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的近义词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好意思的近义词(精选9篇)

不好意思的近义词 篇1

意义、趣味、道理、旨趣、乐趣、兴趣、兴味、有趣

二、【基本解释】

◎ 意思 yìsi

(1) [thought]∶思想;心思

年尚少壮,意思不专

(2) [meaning;idea]∶意义;道理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3) [intention;wish;desire]∶意图;用意

文章的中心意思

(4) [a token of affection,appreciation,etc.]∶略表心意

这点东西送给您,小意思,别客气

(5) [suggestion;hint;trace]∶某种趋势或迹象

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

(6) [interest;fun]∶情趣;趣味

打乒乓球很有意思

参观摄影展览很有意思

三、【英文翻译】

1.(语言文字的意义) meaning; idea

四、【短语造句】

1. 你清清楚楚明白我的意思!

2. 他这点意思你都听不出来。

3. 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4. 你明白那都是什么意思吗?

5. 我真不好意思重复这些话。

6. 这个意思可以有两种说法。

7. 我不好意思地站在他身后。

8. 我想像不出你是什么意思。

9. 这首诗的译文是什么意思?

10. 但愿我的意思没被误解。

五、【详细解释】

(1).思想;心思。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陆逊 意思深长,才堪负重。” 宋 苏轼 《渚宫》诗:“当时 郢 人架宫殿,意思絶妙 般 与 倕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科二·谈相》:“ 道州 杨厚菴 尚书,意思深长,貌亦儒雅。”

(2).意义,道理。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辱示《初筮赋》,实有意思。”《朱子语类》卷七一:“此处有意思,但是难説出。” 田汉 《卢沟桥》第四幕:“咱们怕的不是死,是怕死得没有意思。”

(3).意图,用意。 汉 王充 《论衡·变动》:“夫正欲得之而犹不能致,况自刑赏,意思不欲求寒温乎!”《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月香 在 贾公 家,一住五年,看看长成。 贾昌 意思要密访个好主儿,嫁他出去了,方才放心。” 丁玲 《梦珂》三:“他又赞美她,又恭维她,又鼓励她,又愿帮助她,意思是要她知道,他总可以使她在 上海 成为一个很出众的明星。”

(4).意志。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详言之,则必设议院以代表国家意思,制定法律,政府则依国家之意思以执行政务。”

(5).神情。 宋 苏轼 《传神记》:“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 虎头 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只道 陈定 还未知其奸,照着平日光景前来探望。 陈定 虽不説破甚么,却意思冷淡了好些。”

(6).情趣;趣味。 汉 刘向 《列仙传·鹿皮公》:“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梨花半残意思少,客子渐老寻游非。”《红楼梦》第三一回:“ 迎春 姐妹见众人没意思,也都没意思了。” 李準 《人比山更高》:“嗨!提起那一夜在山顶上睡,可有意思了。”

(7).心情,情绪。 宋 晏几道 《两同心》词:“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宋 朱淑真 《约春游不去》诗:“少年意思懒能酬,爱好心情一向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学道而至於乐,方能真有所得,大概於世间一切声色嗜好洗得净,一切荣辱得失看得破,然后快活意思,方自此生。”

(8).情意;心意。 元 邦哲 《寿阳曲·思旧》曲:“初相见,意思浓,两下爱衾枕如同。”《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四:“县君意思虽然浓重,容貌却是端严。”《秧歌剧选·大家好》:“我来了,意思到了,就算了。”

(9).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笑道‘不成意思,众高隣休得笑话则箇。’” 老舍 《茶馆》第二幕:“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10).意见,想法。《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玉格 这话很是,我也是这个意思。” 沉从文 《菜园》:“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 梁斌 《播火记》十二:“ 张队长 来了,把你们的意思谈谈吧。”

(11).迹象,苗头。《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能查出这个毒药来歷,就有些意思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一段:“门外阴沉沉的,一股冷气灌进屋里,有下雪的意思了。”

不好意思的近义词 篇2

在汉语词汇中, “意思” 一词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积累并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涵义, 体现了人类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过程。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框架理论的提出为观察词语意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Fillmore和Atkins (1992) 曾经提出, 多义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汇具有多重框架模式的现象, 或者说, 一个框架就是一种意义。 从框架理论的角度来看, 词汇意义是被界定在某一框架内的, 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理解的过程, 是根据语言使用的环境, 从人类大脑储存的知识体系中选择恰当的框架 (邓静, 2010) 。 因此, 用框架理论分析多义词“意思”的语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框架理论简述

框架 (frame) , 也被称为认知框架, 是储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 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 (沈家煊, 1999) 。 一个认知框架就代表一个概念系统, 而“系统中各概念相互关联的方式是: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 就必须理解与它相适的概念结构;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若被引入一个语篇或一次对话, 其他所有成分均可自动呈现” (Fillmore, 1982) 。Ungerer&Schmid (2001) 认为, 框架是一种认知模型, 是具体的、经常出现的情景所特有的知识和信念的表征, 每一个框架中都包括一些框架元素, 而每一个元素的出现都会激活此框架中的其他框架元素, 唤起大致相同的情境。

认知框架由空位 (slot) 组成。 被激活的框架意味着框架内各个空位被概念或实际情景中的实体所填充。 这些被概念或实体填充的空位有时又被称为默认值 (default values) , 默认值是在没有提供明确的语篇信息的情况下的空位值 (slot values) (Lakoff, 1987) 。 当认知主体接收到言语信息的刺激后, 必然会激活与之对应的概念结构。 框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等级网络, 构成了联想关系的基础。 认知主体由这一激活节点联想到与节点相连的其他值或属性, 并通过参照框架积极地构建语义。Fillmore用框架理论分析语义的经典例子是 “商业事件”框架。其中涉及了卖方 (seller) 、 买方 (buyer) 、 商品 (goods) 、 货币 (money) 等要素。 框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描写词项意义的新方法。 下面我们结合框架理论对汉语词汇“意思”的语义理解进行分析。

