例分析式、课堂观摩式、微格教学式、研训一体式等,以及这些校本培训的信息化方式。

课题研究式和自修反思式师训的主要特点是学术性、理论性较强,在开展新课程理念、现代技术观、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上具有很强优势,通过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达到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目的。

案例分析式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案例和特定的教学实况,引导受培训者对教学情境进行研讨,以解决受培训者自己的许多特别的教学问题,并学到许多宝贵的细节技巧。

研训一体式将教研、科研、培训熔于一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切入点,把问题转换为课题,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 实地考察学习交流

课改新阶段小学劳技师训是多元化的。小学劳技课的本性是生活的、实践的、特定的。因此,开展实地、实事考察交流学习也是小学劳技师训的重要方式。

小学劳技课与当地经济技术环境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取得当地社会资源的支持,是劳技课程校本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与学校的相互交流,可以全方位地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同时,注重课程社会支持经验的交流,可以为本校的校本化找到很多很合适的学校与社区互动合作的方式。

生活中的技术门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而且是不断发展的。为保持课程的鲜活性、先进性和必要的时尚性,学校要与专业技术机构建立联系,教师要向技术专家学习,经常开展生活新技术、新方式的考察交流活动。

按照小学劳技课的特点和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要求,应多开展小学劳技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现场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交流,切实引入技术新项目,创生课程新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切实共享全地区乃至全国的新成果,提高劳技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体会 篇3

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数学已经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把我们固有的一些传统优势逐步抛弃,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

一、降低计算教学总体要求的错误认识

由于传统的计算教学相对繁难,因此在新数学课程中一些“繁、难、偏、旧”的计算内容已被删除。但是,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好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能力,将使人终身受益。

目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表现在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偏低,“数感”也较以往略差。学生在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应用,而到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小数、分数中的应用时,很多学生仍然不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已经接触过几年的运算定律,例如在计算“12.5×32×2.5、17×15/16、16×12.5-1.6×125”……学生一片茫然;在约分、化简比等运算中很多学生对:“77与44的最大公约数是11”、“51与34的最大公约数是17”……不能一眼看出;對3/4、3/8等一些特殊的分数与小数互化模棱两可;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对π——10π的值不能脱口而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都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二是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技能训练也较以往明显减少。

计算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不能因为计算器的出现而降低计算教学要求。数学计算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感”等也非常有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总体目标不能降低,仍然应该把“正确、熟练、合理、灵活”作为计算教学的双基要求。

二、淡化数量关系的错误认识

关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并强化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事实上这些数量关系也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解答各种应用题。可是,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似乎已经被淡化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程以及新教材没有舍弃数量关系,倒是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忌谈数量关系,把数量关系看作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框架”。试想一下,一个搞不清楚数量之间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要求,形成数学模型。例如我们以前教学相差关系的应用题;“红气球8个,黄气球5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几个?”学生列出算式8-5=3(个)后,总是要学生说出算式中的“8”表示8个红气球。“5”表示5个黄气球,3表示多出的气球。现在我们教学的时候,不需要让学生说这么复杂的理由,但是我们还是要学生通过意义对应的方式,明白红气球比黄气球多的3个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三、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4

8月27——29日,我有幸参加了我校举行的为期三天的教师全员课改培训,在培训中听了三位骨干教师精彩的讲座。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也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一、目标引领明确方向。

以往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像耕地时牵牛的人一样,牢牢地拉紧缰绳,生怕牛儿跑了,使自己的教学偏离轨道。今天的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在导入新课伊始,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或者课件出示目标,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们明确了目标后,有抓手,有方向,学习起来目的明确,目标清楚。导学案尤如一盏前照灯,引导学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学习培养习惯。

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子互学,组内群学,每个学生忙的不亦乐乎。能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进行圈点勾画式的学习,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与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得以落实,还培养了良好的助人习惯和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展示挖掘潜能。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 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令我们惊讶,原来我们的学生潜能是如此巨大,是我们小看了自己的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放权,让学生参与教学。

四、人人参与提高效率。

学生的“展示 ”“评价”“挑战”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节目,尊重与被尊重使每个学生都乐于进取,心灵得以满足。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何愁学生不学呢?

