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精选10篇)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中学 姜淑杰
从教20余年,一直担任英语教学任务,一直扎根在农村中学的教学一线,期间也主持主研过英语科课题研究,尤其近年参与听课机会多了,每年校内校外城里农村听课近百节,听英语课节居多,我觉得城里中学与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能相比,无论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家长的素质及重视程度、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等等都大相径庭,基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学英语课上暴露许多问题,致使学生素质下降,表现中考学生的成绩呈递减趋势,令人堪忧,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照本宣科居多,多数讲常态课,偶尔学校搞教学活动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来检查听课,有的年轻教师使用媒体教学,有的中年教师可能画两幅画或拿几个实物吸引学生眼球,而老教师还是涛声依旧。
2.教学手段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三一世界”,一些老教师还使用“母语化”教学。
3.课上学生的表现,没激情不活跃不作为,多数都不爱学习,遇上英语老师严的,上课不说话,但人在曹营心在外,他们不积极思维,或像佛稳坐或睡觉,有的觉得老师要求不严,就张扬个性,窃窃私语或玩弄东西,老师叫到时吓一跳,有几个学习的也信心不足。4.师生关系。多数老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关注几名好学生,看到学生不学习就不愿瞅他,对于他们的态度,愿意做啥就做啥,只要不影响他讲课,随便他,没时间和他沟通交流。
5.课堂效果。部分老师讲课随意性太大,这节课完不成,下节接着讲,节节给学生吃剩饭,学生不爱吃讨厌吃,吃得不好。
二、分析原因
(一)来自教师方面
1.老师感到课改难。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他们部分是“土八路”出身,部分是工作需要转行走上英语之路的,所以非专业人士居多,他们专业知识底子薄,加之自己年岁过大,不爱学习,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根深蒂固,他们觉得使用“母语化”教英语省力,学生易懂,所以不愿课改。老教师年岁大,上进心没有,工作激情消退,即使让他课改也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新来一两名英语系的大学生,也被这样的环境改变了,因为他们只有学识没有教学经验,更不敢大胆创新改革;另外传统的评价方法没变,学生成绩还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子,如果领导让你教毕业班,中考学生升入高中公费生一个没有,领导同事有个评价,家长也不认可,所以教师一般不敢尝试课改。
2.教师厌教。有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重复做同一件事,上课,上课,还是上课,早已累了厌烦了;而且多数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昨天讲,今天讲,明天还得嘞嘞,早已口干舌燥了;老师天天讲天天磨叽,学生该不会还不会,该不学还不学,教师的劳动在学生那里得不到证明,没有好成绩,久而久之,教师就失去信心,讨厌学生;另外教师的工作不受家长重视不被社会重视,工资不高,地位悲催,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心高气傲,更不愿做教育工作,他们对学生更没耐心和爱心,刚参加工作就觉得没有兴趣,讨厌学生,讨厌教师这个行业;最主要现在学苗没有优质的,现在农村剩下的学生学习好的少,因为学习稍好的学生家长,早把自己孩子送入城里接受教育了,老师常说这些学生是“四类、五类”,再怎么付出都没用果。
(二)来自学生方面,现在的学生多数都不爱学习。
1.教师的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感兴趣,自然不愿做事。有时学生不完成作业,老师罚写20遍50遍甚至100遍,学生感到厌倦。
2.农村学生学习不受重视,得不到关爱和支持,一方面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有的初中没毕业,对英语学习帮不上孩子,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有的外出打工,有的离异,根本不管孩子,留守儿童生活无保障生活散漫,根本没有学习心,他们缺少的是父爱母爱。
3.优越的条件让他们无事可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不愁吃不愁穿,党的惠民政策给农村学生免费,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上学车接车送,幸福的日子尝着过,从小娇生惯养从没吃过苦,学习是个苦差事,所以他们不愿做,优越的条件让他们不爱学习。
(三)来自环境方面 1.农村学校环境相对还是很差的,虽说近年政府投资给有的学校建了新房,有的建了楼房,但冬季取暖还是问题,平房烧炉子乌烟瘴气,时而伴有雾霾和烟霾,呼吸困难;楼房电取暖,室温根本达不到标准,深冬教师无法办公;另外上班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使一些年轻骨干优秀的教师涌向城里,学校教育缺少青春活力。
2.英语教师不足。现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老龄化,面临急剧短缺,虽说近年陆续补充新教师,但数额太少,学校先申请可能只有1个,而且再一个不知何年月,远远不够,有的教师代三个班课或领导代课,又备课又照顾学生,还要迎合检查写若干笔记,老师已筋疲力尽,所以无力研究教法,无力去制课件了。
3.教学设备不足或过时不能用。农村学校的语音室没电不能用,陈旧的录音机只能插磁带,早已过时,且免费的教材也没有英语磁带,更没有同步的听力材料,现在放听力有时用光盘或U盘,老师没有,多媒体教室只有一个,时好时坏,所以教师只能靠一张嘴,没有良好的英语氛围,无法培养学生标准的英语发音,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对策
面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暴露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善办学,补充新教师
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尽快增加对农村中学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学校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办学质量,使教师安心舒心顺心工作;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留住一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甚至让城里教师羡慕而下到农村工作;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及时补充更多新教师,新教师见多识广,具有青春活力,工作经历旺盛,乐于课改,他们信息技术高明,能给学校带来生机活力;他们教学方法多,手段新,学生喜欢新教师,乐于和他们交流沟通,教学有效。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提高教师的道德理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观看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例如谭千秋老师对学生的爱;四川汤虹老师为保护学生献出自己生命;还有杜国兰老师的师爱如歌的故事等,让时代教师增强自己作为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意识,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转变传统的学生观,真正的尊重学生。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时代的教师,思想要与时俱进,否则就Out。所以学校领导要给老师做讲座,组织他们看《中国教育报》,经常听新闻,上网学习,及时了解掌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教学要以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不要自己talking and talking,占去课堂2/3时间,要找好自己角色,教师是组织者,指挥家,学生的服务生,更新服务理念,增加服务质量。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时代要求这一杯水已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况且老教师随着时光的流失,一杯水连撒又倒,所剩无几,时代的教师必须得有自来水。所以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可以上网学习,也可线下学习,可以校内学也可走出学,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拓宽视野,丰富学识,更新观念,提高能力,适应社会。