三、“意思”的框架语义分析

从理论上讲, 不管什么语言形式, 我们都可以寻求理据并加以解释。 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现象, 其背后总是存在着人们的认知规律 (汪立荣, 2004) 。 “意思”一词在中文交际中应用非常广泛,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意思”一词的解释有六种, 但在实际生活中, 其涵义远不止于此。 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 将“意思”的主要涵义总结为八组, 其中一般作为名词的语义是: (1)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2) 意见、愿望、想法; (3) 礼品所代表的心意; (4) 趋势或苗头; (5) (在文言文中) 思想、想法。 其次, 作为动词的语义为“表示心意”。 再次, 作为形容词的语义为: (1) 趣味的, 情趣的; (2) 慷慨的, 讲义气的。 下面将分别用框架理论分析“意思”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

1.古文中的 “汝”是“你”的意思。

这句话中的“…是…”激活了其所在的解释框架, 该框架中提取的“含义”这一框架元素与意思语义框架中的与解释相关的值相呼应, 因此词汇的语义就被限定在此解释框架中, 且“意思”在句中是名词成分, 所表达的语义只能是 “语言文字的意义”。 同时, 该语义在意思的语义框架中是原型的地位, 是最基本的含义。

2.我的意思是明天去爬山。

“意思”在句中用作名词, 并且句子提供的语境中 “明天”是将来的时间, 因此“去爬山”是将要做的事情, 激活了“将来框架”中的“计划、打算”等框架元素, 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下的“意见、愿望、想法”这一语义。

3.年尚少壮, 意思不专。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经验的哲学, 因此通过提取大脑中的所学的知识的理解, 此句为文言文, 而非通常使用的白话文, 因此激活了相关的文言文语义的框架, “意思” 在古文中所表达的语义为“思想、心思”。

4.这是我的一点意思, 非常感谢您的帮忙, 请您收下。

“意思”在此处用作名词, 激活意思语义框架中的 “含义, 意见, 心意, 趋势”等的要素, 但是句子中的其他成分“感谢、帮忙和收下”框架中可提取的“回报、谢意、礼物”等框架要素只与“心意”关联, 因此在此语境中“意思”的语义为“礼品代表的心意”。

5.大家都很累了, 得买些东西意思一下。

在此句中, “意思”作为动词成分, 并且句中的语境激活答谢框架, 由此, 该框架下提取出的“感谢”、“酬谢”等框架要素, 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中的作为动词的“表示心意”这一框架语义。

6.这天气有点要下雨的意思。

“意思”在此语境中作为名词出现, 但根据认知经验可知“要”激活了所在的将来框架, 用来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生而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因此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中作为名词时有“趋势或苗头”的语义。

7.那个游戏没意思, 我不想玩了。

“ 意思” 在这一语境中作为形容词出现, 表示游戏的某种属性或特点。 根据句中“玩、游戏”的成分提取其所在娱乐框架中的“解闷、挑战、趣味性”等框架要素, 其中 “趣味性”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中作为形容词的语义“情趣的, 趣味的”。

8.昨天他帮我搬了一整天的家, 真够意思!

该语境下“意思”承担形容词的作用, 是对“他”这一成分的属性的描写。 语境中“帮”激活了帮助框架中的“困难、好心人、慷慨解囊”等相关框架元素, 其中“好心人、慷慨解囊”这些值与意思语义框架中的“慷慨的, 讲义气”这一值相关联, 由此推出在该语境下的“意思”表示“慷慨的、讲义气的”。 这是中华文化语境里“意思”的一种特殊用法, 通常与“面子”问题紧密相关, 多用于朋友之间, “意思”的水平层次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朋友间的友谊深度。

四、结语

通过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 对多义词“意思”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进行分析, 既加深了对“意思”语义的理解, 更有助于大家借助框架理论准确分析和使用其他多义词, 加深并丰富汉语文化。 一词多义的理解过程实质就是同一词汇的不同框架被激活的过程, 正是由于语境作用的结果, 达到对词义的限制, 使多个框架中的一个最恰当的框架被激活, 达到对具体词义的凸显, 完成对句子的正确理解。 但是, 由于部分汉语的词性没有固定的划分标准界限, 增加了分析过程的难度。 其次,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 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新的语义不断衍生, 这就使此文章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需要继续补充和完善。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 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 本文从框架理论角度, 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 以加深读者对“意思”语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 并能够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灵活准确地理解更多的汉语多义词。

关键词:框架理论,认知,意思

参考文献

[1]邓静.翻译研究的框架语义学视角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1) .

[2]沈家煊.转喻和转指[J].当代语言学, 1999, (1) .

[3]汪立荣.语法理论与英语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4]Fillmore, C.J.Frame Semantics[C].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Hanshin Publishing Company, 1982.

