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小学教学设计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背上的小学教学设计(共8篇)

马背上的小学教学设计 篇1

1. “大语文”教育观,课前注重有关长征的资料搜集,帮助了解背景,理 解人物品质。课后再深入了解长征,激发爱国热情,激励孩子发扬长征精神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知难而进。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质疑。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潜力,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 的东西。

3.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里,自读感悟、品 读积累。

教材分析:

《马背上的小红军》 是本册书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是与本单元第一篇课 文《七律·长征》一样赞扬长征精神的,这也是小学语文记录长征的开端。课文 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 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拖累他人的事情, 反映 出红军官兵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 赞扬了他们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学生分析:

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理解、感受人物的语言、神态及动作描写,体会他们 的心理变化,并通过抓重点词句、朗读和讨论等手段,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品质的。

2、体会小红军为什么在处于极度疲惫,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 巧妙“骗”过陈赓放弃对自己的帮助。

3、体会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从而体会长征途中红军官 兵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 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

教学过程:

课前精彩两分钟: 《长征》

一、课前精彩两分钟《 长征》

二、复习引入,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漫漫长征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 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有的用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有的 则牺牲在长征的途中。 《马背上的小红军》就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 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与课文内容衔接,了解相关背景,进行课前铺垫。 )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叙述) 这篇课文讲了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掉了队的小红军虽然自己 _______,但也不肯骑____________,不吃________________,说服 说服了______, 说服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板书:陈赓 小红军

2、抓住“说服”在本文的内涵 你认为小红军是用什么方式说服的陈赓?(说谎,欺骗)说谎、骗人一般人都不 骗 会喜欢, 因为这往往是损人利己的, 文中的小红军有什么不同呢? (舍己为人的) ( 骗”加引号)他为什么“骗”陈赓呢?(第一自然段前部分) “ 过渡:一个小孩子“骗”一个大人,尤其一个将军也不那么容易,小红军是怎样 “骗”过陈赓的?相信细心品读后你会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抓住课文主要线索。 ) 出示本节课“学习任务 出示本节课“学习任务” 抓住“ 体会人物品质

三、抓住“骗”,体会人物品质

(一)学习2—10 自然段

1、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自然段,标出小红军“ 了陈赓几次。

1)默读课文 2—10 自然段,标出小红军“骗”了陈赓几次。

2)小红军是怎样“骗”陈赓的?选择自己喜欢一种的方式学习(如列表、抓重点词语、朗读等) 做好记录。

3)在小组内交流,做好汇报准备。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组间合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批判思维)

3、集体汇报交流

1)小红军用语言骗陈赓:陈赓两次让小红军骑马,小红军的话说明了小红军要 让陈赓相信他身体很强壮,很有体力;当陈赓要求与他一块儿走时,小红军说等 同伴只不过让陈赓不必为他担心而已,为的是不拖累陈赓;当陈赓要给他青稞面 时,他又说谎自己的吃的比陈赓多。

2)小红军用神态来骗陈赓:当时陈赓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吧”时,小红军 用“满不在乎”“微微一笑”的神态来表明自己并不疲劳,很有体力,不需要骑 、马。

3)小红军还用动作“骗”陈赓:例如“把腰一挺”是小红军想以此表明他很有 体力;他“把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轻拍是怕陈赓发现里面不是干粮。 (设计意图:解决重点,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思想,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

4、归纳四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师:陈赓先是让小红军骑马,他不骑;接着命令他骑,他还是不骑,还要跟马比 赛;没办法,陈赓只好要求和他一起走,小红军却说要等同伴;陈赓无可奈何, 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他,他却说粮袋鼓鼓的。陈赓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帮助(一 帮再帮),小红军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说服(一推再推),从这一帮一推、一帮一推……之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教师选学生的发言板书:如“一心为他人”、“患难与共”等。 带着对他们的敬重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11、12、13 自然段,升华情感

1、“不知为什么,陈赓骑在马上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总在想刚才遇到的那个 小鬼。”他在想些什么呢?(结合第 1 段小红军外貌及搜集材料谈)

2、师引读 11、12 段,以读代讲。

3、过渡:孩子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陈赓将那个小红军抱上马背后,小红 军不久就停止了呼吸。此刻,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表格内容是相关的,分解、突破难点。 )

4、此时此刻,陈赓深深地自责与悔恨,他深情地搂着小红军,狠狠地捶着自己的 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讨论: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红军?为什么? (抓住“命令”“只好”“无可奈何”“终于”体会陈赓关心小红军,一帮再帮 已尽职;对自己标准高才悔恨、自责自己应看出实情)

5、小结:那个小红军叫什么名字,至今谁都不知道,但他牺牲在马背上的那一幕 却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永生难忘。这也正是题目用了“马背上的小红军” 的原因。

齐读: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风雪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

四、重刍——整体测试

重刍——整体测试 ——

1、课文主要是用对话的方式突出体现小红军的品质的。

2、“微微一笑” 和“轻轻地拍了拍”都是动作描写。 ()

(设计意图:体会神态、语言、动作都能突出人物品格。 )

五、反思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哪些写作方法? (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突出人物品质;抓重点词句理解;用对话方式表达; 用外貌描写衬托等等) 还要学习什么?(发扬精神,努力进取)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反思能力培养。 )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语文读本】53 课(115 页)

思考:

2、语文作业本

一、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个小家伙不过( )岁,( )小脸儿,一双( ) ,两片薄嘴唇, ( ) 。有点翘,穿着( )的双脚冻得( ) 这是小红军的( )描写。我从( )这个词感觉到小红军 ( ) , ……

3、阅读《长征故事》《红旗飘飘》等书籍,可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 、也可到 “长征纪念馆” 网站查阅有关资料, 对长征做更多的了解, 小组合作出一张小报。

板书设计:

马背上的小红军

陈赓 (帮) 小红军 ( ”骗 “ )