4.为了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学校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勤督促,勤检查多考核,把提高教师素质落到实处,因为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有巨大影响。
(三)激发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课上选用图片、实物和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是情景,通过对话、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新知。
2.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比赛,例如100词过关比赛,英语书法大赛,英语朗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分享成功的喜悦与收获。
3.指导有效学法,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虽说学生在小学都学过英语,但由于小学对英语重视不够,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学,也不会什么,有的学生26个字母占格不会,书写读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了中学我们老师必须规范他们的听说读写,并对其学法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了有效学法,自然感觉英语不难,好学乐学学有成效。
(四)利用信息资源,改变我们的课堂。
一、我国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思想品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重视程度较低等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农村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良好的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但是这种“独白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倾听而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失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重视程度较低
农村中学生相比城市中的中学生, 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视程度较差, 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思想品德学习的意义, 很多农村中学生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2]。一些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 很多学生读书到一半便已辍学, 无法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我国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改善策略
我国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环境等, 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热爱程度和重视程度。
1.创新农村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方式
教师教学的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对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 学校和教师要注意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3]。
单一通过课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指导, 可能会使学生无法体会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而教师如果通过灵活利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优秀的教学方式, 则会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法不可违”这项内容的时候, 可以结合实际发生于2013年的复旦大学投毒案, 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这种类似于故事一般的实际案例符合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能够快速调动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 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情感理解。
2.优化农村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环境
若想更好的指导农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就必须要转变农村中学生的思想观念, 将传统的“读书无用论”、“重男轻女”等思想观念从农村中学生的头脑中剔除出来, 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 教师要注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细致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情况, 对一些思想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有必要的则需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思想引导[4]。其次,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在农村中宣传“八荣八耻”等优秀思想理念的方式, 加强农村思想文明建设, 增加对农村中学图书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和完善, 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增强全民读书、学习意识, 改变农村长久以来的腐朽思想, 优化农村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环境, 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容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思想品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重视程度较低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中学的相关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 通过创新农村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方式和优化农村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环境等方法, 改善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展现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宇.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1) :102-103.
[2]李孝耀.边疆多民族地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 2014, (06) :1-25.
[3]舒醒, 路丽.论区域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3, (08) :143-145.