论日语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篇3

关键词:语义;对比研究;近义词;反义词

一、方法论

1.通过分析词汇的体系对单词的语义及用法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某一个词的语义及用法时,只对一个词进行分析效果极其有限,最好的方法是以词汇体系为划分点,将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的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找出来进行对比研究。例如:将对接触面发生不同作用的「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些近义词划为一组,将都和变形有关的「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划为一组,将都表示“除掉、消掉”等意義的「取る、除く、抜く、刈る、摘む、もぐ、むしる、剃る、削ぐ、削る、切る、剥く、剥がす、えぐる」划为一组,或找出反义词如:「嬉しい、悲しい」「楽しい、退屈だ」「ひらく、とじる」「あける、しめる」等,对每个词进行语义及用法的对比研究,简单明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同一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也适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研究。例如:“可是;但是”与「でも;しかし」

2.以语法范畴为划分点,如看助词或该词的词性是他动词还是自动词,例如:通过比较「まじる、まざる、まぜる、まじえる」和「好く、好む、愛する、憧れる」就可以判明哪些词表达的是自发的意愿或动作,哪些是人为的有意志的动作,从这个方面可以清晰辨明每个词的不同词义及用法。

3.找出和该词具有共同语意特征的词,设定一个可以通用的场景,举出大量例句,从中归纳总结出共通点和不同点。例如:「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都表示线状物或平面体的东西以某轴为中心进行移动变形,这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力の加える箇所、加え方、軸に対する向き、結果の形」。还有,「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对接触面发挥作用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働きかけの様相が違う」。「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的共同特征是都「水を対象とする」,不同点是它们还有各自呼应的语义范围。这样在找出它们的共通点之后再分析它们各自的不同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4.注意前后呼应、搭配的方法,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和呼应规则,例如:「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中的「掬う」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使用「手、匙、柄杓」等工具把液体或固体(多数是粒状或粉状)的东西从下向上捧出这是它的独有呼应搭配方法,经常呼应的词是「泡、チリ、灰汁、米、粉、塩、砂糖、砂、豆粒、金魚」。上组词中的「浴びせる」也同样,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还有「相手に対して物事を勢いよく、あるいは続けさまにしかける」这个语义,经常和「光、銃弾、矢、パンチ」这类词呼应使用,这时是指「これらは粒体やそれに擬される単体で、攻撃性を帯びて相手に降りかかる。」语义完全不同。这是它的另外一个语义特征。

5.设定同一语境,指出一组词中的某一个词可以用而另一个不适用,这样对比说明对分析词义很有效。例如:在对比「あける、ひらく」时,在找出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之后,即同时可以和「本、窓、包み」搭配使用,然后分别说明「傘、パラシュート、扇、蕾、魚」を「開く」,「コップ、蓋、引き出し、穴、行」を「あける」,它们分别表达的语义是「密着体が左右あるいは四方対称に広がる形態的特徴」と「塞いでいるものを取り除き、空間を確保する」。另外,还有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这个词在某种情况或语境下不能用。例如:用「ひらく」形容人体部位时,「目、口、両足、手、胸」可以用,但「爪、頭、背中、脇」不能用。

二、实例分析

下面就以「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为例,运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这一组近义词的词义。

1.共通的语义特征。「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七个词的共通语义特征是:都是以某种力量或方式作用于某个对象,并且不是静止地发挥作用,而是以“动”的方式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表示接触的场所的时候,像「~に触れる?触る」都是用助词「に」来表示,而上述这七个动词都要求和「を」搭配使用。也就是说这七个动词表示的意思,不单纯是“接触”,还要对对象发挥作用、只是它们在发挥作用时的方式、方法不同。那么它们是以什么不同的方式或力量发挥作用,本文拟从「目的、対象、方法、結果の状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目的。「拭う、拭く」的目的都是把什么东西“擦掉、擦去”「除去」,不同之处是:「ぬぐう」能和表示「離点」的「から」呼应使用,例如:「額から汗を拭う。」◆「目元から涙を拭う。」

这一点要注意,不但「拭く」不能和「から」呼应使用,其他几个动词都不能和「から」搭配使用。因此,「ぬぐう」「ふく」相比较,「ぬぐう」的“擦去”「除去」意识更强,目标更加明确。「汚れていないところもとりあえず拭いておく。」像这样没有明确“擦去”「除去」对象的场合只能用「ふく」而不能用「ぬぐう」「ふく」除了上述语义之外,还有“使……干净”「拭いてきれいにする」「美化」的意思,这一点和「磨く」「研ぐ」有相似的语义。但是,「磨く」强调的是「光や艶を出して見栄えをよくすること」,例如:

◆窓ガラスを磨く。◆靴を磨く。而「研ぐ」强调的是「表面の曇りや錆や凹凸を取り、角や縁を鋭くし、切れ味をよくすること。また、不純物が無くなるようにこすること。」刀を研ぐ。◆米を研ぐ。◆鋏を研ぐ。由此可见,「磨く」目的重在追求「見た目の美しさ」,而「研ぐ」目的追求「実用のための機能性など」。另外三个词的动作都含有“摩擦”的语义,但目的不同。「こする」的目的是「摩擦そのものである。物と物を接触させる場合にも言う」

◆タオルで背中をこする。◆手をこする。除此之外,「こする」还有无生物做主语的情况,不是人为有意的动作,如:「車体が塀をこすった。」这一点和其它六个均有意志性行为动词的用法不同。「さする」和「なでる」都是含有感情动作的动词,但「さする」的目的是「精神的、肉体的な苦痛を和らげるために行う」,而「なでる」的目的是「愛情表現や触感を確かめたり楽しんだりする目的で行う。ときには比喩的な表現にも使う」,这二个词即相似又有不同。胸をさする。◆病人の背中をさする。痛むところをさする。子供の頭をなでる。◆五月の風が気持ちよく頬をなでる。◆君主が民をなでる。