命令 满不在乎 盯着 微微一笑 神态

只好 倔强 一挺 动作

无可奈何 一拉 轻轻拍了拍 语言

终于

马背上的柔情 篇2

一位年近三十的单身朋友告诉我,她经常坐半个小时的汽车到郊外马场去,在那里度过休闲时光。每次她都感觉像赴男友的约会,兴奋和喜悦充满短暂的旅程。走进马场,如同走进一个中世纪童话——穿上冷色马裤和制作精良、吸肩收腰的短衫,手牵缰绳变成了驰骋天地间的独行女侠。这位朋友说,她厌倦了5天写字间生活下来,又转身进入繁琐的居家生活,除了工作不与外界做任何交流,那太呆板了。“逃”往空气清新的郊外,亲近自然,与骏马的亲近,让她感到亲切和生活的真实。

马术运动高雅刺激,在西方国家,养马者一般为贵族阶层,马术运动十分讲究仪表,一个骑士的装束,绝对能够反映出他的品位和身份,而作为知名骑士俱乐部的马主会员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能结交一些达官显贵,以此改变自己的生存质量,所以西方有句话:会骑马的不一定都是贵族,但贵族一定都会骑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骑马正悄悄地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时尚。一个长期骑马的人,会经常清楚地感悟人生,修正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是骑马的最高境界。

与其他运动相比,骑马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运动,它需要人与马之间默契配合,把马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变化中体验速度,在紧张中感受愉悦,试想,身穿飒爽骑马装,择一根质地厚实而又略显磨损的马鞭,然后在烂漫野花的香味里静静上马……不是电影镜头是什么?另一位酷爱骑马的朋友告诉我,当她骑着马迅疾地奔跑在草地和树林之间的时候,很轻松,也很容易产生联想。她会觉得自己是一种主宰;她还会想起一些浪漫的战争年代的爱情故事,甚至幻想自己就是嘉宝扮演的瑞典女王安娜,穿着马裤,策马扬鞭,一路冲进皇宫。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开始喜爱这项运动,而女人骑马,就像男人打高尔夫一样,很IN。

女人骑的马,是马场里的纯种马,鬃毛鲜亮,肌肉健硕,体态匀称,而且训练有素,恭良温和;女人也不是草原上的牧民,她们大都是白领,气质高雅,崇尚自然。这样的女人骑在这样的马上,才会显示出一种情调。

骑马装扮,是一种中性但不失女性妩媚与别致的休闲运动装束:上衣是吸肩、吸腰、收摆的样式,前胸部位充满褶皱,加上暗色的马裤和尖圆头的镶片时装马靴。有一些女人喜欢马裤胜于喜欢骑马,她们就喜欢穿着紧身的小背心和宽大的马裤,戴着黑色的礼帽,手里甩着马鞭,在空旷的地方走一遭。她们觉得有大片的马群作自己散步的衬景,也是很得意的事情。如果有男人奚落她们故作姿态,她们有可能反诘道,穿高尔夫衫的男人也不都在打高尔夫球呀。

她们是把马裤马靴当时装穿,过把瘾而已。

对于那些痴情的女骑士来说,骑马的感受与遭遇激情差不多。那些与她们产生独一无二默契感受的马匹,看着熟悉的女客人时的眼神,常常温存得几近使人落泪,所以马场很容易成为那些感情细腻敏感的女士的心灵桃源。还有一些女人隔三岔五地到马场来,也不坐骑,只是尽心为马匹刷毛、喂草,在黄昏的阳光里,牵着马匹溜达,一边走,一边还与它喃喃细语,很显然,她们是把马当作宠物来豢养了。这种现象似乎已成为一个热点。近年来,女人的宠物有大型化趋势,从前的小猫小狗演变成现在的德国牧羊犬和藏鳌,估计不久以后的时尚,就是女人把马作为礼物和宠物了。

跨越与超越

艾玛 马术教练 法国大使馆官员

艾玛11岁开始接触马匹,那是朋友带自己去骑马。3年以后,开始痴迷马术。“马和人的交流非常吸引我。我可以借助马的力量跨越我不能跨越的障碍。”

今年春天,艾玛来到中国,本意是自己想骑马,到马术俱乐部不到一个月,艾玛被马场的经理相中,成了一名“兼职”教练。艾玛笑着说:“教练只是顺便的事情,很高兴见证中国马术的发展。”

爱上失去重力的感觉

王蔷 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总经理

王蔷这样形容自己:紧张,敏感,善于沟通。说完自己都笑了,“这好像是形容马的特质的术语。”

王蔷现在已经是北京马术界的一个人物。她进到昆仑饭店大堂,皮衣皮裤,长发及腰,目光清澈。不难想象,在坝上草原第一次骑马的她是怎样一个清爽干练的女孩子。

“我从小没养过动物,也没有觉得和动物亲切。而1996年,第一次骑马就喜欢上了马,这一直都让我自己很奇怪。也许就是喜欢骑马的感觉,喜欢这种速度带来的快感,喜欢失去重力、像要飞起来的感觉。”

夏天去坝上骑马看风景几乎已经成了北京人的一个夏季保留节目。和别人不同的是,王蔷有一段时间每个周末都去坝上骑马。“早上起来对着雪山刷牙,然后一天就都在马上了。”王蔷现在仍然怀念坝上,怀念骑在马上看风景的日子。

工作后就每个周末去北京郊区大兴的马场骑马。不只是喜欢那里有1400米的跑道,更喜欢那里15公里的野外骑程路线。

1999年5月,大兴马场举办第一界越野耐力赛。比赛的前一天,王蔷去试马。当时对马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好,在拐弯处,马一个急停,王蔷就被马甩出去了。当时就不省人事了,醒来头上、耳朵上都缝了针。“我缠着一头的纱布,第二天又去看比赛了,比哪个选手都抢眼。”

一般骑马摔了都会对马产生畏惧,王蔷恰恰相反,她骑马的时间更多了。但是这次事故也让她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当时,没有人强调骑马要戴头盔,也没有其他的安全措施。“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骑马觉得戴头盔是一种耻辱。其实这是很不对的。无论做什么,安全都是第一重要的。”

