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精选9篇)
设计方案 高中数学 信息化 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什么 篇一: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龙源期刊网.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作者:马安山 来源:《中小学电教》2014年第01期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现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基于信息时代发展背景,在分析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的同时,研究和探讨了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旨在探究出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和评价依据,为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40-04
一、前言 教学,是一种传知的高级心智活动,这种活动有着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们需要去体验、研究这种规律性,对于数学教学尤其是这样。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和学习过程,并且基于丰富教学资源的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是指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而且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者的特征,把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和所授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运用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观点可概括为: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锻炼数学逻辑思维并(转 载于:HaIDA.cOM 范文 网: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且学会自主学习。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体会所学的内容。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包含如下要素。(1)设计核心是教学过程设计,重视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数学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和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基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于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数学教师要熟练掌握几何画板,利用其制作教学辅助课件。篇二: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姓名: XXX 单位:陕师大附中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中 章节:高中数学必修5 3.1“等比数列”(P21-23)“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2)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对自我效能感形成影响最大的就是行为的成败,自我效能感随着行为的成功而提高,随着行为的失败而减少。另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因素还有替代性经验。比如,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符的人在同一件事上取得了成功,往往对增强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反之,则是大大的降低了自我效能感。还有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唤醒状态。一个人成功时候的情绪和失败时候的情绪变化是不一样的,由此导致了自我效能感也是随之变化的。但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过于强烈的情绪变化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唯有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为有利。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举措
1. 完善数学教师角色身份,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学环境的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小,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反之,紧张、压抑的教学环境会使得学生效能感减少或降低。而教学环境是由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两部分组成,其中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的影响占主要部分。并且人文环境因素大部分指的都是师生、生生关系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数学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合呵护与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爱的信念。当学生取得了小小的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的目光和话语,鼓励学生不断的取得更多的进步。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也不要对学生嗤之以鼻,而是要细心的讲解,并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因一时的挫折也不敢前行,要有敢于前行的勇气。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而是亲人、朋友、倾听者与诉说者、心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甚至来说,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同甘苦、共患难的人,来帮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中关于强烈激动的情绪并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唯有保持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才有助于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而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因素是情绪唤醒的主要影响条件,包括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部分。学生之间的交流、写作、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会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通过彼此交流经验、分享观点,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彼此之间享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及自主性。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R·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教师期望某些学生获取智力上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观察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智力发展。我们说这就是所谓的期待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曾经一位美国的早教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这一现象: 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规定为真实的,结果它就是真实的。期待效应其实就是一种互动效应,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要时不时的流露出对学生积极、鼓励和期待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心理层面上对学生做出影响。通过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信任等影响,使得学生不断的增强自信心,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扬优点的同时,鼓励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就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保持积极的心态,敢于挑战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未来在数学领域的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结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举措。
关键词:高中数学;趣味情境;思维能力;数学建模
高中数学相对比较抽象,是许多高中生比较头疼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教师就要紧抓有效的课堂时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并根据其实际认知规律参照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质疑、实践、分析等来认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以此来彰显学习和探究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以及综合性。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实践新课程,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趣味情境起手,牵引认知情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一上讲台就投入到抽象的理论说教中,那学生肯定萎靡不振,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留出一定的趣味导入时间。具体操作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趣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整合,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情趣的情境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认知的兴趣,驱动学生展开不知疲倦的探索。例如,针对大家普遍感到复杂、枯燥的数列教学,笔者就根据学生的认知情趣设置了精彩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大家的探索欲望:
为了给大家提一下精神,咱们讲一个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一听讲故事,学生一下来了兴致,都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话说康熙私访到达某县,遇见一个豪强用霸王契约欺诈一位老农,不由得计上心来:“大善人且慢!我看你的契约不高明,依我看这样改一下您老比较合适:30天以内,第一天他给您一万文钱您返给他1文钱;第二天给您老2万文,您返还2文钱,以此类推,他每天给您递加一万文,而你只要按您前一天的2倍返还即可,大善人意下如何?”这豪强一心直要巧夺豪取,只算计前几天就稳赚千万倍:“1文换1万;两文换2万;4文换3万……”算到这里早钻到钱眼里去了,嘿嘿一笑说:还是这位爷高明,好就30天为限,各位乡邻作证。同学们想一想,康熙的这个契约帮了谁又害了谁,为什么?学生在趣味情境的驱使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复杂的计算,结果还是一头雾水,于是筆者通过数列求和神奇般地得到了结果:
(1)30天内豪强得钱可以按等差数列求和:S30=1+2+3+4+…+30=■=465(万文)
(2)30天内老农收益按等比数列求和:S30=1+2+22+23+…+229=1073.74(万文)
如此引导,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启发学生产生学习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对学习等比和等差数列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驱动探索认知。
二、提取关键信息,强化灵便思维
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许多题干描述得抽象、复杂,所以,学生就要掌握拨冗反陈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要强化变式训练的力度,让学生树立数学转换思想意识,能通过有效训练灵活自如地运用基本的高中数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回答,从而从不同表达和描述类型的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优化成我们最容易理解和解答的方式。
比如,已知定点A和B,坐标分别为(-3,0)和(4,0),当动点P(x,y)同点A和B组成的∠APB恒为直角,那么点P的轨迹方程是什么?