3.対象。「ぬぐう」的对象一般是「汗、涙、血、ほこり、泥水、墨汁、汚れ」,多为液状物,附着的场所一般是「まぶた、目元、額、唇、頬、手、髪の毛」,像「泥のかたまり」「石」这类固体物一般不能成为「ぬぐう」的対象。另外「ぬぐう」主要是文章用语,一般不和表示希望的「~たい」,表示指示与命令的「~なさい」呼应使用。「ふく」所呼应的对象范围要比「ぬぐう」大得多,它包含了所有的「ぬぐう」对象,除此之外,他的对象还包括「鼻汁、よだれ、便、湿気、かび、すす、こぼした水、泥のかたまり」,液体、固体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附着或沾着、粘着的场所也扩大到「窓、食器、レンズ、鏡、ガラス、机、いす、家具、畳、廊下」等。要注意的是在所研究的七个动词中只有「ぬぐう」「ふく」这两个词的对象可以是液体物,其它五个都不能用。「みがく」的对象都是坚硬的物体,如「玉、宝石、金属、レンズ、鏡、ガラス、食器、板の間、柱、爪、歯」。「研ぐ」的对象是「包丁、刀、剃刀、鋏、鉋、斧などの刃物、牙、爪」等,如果是以「汚れを除く」为目的的话,上面这些词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こする」的对象更为广泛,只要是「ある程度の面と固さのあるもの」,都可以成为「こする」的对象。另外,像「手と手をこする」这样「同じものどうしも摩擦の対象となる」,这一用法其它六个词都不能用。「さする」的对象是精神或肉体出现问题的地方,例如:「疲労、痛み、しびれ、こり、腫れ」等,抚慰精神上的问题,比如「胸をさする」基本都是比喻的用法「なでる」的对象既可以是身体的全部,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而且,这个词本身含有“爱、友爱、眷恋”等感情色彩,所以它的对象也可以是「墓石、遺品、人形、身の回り品」等,当陷入沉思或十分得意时也可以说「あごをなでながら思い込んでいる」「ひげをなでながら相手を見ている」。当陷入某种感慨时也可以表现为「頭髪をなでる」。

4.方法。「ぬぐう」的擦法是“轻轻地、悄悄地擦去”即「軽く、そっとぬぐう」。「拭く」的擦法除了和「ぬぐう」一样“轻轻地、悄悄地擦去”的擦法之外,还可以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擦或蹭。另外「拭く」还可以使用「黒板拭き、モップ、窓ガラス拭き器具」这类工具来擦。和「ぬぐう」不同,它还可以借助「水などの液体、ベンジンなどの薬品、ワックス、クリーム」这类液体除污。「磨く」的方法有几种情况:当用手“磨”或“擦”的时候,一般使用布、刷子等软质的东西;当“磨”或“擦”的对象是金属、石材等坚硬物的时候,抹上或涂上粉、药、沙子等用机器来“磨或蹭、擦”。在使用“布或药等”来“磨”或“擦”的情况和「拭く」的方法有共通点,只要对象一致可以互换使用。另外,「磨く」也可以和「拭く」一样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磨”或“擦”。「磨く」的方法还有个特点就是“磨”或“擦”的方向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反复地“磨”或“擦”,直至“锃亮”「ぴかぴか」或“光滑”「つるつる」。「研ぐ」通常是对有平面的、硬的物体进行前后方向的“磨”或“锉”,有时会浇点水来“磨”或“锉”,很少使用药品等,偶尔也会在旋转的机器上装上刀片来“磨”或“锉”。「こする」是“蹭”,是直接对对象的接触,它的“力度、次数、方向”都不受限制。「磨く、研ぐ、こする」这三个词,有时由于它们的作用可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一点上「磨く、研ぐ、こする」和其它四个词不同。「さする」「なでる」一般是用“手、手指尖、软毛巾”等来“轻抚或抚摸、抚慰”,基本要求是“轻、柔”,动作方向是自由的,因为动作当中包含着“友情、关心、爱”,因此对象物不会发生形状改变之类的变化。这一组词几乎都用于褒义,结果都是积极的,只有「こする」例如「うっかり床をこすって傷がついた」会导致消极的结果。

5.语法方面的特征。「汗を/額を/額の汗を」「ぬぐう/拭く」,「垢を/背中を/背中の垢を」「こする」,「ぬぐう/拭く」「こする」这三个词“擦去、擦掉、搓掉”的对象物和附着的场所「除去の対象物、付着箇所」都可以用助词「を」格来表示,这是其它四个词没有的语法特征。另外,这一组词中只有「こする」有个词干相同的自动词「こすれる」,它的语义是和人的意志无关的一种相互摩擦和「擦れ合う」同义。

6.同一语境下的用法辨析。注意:·符号表示可以用; 符号表示不自然;?菖符号表示不能用。

7.不同的语义范围。这组词除了上面介绍的对接触面发挥作用的共通语义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语义范围。

「ぬぐう」:还有将「恥、汚点、気持ち」を「消しとる」的意思。例如:「不安を拭いきれない」「汚名を拭う」等。「磨く」:还有「上達させようと勤める」、「練磨する」、「質の向上をめざす」等语义。例如:「技術、技、腕、文章、表現、言葉」を「磨く」「撫でる」:我们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美的句子:「そよ風、すすきの穂、若葉、柔らかい布」などが「頬、うなじ、肌」を「撫でる」。这是「撫でる」的另一种语义,它表达的是自然与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的拟人化用法。

以上,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词义对比研究的方法,本方法简单有效,它不但可以运用到词义辨析上,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句型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研究上,掌握了此研究方法,在对日语的学习以及研究上都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類語例解辞典,1994,小学館.

[2]類語使い分け辞典,1998,研究社.

[3]日本語使い分け辞典,2001,講談社インタナショナル.

[4]国立国語研究所,1972,「動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秀英出版.

[5]中野智,1986,「ふく?ぬぐう」「日本語研究」第8號,東京都立大学.

[6]姫野昌子,2004「日本語表現活用辞典」,研究社.

[7]渡辺実,2002「国語意味論」,塙書房.