最痴迷的时候是在石景山的马场。有一年多的时间,王蔷每天下午三点“提前”下班,开车两小时到马场,骑一小时马,因为到6点马就要去吃饭了。那段时间,王蔷几乎失去了所有不骑马的朋友,因为根本没时间和朋友联系往来了,也特别影响工作。“但是没办法,好像老有什么东西勾着我去马场,不去就难受,要生病。”

谈到马就不能不谈到王蔷的男朋友史琪。王蔷和史琪的相识也是在马场。“在坝上,我们离开其他朋友,单独骑马到草原的深处。离开村子的大路铺满了秋天的落叶,走不远竟看到皑皑白雪。”不难想象碧草中马背上的情话绵绵是怎样的动人,而面对雪山许下的誓言又该是怎样的终身难忘。

也是史琪的支持,让记者出身的王蔷敢于接手一个马术俱乐部。“我的朋友圈子都喜欢马。大家在一起讨论,想象以后老了,有一个马场,做马的繁殖、调教,这样的生活就会很惬意。这也是做马术俱乐部的主要原因。”

去年,王蔷的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准备亚运会的马术精英选拔赛,时间紧张,经费缺乏,非常累。晚上王蔷和男朋友给场地上的障碍刷油漆,一边刷一边就睡着了。

一直就这么忙着,王蔷现在还没有结婚。“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婚礼的细节问题。”然而,像每个女孩子,王蔷对自己的婚礼有着粉红色的浪漫的憧憬,语气凝重:“我希望以后回忆起来,我有一段时间,是在办婚礼的。”王蔷的蜜月计划是去欧洲看马。因为,对于王蔷,去任何地方旅行,没有马都是浪费时间。

马术常识

装备

任何一项运动,首要前提是必须安全。对于马术运动,头盔、马靴和防护背心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头盔:分为丝绒头盔、骑师头盔和训练头盔,国产头盔通常是玻璃钢的,价格在300元左右;进口头盔一般价格在1000元左右。

马裤:以弹性材料制成,膝盖内侧以及臀部后片因磨擦较多,通常加皮料层处理,国产马裤价格在100-400元,进口产品400-1100元左右。马裤也有皮制的,想象西部牛仔的样子,绝对野性十足;当然,你也可以穿牛仔裤,面料最好有弹性,否则就采用臀部宽松的款式。

马靴:分胶靴和皮靴两种,胶靴市场价格在900元左右,以法国品牌AIGLE为佳,皮靴通常需要定做,一般的马术俱乐部均提供定做服务,价格在1000元左右。

恰卜斯:又称护腿包,如果没穿着专门的长马靴,可以置一付恰卜斯,适合喜爱野外骑乘者,携带方便。国产价格在150-300元左右,进口产品通常在700-1100元。

骑士服:骑士服是由猎装演化而来,男士一般内着浅色衬衣,白色领带,女士一般着高领衬衣,无领带。通常的骑乘穿休闲运动装就可以,服装面料要利于吸汗、排汗,冬季则要保暖、防风、防水。

防护背心:外型很象防弹衣,防止骑手坠马时受伤,主要保护腰背脊椎,肩、肋等部位。骑手在初学和野外骑乘时,应该穿着防护背心。

马鞭:骑士必备。分为长鞭和短鞭,以皮或纤维制作,价格差异较大,从百元到千元以上不等。

推荐装备组合(仅做参考):

1.比较经济实用的装备(共计875元)=玻璃钢头盔(45元左右)+弹力化纤衬半皮马裤(280元)+全皮普通马靴(550元)

2.比较美观讲究的装备(共计1810元)=高档黑丝绒头盔(680元)+弹力全棉衬半皮马裤(450元)+全皮专业马靴(680元)

3.高档豪华的装备(共计9460元)=高档黑丝绒头盔(680元)+弹力全棉衬全皮马裤(650元)+高档全皮专业马靴(980元)+豪华马鞭(350元)+全皮马鞍(8000元)

4.超豪华的装备(1万元——几万元)=高档黑丝绒头盔(980元)+弹力全棉衬全皮马裤(950元)+高档全皮专业马靴(1980元)+豪华马鞭(350元)+全皮马鞍(1万元以上的马鞍)

如何与马沟通:

马的迷人,不仅在它具有高大俊伟的仪表、优美迅捷的步伐、华贵高雅的气质,更在于它身上具有的那种罕见微妙的魔力。一匹成年马的智商相当于一个13岁少年的智商,它不仅能够在外界的刺激下接受驯导,还能够主动地学习、模仿,比一条狗还要聪明。马对其主人有着无限的依恋,它虽然不会说话,但却能够与主人交流情感,作为爱马一族的你,该如何与这位无言的朋友沟通呢?

要领之一:马是分辨得出善和恶的,所以在坐骑马匹之前,要亲近它,抚摸它,也可以为它刷毛或者喂以草料,让它认识你,喜欢你,最后听凭你的安排。

要领之二:接近马的时候,要正面迎上去,千万不要从后面走过去拍“马屁”。假如马对你不友好,冷不防撂蹶子,踢你一脚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要领之三:不要轻易上马,冒失会闯祸。也不要一到马上,就想策马飞驰,要在耐心地听从教练员的指点和完全掌握了骑术之后,才由慢而快地练习。

要领之四:骑马时,要松弛,不要把缰绳拉得很紧。缰绳拉紧了,一是马匹跑不起来,二是会使马匹抬起前腿,把你从马上掀下来。假如你要让马停下来,可慢慢地收紧缰绳,直至马匹立定。

要领之五:刚骑马时,不要学赛马比赛的骑手,站在马蹬上飞奔,这样很危险,万一重心不稳,会跌落的。所以,一定要坐在马鞍上,这样才稳当。

Tips 马的肢体语言:

鼻:鼻孔张开表示兴奋、恐惧;打响鼻表示不耐烦、不安不满。

口:上嘴唇向上翻起,表示极度兴奋;口齿空嚼表示谦卑、臣服。

眼:眼睁大瞪圆,表示愤怒;露出眼白表示紧张恐惧,眼微闭表示倦怠。

耳:双耳一齐朝前竖立,表示警惕;双耳一齐朝后抿,紧贴到脖颈上,表示要发动攻击;双耳前后转动,表示一切正常。

颈:颈向内弓起,肌肉绷紧,表示展现力量或示威。颈上下左右来回摇摆,表示无可奈何。

四肢:前肢高举,扒踏物品或前肢轮换撞地,表示着急。后肢抬起,踢碰自己的肚皮,若不是驱赶蚊虫,则提示马患腹痛。

尾:尾高举表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尾夹紧表示畏缩害怕或软弱。无蚊虫叮咬却频频甩动尾巴,表示不满情绪。

此外,打滚一两次是放松身体,反复多次打滚必有腹痛疾病。跳起空踢、直立表示意气风发。马的嘶鸣声有长短、急缓之分,分别具有呼唤朋友、表示危险、渴求饮食、喜怒哀乐等等含义。

有问有答:

特邀大连风雷俱乐部《卧虎藏龙》马术总指导、章子怡的马术老师沙图教练

多大年龄的人士适合学习骑马,对身体条件有什么特别要求吗?

沙图:从5、6岁的小朋友——50几岁的身体健康的人士都可以学习骑马。马术与人的体力体格没多大关系,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反应迟纯的状态下,如酒后或有严重的眼疾、心脏病、高血压、残疾等等,则不宜学习骑马。

怎样才能学会骑马?时间需要多久?

沙图:学习骑马其实非常简单。马术讲究人与马的配合,首先必须爱马,了解马的习性,加上正确的技巧训练,才能自如地驾驭马匹,共享运动的快乐。一般在马术教练的指导下,10分钟之内能掌握骑马的基本技巧,30分钟左右能找到驾轻就熟的感觉,如果继续按照教练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学习,大约十余节课(每课45分钟=1鞍时)就能够轻松自如地驾驭马匹,策马扬鞭、尽情驰骋了。

骑马是不是很颠人,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碎了?

沙图:对没有教练指导的人来说是有点颠人,但在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如果骑马很颠人的话,谁还会爱上这项高雅的运动呢?

骑马是不是容易使腿弯曲,成为O型腿?

沙图:这是误传,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因为,人在骑马时,并不是用腿夹着马,而是用膝盖夹着马鞍,双脚向下蹬踏马镫,就像武术中蹲马步似的,怎么会成为0型腿呢?

从骑马第二天开始,我全身酸痛了好几天,为什么?以后是否都会如此?

沙图:这是因为马术运动是全身运动,全身酸痛证明,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也说明您平时太缺乏运动了,当然了,这次骑马的运动量是过大了。要知道,在马背上只有乐趣,感觉不到疲劳,这就是骑马的乐趣之一。以后,随着骑马时间的增加,身体状态也只会越来越佳,下马后的感觉只会越来越好,到那时,您就会乐此不疲了。

应该间隔多长时间骑一次马?

沙图:对初学者来说,每周骑乘一次,每次时间在1鞍时之内比较合适,否则会比较疲乏的。一段时间后,待体力提高的时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天天骑马,每次可以骑乘2鞍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骑乘时间。那时候,您不仅提高了技艺,也提高了体力,精力也会充沛的!应该说,以自己的最佳运动量为准。

链接

1、西方国家的选美小姐中90%以上的健美运动是骑马。骑马10分钟=按摩10万次,骑马半小时,相当于打一整场激烈的篮球赛所消耗的体能。

2、马术运动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骑马还能治疗体内植物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症、性情抑郁、反应迟缓、性欲低下、脾气暴躁、平衡感低下等等,据报道,俄罗斯目前至少有15家医疗马术馆。所以,长期骑马的人士大都年轻开朗、谈吐豁达、身体强壮、身型挺拔、气宇轩昂、精力充沛,全身肌肉发达健美。骑马是非常理智的行为,一个非常胆小的人,通过骑马可以坚强起来;一个冲动浮躁的人,通过骑马可以抑制他的狂躁性格。

3、里根、布什卸任后拿出许多时间从事马术运动。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就是一位十足的著名牛仔。英国查尔斯王子像他的母亲伊丽莎白女王一样酷爱马术运动,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马术高手。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即使日理万机,也每周一次地定期为一家著名杂志撰写马评。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收到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赠送的一匹宝马后,两国立即改善了敌对关系。

4、马术俱乐部近几年在国内日渐风行,马术俱乐部拥有良好的跑马场地,养马设施,并拥有相当数量的良种马和专业指导教练。不仅教授基础的休闲骑乘技巧也可以教授竞技马术技巧,并组织和参与各种马术比赛。成为会员通常需几万元的入会费,此外每年还要交纳几千元至上万元的年会费。马主会员(拥有马匹的会员)每月需支付马匹驯养费,通常为1500元/月。散客的主要费用为鞍时费(马匹、马具的使用费),150-300元/鞍时不等,一鞍时45分钟到1小时,由俱乐部规定,教练指导需付教练费,根据难度略有浮动,通常在50元/鞍时。著名的教练指导的话,教练费用还要高。

马背上的快乐作文 篇3

骑马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这个奇妙的际遇发生在无锡三国城。

三国城的外面有两尊雕塑,还竖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国城”三个字。我们进去一看,里面的房子古色古香,有后宫、凤仪亭……忽然,前面传来一阵马叫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这儿可以骑马!”我赶紧跑过去央求妈妈,妈妈爽快地同意了。

我踩着台阶上了马背。坐在马背上的感觉真妙啊!马一步一步地走着,坐在上面的.我一颠一颠的,好神气!下来之后,我又摸了摸马头,“感谢”一下这位女生,然后就跑去观看《三英战吕布》的表演了。