该题描述理解起来相对繁琐一些,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在数学转换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变式:
(1)当过点A(-3,0)、B(4,0)的动直线l1和l2相互垂直时,那么点P的轨迹方程是什么?
(2)已知定点A(-3,0)、B(4,0),过动点P的PA⊥PB,那么点P的轨迹方程是什么?
这样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两个变式其实就是例题的不同表达方式,这就是知识的有效转换,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三、概念剥层细导,体现步步为营
一方面有些数学概念确实抽象难懂,乍一描述学生可能云里雾里,懵在那里;另一方面,学生客观上也存在认知差异,针对同一问题,可能有的学生需要分层引导才能理解。所以一线教学中,我们要杜绝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要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分层,以此来解惑释疑,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最终掌握学习目标。
比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集合有关知识时,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理解不到位,于是就设置了分层诱导:问题1:同学们注意观察下面的表述有怎样的共同点?(1)白象中学所有的学生;(2)写作一篇文章需要的所有文字;(3)坐在小李和小王之间的同学。问题2:我们再看看以下表述符不符合集合的概念?(1)演员;(2)大于9527的数;(3)李宇春的粉丝。
针对以上两种表述方式,我们再引导学生回头看看集合的概念和判断方式,这样层次分明,步步为营,让大家从对概念的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思考,最终扎实理解基础,提升分析技能。
四、培养建模思想,提升解题能力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分析描述比较复杂的情境信息,将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具有针对该题型解答的方式和渠道。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可以让大家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举一反三,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内在潜能,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和发展,并建立健全自己的解答平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譬如,我们在教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比较常见的函数关系式,对运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建模。示例如下:一列从北京西站发往石家庄的火车,已知行程278 km,火车前14 km用了12 min,剩下的路程以130 km/h匀速行驶。请大家写出火车行驶的总路程S和其匀速行驶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火车离开北京3h内行驶的路程。
探索:
(1)题中的变量包括哪些因素?变量的取值范围如何?
(2)各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请认真写出本题的解答过程。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对问题进行优化分析,并经过思考自主建立函数模型,最后再通过交流和评析确保正确无误。如此引导,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领悟和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还可以启发他们发散思维,进行自主探索和知识架构,从而推陈出新,迁移能力。同时,学生还在该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了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提高了课堂效率。
上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践新课程,完善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探索与理解。当然,教学活动中,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学情,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我们以怎样的方式,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就必须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知引导,以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最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亚萍.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1(08).
[2]王敏鹤.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研,2010(01).