关键词:农村 生物教学 弊端 发展对策
一、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生物学科认识不足。在中学教学中,生物课历来被视为一门副课,师生都不能清楚认识开设生物学科的重要意义,很大一部分生物教师没能领会生物学科中的各种技能对农村学生的未来是多么的重要。
2.专业师资匮乏。师资队伍的量与质都达不到要求,这种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尤其是县、镇、乡村的初中,生物教师多是由其他科教师兼任的。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不少初中生物教师转教其他学科,导致生物专业教师流失。
3.经费短缺,教学设备硬件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加上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生物学科常被作为一门“弱小”学科看待,教学和实验的设备严重短缺,许多农村中学缺乏实验器材,更没有生物学实验室。农村中学的现实条件与此相差很远,无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验课开设也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二、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1.领导重视,强化意识,摆正位置。农村中学的校长们,首先要加强“生物意识”学习,要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全球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以及实现新的农业革命都有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从现在起就重视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只有各中学的领导们认识到生物学科的要性,才能强化师生意识,摆正生物学科的位置,使生物学科真正地被重视。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中学生物师资队伍建设。治病要治本,在生物教學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能和作用,而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赖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农村中学,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掌握生物课教学的新动向。
3.充分发挥农村当地资源优势,弥补实验条件欠缺,提高生物学科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拓宽教学的知识领域,将生物科学实践应用向理论课堂渗透。尽量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中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衔接,以缩短课堂和社会的距离。如在讲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时,可介绍如何提高光合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且围绕在生产实践中具体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讨论,然后设计不同农业场景(如大棚和大田)中的农作物进行教学实习操作,进一步讲解大棚菜通光面积和光照时间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大棚的搭建技术等内容。讲“植物的矿质营养”时,可介绍小麦、玉米、棉花等所必需的矿质元素,进而讲怎样施肥、施何种肥,以及给植物适时松土的道理、叶面施肥技术和介绍无土栽培技术等等,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基本栽培管理方法,同时引入套种、轮种、反季节栽培、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讲“物质代谢”时,可结合动物育肥、食物加糖及适时阉割的内容进行讲解。近几年本地蘑菇和木耳栽培面积大大扩大了,但有些农民的菌种袋严重受污染,针对于此,结合教学“微生物”时进行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在灭菌的时间和次数等环节进行改良,解决问题。实践表明,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适时渗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改变传统“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开展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带同学们到田间、菜棚、鸡场和猪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的实际操作中去,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样,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时与农民交流运用,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的综合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使得学生在实践课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延伸了他们与社会相联系的知识触角。为学生走向社会、振兴当地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艳霞.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探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1):43-44.
[2]薛琳.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固原师专学报,2002,23(3):97-98.
分析与研究
武定县教研室
李俊
【内容提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制约着有效教学,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认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当前教研室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紧迫的工作。本文就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分析,给出几点建议。【关键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分析
建议
一、问题提出
武定县是一个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人口多、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县份。基础教育也较落后,是楚雄州最后实现“两基”目标的唯一家。
当前,新课改正在逐步推进,这次新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那么教学有效性如何?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这些都与教师能力相关。而教师能力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等要素构成。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制约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我们县一级教研部门、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能力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专门研究尚属缺失。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提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建议。
鉴于此,我对武定县中学,特别是乡(镇)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分析和研究。
调查了解采用师生问卷、与教师个别交谈、召开小型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大量查阅教师备课笔记、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获得第一手资料后,进行细致梳理,分析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一)对教学设计本质认识不足
绝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备课,应当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然而,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教的思考较多,学的研究较少;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探究较多,将其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研究较少;课前的思考较多,课后的反思较少。而今,新课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的创设留下充分的余地,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编撰者。因此,这种只是方便教师讲课的“备忘录”式的教案,必然要被新课改理念支配下的教学设计所替代。
教学设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 生全面、全程发展的教学策略,力求“呈现教材的教育形态,挖掘教材的科学价值,揭示教材的科学内蕴”,它既是教师课前的构思,又有课中的创造,更有课后的反思。
教师不清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事实上,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来看,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教案只是文本形式的方案,而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和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教学反思),以及对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完善、提高的过程。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
(二)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足
大部分教师不认为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之一,这表明教师对教学设计主体的认识存在缺陷。事实上,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这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实施是在师生之间互动和合作中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则如此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于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学生”。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同,就会影响教学设计的整体,从而制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三)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
大多数教师还只愿意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不愿意或不会与同伴交流合作,这表明教师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事实上,教师之间的协作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线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集体教研,集体协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自觉溶于集体,广泛交流、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共同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