真巧啊,表演场也可以骑马!趁着表演还没有开始,我又骑了一会儿马。不过这次可不是散步,而是跑步啦。一位叔叔把我抱到马背上,然后他轻轻一挥鞭子,马就开始跑啦!我可以感到风从脸庞呼呼地吹过去,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一圈过后,只听见“咔嚓”一声,不用说,那一定是我妈在给我拍照。

接下来,我们观看了大型马术表演《三英战吕布》,他们真是帅呆了。

马背上的法庭读后感 篇4

在这个行动过程中,影片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法律与民俗的冲突,例如对猪拱罐罐山的解决方案、国徽被马贼偷后的处理方式、阿洛和他的新娘私奔的处理方法等等。整个影片简单而又真实,他并没有刻意的去制造一些让人感动的情节出来,却真正的让我感受到了影片弥漫着时代气息与人文关怀。

这部影片中,导演启用了大量的当地群众演员,正是这些当地群众,将农村情况的真实写照表现的淋漓尽致:人们贫穷依旧、法律意识也是极为淡薄,还有那与法治要求相比落后些许的陈旧风俗。我们的影片处处无不显示着法律与民俗之间的冲突,而如何处理好这些冲突,就成了影片的一大亮点,我们看到了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冯与初出茅庐的阿洛之间的差距。中国的普法之路,仍然是任重道远,《马背上的法庭》不仅反映了艰苦条件下基层法官的工作、生活,也是对工作在艰苦条件下所有政法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的说教,一切如同你在山寨里亲眼一样朴实无华,让你觉得这本身就是一部未加装饰的纪录片。

在这里,有的只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代号:老冯,一个基层老法官;杨阿姨――一个即将被清退的书记员;阿洛――一个刚到基层工作的年轻法官;一匹驮上国徽、帐蓬及文书的老马,就是这个法庭的全部家当。这个法庭处理的事无非是妯娌分菜坛子、猪拱了罐罐山、羊偷吃了菜之类邻里之间小纠纷。没有复杂离奇的情节,没有说教,就连打官司也很少听到那枯燥的法律术语,听那带有“嘎”字尾音的语言,让人感觉那就象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长在调处族人之间的矛盾纠纷。而在深夜里,他们三人静静地聊着天:聊老冯妻子女儿的情况,聊杨阿姨的经历,聊阿洛的新娘,如普通人般的,聊着各自的家长里短。

影片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老冯愿意并且真的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以真诚赢得群众的信赖,在山寨有很高威信;作为法官,他把法律的原则性与操作的灵活性巧妙结合,使一些棘手问题迎刃而解;作为前辈,他对年轻法官没有空洞说教,只是润物细无声的行为,尽管年轻人一时不能接受;而作为一个男人,他也渴望儿女情长,当他来到摩梭族杨阿姨家时,听到杨家人问道:“几时来走婚”时,他乐了。

马背上的小学教学设计 篇5

马背上的阳光男孩——华天

作者:力 量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09年第10期

2008年8月9日,在香港举行的奥运马术三项赛拉开了帷幕。这时,一个身着红色T恤,阳光帅气的男孩跃入了人们的眼帘。虽然他在越野赛中穿越障碍时落马,被淘汰出局,但他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马术三项赛的骑手。其实,之前这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少年在他参加的所有比赛中,始终都穿着这件与中国国旗颜色相同的T恤。年仅19岁的他骄傲地说:“红色是中国的颜色,也是我的底色——我是中国人!”从一个笑话开始起跑

1994年秋天一个晴朗的下午,北京石景山马场,新来了一个学骑马的孩子。他不到5岁,有一副中英混血儿典型的俊美面庞,戴着一顶黑色的小头盔,爱动,像只小燕子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好不容易在马背上坐稳,小男孩不时地转过头来找妈妈。教练严厉发话,原本要表达“闭上你的嘴巴睁开眼睛”,结果脱口而出“闭上你的眼睛张开嘴巴”。小男孩愣住了,然后闭上眼睛,张开嘴巴,风一般地跑了出去。这是华天家里流传多年的一个笑话。华天的父亲华山是中国人,从事航空工业。爷爷华龙毅是我国空战史上首位荣获特等功的英雄飞行员。小时候,华天最感兴趣、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爷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是怎样创下一次击落两架美军飞机的纪录,怎样在炮火横飞中死里逃生……

华天的母亲罗山是一位英国人。由于家族有着悠久的马术传统,罗山从小就喜欢马。受母亲的熏陶,华天从小也对骑马有颇高的悟性,尤其是动作的协调性,让教练刘燕称赞不已。考虑到与马为伍是一项极其危险的运动,华山曾“吓唬”儿子说:“飞机和马儿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在天空飞翔,一个在草原驰骋。要想马儿不„折翼‟,骑在马背上的人,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年幼的华天似懂非懂,但“艰苦”二字从此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脑海里。

成果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1996年,未满7岁的华天随全家迁往香港。香港的马术相当发达,但让华天遗憾的是,香港只有成人马术比赛,没有青少年项目。就在他郁闷不已的时候,1999年,香港马会组织了首次青少年马术三项一日赛。华天穿着正规的比赛服,戴着马术头盔,骑着一匹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看起来似乎有些胆小的马。爸爸妈妈在场边注视着他,这个有些害羞的小男孩英姿飒爽地出发了。优雅的盛装舞步、惊险的跨跃障碍、风驰电掣的速度角逐……那是华天人生中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他胜利了!