体育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以前,体育课都是一个样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而且也习惯了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生学。而这次新课程改革则不同,它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注重实效,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精神。也真正促动了我的思维发展。

下面,我谈一下对体育新课程理念的一些认识及思考。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对体育课进行了进一步完整的科学化的定义和阐释: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领域,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鲜明的指导思想在给我们体育教师指明方向的同时,对传统的重竞技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谈到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以前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只是想把要教的内容迅速地教给学生,自己过瘾了,但是也很累,可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感兴趣吗?我没有考虑过。现在想想,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定不高,因为他们总是盼着自由活动。这说明,上课的内容根本没有吸引住他们,他们不感兴趣。

我觉得,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组织方法激发起学生运动积极性,在学习到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其做为自己终生的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新课程标准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的,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体育教学改革改到现在,改革思想不断地落到实处,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开始真正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日趋完善的体育课程标准使学生见到了瞩光,也使人们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向日益明朗。

心得二:体育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受益匪浅,现在就简单谈一谈自己学习后得到的一点体会。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采用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重视身体练习活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互动、有效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新课程则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关系。

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鼓舞。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出来,还要引导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学进去。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性与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发展中的需要,充分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内能。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们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英才。

心得三:体育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多名高中体育教师聚集在一起,学习了由5位专家主讲的有关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解读以及它的特征,还有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等。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们受益匪浅,现在就简单谈一谈自己学习后得到的一点体会。

本次培训由省体育教育研究室的几位专家给我们作了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解读,谈到了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于2003年启动。几年中,新课程走向了数以千计的试验区,走向了数以万计的学校,走进了课堂。整个教育界,不论是通过理论还是实践,大家都在摸索。广大体育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和教材实验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将会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改革和发展,给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冲击力。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谈到具体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时,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要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接下来又谈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法,并给出了指导意见,即高中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话和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全面发展。

本次学习的重点是模块的选项教学,两位老师讲解了模块的意义和制定,以及选项教学的实施情况。会议中各地的教师分别派代表,介绍了自己学校开展模块的选项教学的情况和问题,并就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受益匪浅。

暑假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暑假期间,我受学校的派遣去郴州参加了新课改学习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课改浪潮高涨的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使得有些教师茫茫然,惶惶然,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讲座,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专家的人品、学识、阅历、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教师必须要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的能力以及交流与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交流、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我们每个月会有8个学时的“校本培训”, 之前是利用周末, 现在则安排在4个工作日的下午。开学的前两周我们学校也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虽然从时间上来看, 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得很不错, 但培训的形式比较死板, 感觉流于形式, 学不到东西。而且在培训时一般是学习上级下发的学习材料, 这样的文件学习很难提高教师们应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培训之后学校还会要求教师写字数可观的学习心得, 对于农村教师而言, 因为缺乏新课改的具体实践, 写不出什么深刻体会, 只能疲于应付。

农村师资队伍的老龄化现状是深化新课改的现实无奈

农村学校教师的老龄化现象严重, 学习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是难事, 更勿论新课改这样要求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系统工程, 因此, 学校为响应新课改提出的那些教学改革要求对于农村学校的老教师而言是完全不起作用的。

我们这里有一半是老教师, 有40多岁的, 也有50多岁的, 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形式, 如果要真刀实枪地干起来, 他们会感到疲劳、无力应对。因此, 学校在新课改的号召下, 虽然对于课堂教学会有一些新的规定, 如导入不能超过3分钟, 最好1分钟就要解决, 一节课45分钟, 教师讲课的时间一般只能是15到20分钟, 剩下的时间要跟学生互动等等, 但这些规定只能用来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 老教师基本可以不执行。主要是他们执行不下来, 很多老教师都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正的, 他们的学历水平、认知水平、技能都基本定型了, 让他们猛地一下转变确实很难, 所以他们只能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去教书。而学校也必须要顾及老教师们的感受, 因为如果批评提醒多了还会让老教师们彻底失去信心, 就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 这对于农村本就薄弱的师资现状而言, 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了。

新课改在分数面前只能让步

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完全按照新课改要求的那一套来, 也许并不能大规模地直接提高学生们的分数, 因此, 在考试制度没有大幅度调整之前, 新课改还是很难完全实行的。