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加反思,课上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加理会。这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事实上,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教案是静态的而教学设计是动态的,不仅是教学前和教学中需要设计,在教学后还需要进行反思和再设计,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证。
(五)对教学目标设计关注不足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绝大部分教师只是依据教师用书或教材等的课时具体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事实上,课程目标是围绕教育目的所制订的学科教育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规范了学科教学的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目标,提出了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六)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
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时,立足基础知识,注重思维训练,这无疑是对的。但体现人文主义、注重学生体验不够,表明教师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事实 上,当前课程及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使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向人文主义动态迁移。
(七)教学方法选择还需优化
我们看到,在竞赛课、公开课、观摩课中,绝大部分教师能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而平时经常使用的教师就不多了,表明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发生了“碰撞”。事实上,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色,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克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倾向,灵活选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互交叉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
(八)教学评价设计的单一化
我们的老师比较了解并经常使用终结性评价,了解并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师不多,只有极少数老师了解并能运用多元化评价,这表明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事实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九)对教学媒体设计认识缺失
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只占少数,而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用。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媒体设计的认识缺失。事实上,目前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客观上限制了数学教师对教学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同时,教师主观上对教学媒体使用有效性认识存在缺失,而且,教师课件制作技术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三、几点教学建议
(一)、树立对话意识
1、与《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前,一定要加强与《课程标准》之间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譬如:《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深刻理解这段话,深思熟虑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措施,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教育目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首先应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驾驭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其次,教师不能神化、固化教材,而应在教材、课标的指导下,通过拓展教材内容、有机整合等,赋予它新的生命,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利用教材教。新课标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 了较大的空间,在这样的教材面前,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只会死守教材,经验丰富的教师却往往会通过重组教材,以达到教材使用的第三重境界——超越教材。
3、与同伴对话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于教师。在一个大的教师集体里,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因此,建议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与同伴加强对话,讨论一些疑难问题;其次,要与名师加强对话名,因为名师在教学中有许多独到之处,譬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都能给我们启示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的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精髓、思想”。学习别人要靠自己的思考,靠自己的修养。
4、与学生的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设计时应当思考: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学习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3)学生对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这些学生大约有多少人?掌握的程度如何?(4)学习目标中,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包括自己能学会、与同伴交流能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二)树立质量效率意识
1、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质量规格。它首先要体现的是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对统一;其次要思考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可行、是否有层次、是否可以评价;再次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既有知识目标也有情感目标,既有行为目标也有过程目标。因此,教学设计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基本理念?(2)课例的教学内容目标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3)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层次性?是否具有可行性?(5)课例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主要目标是否突出?
2、关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并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是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法。作为微观的课例设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谐?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2)是否关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与“讲授法”的有机结合?(3)是否关注了课堂“生成性”设计?
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功能与特点不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的优化组合。
3、关注学生有效数学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研究,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主义的中心”,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时,应当从教师、学生和交流过程的层面思考:(1)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材料;(2)设计和选择合理的交流形式;(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
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实验学校 李春月
手机 *** QQ:1025436947近几年,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教学设备的日益现代化,英语教育教学事业也逐步得到发展。但是,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在农村的英语科任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艰辛,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更是有着一种深深的担忧和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中学部分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没有更新,不能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过分强调学生的有意识记,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背诵,忽视鼓励学生,使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上课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课堂气氛依然是枯燥无味,教师讲课满堂灌,学生学习机械……教师们对远程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他们不积极去学习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不积极去使用现有的先进设备与农远教育资源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日复一日的进行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农村中学生严重缺乏语言背景,加上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尽管从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开设英语课程,但学生的发音、口语交际运用能力还是很差。由于这些学生在启蒙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造成学习基础不扎实,思维不活跃,在进入初中时,就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再加上大量的生词、短语、句型有待学生记忆,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不会音标或知之甚少,记单词常常借助汉语或拼音、死记硬背,“有口无心”听不懂、说不出。单词记不住,词汇量跟不上,直接导致句型、文章看不懂。
刚开始学英语时,农村学生有一股好奇心,有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兴趣感,他们开始满怀信心的去听,去说,去写。然而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与学校难度的加大,愈来愈多的英语单词让他们更是眼花缭乱,再继续学下去,他们对英语的好奇心逐渐消失了,学生就会越来越害怕学习英语。这样下去,两极分化就会更严重。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就更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感与积极性了。要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个难题,真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认真分析研讨!