[3]黄伟.以新课程课改为背景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现在的高中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而支撑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考大学,对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已毫无知觉,使一大批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即使是优生也谈不到创造性的学习,更谈不到主动学习,只能进行模仿学习,做考试题只能做对那些见过的题型,一旦出来新题型,即使再简单,也不去积极思考,只等待老师的讲解,到了高三在备考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而成绩较好的只是少数,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大面积提高升学质量,也使不升学的学生学不到应有的数学知识。而新的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必须首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逐步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解决方案的内容与实施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应遵循主动性原则,学生主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评价者,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应遵循人人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学习的主体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人参与,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与到学习中去并能按照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法,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子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应遵循平等性原则,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到因为有了自己而使集体变的更好,因此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以自己的小组为荣,都时时刻刻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翁,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位同学的个性、能力、思维品质能得到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应遵循合作性原则,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靠集体得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课堂模式
(一)情景导入
教师根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情景展示给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是探索和思考的出发点,也是自主探索的载体,一个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实验、探索与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知问题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自主探索
1、数学建模。数学能力最集中的体现是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而难点又在于建立数学模型。
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运用具有的数学知识和建模经验建立适当得数学模型,学会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得出结论。
2、数学体验。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质疑、和思考。
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
性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将亲身体验,自然内化而稳固的纳入知识系统,从而灵活的运用。同时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合作交流。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自己非常自豪的交流成果,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表达和倾听,不仅能使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更好的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这样通过小组的交流得出本小组的最佳方案。同时,展示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这样就学会了提问题。
(三)交流总结。解决问题是能力,提出问题更是能力。交流总结是课堂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个环节,课堂的质量提不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会使学生无收获之感或
充满问题的感觉。在这个环节中将是一个全班的交流过程,将显现组与组间 的交流与合作,你来问我来答,你不全我补充,你不会还有我,形成的问题及解
答的结果全班共同享用。
(四)效果验收。最后十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2-3道验收题,检验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五)评价。评出最佳问题、最佳解法、最佳卷面,奖励。以鼓励那些具有创新和塌
实作风的同学。
3、小组的组建与成长
(一)、小组的组建
本着自愿的原则,每四人生成一个小组,不去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样生成的小组才有可能具有团队精神,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荣辱与共,形成巨大的核心力,全力以赴为小组的荣誉而奋斗。只所以四人一组,原因是:
1、小组长好管理,2、讨论问题方便,可一对一讲,也可一对三讲,3、便于形成讨论的格局,预防出现错误占上风的现象。
(二)、小组的成长
组织竞赛台,每小组一个单位,每次考试平均分前四名获得红旗一面,每次考试得满分卷者,小组获得五星一个,全得全有,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得红三角一个,一类排成一行,小组怎么样一目了然,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不仅不害怕考试,反而盼着考试得高分、得满分卷。盼着上数学课多提问题,为小组增光,这样整个小组的每一成员互相帮助的气氛越来越浓,否则,一个扯后腿,全组平均分上不去。
4、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1)学生具有了较强团队精神
在每一个学习小组里,每一个同 学都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清晰的介绍给其他的同学,并由小组集体认同,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形成有价值的问题让集体共享。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小组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困难其他成员会积极的帮助他。
(2)不只能解决问题,而且学会了提问题
在运用这种教学法的九个月里,学生不光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几种解决的方法,而且能把问题延伸,形成新的问题,寻求新的解答,经过小组讨论,形成本小组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向其他小组求救,这样可双赢---一个获得问题奖,一个获得解答奖,这一段时间共提出98个问题,其中非常有价值的12个,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如:云祥问题、竟富对称、仰仰做法、冬梅问题等。
(3)、高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都需要自己介绍给别人,这就需要自己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是这样,为显示自己的方法好,学生自己必须想出比别人更好的办法才行。
(4)学生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因为在课堂上,学生非常自由的提出问题让别人解答,也为了教会别人而积极做题,效率特别高。
(5)学习成绩大大提高
在过去共有16次模拟考试,有6次十七个小组平均分都在130分以上。6次定时满分卷测试中,满分率高达10%。特别是,2次期中、一次期末两次大型考试,成绩非常突出:平均分比其他同类班级高出15多分,高分段学生多,并且达线率高达90%以上。满分率居全市同类班级之首。
三、思考与建议
1、所提出问题的价值与意义
所提出的问题的价值是问题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逐步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逐渐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问题研究与借鉴本实施方法需注意的事项
(1)组建小组要求完全自愿,只有这样的集体才具有集体凝聚力。
(2)问题解决的流程图:形成的问题--个人解决---小组解决---跨小组解决---教师解决--集体解决---遗留问题(或奖的问题)解决时间不限制。(全体参入)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体育公开课教案
篇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1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体育公开课教案 2 3 4 5 篇三:教学设计方案-高中体育篮球简单战术—传切配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
班级:高一(4)人数:48人地点:体育馆 时间:2006-11-9 教师:柯叶鹏 指导老师:季湘民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的目标,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关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觉性和主动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顺利完成跑位和掌握行进间四角传球的技术,少数的同学能较好完成传接球的动作。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具有很高的求知欲望的阶段,篮球运动对他们来说具有很浓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与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是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四角传球对于他们来说我相信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内容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教互学之下,能够更好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策略:
中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处的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塑性极大。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科学探究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是一门教师普遍认为难教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实验障碍,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些实验障碍实施有效教学呢?那么实施科学探究实验是突破物理难教难学的有效手段。因而有关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一、结合教学实际,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观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师应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甚至巡回指导。在具体做法上,结合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的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适应我们学生的分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优化组合学生。学生由于经历及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在分组时,注意到将成绩好的和进步生,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利互相帮助。
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分组实验中,不可“管”的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玩实验”的心理较强,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分组实验中,应全面监控每一环节,即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的完成实验研究。
3、抓好重点实验环节。在分组实验的一至四环节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有序的完成任务,可以少讲多问,少讲解多演示的方法,即巩固课本知识又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中心,应强调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但在实验中对预测出现的问题,先不提出,只是让他们动手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再集中指导。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进行演示实验
1、改演示实验为“表演”。说起演示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中,应全力完成演示活动,但从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认识到,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谈不上什么教学的`提高,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松完成了实验内容。
2、改变常规演示方法。演示实验的通常过程是教师出示目的,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强调记忆实验结论,在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对于我们的学生有很大困难。他们只愿意走马观花的“看”实验,而不乐意细心的研究观察实验,实验后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改变演示方法,让学生们各负其责,有的操作实验,有的设计实验,有的监督学生操作,还有的学生做评委,让学生们自己摸索,开展实验讨论、操作观摩,使每一位学生在演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观察和完成实验。
三、鼓励学生多做小实验,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提出许多他们身边的生产常识问题,来激发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实践证明,搞实验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新方法,才能扎实有效的完成好教学任务。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教学方法就不能一成不变,也只有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出路,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总之,物理实验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挖掘学生潜能,争取学生配合,就能够克服传统教学困难,大面积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验计划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阶段的数学是抽象的以及枯燥乏味的, 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它的抽象而对其失去兴趣, 也有的学生会因为题目的复杂做不出来, 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兴趣的培养, 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会使老师的教学顺利的进行,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提高, 老师在教学时, 应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 投其所好, 安排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不但能充分的表现自己, 同时能够开放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一道数学题, 以小组为单位, 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 去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对这个题目进行解答, 看到底有多少种解题方法, 这样会充分的开拓他们的思维, 发挥他们的所长, 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让他们在这种比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充分的表现自己, 让他们充分的得到满足感, 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还可以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之前, 给学生讲解发明出这个理论和公式的那些伟人的传奇故事, 这个阶段的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其产生崇拜和敬仰,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可以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 比如在学习函数和几何的时候, 可以通过画出优美的线条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有些学生就会比较热衷于几何图形的图案, 有些学生比较热衷于逻辑思维, 因此, 增加学生的兴趣对于他们学习数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 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方式,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传统的教育比较死板,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课本的知识进行讲解, 课下给学生布置好习题, 传统的教学老师更注重的是标准答案,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只会用固定的模式去解答问题, 久而久之, 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也不会特别集中, 对于数学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产生厌倦, 老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本里的公式和抽象的文字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 这时老师可以做成幻灯片, 在多媒体上展示, 这样抽象的文字转为图形或者动画,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也会提高上课的效率, 在教学时老师要主动和学生去交流和互动, 不能只是像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去按照老师的方式去学习和解答问题, 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 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去学习, 共同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融入其中, 让他们的思维不再被动, 让他们主动在课堂上去提出他们的见解与想法, 老师再加以点评, 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不仅学会了知识, 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能像传统教育中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 让学生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老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查询资料来解决学习遇到的难题,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时代是十分重要的, 它主要是要求学生不会依赖老师的教学, 不要被老师所牵制, 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要学会自己去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 自己去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 不会说老师要求干什么, 课后就只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这样死板的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去预习所学习的内容, 让他们自己在预习中去发现问题, 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尽量的解决遇到的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的, 可以带到课堂上去, 在老师的讲解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也可以和老师进行讨论, 把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发表出来, 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解决问题,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针对一个难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这时学生会充分开发他们的思维,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合作, 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学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本中的知识, 在课堂上让学生作为主导, 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 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开发他们的潜力, 让他们在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翠红.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2) .