赛后,记者将他围得水泄不通。当问到今后的目标时,华天反问:“你能告诉我马术比赛的最高荣誉是什么?”一位记者说道:“当然是奥运会,每一位选手都是代表国家参赛。”“那我以后一定要参加奥运会,像爷爷那样为国争光。”他歪着小脑袋,认真地说道。

2000年冬天,罗山带华天到英国读书。很快,他便有了自己出国后的第一匹马,并给它取名“孙悟空”。这是一匹在香港退役的赛马,聪明,好动,骄傲,不愿被驾驭,非常有个性。当时有朋友建议罗山放弃这匹马,免得将来伤到华天。但一匹正当壮年的赛马非常昂贵,父母只好“委曲求全”,把华天送上了“孙悟空”高高的脊背。

凭着良好的功底,华天被克雷顿夫妇破格收为徒弟。克雷顿先生曾获得国际马联世界杯冠军,妻子卢辛达是欧洲马术锦标赛冠军,在这对国际顶级教练夫妇的训练下,华天的马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2003年,14岁的华天凭借优异的比赛成绩成为职业马术三项赛的职业骑手,由此打破了国际马联“16岁才可以注册为职业骑手”的惯例,过着学生和骑手的双重生活。此后,华天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2004年,在英国国家级职业一星级三项赛中获得第8

名;2005年,在国际一星级三项赛中获得第18名;2006年5月,在英国皇家温莎马术赛场举行的比赛中,华天和“孙悟空”配合默契,一路精彩跳跃,最终赢得了场地障碍赛的“女王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为他颁奖,而几乎所有的英国人也都记住了他——高个头,黑头发,黑眼睛,高高的鼻梁,一个英俊的混血儿。

不久,便有人主动找上门,提议华天加入英国国籍。华天的回答简单明了:“我的爷爷曾在中国领土的上空,抛头颅,洒热血,我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这是一份骄傲。”

为了祖国

2006年10月底,华天在法国南部城市波城参加了国际二星级马术三项赛,这是任何一名骑手通往奥运会的必经之路。此前,他已经完成了盛装舞步和场地障碍赛,即将进行的是越野赛。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过不了这一关,就拿不到奥运会的入场券。之前有的骑手中途退出,有的落了马。华天是排在最后的几个骑手之一,很多困难等着他。

比赛开始了,华天策马奔驰。他知道自己必须勇敢,这样“孙悟空”也会和他一起勇敢地面对前面的障碍。如果他有一点儿犹豫,“孙悟空”的信心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所有骑手最忌讳的。结果是,他在参加越野赛的108名骑手中名列第15位。他成功了!

2007年3月1日,中国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国家队名单。在18名骑手中,华天是中国唯一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名次,通过国际一星级、二星级比赛,在国际马联注册的三星级骑手,也是最年轻的骑手。6月,华天正式休学,开始全力备战北京奥运会。当时,离奥运会只有一年的时间,由于“孙悟空”已经15岁了,无法参加奥运会,因此华天必须尽快购买几匹在国际马联注册的三星级以上的赛马。然后通过更多的比赛磨合马匹,最后再从中挑选出一匹参赛马和至少一匹备用马。而目前,符合这种要求的马匹售价在10万英镑到30万英镑(约合150万到450万人民币)之间。就

在全家人为此大费心思的时候,华天参加了一期与奥运会有关的访谈节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快,许多爱好马术的个人和团体纷纷发起捐款倡议,为华天买马。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华天参加奥运会的进展,一些热心的支持者还特地成立了“华天官方网站”,网站首页赫然写着七个大字:跟着华天打奥运。

马背上的青城 篇6

早班的飞机,降落在背靠大青山的呼和浩特。塞外的风,有一种格外清新的触感。呼和浩特的白塔机场窗明几净,安静有序的人群,少了人声鼎沸的喧哗。出口处还有身着民族服装的人员,为游客免费发放呼和浩特市地图,让人倍感便利和亲切。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公元1581年蒙古族土默特部的阿拉坦汗带领部众来到这片土地,看到水草丰茂便在此定居,垒建的城墙全部采用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上的青石,远远望去一片青色,因而被称作“青色的城。”

在市内乘车穿梭,看到远处那树木并不茂密、阳光下显青色的山峦,环抱着这座城市。

食色青城

在酒店旁的一条小街随便寻了一家半地下饭店,品尝呼市早餐。正在为门上的“稍卖”二字诧异时,老板笑盈盈地迎上来:“这烧麦又称稍卖,还能叫稍美呢……”后来经过他的讲解我明白了,烧麦是呼和浩特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早在清朝时,当地烧麦就已名扬天下了。烧麦一词的来历,据说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早年间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_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热腾腾的烧麦,故称“捎卖”,即“捎带着卖”;一种说是因其边稍皱褶如花,故又称“稍美”。

老板亲自在开放的厨房做烧麦,顾客能一目了然。做烧麦的馅是用剔筋除皮、肥瘦适宜的新鲜绵羊肉,加大葱、鲜姜拌馅,再勾以熟淀粉。烧麦皮要用小麦粉,把和好的面擀成薄薄皮后,将馅放在晓麦皮里轻轻捏成石榴状。笼蒸七八分钟。出笼的烧麦皮薄如蝉翼,底端晶莹饱满,上端却如一簇梨花绽放,食之皮筋馅嫩,肥而不腻,鲜嫩可口。

吃过烧麦,又品尝了让我魂牵梦萦的呼市传统美食蒙餐。蒙餐是蒙古族文化的浓缩,诸如烤全羊、烤羊腿、炒米、奶茶等均为蒙餐的主流。在内蒙古,如果主人用全羊宴招待,意味着你得到了主人的最高礼遇。火焰上,整只肥羊烤得哔叭作响,脆皮焦黄,遍体流油,香气扑鼻,令人垂涎。烤羊腿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流行,可只有呼市的烤羊腿才最正宗。羊腿上的肉质松软、外皮焦脆、不膻不腻。入口不用嚼,酥烂而不碎。最后一道素拌汤是点睛之作,番茄鸡蛋等配料加上面食,是消化肉食的最好方法,食后胃里温暖舒服。