二、改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现状的措施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常规。然而由于农村英语教学的设备相对落后,所以英语教师应起带头作用,尽量用英语授课。给学生营造说英语的氛围。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就可以用正常的语速讲课,并鼓励他们也加快语速。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当学生取得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及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常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由4-6人组成的小组,他们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相学习。将成绩好的学生分成一组,去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成绩不好的同学分成一组,去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这种分组方式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可按优、中、差的形式搭配,优势互补,照顾差异。教师应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使每一个成员在小组活动受到及时的鼓励,使每个成员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初中英语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比旧教材的教学内容更具有创新意识,更具有生活气息,更具有时代感。这就要求英语科任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并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来吸收和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学习与实践当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及业务素质水平,同时,更要认真领悟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七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自我表现欲强,往往都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给他们表现的用武之地。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积极地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点进行他们愿意的和能做到的事情,及时给予他们肯定的激励,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产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自然越来越浓,越来越愿意学,这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能比较轻松地接受和掌握好知识。
我校虽地处乡镇,但与城市中学相比,学生视野狭窄,阅读量低,语言表达水平普遍较差,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写作时的主要困难:一是“无米下锅”二是缺乏写作技巧,多数学生语言苍白,缺乏修辞技巧,口语化现象严重,感情浮浅,不能动人。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现象严重,作文练习往往是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对以上情况,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寻找源头活水,注重积累内化。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叶老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十分重要。
具体做法如下:
1.理清材料源头,寻找写作活水。
“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2.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习惯。
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有: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记下点评之心语。
3.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
如何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鼓励每人每学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2~3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优秀作文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4.举行积累评比,促进相互学习。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与反映。读文体察生活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途径。
二、针对学生实际,注重写法指导。
针对农村学生实际,改革作文指导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当务之急。我们从改革命题形式入手,即让学生自由命题、教师精心设计命题,使学生想写;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即捕捉小事,抒发真情、抓住瞬间,即兴训练,使学生有的可写;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几方面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命题形式,让学生想写。
写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教师常常以为这是学生生活经验贫乏,观察力不够,想象力太差所致,实际上命题不当才是重要原因。因此改革命题形式是让学生想写的重要原因。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使学生有的可写。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说,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习作材料,使学生有的可写。
1、捕捉小事,抒发真情。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写事不在于大小,只要能表现出真实而细腻的感受就是好作文。
2、抓住瞬间,即兴训练。教学生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给学生感性认识。
3、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关注现实生活,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
只有多读多练,胸中有了大量积蓄,当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课文中吸收作文营养。
2、加强熟读练习,以熟读促理解、表达。
3、加强迁移练习,促进语言内化。
读写紧密结合,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准确、得体、生动的运用语言,把作文写好。
三、改革评价方式,师生平等对话。
作文评改中我们提倡运用作文互评法,所谓作文互评法就是在学生完成了草稿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作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评价、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1、公开展示作文。
2、学生互评。
3、开展评定交流会。
4、举行集体讲评。
集体讲评一般安排在作文展示后的一周大致如下几个步骤:
(1)统计学生的阅读量。先统计每个学生读过几篇优秀作文,同时也使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扩大交流面。
(2)让学生推荐自己所读过的佳作。可以是整篇作文,也可以是某一片段、章节或某个句子。读完后要说出你认为好的理由。当然,也可以是毛遂自荐读自己的佳作。
(3)教师进行总结评定。教师在仔细阅读、评定每个同学作文的基础上,在整体上对全班作文的情况作出一个评定。
(4)如有必要,学生可进行再次的修改、评定。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基础投资不足、教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
经过前些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初级中学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严重不够,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管理难度日渐加大等矛盾仍然很突出,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原有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在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近年来西部农村适龄儿童入学高峰期到来,政府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增加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学生人数及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本上就解决不了客观的存在的各种问题;英语教学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整体教学水平的;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不依靠政府的主投资渠道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配套、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整体教学实力急待加强
由于广大农村初中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实力有限,缺乏吸引专业英语教师安心在农村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人员特别紧张、整体教学实力不足、教学水平普遍偏低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英语教学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教学艺术等方面的要求均较高;但实际上,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一是在数量缺乏,二是业务能力不高,别说一些老教师,就是部分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也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大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往往是经过几个月或者一年半载的培训之后就“走马上任”,拉长袜子当裤子穿,这样怎能真正教好学生呢?尤其是英语学科,一旦启蒙教育大打折扣,学生开始连发音都不准,字母都书写不规范,以后要想改变可就太难了,弄不好就会使他们永远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对英语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造成部分英语教师知识老化、观念保守、思想落后,难以满足现代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考核体系不健全、评价标准不科学、激励机制不灵活、师生积极性调动不力