现在社会上认同的还是分数, 对于农村孩子而言, 基本上可以说是“以分数定终生”。中考的分数决定你是否能上重点高中, 而能否上重点高中又影响着你是否能上重点大学, 因此初高中的教学必然还是很重视分数的。虽说小学没有升学压力, 本应能够贯彻素质教育, 但很多家长会觉得如果小学的基础没打好, 那么以后即使再补也很难跟上, 所以还是会很看重成绩。新课改本身所倡导的理念都是很好的, 但它对于学生的素质有着基本的假设和要求, 农村学生很少具有能配合新课改的学习素质, 可能目前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是比较适宜的, 但如果要大量开展那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这一点还很难做到。

希望与建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是深化新课改的关键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了提升新课改的执行力, 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要通力合作, 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些体会 篇8

关键词:教师培训;优化多元;以点带面;分类有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06-01

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农村教师、弱科教师的培训工作,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谈一些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做法及体会。

1、多元优化,有序组织。培训者原来为个别专业教师,现在有县级名教师,县教研室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省各名校名师、省教育学院教科所专家等,保证了培训者的素质,提升了培训的档次。同时要加强了培训的组织管理,明确中小学校长是各校教师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兼职教研员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实施人,所有教师培训工作均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以点带面,整体提高。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好校长好老师,所以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训工程。通过名校长带动一批好校长,通过名教师带动一批优秀教师,从而实现整体提高。首先要通过调查,选取合适的有潜力有带动性的培训对象,通过外出学习、专业研修、课题研究、校长论坛、教学展示等方式,为名校长、名教师创设专业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为他们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共同学习提高,骨干教师每年设固定时间,分学科组织全县教师参加专题汇报会、给全县教师讲示范课,分享学习感受,传递教改信息。在各种活动中,给骨干教师压担子, 促使骨干教师把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让学习培训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鼓励和要求骨干教师承担集体科研课题和个人小课题,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并在课题研究中,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共同参与研究,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聚焦农村,分类培训。农村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重要比重,但农村的师资却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培训必须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分类分层培训。一是针对教龄短的职初教师,进行基本功培训项目。从实践性知识入手开展农村职初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涉及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思想、学科教育的基础要求、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等。二是针有些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基本技能培训。采取逐级竞赛、观课评课、课件制作、团体辩论赛等评比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有潜力的农村青年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使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三是针对骨干教师,进行高端专业技能研训。对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进行指导研训,提升水平,建立造血机制,培养一支适应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四是针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学科培训。针对全体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元模式分学科阶段性地层层推进,以此帮助农村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把握新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远程学习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4、拓展思维,模式多样。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模式,实行模式多元化,易操作灵活有效。一是校外集中培训。如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全部集中在县学校进行。每年还进行分片交流展示、送教下乡课堂技能展示等。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先进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现场示范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 二是校本培训。通过县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和兼职教研员,以校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将“点”上的培训扩大到“面”上的培训。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要在充分调研、确立专题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题的特点,认真研究选择最佳的培训模式,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彻底改变了培训形式单一化的现状,且充分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通过有效培训,一支名校长名师团队逐步形成,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体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能力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力推进了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进一步缩小了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办学差距,整体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师都取得新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案设计的规范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要做好培训工作还需要强化以下几点:

1、健全培训工作机制。必须建立合理的培训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制定培训思路,科学统筹规划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形成教师教育工作宏观管理体制和组织协调机制,有效地保证培训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2、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要积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各类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教师培训。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注重抓好培训者队伍建设,通过上级层面的培训项目,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建设一支培训者队伍,使他们在推进本县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注重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内容构建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培训的实效。但是,传统的师资培训内容由于知识载体与传播手段落后,传授途径单一,传授速度慢,周期长、范围窄等原因而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得整个师资培训整体上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师资培训的内容需要更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理念,增加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并具有时代感的新内容,把文本资源、网络资源、个体资源以及在教学互动中产生的资源融为一体,体现培训内容的群众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培训内容既体现先进性、理论性的要求,又突出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语文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转变观念,注重“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我区启动大规模高中课改培训等 篇10

本刊讯自治区教育厅近期在区内全面启动高中课改培训,所有今年秋季学期担任高一课程的4万多名教师均需要接受培训。我区今年秋季学期实施的高中课改涉及高中15门学科,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内容有很大变化,生物等科目在所有学科中的重要性将加大。为了推进高中新课改,自治区课改办组建了专家小组,小组成员超过300名,囊括大学教授、高中学科带头人以及各市教育局科研所工作人员以及教育厅教材专家。专家组除了对新课改的实施方案进行研讨外,还对全区的高中校长、高中教师等进行全面的培训。据悉,此次大规模培训现已陆续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钦州等城市展开。(桂文)