姿态的近义词及意思 篇4

班门弄斧( 注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布鼓雷门( 注释: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故作姿态( 注释:故意作出某种样子。指装模作样,并非真心诚意。)贻笑大方( 注释: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自以为是( 注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自作聪明( 注释: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词语视线的意思及近义词 篇5

一、视线解释

亦作“ 视线 ”。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九尾龟》第三回:“那班檯上倌人,听得有点‘满堂红’的客人,未免众人的视线,都聚在 秋谷一人身上。”《黄绣球》第十回:“那些女学生的视綫,一齐射在他身上。” 巴金《寒夜》十四:“这所楼房比它四近的房屋都高,并没有墙壁和屋顶遮住窗内的视线。”

二、视线近义词

视野 [ shì yě ]

三、视线造句

1、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2、不要为小事遮住视线,我们还有更大的世界。

3、眼睛看到的是视线,看不到是眼光。

4、老天爷似乎故意出难题,弥漫的大雾遮住了视线,海面被雾幕遮得严严实实。

5、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6、歹徒企图混淆警方视线。

7、一片树林遮蔽住我们的视线。

8、他的头阻挡住了我的视线。

9、你也许已走出我的视线,但从未走出我的思念。

10、山沟,溪水,小道,槐花,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11、当我的视线穿过地平线,看到身边年轻人面庞,就不禁潸然泪下。

12、当神舟九号发射几秒钟以后就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3、百年老树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树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14、无力感,视线逐渐模糊,不知所以。

15、一句问候填满青春,别人的话都听不见,岁月凝结在你的视线。

16、远处那扑朔迷离的气球渐行渐远,慢慢地终于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17、补偿的首要工作是确定图像运动的偏流角和遥感视线的修正量。

18、北昆士兰州的白狐猴负鼠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已经有3年了。

19、赵丹阳全面走入人们视线的时间定格在今年元月2日下午。

20、他因此决定不坐在陪审员视线内的地方,以避免引起偏见。

21、烙杆作成弯形避免手握时,挡住医务人员的视线。

22、国民外交团体视线随之转向内政。

23、与视线垂直的运动可以通过直接观测得到。

24、注意任何的耳垢或者耳屎可能会影响你的视线。

25、锤击凿子时,视线应该集中凿切的地方。

26、云层遮断视线,无法欣赏浩瀚壮观的地面景色。

27、他和姊姊视线相接,他愁眉不展的脸忍不住变成悻悻的笑容。

28、我曾说过我同样珍爱自由现在却不可置否,视线被你占据。

29、劫匪扔烟幕弹来转移人们的视线。

30、带着来复枪来到山颠,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31、我的视线被坐在前排妇女的大帽子遮住了,看不见舞台。

32、红缨枪的缨络垂了下来,挡住了她的视线。

33、嫌疑人穿小鞋作案,来转移警方的视线。

连续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篇6

一个接一个;晋 潘岳 《悼亡赋》:“听辙人之唱筹,来声叫以连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犯属车” 唐 颜师古 注:“属者,言相连续不绝也。” 浩然 《艳阳天》第十六章:“入团以后,她的工作越发积极,连续当选班主席。”

二、连续词语的近义词

继续 [ jì xù ]

陆续 [ lù xù ]

衔接 [ xián jiē ]

三、连续词语的造句

1、我好喜欢看电视,喜欢看综艺节目,喜欢看少儿节目,喜欢看连续剧,最喜欢看戏剧类节目。

2、对于昨晚的电视连续剧,大家没有一点谈论的兴趣,只有老王在那里津津乐道。

3、这种低温天气一直连续了十几天。

4、这几年北方连续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5、炼铁的高炉要连续生产,不能间断。

6、妈妈连续三年被评为劳动模范。

7、连续工作了三个星期,我感到很疲劳。

8、连续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一会儿,或向远处眺望片刻。

9、她已连续三年获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

10、连续的阴雨天气,让人心情郁闷。

11、这段内河航运管理混乱,最近连续发生了几起事故。

12、小华连续三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13、由于连续上课,老师的嗓子都有些嘶哑了。

14、爸爸工作很忙,常常连续几天加班。

15、这家公司连续几年亏损,不得不宣布破产。

16、我国女排曾连续五次获得世界冠军。

17、我军从正面向敌人连续发动了攻击。

18、连续几天的小雨,使空气变得很潮湿。

19、我们班连续几次智力竞赛都是全校第一名,真算得上是百战百胜了。

20、战争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我军在黎明时分终于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21、这个电视连续剧他看得津津有味。

22、连续三天的深夜工作,他走在路上都昏昏欲睡。

23、他连续讲了两个小时的课,早就唇焦舌敝,疲惫不堪了。

24、连续几个晚上加班,弄得大家都人困马乏的,真想美美地睡一觉。

25、政策应保持连续性,不能人亡政息。

26、他一心想让儿子上大学,但未能如愿以偿,儿子连续三年落榜。

27、他品学兼优,连续六年被评为县“三好学生”,这在我们学校还是独一无二的。

28、战事逆转后,我军大举反攻,势如破竹,连续收复失土。

29、多麽耸人听闻的事!具备连续剧的一切要素。

30、凶手丧心病狂地连续开枪扫射,死了好多人。

31、连续几个小时的数学练习让我感觉头晕眼花。

32、电视连续剧《渴望》的播放,在全国各大城市产生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33、当连续假被确定后,全办公室的人都兴奋得手舞足蹈。

34、他总是在电视连续剧中扮演心不在焉的角色。

35、连续打了几天仗,敌军突然偃旗息鼓,不知有何阴谋?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识解和辨析 篇7

关键词:Tuxian 语料库 认知识解 语义解构

一、使用现状考察

查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络版-现代汉语语料(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我们发现,标题中四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非常混乱。以下例句①,均出自报章语篇,Tuxian②的意义和语境基本相同,却使用了不同的词汇形式,不免让读者眼花缭乱。

(1)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2)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用水矛盾日益[凸现]的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却依然严重。