应试教育思想要深蒂固地束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会对考试成绩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搞“题海战术”、“磨尖子、抓重点”上去了,从而极端偏废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学生也被迫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到死记硬背语言知识和应付永无休止的测验考试中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综合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形成了“重知轻能、重考轻练、重结果轻过程”的恶行循环格局,严重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偏离了课程标准的全面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以上被动局面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同条件的学校情况也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也就不能千篇一律,机械照搬了,农村初中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探讨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初中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稳定,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确保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完善农村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价奖励机制和学生学习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全方位调动师生的双边积极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划拨专款,用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手段,落实教学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英语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借助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寄宿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规范农村寄读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习管理。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全面加强农村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尽管许多教师对词汇教学非常重视,也投入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由于没有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教学和学习效果均事倍功半,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不尽如人意,而很多教师又为此感到很困惑,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许多农村学生刚学英语的时候觉得很有趣,但随着词汇量和难度的增加,他们就感到记忆单词很困难,学习兴趣逐渐减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有一部分学生能把刚学的单词在当天听、读过关,但过了几天又把一些单词给忘了,更不能将学过的单词在平时英语学习中运用自如,从而出现了词汇学习费时低效的现象。以上总总,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如下。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有些教师教学理念传统、落后,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注意到农村学生到了初中才第一次接触英语的特殊情况,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词汇教学又长期被一些教师和学生忽视。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单独的词汇教学,教师教完单词即可,记单词是学生的事;有些学生简单地认为词汇学习就是背单词,枯燥无味,加上受畏难情绪的影响,觉得背单词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是被迫的,尤其是男生不愿背单词、觉得学英语没趣的现象更为普遍。
2.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文化差异,受到汉语学习的影响,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采用一些不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学习记忆方法。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还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导致读英语单词带有地方口音,这直接影响到词汇学习效果。
3.快速遗忘单词现象很普遍。
学生记忆单词方法单一,缺乏学习策略,常常孤立地、机械地记忆单词,不能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词性及其用法,因此出现今天刚背了单词,明天就忘了的现象。
二、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能激发兴趣,兴趣能产生动力和激发思维,思维能加深记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信达人,用爱的正能量来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对单词记忆的畏难情绪。同时,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建立师生间“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并在具体教学环节加以落实,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英语值日报告、唱英语歌曲、英语词汇竞赛等活动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逐渐养成“我要学”的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艺术性,以幽默风趣的讲解、恰到好处的举例或穿插故事,赢得学生的时刻注意和积极配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2.抓好语音,让学生熟悉发音规则。词汇学习的第一关是会读,掌握正确的读音有助于正确记忆单词。虽然初中英语课本词汇表里每一个单词都注有音标,但有许多学生还是不会读,其原因是学生对一些音标掌握得不够好。针对这个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很有必要在语音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如不定期在课前用2到3分钟复习音标,早读课时播放录音带让学生跟读单词或课文。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为学生练习语音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抓好语音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不能死记硬背,要按音节和读音规则记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单词的拼写规律,特别是对于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划分音节,让学生按音节拼读,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尽量让学生在绝对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暂时忘记汉语言和少数民族方言,以英语思维来学习英语,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单词的构成规律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记忆单词就不再感到厌烦。
3.指导学生科学记忆,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单词会读还不够,还需知其意思和拼写。初中英语课本每个单元的生词都有40个左右,若想让学生在短短一两天时间内记住所有单词并学会运用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记住也会很快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每个单元的单词进行分类让学生记忆:黑体字的是重点词汇,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还需知其意思并学会运用;地名
或人名单词要求学生会读,不用记忆;对于拓展词汇,学生需要知道其音、形和义,不要求运用。明确主次之后,教师再把课本每一个单元的单词分为几个小块,要求学生每天记10个左右词汇,先记重点词汇,再记拓展词汇。另外,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输入大脑的信息要想在大脑中保持长久记忆,则必须不断地加以重复、再现。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长久记忆学过的单词,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对学过的单词进行重复识记,以加深印象;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在词汇多角度、多层次的复现中巩固词汇记忆效果。
4.让学生了解构词法,有效扩充词汇量。
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构词法知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常用的构词法有:(1)复合,如housework,classroom等。(2)派生,即词根加前缀或后缀。前缀一般是改变词义,不改变词性,如happy—unhappy,possible—impossible等;后缀一般是改变词性,如care—careful,help—helpful 等。(3)词性转换。有些单词不需改变词形,本身具有不同的词性,如open(v.开)—open(adj.开的), book(n.书)—book(v.订购)等。
5.教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没有学过的单词,这时,可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单词的意思,这就是猜测法。
6.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单词复现率。
单词记忆如果脱离语篇语境地死记硬背,是非常枯燥而低效的。通过课外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词汇的复现率,从而巩固大量的常用单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多途径检测,巩固词汇学习效果。
检测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单词情况的了解,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记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检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应尽量做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举行单词竞赛,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张贴一张英语词汇学习小组竞赛一览表,全班分为6个小组,定期进行词汇竞赛,组员轮流参与,成绩最好的小组获得星级小组称号。通过竞赛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也有效地巩固了词汇学习效果。
总之,农村初中学生要学好英语词汇,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进行锲而不舍的学习活动,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真正让农村学生爱学单词,掌握牢记单词的方法,从而为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小班化体育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结果表明: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很适合在课堂开展,对今后体育课实施小班化可起着很大的操作性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中学生人数的锐减。由于农村中学招不够学生,教师编制数不减的前提下,学校不得不把班级学生人数缩减到30人或以下,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业已成为我们的教育现实。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2011版)第四部分中提出:要突出关照学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受益。