一、从文本出发优化导语情境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强制性的灌输不能称之为教学。按照这种说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多花心思,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完全引入到教学氛围中来,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同情境氛围相融合,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比如在讲解鲁迅的名篇《药》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导语设计:大家见过以人血馒头给病人治病的事情吗?今天我们所要接触的这篇《药》讲的就是这种事。文章中的《药》本身说明了哪些问题呢?古代中国被叫做赤县,被叫做神州,当然也被叫做华夏,华夏本来就是一家,但是文章里面,华家所吃的人血馒头是夏家的,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呢?上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将清王朝推翻,但是却未能在根本上解救国民,而当时的仁人志士所寻求的救民良方又是什么呢?这些深刻的问题一经提出,很容易激起高中生的思考热情,使大家产生刨根问底的主动探寻意识,从而更加认真地进入到文本学习过程。可以说,一个好的老师必然会在设计导语时即开始注意营造课堂氛围,以控制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思维真正步入教学思路正轨。另外,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语言应用的丰富性,尤其是导语尽量避免用“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某课”这种套话。不管是声情并茂的诗风词韵,还是音色俱佳的图片录像,都要由教师费心经营。所有的导语思考皆须为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服务,基于文本自然衔接,使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这是优秀的文本,另一方面觉得这更是生活本身。需要注意的是从文本出发优化导语情境应当和谐自然,而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自己在前面说得天花乱坠而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感觉。
二、从重点出发优化情境目标
所有的高中语文文本都有其独特的目标位置,也都融入了编者的教育理念,老师需要同步洞悉作者的想法与编者的理念,且在考虑到文本难易程度的前提下给予明确的教学方法。具体至课时目标,因其为全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环节,因此要做到环环相连,不得随意中断,要把单独的课时目标同文本整体目标联系起来,且不管是课时目标还是文本目标都应当从属于语文整体目标。教师必须首先按照文本在本单元里面的作用进行教学重点确认,并将教学重点视为情境目标优化依据,用以落实能力点及知识点。其次,教师要给教学内容以合理化组织,使教学目标能够有一个优良的实施载体。在高中阶段,语文情境教学优化设计必需注意到课时安排的紧凑性,每节课的全部活动均应给本节课的目标提供帮助,所有的活动最好在课堂中完成,而不要延宕至课下,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知识记忆的短暂遗忘。比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有关模拟情境的创设是被鼓励的,但是理论上并不支持将情境目标放得过大,也不支持目标过程拉得过长,最好在课堂之上一举解决生词、语法、意境等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好的教学始于重点明确的目标而止于紧凑有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上课伊始即应当明确教师的期待,以便更好配合教师进行学习。
三、从思辨出发优化情境过程
情境教学需要兼顾美感和情感两项内容,用两者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由于情境教学本身即特别重视学生探究性,这就给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学生好奇心得到激发是教师带领学生并引导学生的条件,而在情境优化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富于创见的问题则会促使这些条件尽快同学生心理进行对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以思辨思维为基本出发点,在情境教学中努力寻找矛盾诱发求知,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调动学生好奇心,用“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比如在系统学习并广泛涉猎陶渊明的一些诗作之后,教师便可以问:陶诗的特点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能写出这种特点的诗歌?这些诗对后代诗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这些思辨性问题由浅到深,使情境过程走向更加深刻的氛围。同其他学科存在明显区别的是,高中语文情境创设几乎可以做到水到渠成,教师能够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文本的深入反过来又会带动情境的更为深入,通过这种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学习同情境优化本身即是互相促进与因势利导的思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下,有效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情境创设实际上只是一个契机,是打开学生思路的门户,而学生若想更加深入地研究,无疑需要主动开动脑筋培养自主思维意识,了解情境中哪些因素是于己有利的,哪些因素可以稍稍略过,并在一步步地追问中完善知识储备。而教师所起的作用则主要为学生的思考与思辨提供方便条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而非用固有惯性思维或者教学参考书禁锢学生思维。
上面所述及的是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的三个主要方面,分别从导语、目标、过程角度探讨该问题,而实际上,情境教学设计优化是需要因师而宜,更需要因生而宜的,更好的方法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挖掘。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于志彦
摘 要:三类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感觉有些困难,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教材、家庭、社会几个方面分析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探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属于三类普通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状况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生源质量差。我们学校属于第三批次录取,大部分招录的是过最低省控线515分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没过最低省控线,把学籍建在民办高中到我校借读,所以他们基础不好。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的思维品质差,胸无大志,得过且过。
(2)政府投入少。 由于政府投入少,我校校舍陈旧,无配套的硬件设施,甚至于教室中的多媒体也成了摆设,无配套的教具。