(3)……对美国说“不”的勇气将会越来越大,欧美矛盾会越来越[突显]。

(4)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上的矛盾日益[突现]。

郑林丽,董斌[1]就4个词的混用现象做过简要讨论,提出“它们出现的频率似乎不相上下。”笔者认为“频率不相上下”的说法欠妥,CCL中4个词使用频次相去甚远。

二、相似度和通用性考察

笔者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的相似词网络平台(http://klcl.pku.edu.cn:8080/seek/check.php)上对这4个词进行查询,其相似度排序如下:“凸显-凸现”:0.999;“凸显-突显”:0.914;“凸现-突显”:0.907;“凸现-突现:”0.867;“凸显-突现”:0.782;“突显-突现”:0.754。单字:“凸-突”的相似度为:0.626;“现-显”的相似度为:0.333。Aitchison[2]指出在人脑词库中,越是发音、词义或用法等方面相近的词,互相之间的联系越为密切,而由于联系密切,所以也特别容易混淆,从而在理解和表达式发生错误。这正是标题中的4词容易造成混淆的原因。

笔者在CCL中对4词的复现率和搭配进行考察。CCL总字频数:307,317,060,总字种数:9711(查询日期:2013年12月1日)。

表1:CCL中“凸”“突”“显”“现”的字频

字凸突显现

频数4964204,660216,1041,210,137

标准化频数(每百万字)9.74390.272377.11403.22

可见现代汉语中“现”的标准化词频达到每百万字403次之多,为高频字,“显”“突”次之,而“凸”为低频字。

表2:CCL中Tuxian的词频

词凸显凸现突显突现

频数45544078147

组合成词后,“凸显”“凸现”的词频却远高于“突显”“突现”。可见“凸显”和“显现”为强搭配词,而“突显”“突现”的搭配力度较弱。

语料库语言学家认为词的意义在于它的搭配,应该通过搭配来认识一个词。从检索中可见,这4词多用于正式语体,绝大多数检索条来自于新闻报刊语篇。Tuxian为动词,也有少部分充当名词(主要在“凸显”和“凸现”的检索条下)。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名词如下。凸显:问题(48),作用(21),矛盾(18),重要性(14),地位(13),理念(12),效应(8);凸现:问题(32),优势(19),矛盾(9),地位(7),主题(7),作用(7);“突显”和“突现”没有搭配频率超过5次的名词。搭配中,另一重要信息为与Tuxian共现的修饰语。与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词的副词如下。“凸显”:日益(41),更加(11),进一步(6);“凸现”:日益(20),已经(6)。而“突显”和“突现”的修饰语却显现离散性,没有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副词搭配。

综上,“凸显”“凸现”在语料库中复现率远高于“突显”和“突现”。“凸”和“显、现”是属于强搭配词。“突”和“显、现”为弱搭配。和“凸显、凸现”搭配的NP以及修饰语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多样丰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4词的通用性分别为:“凸现>凸显>突现>突显”。

三、理据性和系统性考察

“突-凸”和“现-显”为两组近义词。从《新华字典》的释义看,“突”为会意字,从穴,从犬: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凸”为象形字,义为“高出周围”。但是在引申义中,两者义项交叉于“高出周围”。“现”为形声字,从玉,从见。本义为打开玉璞见光彩,今义已泛化。“显”为会意字,本义为头上的装饰品。“显”,见也。故,“现”“显”二字为同义字,两者在“表露在外”义项上重合。

《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作为我国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辞典,在异形词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理了大量的异形词[3]。但是,《现汉》(第6版)对Tuxian的4个形式均予以独立立目,并未将其中任何一对视为异形词。其释义如下:

“凸显”:【动】清楚地显露:草地上~出一座花坛| 市场规范化的问题日益~出来。

“凸现”:【动】清楚地显现:在一排排的校舍中~出图书馆的高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出来。

“突显”:【动】突出地显露:手臂上~出一条条青筋|产品的包装也~出民族特色。

“突现”:【动】①突然显现:转过山脚,一片美丽的景色~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语言和行为都~了他的个性。

从以上注释可见,“凸显”“凸现”“突显”“突现”四词的义项相近,但是“突现”另具“突然显现”义项。正是基于以上语义的重合,才会造成用法上的混乱。

再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下称《规范》)(第2版)。

“凸显”:清楚地显露出来:~英雄本色。[提示]跟“凸现”不同“凸显”侧重于显露、显示,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凸现”侧重于呈现出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

“凸现”:清楚地呈现出来:前言~本书的特点。

“突显”:突然显露出来:身体~不适。[提示]跟“凸显”不同。

“突现”:①突然出现:走出山口,一抹平川~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他以精湛的表演~人物的复杂性格。[提示]用于以上意义时不要误写作“凸现”。

正如严学军和孙炜[4]所述,《规范》增加了“凸现”和“凸显”的辨析,主要从“显”和“现”的语义要素的区别,即“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而“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这似乎使得这两词的区别略显清晰。《规范》从学理上指出词语的细微差别,对语言的规范使用是有积极作用的。笔者也认为对“凸现”的解释《规范》的“清楚地呈现出来”要比《现汉》“清楚地显现”更加清晰、精准。

从学理上考据,“突然”表示时间的瞬间完结,而“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本身义项上是冲突的,“突”和“显”源义无法结合,只有“突出”和“呈现”的义项能得以结合。笔者以为,“突显”可作为“凸显”的异形词,义为“突出地显露”。语料库中的低复现率性也可以作为推荐其为异形词的依据。