以前我校体育教学课堂,常因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和学生人数多,导致很多教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实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导致体育技能及成绩的落后。学校领导因势利导把传统的大班化教育模式转化为小班化教育。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练时间,以求达到学生身心健康、自主和谐的发展。通过对我校开展小班化体育教学调查,总结出影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为各地市农村学校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为研究对象,选取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书籍及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分析,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
2.2.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制定了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的调查问卷,随机向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发放问卷。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有助于增强本研究的针对性,为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论据材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97.1%,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4.7%。运用Excel对本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所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及三江第一中学两所学校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两所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两所学校都属于农村地区初级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原规划为合并学校,所以政府部门的投入有限,导致了学校的场地软硬件设施得不到有效的改良,学校三个年级有15个班,只有400多学生,操场十分狭小,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场地软硬件设施丰富,但是三个年级只有16个班,有400多个学生,学生活动空间很充裕。两所学校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学校文化课教师严重超编,在2013年以后,两所学校采用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日常教学。
3.2两所学校学生对小班化教学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持认可态度的,持无所谓态度和不认可的不足百分之十。
由表2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有所增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实施小班化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依然没有变化的。经过学生访谈和观察后得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有过不好的运动史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3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以往的传统大班额体育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水平的高低,采取的是统一教学,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鉴于小班化体育课堂规模较小,因此在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模式。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新颖,较常用的教学办法有以下两种。
3.3.1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质和技能水平情况来划分小组的学习形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场地和器材制定好学习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学生练习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教师从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发现优秀的组别要及时表扬。
3.3.2分层辅导教学法
分层辅导教学法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来进行分层辅导。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属于发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保证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均有所得。
3.4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场地及器材情况分析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保障场地和器材的供应。由表3可以看出,在调查中发现依然有32.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不满意。场地不足,器材老化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发挥体育老师的智慧,在确保学生上课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可开发的资源和空间,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开展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场地器材不足的影响,我们更加应该尽早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
3.5家长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认识程度
由调查统计得出(见表4),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家长还是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持满意的态度。究其原因是:第一,家长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第二,因为初中阶段的体育中考成绩好与坏会影响着部分人的升学,因此很多家长都同意通过合适的体育锻炼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部分家长认识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却又担心体育锻炼和学习时间的冲突,影响学习,也担心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受伤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锻炼,甚至反对,从而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3.6影响、制约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制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少,人数多。
3.6.1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放羊式”教学,一位老师围绕着几十个学生在转,其主要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在课堂中受伤就算完成任务了,其他有效的课堂活动就更不用说开展了。
3.6.2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因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候,很多身材矮小的学生都看不清示范,听不见讲解,开展练习的时候学生不会技术动作,课堂混乱。
3.6.3场地少,人数多,造成教学不安全因素增多
很多农村中学因生源不足,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一度被纳入合并学校,因此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导致学校发展不均衡,很多运动场都是不规范,通常一块场地中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个别学校场地还缺少专人管理和维护,致使场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篮球场地面粗糙,跑道坑洼积水,器材设施陈旧,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上课及训练中出现安全事故。场地少,学生多会使体育教学中不安全因素增多。
曾经有一节篮球课的案例,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人数众多,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没有顾及过来,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私自跑去打篮球比赛,因为地面不平整,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在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项目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有效减少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3.6.4场地少,人数多,导致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场地少,学生过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教学组织上,减少了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机会,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及体能情况不了解。比如教师想采用游戏法来进行本节课的教授方法,但是却受到人数多,场地少的制约,学生得到的锻炼次数很少,教师制定的目标难以完成。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可以缩短组织时间,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有利于体现体育教育的公平性。第一:利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增加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第二: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设置,提高学生注意力。
4.1.2小班化体育教学是理想的班级规模,与传统的大班额体育教学相比,教师能更好地顾及到更多的同学,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锻炼中去。比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小班化后学生人数少了,练习投篮的机会多了,运动量也增加了。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质健康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小班体育教学在课堂纪律和氛围、师生交流情况、个别辅导和差异教学的实施方面都比大班好,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更多。