我区学生资助体系扩展到学前教育阶段

本刊讯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区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设立学前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幼儿入园补助资金。入园补助的标准为平均每人每年1000元,幼儿园可在资助名额和经费总额内,根据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按800元和1200元两个档次确定具体资助标准,其中1200元档次主要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儿童。学前教育资助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设区市、县级财政按以下原则分担:区直属幼儿园资助所需经费由各幼儿园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设区市、县(含城区)幼儿园资助所需经费由自治区本级财政与设区市财政按4∶6比例共同分担。(桂文)

我区确保流动人口

随迁子女平等入学

本刊讯近日,我区出台《关于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要依据城市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因素,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创造就学条件;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接收为主”的原则,通过扩大公办教育资源、购买民办学位等渠道,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享有与常住户口居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意见》规定,对于符合规定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入队入团、评比先进、课外活动、困难家庭资助等方面,要与本地孩子享有同等的待遇。(桂文)

南宁市严禁公办学校

和教师参与“占坑班”

本刊讯南宁市教育局、物价局和审计局近日联合出台《南宁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行为。《方案》提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即社会上俗称的“占坑班”),严禁公办学校和教师参与各类“占坑班”活动,严厉查处学校和教师在举办“占坑班”过程中的收费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和教师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桂文)

玉林市容县实施

教育集团化管理

本刊讯玉林市容县近日下发《容县推行教育集团化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实施教育集团化管理。该管理模式将在容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协调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优质、共享、均衡、共进”为主题,以科学整合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载体,计划将容县若干个同地域、同学段的学校组建为10个教育集团,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享,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教育集团化管理模式是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符合现代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何小龙)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指出,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并入学校住宿和就餐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以及撤并后将造成学校超大规模或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均不得强行撤并现有学校或教学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各地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应当通过举行听证会等多种有效途径,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

教育部等部门要求因地制宜

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8月30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意见》进一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国家明确规定升学考试

应有盲文试卷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日前公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重要政府信息和与残疾人相关的信息,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据《江西日报》报道,福建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通过开展片区督导、加强日常巡察等方式,切实强化对学校办学行为的指导监督,重点监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尤其是对于作业量明显偏多、课业负担普遍反映较重的学校,将专项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对校长和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确保减负措施落实到位。该省的相关文件规定,省内各地各校要对学生每天在校活动实行总量控制,小学、初中、高中每天在校活动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要合理设定中小学早上到校时间,冬、春季节应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寄宿生晚自习时间,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超过2个课时,普通高中不得超过3个课时。

浙江实施“阳光工程”治理择校乱收费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浙江于今年4月出台《浙江省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实施方案》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力保教育公平。从今年开始,该省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降到5%以下或大幅度下降,且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如果学校有多余学额,全部通过“摇号”中签方式确定招生名单。今年下半年,该省教育、纠风等部门对义务教育中小学、基金会等收取的教育捐赠款物进行审核,一旦查出问题,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实行“退钱不退人”的办法。目前,杭州、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已宣布在市区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零择校”。

四川将设立义务教育问责制度

近日,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草案代拟稿)》(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提出,四川省将建立义务教育问责制度,如果发生违反该办法规定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负责人或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草案》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编班、学生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学生考核标准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据《钱江晚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近期确定把流行于中国的“三国杀”游戏列为该校的新增选修课之一。该选修课原名是“ExploringtheThreeKingdoms:TheClassicChineseNovelandSanguoshatheCardGame”,大意是“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课程介绍说,学生将利用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的历史知识,来审视、扮演“三国杀”游戏中的每位人物。按课程设计,这门选修课的开课时间是今年秋季学期的每周四17时到19时,由凯瑟琳·潘(KatherinePan)等3名教师共同授课,还可以拿学分。据称,该选修课的招生名额相当有限,仅限30人,而且不能网上选课,以上课第一天到教室的前30人为准。

澳大利亚高校论文

代笔或被开除

上一篇:就业工作简报第四期下一篇:文明礼貌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