“突现”为多义词。《现汉》和《规范》注释中的第一义项(下称:突现①)为:“突然显现”和“突然出现”,所给例句相似。《现汉》的注释更注重系统性,因为其它几个词语“现”均解释为“显现”。而对于第二个义项(下称突现②),两者均解释为“突出地显现”。然而笔者在观察语料库时却发现,在许多语例中,却很难区分“突现①”和“突现②”。有时可以依据语境来区分。如某新闻标题:

(5)北京春节庙会[突现]“申奥”主题

该句可以理解为“突然出现”也可以理解为“凸出呈现”,但是文中详述为:

(6)今年的北京庙会不仅展现了妙趣横生的老北京民俗文化,而且[突现]了北京申奥主题。

依据语境可以认定该句子中为“突出显现”之义。我们认为“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突现①”引申而来,而语言中还存在一个兼有“突然出现”和“突出呈现”的义项,我们称之为“突现③”。释例如下:

(7)可能会被下意识的联想如何不时[突现]在意识的前景之中的机制所吸引。

(8)他两眼盈满的泪水映照着远方[突现]的那团耀眼的巨焰,轰鸣声几秒钟后才传过来。

以上例句中,“突现”均表快速,又兼具“突出地呈现”的意思,似乎很难单归入独①或②义中。“突现③”为①或②义的融合义,是其互相影响和制约而产生的新义项。

四、系统性考察

鉴于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没有4词的用例,可认为四词是在现代汉语中才完成词汇化和进入语言流通的。也就是说历时考察的手段在4词的辨析上发挥不了作用。下面我们借助系统性手段对4词进行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等义成分在重合义项上组词的系统性进行取舍。在现代汉语“凸-突”和“显-现”在各自的重合义项上的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表1:“凸-突”的系统性考察

组词系列

等义成分高出周围

~起~出~镜~版~窗~兀

凸+++++-

突++---+

表2:“显-现”的系统性考察

组词系列

等义成分表露在外,使人看见

~露~摆~著~眼~见~形~身表~发~~象

显++++++----

现-----+++++

以上组词均来自《现汉》(第6版)。从上表“凸”在“高出周围”的义项上系统性强于“突”;“现”和“显”的系统性强弱似乎相去无几。那么可以认为:“凸显”和“凸现”的系统性高于“突显”和“突现②”。“凸”基本上与“具体”的物体搭配,我们推测,“凸”的抽象义项,可能是受到“突”的影响。

五、认知识解

下面我们推演四词的认知识解过程,鉴于“凸显”和“凸现”的细微区别,我们认为其语义引申的过程是相似的,可以归为一组。

“凸显和凸现”从本义到扩展衍生的过程中,两次触发概念隐喻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1:“凸显/凸现”的语义推理

我们通过例子阐释“凸显/凸现”从源义经过隐喻操作的语义扩展的过程。

(9)一个孔武的土著男性的头颅则[凸显]正中,其两旁的巨手一托太阳,一举明月。(源义)

(10)其头部的前后各有一个面部,一手执法器,一手扶膝,两个乳房[凸现]……(源义)

(11)终于一颗颗红五星在折开的树枝中[凸显]出来。(目标义1)

(12)结果是西方与俄之间早已有之的矛盾和分歧重新[凸显]。(目标义2)

在例(9)中,“头颅”为具体的物体,表示“高出周围物体”;而往往高出周围的物体容易是自身清楚地显露出来,成为注意的焦点;继而“凸显”的词义扩展到“(具体物体)清楚地显露出来”,其受事可以无需在形态和空间上高出周围物体,这是一个基于相似性的隐喻过程,即“清楚显露出来的物体是高出的物体”,如例(11)。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凸显”和“凸现”的对象为抽象的事物如“问题、矛盾”。这是一个从具体域映射到抽象域的隐喻过程,语义得以进一步拓展。如例(12)“凸显”的对象已经是抽象的“矛盾和分歧”,隐含了“矛盾和分歧是显露出来的事物”的概念隐喻。从语料可见,目标义2为“凸显”和“凸现”主导义项。我们将“突显”视为“凸显”的异形词,无需构建其识解过程。

下面考察“突现”的语义识解。我们考察的4个词中,只有“突现①”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可推测“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 “突现①”引申而来,“突现③”为“突现①”和“突现②”的语义融合。

图2:“突现”的语义隐喻推理

(13)200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海埂春训期间,某国脚[突现]球场……(源义)

(14)在枕边备有附有灯光的圆珠笔与备忘录,灵感[突现]时,就可立刻随手记下。(目标义1)

(15)于是渐渐地,在二维平面中清晰地[突现]出一个三维立体的图像。(目标义2)

(16)挂靠企业的产权模糊问题[突现]出来。(目标义3)

(17)不多时日后,一幢幢楼房、一条条街道将[突现]在我们眼前,2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必定处处充满生机。 (目标义4)

“突现”的目标义1既表示速度之快,又有“突出呈现”之义,表示一种“从无到有的快速改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换成“凸显/凸现”,就失去了“快速”之义。

六、总结

综上,“凸显”和“凸现”通用性相似,在词义上略有差异,“凸显”强调从隐到现的过程,“凸现”侧重从无到有的结果,可以视为一对近义词;而“突显”因其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均较弱可推荐为“凸显”的异形词。“突现”可视为有3个义项。“突现①”:突然出现;“突现②”:突出呈现;“突现③”:突然出现而突出呈现。“突现”和“凸现”为义项同义词。

注释:

①如无特别注明,本文的例句均来自CCL。

②为表述之便,本文将Tuxian作为4词的总称。

参考文献:

[1]郑林丽,董斌.“凸显”“突显”“凸现”和“突现”[J].语文

建设,2005,(4):55-56.

[2]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lackwell,1987:283.

[3]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2.

[4]严学军,孙炜.“凸显”“突显”与“凸现”“突现”[J].辞书

研究,2012,(1):84-86.