4.2建议
4.2.1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挥者,教师不能再延用大班教学中使用的态度和方法来进行小班教学,否则小班教育只是形式变化而本质没有改变。小班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师要对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想办法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4.2.2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充分理解小班化体育教育的内涵,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找准符合本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培育本校的优势。
4.3.3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对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宣传工作落实,争取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邹植阳.农村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5(06):49-50.[2] 邹植阳.基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以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4(05):37-38.[3] 刘雪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3(03):2-2
飞云中学
杜丽霞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近年来,我校在全面育人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研究。
在我们普通农村学校中,老师们往往关注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却忽视了个别随班就读的农村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随班就读是我们农村大多数残疾儿童唯一可选择的受教育方式。但是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常常表现出种种与其他普通学生不一样的心理特点,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农村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当前农村残疾中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常常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 1.害怕、厌倦学习。调查显示,农村的大部分残疾儿童学习成绩差,一方面由于农村的残疾儿童从入学就是随班就读,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赞赏,长此以往,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倦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升学、就业的限制,及社会传统观念的偏见,让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对未来失去信心,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2.自卑、胆怯。表现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缺陷,常会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加之长期受到同伴的冷落、嘲弄,这种自卑心理日益加剧。进而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不善于表现自己的闪光点,有的残疾学生更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3.孤僻、敏感、多疑。残疾学生大多内心孤独,渴望和同学们的和谐相处,渴望老师、同学的关爱,但由于生理缺陷,不懂得如何交往,而游离于普通学生之外,喜欢独处或与同类残疾学生交往,并且常常对周围的人际交往产生偏见和误解,当周围的事物与自己有无关系都会表现为猜疑、敏感等情绪,并通过语言或面部表情充分流露。
4.脾气暴躁、易激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举止冲动、待人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
5.过分依赖、任性。不少学生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尤其是残疾学生)的衣食住行,大大超过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在家里对孩子过分照顾,养成依赖习惯,即使是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去做,一味的依赖他人,自主能力差,并且当这种依赖心理得不到满足时便出现冷漠、自卑等情绪,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过激行为。
6.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有的残疾学生因抱怨别人、社会的不公,意志消沉,自卑烦恼,出现打架、偷窃等行为偏差。
二、残疾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
1.自身因素:由于在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不能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或学习,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农村残疾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么百般宠爱,要么放任不管,缺乏培养塑造意识;二是残疾学生大多在校寄宿,与家长的沟通不够;三是残疾儿童的降临,家长心理准备不足,怨恨、烦恼,长期如此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阵地,但由于随班就读中,老师往往忽视了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确立了教学目标,不能从残疾学生的实际出发,把特殊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加重了残疾学生的学习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的教法不能根据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也影响了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校风不良对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有更直接的影响,比吃比穿,甚至打架、早恋等,这些问题如严重存在,就会腐蚀和污染残疾学生心灵。加之农村在岗教师工作量大,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社会环境因素: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对残疾人歧视、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滞后于普通教育等。另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大多残疾儿童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爷爷奶奶溺爱、放纵、疏于管护、缺乏教育,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很严重。
三、加强农村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心理的健康是残疾学生回归社会,健康生活的前提条件,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让他们懂得自尊、自强、自爱,将来才能平等的参与各种社会竞争。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意识到特殊学生的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老师学习残疾儿童心理学,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挫折教育、人际交往、青春期以及适应性教育等,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入学前残疾学生得到了父母、亲人的爱,入学后学生自然把这种爱转移到老师身上,当老师投来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对于青春期的残疾学生都会感到快乐和鼓舞,会感到人格上的尊重,这种爱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信赖,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实现老师提出的希望。
4.细致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工作是细致的、全面的,班主任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一些不好的思想行为消失在萌芽之中。因此,班主任要对残疾学生个别教育、个别辅导,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在班主任老师的关爱下成长,让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哪里感受到关怀和信任,形成积极的心态,轻松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5.创设情景,开展公平竞争。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向残疾学生传播竞争思想,使其有竞争观念,另一方面组织合理、有利于残疾学生发展的竞争性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的交往对残疾学生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残疾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培养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残疾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一技之长,使他们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掌握技术的残疾学生,无疑是打了强心剂,自信十足,对待人、事的心态会发生变化,自怨自艾心理大大改善,有益于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
8.加大对特教学校的投资和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特教学校的投资和建设,给农村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教育环境,让农村残疾学生能在规范、科学的特殊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
【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推荐阅读:
农村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10-12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0-01
农村中学德育的思考09-27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现状10-26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9-19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05-27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06-11
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06-17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