(3)高中数学本身的难度。初中数学形象思维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做题模式固定,单一; 高中数学内容多,且比较抽象,逻辑思维性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要求高,所以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集合和函数时,就被抽象的数学语言击倒;平时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日复一日,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就知难而退了。
(4)家长不重视。许多家长心中都明镜似的,孩子好学校去不了,所以选择了我们学校,因此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如何他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孩子在学校不惹事就行。
基于以上情况,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呢?
一、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初中数学中的学生不要求掌握的部分,如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在高中解方程中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析几何中应用频繁;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仅限于会画图像,高中时它作为一种解题的工具,承载着其他的函数,很多复杂函数的研究一般是在换元后转换为二次函数解决……所以,在学集合之前要先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与延伸,为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兴趣。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为了解答一道数学习题而废寝忘食,这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学习和研究感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学好数学关键的就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平时买个菜还需要函数图像吗?学数学真没劲儿!”所以,他们对数学不重视。针对这种论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以怎样刻画笔记本电脑的张开程度引入新课《二面角》。再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端系有铁锤的.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与水平面垂直,就是依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其次,采用“问题导引式”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抽象、严谨,涉及的知识点多,一堂课只是老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会感到无味、走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的新知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本节的内容。如在讲等差数列前项和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大家还记得德国伟大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吗?小高斯上四年级时,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小高斯不假思索就说是5 050,那么高斯用什么方法这么神速的得到答案呢?
问题二:设等差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求sn=a1+a2
+……+an,你能用高斯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意识到:利用高斯的求法,还要分“奇偶个数”的情况求和。
问题三:同学们有更简单的方法避免“奇偶项数”的讨论吗?教师作适当启发,展示两个等腰梯形倒置,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倒序相加法得到公式
问题四:公式能否用基本量a1和d表示?
问题五: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几个量?这几个量有什么关系?已知几个量可以求其余量。
问题六:前n项和公式和你学习的那个函数有联系吗?
用几个问题把一节课展示给学生,既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又激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致,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班级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差、上数学课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消极、课后复习巩固敷衍应付的状况,我们在课堂上不摆花架子,要多以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内容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学生懂;并且不注重一题多法,只要把好理解、计算量小的方法教给学生即可。要让学生模仿做题,当堂巩固,课后复习,一类题经过几天的反复练习,学生基本能掌握。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课时的内容分两课时进行。又如求直线截圆所得的弦长时,有代数法与几何法两种方法,重点教给学生几何法:弦心距,半径、与半弦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另外注重公式、定理的记忆和检查。要想数学学得好,必须公式定理熟练理解、掌握、会背诵,每节课的公式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过关,且当天消化,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会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总之,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并要砸实砸牢,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做题,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会对数学有兴趣,才会去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12-09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05-24
高中数学对数教学设计05-29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格式06-08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06-22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07-14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记录06-10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07-05
谈高中数学教学法10-14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全套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