进攻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篇8

谓军队接近敌人并主动实施攻击。 《汉书·王莽传上》:“ 绍 等从者百餘人,遂进攻 宛 ,不得入而败。”《旧唐书·窦建德传》:“於是 建德 进攻 河间 ,频战不下。” 在竞赛中发动攻势。《花城》1981年第2期:“他善于合作,常常以一记妙传来强化比赛的节奏,大大地开拓了进攻的路子。”

二、进攻词语的近义词

袭击 [ xí jī ]

抨击 [ pēng jī ]

激进 [ jī jìn ]

三、进攻词语的造句

1、我军闪电般的进攻,重创了敌军的先头部队。

2、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加有效的进攻。

3、突击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敌人发起进攻。

4、现在是我强敌弱,按照十围五攻的原则,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5、他下棋,开始时多采取守势,一旦有了机会,便猛烈进攻。

6、阵地上万炮轰鸣,我军发起全面进攻。

7、炮打个不停,估计一场进攻迫在眉睫。

8、英勇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

9、敌人封锁了公路,企图阻止我军进攻。

10、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慌失措,都应该坚决反对。

11、我军的顽强抵抗使得敌人的进攻又一次失败了。

12、敌人抵挡不住我军的猛烈进攻,投降了。

13、红军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14、勇敢的红军战士挫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猖狂地进攻。

15、足球比赛,进攻与防守同等重要。

16、我军通过多次猛烈进攻,攻克了堡垒,迫使敌人投降。

17、师徒二人步调一致,一方掩护同时另一方进攻。

18、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政府的官员大都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起来。

19、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我军的方针依然是寸土必争。

20、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鬆懈后,可一举进攻。

21、面对进攻凌厉,传带技术高超的蓝色足球队,我们队是防不胜防,难以招架。

22、希特勒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进攻莫斯科,结果大败。

23、队长快速运球进攻,却无人接应,终于孤掌难鸣而失手。

24、上半场先摸清对方实力,以守为主,下半场积极进攻,后发制人。

25、敌军内部各派系钩心斗角,矛盾日趋激烈,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

26、我军坚不可摧,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27、饥寒交迫的农民向封建王朝发起了进攻。

28、由于我军居高临下,敌人最终放弃了进攻。

29、我们排居高临下,一天就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

30、狼牙山五壮士居高临下,利用有利条件战胜了敌人的进攻。

31、我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

32、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抵挡得住那雷霆万钧般的进攻。

33、在日本人大举进攻中国时,许多有志之士都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扛起枪上了前线。

34、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局部进攻,也遭到挫折,成了强弩之末。

秘书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篇9

职务名称之一。我国现今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等。 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首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宫禁秘藏之书。 《汉书·刘歆传》:“及 歆 校祕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 歆 大好之。” 汉 张衡 《西京赋》:“匪唯翫好,乃有祕书,小説九百,本自 虞初 。”《晋书·荀勗传》:“及得 汲郡 冢中古文竹书,詔 勗 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祕书。” 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谶纬图箓等书。

秘书词语的近义词

布告 [ bù gào ]

文牍 [ wén dú ]

文告 [ wén gào ]

秘书词语的造句

1、联合国秘书长最近为和平所作的努力得到了积极回应。

2、我的秘书花了很长时间将我几乎难以辨认的手稿打字成可读的文本。

3、熟练运用行政和秘书职能,按时完成工作要求。

4、该机构每年安排大约两百个秘书职务。

5、秘书可以像软盘一样有效地归档文件。

6、许多人事经理从秘书或人事助理开始,然后慢慢升迁。

7、当布雷先生公开露面时,他的秘书总是在场。

8、他正要离开时,他的秘书给他回了电话。

9、她的秘书们孜孜不倦地工作,挣着微薄的工资。

10、他的秘书把信放在接收托盘上。

11、韩国的潘基文有望成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12、我仍然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作为临时雇员去了英国天然气公司的秘书处。

13、秘书长说完话后,于是大家相互介绍,彼此招呼,车上一下子热闹起来。

14、秘书的工作委实不轻松,从演讲的接洽、订约,乃至修改日程,收拾善后等等各类事情,无论巨细皆由秘书一手包办。

15、秘书呆滞的坐在原地,无助的任由恐惧一点一点将他淹没。

16、危险的感觉笼罩上心头,秘书恍惚的站在原地,只觉得自己仿佛是待宰的羔羊,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17、开着免提,宋禹丞翻起了手机的照片,果不其然,没几页,就看到秘书和小鲜肉偷情的证据。

18、这秘书不是个好东西,没什么本事,就是个靠卖屁股上位的许牧之的走狗。

19、那个冒失的新秘书兴冲冲地蹦跳到我跟前,问我是否在这里工作。

20、她给董事长留了张便条,并将其交给了他的秘书。

21、主要的高级职员通常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秘书、财务主管(或审计员)。

22、就算偶尔有人将视线转移到他脸上,也会以为他是那个老中医的弟子或者司机秘书之类的人物。

23、这天,刘大成洽谈完一个大项目,回到办公室里,吩咐秘书开瓶红酒庆祝。

24、锦江公安局局长室秘书黄旭光忐忑不安地回答着老板看似愚不可及的问题,魏楚阳内心已经是惊涛骇浪脸上却还保持着波澜不惊的神色。

25、小张给一位老板当秘书,他文笔好,业余爱写些小故事,常和同事讲些听来的奇闻异事。

26、有一天,秘书走进我的办公室,告诉我有一个女人想见我。

27、跟书记的胡秘书就不一样了,既风光又实惠人所共知,出入坐小车,威风凛凛的,下了乡,乡干部都要先看秘书的脸色。

28、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29、因为办公室搬家需整理之故,秘书坚持他休假两个星期。

上一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手术后疤痕增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