呼市人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傍晚要吃顿烧烤作夜宵,一天才算完美,由此应运而生了烧烤长街十余条。晚上七点,我就近到胜利路烧烤一条街,只见整条街摆满了大排档,人声鼎沸,很多人呼朋唤友在路边烧烤摊相聚。我寻了一家足有300食客的店铺刚坐下,听到旁边一位男士大喝道:“羊肉七十串、牛肉四十串。”这气势只有蒙古汉子才有。品尝后,感到羊肉串褪去了北方羊肉的膻腻,肉质鲜嫩。还有兜售自酿酸奶的姑娘,酸奶刚好解了烧烤的油腻。

浪漫青城

呼和浩特的民族风情浸染着每一条街道。这天遇上了一场蒙古民俗婚礼,好客的新人父母热情地邀请我参加婚礼。我问他典礼开始的时间,父亲告诉我“12时58分准时开始,这个时辰吉祥呐,而且可以给路途相对远的客人足够的时间赶路……”这位蒙古族大汉,肩膀宽阔,藏蓝色的蒙古袍穿在身上显得威武神气。

我被邀进大厅,不敢相信这是一场婚礼,更像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演展。婚礼开场是一曲马头琴合奏,琴声悠扬辽阔。屏幕上播放着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新人婚纱照。大草原上,英俊魁梧的新郎牵着马,马背上坐着娇羞的新娘。马头琴声激越,全场身着民族服饰的宾客们,随着音乐摆动身体舞动。婚礼开始,先请“代东人”致辞。代东人,善于辞令、熟悉礼仪、酒量大、能歌善舞者,代表男方父母,为台下亲朋好友致辞。

婚礼开始前我见了新郎,一个魁梧结实的蒙古族汉子,身穿金色长袍,领口绣着精美复杂的图案。婚礼音乐奏响,新娘父亲牵着女儿的手从蒙古包缓缓走出。新娘身着红色的蒙古袍,外穿美轮美奂的长坎肩。发型精美,上插全银簪、玉簪,还有珊瑚、绿松石串起来的额带,富丽堂皇,耀眼夺目。一对新人都脚踩马靴,既庄重又保留着蒙古族游牧的特色。

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父母、长亲逐一敬酒。婚典进行中,蒙古族人最隆重的烤全羊被抬上了舞台,请上德高望重的长者——新娘爷爷,对着全羊切上两刀,全场便欢腾了,大家鼓掌祝贺,高歌着草原的旋律。

我观察着盛装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传统服装配上时尚潮流,女装凸显了女性的线条美。有几个年轻女孩身着短款服饰,视觉上拉长的腿部线条,显出高挑身材。蒙古姑娘们在华丽贵气的服装衬托下,别有一番韵味。马头琴伴奏下,《酒歌》一浪高过一浪地响遍全场。“献上洁白的哈达,盛上草原的深情,牧人展开了笑颜,喜迎四海的宾朋……”唱吧跳吧,在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风骨与神韵中,美酒和羔羊的醇香,浸透了衣衫。

赛马青城

蒙古有“马背上的民族”美誉。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是这个蒙古族繁衍生息、社会繁荣进步的历史见证。为了继承马文化,1987年建成了呼和浩特赛马场,是迄今为止亚洲规模最大、建筑标准最高的综合性赛马场。

来到赛马场,刚好遇到马术队员在练习。辽阔的草场上,骏马在奔腾,队员们身着绿色坎肩,扎起头巾,脚蹬马靴。远远望去,雄浑绚丽。我在马群中看到了马术表演教练包智慧女士,她为内蒙古马术事业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只见她紧缩眉头,勒紧马缰,夹紧马肚,扬鞭朝着终点狂奔而去,头上飘带随风舞动,飒爽英姿。一圈训练结束后,她被队员抱下马,我才知道她曾在训练中腿部骨折,伤还没完好。“很长时间没骑马,浑身不是滋味……”看她骑马驰骋时,感觉不到有伤病在身。蒙古族女人的英勇善骑、坚忍不拔,在她身上展现无遗。

马场会所有一面马具陈列墙,我对那些牛皮制作的马靴和头盔爱不释手。一位先生对我说这都是他手工做的,于是,我有幸结识了中国马鞍技艺传承人孙邦力。孙先生告诉我,他做马鞍用的是国外最好的牛皮。土库曼斯坦总统曾将孙先生做的马鞍用在自己的汗血宝马上。历史上,马鞍制作工艺兴于现内蒙古及中原地区,已流传两千多年。一副马鞍,包括水勒缰、马鞭、脚蹬、马肚带等,水勒缰还包括水勒、口衔和缰绳,纯手工制作下来要200多道工序。我看到一个工艺师正安静细心地制作缰绳,为了使骑手方便抓牢不脱落,要将缰绳上以同等的距离制作凸起的样式,使骑手可以牢牢抓紧。每一个凸起内都粘有一块米粒大小的皮豆,多达50余处。做马鞭更是艰辛繁琐,需32道工艺才可制成,鞭托上的花样全部手工编织。

孙邦力正静静地擦拭、整理一批做好的等待赠送给国际政要、友人和将要参加业界文化展览的马具。他的眼神流淌的是对骑马事业的热爱,这是旁人无法理解的感情。他是一位退役运动员。1973年加入内蒙古马术队,并在比赛期间第一个独创完成撒手直立等一系列的马术动作,成为马术队的主力队员。虽然现在不再参加比赛,可是爱马之心无法割舍,从1986年开始,他在国内率先挖掘传承马鞍制作技艺,钻研制作国际水准的盛装舞步、障碍、速度赛的马鞍工艺。

孙邦力制作的马鞍成为奥运会、亚运会的马术用品,堪称艺术品。很多人不骑马也买他的马具,陈设在书房,烘托华贵氛围。孙先生说,马鞍是蒙古马背文化的骄傲,他要一直做下去。

青城的文化令我牵绕梦魂,青城的美食令我回味无穷,青城的历史令我难以忘怀。一座动人的城市,还没离开,我便开始想念。

马背上的小学教学设计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不懂的问题质疑。

3引导学生从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体会他的疲惫、饥饿、寒冷、孤独。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创设情境,激起情感。

播放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艰难行军的画面,在富有震撼力的音乐声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陈赓大将吗?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他任干部团的团长。一次,在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时,他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真实而感人的事„„(课件配陈赓画外音:“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行军,又常常忍饥挨饿,我感到十分疲惫,渐渐地掉队了„„”课件定格。)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陈赓同志的脚步,走进茫茫的草海,走近——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强调“荒、捶”的字形,“倔、挨”的读音。

(2)形近字组词。慌——荒 楼——搂 踢——剔 要——腰 垂——捶(3)理解词义。荒无人烟 倔强 疲惫 忍饥挨饿

2.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帮助

陈赓 小红军

说服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进行归纳整理,并将主要问题做扼要板书记录。如:学生针对课文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可归纳在“小红军在草地行军时遇到哪些困难”一题中。学生针对课文第2-10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可归纳在“陈赓怎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怎样说服陈赓放弃对自己的帮助的”一题中。

学生针对课文第11-13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可归纳为:陈赓怎么知道自己受骗了?陈赓“全明白”了什么?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红军?等等。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深入读文,看看是否能够读中解疑。

三、自主探究。

(一)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小红军遇到哪些困难? 1.引导学生从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体会他的疲惫、饥饿、寒冷、孤独。2.引导学生从描写陈赓的有关语句,体会小红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小结:小红军急需别人的帮助,那么陈庚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教学难点:

2.体会小红军为什么在处于极度疲惫,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巧妙说服陈赓放弃对自己的帮助。

3.体会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从而体会长征途中红军官兵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

一、导入。

指名读全文,想课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第2-10自然段。读后说一说陈赓是怎么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怎么说服陈赓的。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引导体会重点词句,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维互动的对话理解红军官兵患难与共的精神。1.学生读第一次对话。

师:请问小红军,你觉得这样读能说服陈赓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体会“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和“盯着陈赓的瘦脸,微微一笑”的意思。)2.学生读第二次对话。

师:陈赓将军,这小鬼不骑你的马,你为什么还非让他骑不可?

师:小鬼,你真的有劲儿和马赛跑吗?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通过采访式的谈话,引导学生站在陈赓和小红军的角度,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读,体会“倔强”的含义。)3.学生读第三次对话。

教师与学生合作读第三次对话,教师有意在小红军的话前补充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小红军说话时的语气。如:小红军毫不犹豫地说——“你先走„„”

小红军不加思索地说——“你先走„„” 4.学生分角色读第四次对话。

师问“陈赓”:您也是忍饥挨饿,为什么却把这仅有的一小包青稞面送给小红军吃?(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小红军的外貌描写)

师问“小红军”:你的粮袋真的鼓鼓的吗?(引导学生联系后文——干粮袋里装着牛骨头)

教师请曾针对2-10自然段质疑的学生自由向“陈赓”和“小红军”发问,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如:红军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鼓鼓的”干粮袋?

陈赓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劳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接受陈赓的帮助?为什么一再骗陈赓?

5.归纳四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一起依次对四次对话进行归纳,共同回顾“帮助”和“说服”的经过。

师:陈赓先是让小红军骑马,他不骑;接着命令他骑,他还是不骑,还要跟马比赛;没办法,陈赓只好要求和他一起走,小红军却说要等同伴;陈赓无可奈何,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他,他却说粮袋鼓鼓的。陈赓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帮助(一帮再帮),小红军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说服(一推再推),从这一帮一推、一帮一推„„之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教师选学生的发言板书:如“一心为他人”、“患难与共”等。6.以“终于”一词为核心,进行语言训练,进一步体会情感。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陈赓终于被这小鬼说服了。他骑上马,朝前走去。师:“终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引出陈赓一次次帮,费了好大劲去说服小鬼。)

师:还是这句话,把“小鬼”放前面,你会说吗?

学生说正确后出示下面的句子:

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骑上马,朝前走去。

师:这两句话意思完全一样吗?(引导学生体会,后者是从小红军的角度,突出了小红军说服陈赓很不容易。)

三、补白想象,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一)教师引读第11自然段。“不知为什么,陈赓骑在马上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总在想刚才遇到的那个小鬼。”他在想些什么呢?

在理解陈赓心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读第11自然段。

(二)深沉、悲壮的音乐声起,在乐声中教师引读第12自然段,指导朗读。

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陈赓将那个小红军抱上马背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读到这里,你想说点儿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马背上这感人的一幕,再来读一读,能背的就背下来。

(三)教师再引读第13自然段。

1.说一说: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2.讨论: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红军?为什么?

引导学生:是谁说的“对不起”?在陈赓自责的背后,你看出什么?(体会陈赓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爱兵如兄弟的品质。)

马背上的小学教学设计 篇8

本学期我参与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课题方案,我们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现对本学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作出如下总结。

一、教师方面

1、在把握《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理清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编排体系、特点,把握各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目标要求,做到了:①体系清: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的?②特点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呈现方式是怎样的?③目标准:不同阶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到底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2、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动作、表情、写字、言语等表现,询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把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点。

3、.设计符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善于把握生成的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模式。(1)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情境应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目标性、趣味性、开放性、现实性等特点。

(2)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作为每个学习个体,一般经历以下过程:整理问题的信息,思考各个信息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作出预测,正确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反思、验证。作为一个学习群体中的一员,要做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4、对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出合理评价,探索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评价的方式。

(1)确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观点,确立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的观点。

(2)明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①第一学段,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②第二学段,重点考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二、学生方面

1、问题的感知与理解

理解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看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问题陈述出来,并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为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感知与理解,我们思考、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2、解题策略的寻求和确定

经过了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寻求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不同,解题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也可采用不同的策略。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扶持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3、解决问题策略的实施与调整

学生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就要按照方案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教师会根据具体问题,及时桌间巡视,根据学生个体的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

4、交流、评价与反思

上一篇:歌颂中秋节的经典诗歌下一篇:四月份质量安全分析会汇报材料档